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45 八十八祖道影傳贊-明-德清 (master)



No. 1608-A


重編八十八祖道影傳贊序


諸祖道影。八十有八。國初自大內傳寫。安奉金陵之
祖堂。萬曆甲申。紫栢大師。得新安丁南羽。臨寫三堂。
散置名山。乙卯。憨山大師。更臨小冊。各為傳贊。以繫
其後。崇禎壬申。嘉禾錢仙。上鋟板以行。其傳贊之文。
止七十有七。缺者十一。歲甲申。予同年生[橘-矛+隹]李高寓
公虞部為撰。補十一篇。又以雲棲紫栢憨山三大師
益之。甫謀鐫布。以變中止。今歲秋。與寓公長君念祖。
再晤廣陵。出其稿示予。欲付剞劂以竟先志。予力贊
其決。念祖因以一言請。夫是編之從來。與其所以利
益于世。羣公言之詳矣。予奚以益哉。抑聞古聖賢之
所以垂訓于世者。有言有心。而更有身。言屬書為教。
心屬道為宗。不讀其書。道不可得聞也。即盡讀其書。
道未必遂聞也。求道于言。而子巳有予欲無言之說。
則言不足恃。求道于心。而釋又有覓心了不可得之
說。則心亦未易恃。然則釋之蘄進于佛。與儒之蘄進
于聖賢者。將安所從事哉。亦求諸其身而可矣。傳之
云者。即其人之行。以存其人之道也。孔子云。吾無行
而不與二三子者。孟子云。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
之行。是堯而巳。夫古聖往矣。而其身之閱歷。與其所
以入道而進德者。其跡不與俱往。故讀鄉黨篇。而孔
[001-0614b]
子之所以聖可得而師也。讀孟子七篇。而子輿氏之
所以賢可得而師也。推之邵周程張朱陸諸大儒。誠
即其書。稽其言。考其行。其人之所以不愧聖賢者。亦
皆可得而師也。今茲八十八祖之中。西天之祖師。東
土之教外別傳。曹溪以下五宗之傳燈。旁出其間。若
禪師。若教主。若戒律。若淨土。以至慈恩賢首天台瑜
珈之諸宗不一。然其傳心嗣法。與其行解之卓然可
述者。于是乎備矣。誠由諸傳而尋繹之。觀其所以出
世。則超越者可師也。觀其所以治心。則精純者足法
也。今有腰石任舂利刀斷臂之猛。以求師則罔不誠
矣。有三登投子九上洞山之勤。以質學則罔不徧矣。
有章安五載雪被氷牀之寂。以栖山則罔不安矣。有
天台九旬鳥巢衣襵之靜。以安禪則罔不遺矣。有臨
濟築拳斷崖奪拂之利。以當機則罔不超矣。有蓮池
憨山之晝夜念佛課六萬聲。永明之持誦法華萬三
千部。以脩淨業則罔不辦矣。有道林之鳥窠松。雪峰
之枯木杌。高峰之死限三年。千巖碧峰紫栢之脇不
至席。以冥心入悟。則罔不徹矣。學者惟志之弗立耳。
如有志高蹤逸軌。無所取之取。諸此足也。若夫撥火
而悟生。觀影而疑釋。或言句之盡捐。或心法之雙泯。
則孔氏有不能私之于伯魚。釋迦有不能遽授之阿
難者。諸祖奚為。而傳與贊。又奚為也。吾度今之從事
于道者。儒未必皆顏淵。釋未必皆雲門趙州丹霞。其
人也則亦語其常焉而巳。抑是編緣起。紫栢大師肇
[001-0614c]
之。憨公廣之。錢仙上承之。寓公父子終之。其功于諸
祖一也。然其自大內以入祖堂。實在洪武戊申。而紫
栢大師之臨寫。寓公之續傳。其歲皆在甲申。是書之
成。遂與國運相終始矣。異哉。念祖之竟厥先志。其亟
誠宜。而以成明。三百年梵典。一大異書。繫不尤重耶。


康熈庚戌秋九月望日旴江荷山髯僧徐芳題

No. 1608-B


又題高氏父子八十八祖傳贊序䟦


予觀高工部寓公序。考竅精詳。敘次有法。其長君念
祖䟦。援引透切。不厭煩賾。大意俱在剖破諸宗之籓
籬。使同歸于圓通法海。立論至平至正。每念尼山苦
縣猶龍見稱。慧遠靜修虎溪。時過古聖。眼濶心虗。殊
途同歸。毫無彼此。崖異之見。後世不窺本源。空持門
戶。不但儒釋分疆有若敵國。甚至朱陸之同宗孔孟。
而彈射交加。洞濟之竝出曹溪。而干戈迭樹。亦見其
胸眼之淺而隘也。得高氏父子之論。可以嗒然返矣。

No. 1608-C


高寓公虞部補憨大師八十八祖道影傳贊敘


如來出世。最初轉四諦法輪。最後付別傳妙心。教分
五時。戒合七眾。至淨土一門。則佛法巳滅。猶閱千年。
有能識阿彌陀佛四字者。皆據高座。葢慈憫眾生。曲
垂方便。若論此事。間不容髮。靈山話月。曹溪指月。皆
為添足。盡天下善知識全體作用。未有當頭道著者。
豈可於夢幻法中。更分高下耶。八十八祖真儀。出自
[001-0615a]
大內。供於祖堂。紫栢尊者廣之。憨山大師傳而贊之。
高寓公虞部補之。禪宗教律密淨諸門備矣。菩薩護
念。以眾生故。門門皆闢。不專一路。而於各門中。容有
未備。有像則設。偶爾成文。無像不補。終非揑合。正得
法海波瀾之妙。寓公令嗣念祖。過凌江出示。因得卒
讀而敘其意。念祖家世。為吾法金湯流通。此書即以
顯其先人廣大願力。如來謂。生菩薩家。為世間最難。
則其於菩薩家。繼志述事。夙因所會。有不期然而然
者。予於高氏。不能不深生歎仰也。


