KR6r0143 辯正論-唐-法琳 (master)




辯正論卷第八


唐沙門釋法琳撰


出道偽謬篇第十




* 靈文分散謬
* 靈寶太上隨劫生死謬
* 改佛經為道經謬
* 偷佛法四果十地謬
* 道經未出言出謬
* 道士合氣謬
* 敘天尊及化跡謬
* 諸子為道書謬


靈文分散謬



君子曰。良有以也。良有以也。夫闌庭鮑肆。日
久愛其先狎。陽文敦洽。寵積緣其曲情。是
以鹿馬殊形。秦人一其貌。麟麕異質。魯俗迷
其容。吠聲之儔頓至於此。余今考其浮詐。重
示後昆矣。案太上洞玄靈寶黃錄簡文威儀經
[008-0543a]
云。元始天尊告太上大道君曰。下元黃錄靈
仙品功過開度。其文在靈仙宮中。舊有八百
部。自經龍漢舊文分散。遂至赤明其文改易。
多有煩猥。今故抄集下元八十一條。撰為要
用。上應三元之數。中應八景之神。下應二十
四氣。常有三部威神侍衛靈文。君子曰。靈文
真錄出於自然。天尊所保之文。眾聖所行之
法。藏於玉檢祕在玄臺。三部威神四邊侍衛。
元於無始極於無終。何為涉龍漢而分散。至
赤明而改易耶。改易便為不實。分散即是無
靈。有何詐妄頻招棄辱。


靈寶太上隨劫生死謬



靈寶諸天靈書度命妙經。稱天尊言。大劫交
周天崩地淪。六天之中欲界之內。雜法普滅
無有遺餘。太平道經。佛說法華大小品經。周
游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之內。至大劫交周
天地改廢。其文乃沒。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
真文金書玉字靈寶真經。竝出元始處於二
十八天無色界之上。大劫周時竝還天上大
羅天中玉京之山七寶玄臺災所不及。大羅
天是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天之上天
也。故自然之文。與運同生與運同滅。能奉之
者七祖生天。轉輪聖王世世不絕。靈寶真文
度人本行經云。十方大聖自作是言。以何因
緣得是太上之任。道言自稱元始開光以來
至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九億劫。度恒沙之
眾。赤明以後至上皇元年。度人無量。我隨
劫生死世世不絕。恒與靈寶同出。經七百億
劫會青帝劫。終九氣改運於是託胎洪氏。積
[008-0543b]
三千七百年。至赤明開通藏在甲子。誕於狀
力蓋天。復與靈寶同出。度人無量。元始天尊
以我因緣。賜我大上之號。在玄都玉京。以
我信靈寶之故。


甄鸞笑云。此之真文既在玉京山中災所不
及。而復說言自然之文。與運同生同滅。生滅
之日豈非災也。又云。我身常與靈寶同時出
沒。又云。我隨劫生死。計靈寶運滅之日大
上理不獨存。而云長生不死之大法者。此言
為妄說耳。又云。玉京之山在眾山之上災所
不及者。理合可疑。何者一切法悉皆無常。
形色之類無有存者。玉京之山金臺玉闕。七
寶所成。即為色界所攝。既屬色界。云何常耶。
又云。赤明之歲歲在甲子。赤明之號拒可信
乎。

偷改佛經為道經謬



太上仙公請問經云。龍駕曜虛項負圓光身
生天光。老子曰。世世生王侯家。是謂轉輪聖
王家。終入真仙之道也。太上靈寶五練生尸
妙經云。天尊於香林園中。上智童子輪天觀
世音等。前進左禮上白天尊。


本相經云。天尊說法時。乾闥婆及人非人等。
六牙白象四眾圍遶一百數匝。天尊以中夏
一音演說斯義。眾生隨音類解。天台山有神
人。名曰天尊。三十六天槌鍾鳴角。作樂而去
往天尊所。十旬得達。頂有肉幘項背圓光耳
高於髮。額有三乾手過於膝。𦟛脾鹿踹面首
平澤。此是天尊八相。後總言三十二相八十
種妙姿。又改十行十迴向十住。為十仙十勝
十住處。節級而立始。從歡喜乃至法雲。相好
[008-0543c]
具足示之金剛。其有十障及四道果。又云。坐
禪者斷煩惱想。神心定須彌頂上釋提桓因
宮辟方四千里。周迴一千二百門。其中小宮
三千六百區。五城十二門。純以琉璃為地
也。三十二天輔弼四邊。又云。天尊在林中。出
眉間白毫光明。照南方大千國土。聲聞緣覺
知進而觀知。進者諸漏已盡更無煩惱改法華維
摩般若


方等經兩卷亦名妙法。彌多子經是魏世道
士張達所造。偷佛家大方等經名也。妙法彌
多子取妙法蓮華經彌多羅尼子名也。


迴二乘之津塗宣一乘之正路。純一無雜。
問以何為一乘二乘。何名純一何名無雜。案
法華經。有一乘二乘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
行之相名為七善。云何數之。


