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41 楞伽經纂-宋-楊彥國 (master)



No. 325-A


楞伽經纂序


洪惟。此道不容以聲。靈山破顏而法巳傳。少林面壁
而意默示。惟授心要不立言文。俾之眉宇相得而大
道無餘。針艾不施而沉痾頓釋。奈何學者。膠於曩昔
之業習。搖於知見之風波。菴摩漸熟者不無。日輪頓
照者或寡。月氛俱現。金礦混殽。遂使妙明每多塵翳。
而況世久而傳必謬。師多而習必訛。不載之書。何以
示證。於是。我祖爰自西來。指出秘文。併以傳授。將使
世替而法愈固。人訛而文尚存。但有志於披砂。亦何
艱於得寶。我祖達磨甞曰。吾有楞伽四卷。是諸佛之
心印。付之二祖。祝俾護持。傳之老師。歷代稱讚。盖取
大乘之器。授之上味之珍。咸滌細微愆。置彼真淨地。
只為竺廣異壤。文語殊音。覽者彌旬。困於句讀。安能
披文見義。了然得於心胷哉。深嘆覺皇妙旨。因循與
蠧俱捐。想惟諸聖之寒心。豈有仁人而坐視。愚甞於
此精誠嚮慕。意義潛通。繼晷披尋。大理昭晣。深嘆前
文僻古。遂令後學輟觀。於是纂敘玄樞。為之詮注。方
啟琅函秘典。蠲日施功。果然金飾婦人。中宵見夢。強
鞭不敏。鄙頌兼成。願階學徒。目觀心了。朞年之久。四
軸巳周。不敢與正經竝行。但號曰楞伽經纂。遂以百
八句義。列為七十餘門。撮彼玄機。隨為標目。使學者
[001-0283b]
披文得義。以義證心。非特佛印可傳。抑使雄文不墜。
噫。眾生昏昧。習業纏綿。不知自擲家財。終日為他運
糞。性識飄忽。老死奔馳。乃至埋沒四生。輪迴六趣。間
有上乘之士。難逃邊見之塵。泯心相於斷空者。不知
其反溺於無。認靈識之幻塵者。不知其反墮於有。無
為大道。寧落識塵。擬議迷源。澄神愈動。靈光相續。影
裏藏身。默坐觀空。窟中活計。況乃見聞覺識。認作真
如。那將文字語言。師為密旨。但得靈源返本。何虞諸
法不真。故我能仁大垂方便。闡一心之妙。杜諸見之
邪。必欲醇酌醍醐。待將普灌窮子。以出世慧。入凡夫
心。指擿瑕玭。洗除垢染。七性七義。鍛鍊真心。三相四
禪。簡除情識。立四小果。以排空想。述五無間。以袪妄
緣。念所證之未圓。遂分十地。究諸法之無相。乃示七
空。三智三身。而俾之同歸法身。二法五法。而俾之共
底如法。只為情存見量。誰知失在錙銖。因示離想之
混槃。乃顯無我之識藏。斷妄絲而不令相續。俾寶印
而使佩真空。滅有非有情。超性非性覺。將欲為後來。
絕情見之寶。開自覺之場。冀鑛石都捐。即真金徧體。
而乃關防位前之岐徑。點檢地上之瘢痕。刮削透金
塵。發明隔羅膜。咸使二障頓盡。無乘可登。永脫世世
垢衣。坐進如如妙地。是故。寶藏垂標。而獨謂之心品。
江西稱讚。而甞嘆其無門。謂之心品。則心外無宗。謂
之無門。則有門離法。仰斯妙旨。實有真歸。寶貨森陳。
只求大價。醫方紛委。曲為微痾。大價得而諸貨可捐。
[001-0283c]
微痾除而群方何用。先佛授受唯是一心。秘典密嚴
只除心病。真識空寂。緣妄情生。空寂還源。情塵自泯。
即此真識廓爾無依。心境俱忘。緣續永離。是謂正智。
豈有他求。探得元珠。不出家中舊物。抉除翳眼。自然
空裏無花。水非別體。而一任成波。鑑無自心。而何妨
照物。上佛密意。千聖同歸。楮毫可殫。稱讚莫盡。此愚
所以不辭爝火以助日光。普願有情同居無漏。


太姥
居人楊彥國序


楞伽經纂目次




* 序
* 卷第一

*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

* 指明真相分第一
* 了妄明真分第二
* 澄識明心分第三
* 超乘證幻分第四
* 有無俱遣分第五
* 漸淨即頓分第六
* 離二種聲聞分第七
* 常不思議差別分第八
* 生死涅槃差別分第九
* 一切法不生差別分第十
* 五無間種性差別分第十一
* 一闡提差別分第十二
* 三自性差別分第十三
* 觀二無我分第十四
* 離建立誹謗分第十五
[001-0284a]
* 隨類普現分第十六
* 空離自性分第十七
* 離言即義分第十八
* 卷第二

