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63 圓覺經類解-宋-行霆 (master)


圓覺經類解卷第二本



【經起普眼章。


自下廣明行相有九章經初四乃通明觀行上根
修證今普眼一章乃開示觀門同佛也言普眼者
由此法門令觀身心無體根識塵境世及出世自
身他身一切清淨徧滿法界普同諸佛觀行成就
頓見如此境界是真普眼也此含悲智謂普見諸
法清淨是大智普眼普見眾生成佛是大悲普眼
此章依文殊之解及普賢之行入二空觀并做修
法界觀然則科謂之通明觀待者通指三根之人
別明觀行者上中下三根各各不同根有上中下
不同機即是頓機也然疏中謂此諸章前前不假
後後後後必躡前前也。】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
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
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
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
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
心生迷悶則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與慈悲為我等輩
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巳五體投地如是三
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
[002-0183b]
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
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請問之內先標請修行漸次者良由前章普賢所
問幽微深遠世尊之答又稱理而告先便消除心
病然後萬行齊修又恐前聞世尊知幻即離不作
方便亦無漸次便謂但知之則巳何必更修今普
眼欲使教門圓足故此請問思惟即思慧住持即
修慧佇聽等即聞慧此乃從凡入聖返妄皈真必
假三慧故楞嚴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今問云若
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
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意云必由方便等
得入故疏云反顯請也此指文殊章及普賢章開
解行之人此三昧即普賢章離幻法門迷則不悟
悶則不入若據悟入二字深淺不同豁然明了曰
悟修行契證曰入所以道大開曲示始悟修入也
牒請等科例前可解。】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
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答文有四一起行方便也正念者即文殊開解遠
離諸幻者即普賢章開行所以前云第三普眼菩
薩依文殊之解普賢之行入觀乃指此文何謂正
念即無念謂之正念有念是魔業無念即法印分
別魔軍熾忘機佛道隆又云離念相者等虗空界
謂一切諸法皆因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即無
[002-0183c]
一切境界是知無念為正念若考諸經皆各有方
便且華嚴以修諸行門皆無所得而為方便金剛
以無住為方便禪門以離念為方便此經以正念
為方便良以外存一法則內起緣念內有緣念則
外見有法遠離諸幻即普賢章四重遣遣之文也。】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二觀行也文有二節今先戒定也奢摩他此云止
止即定義何謂之止蓋止絕一切妄想觀諸法性
空何以知之起信云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
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乃至不依地水
火風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能除之
心此謂之止也堅持禁戒者謂一向絕緣的不毀
犯曰竪持防禁根門戒約身口禁戒戒則防非止
惡獨標如來奢摩他行者以簡不是小乘及菩薩
之定大底學道之人莫不皆由三無漏學而成聖
果此文巳具謂奢摩他即定堅持禁戒即戒下二
空觀即慧若持三歸五戒便出三途生在人天若
修定者即超六欲若修慧者便出三界如二乘人
是也古云戒出三途定超六欲慧出三界又云定
慧等學明見佛性此就法說若就喻說者戒如捉
賊定如賊縛慧如殺賊問諸經皆言戒定慧今經
何言定戒慧耶荅有二故一者行人若用亂心持
戒不堪入此觀門故先言定後言戒二者此經教
人先了悟覺性次修菩薩行所以持戒居定之後
[002-0184a]
此屬行安處徒眾者即同見同聞同學論量佛法
之眾宴者默也靜室喻圓覺意謂若行人欲入二
空觀之時必先依倚十方諸佛之定及十方諸佛
之戒約束禁制身口六根然易伏猛獸難降寸心
學道之人初雖有悟門而無量劫來習氣種子尚
在於十二時中當以諸佛清淨之戒防護無令犯
人苗稼然後安然出處在於同學之中心地默默
常如在靜室中圭峯云坐為攝身身住則心安心
閑則境寂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
悔者端坐念實相見畫跏趺坐魔王尚驚怖何況
入道人端坐不傾動下經云無礙清淨慧皆因禪
定生從定生慧其理必然。】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
筋骨髓腦垢色皆皈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
精氣大小便利皆皈於水煖氣皈火動轉皈風四大
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二觀慧也又有二章今先二空觀自此巳下先觀
我空也世尊教示行人於行住坐臥中常作尋求
伺察之正念觀我今一箇形骸並是假借天地之
中地水火風和合成形子細思量畢竟阿那箇是
汝真身所以莊子云百體九竅五臟六腑胘而存
焉吾誰與為親汝皆悅之乎其有私焉今此一段
文亦然初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此是總舉其次
所謂下文皆是別舉所謂二字評量之詞評量如
[002-0184b]
今此身之上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都是
質礙之物自當皈還於地大又髮毛爪齒皮肉筋
骨髓腦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是潤
濕之物自當皈還於水大身上所有煖氣自當皈
還於火大於十二時中回轉上下折旋俯仰起居
問訊自當皈還於風大然四大假合缺一不可若
唯有地大無水火者如握乾灰終不成團若唯有
水大無地大者譬如油水無有堅實若唯有地大
與水大無火大者譬如夏月陰處肉團無日光照
即便壞爛若唯有地水火大無風大者則不能得
增長何故為風能長萬物既然四大各各別有所
屬之時今汝等一切眾生為復地大是你水大是
你火大是你風大是你若作此見之時地水歸水
火歸火風歸風四大各離離者空義則又不知前
妄執之身當在何處此時捉敗四大殼漏子虗幻
不被渠瞞方是正念解正行也。】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此乃因前入尋伺觀觀四大妄身皆無妄盡方見
真如實理也智度論云佛在世時有一人遠行獨
宿空舍夜中忽有一鬼擔一死人來放著其前復
有一鬼逐來瞋罵云死人是我物汝何擔來先鬼
言是我物我自擔來二鬼各捉一手一足爭之不
巳前鬼言此間有人可共問之後鬼問曰是死人
是誰擔來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實不實俱不
[002-0184c]
免死不如實說乃曰是前鬼將來後鬼大怒捉其
人手拔出著地前鬼愍之急取死人一臂附之即
著如是兩臂兩脚兩手頭脇舉身皆易於是二鬼
遂將所易人身對坐共喫却拭吻而去以此推之
即知一切眾生之身畢竟無實體俱是死人之屍
摧時補在此豈非幻化虗妄不實之物乎莊子云
託異物以成體不其然乎。】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
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前則觀身無我此則觀心無我也四緣即地水火
風六根為外四大為中緣氣者此即於六塵之上
起能攀緣之心此心是真心上一分之氣與真心
氣分契合意謂之一身但是地水火風四緣假合
而成既是於中妄有四大則外妄有六根既有六
根必有六塵既有六塵則牽惹引起中間分別緣
氣之妄心於四大六根之間積聚似有形相一般
遂破云但是假合為心不是真實之心此乃勘破
無量劫來顛倒妄想攀緣之心所以楞嚴會上慶
喜執此心而無據七處茫然世尊告阿難云咄哉
此非汝心此是前塵分別妄想顛倒非汝真心與
此同意也。】


「善男子此虗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
塵可得於中緣塵各皈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此妄心牒前緣氣之心此能分別妄心若外無色
[002-0185a]
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則中便無分別之心故傅大
士云未有無心境曾無無境心若正觀之時四大
分解各空無六塵可得於中四大及六塵各散皈
空之後到底畢竟亦無能緣分別之心可見前章
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到此我空觀中經文從恒
作是念至實同幻化處一時破之又妄認六塵緣
影為自心相到此經文從四緣假合至無有緣心
可見又一時破之故得妄身妄心皆同實相也。】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
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前則我空觀此則法空觀彼則指前開解起行眾
生到此入我空觀之後則覺四大幻身皆空非唯
身空中間緣氣幻心亦空幻心滅故者此一句牒
上起下非唯幻心空則幻塵亦空此六塵屬法非
唯法空幻滅亦滅此智亦空故心經云無眼耳鼻
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乃至無智亦無得盤山
云心月孤圓光含萬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
俱亡復是何物。】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前皆破執此方顯二空真如理也文亦有二此舉
法也行人前既修二空觀破我法二執執盡見除
證圓覺二空真理故曰非幻不滅既不是前身心
法智數重之幻豈可滅耶若謂可滅即落斷見古
云心法雙亡性即真即斯旨也。】
[002-0185b]


