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10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隋-達摩笈多 (master)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卷下


隋天竺三藏達磨笈多譯


比丘白佛:「大德!惟此出生相續緣生,為更別
有緣生?」


佛言:「比丘!我說八門緣生:一謂受
用世俗者,如眼緣色生眼識,三和有觸,觸緣
受如是等;二謂說助持者緣生,如四食作緣,
根大得住當有增益;三謂說助持因者緣生,
如諸穀中種子,田水緣故便有牙等;四謂說
出生續繫者緣生,如能攝聚分及能轉出分,
於出生攝聚及所轉出;五謂說於出生所續
繫緣生,如世界若因若緣轉成轉壞可知;六
[002-0834a]
謂說出生入者緣生,如不善及善有漏業故,
三惡趣及天人趣等,差別可知;七謂說清淨
者緣生,如以他音及自正思為因,正見生故
無明滅,無明滅故行滅,如是乃至生滅故老
死滅。」


比丘白佛:「大德!如次第無明緣等行等生,亦
還次第如是滅不?」


佛言:「比丘!不也。」


比丘白佛:「大德!彼何故次第說滅?」


佛言:「比
丘!前分無生能故,後分則無生法示現。比
丘!無有不生之相,即有滅轉。八謂說自在
者緣生,如比丘善治思惟修定修作緣,若
欲如是隨所信解,即如是有彼無別異。比丘!
此是我說八門緣生。」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曾說,因業故受生、
因渴愛故轉出,有何密意作如是說?」


佛言:「比
丘!以無明緣故,種種福非福不動行往昔
有中已作已集,種種身受生種子聚而攝之,
於中渴愛猶未除滅,以渴愛故,還於有中彼
身轉出,彼行有能非無渴愛,是故說名因業
故受生、因渴愛故轉出。」


比丘白佛:「大德!若因渴愛故轉出,彼何故
取緣有,非渴愛緣?」


佛言:「比丘!此有渴愛如
其無取,不能緣非福行於惡趣中出生,及無
有渴愛如其無取,不能緣福不動行於非定
地身及定地身二種善趣中出生,是故非惟
渴愛緣有,取亦緣有。」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曾於大由法門中說
云:『阿難陀!彼諸眾生於中眾生種類,或無有
生然亦有生,若其一切諸種皆無生緣老死,
[002-0834b]
亦是可知。』世尊!有何密意作如是說?」


佛言:
「比丘!密意所說,攝聚之生及轉出之生,於
老死增上緣,不相著及相著,此是密意。」


比丘白佛:「大德!世尊已說緣生句義,未說
緣生義,彼云何可見?」


佛言:「比丘!略說有十一
種緣生義可見,所謂無作者義是緣生義,共
因者義,無眾生義,他生義,不動義,無常義,
念念空義,因果相續不斷義,種種因果義,相
似因果義,決定因果義;是緣生義,如是可
見。」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曾說甚深即此緣生
是也,然此緣生甚深云何可見?」


佛言:「比丘!
如是以十一種義故,五種甚深可見,所謂因
甚深、相甚深、生甚深、轉住甚深、發轉甚深。
比丘!復有五種緣生甚深可見,所謂相甚深、
攝種甚深、因甚深、果甚深、轉出因果差別
對治甚深。比丘!復有五種緣生甚深可見,所
謂攝甚深、順甚深、逆甚深、取甚深、境界甚
深。比丘!此是無明等起殊勝。」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明轉住殊勝?」



言:「比丘!略說無明有四種轉住,所謂順眠
轉住舊名使,起處轉住舊名縛亦名上心,相應轉住,獨不
共轉住。」


比丘白佛:「大德!誰所轉住無明作緣?」


佛言:
「比丘!此外凡夫以不正思,牽引四種無明,與
福非福不動行作緣。比丘!此外凡夫若與
福不動相應善業之心,猶是不正思之津氣。
比丘!此內法放逸凡夫,且置不共無明,彼
餘無明放逸牽引與行作緣。比丘!此內法不
[002-0834c]
放逸凡夫學者及聖學者,妄念牽引三種無
明,與非福作緣,然彼非福不能作惡趣有,是
故彼非福不是無明緣行。我曾說不共無明,
此內法不放逸凡夫學者未斷,而聖學者已
斷。彼不放逸凡夫,若發生福不動行,於正
法中發生正思相應心,時解脫因及解脫向
皆亦發生,彼增上故,二善趣生則當轉出,
而未斷四種無明增上故。比丘!然聖學者由
斷不共無明、不作新業,所有故業由順眠力
若未除斷,彼頻觸己亦可盡邊,如是彼無明
緣行生生漸減不復增長。以此因緣故,應
知此內法學者,不作無明緣行。比丘!為此
外凡夫故發起,我說隨順滿足染污緣生,非
為此內法者也。比丘!此是無明轉住殊勝。」