呵吒單國。阿隷國。反真國。阿盤吒國。赤眉
國。阿剛提國。


問此六國今在何處。書籍所載亦無其名。仍
是改換佛家外國名字。


當歸命三十六真人擬佛家三十五佛名歸命師子吼真人
取師子吼菩薩名歸命寶勝真人取寶勝佛名各各互跪合掌。
如法懺悔。三三合為一改三三合九種今身若先身。有
罪盡懺悔與佛家同


問帝代相承九土之內。唯有長跪頓首稽首
稽顙叩頭博頰等語。書史之中元無互跪合
掌之事。道家但有脫巾伏地。亦無互跽。悉
令迴向一切供養一切恭敬也


歸命無上天尊歸命無上尊也


歸命方等真經歸命薩婆若也歸命四維上下虛空法
[008-0544a]
界得道聖眾歸命應真僧教化眾生盡得多羅果。問
云何名迴向。凡幾迴向用幾法成。迴向何處。
六十四真步虛品偈云。


「 有見過去尊
 自然成真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元始真
 聖尊在大眾
 敷演化迷強」



妙法蓮花經偈云。


「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世尊在大眾
 敷演深法義」



改諸如來為過去尊。改佛道為真道。改真金
像為元始真。改深法義為化迷強王得無漏
果。


問云何名無漏果。


至齊景明元年八月十六日。道士陳顯明。從
堂車子受得此經。智慧思微定志經言。法師
為度十戒五戒是佛家五戒。又云。往昔恒沙
之數者。問若道家先有十戒出於自然。老子
既世世為帝王師。古來人主皆應遵行。其法
云何至今不聞傳者。然外國有八大河。一名
恒河。二名辛頭。其河廣大沙數無限。佛借為
喻備列眾經。今稱恒沙復出何處。信偷佛經
其賊現矣。又云。樂淨信者吾今身是。法解
者左玄真人是。法解妻者右玄真人是。並改
金光明法華等經。


太玄真一本際經護國品卷第二。


是時元始天尊。成就五方國土。度一切人
[008-0544b]
君子曰。若天尊出世度一切人者。必應動地
放光天人雲集。何為書策不載今古莫傳。九
州之中無一見者。其為詐妄皆此類焉。


聖行品有三達五眼六度四等五濁六通等
語。亦有未度令度。未安令安。未脫令脫。化引
三乘入一乘道。一念了達三世。


道性品有正定七小劫三有四魔四趣五道六
根六塵六識三途等語。復有七十二相八
十一好四攝四辯。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
之說。


君子曰。如前所列法門名字。並偷佛經為其
偽典。一一尋檢部部括窮。備取涅槃般若之
文。或偷法華維摩之說。其為竊盜取驗目前。
博識名儒咸所詳究。未遑委出略舉其大旨
也。


昇玄內教經云。道言五品五氣周流八極。或
號元始。或號老君。或號太上。或號如來。當
思念遊諸天宮宅。與帝釋問佛論經。


九轉仙經第五布施轉云。旋行於佛僧。靈寶
經十三願者。當觀現在佛法改云道法十四願
者。當觀未來佛法普化無偏改云道法十五願者。
當觀過去未來佛道悉無穢疵改藥師經


仙公請問經云。又見道士勇猛精進。又見賢
者勇猛精進改法花經


不積真人行品云。二者見佛身如金剛。色相
具足。太上消魔寶真經云。若見居家妻子。當
願一切早出愛獄攝意奉戒改花嚴百四十願


元陽經云。太上靈寶從無央數劫來。在道為
道本。在佛為佛先。十方之佛。皆始於靈寶也。
[008-0544c]
東方香林剎土。其佛名入精進。菩薩號敬首。
元陽又云。赤松子遊仙觀元陽宅中變化事。
其中備有華嚴善才童子求善知識入法界。及
現神通等語。靈寶妙真經偈云。假使聲聞眾。
如稻麻竹葦。遍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不能
測道智。而靈寶唯改佛一字以為道字。及其
體狀全取法花。自餘之文例皆採撮。宋人謝
常侍為駁道論。以問道士顧歡。歡答言。靈寶
妙經。天文大字出於自然。本非改法花為之。
乃是羅什姦妄。與弟子僧褘改我道家靈寶
以為法華。非改法華為靈寶也。準如此狀可
以情求。靈寶之經不言可見。若言羅什改靈
寶經為法華者。出何記傳止可誑此東土以
惑下民。不應流向西域所在皆有。今彼沙門
來游此國。其所持經以樹葉抄寫。爾日又遣
譯人對之翻解。與今經文不異。以此驗之。定
知道士偷改法華以為道經。此事誠可信。如
前所列。非止一部。凡是道書除五千文之外。
悉皆偷採安置己典。誠如涅槃經之所說也。
竊以佛之與僧代代相承。前賢後哲人人欽
敬。蓋由威靈化被理事可詳。所以往古來今
名僧繼踵。猶如師子得無畏焉。有喻香林栴
檀圍遶。住持國界冥潤難量。以慈修身安人
恕己。慎行之美無辱先乎。立身奉道揚名現
矣。其若偷改道經為法華者。既習學詭言。寧
有許多勝行。心用高潔智海弘深。而道士既
奉真文。何事愚短相次。書史所載。未得其一。
以此往推。改換正經以為邪典。其義可嚗。眾
共詳焉。
[008-0545a]