「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此舉喻也為上文法說恐人難明遂將世間可見
之物譬喻垢喻我法二執磨喻尋伺觀現喻我法
二執空明喻圓覺二空理顯磨鏡本是磨塵今取
文順謂前說破我法二執執盡見除真理既現由
如世人以藥措塵鏡上塵垢既盡鏡裏光明發現
大凡磨塵二字亦有多說謂或近善知識聽聞大
乘懺除業障或對治煩惱或跏趺正定或心法一
境或呵欲棄蓋皆是磨塵也上文皆二空觀向下
經文乃法界觀。】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此乃印前顯後也當知身心皆為幻垢此印前也
垢相永滅十方清淨此顯後也幻謂虗幻無有實
體垢謂塵垢坌污為義佛告普賢菩薩言汝等當
須覺知此之四大妄身及能覺分別緣影妄心皆
是幻化不實之法譬如塵垢有坌污真身真心義
既知是幻不執人法便是垢相永滅以何得知蓋
人執曰垢相法執亦曰垢相既我空法寂何所不
通便見十方世界都是本有離相無染妙覺所謂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
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此設喻也摩尼此云雨寶謂世間摩尼之珠其中
圓明瑩潔本無形色隨方各現若將此珠頓在東
[002-0185c]
方時彼珠中即現青色若頓在中央方時彼珠中
即現黃色若頓在西方時彼珠中即現白色若頓
在北方時彼珠中即現黑色然珠中之體圓明瑩
淨本無青黃赤白黑等色相但隨處發現耳然世
有愚人東西不辨南北不分真謂摩尼珠中實有
如是五色此乃就喻說若法說者五色喻五道青
色喻餓鬼黃色喻人道赤色喻畜生白色喻天道
黑色喻地獄道問鏡之與珠同耶別耶答別也蓋
前舉磨鏡者但喻修二空觀破二執顯二空之理
今此舉摩尼者用作下三重法界之宗故不同也
何以知之且珠之體本來圓明瑩淨了無絲毫物
污謂之真空絕相觀而珠中所現諸像像不礙珠
珠不礙像此謂之事無礙觀不離諸像諸像全珠
此謂之事事無礙觀若以三性配之者摩尼喻圓
成性即所顯二空之理也各現色者喻依他性即
所說諸幻愚人執為實有也五色者喻徧計性即
前所說塵垢也然世尊一日以珠問五方天王云
此珠作何色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世尊遂藏珠
於袖中却擡手云此珠作何色天王云佛手無珠
何處有色世尊嘆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
之便各強說青黃赤白吾將真珠示之便總不知
時五方天王聞佛開示悉皆悟道然我等心珠還
曾見麼。】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
[002-0186a]
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


【前摩尼珠是就喻說此方就法上說合前喻文謂
一切眾生若將此圓覺淨性頓在餓鬼道之時而
此圓覺性中便見餓鬼形狀直得眼光似電咽孔
如針不聞漿水之名不見飲食之面肢節一時火
起動轉五百車聲若將圓覺性頓在人道之時而
此圓覺性中便現人之相貌相貌眉橫鼻直頭圓
像天脚方似地其間若至尊至貴者食前方丈侍
妾數百堂上一呼堂下百喏若至貧至賤者或居
陋巷或處道途衣不蓋形食不充口若將此圓覺
性頓在畜生道者而此圓覺性中便現畜生形將
或背翼或戴角或分牙或布爪或仰飛或伏走若
將此圓覺性頓在天道者而此圓覺性中便現天
仙之相或身長五百丈或壽八千年以龍起龍眠
而為春秋以蓮開蓮合而為晝夜天男天女天香
天樂常相圍遶顧東忘西觀南忘北快樂無窮若
將圓覺性頓在地獄道之時而此圓覺性中便現
地獄之相便乃刀林聳目劒戟參天沸鑊騰波紅
爐起焰鐵城盡掩銅柱夜燃煑鼻烹魂舂頭擣脚
受無量苦焚然此圓覺之性如是隨類各各應現
五道之中而此圓覺本體之上本無天人地獄餓
鬼畜生之相但是不曾明悟心地愚癡之人妄執
為有此種種差別之相亦如愚人執珠中有五色
故云亦復如是所以古云珠中無五方之色因光
[002-0186b]
所映性中無五趣之身隨業而現迷珠者執珠中
實色昧性者執性內虗身法喻皎然真偽可驗然
此五道非唯一向就外取之若一身之上亦具十
法界何以知之六祖云汝若思惡法此心即化為
地獄思善法即化為天堂毒害化為畜生貪嗔化
為餓鬼修羅慈悲喜捨即化為諸佛菩薩是知萬
行由心一切在我內虗外終不實外細內終不麤
善因終值善緣惡行難逃惡境取禍招讎固非天
之所出亦非地之所生觀斯之說修行之人若於
十二時中安頓自巳分上摩尼寶珠宜著好處勿
使異日有噬臍之悔也。】


「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
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此拂迹入玄幻化指身心此一段有人有法有能
有所人是三能法是三所人是三能者一眾生是
能執也垢是所執也二菩薩是能離也垢是所離
也三佛是能說也執垢離垢人法等皆是所說也
意謂因眾生妄執淨圓覺性中實有如是四大六
塵緣影不能遠離虗幻不實境界以此之故於是
世尊不得巳遂有王宮降誕雪嶺修行金剛座上
悟道菩提樹下降魔出世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
會其說法者只說一切眾生不知此身此心皆是
幻化垢污對執幻垢說法便令如說修行斷障離
垢且眾生未離垢之時即是凡夫若離垢之後便
[002-0186c]
是菩薩雖然離得凡夫了而菩薩猶存凡夫如病
菩薩如藥病雖除去藥尚猶存要須凡夫之垢盡
後而對凡夫底菩薩亦須除去如病去藥亦除凡
聖俱盡便無對與垢非唯無凡夫與菩薩并對機
說離垢世尊之相亦無此是拂迹皈真圭峰云法
身說法義在茲矣若據大鈔中經文到此有二種
方便一者近方便二者遠方便謂前二空觀及摩
尼珠乃是後三重法界觀之遠方便此拂迹入玄
經文乃是法界觀近方便頓教門中用此二方便
誘引行人直造入華嚴不思議門法界觀所以云
此經正屬頓教分屬圓教且頓機若證二空觀了
便自然任運直造華嚴境界便是圓機若約喻釋
者頓教喻如門若開得門自然任運到得入也又
今經頓教正以二空觀為正途所以有法界觀者
即倣修也欲令行人倣傚華嚴圓機修行何以知
之後說周徧含容觀了經云當知菩薩不與法縛
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受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
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下若是修法界觀
者合當云事事無礙故今既不云事事無礙而乃
告云一切覺故者此是歸頓教宗旨凡學佛書者
當曉其宗旨并其途轍也且法界二字論其體也
無增無減語其用也徧在森羅一得永常盡未來
際諸佛以此為師眾生以此為體萬像以此為源
不可以貌識但是一心耳問既是一心何故又名
[002-0187a]
法界答為一心之上有二義故一者軌持義故稱
蓋性無分限事有千差然法之一字有隨緣義若
在理為理法界若在事為事法界若在理事為理
事無礙法界若在事事為事事無礙法界此之法
界當以法義分之且一真法界為法圭峯云未明
理事不說有空直指本覺靈源故曰一真法界然
後就此一真法界中分出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
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此四重法界皆屬義也昔
唐初有帝心和尚乃文殊之應身用自巳無盡之
智見華嚴大經所說義理莫不一一是四重法界
於是束其所詮之義為三重觀門一曰真空絕相
觀二曰理事無礙觀三曰周徧含容觀第一真空
觀中有四句十門唯要揀去凡夫外道執斷空實
色之情顯出一真法界之理雖然顯出一真法界
本來一真之理但得其體尚未明山河大地與自
巳是異是一遂用第二理事無礙觀發起妙用頓
見理即事事即理如千波即水萬器同金此觀中
於理上說有隨緣不變義而於事上說有成事體
空義猶未造諸佛廣大不思議境界又要第三周
徧含容觀中明一法遍在一切法中一切法全攝
在一法內於一切事上一切境上說事事無礙如
善財童子至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白彌勒
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於是彌勒彈指
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入巳還閉遂見樓閣中皆有
[002-0187b]
彌勒一一彌勒前皆有善財一一善財悉皆合掌
見一善財之身入一切善財之身一切善財攝入
一善財內一樓閣為主一切樓閣為伴諸法重重
無盡所以清涼云諸佛與眾生交徹淨土與穢土
融通法法皆彼此該收塵塵悉包含世界相即相
入無礙圓融具十玄門重重無盡問二空觀破執
與法界觀中第一真空絕相觀揀情是同是別耶
若謂同世尊何故於二空觀後又說真空絕相觀
若謂別豈有修二空觀證入了又却修真空觀方
始揀去斷空實色之情執決無此理答二空觀中
破執即是真空觀揀情彼中揀情此中破執破執
彼此各有所宗言不併出文不頓書理不頓顯也
但初於二空觀後顯理文云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一句說未盡者却於此處廣說六根六塵六識外
內四大世出世間諸法及自他依報正報七段經
文皆談清淨廣顯出法界中真空絕相之理又前
二空破執及摩尼珠是遠方便并拂迹入玄是近
方便此二方便不可不明色相空淨一科即當彼
真空觀中第三空色無礙觀一句也此是解終趣
行其次空色同如一科即當彼真空觀中第四泯
絕無寄觀一句也此正成行體即當彼法界中真
空觀中會色皈空及明空即色二句此是揀情顯
解也。】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
[002-0187c]
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虗空覺所顯發。」