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明顛倒殊勝?」


佛言:
「比丘!此四種無明,於諦中無而增有及有而
謗無二種顛倒。」


比丘白佛:「大德!云何無而增有及有而謗無
二種顛倒?」


佛言:「比丘!以四種因緣故,所謂
非法見法,法見非法,天趣及解脫中,非方
便見方便,是為無而增有顛倒;以邪見故皆
謗言無,是為有而謗無顛倒。比丘!此是無
明顛倒殊勝。」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明相貌殊勝?」



言:「比丘!彼有二種可見,一者微細自相差
別,二者愛不愛及俱二顛倒境界同相差別。
比丘!如是所有起處無明,微細難知及難見
故,何況復順眠者,所有相應無明,微細難
知及難見故,何況復不共者,諸愛不愛及俱
[002-0835a]
二顛倒境界之中,覆真實相,及見顛倒相,同
等轉行。其餘煩惱則不如此,若餘身見等同
相煩惱,亦復以彼無明而作依止乃得轉生。
比丘!此是無明相貌殊勝。」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明作業殊勝?」



言:「比丘!略說無明有二種業應知:一者、一
切諸種發轉,與作依止業者無明;二者、一切
諸種背轉,與作障礙業者無明。」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一切諸種發轉?」



言:「比丘!若處轉生若轉生如轉生,是為一
切諸種發轉。」


比丘白佛:「大德!何處轉生?」



言:「比丘!流轉道中以自我分別故。」


比丘白
佛:「大德!何法轉生?」


佛言:「比丘!內外諸入
以自我攝取故。」


比丘白佛:「大德!云何轉生?」


佛言:「比丘!業之
與報相續發轉,以自我分別及邪分別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一切諸種背轉?」



言:「比丘!略說四種背轉,所謂:一者背轉依
止、二者背轉攀緣、三者背轉思念、四者背
轉果成。比丘!此是無明作業殊勝。」


比丘白
佛:「大德!何者是無明惡對殊勝?」


佛言:「比丘!
勝法惡對無明,及廣法惡對無明,此二應見。」


比丘白佛:「大德!云何勝法惡對無明?」


佛言:
「比丘!其五根中以此攝取、以此和合,所謂慧
根,彼之惡對則是無明,是故說名勝法惡對。」


比丘白佛:「大德!云何廣法惡對無明?」


佛言:
「比丘!所有聞體智、思體智、修體智,彼之惡對
則是無明,是故說名廣法惡對。」


比丘白佛:「大德!若言無智是無明者,彼豈無
[002-0835b]
有是無明耶?」


佛言:「比丘!不爾。」


比丘白佛:「大
德!若智無有是無明者,當有何過?」


佛言:「比
丘!若爾,無明之相不可安立。何以故?比丘!聞
體智無有思體智,思體智無有修體智,世間
修體智無有出世修體智,出世學智無有無
學智,無學聲聞智無有如來智。彼如是者,彼
亦是有智,彼亦是無智,如是有無明故得立
其相。又比丘!三善根中我說無癡,彼中癡無
而有無癡,非以癡無是其無癡;今亦非以明
無是其無明,又心數法不知真實故名無明,
亦如心數法知真實故名智。又比丘!若當無
有是無明者,此中諸十一種無明殊勝,此則
無有,是故非明無有是其無明。比丘!此是無
明惡對殊勝。」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明順縛殊勝?」



言:「比丘!乃至有頂趣等三界眾生,於此諦
中若未有智,彼無空缺順眠恒縛,亦以彼故,
謂彼眾生為具足縛。若復善趣惡趣因果分
中,亦未有智,彼微細者無色界眾生,次中
者色界,增上者欲界,然彼微細、次中、增上,當
來有生,法爾順縛。又比丘!若阿羅漢盡諸漏
者,應知之障,彼亦是無明順縛。如此無明
遠行順縛,亦應可見。比丘!此是無明順縛殊
勝。」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明對治殊勝?」



