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7 俱舍論疏-唐-神泰 (master)



阿毗達磨俱舍論疏卷第五
大慈恩寺沙門 神泰 述


○分別根本品第二之三



上來辨得非得自下一句辨同分文中初結前問後
次舉頌答後釋頌本文中有七初述薩婆多宗於中
[005-0047a]
有五初略述宗色心之外有別實物名為同分謂諸有
情展轉類等故名為同分是因義因此非色心法令
諸有情展轉同故名同分正理論云此中方形乘同
樂欲展轉相似故名為同分是因義有別實物是此
同因故名同分此從果及用為名也六足本論說此
名眾同分眾多有情展轉同因名眾同分此眾同分
雜心名眾生種類唯說人同分不說法同分婆沙名
受身處唯說法同分不說人同分此論名同分通人
法也二此復二種下辯人同分有其二種一無差別謂
諸有情皆有有情同分一切有情各等有故等有無
差別名無差別同分二有差別者即前無差別同分
二有差別者即前無差別同分令諸有情一界二地
三趣四胎卵等生五剎利婆羅門等種六迦葉瞿曇
等姓七女八男九優婆塞此云近事十比丘十一學
十二無學等各別同分隨一類有情各等有故正理
論十四云問云云何異熟謂地獄等及卵生等趣生
同分云何等流謂界地處種姓族類沙門梵志學無
學等所有同分有餘師說諸同分中先業所引生是
異熟同分現在加行起是等流同分。


上來第二明人同分自下第三明法同分故云復有
法同分謂隨蘊界處法展轉等相似義有法同分令
蘊界處法展轉同也古師多言人同分外別有法同
分者不然依薩婆多宗人外無別法即於五蘊法上
假立名人故知人同分外無別法同分即於法同分
[005-0047b]
上假立人同分也蘊界處三科法同體義分故知同
分上同體義分為三科同分四反難經部若無實物
無差別相名同分者展轉差別諸有情中有情望有
情等是有情無有差別作此覺解及施設言說云一
切有情不應得有以覺解必緣境言說必有所言說
故若無境無所說則亦無能覺解及能說也。


下類釋若無法同分如是蘊等等無差別覺解及言
說如理應知亦不應得有五以死生對反捨得四句
分別頗有死生對不捨得有情同分應作四句第一
句者謂是人趣處死還生人趣處是有死有生不捨
不得人趣同分也第二句者謂入正性離生作時捨
異生同分得聖者同分第三句者謂是人趣死生餘
天趣等是有死生是捨人趣同分是得天趣等同分
第四句者謂除前相。


上來雖有五文合為第一述薩婆多宗自下第二論
主述經部責薩婆多初責若別有實物名異生同分
何用別立異生性耶非異人同分別有人性故正理
論云異生同分入離生時捨有情同分入涅槃時捨
是不異生性即異生同分耶此不應然所作異故謂
彼身形作用樂欲互相似因名為同分若與聖道成
就相違是異生因名異生性入離生時於眾同分亦
捨亦得於異生性捨而不明釋云既異生同分與異
生性所作異故異生同分外別立異生性人同分外
無別有人性所作故人同分外不別立人性二責又
[005-0047c]
非世間現說量見同分以非色故亦非覺慧比量所
能了別以無用故世人雖不了別色心□外別有實體
有情同分而於有情覺及言說謂無差別同是有情
故設有體亦何所用正理論云同分非色如何得知
有用能生無事類由見後果智有彼故如見現在業
所得果知有前生曾所作業又觀行者現趣知故釋
云問同分非色不可說知如何得知有用能生有情
無差別事類展轉相似答由見彼同果知有彼分因
故如見現在業所得果比知有前生曾所作業因此
即有用覺慧比知何得說言亦非覺慧所能了別無
別用耶又薩婆多諸羅漢等修定心觀行者現量說
知何得說言又非世間說量現見同分以非色故耶
世間散心不修觀門但證量知色等五玄同分雖非
色修觀行者定心證知也世間散心不修觀行故雖
不了別有有情同分因而於有情謂無差別果得知
者皆是同分體之作用何得說言故設有體亦何所
用耶三責又何因不許有無情同分一𥼆二麥三豆
四金五鐵六菴羅樹七般娜娑樹等亦有自類互相
似故菴羅樹子色形相似木苽始終色相似生熟難
知也般娜娑樹極大子如冬苽大味甚甜正理論責
云何不亦許菴羅樹等立為五趣綠豆等立為四生
又佛世尊曾不說有無性同分且我於中作如是解
一由彼草等無有展轉業用樂欲互相似故世尊於
彼不說別有同分二又必因有情草木等方生由有
[005-0048a]
情故令草木相似故唯有情說有同分三謂由先業
作異熟因感得現在異熟同分及因現在懃勇得現
在等流同分於彼□等二事皆無故無同分即由此
事說有實物四責又諸同分展轉差別如何於彼更
無同分而起無別覺施設也正理論救云由諸同分
是同類事等因性故即為同類展轉相似覺施設因
如眼耳等由大種造方成色性大種雖無餘大種造
而色性成同分亦必雖無同分而同性成五責又應
顯成勝論所執彼宗執有總同句義於一切法總同
言智由此發生彼復執有同異句義於同異品類同
異言智由此發生釋云外道有論名吠世師舊經論
中真諦師云鞞世師羅什師云衛世師言訛也吠世
師此云勝論有說六句義一實二德三業四同異五
有六和合實有九種謂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復有
十八種謂色聲香味觸數量各合離此彼智苦樂欲嗔
功力業有六種謂舉下屈申行動同異謂同異順逆
智因如牛有牛法故令牛與牛類同異於馬類智若
緣牛時一切牛同生牛智牛出時智則是順一切馬
不能生牛智馬於此智即是逆汝薩婆多執有差別
同分義與此外道同異句義何殊有謂有智智因此
生名為有智即是大同義彼執有一大有法此法常
住能令諸法有諸法若與此法相應故得是有汝執
無差別同分與此有句義何別和合謂果在因中由
此和合句義故令因果和合□文中六句義中以兩
[005-0048b]
句義責汝是佛法弟子立此二種同分應顯成勝論
所執乃是外道弟子彼宗執有第五有句義名總同
句義能令一切法有故總同言智由此發生汝薩婆
多立無差別同分即是外道第五有句義也彼復執
有第四同異句義令牛類同與馬類異同異言智由
此發生汝立差別同分則是外道同異句義故汝所
立二種同分即應顯成勝論所執也。


上來雖有五責合為第二論主述經部師責薩婆多。


自下第三薩婆多救於五責中□同外道故伹救第
五責毗婆沙師作如是救彼執有句義同異句義與
此同分義類不同彼說有句義是一常住物於多物
上轉令一切法成有我立無差別同分一一有情各
各別有念念生滅其性無常豈同彼執耶人彼執同異
句義如牛同異句義有一法其性是常於法界多牛
上轉令法界牛同異於馬等我立差別同分亦一一
牛上別有其性念念無常豈同彼執婆沙師重救云
又從於外道若顯成若不顯成然此同分必有實物
契經說故如世尊言若還來此得人同分乃至廣說
正理論云若勝論執此二句義其體唯一剎那無常
無所依止展轉差設令同彼亦無多過非勝論者執
眼等根能行色等即令釋子捨如是見別作餘解故
彼所難是朋黨言求正理人不應收採四經部破雖
有是說而不說言別有實物名為同分五婆沙師問
若爾所說同分是何六經部答即如是類諸行生時
[005-0048c]
於中假立人同分等如糓等同分七論主評此經部
非善說違我薩婆多宗故。


自下三句頌辯無想異熟文中初結前問後次舉頌
答後釋頌本文中有二初釋兩句若生廣果天上無
想天中後非色心異熟法能令未來心心所滅名為
無想是實物能遮未來心心所法令蹔不起故古師
多言於過去心心所滅處得無想者不然如非數滅
遮未來法故於未來法上得今無想異熟亦爾能遮
未來心心所法故於未來心心所法蹔不起者無想
異起遮未來心譬如垣塘堰江河也二釋第三句此
法一向是異熟果問誰之異熟答謂無想定正理論
云此法一向是無想定所感異熟由彼無想有情天
中無想及色唯是無想定所感異熟故此定無力引
眾同分及與命根以眾同分及與命根唯是有心第
四定果故彼處餘蘊是共異熟婆沙□問曰無想定
與為受何報答曰或有說者受無想及色命根受身
方處是第四釋有心報其餘陰報是共執報復有說
者無想定唯受無想報命根受身處是第四釋有心
報餘陰是共報復有說者無想定受無想報命根是
第四釋有心報餘陰是共報復有說者無想定受無
想報餘陰是共報復有說者無心時亦受第四釋有
心報有心時亦受無心報問曰云何無心時亦受第
四釋有心報有心時亦受無心報耶答曰若爾有何
過如受色報時亦受非色報知受非色報時亦受色
[005-0049a]
報尊者奢摩達多說曰無想定報得無想得受身處
有心報得色得命根餘心不相應行心心數法非是
報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無想定不能造受
身處所以者何非是業故業能造受身處及能得報
命根無想定報得無想諸餘復是彼報果釋云若依
婆沙評家十一說之中評取第二說今俱舍論問誰之
異熟答謂無想定同婆沙第二師說評家所存然正
理論及之無想及色唯是無想定所感異熟同婆沙
初師說非婆沙評家所存也問無想有情居在何處
答居在廣果謂廣果天中有高勝樓處廣果天眾向
下海水爾所由旬向上看樓頂亦爾所由旬如中間
定梵王所居樓逈生梵輔天如梵輔天向下去海水
爾所由旬向上看梵王樓頂亦爾可就義別判其文。


