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15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宋-從義 (master)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卷第四
永嘉沙門釋 從義 撰


釋懺悔品



次釋下三品明用文為三初釋懺悔品明滅惡文為
二初釋品題又為二初與諸經對辨言多分者如普
賢觀亦專明懺悔故對今品而諸大乘乃是多分散
明之耳今先下次正釋文為二初約義正釋又為二
初正釋文為四。


初釋懺悔名□存梵語應云懺摩此翻悔過華梵雙
舉故云懺悔如此翻□人之常說故今且置但約首
伏等以釋其名耳於中為二初正釋文為五初約首
伏釋首舒救切者自陳罪也欵苦管切者誠也次約取捨
釋企去智切者望也尚者庶幾也白法宜取黑法宜捨
故云取捨也三約棄往求來釋鄙猶嫌也惡烏路切
憎也四約能所合棄釋能作者續心也所作者過失
也既發露過失復斷相續心即是能所合棄也五約
慚愧釋孤山四明於此慚愧分為總別懺者名慚悔
者名愧兩句為總從慙則下即是別也別中有五并
總成六更加前四乃為十番故下結云十番釋名也
然上下之文既皆結云故名懺悔若開總別恐非文
云云於中為五初約人天釋肉眼有礙故但見顯天
眼無障故見其冥冥者幽也暗也惡烏路切又人是下
次約三藏釋文為二初約賢聖釋賢謂七賢一五停二別相
三總相四煗五頂六忍七世第一聖謂七聖一信行二法行三信解四見得五身證六時解
[004-0416b]
脫七不時解脫菩薩伏惑在賢位攝支佛亦在聖位所收故

但語賢聖則三乘□矣逮者及也又賢聖下次約事
理釋第一義天是理者即偏真之理也又慚三乘下
三約通教釋又為二初約賢聖釋三乘之聖即八人
見地巳去三乘之賢即乾慧性地也又三乘下次約
事理釋此理亦是偏真但三藏是實有滅為真通教
是幻有即空真耳又三乘下四約別教釋又為二初
約賢聖釋三乘賢聖尚非菩薩之賢等者以通教三
乘賢聖不知中道又菩薩不斷界外塵沙不伏根本
無明故非別教菩薩三十心之賢也尚不及賢況齊
聖乎然三十心既是內凡但伏無明故名賢人十地
既斷乃名聖也總此下次約事理釋第一義理即中
道也又三十心下五約圓教釋文為二初約賢聖釋
三十心去自判聖人者以圓初住即破無明故也十
信是賢者亦是內凡但伏耳總此下次約事理釋第
一義理亦是中道但不但異乃分別圓具在諸文此
不煩舉合十番□次總結也文但有九且從大數故
云十耳。


次明懺悔處文為二初標次釋文為四初總明文為
二初引經示處以大經第一義真諦法華行處寶所
等與今甚深法性辭異意同故得引之以明懺悔依
歸之處也於中為三初引大經麤言輭語者章安但
云次一行半歎輭語輭語對麤語若且一往相對說
者凡訶責之語皆名麤言如訶調達云汝為癡人食
[004-0416c]
人涕唾凡攝受之言皆名輭語如云善乘比丘等若
約教區辨以小大真中偏圓迭分麤輭如此麤輭皆
悉歸於第一義者以麤輭之語是全體之用故攝用
還本乃歸第一義也法華文句約觀心釋畢陵伽婆
蹉乃以所破之惑為麤輭三觀總別為第一義云云
引法華者行處近處住忍辱地即一實諦而此實諦
雙亡二邊故云亦不行一相亦無故云不分別寶處
寶所只是喻於一實而巳言在近者五百由旬巳行
三百更有二百此則不遠可以前進故至法華開權
顯實滅化城者廢權也至寶所者立實也皆言即者
非異時也以由滅化必至寶所若至寶所必滅化城
故廢權即立實立實即廢權也此附教相故作是說
若今文意初心明達剎那性常緣起理一是則名為
寶所在近名懺悔處云云三引今經文為二初引文次
歸依處者下釋意次若得下結示所以本立喻於得
懺悔處道生喻於懺悔法成反此則喻不得其處平
地顛墜顛者頂也平地猶如顛頂墜落以由無處失
所故也又顛覆墜下也是故復喻盲入棘林荊棘叢林
轉罣胡卦切礙所以須明懺悔處也故普賢觀下次別
示文為五初引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目錄中注云
亦名普賢觀經也次無罪相者下解釋三若三種下
約教判四諸大下舉人修學五若識下結示三大經
下舉譬文為二初舉譬引大經者理具諸法如海水
也修觀行者如在浴也行攝一切名巳用也今且置
[004-0417a]
修正取海水以喻處耳引大品者負債人喻有罪眾
生依投於王喻歸依法性處也引書喻處文意可見
孤山云書即劉子也次行人下合法且合書云牆頭
草莖葉高長所依得處而大品大經合法可解故不
煩文也行人若識此意下第四總結示也。


三明懺悔法文為三初標列次正法者下解釋文為
二初釋正法又為二初明正法深妙又為二初正明
前懺悔處既是一心三諦今懺悔法豈非一心三觀
若不爾者如何消於觀法性之慧乃至境智相冥等
邪次經言下引證文為二初正引即仁王般若經言
也皆名般若證能觀也皆名實相證所觀也若約能
觀者智若處皆名般若若約所觀若智若處皆名實
相以能所不二境智一如故以心為境心亦能照能
所俱心心心相照於理易明云云次說如下融通者如
止觀云文字性離即是解脫即說是無說大經云若
知如來常不說法是即多聞不說即是說輔行云明
說體性相即文字是色法色法即實相實相既無別
說即是無說如來本無說逗物名多聞多聞不離理
無說即是說以此觀慧下次明歷法成觀者如義例
云以此淨心歷一切法任運脗合從五品去無不皆
然故止觀明初隨喜品一心三諦豁爾開明如臨淨
鏡徧了諸色於一念心圓解成就不加功力任運分
明初品既爾後品巳去節節勝前於中為三初總標
次故云下別釋文為二初正釋既以觀慧歷色心等
[004-0417b]
一切諸法無不皆是如如實相故知即是普賢觀云
毗盧遮那徧一切處遮那若不徧一切處觀慧歷法
那見實相既歷一切皆見實相遮那法身然而報應
不離法身況法身處二身常在故知三身徧於諸法
故得行住及以明暗皆悉見佛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故六根所對無非佛法矣耆婆下次舉喻者四分律
云耆婆初詣得叉尸羅國姓阿提梨字賓迦羅而學
醫道經于七年其師即便以一籠器及掘草之具令
於國內面一由旬求覓諸草若有不是藥者持來耆
婆如教即於國內面一由旬周徧求覓所見草木盡
皆分別無有草木而非藥者師即告云汝今可去醫
道巳成我若死後次即有汝云云善見律云釋男是佛
叔父之子大佛一月日得斯陀含果如大經云釋摩
男執諸瓦礫皆悉成寶斯由過去心力所致云云那律
自念過去九十一劫時世饑饉我乃賣薪見辟支佛
乞食遂請至家中以稗飯子糜而奉施即於現世獲
無量福從是巳來九十一劫天上人間無所乏少乃
至今身在家之時我常優游不喜世務兄摩訶男常
有怨辭我母乃云我兒福德摩訶男云我獨勞慮家
裏田業彼乃優閑臥食何言福德母欲試之遣至田
監臨作事令莫送食我怪食遲便遣人往詣母索食
母乃令人而語我言無所有也我還白言唯願與我
送無所有母既聞巳即取寶器嚴其器物以幞覆上
乃送與我令摩訶男隨而看之既到我所撥去其幞
[004-0417c]
百味飲食案器悉滿云云故今借此以喻妙觀歷一切
法任運皆見實相中道亦復如是云云若如是下三結
示普賢觀云觀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無主計
有能觀名為我心有我心故能所不亡我所若亡罪
福無主能所俱盡是故名為觀心無心法不住法心
法叵得實相乃彰是故名為所觀罪福非罪非福俱
即實相實相是中名大懺悔故法華云觀一切法空
如實相無名無相實無所有非謂十界善惡罪福相
相宛然須知中道體性寂滅雙遮二邊尚非是空何
況是有若乃雙照空有二邊方得名為無罪相懺名
莊嚴懺又若不了今家所明理事二觀從理唯達法
性本自二空從事專照起心推撿入空將何以明所
觀罪福皆是實相故一切法空是實相之體猶如明
鏡亦似如意珠也云云次釋助法文為二初明用助之
意又為二初正明止觀云先知逆順十心而繫緣實
相是第一懺常懺悔無不懺悔時但心理微密觀用
輕疎黑惡覆障卒難開曉重運身口助發意業便疾
相應更加五悔耳故上文云懺悔首伏及下文云身
旋禮等即其意也次所謂下舉譬莢古恊切胡慣切
略言下正明助法又為二初正明身旋禮等具如今
經懺法儀式云云次如順下舉譬篙古勞切進船竿也
亦作㰏棹馳效切即葉切也順流喻所觀實相順風喻
能觀正法皆言順者謂順性順修也順謂了性為行
不其然乎篙棹喻助法身旋禮等三如是下總結正
[004-0418a]
助之相廣如止觀此為消釋懺悔品題故且略耳。