【經文顯所引行人進入華嚴法界不思議境界承
前二空境界所作功用由此功用之故所以得證
入起於後文意謂世尊告普賢云入二空觀菩薩
并末世眾生因何得證入法界觀見十方清淨良
由所修二空觀行成就悟得自心是幻化不實却
又滅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依他影像之法若執身
心即有東西南北方所今既不執身心之時便見
盡十世界無量無邊虗空並是廣大靈明圓覺之
性無不開發也顯謂空消覺現發謂妄盡心開所
謂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若未悟時見彼虗空便
作虗空會了若悟之後即彼虗空便是本覺更不
見有虗空之相此謂之渾虗空為體性乘願行以
彌綸故楞嚴云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虗空悉
皆銷殞豈非此云無邊虗空覺所顯發乎。】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
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
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
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
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
復如是。」


【明六根六塵六識清淨即色相空淨中一內身根
識也至六根清淨下二外境六塵也根有生識之
義塵有坌污之義識有了別之義且六塵中色之
[002-0188a]
一字有三義一有見有對二無見有對三無見無
對且有見有對者即眼所見之色也無見有對者
即聲香味觸法雖然不見然有對也無見無對者
唯法處所攝色也然眼所見麤色中又有三一顯
色即青黃赤白光影明暗等二形色即大小方圓
麤細長短高下正不正等三表色即行住坐臥屈
伸俯仰取捨分別好惡等聲有執受義不執受義
香有好惡和合等味有變易生熟可意等觸有四
大冷暖澀滑飽飢等法者意所知境除五塵外餘
皆是法也。】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
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三內四大及外四大也然人之一身皆地水火風
四大而成而在生之時隨緣和合到死之後內外
四大一切俱空也故云悉皆清淨。】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四世間法也十二處即六塵乃是心識生處十八
界即六根塵識成十八也界以性分為義眼根與
識為界識與色為界等問舉十二處又言十八界
豈非重疊耶答此三科法初舉五蘊時即當六根
次正舉六塵帶起六根謂之十二處後舉六識帶
起六根六塵謂之十八界故非重也頌曰聚生門
種族故說蘊處界五蘊者以色受想行識積聚為
義十二處者是心識生處出入之門故或曰六入
[002-0188b]
種族者眼與色為種族耳與聲為種族等二十五
有者四洲四惡趣四禪四空處無想及淨居梵王
六欲天為二十五有謂皆是有各約實報非正智
攝故。】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
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
一切清淨。」


【五出世諸法也言十力者能摧怨敵不可屈伏故
就用分十種者一是處非處智力二者三世業智
力三諸禪解脫三昧力四五根上中下力五種種
欲樂智力六一切種智力七一切道智力八得宿
命智力九天眼智力十漏盡智力也四無所畏者
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法障道無
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也四無礙智者一法無
礙智二義無礙智三詞無礙智四樂說無礙智也
佛十八不共法者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
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巳捨七欲八精
進九念十慧十一解脫十二解脫知見十三十四
十五即一切身口意三業隨智慧行十六十七十
八以智慧知過未現在三世通達無礙也三十七
助道品者助謂資助助正道故道即是因所謂止
觀品即是類正因類故亦云菩提分分亦因義三
十七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
提八正聖道然三十七助道品屬因餘皆如來所
[002-0188c]
證之法屬果八萬四千總持門者若未悟明心地
之者即八萬四千塵勞妄想悟了粙染為淨為八
萬四千陀羅尼總持門者也。】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
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
淨。」


【言實相者即無相也法性本空假言實相一身等
者第六正報也即人等形質或肥或瘦血氣所聚
心識了知之者也。】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
如是乃至盡於虗空圓褁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此第七依報也謂所住屋宇床搨臺觀園林一切
受用之物屬依報圓則圓徧虗空褁則含褁三世
此七段經物色相空淨一科當法界觀中第三空
色無礙觀鈔云前七段文諸法即空淨更不待除
去諸法故當第三句也法界觀注云雖有色空二
字本意唯歸於空以色是虗名虗相無緣毫之體
可得只要顯真空之理然迷時悟時並悉皆相躡
也。】


「善男子虗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
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虗空與四大陀羅尼門皆屬幻色覺性二字即真
空此空色同如一科即當法界觀真空觀中第四
泯絕無寄觀上文總當真空絕相觀也意顯諸法
[002-0189a]
當體本寂平等不動。】


「善男子覺性徧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徧
滿法界根徧滿故當知六塵徧滿法界塵徧滿故當
知四大徧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徧滿法界。」


【此理事無礙觀覺性即法界真理六根六塵四大
陀羅尼門皆屬事法即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互相
融攝發起妙用所以理即事故無有智外如為智
之所入事即理故無有如外智為如之所證六根
徧滿法界者此謂之六根門頭各各動地放大光
明照十方界佛果云若以眼見文殊橫身若以耳
聞觀音彰用若以心知普賢當堂又高城云應眼
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凡夫只是不曾觀何
得自輕而退屈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十方擊皷一時聞靈光烱烱常相續楞嚴云一根
反原六根解脫乃至離即離非無是非是真正俱
融依正平等在法界觀理事無礙觀有乎十門今
經正當第二事徧於理門兼餘門也前真空中俱
攝事歸理今則動靜一一周徧起用。】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徧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
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
光照一室其光徧滿無壞無雜。」


【此周徧含容觀妙覺二字為下事事之因由下六
根六塵皆就事上為宗如法界觀中第三觀十門
前三門談理與事後七門皆下談理只說無礙今
[002-0189b]
經妙覺二字亦是彼中前三門之意也到此事事
無礙中喚作見山依前是山見水依前是水見拄
杖依前是拄杖更不許移易一絲毫許竇云不得
動著動著三十棒兜率悅云要真盡屬真立假全
歸假平地上行舩虗空裏走馬然室喻法界灯喻
真理光喻事法只如自巳分上人人有一椀灯如
是光明如是普照互相顯燭不曾相礙不相雜壞
不然試窮究看若識得此理便許你入華嚴大樓
閣中親見善財弘勒故演義云凡聖不礙狀多鏡
以納眾形彼此無妨千差涉入而無礙問法界之
中有何義故而得諸法融通如此耶答大疏有十
義故一唯心所現故二法無定相故三緣起相由
故四諸法融通故五如幻夢故六如影像故七因
無限故八佛證窮故九深定用故十神通解脫故
十中隨舉其一即見諸法融通無礙也。】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
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
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此是用心見境一一稱真頓同諸佛所見之境界
也法縛即六凡以六凡被貪嗔癡之所縛也法脫
即四聖法也生死即染法涅槃即淨法持戒即奉
持戒律也對八境之上不起勝劣之心便與十方
諸佛之心一同更無兩箇所以晦堂云不用愛聖
聖是空名不用厭凡凡是妄立但得聖凡情盡自
[002-0189c]
然體露真常又僧問南陽忠國師如何是佛答云
佛與眾生一時放却當處解脫又徵云以何義故
四對八境得如此成就遂出所以云良由於一切
處一切時念念常與本覺相應故梵云佛陀耶此
云覺圭峯云我心元佛心齊嚝劫沈淪只為迷梵
云菩提此云覺覺心寂照是菩提其實與佛一同
但覺與不覺耳永嘉云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
辱何憂喜。】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
體無二無憎愛故。」


【上文舉法此是舉喻眼是現量只如以眼洞達照
了前面淨穢高低一切境界而眼光豈有憎穢愛
淨憎下愛高乎以何義故得如此益眼之光體本
無二故所以無憎無愛也眼光喻於本覺平等無
自佗相。】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
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
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
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
涅槃猶如昨夢。」