上來初出無想報體二此法一向下幻五果分別是異
熟果三難之異熟下出無想異熟因體四無想有情
居在何處下辯住處所五彼為恒無想下辯始終有
想中間無想文中初問彼五百劫為恒無想為亦有
想答初生將死位中多時有想真諦師云可如刀兵
劫量多時有想然言無想天者由彼有情生後死前
中間五百大劫長時想不起從多為論故名無想天
下引經證將命終時由想起故彼從處沒然後有情
將命終時如久睡覺還起於想六從彼沒巳下明退
生處從彼無想天沒巳必生欲界非餘三定處所先
修無想定行為異熟因勢力盡故報盡命終於彼不
[005-0049b]
能更修四定故不生四定如箭射空力盡墮地欲界
如地故必生欲界若諸有情應生彼欲界五道處必
有欲界五道中隨有一道順後受定業得生五道義
如前說如應生彼北俱盧洲必定應有生六欲天後
報之業婆沙百五十四生無想天幾根滅答八謂眼
耳鼻舌身命意捨根問此說從何處生無想天耶答
此說從無想中有生無想生有問爾時亦有信等亦
根現在前滅何故不說答此文應作是說或八或十
三中有最後心無記者八善者十三而不作是說者
應知此義有餘有作是說此中但依滅位生位皆有
者說信等五根唯滅位有非生位有是故不說何繫
心心所滅答色界繫幾根現前答八如前說何繫心
心所現前答色界繫死生必起同地心故無想天歿
幾根滅答八如前說何繫心心所滅答色界繫幾根
現前答或八或九或十無形八謂眼耳鼻舌身命意
捨根一形九加男女根隨一二形十加男女根何繫
心心所現前答欲界繫由此證知從無想天歿定生
欲界問定生何處答有說生地獄有說生惡趣如是
說者定生欲界處所不定或生惡趣或天或人問何
故從無想天歿定生欲界答由異熟思勢力爾故隨
異熟思所有勢力唯令如是異熟起故有餘師說無
想壽盡餘處壽業不增長故謂先增長無想壽業今
巳受盡餘處壽業先不增長故從彼沒定生欲界問
彼亦曾起下三意何故不引彼起壽果答彼雖曾起
[005-0049c]
下三意非堅執故不引彼壽唯堅執著第四意故引
彼壽有說彼雖曾起下三意而非所求彼唯求彼唯
求於第四意有說彼雖曾起下三意但如所涉路而
非所趣第四意是正所趣非如所涉路故引彼壽有
說若造無想天順次生受業者法爾亦造欲界順後
次受業如造北俱盧洲順次生業者法爾亦造欲界
天順後次次受業有說欲界是一切有情退所歸處
謂諸有情由業力修力往色無色界彼業若盡還墮
欲界譬如大地是諸飛鳥退所歸處謂諸飛鳥由翅
翮力飛騰虗空翮力盡時還墮於地有情無想有情
經五劫住於無想如熟睡眠覺巳不能取餘異熟便
隨欲界如人在樹端倚枝而眠多時歘覺手忘攀攬
即便墮地彼亦如是有說求無想者執無想定為真
道彼異熟為涅槃乃至生彼天中此執隨逐彼後從
無想將命終時見當生相便作是念定無涅槃若實
有者我巳證得於今何故生相現前由謗涅槃及聖
道故從彼處沒生惡趣中尊者妙音亦作是說彼謗
涅槃及聖者故從彼命終定生惡趣問無想定無想
事何差別答名即差別此名無想定此名無想事復
次因是無想定果是無想事復次異熟法是無想定
異熟是無想事復次無想定是善無想事是無記復
次無想定是定無想事是生復次無想定加行功用
作意所起無想事非加行功用作意所起復次無想
定通在此彼得此彼現在前無想事唯在彼得彼現
[005-0050a]
在前復次無想定是加行得無想事是生得是謂無
想無想事差別問無想天在何處攝外國師說第四
意處別有九此是一處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即廣
果天攝然以為勝寂靜故別立名猶如村邊阿練若
處彼天身量云何答五百踰繕那壽量云何答五百
劫作何等威儀住有說結加趺坐如沙門釋子有說
却踞而坐如婆羅門如是說者如先入此定所住威
儀即以此威儀於彼五百劫住無想有情生時當言
有想耶無想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他宗
顯巳義故謂或有說無想有情生時死時俱無心想
為遮彼意顯彼有情生時死時俱有心想非無心想
有死生故或復有說無想有情生時有心死時無心
為遮彼意顯彼死時亦有心想非無心想有命終故
或復有說無想有情生時死時雖俱有心然唯一念
非無相續為遮彼意顯彼生時生巳經久心猶相續
後方無想從無想出有心多時後方捨命是故如是說
頗有處唯二剎那有心謂結生及命終時耶答應說
無尊者妙音說有謂即無想天頗有處結生心為等
無間緣命終心起耶答應說無尊者妙音說有謂即
無想天頗有處結生心為四緣命終心起耶答應說
無尊者妙音說有謂即無想天為遮此等故作斯論
無想有性生時當言有想耶無想耶答當言有想此
即遮止執無想天生時無心者意如世尊說彼諸有
情由想起故從彼處歿從彼歿時彼想當言滅耶不
[005-0050b]
滅耶答當言滅此即遮止執無想天死時無心者意
當言住何處彼想滅耶答當言即住彼處此即遮止
執無想有情非死時生時一念有者意問無想有情
前心多耶後心多耶答有說前心多非後心以彼未
入無想位時異熟相續勢力猛盛故多時有心方入
無無想出無想巳異熟相續勢力衰微故少時有心
即便捨命有說後心多非前心以彼未入無想位時
欣求無想其心猛利故少時有心即入無想出無想
巳無所欣求故多時有心後然捨命如是說者此事
不定或前多後少或前少後多隨彼意樂有差別故
彼想當言善若為無記耶答或善或無記彼想幾隨
眠隨增答色界有漏緣幾結繫耶答六彼想者謂出
無想想或善或無記者善謂生得善無記謂有覆無
記或無覆無記色界有漏緣者謂第四意有漏緣隨
眠問何故無漏緣隨眠於彼想不隨增耶答彼計無
想為涅槃無想天為真道乃至生彼及從彼沒唯如
是執還復隨轉於真滅道不謗為無故無漏緣爾時
不起六結繫者除恚嫉慳有餘結轉問出無想想為五
部所斷為但修所斷耶若爾何失若五斷者十門所
說當云何通如說過去法為等無間生二心若修斷
者此文復云何通如說彼想色界有漏緣隨眠隨增
有作是說此通五斷問十門所說當云何通答彼文
應言過去法為等無間生六心謂色界五無色界一
而不作是說者有何意耶當知彼文作依二無心定
[005-0050c]
出心而說不說無想所以者何二無心定加行功用
作意而起無想不爾有餘師言唯修所斷問此文所
說當云何通答此文□言彼想色界同及修所斷
隨眠隨增而不作是說者有何意耶當知此中應說
和合彼有命終時心通於五部非但說出無想心以
命終心是前眷屬故此應說評曰應知前說者好無
別道理遮餘心故。


自下三行頌辨二無心定於中初一行頌別明無想
定次一行半頌別明滅盡定後有兩句頌總分別二
定就初文中有五初結前問二定名二答二定名三
別問初無想定其相云何四舉頌答五釋頌本文中
有七初釋初句如前所說有無想異熟法能令心心
所滅名為無想如是復有別非色非心善法能令未來
心心所滅名無想定體次釋其名得無想人定名無想
定此從人及體受稱或定能令想無名無想定法從
用體為名也頌說如是聲唯顯此定能滅心心所與
無想異熟同故類釋之如是善無記等法門則不同
也一釋後意問此無想定在何地答謂後定即在第
四定非餘二釋頌求脫問修無想定為何所求答謂
求真解脫彼執無想執是真解脫為求證彼真解脫
故修無想定四釋頌中善前說無想報是異熟故無
記性攝不待說自成今無想定一向是善故能招無
想有情天中五蘊異熟五釋唯順生受問既是善性
為順何受答唯順生受非順現後及不定受所以者
[005-0051a]
何成此定者亦容得入正性離生入巳必無現起此
定由約現行說無想定名異生定非約成就又許此
定通是此法外法異生可得非聖六釋非聖得又許
此定唯異生得非諸聖者以諸聖者於無想定如見
深坑不樂入故聖人於生死法無顛倒心知修此定
必生無想天於五百大劫空過義得修道難可得出
若受生竟又必還退生欲界故見此定如見深坑也
又要執無想報為真解脫於此無想定是能出離生
死道諦想而修此定一切聖者不執有漏無報為真
解脫涅槃及不執有漏無想定為真出離聖道故於
此定必不修行七釋一切世間若諸聖者修得第四
意□□無始生死去來有心定皆悉得之為如有心
定亦得去來無始生死無想定不答舉凡況聖餘凡
夫得第四定時亦不得無想定况聖人也所以者何
彼無想定雖無始生死曾習以無心故要待加行方
便修得故初得時唯得一世謂得現在如初受得別
解脫戒等。


次一行頌別有明滅盡定相文中初問次舉頌答後
頌本文中初釋初句如文可解二釋為靜住前無想
定為求無想報解脫以出離生死想作意為先此滅
盡定為求寂靜住以止息想為先三釋有頂前無想
定在第四定此滅盡定唯在有頂四釋善此同前定
性唯是善非無記染善心為因等起故五釋二受不
定前無想定唯順生受此滅定通順生後及不定受
[005-0051b]
問此定所招何地幾蘊耶答招有頂四蘊異熟六釋
聖前無想定唯異生得此滅盡定唯聖者得非異生
能起怖畏斷滅數唯聖道力所能起故見法涅槃勝
解入故釋云修無想定滅心有色不怖畏斷修滅盡
定在於非想先巳滅色今故滅心色心俱無命根無
所依止凡夫有見或我見未斷怖我斷故不能修滅
盡定聖人斷見或不怖我斷故修滅定正理論云非
諸異生能起滅定彼有自地起滅定障猶未斷故未
起有頂見所斷或於起滅定畢竟無能非諸異生超
有頂見所斷或故□聖者得滅盡定有餘所說由諸
異生怖斷滅故聖者於此現法涅槃勝解入故唯聖
者得非諸異生彼說非理於無想定與此同故彼此
心斷涅槃勝解無差別故此中有說第四意心心所
麤猶有所依故不怖斷彼亦非理修無想定為滅心
故為求解脫起出離想修無想定怖畏滅心不為正
理既出離想修無想定亦應涅槃勝解而入是故彼
說非為正因七釋由加行得此滅盡定亦如前無想
非離染得問由何而得答由加行得等可解八釋成
佛得一問世尊亦以加行得耶二答不爾三最云何
四舉頌釋成佛時得謂佛世尊盡智時得佛無一法
由加行得等問世尊曾未起滅盡定得盡定得盡智
時云何得成俱分解脫答於起滅定得自在故如曾
巳起者故成俱解脫正理論云世尊亦以加行得耶
不爾云何成佛時得彼謂世尊盡智時得豈不盡智
[005-0051c]
於成佛時亦不名得況滅盡定以諸菩薩結金剛喻
三摩地時名得盡得體生時名為得故於成佛時應
說盡智不由加行而現在前暫起欲樂現在前時一
切圓德隨樂起故非佛身中所有功德成佛時得如
何可說佛盡智時得滅盡定由菩薩時永離一切煩惱
染故令佛身中功德得起故說如來所有功德皆離
染得故彼所言亦有過失隨宜有彼而通釋者謂於
近事而說遠聲或金剛喻三摩地時必成佛故亦名
成佛無間剎柳定成佛故且置斯事世尊曾未起滅
於定得盡智時如何得成最上圓滿俱分解脫永離
定釋故捨不成就故於起滅定得自在故如巳起者
成俱解脫釋云正理論師責論主云豈不盡智於成
佛時亦不名得況滅盡定耶以諸菩薩住金剛定現
在前時名得盡智以盡智得體在生相時名為得智
雜心上云無礙道力得有為無為果也答於成佛時
得盡智者應說盡智亦不由加行而現在前蹔起欲
樂現在前時一切圓德隨樂起故下反責論主非佛
身中所有功德成佛時得如何乃說佛盡智時得滅
盡定耶由諸菩薩住金剛定時無礙道力永離一切涅
槃染故令佛身中功德在生相中得然而起故雜心
云生時心解脫也彼說如來所有功德皆離染得故
彼論主所言亦有過失隨宜為待論主而通釋者謂
於金剛喻定近事而說遠成佛聲或金剛喻定時必
成佛故亦名成佛且置斯事世尊曾未起滅盡定得
[005-0052a]
盡智時如何得成俱□解脫耶答得盡智時永離滅
盡定鄣故說名得定實未有得滅盡定得滅盡定無
法前得故又捨不得不成就性故問前論云由得彼
法捨於不得既佛盡智時未得滅定如何乃言捨定
不得不成就耶答奘法明解云不成就有二種一為
菩薩時起不自在不成就二得佛之時有起定自在
不成就今言得成佛時捨不成就者捨起定不自在不
成就以來得定故然後起定自在不成就在也後起
定時於所起定有得得故捨起定自在不成就於餘
未來未起定未有得得故來捨起定自在不成就也
九釋非前三十四念故於中一西方師說菩薩前在
學位先起此定云何此中不許彼西方師說若許彼
西方師說令順尊者鄔波毱多理目足論舊云優波
毱多吉訛也彼師造論名理目足論如彼云說當言
如來先起滅定後生盡智二迦濕國師說舊云罽
賓國音訛也彼國師說非前起滅定後方生盡智所
以者何傳聞說菩薩三十四念得菩提故論現觀
中有十六念謂八忍八智離有頂貪有十八念謂九無
礙九解脫道如是十八足前十六成三十四前三十
三行法聖收第三十四佛寶所攝一切菩薩菩提樹
下降魔之時決定先於無所有處巳得離貪方入見
道不復須斷無所有處下地修道煩惱於此中間無
容得起不同類非想有漏心故諸菩薩學位不有起
滅盡定三外國師責乾陀衛國在罽賓國西故前云
[005-0052b]
西方沙門即西方沙門是罽賓國外故此中言外國
諸師如是責罽賓國師若道比智心後中間起非想
不同類心得入滅定斯有何過四迦濕國師答若爾
便有越其心過然諸菩薩不越其心其外國師釋理
寶菩薩不越其心然非不越無漏聖道六迦濕國師
問若爾其心如何不越七外國師答請我未得諸漏
永盡終不解斯結跏趺坐等八論主評前迦濕國師
說為吾我所宗故。