偷佛法四果十地謬



道經度國王品云。天尊告純陀王曰。諸得道
大聖眾至恒沙如來者。莫不從凡夫積行而
得也。十仙者無量無數眾。亦有一興而致一
仙。復有從凡而得其住。所以者何。功高則
一舉。功卑則十昇。十昇者十住處階級而
往。從歡喜至法雲。相好具足現身金剛。於
是大王小王聞天尊說法即得四果。又案度
身品云。尼乾子於天尊所聞說法解定。便獲
須陀洹果道。又云。玄中養於靈鷲山中說五
部尊經。度人無量。又云。與太和先生於檀毒
山中大度王民。號曰沙門。案文始傳云。老子
在罽賓國。彈指引諸天王及羅漢五通飛天
大眾一時俱至。遣尹喜為師。又云。得道菩薩
為老子作頌。又靈寶智慧罪根品云。恒沙天
人聞法得道已成如來。此等妄說既多。為謗
亦甚。所以然者。佛之與道教迹不同。出沒隱
顯變通亦異。道以自然為宗。佛以因緣為義。
自然者無為而成。因緣者積行乃證。是以小
乘列四果之梯。大乘顯十等之級。從凡入真
具有文證。未知道家所列四果十地。名與佛
同。修行品次未見其說。又復道家所修。或
有吸氣以沖天。或飲水而證道。或聞法以飛
空。或餌草而尸解。行業既殊證果理異。或云。
九重天。或云。三萬六千。或云。八十一天。或
云。六十大梵。或云。三十六天。或云。三十二
帝。或云。二十八天。或云。二十四帝。或云。一
十八天。或云。九真天王。或云。九氣天君。或
云。欲界六天。或云。四方氣君。或云。三元三
[008-0545b]
天。或云。九宮天曹。或云。玉清大有。或云。玄
都紫微宮。或云。三皇太極。諸如此類略件
其目。未識此天為同為別。為重為橫。為高
為下。為虛為實。修何業行而能昇陟。服食何
草而得往生因緣次第未聞其說。然後視其
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則虛妄之情見
矣。


道經未出言出謬



按玄都觀道士等所上一切經目云。取宋人
陸修靜所撰之者。依而寫送。檢修靜舊目。注
上清經有一百八十六卷。其一百一十七卷。
已行於世。從始清以下有四十部。合六十九
卷。未行於世。檢今經目。並云見在。修靜經
目。又云。洞玄經有三十六卷。其二十一卷。已
行於世。其大小劫已下有十一部。合一十五
卷。猶隱天宮未出。檢今經目並注云見在。陸
修靜者。宋明帝時人也。以太始七年。因勅上
此經目。修靜注云。隱在天宮未出於世。從此
以來二百許年。不聞天人下降。又不見道士
昇天。不知此經何因而來。昔文成以書飯牛
詐言王母命至。而黃庭元陽以道換佛。張陵
創造靈寶。以吳赤烏之年。始出其上清起於
葛玄。宋齊之間乃行。鮑靜造三皇經。當時事
露而寢。文成致戮於漢朝。鮑氏滅族於往昔。
今之學者仍踵其術。良可悲矣。漢劉焉傳稱。
張魯祖父陵桓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
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受其道者出米五斗。故
謂之米賊。陵傳其子衡。衡為繼師。衡傳子魯。
魯為嗣師。號曰三師。其來學者。初名鬼卒。後
[008-0545c]
號祭酒。聚合醜徒頻為非據。三人之妻。號為
三夫人。陵為蟒蛇所螫。弟子亦相次餧蛇。皆
云。白日昇天。欺詐妖妄傳記所明也。案姚
書云。上代已來。至於符姚。皆喚眾僧名曰道
士。魏太武時。有妖人寇謙之。欺詐誑惑自號
天師。始偷道士之名。私易祭酒之稱。案禮良
弓之子必善為箕。良冶之家能為裘者。以
其事類然也。若陵道實朴素。其子孫何所承
稟。妖誑若此。又案三元品經稱。積善之人。則
有積善子孫來生其家。積惡之人。則有不善
子孫來生其家。張陵既白日昇天。有何不善
而招此妖妄子孫也。穿鑿之端。皆此類知矣。