【上明用心同佛此明見境同佛上之用心者即能
觀無分別之智非唯智與佛同然所觀境上亦與
佛同修習此心者指前觀行及八境無修成者恐
更向頭上安頭屋下架屋若實有修有成則有兩
[002-0190a]
箇圓覺是總指寂滅乃圓覺之體普照乃圓覺之
用等覺照寂妙覺寂照到此用即體體即用無二
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了無痕
迹問何故此文不先言寂滅而先言普照耶答欲
顯行人在觀中頓同佛故蓋等覺與佛是同若妙
覺者便是佛位何同之有故先言普照於中者於
圓覺普照寂滅之中或百千萬億此皆是此方小
數與大數阿僧祇此云無數劫不可說恒河沙此
西域之數恒河方四十里其沙細如麵將一箇沙
數一箇諸佛世界如是許多世界於圓覺中猶如
空中之華相似在空中亂起亂滅然而不作即圓
覺會亦不作離圓覺會何故如是由不離故覺性
奪之以成空華由不即故世界不妨有起滅此無
縛無脫故楞嚴云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虗妄
猶若空華到此境界方知三界四生九類本來是
佛到此知諸佛眾生其猶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
名所以禪宗云人人盡握靈蛇之珠箇箇皆抱荊
山之璞無闕無餘更不假修證然後却來觀世間
凡夫生死之法與出世間聖人涅槃之法一似夜
來見夢中事還曾是實有乎此之夢字今依大智
度論說有五義故一熱氣夢二冷氣夢三風氣多
夢四見聞多夢五天神與夢今此夢乃是見聞多
夢又此一段文配三種世間及三覺世者即器世
間眾生者即有情世間佛即智正覺世間此觀行
[002-0190b]
成就能融三種世間為一味法又始知者即始覺
本來即本覺成佛即究竟覺約教者始知即頓教
本來成佛即圓教若五教各有成佛且愚教說悉
達太子一生成佛始教說三大阿僧劫修行成佛
終教說相盡性顯成佛頓教說一念成佛圓教說
本來成佛謂初發心時便是佛也不可說者圭峯
注云乃是華嚴大數也彼經云修菩薩行無數無
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
說不可說不可說今當第九數。】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
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
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
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此稱實同也謂於能觀之智所觀之境稱其真實
之理此文有四段一總標稱實二別指能所三雙
拂能所四總結稱實如昨夢故一句躡前猶如昨
夢故文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
此是總標稱實謂迷生死時如空華起悟涅槃時
如空華滅既知一切法如夢之後豈有生死之起
涅槃之滅乎非唯無起無滅亦無聖法新來凡法
滅去其所證無分別理境上無得真無失妄非唯
無得真無失妄亦無取妙捨麤之事所證理上既
然如是能證無分別智亦無作止任滅之病此是
別指能所也於此能證所證之中無能無所畢竟
[002-0190c]
無所證之境與能證之智此是第三雙拂能所下
總結稱實問如何得無上來能證所證一切諸病
耶答良由行人入觀於一切處一切時頓同諸佛
用心頓悟一切或凡或聖或染或淨或性或相或
本或末種種諸法之性本來平等無壞無成老氏
云人成不缺楞嚴云歇即菩提勝淨明心不從人
得古人云本來具足無闕無餘皆斯義也若爾則
本是淨潔人狂來泥裏污。】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
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此結牒問辭前普眼設七段問後此結答但依世
尊教示令汝等先入定持戒修二空觀兼倣修三
重法界觀如是用心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方便如
是開悟若能如是入觀用心即不迷悶便能悟入
圓覺境界同佛知見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皈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不動徧法界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猶如虗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去來
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偈中一切悉清淨與不動二字皆頌真空觀徧法
界三字頌理事無礙與事事無礙觀也無作止下
頌頓同佛境等也。】
[002-0191a]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
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徵釋迷悟始終金剛者從喻得名金剛不取青
黃大小貴賤等唯取其金剛體上有堅義利義金
剛之體堅一切物不能壞金剛之用利能壞一切
萬物今此菩薩之智亦然此之智體堅一切煩惱
不能侵一切魔境不能動此之智用利能斷疑能
遣障能證體能起用藏者有含攝義能斷疑盡即
具一切無量功德故曰藏良由行人於普賢章中
入觀觀中遂起三重難難佛互相發揚以消末世
之疑故當此菩薩請問。】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
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
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此乃慶悟也因地者躡文殊章問本起因地此是
一切行位之根本後必躡前也蒙昧者蒙則蒙蔽
昧則昏昧揚子曰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
聰明不開承者受也幻翳者幻喻生死之相翳喻
無明之執慧目即根本智此智達理照一切法無
不清淨。】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
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
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
煩惱。」
[002-0191b]


【此金剛藏起三疑難問佛一疑真能生妄二疑說
妄為真三牒而縱之責無窮過也世尊若諸眾生
本來成佛此是躡前普賢章中聞世尊云始知眾
生本來成佛二句也何故復有一切無明此二句
是疑真能生妄也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
如來復說本來成佛此五句是疑說妄為真也謂
世尊既說一切眾生本來自成佛了以何義故如
今現見一切眾生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於一切處一切時觸境對事依然却有
無明煩惱耶莫是真能生妄否若謂一切無明煩
惱眾生本性上本來自有之時便說作佛不得又
以何義故世尊却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了何故
如此自語相違反復不定耶莫是說妄為真否第
三牒世尊說縱起無明便舉十方如來巳成佛了
不知幾時却生煩惱如是責難於世尊也十方異
生本成佛道二句是牒也後起無明一句是縱也
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此六句責無窮之
過十方異生者即十法界中眾異類生也謂且說
十法界中異類眾生人人具足箇箇圓成先成佛
了後方起一切貪瞋癡無明煩惱之時此說且置
一邊只如三世諸佛十方如來如今都巳成佛了
又不知從此去幾時再起無明煩惱耶且十方諸
佛巳成聖人豈有復為凡夫乎下文佛答非為正
問也然金剛藏非真有此疑蓋為後代之人起疑
[002-0191c]
生正信也。】


「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祕密藏及為末世
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作是語巳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祕密藏者有祕藏有密藏祕藏者如不開櫃密藏
者說一法中含一切法今文不簡末世眾生則是
開祕藏顯了而說則是開密藏疑則於真諦理中
生二心猶豫也然此疑有三種一疑自二疑師二
疑法譬如有病之人疑自疑醫疑藥若如此者則
所患之病終不能愈金剛藏之疑乃疑法也悔是
不定之辭悔善則惡悔惡則善今是悔惡也。】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祕密究
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
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
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
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
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答中總標輪迴之所以一切世界者此世界通舉
有情世界并器世界有情者即眾生器世界即山
河國土何以知之此世界二字通指情器如金剛
經十三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天親論
以世界為器世界無著論以世界為眾生受想行
識四蘊之心以微塵為眾生一蘊之色以此證之
[002-0192a]
是知今經世界二字通舉有情與器二世界也始
終生滅者此二對屬情世界并器世界也前後有
無聚散者此三對唯屬器世界也起止者此一對
唯屬有情世界也始謂創變謂一切眾生於本覺
上一念不覺動心便成業相現相此迷真遂妄也
終謂極證[車*胃]轉相一切眾生因遇佛教如說修行
斷疑遣障地位滿足捨微細煩惱成等正覺生謂
新新不住滅謂念念落謝前謂過去後謂未來有
謂住劫無謂空劫聚謂成劫散謂壞劫起謂現行
之念如金剛說現行疑同止謂端坐調身調息捺
伏其以上說有情無情世界皆因一念妄心分別
相續不斷而有便見器世界成了復壞壞了復成
有情世界生了復死死了復生所有一切眾生惑
業襲習報應輪輪改形易質受種種苦塵沙劫波
莫之遏絕其間或取我身或厭離我身或捨麤障
或取淨妙或厭生死或取涅槃或厭捨娑婆或樂
生淨土或捨有或取無種種生心動念此之妄念
便結云皆一是眾生顛倒輪迴繫縛不能出三界
之心也問極證則出輪迴何以總結云皆是輪迴
耶答此六對皆是所計之幻境能計之心是輪迴
故所計之境亦流轉也。】


圓覺經類解卷第二本
[002-0192b]
圓覺經類解卷第二末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
無有是處。」


