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26 南海寄歸內法傳-唐-義淨 (master)



No. 2125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一并序


翻經三藏沙門義淨撰


原夫三千肇建,爰彰興立之端;百億已成,
尚無人物之序。既空洞於世界,則日月未
流;實閴寂於慘舒,則陰陽莫辯。暨乎淨
天下降,身光自隨,因飡地肥遂生貪著,林
藤香稻轉次食之,身光漸滅日月方現,夫婦
農作之事興、君臣父子之道立。然而上觀青
象則妙高色而浮光,下察黃輿乃風蕩水
而成結。而云二儀分判人生其中,感清濁
氣自然而有,陰陽陶鑄譬之以鴻爐、品物
財成方之於埏埴者,蓋寡聽曲談之謂也。
於是岳峙星分、含靈蔓莚,遂使道殊九十
六種、諦分二十五門。僧佉乃從一而萬物始
生,薛世則因六條而五道方起,或露膊拔
髮將為出要、或灰身椎髻執作昇天、或
生乃自然、或死當識滅;或云幽幽冥冥莫
識其精、眇眇忽忽罔知所出;或云人常得
人道、或說死便為鬼靈,或談不知蝶為我
己、不知我為蝶形。既群迷於蜾蠡,復聚
惑於螟蛉,比渾沌於雞子,方晦昧於孩
嬰。斯皆未了由愛故生、藉業而有,輪廻
苦海往復迷津者乎!


然則親指平途、躬宣
妙理,說十二緣起,獲三六獨法,號天人師、
稱一切智,引四生於火宅、拔三有於昏城,
出煩惱流登涅槃岸者,粤我大師釋迦世
[001-0205a]
尊矣。創成正覺,龍河九有興出塵之望;後
移馳光,鹿苑六道盛歸依之心。初轉法輪
則五人受化,次談戒躅則千生伏首,於是
闡梵響於王舍,獲果者無窮;酬恩惠於父
城,發心者莫算。始自了教,會初願以摽
誠;終乎妙賢,契後期於結念。住持八紀、
弘濟九居,教無幽而不陳、機無微而不納。
若泛為俗侶,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眾,遂
廣彰乎七篇。以為宅有者大非,戒興則非滅;
存生者小過,律顯則過亡。且如恚損輕枝
現生龍戶、慈濟微命交昇帝居,善惡之報
固其明矣。於是經論兼施、定慧俱設,攝生
之紐唯斯三藏乎。既而親對大師,教唯一
說;隨機拯物,理亡他議。及乎薛舍初辭,魔
王惑歡喜之志;熙連後唱,無滅顯亡疑之
理。可謂化緣斯盡、能事畢功。遂乃跡滅兩
河,人天掩望;影淪雙樹,龍鬼摧心。致使娑
羅林側淚下成泥,哭者身邊血如花樹。


大師
唱寂世界空虛,次有弘法應人結集,有五
七之異;持律大將部分,為十八之殊。隨所
見聞三藏各別,著下裙則裙有偏正、披上
服則葉存狹廣;同宿乃異室繩圍兩俱無
過、受食以手執畫地二並亡愆。各有師承,
事無和雜有部則正,餘三並偏。有部則要須別室,正量以繩圍床。有部手請,僧祇畫地也
諸部流派生起不同,西國相承大綱唯四
一、阿離耶莫訶僧祇尼迦耶,唐云聖大眾部,分出七部,三藏各有十萬頌,唐譯可成千卷;二、阿離耶悉他陛
攞尼迦耶,唐云聖上座部,分出三部,三藏多少同前;三、阿離耶慕攞薩婆悉底婆拖尼迦耶,唐云聖根本說一
切有部,分出四部,三藏多少同前;四、阿離耶三蜜栗底尼迦耶,唐云聖正量部,分出四部,三藏三十萬
[001-0205b]
頌。然而部執所傳多有同異,且依現事言其十八。分為五部,不聞於西國耳。其間離分

出沒、部別名字,事非一致,如餘所論,此不
繁述。故五天之地及南海諸洲,皆云四種尼
迦耶,然其所欽處有多少。摩揭陀則四部通
習,有部最盛。羅荼信度西印度國名則少兼三部,
乃正量尤多。北方皆全有部,時逢大眾。南
面則咸遵上座,餘部少存。東裔諸國雜行四
從那爛陀東行五百驛皆名東裔,乃至盡窮有大黑山,計當土蕃南畔。傳云:是蜀川西南,行可
一月餘便達斯嶺。次此南畔逼近海涯有室利察呾羅國,次東南有郎迦戍國,次東有社和鉢底國,次
東極至臨邑國,並悉極遵三寶,多有持戒之人,乞食杜多是其國法。西方見有,實異常倫。師子

洲並皆上座,而大眾斥焉。然南海諸洲有
十餘國,純唯根本有部,正量時欽,近日已來
少兼餘二從西數之,有婆魯師洲、末羅遊州,即今尸利佛逝國是。莫訶信洲、訶陵洲、呾呾
洲、盆盆洲、婆里洲、掘倫洲、佛逝補羅洲、阿善洲、末迦漫洲,又有小洲不能具錄,斯乃