*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 無我如來藏分第十九
* 修行大方便分第二十
* 離緣因俱漸分第二十一
* 離言說妄想分第二十二
* 淨離四句分第二十三
* 禪差別分第二十四
* 涅槃差別分第二十五
* 離言事自性分第二十六
* 如來神力建立分第二十七
* 因緣言說差別分第二十八
* 離惑亂見分第二十九
* 如幻差別分第三十
* 離名句形身分第三十一
* 離相止惑分第三十二
* 離四果差別分第三十三
* 二種覺分第三十四
* 離四大造色分第三十五
* 諸陰自性相分第三十六
* 離四種涅槃差別分第三十七
* 離妄想自性差別分第三十八
* 自覺一乘相分第三十九
* 卷第三

*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 意生身分第四十
* 離五無間分第四十一
* 佛知覺分第四十二
* 佛等一切分第四十三
* 自得本住分第四十四
[001-0284b]
* 離有無有相分第四十五
* 宗說俱通相分第四十六
* 離不實妄相分第四十七
* 離語義妄想分第四十八
* 祛別智識相分第四十九
* 離外道轉變見分第五十
* 解脫相續相分第五十一
* 了妄即空分第五十二
* 壞諸法不生宗分第五十三
* 離智即心分第五十四
* 如來說宗俱通相分第五十五
* 離世論分第五十六
* 離涅槃相分第五十七
* 卷第四

*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 離一切根量分第五十八
* 不生不滅離言說分第五十九
* 祛外道不生不滅分第六十
* 祛外道七無常見分第六十一
* 超諸地相分第六十二
* 滅諸地而證圓覺分第六十三
* 離常無常分第六十四
* 滅識即藏分第六十五
* 五法三自性二無我分別相分第六十六
* 優曇恒沙譬喻分第六十七
* 剎那壞相差別分第六十八
* 三種波羅蜜差別分第六十九
[001-0284c]
* 如來說法離諸過差別分第七十
* 戒飲食分第七十一
* 䟦



楞伽經纂目次No. 325
楞伽經纂卷第一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



「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名相妄想正智如如。曰五法。妄想緣起成自性。曰
三自性。識。即八識是也。二種無我。即人法是也。楞
伽。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所以成之者。在此。】


「諸佛心第一。」


【此心。如樹木堅實心。非念慮心也。】


「常句非常句。」


【凡有三常。此常。梵音與上常音異也。】


「數句非數句。」


【此物之數也。】
[001-0285a]


「數句非數句。」


【此數。霜縷切。】


「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說。汝及諸菩薩。應當修學。」


指明真相分第一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唯般若智。乃能照觀。】


「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


【謂心念緣生。如水流注。】


「及相生。」


【謂覩一切色相而生。】


「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
相滅。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


【真相。即常住真心也。下文自真相實不滅者。是也。
業相。謂真相為無明所覆。業所由生。故曰業相。轉
相。謂無明覆故。本來不動者。今轉而受染。故曰轉
相。】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


【八相。即八識也。】


「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


【如如實相。逈離塵妄。故曰真識。能受所現之色。故
曰現識。即諸經之第八識。亦謂之藏識也。色為所
現。識為能現。以其如鏡現像。故曰現識。分別事識。
即諸經第六意識是也。】
[001-0285b]


「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現識及分
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壞者。分別識也。所謂分別已則壞。不壞者。現識也。
謂所現雖滅。而能現者常存。二者互相因。故曰展
轉因。】


「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取種種塵及無始
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本來無諸識相。從無始冥薰。及種種變異。故有現
識。攬取諸塵。及為妄想所薰。故有分別事識。】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虗妄滅。則一切根識
滅。是名相滅。」


【覆有反復之義。謂回光返照。還於真識。則一切根
塵泯為法界。所有性相。復何覩哉。】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
緣滅。則相續滅。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
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所從所緣所依。皆虗妄相續之因。惟滅其因。則相
續滅矣。一心真相。本自廓然。逈脫根塵。復何所依。
心不自心。復何所緣。盖為膠於薰習。未免依他。雖
悟本心巳獲明了。緣立心相續妄不休。唯是續病
併除。方即如如妙地。如來續滅。誠為此爾。強立自
心。與識境同。故曰等識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乃至而自真相實不滅。」


【因真想而有藏識。因藏識而有轉識。有所因則非
[001-0285c]
異矣。真相不滅。則藏識亦不滅。若夫轉識。有所攝
受。所謂業相也。此則未甞不滅。一滅一不滅。則非
不異矣。盖不異者。其體也。異者其用也。譬泥團金
具雖不同一。本於微塵與金言此。以明業相轉識
雖滅。皆本於不滅之真相爾。】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乃至無始流注應斷。」