次下兩句諸門分別上之文中初結前生後因釋頌
本滅盡定義相對人故雖巳二定有多同異而於其
中復更有同異次舉頌本後釋頌奉文中有八初釋
句辨二定同相此二定俱依欲色而得現起若依上
坐部身在色界不得修無想定今牒破故故若有不
許亦依色界起無想定便違此文謂迦延本論言或
有足色有此色有眾生不具五蘊行謂色纏有情若
依本音翻為色行胡剛反若作行宗此方人即俱行胡更
音讀故今為廛廛者是市廛有其行肆故名為廛

三界有四十居止由如市廛行肆故名廛也謂色界
眾生名色廛有情一或除生無想天外餘有想天住
異心及無漏心名不同類心此人俱有色界色行二
蘊故此有非五蘊行也二若入無想定三若入滅盡
定四或生無想天巳得正入無想報是謂是色有此
有非色界五行由此迦延本論文若入無想定證知
如是二定俱依欲色起是名同相二言異相者下釋
[005-0052c]
第二句於中文別有初薩婆多立宗謂無想定欲色
二界皆得初起以無始曾得故滅定初起唯在人中
無始未得由佛說力起故人中初修起巳由退為先
方生色界依色界依色色身後復修起二上坐部問
滅盡定亦有退耶三應言亦有若不退爾者即便違
定鄔陀夷經舊云優陀夷經論主釋經文此意成天
佛說是色界不由段食成身但由定意成身佛說是
色界滅受想定唯在有頂斷無所有頂斷無所有處
或方得滅定若得此滅定必無退無所有處巳下或
者如何得住也界受生四有餘上坐部執第四意亦
有滅定彼部計云凡夫得第四定尚能入無心次聖
人得四定而不入滅盡依彼上坐所執滅定無退不
違鄔陀夷經故此義亦成五薩婆多部破第四定有
滅盡定義必不成所以者何九次第定契經說故四
禪四無色八有心定後方說滅盡定為第九故知從
非想定後方入滅盡定若滅盡定在四禪者從第四
禪有心定入滅盡定故滅盡定應是第五也六上座
部責薩婆多云此若必然依起次第立九次第者如
何得有超越定義如從初禪超二禪入三禪時三禪
應是第二從三禪超入空處空處應是第三答依九
次第建立九定者即無超越定義七薩婆多釋此定
第九次第依初學時次第而說後得自在時隨樂超
越入。


上來雖有七文合為第二釋第二句自下第三諸門
[005-0053a]
分別初舉宗云如是二定有多種意一地有異第四
意有頂地故外道但以苦樂為生死苦在欲界樂是
第三禪外道不立捨受第四禪既出苦樂地故即出
生死然有想在故未得涅槃故修無想定證無想涅
槃故無想定在第四禪滅盡定在有頂者正理論云
前無想定在色界邊地今滅盡定在無色邊地以在
非想非非想處所受生身是最上業所牽引故說名
有頂或有邊際故名有頂如樹邊際說名樹頂唯此
地中有滅盡定何緣下地無定耶厭背一切心及邊
際心斷方能得此勝解脫故謂由二緣立此解脫一
者厭背一切心故二者邊際心暫斷故若於下地有
此定者便非厭背一切種心以未能厭上地心故亦
不名為邊際心斷以上地心猶未斷故應名厭背少
分諸心亦故應名中際心斷二加行有異出離止息
作意先故三相續有異異生聖者相續身起故四異
熟有異無想異熟有頂意熟以為果故五順受有意
順定不定生二受故正理論云前無想定能順生受
及不定受與俱舍不同俱舍前云前無想定唯順生
受此滅盡定通順生後及不定受今文中言順定不
定生二受故者無想定順定生滅盡定順不定及二
受謂生後也六初起有意二界人中最初起故謂無
想定欲色二界皆得初起正理論云有說唯在下三
意入無想定非在第四勿因與果極相隣故有說亦
在第四意入無想定除無想天巳生彼天受彼果故
[005-0053b]
滅定初起唯在人中唯人中有說者釋者及有強盛
加行力故有在人中初修得巳由退為先方生色界
依色界身後復修起非在無色能入滅定無所依故
命根必依色心而轉若在無色入滅定者色心俱無
命根應斷諸蘊展轉相依而住故無有情唯具一蘊
有心心所不相離故亦無有情唯具三蘊。


上來雖有六門號為第三諸門分別自下第四釋二
定名文中初問二定想以心心所滅為其自性何緣
但說名為無想滅定想耶答二定加行中唯厭逆此
故如亦知受等唯名他心智釋云無想定前加行中
外道意謂生死不過苦樂第四定巳出苦樂故得出
生死然由有想在故未證涅槃外道不了捨受及餘
心心所法故加行中假厭逆想及想滅時餘心心所
通十善十及與心王二十一法一時俱滅得二十一
非色心法替補二十一心心所處有無想定體從加
行厭逆為名故名無想定滅受想定加行之時以受
修諸禪想修無色此之二數一界疲勞故加行中但
厭受想想滅時二十一法一時俱滅得二十一非色
心法替補二十一心心所處從加行厭逆為名名滅
受想定如他心智加行但欲知心根本成時亦知受
等心所從加行為名但名他心智二定亦爾也五釋
出二定時生心方法文中初問今二定中心久時斷
如何於後心復得生次下答文有諸師釋初述毗婆
沙師許過去有過去定前心為定後心等無間緣能
[005-0053c]
生定後心二心有余經部師云如生無色色久時斷
或二萬劫乃至八萬如何於後色復得生彼色生時
定應由心王中色種子生非從過去色生如是出定
心應然由定中有五根身內有新種子生出定心非
由過去定前心起故彼經部先代諸師咸言二法牙
為種子二法者謂心王及有五根身三尊者婆須密
多羅此云世友問論中說若執滅定如前二部令無
有心所有此過我說滅定由有細心生出定心故無
因生失四述瞿沙破世友執瞿沙此云妙音說此有
所說非理所以者何若此定中由有諸者根共識三
和合故必應有觸為緣應有受想經證可解則此定
中受想等法亦應不滅何得說名滅受想定。


自下牒救破若爾世友謂如經說受緣生愛阿羅漢
唯有諸受而不生愛觸亦應爾非一切觸皆受等緣
二定中觸不生受故此例不然有差別故經自簡言
若凡夫學人無明觸所生諸受為緣生愛曾無有處
簡觸生受故有差別由此道理毗婆沙師說滅定中
諸心皆滅。


上來唯有問答兩文合為第五釋出二定生心方法。


自下第六釋名義文中初問如婆沙師若都無心如
何名定次婆沙師答三摩地此云平等至以無心定
力故令四大平等當入定時無有風淡熱等病別緣
亦不能損壞入定人四大故稱平等定為因四大平
等為果從果為名故稱平等至此無心平等位中故
[005-0054a]
名為至或由心力平等至此故名為定此第二釋云
由定前心力離沉浮平等故至此無心位中從因用
為名故若平等至若平等至是定義也第七辨定假
之文中初問如是二定為是實有為是假有次薩婆
多答應云二定實有以能遮礙未心令不生故。


自下經部師破薩婆多述自宗義有經部師說時證
理不應然由定前有心定力能遮是故謂定前心與
所餘定中應生心相違三起由此定前心起故准餘
餘定中應起心蹔時不轉於定中五根內有定亦厭
心種子又於種子上防現行心不起功能假說為定
定中五根內有厭心種子違心現行故名違心所依
此定前心能引發定中五根違心所依令相續故唯
於五根厭心種子上現行心不轉位假立為定無別
實物此唯不轉分位假定入定前無出後無前後兩
位皆無故前無後無中間蹔有即是本無今有有巳
還無故假說此是有為攝或即所五根內厭心種子
防心不起功能滅盡定前心引令如是定中厭心種
子防心不起功能起由定前心生從定前有心定為
名故假立為定。


上來釋滅盡定下類釋應知無想定亦復如是謂由
定前心與所餘定中應起心相違而起由此定前能
厭心起故唯令餘定中應生心蹔時不轉五根之內
厭心種子上防心不轉時唯不轉位假立為無想定
無別實體餘文所說如前滅盡定第八論主評此經
[005-0054b]
部師非善說違我宗故。


自下半行頌辨命根文中初結前問後次舉頌答後
釋頌本文中有二初釋初句命根體即壽下引本見
證二釋第二句文中初問此復未了何法名壽次舉
頌答謂有別法能持煗識說名為壽下引經證所捨
身僵居良反蒲北反仰死謂之僵伏死謂之仆依經所
說故有別法能持煗識令煗識相續住因說名為壽。