咸遵佛法,多是小乘;唯末羅遊少有大乘
耳。諸國周圍,或可百里、或數百里、或可百
驛;大海雖難計里,商舶串者准知,良為掘
倫。初至交廣,遂使總喚崑崙國焉。唯此崑
崙,頭捲體黑——自餘諸國,與神州不殊——赤脚
敢曼,總是其式,廣如《南海錄》中具述。驩州正
南步行可餘半月,若乘船纔五六朝,即到
匕景。南至占波,即是臨邑。此國多是正量,
少兼有部。西南一月至跋南國,舊云扶南,
先是裸國,人多事天,後乃佛法盛流;惡王今
並除滅,逈無僧眾,外道雜居。斯即贍部南
隅,非海洲也。


然東夏大綱多行法護,關中
諸處僧祇舊兼,江南嶺表有部先盛,而云十
誦、四分者,多是取其經夾以為題目。詳觀
[001-0205c]
四部之差律儀殊異,重輕懸隔、開制迢然,出
家之侶各依部執。無宜取他輕事替己重
條、用自開文見嫌餘制,若爾則部別之義
不著、許遮之理莫分,豈得以其一身遍行
於四?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證滅不殊,行法
之徒須依自部頻毘娑羅王夢見一疊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斬為十八段。怖
而問佛。佛言:「我滅度後一百餘年,有阿輸迦王,威加贍部。時諸苾芻教分十八,趣解脫門其致一也。此
即先兆,王勿見憂耳。」


其四部之中,大乘小乘區分不定。
北天南海之郡純是小乘,神州赤縣之鄉意
存大教,自餘諸處大小雜行。考其致也,則
律撿不殊,齊制五篇通修四諦,若禮菩薩、
讀大乘經,名之為大;不行斯事,號之為
小。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
伽,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
內有事皆唯識;斯並咸遵聖教,孰是孰非?同
契涅槃,何真何偽?意在斷除煩惑拔濟
眾生,豈欲廣致紛紜重增沈結?依行則俱
昇彼岸,棄背則並溺生津。西國雙行理無
乖競,既無慧目誰鑒是非?任久習而修
之,幸無勞於自割。


且神州持律,諸部互牽,
而講說撰錄之家遂乃章鈔繁雜,五篇七聚
易處更難,方便犯持顯而還隱,遂使覆一
簣而情息、聽一席而心退,上流之伍蒼髭
乃成、中下之徒白首寧就。律本自然落漠,讀
疏遂至終身,師弟相承用為成則,論章段
則科而更科,述結罪則句而還句。考其功
也,實致為山之勞;覈其益焉,時有海珠之
潤。


又凡是製作之家,意在令人易解,豈得故
[001-0206a]
為密語而更作解謿?譬乎水溢平川決入
深井,有懷飲息濟命無由。准驗律文則
不如此,論斷輕重但用數行,說罪方便無
煩半日,此則西方南海法徒之大歸矣。至
如神州之地,禮教盛行,敬事君親、尊讓耆
長、廉素謙順、義而後取、孝子忠臣、謹身節
用。


皇上則恩育兆庶,納隍軫慮於明發;群臣
則莫不拱手,履薄呈志於通宵。或時大啟
三乘廣開百座,布制底於八澤,有識者咸
悉歸心;散伽藍於九宇,迷途者並皆迴向。
皇皇焉農歌畎畆之中,濟濟焉商詠舟車之
上,遂使雞貴象尊之國頓顙丹墀,金隣玉
嶺之鄉投誠碧砌,為無為事無事,斯固無以
加也雞貴者,西方名高麗國,為俱俱吒𧫦說羅。俱俱吒是雞,𧫦說羅是貴。西方傳云:彼國
敬雞,神而取尊,故戴翎羽而表飾矣。言象尊者,西國君王以象為最,五天並悉同然。其出

家法侶講說軌儀,徒眾儼然欽誠極旨,自
有屏居幽谷脫屣樊籠,漱巖流以遐想、
坐林薄而棲志,六時行道能報淨信之恩,
兩期入定合受人天之重。此則善符經律,
何有過焉!然由傳受訛謬、軌則參差、積習
生常,有乖綱致者,謹依聖教及現行要
法,總有四十章,分為四卷,名「南海寄歸內
法傳」。又《大唐西域高僧傳》一卷,并雜經
論等並錄附歸。願諸大德興弘法心,無懷
彼我,善可量度順佛教行,勿以輕人便非
重法。然古今所傳經論理致善通禪門,
定瀲之微此難懸囑,且復粗陳行法符律
相以先呈,備舉條章考師宗於實錄。縱使
[001-0206b]
命淪夕景,希成一簣之功;焰絕朝光,庶
有百燈之續。閱此則不勞尺步,可踐五天
於短階;未徙寸陰,實鏡千齡之迷躅。幸願
撿尋三藏,鼓法海而揚四波,皎鏡五篇,
泛慧舟而提六象。雖復親承匠旨、備
撿玄宗,然非𤀹發於巧心,終恐受嗤於慧
目云爾。



