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511 遠菴僼禪師語錄-清-本僼 (master)


遠菴僼禪師語錄卷第十六
嗣法門人元視等編


書啟



復寧郡諸紳衿護法啟



恭惟諸大護法瓊枝疊秀玉榦聯英德邁四科才優
八凱悟彰物格掩橫浦之芳蹤禪藻仙華挹眉山之
清韻湛朝宗以萬壑鑑徹心源總作鎮以群情衡縣
慧岳誠聖代之伊呂法苑之許王者也某德愧𤦹玟
才慚鉛鈍久承雅誼濫膺前規識乏先幾之明事多
當局之昧致令鼠牙雀角置喙無容惟念海闊天空
燃犀斯省不謂台檀靈山秉記濁世無忘不踰毘耶
嚴持寶座肯祖燈之堂搆翰錫瑤函纘佛日之徽猷
文揚玉札金湯在望知弘護之斯勤繡澀難藏愧繼
述之靡緒勉從台命憂讋彌深臨楮迴惶曷勝慚恧。


復定邑眾紳衿護法啟



側聞成風妙斲非全匠氏之能流水清絃須藉知音
斯鑑法非孤起而成境必遇緣斯就恭惟諸大檀護
玉韞山輝珠藏川媚選官得佛高名自繼西江學釋
知儒大業全傳東洛眷茲法席思繼往以開來緬彼
莖茆因感今而念昔飛來尺素爰寵丹青某蘿薜長
行秖合一枝聊寄搶榆匪逮豈堪萬里高摶但同風
之敷座方殷矍然排闥惟先哲之巨剎難郤勉爾登
峰敢云淵匠重興庶或荊州可識三條篾一莖虀聊
作往來接待孤峰頂鬧藍頭還期主伴交參買山既
逭金錢入室憑留玉帶玲瓏巖畔蒙招手以相呼華
蓋峰刖莫攢眉而歸去雲章遙復無任神馳。


復湘南諸紳衿護法公啟



伏以鷲峰大法昔重托於王臣熊嶠宗傳亦丕揚于
儒彥況芝同臭味蘭共襟期幸吾道之未衰實同人
之深眷也恭惟諸位詞宗護法衡湘碩望洙泗耆英
[016-0402b]
識探玄微學臻淵奧經綸在握當軸而四海同文錦
繡纏腸揮毫則五湖獨步天香秋桂觸翻無隱之宗
月夜春蛙發明一貫之旨挈百氏之綱領統三教以
總持衲某山林朽櫟粥飯常行謬登祖席失繩尺於
後昆濫典名藍罔規模於宿衲餐煙霞于神鼎巳增
痼疾之多臥泉石于清關轉慚懶癖之甚夙生多幸
每邀支謝之交不棄耑愚益尋蘇元之好罷駑下駟
寧堪伯樂之枉觀輪囷樗材徒勞郢匠之迴盼搶榆
不逮敢望扶搖尺蠖無能何當馳驟既叨芰嗜詎乏
葵傾書傳青鳥之遙光並紫泥之重雲裏茆茨初搆
奚難瓶錫遄征堂前耆耋垂登豈合星河遠泛是用
擅違台命庶幾寬假來期望沅湘而徘徊瞻衡嶷以
延佇悵千山之遙隔時節未逢冀一室之晤言因緣
有待攀虎溪結社須藉宗雷期藥嶠傳燈還資裴李
風生玉麈試看鑿齒之酬酒乏金罍莫便攢眉而去
微忱謹布高明賜原。


復湘南諸山法屬公啟



伏以家聲不墜惟資蘭桂聯芳祖令維新實賴象龍
隨步從來膊無外曲緣知掌不獨鳴恭惟同源法屬
諸山和尚氣吞湖海眼蓋乾坤乳擇鵝王身翻獅子
鳳毛麟角等是太白真枝巨剎名坊總攬湘山秀色
同聲相和兮東唱則西敲別調重翻兮南呼而北應
擎叉打地隱顯隨機無非格外風流舞笏張弓行藏
莫測悉顯箇中消息幸多瑞生優缽何須錦上鋪花
既方樂奏鈞天安用郢中誇曲不慧識慚面壁學未
窺籓祖席謬居深有辜於同學名坊濫典毫無補乎
法門福涼德薄之軀承推一日之長璧合珠聯之翰
不遠千里而遐然蒙金地遙招可不江陵暗點但老
人齡垂望耋居恒風燭可虞又雲兄誼莫能辭是用
星霜暫緩盼沅江而莫渡適時節之未逢擷湘芷以
[016-0402c]
遨遊審因緣之有在若夫應菴舉話難克當其美言
設或寶壽推僧須有假於神力。


