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15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宋-從義 (master)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卷第二
永嘉沙門釋 從義 撰


釋序品之餘


次明今意文為二初正明又為二初約理內三種三
諦正釋文為三初正釋皆言若取者凡若取之言即
不定之辭明其意通耳三俗三真三中者此文總略
說者多端今試舉之相傳云慈雲約三部消之以真諦將
三德分割對當華嚴般若涅槃故今融之乃明三部皆有三諦故云三俗三真三中耳余昔甞遵此說為善今
則廢之也吳山記以通別圓三教為三種三諦真俗如常

三種中道者謂通含真中別但中圓不但中霅川破云一家
五種三諦且無通教自立中名云云孤山記以金光明三字為三種三

諦純約圓融教理而說謂若取著能詮文字為經則
金光明但是世俗文字故云三種俗諦若取著所詮
理體為經則金光明離於言說故云三種真諦若不
偏著二邊知文字即解脫則金光明是中道故云三
種中道霅川破云儻女義譯金光明最勝王經莫是六種三諦乎云云四明記云三
俗三真即前三教三種中道即圓接通別及圓當教
霅川破云初似七二後如五三云云霅川章門云三種真俗即通別圓
三教三種中道即圓接通別及圓當教仍示攝法云
三種三諦攝五種三諦今輒難之文句但明三俗三真三中三種三諦何須約三
種三諦攝五種三諦之義且三種三諦無通教真俗五種三諦欠別教中及別接通中進退既非故不可用

[002-0386b]
今謂淨名玄云二諦有二種一者理外二者理內初
理外者若不約佛性明二諦者即理外二諦也若約
佛性明二諦者即理內二諦也理外有二一不即生
減二諦也二相即無生二諦也理內亦二一不即無
量二諦也二相即無作二諦也更就理內復有三種
一約中道合真明二諦二約真諦合俗明二諦三約
不思議明二諦初約中道合真明二諦者猶是通教
之二諦也非但通於二乘亦乃通於別圓何則以大
經云佛性即是第一義諦智者見空及與不空不空
是中道空即是真故知中道合真為第一義諦也次
約真諦合俗為二諦者即大經云我與彌勒共說諦
五百聲聞謂說真諦此即別教之二諦也三約不思
議明二諦者前明理內二種二諦不二而二是不思
議圓教之二諦也次去取者若理外二諦非但世諦
非此經體真諦亦非也若理內二諦三種世諦亦非
經體三種真諦即是法性實相正體問只應取圓教
不思議真諦為體何得取理內通別真諦為體答若
法華正直捨方便可得但用圓教一真諦為體此經
猶帶通別二種方便故理內三種真諦皆得為體但
有傍正不思議真諦為異耳巳上彼文理內二諦既分三
種開二為三豈不然乎彼明經既約理內三種二諦
簡俗取真今明經王豈不得論三種三諦簡示是非
況諸經王乃是敘體故知王體名異理同況復今經
與淨名經俱屬方等故知今文三俗三真三中例淨
[002-0386c]
名玄即是理內三種三諦耳故玄義判教云四教明
義則通教攝通教之中即得帶別明圓也文理合者
真俗相即也合者即也例如緣了與性一合也然通
別二種謂之文理合者例如釋籤云以附論偈且與
即名其實未即也。


若說餘諦下次簡示者餘諦即是三俗三真也是經
非王者例如三種世諦不得為體也中道是經是王
者例如三種真諦是法性實相之體也若例淨名亦
應更云此經猶帶通別二種方便故理內三種中道
皆得為王也傍正之義可不然哉四明以圓接通別
及圓當教消三種中道又謂大師就圓釋體判教屬
通義當圓教入通中道以為此經法性王體乃至云
名總三王教判四王等豈非謬說之甚乎。


於九種下三釋疑者或有疑云三俗三真若但是經
而非王者何須明之故茲釋云夫王者以統王為義
三種中道之王於三種真俗之經自在文中仍約能
所合說故云九種耳問上下之文皆約四教今文何
故不說三藏答理外之言既兼藏通何獨三藏然通
教是大乘初門通於別圓中道合真仍屬理內若三
藏教既是拙度故法華前顯露未論中道統王三藏
小乘是故不說耳若一音異解則以四教分別故釋
如是等不遺三藏也。


但經王下次明隨緣設教不同然向所明三種三諦
既是約教今明一代豈非約部教部若明王體自顯
[002-0387a]
故與真諦分割不同於中為三初正明但經王是一
者約教雖分三種中道傍正之殊克論理體則無差
別故但是一理雖是一隨緣立號又復不同故華嚴
等所稱各異般若能生三世諸佛故云佛母法華解
髻與珠譬開權顯實涅槃謂之諸佛所師所謂法也
皆是法性異名者此取顯實是同所以法華與今無
別故釋籤云共位菩薩中有利根者能見不空即指
不空為今經體若約部說猶帶方便是故不可濫同
法華故淨名玄云若法華正直捨方便可得但用圓
教一真諦為體此經猶帶通別二種方便理內三種
真諦皆得為體淨名既爾今豈不然故上文云三種
中道是經是王即此意也若妙玄中復取五種真諦
及五種中道為法華體者此就開顯妙境之中復以
權實相對簡之耳故與淨名玄云法華正直捨方便
但用圓教一真諦廢權之義不同也。


次舉譬中云諸姓等者三皇五帝之姓也應運者應
天五行相生之運也迭者更也興者起也太昊伏義
氏風姓木德王始有甲曆五運象日月之明謂之太
昊授龍圖之瑞以龍紀官也炎帝神農氏姜姓火德
王以火紀官黃帝有熊氏公孫姓子青陽立是為少
異少昊金天氏名摯字青陽金德王有鳳凰之瑞以
鳥紀官顓頊高陽氏水德王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
氏名放勛姓伊祁火德王帝舜有虞氏姓姚名重華
土德王隨時霸立者譬隨緣立名不同也統王是一
[002-0387b]
者譬通為諸經作體明經王是一也。


法性亦爾下三合法者王體名字有興有廢皆隨機
緣之所宜樂是故此經法性為王亦如大品法華佛
母寶所之興而餘名廢息也然此但合隨時覇立名
字不同而統王是一則可知矣。


次若作下總結既約三種三諦復明一代統攝是故
上不違佛經王之旨下不增長眾生我慢以華嚴等
諸大乘經明法身等與今法性名異體同皆是王體
則非偏說不令無智之於諸經起慢故也。


微妙下第三釋敘宗文為二初釋微妙又為二初敘
他解次明今意因中性德深者徹三諦之源也若非
佛眼莫能視之故云難見也不縱不橫者即一而三
三非別體故不橫也即三而一非前非後故不縱也
因果皆然。


次釋四方四佛護持文為二初約教義釋又為二初
正釋言護持者亦護念也故下文云十方諸佛常念
是經此一句下次簡示傍正。


次約觀心釋文為三初約四諦釋眼智明覺者苦法
忍為眼苦法智為智苦比忍為明苦比智為覺餘三
諦亦爾是故當知觀此四諦皆悉生於眼智明覺不
局於小故四教觀並觀四諦生眼智等又觀下次約
四德釋此止觀調道品中云法性之心本非是常凡
夫橫計是名常倒法性實非無常二乘橫計無常今
觀心即空一切即空空中非常何得謂心念念相續
[002-0387c]
是名凡夫常倒破枯念處成觀心即假一切皆假心
若無常何能分別無量心相是名二乘無常倒破榮
念處成又觀於心非空非假雙非空假雙非常與無
常非枯非榮中道理顯乃至觀法無我等準而思之
東方乃至北方者以大經云東方雙者喻常無常南
方雙者喻樂無樂西方雙者喻我無我北方雙者喻
淨不淨今文乃云北方無我等四方各雙故名雙樹方而皆悉
一枯一榮榮喻常等枯喻無常等如來於中北首而
臥表非枯榮云云為破我字下少一个等字觀東方集
諦下三釋四佛之名此中所釋四佛之名並約觀心
附理而說是故不可單約事明如阿彌陀翻無量壽
是約分段生身應長有量之無量以翻之耳何則以
尊特報身乃約舍那翻之故也故盧舍那翻光明徧
照即是尊特光明色像無量無邊矣今此乃約即事
而理故觀西方道諦清淨法性壽命與虗空等名無
量壽亦如荊谿解於釋迦具三十二相好等類同華
嚴一一相好與虗空等故今約於法性雙非二邊不
動故名阿閦良以阿閦翻為不動故也永寂為我者
為四德中之我德也祕密藏名微妙聲者以三德微
妙故名祕密藏耳注云云者令如此說也觀佛三昧
經云北方有國名為蓮華嚴佛號微妙聲南方有國
名歡喜佛號寶相東西二佛如常所明云云


