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88 佛祖三經指南-明-道霈 (master)


No. 675-3
佛祖三經指南卷下
富沙釋 道霈 述


「溈山大圓禪師警䇿」


【溈山在長沙府之寧鄉周百四十里溈水出焉故
名師諱靈祐大圓其謚號也福州長谿人姓趙氏
年十五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出家嗣往杭州
龍興寺習大小乘教二十三往江西參百丈丈一
[003-0809a]
見許之入室侍立次丈問誰師曰某甲丈曰撥爐
中有火否師撥之曰爐中無火丈躬起深撥得少
火夾示師曰汝道無這箇聻師由是發悟禮謝後
因司馬頭陀選得溈山時師為典座丈命師往住
持且囑曰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
吾宗廣度後學時樺林聞之曰某甲忝居上座典
座何得住持丈曰若對眾下得一轉語出格當與
住持即指淨瓶問曰不得喚作淨瓶喚作甚麼林
曰不可喚作木揬也丈顧問師師踢倒淨瓶便出
去丈笑曰第一座輸却山子了也師遂往焉是山
峭絕敻無人烟猿猱為伍橡栗為食經五七載而
懶安偕數僧自百丈來夾輔之於是禪學者始輻
輳焉後又得仰山師資鼓唱家聲大振世稱溈仰
宗師見學者懈怠漸成流弊乃著警䇿一篇叢林
盛傳之言警䇿者如人重睡警之使寤如馬既疲
䇿之使進眾生睡生死大夜怠脩行正路故師作
此警䇿之可謂徹困婆心真實相為也其或警而
不省䇿而不進則亦自暴自棄而巳。】


大章分二一文二銘文分五節一示色身大患
二懲出家流弊三明出家正因四示入道由徑
五結勸叮󳮭今初也。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業者過去所造善惡二業受身者異熟識第八識
前業所繫而受現在之身業屬因身屬果以因有
[003-0809b]
善惡之殊故果有苦樂之異也形累者生老病死
也老子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是也。】


「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


【此總明受身此身稟父母精血所成故曰遺體眾
緣者四大也謂初則假內四大以生次則假外四
大以養故日共成。】


「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


【此下別明形累四大扶持者謂四大有互相扶持
之意也如水得火而不寒火得水而不燥等常相
違背者謂四大之性升降動靜互相乖反也既有
扶持之功又有違背之害故有生老病死之累也。】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不與人期謂卒然而至也剎那異世謂俄爾隔生
也。】


「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四喻證上春霜易化曉露易晞世俗共知岸樹者
言易隤也大涅槃經云譬如河岸臨峻之樹若遇
暴風必當顛墜人亦如是臨老嶮岸死風既至勢
不得住井藤者言易斷也經云如人行於曠野大
火之中被狂象所逐見一枯井井上有樹樹上有
藤其人板藤懸於井中下有三毒龍四毒蛇復有
黑白二鼠兼相晈藤四邊毒蜂有蜜少許滴於口
中因貪蜜故遂忘其苦曠野喻三界樹喻身藤喻
命根象喻無常煞鬼二鼠喻日月井喻黃泉三龍
[003-0809c]
喻三毒四蛇喻四大蜜喻五欲因貪財色等欲遂
忘生死大苦。】


「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四句總結上文謂生死轉變甚速當及時進德不
可坐以待弊也剎那者言時之極促也此正出警
䇿之意警䇿開端即示身重患者以是苦本故也
苟不知此意而漫云出家學道動止云為無非髑
髏活計適足以益生死業豈能入道哉。】


二懲出家流弊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不能安國治邦家業
頓指繼嗣緬離鄉黨剃髮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
不諍之德逈脫塵世冀期出離。」


【此正明出家下反懲流弊旨美也六親謂伯叔兄
弟子孫之親家業頓捐繼嗣謂出家者家業頓棄
而無繼嗣之人也緬遠也千二百五十家為鄉五
百家為黨克念能念也尚書云惟狂克念作聖亦
即遺教所謂不忘念也不諍者僧名和合於一切
人中不起諍論也夫人生兩儀間孝養父母愛敬
六親安治邦國和睦鄉黨乃至隆家業承宗祧是
固所當為者今皆棄去不為而獨剃髮毀形稟師
受法者蓋欲內勤外弘期脫塵網以報父母資六
親耳彼世俗常行虗假不實纏縛生死寧有了期
故甘自棄之此其捨家出家之本旨也。】