【此真隨妄轉謂若用前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
起止種種取捨不出輪迴三界之心明辨如來廣
大圓覺之時便妄見如來圓覺之性亦同妄心有
始有終有生有滅有前有後有有有無有聚散起
止動轉流散然而圓覺之性本不曾流散動轉但
是不合將妄心湊泊妄見耳譬如世人將筯攪水
中之月一般正當攪時却見水中之月百雜千碎
隨手中筯流轉而本月何曾動靜今行人若將妄
心湊泊圓覺真性欲超夢幻出輪迴如此用心一
時錯了豈有是處此上經就法說之也。】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
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次就喻眼轉火者即以手旋火成輪此蓋眼識遲
鈍妄見成輪駛者奔流急走之義此四克取親所
見之物為喻然水成波火成輪但是眼目定動喻
於圓覺見凡見聖但是流轉妄心岸移月運雲駛
舩行亦同此意亦復如是一句總結四喻合前法
也此四喻亦如行人將未出輪迴妄心而明辨圓
覺便妄見圓覺之性亦同流轉然此四喻不必配
法但用眼前可見之物譬之令其易曉。】
[002-0192c]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
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


【此一段文先合喻次合法諸旋未息至尚不可得
此合喻也諸旋者指喻中眼目雲舟彼物指水火
月岸也眼目雲舟喻前始終生滅等生死垢心水
火月岸喻圓覺世尊告金剛藏云且如世間之人
不肯住目只要湛水不搖動尚不能得又如定却
眼睛只要旋火不成輪尚不能得又如天上雲奔
流急走不肯住只要月不運行尚不能得又如江
河水上之人不肯住舩只要兩岸先住尚不能得
此皆是世間容易麤淺不難之法尚自千難万難
要他先住尚不可得又豈況凡夫之人直將無量
劫來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種種取舍分
別計度輪迴生死垢污之心求覓十方諸佛廣大
不可思議清淨圓覺境界如何得妄見佛之圓覺
不隨汝等妄心旋復流轉耶。】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此結指前疑以是上來所說因之故剛藏等便生
三疑一疑由真能生妄二疑說妄為真三疑先真
後妄上來之文且是佛先為剛藏等標舉建立答
問之義便令息如上之念即前疑自亡也下文將
空華一喻通答三疑金鑛一喻則答第三疑牒而
縱之責無窮過也。】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
[002-0193a]
翳巳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
待故。」


【幻之一字若據圭峯疏云謂不知華因翳有妄執
華從空生推此之意謂譬如世人眼才有翳便見
空中有華法上心若有妄便見輪回所謂一翳在
眼千華亂空一妄在心河沙生滅謂眼瘡有患翳
便見空中有華眼翳若差空華即滅既滅之後又
不可更說此眼翳巳除不知此去幾時眼中更生
翳耶譬如人睡起夢覺又更云何妨明夜再夢今
此翳差華亡眾生即佛人罕能華知又徵云以何
義故不可說此翳更起耶却為眼中翳才差而空
中便無華此之二法同時而起同時而滅非是一
箇先去一箇尚在此相待等決無此理翳喻無明
華喻生死如眾生若有無明執心便見有生死此
心若除便見無生死豈可此無明去後又有生死
者也所以圭峯云眾生本自不生空華畢竟不起
莫將翳待莫以迷求此之謂也。】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虗空何時更起空華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前說翳不再起此說華不再生乃是通答前剛藏
三疑謂又如空華在虗空中滅了汝等又不可更
作此見解謂空中此去幾時更再起華徵云以何
因由所以之故不得言空華再起耶為虗空中本
自無華既本不曾有華必無華起華滅之理今法
[002-0193b]
上亦然十方諸佛成等正覺之後豈更再作凡夫
所以圭峯云空華既不再起果位何得再迷。】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此時法合喻云但是眾生迷時見有生死如空華
起悟時見有涅槃如空華滅但是見有凡夫見有
聖人並是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殊不知
十方諸佛不思議妙覺圓照之體本無眼翳之無
明本無空華之生死所以楞嚴云真淨界中云何
更容他物禪宗云他家無如是事。】


「善男子當知虗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
覺隨順而為虗空平等本性。」


【列子云天地乃是有形中之最巨者空中之細物
此謂萬物雖有形狀不如天地之形最大若以萬
物觀之則天地為大若以無邊虗空觀之則天地
未足為大乃是虗空中之細物爾何也謂虗空又
包却天地據他道教所談止此而巳今我佛於楞
嚴中說則又不然經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謂虗豁無知無覺頑空生在十方諸佛廣大靈明
圓覺妙性之中如大海中一浮漚或沈或浮相似
大海即喻妙覺一漚即喻虗空是知此說又過於
列子之說故殻法師云首楞嘆虗空之小圓覺嗟
法性之寬比之常談海形牛迹若以尋常列子之
說比於世尊之說世尊之說如海之形廣大深遠
無窮無盡列子之說如牛迹之狹真淺有限謂汝
[002-0193c]
等須知外面頑空乃是世間麤淺之法尚不同空
華暫起暫滅暫去暫來何況諸佛廣大真實常住
隨順圓覺之性而能與虗空混同一體無二無別
平等之性豈有同凡夫之迷同二乘之悟如空華
起滅耶此意明覺性無迷無悟無染無淨無去無
來無生無滅湛然常住廓爾無私裏許無一絲毫
許是生滅法永嘉云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
如電拂。】


「善男子如銷金鑛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為鑛經
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
復如是。」


【此再舉喻也如人以爐冶銷去其鑛鎔出真金金
在鑛中須假鎔出金既出後金性之體本自有之
又不是因銷而復有若是銷因方有金者試將瓦
礫土石等物銷之又不見有金是知此之金性本
自有之既然成金之後豈更有再作鑛之理假使
經無窮之時此金性應無改變損壞楞嚴云又如
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到此謂之病
去藥除鑛銷金見若如此之時不當說言此之金
性本不成就喻說也如來圓覺亦復如是此二句
就法法合也意謂十方諸佛巳於三祇修鍊得成
正覺不復再為凡夫也然剛藏前起三疑世尊遂
以前段空華一喻通答三疑又以此段金鑛一喻
別答第三疑者蓋第三疑牒而縱之責無窮過所
[002-0194a]
以須將金鑛一喻別答第三疑者蓋第三疑疑諸
佛成等正覺之後却再作凡夫此疑過患甚深所
以別答之此兩喻如兩服藥相似修行之人皆要
服之若世尊但用前空華一喻即令後代眾生闡
提撥無因果迷悟之相便成邪見若但用金鑛一
喻即令一切眾生本覺性上有染不清淨滯在修
習以謂自是凡夫未曾修行如何是佛失真常理
亦成邪見又前空華一喻對治大即病不即不離
方處手中道故也。】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
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妙則染而不染圓者離相覺者不空心者常住真
實之心何謂染而不染此圓覺性若在佛果之時
即全同諸佛而圓覺之性不是佛若在菩薩界即
全同菩薩而圓覺性不是菩薩乃至若在聲聞緣
覺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即全同天人餓鬼畜生等
而此覺性非聲聞畜生等此謂染而不染何謂之
圓者離相謂此圓覺體上非青黃赤白陰陽高下
長短方圓邪正等相此謂之離相何謂覺者不空
謂此圓覺性不是無知無覺虗豁斷滅頑空而裏
許有大智慧光明義徧照法界義真實識知義清
涼不變義常樂我淨義具足如是過於河沙無量
無邊功德一時滿足此謂之不空也心者無像無
名無依無住細入無間之中而不可言其小大包
[002-0194b]
乾象之外亦不可語其寬處聖稱真在凡號俗如
金作器隨器得名在指曰鐶飾臂曰釧不可以智
知不可以識識此謂之心也此是先標十方如來
圓覺妙心為宗下方拂迹也本無菩提及與涅槃
者及與涅槃者謂因地轉煩惱果上證菩提因地
轉生死果上證涅槃此是二轉依號此名皆是因
妄而得而圓覺中本無此事也又成佛不成佛輪
迴非輪迴兩對四雙皆是對待之法而覺性之中
亦都無此若存小見則迷圓覺華嚴云於法若有
見此則未為見若無有見者如是乃見佛圭峯云
靈靈自覺元無物擾擾他緣盡是空。】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
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