復臨封諸山名德啟



伏以三臺玅舞合資作者頻推一曲新歌須藉知音
賡和山崖水涘蓋有其人石畔松邊豈無同調恭惟
諸山名德大師學精三藏戒鍊五篇禪得髓心道推
山斗煙霞之勝侶出格飽參湖海之英靈逸群宿衲
芋煨品字火綠蘿深處眠雲麻連鶉結衣紫籜叢中
嘯月開畬種粟钁頭下電掣星馳引水澆蔬杓子邊
山寒澗肅歷歷家風邁古頭頭活計超方重欲豎拂
拈槌大似將缽安柄更須談宗演義分明添足畫蛇
不慧識學寡昧濫廁僧倫才略疏庸謬尸禪席乏煆
聖煉凡之作平澹遣時無鎔今鑄古之能委羸度日
生成慵劣每蒙碩德相規幸不棄遺更辱多賢垂教
方擬龍山之訪緣菜葉以迴源豈虞馬寺之言飛鴻
音而排闥因緣固在時節未然以化鹿老人近垂登
耋而諸剎叟兄再至催程毅然堅郤則負遠地雲山
恝爾便行有孤高齡鶴髮延遲希諒進退實難汎洞
庭於木蘭雖涉渺漭攬湘川之芳杜終不虛懸雅抱
幽襟遙通盟誼輝蓬照蓽當借鄰光。


復古南牧老和尚



久闊玄誨渴想殊深忽蒙興福法兄惠臨下頒慈教
并及隆儀載拜伏讀不覺汗流至踵也某眇然小子
既愚且疏尸席祖庭實不堪任仰荷慈光加被庶免
顛越然數年以來屢求解退苦不獲免寧當慧齒生
春過與提獎固老和尚之撫摩晚輩至愛至深無所
不至則某之赧顏當如何耶然敢不捐軀恐不副大
人之所望耳老和尚道大德備法門總持千秋師表
而壽藏一幢允宜卓立祖山不特祖孫父子伯仲同
條道義之篤宛於一堂之上抑使後昆末學景仰無
[016-0403a]
斁其諸剎之佳城宜分為爪髮衣缽之藏各使依光
一方高鑒之明無可言喻某之愚見亦如是也然徒
有忻願之心實無纖毫之效何乃反賜重言以及嘉
貺使某拜領則何當辭謝又不恭謹登二種永誌不
忘而合山清眾又飫香積皆賴眉間一分慈光尚容
趨謝不勝瞻仰之至。


復仲調陶太史



耳熟大名久矣不特接教入楚始知蒼梧湘浦之間
復有如昔日之人也承命儼以神鼎虛席召不慧樽
俎其間固居士之誤采風聞過聽人言耳不慧自顧
生平鮮德涼才若此者詎堪當此鉅任況諲祖之龍
章鳳質雲兄之大呂黃鐘而尟眇之軀豈能仍其堂
搆而協其塤箎者哉然金地遙招江陵暗點敢不勉
從台命又雲兄一片血心於佛法平沉之處崛然興
起幸同人之激揚開盲警聵將移其風俗矣不幸天
不惠弔良導斯奪將恐湘江一帶又從冥而入冥抑
何吝犬馬之勞不任左右之鞭策乎若曰舉揚宗教
則吾豈敢或聽之以博飯栽田庶可聊遂愚蒙且得
素心之人相與數晨夕亦向往之願焉否則不敢奉
命裁復不莊統惟照察不備。


復玉齋耿兵憲



雪上人回接手教備詳近況種種不謂晴空一鏡俄
然萬別千差若非居士久於佛法陶鎔逆順無驚險
夷一致而一旦遭逢此境則其情狀抑何堪哉然古
之聖人以無災為懼公郎竟以廉直才能災罹無妄
固其天道茫茫不可問也若其量度過人今造物抑
之必有道矣安得不知其為天下異時之福耶拙錄
弁首雅承推獎恐不副實然借寵光庶獲不朽長沙
之行似不能免三月初將發棹邗關矣至於禍福休
咎亦聽之前緣而巳惟冀珍調自玉不備。
[016-0403b]