我今下四釋敘用文為二初分文次隨釋文為四初
釋能破之勝法文為二初正釋分文為三初總釋境
[002-0388a]
法法性者即下文云懺悔處也故下文明懺悔處云
即是無量甚深法性法性只是諦理諦理只是妙境
云云行法導法只是懺歎及空品耳故玄義明用中云
空品雙導懺不得空惡不除滅讚不得空善不清淨
文云一切種智而為根本即其義也若相資下次約
教分別文為二初約別教資者助也顯者明也行即
行法智即導法理即境法理顯盡苦即是經云能壞
諸苦盡不善業智圓即是一切種智而為根本功德
無上即是經云所生功德為無有上言相資者即相
須也故妙玄云夫行名進趣非智不前智雖導行非
境不正智目行足到清涼池而解是行本行能成智
故行滿而智圓智能顯理理窮則智息如此論行相
須非妙釋籤云相須之行正在別教藏通二教亦有
此義而理淺近置而不論云云次約圓者亦如妙玄云
此之妙與前境智一而論三三而論一故境智行各
具於三釋籤云今明圓人境智行三一具三方名妙
行此之三三不假相須復以境智行三用對三德不
縱不橫云云雖圓別下三總結者此經通於三乘懺悔
亦應兼於藏通二教故釋籤云藏通二教亦有此義
也。


次舉新顯舊中云舊文語略者讖本唯有四佛說常
果上根得益之文耳新本具有三周婆羅門說法身
無舍利等者彼新本中壽量品後云是時大會有婆
羅門姓憍陳如欲求如來舍利供養時此會中復有
[002-0388b]
栗車毗國王子承佛神力即說偈言設便駛流中可
生拘物華世尊身舍利畢竟不可得設便龜毛等可
以為衣裳佛身非虗妄終無有舍利假令蚊蚋脚可
以作城樓如來寂靜身無有舍利事兔角為梯橙從
地得昇天邪思惟舍利功德無是處鼠登兔角梯食
月除修羅依舍利盡惑解脫無是處時憍陳如聞此
義巳即便說偈答王子言汝真佛子大吉祥人一切
正覺真法為身法界清淨是名如來如是之義我巳
聞知為請如來廣演分別真實之義故求舍利開方
便門是時會中三萬二千天子聞說如來甚深壽量
義巳皆發無上菩提之心云云三身分別品如來分別
三身義巳菩薩諸天白世尊言有四利益一切國王
無諸怨敵二者大臣和悅無諍三者人民安樂富逸
四者三時之中四大調適是諸人天增加守護慈悲
平等心無傷害云云今敘中云懺悔等法即是敘下三
周法者序中既云懺悔等法故知即是敘下正說三
周之法而舊文正說既但明四佛說常果不言婆羅
門說法身無舍利等故知乃是語略也。


次釋所破之惡罪言敘述空品者還附前科敘述下
文十七品說故從諸根不具巳下乃是敘述空品也
於中為四初分文次餘經下與餘經對辨因時可救
者煩惱與業名之為因可以懺悔救止轉除也果無
如何者報果障隔難轉故也故成論云諸業因時可
防果時無可如何是故諸佛常於因時教化說法不
[002-0388c]
同閻王於果報時方乃訶責問三障何者重答有人
云報障最重以不可化故有人云以隨人故一切皆
重問何者可轉答皆可令滅若可轉者不名為障云云
此經三障皆可轉者如下委說。


一往下三明三障之由由破五戒故也言一往者以
佛意多含今且約於一義也然五戒是在家戒法受
之名為清信士女若出家者亦須先受五戒方得受
於十戒及具足戒以由佛法如海漸入漸深有於次
第故也既云煩惱為根本故知由煩惱障方有業障
也。


今直就下四釋所破三障文為三初釋所破報障文
為二初約教義釋又為二初略釋又為二初總標次
諸根外缺下別釋文為五初約犯殺戒釋初兩句又
為二初正釋諸根外缺者此約五根而說也壽命內
夭者一期曰壽連持曰命以初受胎具於三事一𤌢
二命三識𤌢即是身以由𤌢故精血不壞壽名風息
初託胎時有一毫氣由有息故連持此身識即是心
故壽命內夭即息風斷也夭者折也次引經證者華
嚴經十地品云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
人中得二種果報下去引文例略四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偷盜二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邪婬二報
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妄語二報一者
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兩舌惡口乃至邪見六種
之罪一一皆有二種果報如經具說至下應知。



[002-0389a]
約犯盜戒釋第二兩句文為二初正釋次引經證又
為二初正引同生同名者華嚴經人法界品初云如
人生巳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
常見人人不見天天龍輔佐之者蓋言二天既乃相
隨龍亦輔佐耳功德天發願利益之者此非同生同
名天也具如今經功德天品云云又先富下次以先後
驗弃字古文今作棄字。


三約犯婬戒釋第三兩句
文為二初正釋次引經證又為二初正引大論云人
守人嗔法守破法大論亦名大智度經女人為父母兄弟姉妹
夫主兒子世間法王法守護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
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次昔侵下釋成可見。


四約犯妄戒釋第四一句。


五約犯酒戒釋第五一
句文為二初正釋此亦義加內虧禮度一句釋之耗
呼到切正作秏滅也費方味切亦秏也樽茲損切節者禮記
云君子恭敬樽節注云樽猶趨也騃五駭切癡也次引
經證文出華嚴十地經論由飲酒故嫌恨彌增故得
證之。


次問下廣釋文為二初問意者釋此大乘金光明經
何得却以小乘五戒對論其義。


次答為二初總示開謂出十善等合謂合為三業等
既云開合五戒大有所關故知前文乃是略釋從此
巳去則是廣釋也。


次提謂下引經別釋提謂經者南山律鈔簡之為偽
若準開皇三寶錄云曇靜於元魏北臺撰提謂波利
[002-0389b]
經二卷其文云東方大山漢言岱岳陰陽交代故云
代岳此有二失一者魏世出經應云魏言乃云漢言
不辨時代一妄也二者太山是此方之言而以代岳
譯之兩語相翻不識梵魏二妄也其例甚多不可具
述舊錄別載有提謂經一卷與諸經語同但靜加足
五行五方用石糅金致成疑耳今以一卷成者為定
云云然天台所引亦不分於真偽但隨有相應則便用
之耳亦如清淨法行經妙勝定經舊錄謂之偽妄大
周刊定附入正經又淨度三昧經大周錄中編之入
藏又九十六道經初教經像法決疑經乳光經等舊
錄或謂疑偽今家亦引用之文義既正或失譯人如
涅槃後分經本在偽目至大唐刊定始入正經又占
察經大周刊定方入正經豈以時人未決便推為偽
大師親證法華三昧位在初依不應錯引於中為二
初約世出世釋次約事理釋初又為二初約世間釋
文為四初對三才者提謂經中長者問佛何故但五
不說四六佛答五者乃是天地之根太一之初神氣
之始以治天地制御陰陽成就萬物眾生之靈天持
之和陰陽地持之萬物生人持之五藏安天地之神
萬物之祖是以但五云云言五星者東方木精歲星南
方火精熒惑星中央上精鎮星西方金精太白星北
方水精辰星言五岳者爾雅云泰山為東岳華山為
西岳霍山為南岳恒山為北岳嵩高為中岳又云江
南衡注云衡山南岳也言五藏者肝心肺脾腎也孤
[002-0389c]
山云以星岳藏俱配五行但以五行對於五戒則三
義自顯不殺對木木主生長殺則不生不婬對火火
主照明邪婬私隱不飲對土土則鎮靜醉則傾搖不
盜對金金為刑殺盜則遭刑不妄對水方圓任器以
彰不妄妄則反是違天者背五星也觸地者乖五岳
也伐身者犯五藏也木主東方東方主肝金主西方
西方主肺水主北方北方主腎土主中央中央主脾
火主南方南方主心。


次對五常者提謂經云所持
五戒令成當來五體順世五常五德之法殺乖於仁
盜乖於義婬乖於禮酒乖於智妄乖於信又愍傷不
殺謂之仁清察不盜謂之義防害不婬謂之禮持心
禁酒謂之智非法不言謂之信此五不可造次而虧
不可須臾而廢君子奉之以立身也。


三對五經者
孤山云尚書斷去聲自唐虞以下尊禪讓鄙殺伐故對
不殺也夫子以周室微弱號令不行乃約魯史而修
春秋以代賞伐便亂臣賊子懼故對不盜也禮有五
禮焉周禮大宗伯職曰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事謂
祀之祭之享之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哀謂救患〔分〕災以賓禮親邦國

親謂使之相親附以軍禮同邦國同謂威其不恊及僭差者以嘉禮親萬
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而為之制邪婬是不以禮交所以用嘉禮
以戒邪婬也詩者善則頌惡則刺非妄言也易者窮
理盡性之書潔靜精微之教飲酒昏亂豈能窮理潔
靜乎又止觀云禮明撙節此防飲酒樂和心防婬詩
諷刺防殺尚書明義讓防盜易測陰陽防妄語輔行
[002-0390a]
云此與提謂對義少別故知凡對當之義並從一往
耳。


