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88 佛祖三經指南-明-道霈 (master)


No. 675-2
佛祖三經指南卷中
富沙釋 道霈 述


「佛遺教經」


【法界真身本無起盡悲願為物示有去來言佛遺
教經者佛佛垂滅皆說此經此本師釋迦文佛之
遺教經也遺教謂遺留法語教誡群機耳四眾弟
子今經中唯教誡比丘者示遠離相也比丘有大
[002-0802b]
小乘今唯示小法者以入道方便同也然不可見
其所示唯小而便謂此經屬藏教蓋扶律談常自
與藏教別也。】


「亦名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


【垂臨也垂涅槃猶云臨終也涅槃此云滅度義翻
圓寂據唯識有四種涅槃一自性清淨涅槃二有
餘涅槃三無餘涅槃四無住涅槃今云垂涅槃者
乃無餘涅槃實則不離自性清淨也略說教誡者
大涅槃經巳為廣說此是二月十五中夜涅槃時
到仍以喫緊要語訓誨現前及後世之徒眾故云
略說也。】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姚秦東晉後秦姚興也三藏法師謂通經律論三
藏之法以師表萬世者也鳩摩羅什此云童壽謂
童年而有耆德也譯義見上師為秦主迎入中國
翻譯經論弘通佛乘其鉅功茂德具載本傳。】


【據馬鳴祖師論文大科分為七分。】


一序分諸經多明三分謂序正流通而序分又有證信發起之殊今經序分缺證信而


流通則全缺例與心經一揆也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
須䟦陀羅所應度者皆巳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
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


【釋迦此云能仁姓也牟尼此翻寂默字也憍陳如
見上須䟦陀羅此云善賢外道也住鳩尸那城年
[002-0802c]
一百二十聞佛涅槃方往佛所佛為廣說四諦證
阿羅漢娑羅此云堅固言雙樹者上枝相合下根
相連一枯一榮表破斷常二見中夜表中道也寂
然表自性離念無聲表自性離言也此經序分與
諸經不同以諸經唯序當經此經總序一化故不
可以常例局之最初說法度憍陳如序始也最後
度須䟦陀羅序終也於雙樹間將入涅槃序發起
也是時中夜寂然無聲者示涅槃前相也為諸弟
子略說法要者前巳廣說今但略舉其要而巳是
知此經乃如來最後深慈文雖不多言皆切要凡
真心出家者切宜留意焉。】