復吳師半居士



披讀來翰過譽種種重言不當喫承問末後一句急
切要緊正搔著山僧癢處山僧入楚以來雖曰未久
凡見究心此事者無論在家出家略認得些門頭影
子邊事便以為極則不思進步究竟到安樂無疑之
地佛所云可憐憫者正此輩耳而居士特於此要見
箇到底豈非夙承願力而來者乎雖然若論末後一
句未舉最初一句以前巳是兩手分付了也而居士
又在山僧者裏撈天摸地何也蓋只為居士薦得最
初一句未免史有末後一句始到牢關之事耳而今
若要山僧說則截郤山僧舌若道山僧不說則啞郤
山僧口居士向者裏還分疏得下麼分疏看若分疏
不下直須仔細分疏忽然分疏不及啐地折嚗地斷
則非末後一句和者從前所得一時俱喪郤也方信
道從前被眼瞞也所以古人道一見則一切見一了
則一切了直下如紅爐上飛點雪相似金剛王寶劍
上還吹得一些毛麼到者裏若有纖毫未盡即是過
重丘山須知須知故云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
甦欺君不得總無他說只要當人啐地折嚗地斷耳
果若啐地折嚗地斷豈有未盡之理高峰墮枕時便
是者箇消息也百丈耳聾三日亦不出者箇消息也
至於巖頭道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在又道悔不曾
向伊道末後句若向伊道末後句天下人不奈雪老
何者等葛藤一一自知落處不著問人耳那時神鼎
有三十棒要與居士喫方知道如蒿枝拂相似若此
豈特不可與近時流輩得少為足者同日而語便與
從上古人把臂共行矣不特居士慶快生平真林下
勝事也勉力。


復溈山慧山和尚



改正換旦尋常節令遠勞專使跋涉并及隆齋厚貺
[016-0403c]
深慚素受無巳謝謝然聞吾老人以五峰法伯千斤
擔子兩手委付與公此老人平昔一點公心海內共
知者今則老姪赤身擔荷可謂頭正尾正不勝欣慰
之至但惜不獲躬過寶坊再舉三聖推僧舊案奈何
住持事繁彼此同病無以表意卒拈數語雖借大慧
老人鼻孔要且不在坐斷金輪之下出氣老姪其勉
諸不盡。


復大年楊邑侯



苾芻孱弱莫過斯時若非檀陰是托直枯槁無餘矣
復蒙台翰又以似乎身居祿位無緣問道日恐汩沒
塵勞而大生憂懼有以前世惡果故墮在茫茫苦海
中云云於此益見吾台檀之與常人不同也佛不云
乎信心難發怖心難生今台檀身當榮顯之際人望
之若青雲之不可致然台檀反生憂懼非世儒所謂
知安而慮危者歟即此一念心吾於台檀更不必別
法便是超三界出生死之解脫路頭亦便是化民成
俗致君堯舜之根基也吾祖達磨大師在南天竺國
觀此東震旦中有大乘根器故越漠渡沙得得西來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語言文字謂之教外別傳
又謂之向上一著子又謂之圓頓最上上乘何謂大
乘根器即於榮顯富貴中不被富貴塵勞之所籠罩
不假人開導引誘猛欲出離者是何謂直指人心見
性成佛者不教人千劫學威儀萬劫修相好只要人
於善知識一言一句下頓脫無始結使纏縛當下明
自本心見自本性者是在家士大夫中究明此心具
此大乘根器者如李文和都尉楊文公內翰與夫侍
郎張子韶及子由山谷等輩皆不在去妻孥休官罷
職避喧求靜咬菜根苦形志即在金紫行中色聲隊
裏驀地踢破生死關頭而橫身三界中無有絆惹拘
繫得他者正如涅槃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便言
[016-0404a]
我是千佛一數佛云如是如是又如法華會上七歲
龍女疾往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便同是者般樣
人是以不論男之與女貴之與賤僧之與俗但能回
心信得此及者莫不直取無上菩提所以都尉有言
曰學道須是銕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趨無上菩提一
切是非莫管良有旨焉以上此等大老皆是第一等
會學道人於世出世間所謂討盡便宜者也然初未
聞此道時亦不以出仕為極則正如台檀來翰之所
慮常懷淪溺之恐簡點目前虛妄於五濁世中無有
一事一法可以為憑為仗者爵祿固可貴不能保無
常妻孥非不愛有時而散離由是訪尋知識折節問
道然後乃知此箇法門如天普蓋似地普擎不費纖
毫氣力便得大解脫得大自在隨處作主遇緣即宗
返觀目前一切虛妄盡是一一真實相更不必移易
一絲頭公堂府署即是普光明殿眷屬妻孥無非清
淨法侶處公判事教子訓孫一一皆是微玅大解脫
法方省得釋迦老子道治世語言資生產業皆順正
理與實相不相違背金口玉言不是虛說又親證得
龐居士所云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
處處勿張乖神通并玅用運水及搬柴是真語者如
語者不誑語者所以道示現宰官身廣弘悲願深為
人重指處棒下血淋淋先德乃有如此廣大門風後
人不信不尊一似於巳無分甘心退墮自作障難反
生誹謗一味嗜色淫聲貪名冒寵流連忘反以苦為
樂又何暇乎暫時一念省察求其如台檀之不昧夙
心反躬究巳者何止千萬不得一萬萬不得一百千
萬萬不得一正如火裏覓優曇華故不慧於台檀不
覺忉怛敢以此言而進之也唯台檀少有採擇儻一
念相信進步弗怠直到以上諸老行履處則祕傳一
燈照徹三千大千世界又豈分外事耶六塵果何物
[016-0404b]
而能肆虐哉冒瀆鈞聽敢祈照察弗備。


