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45 八十八祖道影傳贊-明-德清 (master)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三
匡廬憨山釋 德清 述
秀水寓公 高承埏 補
嘉興上士 錢應金 較


青原思禪師傳



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本州安城劉氏子。幼出家。每
羣居論道。師惟默然。後聞曹溪。往參。問曰。當何所務。
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甚麼來。師曰。聖諦亦不為。
祖曰。落何階級。師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
[003-0633a]
器之。居眾首焉。一日祖謂師曰。從上衣法雙行。師資
遞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
衣以來。遭此多難。況乎後代爭競必多。衣即留鎮山
門。汝當分化一方。毋令斷絕。師既得法。歸住青原。六
祖將示滅。有沙彌希遷。問曰。和尚百年後。希遷未審
當依附何人。祖曰。尋思去。及祖順世。遷每于靜處端
坐。寂若忘生。第一座問曰。汝師巳逝。空坐奚為。遷曰。
我稟遺命。故尋思耳。座曰。汝有師兄思和尚。今在吉
州。汝緣在彼。師言甚直。汝自迷耳。遷即禮辭祖龕。直
詣青原參禮。師曰。子何方來。遷曰曹溪。師曰。將得甚
麼來。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師曰。若恁麼用。到曹溪作
甚麼。遷曰。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詰勘多端。機辯自
在。遂印為法嗣。是為曹溪下一世。贊曰。


「 天然尊貴不落階級
 一語投機如蜂得蜜
 曹溪一脉枝分派衍
 從此兒孫雷驅電捲」



南嶽讓禪師傳



南嶽懷讓禪師者。金州人也。姓杜氏。生時白氣應于
玄象。太史占奏。為國之法器。帝勑金州太守。親慰其
家。年十歲有異僧見之。告其父母曰。此兒出家。必獲
上乘。年十五辭親。依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師。出家授
具。後謁嵩山安和尚。指詣曹溪。參六祖。祖問。甚麼處
來。曰嵩山來。祖曰。甚麼物恁麼來。師無語。遂經八載。
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個會處。祖曰。作麼生。師
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否。師曰。修證則
[003-0633b]
不無。染污即不得。祖曰。祇這不染污的。諸佛之所護
念。汝善護持。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
殺天下人。竝在汝心。師執侍一十五年。後往衡岳。有
沙門道一。在山常習坐禪。師知是法器。乃取一磚于
庵前石上磨。一曰。磨作甚麼師曰作鏡。一曰。磚豈得
成鏡耶。師曰。磨磚不得成鏡。坐禪豈得做佛。一曰。如
何即是。師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
是一大了悟。遂付其法。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
萌。三昧花無相。何壞復何成。是為曹溪下一世。贊曰。


「 氣槩冲天心虗沒量
 攬曹溪水興波作浪
 睡著馬駒一磚打起
 蹴踏橫行觸者皆死」



永嘉真覺禪師傳



永嘉無相大師者。諱玄覺。永嘉人。姓戴氏。丱歲出家。
徧探三藏。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于四威儀中。常冥
禪觀。後因左溪朗禪師激勵。與東陽䇿禪師。同詣曹
溪。初到振錫携瓶。遶祖三匝。祖曰。夫沙門者。具三千
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師曰。生
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
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時大眾。無不
愕然。師方具威儀參禮。須臾告辭。祖曰。返太速乎。師
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
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意。師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
無意誰當分別。師曰。分別亦非意。祖歎曰。善哉善哉。
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矣。䇿公乃留師。翼日下山。迴
[003-0633c]
溫江。學者輻輳。號真覺。謚無相大師。著禪宗修悟圓
旨。名永嘉證道歌。是為曹溪下一世。贊曰。


