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114 金剛三昧經注解-明-圓澄 (master)


金剛三昧經註卷第四
明會稽顯聖寺沙門 圓澄 註


「如來藏品第七


爾時梵行長者從本際起而白佛言尊者生義不滅
滅義不生如是如義即佛菩提菩提之性則無分別
無分別智分別無窮無窮之相惟分別滅如是義相
不可思議不思議中乃無分別尊者一切法數無量
無邊無邊法相一實義性唯住一性其事云何。」


【前來解脫等菩薩問者顯中道義次繼之以舍利
弗問者顯真空義此中長者問者顯俗諦妙有義
妙有不有真空不空皆莊嚴法性不思議境也生
義不滅者所謂自性非生滅也滅義不生者所謂
生滅是因緣也如是無生而不礙于熾然發生無
滅而不妨于寂然常滅即佛之中道菩提為度眾
生文字表顯作如是議論若究竟菩提自性則無
可分別凡夫於無分別作分別解名之為識諸佛
於分別時達無分別義名之為智何以為智以一
切萬法由分別故了達無生故曰無窮之相唯分
別滅如是之義生與無生滅與不滅分別及不分
別皆不可得而思議也以不思議故稱性發揮如
壯士展臂何處更容分別也以無分別故具收無
量無邊佛法我惟住一性其義云何躡前一切佛
法皆住一四句偈中意也。】


「佛言長者不可思議我說諸法為迷者故方便導故
[004-0244c]
一切法相一實義智何以故譬如一市開四大門是
四門中皆歸一市如彼眾庶隨意所入種種法味亦
復如是。」


【佛謂汝能常守一性是不可思議也何以故蓋由
眾生真如不守自性隨緣變現深沉不覺欲返其
迷故以種種方便引導其心雖說種種方便究竟
所歸無非一實義爾譬如一市而開四門四門所
入無非一市以東西南北所來路異適其便宜不
得不四而所到之處不得不一何以故無二處故
一切眾生利鈍偏圓根基不一所說之法不得不
異究竟所歸惟一自性無二性故所以能住一性
則不可思議也。】


「梵行長者言法若如是我住一味應攝一切諸味佛
言如是如是何以故一味實義如一大海一切眾流
無有不入長者一切法味猶彼眾流名數雖殊其水
不異若住大海則括眾流住於一味則攝諸味。」


【領前一市開四門則知住一味即具攝諸味佛印
許之復廣其喻一味如大海眾味如百川即一而
多即多而一圓融自在海不言我能具內百川百
川亦不言我等同歸大海無出無入是如是義上
則以喻顯法此下以法合喻文顯可解。】


「梵行長者言諸法一味云何三乘道其智有異佛言
長者譬如江河淮海大小異故深淺殊故名文別故
水在江中名為江水水在淮中名為淮水水在河中
[004-0245a]
名為河水俱在海中唯名海水法亦如是俱在真如
唯名佛道長者住一佛道即達三行。」


【心性惟一凡夫根機大小之不同如江河等水譬
心性大小譬根機也真如不守自性隨類得名猶
水無定名也水在江則名江水等用譬心性在凡
名凡在聖名聖廣譬則六道四生其類無量莫有
不從一性之所出生若能了性還源總一佛性惟
一性故能住一義即達三行。】


「梵行長者言云何三行佛言一隨事取行二隨識取
行三隨如取行長者如是三行總攝眾門一切法門
無不此入入是行者不生空相如是入者可謂入如
來藏入如來藏者入不入故。」


【隨事取行者真如不守自性隨緣變現即俗諦幻
有義隨識取行者真如不壞自性隨緣不變義隨
如取行者即真俗不二中道不思議義所有世出
世間不出此空假中三種妙門攝盡無餘入此三
門不生空想不生不空想亦不生空不空想三諦
圓融入即非入非入即入遮照自在是如來藏義
文經句略具言則有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
空如來藏如云入是行者不生空相非專明一真
諦可知。】