【聲聞之人皆於鹿野苑請佛三轉法輪聞聲悟道
故曰聲聞三轉法輪者初曰示轉二曰勸轉三曰
證轉初示轉者佛告云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
是道次勸轉者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
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次證轉者此是苦汝
巳知此是集汝巳斷此是滅汝巳證此是道汝巳
修此謂之三轉法輪也此聲聞之人於音聲中而
得聞解聞佛宣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門於是悟道
今且將此比較謂聲聞圓修有餘涅槃并無餘涅
槃之境界不執四大五蘊妄身并六塵緣影妄心
一切所有言句皆悉斷滅無執著之心一向沈空
[002-0194c]
滯寂灰身滅智如此修行尚不能造到聲聞親證
所現有餘涅槃并無餘涅槃也有一種聲聞人作
如是言我梵行巳立所作巳辦不受後有巳出三
界巳無生死不妨留此身飛行自在與一切眾生
供養此謂之證有餘涅槃所以肇云餘緣不盡餘
迹不泯業報猶魂聖智尚存又一種聲聞人作如
是言我梵行巳立所作巳辦不受後有巳出三界
巳無生死安用此身於是自放三昧火焚之歸無
此謂之證無餘涅槃所以肇云夫聖人灰身滅智
掃形絕慮內無機照之勤外息大患之本超然與
群有永分渾爾與太虗同體冥冥長往莫知所之
問既是聲聞人身心語言皆悉斷滅何故楞嚴經
云如何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
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入佛知見耶答二經
意同但語言別爾蓋二乘人於今經中斷滅所知
之心尚不能證自巳之道豈況楞嚴經中許有所
知用世語言入佛知見愈不許也。】


「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前證我空之理及證我空之智是聲聞小乘人如
此加功練行妄情泯迹修行尚未能到豈況凡夫
之人直用前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種種
取捨未出輪迴思惟分別計度識心便要擬測度
量十方諸佛廣大圓覺清淨不思議界中湛然常
住廓爾無私亘古亘今不生不滅豈可以心測度
[002-0195a]
也若根身器界種子許第八識緣若有漏無漏二
法及四我許第七識緣若三性通內外一切差別
之法許第六識緣若色聲香味觸許前五識緣此
圓覺不可思議若以思惟心學法者譬如幻刀斫
石若霧染空相似終不能得所以圭峯云百僚尚
畏宰相百姓豈親天子百僚者喻聲聞宰相者喻
所現涅槃百姓者喻凡夫思惟妄心天子者喻如
來圓覺也古云自古上賢猶未到造次凡流那得
知此二段文謂之舉聲聞之勝彰凡夫之劣凡事
莫不勝從劣顯順由逆彰也。】


「如取螢火燒順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
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螢火即凡夫思惟妄心須彌山亦云妙高峯此喻
圓覺然此山出水八萬四千逾繕那入水八萬四
千逾繕那又安可用不真之火而擬燎者哉經云
如人聚集於螢火欲燒四寶大峯巒縱使勤勞經
累劫豈能損著一毫端楞嚴云阿難汝今云何於
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
撮虗空祇益自勞虗空云何隨汝執捉次文法合
可見但寂滅喻圓覺境界也。】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
本。」


【此勸止息思惟妄心根即舉喻喻如樹根也本即
舉法愛為本也古云伐樹不盡根數數更生樹斷
[002-0195b]
愛愛不盡數數得生苦。】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
實心體巳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
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有作思惟者即再顯前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
起止種種取捨思惟計度之心此心從第六意識
上起問何故有此識心耶答為因有色聲香味觸
法六塵之法遂牽引起中間能攀緣分別之心此
心乃是真心上起一分緣慮影像妄心如水上之
泡如鏡中之像如空中之華此心常與真心氣分
契合所以楞嚴會上慶喜執心而無據直得七處
茫然此並不是真實之心體一似空中之華且空
中華是實是虗耶只此自是一重妄想而修行之
者又不知覺悟却用此思惟妄心要求辨別明了
十方諸佛廣大圓覺不思議境界却是兩重妄想
如見空華巳是不是又見結果又是一重妄想如
此展轉相依一時錯了有甚是處所以楞嚴云汝
等皆是迷中倍人又云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
空華復結空果誠哉是言得不銘心者哉。】


「善男子虗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此指金剛藏前三疑皆是無量劫來熏習顛倒妄
想分別虗浮不實特地生出巧偽之見終不得斷
障遣疑證入成就十方諸佛廣大圓覺方便之法
門也。】
[002-0195c]


「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此結三疑謂於佛法中不是真正當理之問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回際不能入佛界譬如銷金鑛
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鑛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虗妄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偈云譬如銷金非銷故有此二句說本有之法對
治有修金鑛執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此二句
對治無修執思惟猶幻化此頌長行中有作思惟
從有心起至巳如空華何況詰虗妄此頌用此思
惟辨於佛境謂前思惟之心自是虗妄幻化豈況
又將此虗妄之心詰辨分別圓覺境界如是分別
展轉不是也。】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
三迊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深究輪回之根也彌勒此云慈氏乃是其姓也
良由此門深究愛根蕩除細惑窮其展轉根元推
其差別五種之性彌勒是等覺菩薩一生補處表
除細惑大凡教中說等覺位方斷四事四事者一
劣無漏二微細習氣三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四
內外轉依斷此四事方入妙覺故當彌勒請問。】


「太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祕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回
[002-0196a]
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
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深悟輪回即慧眼分別邪正即法眼然慧眼證真
法眼達事又慧眼即根本智法眼即後得智然天
台以根本智為拙智謂只證得自巳之性以後得
智謂能鑒機逗教分別邪正說法度生言道眼即
具上二眼也決定信者即能信之智大涅槃者即
所信之法無復重隨輪轉者即指前雲駛月運等
也。】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
何當斷輪回根本於諸輪回有幾種性。」


【此舉法以請先斷輪回也大則絕對待之大性本
自靜曰寂相本自寂曰滅海是喻喻如大海體深
用廣具河沙功德遊者不住即指無住處大涅槃
也當斷輪回根本者由前剛藏章聞佛說末世眾
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今請問未審是那箇根本
如何斷絕并諸輪迴六趣之中有幾般種性之人
也。】


「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
度諸眾生。」


【此請悲智也修佛菩提幾等差別此當大智回入
塵勞至眾生此當大悲又初則從假入空觀次則
從空入假觀又初當無邊法門誓願學次當無邊
眾生誓願度上文說云何當斷輪回根本者此當
[002-0196b]
無邊煩惱誓願斷然諸佛有無量無邊門亦要學
之何謂之無邊法門只如一代時教修行法門以
至禪門諸方尊宿接人差別之智各自不同既知
諸法之門便須依文解義悟理見性之後此方是
自行無邊事然後却要行利他之行何故却要行
利他之行耶緣為根本智只了得自巳邊事謂之
理孤事寡終不圓通隻翼單輪豈能飛運譬如一
水無以和其味一木無以成大廈一衣無以稱眾
體一藥無以療殊疾一綵無以為紋綉一聲無以
諧琴瑟一言無以勸眾善一戒無以防多失只如
華嚴會上大海龍王置十千之間普慧并申二百
之疑若遇斯機當如之何所以釋迦老子有後得
之智遂為龍王開八萬塵勞之門答普慧大士二
千樂說之辨今欲鑒機說法行利他行者亦復如
是直須要會於無言說中假以言說於無方便中
假立方便於無譬喻假立譬喻念念慈念念悲行
無緣慈作不請友廣開方便饒益有情利樂群品
以此推之後得智者真巧智也所以禪宗道大凡
參玄之士須具二眼一巳眼明宗二智眼辨惑序
云佛稱種智修假多聞又壽禪師云百川雖潤何
妨大海廣含五岳自高不礙大陽普照也。】


「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
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
巳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002-0196c]


【慧目即能照也肅清則塵緣影像一切境界皆不
雜壞也照曜即所照也心是舉法鏡是舉喻謂欲
使末世修行之人於十二時中能照之智及所照
之境如鏡對像互不相瞞於中不受不拒物來斯
照物去斯忘應變無窮卷舒自在若能如是即圓
滿證悟十方如來無上智見也圓悟即無能所世
間之法莫能先之故曰無上然無上知見者謂見
聞覺知也此舉初後攝中間耳何謂之無上知見
古云有所知有所不知無所知無所不知有所見
有所不見無所見無所不見且有所見有所不見
者如夜秉燭相似有所照有所不照也無所見無
所不見如日輪升空天下洞然也且行時若見有
行底則不見住時底坐時若見坐時底則不見有
臥時底唯是行時不見行住時不見住以至坐臥
時不見坐臥底乃至見聞覺知於一切處一切時
不妨行住坐臥見聞覺知千差萬別一時坐斷觸
目對境無非是登解脫清淨法殿無非是證大圓
覺妙莊嚴域這箇喚作無上知見豈有世間虗幻
之法而過得此法也如是會者方始有大利益所
以古云無心則十方諸佛千里同風有知則十方
諸佛對面胡越又老子得此道理乃曰不出戶天
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若約教家配者無上知見
聖涅槃性菩提即涅槃法也。】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002-0197a]
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祕密微妙
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
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
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心悟實相實相具無生忍者實相者於一切法上
不動乃無相之相若出其體即圓覺也忍者有五
若資粮位伏忍見道位初地謂之信忍修道位二
地至六地謂之順忍通達位七地至九地謂之無
生忍無學位十地至妙覺謂之寂滅忍當五忍中
無生忍也謂前章說一切眾生未悟輪回妄見生
滅今既悟實相了妄心既不生輪回永絕如是即
可名無生忍也。】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
有輪回。」