康熈壬子長夏  丹霞今釋題於龍護園

No. 1608-D


重編憨山禪師八十八祖傳贊序


吾友錢而介。曾刻八十八祖傳贊。余簡之。止七十有
七。意未釋然。因至海鹽鷹窠頂寺。禮諸祖像及憨公
手書傳贊。其有像無傳者。則雪巖欽。無用寬。鐵山瓊。
斷崖義。絕學誠。季潭泐。松隱然。無一全。本空照。大滿
大。以及慧約國師也。亟為補綴成書。編次四卷。西天
祖師二十七人。又旁出一人。東土應真。則康居會佛
圖澄寶誌公三人。教外別傳。凡四十有四人。自初祖
傳至六祖。又四祖下。旁出鳥窠一人。五祖下旁出者
一行。傳瑜珈密宗。六祖下旁出者永嘉。傳天台宗。清
涼圭峯傳賢首宗。其得六祖真傳者。青原南嶽二甘
露門。南嶽二十五人。未分宗派時四。溈仰一。臨濟二
十。內中峯兼傳淨土。青原九人。未分宗派時亦四。曹
[001-0615b]
洞雲門各二。法眼一。永明兼傳淨土。又未詳嗣法者。
無一本空大滿三人。教主凡十有六人。淨土則遠公
法照。合永明中峯而四。台宗則灌頂法智。合永嘉而
三。賢首則法藏。合清涼圭峯而三。密宗則不空。合一
行而二。慈恩則玄奘窺基而二。律師則鍾山惠約及
南山道宣而二。凡有志于教與禪者。庶幾因憨公傳
贊。見諸祖之道影。即恍得諸祖之心印乎。至憨公甞
贊雲棲紫栢及自為贊。余各纂小傳。附其後。庶見聞
者。知古今人不相遠也。噫憍陳如暨二十七祖外。東
土僅六十人耳。而十五人為浙產。若律宗之惠約。若
賢首之清凉。若台宗之灌頂永嘉法智。若禪宗之天
皇鳥窠。若曹洞之始祖。若法眼之永明。若雲門之振
宗。若臨濟之雪巖中峯斷崖千巖全室。亦可謂彬彬
盛矣。且季漢延熈時。康僧會肇造三寺于孫吳境內。
為建業之建初。太平之化城。與我郡海鹽金粟山之
廣慧。實江南梵剎之始。唐會昌四年。黃檗運。建我郡
水西寺。大中元年。又建祥符寺。後梁雪峯存。隱我郡
之真如。手鑿一井。其泉甘冽。今在寺中。梁天監間。寶
誌公。于許玄度宅址。建開善資寶寺。在今蕭山。達磨
尊者開基之證果寺。在今湯溪。而靈芝之佛印。臯亭
之黃龍。徑山之佛鑑。天目之高峯松隱。並開法杭境。
又紹之大雲寺。更有大珠慧海。而法藏曾禮四明阿
育王舍利墖。一行亦曾訪算法于天台國清寺異僧。
溈山參方。則在杭州龍興寺。是兩浙尊宿。且有二十
[001-0615c]
九人。豈諸方得同日而語哉。書成之十年。陳尚書秋
濤年伯先父玄期府君已未同榜也。于曹溪錄示憨
公原稿。為陳如尊者及三十三祖道影贊。為諸祖道
影略傳贊四十有八。而婁約以下十一公仍闕。惟別
見雲門法眼及傅大士白雲覺四贊。以無像故置之。
或曰。獨不念及二宗始祖乎。余謂。佛教初流東土。譯
經圖像。建立塔寺。剃度僧尼。實始于啟道圓通法師
摩騰三藏。而竺法蘭偕至洛陽。受戒講經。及西遊取
經。實始于穎川沙門朱士行。而法顯繼踰葱嶺。以至
律宗之始法時。天台宗之始慧文。賢首宗之始法順。
瑜伽密宗之始金剛智。咸不得與。蓮宗之祖慧遠。禪
宗之祖達磨。慈恩宗東土之祖玄奘。同見集中者。正
以傳贊。一視祖堂道影。道影所無。傳贊遂不得而有
也。且楚石琦公為本朝第一流宗師。偶以祖。堂無像。
遂爾傳贊闕如。原未甞以此為軒輊。夫復何疑。曹溪
所錄憨公諸祖道影後語。與題辭逈異。因並存之。道
影今供養鷹窠頂寺。前有董尚書思白。書覺影相承
四大字。而金粟密雲悟公。亦書其端云。認影迷頭則
昧。先覺覺後覺。一折一攝。妙旨泠然。徑山雪嶠信公
序。及陳徵君眉公記。是又網魚弋兔。不惜筌蹄者也。
賜同進士出身工部尚書郎前遷安寶坻涇縣令蒙
溫旨敘功紀錄旌異[橘-矛+隹]李寓公高承埏澤外父纂。時
崇禎閼逢涒灘之歲良月糓旦。
[001-0616a]

No. 1608-E


諸祖道影傳贊題辭


諸祖道影八十八尊。向聞藏大內。國初寫傳。安奉南
京祖堂。萬曆甲申中。達觀禪師。勸丹陽弟子賀氏。請
丁雲鵬名筆。臨寫三堂。散置名山。其二送五臺峨眉。
其一送南嶽者。儀部金簡曾公。請歸湖東。予度嶺之
南嶽。寓湖東。乙卯秋。兵憲吳公同大參馮公過訪。因
設像瞻禮。吳公大生歡喜。欲臨小冊。以便隨奉。適遇
荊門丹青史宷公命摹寫。予因得一冊。比欲為傳贊。
未能也。及予投老匡山之四年。庚申徂夏。以舊嬰溼
疾舉發。痛不可忍。藥石無効。無可抵者。乃考傳燈統
記諸書。纂為小傳。各系以贊。力疾書之。凡一舉筆。寂
爾忘身。不知所痛。及冬方完。其痛亦止。以此未必不
仗諸祖法力加持也。吳公諱中偉。號生白。馮公諱時
可。號文所。併記之。以曉來者。


萬曆四十八年歲次庚申冬十月朔匡山逸叟憨山
 沙門釋德清書時年七十有五

No. 1608-F


題諸祖道影後


諸祖乃傳佛心印之宗師也。憶昔世尊說法靈山。甞
隨弟子千二百五十人。及佛末後拈花。迦葉破顏微
笑。遂傳心印。為教外別傳之旨。是為禪宗。二十八代。
至達磨大師。遠來東土。六傳而至曹溪。下有南嶽青
原。以分五宗。由梁唐至宋元。得一千八百餘人。皆世
[001-0616b]
挺生豪傑之士。塵垢軒冕。薄將相而不為。故歸心法
門。一言之下。了悟自心。使歷劫生死情根。當下頓斷。
遂稱曰祖。豈不毅然大丈夫哉。嗟此末世去佛時遙。
既不預靈山嘉會。而此土諸祖出世。又不能親近入
室。故沉迷至今而不返者。亦可悲矣。久聞。大內藏有
歷代諸祖道影。新安高士丁雲鵬者。丹青之妙。不減
僧繇道子。偶得內稿本八十八尊。達觀禪師。命畫四
堂。其一置西蜀峨眉。其一置金陵祖堂。其一置匡山
五乳。一置南嶽。曾儀部金簡居士。請歸湖東。觀察備
兵吳公生白。一日過訪。隨喜見而歎曰。此真光明幢
也。會荊門畵士史宷善肖像。遂命臨一冊。竊觀公丰
釆高遠。有翩翩出塵之度。故望影而歸命。葢亦曾親
近入室中來。昔裴休見壁間高僧真儀。問黃檗曰。真
儀可觀。高僧何在。檗呼曰。裴休。休應諾。不覺愕然。遂
大悟。予想。公夙種般若深根。悟心不在裴丞相後。故
為集諸祖略傳各為贊。以致公將為家傳心印也。