「梵行長者言不可思議入如來藏如苗成實無有入
處本根利力利成得本得本實際其智幾何。」


【所言如來藏者即是自性本來具足非從修得由
[004-0245b]
眾生迷其本有佛以方便調伏令其反迷得悟故
說脩行垢盡明現法爾如來豈從外來以非外來
修行則自然得道如苗成實不期然而然不知所
以然而然之矣實非苗外而有若耘獲得所苗則
成實若不得方則實不成眾生道果亦復如是若
知正修道則可冀不得正修道則不成道既可成
當其得道之時得幾智慧。】


「佛言其智無窮略而言之其智有四何者為四一者
定智所謂隨如二者不定智所謂方便摧破三者涅
槃智所謂慧除電覺四者究竟智所謂入實具足道
長者如是四大事用過去諸佛所說是大橋梁是大
津濟若化眾生應用是智長者用是大用復有三大
事一者於三三昧內外不相奪二者於大義科隨道
擇滅三者於如慧如定以悲俱利如是三事成就菩
提不行是事則不流入彼四智海為諸大魔所得其
便長者汝等大眾乃至成佛常當修習勿令暫失梵
行長者言云何三三昧佛言三三昧者所謂空三昧
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如是三昧梵行長者言云何於
大義科佛言大謂四大義謂陰界入等科謂本識是
為於大義科。」


【定智者即前隨中道如如之義也不定智者即前
隨事取行也涅槃者即前隨識取行也三者即空
假中之異名究竟智者非空非假亦非中道故曰
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前三行是因是自修之
[004-0245c]
行此四智是果是利他之德以一切法趣真如是
趣不過者故真如是定智順機適宜無方化度故
解脫是不定智眾生為無明所覆煩惱所纏唯般
若照惑無惑不破惑破則安樂故般若名涅槃空
假中三名竝立則名不當實故名究竟三者俱忘
名實俱非言思道斷是為入實具足也如是四智
非我獨唱過去先佛莫不說此是知此四是大橋
梁一切賢聖同登故一切眾生莫不獲周濟故既
聖凡同沾其利汝欲化眾生捨此無他也三昧云
正見亦名正定以正見故內不起諸惑以正定故
外不為諸境所奪此特自利之意若具論利他內
不見能度之心是空外不見所度之眾是無相內
外既空中間無作天然自在不為內外所奪矣大
謂四大即色身義謂陰界入即是色心科謂本識
前所謂本根利力也以本根為體然後驗彼利鈍
擇善滅惡何以擇滅若彼六道之眾單迷心者開
心故說五陰單迷色者說十二入色心俱迷者為
說十八界隨其道類擇以修之所謂善巧方便也
如慧者不礙智照而方便調機也故曰般若無知
而無所不知如定者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也不
起滅定則自利巳具不礙智照則利他有餘長者
問意謂入如來藏當得幾智而如來藏當得四智
而是四智非有所得能修三事不期入而入不脩
此三則不得入矣以不入故便為大魔所攝是知
[004-0246a]
此三非特凡夫小聖便可中止乃至成佛不應暫
捨釋文中具二缺一所謂舉二則知其三也。】


「梵行長者言不可思議如是智事自利利人過三界
地不住涅槃入菩薩道如是法相是生滅法以分別
故若離分別法應不滅。」


【如是智事指上四智方便摧破是利他隨如是自
利慧除電覺兼自他而言也此中合贊自利故超
過三界九地利他故方便化生不住涅槃菩薩道
即前入實具足道若此四智作四智解則是生滅
法以有分別故若了四智無相當體無生離諸分
別如是心法本非生滅以生處不可得故。】


爾時如來欲宣此義而說偈言。


「 法從分別生
 還從分別滅
 滅諸分別法
 是法非生滅」



【善不善法從心化生以心隨分別則有法生法之
所生起於分別還由分別微細㓟剝法法何狀以
無狀故分別不生法亦隨滅能分別是心所分別
是法心法兩忘真性獨朗非生非滅故古人云靈
光獨耀逈脫根塵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結答長者
所解我住一味應攝諸味。】


