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55 律宗新學名句-宋-惟顯 (master)



律宗新學名句卷下


十惡業十善反之
一殺二盜二邪婬四妄語五綺語六
兩舌七惡口八貪欲九嗔恚十邪見。


十回向位
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二不壞三等一
切諸佛四至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入一切平
等善根七等隨順八真如相九無縛無著解脫十
入法界無量。


作法十緣四分
一稱量前事二法起託處三集僧方
法四集僧約界五應法和合六簡眾是非七說欲
清淨八正陳本意九問事端緒十答所成法。


受戒十緣
一得法巳不二請師三教發戒緣四安
置立處五差威儀師六出眾問難七單白入眾八
正明乞戒九戒師白和十正明對問。
[003-0691b]


頭陀比丘十緣聽入塔寺十住婆沙
一供給病人二為病人
求藥三為求看病人四為病人說法五為餘人說
法六聽法教化七為供養大德八為供給聖眾九
為讀誦深經十為教化令讀誦深經。


沙彌十戒
一不殺二不盜三不婬四不妄語五不
飲酒六不著花鬘香油塗身七不歌舞及作倡伎
等八不坐高床九不非時食十不捉寶。


十界
一佛二菩薩三緣覺四聲聞五天六人七修
羅八地獄九餓鬼十畜生。


十行位
一歡喜二饒益三無違逆四無屈撓五無
癡亂六善現七無著八難得九善法十真實。


僧傳十科
譯經第一義解第二習禪第三明律第
四護法第五感通第六遺身第七讀誦第八興福
第九雜科聲德第十。


殺生十過智論
一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眾生憎惡
眼不欲見三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眾生畏之如
見虵虎五睡時心怖覺亦不安六常有惡夢七命
終之時狂怖八種短命業因緣九身壞命終墮地
獄中十若出為人常當短命。


偷盜十過智論
一物主常真二心常多疑三非時出
行而不籌量四朋黨惡人遠離賢善五破善相六
得罪於官七財物沒入八種貧窮業因緣九死入
地獄十若出為人求財勤苦。


邪婬十過智論
一為所婬夫主欲危害之二夫婦不
[003-0691c]
睦常共鬪諍三惡法增長善法損減四不守護身妻
子孤寡五財產日耗六有諸惡事常為人疑七親屬
知識所不喜八種怨家業因緣九身壞命終死入
地獄十若出為女多人共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


妄語十過智論
一口氣常臭二善神遠之惡鬼得便
三雖有實語人不信用四智人謀議不得參預五
常被誹謗惡聲遠聞六雖有教勑人不承用七常
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飲酒十過四分
一顏色惡二少力三眼視不明四現
嗔恚相五壞業資生六增疾病七益鬪訟八無名
稱九智慧少十命終墮三惡道。


十使五鈍五利
一貪二瞋三無明四疑五慢六身見七
邊見八邪見九戒取十見取。


十地位
一歡喜二離垢三發光四焰慧五難勝六
現前七遠行八不動九善慧十法雲。


丈夫十事
一能忍寒二能忍熱三能忍飢四能忍
渴五能忍風六能忍雨七能耐蚊蝱毒虫八能忍
惡言苦事九渴消十大小便調適。


如來十號智論鈔記道俗篇引
一如來二應供三正徧知四
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間解七無上士調御丈夫八
天人師九佛十世尊。


新至比丘十事與之三千威儀
一當避與房二當給所
須三朝暮問訊四語以習俗五當教避諱六語請
[003-0692a]
到處七語僧教令八當語某事可食九示縣官禁
忌十語以盜賊處所。


跋闍子擅行十事鈔記二衣篇引
一應兩指抄食足食巳得
得聚落間足食巳兩村中間得三得寺內得別眾羯磨四後聽可
別眾羯磨巳後與欲五常法如儉開八事得常開六得和足食得酥油等和一處食
七得與鹽共宿八得飲闍樓羅酒諸果釀酒九得畜不
截坐具十得受金銀。


十種衣衣犍度
一拘舍衣二劫貝衣三欽䟦羅衣四
芻摩衣五叉摩衣六舍菟衣七麻衣八翅夷羅衣
九拘攝羅衣十嚫羅鉢尼衣。


十種糞衣四分
一牛嚼衣二鼠嚙衣三火燒衣四月
水衣五產婦衣六神廟衣七塚間衣八求願衣九
王軄衣十往還衣至塚返將來


十種正行了疏
一信二精進三念四定五慧六無貪
七無嗔八無癡九身護十口護。


分衣十種取
一糞掃取二現互死三同見取四功
能取五二部取六面所向取七入和尚八入所親
白衣九隨所在得十在眾中死羯磨取。


十種捨功德衣僧祇
一衣竟捨二言可三言是四言
善自修行五言不放逸六言善哉七言好八言起
九言去十言與依止。


楞伽經十種不應食肉
一一切眾生無始巳來常
為六親故二狐狗人馬屠者雜賣故三不淨氣分
所生長故四眾生聞氣悉生怖故五令修行者慈
[003-0692b]
心不生故六凡愚所習臭穢不淨無善名稱故七
令呪術不成就故八以食肉見形起識以染味著
故九諸天所棄惡夢虎狼聞香故十由食種種肉
遂噉人肉故。