道士合氣謬



真人內朝律云。真人曰禮法男女至朔望之
日。先齋三日入朝師入私房。來詣師立功德。
陰陽並進命聽許立功訖出。日夜六時常立
功德。又案真人內禮。道家內侍律稱。不得
失內侍之序。不得貪外道失中御之教。不得
好外交接失內養之禮。不得好在前失內修
之事。老子曰。我師教我金丹經。使我專心養
玉莖。三五七九還陰精呼吸玉池入玄冥行
道半守昇太清。又云。老子曰。我師教我通師
精會食金丹昇太清我行三五住七九呼吸太
玄生門口堅守玉池拜道母。赤松子曰。我師
教我金丹經。使我專心養玉莖三五七九還
陰精呼吸玉池入玄城行氣半守昇太清。又
真人內禮詣師家行道律云。行氣以次不得
任意。排醜近好抄截越次。又道士禮律云。玄
子曰。不鬲戾得度世。不嫉姤世可度。陰陽
[008-0546a]
和合乘龍去。赤松子曰。木昇仙開生門真人
紫府開腸戶。


甄鸞笑曰。昔年二十之時。心好道術。就諸道
士。先行黃書合氣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
四目四鼻孔兩口兩舌四手。令心正對陰陽。
法二十四氣之數行道。真決在於丹田。唯以
禁祕為急。不泄道路。不得更相嫉姤。行者
災厄皆除。號為真人度世延年。交夫易婦唯
色為先。父兄立前不知羞恥。自稱中氣真術。
今民間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許。


敘天尊及化迹謬



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云。天尊過去世是道
民。姓樂名淨信。由供養道士得成天尊。右
玄真人者。過去時施比丘財帛飲食。今成真
人者。是亦不可。何者道有十號皆自然應化。
天尊先天而生。不由業行而得。本無父母不
稟陰陽。何有過去修因今成無極。自相矛楯
偽妄可知。若實氏族所生。何為傳記不載。靈
寶度命經云。天尊出遊西河之邊。坐弱水之
上。口吐五色之光。普照諸天四方。邊國普見
光明。長幼男女皆往稽首。天尊口吐五篇真
文。宣示男女者。今略詳之。所以然者。赤縣神
州大人坐處。城邑聚落戶口眾多。天尊誠心
計應平等。何為遠遊邊國近捨中華。為是神
力所不周。為當夏民劣下堪化縱其劣也。不
應劣彼邊夷。邊夷既蒙聖力而垂容中土。何
不降慈光而現德。若不能來此即是無靈。但
搆虛談還成詭論比來商人行往蕃使經過
共所未詳絕無蹤緒。智慧罪根經云。不得輕
[008-0546b]
師慢法傲誕三寶。第十二戒云。不得竊取佛
經妄宣道要。


十二門論云。寂寂融真際。蕭蕭遊智河。一入
大乘海。孰量千劫多。超陵三界外。慈心出世
羅。


佛為無心宗。亦是有物因。立功無定主。本願
各由人。虛懷濟群品。汎愛本來均。


諸子為道書謬



檢玄都觀經。自稱道家傳記符圖論等。總有
六千三百六十三卷。其二千四十卷見有本
計須紙四萬五十四張。其一千一百五十六
卷。是道經傳及符圖。其八百八十四卷。是諸
子論等。其四千三百二十三卷。披檢道士陸
修靜答宋明帝所上目錄。其目及本今並未
見。


養生經一部十卷彭祖修撰 神仙傳一部十卷抱朴子葛
洪修撰 列仙傳一部十卷劉向修撰 夷夏論一部五

道士顧歡修撰 莊子一部十七卷莊周所出葛洪修撰 抱朴子
一部二十卷葛洪撰 廣成子一部四卷商洛公修撰
 尹文子一部二卷劉歆修撰 淮南子一部二十卷
漢淮南王劉安撰 文子一部十一卷文陽所撰 列子一部八
列寇所撰 抱朴子服食方一部四卷葛洪撰錄 崔文
子經一部七卷崔文子撰 鬼谷子經一部十三卷鬼谷
先生撰 服食禁忌經一部五卷 黃帝龍首經一

部五卷玄女皇人等說 治練五石一部八卷 怪異志
一部十二卷 興利宅舍法一部五卷 治病經一卷 說陰陽經一卷 日月明鏡經一
[008-0546c]
卷 太玄鏡經一卷 案摩經一卷 崔文子
肘後經一卷 陶朱變化術經一卷陶朱公撰 彭祖
記經一卷 養性經一卷彭祖等雜出 定心經一卷
 鬼谷先生變化類經一卷 師曠為西宮子
授藥經一卷 九宮蓍龜序經一卷 導引
圖一部一卷 河圖文一部九卷何承天等修撰 芝
草圖經一卷 芝草圖六卷 鄒陽子經一卷
 江都王思聖一部二卷 道德玄義三十三
孟智周修撰 必然論一卷 榮隱論一卷 遂通
論一卷 歸根論一卷 明法論一卷 自然
因緣論一卷 五符論一卷 三門論一卷