「 金錫孤標生龍活虎
 不是老盧幾遭輕侮
 言前薦得一宿便行
 縱然超越猶是兒孫」



一行禪師傳



一行禪師。鉅鹿人。姓張氏。丱歲不羣。博洽記誦。讀書
不再覽。初從嵩山普寂禪師。乃悟世幻。遂禮出家。剃
染受具。甞傳密教于金剛無畏。結集毗盧遮那經疏。
登壇灌頂。受瑜珈五部法。又尋究于陰陽讖緯之書。
訪算法于天台國清寺異僧。盡得其蘊。自此聲名藉
甚。開元三年。詔入見。諮出世道。及安國撫民之法。對
稱旨。號稱天師。以國為問。答曰。鑾輿有萬里之行。社
稷終吉。以金盒進曰。至萬里即開視。乃當歸少許耳。
後祿山作亂。上幸成都。至萬里橋。悟當歸之讖。灑然
忘憂。終吉者。至昭宗而絕。昭宗曾封吉王也。開元九
年。朝廷以曆不驗。詔師改撰新曆。師推大衍曆書五
十二卷。入唐書律曆志。先是有邢和璞者。道術人也。
謂尹愔曰。一行和尚。真聖人也。漢洛下閎造曆時云。
八百年差一日。當有聖人定之。大衍曆出。閎言驗矣。
開元十一年。師製水渾天儀成。古未之有也。師嗣北
宗普寂。又以學灌頂故。為密宗五祖。贊曰。


「 顯密之宗讖緯之故
 大衍一成陰陽合度
 世出世法靡不該練
 五地之行于師乃見」



江西馬祖一禪師傳


[003-0634a]


江西道一禪師。漢州什邡縣人。姓馬氏。本邑羅漢寺
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有輪文。幼依
資州唐和尚授具。開元中。習禪定于衡山。遇讓和尚。
密授心印。後開法于江西。四方學者雲集。師一日謂
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
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
等開悟。又以楞伽經文。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
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
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
無別心。不取善。不取惡。淨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
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三界惟心。森羅萬象。一
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玅果。亦復
如是。于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
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喫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
何事。汝受吾教。聽吾偈言。心地隨時說。菩提亦秪寧。
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是為南嶽下一世。座下開
悟弟子。一百三十餘人。出世者七十六人。禪道東來。
自此為最盛。贊曰。


「 馬駒如龍牛行虎視
 百三十人一脚踏地
 法流西江百川東倒
 一滴瀰漫潤茲枯槁」



石頭遷禪師傳



石頭希遷禪師。端州高要陳氏子。母初懷姙。不喜茹
葷。師生在孩提。不煩保母。既冠。然諾自許。鄉峒獠民。
[003-0634b]
畏鬼神。多淫祀。殺牛釃酒。習以為常。師輒往毀叢祠。
奪牛而歸。歲盈數十。鄉老不能禁。後直造曹溪得度。
屬祖圓寂。稟遺命謁青原。乃攝衣從之。一日原問曰。
有人道嶺南有消息。師曰。有人不道嶺南有消息。原
曰。若恁麼大藏小藏。從何而來。師曰。盡從這裡去。原
然之。師久參。既得心印。即往衡山。南寺之東。有石如
臺。乃結菴其上。時號石頭和尚。師看肇論。至會萬物
而為已者其惟聖人乎。師乃拊几曰。聖人無已。靡所
不巳。法身無相。誰云自他。圓鑑靈照于其間。萬物體
玄而自現。境智非一。孰云去來。至哉斯語也。遂掩卷。
不覺寢。夢自身與六祖。乘一龜游泳深池之內。覺而
詳之。靈龕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與祖師。同乘靈智。
遊性海矣。遂著參同契。發明禪宗之旨。是為青原下
一世。贊曰。


「 獦獠佛性元自有因
 一尋師去即得其真
 踞坐石頭其路甚滑
 縱能行者也喫一蹋」



清凉澄觀國師傳



清凉國師。諱澄觀。山陰人。姓夏侯氏。出家于應天寺。
十四得度。學律于棲霞。受菩薩戒于常照。傳涅槃起
信論法界觀還源記于瓦棺。造東京受雜華于大詵。
從荊溪習止觀法華維摩等疏。謁牛頭忠徑山欽。咨
決南宗心印。謁慧雲明了北宗玄理。此土儒墨老莊
諸子。竺乾諸部異計。四韋五明。顯密儀範。莫不旁通
博綜。巡禮五臺瞻瑞相。居大華嚴寺。專行方等懺法。
[003-0634c]
講華嚴大經。造新疏鈔。後居京師。德宗召講內殿。謂
以玅法。清凉朕心。賜號清凉法師。為教授和尚。譯華
嚴新經。帝親御譯塲。元和五年。憲宗問華嚴法界宗
旨。豁然有悟。勑有司鑄金印。賜號大統清凉國師。師
身長九尺四寸。垂手過膝。目夜發光。晝仍不瞬。日記
萬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筆。盡形一食。宿不離衣。為七
帝門師。去賢首百餘年。遙稟其旨。所著疏記。四百餘
卷。講華嚴經五十遍。壽一百二歲。是為華嚴四祖。贊
曰。