復南淮林廣文



承諭生平不佞佛與夫釋氏之徒若水乳之不合也
自亦不解唯顧不慧於蕭寺一見而心許之且多溢
美之詞不覺內媿不巳不審何德何緣相契左右乃
受知如此豈夙緣成熟乎然又不覺為左右助喜蓋
不慧聞之古人云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夫世
出世間其時節因緣四字而飛騰變化莫不由此耳
但不慧非其人如左右之不佞佛者古有數君子極
相類聊舉一二為左右助入道之緣昔韓文公作俑
不佞佛後於嶺南見大顛和尚則心服焉一日請益
於顛曰弟子軍州事繁乞佛法省要處垂示顛默然
良久侍者三平擊禪床三下問其故平曰先以定動
後以智拔文公乃忻然作禮曰和尚門庭高峻弟子
於侍者邊得箇入處後作書與親友何啻逢人說項
歐陽大參慕韓不佞佛者因見明教禪師原教論不
覺歎服而師事之朱紫陽左袒不佞佛者於禪宗特
曰達磨盡翻窠曰倡為禪宗視義學尤為高玅張商
英丞相根性不佞佛者初見梵筴莊嚴殊勝欲作無
佛論以闢之其妻向氏曰既無佛何論之有英心疑
而巳之後於同列處閱維摩經至此病非地大亦不
離地大處歎曰胡人之言乃能爾耶即借歸而閱向
氏復問曰相公讀何書對曰維摩詰所說經向氏曰
可熟讀此經然後好著無佛論英悚然異其語由是
深信佛乘訪諸名山有道之士而契心於兜率作護
法論數萬言入諸龍藏式觀如斯不佞佛者豈非正
是吾門當家種艸差有些子光景故不慧唯恐人之
佞所以深幸左右之不佞若乃口頭禪身相佛直鄉
愿耳何所取焉竊觀左右抱奇偉磊落之才實邦家
柱石特乃高尚以教育天下英才是樂或者天假吾
[016-0404c]
緣儻能一念緣起無生將來為儒釋一貫之師成就
大業於世肯以吾教與楊墨之道同日而語哉所訂
必無爽掃榻恭候不備。


復閔渭璜居士



居士稟純粹之資究性命之學不廢鄒魯之教而於
此事留心之久真火中蓮也欣羨欣羨承諭云某自
聆吾師笑語追尋舊日所恃杳不可得方知平時所
得終無所得也據山僧看來不妨為居士助喜何也
果若無所得則通亦不可得格亦不可得生死不可
得夢幻不可得世尊睹星亦不可得高峰墮枕亦不
可得乃至㘞地一聲思量卜度銕壁銅墻轉身亮處
者一絡索皆不可得山僧亦無法為人居士又何曾
問道也所謂內無所證外無所修矣不見釋迦老子
於然燈佛所以悟無有法即承受記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耶只因居士不曾到此無所得處故有許
多夢幻生死之差別皮肉隔斷之牽纏不得身外無
餘身心一如半生半滅打作兩橛耳山僧至此又豈
可別作別為妄生節目而居士亦只消將箇但願空
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二語體之究之他時後日打
失鼻孔方知真無所得也。


復熊郢生朱嶽連二明經



久闊德音殊深渴想忽專人至接華翰審知近況佳
勝嗜道情篤慰甚慰甚但於此事無所趣入不無憤
憤然人之不能見道苦於自甘下劣不信本有上至
諸聖下至含靈無不本具故云諸佛不加增群靈不
加減一道平等浩然大均唯人之不信故於巳無分
但能信向何愁不到秖如來翰云時過悔遲填憂積
愧荒忽於大道瞶瞶者終聵聵而巳居士既知聵則
不為聵也既聵又何能知且知聵者何來所聵者何
物至於悔過荒忽又是什麼居士請不用別尋玄玅
[016-0405a]
旨趣單單向者裏高著眼看忽然覷破最省心力方
信吾宗別無奇特只有者些子直截痛快超勝一切
處夫子門墻也謾你不得祖師堂奧也謾你不得老
莊鼻孔濂洛舌頭盡在裏許遊章涉句皆非分外抱
子弄孫總不空過如是則居士不離汨羅江畔山僧
不越太白峰前無時不與左右周旋未嘗須臾離也
否則來歲桂放幽巖時拽杖回湘定與點破鼻孔。