山釋德清述

No. 1608-G


祖師傳贊序


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此宗門一關也。若欲
寫影圖形表裏相似。如砂石掬之成金。暫時遊戲具
耳。安能磨洗佛祖光明。授殘箋眉目者哉。䟦之詠之。
昔時今時。許弄管成文章始得。譬日月濶步虗空。大
開局面。照徹四禺。天上天下。何人敢撮摩其冷暖乎。
[001-0616c]
檇李雁道人錢而介。手書憨山老人八十八祖傳贊。
同其仲竹居士。募諸士而梓之。以傳布天下名山。噫
是傳諸老之心耶。抑傳諸老之影耶。若道傳。如第二
月。即非真月。若道不傳。月落萬川。處處皆圓。雖然憨
道人書之于冊。雁道人書之于板。真手不壞。真性不
滅。竹居士倡之。高寓公孫䱷公眾居士和之。福與慧
雙。施與寫埒矣。經云。若有人以七寶滿恒河沙數布
施。若有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
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諸老。直欲傳心。如來不作誑語也。


徑山釋圓信題

No. 1608-H


又序


余刻祖師傳贊成。客有謂余曰。子之傳贊。書則工矣。
何不併其像而梓之。令見者聞者。悉發歡喜。學士得
覩文思義。庸夫亦見相發心。顧不善與。余應曰。唯唯。
否否。客第知繪像之善。而不知繪像之難也。夫諸佛
菩薩之相。形如滿月。具無上莊嚴三十二玅百千種
好。故能令眾生見者無不歡喜。而此諸老。或清或奇。
或古或怪。大率皆長眉粗髮。道貌癯顏。必藉丹青點
染。繪為碧眼方瞳。紫襴紅衲。然後見其眉目之軒昂。
衣褶之古拙。若但澹澹白描。粗粗筆仗。惟有髮根面
皺。條條點點。陡露印板痕。即見者合掌恭敬。倘有毫
髮遺憾。便增上慢。何如獨梓其傳贊。令讀之者。知其
為誰氏之子某邦之產。何年付法。何地傳衣。痛棒熱
[001-0617a]
喝。笑罵一堂。山空谷響。諸老且揚眉吐氣。如在如生。
威儀動靜。亦可髣髴其萬一也。即有以不見其像為
恨者。流連追慕。亦謂一時缺典。然暗中摸索。默地思
維。輙作絲繡金鑄栴檀寶飾之想。而此諸老不儼然
具大人相。從空現出丈六金身。翻令人想見丰釆。而
眷戀無窮也哉。且此事亦大有因緣。非一人一手之
力。余得藉孫䱷公高寓公諸子。以克成此帙。緬維歲
月。達師臨寫為三堂。寔始甲申。憨公傳贊于冊葉。則
以庚申。今余手壽諸梨棗。復遇壬申。綿歷四紀。宛轉
多人。終始于申。若有神合。豈偶然哉。豈偶然哉。雖然
此亦一時權語也。浸假而數年。使余書稍進。余力稍
厚。諸子或更有同心。尚將倩名筆繪像。復出敝帚。勒
之於璠璵之石。客以為何如。


[橘-矛+隹]李錢應金仙上撰

No. 1608-I


祖師道影傳贊記


國初大內有祖師畵像八十八尊。供牛首山之祖堂。
達觀師。屬新安名手丁南羽。重摹分送五臺峨眉南
嶽。則萬曆甲申歲也。曾儀部𢹂南嶽本歸湖東。憨公
轉示吳兵憲生白。兵憲又屬史生。臨一冊自隨。則乙
卯秋也。其後吳公。擢嶺南大方伯。復遇憨公。請補傳
贊。而手書之。則泰昌庚申歲也。吳公謂。藏于家。不若
藏于山。即授鷹窠頂寺僧心燈供養。則天啟癸亥歲
也。心燈裝潢四冊。貯之朱匣。托錢而介。為介走佘山。
索予為之記其始末。予兒夢蓮。八歲孫先覺。皆得瞻
[001-0617b]
禮。則崇禎辛未九月也。先覺問曰。金剛經是相非相
然乎。予曰。孺子何知。張永嘉相公。欲去宣尼塑像。引
程子云。父母像。倘有一毫不類。與拜別人同。吾鄉徐
文貞爭曰。倘有一毫似。人子其忍委而棄之。永嘉無
以對此冊祖影之公據也。堂堂龍象。色正芒寒。方冊
之中。如建塔廟。如雨舍利。但無千百億化身應現于
天下名山耳。孫雛乃稽首。唯唯而退。


雲間陳繼儒眉
公題



重訂憨山禪師八十八祖道影傳贊目錄


秀水高承埏寓公父編次 男佑釲念祖 佑鋅禦宼正字




* 卷一

* 西天二十七代祖師又旁出一人

* 阿若憍陳如尊者旁出
* 初祖摩訶迦葉尊者
* 二祖阿難陀尊者
* 三祖商那和尊者台宗尚有阿難旁出末田地尊者
*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 五祖提多迦尊者
* 六祖彌遮迦尊者
* 七祖婆須蜜尊者台宗不承
*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 九祖伏䭾蜜多尊者
* 十祖脇尊者
*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 十二祖馬鳴大士
*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 十四祖龍樹尊者台宗稱為高祖論主龍樹尊者一相大禪師
*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001-0617c]
*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巳上即繫台宗所承西土二十四祖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巳下三祖台宗不承
*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 卷二

* 漢季六朝神僧

* 漢建業建初寺超化禪師康僧會
* 晉後趙鄴都鄴宮寺大和尚西竺佛圖澄
* 晉蓮宗初祖潯陽廬山東林寺正覺圓悟玅覺寂光宏辯大師慧遠是為淨土蓮宗十祖名號并贊附
* 梁建康鍾山華林園道林真覺菩薩慧感慈應普濟聖師寶誌
* 梁建康草堂寺菩薩戒國師智者婁惠約
* 梁隋唐三朝東土六代祖師

* 梁後魏禪宗初祖雒州嵩山少林寺圓覺禪師南天竺菩提達磨是為教外別傳
* 隋禪宗二祖太湖司空山大祖禪師慧可
* 隋禪宗三祖舒州皖公山鑑智禪師僧璨
* 唐禪宗四祖蘄春破頭山大毉禪師道信
* 唐禪宗五祖黃梅馮茂山大滿禪師弘忍
[001-0618a]
* 唐禪宗六祖韶州南華山曹溪寶林寺大鑑真空普覺圓明禪師慧能
* 唐朝教主

* 性宗天台五祖天台國清寺結集宗教章安尊者總持大禪師灌頂是為四教法性觀行宗台宗十七祖名號附
* 相宗慈恩二祖京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是為三乘法相顯理宗慈恩三祖名號附
* 律宗九祖京兆終南山紵麻蘭若澄照法慧律師道宣是為行事防非止惡宗律宗九祖名號附
* 相宗慈恩三祖京兆大慈恩寺百部論師窺基
* 性宗華嚴三祖京兆大薦福寺賢首菩薩戒師贈鴻臚卿康居法藏是為一念圓融具德宗華嚴五祖名號附
* 蓮宗四祖長安五會國師法照
* 密宗瑜珈二祖京兆大興善寺灌頂智藏國師特進鴻臚卿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贈司空大辯正廣智三藏不空金剛是為瑜珈秘密微玅宗密宗五祖名號附
* 卷三

