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52 元叟行端禪師語錄--(門人)法林 (master)



慧文正辯佛日普照元叟端禪師語錄卷第七



題䟦



題聖凡融會圖



迦文以神道設教。故幽明無間。仲尼以人道設教。故
彼此有殊。由性命言之。幽明不得不通。由形跡論之。
彼此不得不分。伯陽清淨無為。幾乎聲聞四諦之作。
[007-0540a]
書曰。為道不同。同歸于治。三聖之同。同於善世利人
也。文中子曰。觀皇極讜議。三教可一。其斯之謂乎。因
陀羅以傳記所載。耳目所接。幽明彼此之事。筆成此
圖。豈亦文中子之意耶。雖然。世之覧者。切忌按圖索
駿。


題英宗皇帝手詔。洎蘇子瞻小帖



大覺璉。在宋為禪門碩德。仁宗賜以龍腦鉢盂。璉謂。
非佛儀式。輙對中使焚之。蘇文忠作碑。紀述其詳。可
得聞也。英宗賜以任性住持之詔。璉謂駭人耳目。內
諸鍼線包間。蘇文忠作書。求示其詳。莫得聞也。璉後
坐蛻四明阿育王山。其後莫得聞者。人皆共覩。什襲
至今。由是如希世之寶焉。


眉山程正輔。文忠外兄也。
繡衣持斧。為南海詳刑使者。時文忠謫居羅浮。與正
輔相別巳久。其小帖所言。嗒然陶然。豈知當軸。有欲
殺意乎。噫彼儒此佛。雖各不同。其砥節礪行。守志不
回。上悚九重明主。下激萬世頹波。誰謂其果不同耶。


題徽宗皇帝墨寶



宋有天下第八世。大柄日移。庶政日解。時薛昂由尚
書左丞。登門下省。進無謇諤之忠。退無恬靜之節。區
區為二子。祈請職名。可謂社稷臣乎。祐陵親御翰墨。
批其謝辭。龍翔鳳翥。雖聳觀瞻。祿位之冗。莫甚於斯
者。又六年金人長驅汴京矣。宗廟既淪禾黍。生民亦
墜塗炭。此札獨流傳至今。脫或播之太史。實為千古
商監。
[007-0540b]


題雲居即菴和尚入院佛事遺藁



即菴始登雲居時。先一夕。宿瑤田庄。夢伽藍神安樂
公。謂曰。汝與此山。祇有一粥緣。明日午後至寺。晚參
罷。會同袍二僧鬬狠。聞于寺司。凡新到例遭斥逐。師
深切疑訝。後數年。蜀士有官達于朝者。與師親故。以
雲居虗席。請師補處。師欣然承命。將復徵往夢。竟至
瑤田庄而寂。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
定業。能知諸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於斯
二者。即菴可無憾矣。癡絕以福不逮慧。為慮。重加粉
飾。何言之小哉。


番昜克貫藏主。出其入院佛事真墨。
為示。余謂。此紙有關教門重輕。豁達空撥因果。妄謀
進取者。觀此。得不稍戢芒銳云。


䟦張紫巖及圓悟宏智諸老墨跡



紫巖張魏公。為宋南渡。第一人物。其宣撫四川時。圓
悟大師祖。甞把其手囑曰。杲首座。真得法髓。苟不出。
無支臨濟宗者。叮嚀再三。至於忍泣。故公造朝。首以
徑山奏請。大慧師祖出世。濟北一宗。由是震耀天下。
茲偈之寄。其於大法。豈小補哉。師祖平生。痛事韜晦。
有不作者虫豸重誓。故偈末。因以肯出頭否詰焉。敘
引朽腐。䘖位磨滅。覧者固難曉解。今以公所述塔銘。
與小谿雲門祭文。及圓悟臨終。錄日月證之。洞然無
復餘蘊矣。圓悟為隰州諸父行。大慧與隰州竝化四
明。當時號二甘露門。默照邪禪。尤大慧所深詆。