右八論陸修靜撰。


道士所上經目。皆云。依宋人陸修靜所列檢
修靜目中。見有經書藥方符圖等。合有一千
二百二十八卷。本無雜書諸子之名。而道士
今列乃有二千四十卷。其中多取漢書藝文
志目妄注八百八十四卷為道經論。據如此
狀理有可怪。何者指如韓子孟子淮南之徒。
竝言道事。又復八老黃白之方。陶朱變化之
術。翻天倒地之符。辟兵殺鬼之法。及藥方呪
厭。並得為道書者。其連山歸藏周林太玄
黃帝金匱太公陰符陰陽書五姓宅圖七十二
葬書等。亦得為道書乎。案修靜目中並無前
色。今輒集之。彼將何據。笑道論云。妄注
諸子三百五十卷為道經也。若有依據。何以
前後注列不同乎。且人之有惡恐人知之。己
若有善慮人不見。所以道士自書云。不受道
戒者不得轉讀。道經即如此狀。道有何醜慮
人知乎。若道士所注。以諸子為道書者。民中
[008-0547a]
諸子悉須追入已不。案陶朱者即是范䗍
也。范䗍親事越王勾踐。君臣悉囚於吳堂。
食屎飲尿亦以甚矣。又復范䗍之子被戮於
齊父。既有變化之術。何以不能變化免之。
案造立天地記。稱老子託生幽王皇后腹中。
即是幽王之子。又身為柱史。復是幽王之臣。
化胡經言。老子在漢為東方朔。若審爾者。知
幽王為犬戎所殺。豈可不愛君父與神符令
君父不死耶。又漢武窮兵疲弊中國天下戶
口至減太半。老子何忍不與其符令用辟兵。
以此驗之呪厭之方。何其謬歟。何其謬歟。玄
都舘經目錄云。道經記符圖論。凡六千三百
六十三卷。二千四十卷。已有本見行。其四
千三百二十三卷。指陸修靜目錄。既無正本。
何謬之甚也。然修靜為目已是大偽。今玄都
錄復是偽中之偽。


歷代相承篇第十一




* 道家無金剛密迹師子
* 釋老形服異
* 道家節日
* 鍾幡不同
* 器名不同
* 不合行城
* 依法朝拜
* 請立經目
* 玄都東華非觀
* 梁武捨道詔文


道家無金剛密迹師子



案道家四見論。凡有二十一條大義。一曰序
致。二曰列名。三曰釋名。四曰辯色。五曰氣
數。六曰里數。七曰重數。八曰異名。九曰出
體。十曰多少。十一異同。十二廣釋。十三增
減。十四麁細。十五三縛。十六七惡。十七乘
劫。十八壽命。十九事相。二十五岳。二十一問
答總明道家三十六天。從初皇曾訖無上大
[008-0547b]
羅備序諸天及道神等所住宮殿樓閣金闕玉
城寶樹瓊枝祥禽瑞鳥羅列其中。唯有仙童
玉女侍衛太上。本無金剛之神。不見密迹力
士之像。案道家玄妙內篇。大真科九天生神
章。渾成圖。無上真人傳。五岳神仙圖。清虛
傳。左仙公傳。玄都律。瓊文帝章。登真隱決
太平真科眾經。讚誦諸天內音大霄隱書。無
上真書等。並無金剛力士之神。案三天正法
經。外國放品經。玉緯經。三道順行經。洞玄
經。洞神經。洞真經。靈書經。玄丹經。觀身大
戒經。定志經。度人經。寶玄經等。具序太玄
之都。玉光之州。金真之郡天寶之縣。元明之
鄉。定志之里。金闕玉京及清靈宮極真宮紫
陽宮等並是道家尊神所坐之處。但有騏驎
鳳凰白雀朱鶚鵾雞靈鵠赤烏青雀等。羅布
苑囿之中。散在宮臺之內。亦無金剛之神及
密迹力士之像。今道士改金剛名天岡者。案
曹氏太一式經云。黃帝遭蚩尤喪亂之世。有
神女明陰陽開闔之節。以達旋璣迴行之度。
通六甲屈申之徵。探鬼神盈縮之應。以推天
地。窮精入微。故設日月星辰四時五行六律
七變八節九宮十二辰。上以神將立號。下以
日辰為名。宿合之辰以為月。神月建之氣以
為辰。名天岡者八月之神月建在酉。言萬物
強固。柯葉以定穟。實堅剛故曰天岡。諸書並
云。天岡是月將名也。非道家神洞房內經。有
金剛力士神呪經。有密迹力士三萬億者。悉
是浪語。


按九流百氏之書。羽虫三百六十。鳳為其
[008-0547c]
上。毛蟲三百六十。麟為其上。甲蟲三百六
十。龍為其上。春秋云。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
未論師子不道辟邪在此典墳無所不述。自
漢已還。唯傳西域曾有獻者。以今驗昔。即事
可知。若言道家先來有者。甚大河漢不近人
情。彼三天神仙大道儀有金剛力士。度人經
有五色師子。本相經有七色師子。本相經云。
天尊門內有師子猛虎守門左右。拒天力士
威赫前後者。案漢魏及晉三都兩京江南淮
北諸道士觀。唯以瓠𤬛成經本。無天尊形像
及金剛神。今日作者悉是修靜張賓等偽經
所說。然金剛師子乃是護法善神。自晉已前。
道士觀內亦未曾有。乃至碑頌贊詠皆所
不論。史籍文典之所不載。請問多識前古即
世。通儒考校正典自知虛實。若依度人本相
經等。天尊須乘師子。不坐蓮花。