* 唐朝禪師

* 吉州青原山靜居寺弘濟禪師行思禪宗六祖下一世
* 衡州南嶽般若寺大慧禪師懷讓禪宗六祖下一世
* 性宗天台七祖弟子永嘉真覺無相大師明道玄覺禪宗六祖旁出
* 密宗瑜珈五祖東都嵩山罔極寺大慧禪師一行
[001-0618b] 禪宗五祖旁出玉泉神秀下嵩山普寂嗣
* 江西洪州龍門山大寂禪師馬祖道一南嶽下一世
* 衡州南嶽石頭庵無際禪師希遷青原下一世
* 性宗華嚴四祖京兆大華嚴寺教授和尚大統清凉鎮國大師天下大僧錄大休禪師澄觀禪宗六祖旁出荷澤神會下五臺無名嗣
* 荊州天皇寺禪師道悟景德傳燈錄列青原下二世
* 越州大雲寺大珠禪師慧海南嶽下二世馬祖旁出
* 宣州水西山斷際禪師黃蘗希運南嶽下三世後出臨濟宗
* 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靈祐南嶽下三世溈仰宗
* 性宗華嚴五祖京兆終南山草堂寺圭峯蘭若大德定慧禪師宗密禪宗六祖旁出荷澤會下四世繫荊南道圓嗣
* 鎮州臨濟院慧照禪師義玄南嶽下四世臨濟宗
*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良价青原下四世曹洞宗
* 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躭章本寂青原下五世曹洞宗
* 杭州秦望山鳥窠圓修禪師道林禪宗四祖旁出牛頭法融下七世繫徑山道欽嗣
* 後梁禪師

* 福州雪峯山真覺禪師義存道悟下三世後出雲門法眼宗
* 後漢韶州雲門山光奉院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文偃贊附(道悟下四世祖堂無像不立傳)
* 後周(南唐)江寧清涼院淨慧玄覺大法眼大智藏大導師文益贊附(道悟下六世祖堂無像不立傳)
* 卷四

* 宋朝禪師

* 汝州首山禪師省念南嶽下八世臨濟宗派
[001-0618c]
* 蓮宗六祖吳越杭州南山慧日永明寺智覺應真宗照禪師延壽禪宗道悟下八世繫法眼文益下天台德韶嗣
* 潭州石霜山慈明禪師楚圓南岳下十世 臨濟宗派後分出楊岐黃龍二支
* 越州天衣寺振宗禪師義懷道悟下八世 雲門宗雪竇重顯嗣
* 南康匡廬山歸宗寺佛印禪師覺老了元道悟下八世雲門宗開先善暹嗣
* 隆興黃龍寺普覺禪師慧南南岳下十一世臨濟宗黃龍支
* 袁州楊岐山禪師方會南岳下十一世臨濟宗楊岐支
* 舒州白雲山海會院禪師守端南岳下十二世臨濟宗楊岐嗣
* 黃梅五祖山禪師法演南岳下十三世 臨濟宗楊岐孫後出虎丘派
* 杭州徑山佛鑑圓照禪師無準師範南岳下十九世 臨濟宗虎丘派
* 宋朝法師

* 性宗天台十七祖慶元四明山延慶院法智大師約言知禮
* 元朝禪師

* 袁州仰山禪師雪巖祖欽南岳下二十世臨濟宗虎丘派
* 安慶太湖山禪師無用寬南岳下二十世 臨濟楊岐派金牛真嗣
* 杭州西天目山師子巖佛日普明廣濟禪師高峯原妙南岳下二十一世臨濟宗虎丘派
* 衡州南嶽禪師鐵山瓊南岳下二十一世 臨濟虎丘派雪巖欽旁出
* 蓮宗八祖杭州天目山師子正宗寺佛慈圓照廣慧智覺普應國師中峯明本禪宗南岳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
[001-0619a] 丘派

* 杭州天目山師子正宗寺佛慧圓明正覺普度大師斷崖了義南岳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高峯妙旁出
* 龍興般若寺禪師絕學世誠南岳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雪巖祖欽旁出鐵牛持定嗣
* 婺州伏龍山聖壽寺普應玅智弘辯佛慧圓明廣照無邊普利大禪師千巖元長南岳下二十三世 臨濟宗虎丘派
* 廣德石溪禪師無一全嗣法未詳再考
* 廣德石溪禪師本空照嗣法未詳再考
* 大滿大禪師嗣法未詳再考
* 國初禪師

* 僧錄司右善世掌天下僧教事南京大天界寺住持前徑山五十五代禪師季潭宗泐南岳下二十一世臨濟宗楊岐派笑隱大訢嗣
* 南京大天界寺寂照圓明大禪師碧峯寶金南岳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楊岐派無用寬下如海真嗣
* 杭州府西天目山師子正宗寺禪師前松隱庵主唯庵德然南岳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千巖元長旁出
* 卷附

* 萬曆間賜紫衣三禪師

* 蓮宗十祖杭州府重興雲棲寺蓮池禪師袾宏
* 嘉興府重興楞嚴寺達觀禪師真可
* 韶州府重興曹溪南華寺憨山禪師德清
[001-0619b]
* 雪嶠信禪師傳



重訂憨山禪師八十八祖道影傳贊目錄No. 1608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一
匡廬憨山釋 德清 述
秀水寓公 高承埏 補
嘉興上士 錢應金 較


陳如尊者傳



阿若憍陳如尊者。阿若名也。此云解。陳那或云陳如。
此云火器。姓也。以先世從事。遂以為氏。佛之母族也。
以佛初出王宮入山時。有五人隨侍。陳那其一也。後
佛在山修行。五人去佛。各修異道。及佛六年苦行初
成道。時詣鹿野苑。五人聞之俱集。佛最初說三轉四
諦法輪。問五人云。汝等解否。尊者先答云。巳解。故佛
印云。阿若憍陳那。故得此名。佛度常隨弟子一千二
百五十人。以陳那先悟。故居僧首。率先得度。葢有夙
因。按因果經。佛昔為忍辱仙人。在山修道。陳那為王。
名歌利王。性最㬥惡。一日將諸綵女入山遊獵。王倦
[001-0619c]
假𥧌。綵女入林採花。至仙人庵前。仙人為說法。良久
王窹。不見諸女。𢹂劒尋之。見在仙所。王怒問曰。汝何
人耶。答忍辱仙人也。王問。得上地定否。答曰未。王曰。
既未得定。乃凡夫耳。遂拔劒截下仙人手足。仙人神
色不動。王曰。汝恨我耶。仙曰。不恨。願我成佛。先度于
王。今先度陳那。即歌利王也。贊曰。