「何乃纔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喫用常住
[003-0810a]
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喫了聚頭喧喧但說
人間襍話然則一期趂樂不知樂是苦因。」


【何乃者反責之辭登戒謂受具也忖思來處者佛
制比丘凡受食當作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巳德行全闕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故方受此食今殊
不思忖但謂我是比丘法爾合受檀越常住供養
也一期猶云一時趂樂即聚頭喧喧等樂是苦因
者謂目前放逸之樂適足以感召當來苦果故古
云信施一粒米重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帶
角還可不懼哉。】


「曩劫循塵未甞返省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
施利濃厚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曩劫下四句謂其無返照之功而循塵流轉空度
歲月也受用下六句謂其貪著受用而積聚施利
保持幻身也。】


「導師有勅誡勗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
躭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


【此承上受用殷繁而言比丘不當如是也進道學
道也嚴身資身之具也三不足謂衣食睡三者不
可令足衣取蔽形不以文釆食取支命不貪美味
睡以息勞不令縱意何者恐為其所愚蔽妨廢道
業也孔子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亦是此意世人
不志於道而多於是三者躭味不休營營求足日
[003-0810b]
往月來不覺老之忽至非三者誤之乎。】


「後學未聞旨趣應須愽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旨趣謂出家之旨趣也出家旨趣在見性而度生
後學或未聞應當愽問先達之人而依之勒求可
也既不聞不問將謂出家者惟貴求衣食哉何太
錯也。】


「佛先制律啟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氷雪止持作犯
束歛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
了義上乘豈能甄別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


【此言其不習律夫律者三學之初門如不習則何
由而進道乎啟創發蒙者謂佛所制律開始啟發
其蒙昧也以初始出家者身心蒙昧惟知放逸不
有律儀何以防閑哉止持作犯即如來所制之律
如五篇七聚等所以束歛初心者也微細條章即
軌則威儀等所以革諸猥弊者也毗尼法席律肆
也曾未叨陪謂曾未登律肆之門濫陪清眾也濫
陪尚未則疎野可知矣夫律學事行既尚未知上
乘玄理豈能甄別乎是徒空度一生雖有後悔又
何可及吁惜哉。】


「教理未甞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及至年高臘長空腹
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


【此言其不習教夫教者照心之明鏡如不習則心
何由悟乎及至下四句出其不習教之過不親良
朋逞空腹之高心惟知倨傲恃年臘之高長。】
[003-0810c]


「未諳法律戢歛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
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碗鉢作聲食畢先起去就
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
小小威儀將何束歛後昆新學無因倣傚纔相覺察
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麤糙。」


【此出其不習律之過律所以束歛初心律既不諳
則戢歛何有大語高聲無忌憚也出言無度言出
非法不能自節也不敬上中下座無尊卑次序也
婆羅門外道也戒經云我佛法中先受戒者在前
坐後受戒者在後坐莫如外道痴人坐無次第碗
鉢作聲者不念餓鬼苦也食畢先起者忽大眾也
去就乖角者不合禮法非僧體也起坐忪諸者動
他念也忪諸麤遽貌不存軌則下總結諸過覺察
猶警䇿也山僧謂山野之僧不識禮貌蓋拒諫飾
非之詞麤糙即上大語高聲等。】


「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
疎野。」


【此總出上二過所由慵者志劣惰者功怠饕者貪
食餮者貪財因循者自無憤悱徒隨群逐隊而巳
謂此輩由初心如此遂乃釀成疎野耳荏苒即因
循之意。】


「不覺躘踵老朽觸事面墻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
談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
言語該人。」
[003-0811a]


【言此輩既不閑教律無所用心老病死到來其苦
有不可勝言者此明其老苦躘踵行不進之貌面
墻言無所知後學下四句皆無知之事或被下四
句謂或被輕薄不自知非反動瞋心出言該眾該
徧涉也謂出言徧涉人動眾念也。】


「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裏恛惶
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
自恨早不預脩年晚多諸過咎。」


【此言其病苦眾苦縈纏逼迫者謂大病臨身眾苦
交作非止一端也當此之際與死為隣生平之妄
想巳歇壯志巳灰惟朝夕思忖心裏恛惶不知前
路何如耳恛惶驚怖貌前路謂五趣將死悔過如
臨渴掘井尚何及哉自恨二句乃悔過之言。】


「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
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
命不可延時不可待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
非論劫數。」