* 一破夏非小
* 二對尊之儀
* 三食坐小床
* 四飡分淨觸
* 五食罷去穢
* 六水有二瓶
* 七晨旦觀蟲
* 八朝嚼齒木
* 九受齋赴請
* 十衣食所須
* 十一著衣法式
* 十二尼衣喪制
* 十三結淨地法
* 十四五眾安居
* 十五隨意成規
* 十六匙筯合不
* 十七知時而禮
* 十八便利之事
* 十九受戒軌則
* 二十洗浴隨時
* 二十一坐具襯身
* 二十二臥息方法
* 二十三經行少病
* 二十四禮不相扶
* 二十五師資之道
* 二十六客舊相遇
* 二十七先體病源
* 二十八進藥方法
* 二十九除其弊藥
* 三十旋右觀時
* 三十一灌沐尊儀
* 三十二讚詠之禮
* 三十三尊敬乖式
* 三十四西方學儀
* 三十五長髮有無
* 三十六亡則僧現
* 三十七受用僧衣
* 三十八燒身不合
* 三十九傍人獲罪
* 四十古德不為


凡此所論,皆依根本說一切有部,不可
將餘部事見糅於斯。此與《十誦》大歸相
[001-0206c]
似。有部所分,三部之別:一法護、二化地、
三迦攝卑。此並不行五天,唯烏長那國
及龜茲、于闐雜有行者。然《十誦律》亦不是
根本有部也。


一破夏非小



凡諸破夏苾芻,但不獲其十利;然是本位,理
無成小。豈容昔時受敬、今翻禮卑?習以成
俗本無憑據,依夏受請盜過容生,故應詳審。
理無疎略,宜取受戒之日以論大小,縱令
失夏不退下行。尋撿聖教無文,誰昔遣行
斯事?


二對尊之儀



准依佛教,若對形像及近尊師,除病則徒
跣是儀,無容輒著鞋履。偏露右肩、衣掩左
髆、首無巾帊,自是恒途餘處遊行。在開非
過,若是寒國聽著短靴,諸餘履屣隨處應
用。既而殊方異域寒燠不同,准如聖教多
有違處,理可隆冬之月權著養身、春夏之
時須依律制。履屣不旋佛塔,教已先明;富
羅勿進香臺,頒之自久。然有故違之類,
即是強慢金言。


三食坐小床



西方僧眾將食之時,必須人人淨洗手足,
各各別踞小床,高可七寸、方纔一尺,藤繩
織內脚圓且輕;卑幼之流小拈隨事。雙足蹋
地,前置盤盂,地以牛糞淨塗、鮮葉布上,
座云一肘互不相觸,未曾見有於大床上
跏坐食者。且如聖制,床量長佛八指,以
三倍之長中人二十四指,當笏尺尺半。東
[001-0207a]
夏諸寺床高二尺已上,此則元不合坐,坐
有高床之過。時眾同此,欲如之何?護罪之
流須觀尺樣。然靈巖四禪床高一尺,古德
所製誠有來由。即如連坐跏趺排膝而
食,斯非本法,幸可知之。聞夫佛法初來,僧
食悉皆踞坐,至于晉代此事方訛,自茲已
後跏坐而食。然聖教東流年垂七百,時經十
代代有其人,梵僧既繼踵來儀,漢德乃排
肩受業,亦有親行西國目擊是非,雖還
告言,誰能見用?又經云「食已洗足」,明非床
上坐,菜食棄足邊故,知垂脚而坐是。佛弟
子宜應學佛,縱不能依勿生輕笑。良以
敷巾方坐難為護淨,殘宿惡觸無由得免。
又復歛眾殘食深是非儀,收去反觸僧
槃、家人還捉淨器,此則空傳護淨,未見
其功。幸熟察之,須觀得失也。


四飡分淨觸



凡西方道俗噉食之法,淨觸事殊,既飡一口
即皆成觸。所受之器無宜重將,置在傍邊
待了同棄。所有殘食與應食者食之,若更
重收斯定不可,無問貴賤法皆同爾,此乃
天儀非獨人事。故諸論云「不嚼楊枝、便利
不洗、食無淨觸,將以為鄙」,豈有器已成觸
還將益送、所有殘食却收入厨、餘餅即覆
瀉瓮中、長臛乃反歸鐺內、羹菜明朝更食、
餅果後日仍飡?持律者頗識分彊,流漫者
雷同一概。又凡受齋供及餘飲噉,既其入
口方即成觸,要將淨水漱口之後,方得
觸著餘人及餘淨食。若未澡漱觸他,並成
[001-0207b]
不淨,其被觸人皆須淨漱。若觸著狗犬亦
須澡漱。其甞食人應在一邊,甞訖洗手漱
口并洗甞器,方觸鐺釜。若不爾者,所作
祈請及為禁術並無効驗,縱陳饗祭神祇
不受。以此言之,所造供設欲獻三寶并
奉靈祇及尋常飲食,皆須清潔。若身未淨
澡漱及大小便利不洗淨者,皆不合作食。
俗亦有云「清齋方釋奠,剪爪宜侵肌,捨塵
惑孔顏」如斯等類亦是事須清潔,不以
殘食而歆饗也。凡設齋供及僧常食,須人
撿校,若待齋了恐時過者,無論道俗雖
未薦奉取分先食,斯是佛教許無罪咎。比
見僧尼助撿校者,食多過午因福獲罪,事
未可也。然五天之地云與諸國有別異者,
以此淨觸為初基耳。昔有北方胡地使人
行至西國,人多見笑,良以便利不洗餘食內
盆,食時叢坐互相掁觸,不避猪犬不嚼
齒木,遂招譏議。故行法者極須存意,勿以
為輕。然東夏食無淨觸其來久矣,雖聞此
說多未體儀,自非面言方能解悟。