四釋懺悔位文為二初標次若作下釋文為二初斥
局故新本下次明通文為二初正明彼新本中業障
滅品廣明懺悔業障文畢乃云若巳犯罪即應懺悔
欲求清淨如是懺悔若欲生於富樂之家婆羅門家
剎利之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皆須
懺悔滅除業障若求初果二三四果三明六通支佛
菩薩阿耨菩提亦應懺悔滅除業障云云今文謂之人
從父母稟身等並是大師約義開拓彼經之意耳於
中為六初明懺悔四趣業障鞠亦養也撫者安也存
也惟惟者孤山引舊解云憐子之貌升者舉也教方
者教其令知東西等方也教數者教其一二等數也
禮記內則篇云六年教之數與方名注云名東西也
我亦作弑式更切大逆也佛為人天師者即十號中之
一號也大論問云佛能度龍鬼神等何故獨言天人
師邪答度餘道中生者少度天人生者多又人天結
使薄智慧利厭心易得云云師嚴道尊者禮記云凡學
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
當其為師則弗臣也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
也注云嚴謂尊敬也初篇謂五篇之初波羅夷也後
聚謂六聚之後吉羅也五篇六聚綺文互現且舉初
後中間準知爾者汝也欺者誑也負者背也三師七
僧此約中國一法而說更有邊方僧少五人受戒若
[004-0418b]
後有僧用本開法得戒得罪云云佛海死屍者南山云
夫律海沖深津通萬象雖包含無外而不宿死屍華
園爛肉類此可知言四重人應須懺者且從重說非
謂不懺四篇五聚世言大乘不須持戒今文何故懺
破戒罪自既有犯復障他持他或問於佛所制戒便
答佛為小乘而巳豈非謗法誤無量人請尋止觀持
戒清淨足以自鑑虺許偉切爾雅云蝮虺博三寸首大
如擘注云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
蝮虺𧌡音瑟魚倚切應作蟻居倚切相殘害者互相吞啖
受苦無窮多怖畏者常好鬪戰怕怖無極也次明懺
悔人天業障言八苦者四諦論問略說八苦其義云
何答眾苦依止名為生苦能令變壞名為老苦能逼
身因名為病苦能滅諸根名為死苦非愛共聚名怨
憎會苦可愛相遠名愛別離苦希望不遂名求不得
苦是眾苦相名五陰苦具如大經第十一卷云云言五
衰者俱舍論有大小五衰小五衰者一衣服嚴具出
非愛聲二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於沐浴位水滴著
身四本性囂馳今滯一境五眼本凝寂今數瞬動大
五衰者一頭上華萎二腋下汗出三項中光滅四兩
目數瞬五不樂本座地獄等苦者謂五衰相現其苦
等於地獄故也等者同也色界天不得速入定等者
即無想是長壽天也外道所居心想不行是故名之
無色天有四心苦者雖無一色而有四心十種細惑
巳如前示云云扶袁切蕃屏也藩籬也若出家下三約
[004-0418c]
三藏教人明懺悔業障文為二初明聲聞又為二初
明凡位五煩惱者一多貪二多嗔三多癡四多散五
多障四顛倒者橫計常樂我淨也既是煩惱顛倒何
故名為業障良以煩惱能生不善之業故也念處治
彼四倒者以無常苦無我不淨治向四倒也準義應
須先云五停治五煩惱次明念處治倒也二惡巳生惡未
生惡不勤斷二善未生善巳生善不勤生不得入如意足暖法

不發者意以四正勤對暖位既二惡不勤斷二善不
勤生暖法尚不發豈得入如意足故知勤斷二惡勤
生二善方得對於暖位也今文語倒先云不得入如
意足次云暖法不發耳又云五根不生喜有退墮故
知四念處對四念處位四正勤對暖位四如意足對
頂位也五根五力對忍位世第一位準思可解八正
是見道位七覺是修道位四種道品中即對位道品
也今文存略但總結云如是四善根中應須懺悔也
次苦忍下明聖位者苦忍巳次第無間必入初果今
從後說通云聖人真明既發乃斷見惑不墮三途及
四惡趣欲惑九品能潤七生所謂上上潤於二生上
中上下及以中上各潤一生中中中下共潤一生下
之三品共潤一生故斷欲惑有三種人一者任斷二
者次斷三者超斷今文既云欲界七生次第應受當
知乃是任運斷人雖斷欲界五下分六品餘三品在
者即斯陀含也五下分者一身見二戒取三疑四貪五嗔一掉舉二慢三無明四色染五
無色染名五上分俱舍云以由順益下分界故謂唯欲界得下分名順益上界名順上分唯色無色得上分名
[004-0419a]
云云故俱舍斷六一來果止觀以次斷六品名斯陀含超斷六品名一往來云
雖斷五下八品盡餘一品在者即止觀云超斷至

第八品名一種子也雖斷色盡餘無色分在者即第
三阿那含也有餘等者見思子縛巳得解脫更有其
餘苦果身存故名有餘故引大論身子風熱畢陵眼
痛以證有餘故大論云是諸聖人以智慧力故無嗔
恚等心苦以受先世業因緣故四大造身有病苦耳
此身滅巳方是無餘也見思兩惑非傍曰正驅伇名
便餘習氣分故云習氣次明支佛言亦爾者倒第四
果亦須懺悔習氣也但四果全在支佛少侵為異耳
文中不言三藏菩薩者伏惑義同七賢故也若乾慧
下四約通教人明懺悔業障未霑未見故名為性八
人見地猶有愛者三八人地斷惑在無問三昧中四
見地方乃斷盡見惑猶有思惑也餘如妙玄止觀云云
薄地神通未能者猶有下之三品惑也巳辦地不能
除習者聲聞但斷正使故也支佛但作神通者通具
六通別但在於現十八變此非緣覺乃是獨覺以緣
覺人願生若獨覺人出無佛世又有二種一者部行
在無佛世師徒化訓說法利人二者異此名非部行
既不值佛則不聞法雖內證禪定外不發四辨若欲
報於信施之恩但作神通變而巳故云不能達文字
也十信下五約別教人明懺悔業障入偏真理但出
假事約於教道云修但中耳云云又十信下六約圓教
人明懺悔業障三智圓修伏道轉強破界內見思及
[004-0419b]
內外塵沙故旋陀羅尼住在七信百千萬億陀羅尼
位在八信巳上法音方便陀羅尼正是伏道未得入
中位在十信故云但是方便陀羅尼也十四日月等
者仁王明十四忍三十心為三般若十地為十般若
等覺為一般若十四般若在菩薩心中皆名為忍轉
至佛心乃名為智此與十五日明智位同即大經云
月愛三昧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光色漸增譬十五智
德滿勝天王明十四般若位正用十四日月為譬是
故云耳秪音紙語辭也又夫音匡郭者外圍也齊此下
次結斥文為二初正結斥次是故下引證齊至等覺
皆令懺悔甞撿彼經未見此文五十校計如輔行引
云云


次若人下結勸華報在因亦名習果即是未出分段
限域果報是果即報果也注云云者報恩禮佛方法
具如國清百錄。


懺悔品下次依字訓釋文為二初正釋恧女六切慚也
蹙迫也促也急也次約法門釋文為二初總示如是
等種種說者大經云諸佛世尊常作是言有二白法
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
慚者內自差耻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
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有慚愧故
則能恭敬父母師長云云


懺悔有三下次別釋文為二初標列次小乘下解釋
文為二初辨小乘三種如毗尼中發露與學者即約
[004-0419c]
事懺夷也孤山四明皆謂小乘犯夷亦有懺法而文
句不引者以懺巳為學悔仍障聖果則非此中復本
清淨之義也今謂不然何者犯夷懺法即毗尼中發
露與學何得謂之文句不下文結云但令作法成就
不障僧事即清淨也故知發露與學不障僧事即是
清淨何得謂之非是復本清淨義邪四分云比丘及
尼犯夷罪巳無覆藏心令如法懺僧祇云若犯夷巳
啼哭不欲離袈裟者令與學悔羯磨佛所制戒一切
受行在大僧下坐毗尼母云與白四悔法巳名清淨
持戒請觀此文何得謂之非清淨乎但此一身不得超生離死然障
不入地獄也治禪病經云犯重懺者脫僧伽梨著安
陀會心生慚愧供僧苦役掃廁擔糞律中應教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婬波羅夷無覆藏今從僧
乞波羅夷戒願僧與我波羅夷戒三乞巳僧索欲問
和與波羅夷戒羯磨云云與波羅夷戒巳當行隨順法
奪三十五事云云僧說戒及羯磨時來與不來隨意以未
懺時來須擯出今既懺了來不足數不來無別故云隨意若重犯者滅擯初犯雖許懺悔
重犯理須滅擯良由情無忌憚故也南山又立三種理懺一者諸法性

空無我此理照心名為小乘二者諸法本相是空唯
妄情見此理照用屬小菩薩三者諸法外塵本來無
實唯有識此理深妙唯意緣知是大菩薩佛果證行
輔行云南山此文雖即有據然第一重判屬小乘小
乘具無懺重之理況復此位巳隔初心第二第三復
屬菩薩及以佛果凡夫欲依惜心無地是故南山判
[004-0420a]
位太高初心無分高位無罪何須列之今之所立直
明凡下欲用大乘悔重罪者當依方等普賢觀等又
云小乘教門尚不開懺雖曰還生無任僧用沙彌犯
巳懺成進具大乘所許事可通行儻聽大僧招姦來
許況寶梁誠制足數無文信大小區分聽制修別小
無懺重之理仍成重罪未忘安用大教懺夷以足小
乘僧數依大懺巳內進巳道何須混濫以惑時情云云
今試詳之南山所立三種懺者是依經論立於理懺
非事懺也妙玄云小乘戒藏不許懺重修多羅藏使
犯重人念佛身佛身者念空也此同下文觀空懺也若爾小乘
戒藏雖無理懺觀空懺重而修多羅經藏乃有理懺
觀空懺重也而輔行云小無懺重者且附戒藏不立
理懺以斥之耳若約經藏以斥南山恐不便也若不
爾者如何消於妙玄之文邪問小乘經藏若立理懺
而懺重者與大乘何異答大乘經藏如普賢觀經等
又大乘戒藏如梵網中夷愆許懺許增益受故與小
乘戒藏事懺發露與學不可同年矣又大乘經藏如
方等經等明事懺則夷罪除滅復本清淨還為大僧
而小乘經藏雖明觀理懺重與大乘不同以於戒藏
任僧用故也然下文引阿含中明取相而懺使犯欲
人作蛇口想此觀成時婬罪即滅是則經中亦明事
懺若無生懺乃名理耳又禪波羅蜜云律中未明懺
四重法而初教經乃明懺於四重之法故彼經云請
三十清淨比丘於大眾中犯罪比丘當自發露眾僧
[004-0420b]
為作羯磨又於三寶前作諸行法誦戒千徧即得清
淨當知小乘藏雖未明作法懺滅夷罪而經藏中亦
有也今文既云小乘法如毘尼中發露與學作法成就不障僧事即得清淨又前所引四分律等皆明懺
法並是作法而初教經亦是作法何故謂之小乘戒藏未明作法然須了知戒藏作法雖曰還生無任僧用故
云仍成重罪未亡而初教經明於作法則滅夷愆若不爾者那云戒藏未明作法懺夷罪而經藏亦有邪