【此言其死苦謂既無定慧則甘伏死門也揮霍驚
惶卒遽之貌縠穿雀飛二句七賢女經云雀來入
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飛去識心隨業走雀喻
賴耶瓶喻身縠喻命根謂現陰命根既斷則賴耶
舍身而去隨業隨心受形六道也如人負債二句
謂業重者先報也心緒多端二句謂心重者偏墜
也無常下四句謂時命為行陰遷駛念念不住莫
[003-0811b]
可延待也人天下四句謂非獨人為然凡三有之
內均不能免輪轉往反如循環然豈劫數所可論
乎三有即三界。】


「感傷歎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䇿所恨同生
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疎人多懈怠略申管見以曉
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此總結上文首四句謂目擊流弊感傷切心豈可
無言共相警䇿訝發歎聲緘言謂閉口而不言也
所恨下四句謂人根怠惰由時數使然也像季者
佛正像法各千年末法萬年今當像法之末故曰
像季略申下四句正明作警䇿管見古云以管窺
豹只見一班蓋謙詞蠲除也矜者持守之嚴也輪
逭轉身而逃也謂叮嚀如此更不蠲除舊習矜持
素行則生死之苦又安能輪逭乎。】


三明出家正因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
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


【發足超方者謂一念發足出家之時志欲逈越塵
區高超方外也心形異俗者形異可知心異有四
一欲紹隆聖種使佛種不斷且隆盛也二欲震懾
魔軍令魔軍退衂邪法損減也三欲報四恩荷恩
德也四恩謂父母眾生國王三寶之恩四欲拔三
有悲沉淪也蓋四者成佛降魔報恩濟眾之行四
行居懷異俗遠矣苟有是形而無是心則是假我
[003-0811c]
衣服而混濫雜廁於僧類之中豈真出家僧寶乎。】


「言行荒疎虗霑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
將何憑恃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夙植善根
感斯異報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
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


【此明濫廁之意反顯正因出家者不如此也言行
二句謂言行相違闕應供之德徒素䬸耳昔年二
句謂雖復出家而俗行不改新德無聞恍惚二句
謂徒混沌一生德業不脩無善可恃況乃下共十
句提獎而勉勵之謂感受美報騐知夙因現前不
脩將來何補。】


「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
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
少分相應。」


【首四句審其出家之意果何為也豈非欲上等諸
聖下超凡俗哉固當日夜思忖勉力進道詎可遷
延愒玩歲月後四句謂棟梁佛法龜鏡後來二者
固心之所期而功力未充尚不得少分相應況怠
惰恣情不加策勵又何以酬出家初志哉棟梁謂
法門正材龜鏡謂後學師匠。】


「出言須涉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
閒遠行要假良朋數數親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
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首四句示自立之德涉典稽古謂不可逞胸臆之
[003-0812a]
論意高氣閒謂不可近流俗之態後六句明取友
之功謂行住之間皆資良友啟廸增長見聞須善
揀擇也生我父母成我朋友古語也謂父母雖能
生我之身而切切偲偲指擿瑕類裁成我之德業
者惟善友能然。】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狎習惡
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
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


【此較量擇友損益謂親附善者雖不見其善而相
親相附之間不覺潛消其惡念而默被其德風故
云如行霧露中雖不濕衣而時自有潤也狎習惡
者雖不見其惡而相狎相習之間不覺自喪其良
心而密長其惡見故云曉夕造惡也即目交報現
報也歿後沉淪生報及後報也一失人身萬劫不
復者涅槃云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
上土然既失而思復不亦難乎逆耳者古云良藥
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銘心謂銘刻
於心志不忘也師自謂吾所言固是逆耳然實利
於行學者可不銘心力踐之哉。】


「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此言銘心力踐之効故云便能等澡心育德謂淨
三毒養三學晦跡韜名謂隱幻身藏虗名蘊素精
神者謂精神蘊蓄而不浮露素潔而無染著澡育
之功也喧囂止絕者喧囂俗境也止絕俗境晦韜
[003-0812b]
之功也。】


四示入道由徑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


【上所明皆撿束身心淬礪志氣之事今正示入道
由徑以根有利鈍故分禪教二種此示參禪欲者
志樂也禪即達摩所傳最上乘禪所謂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者也言頓超方便者以依教修證總屬
方便惟參禪一著頓悟自性超諸方便也。】