言:「比丘!有二種智以為無明對治,一者因
他音聲或有不因,是少分法界智;二者因他
音聲而非少分,是無量法界智。」


比丘白佛:「大德!所有少分法界智,何攀緣?
[002-0835c]
何種相?何作業?云何可見?」


佛言:「比丘!其少
分法界智,四念攀緣,十六種相,與無明共,而
於煩惱、業、生諸染作遠離業,應如是見。」


比丘白佛:「大德!生苦云何可見?」


佛言:「比丘!
內因苦依止故,外因苦依止故,及彼二苦依
止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內因苦?」


佛言:「比丘!
病苦、老苦、死苦。」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外因苦?」


佛言:「比丘!
不愛和合苦、愛別離苦、若欲求時不得苦。」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彼二依止苦?」


佛言:
「比丘!略說五受眾。」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渴愛?」


佛言:「比丘!若
於現在身中而有貪愛。」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更有渴愛?」


佛言:「比
丘!若於未來身中而有願求。」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喜欲共行渴愛?」



言:「比丘!若於己得攝取受用現在境界之中
而有味著。」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處處喜欲渴愛?」



言:「比丘!若於未得境界之中種種追求。」


比丘白佛:「大德!此之渴愛,何者是無餘斷?」



言:「比丘!見道應斷,煩惱斷故,下分上分結
斷故,未來苦果者渴愛斷故,現在苦果者渴
愛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捨?」


佛言:「比丘!若見
道應斷,煩惱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究竟邊?」


佛言:「比丘!
若修道應斷,煩惱斷故斷。」
[002-0836a]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盡?」


佛言:「比丘!若
下分結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離?」


佛言:「比丘!若上
分結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滅?」


佛言:「比丘!若畢
竟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寂?」


佛言:「比丘!若未
來苦果者,渴愛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沒?」


佛言:「比丘!若現
在苦果者,渴愛斷故斷。」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正見?」


佛言:「比丘!若
證見時前行智,若證見時智,若證見時後得
智,超越所知方便教行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正分別?」


佛言:「比丘!
於三寶中若正知已,依正信故,於彼功德順
念分別,超越異論等教故。」


比丘白佛:「大德!
何者是正語?」


佛言:「比丘!若聖所愛戒,無漏
所攝、無漏思惟共轉者,遠離四種口業,超越
惡趣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正業?」


佛言:
「比丘!若聖所愛戒,無漏所攝、無漏思惟共轉
者,遠離三種身業,超越惡趣故。」


比丘白佛:
「大德!何者是正命?」


佛言:「比丘!若聖所愛戒,
無漏所攝、無漏思惟共轉者,遠離邪命所起
身口業,超越惡趣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正發?」


佛言:「比丘!若
於上解脫中依止樂欲,發起精進,遠離惡對,
滿足對治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正念?」


佛言:「比丘!若
於止觀合相應時,三種之相作依止已,時時
[002-0836b]
於此三種相中,以不放逸共入正住,於緣境
中心數不忘,於修道中超越不相應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正定?」


佛言:「比丘!若
其此等七種定,具修治作已一心專向,乃至
此等七種與差別行作依止故,與殊勝功德
出生作依止故。」


比丘白佛:「大德!若如是,念
處等諸覺助法,皆攝為道,何故惟說聖八分
道,以為道相?」


佛言:「比丘!以聖八分道故,彼
餘所有諸覺助法皆此攝故。」


比丘白佛:「大德!若此苦中有四種相,於中
何者是無常相?」


佛言:「比丘!苦中若見生滅
之法,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苦相?」


佛言:「比丘!仍
彼生滅之法作依止已,若見三苦順縛,此是
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空相?」


佛言:「比丘!苦
中若見離於我物,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無我相?」


佛言:「比丘!
苦中若見我自離相,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
德!若此四種以為集相,於中何者是因相?」



言:「比丘!於渴愛中若見種苦種子因體,此
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集相?」


佛言:「比丘!於
渴愛中若見相續生因體,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生相?」


佛言:「比丘!於
渴愛中若見五趣差別生因體,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緣相?」


佛言:「比丘!於
渴愛中若見彼餘別緣執持因體,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若此滅諦有四種相,於中
[002-0836c]
何者是滅相?」