釋老形服異



如來有紅爪紺髮果脣花目萬字千輞月面日
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著之衣金縷織成。
坐千葉蓮花之上。有形可圖有相可彩。


老子鼻有雙柱兩耳參漏頭尖口高厚脣疎
齒。脚蹈二五之畫。手把十字之文。戴法天之
冠。曳像地之履。髮白面皺顏老色衰。陶隱居
內傳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禮。佛
堂有像道堂無像。所以然者。道本無形但是
元氣。養生經云。道者氣也。保氣則謂得道。古
來通儒以氣為道。無別道神。若言有者。古來
書籍曾所不載。今作道形依何取則。如其有
者昔所未傳。
[008-0548a]


道家節日



案道家金錄玉錄黃錄等齋儀。及洞神自然
等八齋之法。唯有三元之節。言功舉遷上言
功章三會男女具序鄉居戶屬以請保護。正
月五日為上元節。七月五日為中元節。十月
五日為下元節。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
曹。冀得遷達延年益。算七月十五日非道家
節。


道家鍾幡不同



依道家法。尋常六時不合打鍾。何者案道士
所尚。備在三大齋法。如金錄黃錄等齊儀種
種備設。本不論鍾亦不鳴鼓。但言安施既訖
尊卑相次。從外壇入至自天門。先叩齒進入
中壇。三上香竟然後上啟。玉京山經步虛詞
云。長齋會玄都。鳴玉扣瓊鍾。法鼓會群神。
靈唱靡不周。此言眾仙集會。於是設樂乃鳴
鼓擊磬。瓊鍾只是玉磬。歌唱以樂道君。故諸
天內音又云。鳴樓都之鼓長牙擊鍾。言備九
成之樂。朝宴玉京非如佛家。六時打鍾集眾
行道。請檢齋儀取分皂白。又依道法不合竪
剎懸幡。案金錄黃錄大齋儀。及玄都律諸天
內音等種種羅列。並不道幡。如步虛詞讚詠
玉京。但云煌煌耀景迢迢寶臺。金剎金姿龍
駕欻來。鳴鳳應節靈風扇華。紫烟成宮天樂
相娛。絕無幡事。請依彼義。洞房內經有十絕
靈幡連書九尺素書命魔置五方也。隨方為
色。以白土書青繒上。作東方神名以白粉作古字書東方神
當方安之。以護命也。若山居則書五色繒

上作符文。九天風氣玄丘真書。但有兩脚都
[008-0548b]
不雜色。更無大幡。其金錄等齋文。不列鍾幡。
亦無制罰之儀。


明真科云。拔贖死魂常以正月三月五月七
月九月十一月。又以月一日八日十四十五
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
及以八節甲子庚申為明真齋。春九日九夜。
夏三日三夜。秋七日七夜。冬五日五夜。四季
之月十二日十二夜。於中庭燃一長燈。高九
尺。啟請天仙地仙真人飛仙日月九宮五帝
五岳三河四瀆鬼神。晝燃香夜燃燈。道士
於中庭燈下遶燈行道。遍禮十方靈寶天尊。
皆脫巾叩頭博頰。或八或十一過。或二百
八十八過。若厄難用丹書真文五篇。於中庭
置五案。各置一方。上安真文。又用上金五兩
作五龍形。以鎮五案。又以五色紋繒為信。以
鎮五帝之座。又隨年以紫紋為信。受真文用
金龍三枚投水府靈山。及住宅三處。用金錢
二萬四千。以資二十四氣。六時懺謝中庭行
事。竝不懸幡打鍾。科中不說其事。


佛說太子瑞應經云。佛初生時。有五百師
子。從雪山來。侍列門側。薩婆多論云。有石師
子吼。伏諸異道守護伽藍。出自西域。今日獻
者還從彼來。以今證昔。事符目驗。仁王經云。
幡長五丈。藥師經云。四十九尺。備皆五色雜
綵。用以護國續命轉障消災。挂在龍鉤懸
於鳳剎。假令道家有之。教宗既殊。幡製亦異。
不應色彩無別量數共同。盂蘭盆經云。七月
十五日僧自恣時。獻盆供者能救七世父母
之苦。比見諸州道士亦行斯法。豈不濫哉。
[008-0548c]


器名不同



僧祇等律云。應法澡灌咽細腹麁護淨便易
生善長道最為要用。是以為佛所歎制。諸弟
子竝令畜之。比見道士亦將此器。若樂習佛
家之瓶。亦須受持僧用之鉢。鉢既不肯用之。
其瓶理亦宜廢。案內法齋上坐受食先呪願
及唱等供。茲法並出十誦等律。比見道士亦
皆呪願及唱等供。道先無文。何所憑據。檀
者西域之音。此地往翻名之為施。越者度也。
若能行檀當得越度生死。故云檀越。其優婆
夷者。清信女也。比見道士亦呼俗人為檀越
優婆夷。據何典籍以為此喚。請各依經別立
名字。若以道士愛斯佛法不肯改者。亦請改
彼道字名為菩提。若以為是西音而不肯稱
者。其檀越優婆夷之名。亦不得喚。