十種布施無福十誦
一施女人二戲具三𦘕男女合
像四酒五非法語六器仗七大刀八毒藥九惡牛
十教他作如是施。


四分十種淨法
一火二刀三瘡四鳥啄五不中種
巳上淨種六皮剌七㓟皮八腐九破十瘀燥巳上淨相


十種須依止事鈔
一和尚命終二和尚休道三和尚
決意出界四和尚捨畜眾五弟子緣離他方六弟
子不樂住處更求勝處七未滿五夏八不諳教網
九數犯眾罪十不誦戒本。


戒師十種答法
一言能二言可三言是四言善自
修行五言不放逸六言善哉七言好八言起九言
去十言與依止。


十種非儀不應禮
一大便時二小便時三裸身四
剃髮五說法六嚼楊枝七洗口八飲九食十噉果。


破戒比丘十種勝想十輪
一應作念佛想二應思惟
聖戒三當起施心四柔和質直常行忍辱五不生
卒暴心無狂亂六喜樂正法七常好閑靜阿蘭若
處八欲入涅槃無畏之城九共輭語十禮足。


四分十種賊心
一黑暗心二邪心三曲戾心四恐
怯心五常有盜心六決定取七寄物取八恐怯取
[003-0692c]
九見便便取十倚託取。


比丘十種非法十輪
一若僧不和於國王前訶二於
婆羅門前訶三於王眷屬前訶四於大臣前訶五於
白衣前訶六於婦女小兒前訶七於僧淨人前訶八
於比丘尼前訶九於本怨嫌人前訶十嗔恚心訶。


十住位
一發心二治地三修行四生貴五具足方
便六正心七不退八童真九法王子十灌頂。


梵網十重戒
一殺戒二盜戒三婬戒四妄語五酤
酒六說他人過七自讚毀他八慳悋財法九嗔罵
不解十謗毀三寶。


十信位
一信二念三精進四慧五定六不退七迴
向八護法九戒十願。


沙彌十數僧祇
一一切眾生皆依仰食二名色三痛
痒想四四諦五五陰六六入七七覺意八八正道
九九眾生房十十一切入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五空六黃七赤八白九空十識


佛滅時十仙涅槃
一闍提首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
迦葉氏五富那六淨梵志七犢子八納衣梵志九
弘廣婆羅門十須跋陀羅。


尼摩觸戒十相
一腋巳下膝巳上身相觸二若捉
三若摩四若牽五若推六若上摩七若下摩八若
舉九若提十若捺。


佛十大弟子
一舍利弗翻身子智慧第一二目揵
連翻採菽神通第一三迦葉翻飲光頭陀第一四
須菩提翻空生無諍第一五富樓那翻滿慈子說
[003-0693a]
法第一六迦旃延翻扇繩論義第一七阿那律翻
無貧天眼第一八優波離翻近執持戒第一九羅
睺羅翻障蔽密行第一十阿難陀翻慶喜多聞第一。


勝鬘夫人十大受勝鬘經業疏記三上引
一我從今日乃至菩
此一句貫下九句於所受戒不起犯心二於諸尊長不
生慢心三於諸眾生不起恚心四於他身色及外
眾具不起嫉心五於內法不起慳心六不為自巳
受畜財物凡有所受悉為成熟貧苦眾生七不自
為巳行四攝法為一切眾生故以不愛染心無厭
足心無礙心攝受眾生八若見孤獨幽繫疾病種
種厄難困苦眾生終不暫捨必欲安穩以義饒益
令脫眾苦然后乃捨九若見捕養眾惡律儀及諸
犯戒終不弃捨我得力時於彼處見此眾生應折
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何以故以折
伏攝受故法久住十攝受正法終不忘失何以故
忘失法者則忘大乘若忘大乘則忘波羅蜜。


教尼具十德
一具持戒行二多聞三誦二部戒本
利四決斷無疑五善說法六族姓出家七顏貌端
正八堪為尼說法令尼歡喜九非為佛出家被三
法衣而犯重法十二十夏若過。


有十法疾滅正法
一有比丘無欲鈍根雖誦句義
不能正受二亦不能令他解了三不能令受者有
恭敬威儀四有說法者不能如法教鬪諍相言五
不樂阿練若法六不隨法教七不隨忍法隨不忍
[003-0693b]
法八不敬上座無威儀者九令後生不受學毗尼
十致令放逸失諸善法。


上高座十法三千威儀
一鳴鐘集二禮三寶三昇高坐
四打磬靜眾五贊唄六正說七觀機進止八說竟
迴向九復作贊唄十下座禮辭。


寺有十名靈裕寺誥
一寺二淨住三法同舍四出世舍
五精舍六清淨園七金剛剎八寂滅道場九遠離
處十親近處。


事鈔十門或云十意十條
一序教興意二制教輕重意三
對事約教判處意四用諸部文意五文義決通意
六教所詮意七道俗七部立教通局意八僧尼二
部行事通塞意九下三眾隨行異同意十鈔者引
用正文去濫傳真科酌意。


制戒十利四分
一攝取於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
樂四未信令信五巳信令增長六難調者令調順
七慚愧者得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
十令正法久。