知小乘戒藏並未明於事理二懺滅於夷罪而經藏
中咸有之也若南山律鈔乃揀初教經是偽而天台
引用則非偽也問治禪病經及四分等既明懺夷輔
行那云小無懺重答小無懺重者小乘戒藏犯重之
人既喻斷頭故無理懺滅於夷愆還為大僧非謂不
許作法事懺發露乞戒與學者也故發露乞戒名為
學悔亦名懺重與輔行云小無懺重不可雷同矣問
發露與學重罪滅邪為不滅乎答此生不得超凡大
聖仍成重罪未亡然而不入地獄復似夷愆叵存既
非了義上乘故難詳其究竟云云二十僧行摩那埵或
半月作法者此懺十三僧殘也南山戒疏云所以列
二十僧中出罪者以二篇罪次死業障重深故須多
人強境方發犯者勝心斷相續故又業疏云方隅僧
少故用五人受戒中國僧多故倍五為十二篇鄰重
犯悔清淨故倍中受為二十僧也律云犯僧殘巳乞
別住六夜出罪僧次第與之前二四人僧後一二十僧異此則不成又前一
下至有一人次一〔為〕對僧出罪一席法今從語便故先言二十僧出罪

次言六夜行摩那埵後言波利婆沙別住故云或半
月作法也所言或者謂犯僧殘若有覆藏乃行別住
[004-0420c]
若無覆藏但行六夜以行別住之法是治覆藏情過
然覆藏日有長有短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等乞羯
磨巳僧與法竟奪三十五事是折伏法承奉清淨比
丘是調伏法每事須行白等發露法言八事者第八
即是半月說戒時白故云或半月作法也餘七事者一往餘寺
二有客比丘來三有緣自出界外四寺內徐行者五病遣信六二三人同一屋宿七在無比丘處住此八皆行
白不白並失夜法準南山四分律鈔云懺僧殘法對治有四

一治覆藏情過謂波利婆沙此翻覆藏或云別住謂
別住一房不得與僧同處雖入僧中不得談論亦不
得答二治覆藏罪謂突吉羅如後正懺懺法在前後
與別住覆藏法三治僧殘情過謂摩那埵此翻意喜
善見律云此翻折伏貢高亦名下意即承事眾僧也僧祗亦云折伏下意輔行云僧中行白名為下意
雖自意歡喜亦生慚愧亦使眾僧歡喜由前喜故與
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眾僧歡云此人因此改
悔更不起煩惱成清淨人是故喜耳三義故喜一行多日覆藏巳滿
故自歡喜而僧又助彼之喜二由行六夜少日其法易滿故正得喜三眾僧歡喜將成清淨人也

治僧殘罪謂阿淨訶那此翻喚入眾羯磨以先行法在於眾外
今既行滿故可喚入眾也或名拔除罪根清淨戒生得淨解脫善

特起去也或對首作法或責心者懺餘篇聚之罪也
四分隨機刪補羯磨云心念有三一但心念此自有
三一如懺輕吉法二六念法三說戒坐中發露諸罪
法二對首心念法此自有七一安居法二受藥法三
說淨法四受七日法五捨三衣法六受持三衣法七
受持鉢法三眾法心念法此自有四一說戒法二自
[004-0421a]
恣法三受僧得施法四受亡人五眾衣物法又對首
法有二一但對首法此自有二十八法一受三衣法
乃至二十八作餘食法二眾法對首此自有五一捨
墮法乃至第五受亡五眾物法輔行云餘心念法及
懺輕垢並加身口合掌宣吐或有但心如悔輕吉南
山云懺吉羅罪若故作者對人一說若誤作者俱責
心悔也但令作法成就不障僧事即清淨也者懺餘
四篇清淨可解懺夷清淨者南山云懺本清淨理當
足數如得作說戒自恣羯磨等但由情過深厚不任
僧用故云來不來隨意斷頭之喻此望不階聖果為
言耳。


次釋大乘三種文為二初約諸經釋又為二初正釋
三種文為三初釋作法懺或八百日虗空藏塗廁者
廁者間雜也人之間上其處雜穢故也虗空藏經云
未來世中善毗尼者應教眾生說治罪法有三十五
佛救世大悲須立道場具諸供養先禮十方佛稱三
十五佛名別稱大悲虗空藏名何者虗空藏頂上有
天冠冠中有如意珠冠中有三十五佛現是菩薩結
加趺坐或時現作一切色像行者若於夢中若坐禪
中見此相時以摩尼珠印印行者臂上作滅罪字若
得此相還入僧中如法說戒南山行儀亦用此文若
準此意足數可矣以此驗知小乘發露與學雖不障僧事不當足數矣故付法
藏中滅重罪巳時人名清淨律師若優婆塞得字不
障受戒故鈔主依之對俗辨邊非無憑據此如大部補注中示
[004-0421b]
若不得字空中唱言罪滅又無此相知毗尼人夢見
虗空藏告言毗尼薩毗尼薩者其比丘及優婆塞更
令懺悔一日至七日禮三十五佛菩薩力故其罪輕
下文取相懺準此可知知法者復教八百日塗廁日日告言
汝作不淨事一心塗治一切廁勿令人知塗巳洗浴
禮三十五佛稱虗空藏名向十二部經五體投地自
說罪咎又經三七日□應集親友於佛像前稱三十
五佛名文殊菩薩等為作證明白四羯磨如前更受
此亦犯重失戒之文若不失者如何悔巳令其更受
亦如大部輔注中示經云佛告波離汝為未來無慚多犯者應
作如此懺悔云云或九十日般舟者即常行三昧也此
法出般舟經般舟此云佛立佛立三義一佛威力二
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見十方現在佛
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觀星見十方佛亦如是多
故名佛立三昧也身開常行無休息九十日為一期
口唱阿彌陀佛云云或四十九日大悲懺者即請觀音
三昧也故百錄引經云三七日七七日悉應六齊日
建首云云若大悲神呪經但云三七日耳故知是請觀
音三昧也或二十一日法華者法華普賢品云於三
七日中應一心精進云云或七日方等者以七日為一
期決不可滅若能更進隨意堪任云云旋誦各有徧數
等者如方等懺旋百二十帀一旋一呪云云


次釋取相懺如方等求十二夢王者方等至尊不可
聊爾若欲修習神明為證先求夢王若得見一是許
[004-0421c]
懺悔云何名為十二夢王昔雷音比丘為魔所蔽稱
十方三寶時十方佛中有寶王如來問諸菩薩有華
聚菩薩白佛求法往救佛答當以摩訶袒持章句伏
之華聚往彼調伏魔巳諸魔來至佛所白言我等十
二大王當受持此呪佛告文殊若求此法應求十二
夢王一者若於夢中得通飛行旛蓋從後是名袒茶
羅相乃至第十二若見王夫人乘車入水見蛇是名
婆林羅相云云菩薩戒見華光摩頂者梵網經菩薩戒
品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像前日
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若到禮三世千佛得見
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好相
者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便得滅罪若無好
相雖懺無益是人現身亦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若
犯四十八輕戒對首懺悔罪便得滅云云兼得事用者
兼得作法事用也故取相懺亦兼作法且以取相為
正耳故方等菩薩戒虗空藏皆有作法故菩薩戒日
夜禮佛誦戒即作法也但約傍正分之則炳然無濫
矣禪波羅蜜云但用心行道功成相現取此判之便
知罪滅不滅非謂行道之時心存相事而生取著若
如此用心必定多來魔事邪正難別不可定取若相
現時良師乃識事須面決非可文載是故當須近善
知識分別邪正云云


三釋無生懺禪門釋云一切諸法本來空寂尚無有
福豈有罪邪但由眾生不善思惟妄執有為而起三
[004-0422a]
毒廣作眾罪皆由一念顛倒而生若欲除滅反觀此
心從何處起云云應知從理而觀則唯達法性本自二
空從事而觀則專照起心推撿入空如是乃名端坐
念實相以實相是無相故也故法華云觀一切法空
如實相即此意也故自行唯在空中化他三千赴物
故三觀一心乃自他不二故了妄念無一異相達此
無相具一切心三千具足方能照於一多相即人不
見之深可悲也雖不正作事相等者亦約傍正分之
也事謂作法相即取相即正明無生傍兼作法取相
也故晝夜六時禮十方佛懺悔六根讀誦大乘即作
法也願見普賢示我色身及夢普賢為說法等即取
相也。


次作法下明懺成滅罪文為二初正明文為二初明
滅除眾罪又為二明滅除違無作等罪止觀云伐草
害畜同對首懺二罪俱滅大論解云違無作罪滅而
償命猶在輔行云作軍提悔二遮俱滅然於害畜仍
有性愆故引論解償命猶在問性罪不滅何須懺邪
答免違制巳持心相續縱果位廣償為利物因豈同
於違且沈三趣償者還也復也此且約於作法懺說
若取相懺即滅性愆又無生懺尚滅無明根本之惑
豈存性遮之枝末邪作法懺成違無作罪滅者以無
作戒由作法得今既違犯故須作法懺成方滅取相
懺能滅性罪者以由性戒非佛所制若有犯者性自
是罪故須親自見方滅如伐樹枝葉萎於為切蔫也根本
[004-0422b]
未去者喻取相懺雖滅性遮之罪而無明未除也無
明未除還墮諸有故性罪等續生如故言如故者猶
仍舊也故此無明應須該於通別二惑五住煩惱若
不爾者何得性罪等續生如故邪觀無生懺能滅無
明者以由迷理故有無明不觀無生豈能除滅覆方福
者反也觀心無生達實相理如覆大地無明性遮