爾時梵行長者聞說是偈心大欣懌欲宣其義而說
偈言。


「 諸法本寂滅
 寂滅亦無生
 是諸生滅法
 是法非無生
 彼則不共此
 為有斷常故
[004-0246b]
 此則離於二
 亦不在一住
 若說法有一
 是相如毛輪
 如𦦨水迷倒
 為諸虗妄故
 若見于法無
 是法同於空
 如盲無目倒
 說法如龜毛
 我今聞佛說
 知法非二見
 亦不依中住
 故從無住取
 如來所說法
 悉從於無住
 我從無住處
 是處禮如來
 敬禮如來相
 等空不動智
 不著無處所
 敬禮無住身
 我於一切處
 常見諸如來
 惟願諸如來
 為我說常法」



【是法寂滅者指真如來覺之法也生滅者指虗妄
所生之法是虗妄分別之法即真如無生之理以
真如離二邊分別著斷常如水火之不共勢使之
然也夫真如之理非惟不著二亦復不住中三處
無著可謂無方大道也彼外道凡夫不諳真如實
隱之義於一切法妄起分別作有無論若說法有
則落常見如毛輪𦦨水本無見有寧非虗妄此斥
常見凡夫也若見法無寧同虗空而虗空者無見
無聞無知無覺汝現有見聞豈同無目現有言說
豈等龜毛此斥斷見外道也彼為邪師所教墮此
二見我聞世尊開示故三處不著何以不著以法
無定方故如來說法無有定法可說以如來說法
無定我從無定處留心以無住故無所不住如彼
虗空周徧法界而非來去頭頭爾法法爾觸目現
前常見如來也。】
[004-0246c]


「爾時如來而作是言諸善男子汝等諦聽為汝眾等
說於常法善男子常法非常法非說亦非字非諦非
解脫非無非境界離諸妄斷際是法非無常離諸常
斷見了見識為常是識常寂滅寂滅亦寂滅善男子
知法寂滅者不寂滅心心常寂滅得寂滅者心常真
觀知諸名色唯是癡心癡心分別分別諸法更無異
事出於名色知法如是不隨文說心心於義不分別
我知我假名即得寂滅若得寂滅即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汝請我為汝說常法常與無常但有言說而無實
體若真常之理非言可說非字可載非諦可信非
解脫可求雖非言語等而實有法非同外道虗無
不實比雖是有法乃自心具足非外境界既不同
於外境即不同於斷常何以不同以吾自心真常
之法非無故非斷非有故非常能了自心真常則
知心乃寂滅之常非斷滅之常也若定執有寂滅
可得則亦墮虗妄實為不可既無寂滅可得何以
知其為寂滅耶以所知之法寂滅而能知之心未
嘗寂滅也以心常寂滅不必更知得寂滅者心冥
真觀知諸名色等法體是寂滅由心分別見有是
非了法如是則知一切法非字非言以知非故不
墮文言心契實義則不著我及無我是二皆寂滅
故。】


爾時長者梵行聞說是語而說偈言。
[004-0247a]


「 名相分別事
 及法名為三
 真如正妙智
 及彼成於五
 我今知是法
 斷常之所繫
 入於生滅道
 是斷非是常
 如來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因緣無不生
 不生故不滅
 因緣執為有
 如採空中華
 猶如石女子
 畢竟不可得
 離諸因緣取
 亦不從他滅
 及於巳義大
 依如故得實
 是故真如法
 當自在如如
 一切諸萬法
 非如識所化
 離識法即空
 故從空處說
 滅諸生滅法
 而住於涅槃
 大悲之所奪
 涅槃滅不住
 轉所取能取
 入於如來藏」