二脩習世間功德分此科所示者乃破三障出四趣之法未論出三界故


惟云世間功德也分七


初誠邪業此段所遮止者不出四種邪業故名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
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
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
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
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和合湯藥占相吉凶仰
觀星宿推步盈虗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
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命世呪術仙藥結好貴
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
藏瑕玭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
應畜積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
[002-0803a]
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淨戒是則
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
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文分四節一尊戒二持戒三贊戒四結勸今初也
呼云汝等比丘者如世人父母將終呼喚子孫而
叮囑之今世尊亦然乃最後深慈也下倣此首二
句正勉尊戒波羅提木叉即比丘戒法此云別解
脫謂持一戒得一解脫也次二句明戒力用如暗
遇明度有煩惱障貧人得寶度空無善根障其力
用如此可不尊敬後三句示戒即佛謂如來處世
常以篇聚訓人此法既存即是佛不滅度以戒是
如來法身故也故須尊敬二持淨戒下明持戒持
淨戒者一句總標不得下別釋持戒之相共有四
段皆具遮勸之意凡不得二字遮也既遮之後則
有勸之之意如皆當及當自等字眼皆相照應雖
有無者意亦具之初段販賣貿易者方便求利商
賈之道也安置田宅者作安隱之計世俗之心也
畜養人民者增外眷屬徒長痴愛也畜養奴婢者
養成憍奢難生卑下心也畜養畜生者養生求利
劫盜之因也一切種植者利農圃之業也及諸財
寶者以財能害廉長貪心也夫比丘者清淨無為
修出離法豈得效俗所為而增長諸過乎故當如
火坑以避之可也次段斬伐草木者壞鬼神村且
[002-0803b]
傷慈也墾土掘地者損生亦邪命也和合湯藥下
謂學醫學相學天文學曆數等皆邪命自活之業
夫比丘者志求解脫應當節身時食而清淨自活
可也豈可苟求利養而害物傷生馳心雜技哉節
身謂調身不使逸勞過度也時食謂過中不食也
清淨自活者或乞食或檀越送供是謂正命食餘
皆邪命也三段世事謂王事官事乃至親友俗事
通致使命謂為豪貴人馳書往來等呪術謂依邪
呪術惱亂眾生仙藥謂依邪藥餌妄冀延年結好
謂脅肩諂笑婢膝奴顏之類貴人謂族姓權豪媟
者與之相親狎也夫比丘者世表之人不事王矦
高尚其事豈得致身俗境心染邪藝而自取汙賤
乎故應端心正念以求度脫可也四段包藏瑕玼
者覆巳過失也顯異惑眾者令他不正解也王制
曰疑眾者殺毗尼云得聖者夷是皆內失正念故
外驚邪途俱非比丘所當為也四供養即四事謂
衣服飲食湯藥臥具知量謂不過取知足謂不貪
好不應畜積者昔有比丘多乞積聚既不行道又
不為福後感大魚之報今比丘不為道而積聚資
財者他生後世悉成債負填還不了豈非大苦乎
故所不應也此則略說持戒之相一句結持戒也
三戒是正順下明贊戒正以揀邪順不違理解脫
本者謂涅槃聖道由此而立也因依此戒等者楞
嚴云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今則戒能生定戒能生
[002-0803c]
慧蓋贊戒之至也四是故比丘下結勸也能持戒
則有善法者即戒能生定能生慧等無戒反此是
故安隱之處雖多而戒為第一也問如上所遮止
者皆輕戒而不及重戒者何也答曰輕猶遮止重
可知矣雖然焉知所遮止者非婬殺盜妄之囮乎
杜漸防微佛之意也可不察哉。】


二誡制根心



「汝等比丘巳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
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
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塪與坎同如被劫害苦止一世
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
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
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
又如狂象無鈎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
挫之毋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
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巳能住戒一句躡前當制下戒後也先明制根文
分三節初法二喻三結勸今初也五根謂眼耳鼻
舌身各能生識故得根名五欲謂色聲香味觸或
云財色名食睡以能生人需欲之心故名為欲制
者調伏之也遂師云前是因事立戒防非止惡今
[002-0804a]
明慎護根門常須管帶二譬如下喻有三初牧牛
喻牛喻五根人喻比丘執杖喻守戒苗稼喻五欲
之境謂牛不牧則犯苗稼根不制則入五欲也若
縱五根非唯五欲者良以眾生根欲之習浸潤膠
固如油入麵若不急制之將當鼓動識浪渺無涯
畔不可止也二惡馬喻馬亦喻根不以轡制謂不
以戒攝也墜坑塪喻沉惡道犯苗稼屬因墜坑塪
屬果三劫賊喻以輕況重謂賊害色身故苦止一
世根損慧命故殃及累劫三是故智者下結勸制
而不隨結牛馬持之如賊結劫害假令縱之不久
磨滅者謂五欲之樂如石火電光旋即消滅不足
躭也此五根心為其主下次明制心文分四節初
法二喻三較得失四結勸今初也心指第六意識
動身發語獨為最故為主也二心之可畏下喻毒
蛇等四喻喻三毒及等分謂此心忽然而瞋如毒
蛇之欲螫人忽然而痴如惡獸之欲搏人忽然而
貪如怨賊之欲劫奪人忽等分而起如大火越逸
玉石俱焚也如人等三喻喻無知及掉舉謂無知
之心但念五欲不慮三途如見蜜而不見坑也又
掉舉之心輕浮躁動如無鈎之象得樹之猿難以
控制言急挫者謂微念才動當猛力斬斷不可少
縱也三縱此心下較得失此心即意識謂縱心之
人心馳欲境神情荒逸世出世善皆不成就故云
喪人善事制心之者回光歛念用志不分所期必
[002-0804b]
得故云無事不辦因是故下結勸謂此心如毒蛇
等其可畏難制如此非勤精進其孰能折伏哉永
嘉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茲心意識是以禪門
了却心頓入無生知見力故惟知見力為能了心
而入無生也又臨濟云若能一念緣起無生超彼
三乘權學等見誠能如此是真精進也。】