天目
為圓悟五世孫。䟦語盛稱隰州。雲篷月櫂。沙鷗旅鴈。
[007-0540c]
皆題品詳悉。獨無一語。及力扶聖主。作中興。贏得廣
傳無盡燈之寄。豈當時未有魏公張紫巖此祗夜伽
陀耶。何掎摭星宿遺曦娥也。


題趙伯駒畫隋矦救虵圖



蟲類之毒。莫如虵。人皆知惡焉。昔有虵被傷。隋矦救
而活之。其虵後含一珠致謝。其大徑寸。其光可竝明
月。世之見利忘義。負大恩不報。有愧是虵者多矣。而
人不知惡。方矜之騁之。以為能事。趙伯駒豈無激於
中。而然耶。


題照律師遺墨



大智老人。為宋僧一狐之腋。四明顏聖徒。評之詳矣。
今觀燕寂遺墨。因寄意云。律中麟角者。一字直千金。
五濁波濤海。何人識此心。


題靈隱寺重刊鐔津文集後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莊周之達言。古今之
極論也。宋皇祐間。篤時咎冰。拘墟藐海。日用不知者。
嘗欲致瘡痏於吾佛教法。仲靈嵩公禪師。由永安山
中。抱成書。奏之天子。天子覧其書。賜號明教大師。詔
付傳法院。編聯入藏。使與諸佛修多羅。同為萬世耿
光。當時立朝。如韓稚圭。富彥國。田況。趙抃諸豪。莫不
心悅誠服。其平昔以彌戾車。執迷自昧者。由是悉皆
從風而靡。劫石可磨。明教此之大功。不可磨也。劫波
可盡。明教此之勝德。不可盡也。


靈隱所刊文藁。年深
損壞。天台耆宿志真。揮槖金。一新板本。以壽天下後
[007-0541a]
世。其於教法。豈小補哉。


䟦高前山所藏蘭亭。并無禪諸老墨跡



龍躍天門。虎臥鳳閣。梁武至公之評也。況蘭亭又其
得意者耶。吾宗諸老。在道眼。不在翰墨。無禪則戒月
孤高。見地㬥白。由前山翁。嗣其法知焉。雪巖則禪門
巨擘。有向上爪牙。而波瀾放肆者也。佛慧佛心木翁。
輩行雖不同。則與前山翁。同頡頏西淛雄席間。膠漆
其情。金石其義。死生以之固宜。


題曇藏主拆襪線集



以拆襪線。欲補此向上一竅。其膽氣。可謂過人矣。殊
不知。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題浮山遠禪師小帖



師始參葉縣。縣門庭峻硬。衲子畏。莫敢近。時天方雪
寒。既水灑之。又挺逐之。師志益銳。言曰。某甲數千里。
特為此事而來。豈以水挺去。縣笑曰。子却要參禪。遂
得掛搭。後充典座。眾苦枯淡。縣偶出。師取油麵。作五
味粥。縣歸赴堂。大怒其事。坐僧堂前。估衣鉢。趂出院。
師無難色。因僦屋而居。託人願求隨眾入室。縣亦不
許。後徵索僦屋錢。師持鉢以償。縣出見之。復笑曰。子
真有意參禪。令人喚歸。未幾遂浩然大徹。光明至今
燭天。


今之鶵道人。稍不協意。謗𦦨蜂起。恨不誅之。如
仇視師。宜如何哉。余嘗想其人。不可見。今觀此小帖。
亦足聊慰萬一。師自號柴石野人。以其通曉吏事。或
稱錄公云。
[007-0541b]


題東林十八賢圖



晉室土崩瓦解。丣金傍睨。懷竊取神器之心。陶靖節
寄興於酒。謝靈運託志於詩。因與鴈門大士。同結淨
社於九江廬阜之間。共其事者。凡十有八人。斯時也
果何時也。宋李伯時。以筆端如幻三昧。摹寫普示天
下後世。覧者其可無感於中哉。


題華光墨梅



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華光其有之矣。
簡齋云。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旨哉言
乎。