【無始流注斷。乃斷見也。以不了唯心故。】


「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乃至若時若微塵。」


【謂外道異因。非必眼界識界色界無明界所生也。
又有因於勝妙等說。論曰不滅真相。即達磨所傳
之一心也。明靈虗徹。亘古亘今。究其本源。無有間
雜。妄想和合。乃有諸識。諸識所現。乃有諸相。諸相
不常。乃有生住滅。覺此則涅槃樂。迷此則生死河。
達道之人。覺彼所現幻塵不實。皆由無始妄想所
薰。回光返照。還於真識。如水歸坎。流浪自停。如火
歸空。光芒頓滅。便可逍遙自在。心境俱忘。永謝諸
塵。端然實相。盖為薰習尚在。未免攀緣。終日依他。
不自知覺。則有強生知見。立自本心。不知陰界藏
身。徒然以佛覔佛。一則依他境界。一則以心緣心。
二病未除。妄相相續。故如來必欲所緣俱息。依因
竝捐。轉業兼離。真相永淨。是道也。非從他得。只是
家珍。目前歷歷孤明。認著依前埋沒。不須取捨。本
自圓成。但離妄緣。即是實際。佛語心品明此而巳。


頌曰。
[001-0286a]


「 如何歷劫沉生死
 只為從前有識因
 當覺二生無別體
 要知八相亦非塵
 有情須信唯心起
 分別都緣妄想薰
 若覆根塵皆不實
 就中不滅相還真」


了妄明真分第二



「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乃至性自性第一義心。」


【此是。梵音肝栗大。謂如樹木心。非念慮心。念慮心。
梵音女質多。】


「以性自性第一義心乃至不與外道論惡見共。」


【採諸境而集於心曰集。心生則性生曰性。性生而
相現曰相。四大從之曰大種。依他而生曰因。緣因
而作曰緣。覺性圓照曰成。如如真相中。不容他緣。
妄情生幻出諸性。唯是大覺照觀真源。達彼性生
無非妄現。彼諸體寂本空。皆是覺心自為現量。知
自現巳。乃滅幻塵。幻滅覺圓。即如如爾。楞伽自性。
盖皆如此。道光返照一心。故曰心。明心必本於燭
邪之慧。故曰慧。用慧必貴於決斷之智。故曰智。有
智而後正見明。故曰見。有正見者。然後超有無。故
曰超二見。超二見。然後超佛子地。故曰子地。超子
地巳。然後捨法雲之灌頂。登正覺之道場。故曰如
來。自到如來。以出世心。造此境界。超諸塵妄。過越
邪宗。外道不能踵其門。二乘不能造其奧。故曰第
一義。夫一心本寂。烏有性相。萬法皆空。孰名境界。
然如來言自性不同。皆以識破外塵。故言第一義
[001-0286b]
不同。皆以超然全真故。惟其外塵不染。獨爾全真。
如來成就心法者。實出於此。故曰第一義心。】


「云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


【外道惡見。於自境界。伹起妄想之見。】


「不覺識自心所現。乃至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


【以三有苦滅故。能覺見自心所現。於所現境。忽如
幻化。】


「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


【自沙門巳下。至妄稱一切智說。皆外道見。】


「欲令無種有種乃至破壞斷滅論。」


【外道斷見。於若相續等句。一切破壞。而斷滅之。】


「所以者何乃至及見始非分故。」


【以不見根本故。曰見始非分。】


「譬如破缾乃至不作牙事。」


【外道斷見。於法。悉如破缾焦種者。】


「如是大慧乃至彼無次第生。」


【彼欲一切斷滅。使妄想無因。則無生也。】


「大慧。若復說有種無種識三緣合生者乃至自見過
習氣作如是說。」


【外道以三相承。彼覺想之地轉。而不自知。非自覺。
而隨境有覺。曰覺想過。在已見。曰自見過。】


「如是愚癡凡夫惡見所害乃至健闥婆城無生幻燄
水月及夢。」


【數者虗幻。而謂有自性。以喻妄念。汝門若正見。當
[001-0286c]
離此也。自諸餘沙門巳下。皆論正見與外道異。】


「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虗偽不離自心。」


【所以能離彼自性者。以覺知所現妄偽。悉不離自
心故。】


「妄想因緣滅盡乃至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


【謂之不相應。則其情滅矣。】


「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


【識境不相應。則無所有矣。至無所有。則一切生滅
離。】


「自心起隨入分別。」


【所謂真心任遍知也。】


「大慧。彼菩薩不久。乃至無開發方便。」


【謂心地如如。無所開發。】


「大慧。彼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勒因緣。」


【不勒云者。不勞心於因緣者也。】


「遠離內外境界乃至住般若波羅蜜。」


【始也覺惟心現。至於度自心現。則廓然無朕無智
無得。乃依般若而住。】


「捨離彼生所作方便。」


【心無依他。則能離彼生之所作。】


「金剛喻三摩提乃至隨入如如化。」


【化物而未甞化。故曰如如。】


「神通自在乃至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虗偽。」


【固緣生滅。皆心所造。故曰心也。言此悉當遠離。】
[001-0287a]