四對十善文為三初正對十善殺盜婬是身三
等者不殺不盜不婬是身三善不妄語攝口四善一不
妄語二不兩舌三不惡口四不綺語不飲酒攝意三善一不貪欲二不嗔恚三不邪見

惡既乖理善則順真故云十善也俗不能下次明制
戒所以五戒正被在家士女故云俗也釋論問云何
故優婆塞於口律儀中無三律儀答四種口業中妄
語最重又妄語心生故作餘者又但說妄語巳攝三
事然十善是輪王舊法名為性戒若論五戒前四是
性後一是遮性是舊戒不待佛制性是善惡故名性
也遮是客戒是佛制止故名遮也故俱舍云遮中唯
離酒為護餘律儀故今謂之若能禁酒是防意地三
毒長養出世智慧也若論制巳性上皆加一个制罪
問若不飲酒是佛制者何得對於五常中智五經中
易答禮云酒者因祭禮用非謂常飲是故得對五常
中智五經中易非祭而飲尚違世禮況佛制邪又所
對者防於亂耳故仲尼云唯酒無量不及亂也亂則
乖智故對之耳三是為下總結性罪性善者性戒不
問受與不受犯即是罪持即是善若受遮戒持則生
福犯則獲罪不受無福犯亦無罪是故性戒以為遮
戒之根本也。


又五戒下次約出世間釋文為二初約二乘法釋孤
山云不殺則色質完具不盜則苦受不生不婬則邪
想不起不妄則遷流淳實不飲則了別分明還束五
[002-0390b]
陰為四念處所言開者開謂開通從四念處復生正
勤乃至覺道三十七品復開通空無相無作三解脫
門從此三門開通至於涅槃之城色能發戒等者戒
是色法故色能發戒禪是正受故受受禪定慧是觀
想故想慧悟虗孤山云虗字下剩通字進趣無怠方
至聖果故行發解脫自知巳證故識即知見言故云
者撿文未見五戒既對五陰故轉五陰為五分法身
即是五戒能成之也又五戒下次約大乘法釋言長
生不死之符印者妙玄又云長生符者三乘法也長
樂印者泥洹之道也故知彼此用與無在然妙玄中
判提謂云長生之符住於戒中見諸佛母是不定教
乳中殺人釋籤云提謂猶屬顯露未假祕密故至鹿
苑方分顯祕束五戒為三業者前三是身後二是口
意即以三業三無失三不護等以佛三業無有過失
不須防護現通說法鑑照無遺又非下地之所能測
故此亦名真性觀照資成三軌乃至三德橫竪等具
如玄義此不煩敘云云


復次害命下次約事理釋者前雖約於世出世釋然
而未分事理之相故作此釋方見幽深於中為五初
明不殺戒文為三初總示事殺不殺其意可解具如
菩薩戒疏中明云云理殺者諸文多以三藏為析通教
為體若止觀中即以大乘通別圓三皆為體今文所
明理不殺者須以圓教名為體法也若作意下次別
釋文為二初正釋又為二初約偏小等明理殺事不
[002-0390c]
殺文為二初明人天持事不殺文為二初明人中言
百二十年者世壽有三上者百二十中者八十下者
四十今約上壽言之故云百二十耳若任運下次明
天中言性成者如尚書太甲篇云習與性成注云習
行不義將成其性今借彼語不用其意今文意者習
持不殺巳成其性是故為任運性成此即簡於人道
作意防護也報在六天極長等者南山律鈔引目連
問罪報經云四天王壽五百歲於人間數九百千歲
毗曇云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即以此三十日為一〔周〕十二月為一歲如是日月歲數四天王天壽
五百歲於人間九百萬歲乃至第六天準而增之乃至他化自在天壽十六

千歲於人間數九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今從第六
天說故云極長等也若準毗曇云第六天壽一萬六
千歲於人間九百二十一億六百萬歲然經論歲數
與今文增減不同更請算之云云


次明二乘菩薩用理殺文為二初明二乘無常無我
雖是三藏等慧之言亦可兼通故知二乘即藏通也
報在變易壽七百阿僧祇者此且用於他人之說非
今正意故淨名疏明理八難中第五長壽天難云二
乘名為淨天若入無餘歸第一義天豈可化之有人
言入無餘是大滅定經七百阿僧祇劫有緣佛放光
照方出始為說法若今家之意乃據大論云二乘出
三界巳受法性身則不言其壽有七百阿僧祇也四
明云七百僧祇者必取爾許劫數之後方入實報者
非也次明菩薩即別教菩薩也三藏菩薩伏惑同凡
[002-0391a]
通教菩薩鈍同二乘故不別示下去例此思之可知
於中為二初正明常無常等慧者等取非常非無常
等慧也蓮華藏海即實報土受法性身即法身大弟
子眾一也既云分得五眼常壽必約證道同圓說之
比佛下次結成破戒此以分證比於究竟故名諸根
不具壽命損滅耳是則唯佛究竟持戒自餘皆名破
戒之者況前藏通及以人天諸根諸壽邪。


若圓教下次約圓人具明事理殺不殺文為二初明
事理不殺持事不殺準向思之又持理不殺者即以
不壞不斷體達即是無所毀傷為持不殺也此文出
自維摩經中訶善吉章孤山云不得廣引彼說以釋
斯文是何言歟淨名疏云二乘觀有作苦諦檢析推
求假名實法方見若理名為壞身菩薩觀無作苦諦
體身實相如見鏡像不須分析是不壞於身而隨一
相通猶偏真不名一相圓即法身無異見相故名一
相故下經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見於一相則不同
凡夫不壞於身則不同二乘是故觀於無作之苦見
一實諦清淨法身二乘除八邪入八正起三明入八
解此是斷癡愛起明脫即有作道諦菩薩修無作道
諦只觀一切眾生即菩提相八邪之性即八解脫若
斷而起則非無作以佛慧觀非明非暗雙游明暗不
相妨礙顯出菩提即是行於非道通達佛道故云不
斷癡愛起於明脫明則對癡脫則對愛故思益云以
不二相而觀中道名道諦也經中又云不斷婬怒癡
[002-0391b]
亦不與俱即無作集諦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縛
即無作滅諦凡夫之人三毒與心俱生俱滅即是與
俱二乘之人既乃斷集此是斷而不俱菩薩之人觀
無作集諦婬怒癡性猶如虗空是故不斷亦不與俱
故不同於凡夫二乘也二乘子果縛斷得二涅槃即
是滅諦又二乘教五逆之人尚不得出家受具豈得
說為解脫滅諦邪圓教不爾達逆實相即是滅諦涅
槃經云解脫二種一者子斷二者果斷言不斷者諸
阿羅漢巳斷煩惱諸結爛壞味斷果故名果繫縛雖
未斷果必定斷故煩惱即是果家之子陰果即是子
家之果今此圓人則異於小故云子果不生不滅故
淨名云一切眾生即大涅槃不可後滅又思益云法
本不生今則無滅即此意也成就智慧即是自報智
與體冥故居寂光以自在故耳見眼聞即是六根互
用自在修應作脩長也以得非長非短之慧命故能
作長短大小之壽命也即智與體冥而有六能之大
用矣云云