三誡多求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
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花伹取其味不損色香
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
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凡三喻以誡多求初服藥喻增減猶取舍也謂食
以補飢猶藥以治病何用取舍二蜂花喻不損色
香謂不得多求壞檀信之善心也趣自除惱者謂
比丘受供取其除飢渴之惱而巳何用多求三牛
力喻籌量牛力猶云忖巳德行謂牛所負過分則
竭其力比丘受施過多則敗其道。】


四誡睡眠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
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
生空過無所得也。


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
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冤家安可睡
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
睡當以持戒之鈎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
[002-0804c]
出而眠是無慚人慚耻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
如鐵鈎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耻勿得暫替
若離慚耻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
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文分三節初正誡睡眠二令觀察對治三令生慚
愧今初也睡眠有三一從食起二從時節起三從
心起前二是阿羅漢眠以彼無心眠眠蓋盡故晝
勤心治食起眠夜不廢治時起眠無空過總結上
二皆以精進勤䇿而治之以睡眠令心昏住令身
疲怠昔佛呵阿那律云咄咄胡為𥧌螺螄㕩蛤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故切須排遣也二當念
無常下觀察對治正治心眠餘二兼之初觀無常
無常有二一粗二細一期生滅為麤念念生滅為
細謂情器世間為無常所吞如火燒薪念念就盡
顧可安眠乎次觀煩惱謂三毒煩惱眠伏於心念
念常伺殺我慧命視冤家為尤甚以冤家殺身苦
止一世三毒害心殃及累劫顧可安眠乎又煩惱
眠心其義難見黑蚖睡室其事易曉故重舉以喻
焉後令持戒戒鈎摒除者以持戒去惑如鈎出蛇
此言定共戒總之以戒外防以定內澄故能發慧
斷惑也睡蛇既出乃可安眠者謂三毒既袪三界
巳出無為舍中聊可將息其或煩惱未治而肆意
安眠空喪天日豈非無慚之人哉三慚耻之服下
令生慚愧涅槃云慚者內自羞耻愧者發露向人
[002-0805a]
諸莊嚴中最第一者以戒定慧皆所以莊嚴法身
唯有慚耻方能習學故居第一何則以慚能制非
如鈎能調象是故比丘不可斯須去慚耻也以有
慚耻則能修善法無慚耻則無所顧忌諸惡皆可
為而與禽獸相去者幾希矣。】


五誡瞋恚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嗔恨
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道妨失功德利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
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
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則破諸
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
猛火常當防護勿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白衣
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嗔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
之人而懷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
非所應也。」


【文分四節初令護三業二贊忍勝力三出瞋重患
四較顯非宜今初也支解無嗔護身意二業勿出
惡言護口業夫殺身不瞋則餘可知矣縱恚妨道
失功德利者以嗔火燒心妨巳道業憃語加彼失
化他利故不可縱也二忍之為德下贊忍勝力忍
有三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諦察法忍持戒
苦行不及者以戒高者多輕世苦巳者多嗔他忍
則冤親等觀苦樂並寂又戒施生天忍辱入道何
[002-0805b]
可及也能忍名有力大人者以逆風不能撓故云
有力犯而不較故稱大入如飲甘露謂樂受之也
永嘉云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却
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是也三所以者何下
出嗔重患破諸善法者萌惡念也壞好名聞者惡
名流布也人不喜見者形忿怒相也猛火劫賊總
喻破壞善法華嚴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是
也四白衣下較顯非宜謂白衣受欲比丘行道又
白衣無法自治比丘有法自治胡可同日而論故
白衣嗔猶可恕比丘懷嗔甚不可也清冷雲霹靂
火重喻不可之意。】