俱不可得如根枝葉悉盡無餘又作法下次明滅三
學上罪作法懺滅違戒上罪準向說之故禪門云一
作法懺扶於戒律取相懺滅犯定上罪者淨名記云
意明專注非禪定也以散心中既犯性罪故取相懺
性罪方除故禪門云二取相懺扶於定法就專注心
觀相懺悔故取相懺扶定而說無生懺滅犯慧上罪
者以無智故不了性空故觀無生犯慧罪滅故禪門
云三無生懺扶於慧法。


又作法下次明滅除三障文為二初明各滅文為三
初明滅除三種報障以違無作報在三途故作法懺
滅此報障故大意云持戒清淨離惡道因此其例也
性罪但是人道報障故取相懺乃能滅之以迷理故
受於三界有漏之報故觀無生滅此障也又作法下
次明滅除三種業障前報障約果今業障從因三懺
對滅準前可知又作法下三明滅除三種煩惱障以
違無作怖畏愁憂故戒序云死時懷恐怖故作法懺
茲煩惱取相既是扶於定法而聲聞人定力偏多故
取相懺能滅四住之煩惱也無生懺滅無明煩惱準
[004-0422c]
前可解又三種下次明共滅報障難轉故須三種共
除滅之取相無生滅業煩惱亦準前文思之可解。


又作法懺如服下次舉喻文為二初正舉喻故禪門
云如冷病人服於薑桂所患除差云云不能生善者不
能生於禪定之善也五石五芝者白瑛紫英石膏鍾
乳石脂神農經云上藥養命謂五石鍊形六芝延年
言六芝者青黃赤白黑紫也升仙得道者得神變自
在之道也次如是下結例。


次今文下約今經釋其義可解。


從此品下次釋品文為二初敘意分文傍正互舉者
此品傍論生善正明滅惡下品傍論滅惡正明生善
故云傍正互舉也。


次從夢者下隨文為二初釋夢中見聞又為二初釋
夢見金鼓又為二初正釋文為三初釋正見鼓如夢
三昧者觀一切法如夢無實也唯佛無夢因位則有
故信相夜夢即是生死巨夜入如夢三昧等也孤山
云信相寓言表法非實夢者恐不然矣鼓體團圓圓
中又空由圓空故其聲乃鳴故即以此對於三德而
此三德一一互具故云委論應言圓姝大等也然雖
互具束而言之但是法身即一之三耳以此乃是正
見鼓體故也妹昌朱切者美好也次釋見鼓光溥音普
也廣也克者能也同體同意者玄義引新本三身品
云與諸佛同體與諸佛同意與諸佛同事體是法性
金同意是法性光問事是法性明即法作譬不其然
[004-0423a]
乎既見鼓光故此三義束而言之但是報身舉一即
三耳孤山云應言光鳴亦姝大言光亦者文之倒也
三釋見光中佛既是從體起用故是應佛之三也次
覩此下總結種種三法門者即玄義所明竪深橫廣
統攝徧收十種三法等意也從此設教名金光明者
從三德之理設金光明之教即玄義中明教通別也
故云從別所以故有金光明三字標今教異諸教從
通文言故有經之一字眾經通稱也。


次釋夢擊鼓聲文為二初分文次鼓是法身下解人
見今文明能擊機智又見前解夢見金鼓三身各三
便謂前文是惟中九法今文是修中九法遂說三九
二十七法等今謂不然前文見鼓是法身之三即境
三也鼓光之三即智三也見仙之三即用三也今文
但明能擊之人用智擊鼓耳何曾論於修性二十七
法邪他人又見涅槃玄義釋大滅度云不可作單三
釋大不可作單三釋滅不可作單三釋度便謂須作
九法釋大九法釋滅九染度即是三九二十七法此
亦不然何者章安意明三法即九法九法即三法所
以斥云不可作單三釋大等耳何曾明於二十七法
且修性離合豈過修性不二門而但明於修二性一
及修性各三共三耳何得強增二十七法妄生疣贅
邪。


次釋覺巳說見聞經云寤五故切者寤即覺也於中為
二初分文次夢者下隨釋文為四初釋往佛所文為
[004-0423b]
二初約數釋文有兩意初義從德名入法門次義徒
過名惑未遣別約三十心圓約十信耳次約觀心既
以分真對於觀行故此觀行須論二義若依法華則
觀行在相似之前若依普賢觀則觀行在相似之內
具如大部補注中示云云次釋與緣俱經文始從爾時
終訖至於佛所然文句釋前往佛所文但釋過夜至
旦未釋出王舍城至今釋於與緣但文方約表於出
因向果相對而釋三釋伸敬說夢是口敬者說夢既
是第四述夢故知但是文勢相帶來耳信首為貴者
諸心以信為初如六分以頭為首故首在上為貴也
慈悲為賤者以慈悲是下化故如兩足為賤矣故大
論云人身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最在上故足第一
賤履不淨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
養故也四釋述夢文為二初分文從以其下至見鼓
又三是分文也下去分文準此知之次隨釋文為二
初經家敘即以其夢中等四句是也若四字之偈則
以四句為一行若七字之偈則以兩句為一行若長
行則以十七字為準通世隨情多無楷式次釋正述
夢文為二初釋總明夢又為二初釋見金鼓文為三
初釋見鼓形狀經云晃胡廣切明也暉也光也次釋見
鼓光明經云踰者過也三釋見光中佛仍總結示三
科之意故云即長行中三身等也下去臨文準此應
知次釋見擊鼓言自覩者信相自見似婆羅門擊是
金鼓豈他人乎次釋別明夢文為二初分文從是大
[004-0423c]
金鼓下至滅惡生善文為六是分文也次從一有三
行下釋義文為二初釋金鼓有滅惡生善之力文為
六初釋滅世間因果之苦者能除眾生諸惱所逼滅
世間因苦也能除三世地獄等苦滅世間果之樂者
定及助道生出世因樂也斷畏無懼離死到岸生出
世果樂也斷眾畏者離五怖畏也得無所畏者獲四
無所畏也三釋令眾生自他俱備者證菩提果自行
滿也轉輪演法化他備也四釋滅報障發宿命通者
在地獄火燒身聞鼓聲尋禮佛滅報障也得知宿命
即發通也五釋令眾生得諸法門先少後多下注云
云者一往且以修白淨業名為少得諸所願求皆令
成就名為多得究而言之修白淨業既云無量何少
之有又得人天白淨之業名之為少諸所願求該於
出世名之為多若不爾者何名悉令成就具足六釋
破眾生八難者既云諸難豈非八難言八難者一地
獄二畜生三餓鬼四北洲五無想天六佛前佛後七
世智辨聰八生盲瘖瘂仍總結示六科之意故云釋
此六義皆從三塗漸至人天二乘菩薩等一一皆有
破惡生善之力也應引妙玄十番利益以明此中破
惡生善尋彼可知此不具記云云


次釋正明教詔懺悔之法文為三初分文。


次生起
云邪倒障理不識法性者獨頭無明癡倒殊甚不識
法身也愚癡障解不識因果者不知報佛也以報佛
是修行所感故云因果也惡業障行不識善法者不
[004-0424a]
識應佛也洩私列切通也故直伸供養則不通其識故
歌詠稱歎乃暢其志也聖人等者即序中云我今當
說懺悔等法也。


自懺下三解釋文為五初釋教自說過罪懺悔文為
二初分文夫法身下次釋義文為三。


初釋依憑之所自凡夫二乘雖不知亦不出法性者
自者從也如妙玄云善惡凡聖等不出法性也故一
切諸苦該三土九界以寂光法身為所歸所依故法
身自在即是真我義序品中云我今當說懺悔等法
良由於此一切菩薩者圓菩薩也以偏教菩薩鈍同
二乘故但簡凡夫二乘則兼偏教菩薩也。


內本雖立下次釋諸佛覆護外無佛加不得成就者
淨名疏云世有邪見學禪之人但信心有佛不信諸
佛威神所加又妙玄云夫一向無生觀人但信內心
之益不信外佛威加此障自性癡又一向信外佛如
不於內心求益此墮他性癡共與無因準例可知自
性癡人眼豈不見世有牽重不得前者傍力助之即
得進路云何不信罪垢重者佛威建立汝不知恩其
猶草木不議日月風兩所益云云他共無因準例斥之
云云言斯須者猶在即也扶疏者扶字應從木疏字應
從草故文選讀山海經詩云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枎
蔬注云枎蔬者枝葉四布貌豐者茂盛也鬱者葉生
也又長也幽也內外因緣既備正須懺悔者文勢承
便明於生後耳經云世雄者草木之精秀者為英獸
[004-0424b]
之羣特者為雄人亦如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
過人謂之雄如來亦爾力能降魔制外超過諸菩薩
等故法華云大雄猛世尊大雄猛者名丈夫也兩足
尊者有人云佛於二足四足多足一切中尊而經中
言兩足尊者以諸類中兩足為貴即人天也故佛又
為人天中尊名兩足尊故十號中云天人師也故大
經釋天人師云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阿耨菩提
之心能修善業能得四果支佛三菩提道是故號佛
為天人師。


三釋正懺文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為二初釋總懺
次釋別懺文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為三初釋別懺
煩惱障言獨頭者簡異相應也與見思諸使合者名
為相應直爾障理名為獨頭若迷權理則有界內相
應獨頭若迷實理則有界外相應獨頭界外復通別
圓兩教上文既云法身具三德是一體三寶故今獨
頭無明癡倒乃是不識一體三身也經既但云不識
故屬獨頭無明若相應者如大經云自此巳前悉名
邪見即是見惑若華嚴云香煙雲等即思惑也如此
見思必有無明即是相應今文無此故屬獨頭也擎
渠京切像者孤山云累土木為佛像也人知畏敬鳥萑
不然問法身如何說於十力答法身是體應身是用
若識應用十力即知法體十力何者法身圓鑑善惡
業緣受報好醜無有能壞故名是處非處力復能圓
鑑三世諸業因果洞然無有能壞故名業智力照諸
[004-0424c]
禪定無有能壞故名定力照眾生根無有能壞故名
根力其次欲力性力至處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盡
力準此可知法身既乃徧一切處所以謂之諸十力
也故法應十力一體無差例如輔行釋法應十號云云
父母恩是方便智度此用淨名經意方便父者權智
也智度母者實智也法華文句云權實二智即是般
若般若顯理即是方便智度父母能生法身故不識
父母即不知報佛也善法是助道之行者驗知父母
般若即正道之行也。