上來第一薩婆多立宗二經部問若爾此壽何法能
持三薩婆多答即煗及識還持此壽四經部難若爾
三法更互相持相續轉故何法得先滅由此先一滅
故餘二隨滅若無一先滅者是則此二應常無謝五
薩婆多釋既爾此壽應業能持等六經部難若爾何
緣不許唯業能持煗識而須壽耶七薩婆多責理不
應然勿使一切識從始至終恒異熟故煗恒異熟可
爾八經部反責既爾應言業能持煗煗復持識何須
此壽九薩婆多反難如是□在無色界中應無能持
彼無煗故十經部釋難應言彼無色界識業緣能持
十一薩婆多逐難豈得隨情數為轉計等又指同前
說破前說者何謂前說言勿一切識從始至終皆是
異熟十二薩婆多計本宗是故定應許有別法能持
煗識說名為壽十三經部自述今亦不言今無壽體
但說壽體非別實物十四薩婆多問若爾何法說名壽
體十五經部答謂三界業所引假眾同分於假眾同
分上住時勢分說為壽體乃至如糓種等所引莖枝
[005-0054c]
葉熟時勢分又如放箭所引住時勢分十六因經部
以放箭所引住時勢分為喻故因論生論敘外道吠
世師執我有九德謂一智二樂三苦四欲五增六功
用七法八非法九行亦名速疾其行若在內令智慧
知境速疾或令色身去來速疾若在外箭上由與此
速疾行法相應故箭去速疾令敘獲計有吠世師謂
有速疾行法是得句義之至別依外箭等上生由彼
速疾行力故乃至箭未墮地恒行不息十七論主破
彼速疾行體一故又非色法無鄣礙故令箭往趣餘
方初急中緩後至地三時分位至別應不得有以速
疾行體是一故一又應其箭畢竟無墮落時以速疾
體無鄣礙故若汝吠世師謂由風所鄣礙箭故令箭
墮地者應初發即墮或復無墮時以能鄣礙風前後
無至別故十八結會本宗有別實物能持煗識說為
壽體是為善說上來文雖十八合為第二釋頌第二句。


上來初釋初句二釋第二句雖有兩文合為第一釋
頌本竟自下第二頗設問答以壽盡死對福盡死四
句分別文中初問為壽盡故死為更有餘因自舉本
論答施設足論說有壽盡故死等四句可解論主云
又亦應言捨壽行故如佛羅漢捨壽入涅槃非自他
害故亦第四攝正理論主云不應復言捨壽行故義
一巳攝在初句中故釋云既轉壽業成富業故知第
一句壽業盡故死也論主重料簡第三句云壽盡位
中福盡於死無復功能故俱盡時有死說為俱盡故
[005-0055a]
死真諦疏有兩釋初人若壽業盡自應死既無重死
義福業盡復有能令死若爾不應有第三句若偏說
福業盡死壽命業盡於死復有何能亦應反作此問
二業盡為死義既齊故得於二業盡說俱盡死立為
第三句二釋前兩開併屬難兩盡在無能故不應立
第三句故俱盡時下是答二業若偏盡立為前兩立
由俱盡不偏不可分別一有能一無能故合二盡以
為第三句將法師直按文釋二業盡中壽業感壽正
因勝故舉壽業盡位正令壽盡不可再死故福盡於
死無復功能然在俱盡時有死說為俱盡故死。


自下第三會釋本論文中初牒本論問答問發智論
說此壽當言隨相續轉乃至一起便住彼本藏問答
言何義二論主釋若所依身可損害故壽隨損害是
第二句壽隨相續轉義若所依身不可損害如起而
住是名第二一起便住三引婆沙師釋云初顯有障後
顯無障由此決義有非時死故婆沙百五十一云壽
當言隨相續轉為一起便住却答若欲界有情不住
無想滅盡等至及色無色界有情當言一起便住問
何故作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巳義故謂譬喻者不許
有非時命終所以者何如契經說壽終不可救由此
故知無非時死為止彼意顯有非時命終故作斯論
問云何名為隨相續轉有說灾橫名為相續謂生欲
界不住無想滅盡等至壽隨灾橫相續而轉所以者
何若有於壽非恒作非恒轉非受作非受轉非時行
[005-0055b]
非處行不修梵行食非冥食非非重生者不熟熟者
持之於宜匪宜不能觀察不服醫藥不用醫言不避
灾厄作諸凶戲由此等故壽便中夭若有於壽恒作
恒轉受作受轉時行處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庖重生
者令熟熟者棄之於宜匪宜能審觀察服醫藥用醫
言遐灾厄遠凶戲由此等故壽不中夭有說色身名
為相續謂生欲界不住無想滅盡等至壽隨色身相
續而轉所以者何若身平和壽則無夭若身損壞壽
則中夭有說他身名為相續謂生欲界不住無想滅
盡等至壽隨他身相續而轉所以者何若有他身於
巳壽命不為損害壽便無夭若為損害壽便中夭問
云何名為一起便住答隨因起巳便相續住不隨灾
橫自身他身違害而轉謂生欲界現住無想滅盡等
至及生上界壽皆不隨外緣而轉問欲界不入二意
定亦有壽量不隨緣轉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有餘有說此中說決定者謂若住二無心
定壽行決定不隨緣轉餘或隨緣是故不說有說欲
界雖復更有不隨緣轉然為顯示二定威力故偏說
之如經說有情所得自體有四種一有所得自體可
為自害不為他害二有所得自體可為他害不為自
害三有所得自體可為自害亦為他害四有所得自
體不為自害亦不他害云何有情所得自體可為
自害不為他害謂有欲界戲忘諸天時好爰身耽著
嬉戲過時疲極失念而死復有欲界意情諸天有時
[005-0055c]
忿恚角眼相視亦憤不勝從彼殞沒復有一類或龍
妙翅或鬼及人或復所餘可為自害非他害者云何
有情所得自體可為他害不為自害謂處卵殻或胎
藏中諸根未滿諸根未熟復有一類或龍妙翅或鬼
及人或復所餘可為他害非自害者云何有情所得
自體可為自害亦為他害謂諸禽獸或龍妙翅或鬼
及人或復所餘可為自害亦他害者云何所得自體
不為自害亦不為他害謂生色無色界一切中有一
切地獄住無想定滅盡定慈定隨信行隨法行最後
有菩薩并母菩薩處胎時轉輪王輪王母輪王處胎
時王仙佛使佛所記者如𣩦耆羅殊底穡迦長者子
嗢怛羅長者子達弭羅長者子治奢勝織師子時縛
迦鳩摩羅佛所記者住最後有補特迦羅所作未辦
北俱盧洲劫初時人哀羅伐拏龍王善住龍王睒摩
王等及餘一類俱不害者是名四種所得自體世尊
說是有情所得自體不為自害亦不他害時尊者舍
利子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
佛言何等有情所得自體不為自害亦不他害耶佛
告舍利子非想非非想處有情不為自害亦不他害
問下地自秤亦有俱非自他可害何故但說非想非
非想處耶答前舉後顯初故作是說世尊有處舉後顯
初如此文等有處舉初顯後如說離壽定不善法有
尋有伺離生喜樂初意具足住如是等如舉後顯初
舉終顯始舉出顯入舉究竟顯加行應知亦爾有說
[005-0056a]
下地不定是以不說謂下地有情所得自體或無灾
橫如住無想定等或有灾橫如戲忘諸天等非想非
非想處定無灾橫是故偏說有四意三無色中亦有
如欲界戲忘死等事非想非非想處都無此事是故
偏說有說下地有情皆有煩惱勢力增上彼若現前
即便夭歿非想非非想處無此煩惱以是故世尊但
說彼地尊者法救說曰此中為自所害者謂為自地
對治道所害為他所害者謂為上地邊對治道所害
初意自體為自所害謂自地聖道為他所害謂第二
意邊世俗道乃至無所有自體為自所害謂自地聖
道為他所害謂非想非非想處邊世俗道非想非非
想處自體非自所害自地無聖道故亦非他害無上
地邊世俗道故由此伹說非想非非想處所得自特
非但所害解云𣩦耆是恒耆羅此云取此人於𣩦耆
河邊乞取得名𣩦耆羅也河神□若男聲中說言𣩦
如若女聲中說中名𣩦珠底穡迦此云火出母死火
焚中出得故名火出舊云樹提伽音訛也火中出得
如涅槃經說嗢怛羅此云上勝達弭此云有法是神
名也羅此云取謂此長者子於有法神邊乞取得故
名達弭羅長者子此云有法取長者子也耶舍此云
時縛迦此云活命鳩摩羅此云童子謂活命童子也
如上五人皆是佛所記者並無二害今俱舍文初三
句如婆沙釋俱非害者一謂在欲界中有二色無色
界一切有情三那落迦四北方五見道六慈定七滅
[005-0056b]
定八無想定九王仙謂昔有輪王捨國位修道得五
通神仙十佛所使人十一佛所記別有五人一達弭
羅此云有法取長者子嗢怛羅此云上勝長者子𣩦
耆羅此云𣩦者取長者子耶舍此云時鳩摩羅此云
童子時婆此云活命謂能活命童子也此等五人合
是第十一佛所說記別故無二害十二後身菩薩十
三菩薩母懷菩薩胎時十四輪王十五輪王母懷輪
王胎時四論主難色無色界一切有情俱非害若爾
者何故契經中但說非想非自他害耶五婆沙師釋
傳聞說所餘三無色四意所得自體可為自地聖道
所害亦上他地近分所害有頂自上二害俱無是故
說為俱非所害六論主破是不有頂亦為他地聖道
所害應名他害正理論云或除有頂其餘無色諸意
中受生有情亦如欲界戲忘念天意憤恚天唯可自
害彼亦由起如是種類煩惱力故從彼處歿或餘無
色諸意中所得自體可為自地聖道所害亦上他地
近分所害有頂自上二害俱無是故說為俱非所害
是不有頂亦為他地聖道所害應名他害若依此說
理亦應通然今言他意說上地以於殊勝事亦他聲
轉故或此於彼無自在力方說為他上地於下皆得
自在不名他故然於此中應作是責若佛意說自他
地道斷諸煩惱名自他害則不應言因自他便有致
死非因斷惑不斷惑故有死不死又與前釋理不相
應謂那落迦等非自他所害然彼尊者於前所說自
[005-0056c]
他害義心巳領解為顯餘義復作是言大德彼諸有
情為從彼處有殞沒不舍利子若彼有情未斷煩惱
便有殞沒巳斷煩惱即於彼處而般涅槃何緣尊者
但依最後所得自體復問世尊由彼俱無自他害
故有於彼起舉增上增為令業捨故復問言彼諸有
情乃至廣說七論主會釋如是應說舉後顯初故說
如想為俱非害理實色無色界一切有情皆非俱害
下攝其例可解八外人難論主彼梵眾天經如聲顯
譬喻義可作是說舉一顯餘法舉一顯同類故此舍
利子經俱言隨在非想無如聲故不例彼梵眾天經
九論主反難外人若顯喻義譬喻義方得有如聲者
是則如聲餘非喻經應不得有如餘七識住經說有
色有情身異想異如人及一分天是第一識住但指
其事故云如人及一分天故知非喻亦有如聲也。


