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0 華嚴經疏注-唐-澄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八十入第五十卷經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初來意者。前品明稱果之因。此品辨如因之果。
體雖平等。不壞二相。先因後果。義次第故。亦為答
前不思議品出現念故。答第二會所行問故。會釋
如前。


二釋名者。如來是有法之人。即三身十身之通稱。
出現是依人之法。果用化用之總名。
如來雖見上
文。對出現故。重辨十身。十身皆有出現之義。而今
且寄三身以明。然來即出現。為分人法。曉喻分明。
故重辨之。若依法身。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理常
現。名為出現。故下文云。普現一切而無所現。又云。
[080-0804b]
體性平等不增不減等。若依報身。乘如實道。來成
正覺。故曰如來。本性功德一時頓顯。名為出現。故
下文云。如來成正覺時。於一切義。無所疑惑。普見
一切眾生成正覺等。若依化身。則乘薩婆若乘。來
化眾生。故曰如來。即應機大用一時出現。故偈文
云。以本願力現佛身。令見如來大神變。又云。隨其
勢力。於菩提樹下。以種種身。成正覺等。今以新佛
舊成。曾無二體。新成舊佛。法報似分。無不應時。故
即真而應。應隨性起。故即應而真。三佛圓融。十身
無礙。故辨應現。即顯真成。是以晉經名性起品。性
字雖是義加。未爽通理。以應雖從緣不違性故。無
不從此法界流故。以淨奪染性即起故。若離於緣
性叵說故。下加性起菩薩。表所說故。妄雖即性。不
順性故。
今以起義多含。直云出現。從性從因。從真
從感。皆出現故。
若言唯辨應身出現。非唯失前性
因二義。亦未足顯深。何能融前差別之果。
若以來
為現義。如來即出現。持業釋也。若分人法三身。皆
如來之出現。揀餘出故。


第三宗趣。即以平等出現為宗。融差別果而為其
趣。


四正釋文。文為七分。初加分二。初毫光加請主。文
三。初光中有十義。束為三。初一出處。次一名體。餘
八業用。
初光出處。】


「爾時世尊從眉間。」
[080-0804c]


【眉間放者。表證中道。離有無二邊故。表無住道。離
真應二邊故。】


「白毫相中。」


【白毫者。表所出現。性無垢故。能詮出現。諸教本故。


△二辨光名體。】


「放大光明名如來出現。」


【如所說故。後有八段。皆是光業。
△三眷屬光。即是
因業。】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


【總攝諸法。皆此生故。
△四舒業。】


「其光普照十方盡虗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繞十帀。」


【△五敬業。】


「顯現如來無量自在。」


【△六覺業。】


「覺悟無數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


【△七止業。】


「除滅一切諸惡道苦。」


【△八降伏業。】


「映蔽一切諸魔宮殿。」


【△九示現業。】


「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及以一切道場眾會。」


【△十卷業。】


「作是事巳而來右繞菩薩眾會。」


【△二正明加相。】
[080-0805a]


「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


【所以偏加此菩薩者。如名所顯故。性有二義。一種
性義。因所起故。二法性義。若真若應。皆此生故。亦
有釋云。性起妙德。即是文殊說此法門。加性起稱。
作此釋者。無違大理。以文殊大智。為能顯普賢法
界。為所顯共成遮那之出現故。亦是解行滿故。佛
出現也從頂入者。是加持相。妙智之極。方能顯故。


△三加益二。初大眾同欣。知法將被。】


「時此道場一切大眾必當演說甚深大法。」


【△二妙德領旨。知佛世尊令求說主二。初長行身
心致敬。】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一心向佛而說頌言。」


【跽者跪也。
△二偈頌。讚請十偈分二。初五偈讚二。
初一總讚申敬。】


「正覺功德大智出是故我今恭敬禮。」


【△二有四偈別讚。】


「巳升無相境界岸與一切佛同其性。」


【初三讚果。後一讚因。
△二偈請五。初一自敘得益。
即是領旨。】


「導師放此大光明而復還來入我身。」


【△二有一偈。領眾意請。】


「決定法中能善學是故我令請法王。」


【△三有一偈。歎眾堪聞。】


「令此眾會皆清淨如是賢勝咸來集。」
[080-0805b]