糞衣十利十住婆沙
一慚愧二障寒熱毒虫三表示沙
門儀法四一切天人見法衣專敬如塔五厭離心著
染衣非為貪好故六隨順寂滅非為熾然煩惱七由
著法衣有惡易見八更不須餘物莊嚴故九隨八
聖道故十我當精進行道不以染汙心於須臾間。


著糞衣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以衣故與在家者和合二
不以衣故現乞衣相三亦不方便說得衣相四不
[003-0693c]
以衣故四方非法求索五若不得衣亦不憂六得
亦不喜七賤物易得無有過患八順行初受四依
法九入在麤衣數中謂入糞衣頭陀中故十不為人所貪著。


受毳衣有十利十住婆沙
一在麤衣數二少求索三隨
意可坐四隨意可臥五浣濯則易六染時亦易七
少有虫壞八難壞九更不受餘衣十不失求道。


但三衣人十利十住婆沙
一於三衣外無求受疲苦二
無守護疲苦三所畜物少四唯身所著為足五細
戒行六行來無累七身體輕便八隨阿練若處住
九處處住無顧惜十隨順道行。


乞食十利十住婆沙
一所用活命自屬不屬他二施我
食者令住三寶然後當食三施我食者當生悲心四
順佛教行五易滿易養六行破憍慢法七無見頂
善根八見我乞食餘修善法者效我九不與男子
大小有諸緣事十次第乞食於眾生中起平等心。


僧祇粥十利戒疏
一色二力三壽四樂五詞清辯六
宿食除七風除八飢消九渴十大小便調適。


不受非時食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多食二不滿食三不
貪美味四少所求欲五少妨患六少疾病七易滿
八易養九知足十禪誦身不疲極。


一坐食十利十住婆沙
一無有求第二食疲苦二於所
受輕少三無有所用疲苦四食前無疲苦五入細
行食法六食消後食七少妨患八少疾病九身體
輕便十身快樂。
[003-0694a]


隨坐十利十住婆沙
一無求好精舍住疲苦二無求好
臥具疲苦三不惱上座四不令下座愁惱五少欲
六少事七趣得而用八少用則少務九不起諍因
十不奪他所用。


塚間坐十利十住婆沙
一常得無常想二得死想三得
不淨想四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五常得遠離一切
所愛人六常得悲心七遠離戲調八心常厭離九
勤行精進十能除怖畏。


樹下坐十利十住婆沙
一無有求房舍疲苦二無有求
臥具疲苦三無有所愛疲苦四無有受用疲苦五
無處名字六無鬪諍事七隨順四依法八易得無
過九隨順修道十無眾閙行處。


常坐不臥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貪身樂二不貪睡眠樂
三不貪臥具樂四無臥時脇著席苦五不隨身欲
六易得坐禪七易讀誦經八少睡眠九身輕易起
十求坐具衣服心薄。


露地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求樹下二遠離我所有三無
有訴訟四若餘去無[厂@既-旡-日+口*頁]惜五少戲調六能忍風雨
毒虫寒熱七不為音聲荊棘所剌八不令眾生嗔
恨九自亦無有愁恨十無眾閙行處。


練若比丘十利十住婆沙
一自在來去二無我我所三隨
意無障四心樂習空處五住處少欲少事六不惜身
命為具功德七遠離閙語八雖行功德不求報恩
九隨順禪定易得一心十處於空處易生無礙想。
[003-0694b]


十力
一是處非處力二業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
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
盡力。


十一支毗曇
一身念處二定慧三有覺觀定無覺觀
定三空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五五根五力六
六念七七覺支八八正道九九次第定十十一切
亦名十一切入十一十一解亦名十一切智一法智二比智三
他心智四世智五苦智六集智七滅智八道智九
盡智十無生智十一如實智。


自恣不同受衣共十一人資持
一與欲人二有難三
無大衣四異界五中後安居六破七不結八犯殘
九別住十學悔十一擯人。


十二因緣
一無明二行過去因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
觸七受現在果八愛九取十有現在因十一生十二老死未來果


十二時打犍槌法三千威儀
五種常用法一常會時總
五十四下二旦食時八下三晝食時一通即五十
四下四暮投槃時亦一通五無常時多少隨時七種
卒緣法一縣官二大火三大水四賊盜自一至四多少隨時
五會沙彌三下六會優婆塞二下七呼私兒一下。


十二頭陀事鈔
一納衣二但三衣三常乞食四不
作餘食法五一坐食六一搏食七阿蘭若八塚
間九樹下十露地十一隨坐十二常坐不臥威儀


僧祇別眾四儀互作共十二人
一行二住三坐四臥作羯磨
行住坐臥則別眾。
[003-0694c]


十二入根塵相對涉入為義此十二從所入受名
一眼能見色處二耳
能聞聲處三鼻能聞香處四舌能知味處五身能
覺觸處六意能知法用內六根入七色對眼所見八聲
對耳所聽九香對鼻所聞十味對舌所甞十一觸
對身所覺十二法對意所知外六塵入


十二部經華梵二音
一素咀纜契經二祇夜重頌三和伽羅
授記四伽陀諷誦五憂陀那無問自說六尼陀那因緣七波
陀那譬喻八伊帝目多本事九闍陀伽本生十毗佛略方廣
十一阿浮陀達磨未曾有十二優波提舍論議