自下一行半頌辨四想於中初兩句辨大四想次兩
句辨大小相更互相相非無窮復有兩句辨生能生
所生非離眾因緣就初兩句中文有其三初結前生
後次舉頌本後釋頌本文中有三初釋初句由此四
種是有有為法家相故法若有此四相應是有為四
相能為諸法法上有此四相為故名有為無為法上
與此相違無四相為故是無為法二此中巳下釋第
二句可解三會釋經文於中初牒經問豈不經說有
三有為之有為相於此經中應說有四但說三不說
者何次答有三釋初釋不說者所謂住相然經說住
[005-0057a]
意言非是住相是此異相別名是住之異故名住異
如生別立起滅別名為盡如是應知異別名住異若
三相法能令有為行三世遷流此經說為有為三相
令諸有情情生厭畏故謂彼未來諸行未來生相生
力所遷令從未來流入現在生相未來有生力用所
相諸法未有用所相諸法至現在住相用時方有聚
集受果等用名諸法生用起名生故也所相之法初
至現在時住相力用令住所相法至異相用時方名
住也住相用後異相力用令所相法衰異然所相法
力用未衰至滅相用時所相之法約力方衰異也異
相用後滅相用起能令諸法力用壞滅然所相法力
用未滅以現在諸法有力用故所相之法至過去時
方名為滅力用無故息用名滅法體不滅是薩婆多
宗義也文中但舉三相力用謂彼未來諸行未來生
相力所遷移令從未來起用之時名入現在以有用
名現在故異及滅相力所遷迫令從現在流入過去
以異相力令其所相力用衰異以滅相力令其所相
力用壞滅次引其喻從三相於行應知亦爾舉法同
喻可解住於彼行攝受安立不令生厭故經不說第
二釋云又無為法有自體相住住相濫彼故經不說
第三釋云有謂此住說住與異總令為一名住異相
故經說言有三有為之有為相問經何用如是總令
說為答經意住是有情有情所愛著處為令厭捨故
與異令說如世人示黑可女與吉祥女俱不相捨離
[005-0057b]
為厭黑天亦捨吉祥舊云功德黑闇天者不然西方
佛在世時有其二女一女天黑所至之處必有衰橫
二名吉祥所至之處如有利益然彼二女常相隨逐
不相捨離西方愚人貪染吉祥必為黑天作其衰損
有智之人為厭黑天亦捨吉祥故今此中引以為喻
是故定有四有為相。


次下兩句辨大小相更文中初問此生等大四相既
是有為應更別有生等四相二出有過若更有相相
復有相便致無窮彼相復有餘生等相故三答應言
大相更有不相然非無窮四所以者何下舉頌雙釋
此大四相更有生生等故大相是有為以於八於一
有功能然非無窮也五釋頌本文中有二初釋頌本
述薩婆多宗二經部師說下與經部諍論前文中復二
初釋初句此謂前說四本相生生等者謂四隨相謂
生生等四大相有三名一名本相對隨相故二名大
相對小相三單名生住滅對生生等故四小相亦有
三名一名隨相隨本相故二名小相形大相故三名
生生等以生大生故初生字是用第二生字是大生
從用及所生為名故名生生住住異異滅滅異滅亦
爾次釋有字諸行有為由有四本相本相有為由有
四隨相故言此有生生等依此中釋諸有為法體上
有四相能為法故名有為以皆相故名能為也諸無
為法體上無四相能為法故名無為二釋第二句文
中初問豈不本相如所相一極微法上有四大相一
[005-0057c]
一大相上應有四種隨相四四便有十六此十六四
隨相復各四隨相應有六十四相此六十四隨相復
各有四展轉應無窮下舉頌答無斯過失四本四隨
於八一切能別故問何謂功能答謂八相作用如世
士夫現有作用故或名上用四本相於八有用四隨
相於一有用重問具義云何謂法生時下重答可解
就第二與經部諍論中文有十二初經部責薩婆多
何緣如是分拆虗空所立四相無三量證體是實有
如虗空無別然於其中分別有四故與分拆虗空為
多分無別以非生等相有實法體如汝薩婆多所分
別也所以者何無定三量故謂此諸相非如色等五
光有定現量眼等五根有定比量此十色界契經說
故有至教量由三量故證體實有正理論第十三卷
云且彼經主緣他故說何緣如是分拆虗空非生等
相有實法體如所分別所以者何無定故謂此諸相
非如色等有定現比或至教量證實有者是生等相
有實法體如餘分別不爾若如是所言非生等相有
實法體如所分別便為無用又此諸相若如瓶等有
定現比或至教量證體假有既遮實有故彼定應許
生等相體是假有第三計有理必無故由遮差別作
知定應非許生等畢竟無故但無現量證彼生等體
是假有諍論事故亦無至教證彼生等體是假有無
處說故若假有比量實有亦應同是則汝曹由執假
有是非倒是鑽校虗空又三相經是為至教謂彼經
[005-0058a]
說有三有為之有為相有為之起亦可了知想及住
異亦可了知若異此者經但應言三有為謂諸有為
起盡住異是則再說有為之言及亦可知皆應無用
彼執生等三有為相離所相法無別有體應求此文
有何義趣若謂不說有為之言則不了知誰之相者
說有為相是可了知相屬有為無勞此既離此說義
亦得成就標釋中皆置第六故知能相能相離所相
有現見故餘表示餘故若謂亦見置第六聲體非異
體故因不定豈不能相離所相無是則經文應如向
說離第六轉義亦成故又彼所引無異第六釋此經
文因亦不定如何由此定判經文所說三相是假非
實釋云且彼經主緣他經部故說責薩婆多云何緣
如是分拆虗空非生等相有實法體如薩婆多所分
別耶薩婆多反責經部云豈生等相有實法體如餘
經部所分別經部答云不爾薩婆多云若不如餘經
部所分別有實法體爾者即應如我薩婆多所分別
有實法體如是前所責言非生等相有實法體如所
引別便為無用又此謂相若假有者有如瓶等有定
現比或至教量證體假有耶既第一遮異有故第二
彼定應許生等相體是假有第三計非假實有理必
無故相之假實是差別義差別義必依自性。


上來由遮差別假實義准知定應非許生等畢竟無
自性故知生等法體之外別有自性且無現量證假
生等身體是假有諍論事故如色等五皆現量證故
[005-0058b]
無有諍論言體有無亦無至教證彼生等體是假有
無處證說故若假有比量實有亦應同如下所辨第
六轉等是則汝經部豈非倒是讚𢸒虗空又此三相
諍論事故無現量證體是有又三相經是為至教證
體實有如所引經若異此者經但應單言三有為相
謂諸有為起盡住異是則再摠說有為之言及後別
說亦可知言皆應無用言亦可知告經言有為所相
是可知能相同所相是可知故言亦可知汝執生等
三有為相離所相法無別有體者應求此經文再說
有為言及亦可知有何義趣若謂不再說有為之言
則不了知是誰之相者經但單說有為相足可了知
相屬有為無勞此重說有為言也既離此重說相屬
有為義亦得成體經初標云有為相釋中云有為之
起等皆置第六屬主之聲故知能相離所相有現見
以餘白露經部師與薩婆多因犯不定過云汝三相
是第六轉聲所論相之因為如色之自性是第六轉
聲所論法無別體耶為如水之白露是第六轉聲所
論故有別體耶薩婆多云是不如汝經部能相離所
相無是則經文廣如向說經但應言三有為相離第
六轉之有為相屬於有為義亦成故又彼經部引色
之自性無異第六轉聲釋此經文三有為相言三有
為相離所相無以是第六聲所論故如色之自
薩婆多云此因亦有不定之過有為三相為如
水之白露離所相有為如色之自性離所相無耶其
[005-0058c]
因既有不定之過如何異此定判經云所說三相是
非非實二薩婆多責經部云若法體外無別生等相
爾者何故經言有為之起亦可了知等第六轉聲屬
主聲耶。


三論主嘲薩婆多云天愛汝等執文迷義等然經重
說有為言者令知此相表是有為故說有三有為之
相勿謂此相衰所相有為是有故能相同所相有言
亦可知第六轉屬主聲也如居處有白露邊相表水
有非無亦句謂表有為法有善惡如童女相表男女
有善非善等童女於好忿事有相若脚膝纖圓皮膚軟
細皓齒薄脣則無防害必生善子若脚膝笨大皮膚
麤忽涅齒厚唇則多妨害必生惡子若有如此相別
表童子好惡正理論云又汝應說無明所盲行相續
中起我見者於行相續生等諸相未聞說前為現見
不若言現見便越所宗或復為說應成無用若不現
見佛為說後應亦不知無異因故若言教力令其知
者剎那諸相理亦應同若相續相麤易知者離佛教
力彼亦應知若諸行中相續諸相雖非現見而許教
力令其了知能作我執剎那諸相亦應如是如何乃
計剎那生等非彼現說無所益然諸行等中相續生
等誰不了知而更須說故彼所釋違經義理又一剎
那生等諸相微細覺慧所能了知謂於剎那無間展
轉善觀察者能了知故微細覺慧由教力生了行無
常能除我執既是微細覺慧所知於一剎那起等三
[005-0059a]
相不可知者非如理說又彼所說非不可知應立相
者不應定說不可知故為非相用受等諸相麤覺慧
者不能了知非非相故言不可知故為非相用受等
諸相麤覺慧者不能了知非非相故不可知便非相
者如是所說非應理論又此經言有為之起亦可了
知盡及住異亦可了知者依剎那說此經意說剎那
起等審觀察時可了知故世尊為觀諸受他者令審
觀察故說此言亦經主言然經重說有為言者令知
此相表是有為勿謂此相表有為如居白露表水非
無如是所言違自宗義許未生位有為有者可說非
生表有為有以未生時彼久有故既未生位執有為
無豈得非生表有為有白露表水正見彼宗生表有
為有性同喻若生不表本無今有有者便似且掕唯
許有為是有宗義彼執有為唯得自體即說名生生
體即是有為有性生與有為既無別體有為與有復
無若別如何此相能表有為不表於有又若為此重
說有為前所說言便為無用有為之起亦可知等足
能成立如斯義故是故此言應表別義解云若凡夫
先現見或復為說教成無用先巳見故若凡先不現
見佛為說後應亦不知無異因故應立量云相續生
滅說復不見先不見故如剎那生滅先不見相
續生滅因與先不見剎那生滅不異故言無異因故
也如上所明白露表水是有正是彼經部宗非我宗
未有生表有為及有性二義皆同喻具二義若生不
[005-0059b]
表本無今有有為體是有者便似亦掕經部唯許有
為是有宗義若薩婆多通許有為無為是有若經部
唯許有為是有不許無為是有彼立無為體是無故
彼執有為唯得自體即說名生生體即是有為性生
與有為既無別體有為與有復無差別如何此相能
表有為不表於有又若為此表是有故重說有為者
前所說言三有為相便為無用以後說有為之起亦
可知等是能成立如斯有為義故是故此前所說三
有為相言應表能相與所相別義又釋此言應表餘
別義不表有為義也。