【△四有一偈。敘佛令請。】


「利益世間尊導師令我問於無上法。」


【△五有一偈。正求法主。】


「誰於大仙深境界世間尊導願顯示。」


【巳領佛意。故不請佛。
△二口光加說主者。示所請
故。文中有三。初光亦十。初出處。】


「爾時如來即於口中。」


【口中放者。表教道傳通故。
△二光名。】


「放大光明名無礙無畏。」


【令得無礙辯。不畏大眾。及深理故。
△三因業。】


「百千億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


【△四舒業。】


「普照十方盡虗空等法界一切世界右繞十帀。」


【△五敬業。】


「顯現如來種種自在。」


【△六覺業。】


「開悟無量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


【△七止業。】


「除滅一切諸惡道苦。」


【△八降伏業。】


「映蔽一切諸魔宮殿。」


【△九示現業。】


「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及以一切道場眾會。」


【△十卷業。】
[080-0805c]


「作是事巳而來右繞菩薩眾會。」


【△二正明加相。】


「入普賢菩薩摩訶薩口。」


【光入口者。教以口傳故。如佛說故。加普賢者。是普
賢行之果故。所證法界。由理顯故。
△三明得益。】


「其光入巳普賢菩薩身唯除如來師子之座。」


【唯除如來。揀師資故。
△二本分二。初徵事而問。】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世莫能知是何瑞相。」


【△二引例以答。答即是本。】


「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今現此相當說其法。」


【△三表瑞證成。】


「說是語時一切大地悉皆震動。」


【顯說希奇。纔聞其名。巳有徵故。大地動者。大法將
顯。大惑將傾故。】


「出生無量問法光明。」


【出問法光者。冥加智慧。助發請故。
△三請分二。初
長行四。初總舉法請。】


「時性起妙德菩薩出現之法願為我說。」


【△二歎眾堪聞。】


「佛子此諸無量百千億無量功德皆巳來集。」


【△三歎說主具德。別歎十事。】


「佛子汝巳曾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所承事供養。」


【供多佛。必曾聞故。】


「成就菩薩最上妙行。」
[080-0806a]


【成妙行。曾巳修故。】


「於三昧門皆得自在。」


【定自在。有所依故。】


「入一切佛祕密之處。」


【親證入故。】


「知諸佛法。」


【知教道故。】


「斷眾疑惑。」


【除他疑故。】


「為諸如來神力所加。」


【上力加故。】


「知眾生根。」


【審相器故。】


「隨其所樂為說真實解脫之法。」


【能隨說故。】


「隨順佛智演說佛法列於彼岸。」


【順智到岸。得意深故。後總結十德。】


「有如是等無量功德。」


【既有說德。堪宜說故。
△四標章別請。】


「善哉。」


【初句讚善。躡前三段次別十事。以顯無盡。】


「佛子願說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法。」


【此是總相。總集多緣。成出現法。法含持軌。餘九是
別。】
[080-0806b]


「身相言音心意。」


【即三業祕密。】


「境界。」


【即智之所緣。亦分齊境。】


「所行之行。」


【依境修行。通因通果。】


「成道。」


【成菩提道。】


「轉法。」


【既成菩提。心轉法輪。】


「乃至示現入般涅槃。」


【應成菩提。必示涅槃。】


「見聞親近所生善根。」


【若存若亡。見聞皆益。備斯九事。一化始終。有云。初
一所依之法。餘九能依之德。亦有斯理。】


「如是等事願皆為說。」


【即結請也。
△二偈請十偈。分三。初一讚德。標請頌
前三段。】


「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向普賢菩薩而說頌曰。


善哉無礙大智慧佛子聞巳皆欣慶。」


【△第二有四偈。舉法別請。頌前第四段。】


「菩薩云何隨順入有何等利願宣說。」


【△三有五偈。歎德勸請。通頌後三段。於中有四。初
總讚以請。】
[080-0806c]