又圓教下次明事理之殺文為二初總示亦作事殺
者前明圓人持事不殺即是自行故須秉報不可微
犯今明大士見機益他是故得殺二乘雖見不許殺
之應知大士有權有實權是法身不思議化如仙豫
大王及央掘摩羅彌殺彌慈以雖斷彼命而與彼樂
故也實是實行忘犯濟物若得物實不簡性遮是故
菩薩自不畏罪但益於人即便為之故瑜伽云若諸
[002-0391c]
菩薩安住淨戒方便利他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
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謂如菩薩見劫
盜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
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巳發心思惟我若
斷彼惡眾生命則墮地獄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
大苦我寧殺彼墮捺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
思巳深生慙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
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殺既如此婬盜妄等準說
可見行效於者審自思之世間小苦尚不能忍而能
犯戒入地獄邪比見無慙者或稱性惡無礙或說理
具融通若得性惡理具融通普現色身靡所不為應
如央掘仙豫之流令彼悟見佛之壽眼若不能爾無
礙融通其用不成但是無慙之大妄耳自誤誤他是
諸眾生大惡知識也亦作理殺者殺即是斷即是不
斷義也故四念處云別教唯斷教道說故圓具二義
教道云斷證道不斷又前約即明理不殺今文約離
乃明理殺凡云即者以顯於離如氷雖則不離於水
理須融氷以成於水義同於離方乃顯即是故言離
為成於即妙得斯旨斷與不斷殺與不殺其義炳然
如仙豫下次別釋文為二初明事殺大涅槃經聖行
品初佛告文殊我昔曾作閻浮提王名為仙豫愛念
大乘時世無佛於十二年事婆羅門然後乃勸發菩
提心時婆羅門不信誹謗我於爾時即斷彼命從是
巳來不墮地獄是故當知護持大乘有如是力至梵
[002-0392a]
行品佛說修於慈悲喜巳得住極愛一子之地見諸
眾生同於一子迦葉菩薩白世尊言若如是者云何
如來昔為國王行菩薩道時斷絕爾所婆羅門命若
得此地則應護念若不得者復何因緣不墮地獄佛
告迦葉菩薩乃至螘子尚不故殺況婆羅門我於爾
時得一子地以愛念故斷其命根非惡心也諸婆羅
門命終即生阿鼻地獄乃有三念一念我從何處來
此即知自從人道中來二念所生為在何處即便自
知是阿鼻獄三念何緣而來生此即知乘於謗方等
經不信大乘為王所殺而來生此念是事巳即於大
乘方等經典生信敬心尋便命終生甘露鼓如來世
界於彼壽命具足十劫我於往昔乃與是人十劫壽
命云何名殺經中但言諸婆羅門今文義立云五百
耳既生甘露鼓佛世界豈非與其見佛之眼次又作
下明理殺云如樹神折枝不受怨鳥者故論云譬如
空澤有樹名奢摩棃枝觚廣大眾鳥集宿一鴿後至
住一枝上枝觚即時為之而折澤神問云鷳鷲皆能
任持何以不勝小鳥樹神答云此鳥從我怨家樹來
食彼尼俱類樹子來棲我上或當放糞子墮地者惡
樹復生為害必大是故懷憂寧捨一枝所全者大菩
薩亦爾於諸外道天魔諸便及惡業等無如是畏而
畏二乘以二乘人於菩薩道亦如彼鳥壞彼大乘之
心論明三乘共位以大斥小故對二乘今但借彼文
不用彼意以今文意乃取折蕩累著淨諸煩惱猶如
[002-0392b]
折枝不受怨鳥耳所言折者此非小乘之折乃是圓
人斷破為折耳故止觀云四教四門而生見著宜須
正折蓋此意也如劫火燒木等者大論云二乘雖破
三毒氣分不盡如草木薪火燒煙出炭不盡火力薄
故佛三毒永盡無餘如劫火燒須彌山一切都盡無
煙無灰言唯殺者斷煩惱也言唯慈者成就法身寂
滅樂也又隨所宜示長短命亦唯慈也用缺具根者
具根可解缺根者如妙玄云以病行故示種種身如
聾如瘂說種種法如狂如癡云云


前諸戒下次總結者前雖具明殺與不殺而今經意
正明持戒是故須以不殺結之何者經意豈不以犯
殺故諸根不具壽命損滅故順經意翻犯成持以不
殺結下去準此思之可知隘者狹也陋也宏者大也
徑者步道也用殊體一故云徑異會同以事理各有
殺與不殺故云徑異其體無別故云會同下去準知
不殺之戒下三結斥中云縱橫者縱者竪也竪必對
橫故云縱橫初釋約於世及出世次第竪論故名為
縱次釋約於事理相望名之為橫云何而謂是小乘
數者斥他謂之五戒乃是小乘事數不得釋此大乘
之經也。


復次下次明不盜戒文為二初總示中云他物莫取
者如阿含中佛告比丘當修一行謂他物莫取比丘
白佛我巳知解佛問汝云何知比丘答云他物謂色
聲香味觸法佛言善哉善哉小乘既爾大乘準知菩
[002-0392c]
提之道非佛菩薩天人所與而自發心修行取之故
云菩提無與者而取菩提也翻此無取名為菩提乃
是不盜故淨名云無取是菩提捨攀緣故。


若持戒下次別釋文為二初正釋又為二初約偏小
巳還明法門之盜文為三。


初明人天之盜言若持者止持也作業者作持也雖
則持於事不盜戒而求人天一期富樂若望出世第
一義天還成貧窮故名為盜非不盜也涅槃經云如
婆羅門幼稚童子為飢所逼見人糞中有菴羅果即
便取之有智之人即便呵云汝淨行種云何取此穢
果而食童子聞巳赧然有愧即答之言我實不食淨
洗棄之智者呵云汝大愚癡若擬棄者本不應取章
安釋云婆羅門者即譬初修般若淨道幼稚以譬解
行淺弱三途苦逼譬之如飢無常之中有人天果如
彼穢糞有菴羅果深行呵淺故云智呵童子聞去淺
行懷愧非貪天樂為欲於中修道棄捨故云洗棄智
者呵去菩薩勸令一切俱捨不須受巳復觀而捨故
知經意正譬三藏菩薩觀生受生名洗巳棄況復三
藏菩薩伏惑同凡故今備用以譬人天之盜也設使
得之心不甘樂等並是大經之文也貧窮四姓者章
安云無主故貧無親故窮剎利翻田主愛民治國王
者之類婆羅門翻淨行博學明文之類毗舍未見翻
應是平民耕農販賣之類首陀亦未見翻應是底下
客糞擔屍之類舊以四姓譬四生六道章安譬九法
[002-0393a]
界今文備用且譬四生人天耳故此四姓俱貧如來
無上法譬云云戶恢切逆流也復應作澓房六切流也若
作洑字洄流也言有流者輔行云有謂三有所謂欲
色及以無色於此三處因果不亡故名為有流謂四
流為此四法漂溺不住故名為流見流者三界見也
欲流者欲界一切諸惑除見及癡也有流者上二界
一切諸惑亦除見及癡也無明流者三界癡也孤山
四明並皆斥云不得作於四流解義未知何意作如
此斥云云言三障者且以三有為三障耳然能障雖近
所障則遠故云障佛第一義天之所捨離又復凡夫
三障全在云云


次明二乘之盜四諦智者總舉也觀身受心法者別
明觀於五陰成四念處即苦諦觀也涅槃心起為自
為他等者正約大乘以斥乘明於盜相也言介爾者
詩云介爾景福鄭玄箋云介者助也景者大也言助
爾之大福也今但借其語不用彼意故今文意乃取
微細之念為介爾心生即取他物耳止觀云介爾有
心即具三千亦此意也良以心不可得故三千亦亡
以有介爾微細心故則三千宛然矣非時取證不待
說所因者即身子領解昔日鹿苑依方便教證小乘
果不待法華說大乘時也法華文句云所因二義一
不受待對於前二不停待於後初照高山明三諦之
慧是得佛之因以此待對於我而我不受是失之於
前也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我不停待於此兩楹
[002-0393b]
之間怱怱取小云云焦種不生者即淨名中迦葉自鄙
於此大乘巳如敗種不復生也見苦等者即維摩詰
呵身子云夫求法者無見苦求無斷集求無造他作造詣
之造今謂造作之造盡證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

我當見苦斷集滅證修道是則戲論非求法也以身
子依三藏生滅四諦入道故今乃以衍門呵之若執
生滅有諍論者即是界內有為戲論若實因此見斷
界內愛見論者猶是界外無為戲論今身子雖斷有
為猶存四諦即是無為戲論非求大乘三諦之法豈
見佛性乎若有著空等者中論云諸佛說空法本為
化於有若有著空者諸佛所不度今亦借之以斥二
乘著於偏空之涅槃耳身長三百由旬等者此引大
品文也菩薩出假通於中上若入七地即墮二乘故
為諸佛菩薩所呵有大鳥身長三百由旬而無兩翅
從天而隨若死若死等苦菩薩亦然從初一向專修
於空至于六地是為三空身肥假翅不生若墮二乘
方便道名死等苦若墮初果名之為死若見盡是死
等苦無學是為死若等於死名為死等而猶未死故
名為等故以方便乃斷見位名為死等以初果人思
惟全在義同未死三無為者淨名疏云一虗空無為
二數緣滅無為新云擇滅無為三非數緣滅無為新云非擇滅無為
但三無為一是涅槃二非涅槃今通舉之是故云三
若別論者二乘涅槃但在數緣滅無為耳故華嚴云
二乘墮於無為深坑又如淨名呵善吉云供養汝者
[002-0393c]
墮三惡道疏中乃以見修無學為三惡道耳法華云
飢餓等者四大弟子領解之辭也文句云不得大乘
法食為飢餓無大力用為羸無大功德為瘦有無善
上起見思如瘡癬有無善者以法華云或有所得或無所得修有漏善即有所得修二
乘善即無所得淨名云不見佛等者此引淨名呵善吉文不