四述經部相續四相諸行相續且如一執識支初起
名生命終一念諸名為滅中間相續後念續說名為
住此前後念別名為住異約前後相續住巳辨前後
異故名住異難陀未得道時多起愛欲不知諸受生
住異滅得道巳後常現諸受生住異滅佛於一時在
大眾中欲顯生住滅義約難陀說此言非㔁難陀說
也若生等有別物三佛約受現生等若生等並在一
剎那中云何得並現之既約受次第現之故知生等
無別物非一剎那中故世尊依此說難陀言等真諦
師本疏云此下三頌中初頌大迦旃延造經優波提
舍中有此偈優波提舍應翻為取正離邪第二頌佛
陀察多羅所造經優波提舍中有此偈第三頌鳩摩
羅摩羅多法師所造論中有此頌初頌證前長行四
相義第三頌明未來本覺現在令有名生餘三相同
[005-0059c]
前亦證前長行相續四相義第三行頌證諸法剎那
生巳無住而有滅彼法生巳不待外緣方滅由彼生
巳自然滅故執剎那有住非理是故唯於前後相續
說住相也下引本論證由㔁法師說相續住理成立
故彼論言云何名住謂一切行巳生未滅中間相續
說名為住也非約剎那生巳不滅名剎那法性也下
會釋難迦延發智論他如是說於一心中說生住等
而彼論久住一報眾同分相續心說名一心非一剎
那名一心也。


五述經部於一剎那即得四相故云又一一剎那諸
有為法離執法外實有四相物四相亦成問云何得
成答謂一一念未來本無現在今有名生有巳過去
還無名滅後後剎那法續前前名住即彼前後剎那
法有差別故名為住異於前後兩念法相似生時前
後兩念相望細論非無差別彼差別相云何應知外
道謂金剛等物是常無有生滅故下約金剛以辨生
滅謂有金剛等置一處不被擲有時被擲此即是異
擲中復有異若強力擲則久方落若弱力擲則連墮
落若細論擲金剛一剎那度一隣虗至第二剎那時
第一剎那隣虗處與復金剛如此次第後有前無由
其體是有為故有如此差別若無為法則無如此差
別此事中差別變異比度其體故知其體恒剎那剎
那變異若聖人心通慧力折之即便破壞劫初之時
從因緣生劫盡之時從因緣滅若性非生滅則不應
[005-0060a]
有始生終滅由其體性是生滅故始時有生終時有
滅故知從本來恒剎那剎那滅遲速墮落時差別故
金剛等物大種轉變剎那生滅義成以金剛等諸行
相似剎那剎那相續生時前後相望無多差別故前
後法體雖異而見前後相似次難若彼前後有差別
故名住異爾者一最後聲剎那二最先剎那三及無
餘涅槃持最後六處但有前念無後念續故後後剎
那前前起名為住即彼前後有差別故名住異皆不
成故應無有住異二相是即所立四相應不遍有為
次答此明異相中不欲說住為有為相其義云何謂
約住辨異故言住之異最後聲等雖更無後念法然
續前念聲等故亦得名住對前若有前後相續住亦
必有前後剎那法異由此立相無不遍失然此剎那
經中世尊所說有為之相略顯示者謂有為法未來
無現在今有名生現在有巳過去還無名滅及前後
相續名住即此前後相望法體別故名異此中何用
法體別生等別物正理論云豈不汝宗先有所怖故
不許有生等別物今還失念自成立如何有為一剎
那生頃住異滅四法為性而無一法一時有即生即
住即衰即壞過失。


六薩婆多責經部色心法外無別生等別物云何所
相法即立為能相。


七經部約四喻及責薩婆多如何書等三十二大士
相非異於大士等此有為相理亦應然非異所相以
[005-0060b]
幾分能所故難了有為色等五蘊自性乃至未了先
無今有生先有後無滅前後相續住前後相續住前
後相續住差別異仍未知彼體是有為故非彼色等性
即有為相然非離彼色等性外有生性外有生等實物
八薩婆多反責經部若離有為色等自性有生等物
復何非理。


九經部反難一色等法一剎那時應即生住衰異壞
滅汝宗許法體外四相假有故。


十婆多非此難不然四相體雖同時用時別故謂生
相作用在於未來未至生相時名欲生生相用時久
正生住相巳去名巳生故言現在巳生不更生故未
來生時非住異滅也諸法生巳正現在時住等三作
用方起非未來生用時有餘三相用故四相體雖假
有而用前後故不相違正理論云執離有為無別生
等如斯過失不可救療一法一時功能差別理不成
故許離有別生等無斯過失如體不同用有別故。


十一論主述經部勸薩婆多且應思擇未來法體為
有為無然後可成生於彼位有用無用設許未來生
有作用作用是現在如何成未來應說生用在未來
相法現在時生用巳謝無用非現在如何成現在應
說現在相正理論第十四卷云設許未來生有作用
如何成未來應說未來相法現在時生用巳謝如何
成現在應說現在相此無所違無非現在有作用故
豈不生未來生時能生諸法即是作用行故乃言此
[005-0060c]
非現在天愛作用非汝所知此是功能非關用論有
為法若能為因引攝自果名為作用若能為緣攝助
異類是謂功能如前已辨一切現在皆能為因引攝
自果非諸現在皆能為緣攝助異類謂闇中眼識有
功能彼損害者便於眼識不能為緣攝助令起然其
作用非闇所損定能為因引當眼故由斯作用功能
有別然於同類於續果生有定不定攝引勢力名為
作用亦名功能若於異類相續果生但能為緣攝助
令起此非作用但是功能豈不論言苦法智忍光明
生相如是三法皆於未來能起作用天愛汝今執文
迷義我宗釋言此但約近緣功能假說作用以於多
種法生緣中生是近緣理極成立故以除住因用作
用名於此位中假立名想如是住等隨應當知苦忍
光明亦於用位有勝功力假立此名實非引果方名
作用。


上來破生相自下破餘三相故言有住等三用俱現
在應一法體一剎那中即有安住衰異壞滅若時住
相能住此法即時異滅能衰壞者爾時此法為安住
為名衰異為名壞滅諸薩婆多說住等三相用不同
時彼說便違剎那滅義若薩婆多言我說一法在二
書諸四相用皆究竟名剎那者先別破住相汝今應
說何緣住相與滅異二相俱現在生而住先能住相
汝今應說何緣住與異滅二相俱現在生而住先能
住所住法非異非滅若言住力強能先用者後時何
[005-0061a]
故成劣而并本法體俱遭異滅所衰壞乎若言住相
巳起作用不應更起作用猶如生者生應可然夫生
用者謂引所生法令入現在巳入不應後引入故住
不應爾夫住用者謂安所住令不衰滅巳住可令重
永安住故由斯住相用應當起不可例生令無再用
又詐住用令蹔有還無不常起乎若言異滅能為障
者異滅力聖強何不於先用在住後用乎。


上來別破住相自下總破異滅二相故言又住用息
異滅及本法自然不住即至過去異滅二相既無本
法在何處二相無用如何而起作用。


上來約處責自下重約用責故言復有何事須二用
乎次出道理由住攝持諸法生巳蹔時不滅住用既
捨法定不住即自然滅在於過去故滅異用住相之
後更無所為。


上來總破異滅二相自下別破異滅二相文中先破
異相故言又應一法生巳未壞名住住巳壞時名滅
理且可然縱許也異於一法體上進退推徵理不應
有所以者何異謂前後兩法相對性相轉變後法非
即此前法可言異此先舉異相道理也故說子誦推
徵言後法答前法異不成進推也後法異前非一法
退徵也下兩句結是故於一法立異終不成真諦師
本疏云此偈亦於大迦旃延經優波提舍正理論頌
之句體名有異由勝因損如何於一法立異終不成。


自下別破滅相若如薩婆多部等滅不待外因如下
[005-0061b]
業品說雖餘上坐部正量部說過外滅因緣滅相方
能滅所滅法如火燒物等彼為譬一前雖欲令住滅異
時故作此釋而彼所說眾生如有言服寫藥時雖寫
藥有因緣未能令利待諸天來令下方復得利若不
須諸天但由藥因緣自能得癒應即滅因緣應滅所
滅何須別執有滅相為又心心所上座正量部等許
剎那自滅不須待餘外滅因緣應滅與住用無先後
住時即自然滅故是則一法於一時中亦住亦滅不
應正理十二論主評取經部故依相續說有為相不
違正理善順契經。


上來初兩句辨大四相次兩辨大小相更來立相相。


自下兩句辨生能生所生非離眾因緣文中初問若
生在未來生所生法者未來一切法上皆有生相何
不頓生次舉頌答後釋頌本文有初釋頌本正釋前
難二經部難若非離餘因緣爾者我等經部非見因
緣有生功能無別生相功能有因緣合諸法即生無
則不生何勞生相等正理論云生相雖作俱起近因
能生所生諸有為法而必應待前自類因及餘外緣
和合攝助若爾我等唯見因緣有生功能無別生相
此責不然唯許未來諸法因緣和合而得生者此責
亦同未來諸法因緣無別何不頓生又因緣中隨闕
一種是所餘故果亦應生亦如眼根先業所引雖離
大種而亦應生或應但由大種功力不由先業眼根
得生或諸眼根隨業所引能生大種無不合時於一
[005-0061c]
生時餘亦應起或應大種於眼無能不見離前眼大
種獨生故但因前眼後眼得生執大種能生應成無
用於眼等生地等大種長生功力非所現見尤不現
見大種功力應不為因生於眼等又汝所執有業種
子相續轉變誰為障礙不能頓生一切業果若因緣
助業種方能生應但緣能生何勞業種以眾緣助業
果乃生眾緣若無果不生故既賴緣助而業種非無
雖藉眾緣寧撥無生相三薩婆多釋豈諸有法皆汝
所知生等四相法性幽微甚難知故如造眼根四大
雖現有體而不可知生相若無應無生覺此心證法
有也又第六轉屬主之聲言應不成謂色之生受之
生等如不應說色主色言如責無生乃至無滅皆如
是責隨其所應四經果難若生相無應生覺爾者為
成空無我覺法外應執空無我性正理論云又餘難
言若無常相離無常性別有體者何不離苦別有苦
相如斯例難其不成若說無常性由無常相有可依
此說而設難言苦性亦應由苦相有然有為法性是
無常但由滅為緣故滅如有為法性是無常要待生
緣為緣故起如是苦性設復更有苦相為緣此設何
用故所例難其理不成由此巳遮空無我難又即無
常相亦是苦相體無體故苦經所說故又彼亦應遭
如是難若所生法別有生緣方得生者應許苦法別
待苦緣方得成苦或所生法應離生緣自然而生猶
如苦等又前巳說前說者何如汝行中有時有者
[005-0062a]
必待餘法生用方成如是我宗一切時有故法有性
不待因緣苦無我等應同有性滅應如生要待餘法
故知別有能滅內因離所滅法名無常相若謂諸行
無別滅因生亦應然不待因有此二與體但異法故
或應說二差別所因解云有餘難言若無常滅相離
三世五蘊無常性別有體者何不離三世苦性別有
苦相論主云如斯例難其理不成我說三世無常性
由無常滅相有可依此說而設難言苦性亦應由苦
相有然三世有為法性是無常至現在時但由滅相
為緣故滅取果用息入過去如未來有為法性是無
常要待生相為緣故起白現在然三世無常性不由
無常滅相方是無常性如是三世違聖意苦性設復
更有苦為緣此復何用故所例難其理不成由此巳
遮空無我難亦由性體空無我不由空無我相方成
空無我性故不可難言若爾為成空無我覺法外應
執空無我性量由三世諸法性不恒生將入現在由
生相生故法體外別有生相方起生覺及第六轉色
之生等空無我理一切法性恒空無我不由法外空
無業相方空無我故空無我覺但緣法性空無我理
不緣法外空無我性也又即無常滅相亦是苦相體
無常故苦經所說故違聖意故苦通一切有漏法苦
性恒爾不須苦相。