* 十二部律

* 薩婆多共分出四部

* 婆差部又分出三

* 一法上
* 二賢胄
* 三六成
* 迦葉遺分出二部

* 一僧伽提
* 二淺摩提
* 彌沙塞分出一部

* 中間見
* 僧祗不分
* 曇無德不分


十二類生楞嚴
一卵生二胎生三濕生四化生五有
色生六無色生七有想生八無想生九非有色生
十非無色生十一非有想生十二非無想生。


四分盜戒十三處
一地中二地上三乘四擔五空
[003-0695a]
六架七村八阿練若九田十處所十一船處十二
盜水十三私度關塞。


十三難
一邊罪二汙尼三賊住四破內外道五黃
門六殺父七殺母八殺阿羅漢九破法輪僧十出
佛身血十一非人十二畜生十三二形。


十四種色
一色二聲三香四味五觸五塵六眼七耳
八鼻九舌十身五根十一地十二水十三火十四風四大


十五種略說戒增三
一說序巳餘者僧常聞二至四
事巳三至十三巳四至二不定巳五廣說此五三十巳下
六說四事巳七至十三巳八至二不定巳九至三
十巳十廣說此五九十巳下十一說十三巳十二至二不定
巳十三至三十巳十四至九十巳十五廣說此五提舍巳下


十五種默然雜犍度
一若作如法羯磨二若得同意
伴三若見小罪四為作別住五在戒場上不應默
見他非法七不得伴八犯重九同住十在同住地
應默然十一如法十二默任之十三與欲十四從可
信人聞十五先在眾中默然而坐應和合


十五自然界
一僧伽藍界二村界三樹界四場界
五車界六船界七舍界八堂界九庫界十倉界十
一蘭若十二道行十三洲界十四水界十五井界。


三界五品惑總十五部發智論
一見所斷結二集所
斷結三滅所斷結四道所斷結五修所斷結各通欲色
無色三界


十六遮
一不自稱名二不稱和尚名三年不滿四
[003-0695b]
衣不具五鉢不具六父不聽七母不聽八負債九
奴十官人十一丈夫十二癩十癰疽十四白癩十
五乾痟十六顛狂。


十六枚器鉢器篇一
一大釜二釜蓋三大盆四杓五小
釜六釜七小盆八杓九洗瓶十瓶蓋十一盆十二
杓十三水瓶十四瓶蓋十五盆十六杓。


西土十六國長阿含經
一央伽二摩竭提三迦尸四拘
薩羅五䟦祇六未羅七支提八䟦沙九尼樓十槃
闍羅十一阿濕波十二婆蹉十三蘇羅十四乾陀
羅十五劒浮沙十六阿槃提。


此方前代十六國
一前涼二後蜀三前趙四後趙
五前秦前燕後秦八西秦凡後凉後燕十一南
凉十二南燕三西凉四北凉五夏起六北燕。


住世十六羅漢住法圖贊
一賓頭盧二迦諾迦伐蹉三
迦諾䟦梨墯闍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䟦陀羅七
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戌愽迦十半託迦十
一羅怙羅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
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託迦。


十七種別住了論
一長園二四角三水波四一山五
一嵓六半月七自性八圍輪九一門十方土十一
四廂十二二繩十三比丘尼十四優婆塞十五垣
墻十六圓十七顛狂。


僧祇十七種穀壞生戒
一稻二赤稻三小麥四穬麥
五小荳六大荳七胡荳八踠荳九粟十黍十一麻
[003-0695c]
十二薑句十三闍豉十四婆羅陀十五莠子十六
脂那十七俱陀婆。


成論非色非心聚十七名
一得二非得三同分命
根四無想果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生八住九異
十滅十一名身十二句身十三字身十四老十五
死十六凡夫法十七無作。


十八界各有別體義無渾濫界別為義
一色塵二聲塵三香塵四
味塵五觸塵六法塵七眼塵八耳根九鼻根十舌
根十一身根十二意根十三眼識十四耳識十五
鼻識十六舌識十七身識十八意識。


十八不共法
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
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巳捨七欲無滅八精
進無滅九念無滅十慧無滅十一解脫無滅十二
解脫知見無滅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
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
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
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003-0696a]





* 十八部律戒疏引古三藏

* 薩婆多分出四部

* 婆差部又分出三

* 一法上
* 二賢胃
* 三六成
* 迦葉遺分出二部

* 一僧伽提
* 二淺摩提
* 彌沙塞分出一部

* 中間見
* 僧祇分出六部

* 一遺跡
* 二彌沙
* 三施設
* 四毗陀
* 五施羅
* 六上施羅
* 曇無德不分


真諦疏十八部律
一大眾部出十一部一說一切
有二雪山僧三可住子弟子四法上五賢乘六說
度七善歲八法護九正地十密林十一正量二上
座部出七部一一說二出世說三灰山僧四得多
聞五別說六支提山七北山。