「唯心直進乃至思惟無所有。」


【於三界思惟。悉無一法可當情者。故曰無所有。】


「佛地無生。」


【至於佛地。萬法無生。】


「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乃至諸地漸次相續建立。」


【謂以十地。漸次觀眾生心量。隨根而度之。故如眾
色摩尼。】


「是故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


【悉檀宗也。非宗人而自宗為善。
頌曰。


「 七般性義最精微
 成就如來上上機
 陰似破缾皆斷見
 性同幻焰亦須離
 真心直進非他物
 佛地無生更無疑
 從此始隨心量度
 宛如隨眾色摩尼」


澄識明心分第三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乃至
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


【大慧言。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與彼妄心見所緣境
界者不同。故曰不和合。】


「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


【惟與妄心不同故。顯示以真實相。】


「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乃至境界法身。」


【心之與識。猶海之與浪。本無同異。真源還復。即是
心宗。妄緣無明。乃名為識。馬祖語楞伽經。謂以佛
語心為宗。以無門為法門。以佛語心為宗者。謂即
[001-0287b]
心為宗。除外更無別法。以無門為法門者。謂即心
是法。有門即是妄緣。心外無宗。有門離法。楞伽大
旨。其在斯乎。故此一篇。特以心識為喻。】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乃至
次境界生亦復如是。」


【藏識譬則水流處。轉識譬則浪生。如眼之有識則
六根。毛孔如塵而生。諸境界之生。亦然。】


「譬如明鏡現眾色像乃至合業生相。」


【謂外攬所作之事。而內之業相乃生。故曰合也。卅
二相。若異若不異。】


「深入計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


【色等如幻。還彼自性了知者如此。】


「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乃至攝受不
具故滅。」


【彼五識轉時。不自覺知。亦如入禪三昧者。不知其
識實不滅也。入禪定者。非必習氣滅也。伹攝受諸
相。不具於心爾。】


「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乃至餘地相智慧巧便分
別。」


【餘地相。謂地前菩薩見解也。當巧便分別。以祛其
病爾。】


「決斷句義。最勝無邊。乃至能見自心妄想流注。」


【妄想永淨。故曰離。有必見之。故又曰能見自心妄
想。】
[001-0287c]


「 心名採集業」



【因心採集。乃有諸法。】


「 意名廣採集
 諸識識所識
 現等境說五
 受用建立身
 是眾生現識」



【因彼現識。建立其身。】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乃至當通
達自心現妄想之相。」


【頌曰。


「 因緣四種惑痴盲
 心海從茲浪不平
 有似猛風吹巨浸
 又如明鏡現諸形
 本來廓徹休言性
 纔有纖毫墮識情
 堪嘆細微難測了
 悉離覺想始無生」


超乘證幻分第四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智慧相住巳。」


【能了識明心。即住於智慧。故曰建立智慧相住巳。】


「能捨跛驢心慧智相。」


【謂第七地觀三界生死不定心。名跛驢。以不能行
故。】


「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頌曰。


「 智慧巳除諸識浪
 宜觀三相善勤行
 先離斷見云非有
 次證如來自願生
 性相頓忘無所著
 世間如幻不留情
 從茲始到空王殿
 聖智于今決定成」

[001-0288a]


有無俱遣分第五



「爾時大慧菩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乃至百八句
分別所依。」


【謂此經。乃百八句分別之所依歸。】


「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


【謂之自性。凡以法性自爾。非若二乘外道之斷絕
也。經凡言自性。皆如此。】


「佛告大慧。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
盡。」


【因盡。則無復自覺知矣。】


「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


【此外道計無。而生斷見也。】


「復有餘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驃形處橫法各各
差別。」


【說云。求那依也。陀羅驃主也。謂外道。見四大種依
於極微所主形處。遂橫計其差別。作牛有角想。】


「見巳。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


【此外道。計有而生常見也。以懲兔角之無。乃墮牛
角之有。橫法。謂非法之正耳。】


「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


【一切法性。亦受用而建立。】


「離有無不應作想乃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
得。」


【以懲彼有無二見。乃謂如兔無角。故曰待觀。以至
[001-0288b]
微塵分別性。皆不可得。是皆邪想爾。】


「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


【兔無角想。是墮斷見。聖之所離。恐其反此復墮常
見。而興牛有角想。故又言不應作牛有角想。】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乃至隨此思量觀察不
生妄想言無耶。」


【大慧謂隨比而思之。見妄不生。而遂言無耶。此疑
辭也。】


「佛告大慧。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所以者何。妄想者
因彼生故。」


【謂妄想。皆因攬彼而生。故曰因彼生故。】


「依彼角生妄想乃至離異不異故。」


【謂兔無角而生妄想。是有所依。角與妄想。非異非
不異。】


「大慧。虗空是色。隨入色種。色是虗空。持所持處。」


【以色為所。則空為能矣。謂所持者雖實。而能持者
常空。】


「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別當知。乃至若言觀餘物者。彼
法亦然。」


【人見其廓然大空。以是為空。而不知色之所聚。人
見其具諸名相。以是為色。而不知為空所持。是皆
於無性之中。而妄有建立者然也。此以明外道因
牛角之有。而遂言兔角之無。不知析彼牛角為微
塵。又復歸於無矣。謂牛角既析而歸空。又何所觀
[001-0288c]
故。而言兔角之無也。四大種。雖不住空。而非無空。
亦如牛角之有。而復歸於無。】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色等及心無」