不合行城



太子瑞應等經云。二月八日者。乃是四天王
捧太子馬足踰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為
追太子馬跡表戀聖之情。比見諸州縣道家
亦行斯法。行城之時。仍唱願我坐道場。香花
供養道。唯改佛字為別。但道家既無此法。
明知虛妄不實。若言有者。出何經誥。即以此
為准。諸事多附佛儀。


依法朝拜



四分律及諸經皆云。白衣禮僧僧不恭俗。
若依道家老子是師。稱臣拜帝。比見道士不
拜君王。雖順道士之情交違老氏之誥。苟
貪進己弗悟乖宗。但欲達身寧期失旨。若依
本師之法。即合道士稱臣。女官云妾。元正
[008-0549a]
冬至。並皆持笏曳履朝拜主上。斯則更易道
士之澆風。還敦老氏之本教。


請立經目



案古及今佛家立一切經目。具辯翻譯帝代
并注疑偽別部。恐惑亂黎民故也。今道家先
無翻譯。仍立記目。或依傍佛經。或別頭假造
而不記年月。不詳世代裝潢帶軸與真經一
種。詐言空中自出。或道谷裏飛來盛行於世
疑誤下愚。近如大業末年。五通觀道士輔慧
詳三年不言。改涅槃經為長安經。當時禁約
不許出城門。家內見著黃衣執送留守。改經
事發為尚書衛文昇所奏。於金光門外被戮。
耳目同驗。事發者既爾。不發者有之。請令大
德名僧儒生道士。對宰輔朝俊詳檢內外經
史。刊定是非。立目為記。以息邪偽。令慕道之
侶得依宗楷學。永絕迷妄。


太玄是都。東華是宮四見論云。三界之外次四民天。所謂東華南離西靈北
真。行仁者生東華宮。行禮者生南離宮。行義者生西靈宮。行信者生北真宮言三界之內大劫交時。有四行者。堪
為種民。王母迎之登上四天。為下民種也


釋名云。都者覩也。言華夏
之地帝王所居。萬邦歸湊。處華物麗謂之陸
海。有所覩觀故云都也。纂文云。京都皆大也。
大謂之都。小謂之邑。天尊所治。故稱玄都。釋
名云。天子所居曰都曰宮。諸侯所居曰第曰
宅。止客曰舘。集賢曰觀。如今鴻臚及弘文也。
是以張衡兩京左思三都。不言觀也。今以都
宮而為觀者。非其義也。釋名云。觀者。於上觀
望也。漢宮殿名長安。有五十七觀。爾雅釋宮
了無觀字。若改都為觀。便是降尊就卑。以觀
[008-0549b]
代宮。復是退大作小。且四民天宮。非是天尊
所坐之處。今為道觀。理不可也。名既不正。法
亦是邪。何得以卑觀之名廢仙宮之號。


歸心有地篇第十二



梁武皇帝捨道勅文



天監三年四月八日。梁國皇帝蘭陵蕭衍稽首
和南十方諸佛十方尊法十方菩薩僧。伏見
經文玄義理必須詮云。發菩提心者即是佛
心。其餘諸善不得為喻。能使眾生出三界之
苦門。入無為之勝路。標空察理淵玄微妙。
就義立談因用致顯。故如來漏盡智凝成覺。
至道通機德圓取聖。發慧炬以照迷。鏡法流
以澄垢。啟瑞迹於天中。爍靈儀於像外。度眾
生於苦海。引含識而趣涅槃。登常樂之高
山。出愛河之深際。言乖四句論絕百非。應
迹娑婆示生淨飯。王宮誕相。步三界而為尊。
道樹成光。普大千而流照。此土根情淺薄
好生厭怠。自期二月當至雙林。亦是湛說圓
常。且復潛輝鶴樹。闍王滅罪婆藪除殃。若不
逢遇大聖法王。誰能救接。在迹雖隱其道無
虧。弟子經遲迷荒耽事老子。歷葉相承染此
邪法。習因善發棄迷知反。今捨舊醫歸憑正
覺。願使未來世中童男出家。廣弘經教化度
眾生共取成佛。入諸地獄普濟群萌。寧可在
正法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天。
涉大乘心離一乘念。正願諸佛證明菩薩攝
受。蕭衍和南。


勅旨。神筆自書於重雲殿重閣上發菩提心。
于時黑白二萬人亦同發心受持。
[008-0549c]