復子濂杜海憲



日昨文旆光臨兼承台命陞座舉揚不慧欲效三平
上座為昌黎傍通一線何幸左右即於言下知歸誠
謂大根利器不同凡小豈止太白增光實為林下千
秋盛事左右今於數千人天眾前當陽薦得可不異
於張天覺之夜半客房觸翻溺器時耶然古今士大
夫留心斯道所患不真切不患不徹頭故於參訪之
際不止在一途不守住一師或先淺而後深或東得
而西失如楊大年先與雲門下尊宿諒監寺諸公遊
後得法於廣慧璉而黃山谷初於晦堂處逴得些子
及於死心語下開口不得非止張天覺印心于東林
而向兜率手中納款也所以善財童子南詢歷遍方
始罷參而大慧亦悟處不一晚見天寧則無疑焉到
此田地方信吾老人及不慧於左右不吾欺也故老
人授以偈拂印證而左右直下承當可謂鵝王擇乳
素非鴨類真獅子兒悅聞吼音餘獸聞之則腦裂矣
至如諭云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摩訶迦葉而阿難
於倒剎竿句下悟旨此迦葉即為阿難之師矣何獨
和尚不為弟之師耶然吾宗機扣非一發藥不同故
臨濟種毒于黃檗雖因高安點破而終歸恩于黃檗
其明上座啟悟于盧行者而同師五祖當知佛祖出
興手眼萬端機用千變無非鼓舞後昆發明大事因
緣而巳不在名之大小分之高下為事耳至於睦州
[016-0405b]
之與雪峰馬祖之與藥山清素之與兜率皆同一箇
樣子殆不可枚舉唯冀左右善自護持毋令斷絕於
此門中廣作佛事大為標格則不負老漢婆心不慧
踊躍不勝為荷之至。


復前川張少保督師



荒山托在弘覆光中二十餘載矣及貧道謬當此席
分光借潤優渥尤深然豈止荒山哉東南一柱擎天
無一山一剎不藉金湯真外護之大雄也況閣臺與
貧道更有法門手足之親雅多方外骨肉之愛種種
受知受惠深銘臟腑難以言謝惟願多生長為法友
同居一會互相激揚何忍遽爾言別也天童海內名
山首推巨剎以貧道眇然之軀德薄道涼荷此重負
承乏六年以來罔裨宗教但藉寵光得無顛蹶此實
貧道之多幸矣故力自引退乞遴請諸方有道宗師
使貧道得藉息肩庶全愚拙不意閣臺赫然頒教重
委貴員入山諭留至誼諄諄豈容違命誠恐弗克副
望不重累閣臺所任耶然既蒙台諒敢不捐軀謹於
陞座舉揚實深悚愧先錄拙語塵覽尚容登龍拜謝
不盡。


復寧郡縉紳袍衿諸護法



恭惟台檀諸大弘護儒宗碩望出為周召之經綸禪
苑網維居作楊李之墻塹得無隱旨於木樨香裏談
不二門於蛙鼓聲中會三教之無岐歸一貫之有自
古稱四明佛地首推兩浙文邦不捨有為法而證真
實相者也貧道生居何幸得承方外之交添乏名藍
又辱金湯之護道慚先哲德愧時賢寒暑迭更毫無
補于宗教噓培深至殊有累於檀波且野性山麋長
苦大牢之享而倦飛林鳥恒多宿樹之思故乞引退
駑下菲材耑祈別選僧中有德不意諸台檀護過於
至愛璧合詞聯重辱諭留獎慰諄切使衲汗顏尤甚
[016-0405c]
芒負轉增曲彔再登實惶恐而奉教清溫難繼覺求
解以無辭但賦性耑愚恐難終于繼述天生疏拙將
何報乎知交耳裁謝不莊統祈台亮。


復道南胡侍御



久不奉教渴想殊深弘護光中時多照拂項昭武鄴
嗣諸君子至山不虞華翰疊頒寵光隆被諄諄勉以
至誼眷眷出乎深衷不覺使人感愧交臻而汗流夾
背也貧道樗朽無似濫廁僧倫寡識罔知素餐尸位
況此煌煌堂構株守以來星霜屢閱而繼述無聞豈
不有負金湯之盛德哉故切引退別選高緇而台檀
過於鍾愛不諒菲材重璣複璧左挈右提人非木石
誠難恝然暫解缽瓶勉從台命臨穎悚愧不勝主臣。


復李鄴嗣居士



數年知交極奇高尚故不慧卸此束縛將欲為禿頭
蘇門披緇吳市矣不意受人毒算復置之於緪索中
何物杲堂不許我追蹤耶一笑一笑諸君同行詩俱
玅絕使此山殷殷留金石聲但自慚涼德恐不堪受
此耳率復不盡。