五食罷去穢



食罷之時,或以器承,或在屏處、或向渠竇、
或可臨階,或自持瓶、或令人授水,手必淨
洗、口嚼齒木疏牙刮舌,務令清潔,餘津若
在即不成齋。然後以其豆屑、或時將土水
撚成泥,拭其脣吻令無膩氣。次取淨瓶之
水,盛以螺盃、或用鮮葉、或以手承。其器及
手必須三屑淨揩豆屑、土、乾牛糞洗令去膩。或於
屏隱淨瓶注口,若居顯處律有遮文,略漱
[001-0207c]
兩三方乃成淨。自此之前口津無宜輒咽,
既破威儀咽咽得罪。乃至未將淨水重漱
已來,涎唾必須外棄,若日過午更犯非時。
斯則人罕識知,縱知護亦非易。以此言之,
豆麵灰水誠難免過,良為牙中食在、舌上
膩存。智者觀斯理應存意,豈容正食已了
談話過時,不畜淨瓶不嚼齒木,終朝含
穢竟夜招愆,以此送終固成難矣。其淨瓶
水或遣門人持授,亦是其儀也。


六水有二瓶



凡水分淨觸,瓶有二枚。淨者咸用瓦瓷,觸
者任兼銅鐵。淨擬非時飲用,觸乃便利所
須。淨則淨手方持,必須安著淨處;觸乃觸
手隨執,可於觸處置之。唯斯淨瓶及新
淨器所盛之水,非時合飲。餘器盛者名為時
水,中前受飲即是無愆,若於午後飲便有
過。其作瓶法蓋須連口,頂出尖臺可高兩
指,上通小穴麁如銅箸,飲水可在此中。傍
邊則別開圓孔,擁口令上竪高兩指,孔如
錢許,添水宜於此處。可受二三升,小成無
用。斯之二穴恐蟲塵入,或可著蓋、或以竹
木或將布葉而裹塞之。彼有梵僧取製而
造。若取水時,必須洗內令塵垢盡方始納
新。豈容水則不分淨觸但畜一小銅瓶,著
蓋插口傾水流散不堪受用難分淨觸。
中間有垢有氣不堪停水、一升兩合隨事
皆闕。其瓶袋法式,可取布長二尺寬一尺
許,角襵兩頭對處縫合,於兩角頭連施一
襻纔長一磔,內瓶在中掛髆而去。乞食鉢
[001-0208a]
袋樣亦同此,上掩鉢口塵土不入,由其底
尖鉢不動轉。其貯鉢之袋與此不同,如餘
處述。所有瓶鉢隨身衣物各置一肩,通覆
袈裟擎傘而去,此等並是佛教出家之儀。
有暇手執觸瓶并革屣袋,錫杖斜挾進止
安詳,鳥喻月經雅當其況。至如王城覺樹、
鷲嶺鹿園、娑羅鶴變之所、蕭條鵲封之處,禮
制底時四方俱湊,日觀千數咸同此式。若
那爛陀寺大德,多聞並皆乘輿,無騎鞍乘
者。及大王寺僉亦同爾,所有資具咸令人
擔,或遣童子擎持。此是西方僧徒法式。