上來外人以滅為難自下論主以生相反難又彼亦
應遭如是難若所生法別有生眾緣方得生者應許
[005-0062b]
三世違聖意苦法別待苦緣方得成苦或所生法應
離生眾緣自然而生由如苦等性又前巳說前說者
何如汝經部有為行中有時現在有者必待餘緣法
有為生用方成如是我薩婆多宗一切三世時有故
故法有性不待因緣苦空無我等應如有性一切時
苦空無我故不須別立法外苦空無我相滅應如生
要待餘生相法故知別有能滅內因離所滅法名無
常滅相若謂諸行無別滅因生亦應然不待因有此
生滅二相與所相體俱異法故或應說二差別所因
有待不待言為成三等者為成一二等如大小等量
此物異彼物名各別聚為合散為離物在他處為彼
自處為此。


上來是德句義吠世師立亦句義一實二德三業四
有五同異六和合今言有性等舉有句義等取餘三句
義有句義能令一切法有體法故有句義名有性也
緣三等少生覺解汝薩婆多應如吠世師外道實句
義法外執有一二等如大小等量異物各別或離彼
此有句義等取同異句義業句義和合句義別性吠
世師說德句義有二十一種謂色香味觸聲如量別
合離此彼者苦樂愛憎及功用憶念法非法此二十
一種有三類色等五種是五大別德如等七種是九
寶通德知等九種是我別德彼立實句義有九種謂
謂地水火風空時方成及今文中但舉七種通德為
難也又為成立第六轉言色之聚性色外應別有聚
[005-0062c]
體又如說言色之自性然色外無別色之自性此第
六轉何得成是故生等唯假建立無別實物為了諸
行未來本無現在今有假立為生如是本無今生相
依色等五蘊五蘊法種類眾多為簡所餘蘊說第六
轉言色蘊之生受蘊之生等為今他知此生唯色蘊
非餘受蘊等故言色之生餘蘊例亦然如世間說栴
檀之香為簡餘薰陸等香石子之體簡餘轉凡等體
此色之生亦應爾如是色之住等隨應當知五薩婆
多反難經部若行離生相而得生者虗空無為等三
無為何故不生六經部反責諸行名生由本無今有
無為體常有何得言生又如法爾言不說一切有為
無為法皆有生如是應許非一切有為無為法皆可
生又如汝宗有為同有生相而許因緣望有為色心
法自類因緣各不同色自類因緣望生色有功能望
生心無功能生心自類因緣法望生心有功能望生
色無功能如是應許我經部一切有為及無為法同
無生相而諸生有為自類因緣望彼二法一有為有
生用一無為無生用無為無自類因緣故不可生也
七毗婆沙陳說下鎮本宗義如文可解。


自下兩行頌辨名味句於中初兩句辨名味句相次
有兩句諸門分別名味句後一行頌通分別同分等
就初文中初頌前問後次舉頌答後釋頌本文中有
初釋等字等者等取句中文身二舊應知此中下釋
相勸知此中名味作想者名為想所作故天作想此
[005-0063a]
從因受稱又釋名能發想故云名謂作想從果受稱
故呼名為想正理論云想謂於法分別取著共所安
立字所發想即是眼耳瓶衣車等釋云想謂於法分別
取著相邈共眾人所安立字所發想字能發想故名
作想因想起名因眼耳等是即眼耳瓶衣車我等名
若准彼釋應知此中名謂由字發作於想因想生名
顯色聲香味等名由想生從因受稱故云如說色聲
香味等想三釋章句者謂章章者明也詮明義究竟
如說諸行無常等文或能辨子一業用二德三時詮
此三義相應差別此受稱句舊俱舍云善友一時遇
舉此一句以示其相友是人善是人家德一時是時
遇是業用此三共成一句為相應諸句不同為差別
佛為菩薩時作王名修約蘇摩為蕭陀沙王說此偈
因緣如別記四釋字文謂字如說衰阿壹伊等字此
音前長後短外國多以複字為名若呼阿此無所詮
辨但是字亦合餘字方能詮辨如言阿遮梨令竟方
能詮辨未合之時但得稱字此間一字即有所詮如
色聲等詮故成名非謂為字亦有複字為名如言林
檎枇杷若單呼林即未成名單呼杷亦不成名合方
成名但林字自有所詮杷亦自有所詮不同阿阿一
向無所詮問豈不此中阿字能目紙中書分亦應是
紙上書分名耶答非為顯紙上書分製造口中謂阿
字等但為顯口中諸阿字製造紙上阿字書分云何
當令他人雖不聞了我說口中阿字但見紙上阿字
[005-0063b]
書分而亦得解故造紙上書分是故口中諸阿字等
非目紙上書分名也言書分者如此間篆書有一萬
二千五百字去分類[止/示*余]至有一萬七千字書分類如
舊攝論及佛本行經說有六十四種方土異書分類
五釋總說。


上來釋想章字即是單名字句但名名不名名身但
名字不名字身但名句不名句身今言總說即是名
身句身味身故問云何名等身答謂想等總說即是
複名等總說言總說者見合集義中於合集義中梵
本誦說唱遮界唱遮者是合集義前誦中云總是合
集義故以總飜唱遮界是體性義唱遮是字體性如
訖埵等是字緣非字體性也此總說中名身者色聲
香等兩名兩名共聚即是名身句身者謂諸行無常
一切法無我等兩句身名句文身者謂迦佉伽等兩
字共聚即是文身前云文謂字如說哀阿壹伊等字
以哀阿一一字別說故是單文迦佉迦𣩦義等必須
五字聚故是文身也正理論廣文者謂能有所彰顯
依此由彼此彰顯故解云文者謂能彰顯名句依此
文由此文彼名句彰顯故有餘師說哀壹等字能彰
名句故說為文。


上來釋誦本自下問答分別文中有舊祠論主問豈
不此三語為性故聞聲為體色自性攝如何乃說為
心不相應行二薩婆多答此三非以語為自性語是
音聲非唯音聲即能了義三論主重問云何令了四
[005-0063c]
薩婆多重答謂語發名名能顯義乃能令了五經主
云非但音聲皆稱為語要由此聲義可了知如是音
聲方稱語故六薩婆多問何等音聲令義可了七經
主答謂能說者於諸義中巳共眾人立為能詮定量
且如古者於九義中眾人共立一懼聲為能詮定量
九義如頌說諸有薩婆多執名能詮義者亦定應許
如是詮義之名謂眾人共立為能詮定量若此句義
由共立名方能顯者但由音聲顯用巳何須橫計
別有實名次下第一以兩開責又未了此名如何由
語發為如外道立名是常由語顯常名故名發耶為如
薩婆多名是無常由語生故名發耶若如薩婆多由
語生者語聲性故應一切風鈴等聲皆能生名謂生
名聲有音韻差別此差別聲能顯義何待別名若由
語顯者語聲性應一切風鈴等聲皆能顯名若謂顯
名聲有音韻差別此差別聲足能顯義何待別名正
理論云執聲能詮斯難亦等謂若聲體即能顯義應
一切聲無非能顯若謂能顯聲有差別如是差別應
即是名故所推徵未為過難第三責又諸令聲不可
聚集亦無一法分分漸生大如何必生可由語發經
主自反釋云云何待過去諸表剎那最後表剎那能
生無表經主又自難云若爾最後位聲乃生名但聞
最後聲應能了義。


上來破名能顯義故即約聲長生名以破然非薩婆
多本計自下破其本計若作是執語能生文文復生
[005-0064a]
名名方顯義此中過難應用前語生名語以諸念文
不可聚集亦無一文法分分漸生是過難也亦來辨
語生名過自下類釋語顯名過應例如生又諸念聲
不可聚集亦無一法分分漸生如何名顯可由語發
餘文皆同前也正理論云又經主說諸剎那聲不可
聚集亦無一法分分漸生如何名生可由語發又自
釋言云何待過去諸表剎那最後表剎那能生無表
復自難言若爾最後位聲乃生名但聞最後聲應了
義若作是執語能生文文復生名名方顯義此中過
難應同前說以諸念又不可集故語顯名過應例如
生又文由語若顯若生唯語於名皆不應理此難違
害自所□宗彼說去來皆無自體聲前後念不可頓
生如何成文名成成句若前前念傳相資最後剎那
成文成名句但聞最後應了義成又無相資去來無
故既恒恒念如何相資既無相資前後相似後如初
念應不能詮聞後如對應了不義故彼所執前後相
資聲即能詮理不成立我宗三世書皆有非無故後
待前能生名等雖最後念名等方生而但聞彼不能
了義由不具聞如先共立名等契經約能發聲故然
聞一聲亦有了者由串習故依此比餘故經主言破
彼非此第二責又有異語文諸明慧者住心思擇冀
辨其相故知語外無別文也。


上來明名由語發約顯生破自下第四類責又文由
語若顯若生准上語發於名皆不應理真諦師云上
[005-0064b]
來破名在聲中此義不立外人云若名在聲中不立
舊在義中今更破名在義中與義必俱時起如生等
相與有義俱生故今第五彼計破云又若有執名如
生等與義俱生現在書世名自去來義不舊得有又
父母等生子巳後隨意所欲立子等名子前名云何
可言如生等與義俱起又無為法舊無有名無為無
生義故而不舊許既名在聲中不立又在義中不立
故知別無有名第六會經然世尊說欲依於名及造文
士夫者此於說義眾人共立分量聲即是名聲外無
別名也此即聲之名安布差別為頌由如是義說頌
依即聲聲名此欲是即聲之名安布差別名既聲外
無別物頌亦聲外無別物若執外聲有名頌別物不
舊正理如樹行等及心次第如以眾樹成行樹外無
別行多心次第起心外無別次第其頌亦爾即聲之
外無別頌也。


上來破音聲之外別有名體自下第七經主且縱許
音聲之外別有文體以破名句自破之或唯舊執音
聲之外別有文體即總集此為名等身更執有餘名
及名身句及句身便皆無用正理論受經主言或唯
舊執別有文體即總集此為名身等更執有餘便為
名等身更執有餘便無用此亦非理無有諸文俱時
轉故由斯總集理不成故非一一受文中皆不顯義
故或如樹等大造合成非不緣斯別生於影影由假
發而體非似如是諸文且舊總集別生名句而彼名
[005-0064c]
句雖由似發而體如似此為善說理極成故若爾則
應一切假法皆可安立為實有性無如是過所以者
何於一字中二有名故無假有法攬一實成故假與
名名義不相似既於一字亦將有名寧知此名離字
而有如是一字知無實義字無有所詮依此為緣別
有名起方能表義然極相近別相難知如譬上先先
色難辨。