與浮山與峰芙容古梅二禪師



毘盧峰下別來數年時切縈懷每遇湘南使乎即問
三孫雲蹤何寄冽孫久聞繼席於芙容今嵩裔來又
知智孫於浮山卓錫領眾住山皆稱為長老矣忻幸
忻幸猥承俱呈示眾之語發幽闡微激昂關要其庶
幾乎青山白雲開遮自在也此五峰老伯蓄而未泄
嗇之於昔豐之於今宜昌乎厥後焉耳芙容錄甚精
練不用更加點浮山錄波瀾浩漫不愁無說故少節
其太繁者使知簡要然如此試手說禪將來發越必
更有大過人處也東谷集各一冊附覽。


復陶五徽居士



衲菲薄無聞荷蒙不棄每承照拂受施實多便中偶
[016-0406a]
致寸私何足挂齒耶客春謝事太白思欲扁舟五湖
放懷山水一訪湘南故舊而於賢喬梓昆仲諸檀尤
深寤寐庶獲攜手雲泉班荊話闊巳渡錢塘矣乃以
化鹿老人抱恙而還往來雲水風傳澬川龍牙雲老
篤於友于欲以法席見讓未幾飛書至越詞誠意切
推與過常當之有愧辭不獲免豈可藉口硜硜洗耳
之操有負骨肉至愛故雖半諾未許即行時節因緣
當有待耳不意重煩諸君子及緇若素璧合詞連下
頒荒遠感愧交集芒負轉增敢不拽杖就途趨承台
命然老人近日之衰又非去春可比若恝然而行豈
為弟子之道乎台教既難有違進退未免維谷今喜
雲兄巳著巨唯監守俟衲之來衲即命以首眾兼攝
庶幾兩全道義未審高明以為何如衲雖吳人而於
湘中風土殊覺相宜他日之來便作投老計耳朝暮
過從幸勿為拒笑笑不盡。


雜著



募修造疏



蓋聞扶宗豎教夫豈一巳之私起廢興衰必賴同人
之集時際天清而地肅運當否極以泰來惟茲瑞巖
古剎山開于晉宗建于唐帶海襟湖包罔絡袖背負
危峰十二固若河山胸羅精舍千三隆比祗樹普化
創基於此天雨之四華佽飛主盟其間地搖為六震
列祖繼興而龍翔鳳舉群宗開法而雨布雲施巖蒸
芝艸之香珠璨文人之詠洵非祥發一時之勝而乃
道光百祀之區也式自侵衰元季何期盡廢明中禪
室丘墟香臺林莽秋風禾黍亦傷行路之心落日崦
嵫爰奮揮戈之手茲喜布金有地審天道之好還豈
虞標插無人惟時機之有待水洗祖腳之讖符合重
興僧來佛面之看另當括目梵宇湧來平地重瞻金
碧之光法輪復轉劫灰盡出吹噓之力。
[016-0406b]


募朱氏復還瑞巖寺基疏



伏以四民有紀不使雜居三教攸同豈宜偏廢宣聖
之廟祀典恒崇釋尊之祠褒文永錫斯非區區之臆
說誠皇皇之憲章也茲啟瑞巖禪席山開唐晉剎建
王臣佽飛地主主盟普化宗禪禪席四明誇三巖之
秀五山列十剎之奇庚星效靈彼山芝艸發祥此地
摩霄戛漢峨峨十二崇峰鏤碧雕金簇簇千三樓閣
累被仁王敕建每多名士品題考郡乘而事事不磨
載口碑則言言靡間金蓮地涌此赤鬚白足之靈區
寶蓋天垂豈繡轂朱輪之別業竊聞楚材晉用智者
或為鵲壘鳩居仁人不取然而緇倫不競道業式微
金田沒其阡陌巳越多年香界沉於黍禾亦非此日
但狐蹤傷登臨之目蓋祖腳有復發之謠茲所募者
惟一袈裟地乞還祝聖之壇并半肘腋基用仲籲天
之懇恭惟門下奕世光華傳家清白孝友聞于里閈
禮義達于國門麥舟之濟慨然何敢望也玉帶之還
不泯固所願焉冀捐惟林莽之墟其仁浮乎繼絕所
歸僅招提之址而義溢夫存亡功侔布地揮金名勒
雲泉之表德並捨宅成寺聲揚湖海之間許元度之
風流王右軍之標格樂施不吝見善勇為臨啟無任
仰望之至。