見法身之佛不聞無作之法不入圓教賢聖之數以
圓教十信六根互用二乘所無寧得在數邪。


三明菩薩之盜次第行次第學等者行謂布施精進
學謂持戒禪定道謂忍辱智慧具如大論云云既皆次
第故有淺深捨一取一來巳更復來去巳更復去等
者淨名歎文殊云善來文殊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
見文殊對曰如是居士若來巳更不來若去巳更不
去何者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故偏小凡夫以
來相來是故來巳可更有來如凡夫外道修禪至非
想巳還墮三途乃至別教菩薩修別相三觀來求妙
覺若聞圓頓復須改心此等皆是來巳復來唯有圓
人發軫無僻終不於中改心易觀乃是來巳不復更
來若去巳更不去者此重述成來義耳亦約偏小凡
夫以去相去非是善去此則去巳猶應更去乃至別
教思之可知唯有圓人從初發心正觀中道一去則
無改心改觀更去之理故名去巳更不去也此之兩
語一體義異故轉其名耳是故當知別教巳還悉是
辱於真來去相真來去相即是平等真如法界佛所
不能行故無有來相約此說來即無所從來名不來
[002-0394a]
而來也又平等法界佛所不能到故去者無所至即
不來而來來無所到也別教不爾故名為辱餘文可
見。


次約圓人明法門盜不盜文為二初明不盜法華文
句云不受凡夫之五受乃至圓教中五受生見亦皆
不受此用大品五不受文故彼經云菩薩行深般若
時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亦行亦不行亦不受非行
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舍利弗問須菩提言何
故不受答般若波羅蜜自性不受故是故當知未證
實來皆名為受體教入理理無所受方名不受也不
取是菩提障諸願故者此文誤也淨名經云無取是
菩提離攀緣故疏云若知四教菩提及一切法皆無
所有心不取著即圓菩提離於攀緣菩提之心及一
切法也經中又云障是菩提障諸願故疏云平等法
界佛不度生亦不能行即障方便諸教之願是法平
等無有高下語出金剛般若經中如意珠者大論云
出舍利中法滅之時一切舍利皆悉變為如意珠止
觀云天上勝寶狀如芥粟七寶琳瑯非內蓄非外入
稱意豐儉降雨穰穰修羅琴者大論云法身菩薩化
無量身度生說法而菩薩心無所分別如修羅琴常
自出聲隨意而作無人彈者。


圓人復有下次明亦盜中云菩提無與等者央掘經
偈云不與者菩提無有授與者不與而自取故我不
與取如地荷負四重擔者勝鬘經云又如大地持四
[002-0394b]
重擔一者大海二者諸山三者草木四者眾生攝受
正法善女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如彼大地
何等為四謂離善知識無聞非法眾生以人天善根
而成熟之求聲聞者授聲聞乘求緣覺者授緣覺乘
求大乘者授以大乘是名攝受正法善男善女建立
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今文借喻四弘誓願又央
掘經亦云大地荷四重擔菩薩亦爾為諸眾生說如
來藏名初重擔重於大山惡人毀罵聞悉能忍名第
二擔重於大水無緣得為國王大臣說如來藏唯為
下劣而演說之名第三擔重於眾生窮守邊地不得
住於豐樂之處名第四擔重於草木。


前諸戒下次
總結文可知。


復次下三明不婬戒文為二初總示若關下次別釋
文為二初正釋又為二初明偏小巳還非不染欲文
為五。


初明人界增欲事天台菩薩戒疏云戒是約義勤義
禁義南山四分律疏云戒是警義警策三業又戒是
禁義若解善戒善法禁惡若解惡戒惡法禁善故云
關禁也擎一油鉢過諸大眾者涅槃經云譬如世間
有諸大眾滿二十五里王勑一臣擎一油鉢經游中
過勿令傾覆若棄一渧當斷汝命復遣一人拔刀隨
之臣受王教盡心持行經歷爾所大眾之中雖見五
欲心常繫念若放逸者當棄所持命不全濟是人怖
故不棄一渧菩薩亦爾於生死中不失念慧雖見五
[002-0394c]
欲心不貪著唯觀陰苦不生不滅五根清淨獲得戒
根故今借喻受持淨戒防禁七支割捨觸樂即關禁
也求於未來即是求於人界之報也增長欲事者以
雖生人界未離欲事故。


次明欲天增欲事為生天故持戒者如難陀初出家
時慕天宮故修行梵行如輔行第七具引云云丁弟切
牡羊也觸鬬也却退也有人引百論云阿難語難陀
云如羝羊相觸將前而更却汝為欲持戒其事亦然
舍脂者是修羅女帝釋納為妻觀佛海三昧經云帝
釋有八萬四千妹女有妻名悅意諸天見之視東忘
西看南忘北。


三明色無色天染欲法蟄直立切藏也是為一難者且
別取無想天是八難中長壽天一難也若從極至三
有之頂即非非想為長壽天耳若禪定之樂則通色
無色界也。


四明二乘染欲法四明云知苦斷集如怨如蛇修道
證滅如親如寶但自調故直去無悲濟故不迴如八
方風不能動須彌山者喻諸有色聲不能染屈二乘
之心也孤山云四方四維名之為八喻於人天四違
四順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能動於二乘心也甄迦
羅者即緊那羅也隨嵐風亦云毗嵐風此翻迅猛也
此風在於大鐵圍山外若無鐵圍吹須彌山猶如腐
草以此喻於菩薩勝妙功德琴聲能動迦葉而令起
舞名為染欲耳故緊那羅所彈之琴閻浮檀金華葉
[002-0395a]
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彈時音徧三千世界宣說
無生寂滅之法腐者爛也大論云甄陀羅王與八萬
四千甄陀羅等來至佛所彈琴歌頌以供養佛爾時
須彌山等樹木人民一切皆動佛邊大眾及迦葉等
皆於座上不能自安天鬚菩薩問迦葉云耆年舊行
頭陀第一何以不安迦葉答云三界五欲不能動我
此是菩薩神通功德果報力故令我如是非我有心
不能自安文句記引緊那羅經其意大同故知彼經
部屬方等為彈訶故以大斥小故緊那羅奏於別圓
絃歌之聲令諸聲聞受於彈斥耻小慕大耳故此乃
是於同居土現於界外實報聲塵令迦葉等不能自
安別結等義如下委辨云云


五明菩薩染欲法惡涅槃如怨鳥如向所引大論之
文起順道法愛生名頂墮者捨邊求中名起順道
心生染著名法愛生不破無明名為頂墮故輔行云
別教頂位在十行中故無墮義於行向中縱起著心
但未入地名為頂墮終無造過故大論明頂墮二義
一者頂退名之為墮二者住頂名之為墮若三藏教
煗一向退不名頂墮忍位過頂復不名墮於二位間
住頂名墮何者五根忍位不復出觀上忍發真是故
不墮於頂位中多生愛心則應入頂而不入者由退
頂故造於重逆故名為墮通教頂墮例此可知圓教
十信若生愛心不入初住而六根淨位定不墮小則
以住頂名之為墮非謂退墮以六根中無退義故是
[002-0395b]
菩薩旃陀羅者旃陀羅此云殺者以生愛著則殺法
身常住慧命故成菩薩旃陀羅也既無方便此慧被
縛等並淨名經文也疏云以愛見心修正觀時不能
體達不生不生又無助道資發實慧實慧不發遂起
愛見不能發真破無明障顯出法身自利利他是故
名為既無方便此慧被縛翻此為有方便慧解又住
三毒不修真慧破通別惑用不淨心而入方便萬行
無導是故名為無慧方便縛翻此名為有慧方便解
疏文分經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巳所修治為無慧利
乃是別教菩薩出假今引以為捨邊取中起順道法
愛生者孤山云不可用彼淨名經意釋此文者今謂
不然何則以十迴向義有多途或約說修但中之觀
或但約於假觀所攝故今引用意亦何爽疏云愛見
之心能化眾生入於魔外即是眾生入道之怨菩薩
能斷見思愛見是勝怨也今文須以中道法愛名為
怨矣從空入假修習佛法利益眾生若不如是眾生
不得法施慧利於物則無出生死益是故名為巳所
修治為無慧利今文須以捨邊取中名巳修治生順
愛不破無明為無慧利也。


次明圓人染不染文為二初明不染三觀文中皆言
何所者謂有何所染有何所淨等也即顯皆無耳以
即空故一法尚泯何所染著以即假故萬象森羅何
所蕩淨以即中故空假雙遮何所存邊以雙照故即
空即假何所存中此乃明於一心三觀能治之法自
[002-0395c]
無染著也從即空故無我人下乃是明於所治三惑
無所染著耳即空所治見思愛著即假所治塵沙愛
著即中所治無明愛著十六知見者一我二眾生三
壽者四命者五生六養育七眾數八人九作者十使
作者十一起者十二使起者十三受者十四使受者
十五知者十六見者三諦清淨者無三惑之染也是
淨亦淨者三諦自不可得也又即空何所染無我人
等愛也即假何所淨無空無相願等愛也前約空於
見思我人故名淨今約滯於空無相等名愛即中何
所邊無佛菩提度生等愛也即空即假何所中如是
方名三諦清淨也故知從於無我人下乃是釋於何
所染等耳引經唯佛具淨戒者以圓人學佛又圓人
即是佛界故得證之也餘人皆名汙戒者即別教教
道巳還皆有染愛也。