「 秉大智印範圍法界
 入總持門具四無礙
 九尺長軀百年住世
 七帝門師事不思議」



天皇悟禪師傳



天皇道悟禪師。婺州東陽張氏子。神儀挺異。幼而生
知。年十四。懇求出家。父母不聽。遂損減飲膳。日纔一
食。形體羸悴。父母不得巳而許之。依明州大德。披剃
受具。精進梵行。推為勇猛。或風雨昏夜。晏坐丘塚。身
心安靜。離諸怖畏。首謁徑山國一受心法。服勤五載。
後參馬祖。重印前解。依止二夏。乃謁石頭。問曰。離却
定慧。以何法示人。頭曰。我這裡無奴婢離箇甚麼。曰
如何明得。頭曰。汝還撮得虗空麼。曰恁麼則不從今
日去也。頭曰。未審汝早晚向那邊來。曰道悟不是那
邊人。頭曰。我早知汝來處也。曰師何以贓誣于人。頭
曰。汝身現在。曰雖然如是。畢竟如何。示于後人。頭曰。
誰是後人。師從此頓悟。罄前二哲匠所傳。後住郡之
[003-0635a]
左天皇寺。石頭法道大行。是為青原下二世。贊曰。


「 那邊不住從何處來
 一見石頭八字打開
 以此示人只貴知有
 顛倒拈來如弄丸手」



大珠海禪師傳



越州大珠慧海禪師。建州朱氏子。依越州大雲寺智
和尚受業。初參馬祖。祖問。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
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我這裡一
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曰阿那箇是慧海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
一切具足。更無欠小。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師于言下。
自識本心。不由知覺。踊躍禮謝。執侍六載。後以受業
師老。遽歸奉養。乃晦跡藏用。外示癡訥。撰頓悟入道
要門一卷。是為南嶽下二世。贊曰。


「 自持寶藏更向他求
 一言指出應用自由
 越有大珠圓明光透
 隨方照耀不落窠臼」



黃檗運禪師傳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閩人也。幼于本州黃檗山出家。
額間隆起如珠。音辭朗潤。志意冲澹。後遊京師。因人
啟發。乃往參百丈。丈問。巍巍堂堂從何來。師曰。巍巍
堂堂。從嶺南來。丈曰。巍巍堂堂。當為何事。師曰。巍巍
堂堂。不為別事。便禮拜。問曰。從上宗乘。如何指示。丈
良久。師曰。不可教後人斷絕去也。丈曰。將謂汝是箇
人。乃起入方丈。師隨後入。曰某甲特來。丈曰。若爾則
他後不得孤負吾。丈一日問師。甚麼處去來。師曰。大
[003-0635b]
雄山下。採菌子來。丈曰。還見大蟲麼。師便作虎聲。丈
拈斧作斫勢。師即打一摑。丈吟吟而笑。便歸上堂曰。
大雄山下。有一大蟲。汝等諸人。也須好看百丈老漢。
今日親遭一口。裴相國鎮宛陵。一日請師至郡。以所
解一篇示之。師接置于座。略不披閱。良久曰會麼。裴
曰未測。師曰。若恁麼會得。猶較些子。若也形于紙墨。
何有吾宗。裴乃贈以詩。有擬欲事師為弟子之句。自
後請益。為說黃檗心要。自爾黃檗門風。盛于江表矣。
是為南嶽下三世。贊曰。


「 大雄山下有一大蟲
 哮吼一聲聞者耳聾
 疾雷之機掣電之眼
 西來門風從此太險」



溈山祐禪師傳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福州長谿趙氏子。年十五出家。
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剃髮于杭州龍興寺。究大
小乘教。二十三。遊江西。參百丈。一見許之入室。遂居
參學之首。侍立次。丈問誰師曰某甲。丈曰。汝撥爐中。
有火否。師撥之云。無火。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
之曰。汝道無這箇。聻。師由是發悟。禮謝。陳其所解。丈
曰。此乃暫時岐路耳。經云。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
緣。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巳物。不從他
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祇是無虗妄。
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是備足。汝今既爾。善自護持。
師一日上堂云。老僧百年後。向山下檀越家。作一頭
水牯牛。右脇下書五字曰。溈山僧某甲。當恁麼時。喚
[003-0635c]
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溈山僧。畢
竟喚作甚麼即得。仰山出。禮拜而退。從此稱為溈仰
宗。機緣甚多。是為南嶽下三世。贊曰。