「 象王遊行象子隨至
 聲氣相求緣會而聚
 以冤最重為道至親
 如車合轍是必有因」



初祖迦葉尊者傳



西天初祖。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姓婆羅門。摩
訶梵語。此云大。迦葉波云飲光。名也。父飲澤。母香志。
師生而金色。因昔為鍛金師。善明金性。過去有佛。名
毗婆尸。入滅起塔。塔中像壞。時有貧女。將金珠往金
師所。換金飾像。因捨之。二人發願為夫婦。由是因緣。
感九十一劫身皆金色。久生天上。後生摩竭陀國。身
色金明。故稱為飲光。見佛志求出家。佛言。善來比丘。
鬚髮自除。袈裟著體。常于眾中。稱歎第一習頭陀行。
是稱金色頭陀。佛將涅槃。拈花示眾。眾罔然。惟尊者
破顏微笑。佛言。吾有正法眼藏實相無相微玅法門
涅槃玅心。用付于汝。善自護持。乃說偈曰。法本法無
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是為禪宗。
始祖贊曰。


「 金色之形金剛為心
 奉持慧命常轉法輪
 世尊拈花破顏一笑
 至今令人思議不到」


[001-0620a]


二祖阿難尊者傳



二祖阿難尊者。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佛
之從弟也。梵語阿難陀。此云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
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稱為總
持第一。夙生世世。從事諸佛。受持法藏。故今從佛出
家。為侍者。佛所說法。一字不遺。故佛滅後。結集法藏。
皆從口宣。迦葉問諸大眾。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
不異世尊所說。迦葉乃吾阿難。我今年不久留。今將
正法眼藏。付囑于汝。汝善護持。聽吾偈言。法法本來
法。無法無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說偈巳。迦
葉乃持僧伽黎。入鷄足山入定。候慈氏下生。阿難是
為二祖。贊曰。


「 多聞如海飲縮法流
 諸佛出沒不離舌頭
 鼓簧法化節拍成令
 是故我師為偏中正」



三祖商那和脩尊者傳



三祖商那和脩尊者。摩突羅國人也。姓毗舍多。父林
勝。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語商諾迦。此云自然
服。即西域九節秀草名也。若聖人降生。則此草生于
淨潔之地。尊者生時。瑞草斯應。昔如來行化。至摩突
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吾滅後一百年。
有比丘商那和脩。于此林中轉玅法輪。後果誕和脩。
受慶喜尊者法眼。止此林中。降二火龍。龍施其地。以
建梵宮。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正法。適吒利國。優波毱
多來歸。以為給侍。問毱多曰。汝年幾耶。答言。我年十
[001-0620b]
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髮巳白。為髮白
耶。心白耶。者曰。我髮白。非心白也。多曰。我身十七。非
性十七也。尊者知是法器。後三年遂為落髮受具。乃
告曰。昔如來以正法眼無上玅法。付囑迦葉。展轉至
我。我今付汝。勿令斷絕。聽吾偈言。非法亦非心。無心
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是為三祖。贊曰。


「 般若靈根夙生巳證
 故師將出瑞草先應
 以心印心如火投火
 狹路相逢定沒處躲」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吒利國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
七出家。二十證受三祖心印。隨方行化。得度甚眾。由
是魔宮震動。波旬愁怖。遂竭魔力。以害尊者。尊者入
定。魔持瓔珞。縻之于頸。及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
為華鬘。軟語酬之。魔喜受而繫之。即為臭尸。蛆蟲壞
爛。厭惡不堪。盡其魔力。竟不能去。乃哀求之。尊者令
魔歸三寶。懺悔改過。得脫。尊者每度一人。置一籌于
石室。室方丈充滿其間。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
乞出家。尊者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答我來出家。
非為身心。者曰。不為身心。誰復出家。答曰。夫出家者。
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
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者曰。汝當大悟。心
自通達。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曰。汝父夢金日而
生。汝可名提多迦。謂曰。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至我。
我今付汝。勿令斷絕。善自護持。聽吾偈言。心自本來
[001-0620c]
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是為四祖。
贊曰。


「 一人心空魔宮震動
 握金剛鋒誰敢輕弄
 若肯回光狂心頓歇
 禮拜皈依諸罪消滅」



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梵語提多迦。此云
通真量。初生時。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
大山。諸寶嚴飾。山頂泉涌。滂沱四流。後遇毱多尊者。
為解之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無盡也。日從屋
出者。汝今入道之象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
尊者聞說。歡喜而唱言。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
為真法咏。能度諸有緣。毱多尊者亦說偈言。我法傳
與汝。當現大智慧。金日從屋出。照耀于天地。尊者聞
偈設禮奉持。後至中印度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
首。聞尊者至。率眾瞻禮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仙
人。授我仙法。師逢佛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途。巳
經六劫。者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虗。今可捨邪歸正。以
入佛乘。彌遮迦曰。今幸相遇。非夙緣耶。願師慈悲。令
我解脫。尊者即度。出家授具。乃告曰。昔如來以大法
藏。密付迦葉。展轉至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
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
法。是為五祖。贊曰。


「 巳悟本心如日照夜
 示生死夢光明超越
 師法本無我法不有
 以空合空舌不出口」


[001-0621a]


六祖彌遮迦尊者傳



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傳法巳。遊至北天
竺國。見雉堞之上。有金色祥雲。歎曰。此道人氣也。必
有吾嗣。乃入城。闤闠間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問曰。
師何方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往無處。曰識
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曰師識我否。
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乃謂之曰。汝試自稱名氏。
吾當示汝本因。彼人說偈曰。我從無量劫。至于生此
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我師提多迦說。世
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我滅度後三百年。
有一聖人出。姓頗羅墮。名婆須蜜。而于禪祖。當獲第
七。世尊記汝。汝應出家。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
我思往劫。嘗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彼佛記我曰。汝
于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今符師說。願加度脫。祖
即為披剃受具。乃告之曰。世尊所傳正法眼藏。吾今
付汝。無令斷絕。乃說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是為六祖。贊曰。


「 都因此來不為別事
 鬧市相逢自示其器
 懸見未然蚤知今日
 當行買賣不論價值」



七祖婆須蜜尊者傳



七祖婆須蜜尊者。北天竺國人也。姓頗羅墮。此云捷
疾利根。常服淨衣。執酒器。遊行里閈。或吟或嘯。人謂
之狂。及遇彌遮迦尊者。宣如來往誌。自省前緣。投器
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羅國。廣興佛事。于法座前。忽
[001-0621b]
有智者。自稱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
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
義勝。心即欽服曰。我願求道。霑甘露味。祖遂為剃度。
而受具戒。告曰。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
乃說偈曰。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
是無非法。付法巳。即入慈心三昧。時梵王帝釋諸天。
俱來作禮。而說偈言。賢劫眾聖祖。而當第七位。尊者
愛念我。請為宣佛地。尊者從三昧起。示眾曰。我所得
法。而非有故。若識佛地。離有無故。語訖。還入三昧。是
為七祖。贊曰。


「 從熟路來忽逢親友
 一言論義頓知本有
 乞甘露味示虗空法
 若謂有得落七落八」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迦摩羅國人也。姓瞿曇氏。頂有
肉髻。辯捷無礙。初遇婆須蜜。出家受教。既而領徒。至
提伽國毗舍羅家。見舍有白光上騰。謂其徒曰。此家
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根器。不行四衢。知觸穢耳。
言訖。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
我有一子。名伏䭾蜜多。年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
履。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䭾聞之。遽起禮拜。而
說偈言。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
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
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
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䭾聞巳。便行七步。祖曰。此子
[001-0621c]
昔曾值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履耳。
長者遂捨出家。祖尋授具戒。復告之曰。我今以如來
正法眼藏。付囑于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虗空無內
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虗空故。是達真如理。是為八祖。
贊曰。