圓人又有下次明亦染者和應作婆字須蜜多此翻世友
亦云天友故華嚴云次復南行有城名莊嚴善財至
彼求覓此女此女在於城內市中遂詣其門見其宅
舍種種莊嚴又見此女容貌姿美談說善巧入如幻
智方便法門種種嚴身從身出於廣大光明遇斯光
者身得清淨善財乃問菩薩之行女即答言我得解
脫名離欲際隨其所欲而為現身各各令其所見不
同略如今文所引者是歍者口相就也非欲之欲等
者非同凡夫愛欲之欲但是菩薩達於性體本非染
欲而具染欲乃以染欲教化眾生欲令眾生達於染
[002-0396a]
欲見欲體性實相空中亡泯寂滅本非染欲而具染
欲不思議假起於事用隨緣化物耳即是法身不思
議化也然今家諸文皆判善財參諸知議未見彌勒
普賢之前而諸知識並云唯知此一法門乃是教道
歷別不融證道無隔豈得不知而今文引和須蜜女
以明圓人染愛法門者然止觀中明別教四門得意
通入實相不得意成伏惑方便次第耳今從得意而
說故引證於圓人也輔行云若得意者即入初地名
為見實若不得意但成地前方便位耳地前乃是事
不獲巳施設教道權接物機非佛本意又諸文中尚
許引小證大何妨今文以別顯。


故和須蜜雖是隔
歷不融無妨借用以顯圓妙矣故止觀云和須蜜多
婬而梵行準例可識普門疏明貪欲法門引和須蜜
思之可知以屑出屑者屑先結切字應作榍亦作楔櫼
子亷切也大楔也木針也即以後榍而出前榍耳將聲
止聲者大論云如執事比丘舉手唱言眾皆寂靜是
為以聲遮聲非求聲也慧上菩薩經云過去世有燈
光梵志在於林間行吉祥願經一百二十二歲又有
摩竭國女見梵志端正即投其前梵志報言吾不樂
欲女言若不能者吾當身害梵志念言吾常護戒若
有犯者則非吉祥離之七步即起慈心而欲犯戒不
然女死寧令女安我入地獄從其所願經十二年終
生梵天此是實行忘犯濟物餘如前說云云


前諸行
下次總結。
[002-0396b]


復次下第四明不妄語戒文為二初總示事妄即是
犯小妄也又大妄語不知不見言知言見亦同今不
見言見故大妄語除增上慢法門解者即增未得謂
得未證謂證若準下文別教巳還皆名為妄故法門
妄非止上途云云


次諸欲下別釋文為二初正釋又為二初明偏小巳
還非不妄文為四。


初明人中之妄下苦等者涅槃文也準諸論文應以
三途名為苦苦即上苦也諸天衰相現天樂壞時生
於大苦名為壞苦人間為行苦念念常苦故名為下
凡夫橫計以之為樂依止斷常起六十二者章安云
六十二見有二解一者身見邊見共六十二何者以
身見有五十六邊見有六約於五陰各有四執即色
離色亦即亦離不即不離餘四例然則為二十欲界
色界則成四十無色闕色但說四陰有一十六是故
身見有五十六邊見六者謂三界中各有斷常以足
身見成六十二故大品云譬如我見攝六十二見也
二者直就邊見自有六十二以現在世中即色為我
則色滅我斷離色為我則色滅我常亦即亦離亦斷
亦常不即不離則不斷不常四陰亦然乃成二十去
來例然乃成六十雖有六十不出斷常故以斷常而
標其首為六十二今文既云依此斷常起六十二當
知乃是第二意也今云我即是色者恐誤應云離色
有我也。
[002-0396c]


次明天界之妄三十三天黃葉生死謂是真金者此
用涅槃同於人天嬰兒行文經云嬰兒啼哭之時父
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我與汝金嬰兒見
巳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黃葉實非金也故妙玄
云楊樹黃葉即同人天五戒十善嬰兒行也彼天之
樂如楊樹黃葉但是生死虗誑而謂是真金之實豈
非妄語邪非想自地具細煩惱等者以非想天雖無
麤煩惱而具足四陰二入三界十種細煩惱故言十
種者一受謂識之所受二想謂識之所想三行謂法
行四觸謂意觸五思謂法思六欲謂欲入出定七解
謂法解八念謂念三昧九定謂心如法住十慧謂慧
根慧身凡夫外道若得此定謂證涅槃而不知是生
死虗妄故云謬計也非想既然初禪巳上他化巳還
其可知矣。


三明二乘之競執瓦礫等亦涅槃文也經云汝等當
知先所修習無常苦等非是真實譬如春時有諸人
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戲失瑠璃珠沒深水中是時諸
人悉共入水競執瓦礫各各自謂得瑠璃珠歡喜持
出乃知非真章安云春時適悅以譬欲境諸人譬於
放逸之徒池譬生死浴譬恚慢乘船譬諸業游戲譬
受果失寶譬無解入水譬初教求覔譬劣三修瓦石
譬證劣三修各各謂生滅度之想內執在懷故云歡
喜向佛稱歡故云持出乃知非真去譬常解也云云
實未盡等者猶有方便實報生死豈得謂之滅度生
[002-0397a]
於安隱之想而所作未辦更有進修之行豈得謂之
安隱邪淨名云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名為解
脫者但是小乘之解脫耳故法華云但離虗妄名為
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即是未得圓妙解脫自在
無礙也淨名云若無增上慢人者佛說婬怒癡性即
是解脫以婬怒癡性不在內外及以中間當自有等
所以謂之即是解脫二乘之人昔於三藏斷結證於
思議解脫濫謂同於諸佛解脫故至法華乃敘昔云
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今以大斥之故云未
得謂得即是妄語也。


四明別人之妄執於一有隔礙三門等者不能以理
融通遂執一而隔三也故各執一門乃成諍論耳夫
實相言語道斷等者以第一義中一法尚不可得云
何乃以四句字數字於實相之無字數於理性之無
數邪是則定性四句各執一門皆不能通實相之道
故成戲論虗妄之語也若曉四句是於假名乃可為
門通至實相則是圓人非別人也廣如止觀云云


次明圓人妄文為二初明不妄非內觀等者即玄義
所引大品云非內觀故得是菩提等也非內者非內
色也四陰亦然非外者非外色也四陰亦然非內外
者非亦內亦外色等也非離內外者非非內色非外
色等也以實相之理言亡四句理絕百非安可以內
外等而觀之邪以若執內外等則成戲論諸法故也
亦不以無觀等者即不離內色等而得也以理雖非
[002-0397b]
四假立於四為能通門即得解脫若不爾者章安所
謂斯並永執邪見之人何可論道也一切實等文出
大論通三教今意在圓一切實者有門也一切不實
者空門也雙亦雙非即三四兩門也皆名諸法實相
者以此四門但是假立能通實相妙道故也又諸法
者權也實相者實也權則是有實則是空雙亦乃是
中道雙照雙非乃是中道雙遮故三諦三觀及四門
等只是諸法實相耳餘文可解。


圓人亦有下次明亦妄者無車說車誘戲童子即法
華文本無三車假說三耳是故當知佛若不以偏小
人天虗妄接引而諸眾生安能會於圓常妙道故因
妄引遂悟真實施開會等即其意也然法華云我以
方便令子得出非為虗妄今此但以本無三車假說
三車名為妄耳則各從一意故彼此無妨也經言我
是貪欲尸利等者諸法無行經下卷文殊云一切諸
佛成就貪欲嗔恚愚癡名不動相佛問文殊是事云
何文殊答云一切諸佛皆入貪欲嗔恚愚癡平等法
中通達貪欲嗔恚愚癡性故貪欲嗔恚愚癡即是菩
提何以故以知貪欲等實性故說名菩提即是不動
相乃至云說是語時空中諸天子以天華散佛及文
殊上而作是言文殊名為無礙尸利不二尸利無上
尸利等文殊語諸天子云止止諸天子汝等勿取相
分別我不見諸法是上中下我是貪欲尸利嗔恚尸
利愚癡尸利我不出貪欲嗔恚愚癡凡夫之人分別
[002-0397c]
諸法求出至到菩薩於法無出至到諸天子云菩薩
不至十地不出佛法邪文殊云幻人能至到十地至
佛法乎天子言幻人尚無住處何況從此地至餘地
文殊云一切諸法亦如幻無來去無出到乃至云是
貪欲嗔恚愚癡性十方求之不可得我以不住法住
是性中故云我是貪欲嗔恚愚癡尸利也說是法時
萬天子等得無生忍云云今文謂之然實非者即是經
云十方推求三毒之性不可得也以不住法住是性
中云三毒等即是不住而住名之為妄若住而不住
妄亦非妄故云實非也天人龍鬼例之可見以虗出
虗令得不虗亦應可解是故實相第二義空中一法
尚不可得況有諸法乎即實非貪欲尸利等也世諦
之中尚具無量況一法乎即我是貪欲尸利等也斯
乃無名相中假名相說故云妄說耳故云佛本無身
無壽隨順世間論身壽等況貪欲尸利等而非假立
妄說邪四明至此乃云即實之權是性具之法若爾
即權之實具法之性何故却云相相宛然邪。