「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啟悟真源。」


【此明參究工夫參究之功捨諸方便直窮理性忽
然心與理契謂之心契玄津雖云心與理契秪恐
見其粗而不見其精見其泛而不見其要則是膚
淺之見豈可顢頇自守必須研窮其幾微而拾粗
取精捨泛取要也既得其精要則造理可謂深奧
然理雖深奧總是識心所緣之境不是衲僧家駐
足處必須精於決擇重重披剝不可坐於深奧所
謂玄玄玄處更須訶也至於窮玄徹底無深可入
無奧可居功盡合平常乃可謂之啟悟真源名真
源者玄津之源也。】


「愽問先知親近善友此宗難得其妙切須子細用心。」


【此示其去就謂學者參禪不可師心自是其未得
須依師友決擇既得須求師友證據蓋此宗不落
格量難得其妙三袒云毫𨤲有差天地懸隔故須
子細未可忽略也。】
[003-0812c]


「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此則破三界二十五
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此正明悟境可中猶云箇中正因者當人本有之
正因佛性也三界總名二十五有別列頌云四洲
四惡趣六欲并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五那含內
外諸法即器界身心等破者謂參禪者當其悟時
猶如大夢豁然驚覺三界等皆夢中之境豈得不
破盡知下出破之所由謂諸法不實皆是自心變
現而起伹有假名而巳迷時不知認名為實妄生
取舍如小兒弄鏡像渴鹿趂陽𦦨豈不大可笑乎
南嶽示徒云一切萬法皆自心生心無所生法無
所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宜慎辭哉噫
可與智者道也。】


「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
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是尋常這邊那邊應用不
闕。」


【此明悟後履踐之功首三句消遣俗境任他二句
保任法性聞聲二句功合平常四祖示牛頭云境
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
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易如次合上三段可知
後二句明應用不闕謂今時那畔臨時臨機隨緣
出沒無定軌也。】


「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
[003-0813a]
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往來三界之賓出沒
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伹辦肯心必不相賺。」


【此結益激勸之意不退謂心鏡明淨隔陰不昏也
佛階謂成佛之階級即三賢十聖也不相賺如法
華云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虗也或謂參究頓
悟之人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今云頓悟正因始是
出塵階漸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得
無既悟之人猶有退失之虞階漸之脩乎答曰經
謂一念不生即名為佛者約悟理言之約事則否
首楞嚴云理雖頓悟乘悟併消事非頓除因次第
盡是也又僧問溈山曰頓悟之人更有脩否山曰
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時脩與不脩是兩頭語今初
心從緣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淨
但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可別有法教
渠脩行趨向云云此淨除現業流識一句子古人
於水邊林下不知費却多少鹽醬豈可謂一悟便
了乎。】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
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
虗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


【此示習教謂參禪單刀直入超諸方便非中下之
機所能故令其且於教法留心庶幾聞解信入也
教法謂經論貝葉西域用以書經者如此方紙素
之類溫尋謂熟文精搜謂窮義傳唱敷揚者謂作
[003-0813b]
大法師弘通正教也接引後來報佛恩德者經云
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徧三千若不傳法利
眾生畢竟無由申報者故唯自利利他如說脩行
為報佛恩耳時光下四句謂中下之機必須借教
扶持而光陰亦不至虗棄四威儀間自然合度便
是僧中法器也法器謂受法之器。】


「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託附勝因方能廣益。」


【此結上二段松喻宗教葛喻學人尋八尺也謂葛
倚長松而聳千尋之勢僧閑宗教而行廣大之益
皆由附託之勝也。】


「懇脩齋戒莫謾虧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閒
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徒消十方信施
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
輕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
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上正明宗教此兼示戒法謂不可徒恃見地弁髦
事行也首二句謂齋戒須懇切而脩不得虧缺踰
越次二句謂戒根既全則人天勝報永不失耳不
可等閒下反覆勸勉之意兀兀無知貌積累轉深
者業愈重也心塵易壅者迷益深也餘可知。】


五結勸叮嚀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
隨於庸鄙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


【望期望也志決烈則無頑懦脂韋之習懷特達則
[003-0813c]
無卑淺隘狹之量舉措二句論語云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今生二句古云此身不向今
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又首楞嚴阿難云將謂如
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故須自決也。】


「息意亡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
熟覽斯文時時警䇿。」


【內意既息則外緣自亡無復對待也然心境本自
空寂但久為妄情所滯不能豁然通達耳後二句
誡勿忘警䇿之意。】


「強作主宰莫狥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
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故經云假使百千劫
所造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知三界刑
罰縈絆殺人努力勤脩莫空過日。」