【答中別釋愛本中約欲以標指此指四生九類種
種者或天屬之恩如父母等或感事之恩或任運
生愛或因敬成愛因恩成愛恩之與愛種種不一
今貪欲者的指婬欲也。】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
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二約受生即欲界六天及五趣雜居之中正者受
也古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生娑
婆者皆因愛欲之心重也且如忉利天以交抱為
行欲兜率天以執手為行欲化樂天以戲笑為行
[002-0197b]
欲他化自在天以相視為行欲以至鴉以觜傳氣
鵲以枝傳繞此皆因淫欲受身命也凡世間之人
臨命終時若一生作善法之人先從下冷上至臍
自頂以上煖氣後盡者即生人道若至頭面熱後
盡者此人即生天道也若一生造十惡者與此相
反從上至腰熱後盡者墮於鬼趣從腰至膝熱氣
後盡者墮於畜生中從膝巳下乃至脚熱氣後盡
者墮地獄中無學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煖或在
頂煖又死之後若一生善法功德多者即生善道
惡業重者即墮惡趣善惡相半未定者遂於暗昧
之處謂之中有身須四十九日自定之如秤秤物
相似若善業稍勝即先受善趣若惡業稍勝即先
受惡報後受善報滿足之後復還受生臨受生時
所有詫生之處雖遠由業力故見在目前有福之
者或聞大眾歌舞聲鐘鈴羅皷聲兼寂靜美妙種
種可意之聲無福之者或聞風雨雷電聲江河泛
漲聲及紛亂種種不可意之聲是時或妄見自身
入臺觀宮殿之中或見身入荊棘叢林聲芦華之
中若變成男者於母胎中即起男人欲心背外而
面向內在其左脇若變成女者即於父身上起女
人欲心背內而面向外在其右脇是時父精母血
和合巳靈即生歡喜乃託彼生矣在母腹中生臟
之下熱臟之上母噉一坏熱食之時其體如在鑊
湯母飲一坏冷水之時其體猶如寒氷切身母飽
[002-0197c]
之時迫窄體痛不可具言母飢之時腹中亦似倒
懸其苦無量此說卵胎受生若濕化二生者則又
不然濕生但染香故若至生處此香或淨或不淨
墮其宿業所感也若化生者但愛樂所依之處或
好或惡亦隨宿業所感俱舍云顛倒處欲境濕化
染香處凡在胎中三十八箇七日方得出生一七
如生酪二七如凝酥三七如藥杵四七如溫石五
七體形漸現六七現肘膝七七生手足八七現二
十指九七生眼耳等十七如浮囊十一七身孔通
十二七生腸骨十三七生飢渴想十四七生筋十
五七生諸脉十六七諸孔出氣十七七眼鼻等明
淨十八七諸根長十九七具三根二十七生諸骨
二十一七生肉二十二七生血二十三七生皮二
十四七生膚二十五七生肉增長二十六七生髮
毛爪甲二十七七各隨善惡業苦相一一覺知二
十八七生顛倒想二十九七現形色三十七毛爪
增長三十一七至十五七人相具足三十六七生
厭離想三十七七生五種惡想三十八七欲生之
時母腹風起或上或下轉其兒身令倒懸頭向於
產門猶如兩石夾山其身福者時心自念言我投
浴池水中遊戲如墮高床華香之處其無福者時
心自念言吾從高山墮落懸岸溝坑溷中或如地
獄羅網荊棘之上及嚝野石間劒戟之中愁憂無
量又欲生之時母危兒怖生墮草上身體細軟風
[002-0198a]
草觸身猶如履刀劒之上忽然失聲大叫其痛苦
亦無量出生之後一七日內身中方生八萬戶虫
以此推之四生九類莫不皆因婬欲中而受其身
以至竛竮五趣匍匐四生無由解脫者皆由愛欲
為根本根是舉喻本是舉法何以知之伐樹不盡
根數數更生樹斷愛不盡本數數得生苦良可為
證。】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助成因也由者因也諸欲即境愛性即無量劫
來種子由外塵境牽起愛心種子所以十二時中
愛繩萬結情網千重因此愛心貪欲故造業造業
故受報由此生死不斷因緣相牽譬如磁石吸針
針乃北方銕此屬陰石乃南方之物南屬陽由陰
陽相感耳楞嚴云我愛汝色汝怜我心以是因緣
百劫千生常在纏縛肇云眾生所以久流轉者皆
由著欲故也若欲止於心無復生死也。】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
愛命為果。」


【此明因欲故因果展轉更相依倚不斷欲謂貪婬
命謂身命若無愛欲則不生此身當知一切眾生
欲從能愛之心上有既於過去因有婬欲生得此
身今生又就此身之上又生愛惜保護貪著之心
由愛此身所以之故又依傍此身作來生婬欲之
因因此又感來生生死果報如是展轉相續無窮
[002-0198b]
故云愛命為果。】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
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此惡業招苦報也違者不可意順者可意由愛彼
境境不順心便生熱惱憎嫉起嗔之故或殺或害
或打罵凌辱種種惡業若境順愛心而生染著婬
盜飲啖侵奪綺妄種種惡業若於十二時中如此
用心者遂感三途之報若起嗔心感地獄之報若
起癡心感畜生之報若起貪心感餓鬼之報不言
畜生者有二義故一欲成文二舉初後攝中間也。】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


【此造善招樂報也謂前文說眾生則不知不覺起
惑造業墮於惡道今巳知覺悟前來起貪欲之心
非是善道深可厭捨念念即是愛厭於三途惡業
之道遂捨去能造十惡之心却起樂十善法功德
之心修信進念定慧得十善之法若於十二時如
此用心遂感人間及六欲天福報雖然如是亦未
為善何也為人間有八苦天上有五衰八苦者一
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愛別離苦六怨憎
會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五衰者一衣垢
染二華鬘萎顇三兩腋汗流四體便臭穢五不樂
本座廣說五衰八苦見文殊章。】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
增上善果。」
[002-0198c]


【此感色界不動業也依報謂又不知其前來愛造
惡及愛造善之心但未免苦輪遂棄彼愛心及樂
修善心一時皆捨去又不知此之捨心與彼愛心
一般依前潤起愛心之本如此用心乃是有為之
心感得色界漸漸增上無色界正報俱舍論云梵
王天人身長十由旬無色界天人身長三十六由
旬不動業者謂因不動果不動也因則不被下欲
界境之所動果則不被四禪心定之所動也如初
禪不被欲界境之所動二禪又不被初禪境界之
所動三禪又不被二禪境界之所動如是漸增至
四空處天也。】


「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此總結也以是上來所說愛欲之心不斷受三途
之報捨心不斷受上二界之報此皆三界生死出
六道輪迴者必先依佛所說斷除貪婬之心及能
起愛渴之心愛心喻渴求水之謂報應云事起必
由其心報應必由其事是故自報以觀事而事可
變舉事以責心而心可反譬如世人欲要流乾先
須竭其源欲要湯不沸先須除其火所以古云擁
其流者未若扗其源揚其湯者未若撲其火由源
出於水源未扗而水無窮火沸於湯火未撲而湯
誰息故有扗源之客不擁流而自乾有撲火之賓
不揚湯而自止類斯而談可得詳矣厭其果者未
若絕其因怖其苦者未若懲於惡因滋於果因未
[002-0199a]
絕而果未窮惡生於苦惡未懲而苦詎息故使絕
因之士不厭果而自亡懲惡之賢不怖苦而自離
凡百君子書而誡歟所以道一切眾生輪迴根本
只是貪欲及愛三字也前文殊章無明為生死根
本此即發業也今彌勒章以貪愛為輪迴根本此
即潤業也諸經或說發業未若此經文簡而具備
矣。】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
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此通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恐有此疑害其觀智
只如龐居士豈是真箇縈妻育男養女貪著世間
之事耶又如猪頭和尚等皆菩薩化現但是示現
受生同於凡夫為欲利益調伏攝受教化一切眾
生故也。】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
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此顯覺也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增愛永斷輪
迴者此一段文約禪宗說之乃是熟處放教生其
次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者乃
是生處放教熟約教宗說者先是出鑛後方成金
巳上經文總答彌勒前問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
何當斷輪迴根本今告云愛欲二字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
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002-0199b]