前諸
行下次總結夷坦者平直也。


復次下第五明不飲酒戒文為二初總示眩黃練切
瞑莫匍切也若穀若草者酒有三種一穀酒二果酒三
藥酒穀酒可解果酒者蒲萄阿梨咜樹果等名果酒
也藥酒者種種藥草和米甘蔗變成酒味名藥酒也
夫酒為下次別釋文為二初正釋又為二初明偏小
巳還非不醉文為三。
[002-0398a]


初明人天之醉文為二初別明世人之醉三十六失
者沙彌尼戒經云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喪
命牽東引西持南著北不能諷經不敬三尊輕易師
友不孝父母心閉意塞世愚癡不值大通其心無識
故不飲酒欲離五陰五欲五蓋得五通度五道應知
經意以失道破家等十一并不離五陰五欲五蓋及
失五通不度五道等二十五為三十六失也若大論
中有三十五一現世財竭二眾病之門三鬪諍之本
四裸露無耻五人所不敬六復沒智慧七應得物不
得巳得物散失八伏匿之事盡向他說九事業皆癡
十醉為愁本十一身少力十二身色壞十三十四不
敬父母十五十六十七不敬沙門婆羅門及尊長十
八十九二十不敬三寶二十一黨惡人二十二遠賢
善二十三破戒二十四無慙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
十六放逸二十七人不喜見二十八知識所棄二十
九行不善三十捨善法三十一明智人不信用三十
二遠離涅槃三十三種狂癡內緣三十四命終墮惡
道三十五若得為人常狂驗故慢刑失禮發出伏匿
等即是略舉三十五失也於五百世中無手者梵網
經云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
況自飲戒疏云有五五百一五百在鹹槽地獄二五
百在沸屎三五百在曲蛆蟲四五百在蠅蚋五五百
在癡熟無知蟲今之五百或是最後與人癡藥故也
晉世引滿稱藝能者孤山引舊解云晉在思蜀都賦
[002-0398b]
云合樽促席引滿相罰樂飲今夕一醉累月注云酒
將闌故合併其樽促近其席引持也持滿以相罰酒
厚樂極故醉累月又晉書載記云引滿昏醉汗服失
冠蓬頭僵仆以此為樂魏朝清濁為賢聖者三國志
魏志列傳云徐邈字景山魏國初建邈為尚書郎時
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
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渡遼將軍鮮干輔
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
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後車駕幸許昌問邈曰
頗復中聖人否邈對曰昔子反斃於穀陽御叔罰於
飲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懲時復中之然宿瘤齊宿瘤女
甚醜項有大瘤以醜見傳而臣以醉見識帝大笑顧左右曰

名不虗立矣畢卓自署為酒徒者晉書列傳云畢卓
字茂世少希放達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
熟卓夜醉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
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於甕側致
醉而去卓常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舩四時甘味置
兩頭右手持酒抔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
一生矣署書也部署也如唐元結自號酒徒彼日休
自號醉士之類也鄭泉自誓為酒壺者壺酒器也三
國志吳志云太中大夫鄭泉字文淵陳郡人博學有
奇志而性嗜酒其閑居每日願得美酒滿五百斛船
以四時甘脆置兩頭反覆沒飲之憊即住而啖肴膳
酒有斗升滅隨益之不亦快乎臨卒謂同類曰必葬
[002-0398c]
我於陶家之側庶百年之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
壺酒壺實獲我心矣竹帛載之者古者記言記事皆
在竹簡繒帛以未有紙故也而後代稱其故實故謂
史籍為竹帛耳竹帛載之是不應作而作古今歌之
是不應歌而歌此非醉酒而謂之是何侜張流切爾雅
云侜張誑也既引釋論法師為王說五戒罪福飲酒
招狂乃至結云世人之醉故此一段之文但是別明
世人飲酒之醉耳不可作於三界惑醉以科此文也
又貪如海下次通明三界人天之醉黏女亷切者添也
與章切古巧切動也
次明二乘之醉九十八使等者見惑八十八謂欲界
三十二色無色界各有二十八成五十六合八十八
也思惑有十謂欲界有四色無色界各三成六合有
十也見為一住思分三住名為四住瘧魚約切病也大
經引醉歸之人等者涅槃哀歎品諸比丘白佛云譬
如人醉其心眩亂視諸山川城郭宮殿日月星辰皆
悉迴轉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我等想是人名為多
諸放逸流轉生死佛告比丘汝向所引醉人譬者但
知文字未達其義何等為義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
非迴轉生迴轉想眾生亦爾為諸煩惱無明所覆生
顛倒心我計無我常計無常淨計不淨樂計為苦如
彼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云云今云大經引醉歸之
人者孤山云後人妄加人字是也四明改人字作文
字非也故涅槃疏云迴醉與之結過歸之故知今文
[002-0399a]
多一个人字也謂大經中佛斥比丘所引醉人之譬
未達其義反歸自巳也文中從世間下乃是撮略大
經之文以明醉歸比丘耳何者以世間人迷於二乘
無常苦等無我不淨計我淨等及以常樂既如醉人
視日月等皆悉迴轉而二乘人迷於大乘如來真實
我淨常樂計於無常無樂無我及以不淨豈非自巳
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非迴轉生迴轉想故知比丘
所引醉人之譬反歸二乘自巳故云大經引醉歸之
乃至結云此二乘之醉也今文影略但云世間無常
樂等具足應云世間無常樂我淨而言常樂我淨如
來實我淨常樂而言無常苦無我不淨。


三明菩薩分破無明不了了見等者大經師子吼品
師子吼菩薩問云十住菩薩住何等法不了了見佛
住何法而了了見佛答文中約四種觀十二因緣一
下智觀不見佛性得聲聞道二中智觀不見佛性得
緣覺道三上智觀見不了了住十住地四上上智觀
見了了得三菩提十住菩薩雖見一乘不知如來是
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薩雖見佛性而不明了十
住菩薩見少分故不能明了如來全見能得明了十
住菩薩慧眼見故不得明了如來則以佛眼見故能
得明了為菩提行故則不了了今文乃云菩薩行故見不了了又涅槃疏
第三亦云菩薩行故見不了了佛不行故見則了了若無行故則得了了住十

住故雖見不了不住不去故則得了了章安云若指
住是地而言十住皆分見者此是別義若住非地十
[002-0399b]
地則見十住不見此亦別義若十住即十地地住皆
少見者此即圓義若十住非十地十住亦少見者此
亦圓義若十住非十地而言九住不見十住少見者
此乃別接通義若地前十住全不見性是故不論了
與不了又云初住初地則能分見故言少耳如遠望
大舶等者此引大經如來性品之文也經云菩薩位
階十地尚不明了知見佛性何況二乘譬如遠觀虗
空鵝鴈為是虗空為是鵝鴈諦觀不巳彷彿見之十
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又如醉人欲
涉遠路朦朧見道又如有人在大海中無量由旬遠
望大舶樓櫓當閣即作是念為是樓櫓為是虗空久
視方知乃是樓櫓又如有人於夜暗中見盡菩薩即
作是念是菩薩像自在天像久視雖謂是菩薩像亦
不明了十住菩薩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明了又
止觀云譬如暗中遙望株杌不審人杌人應六分動
相杌無六分是不動相久住視之雖謂是杌亦不明
了輔行云文出大論如是等無量譬喻者以大經中
更有多種譬喻之文故也迦葉云等者此引大經四
倒品末文云迦葉菩薩白世尊言我從今日始得正
見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見之人章安云別論乃取
撥無因果名為邪見迦葉久無通取一切倒心為邪
迦葉猶有須知迦葉猶有界外相應無明邪見之惑
分破未盡故云猶有此且約於別教言之以下文中
自明圓人故也。
[002-0399c]


次明圓人醉不醉文為二初明不飲初行佛行無明
未斷名具煩惱能見祕藏故雖肉眼名為佛眼若云
能知亦名佛智故此約位在圓住前所可見者更不
復見即是文殊述成淨名歎云不見相而見也不可
見而見者見其空室現疾表果地依正也若過此所
表更無淨土法身之可見此語述成佛國之義若引
眾生來入見淨土法身過此更無可見故云若見巳
更不見也所可見者更不可見即是平等真法界中
無所可見而言見者佛眼見極更無可見即是述成
不見相而見也。