「 百丈壁立來者望崖
 惟師直入撥火心開
 作水牯牛異類中行
 仰山勘破父子家聲」



圭峯密禪師傳



圭峯禪師。諱宗密。果州人。姓何氏。世業儒。憲宗元和
二年。將赴貢舉。偶值遂州道圓禪師法席。味其道法。
遂求披剃授具。一日隨眾僧。齋于府吏任灌家。居末
座。以次授經。得圓覺十二章。誦未終軸感悟。歸告于
圓。圓曰。此經諸佛授汝耳。汝當大弘圓頓之教。汝行
矣。無滯一隅。遂辭去。謁荊南忠禪師洛陽照禪師。皆
蒙印可。抵襄漢。因病僧付華嚴疏。即上都清凉觀大
師之所撰也。覧之欣然曰。吾禪遇南宗。教逢圓覺。一
言之下。心地開通。今復得此大法。吾其幸哉。遂講之。
以未見清凉。乃以書遙敘門人之禮。清凉印曰。毗盧
性海。與吾同遊者。舍汝其誰歟。轉輪真子。可以喻也。
文宗詔入內。賜紫衣。帝累問法要。朝士歸慕。惟裴相
休。深入堂奧。受教為外護。師以禪教學者互相非毀。
乃著禪源詮。及圓覺華嚴金剛起信唯識法界觀行
願品諸經論疏鈔。及道場修證儀。凡九十餘卷。是為
華嚴五祖。贊曰。


「 萬里封侯投筆而取
 吾師一投直出生死
 性海同遊真子之印
 入法界門是稱亞聖」


[003-0636a]


臨濟義玄禪師傳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曹州邢氏子。幼負出塵之志。及
落髮授具。初參黃檗。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問聲
未絕。檗便打。如此三度問。三度痛打。師不契。遂辭去。
檗曰。不須他去。秪往高安灘頭。參大愚。必為汝說。師
到大愚處。愚曰。甚處來。師曰。黃檗來。愚曰。黃檗有何
言句。師曰。某甲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
知某甲有過無過。愚曰。黃檗恁麼老婆心切。為汝得
徹。因更來這裡問。有過無過。師于言下大悟。乃曰。元
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愚搊住曰。這尿牀鬼子。適來道
有過無過。如今却道。黃檗佛法無多子。你見箇甚麼
道理。速道速道。師于大愚脇下。築三拳。愚拓開曰。汝
師黃檗。非干我事。師辭回黃檗。檗見便曰。這漢來來
去去。有甚了期。師曰。只為婆心太切。檗曰。甚處去來。
師曰。昨蒙指示。往參大愚。去來。檗曰。大愚有何言句。
師舉前話。檗曰。大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師曰。
說甚待來。即今便打。隨後便掌。檗曰。這風顛漢。來這
裡。捋虎鬚。師便喝。檗喚侍者。引這風顛漢。參堂去。從
此禪宗機鋒迅捷。自師始。為臨濟宗南嶽下四世。贊
曰。


「 黃檗師子爪牙纔露
 大愚之機如鷹拿兔
 脇下三拳腮邊一掌
 適犯其鋒非為粗莽」



洞山价禪師傳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禪師。會稽俞氏子。幼歲出家。從
[003-0636b]
師念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
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異之
曰。吾非汝師。即指往五洩山。禮默禪師披剃。年二十
遊方。初參溈山。舉忠師無情說法話請益。溈為開示。
不契。乃指往參雲巖。師遂辭。徑造雲巖。舉前話。問無
情說法。該何教典。巖云。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
悉皆念佛念法。師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太奇也太
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
得知。師參久。一日辭巖問曰。百年後忽有問。還描得
師真否。如何抵對。巖良久云。秪這是。師沈吟。巖曰。价
闍黎承當箇事。大須審細。師猶涉疑。後因過水覩影。
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疎。我今獨
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
麼會。方始契如如。厥後盛化于豫章高安之洞山。權
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劒。剪
諸見之稠林。玅叶弘通。截萬端之穿鑿。又得曹山深
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于是天下共
推為曹洞宗。是為青原下四世。贊曰。