「 不是不言言之不及
 不是不行本無蹤跡
 今遇其人乃可開口
 從此便行不墮窠臼」



九祖伏䭾蜜多尊者傳



九祖伏䭾蜜多尊者。提伽國人也。姓毗舍羅。既受八
祖付囑。後至中印度行化。時有長者香葢。𢹂一子而
來。瞻禮于祖曰。此子處胎六十歲。因號難生。甞會一
仙。謂此兒非凡。當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
與落髮。受具羯磨之際。祥光燭座。仍感舍利三七粒
現前。自此精進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來以大法眼
藏。展轉至我。我今付汝。汝護念之。勿令斷絕。乃說偈
曰。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
偽。是為九祖。贊曰。


「 住母胎中經六十年
 只待師來方遂前緣
 頂上光明元是本有
 一刮便透如獅子吼」



十祖脇尊者傳



十祖脇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難生。初將誕時。父夢
一白象。背有寶座。座上安一明珠。從門而入。光照四
眾。既覺遂生。後值九祖。執侍左右。未嘗睡眠。以脇不
至席。遂號脇尊者焉。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右手指
[001-0622a]
地。而告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即變
金色。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問曰。汝從
何來。答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處住。答曰。我心非止。
祖曰。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祖曰。汝非諸佛。曰諸佛
亦非祖。因說偈曰。此地變金色。預知有聖至。當坐菩
提樹。覺華而成巳。夜奢復說偈曰。師坐金色地。常說
真實義。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地。祖知其意。即度出
家。為授具戒。乃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付與汝。汝
護念之。乃說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
真法。無行亦無止。是為十祖。贊曰。


「 指地變金隨手而現
 聖人即至何等快便
 似呼空谷應聲答響
 是知我心本無來往」



十一祖富那羅夜多尊者傳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華氏國人也。姓瞿曇氏。父寶
身。既得法于脇尊者。尋訪波羅柰國。有馬鳴大士。迎
而作禮問曰。我欲識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
識者是。曰佛既不識。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
不是。曰此是鋸義。祖曰。彼是木義。祖曰。鋸義者何。曰
與師平出。馬鳴却問。木義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馬鳴
豁然省悟。稽首歸依。遂求剃度。祖謂眾曰。此大士者。
昔為毗舍利國王。其國有一類人。如馬裸形。王運神
力。分身為蠶。彼乃得衣。王後復生中印度馬人。感戀
悲鳴。因號馬鳴焉。如來記云。吾滅度後六百年。當有
賢者馬鳴。于波羅柰國。摧伏異道。度人無量。繼吾傳
[001-0622b]
化。今正是時。即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付與汝。即
說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
亦非二。是為十一祖。贊曰。


「 佛不識佛眼不見眼
 更向他覓故遭簡點
 將謂渾全早被解破
 猛省將來方知話墮」



十二祖馬鳴尊者傳



十二祖馬鳴大士者。波羅柰國人也。既受法于夜奢
尊者。後于華氏國。轉玅法輪。俄從地湧出金色人。復
化為女子。右手指祖。而說偈言。稽首長老尊。當受如
來記。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義。言訖瞥然不見。祖曰。
將有魔來。有頃風雨暴至。天地晦冥。祖曰。魔來信矣。
吾當除之。即指空中。現一大金龍。奮發威猛。震動山
嶽。祖儼然于座。魔不能動。祖告之曰。汝伹歸依三寶。
即得神通。遂復本形。作禮懺悔。祖問曰。汝名誰耶。眷
屬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羅。有三千眷屬。祖曰。汝盡神
力變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極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
得否曰。何謂性海。我未甞知。祖即為說性海曰。山河
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茲變現。迦毗摩羅聞言。
遂發信心。與徒眾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羅漢。
與授具戒。復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汝聽
偈言。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
非離。是為十二祖。贊曰。


「 馬之悲鳴固自有因
 地湧女子元非其人
 魔本非魔佛亦非佛
 正眼看來竟是何物」


[001-0622c]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傳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華氏國人也。初為外道。有徒
三千。通諸異論。有大神力。後于馬鳴尊者。得法領徒。
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雲自在。仰尊者名。請于宮中
供養。祖曰。如來有教。沙門不得親近國王王子。太子
曰。國城之北有山。山有石窟。可禪寂不。祖曰諾。祖入
山數里。逢一大蟒。祖因與授三歸五戒。蟒聽訖而去。
祖至石窟。時一老人素服作禮。祖曰。汝何所止。答曰。
我昔為比丘。習靜于此。時有初學比丘。數來請益。而
我煩于應答。起嗔恨想。命終。遂墮蟒身。住此窟中。今
巳千載。幸遇尊者。獲聞戒法。巳得脫苦。故來謝耳。祖
問。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里。有大樹蔭。覆五
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常為龍眾說法。祖遂與徒眾
詣彼。龍樹出迎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
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龍樹默念。此師得
決定性明道眼否。祖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
家。何慮吾之不聖。龍樹悔謝。祖即與度脫。及五百龍
眾。俱授具戒。告曰。如來大法眼藏。付囑于汝。聽吾偈
言。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
智。是為十三祖。贊曰。


「 從異中來得正知見
 路逢毒蛇慈悲心現
 更問毒龍都要調伏
 眼見心知如響出谷」



十四祖龍樹尊者傳



十四祖龍樹尊者。西天竺國人也。始于摩羅尊者得
[001-0623a]
法。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開示
佛性。聞者悉回初心。祖復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
大眾唯聞法音。不見身相。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
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目所未覩。安能辨識。提婆
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葢無
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虗明。言訖。輪相即
隱。復居本座。而說偈言。身現圓月相。以表諸佛體。說
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彼眾聞偈。頓悟無生。咸願出
家。以求解脫。祖即為剃髮受具。其國先有外道。五千
餘人。作大幻術。祖悉化之。令歸三寶。乃造大智度論。
中論。十二門論。垂之後世。後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
曰。如來正法眼藏。今當付汝。聽吾偈言。為明隱顯法。
方說解脫理。于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是為十四祖。
贊曰。


「 龍中化龍以毒攻毒
 尊者玅手一言調伏
 佛性三昧體若虗空
 百千法門盡入其中」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傳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初
求福業。兼樂辯論。後謁龍樹大士。將及門。龍樹知是
智人。先遣侍者。以滿鉢水。寘于座前。尊者覩之。即以
一鍼投之而進。欣然契會。龍樹即為說法。不起于座。
現月輪相。唯聞其聲。不見其形。祖語眾曰。今此瑞者。
師現佛性。表說法非聲色也。祖既得法。至迦毗羅國。
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一日園樹生耳如菌。味甚甘
[001-0623b]
美。唯長者與第二子羅睺羅多。取而食之。取巳遂長。
盡而復生。餘皆不知。祖知宿因。遂至其家。長者乃問
其故。祖曰。汝家昔曾供一比丘道眼未明。以虗霑信
施。故報以木菌。唯汝與子精誠。故得以享之。餘則否
矣。又問長者年多少。答曰。七十有九。祖乃說偈曰。入
道不通理。復身還信施。長者八十一。其樹不生耳。長
者聞巳。彌加歎服。即捨次子。隨師出家。尊者即為剃
度授具。乃付法眼。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于
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是為十五祖。贊曰。