六誡貢高



「汝等比丘當自摩頭以捨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
以乞自活自見如是若起憍陳當疾滅之增長憍慢
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道之人為解脫故
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自摩頭者恐忘出家之心令自警悟也此一句為
總捨好著壞持鉢乞食四句為別自見如是一句
略結上意謂吾巳削髮為僧墮三寶數應當如此
行持非分外也夫捨好著壞等政所以折伏其憍
慢之心憍慢若起則妨道業當疾滅之不可緩也
非白衣所宜者禮云敖不可長又易云謙謙君子
卑以自牧呪出家者志求解脫降身行乞而乃反
生憍慢之心乎故所不應也。】
[002-0805c]


七誡諂曲



「汝等比丘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
當知諂曲伹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處是故汝等
宜應端心以質直為本。」


【希其意而道其言曰諂其言諂者其心必曲維摩
詰云直心是道場楞嚴云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
離生死皆以直心故諂曲之心與道心相違也且
諂曲本為欺誑世之君子猶以誠之為貴況比丘
入道之人志求解脫而懷諂曲可乎故應端心本
質直可也。】


三成就出世間大人功德分此科所示者如知足無求禪定智慧


等皆所以成就出世間之法所謂大人之學也故名分八


初少欲功德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
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應修習何況
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
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
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多欲之人多求利故機關暗動憂怖橫生其未得
也患得之既得亦不足以充其欲經營搆畫思慮
百端其苦惱不亦多乎少欲之者無事無為身安
心定故無此患也然直爾少欲巳得無患況因少
欲能生諸功德哉其功德有五一心無諂曲二諸
根閒靜三心無憂畏四觸事有餘五終證涅槃是
[002-0806a]
名少欲一句據義結名也下倣此。】


二知足功德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
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
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
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
之所憐憫是名知足。」


【諸苦惱皆生於不知足故知足者即是富樂安隱
之處也以知足之人心無乏少非富乎無所逼惱
非樂乎不行險倖僥非安隱乎臥地猶安者知足
故也處天不稱意者不知足故也雖富而貧者如
恨珍寶之未多田土之未廣棟宇之未麗官爵之
未高凡所施為心常不足非貧而何雖貧而富者
如雖服絺綌而有狐貉之溫雖飯藜藿而有膏梁
之美雖居蓬蓽而有夏屋之安雖抱關擊拆而有
尊顯之榮隨其所得綽然有餘非富而何所以然
者以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而愈見不足轉為
知足者之所憐憫也。】


三遠離功德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閙獨處閒居
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巳眾他眾
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
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溺眾苦譬如
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002-0806b]


【文分二節初明遠離之功次明樂眾之患今初也
首句標所求之果寂靜涅槃也以其絕諸念慮故
無為離生死苦故安樂次四句明能修方便所謂
探珠宜浪靜動水取應難況欲求涅槃無價之珍
而處塵勞憒閙之地其可得乎故當離閙閒居也
帝釋此云能主言其能為三十三天主也敬重如
空生巖中晏坐帝釋散華之類是故下三句誡勸
遠離巳眾謂五蘊他眾謂徒屬思滅苦本者法華
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是也次若樂眾下明樂眾
之患大樹喻自心眾鳥喻自他眾樹枯折謂心為
眾所惱也象溺泥謂身為眾沒溺也夫舍眾閒居
迹似獨善止散入道為益良多此所謂為巳之學
以不為巳不能為人也雖然他眾易舍巳眾難離
苟非達本亡情未免逃峰赴壑智者不可不知。】