「此諸菩薩皆合掌淨眾生有願為說。」


【△二有二偈。勸說之方。】


「願以因緣及譬喻示佛菩提亦如彼。」


【以法深難領故。請說因喻。
△三有一偈半。歎眾堪
聞。】


「十方千萬諸佛土於微妙義生渴仰。」


【△四有半偈。結請所說。】


「願以淨心具開演如來出現廣大法。」


【淨心顯說。無過具演。文義周圓。
△四說分。大分為
二。初別答十問。十段各有長行及與偈頌。一一具
十。今初答出現之法。長行二。初標告歎深。】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佛子此處不可思議。」


【△二隨義別顯三。初法說廣酬前因緣三。初標。】


「所謂如來應正等覺以無量法而得出現。」


【總標多因。成出現果。
△二釋二。初徵以總釋。】


「何以故非以一緣非以一事如來出現而得成就。」


【緣約能成之緣。事即所成因體。上反釋。下順釋。】


「以十無量百千阿僧祇事而得成就。」


【向言無量。乃是總相。今此明有十箇無量。以顯無
盡。理實則有百千阿僧祇數無量。此十無量。皆徧
十喻。言百千者。古人云。以十無量入中。十喻巳成
一百。以後結中十句。一一結前百門為千。其中更
有別義。方成無量。今以下別列。十門之中。門門皆
云。以無量因。則不俟相入。是知百千之言。但是數
[080-0807a]
之總稱耳。
△二徵數別明。】


「何等為十所謂過去一切眾生菩提心所成故。」


【一始發大心。誓期出現。故此心何相。】


「過去無量清淨殊勝志樂所成故。」


【二明上求勝志。】


「過去無量救護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所成故。」


【三明下化慈悲。】


「過去無量相續行願所成故。」


【四行以續願。此行謂何。】


「過去無量修諸福智心無厭足所成故。」


【五明不出福智。】


「過去無量供養諸佛教化眾生所成故。」


【六別顯福嚴。】


「過去無量智慧方便清淨道所成故。」


【七別明智嚴。】


「過去無量清淨功德藏所成故。」


【八淨前功德。】


「過去無量莊嚴道智所成故。」


【九嚴前智慧。所謂方便道。教道。證道。無住道。正道。
助道。一道。二道等。皆莊嚴故。】


「過去無量通達法義所成故。」


【十窮究法源。真實智故。
△三結。】


「佛子如是無量阿僧祇法門圓滿成於如來。」


【既皆過即積因。多法圓滿。令二利果。一時出現。故
[080-0807b]
出現言。通真通應。
△二喻明深廣。雙酬因喻。十喻
分十。每喻各三。謂喻合結。喻酬譬喻。合酬因緣。故
云非以一緣一事而得出現。又前法說。多約往因。
此中合文。多約現緣。今初大千興造喻也。此喻為
總。總喻眾緣。以成出現。故經云。以無量緣等。下說
雲雨。皆此所霔。文中分三。初喻四。初總辨多緣。】


「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非以一事而得成就。」


【上反。下順。】


「以無量緣。」


【緣即因緣。如眾生業。及風雨等。】


「無量事。」


【事即事相。如所持水。及宮殿等。】


「方乃得成。」


【△二別顯緣相。】


「所謂興布大雲降霔大雨。」


【先明雲雨上霔。次明風輪下持。】


「四種風輪相續為依其四者何能持大水故。」


【能持者。若無此輪。雨無停處。】


「二名能消能消大水故。」


【水若不減。礙起天宮。】


「三名建立建立一切諸處所故。」


【水雖巳減。假此成立。謂減一節水。起一重天。如嚴
冬急流。重重冰結。】


「四名莊嚴莊嚴分布咸善巧故。」
[080-0807c]


【雖起總處。無別莊嚴。故須第四。
△三顯彼因起。】


「如是皆由眾生共業。」


【謂上雲等。略由二因。一眾生外增上業。言共業者。
謂多有情應生此界。共業同變。於中有四句。謂共
中共等。】


「及諸菩薩善根所起。」


【二菩薩善根。此有二意。一約同居。謂地前菩薩。二
約能化。謂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等。便修
彼因。以取彼國。故有眾生之類。即菩薩佛國。次顯
受用果。】


