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0 華嚴經疏注-唐-澄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五入第六十八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105-0899c]


【△八正趣菩薩。寄真如相迴向善友。文六。初依教
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敬承其教遽即往詣彼菩薩所。」


【△二見敬諮問。】


「頂禮其足合掌而立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三授巳法界二。初標名體。】


「正趣菩薩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普門速疾行。」


【十方無際。故名普門。一念超多。故云速疾。
△二顯
其業用四。初申問。】


「善財言聖者於何佛所去此幾何發來久如。」


【雖有三問。意在速疾。
△二顯深。】


「告言善男子此事難知能聞能持能解能說。」


【△三承力請說。】


「善財言聖者我承佛神力能信能受願為我說。」


【△四正答前問五。初答得法處。】


「正趣菩薩言善男子於彼佛所得此法門。」


【謂從自本智如來藏界。普生萬善本覺而來。故行
能速。徧知一切法。不離心性。萬行頓成。
△二答時
久近。】


「從彼發來巳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三答處近遠。】


「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剎。」


【以多時發多步。則知遠矣。即是速疾。
△四顯其成
益。】
[105-0900a]


「一一佛剎我皆徧入教化調伏無有休息。」


【△五類顯十方。】


「如從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四謙巳推勝。】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墮羅鉢底。」


【此云有門。謂有此無縛無著等微妙法門。為法師
故。】


「其中有神名曰大天。」


【現大身故。無縛無著。智淨自在。故名為天。稱理普
應。故名為大。妙用難測。故名為神。】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九大天神。寄無縛無著解脫迴向六。初依教趣
求。】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現廣大身為眾說法。」


【△二見敬諮問。】


「爾時善財至大天所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三授巳法界二。初授法方便。】


「爾時大天長舒四手持諸金華以散善財。」


【約事則發心難遇。淨目而觀。散華而供故。約表謂
展四無礙解手。取所證勝流相應法門。先當自淨。
[105-0900b]
以洗身心。後因利他。故云華散。亦表四攝遠展。攝
取四眾故。】


「而告之言善男子於一切時常現在前。」


【現相讚友難遇。令欣入故。
△二正授所得二。初標
名體。】


「善男子我巳成就菩薩解脫名為雲網。」


【謂以六度大悲。如雲覆潤。如網羅攝故。
△二問答
業用。四攝攝生故。文中亦二。初問。】


「善財言聖者雲網解脫境界云何。」


【△二答二。初現寶令施。教以檀攝。】


「爾時大天於善財前檀波羅蜜能捨難捨。」


【△二類通教餘。及利行攝。】


「善男子如我為汝示現此物障礙險道到無障處。」


【如是等言。亦兼愛語同事。
△四謙巳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


【所入法界。即得菩提之處故。菩提是本。前南有所
表。從本之南。今攝末歸本之法界。故不云南矣。又
地上證如。亦同本故。今迴向終。故攝歸此。】


「有主地神其名安住。」


【地為萬法所依。即所入法界無量。安住即入義。】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105-0900c]


「時善財童子禮大天足繞無數帀辭退而去。」


【△十安住地神。寄入法界無量迴向六。初依教趣
求。】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游行菩提場內安住神所。」


【△二見敬請法五。初友見稱讚。】


「百萬地神同在其中摧伏一切邪論異道。」


【既云友見。則巳含見友。
△二嚴處攝生。以顯勝德。】


「時安住等百萬地神百千伏藏自然涌現。」


【△三許示昔善。引其問端。】


「時安住地神告善財言我為汝現汝欲見不。」


【△四設敬陳請。】


「爾時善財禮地神足白言聖者唯然欲見。」


【△五正示昔因。】


「時安住地神以足按地汝應隨意自在受用。」


【△三示巳法界四。初標名體用。】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不可壞智慧藏。」


【謂一念之智。冥乎法界。則不可壞。此中則無所不
生。故名為藏。由賢位既滿。總會三賢。為入地之因。
故顯善財之福常隨。地神之智不壞。是則昔因不
失。能入證矣。】


「常以此法成就眾生。」


【略明其用。
△二別顯業用。】


「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來皆能領受皆能憶持。」


【由智不壞。故常憶等。
△三顯得法時處。】
[105-0901a]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須彌山於彼佛所得此法門。」


【△四總結純熟。】


「善男子我於此法門所有一切功德善根。」


【△四謙巳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迦毗羅城。」


【此云黃色。往昔黃頭仙人依此處故。黃是中色。表
契中道故。又此是佛生之城。表初地生佛家故。】


「有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


【婆珊此云春也。婆演底此云主。當以於春時主當
苗稼故。謂顯初入地。能生長萬行。護眾生故。】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禮地神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第五有十善友。寄十地位。即分十段。第一婆珊
婆演底夜神。寄歡喜地。地上多見夜神者。證智玄
妙。離相破闇故。下九天神。準梵本皆是女神。瞿波
亦女者。地上證於同體慈悲。女之狀故。文六。初依
教趣求二。初依前修證。】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知其無邊測其甚深。」


【△二趣求後友。】


「漸次游行至於彼城從東門入。」


【從東門入者。開明之初。顯入證之始故。】
[105-0901b]