七晨旦觀蟲



每於晨旦必須觀水。水有瓶井池河之別,
觀察事非一准。亦既天明先觀瓶水。可於
白淨銅盞銅楪或䗍漆器之中,傾取掬
許安置甎上,或可別作觀水之木,以手掩
口良久視之,或於盆罐中看之亦得。蟲若
毛端,必須存念。若見蟲者倒瀉瓶中,更
以餘水再三滌器,無蟲方罷。有池河處持
瓶就彼,瀉去蟲水濾取新淨。如但有井,
准法濾之。若觀井水,汲出水時以銅盞
於水罐中酌取掬許,如上觀察。若無蟲者
通夜隨用,若有同前瀘漉。池河觀水,廣如律
說。凡瀘水者,西方用上白疊,東夏宜將密
絹,或以米揉、或可微煮。若是生絹,小蟲直
過。可取熟絹笏尺四尺,捉邊長挽襵取兩
頭刺使相著,即是羅樣。兩角施帶、兩畔置
𢂁,中安橫杖張開尺六,兩邊繫柱下以盆
承,傾水之時罐底須入羅內。如其不爾,蟲
[001-0208b]
隨水落,墮地墮盆還不免殺。凡水初入羅
時,承取觀察,有蟲即須換却,若淨如常用
之。水既足已即可翻羅,兩人各捉一頭翻
羅,令入放生器內,上以水澆三遍,外邊更
以水淋,中復安水承取觀察,若無蟲者隨
意去羅。此水經宵,還須重察。凡是經宿之
水旦不看者,有蟲無蟲,律云用皆招罪。然
護生取水多種不同,井處施行此羅最要,
河池之處或可安捲用陰陽瓶權時濟
事。又六月七月其蟲更細不同餘時,生絹
十重蟲亦直過,樂護生者理應存念方便
令免。或作瓦盆子羅亦是省要,西方寺家
多用銅作,咸是聖制,事不可輕。其放生器,
作小水罐令口直開,於其底傍更安兩鼻,
雙繩放下到水覆牽,再三入水然後抽出。若
是寺家瀘羅,大僧元不合觸,房內時水亦復
同然,未受具人取方得飲。非時飲者,須用
淨羅淨瓶淨器方堪受用。存生乃是性戒,
可護中重、十惡居首,理難輕忽。水羅是六物
之數,不得不持。若行三五里,無羅不去。
若知寺不瀘水,不合飡食,渴死長途足
為龜鏡,豈容恒常用水曾不觀察!雖有
瀘羅蟲還死內,假欲存救罕識其儀。井口
之上翻羅,未曉放生之器,設令到水蟲死
何疑。時有作小圓羅,纔受一升兩合,生踈
薄絹,元不觀蟲,懸著鉢邊令他知見,無心
護命日日招愆,師弟相承用為傳法。誠哉
可歎,良足悲嗟!其觀水器人人自畜,放生
之罐在處須有。
[001-0208c]


八朝嚼齒木



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
盥漱清淨方行敬禮。若其不然,受禮禮他
悉皆得罪。其齒木者,梵云憚哆家瑟詑,憚
哆譯之為齒,家瑟詑即是其木。長十二指,
短不減八指,大如小指、一頭緩,須熟嚼良
久淨刷牙關。若也逼近尊人,宜將左手掩
口。用罷擘破屈而刮舌,或可別用銅鐵
作刮舌之篦。或取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許,
一頭纖細以剔斷牙,屈而刮舌勿令傷損。
亦既用罷,即可俱洗棄之屏處。凡棄齒木,
若口中吐水及以洟唾,皆須彈指經三、或
時謦欬過兩,如不爾者棄便有罪。或可大
木破用,或可小條截為。近山莊者則柞條
葛蔓為先,處平疇者乃楮桃槐柳隨意,預
收備擬無令闕乏。濕者即須他授,乾者
許自執持。少壯者任取嚼之,老宿者乃
椎頭使碎。其木條以苦澁辛辣者為佳,嚼
頭成絮者為最。麁胡葉根極為精也即倉
耳根并截取入地二寸,堅齒口香、消食去癊,用之半

月口氣頓除,牙疼齒憊三旬即愈。要須熟嚼
淨揩令涎癊流出,多水淨漱,斯其法也。次
後若能鼻中飲水一抄,此是龍樹長年之術。
必其鼻中不串、口飲亦佳、久而用之便少
疾病。然而牙齒根宿穢,積久成堅刮之令
盡,苦盪淨漱更不腐敗,自至終身牙疼
西國逈無,良為嚼其齒木。豈容不識齒木
名作楊枝?西國柳樹全稀,譯者輒傳斯號;
佛齒木樹實非楊柳,那爛陀寺目自親觀。既
[001-0209a]
不取信於他,聞者亦無勞致惑。撿《涅槃經》
梵本云「嚼齒木時矣。」亦有用細柳條,或五
或六全嚼口內不解漱除,或有吞汁將為
殄病,求清潔而返穢、冀去疾而招痾。或有
斯亦不知,非在論限。然五天法,俗嚼齒
木自是恒事,三歲童子咸即教為,聖教俗流
俱通利益。既申臧否,行捨隨心。