次釋別懺報障文為二初約現事釋恃時止切依也賴
也慠五告切慢也忽輕也陵侮也梵網云自恃聰明有
智高貴年宿大姓高門大解大富饒財七寶以此憍
慢法華文句引文殊問經明八憍用配八鳥盛壯憍
如鴟姓憍如梟富憍如鵰自在憍如鷲壽命憍如鳥
聰明憍如鵲行善憍如鳩色憍如鴿陵他為慢自責
為憍云云今更下次約法釋戒為年者以受戒臘數為
年尊也引法華我年衰邁者即我年老大也。


三釋別懺業障文為二初分文從初至文為十二即
分文也次隨釋文為十二初釋懺由心口造惡業言
亦是教他作惡者以心口作惡必教他故從身口意
是自作惡者從字應作縱字經中但言心口今言身
者良以有身方有心口故心口依身則三業具矣次
釋懺內外因緣造惡業者親近惡友外也煩惱亂心
內也經言愚行者愚迷也行字去聲三釋懺五欲因
[004-0425a]
緣造業者色聲香味觸此五有味能生於人須欲之
心也四釋懺信受邪師造業者言邪師者既近非聖
則是邪師也五釋懺隨順惡主造業者以擊屬於他
則是屬於惡主故也六釋懺愛心所使造惡業擾而沼
亂也七釋懺為衣食女色造業可解八釋懺於佛

世敬田造惡業者既言佛法聖眾故知約於佛在世
為言也九釋懺於無佛世敬田造惡業者既言緣覺
菩薩故知約佛滅後為言也皆言敬田者以佛菩薩
等其德超三界應須尊敬之於中下善種出生無漏
果故名敬田也十釋懺於正法造惡業者無智謗法
即是於正法造業也咨爾後學慕法依師當去人情
遮免誹謗十一釋懺於恩田造惡業者以父母尊長
有生育之恩故也又尊長之言亦可兼諸思之可解
十二釋懺一切處造惡業亦可知也仍總結示十二
科意所以謂之若欲細釋從人道為始等也準例前
文人天等皆有破惡生善之力亦應可了。


次釋供養諸佛自行化他修懺悔文為二初敘意分
文從初訖至後三十四行明法供養即分文也。


次隨文釋義文為二初明財供養者經既但云我今
供養故知只是財供養耳經云三千大千者四明云
一大千界中自有千百億佛今謂不然準梵網中娑
婆百億但是一華葉耳法供養為二下次釋法供養
又為二初敘意分文從初至其意有四即敘意分文
也事理等者財供是事法供是理又化他屬事自行
[004-0425b]
屬理。


次隨文釋義文為二初釋化他法供養又為二初釋
化他令其修行□□□□文為四初釋化始以大悲
拔苦次釋勸真因十地之行三釋勸真果菩提大覺
四釋勸精進督使行成文為二初約因緣釋劬亦勞
也次約觀心釋中言即此義也者淨名經文作如是
說即今觀心調伏心王心數之義也。


次釋化他令修懺悔文為正為說懺千釋劫者文倒
應云釋千劫也三明說懺巳。


次釋自行法供養文為二初敘意分文前自懺竟者
即第一科十九行一句教自說過罪懺悔之也皓首
者白頭也李陵與蘇武書云丁年奉使皓首而歸云云
斷字丁貫切前是自行門者即向所謂前自懺竟也
今是法供養門者即今二十五行半是自修法供養
也從初至於菩提是也即敘意分文也次隨文釋義
文為二初釋自修行文為三初標章次釋修因十度
是十地脚足者十度為因十地是果即分果也三釋
成果總明果滿者即成佛無上等一行是也經文但
言成佛無上功德光明故知只是總明果滿之相耳
別明果滿者即諸佛所有下三行是也經文既云諸
佛所有無量功德乃至百千諸陀羅尼故知乃是別
明果滿也二種莊嚴者功德是福光明是智如法華
云慧光照無量等云云


次釋自修懺文為二初標科次隨釋文為二初釋請
[004-0425c]
佛後十九行半下次釋懺悔文為二初分文次隨釋
文為五初釋懺報障文為二初釋報障相所作眾惡
即想行陰苦也者由想故行行即造作故所作惡即
想行也次明請除滅經文可解次釋懺煩惱障文為
二初分文次隨釋文為二初出障相經云煩惱業垢
者明此煩惱是業家之煩惱耳次乞清淨三釋懺業
障文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為三初釋竪論三世造
業文為二初正釋過去之業今正受者既為報障是
故乃取今未受者為業障耳次料簡文為二初疑問
次答釋又為二初正答釋數家即是薩婆多師論家
即是弘成實人大經既云遮未來故數論復呼未來
當有當未既有何得不懺所言大經遮未來者彼經
佛告阿闍世王色有三種過去未來現在則不可害
何以故過去過去故現在念念滅故遮未來故名之
為殺如是一色或有可殺或不可殺有殺不殺色則
不定若色不定殺亦不定殺不定故報亦不定云何
說言定入地獄次舉事例者晝陟救切應作畫胡麥切
策也度徒落切古行切歷也併必政切皆也並也時到必
然者例向次第必更也懺悔清淨者例向併與緣差
也索然者猶解散也次釋橫明現世十惡三釋求懺
四釋迴向文為二初正釋迴向正為懺於著有之罪
也次他以下斥非顯是經既結云悉以迴向何得違
戾作隨喜釋今云隨喜在下文者即第四科發願修
懺文有兩段第二段是隨喜文也故下經云我今以
[004-0426a]
此隨喜功德。


五釋懺善惡兩難文為二初敘意分文善惡中論八
難者善四惡四合成八也善四如經可解惡四者以
六趣險難心輕躁難三有險難此之三難合之但為
一報障耳即一難也更加近惡友難是業障為二難
也又添及三毒難是煩惱障為三難也若生死險難
既存兩解乃是第四難也是故四難不出一兼及三
單耳。


初四句是報障下次隨文釋義或有本云初四行者
誤也於中為二初釋指惡為難種種婬欲即煩惱障
者牒經仍略愚煩惱難躁子到切動也初心在緣名覺
細心分別名觀羅漢出觀有散心者大論云二乘從
定起若入無記心若入善或退入垢心佛則不然也
又聲聞有煩惱習氣故有退法故散亂佛則不然也
故佛常入定無覺麤心有不可思議智慧故亦能法
二乘則無此也不成業障者孤山四明皆改障字為
者字移廐居祐切象馬之舍也廐者聚也象馬之所聚也於屠殺也邊者付法
藏傳云親近賢善聽聞正法遠益來世如昔華氏亦音
支又音精國有一白象氣力勇健能滅怨敵若有罪人令

象蹋殺後時象廐為火所燒移在異處近一精舍有
一比丘誦法句偈云為善生天為惡入淵象便柔和
起慈悲意後付罪人覩而不害嗅䑛而巳王見此事
心大惶怖時有一臣即白王言此象繫處近於精舍
必聞妙法是故爾耳今可移繫近於屠坊彼覩殺害
[004-0426b]
惡心當盛王遂勅令繫象屠所象見殺戮惡心猛盛
是故當知眾生之類其性不定畜生尚乃聞法喜見
惡為害豈況人乎而不染習親近善友孟母鄰於哭
貨者孟母即孟軻母也軻少與母偏孤居近墓軻乃
常戲為墓母曰此非所居去居市傍軻復戲為商賈
母又曰不可居又居學館之傍軻乃為揖讓進退有
禮母曰此真可以居軻遂為大儒今云哭貨者哭即
近墓貨即近市朱赤墨黑者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也。


次釋指善遮道為難文為二初正釋修功德難者今
時經本第二難是值好時難如一比丘等者大論云
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誦經坐
禪一人廣求檀越修諸福業至迦葉佛出世一人生
長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財長者子出家學道
得六通羅漢而以薄福乞食難得他日持鉢入城乞
食徧求不得到白象廐見王養象種種豐足是時羅
漢語白象言我之與汝俱有罪過象乃感結三日不
食時守象人驚怖求覓向之比丘而問之曰汝作何
術令王白象病不能食比丘答云是我先世之弟於
迦葉佛所出家學道我但持戒誦經坐禪不行布施
今雖得道乞食不得弟乃破戒廣求檀越作諸布施
故墮畜生飲食豐足南山靈感傳中神宣律師云像
末之時諸惡比丘但起伽藍不修禪慧亦不讀經不
識文字縱有識者乎有一二請試思之寧為六通羅
[004-0426c]
漢乎寧為七寶白象乎又如妙莊嚴王本事等者文
句云昔佛法末有四比丘結契山林志欣佛慧幽居
日積衣糧單罄有待多煩無時不乏其一人云吾等
四窮身尚不濟法當安寄君等三人但以命奉道莫
慮朝中我捨此身誓給所須於是振錫門閭以求供
贍三人得展其誠功圓事辦其一人者數涉人間屢
逢聲色坏器未火難可護持偶逢王出愛彼光榮隨
念受報遂得為王而復邪見三人共議我免籠樊功
由此王從茲死後王位永失方沈火坑良難可救幸
其未墜正可開化然王著欲而復邪見若非愛鉤何
由可濟一人化為端正之婦二人現作聰明之兒兒
婦之言必當從順如宜設化果令得道婦即妙音菩
薩二子即藥王藥上菩薩嚴王即華德菩薩如劫初
時者即八萬四千歲時壽長樂極不感佛興故不修
道北洲乃是八難之一豈能修道旃遮等者菩薩處
胎經云佛昔在於毗舍離城有旃遮女受邪師教來
往周旋欲令人見遂以草作腹日漸令大後以木盂
繫腹狀如臨產婦女于時邪師乃問女言汝何故有
此身女即答云我日日往瞿曇沙門所遂有此身耳
邪師嗔恨領諸弟子將此女人來至佛所爾時佛與
無央數眾廣宣妙法時邪師等高聲唱言瞿曇沙門
犯於婬欲實不得道自言得道愛我此女乃至有身
發是語巳時天帝釋化作黃鼠在女裙裏嚙盂繩索
盂即墮地眾皆見之訶責邪黨謗毀大聖涅槃經說
[004-0427a]
善星是佛菩薩時子出家之後受持解說十二部經
壤欲界結獲得四禪而親近惡友退失四禪生惡邪
見言無佛法無有涅槃遙見佛來生惡邪心入阿鼻
獄調達行惡如常所說云云遠法師云善星是佛堂弟
庶兒故說為子章安云羅睺羅庶兄也舊云善星無
發迹處實是惡人今謂不然佛有兩弟兩子各行善
惡阿難行善調達行惡悉皆是權羅云行善善星行
惡例知是權次若讀下辨難字乎側。