「令於其中一切眾生。」


【謂先成器界。後起眾生。依之而住。如俱舍婆沙等
辨。】


「各隨所宜而得受用。」


【謂水族眾生。得水受用等。又人天羅剎。宮殿無礙。
菩薩眾生。淨穢同居。
△四性相結成。】


「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成三千大千世界。」


【結前生後。】


「法性如是。」


【正結此句為總。此法性言。通於性相。餘句別顯性
空。亦遮其妄計。】


「無有生者。」


【謂非冥性。微塵等生。】


「無有作者。」
[080-0808a]


【亦非自在。梵王等作。】


「無有知者。」


【亦無神我。而為能知。上三顯能作空。】


「無有成者。」


【顯所作空。】


「然彼世界而得成就。」


【雖能所俱空。不礙相有。故云而得成就。如是無礙。
方為法性如是之義。
△二法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成就如來無漏善根力故。」


【前三是因圓。後一二利果滿。因圓果滿。佛出現故。
一品之內。多以依報喻正報者。非唯義類於似。實
則外由內變故。令外器全似於內。是以上云。皆由
菩薩善根所起。眾生共業之所生等。華藏品中。巳
略開顯。】


「如來如是成等正覺法性如是無生無作而得成就。」


【略不合第三。顯彼所因。以次下二喻自別合故。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二洪霔大千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唯除大千界將欲成時。」


【此之雲雨。即前喻中興雲降雨。正喻如來出現法
門。廣大難知。周十方故。上喻。
△下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唯除諸大菩薩心相續力。」


【心相續力者。若約信受如來大法。但是圓機。堅種
[080-0808b]
相續。能受深者。若約具受。則八地巳上由得無盡
陀羅尼力。方能受持。乃至十地方受如來雲雨說
法。是以文言除大菩薩。由初義故。但揀二乘。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三雲雨無從喻。】


「復次佛子譬如眾生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上喻。
△下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亦無所從來無所至去。」


【菩薩善根。如生共業。感彼出現。法雲法雨。機感而
現。非是先有。一方一所從彼而來。機謝而去。亦非
歸生舊所。故體無生滅。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四大雨難知喻。喻深果行。非心境故。】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乃至一滴無不明了。」


【上喻。
△下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若欲思量心必狂亂。」


【古人釋云。教廣行大。因深果遠。故非預二乘。亦不
乖理。】


「唯除一切世間主菩薩入眾生心無不明了。」


【但是大機。即世間主。無能所行。即能知之。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五大雨成敗喻。況佛滅惑。成福智德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名為能滅能滅火災。」


【即壞界之時。】
[080-0808c]


「有大雲雨名為能起名為能止能止大水。」


【即以水止水。】


「有大雲雨名為能成分別三千大千世界。」


【△二合。】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能起一切眾生善根。」


【上二滅惑成福。】


「有大法雨名為能止能成一切智慧法寶。」


【此二滅障成智。即是止觀雙運。】


「有大法雨名為分別分別一切眾生心樂。」


【後一權智照機。若無第二。則同二乘無三。同外道
無四。增無明無五。非種智此即分上總中法雨令
差。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六一雨隨別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其所雨無量差別。」


【喻佛一味隨諸根器。合前差別。上喻。
△下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隨宜說法無量差別。」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七勝處。先成喻。文二。初正明。】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及餘眾生諸所住處。」


【喻佛勝緣。先濟之德。
△下合。】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有為善根諸行智慧。」


【△二牒以釋疑。】
[080-0809a]


「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眾生器而有差別。」


【前中先成。由於業力。此中法異。由於機殊。不乖第
六一味之言。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八事別由因喻。喻佛成辨大事之德。亦是德殊。
由於智故。文中分三。初蓮華表佛。總中略無。】


「復次佛子譬如世界名如來出現功德寶莊嚴。」


【名出現者。表佛現故。而言大者。準五卷大悲經第
三云。有千葉故。】


「徧覆水上光照十方一切世界。」


【光照十方。金色光也。】


「時摩醘首羅淨居天等有爾所佛出興于世。」


【有爾所佛者。有千枚華。表千佛故。故劫名賢。賢善
多故。餘多同此。
△二風輪起處。】


「佛子爾時其中有風輪起能成一切諸如意樹。」


【即有力。遙持廣前第三建立風輪。
△三結因有屬。】


「佛子大雲所雨一味之水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


【△二合三。初合蓮華表佛喻。】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具足一切善根功德。」


【合上大水徧滿。】


「放於無上大智光明名不斷如來種不思議智。」


【合生蓮華。謂不斷種性如華。表佛故。】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合上光照十方。】
[080-0809b]