九受齋軌則



凡論西方赴請之法,并南海諸國,略顯其
儀。西方乃施主預前禮拜請僧,齋日來白時
至。僧徒器座量准時宜,或可淨人自持、或
受他淨物,器乃唯銅一色,須以灰末淨
揩。座乃各別小床,不應連席相觸,其床法
式如第三章已言。若其瓦器曾未用者,一
度用之此成無過,既被用訖棄之坑塹,為
其受觸不可重收。故西國路傍設義食處
殘器若山,曾無再用。即如襄陽瓦器食了
更收,向若棄之便同淨法。又復五天元無
瓷漆,瓷若油合是淨無疑。其漆器,或時賈客
將至西方,及乎南海皆不用食,良為受
膩故也。必若是新,以淨灰洗令無膩氣,
用亦應得。其木器元非食物,新者一用固
亦無愆,重觸有過事如律說。其施主家
設食之處,地必牛糞淨塗,各別安小床座,
復須清淨𤬪瓮預多貯水。僧徒既至,解開
衣紐,安置淨瓶,即宜看水。若無蟲者用之
濯足,然後各就小床停息片時,察其早晚。
日既將午,施主白言時至,法眾乃反攝上
衣兩角前繫,下邊右角壓在腰絛左邊,或屑
[001-0209b]
或土澡手令淨,或施主授水、或自用君持,隨時濟事重來踞坐受其器葉。以水略
洗勿使橫流。食前全無呪願之法。施主乃
淨洗手足,先於大眾前初置聖僧供,次
乃行食以奉僧眾。復於行食末安食一盤,
以供呵利底母。其母先身因事發願食王
舍城所有兒子,因其邪願捨身遂生藥叉
之內,生五百兒,日日每食王舍城男女。諸
人白佛,佛遂藏其稚子名曰愛兒。觸處覓
之,佛邊方得。世尊告曰:「汝憐愛兒乎?汝子
五百,一尚見憐;況復餘人一二而已。」佛因
化之,令受五戒為鄔波斯迦。因請佛曰:「我
兒五百今何食焉?」佛言:「苾芻等住處寺家,日
日每設祭食,令汝等充飡。」故西方諸寺,每
於門屋處或在食厨邊,素畫母形抱一兒
子,於其膝下或五或三,以表其像。每日於
前盛陳供食。其母乃是四天王之眾,大豐勢
力。其有疾病無兒息者,饗食薦之咸皆遂
願。廣緣如律,此陳大意耳。神州先有,名
鬼子母焉。又復西方諸大寺處,咸於食厨柱
側或在大庫門前,彫木表形。或二尺三尺,
為神王狀,坐抱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
地。每將油拭黑色為形,號曰莫訶哥羅,即
大黑神也。古代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屬,性愛
三寶、護持五眾,使無損耗、求者稱情。但
至食時,厨家每薦香火,所有飲食隨列於
前。曾親見說大涅槃處般彈那寺,每常僧食
一百有餘,春秋二時禮拜之際,不期而至僧
徒五百臨中忽來,正到中時無宜更煮。其
[001-0209c]
知事人告厨家曰:「有斯倉卒,事欲如何?」于
時有一淨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無
勞見憂。」遂乃多燃香火、盛陳祭食告黑神
曰:「大聖涅槃爾徒尚在,四方僧至為禮聖
蹤;飲食供承勿令闕乏是仁之力,幸可知
時。」尋即總命大眾令坐,以寺常食次第
行之大眾咸足,其飡所長還如常日。咸皆
唱善,讚天神之力。親行禮覲故覩神容,
見在其前食成大聚。問其何意?報此所
由。淮北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求者効
驗,神道非虛。大覺寺目真鱗陀龍,亦同斯
異矣。其行食法,先下薑鹽。薑乃一片兩片
大如指許,鹽則全匕半匕藉之以葉。其行
鹽者,合掌長跪在上座前,口唱三鉢羅佉
哆,譯為善至,舊云僧跋者訛也。上座告曰:
「平等行食意,道供具善成。」食時復至,准其
字義合當如是。然而佛與大眾受他毒食,
佛教令唱三鉢羅佉哆然後方食,所有毒藥
皆變成美味。以此言之,乃是祕密言詞,未
必目其善至。東西兩音臨時任道,并汾之
地唱時至者,頗有故實。其授食之人,必
須當前並足恭敬曲身,兩手執器及以餅
果,去手一磔即須懸放,自餘器食或一寸二
寸。若異此途,理不成受。隨受隨食,無勞待
遍。等供食遍不是正翻,食罷隨意亦非聖
說。次授乾粳米飯并稠豆臛,澆以熱
酥。手攪令和,投諸助味,食用右手。纔可
半腹方行餅果,後行乳酪及以沙糖。渴飲
冷水,無問冬夏。此乃眾僧常食,并設齋供
[001-0210a]
大略皆爾。然其齋法意存殷厚,所餘餅飯
盈溢盤盂,酥酪縱橫隨著皆受。故佛在日
勝光王親供佛眾,行其餘食及以酥酪
乃至地皆流漫,律有成文即其事也。淨初
至東印度耽摩立底國,欲依廉素設供齋僧。時人止曰:「若纔足而已,何為不得?然
而古來相承設須盈富,若但滿腹者恐人致
笑。聞師從大國來,處所豐贍,若無盈長不
如不設。」是以還依彼法矣。斯乃施心弘廣,
得報還復豐多,無乖理也。必其貧窶,及食
罷行䞋,隨力所能。既其食了,以片水漱
口,咽而不棄。將少水置器,略淨右手然後
方起。欲起之時,須以右手滿掬取食持將
出外,不簡僧私之物。聖遣普施眾生,未
食前呈,律無成教。又復將食一盤,以上先
亡及餘神鬼應食之類,緣在鷲山,如經廣
說。可將其食向上座前跪,上座乃以片
水灑,而呪願曰:


「 「以今所修福,
 普霑於鬼趣,
 食已免極苦,
 捨身生樂處。
 菩薩所受用,
 無盡若虛空,
 施獲如是果,
 增長無休息。」」



持將出外,於幽僻處林叢之下、或在河池
之內,以施先亡矣。江淮間設齋之次,外置
一盤,即斯法也。然後施生授齒木、供淨水,
盥漱之法如第五章已述。僧徒辭別之時,口
云:「所修福業悉皆隨喜。」然後散去。眾僧各
各自誦伽他,更無法事。食罷餘殘並任眾
僧令小兒將去,或施貧下,隨應食者食
[001-0210b]
之。或可時屬飢年、或恐施主性恡者,問而
力取,齋主全無重收食法。此是西方一途
受供之式。或可施主延請同前,於其宅中
形像預設。午時既至普就尊儀,蹲踞合掌各
自心念,禮敬既訖食乃同前。或可別令一
人在尊像前長跪合掌大聲讚佛言長跪者,謂是雙膝踞
地,竪兩足以支身。舊云胡跪者,非也。五天皆爾,何獨道胡,唯歎佛德不