「 以鍼投鉢玅契忘言
 示佛性義滿月現前
 至長者家將鍼引線
 假他因緣為己方便」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傳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迦毗羅國人也。得法巳。行化
至室羅筏城。有河名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復現五佛
影。祖告眾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聖者僧伽難提。
居于彼處。佛誌一千年後。當紹聖位。語巳。領諸徒眾。
泝流而上。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祖與眾伺之。
經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提曰。
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
不失定相。如是問答詰難。六七轉語。祖為說無我義。
提曰。仁者師誰得是無我。祖曰。我師迦那提婆。證是
無我。難提以偈讚曰。稽首提婆師。而出于仁者。仁者
無我故。我欲師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無我故。汝須
見我我。汝若師我故。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即
[001-0623c]
求度脫。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繫。祖以右手擎鉢。至
梵宮。取香飯。與難提。分坐食之。乃告眾曰。吾分坐者。
即過去娑羅樹王如來也。愍物降跡于此。提以神力。
展右手至地金剛際。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飲大眾。
無不欽仰。祖付法眼。偈曰。于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是為十六祖。贊曰。


「 尋流得源水窮山盡
 忽見其人知其為聖
 香飯擎來分座共食
 大眾同飲甘露如蜜」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傳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室羅筏城寶莊嚴王子也。生
而能言。常讚佛事。七歲即厭世樂。以告父母。願請出
家。父母固止之。遂終日不食。乃許其在家出家。號僧
伽難提。積十九年。每自念言。身居王宮。胡為出家。一
夕天光下矚。見一路平坦。不覺徐行。約十里許。至大
巖前。有石窟焉。乃晏寂于中。父母訪尋不得。經十年
遇羅睺羅多尊者開示。得法巳。行化至摩提國。忽有
凉風襲眾。身心悅適非常。祖曰。此道德之風也。當有
聖者出世。嗣祖燈乎。與眾遊歷山谷。至一峰下。謂眾
曰。此峰有紫雲。如葢。聖人居之矣。徘徊久之。見山舍
一童子。持圓鑑直造祖前。祖問。汝幾歲耶。曰百歲。祖
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童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祖
曰。汝善機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未。
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父母聞子語。即捨出家。祖與
授具。名伽耶舍多。他時聞風吹殿鈴鳴。祖問曰。鈴鳴
[001-0624a]
耶。風鳴耶。多曰。非風非鈴。我心鳴耳。祖曰。善哉即付
法眼。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
果亦復爾。是為十七祖。贊曰。


「 不樂王宮天開一路
 直抵窮源不知其故
 紫雲之下聖者所依
 果得童子會諸佛機」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傳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國人也姓鬱頭藍。父天
葢。母方聖。甞夢大神持鑑。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誕。肌
體瑩如琉璃。未甞洗沐。自然香潔。幼好間靜。語非常
童。持鑑出遊。遇難提尊者得度。後領徒至大月氏國。
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祖將入彼舍。舍主鳩摩羅多
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悚然。
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多羅曰。此舍無人。祖曰。答
無者誰。多羅聞語。知是異人。遽開關延接。祖曰。昔世
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紹隆
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于是鳩摩羅多。發宿命智。
投誠出家。祖為剃度。授具付法。偈曰。有種有心地。因
緣能發萌。于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是為十八祖。贊
曰。


「 七日而生不墮諸陰
 其體香潔本來清淨
 扣門一語答無者誰
 猛然喚醒當下知歸」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傳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昔
為自在天人。見菩薩瓔珞。忽起愛心。墮生忉利。聞帝
[001-0624b]
釋說般若。故升于梵天。以利根故。善說法要。諸天尊
為導師。以繼祖時至。遂降生月氏。得舍多心印。後至
中天竺國。有大士名奢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信三
寶而常縈疾瘵。營事多不如意。鄰人為旃陀羅。以殺
為業。身常勇徤。作事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
足疑乎。且善惡報應。有三時焉。凡夫但見仁夭暴壽。
逆吉義凶。便謂亡因果虗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隨。毫
𨤲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奢夜多聞是語巳。
頓失所疑。祖曰。汝雖巳信三業。未明業從惑生。惑依
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
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
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奢夜多承
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祖為剃度授具。乃付法
眼。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于法既無得。何懷
決不決。是為十九祖。贊曰。


「 既生天上不應起愛
 一念未忘便不自在
 以般若力得升梵世
 故來傳燈是其家事」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傳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化導
無量。後至羅閱城。敷揚頓教。彼有學眾。唯尚辯論。為
之首者。名婆脩盤頭。此云徧行。常一食不臥。六時禮
佛。清淨無欲。為眾所歸。祖將度之。先問彼眾曰。此徧
行頭陀。能脩梵行。可得佛道乎。眾曰。我師精進。何故
不可。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塵劫。皆虗妄之本。
[001-0624c]
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我不求道。亦不
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亦不懈怠。我不
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欲。心無所希名之
曰道。徧行聞巳。發無漏智。歡喜讚歎。祖曰。吾適對眾。
抑挫仁者。得無惱乎。徧行曰。我憶七劫生安樂國。師
與智者月淨。記我非久當。證斯陀含果。自是以來。聞
諸惡言。如風如響。況今獲飲無上甘露。而返生熱惱
耶。惟願大慈。以玅道垂誨。祖曰。汝久植眾德當繼吾
宗。乃付大法眼。偈曰。言下合無生。同于法界性。若能
如是解。通達事理竟。是為二十祖。贊曰。


「 無生本具不用求真
 遇緣而發如華逢春
 求之太急去道轉遠
 當下知歸就路而返」



二十一祖婆脩盤頭尊者傳



二十一祖婆脩盤頭尊者。羅閱城人也。姓毗舍佉。父
光葢。母嚴一。家富無子。父母禱于佛塔而求嗣焉。一
夕母夢。吞明暗二珠。覺而有孕。經七日有一羅漢。名
賢仲。至其家。光葢獻珠設禮。賢仲端坐受之。嚴一出
拜。賢仲避席。光葢。罔測其由。不能忍。問曰。我是丈夫。
致禮不顧。我妻何德。尊者避之。賢仲曰。我受禮納珠。
貴福汝耳。汝婦懷聖子。生當為世燈慧日。故吾避之。
非重女人也。乃曰。汝婦當生二子。一名婆脩盤頭。則
吾所尊者。二名芻尼。昔如來雪山脩道。芻尼巢于頂
上。佛成道乃記曰。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羅閱城毗舍
佉家。與聖同胞。今無爽矣。後果產二子。婆脩盤頭。生
[001-0625a]
年十五。禮光度羅漢出家。脩頭陀行。後受奢夜多法
眼。行化至那提國。彼國王名常自在。尊者見曰。佛記
第二五百年。有二大神力大士。出家繼聖。即王之次
子摩拏羅。是其一也。吾雖德薄。敢當其一。王曰。誠如
尊者所言。當捨此子作沙門。王即以次子摩拏羅捨
之。尊者即與披剃授具。付大法眼。偈曰。泡影同無礙。
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是為二十一
祖。贊曰。