題龍頭



頭角崢嶸。非懷握所玩。風朝雨夕。宜常宣吾佛無上
神呪。以呵護之。霹靂一聲。恐擘天飛去也。


題圓悟帖



高皇幸江都時。圓悟由金山。詣行在所。一日上遣使
者八輩。請悟。就殿說法。敷演簡徑。奏對明白。皇情大
悅。嘗問所居金山何如。悟以大江多風寒。恐老病浸
極為對。因有天下名山。惟師擇居之詔。遂遷甌峯祖
席。時高菴巳撾退皷。居寺之東堂。塔碑載之詳矣。此
帖謂金山和尚以窩蜂懷持江心。因以病辭。當是高
菴既立僧之後。未華頂之前。有旨補處金山。而堅臥
不起。故形簡牘如此。不然。何言其在東塔。甚安穩也。
禪門寶訓云。同高菴者。異圓悟。是圓悟者。非高菴。此
乃二家宗徒事也。悟退院上堂。與臨歸蜀小參。略曾
[007-0541c]
及云。今贗浮圖。往往引以為故事。以藉攘奪之口。豈
果知古人也哉。


題紫巖張魏公所書心經後



唐太宗。以般若辭義浩博。卒難究盡。玄奘因縮大為
小。譯成此經。以便觀覧。紫巖張魏公。忠孝兩全。為宋
南渡第一人物。自非明悟此不生不滅。般若清淨心
體。思陵二百年。中興之業。何由克成。今觀經中所書。
勁正之氣。與南嶽爭高。當不在王逸少遺教經下也。


跋癡絕所書。草堂法師示道璋書。授其徒惠




有運斤之手。無受斤之質。則其道不傳。有受斤之質。
無運斤之手。則其道不知。知者其津涉也。傳者其源
流也。源不清則其流必溷。津不正則其涉必迷。斯二
者。所以常相求。而不相離也。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師
勝資強。本深末茂。光明俊偉。磊落掀天地。亘萬世者。
豈外此。別有旨意哉。


草堂之於道璋也。諄諄其言。運
斤受斤。可謂明矣。癡絕之於惠派也。咄咄其書。受斤
運斤。可謂至矣。源清而流溷。津正而涉迷。吾不信也。


題龔翠巖羅漢圖



西方大聖人。嘗慮正教湮微。命高第弟子。應身末法
之中。隨其顛倒所欲。而誘掖之。楊文公大年。修傳燈
錄。敘正傳傍出外。別收應化聖賢。其得之矣。宋南渡。
有老融者。由汴京。棄儒歸釋。以筆端如幻三昧。取應
化事跡。畫而成圖。使賢愚。一目皆了。樓大參謂。老融
[007-0542a]
惜墨如惜金。蓋言其精如此。傳融之學者。四明則有
胡直夫。西蜀則有元上人。今觀龔翠巖所作十二相。
雖出於老融。脫略筆墨畦徑。則又非胡與元。所能跂
及。融也龔也。噫其誘掖正教之功。豈止契合佛意。與
楊大年爭衡而巳。昔孔子作春秋。以一字。為褒貶。太
史公。志貨殖。傳滑稽。其褒貶。雖若稍異。鞠其指歸。亦
豈異哉。


書大慧答常禪師書後



中天竺曉常禪師者。始與大慧。同依普融於汴之咸
平。咸平。太宰輔香火寺也。會圓悟升天寧。慧由太宰
園菴。復往依之。既而深得法髓。不疑古今舌頭。悟因
以分座訓徒凂焉。高皇駐蹕吳會。常居中竺。嗣普融。
慧居徑山。嗣圓悟。法門叔姪。由此遂分。及南遷衡陽
也。常遣密首座。田巡檢。殷勤致問。此意豈擠之又下
石者。可同年語哉。慧之報章也。又豈以道大望重。眼
高四海。遽忘叔父之敬乎。其答王大受書云。密首座。
某與渠同在普融會中相聚。則密之將命數千里。訪
問生死。猶非苟然。今庸謬寡識。以麒麟楦自冒。不知
有法門禮義者。視此。為何如哉。常後終閏之金山云。