雜餘言。施主乃然燈散花,一心虔敬,用摩
香泥以塗僧足,燒香普馥元不別行,鼓
樂絃歌隨情供養,方始如前准次飡食。食
罷將其瓶水遍瀝眾前,上座方為施主略
誦陀那伽陀。斯乃復是兩途西方食法。然
而西國噉嚼多與神州不同,但可略據律
科粗陳梗概云爾。


律云「半者蒲膳尼,半者珂但尼」。蒲膳尼以
含噉為義,珂但尼即齧嚼受名。半者謂五
也。半者蒲膳尼,應譯為五噉食,舊云五正
者,准義翻也。一飯、二麥豆飯、三[麩-夫+少]、四肉、五餅。
半者珂但尼,應譯為五嚼食,一根、二莖、三葉、
四花、五果。其無緣者若食初五,後五必不
合飡。若先食後五,前五噉便隨意。准知乳
酪等非二五所收,律文更無別號,明非正
食所攝。若諸麵食竪匙不倒,皆是餅飯所
收。乾[麩-夫+少]和水指畫見跡者,斯還五攝。且如
五天之地界分綿邈,大略而言,東西南北
各四百餘驛,除其邊裔,雖非盡能目擊,故
可詳而問知。所有噉嚼奇巧非一,北方足
麵,西邊豐[麩-夫+少],摩揭陀國麵少米多,南裔東
垂與摩揭陀一類。蘇油乳酪在處皆有,餅
[001-0210c]
果之屬難可勝數。俗人之流膻腥尚寡,諸國
並多粳米,栗少黍無。有甘瓜、豐蔗芋、乏葵
菜、足蔓菁。然子有黑白,比來譯為芥子,壓
油充食,諸國咸然。其菜食之,味與神州蔓
菁無別,其根堅鞕復與蔓菁不同,結實粒
麁復非芥子,其猶枳橘因地遷形。在那爛
陀與無行禪師共議懷疑,未能的辯。又
五天之人不食諸韲及生菜之屬,由此人
無腹痛之患,腸胃和軟亡堅強之憂矣。


然南海十洲,齋供更成殷厚。初日將檳榔一
裹及片子香油并米屑少許,並悉盛之葉
器安大盤中,白㲲蓋之。金瓶盛水當前瀝
地以請眾僧,令於後日中前塗身澡浴。第
二日過午已後,則擊鼓樂、設香花。延請尊
儀,棚車輦輿、幡旗映日,法俗雲奔,引至家
庭張施帷蓋,金銅尊像瑩飾皎然,塗以香
泥置淨盤內,咸持香水虔誠沐浴,拭以香
㲲捧入堂中,盛設香燈方為稱讚。然後上
座為其施主說陀那伽他申述功德,方始
請僧出外澡漱,飲沙糖水多噉檳榔,然後
取散。至第三日禺中入寺敬白時到。僧洗
浴已引向齋家,重設尊儀略為澡沐,香花
鼓樂倍於昨晨,所有供養尊前普列。於像
兩邊各嚴童女或五或十,或可童子,量時
有無。或擎香鑪執金澡罐,或捧香燈鮮花
白拂。所有粧臺鏡奩之屬,咸悉持來佛前奉
獻。問其何意?答是福因,今不奉獻後寧
希報?以理言之斯亦善事。次請一僧座前
長跪讚歎佛德。次復別請兩僧。各昇佛邊
[001-0211a]
一座,略誦小經半紙一紙,或慶形像共點
佛睛以來勝福,然後隨便各就一邊反襵
袈裟袈裟乃是梵言,即是乾陀之色。元來不干東語,何勞下底置衣。若依律文典語,三衣並
名支伐羅也,兩角前繫,澡手就飡。威儀法式、牛糞