又文殊問經出十八部律
摩訶僧祇分別說有七
此翻大眾即窟外部一執語所執同僧祇故二出世間語言稱替詞也
高拘梨柯人姓四多聞有多聞智五只底舸山名六東山山名
七北山山名體毗履分別說有十一此翻老宿即窟內上座部
一切語言執三世有可言說故二雪山居所三犢子人姓四法勝
人名五賢人名六一切所貴人所重故七芿山名八大不可弃
人名九法護人名十灰山僧十一得多聞。


瑜伽論十八變
一振動二熾然三流布四示現五
轉變六往來七卷八舒九眾像入身十同類往趣
十一隱十二顯十三所作自在十四制他神通十
[003-0696b]
五能施辯才十六能施憶念十七能施安樂八放
大光明。


四分調達九邪破佛九正共十八法
一法二非法
三律四非律五犯六不犯七若輕八若重九有殘
十無殘十一麤惡十二非麤惡十三常所行十四
非常所行十五制十六非制十七說十八非說。


僧祇式叉尼十八法事鈔尼眾別行篇
一在大尼下沙彌
尼上坐二式叉不淨食大尼淨大尼不淨食彼亦
不淨三大尼得與三宿自與沙彌尼三宿四得與
大尼授食除火淨五生種取金銀錢自從沙彌尼
受食五尼不得為說七聚名六得語云不婬盜殺
妄如是等憶持七八至布薩自恣日入僧中互跪
合掌云阿梨耶僧我某甲清淨僧憶持三說而退
九十十一十二後四波羅夷犯者更從始學十三
十九僧殘巳下若犯一一作吉羅悔十四不非時
食十五不停食食十六不捉錢寶十七不飲酒十
八不著華鬘。
[003-0696c]


七滅諍十八品圖




二十種色
十二種顯色一青二黃赤四白五光六
影七明八暗九煙十雲十一塵十二霧八種形色
十三長十四短十五高十六下十七方十八圓十
九斜二十正。


西土傳法二十四師
一迦葉二阿難三未田地四
商那和修五優婆毱多六提多迦七彌遮迦八佛
陀難提九佛陀蜜多十脇比丘十一富那奢十二
馬鳴十三毗羅十四龍樹十五提婆十六羅睺羅
十七僧伽難提十八僧伽耶舍十九鳩摩羅䭾二
十闍夜多二十一修槃陀二十二摩奴羅二十三
鶴勒那夜奢二十四師子。


二十五有出阿毗曇論


四有四惡趣東勝身 西牛貨 南瞻部 北俱盧 修羅趣 地獄趣 餓鬼趣 畜生趣


梵王六欲天大梵天 四天王天 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無想五淨居無想天淨居天俱舍名五那含即三果所居凡五天一無煩二無熱三善見四善現五色究竟
[003-0697a]


四空及四禪初禪天 二禪天 三禪天 四禪天 空處 識處 無所有處 非非想處


大灌頂經出護五戒二十五神



* 一不殺生五神

* 一荼芻毗愈他尼神
* 二輪多利輸陀尼神
* 三毗樓遮那波神
* 四阿陀龍摩坘神
* 五婆羅柤尼和婆神
* 二不偷盜五神

* 一坘摩阿毗婆駄神
* 二阿須輪婆羅陀神
* 三婆羅摩亶雄雌神
* 四婆羅門地鞞哆神
* 五那摩呼哆耶舍神
* 三不邪婬五神

* 一佛䭾仙陀褸哆神
* 二鞞闍耶藪多婆神
* 三涅坘醯䭾多耶神
* 四阿邏多賴都耶神
* 五波羅那佛曇神
* 四不妄語五神

* 一阿提梵者珊耶神
* 二因臺羅因臺羅神
* 三阿伽風施婆多神
* 四佛曇彌摩多哆神
* 五多賴又三密陀神
* 五不飲酒五神

* 一阿摩羅斯兜嘻神
* 二那羅門闍兜帝神
* 三薩鞞尼乾那波神
* 四茶鞞鬪毗舍羅神
* 五加摩毗那闍尼佉神
[003-0697b]





[003-0697c]


二十八天



* 欲界六天

* 四天王天
* 忉利天
* 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樂天
* 他化自在天
* 色界十八天

* 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 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 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
* 四禪九天無雲天廣果天無煩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福生天無想天無熱天善現天
* 無色界四天

* 空處
* 識處
* 無所有處
* 非非想處


戒壇二十八星
東方七星一基粟底抲二虜喜尼
三麋梨伽尼羅四阿陀羅五不奈那波脩六弗沙
七阿沙離波南方七星一柯可二兩頗三求尼四
訶莎多五質多羅六莎底七毗釋珂西方七星一
訶㝹羅他二莎沙他三牟藍四弗婆莎他五鬱多
羅莎他六阿毗止七沙羅波那北方七星一陀薾
他二捨多毗沙三弗婆跋陀羅四鬱多羅䟦陀羅
五離波底六阿雖尼七婆羅尼。


涅槃經明如來三十二相
一足下平如匳底二足
下千輻輪相三手指纖長四足根長五身方直六
網縵指如白鵝王七手足輭八節踝𦟛滿九身毛上靡
十鹿王腨十一身圓滿如尼拘陀樹十二立手過膝十
三頂有肉髻十四無見頂十五陰藏相十六皮膚
細輭十七身毛右旋十八身金色十九常光明曜
[003-0698a]
二十七處滿肩臂脚合二及頸二十一柔輭聲二十二缺
骨充滿二十三師子上身二十四臂𦟛纖二十五
四十齒白淨青密二十六四牙相二十七師子頰二十
八味中上味二十九廣長舌三十梵音聲三十一
𥇒紺色三十二白毫相。
三十四心斷界見思