【領上名色諸法癡心分別而有則世出世間所有
諸法皆是對待生起並皆不實法雖多名不出五
種所謂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也領上非名非字是
悟名空非境界則悟相空非諦則悟妄想空非解
脫則悟正智如如空以正智對妄想以如如對幻
相既以對待生起了妄本空則真亦不立我向聞
外道所說一一皆執為實為有無所轉斷常所繫
入彼生滅非真常不生滅道今聞如來所說第一
義空遠離二釋是二邊法從因緣生是真空之法
不屬因緣以因緣之法定屬生滅真空不生故無
有滅若彼外道執因緣所生之法是有者即落常
見若執定無者即落斷見如是有無戲論之中欲
求實義了不可得如狂人採空中之華如求石女
[004-0247b]
生子畢竟不可得也了達因緣者不從因緣而起
生相亦非離因緣而取滅相故中觀云因緣所生
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巳謂本
識義謂陰界入大謂四大如是等悉了不實惟依
如如正體乃得名實是故真如乃名自在一切萬
法皆依識變離識非有不得名如以離識非有故
佛稱真而說空說空在破有若破有住空缺于大
悲雙捨有無不涉生死不住涅槃超然中道然後
能取所取皆入如來之藏以如來藏有空不空空
不空故。】


「爾時大眾聞說是義皆得正命入於如來如來藏海。」


「總持品第八


爾時地藏菩薩從眾中起至於佛前合掌胡跪而白
佛言尊者我觀大眾心有疑事猶未得決今者如來
欲為除疑我今為眾隨疑所問願佛慈悲垂哀聽許
佛言菩薩摩訶薩汝能如是救度眾生是大悲愍不
可思議汝當廣問為汝宣說。」


【總持前七品之義也能持如地所持如藏故地藏
菩薩表之也又離能絕所如地之持物含育萬有
如地能藏也因聞前無生之義而眾疑未盡故起
問明為眾所問揀自無疑也如來深相贊歎者印
其自無疑而為眾故問使現前之眾各各自信勿
作他觀爾。】


地藏菩薩言一切諸法云何不緣生爾時如來欲宣
[004-0247c]
此義而說偈言。


「 若法緣所生
 離緣可無法
 云何法性無
 而緣可生法」



【內識為因外境為緣又資始為因助因為緣或因
心而有分別以心為因以境為緣或因境而起分
別則境為因以心為緣二者遞互生起各無自性
以無性故我說因緣無生若彼凡夫執有因緣能
生諸法是法既從緣生緣散則滅滅則顯發一切
都無無則是誰修證無生法忍若是無生法性既
不屬于生滅豈彼生滅之因緣能生此無生之法
性耶。】


爾時地藏菩薩言法若無生云何說法法從心生於
是尊者而說偈言。


「 是心所生法
 是法能所取
 如醉眼空華
 是法然非彼」



【法若無生者則應無文無字無說無示領前非說
非字等以為難本若非言則不應有說若非字則
不應有示既無說示云何而說法從心生世尊答
謂法本無生以一切眾生迷本無生著於能所故
我說能所所生之法皆是妄想非是本心猶如醉
眼狂見空華今此經中所說第一真如之法非同
妄心故說無生欲令眾生隨宜獲悟故前則隱實
施權權說法從心生今則廢權顯實故說法本無
生不相違也。】
[004-0248a]


爾時地藏菩薩言法若如是法則無待無待之法法
應自成於是尊者而說偈言。


「 法本無有無
 自他亦復爾
 不始亦不終
 成敗則不住」



【一切諸法法法相待所謂因待緣成無待無說今
觀法性無生如是應非有待無待則法應自立謂
世間之法因待成立出世本法無名無相非說非
字非惟無有對待抑且自亦不立何以不立偈答
法本無有無因有說無世間情見法本無無何待
之有有無既然自他亦爾此之真法過去無始未
來無終既無終始成敗何有夫真如法性取譬虗
空極為恰當以空無生故空亦不滅法性亦爾以
空無成故空亦無敗法性亦爾如是之法當默得
之言思之外可也若落意思則亦不是爾。】


「爾時地藏菩薩言一切諸法相即本涅槃涅槃及空
相亦如是無是等法是法應如佛言無如是法是法
是如。」


【三乘說法有生有滅一乘說法非生非滅即是涅
槃以涅槃不生不滅故為度眾生假說不生滅名
若真實領意是生滅是不生滅俱不可得以不可
得故始稱真如菩薩領悟如是親切故如來印其
解為是若有如是可得是亦虗妄以無如是可得
故名為如。】