「佇立未久便見日沒。」


【見日沒者。是夜神故。表分別見日皆巳亡故。上辨
至時處。下生渴仰心。】


「心念隨順諸菩薩教普能明照十方剎海。」


【△二見敬諮問二。初見友依正。】


「作是念時見彼夜神於虗空中。」


【於空見者。城表教道。空表證道。宗說兼通。如日處
空故。】


「處寶樓閣香蓮華藏以為嚴飾身服朱衣。」


【服朱衣者。證智明顯故。】


「首戴梵冠一切星宿炳然在體。」


【法門星像。不離一身如體。】


「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現化度無量無數惡道眾生。」


【化生作用。不離一毛之性。】


「令其免離險難之像如是種種成熟眾生。」


【△二設敬諮問。】


「善財童子見聞此巳我行於中至十力地。」


【△三稱讚授法二。初稱讚。】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授巳法界三。初標名體。】


「善男子我得菩薩破一切眾生癡暗。」


【即所破二愚。】


「法光明解脫。」


【即是能破。二無我智。又破眾生。暗為悲法。光明是
[105-0901c]
智。悲智具故。
△二明業用二。初長行二。初興救物
之心。】


「善男子我於惡慧眾生常與如是心共相應。」


【△二正明對緣救攝十門。初一總明為海難有四
種。】


「善男子我於夜闇人靜並皆昏蔽不見色時。」


【一救時。】


「見諸眾生若入於海若行於陸山林曠野諸險難處。」


【二救處。】


「戒遭盜賊或乏資糧慞惶憂怖不能自出。」


【三所救。】


「我時即以種種方便而救濟之。」


【四能救。
△二有九門別顯。初救海難眾生。】


「為海難者示作船師令免怖畏悉得安隱。」


【先救世苦。令得世樂。】


「復作是念以此善根迴施眾生願令捨離一切諸苦。」


【後以迴向大願。令其究竟。離苦得樂。此下八段離
苦得樂。準上有二。
△二救陸地眾生。】


「為在陸地一切眾生悉令除滅諸煩惱暗。」


【△三救求不得及行山險眾生。】


「一切眾生有惜壽命到無畏處畢竟安樂。」


【△四救樂國土眾生。】


「善男子若有眾生樂著國土住一切佛薩婆若境。」


【△五救著聚落眾生。】
[105-0902a]


「善男子若有眾生樂著聚落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六救闇夜眾生。】


「善男子若有眾生行暗夜中以智慧光普皆照了。」


【△七救惑業眾生。】


「是諸眾生無有智眼平等之處令其安住。」


【△八救八苦眾生。】


「善男子一切眾生或病所纏住於究竟無變易處。」


【△九救惡見眾生。】


「善男子一切眾生入見稠林常勤教化一切眾生。」


【△二偈頌。二十一頌。分四。初一頌法門名體。】


「爾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我此解脫門生淨法光明能破愚癡闇待時而演說。」


【△二有四頌。舉因勸修。即四無量。】


「我昔無邊劫勤行廣大慈汝應入此。」


【△三有十頌。顯果令入。即六處殊勝。】


「我目甚清淨普見十方剎而亦不分別。」


【△四有六頌。明業用廣大。】


「我以大神通震動無量剎成道演妙法。」


【△三得法久近二。初興二問。】


「爾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乃能如是饒益眾生。」


【△二還兩答。答中有二。初答發心時節六。初總顯
本事因緣。】


「其神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名法慧月夜入眠寐。」


【△二明佛興世。】
[105-0902b]


「時彼城東有一大林徧照出生妙寶世界。」


【△三善友勸發。】


「蓮華光城內有主夜神普賢菩薩所有行願。」


【△四正發大心。】


「令王夫人發阿耨多羅及諸菩薩聲聞僧眾。」


【△五結會古今。】


「善男子時王夫人法慧月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六發心成益。】


「我於彼佛所發菩提心而未滿足菩薩諸根。」


【△二答得法久近二。初總顯得法因緣。】


「過此劫巳復過萬劫引至佛所廣興供養。」


【△二正明得法三。初得方便三昧。】


「我纔見佛即得三昧於彼佛所聽聞妙法。」


【謂上見諸佛。下化眾生。
△二得此解脫。】


「以聞法故即得此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解脫。」


【△三廣顯業用。】


「得此解脫巳即見其身如是乃至充滿法界。」


【△四謙巳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入其境界示其自在。」


【△五詣示後友。】


「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內。」


【得無誤犯。由契理故。理即菩提場。】


「有主夜神名普德淨光。」


【普德者。最勝法界。無德不具故。淨光者。正智證入。
[105-0902c]
離誤犯之垢故。即前淨月。故次云。】


「我本從其發阿耨多羅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二。先以偈讚。表戀德之深。十偈分
四。初四讚身心超勝。】


「爾時善財童子向婆珊婆演底神而說頌曰。


見汝清淨身相好超世間清淨無分別。」


【△二有三頌。明大用無涯。】


「一一毛孔內悉放無數光種種令清淨。」


【△三有二頌。明益物不虗。】


「若有諸眾生聞名及見身以滅煩惱故。」


【△後有一偈。明結德無盡。】


「千剎微塵劫歎汝一毛德劫數猶可窮功德終不盡。」


【△二作禮辭退。】


「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