事鈔僧網篇列三十五事
初五奪眷屬一不應授
人大戒二不應受人依止三不應畜沙彌四不應
受僧差教授比丘尼五若僧差不應往二五奪智
能一不應說戒二若僧中問答毗尼義不應答三
若僧差作羯磨不應作四若僧中簡集智慧者共
評論眾事不在其例五若僧差作信命不應作。

五奪順從一不得早入聚落二不得偪暮還三親
近比丘四不應近白衣外道五應順從諸比丘教
不應異語四五奪相續後犯一不應更犯此罪餘
亦不應犯二若相似若從此生三若復重於此四
[003-0698b]
不應嫌羯磨五不應訶羯磨人五五奪供給一若
善比丘為敷坐具供養不應受二不應受他洗足
三不應受他安洗足物四不應受他拭革屣五不
應受他揩摩身六五制恭敬一不應受善比丘禮
拜合掌二問訊三迎逆四持衣五持鉢七五奪證
正他事一不應舉善比丘為作憶念作自言二不
應證他事三不應遮布薩四不應遮自恣五不應
共善比丘諍。


智論酒有三十五失
一現世財物虗竭二眾病之
門三鬪諍之本四裸形無耻五醜名惡聲六覆沒
智慧七所應得物不得巳得即失八伏匿之事盡
向人說九廢業不成十醉為愁本十一身力轉少
十二身色壞十三不敬父十四不敬母十五不敬
沙門十六不敬婆羅門十七不敬尊長十八不敬
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黨惡人二
十二疎遠賢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無慚無
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縱色放逸二十七人
所憎惡二十八親眷擯棄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
棄捨善法三十一人不信用三十二遠離涅槃三
十三種狂癡業三十四命終墮獄三十五當來狂
騃。


大灌項經出護三歸三十六神



* 彌栗頭不婆羅門
* 彌栗頭婆訶娑神
* 彌栗頭婆邏波神
* 彌栗頭抗陀羅神
[003-0698c]
* 彌栗頭陀利奢神
* 彌栗頭陀樓呵神
* 彌栗頭伽婆帝神
* 彌栗頭悉坘哆神
* 彌栗頭菩提薩神
* 彌栗頭羅婆那神
* 彌栗頭鉢婆䭾神
* 彌栗頭三摩陀神
* 彌栗頭戾禘駄神
* 彌栗頭波利陀神
* 彌栗頭婆利那神
* 彌栗頭䖍伽伽地神
* 彌栗頭毗梨陀神
* 彌栗頭支陀那神
* 彌栗頭提婆羅神
* 彌栗頭呵婆帝神
* 彌栗頭不若羅神
* 彌栗頭苾闍伽神
* 彌栗頭伽麗婆神
* 彌栗頭羅闍遮神
* 彌栗頭修乾陀神
* 彌栗頭檀那波神
* 彌栗頭友多那神
* 彌栗頭伽林摩神
* 彌栗頭阿留伽神
* 彌栗頭闍利䭾神
* 彌栗頭阿呵䭾神
* 彌栗頭阿呵娑神
* 彌栗頭娑和邏神
* 彌栗頭波利那神
* 彌栗頭固他那神
* 彌栗頭軍陀羅神


智論身有三十六物



* 成身十二

* 一髮二毛三爪四齒五薄皮六厚皮七筋八肉九骨十髓十一血十二心
* 內性十二

* 一脾二腎三膽四肝五肺六小腸七大腸八胃九胞十肪十一𦙽十二腦膜
* 外相十二
[003-0699a]

* 一屎二尿三垢四汗五淚六洟七涎八唾九膿十黃痰十一白痰十二癊


三十七道品



* 一四念處

* 觀身不淨
* 觀受是苦
* 觀心無常
* 觀法無我
* 二四正勤

* 未生惡令不生
* 巳生惡令滅
* 未生善令生
* 巳生善令增長
* 三四如意足

* 欲
* 心
* 進
* 思惟
* 四五根

* 信
* 進
* 念
* 定
* 慧
* 五五力

* 信
* 進
* 念
* 定
* 慧
* 六七覺支

* 擇法
* 精進
* 喜
* 除
* 捨
* 定
* 念
* 七八正道

* 正見
* 正思惟
* 正語
* 正業
* 正精進
* 正定
* 正念
* 正命


本宗他部受欲不成四十九人



* 本宗二十八人

* 十八人體非失

* 十三難人
* 三舉人
* 二滅人
* 七人遇緣失
[003-0699b]

* 命過
* 餘處行
* 罷道
* 入外道眾
* 入別部眾
* 至戒場上
* 明相出
* 三人相乖失

* 神足在空
* 隱沒
* 離見聞
* 他部二十一人

* 僧祗五人

* 與欲人
* 覆露隔障人
* 半覆露隔障人
* 半覆露伸手不相及人
* 露地伸手不及人
* 五分八人

* 屋中若露地倒出
* 比丘尼
* 式叉尼
* 沙彌
* 沙彌尼
* 狂人
* 痛惱人
* 亂心人
* 僧祗五人

* 界外與欲
* 持欲出界
* 能與出界
* 能與至僧中默然還出
* 因難驚起
* 十誦三人

* 覆藏
* 別住
* 六夜


男子八處五十六戒 女人九處六十三戒
[003-0699c]