跋錢聖月居士源流卷末



居士家學淵源累代簪纓翩翩佳公子也弱冠即慕
宗乘初謁先密祖於天童嗣見東南諸大老到處星
飛電卷不下楊李之迅捷也獨機契吾弘覺老人蒙
記莂焉嘗語予曰先大夫酷嗜相宗惟識諸內典至
老手不釋卷某則生性喜禪不能相強蓋父子天性
雖同好佛其蹊徑又有不同者所謂神仙祕訣父子
不傳良有以也又以不茹素而世疑之吾老人尋常
慎重法道不妄許可五湖禪衲點下千千乃上至天
[016-0406c]
子公卿尚不少假肯低手於一聖月哉昔淵明受知
於東林佛印傾倒於子瞻世人徒知傳說之美而豈
真知之乎噫難言之巳。


和陶淵明歸去來辭



「 歸去來兮紫芝將老胡不歸既于時之不偶復遲暮之堪悲慨遺風之不墜維古道之可追審前修之去就驗今人之是非髮星星而垂白雲冉冉以侵衣泛滄茫之野水盼蜿蜒之翠微花迎鳥送舟趨岸奔風清蘚徑月挂松門茆茨尚在幽侶猶存草菌敷座瀑雪盈樽仰松風而洗耳俯溪流以照顏晝葵餐而易飽夕雲臥以相安萬境虛閒而自若勞生擾攘兮不關物同霜葉之浮脆世亦漚電之等觀代與人以遷謝時無往而不還日怡冥漠而酬酢身惟闃寂以盤桓歸去來兮薜蘿深以堪遊鹿呦呦兮啣艸鳥嚶嚶兮相求披玉軸而對月拾瑤艸以忘憂嗟時芳之陽艷栽白藕之盈疇春風颺笠秋水浮舟情枯竭兮少室心淡泊兮丹丘坐無塵之白石漱最潔之寒流探清境以絕鄰亦吾生之甘休巳矣乎息影空山忘歲時身共浮萍何去住茫茫江海擬安之朝露不可玩石火豈能期憎愛心兮既盡何稂莠而耘耔倚太虛以嘯傲攬雲霞而賦詩洞古今而無間懸日月以何疑」



戒惰



「 陶公運甕敬姜手績勞則以思佚則多失相彼華門秉躬匪懈既為釋子不勤奚賴廢寢忘餐殫精盡力於道尚虧況或弗及皇皇六度精進居一鋼煉其心銕鑄其脊英不宵眠英邵武脅不至席脅尊者百丈垂老不作不食晏安鴆毒胡可染習喪志隳功迄無成立緬想前賢世出世間苟樹風規身不敢閒爾眾不勤實由我惰不以身教耳猶風過種種其髮衰暮之日
[016-0407a] 鐘鳴而起鼓寂而息此何為哉首眾之責勉強支持慎母予恤」



戒口



「 孔述金人三緘其口莫謂無妨終成禍藪佛誡十惡口有其四斧在口中言不可肆雲居有言十度九休恐無利益反招其尤古聖與賢豈不便便何為於口若此慎焉興邦喪邦由於一言禍福之樞休咎之源善逝說法尚待其時非時而說皆為剩詞苟非其時有口挂壁何況訿議發人隱慝多言多失慎口則吉寧拙於言毋浮於實宰予子貢四科優許望諸顏曾天淵相距若魯如愚其德之腴道傳千古光被萬區嗟嗟爾才奕奕華美口不容物璧瑕珠纇刮纇磨瑕聿為至寶鑒我芻蕘是究是討」



戒性



「 箕陳洪範五福六極優柔不振太剛則折子路兼人孔子恒抑項羽叱吒烏江自殛強項使氣皆非美德英才之累賢者之疾三毒之害嗔火為賊是用忍波濟以慈澤忍之為美其美無匹不展一籌能郤怨敵化暴為仁轉怒為懌如其不忍禦火轉烈延野燎原不可遏絕功頹九仞忽於一時噬臍莫及前好並遺淑人君子可不三思勸爾高明勉之戒之」



杖銘為鄭儀庭將軍題



「 維此靈根惟堅惟貞非雕非飾異彩自生相偕黃耇丘壑怡情受天之錫與几並榮」



其二為劉君赤左部題


「 骨秀稜稜耿介不群敲風打雨指點煙雲杖國杖鄉大椿同春玅共蠟屐安若蒲輪」



其三為孫友金山人題


「 溪山之下幽賞閒心相將偕老嘯傲古今」


遠菴僼禪師語錄卷第十六終
[016-0407b]