【此備陳三界因果罪福使自戒慎勿狥人情也所
造業不忘者經云如暗書字火滅字存果報還自
受者如世尊受馬麥之報釋種遭琉璃之誅皆酬
遠因也。】


「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
侶。」


【首二句謂深知過患故勸行持非虗誑也後二句
誓詞謂果能信茲言行茲行則一切時一切處以
法相逢為法儔侶蓋志同道合自然會遇也。】


二銘



「乃為銘曰幻身夢宅空中物色。」
[003-0814a]


【古者盤盂几杖皆有銘以著儆戒之辭今文後繫
之以銘其意亦然又重述上文之意猶經中之有
應頌也幻身正報也毗婆尸佛偈云身從無相中
受生猶如幻出諸形相夢宅依報也謂三界不實
猶如夢中之宅空中物色重明上依正夢幻之意
謂似有而實無也。】


「前際無窮後際寧尅出此沒彼升沈疲極未免三輪
何時休息。」


【三界生死若循環然徵之前而無始推之後而無
終眾生在此苦海中出沒升沈輪回往反形神疲
極矣唯出三界庶幾免之不然不知何時休息也。】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根本無明
因茲被惑。」


【世間有情世間也陰五陰緣十二因緣一無所得
者謂此身乃陰緣假合本無所得但眾生被根本
無明所惑故妄生貪戀耳。】


「光陰可惜剎那不測今生空過來世窒塞。」


【光陰可惜者古云尺壁非賢寸陰是競故可惜耳
剎那不測者四十二章經云人命在呼吸間何可
測乎後二句謂今生既空過則來世益窒塞窒塞
言心神昏昧愈不通利也。】


「從迷積迷皆因六賊六道往還三界匍匐。」


【四句義脩楞嚴首句經云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
迷積迷以歷塵劫是也後三句經云則汝現前眼
[003-0814b]
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
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是也釋
曰六道正報也即眾生世界三界依報也即器世
間往還匍匐即纏縛及不能超越之意匍匐者伏
地手行乃眾生迷倒之相也。】


「早訪明師親近高德決擇身心去其荊棘。」


【上皆警䇿生死無常迷妄顛倒此方示參禪師者
人之模範故古人巳事未明不憚勤劬䟦涉山川
尋師訪友以揀邪辨異袪惑明道終不肯空坐守
愚師心自是如雪峰巖頭欽山結友參方三登投
子九上洞山後皆成大器謂非師友之力乎故參
禪之士須早訪明師高德而親近之庶幾為我決
擇真偽撿束身心以剪去其荊𣗥荊𣗥毒剌也即
身心之非及一切不正之弊。】


「世自浮虗眾緣豈逼。」


【此恐禪者不達世緣浮虗妄遭逼迫有失正念故
此示之百丈大智禪師曰一切法本不自言空不
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淨亦無心繫縛人但人自
虗妄計著作若干種解會起若干種知見生若干
種愛畏但了諸法不自生皆從自巳一念妄想顛
倒取相而有知心與境本不相到當處解脫一一
諸法當處寂滅當處道場。】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


【研窮是參究工夫法理即本分事以悟為則者以
[003-0814c]
悟為式也蓋大道懸嚝無有程途學者參尋惟當
以悟為式不可不及所謂悟者如忘忽憶如夢忽
覺如十字街頭遇見親生父母更有何疑此豈可
以比擬之知恍惚之見而妄云得悟哉昔大慧杲
禪師天資頴利口舌快便諸方皆印可之杲惟自
知其未悟掉頭而去曰大丈夫豈肯受這般野狐
涎最後參圓悟於天寧乃自要曰若此老更以我
為是造無禪論去也悟知其所得未當果示以本
分鉗鎚杲乃服膺後於悟言下發明大法透頂透
底大機大用為宋葉第一流宗師豈似今人亂自
承當妄受人印可師資相誑自誤誤人若大慧可
為萬世參禪者之龜鑑也。】


「心境俱捐莫記莫憶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此明初悟時事謂雖知心境本空而心境之影子
未消須加捐棄之功不記不憶則六根四儀自然
安帖而能成就一相一行三昧也。】


「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由心生故萬法俱生若一心不生則心境不待捐
而自空更何法之不息乎遂師云末後一句始到
牢關是也。】


「溈山警䇿


佛祖三經指南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