【言色與慮心皆寂。】


「 不起色妄想」



【巳上廣說所說。】


「 心量安立處
 惡見所不樂」



【不樂惡見。】


「 救世之所說
 自覺之境界」



【頌曰。


「 昧者不知真境界
 却將妄想汙情田
 離空論色徒偏見
 棄有歸無墮一邊
 萬法但從心鏡現
 群愚只向識根緣
 圓光本是無私照
 纔有纖毫總不玄」


漸淨即頓分第六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除自心現流故。乃至為頓為漸
耶。」


【自心現習氣流。曰現流。現流不巳。輪轉生死。如來
於諸眾生。蠲彼幻塵。悉還實相故。以漸除為始。頓
照為成。】


「彼諸依佛亦復如是乃至以修行者安處於彼色究
竟天。」


【依佛者。胡本云津膩。謂化佛。是真佛氣分也。依佛
[001-0289a]
所化。亦為分別自心所現。及身受用境界。故以藏
識依佛。譬能頓示眾生不思議智。】


「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乃至有性無性惡見
妄想。照令除滅。」


【法佛無作。光明照耀者。化佛也。然化佛之照耀。非
離法佛。故曰依佛。法佛者。自覺聖智境界。於法相
有無惡見。皆令除滅。亦如化佛之照耀也。自菴羅
果巳下。言漸淨。自譬明鏡巳下。言頓熟。】


「大慧。報佛說一切法。乃至種種計著不可得。」


【種種計著。亦如幻化。求其所有。皆不可得。】


「復次大慧。計著緣起自性。乃至彼諸妄想亦無真實。」


【工幻師譬心。草木瓦石譬緣起。一切若干形色。譬
妄想自性相。】


「如是大慧。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乃至是名報佛
說法。」


【法佛。不以說法為事。所謂說法者。報佛也。起信論
云。因諸波羅等無行薰。及不思議薰之所成就。具
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佛。以是知報佛說法者。以
觀照種種不實。成就圓滿報身故。】


「大慧。法佛者離心自性相。」


【說自心所現。尚有心之性相。至於法佛。不以說法
為事。故曰離心自性相。】


「自覺聖所緣境界建立施作乃至超外道見無色見。」


【自施戒忍。至無色見等。皆以一法身。而示現眾多
[001-0289b]
法門。故曰化佛說法也。】


「又法佛者。離攀緣。攀緣離。乃至自心現見應當除滅。」


【佛身一也。論其本來清淨。逈脫諸塵。曰法佛。論其
具足樂相。法界圓滿。曰報佛。論其即彼一真。建立
萬法。曰化佛。法佛離心自性相故。自覺聖當勤修
學。報佛化佛。分別自心境界故。自心現見。應當除
滅。
頌曰。


「 本來離相亦離名
 即一分三示眾盲
 始淨諸塵須積漸
 終能頓照甚分明
 報身真淨蠲諸想
 化佛隨緣應有情
 惟是法身根量滅
 無心無證亦無成」


離二種聲聞分第七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乃至真諦離欲
寂滅。」


【謂於無常苦空等境界。計著寂滅。巳得人無我。未
得法無我。】


「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


【於陰界外。存不壞相。是以無明與佛性為兩也。皆
自慧分別。】


「心得寂止乃至三昧道果正受解脫。」


【自覺聖差別相。其所樂住者。此也。】


「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


【以習氣未離故。未度不思議變易死。】


「得自覺聖樂住聲聞乃至非滅門樂。」
[001-0289c]


【於自覺差別相樂住。此乃決定寂滅聲聞。非菩薩
所行寂滅門樂。故曰非滅門樂。】


「正受樂。」


【謂得三昧正受樂。】


「[厂@既-旡-日+口*頁]憫眾生及本願不作證乃至堅濕暖動非作生自
相共相。」


【一切自生。而吾無作生。故曰非作生。】


「先勝善說見巳。」


【如來所說善事。曰先勝善說。】


「於彼起自性妄想。」


【大種青黃。本非作生。於彼起非作生之自性。先勝
善說。本來無性。於彼起善說之自性。故曰性妄想
自性。是皆未入法無我相。而有所計著。故住聲聞。】


「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乃至是名諸聲聞性妄
想自性計著相。」


【頌曰。


「 號為自覺巳無遺
 反墮聲聞不自知
 巳達苦空能寂止
 彼於習氣未能離
 優游正受雖其樂
 顧憫眾生不帶悲
 更有一般聞勝善
 妄生自性却狐疑」


常不思議差別分第八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不思議。
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