題毛氏放龜圖



晉咸康中。有得白龜于武昌市者。豫州剌史毛寶。贖
以金。畜之甕間。放諸江。及邾城之敗。為石季龍所逼。
士卒陷沒江水者。不可勝計。寶所踐。獨若巨石。乘以
抵岸。回顧而去。即前所放龜也。噫介蟲之精。且能報
[007-0542b]
恩如此。彎射羿之弓。懷殺原之刃。滔滔皆是。可以人
而不如龜乎。


書鏡巖頌軸後



軒后所鑄。分妍醜者鏡。魯邦所瞻。亘古今者巖。院同
章公鏡巖。推斯二者。位乎僧省之間。其明也若彼。其
高也如此。既復名之。又復實之。歌乎鏡。詠乎巖。豈止
是而巳耶。


題梅詩十君子圖



詩之召南。書之說命。孔子昔所刪定也。皆言其實。而
不及其華。由梁何遜。至唐宋十君子者。誦召南。讀說
命。習孔子之業者也。形諸詠歌。述諸章句。皆言其華。
而不及其實。世道不古。人心益薄。且偽。其不敦本也。
類皆如是。予觀是圖。切有感焉。


題四皓唱歌。四之鼓腹圖



西秦鹿失。四皓唱藍田之歌。東晉土崩。四之鼓華胥
之腹。山林朝市。雖各不同。其求志自適。未始不同也。
雪窻晴玩。令人遠想慨然。


題雪巖語



雪巖老禿。以自已煎過藥滓。欲起世人膏肓必死之
疾。其危甚矣。耀禪人。偶收姚居士所傳舊方。宜急付
烈𦦨聚中。庶免後之來者。有誤服餌。


題癡絕示眾墨跡



龍門佛眼云。是身壽命。如駒過隙。何暇閑情。妄為雜
事。迦文老人。最後決定明訓。莫過此也。玉山癡翁。舉
[007-0542c]
以示徒。從而忉怛再三。致使隨聲逐色禪流。一時墮
在葛藤窠裏。無出頭處。徒弟希曇。嘗典鍾山藏鑰。但
以龍門最初四句。作日用警䇿。非獨一大藏教。皆成
剩語。且知鷹窠。元有鏡容十二面也。


題過水羅漢圖



住壽命。動天地。飛行虗空。舉念即至。惟佛一人。乃得
呵之。李龍眠。以畫滑稽。作一軸。詭形怪狀。為過水羅
漢圖。俗工効顰。由是徧寰宇。一犬吠虗。千猱啀寔。信
然。


題子昂趙學士所書。中峯和尚鐘銘



昔拘留孫佛。於竺乾。造青石鐘。頂類諸天。腹陷眾寶。
其中可容十斛。有化如來。隨日出沒。明宣秘演。或聞
不聞教典。至今傳焉。古杭為東南第一都會。天目則
高出古杭眾山。獅嵒禪苑。則又高出天目西頂。比丘
志彰。冶青銅萬斤。而成一鐘。虡于寺嵒之後岡。其化
如來。霜朝月夕。常為吳淛夢境眾生。作大佛事。將使
聲塵所至。登正法樓。悟無生忍。臻自覺聖智之妙。殊
勳勝烈。非獨不在拘留孫下。幻住之記。子昂之書。亦
將與此鐘音吼。同不磨也。


書友山頌軸後



孟子曰。友也者。友其德也。屹立天壤間。亘萬世不可
磨。皆莫山若也。山之德也如是。其可不友乎。朱博蕭
育張耳陳餘。反眼若不相識。視此為何如哉。


題錢舜舉垃圾堆圖


[007-0543a]


舜舉此圖。其以畫滑稽。遊戲者也。當與柳子厚之蝜
[虫*反]。陸魯望之蠧化。蘇子瞻之八物。同一機軸。於世豈
曰無補。蒙莊謂東郭子云。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
瓦甓。道在屎溺。可以垃圾堆。而眇視之耶。