瑞巖遠菴僼禪師塔銘



瑞巖古道場按古郡志在縣治東南九十里唐會
昌中佽飛將軍黃晟為普化禪師建立精舍晉景
福始改為寺至宋治平賜額開善祥符中芝產石
上遂以名寺代有尊宿如義海智才有居石窗崇
壽葦堂前山谷源斷橋諸禪師俱開法于茲闡揚
宗旨歲久傾圯法席寂然明洪武三十一年僧原
皓重建法堂僅以奉香火巳耳寺有田久亦散諸
民籍康熙十一年歲在壬子遠菴禪師始振錫茲
山乃披荊棘闢瓦礫卜基奠址竭力營搆不數年
幾復舊觀又募金贖原田俾刀耕火耨食不仰給
而具而徒眾乃有固志二十一年四月禪師謝世
其門人塔全身于寺左三秀峰下而以銘來請余
惟禪師秉如來願力續諸祖慧命操履精嚴道力
純固能使遠近渴仰緇素雲歸荒蕪寥寂之鄉重
睹慧日是不可以勿志也禪師諱本僼號遠菴崑
山陸氏子父早喪母楊氏苦志鞠養甫幼超然有
世外志因嫂歿而屍動遂求出家母欣然無難色
且誡之曰出家當求最上乘若徒因循流輩無成
也我昔年至天童見行履不凡是汝真出家處師
如命往時年二十有一也為童子行三年而受具
戒有老宿教以禮大士遂通曉經義初舉大事因
緣問牧雲門門伸手云開不是掌合不是拳是甚
麼師參究五晝夜目不交睫又舉問石奇雲雲便
掌之疑愈甚後弘覺忞公居方丈師乃決志依焉
忞公嘗舉深明二上座魚跳網因緣師八下轉語
皆不契思維路絕偶習務次聞二僧辨論遂釋然
呈頌曰明兄未悟乘虛即破真烈丈夫鉏金不顧
者回吞下鐵崑崙傑出叢林二上座忞公頷之又
嘗令師作大顛擯首座頌曰鳥飛雲盡月臨空那
[016-0407c]
許澄潭臥毒龍一曲離騷江上冷悲風千古動英
雄從此師資契合有若溈仰父子矣忞公為密雲
雄子振法東南至承
明詔備顧問一時望其門者如泰山龍門不可攀躋
而師為其法系追隨十有餘年親見大機大用自
是雷轟電掣蹴踏龍象變化鯤鵬參請入室者殆
無虛日順治十三年應楚湘陰神鼎之請十八年
住天童康熙十三年忞公歿于紹之興福遂自瑞
巖移住焉十五年復歸瑞巖世壽六十有一僧臘
四十有語錄行世方師為僧未久忞公即命居侍
者寮諸耆舊心勿厭也忞公曉之曰勿輕視此子
異日必為法器蓋如師之薙髮本山旋主法席者
指不數屈耳嘯堂皙嘗為余言若此余丁巳歲謁
師見其神如秋水貌若死灰肅然歛容今師逝世
巳三載其門人丆山巖猶守師遺規廁床子龕側
且云住匡廬十四年不習人事今勉彊應師命余
雖不得盡見師之門人然如兀山者必能終師之
志也爰為之銘曰。


「 太虛無形至道無垠沿及法季象教乃神黃金一國塔樣聿新禪師遺命埋骨普同春山雨綠秋樹霜紅浮漚等幻萬化歸空父作子述罔敢勿舉永言厥初功存啟宇震大雷音普大法雨山何高高水何湯湯惟師道德並其久長後人為之於師何傷履歸西天諦流東土不有不無茲理可悟密密之藏呵護終古」



賜進士出身掌河南道事山東道監察御史蛟川謝
兆昌拜撰




[016-0408a]


助刻資名目
定海縣信士張敬吾法名元貞男海旵銀五兩
   信士舒 超成銀四兩
       重祿銀四兩
奉化縣信士阮允卿室王氏法名元智銀三兩
法門湖廣超緣銀五錢 寂智銀四兩二錢
   照一銀一兩三錢 寂華銀一兩
   明頂銀八錢 超源銀一兩
   照舒銀二兩九錢 海源銀一兩
諸山湖廣克瑩銀一兩 常明銀一兩
   通耀銀五錢 海韻銀二錢 海客銀二錢
   元宗銀五錢 寂鑑銀五錢 元林銀八錢
   元一銀五錢
門弟子元符銀五兩 元學銀兩 元撰銀五兩
   元密銀兩 元通銀兩 元體銀兩
   續緒銀一兩 照悟銀二兩
   內法門諸山銀共 十八兩俱元見募
   元貞銀一兩六錢 元德銀三兩
   元固銀五兩 戒珠菴銀共兩
   居士吳蘭根  道會銀三十兩
   宮保張夫人陳氏銀五兩
   
   
 戒子海智銀五錢 海玉銀四錢
 伏願
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情與無情回圓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