圓人下次明亦飲央掘此云指鬘空瓶實酒者空中
理體也變化宣揚者妙假事用也波斯匿此云和悅
末利此云柰因柰得報故也未曾有經匿王白佛如
佛所說心歡喜故不起惡業名有漏善是事不然如
人飲酒心則歡喜不起煩惱則不殺害憶念我昔遊
獵之時忘時厨人山中覺飢走馬還宮勅令索食厨
人答云即現無食今方當作我以飢逼嗔恚之故令
殺厨人時末利夫人聞巳即辨好酒美肉沐浴名香
莊嚴身體將諸妓女來至我所我見夫人嗔心即息
夫人輙遣黃門詐傳令勿殺厨人我至明旦深自悔
責憂愁不樂夫人問我有何不樂我即答云昨日飢
嗔錯殺厨人故悔恨耳夫人笑云其人猶在我大歡
喜王白佛言夫人持五戒月行六齋一日之內五戒
之中犯酒妄二戒八戒之中犯於五戒謂過中食服
[002-0400a]
華香作倡妓高廣牀飲酒妄語破戒之罪重邪輕耶
佛言如是犯者得大利益當知此約忘犯濟物若從
本說焉知不是法身所為不思議化菩薩利物惡中
有善是故末利唯酒唯戒欲從斯倒宜自斟量若順
貪心終非持相菩薩戒疏云末利后飲此約見機不
同恒倒波斯匿王初雖勅令殺於厨人復與夫人飲
酒而醉即不言殺是故今云轉更多恩又波斯匿酒
醉後應死判生故云多恩夫人飲酒既得利益是故
謂之佛言持戒入于酒肆肆者陳也等者即維摩詰也逆
者飲酒也順者不飲酒也得其門者實行菩薩則以
忘犯濟物為門權行菩薩則以妙用不思議化而為
其門故此約於逆得其門耳若論其順則須乘持以
為門也柄者本也操七刀切者持也。


前諸行下次總
結醉醒無二者逆順俱當也。


上觀四諦下次約觀心釋即以觀於五戒實相覺智
清淨名為五佛非必論於五佛別號若以釋迦足向
四佛為五佛者恐非文意。


次釋所破煩惱障文為二初標指上來下次解釋文
為三初對報障辨異或約內身者諸根不具等也或
約外報者貧窮困苦等也。


報障如上下次與業障
對簡文為二初徵起次釋相文為二初引數人解數
人即是薩婆多師次明今家意文為三初正明次若
爾下釋疑文為二初疑都不關心者不關涉於心發
動身口也此乃下次釋疑文可見若煩惱下三對業
[002-0400b]
報論轉不轉若煩惱業轉報未必轉者即前所謂餘
經對緣報障難轉因時可救果無如何也若報轉業
煩惱必轉者亦前所謂此經三障皆可轉也通論下
三正釋煩惱障通論可解若別論者未見諦理故多
愁憂屬見煩惱於事既礙故多恐怖屬愛煩惱其義
可知故不具記此亦一往故注云云。


三釋所破業障文為二初標指次業將下解釋文為
四初明來意凡論相現皆是表發今相表於業將感
報也。


次惡星下消釋名相言客星者忽然而現名
之為客以常現者名主故也亦是等者以五星二十
八宿秀音雖則常現若違度數失其分野亦名惡星故
也一方有七等者東方七者謂角亢氐房心尾箕北
方七者謂斗牛女虗危室壁西方七者謂奎婁胃昴
畢觜參南方七者謂井鬼柳星張翼軫周禮周官云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
遷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域皆有分星
以觀妖祥鄭玄注云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猶界也大
界則曰九州州中諸國中之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
書亡矣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吳越也
爾雅云星紀斗牛郭璞注云牽牛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也玄枵齊也枵許嬌切
爾雅云玄枵虛也注云虛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虛意也娵訾衛也上子須切下子
斯切爾雅云娵訾之口營室東壁也注云營室東壁星四方似口因以名也降婁魯也降戶
江切爾雅云降婁奎婁也注云奎為溝瀆故名降也大梁趙也爾雅云大梁昴也西陸昴也注
云昴西方之宿別名旄頭實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爾雅云柳鶉火
[002-0400c]
也注云鶉鳥名火屬南方鶉尾楚也壽星鄭也爾雅云壽星角亢也注云數起角亢
列宿之長故云壽也亢音剛大火宋也爾雅云大謂之大辰注云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
析木燕也爾雅云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漢津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

星彗孛之氣象爾雅云彗星為攙槍注云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似埽彗也攙初銜
切槍初庚切又云奔星為約注云流星也約市若切春官又云以十有二歲之

相觀天下之妖祥注云歲謂太歲歲星與日同次之日斗所建之辰也歲星為陽右行
於天太歲為陰左行於地十二歲而少周其妖祥之占甘氏歲星經其遺象也太歲所在歲星所居春秋傳云
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凶之屬是也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星旱降

豐荒之祲象注云物色也視日旁雲氣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國也以二至二分觀雲
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故春秋傳云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以十

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注云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
以知和不其道亡矣春秋〔裏〕十八年楚師伐鄭師曠曰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是
時楚師多凍其命乖別審矣熒惑火星也麻彗者爾雅注云彗星

又類散麻故云麻彗也蠱毒者蟲也物病害人也腹
人也腹中蟲也行蠱毒也首楞嚴云貪恨為罪是人
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又以三毒為蠱則害法身
慧命也靈謂神靈潛謂潛隱密謂微密通者悅也。


夫諸業下三正明表報。


行者知音智解下四結正斥
邪知解推之者結正也何須折篾鑽龜問管公明者
斥邪也孤山引舊解云禮記云龜為卜筴音䇿筴或作著音尸
為筮市志切卜筮者先王所以決嫌疑定猶豫也今云
折篾者篾謂竹篾為爻也管公明者魏志云管輅字
公明平原人也容貌醜而嗜酒無威儀善卜筮應知
惡報由罪結罪由心苟正于心罪報自落普賢觀云
[002-0401a]
我心自空罪福無主儻不修德卜筮何為昔宋景公
有疾司馬子韋曰熒惑守心心宋分野君當可移於
相公曰相股肱也除心腹之疾置之於股肱無乃不
可乎曰可移於人公曰人可為國無人何以為國曰
可移於歲公曰歲所以養人歲不登何以畜人子韋
曰君善言三熒惑必退三舍延命十一年視之果巳
次止他辰也孤山云況能內觀法性達罪本空均生
佛於自心起慈悲於法界惡星之變何患乎不滅耶
四明記潛用孤山大小法門非止一處而於序中乃
云借於孤山索隱記中俗書以為裨助庶不以事相
之關情但思理觀之為益耳豈非內心抑他長致使
秉筆前後矛盾況大宗匠內明三學外曉六經儒釋
兼通方順開化豈大師所說有涉於儒宗而傳弘者
棄之不習邪請讀止觀輔行等文云云


三釋舉行法勸修者此取初文分科之說故謂之舉
行法勸修今取次之分科之語是故云舉方法能空
於惡即前所謂能破之方也於中為三初總明來意
汝陽切者除也却也事者三業也理者三德也次洗
浴下正釋經文緘古咸切者閉也合也鄭重者殷勤也
漢書云皇天所以鄭重頻降命也至心之境者甚深
行處也夫人身下三結示所以文為二初正結示人
身本於不淨者父母遺體種子不淨住處不淨在母
腹中生熟藏間自相不淨從尿道出九孔常流自性
不淨其中唯有菌尿之聚究竟不淨捐棄冢間如朽
[002-0401b]
敗木旃檀生于伊蘭世間理見者旃字誤應作栴觀
佛三昧海經云譬如伊蘭與栴檀生末利山中牛頭
栴檀生伊蘭叢中未及長大在地下時牙莖枝葉如
閻浮提竹筍眾人不知言此山中純是伊蘭無有栴
檀而伊蘭臭猶如肨屍熏四十由旬其華紅色甚可
愛樂若有食者發狂而死牛頭栴檀雖生此林未成
就故不能發香仲秋月滿卒從地出成栴檀樹眾人
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近因等者現今三業也規
矩者方法也遠成等者彼岸三德也法喻昭然孰敢
不信次洗浴下對禳三障注云云者對文雖別意實
融通四釋。


結成文為二初正釋言理數者道理次第任運故也
問三障轉者文句記中何故謂之障體即德不待轉
除答若得前文斷不斷意何須疑哉前寄事下次明
前後互顯文為二初正明前寄事者洗浴著衣等也
將淺表深者淺者近也深者遠也以近三業遠成三
德也將深結翻此可知經文下次斥遠繡密等者如
錦繡之稹密故見之者寡少也注云云者具說如上
也。


護世下第五釋敘教相也言敘流通者如上巳辨。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卷第二
[002-040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