地藏菩薩言不可思議如是如相非共不共意取業
[004-0248b]
取即皆空寂空寂心法俱不可取亦應寂滅於是尊
者而說偈言。


「 一切空寂法
 是法寂不空
 彼心不空時
 是得心不有」



【非共者不與三乘生滅法共也非不共者亦非離
生滅而別有法可得也意取即能取業取即所取
若共不共能取所取皆歸空寂者故不可思議偈
中重釋不可思議之意若法惟一空寂則三乘一
乘何有優劣而此真如法性雖是空寂而空寂之
中具含不空妙有也彼三乘人迷心執法執有空
寂而一乘之人悟心不空真得空心矣是心非空
非不空非空不空是謂不可思議也。】


爾時地藏菩薩言是法非三諦色空心亦滅是法本
滅時是法應是滅於是尊者而說偈言。


「 法本無自性
 由彼之所生
 不於如是處
 而有彼如是」



【三諦者色是俗諦空是真諦心是中道諦上言此
心非空非有似同三諦菩薩深解非空非有猶是
言詮稱性所解三諦亦非寂滅亦滅而云法應是
滅作長滅解故作此問偈答無性之法由彼色心
妄緣之所生起今了法性無有如是之名何處更
有如是色心耶然以法性無生無所不生隨緣變
現非是永滅。】


爾時地藏菩薩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云何不一於
[004-0248c]
是尊者而說偈言。


「 法住處無在
 相數空故無
 名說二與法
 是則能所取」



【一切諸法生滅本同今以無生無滅融之應等虗
空云何不一有種種名佛答無住處無有體性也
相數空者用處空也體只有名用但有說能說是
用所用是體是二者皆由能所建立有能有所二
者兩立尚不合一何況諸法各有能事何得混同。】


「爾時地藏菩薩言一切諸法相不住於二岸亦不住
中流心識亦如是云何諸境界從識之所生若識能
有生是識亦從生云何無生識能生有所生。」


【諸法不住三際則境不可得心識不住三際則識
不可得既各不可得者則二者各無自性無性而
云境從識生似有所生識能有生應從境生既具
能所安得稱無何故無生識性而有能生所生。】


於是尊者而說偈言。


「 所生能生二
 是二能所緣
 俱本各自無
 取有空華幻
 識生於未時
 境不是時生
 於境生未時
 是時識亦滅
 彼即本俱無
 亦不有無有
 無生識亦無
 云何境從有」



【識本無生能生所生皆由虗妄自搆二者本自無
體凡夫作有解者如取空華終不可得二乘作無
解者如滅空華欲何所為如是用心同名妄想何
以知其為妄想耶諦審觀之若識未生時境即不
[004-0249a]
有境未生時識亦不有觀之心境未形巳前何處
有能生所生有有有無皆是識心虗妄所計爾為
度眾生權說無生識性若真實所論則無生亦無
何處有境。】


「爾時地藏菩薩言法相如是內外俱空境智二眾本
來寂滅如來所說實相真空如是之法即非集也。」


【內空者智空外空者境空所言空者寂滅不可得
也若有空可得還墮虗妄以寂滅不可得始稱真
實一切萬法從此發生而無積聚故曰從無住本
立一切法者是也菩薩領前心境二法非三際所
收則知境智內外等一寂滅寂滅無生而無所不
生無有積聚用呈其解。】


「佛言如是如實之法無色無住非所集非能集非義
非文一本科法深功德聚。」


【真如實際之中不立一塵豈干色相色尚無有何
有方所可住方處既無則能所積集一切泯絕何
以泯絕耶小乘教中有文有義故多諍訟大乘第
一義空非義非文惟有無生本識終不容他毫末
名相無世間積集有出世間功德積聚也。】


「地藏菩薩言不可思議不思議聚七五不生八六寂
滅九相空無有空無有無空無有如尊者所說法義
皆空入空無行不失諸業無我我所能所身見內外
結使悉皆寂靜故諸願亦息如是理觀慧定真如尊
者常說實如空法即良藥也。」
[004-0249b]