上來第七經部因答薩婆多廣以諸義責自下第八
述非婆沙師說有別物為名身等心不相舊以蘊所
攝實而非假所以者何非一切法皆是尋思所能了
故言名身等無別實物正理論云如婆沙說名句文
三各有三種名三種者謂名名身多名身句文亦爾
名有多位謂一字生或二字生或多字生一字生者
說一字時但可有名說二字時即有名身或作是說
說三字時即謂多名身或作是說說四字時方謂多
身名二字生名者說二字時方可有名說四字時四
時即謂名身或作是說說六字時即謂多名身或作
是說說八字時方謂多名身多字生中三字生者說
三字時但可有名說六字時即謂名身或作是說說
九字時即謂多名身或作是說說十二字方謂多名
身此為門故餘名字生名身多名身如理應說句亦
多位謂處中句初句後句短句長句若八字生名處
中句不長不短故謂處中三十二字生第四句如是
四句成室路迦經論文章多依此如若六字巳上生
[005-0065a]
名初句二十六字巳下生名後若滅六字生名短句
過二十六字生名長句且依處中句辨三種說八字
時但可有句說十六字時方謂句身或作是說說二
十四字時即謂句身或作是說說三十二字時方謂
多句身文即字故唯有一位說一字時但可有文說
二字時即謂文身或作是說說三字時即謂多文身
或作是說說四字時方謂文身由此理故應作是說
說一字時有名無名身無多名身無句無句身無多
句身有文無文身無多文身說二字時有名有名身
無句等三有文有文身無多文身說四字時有名等
三無句等三有文等三說八字時有名等三有句無
句身無多句身有文等三說十六字時有名等三有
句有句身無多句身有文等三說三十二字時名句
文三各具三種由此為門餘如理說。


上來兩句辨名字句相自下兩句諸門分別文中初
問有四一問繫界二問情非情三問熟養等流事唯
無為剎那唯苦忍等故不問也四問三性次舉頌答
後釋頌本文中有四初釋繫界此名身等唯是欲色
界所繫有說亦通無色界繫然不可說舊俱舍云亦
有說於無色界相應但以思惟依止真諦師云正量
部於無色界立有思惟名非言說名故云此不可言
說依思惟心現故云但以思惟依止舊婆沙第一卷
云問曰名為隨身處所為隨語處所答曰或有說者
名隨語處所諸作是說名隨語處所者生欲界中語
[005-0065b]
是欲界名是欲界人是欲界所說義或三界繫或不
繫生欲界作初禪語語是初禪地名是初禪地人是
欲界所說義或三界繫或不繫生初禪中作初禪地
語語是初禪地名是初禪地人是初禪地所說義或
三界繫或不繫生初禪中作欲界中語語是欲界名是
欲界人是初禪所說義如前說由二禪三禪四禪中
作初禪地語語是初禪名是初禪人是二三四禪所說
義如前說生二三四禪中作欲界語語是欲界名是
欲界人是二三四禪所說義如前說問曰諸作是說
名隨語處所者名界初禪餘三禪地為有名不答曰
或有說者無復有說者者有而不可說評曰不應作
是說如前說者好復有說者名隨人處若作是說名
隨人處者生欲界中作欲界語語是欲界名是欲界
人是欲界所說義如前說生欲界中作初禪語語是
初禪地名是欲界人是欲界所說義如前說生初禪
中作初禪地語語是初禪名是初禪人是初禪所說
義如前說生初禪中作欲界語語是欲界名是初禪
人是初禪所說義如前說生二禪三禪四禪中作初
禪地語語是初禪名之與人即是彼地所說義如前
說生二三四禪中作欲界語語是欲界名之與人即
是彼地所說義如前說問曰若作是說名隨人處者
二三四禪地有名無色界為有名不答曰有說者無
復有說者有而不可說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
好天天一心能起一語一語不能說一字問如說河
[005-0065c]
此非一字耶答曰爾所時巳經多剎那世當一心起一
語一語說一字唯佛書世尊其言輕疾言聲無過辭辨
第一解云言生欲界作初禪語生初禪中作欲界語
等皆是他心發語文也問諸作是說名隨語處所者
名是欲界初禪繫餘三禪地為有名不答曰或有說
者無此薩婆多唯立言說名故上三禪無復有說者
有而不可說是正量部計上三禪雖無言說名而有
思作名故有非言說名故而不可說以非薩婆多義
故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薩婆多說者好問若作此
說名隨人處者二三四禪地有名無色界為有名不
答曰有說者無薩婆多無言說名也復有說者有而不
可說正量部有思惟名以非言說名故不可說舊俱
舍云亦有說於無色界相應此不可言說俱以思惟
依止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無色界無者好評家
但評取無色界無不言上三禪有亦與前評又上三
禪無不相違也二釋有情攝又各身等有情數攝能
說者成非所顯義若如外道及餘了名在義中由語
故顯者名非能說成是所顯義有也三釋等流又名
身等唯是等流斷巳更續故非異熟非極微色故非
長養四釋無記性故言又唯無覆無記性攝正理論
云又名等三唯是無覆無記性攝故斷善者說善法
時雖成善名等而不成善法離欲貪等不成不善諸
無學者不成染汙成能詮名等非所詮法故釋云名
字句是自性無記非四無記攝。
[005-0066a]


自下一行頌通分別餘不相應文中初舉宗許辨次
舉頌正辨後釋頌本文中初釋初句亦如是言類釋
同分如名身等一通欲色二有情三等流四無覆無
記二釋第二句并無色言顯同分非唯欲色界并通
無色界并異熟言顯同分非唯等流菩薩通異熟下
經是界通三類通二義雜心論云事及長養報剎那
與依種故長養報等名五種種者是種類義故今俱
舍長養異熟等名五類法也正理論云云何異熟謂
地獄及畜生等趣生同分云何等流謂界地處種性族
類沙門梵志學無學等所有同分有餘師說諸同分
中先業所引生是異熟同分現在加行起是等流同
分三釋第三句得及諸相類並通三謂有剎那等流
異熟非極微故無長養非無為故事四釋第四句非
得二定唯是等流唯言為明非異熟等非業感故非
異熟非苦忍俱有法故非剎那非極微故非長養非
無為故事五釋巳說如是所未說義無想命根如前
廣辨故今不釋何緣不說得非得等唯是有情如攝
巳說有情所成等故何緣不說相通有情非有情攝
前文巳說一切有為俱故餘所未說者隨應准知婆
沙十四云問何故名名答名者為隨名為召名為合
隨者如具所作即往相應名者為此義立如便應合
者隨造頌轉令與義會此中名具三義故名為心心
所法有隨有名而無合義故不名名餘不相應色無
為法有隨有合而無名義故亦非名問名身者是何
[005-0066b]
義答是二名聚集義是故一名不名名身問多名身
是何義答是多聚集義如一象二象不名多象身安
眾多象名多象身馬等亦爾句身多句身文多文身
亦復如是此中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一字所起
者有二字所起名有多字所起名一字所起名中於
一字但有名於二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三
字有欲令依四字二字所起名中於二字但有名於四
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六字有欲令依八字
三字所起名中於三字但有名於六字有名身多名
身者有欲令依九字有欲令依十二字四字所起名
中於四字但有名於八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
依十二字有欲令依十六字以此為門餘多字名應
知亦爾有餘師說一字所起名中於一字一呼但有
名即於此字再呼有名身即於此字或三呼或四呼
有多名身於二字所起名等應知亦爾云何多句身
答諸句能滿未滿足義於中連合是謂多句身為成
此義引經為證如世尊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
其意是諸佛教如是四句各能滿足未滿足義於中
連合是謂多句身如是四句一一能滿各自句中
未滿足義於中連合者於四句中一一各別連合諸
字顯未滿義或復連合諸句顯成頌義為多句身一
一句中有標有釋謂諸惡者是標莫作是釋乃至是
諸佛者是標教者是釋故此頌中有四事滿一標
二釋三句四頌若說諸惡於標名滿於釋於句於頌
[005-0066c]
未滿復說莫作於標釋句三種名滿於頌未滿復說
諸善若於總頌標釋句滿若於別旬標滿非餘乃至
復說是諸佛者乃於總標釋句滿若於別句標滿非
餘復說教者一切皆滿此頌處中不長不知八字為
句三十二字為頌諸經論頌多依此法計書寫數亦
依法又從六字乃至二十六字皆得為句然六字者
名為初句二十六字者名為後句減六字者名知句
過二十六字者名長句云何多文身答諸字眾是謂
多文身為成此義引經為證如世尊說欲為頌本又
即是字頌依於名及造頌者此中欲者是欲造頌欣
喜愛樂為頌本者此欲是頌因集生緣文即字者巧
便顯了故名為文此即是字無轉想故此即顯亦能
顯頌文以字為體頌依於名者頌是假有依名而立
亦依文句且說依名此中依言如林依樹及造頌者
思非觀察作諸伽陀名造頌者頌依造者如蛇依穴
水依於泉乳依乳房與依依名異應知此中有名有
名身有多名身有句有句身有多句身有文有文身
有多文身於一字有名無名身無多名身無句無句
身無多句身有文無文身無多文身於二字有名有
名身無多名身無句無句身無多句身有文有文身
無多文身於四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無句無句
身無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文身於八字有名有
名身有多名身有句無句身無多句身有文有文身
有多文身於十六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句有
[005-0067a]
句身無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文身於三十二字
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句有句身有多句身有文
有文身有多文身由此為門於諸字眾所說多少如
如理應知第十五卷若云尸棄是有相名云阿耆居
是無相名解云隨者如其所作詮義其名即往隨所詮
相應故言隨名者為此中馬義立牛馬名如牛馬名求
便有牛馬應故言召合者其名隨頌轉令頌與義會故
言合此中名見三義故名為名心心所法有隨所緣
轉故名隨心牛馬求時便牛馬應故亦名召不隨造頌
轉不令頌與義會故無合義以名是顯體心心所法非
頌體故心心所法不名為名餘不相應色無為法是
所詮義與能詮相應故名隨與能詮會故名合而無
詮召亦無緣召故不名召然心心所為所詮義邊與
能詮會亦有合義今據心心所法不成頌體不隨造
頌轉不令頌與義會故不名合問諸惡莫作等但四
字為句何故乃言此頌處中不長不短八字為句三
十二字為頌耶答依此方言四字為句若依本音有
八字本音云薩婆此云諸此云惡此云莫羯剌南此云作
八字是初句也本音云俱舍剌此云善前句諸字流至此句須波
三鉢陀此云奉行此八字是第音云翳怛此云是勃陀此云諸佛
奴賖薩男此云教此八字是第四句尸棄此云頂謂火炎
頂也火若有炎其火有炎頂相是有相名阿耆居此云
火若直言火是無相名以熱觸證者乃知無相也。
俱舍論疏卷第五
[005-006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