四精進功德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
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
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精進有二一事二理事則念念勤修理則念念空
寂水流不息尚能穿石者喻精進之有成也鑽火
數息火必難得者喻懈怠之無成也。】


五不忘念功德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
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
[002-0806c]
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
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善知識教授知識也善護助外護知識也無如不
忘念者以二者在人而不忘念在巳設在人者具
而自巳之正念忘失亦奚以為所以必時時管帶
常令正念現前則一切煩惱之賊無由而入也攝
念在心者起信論云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
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
自相念念不可得是也失念則失諸功德者如入
陣無鎧賊得其便也念強欲賊不能為害者如著
鎧入陣了無所畏也。】


六禪定功德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
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
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
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攝心則定者躡前不忘念來謂由不忘念故心不
馳散乃得定也能知世間生滅法相者明定成果
用以心定則明如海澄清森羅印現也諸定者諸
經論中事理不同大小亦異隨機所宜當勤修習
所謂如人學射久久自中也堤者積土為之以防
水也謂水非堤則漏慧非定則失圓覺云無礙清
淨慧皆依禪定生故應修定也。】


七智慧功德


[002-0807a]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
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
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
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
煩惱樹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
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是肉眼而是明見人也是為
智慧。」


【文分三節初法二喻三勸今初也眾生處處著者
無智慧故也若有智慧則無所著比丘修遠離法
故應以智慧心常自省察世出世間是真是妄是
應作是不應作不令有失則於佛法中必得解脫
矣不然心中黯然既非道人形巳削染又非白衣
兩端不攝何所名乎二實智慧下喻實智慧者揀
非世智辯聰乃真般若也船燈藥斧總喻實智慧
有度生死破無明治心病伐煩惱之功也三是故
下勸修三慧達耳之謂聞究理之謂思起行之謂
修無聞慧如覆器不能受水無思慧如漏器雖受
而失無修慧如穢器雖不漏失而穢不可用必須
三者具足如器之既仰且完而復清淨方可用也
夫智慧者自心本有之光也以煩惱所蔽不得透
露乃假三慧以增益之庶乎塵盡而光生也肉眼
明見者以心慧勝故也。】


八究竟功德



「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
[002-0807b]
脫是故比丘當急捨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
者惟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戲論有二一於真實理生戲論四句百非是也二
於世間事生戲論詼諧嘲譃是也寂滅即涅槃謂
欲得涅槃寂滅之樂必須靜一其心若其心亂又
安能得乎故必善滅戲論之患戲論之患即亂心
也。】


四顯示畢竟甚深功德分此科所示謂如來說法利生自始至終皆


巳究竟故名


「汝等比丘於諸功德常當一心捨諸放逸如離冤賊
大悲世尊所說利益皆巳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
若於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閒處靜室念所受法
勿令亡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有悔
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
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諸功德即上少欲知足禪定智慧等一心者一心
修諸功德不生二念也捨諸放逸如離冤賊者以
冤賊劫財害命放逸長惡喪善故宜遠離也世尊
所說皆巳究竟者謂始自鹿野苑終至䟦提河中
間所說三乘一乘無量法門皆巳究竟無復孑遺
後人但當依教勤行耳山間空澤樹下靜室皆是
修行之處念所受法無令忘失者以欲界眾生舍
靜趨動雖有所受猶如漏器多所忘失故佛令靜
處閒居念所受法所受之法既明則所修之行可
[002-0807c]
進也空死後悔者以厭靜之人心轇欲境恍惚一
生臨死致悔噬嚌何及智者云有鄴洛禪師名播
河海住則四方雲仰動則百千成群殷殷轟轟於
世有何利益臨終皆悔也良醫說藥喻說法破惡
也善導導人喻說法生善也服行與否皆眾生咎
佛不預也噫血淚誠言諄諄若此自是我等辜負
佛恩致招過咎悲夫。】