三釋稱歎修懺悔文為二初敘意分文念佛三昧者
若非念佛焉能稱歎是故稱歎即是念佛三昧法門
次隨文釋義文為三初釋標章歎十方相望故名為
橫三世次第名之為竪報應是用故名為事法身是
體名之為理故但標諸佛則橫竪事理蘊乎其中何
者三世十方橫竪事用必依理體故全體起用必即
用明體標章之巧無以尚之故下即云依止法性一
體三佛良由於此言佛海者喻其深廣無有底際即
指法性理體徧一切處名之為海故荊谿云我身及
以十方諸佛實相理體本無能所名法界海即此意
也言十智者一法智二比智三他心智四世智五苦
六集七滅八道九盡十無生十一如實解釋如法界
次第云云復次須知法性法身深廣名海即是今文報
身相好廣大無邊名之為海故文句記云華嚴如來
相海品及隨好光明品中明毗盧遮那應云盧舍那而言毗盧遮
那者蓋譯經家法報不分三二莫辨具足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相

[004-0427b]
又文句解釋迦現勝故大人相名大相海又應化分
段色身相好即理名海如輔行釋深解相海云但是
色身相好無邊名之為海非謂報身不思議言色身
者分段色相應化生身也言相海者深解分段應化
色身相好即理量同虗空廣無邊際名之為海非謂
分段事用相相用徧名為海也若不爾者將何以明
他受用報法性尊特相好無邊故不可將分段生身
即理名海濫於他報法性之身不思議海若體若用
皆周徧也即理雖同從用須辨故云體即實相無所
分別用則立法差降不同何得濫將分段生身便作
法性尊特相相周徧而說何得終聞相海之言便謂
皆是尊特之身法華文句約三義釋誡妙音云初約
如來座為誡云夫佛身與理相稱不得見卑小而忘
其尊嚴記云依空亡相身是有相理為妙空一塵之
身尚與理等況丈六之質而生劣想邪今試明之既
以法空為座是故丈六劣應生身依於畢竟妙空之
理亡於丈六有相之卑而達法身體量周徧是故不
得見丈六之卑小而忘妙空之尊嚴也斯乃止指體
量周徧名為尊嚴非謂勝應他報尊特是尊嚴也良
以勝應他報雖名尊嚴奇特猶是有相之事不是依
於空理亡泯相好故也人不見之便謂此是指劣為
勝不亦謬乎且止觀明法華經中三十二相一一相
好即是實相輔行由是類同華嚴一一相好與虗空
等既言相好與虗空等豈非達事即理依空亡相乎
[004-0427c]
故知實相之理即是妙空也空中為理斯之謂歟一
塵之身尚與理等量同虗空豈況丈六之質而不依
空亡泯無相猶生有相劣應之想邪深不可矣又如
止觀乃輔行中明前藏通三十二相無中道本譬如
得銅不能照面是故此相不名奇特既斥藏通不名
奇特則顯別圓三十二相八萬四千十蓮華藏勝劣
二用皆有中道法身理本是故得名奇特相海此指
勝劣之本法身體量名為奇特相海耳非謂分段丈
六生身三十二相便是舍那法性尊特良以法身之
量妙空之理如海無邊甚深奇特微妙尊嚴與夫勝
應相好事用不可雷同故也故知生身理本名為相
海奇特尚非他報事用奇特何得妄據此文建立劣
應便是勝應他報尊特邪嗚呼迷名而不思義認理
為事昧者不覺應知相海若乃不同尊嚴奇特豈可
一槩是故分段生身即理名為尊嚴奇特與夫法性
他報尊嚴不可參濫矣是則他報既名界外法性之
身故知舍那尊嚴奇特相好無邊喻之若海乃是稱
於理體所以事用徧一切耳此則理事皆周徧也若
不爾者何名界外法性之身光明色像無量無邊邪
以此明之分段生身但有即理奇特尊嚴與虗空等
而無事用相好無邊也若云丈六分段生身相相周
徧將何以明界外法性尊特周徧邪故不可以體同
故相即而濫用異故常分矣文句記云若得實意方
知四佛體同用殊可不思之文句第二釋約如來衣
[004-0428a]
為誡云夫師既施權弟子亦隱其實記云佛及弟子
身俱劣者俱隱寂忍而耐其拙今詳文意正明師弟
俱隱報身寂滅忍細輭上服尊特之勝相而現丈六
生法二忍麤弊之劣形須知此劣存於二義一者望
於同居淨土勝應生身形量高大二者望於界外法
性舍那尊特色像無邊是故同居界內丈六名之為
劣雖有二義莫不皆是約於身相大小優降而分勝
劣故法華文句引像法決疑經云或見小身大身以
證通佛丈六尊特帶比丘像現尊特身夫劣必對勝
大必對小故知小即丈六卑劣大即尊特勝應是故
不可便將卑劣謂之尊勝矣。


問法華開權顯實那云隱實施權答蓮華三喻俱喻
妙法是故妙法有施開廢然則隱實施權既是從勝
現劣而丈六宛然當知開權顯實乃是從劣現勝而
身光徧照前序品中既乃從劣現尊勝光表於開權
顯實相法故今收光但是丈六須約隱實施權而明
何者以由今日丈六卑劣光從昔日施權而來故得
舉今丈六卑劣本於昔日隱實施權昔日卑劣雖對
小機今開卑劣與勝同體何妨法華丈六垢衣三十
二相終自炳然況復垢衣乃是敘昔之說而在昔尚
無垢衣之言豈有即是瓔珞之語今既謂之垢衣彌
顯開權自行即體內之權秘妙方便也昔約施權名
為化他今明開顯乃是自行故施開被緣其理不二
是故今昔只是丈六劣應身耳若謂不然如何說於
[004-0428b]
應同始終佛及弟子身俱卑劣耶文義如此何得謂
之使妙一乘反歸三藏若謂法華八十年佛卑劣無
常不得說於實相之法者涅槃亦云八十年佛皆痛
有疾雙樹入滅那忽談常辨性邪此之難辭在妙玄中故知今
昔雖則同是丈六卑劣然而體外體內常分人不見
之誠堪愍矣文句第三釋約如來室為誡云如來慈
臨大千宜須高須下記云應住無緣安其穢土仍總
結云一切儀示迹說法之處皆具三誡為弘經之軌
故知法華能說教主元是應化分段生身不須疑也
故十六觀經疏云法身無像實不假地所居為欲利
益故隨化身以明化主之住處耳觀經純圓能說教
主既是化身今經具四豈可不然況顯實是同則法
華亦爾故五時說法始終之相並是分段應化生身
文句記云實位補處輔應化佛示歷五味即此意也
但小乘謂之業惑構造定生定滅灰斷無餘大乘謂
之智與體冥能起大用非生而生王宮誕質非滅而
滅鶴樹澄神此方示滅十方現生化復作化斯之謂
歟人不見之但聞相海之言一槩謂之尊特故辨之
如上不覺文煩也如物投石蜜者大論云如煑石蜜
欲熟時以種種物內中皆成石蜜妙味盛故菩薩亦
如是般若力盛故種種諸法皆與般若合為一味。


次釋正歎文為二初分文寄謂寄寓絕謂言所不及
況謂匹況比擬歎稱美其德。


次釋義文為二初釋寄言歎又為二初釋略歎略況
[004-0428c]
閻浮金者閻浮檀金在此洲北岸海中金光浮出海
上其傍有閻浮樹半臨陸地半臨海中若輪王出世
諸夜叉神乃取此金將來人間略歎略況既乃謂之
金色晃耀猶如須彌廣歎復云功德巍巍明網顯曜
豈尊崇特勝之相經文又云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
嚴其身豈非法華中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
嚴法身此與下文正讚尊特上兼法性下攝生身不
亦同乎是知龍尊信相二人過現雖異所讚佛身妙
義無別也。


次釋廣歎廣況又為二初分文釋義文為二初釋廣
歎文為四初釋廣歎金色無上次釋廣歎佛色無垢
三釋廣歎佛色安住頗梨此云水玉也上文既云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今文復云功德巍巍妙色廣大豈
非歎於分段生身四八相好現於界外法性尊特況
通佛是丈六尊特帶比丘像現尊勝身玄義判教此
經屬通而尊特身既該別圓通教復得帶別明圓又
復別圓莫不皆是智與體冥能起大用是故歎於大
用勝劣有何乖爽故云非常非無常八術具足二用
宛然云云四釋廣歎佛色除苦潦音老玉篇云雨水盛也
枯涸者乾竭也稽首者說文下首也謂首至地也次
釋廣況文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為二初釋廣況心
平聲次釋合喻次釋絕言歎又為二初分文次釋義
文為二初釋正絕言歎次釋牒譬帖合。


三釋結歎
四釋發願修懺悔文為二初敘意分文從初至果滿
[004-0429a]
願又四是敘意分文也下去準知如牛無御等者大
論云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淨佛
世界願亦如是福德如牛願如御者如畫無膠不能
久固如坏未燒瓦也未火不任受用如水中月而無真實
發願正為懺悔退轉之罪故也。