前代章記解釋事鈔共六十家



* 京兆大慈律師未詳記號
* 泉州弘景律師末詳記號
* 荊州曇勝律師當陽記
* 蒲州融濟律師末詳記號
* 泉州道深律師未詳記號
* 湖州崇福律師酉河記
* 湖州靈㟧律師未詳記號
* 湖州智海律未詳記號
* 湖州法琳律師未詳記號
* 蘇州道恒律師未詳記號十卷
* 志明律師今古記十卷未詳州郡
* 智蟾律師圓成記十卷未詳州郡
* 杭州法儼律師富陽記一十卷
* 蘇州法興律師支硎記
* 潤州朗然律師慈和記
* 志相律師會昌記未詳州郡
* 清法律師闕要記十卷未詳州郡
* 潤州惟倩律師集正記
* 越州曇一律師發正記
* 常州義超律師折中記
* 杭州辯常律師未詳記號六卷
* 慧超律師記六卷未詳題號州郡
* 杭州大覺律師華嚴記十四卷
* 越州玄儼律師輔篇記一十卷
* 杭州義威律師靈山記
* 常進律師通玄記未詳州郡
* 乾素律師記六卷未詳題號州郡
* 曇慶律師記四卷未詳題號州郡
* 蘇州志鴻律師搜玄記二十卷
* 清徹律師後堂記
* 曇清律師有記未詳題號州郡
* 廣雄律師有記未詳題號州郡
[003-0700a]
* 智璀律師記十卷未詳題號州郡
* 楊州省躬律師順正記
* 京兆玄暢律師顯正記
* 京兆從志律師繼宗記
* 秀州德圓律師未詳記號
* 湖州仲平律師未詳記
* 丹甫律師有記未詳題號州郡
* 京兆慧則律師集要記十二卷
* 越州元表律師未詳記號
* 秀州全禮律師長水記
* 台州景霄律師簡正記二十卷
* 杭州無外律師持犯四果章記
* 婺州德殷律師手鏡記
* 慧密律師上元記未詳州郡
* 徽猷律師龜鏡記未詳州郡
* 杭州覺熙律師指志記五卷
* 洪州清儼律師集義記
* 越州祟義律師述鈔音訓
* 立律師有記未詳題號州郡
* 杭州處雲律師拾遺記三卷
* 越州普齊律師集解記十二卷
* 溫州希覺律師增輝錄二十卷
* 杭州贊寧律師音義指歸三卷
* 昇州德明律師正言記十卷
* 杭州擇梧律師義苑記七卷
* 台州允堪律師會正記十二卷
* 溫州文溥律師簡正記
* 杭州元照律師資持記十二卷


六十二見




下四陰改色字作句則一陰有四見四五則成二十
歷上三世則為六十矣


事鈔本宗他部不足數四位共六十五人



* 一體是事逮三十一人

* 四分六人
[003-0700b]

* 所為作羯磨人
* 神足在空
* 隱沒
* 離見聞
* 別住
* 戒場上
* 十誦十一人

* 睡眠
* 亂語
* 憒閙
* 入定
* 瘂人
* 聾人
* 瘂聾人
* 狂人
* 亂心人
* 病壞心
* 樹上
* 伽論三人

* 重病
* 邊地
* 癡鈍
* 僧祇九人

* 與欲人
* 隔障人
* 半覆半露中間隔障
* 半覆半露伸手不相及
* 露地伸手不相及
* 行作法住坐臥
* 住作法行坐臥
* 坐作法行住臥
* 臥作法行住坐
* 義加二人

* 醉人
* 白語前人不解
* 二體境俱非二十三人
* 三體非緣是二十三人

* 四分二十二人

* 比丘尼
* 式叉尼
* 沙彌
* 沙彌尼
* 十三難邊罪汙尼賊住破內外道黃門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法輪僧出佛身血非人畜生二形
* 三舉不見罪不懺罪說欲不障道
* 滅擯應滅擯
* 十誦一人

* 白衣
* 四緣有礙十一人
[003-0700c]