【常住真心。如金剛舍利。故曰常。不可以心思言議。
[001-0290a]
故曰不思議。】


「佛告大慧。乃至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
現常不思議。」


【自相。所謂真相。】


「復次大慧乃至常不思議不成。」


【以有作為因相。故不成。一切取捨。莫非有作。】


「大惠。我第一義常不思議。乃至得自覺相故有相。」


【自覺相者。廓然無朕之相也。光境俱忘。相復何有。】


「第一義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


【雖曰有相有因。常離性非性見。】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


【外道常不思議。以性及非性。互相為因。所以無常。】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乃至見巳思量計常。」


【一切所作性與非性。皆無常。外道觀彼無常。即自
卜度妄計我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緣所作者。乃至說彼常無因故。」


【伹惟自覺無因。而說彼常也。】


「若復諸外道乃至自因相性非性同於兔角。」


【謂外道雖因相成。而非因於自相。故曰性非性同
兔角。】


「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乃至得自覺聖智境界相
遠。彼不應說。」


【外道計常。則離去自因之相。遠於自覺境界。故曰
不應說。
頌曰。
[001-0290b]


「 無知外道太茫茫
 於彼無常妄計常
 却向識根生作想
 又如兔角絕形彰
 堪嗟幻燄應難久
 須信真金鍊轉剛
 惟有如來因自相
 豈同電露暫時亡」


生死涅槃差別分第九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乃至
切性妄想非性。」


【於一切性妄想。以為非性。】


「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


【謂之休息。非根量滅。】


「非自覺聖智趣。藏識轉。」


【但藏識轉爾。】


「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


【凡愚說心量。曰無所有。故墮斷見。】


「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乃至生死輪常轉。」


【自心現則覺知。所現者。唯自心。外心現。則計著客
塵。不自覺。而計客塵。茲所以生死輪常轉也。

曰。


「 聲聞不委惟心境
 却向無中作涅槃
 縱待根塵休息盡
 誰知生死出還難」


一切法不生差別分第十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乃至離有非有生故。」


【謂本來空寂。而自心於無生中。現出性及非性之
見。現性。即有見生。現非生。即非有見生。如來一切
[001-0290c]
法不生。則離於是矣。】


「大慧。一切性不生。乃至身財建立趣自性相。」


【有妄想自性。而有妄想身財建立。趣彼自性相計
著。故曰趣自性相。】


「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乃至於彼應當修學。」


【頌曰。


「 遠離性相絕廉纖
 諸法無生不用占
 空認兔頭成斷見
 妄從自性起諸炎
 難於眼裏藏金屑
 休向空中作白粘
 若問如來心現說
 無生有性却成添」


五無間種性差別分第十一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乃至及樂修相智。」


【修諸有相之智。故曰相智。】


「不修緣起發悟之相。」


【所緣萬境必有所起。原其所起。一心是也。於此當
求發悟。不於起處而求發悟。雖欲滅相。適增妄想。】


「起煩惱斷。習煩惱不斷。」


【如波之起。曰起煩惱。習煩惱。謂習氣也。】


「不度不思議變易死乃至乃至得般涅槃覺。」


【有涅槃想。故曰得涅槃覺。】


「大慧。各別無間者。我人眾生乃至作如是覺。」


【謂作離四相見解者。】


「求般涅槃。復有異外道。說悉由作者。」


【言一切性。皆是有作。】
[001-0291a]


「見一切性巳乃至不出出覺。」


【於未出中。作出離想。故曰不出出覺。】


「彼如來乘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


【自性法。謂一切性。彼自有性。離性非性見。】


「得自覺聖無間種性。外剎殊勝無間種性。」


【自覺。即無相三昧。外剎。則塵塵三昧。】


「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


【未到如來乘無間。故言三種而巳。】


「隨說而入。隨彼而成。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
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


【謂雖隨種性建立。要之不著聲聞緣覺之乘。故能
超入無所有地。無所有地。初地菩薩也。故云此是
初治地者。】


「彼自覺藏者乃至當得如來最勝之身。」


【自覺藏。謂不定種性中。能自覺者也。雖得三昧樂
而住聲聞。至此當證佛地。故曰當得。】


「諸聖遠離寂。」


【聖亦不滯於寂。故曰遠離。】


「第一義法門  遠離於二教乃至亦無有心量。」


【頌曰。


「 五般無間有差殊
 見性還歸各別塗
 緣覺妄隨神化勝
 聲聞空斷陰雲麤
 滿懷了了他無性
 外剎塵塵用不殊
 方顯如來真種性
 更無心量可名模」

[001-0291b]


一闡提差別分第十二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


【謂世間皆有解脫之性。若非一闡提。則世間解脫
誰復背轉。以一闡提者。於善法中。不生信心故。】


「二者菩薩本自願方便故。」


【謂本意自願涅槃樂。】


「非不般涅槃乃至是名不般涅槃法相。」


【涅槃法相。乃真解脫。解脫者。空無相無願。今也本
自願方便。非不欲涅槃。一切眾生巳。而後般涅槃。
畢竟自著於寂滅之相。非無相無願也。故曰不涅
槃法相。若夫如來。滅度一切眾生巳。而無有一眾
生實滅度者。以無相無願故。】