塗地、觀水濯足,及所飡噉、行食法用,並與
西方大同。然其別者,頗兼三淨耳,並多縫
葉為槃,寬如半席,貯粳米飯一㪷二㪷,
亦用為器受一升二升,擎向僧處當前授
與。次行諸食,有三二十般。此乃貧窶之輩
也。若是王家及餘富者,並授銅槃銅椀及
以葉器,大如席許,餚饌飲食數盈百味。國
王乃捨尊貴位,自稱奴僕與僧授食虔恭
徹到,隨著皆受更無遮法。若但取足而已,
施主心便不快,見其盈溢方成意滿。粳米
飯則四㪷五㪷,餅果等則三盤兩盤。其親
屬隣伍之家咸齎助供,或飯或餅,羹菜非
一。然一人殘食,可供三四;若盛設者,十人
食亦未盡。其所殘食,皆任眾僧令淨人將
去。然而神州齋法與西國不同,所食殘餘
主還自取,僧輒將去理成未可。故出家之
人相時而動,知足不辱、無虧施心。必若
施主決心不擬重取、請僧將去者,任量事
斟酌。眾僧亦既食了、盥漱又畢,乃掃除餘食
令地清淨,布以花燈燒香散馥,持所施物
列在眾前,次行香泥如梧子許,僧各揩手
令使香潔。次行檳榔豆䓻糅,以丁香龍
腦咀嚼能令口香,亦可消食去癊。其香藥
等皆須淨瓶水洗,以鮮葉裹授與眾僧。施
主至上座前或就能者,以著嘴瓶水如銅
[001-0211b]
箸連注不絕,下以槃承。師乃手中執花承
其注水,口誦陀那伽他。初須佛說之頌,後
通人造,任情多少量時為度。須稱施主名
願令富樂,復持現福迴為先亡,後為皇王
次及龍鬼。願國土成熟人物又安,釋迦聖
教住而莫滅。其伽他譯之如別。斯乃世尊
在日親為呪願。但至食罷,必為說特欹拏
伽他,是持施物供奉之儀。特欹尼師,即
是應合受供養人,是故聖制,每但食了必
須誦一兩陀那伽他報施主恩梵云陀那鉢底,譯為施
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而云檀越者,本非正譯,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轉名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捨,
自可越渡貧窮。妙釋雖然,終乖正本。舊云達䞋者,訛也。若不然者,既違聖

教,不銷所飡。乞餘食法時有行處。然後
行其䞋物,或作如意樹以施僧,或造金
蓮華以上佛,鮮花齊膝白㲲盈床。過午或
講小經,或時連夜方散。辭別之時口云娑
度,兼唱阿奴謨拕。娑度即事目善奉。阿奴
謨拕譯為隨喜。凡見施他或見施己,咸同
此說。意者前人既呈,隨後慶讚,俱招福利
矣。此是南海十洲一途受供法式。


或初日
檳榔請僧,第二日禺中浴像,午時食罷齊暮
講經。斯則處中者所務。或可初日奉齒木
以請僧,明日但直設齋而已。或可就僧禮
拜言申請白,斯乃貧乏之流也。


然北方諸胡,覩貨羅及速利國等,其法復別。
施主先呈花著供養制底,大眾旋繞令唱,
導師廣陳呪願,然後方食。其花蓋法式,如
西方記中所陳矣。斯等雖復事有疎繁、食
兼廣略,然而僧徒軌式護淨手飡,大徒法則
[001-0211c]
並悉相似。眾僧或有杜多乞食但著三衣,
設他來請,奉金寶棄如洟唾,屏跡窮林
矣。即如東夏齋法遣疏請僧,雖至明朝
不來啟白,准如聖教似不慇懃,必是門徒
須教法式。若行赴供,應將濾羅,僧所用
水並可觀察。既其食了須嚼齒木,若口有
餘膩即不成齋,雖復餓腹終宵,詎免非時
之過。幸可看西方食法擬議東川,得不之
宜自然明白,無暇詳述智者當思。甞試論
之曰:然無上世尊大慈悲父,慜生淪滯,歷
三大而翹勤;冀使依行,現七紀而揚化。以
為住持之本衣食是先,恐長塵勞嚴施戒
撿。制在聖意理可遵行,反以輕心道其無
罪,食噉不知受觸,但護婬戒一條,即云我
是無罪之人,何勞更煩學律?咽噉著脫元不
關情,直指空門將為佛意,寧知諸戒非佛
意焉!一貴一輕出乎臆斷,門徒遂相踵習,
制不窺看戒經;寫得兩卷空門,便謂理苞三藏,不思咽咽當有流漿之苦,誰知步
步現招賊住之殃?浮囊不洩乃是菩薩本
心,勿輕小愆還成最後之唱,理合大小雙
修方順慈尊之訓。防小罪、觀大空,攝物澄
心,何過之有!或恐自迷誤眾,准教聊陳一
隅。空法信是非虛,律典何因見慢?宜應半
月說戒洗懺,恒為勸誡門徒。日三禮白。佛
法住世日日衰微,察己童年所觀乃與老
時全異。目驗斯在,幸可存心。夫飲食之累,
乃是常須,幸願敬奉之倫無輕聖教耳。重
曰:
[001-0212a]


聖教八萬,要唯一二,外順俗途、內凝真智。
何謂俗途?奉禁亡辜。何謂真智?見境俱棄。
遵勝諦而無著,滅緣生之有累,勤積集於
多修,證圓成之妙義。豈容不習三藏、教理
俱迷,罪若河沙之巨量,妄道已證於菩提?
菩提是覺,惑累皆亡。不生不滅,號曰真常。寧
得同居苦海,漫說我住西方?常理欲希,戒
淨為基,護囊穿之小隙、慎針穴之大非,大
非之首衣食多咎。奉佛教則解脫非遙,慢
尊言乃沈淪自久。聊題行法略述先模,咸
依聖撿豈曰情圖。幸無嫌於直說,庶有
益於遐途。若不確言其進不,誰復輒鑒
於精麁?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