佛言:「比丘!於解脫中若見滅
煩惱,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止相?」


佛言:「比丘!於
解脫中若見止苦,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妙相?」


佛言:「比丘!於
解脫中若見無罪淨樂,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
「大德!何者是出相?」


佛言:「比丘!於解脫中若
見出無常,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若此
四種以為道相,於中何者是道相?」


佛言:「比
丘!於此道中若見所知相應及無顛倒,此是
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如相?」


佛言:「比丘!於
此道中若見出世無漏,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
「大德!何者是跡相?」


佛言:「比丘!於聖道中若
見行於順行,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乘相?」


佛言:「比丘!於
此道中若見無上,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故惟四聖諦?」


佛言:「比丘!
共因果染淨,皆此攝故共因果者,染則因果共染、淨則因果共淨,故名共也。」


比丘白佛:「大德!此苦等諦,何故漸次說諦?」


佛言:「比丘!病由脫藥相似法故病謂苦、由謂集、脫謂滅、藥謂道。」


比丘白佛:「大德!此四聖諦為一時證見,為
漸次證見?」


佛言:「比丘!有道理故一時證見,
有道理故漸次證見道理亦名因緣亦名方便。」


比丘白佛:「大
德!若一時證見,有何道理?」


佛言:「比丘!自內
知諦真智境界,攀緣非安立義,以總攀緣故,
一時證見。」


比丘白佛:「大德!若漸次證見,有
何道理?」


佛言:「比丘!已修治智及後得者,自
相因果觀察其相,以非總攀緣故,漸次證見。」
[002-0837a]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說四聖諦,何故復
說二諦:世諦及最勝義諦?」


佛言:「比丘!於此
四聖諦中,若法住智境界,彼是世諦;若復
自內最勝義智境界,非安立智境界,彼是最
勝義諦。應如是見。」


比丘白佛:「大德!若四聖諦,非聖亦諦、聖亦諦,
何故以聖而名此諦,以聖諦故世尊所說?」



言:「比丘!雖非聖者,亦於此諦法體之中,無
智而信故;聖者於此法體之中,有智而信故。
以是義故,此為聖諦,應如是見。」


比丘白佛:「大德!非少分無量法界智,何攀
緣?何種相?何作業?」


佛言:「比丘!亦四聖諦以
為攀緣,清淨想諦為相,一切種入諦為相,與
一切眾生作一切義利為相。又少分法界智
者,聲聞不背眾生義利不現前為相,緣覺
背眾生義利為相。又無量法界智者,遠離為
業,謂離一切種煩惱及所應知障故;與依止
為業,謂與得至一切種遍智善淨法界,作依
止故;覆護為業,謂覆護諸眾生等,諸處逼惱
故。比丘!此是無明對治殊勝。」


諸比丘言:「善
哉大德!」彼等比丘於世尊說,歡喜默然而住。


彼諸比丘於世尊說,其心悅樂,皆大歡喜。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卷下




緣生經并論序




原是一心,積為三界,癡流漫遠,苦樹欝高,欲討
其際,難測其本,理極實相之門,筌窮假名之域,
[002-0837b]
五因七果十有二分,緣生之法總備於此,凡則
迷而起妄,聖則悟以通真,下似兔浮,上如象渡,
大哉妙覺淵乎洞盡十地與雙林俱暢聞城共
稻芉咸敷,至若此經,獨包彼例,彼所未說,此乃
具演,攀緣為首,對治為末,總則一十一門,別
則百二十問,其旨微而密,其辭約而隱,經之綱
目,攝在茲焉,并有聖者欝楞迦附此經旨作論
顯發其論也遍取三乘之意,不執一部之筌,先
立偈章,後興論釋,偈有三十,故亦名三十論也,
大業二年十月南賢豆國舊名天竺者訛也三藏法師達
磨笈多與故翻經法師彥琮在東都上林園依
林邑所獲賢豆梵本譯為隋言,三年九月其功
乃竟,經二卷論一卷,三藏師字論閑明義解沈
密琮法師博通經論,兼善梵文,共對葉本,更相
扣擊,一言靡遺,三覆逾審,辭頗簡質,意存允正,
比之昔人,差無尤失,真曰法燈,足稱智藏,願窮
後際常益世間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