題大慧示大禪法語



大慧老祖。在宋南渡。光明如十日麗天。音吼若千雷
震地。阿脩羅手。乾闥婆城。雖不無蔽虧。亦豈傷其耀
古騰今。警聰發聵者哉。不因蟠根錯節。不足以別利
器。𣏌梓連抱。必有數寸之朽。其斯之謂也。


當其梅衡
二陽時。為法忘軀之士。負大經論者有之。博極書史
者有之。詩詞高妙者有之。翰墨飄逸者有之。非其平
生道眼明白。高出死生之表。能使之不自疲厭如此。


東吳明大禪。蓋參徒之磊落傑特者。故偈語有識得
玄中玄。作得主中主之句。後乃繼踵五峰。今此紙。為
靈隱慈首座所藏。雷電之夜。宜謹視之。僊官六丁。負
之而趨。五濁世中。不復有此法寶也。


題圓悟帖



如是順物。如是方便。此菩提達磨。十萬里西來。悲誨
邊隅。家法也。當黏罕陷汴。四海九州。侔一鼎之沸。高
皇以兵馬都元帥。即位南京。行幸吳會。圓悟老祖。由
金山。得請雲居。能循弘覺舊例。遣化五十員。豐糧食。
贍齋盂。使八極頂目者。優游禪悅。究明生死大事。法
席之盛。至今傳焉。視碧眼胡如上格言大訓。真不忝
矣。後生晚進。以世俗簡牘。衒鬻者。其可得與此帖。竝
[007-0543b]
案哉。


䟦覺範寄黃蘗佛智禪師書



大慧老人。黑暗崖。照夜之火炬也。濁惡海。濟人之津
筏也。嘗自誓云。寧以此身。代大地眾生。受地獄苦。終
不將佛法當人情。燒乃翁碧巖之板。揭洞上密傳之
榜。排鄭尚明默照之非。其以天下至公。為無上大法
施主。有祖以來。一人而巳。


今觀覺範與黃蘗智此帖
言。某竊見百禪師傳。輙焚去者。一十九人。不知為何
意。蓋虎生三日。其氣固巳食牛。覺範雖稱前輩詞彩
照暎禪門。見地差訛。豈能全免。諺有曰。明眼人前三
尺暗。其斯之謂乎。


書義山頌軸後



君臣父子之義。崒乎。五嶽不足為其高。師徒朋友之
義。屹乎。十虗不足為其大。此義也。此山也。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範圍天地之化。而不
過。孱夫謟子。執一而廢百。日用而不知。可得妄生睥
睨者哉。


書梅隱頌軸後



伯夷西山之隱。託薇以自晦。呂望東海之隱。託釣以
自顯。綺皓商山之隱。託芝以自高。元亮栗里之隱。託
菊以自逸。十錦沈君。以梅隱為其別稱。將慕逋仙。而
為藐姑射之遊乎。抑起板築。而為商鼎之調乎。其必
有以自處矣。


重鐫蔡君謨。記徑山遊。題其後云


[007-0543c]


首楞嚴云。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上而
竺墳魯典。下而稗官小說。乃至百家異道之書。未有
舍此所現。而能鏗金鏘玉。震耀古今者。


宋景祐間。莆
陽蔡君謨。由觀文大學士。出守杭城。其記茲山。嵒石
之奇峭。水木之幽茂。自謂若覺而言夢。信不誣矣。漣
水尉杜叔元。嘗磨崖大書。昭于當時。苔埋蘚剝。霜凍
雨淋。不二百年。漫滅殆盡。少林嵩禪師。易以木板刊
之。今亦日就𡉏腐。耆宿惠洲。出已資。伐石。重加雕鐫。
置之流止亭間。與唐崔元翰所銘。大覺之道之德。竝
行於天下後世。可不遠且大哉。後至元丙子歲題。


慧文正辯佛日普照元叟端禪師語錄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