五顯示入證決定分此科審眾於四諦有疑惑否蓋欲其入證決定而無


猶豫之心故名


「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無得懷疑
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
眾無疑故時阿㝹樓䭾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
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實
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時即是因
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世尊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四諦是比丘知斷證脩之法大小同稟故勸問之
無疑者以眾等俱經諸會開示若生滅無生無量
無作等皆巳明悟故無復可疑也大眾無疑佛豈
不知然必三問者大悲憫物無巳之心也阿㝹樓
䭾即阿那律陀此翻如意過去以一食施辟支佛
感九十一劫如意之報故名也時居眾上首乃觀
察眾心而白佛云日月冷熱之性容可轉移佛語
真實之理決無變易何者佛說苦諦三界二十五
[002-0808a]
有實惟是苦不可令樂集真是苦果之因離見思
更無異因能生苦者苦果滅即是集因滅以因滅
故果滅因果俱滅是真滅諦也滅苦之道實是真
道離戒定慧更無異道能滅苦者此樓䭾且據聲
聞所證生滅四諦而答實則諸弟子等於無生無
量等皆巳決定無復可疑也。】


六分別未入上上證為斷疑分謂未入上上證者見世尊滅度


未免懷疑故為斷之令其決定故名


「於此眾中若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
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
見道若所作巳辦巳度苦海者伹作是念世尊滅度
一何疾哉阿㝹樓䭾雖說是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
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
眾說。」


【此經家敘疑所作未辦者如天人雨淚阿難憂愁
之類初入法聞佛所說即得度者如阿䟦陀羅之
類所作巳辦巳度三有苦海者如諸羅漢等是二
種機所見不一故各懷疑總由不達如來一化事
畢及常住不滅之旨樓䭾雖白如上而世尊大悲
無盡欲令皆得究竟堅固之心乃復為眾決疑云。】


「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
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
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巳度其未度者皆
亦巳作得度因緣自今巳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
[002-0808b]
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
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
智慧明滅諸痴暗世實危脆無牢強者我今得滅如
除惡病此是應捨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住老病生
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文分二節初釋疑次重示無常之相今初會聚也
既有聚會必有離散有二一師資聚散二五陰聚
散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者謂得果及度生也久住
無益者亦有二一諸佛住世止為說法利生法既
足矣故無益二者佛若久住則眾生不生難遭之
想故無益未度作得度因緣者謂見佛者巳為其
說法其未見佛者所遺法門為其下種我諸弟子
展轉流通使不斷絕即是如來法身常住世間而
不滅也何用悲惱乎是故下重示無常之相先示
世無常次我今下引巳作證夫見身存則悅而不
厭故貪生見身滅則憂而不喜故避死此愚人所
為也智人反是故云如除惡病如殺怨賊喜可知
矣問如來之身即是法身生本無生滅亦非滅今
所示種種過患宛同凡夫熾然生滅何耶答曰以
眾生妄認四大為身由是起惑造業沉淪苦海不
能得出佛既示同人法故極言其過惡而以得滅
為喜所謂因滅是色獲得常色也。】


七離種種自性清淨無我分約世尊遠離世間種種自性入清淨


無我涅槃無我即是真我也故名
[002-0808c]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
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
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出道出生死之道即上所示多種法門是也一切
世間總標三界動欲界不動色無色界也敗壞言
無常涅槃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也不安言逼
迫法華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是也時將欲過者
巳當中夜所以不過表中道也是我最後之所教
誨者喫緊叮嚀之辭令常存意勿遽忘也自此泊
然入自性清淨涅槃身語都盡以自性無相離聲
色故然則何以親覲乃舉經云秪者是。】


「佛遺教經


佛祖三經指南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