「與諸菩薩一切如來灌頂之記當成正覺出興於世。」


【合知佛當出。
△二合風輪起處喻。】


「佛子如來出現復有無上殊勝壽命無有窮盡。」


【此十智光。次第合前。所成唯果德。能成通因果。又
能成即實之權。所成唯差別之德。故下結云。一體
等。
△三合結因有屬三。初結因。】


「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成就如來出現之法。」


【即能成之智。合上一味之水。風輪不同。此輪由一
節水減。一重輪生。如澄水垽。今推能成。由一味大
悲故。
△二結果。】


「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出生種種智慧光明。」


【即所成之大智。從一實智。隨權而生。合上風輪。有
差別故。世界差別。
△三結緣。由眾生異。合上眾生。
善根不同。兼釋外疑。於中分三。初牒前正理。】


「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脫味。」


【一解脫味。即能成之水。水具二義。悲及解脫。二文
影略。】


「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


【種種功德。通能所二智。
△二舉外疑情。】


「眾生念言此是如來神力所。」


【然感應之道。略有三義。一互相成。二互相奪。三緣
成性空。而今眾生以緣奪因。純推佛力。失因緣義。


△三如來為釋。】


「佛子此非如來神力所造少分智慧無有是疑。」
[080-0809c]


【上以因奪緣。一向言非。下為說正義。】


「但以諸佛威德力故令諸眾生具佛功德。」


【因緣相成。】


「而佛如來無有分別。」


【復有二義。一成上。因緣雖隨眾生。心無分別。二成
第三義。了性空故。】


「無成無壞。」


【緣成故無成。無成故無壞。】


「無有作者亦無作法。」


【所成既空。何有能成。并能作者。及作法耶。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九四輪相依喻。況佛體用。依持之德。亦廣建立
風之別義。文三。初喻二。初能持之風。】


「復次佛子如依虗空何等為四一名安住。」


【一時持水。】


「二名常住。」


【多時不動。】


「三名究竟。」


【與劫齊量。】


「四者堅固。」


【體性堅密。俱舍論云。假使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
輪。奪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其量廣無數。厚
十六洛叉。彼但有一。與此不同。
△二四輪相依。】


「此四風輪能持水輪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
[080-0810a]


【準俱舍論。次上水輪厚八洛叉。洛叉億也。次上更
有一重金輪。厚計三億二萬由旬。然其世界。或說
三輪而得成就。謂風水金。或說五輪。下加虗空。上
加大地。今欲稱法。合成四輪。地中含金。金亦地也。


△二合二。初合能持四種風輪。】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能持一切眾生善根。」


【有配四攝。義則少似。既合如來出現。則成太局。今
謂通四。】


「何等為四所謂普攝眾生皆令歡喜大智風輪。」


【一未信入者。以四攝法。普皆攝取。示以正理。】


「建立正法令諸眾生皆生愛樂大智風輪。」


【二巳信受者。建立教法。】


「守護一切眾生善根大智風輪。」


【三巳入法者。令其成行。】


「是一切方便通達無漏界大智風輪。」


【四巳成行者。令其得果。】


「是為四。」


【△二合四輪相依。】


「佛子諸佛世尊大慈救護依大方便善巧。」


【一慈悲合地。能厚載故。】


「大方便善巧依如來出現。」


【二方便合水。曲隨器故。】


「如來出現依無礙慧光明。」


【三出現合風。力能持故。】
[080-0810b]


「無礙慧光明無有所依。」


【四無礙合空。如空無礙故。故淨名云。其無礙慧。無
若干故。文雖但取。展轉相依。不妨有以。無若干故。
若準偈中慈悲之前。更有一切佛法之言。以況樹
林。如是則有五重相依。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十大千饒益喻。況佛出現利世之德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虗空眾生得虗空饒益。」