* 四分八人

* 訶責
* 擯出
* 依止
* 遮不至白衣家
* 覆藏
* 本日治
* 六夜
* 出罪
* 十誦三人

* 覆藏竟
* 本日竟
* 六夜竟


如來八十種好



* 一無見頂相
* 二鼻高好孔不現
* 三眉如初月紺琉璃色
* 四耳輪輻相埵成
* 五身堅實如那羅延
* 六骨際如鉤鏁
* 七身一時迴如象王
* 八行時足地四寸而印文現
* 九爪如赤銅色薄而細澤十膝骨堅著圓好
* 十一身清潔
* 十二身柔輭
* 十三身不曲
* 十四指長纖圓
* 十五指文藏覆
* 十六脉深不現
* 十七踝不現
* 十八身潤澤
* 十九身自持不逶迤
* 二十身滿足
* 二十一容儀備足
* 二十二容儀滿足
* 二十三住處安無能動者
* 二十四威振一切
* 二十五一切樂觀
* 二十六面不長大
* 二十七正容貌不[泳-永+撓]色
* 二十八面具滿足
* 二十九脣如頻婆果色
* 三十言音深遠
* 三十一臍深圓好
* 三十二毛右旋
* 三十三手滿足
* 三十四手足如意
[003-0701a]
* 三十五手文明直
* 三十六手文長
* 三十七手文不斷
* 三十八一切惡心眾生見者和悅
* 三十九面廣姝好
* 四十面淨滿如月
* 四十一隨眾生意和悅與語
* 四十二毛孔出香氣
* 四十三口出無上香
* 四十四儀容如師子
* 四十五進止如象王
* 四十六行法如鵝王
* 四十七頭如摩陀那果
* 四十八一切聲分具足
* 四十九四牙白利
* 五十舌色赤
* 五十一舌薄
* 五十二毛紅色
* 五十三毛軟淨
* 五十四廣長眼
* 五十五孔門具足
* 五十六手足赤白如蓮花色
* 五十七臍不出
* 五十八腹不現
* 五十九細腹
* 六十身不傾動
* 六十一身持重
* 六十二其身大
* 六十三身長
* 六十四手足軟淨滑澤
* 六十五四邊光各一丈長
* 六十六光照身而行
* 六十七等視眾生
* 六十八不輕眾生
* 六十九隨眾生音聲不增不減
* 七十說法不著
* 七十一隨眾生語言而說法
* 七十二發音報眾聲
* 七十三次第有因緣說法
[003-0701b]
* 七十四一切眾生不能盡觀相
* 七十五觀無厭足
* 七十六髮長好
* 七十七髮不亂
* 七十八髮旋好
* 七十九髮色青珠
* 八十手足有德相


正從七十二品衣




八十一品思惑
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識無
所有非非想各有九品三界分為九地每一地中有九
品惑九九成八十一品也。


八十八使見惑



[003-0701c]




欲界苦諦具十使集滅除身邊戒三道諦唯除身與
邊四諦共成三十二色無色界四諦下作句還同欲
界中但除嗔使異於前一界伹有二十八一界單列
二十八二界合則五十六揍前欲界三十二是則總
成八十八


今師安居法二百一十種




業疏云用前七法下約三時則二十一種將此數法
以約兩界自然作法合四十二種將此約人人有五
眾則合二百一十種


古師安居法一百六十種



[003-0702a]


業疏云有人言前之二法既有聖教可通三時忘成
及界此之五法作法開成本無言說故中安居所不
開也如此約數則一百六十種以前二法歷三時兩
處及以五眾則六十種以後五法依前二時則一百


如來成道終至涅槃說八萬四千法門




真諦云佛始成道終至涅槃經三百五十度說法一
一皆具六波羅蜜成二千一百皆破四大六塵十法
成二萬一千又配三毒等分成八萬四千

[003-0702b]


長衣戒中八門通不相染轉降句法



[003-0702c]



[003-0703a]



[003-0703b]



[003-0703c]



[003-0704a]


俱舍論三種得戒圖



[003-0705a]


本宗他部百一受戒通局圖



[003-0706a]


五戒




對境有七四十九戒 殺盜婬口婬大婬小妄酒


就業非情為八(五十六戒)為十(七十戒) 殺盜婬口婬大婬小妄
語綺語兩舌惡口酒。


八戒




對境十二八十四戒 殺盜婬口婬大婬小妄酒花歌
床過中。


就業非情十二(八十四戒)十四(九十八戒) 殺盜婬口婬大婬小妄
綺語兩舌惡口酒花歌床過中。
[003-0706b]


十戒




對境十二八十四戒 殺盜婬口婬大婬小妄酒花歌
床過中捉寶。


就業非情十二(九十一戒)十五(一百五戒) 殺盜婬口婬大婬小妄
綺語兩舌惡口酒花瓔歌舞高床過中捉寶。


具戒約文二百五十戒對境就業則無量一千七百五十



[003-0706c]


實法宗六位分別二戒圖



[003-0707a]


四三色本報方便分別




業疏有對有三




諸師立祖不同



* 三衢法明律師立五祖

* 一波離
* 二法正
* 三覺明
* 四智首
* 五南山
* 霅谿仁岳法師立十祖

* 一法時
* 二法正
* 三覺明
* 四法聰
* 五道覆
* 六慧光
* 七道雲
* 八道法
* 九智首
* 十南山
* 錢唐守仁法師立七祖

* 一波離
* 二法正
* 三覺明
* 四法聰
* 五智首
[003-0707b]
* 六南山
* 七增輝記主
* 天台允堪律師立七祖

* 一波離
* 二法正
* 三覺明
* 四曇諦
* 五法聰
* 六智首
* 七南山
* 餘杭元照律師立九祖

* 一法正
* 二法時
* 三法聰
* 四道覆
* 五慧光
* 六道雲
* 七道洪
* 八智首
* 九南山
* 錢唐懷顯律師立五祖

* 一法正
* 二法聰
* 三道覆
* 四智首
* 五南山


律宗新學名句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