勅門下。大經中說。道有九十六種。唯佛一道
是於正道。其餘九十五種皆是外道。朕捨外
道以事如來。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各可發
菩提心。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
為化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隔凡成聖。
公卿百官侯王宗室。宜反偽就真捨邪入正。
經教成實論說云。若事外道心重佛法心輕。
即是邪見。若心一等是無記。不當善惡。事佛
心強老子心少者。乃是清信言清信者。清是
表裏俱淨。垢穢惑累皆盡。信是信正不邪。故
言清信佛弟子。其餘諸善皆是邪見。不得稱
清信也。門下速施行。


天監三年四月十一日功德局主陳奭


尚書都功德主顧


尚書令何敬容


中書舍人任孝恭


御史中丞劉洽


詔告舍人周善



* 邵陵王啟勅捨老子受菩薩戒文


臣綸啟。臣聞如來端嚴相好巍巍架于有頂。
微妙色身的的顯乎無際。假金輪而啟物。託
銀粟以應凡。砥波若之利鎌。收涅槃之實果。
汎生死之苦海。濟常樂於彼岸。故能降慈悲
雲垂甘露雨。七處八會。教化之義不窮。五時四諦。利益之方無盡。並氷清日盛霧豁雲
除。爝火翳光塵熱自靜。可謂入俗化於曚底
出世成此真如。使稠林邪徑之人。景法門而
無倦。渴愛聾瞽之士。慕探賾而知迴。道樹
[008-0550a]
始乎迦維。德音盛於京恪。恒星不現周鑒娠
徵。滿月圓姿漢感霄夢。五法用傳萬德方兆。
華洛潛故競扇高風。資此三明照迷途之
失。憑茲七覺拔長夜之苦。屬值皇帝菩薩應
天御物負扆臨民。含光宇宙照清海表。垂無
礙辯以接黎庶。以本願力攝受群生。故能隨
方逗藥示權因顯崇一乘之旨。廣十地之基。
是以萬邦迴向俱稟正識。幽顯靈祇皆蒙誘
濟。人興等覺之願。物起菩提之心。莫不翹勤
歸宗之境。悅懌還源之趣。共保慈悲俱修忍
辱。所謂覆護饒益橋梁津濟者矣。道既光被
民亦化之。於是應真飛錫騰虛接影。破邪外
道堅持政國。伽藍精舍寶剎相望。講道傳經
德音盈耳。臣昔未達理源稟承外道。如欲須
甘果而種苦栽。欲除渴乏反趣醎水。今啟迷
方粗知歸向。受菩薩大戒。戒節身心。捨老
子之邪風。入法流之真教。伏願天慈曲垂矜
許。謹啟。


天監四年三月十七日侍中安前將軍
丹陽尹邵陵王臣蕭綸啟


勅能改迷入正可謂是宿殖勝因宜加勇猛


天監四年三月十八日中書舍人臣任
孝恭宣


與尚書右僕射蔡國公書



濟法寺釋法琳。致書尚書右僕射蔡國公足
下。法琳草衣野客木食山人。尤類曲針誠同
腐芥。不被知於當世。分緘口以終身。既德
愧內充譽慚外滿匪。唯孤負慧遠。實亦帶累
[008-0550b]
道安。是以畢志青溪歸心紫蓋。覆船巖下永
味經書。鬼谷池前長觀魚鳥。豈謂忽辭林藪
更入囂塵。久客秦川俄離楚塞。萍流八水葉
墜三陽。口腹之弊已淹。仲叔之情何寄。臥靈
臺而起恨。遊白社而興嗟。南巢之戀倍增。北
風之悲愈切。居生坎壈稟命迍邅。空詠七
哀徒吟九歎。撫躬弔影運也如何。加以病在
膏肓風纏腠理。累年將息未覺有瘳。至於照
雪聚螢筋力已謝。九流七略難甚緣山。萬卷
百家杳猶行海。前因傅子聊貢斐然。仍以未
竭邪源。今重修辯正。頗為經書罕備史籍靡
充。雖罄短懷未知克就。仰惟僕射公。運籌
策之才。居阿衡之任。知人之器遠邁山濤。接
士之心還方趙武。風姿爽朗識度舍弘。既握
靈蛇之珠。爰佩荊山之玉。所以弼諧庶績變
理文昌。德鏡搢紳譽形朝野。加以門稱筆海
世號儒宗。不忘宿昔之懷。曲賜憂憐之訪。寒
灰更煖朽木翻榮。昔王粲閱書取資蔡氏。相
如達賦必賴楊侯。意者但是諸子雜書。及晉
宋已來內外文集。與釋典有相關涉處。悉願
披覽。謹以別錄仰呈。特希恩許。輕陳所請悚
息何言。


邪見信心古來共有。善人惡黨今日寧無。前
以傅子讇言略呈小論。既蒙上達復荷褒揚。
戢在中心。但知慚德。昔三都賦未值張華。無
人見賞破邪不逢君子。誰肯為珍。比者海
內諸州四方道俗。流通抄寫讚詠成音。迴邪
見之心。發愚人之善者。豈非明公之力也。必
能利物薄有冥功。仰用莊嚴竝將迴向耳。請
[008-0550c]
公為弘護檀越。
辨正論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