【二明種性中總標因依發則顯發揮則揮散無明
即根本煩惱謂一切眾生因背覺合塵貪欲之故
遂發顯揮散根本無明是時便顯出聲聞性緣覺
性菩薩性外道性不定性各各差別不同何故如
此為始初遇著邪師教者則於人法二我上堅執
不捨此障對於二乘為深若遇二乘之教說人空
理雖巳知人空其於法執未忘對前邪師為淺若
遇菩薩之教對二乘又為淺也然此眾生覺性之
上本無深淺之障但隨其所薰習耳。】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此所依二障也凡夫有我執即前妄認四大為自
身相故曰事障所以竛竮四生匍匐六道二乘有
法執故曰理障所以有智無悲左此二障若在起
信論謂之我執法執蓋起信說初於本覺上一念
不覺動心為業相有所見為轉相境界現為現相
起分別心為智相此心不斷為相續相此五皆謂
之法執起取著之心為執著相於執著處計度其
名字為計名字相此二相屬我執若在唯識謂之
煩惱障及所知障為煩惱障障心心不解脫所知
障障慧慧不解脫若在此經謂之理障事障若二
障之體在起信論二障之義在唯識論二障之名
在今經也天台教煩惱曰界內見思所知曰界外
見思注曰我執即一蘊之色法執即四蘊之心在
參同契謂之執事猶是迷契理亦非悟故楞嚴經
[002-0199c]
云初伏客塵煩惱又云永斷根本無明大意皆同。】


「云何五性。」


【此徵問也性字從心從生謂從心而生謂之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此簡未熏之者正當楞伽經中無性此經本以發
心修證約二障故成五性此一種人都未曾聞佛
教未熏修性二障未曾斷故不當其五性中之數
也。】


「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
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五性中此當第一聲聞性第二緣覺性此之聲聞
緣覺皆是三乘之數於中聲聞乃聞佛三轉四諦
法門而悟道當二乘中鈍根之人所以華嚴經云
隨他語解故號聲聞辟支迦此云緣覺此人出無
佛世但觀四時遷變代謝而悟道更不假師繩所
以道春觀百華開秋觀黃葉落此當二觀恐乘中
一利根者也此二乘之性不先求了悟覺性但知
生死苦遂止息攀緣先除事障巳除我執尚有法
執理障未除雖云超出三界於台教四土之中約
居方便土未到菩薩境界此人一向厭下苦多障
欣上淨妙離也。】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
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
事理障巳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
[002-0200a]
大涅槃。」


【此第三菩薩性先當發顧者似令修證不是分別
五性此譯人之訛今文只要分別出五性差別不
同當云唯先發願又悟入者當作順入此中亦只
先願斷障不先了心未覺了真性而二障又巳伏
之不行此當地前菩薩霍伏自然潛同菩薩故云
順入永斷者此約地上果位蓋地上方䨥斷也大
涅槃者即無住處大涅槃也。】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
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
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此第四不定性問既是四生九類巳皆證入十方
如來圓覺了何故更要依倚善知識所教示修習
因地法門耶據圭峯注以謂譯師訛之當云證諸
眾生皆有圓覺謂吾佛大聖人普為一切眾生保
任作證人人具有此廣大靈明圓覺之性此之性
上本無菩提可求下無眾生可度中無萬行可修
所以道人人壁立千仞箇箇常光現前一道恩光
何人無分人人并眉佛祖各各鼻孔遼天本來具
足本來無闕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於是有褁
粮笈撥草瞻風尋師訪道之事或逢箇知真識妄
知病識藥底善知識之教因修心地法門行稱性
法行也若遇頓師教之則成頓證若遇漸師教之
則成漸證然彼眾生覺性之體與佛一般初無頓
[002-0200b]
漸也若遇如來之教並許成佛良由此不定性之
人遇善則善遇惡則惡如一張白紙相似褁香則
香褁臭則臭孟子所謂人之性其猶於水決諸東
則東流決諸西則西流論語所謂中人巳上可以
語上也可以語下也老子謂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也又如大智度論云昔王不立廐於寺者謂此王
有象可敵諸國每有爭戰莊嚴器杖令象前戰無
不克勝而諸國皆懼久而無敵遂立廐養僧寺之
久聞僧眾持念之聲其象遂乃心善後有敵國兵
眾相侵依前以象前敵其象都不肯戰其王憂愁
慮國衰敗有智臣白王言此象久處僧舍見聞善
事與之俱化矣今可移處屠坊令常見殺住未經
久其象惡心還起畜生尚爾況復於人近善不善
近惡不惡耶故儒典亦常令學者擇其所習可不
信哉。】


「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
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


【此第五外道性此有二義故若約事則西天有九
十六種外道若約理則心遊理外便謂之外道不
必六師也邪師過謬者謂眾生覺性本同諸佛正
覺之性但是遇著邪師熏成雜種謂之外道此非
眾生之過乃邪師妄謬之過所以道我眼本正因
師故邪故仁王經云天羅國有一太子名班足登
位時有一外道名善施與王灌頂乃令班足取千
[002-0200c]
王頭以祀家間摩訶迦羅大黑天神班足自登位
巳得九百九十九王唯少一王地行萬里見一王
名普明班足欲取之普明乃曰願聽一日禮敬三
寶飯食沙門班足許之普明遂敷百高座請百法
師一日二時講說般若班足聞巳即證空定遂告
諸王言我為外道邪師所誤非汝等咎因以國付
弟出家得果是知修行之人創初發意起心宜須
揀擇邪正也。】


「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此結答彌勒前問世尊云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今
答有五種差別不同也。】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
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
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
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
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
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
莊嚴城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答前問修佛菩提幾等差別今答云一切眾生
於十方諸佛廣大圓覺性中發起決定趣向殊勝
增上心更當發菩薩清淨大願願我修此圓覺求
知真識妄知病識藥之人誓願決定不隨前五性
中外道及小乘之人依發願之力修行問今經屬
頓教何云漸斷障耶銷答若據理則頓悟乘悟併
[002-0201a]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所以漸斷諸障障盡則行住
臥一切時中觸向無非大解脫門故以法殿況之
願滿則觸目對境一切諸法無非是大圓覺故以
莊嚴域喻之問法殿與妙莊嚴域何異耶答殿者
乃王者之所居處今借用之然法王宮殿有二若
受法樂即涅槃若令他同巳即處慈悲宮殿今障
盡常在解脫故喻如殿如華嚴第一卷中初以宮
殿喻於涅槃涅槃者即解脫故解脫曰殿莊嚴者
此未證真法之時但空但假然圓覺超絕空假逈
然獨立不名涅槃今願滿全證一境三諦一心三
觀觀諦無二故諸法無非圓覺而圓覺性中具此
無量無數一切諸法是莊嚴覺性也域者如國界
王都三京觸目皆是圓覺壃界境域然解脫是一
向超絕之義那莊嚴之流類圓覺與諸法本末相
攝離於諸法無別所在無可住處故與宮殿亦非
流類以此二事各喻一法可見也問前彌勒請問
者先問大智即修佛菩提幾等差別文次問大悲
即迴入塵勞文今佛何故先答悲而後答智耶答
悲智相即故若智不即悲者為小乘觀智之所寂
遂見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希求出離如救頭然如
獐獨跳不顧後群若悲不即智者在在處處不能
離相起貪愛心即落凡夫愛見如楞嚴云我愛汝
色汝怜我心以是因緣百劫千生常在纏縛若智
即悲者不為小乘觀智之所寂不妨在生死界中
[002-0201b]
度脫眾生饒益群品悲即智者不為凡夫愛見之
所動終日度生而不見有眾生可度也如金剛經
前三紙經文教示行人悲智相即同意彼文從一
切眾生之類至而滅度之此正發大悲心又從如
是滅度至得滅度者此兼發大智心此乃是悲即
智又從復次須菩提不住於相此不住色與不住
相皆正發大智心布施二字兼發大悲心此乃智
即悲然對彼經文可解今意也。】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瞋癡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皈大圓覺。」


圓覺經類解卷第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