「 本來面目一摸便見
 無情說法似乎還欠
 既見雲巖掀翻窠臼
 過水覩影方始通透」



曹山寂禪師傳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莆田黃氏子。少業儒。年十九。出
家登戒。尋謁洞山。山問。闍黎名甚麼。師云本寂。山云。
那箇聻。師云。不名本寂。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盤桓數
[003-0636c]
載。山密授洞上宗旨。遂辭去。往曹溪禮祖塔。回宜黃。
眾請開法。師志慕六祖。遂以所住之山名曹。法席大
興。學者雲萃。洞上之宗。至師為盛。師因僧問五位君
臣旨訣。師曰。正位即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
萬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捨事入理。兼
帶者。理事混融。冥應眾緣。不墮諸有。非染非淨。非正
非偏。故曰虗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
最玅最玄。當詳審辨明。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
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師
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稱君。不敢斥
言。是也。此吾法宗要。乃作偈曰。學者先須識自宗。莫
將真際雜頑空。妙明體盡知傷觸。力在逢緣不借中。
出語直教燒不著。潛行須與古人同。無身有事超岐
路。無事無身落始終。故應機之際。語忌十成機。貴回
互。此曹洞宗旨也。為青原下五世。贊曰。


「 越格之資不存名跡
 超方之眼一見便識
 五位虗玄宗旨綿密
 是故至今猶黑似漆」



鳥窠道林禪師傳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本郡富陽人也。姓潘氏。母朱氏。
夢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誕異香滿室。遂名香光。九
歲出家。二十一于荊州果願寺授具。後詣長安西明
寺復理法師。學華嚴經起信論。理示以真妄頌。俾修
禪那。師問曰。初云何觀。云何用心。理久而無言。師三
禮而退。後南歸。參徑山國一禪師。發明心地。因見秦
[003-0637a]
望山有長松。枝葉繁茂。盤屈如葢。遂棲止其上。故時
人謂之鳥窠禪師。白居易侍郎。出守茲郡。因入山謁
師。問曰。禪師住處甚危險。師曰。太守危險尤甚。白曰。
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
得非險乎。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
善奉行。白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
雖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白作禮而退。是為四祖下
旁出第八世。贊曰。


「 乘日光來依自性住
 故纔出頭天然玅悟
 巢居長松人道是險
 但看他人不自簡點」



雪峯存禪師傳



福州雪峯義存禪師。泉州曾氏子。家世奉佛。師生惡
茹葷。于襁褓中。聞鐘梵之聲。或見旛花設像。為之動
容。年十二。從其父遊莆田玉㵎寺。見慶玄律師。遽拜
曰。我師也。遂留侍焉。落髮授具。久歷禪會。參德山。問
從上宗乘學人。還有分也無。山打一棒曰。道甚麼。曰
不會。至明日請益。山曰。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
師因此有省。巖頭聞之曰。德山老人。一條脊梁。骨硬
似鐵。抝不折。然雖如此。于唱教門中。猶較些子。師與
巖頭同參。深得切磋之力。師與頭同辭德山。山問。甚
麼處去。頭曰。暫辭和尚下山去。山曰。子他後作麼生。
頭曰不忘。山曰。子憑何有此說。頭曰。豈不聞智過于
師。方可傳授。智與師齊。減師半德。山曰。如是如是。當
善護持。師同禮拜而退。後回閩中。開法于雪峯。常教
[003-0637b]
學人危坐如枯木杌。時號為枯木堂。後出雲門法眼
二宗。青原下五世。贊曰。


「 熟處難忘蔬笋習氣
 鐘梵經聲聞之心醉
 師棒如龍友嘴如鐵
 故此出身自然超越」



附錄雲門偃禪師贊嗣法雪峰



「 纔見睦州閉門推出
 挨身一拶頓折一足
 從此轉身葢天葢地
 雪峯未見早巳心契」



法眼益禪師贊嗣法羅漢桂琛。琛嗣玄沙師備。備嗣雪峰



「 一切現成了無顧佇
 萬象之中堂堂獨露
 一味平懷目前即是
 纔落思惟便落第二」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