「此亦到一闡提趣。」


【此非為捨善根者說。故曰亦到一闡提趣。】


「佛告大慧。菩薩一闡提者。乃至而非捨一切善根一
闡提也。」


【謂知一切本來涅槃巳。而自著於寂滅之相。是墮
斷見。故曰畢竟不般涅槃。】


「大慧。捨一切善根一闡提者。乃至以是故菩薩一闡
提不般涅槃。」


【頌曰。


「 惟有慈悲一闡提
 度他迷者自還迷
 若論捨善猶能轉
 菩薩都無趣寂期」


三自性差別分第十三


[001-0291c]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


【本來空寂。所有性相。如幻如夢。彼皆自爾。如來無
攝取之情。亦無滅之之想。經言性自性。皆如此。】


「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


【緣起。謂心從緣起。顯現。謂所作巳。著於彼事相之
相。而計著之。故曰事相相。】


「計著有二種種妄想自性乃至謂即彼如是內外自
共相計著。」


【名虗而事實。故有二種相之異。】


「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惟自覺聖。乃可言成自性。惟成自性。乃可言如來
藏心。】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


【此楞伽之異名。】


「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菩薩應當修學。」


【頌曰。


「 二般妄想性無窮
 緣起依他妄亦同
 惟有離名成自性
 吹毛寶劒但揮空」


觀二無我分第十四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乃至謂離
我我所。」


【人無我者。則能離我我所。其所離者。謂如下文所
述。】


「陰界入聚乃至謂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藏。」
[001-0292a]


【由陰界入聚。即生無知業愛。由攝受眼色等。而計
著之。即生一切業識。以此知一切諸根。皆由自心。
現出形器身財也。】


「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


【生出不巳。】


「如燈如風乃至生死趣有輪。」


【以有虗偽習氣之因。乃有生死輪轉之趣。】


「種種身色如幻術神呪。」


【幻。則現出不實。呪。則無而忽有。】


「發起像起。」


【如機括之發不可禦。如鏡之像因彼而現。】


「善彼相知。」


【善彼相知。謂善知彼相皆當遠離。以前一離字該
之。若能善知。即能遠離。非假於滅之之斷見。故伹
曰善彼相知而巳。】


「是名人無我智。云何法無我智。乃至如陰界入離我
我所。」


【陰界妄想自性人也。能覺而離之。使離我我所。則
人無我矣。覺而離之者法也。於其覺性又當離之。
亦如陰界入之離我我所。然後法無我矣。】


「陰界入積聚。乃至生無動搖。諸法亦爾。」


【陰界積聚。本皆無性。因於業愛。其縛如繩。展轉相
緣。生於無動搖之境。此人無我者之善觀也。一切
法性。本亦寂然。因於愛取攬攝而生。所生之境。本
[001-0292b]
亦不動。法無我者所觀亦然。故曰諸法亦爾。】


「離自共相不實妄想乃至非賢聖也。」


【一切虗偽。故曰不實妄想相。如河流種子。是也。為
彼驅使。故曰妄想力。如機發繩縛。是也。但能離此。
則知人無我而巳。此凡夫所能離爾。故曰非聖賢
也。】


「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乃至一切法無我。」


【心意識五法自性離。即至法無我矣。故繼之。以菩
薩當分別一切法無我也。言菩薩當分別法無我。
凡以別其善人無我者。二乘與凡夫爾。】


「善法無我菩薩乃至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


【一切法如幻。彼幻惟自性。覺彼如幻自性。則一切
法如幻矣。至法雲地。方知法如幻。乃不住虗寂。而
建立一切慈悲法行。即大寶蓮華王像等。是也。】


「於彼而坐。同一像類。乃至是名法無我相。」


【聲聞地前。皆未能了法無我故。未能證如來自在
法身。於此始言當得如來法身。】


「汝等諸菩薩應當修學。」


【頌曰。


「 如來實相等無差
 學者紛然亂似麻
 將謂巳除人陰界
 誰知又被法雲遮
 慧燈自是無狂𦦨
 定水從何覓覺花
 萬法了知如幻化
 莊嚴端坐法王家」


離建立誹謗分第十五


[001-0292c]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建立誹謗相唯願說
之。」


【本來空寂。妄有所立。曰建立。或觀建立。自無所得。
而生誹謗。故曰誹謗。皆不明心量故。】


「爾時世尊於此偈義乃至有四種非有有建立。」


【本來非有。以妄想而有建立。故曰非有建立。】


「云何為四乃至觀察非分而起誹謗。」


【於前所建立。不善觀察。即生斷見。而起誹謗。】


「是名建立誹謗相。復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
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