次隨文釋義文為二初釋發願文為二初釋自發願
又為二初釋願果滿文為四初釋成佛願意輔滿菩
薩發心志求佛道故以成佛是意輪滿次釋說法願
口輪滿三釋摧魔願身輪滿身輪現通故能摧魔四
釋住壽願慈悲滿若非慈悲安能住壽不思議劫利
樂有情次釋願因圓又為二初標科次隨釋文為四
初釋具六度願有為功德圓止觀云六度皆是功德
莊嚴法華文句及記並以六波羅蜜為福德莊嚴故
知乃是有為功德圓也以修六度有所作為故也次
釋斷煩惱願無為功德圓煩惱既斷則無所為故是
無為功德圓也三釋宿命念佛圓四釋值佛圓。


次釋為他發願文為二初分文妙玄中明身輪示於
藥樹王身如意珠王身今云寶珠即如意寶珠也釋
籤云藥樹王身則示可畏破惡之形故大經云譬如
藥樹名為樹王於諸藥中最為珠勝能滅諸病樹不
作念若取枝葉及皮身等雖不作念能愈諸病涅槃
亦爾云云如意珠王身者示為可愛生善之形故大品
云如摩尼珠此以摩尼即如意珠若依法華二珠則別所在住處一切非
人不得其便其珠著身暗中得明熱時得涼寒時得
[004-0429b]
溫若在水中隨物現色輔行中引耆婆經云耆婆童
子於貨柴人所大柴束中見有一木光明徹照名為
藥王倚病人身照見身中一切諸病。


次隨釋文為二初釋大悲拔苦文為四初釋總拔眾
苦次釋拔根不具苦三釋拔病苦四釋拔王難苦次
釋大慈與樂文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為三初釋與
世間果樂經云箜篌者風俗通云一名坎侯漢武帝
祠太一后土令樂人侯氏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然
應節也侯者以姓冠章也續漢書云靈帝好胡服作
胡箜篌釋名云箜篌師延作靡靡之樂蓋空國之侯
所好也或云空侯取其中空故也大論云箜篌有槽
有頸有皮有弦以手鼓之眾緣和合所以有聲也箏
側莖切樂器秦蒙恬所造也笛亦樂器風俗通云武帝
時丘仲所造也琴者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神農削
桐為琴或云伏犧所作大者十四弦或二十弦今時
無此也舜作五弦琴周文王加一武王加一今人呼
為文武二弦是也瑟亦樂器也世本云庖犧作瑟也
鼓吹尺偽切古今注云短簫也月令命樂正習吹也餘
如大部補注中示云云池沼者大者曰池小者曰沼優
鉢羅此云青蓮華也璧者瑞玉也外圓象天內方象
地雜廁者廁即雜也可惡烏路切相於者相順依也三
時者且約日之三時也次釋與出世因樂文為二初
分文次釋義文為二初釋令修行外緣具又為二初
釋值三寶次釋離八難今願其亦除亦值者兼示初
[004-0429c]
科之意也下去準此思之次釋令修行內因具文為
二初標科次釋義又為二初釋生貴家次釋多財寶
女有五礙者即五障也法華云一者不得作梵王二
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願其無
五礙苦者無第五佛身礙苦也是故經云具足智慧
行菩薩道常見十方無量諸佛以菩薩發願終不願
其作魔王等故知但是願無第五佛身之礙苦耳。


三釋結成文為二初標科次隨釋文為二初釋結自
次釋結他願以智力者經本或作智力者力字誤也
次釋約願隨喜文為二初敘意分文慶他等者止觀
云隨喜者名慶彼佛既三轉法輪眾生得三世利益
我助彼喜又我應勸化令其生善其善自生是故我
喜即是喜三世眾生福德善三世三乘無漏善三世
諸佛從初發心乃至入滅一切諸善我皆隨喜亦教
他喜如買賣香傍觀三人同熏能化受化及隨喜者
三善均等以嫉妬故不隨喜乃是悔於嫉妬之罪也。


次隨釋文為二初釋隨喜於他次釋隨喜於自。


第五釋結成懺悔文為二初標科次釋義文為三初
釋結成斷惡然前文中或言千劫或言百劫至今乃
云六十劫者前後隨舉顯經力用之廣大耳次釋結
成生善三釋結值佛多若值多佛豈可不值諸善知
識然經文中雖不別說值善知識既值多佛則自兼
之以諸知識乃是未來諸佛故也。


釋讚歎品


[004-0430a]


初釋品題文為三初標列次解釋文為四初釋從能
讚人得名言思疑者思即思惟疑謂疑惑今昔既異
故屬世界也次釋從生善得名孤者獨也運者動也
善不孤然運動發生故也三釋從滅惡得名尤者甚
也多也問法華那云毀佛罪輕答彼對凡夫初心說
耳四釋從所讚人得名文為二初正釋次若欲下釋
名結此下三總結文為二初正結次此品下簡示傍
正即傍論滅惡正論生善也。


次從文為二下釋品文自分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
為二初釋長行瑞應等者佛語魔云我三祇劫修習
苦行乃得菩提汝但設一無遮之會報為天主何得
與我興斯戰諍魔云此事誰為證之佛手指地云是
知我地神出證虗空神傳乃至梵世天魔遂降注云
云者往事既實豈非堅牢依法理故言金者如玄義
云即法作譬也故法性尊貴名之為金寂而常照名
之為光多所利益名之為明即金光明之法門也菩
薩入此法門故從法為名從即法作譬為名非謂從於〔畢〕法立號即是
金光明菩薩等也。


釋偈頌文為二初分文次釋義文為三初釋讚三世
佛文為五。


初釋總讚橫竪等者此即如前釋懺悔品標章之文
然此總讚既具三身下文別讚豈可不爾何者下文
既云圓光一尋豈非分段劣應生身又云佛光巍巍
豈非從劣而現尊崇勝應他報此二既是全體之用
[004-0430b]
故讚報應之用即讚法身之體故使尋相見於無相
良由此也所以法身不煩文矣注云云者經但舉淨
以為言端非不具於常樂我也言徧意圓斯之謂矣
又復應引玄義之中斥三藏文來此說之又止觀云
通論三德一一皆具常樂我淨故大經諸佛所師謂
法也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法即法身佛即般若及解
脫也又大經云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
如是則法身皆常樂我淨般若解脫亦然也若依一
種轉色成法身常樂轉識想成般若般若即淨轉受
行成解脫解脫則我又依念處轉識成常轉受成樂
轉相行成轉色成淨是則通別各有二解依圓是頓
義依別是漸義四明至此雖則亦云分別則三身三
土勝劣不濫融即則三身三土局徧相収而不知融
即是約體同分別是約用異遂乃體用混沌參濫請
尋文句記約四句明三身說默例準可知三身四土
相無相等云云


次釋別讚文為二初標科從初至分為六意是分文
也次釋義又為二初正釋文為六初釋讚七大相海
亦讚髮紺之好者經云色中上色者即三十二相中
四金色光相微妙也以諸色之中金色為上故也金
光照耀者即第十五相身光面各一丈也以身光即
是紫磨金身之光故也於諸聲中佛聲最上猶如大
梵深遠雷音者即第二十八相梵音深遠如迦陵頻
伽聲也其髮紺青黑色也黑下一行即讚髮紺之好即八
[004-0430c]
十種好中第七十九髮色青珠亦兼七十六髮長好
七十七髮不亂七十八髮旋好也其齒鮮白下一行
即第二十三相齒白淨齊密而根深也其目修長也
下一行即第二十九相眼色如金精也若據八十種
好中第五十四好是廣長眼但今文云是大相海耳
云云舌相廣長下一行即第二十七相舌大薄覆面至
髮際也眉間毫相下一行即第三十一相眉間白毫
相如兜羅綿也相為大相海好為小相海相好既乃
通於報應大小相海豈可不爾相海不同如前巳說
法界次第具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今具引對消
之耳次釋讚雨小相海者眉細修揚舉也下一行即八
十種好中第三好眉如初月紺瑠璃色也鼻高圓直
下一行即八十種好中第二好鼻高好孔不現也面
門者口也三釋徧讚大相海者既云勝相次第最上
故知乃是徧讚三十二相也何者以始從足下平如
奩底終至三十二頂肉髻成方名勝相次第最上故
也四釋讚四大相海者得味真正無與等者即第二
十六相咽中律液得味中上味也一一毛孔下即第
十三相毛上向青色柔輭右旋也亦兼第十二一一
毛孔生青色柔輭也即於生時身放大光等即是兼
是兼示放身毛孔之大光耳身色微妙如融金聚者
此同前文色中上色也面貌清淨如月盛滿者即八
十種好中第四十好面淨滿如月也佛身明耀如日
初出亦同前文金光照耀也進止威儀猶如師子即
[004-0431a]
八十種好中第四十四好儀容如師子也又第四十
五好進止如象王也脩臂下垂立過于膝即第九相
立手摩膝也圓光一尋等亦同第十五相身光面各
一丈也今文句云又讚四大相者除同前相不言又
略好不說故但云四大相耳五釋讚一小相海者即
八十種好中第十四好指長纖圓也𦟛丑凶切鈎也直
也六釋讚手足柔輭復是讚一大相海者即八十種
好中第六十四好是手足輭淨滑澤又三十二相中
第四相是手足柔輭勝餘身分故云復是一大相海
也然今所讚大小相海名目既乃全與法界次第是
同又復但是分段生身四八相好而下文中判云今
經正讚尊特者以經中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一切
佛剎佛光巍巍明焰熾盛悉能隱蔽無量日月佛日
燈炬照無量界豈非從於界內分段生身現於界外
法性尊特相好光明色像無邊現放光相既是尊特
應巍巍其餘相好豈可不爾故輔行引應持菩薩欲
量佛身佛身倍高不見其頂目連窮聲如來現之不
知近遠然後判云身聲既爾諸相例然坐蓮華臺居
色究竟等並此相也非謂丈六卑劣身聲不用現大
便是尊勝輔行明文可不信乎是故下文判於今
經正讚尊特良有以也四明判於尊特相好有上中
下三品不同今問三品為是約於相好多少而分
為是約於中道感應而辨若約中道感應而辨法華
開顯微妙第一何故不名上品尊特如何消於淨
[004-0431b]
名疏云四處現尊勝法華最為第一若約相好多少
分之尊特既約相好多少丈六尊特何故不得約
於相好多少分之如何消於法華文句通教之佛大
身小身耶云云又復應知尊特相好既是報身報身
上冥復能下應今經所讚尊特身相既從分段生
身而現豈不與夫法身相冥所以得云上兼法性下
攝生身處中而明讚者之巧然放大光巍巍普照是
現尊勝準輔行云身聲既爾諸相咸然坐華臺等
既是此相豈可不是現藏塵相四明何得輒破他云
望彼華嚴九十七種大人之相全不相類且九十
七大人相中云放光明普照十方諸佛國土與今經
云大光普照不亦同邪故知今經從劣現勝名為尊
特不異華嚴九十七等藏塵之相又何獨今經諸經
皆爾是故法華現相序中放眉間光照無量國而淨
名疏釋現相序中乃問那知現尊特身表說實相答
法華云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
實相印此宅內集王臣定父子為聲聞授記作佛現
尊勝身故文句釋此乃指前序中四眾圍繞說無量
義先巳收集是故名為集王臣等然序品中放光現
勝表彰雖爾而正宗中收光攝相卑劣宛然以所表
事辦須斂眾心故收光攝相身仍卑劣耳文句記云
佛及弟子身俱卑劣不其然哉龍女妙悟是故讚云
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豈非今經正讚尊特微妙
淨法身豈非上兼法性具相三十二豈非下攝生身
[004-0431c]
若不爾者妙玄那將三身對消龍女偈讚文句那云
初半行明持經得解得解亦是報身異名次二行明成就二身
況金龍尊前明總讚三身無缺豈非龍尊與夫龍女
所讚三身妙義無別故知分段劣應生身即是丈六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尊特乃是從劣現勝法身即是
勝劣之體若非勝劣同體安能從劣現勝此約同居
分段生身丈六卑劣現於界外尊特勝相故作是說
若唯約界外則方便實報身土依正元是無量廣大
之相悉無邊際矣四明不曉乃自建立只圓光一尋
三十二相如來妙力故為三藏機示有分齊名為生
身只三十二相如來妙力故為從通入別機示無分
齊名為尊特只三十二相如來妙力故為於圓機示
一一相即是本性所具法門名為法身仍破霅川以
光為身是生身上放起尊特宛同戲劇此由四明自
昔不曉淨名疏云釋迦四度現尊特相是從劣現勝
故茲妄破妄立耳且盧舍那此翻光明徧照又尊特
身光明色像無量無邊況法華云今者世尊現神變
相大放光明以至如來神力囑累放光現相彈指謦
欬吐舌申手徧摩無量諸菩薩頂妙音品初放大人
相又放毫光及今經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佛光巍
巍等豈是放起戲劇之談邪法華放光現相既是從
劣現勝今經圓光能照無量佛光巍巍豈非現於高
明之相何得斥云不須現於身大相多便是尊特況
淨名空室表常寂光何得認為事室一丈邪又復丈
[004-0432a]
室容諸高座表實報土何不思之云云