【一切眾生。各隨所宜。而得受用。
△二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種種饒益無量眾生。」


【次第合前四益。】


「所謂見佛生歡喜者得歡喜益。」


【見佛生喜。如魚得水。】


「住淨戒者得淨戒益。」


【戒如平地。萬善由生。】


「住諸禪定及無量者得聖出世大神通益。」


【定如宮室。得安息故。】


「住法門光明者得因果不壞益得一切法不壞益。」


【慧如虗空。不可壞故。上句不壞事。下句不壞理。】


「是故說言如來出現饒益一切無量眾生。」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三總結成益。結上十喻。】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如來出現。」
[080-0810c]


【有十一句。次第各別。結上十門。以九十二句。結第
九門。故有十一。】


「則知無量知成就無量行故。」


【多因出現。】


「則知廣大和周徧十方故。」


【廣故難受。】


「則知無來去知離生住滅故。」


【無生故無從。】


「則知無行無所行知離心意識故。」


【非心識故。思必狂亂。】


「則知無身知如虗空故。」


【如空故。惑見雙亡。】


「則知平等知一切眾生皆無我故。」


【平等無我。故唯一味。】


「則知無盡知徧一切剎無有盡故。」


【由無盡故。諸乘徧化。】


「則知無退知盡後際無斷絕故。」


【後際無斷故。佛種不斷。】


「則知無壞知如來智無有對故。」


【無對者。即無礙慧。】


「則知無二知平等觀察為無為故。」


【為無為平等觀者。即攝三輪。歸無礙慧。】


「則知一切眾生皆得饒益本願迴向自在滿足故。」


【本為眾生。故令利益。自在滿足。若將一一通前十
[080-0811a]
門。未為得意。
△二偈頌三十七頌。分三。初歎深許
說二。初歎深難量二。初一偈總歎。】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十方大雄最無上功德第一超世間。」


【頌前標告不思議言。
△二有十偈別歎。】


「十力功德無邊量今見如來大神變。」


【次第頌前。總結之中。十一句亦第九偈。頌九十二
句。結既結喻。今此亦即通頌前喻。喻則性相雙明。
此則多就性說。古稱性起。彌復有由。一無邊量。即
無量義。二一毛叵量。即廣大義。三空際叵得。即無
生義。然此第三似頌第五如空之喻。第六似頌第
三無生滅喻。取義不同。故皆案次。四不能知者。離
心識故。五徧於一切非一者。即如空義。六體性平
等。即是平等無我義也。七前徧諸剎。此徧三世。文
綺互耳。八無變易。故盡後際。九離言說故。無二無
對。十本願現身。故能成益。
△二誡聽許說二。初誡
聽勸修。】


「若有欲知佛境界令心所向皆無礙。」


【半上偈云。淨意如空。總以喻顯。下半別顯。一離於
忘取。如彼淨空。無雲翳故。斯即真止。二觸境無滯。
如彼淨空。無障礙故。斯即真觀。此觀不作。意以照
境。則所照無涯。此止體性離而息忘故。諸取皆寂。
若斯則不拂不瑩。而自淨矣。無淨之淨。則暗蹈佛
境矣。此為心要。後學思行。
△二許說分齊。】
[080-0811b]


「是故佛子應善聽一切善根我今說。」


【初有半偈。結前生後。後一偈半。正示分齊。牒舉十
門。略無行者。三業攝故。闕正覺者。導師中攝。或復
略無。
△二頌前十喻。即為十段。初大千興造喻。有
其四頌。以是總故。文二。初總顯多緣。】


「譬如世界初安立十力生因莫能測。」


【前一喻況。後一法合。下皆倣此。
△二有二偈。別顯
緣相。】


「譬如劫初雲霔雨普導令成無上果。」


【△二有十八偈。如次頌前洪霔巳下九段經文。】


「如有大雨名洪霔悉使滅除諸惑惱。」


【每段二頌。前八文顯。其第九云。方便依智者。智即
頌前出現。然無礙慧是佛實智。中二皆權。於中智
即知事方便。隨機合上。即是權實無礙對。初即成
悲智雙游。
△三結說無盡。】


「如來出現法無邊無譬喻中說其譬。」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