【四相之見。亦如陰界入之妄想虗偽。是無見中。而
妄立有見。】


「是名非有見建立相。非有因建立相者。乃至生巳實
巳還壞。」


【諸識本無所因。以眼界色界無明界在念前而生。
則是於無因中。有建立也。】


「是名非有因建立相。非有性建立相者。乃至是名非
有性建立相。」


【虗空涅槃。假名以顯道。其本離性及非性。兔角垂
髮。執妄以迷真。本亦離有及非有。是皆情計。妄立
性相故。】


「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乃至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
應當修學。」


【頌曰。
[001-0293a]


「 佛地難登理謂何
 只因沉溺斷常河
 建言謂有應為病
 謗法稱無即是魔
 湛寂性中離取捨
 圓明境界絕偏頗
 須知自覺惟心境
 鏡本無塵不用磨」


隨類普現分第十六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
無我相趣。乃至所謂一切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


【為安眾生。建立萬法。猶如色現摩尼。以至普現佛
剎。聽受經法。亦如幻夢水月。未甞一法有計著性
者。故龍宮滿字之浩煩。而如來云。未曾說一字也。】


於一法離生滅斷常乃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
說偈言。


「 心量世間
 佛子觀察
 種類之身
 離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頌曰。


「 巳圓大智為懷悲
 却効眾生性相迷
 顯示法王諸像類
 宛如隨眾色摩尼
 龍宮萬卷聲喧谷
 行海千門月在池
 到此徧遊諸佛剎
 宣揚三寶作天師」


空離自性分第十七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佛言。惟願世尊。乃至疾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空者。多墮斷見。墮斷見。則有生有二。而有自性
相。大慧於此。願聞說空。而繼之以無生無二離自
[001-0293b]
性相。故如來亦言。為妄想自生性計著者。說空。】


「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


【前言惟自性。至此性自性亦空矣。】


「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乃至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
住。」


【自他俱見亦皆無性。則不住於相矣。恐人於無性。
又生斷見。不住相云者。非無相也。但不住爾。】


「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謂自
已性自性不生。」


【性自性云者。為欲識破外塵。還一切性於其自。而
自已無有性自性想。則一切性自性空矣。】


「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乃至云何行空乃至因所成
所住業方便生。」


【陰之所蘊。本離我我所。皆因所作方便而生。以此
知行空。】


「是名行空。即此如是行空。乃至是名無行空。」


【彼行空者。亦無自性。故曰無行空。】


「云何一切法離言說空乃至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


【妄想自性。本無言說。既無言說。復何所離。故曰離
言說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乃至一切見過習氣
空。」


【能見一切過患。曰見過。自覺聖智。雖巳離過患。而
見過之心未忘。雖止見行。而習氣未除。至此則一
[001-0293c]
切皆空矣。】


「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


【此空為大。故曰大空。祖師曰。廓然無聖。是之謂歟。】


「云何彼彼空。謂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


【謂彼中無彼物。故言空。不知其雖無彼。而又有此
也。盖法自有相。何用分別。其分別性亦空。曰故彼
彼空。】


「譬如鹿子母舍乃至亦非比丘比丘。性空。」


【舍本不空。故曰非舍空。說舍則有舍。故非舍性空。】


「非餘處無象馬乃至是名彼彼空。」


【有鹿子母舍。則舍性非空。有比丘眾。則比丘性非
空。雖無象馬。餘處有之。亦非空。然皆一切法之自
性相。又何必言彼無彼。當知無彼性亦空矣。故曰
彼彼空。世間法相。本來常住。謂之無彼。未免墮斷。
故曰是空最麤。】


「是名七種空。乃至大慧。不自生。非不生。」


【即真而動。了無生滅之性。故曰不自生。非執無生
之性。若木石然。故曰非不生。】


「除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


【唯住三昧正受。更不立無生之想。】


「即是無生離自性乃至是故一切性離自性。」


【剎那之頃。流及他性。以是而現一切性。皆離自性。
一切性者境也。言境則知。所謂無生者法也。】


「云何無二乃至是名無二。」
[001-0294a]


【萬法體空。本無性相。涅槃生死。豈有二耶。苟於涅
槃生死。有彼此二性。則有二相。故曰異相因有性
故。】


「如涅槃生死乃至應當修學。」


【為有妄想計著故。言空以治之。然謂之空。則無生
矣。無生有性。則反墮斷見。謂之空則無二矣。無二
有性。則反墮常見。故如來說空。而繼之以無生無
二。又曰離自性相者。盖於空之無生無二。又當離
自性相故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彼業不壞
 虗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諸聖離有無」



【頌曰。


「 眾生妄想未消除
 諸佛談空為歛麤
 須到不生仍不二
 更無自性即無虞
 有心未解袪常斷
 離性方能度有無
 若是大空何所證
 冰霜一點在紅爐」


離言即義分第十八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言。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乃至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
說。」


【頌曰。


「 覺皇不捨大慈悲
 言說紛紜為止啼
[001-0294b]
 若到岸頭何用筏
 休如渴鹿妄生疑」


楞伽經纂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