「 明暗同體聖凡一路
 來處幽微莫知其故
 熟處難忘更求伴侶
 忽爾相逢肯心自許」



芻尼此名。野鵲子賢仲。南藏中作眾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傳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次子也。
年三十。遇婆脩尊者。出家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
得度。見禮尊者。聞法感悟。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
日而證四果。祖慰之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
有大法器。吾當往化。于是祖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
那比丘曰。汝在彼國。教導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
時鶴勒那。為彼國王。說脩多羅。忽覩異香成穗。王曰。
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度傳佛心印。祖師摩拏羅將
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師神力何如。曰此師遠承佛記。
當于此土。廣宣玄化。時王與勒那。俱遙作禮。祖知已。
即往月氏國。王與鶴勒那。迎請供養。勒那問曰。我止
林間。巳經九白。不知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汝前劫中。
[001-0625b]
甞為比丘。當赴龍宮齋。汝諸弟子。咸欲隨往。汝觀五
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供者。汝權聽往。自是以來。汝
捨生趣生。常轉化諸國。彼諸弟子。以薄福德故。生于
羽族。今感惠故。為鶴眾相隨。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
解脫。祖曰。我有無上法寶。付汝。當聽受化未來際。而
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
亦無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是為二十二祖。贊曰。


「 從受記來不為別事
 同類相從緣合必遇
 嗟彼眾鶴飛鳴既久
 一言之下頓知本有」



印度一年為一白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傳勒那梵語。華言鶴也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月氏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千
聖。母金光。以無嗣。禱于七佛金幢。乃夢須彌山頂一
神童持金環云。我來也。覺而有孕。生年七歲。遊行聚
落。覩民間淫祠。乃入廟叱之曰。汝妄興禍福。幻惑于
人。歲費牲牢。傷害斯甚。言訖。廟貌忽然隳壞。由是鄉
黨謂之聖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拏羅尊者。付
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演無上道。度有緣眾。以上足。
龍子早夭。有兄獅子。博通強記。事婆羅門。厥師既逝。
弟復云亡。乃歸依尊者。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心。祖
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祖曰。
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云。我所
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巳。即入佛慧。時祖
即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貫
[001-0625c]
于天地。復有黑氣五道。橫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
莫可知也。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
嬰在汝身。吾將滅矣。今以法眼。付囑于汝。善自護持。
聽吾偈言。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不可得。得
時不說知。是為二十三祖。贊曰。


「 從須彌頂持金環來
 嗟彼鶴眾其情可哀
 得獅子兒作大號吼
 有氣貫天試驗其後」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羅門。得法
遊方。至罽賓國。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問祖曰。
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今既長矣。終未能舒。願
尊者示其宿因。祖覩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
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我前報為僧。有童子名
婆舍。吾甞赴西海齋。受䞋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
矣。長者遂捨其子。祖即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
多。祖即謂之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如來正法
眼藏。今轉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
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祖說偈巳。
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演化。斯多受教。
直抵南天。祖謂。難不可苟免。遂留罽賓。本國有外道
二人。以幻術謀亂。詐為僧形。潛入王宮。將移禍焉。亂
作。王果怒曰。吾素歸心三寶。何為搆害。即命毀僧伽
藍。袪除釋眾。王自仗劒。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
祖曰巳得。王曰。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悋于頭。
[001-0626a]
王即斬之。白乳涌高數尺。王臂亦墮。七日而終。贊曰。


「 相見索珠開手便有
 以先所付別來不久
 知有夙欠特來奉酬
 將頭臨刃白乳橫流」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傳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賓國人也。姓婆羅門。父
寂行。母常安樂。初母夢得神劒。因有孕。既誕。拳左手。
遇師子尊者。顯發宿因。密授心印。即適南天。時彼國
王名天德。迎請供養。王有二子。一名德勝。凶暴而色
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柔和而長嬰疾苦。祖乃為陳
因果。王頓釋所疑。後德勝即位。復信外道。致難于祖。
不如密多以進諫。被囚。王遽問祖曰。予國素絕妖訛。
師所傳者。當是何宗。祖曰。王國昔來。實無邪法。我所
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滅巳千二百年。師從誰得耶。
祖曰。飲光大士親受佛印。展轉至二十四世師子尊
者。我從彼得。王曰。予聞。師子比丘不能免于刑戮。何
能傳法後人。祖曰。我師難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
顯師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于囊中。出衣示王。王命
焚之。五色相鮮。薪盡如故。王即追悔致禮。師子真嗣
既明。乃赦密多。密多遂求出家。祖為剃度授具。羯磨
之際。大地震動。祖曰。吾巳衰朽。今以大法眼藏付汝。
當護念之。聽吾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
悟真性。無道亦無理。是為二十五祖。贊曰。


「 秉般若劒握如意珠
 雖云暫到此行不虗
 偶遇惡人恰得好伴
 因邪打正兩得其便」


[001-0626b]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傳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
既受婆舍尊者法印。至東印度。彼王名堅固。奉外道
師長爪梵志。及尊者將至。梵志預知祖入。恐王易志。
即鳩諸弟子。欲以呪術挫之。尊者至直詣王所。王曰。
師來何為。祖曰。將度眾生。王曰。以何法度。祖曰。隨類
度之。梵志聞言。不勝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于祖頂
上。祖指之。忽壓彼眾。梵志等怖懼投祖。祖愍其愚惑。
再指之。化山隨滅。乃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因謂
王曰。此國當有聖人。而繼于我。是時有婆羅門子。年
二十許。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瓔珞。故人謂之
瓔珞童子。遊行閭里。丐求度日。後王與尊者同輦而
出。見瓔珞童子稽首于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童曰。我
念遠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深脩多
羅。今日之事。葢契夙因。祖謂王曰。此童非他。即大勢
至菩薩是也。此童之後出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緣
在震旦。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乃付大法眼藏。偈
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
智。是為二十六祖。贊曰。


「 從剎利種續傳燈𦦨
 真嗣不明幾乎失陷
 從鬧市中忽聞故人
 函葢相合乃得其真」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傳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東印度人也。既得法巳。行
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
[001-0626c]
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
德多羅。曰達磨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
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孟仲二
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
受之。季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于諸寶中。法寶為
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于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
明。未足為上。于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
照。要假智光。乃能辨此。祖歎其辯慧。知是法嗣。以時
未至。且默而溷之。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唯達磨
多羅。于柩前入定。七日而出。乃求出家。祖方與剃度。
授具戒。告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大迦葉。如是展
轉乃至于我。我今囑汝。聽吾偈言。心地生諸種。因事
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是為二十七祖。贊
曰。


「 莫謂無因相逢便見
 來處自然不假方便
 今因其珠乃得其人
 開池得月買石饒雲」



[001-062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