所以然下次明所以文為二初總明夫相好下次別
示文為二初標列相體等者輔行云別圓真因所證
理體而為相體一一各有利他之用名為相用別圓
分果雖在地住利他之用復勝藏通能令眾生至極
妙故大經云如是佛性不可思議三十二相亦不可
思議豈非生身三十二相亦通別圓言相業者即相
因也。


次解釋文為二初釋三身相業文為二初正釋又為
二初釋三種身相文為三。


初釋生身佛相林微尼或言嵐毗翻解脫處阿夷即
阿私陀仙披者開也疊者細毛布也仙人自恨年老
不見太子成佛故悲不能聲也此是生身佛相者然
此但是生身生相今從三十成道後說是故謂之生
身佛耳故生身佛亦名法身此生法二身通大小兩
乘以正慧託胎出生行七步乃至六年苦行巳還即
小乘生身三十四心斷正習盡所得五分即小乘法
身如華嚴等說與諸菩薩住摩耶胎常說大乘出行
十方各各七步即大乘生身於寂滅道場斷無明成
佛即大乘法身故梵網云七歲出家三十成道豈非
大乘生法二身故知生法二身只是生身之佛耳人
不見之乃謂別圓無生身佛不亦誤哉妙玄云具相
三十二是應身豈是藏通應身邪。


次釋尊特佛身相既指釋論明尊特相釋籤復云此
[004-0432b]
約界外得作此說何得謂之即劣是勝不須現邪巍
巍堂堂者高明之貌也簡異界內分段生身丈六卑
小故云不同常身常光常相言常身者分段丈六常
所見身也常光者圓光一尋常所見光也常相者三
十二相常所見相也尊特身光大小相好既乃不同
劣應丈六身光相好而四明云丈六劣應便是尊勝
不亦誤哉莫是智者荊谿不解中道感應三一相即
秘密之藏即劣是勝輒據釋論明尊特相指於界外
巍巍堂堂不同常身常相等邪尊特既是高明之相
而四明云高明身相有現如華嚴中華藏相海即是
現起如法華中三十二相及今經中讚三十二名為
尊特即不現起但以妙力令於劣身見無分齊云云
問若爾法華那云現神變相放大光明餘如向說云云
然今所引釋論中說尊特身佛乃至云不同常身常
光常相等學者率多臆說今為具準經論之文使今
文句炳然易見彼大品般若經序品別序云佛入王
三昧從三昧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體微笑從足下
千輻輪至白毫肉髻各放六百萬億光明徧照三千
及十方界又舉身毛孔亦皆微笑放諸光明照三千
界及以十方又放常光徧照三千及十方界又出廣
長舌徧覆大千熈怡微笑從其舌根放無量光化成
千葉金色寶華是諸華上皆有化佛宣說六度爾時
佛在師子座上坐於三千世界中其德特尊光明色
像威德巍巍徧至十方恒沙世界譬如須彌山王光
[004-0432c]
色殊特眾山無能及者爾時世尊以常身示此三千
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是時天人大眾以華散佛爾時
如來熈怡微笑光從口出徧照三千大千世界大論
問曰佛何故以常身示眾生答佛欲說般若故入王
三昧從足下相輪上至肉髻光明徧照是初力次一
切毛孔微笑次放常光明面各一丈次舌相徧覆三
千次佛坐師子座現最勝身光明色像威德巍巍以
此神力感動眾生其有信者皆至菩提其中疑者乃
示常身便得信解而各說言今所見者是真佛身佛
初生時初成佛時初轉法輪時皆以此身如是思惟
此真是佛身論又問云何為常光答佛身四邊各一
丈光明菩薩生時便有此是三十二相之一名為丈
光相問何故常光一丈而不多答一切諸佛常光無
量常照十方釋迦神通身光無量或一丈百丈千萬
億等如諸佛常法但於五濁世為眾生少德少智故
受一丈光明若受多光令眾生薄福鈍相目不堪其
明如人見天身眼則失明以光盛眼微故若眾生利
根福重佛則為現無量光云云今文句云尊特身佛巍
巍堂堂譬如須彌臨大海準論準經其文可見而言
所有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者準論指經即最初神
力及毛孔微笑并舌相徧覆等也以從足下相輪上
至肉髻等不出大相小相故也此等既皆徧照三千
及十方界豈非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乎常身常光
常相準論指經文亦可見大相小相既亦巍巍堂堂
[004-0433a]
周徧高大故知亦是現於尊特勝應之相故知尊勝
身光不可濫同丈六卑小常身光相良由於此不同
之言可不思乎淨名疏云般若亦現門內尊特之身
及現種種佛身之相以眾生疑故現常身放常光明
即今文句所引釋論之說也彼云及現種種佛身之
相即今文云所有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也故知尊
特勝相定須現於巍巍高大必無卑小不現堂堂而
稱尊特無以理體相即而濫事用常分有眼諸賢請
垂觀察云云


三釋法性佛身相無身之身無相之相不可謂之形
儀來去長短大小八萬四千法明十八空四十不共
法等如輔行及法界次第說須者尋之四明謂觀經
疏云色相身即今文生身及他受用同是應身次法
門身即今所列一切智為頭等即自受用報三實相
身即是法門所嚴之理今文合彼理智為法性身開
彼應身為生身尊特今謂不然婆沙論中既指色身
名為生身故知色身但是同居分段生身何得濫同
界外他報法性尊特須知今文三身佛相即觀經疏
三種之身不須更論開合之異云云


次釋三種相業又為三初釋生身佛種相義言百福
者法華云百福相莊嚴為眾生說法問幾許為一福
答有云輪王於四天下自在為一福有云如帝釋於
二天自在為一福有云無可為譬唯佛能知故修十
善各有五心一下二中三上四上上五上中上初發
[004-0433b]
五心乃至具足五心如是百心名為百福成於一相
如是至三十二名身清淨次釋尊特身佛種相義尊
特是報故以空慧導諸相業三釋法性身佛種相義
法身是中故以實相慧導成諸業。


三身三種相下次明融攝文為二初約同體融即如
前釋於壽量品中巳點斯旨云云今經下次明正讚兼
攝注云云者令示經文兼攝之意如向所辨云云


一一相下次釋相用魔邪者天魔外道也有無者藏
通三乘也一切邊者別教地前也聖該兩教二乘及
通教菩薩分中即別圓地位巳上別有所出未撿經
云云意令引文證無能傾動等故注云云耳
三釋徧類讚文殊問般若等者孤山云問字誤也當
為說字故文殊說般若經云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
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可思議佛法等無分別
注云云者能讚所讚三業清淨非獨此中亦應通前
四釋絕言讚文為二初分文示意從初至或應擬三
身絕言是也次一人下釋義文為二初釋絕言讚次
大地下釋絕心讚仍前總結故云絕言絕心歎耳。


五釋迴向。


次釋發來世願文為二初標科次隨釋文為二初釋
佛述次釋龍尊發願文為二初標科次隨釋文為五
初釋夜夢晝說願次釋為他取淨土願三釋同求記
莂願四釋下化願五釋上求願剋者獲也遂也注云
云者令示法伴未來即十千天子未至也來在不久
[004-0433c]
者至下授記品初即來也。


三釋結會二世事如文可見。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