【不可思議者真如之體也不思議聚者乃真如之
用體具不思議熏眾生為無明熏則為煩惱聖賢
為聞思所熏便成解脫真如具不思議變故眾生
名煩惱積集聖賢名功德積聚經文似訛五識與
八識同一現量無為性收六識與七識同一比量
有為法收有為有生滅應云六七不生無為無去
來應云五八寂滅因前八種識一分有為一分無
為同依九識為根本若彼二處不有則九識亦空
何以故空文字詮表故空及不空皆屬文言若言
思道斷則有無無有皆不可得菩薩善得文字性
空入第一義空於空中有不空義無行故無所不
行無所不行故不失諸業入第一義空故能見所
見我及我所內外結使悉皆寂靜內外既離則心
絕攀緣諸願巳息慧是性體定是性用是二者皆
一真如所統一念不思議觀圓具三法世尊常說
如是空法向帶疑惑不能諦信今日諦思真是良
藥也。】


「佛言如是何以故法性空故空性無生心常無生空
性無滅心常無滅空性無住心亦無住空性無為心
亦無為空無出入離諸得失陰界入等皆悉亦無心
如不著亦復如是菩薩我說諸空破諸有故。」


【印可空法即良藥之解也下則釋成何以空法為
良藥耶以法性空故所言法性者性即能也以諸
法能一剎那無生相可得能一剎那無滅相可得
[004-0249c]
雖無生滅可得而能隨順生滅建立其猶虗空體
非群像不礙萬象發揮故欲知法性之空當觀諸
虗空心乃性之主性乃心之能能即是用主即是
體體用不二等一真空何以性能是空以陰界入
等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其相不有故用處常空心
無可著以無著故同彼性空達性空故不復為三
界所繫故是良藥也然則我所說空實名藥病句
病去則藥除乃名智者病除而服藥不休藥返成
病寧非狂人我說諸空在破于有有破則空亦當
棄執空有得則墮二乘及諸外道非我之謬也。】


「地藏菩薩言尊者知有非實如陽𦦨水知實非無如
火性生如是觀者是人智也。」


【陸地陽𦦨本非是水渴鹿望之謂水用喻一切諸
法本無有相凡夫迷執作有義解火性生于木中
本無方所形像可得鑽之出巳實能燒物用喻真
如法性本無方所形像可得遇緣應用毫不相虧
故龐居士云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能如
是觀者寧非智乎。】


「佛言如是何以故是人真觀觀一寂滅相與不相等
以空取以修空故不失見佛以見佛故不順三流於
大乘中三解脫道一體無性以其無性故空空故無
相無相故無作無作故無求無求故無願以是業故
淨心以心淨故見佛以見佛故當生淨土菩薩於是
深法三化勤修慧定圓成即超三界。」
[004-0250a]


【真觀者能所雙寂等一真空以空故不見二相非
有所取空一切相即一切心是名佛佛者覺也覺
自心故一切眾生迷背自心流落三有枉受生死
能覺自心逆彼三有之流順入大乘聖流大乘之
道性惟一體證有三門故稱三解脫無相即是法
身以法身無相故無作即是解脫雖破塵沙不障
化道體惟無作無求又名無願即是般若智備于
內不假外求故眾生以貪瞋癡穢濁自心順三有
流聖賢以空假中莊嚴自心入聖道流見佛是正
報生淨土是依報若正若依皆不外乎自心也三
化者空假中三種化門勤修不倦自利利他無所
不備慧是般若定是解脫圓成是法身三德具足
何三界之不超也。】


「地藏菩薩言如來所說無生無滅即是無常滅是生
滅生滅滅巳寂滅為常常故不斷是不斷法離諸三
界動不動法於有為法如避火坑依何等法而自訶
責入彼一門。」


【為對生滅說無生滅既有所對非真寂滅何也對
生滅說不生滅昔時之權今觀一乘法性本無生
滅何須更滅若起心動念滅彼生滅轉覺虗妄若
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生滅不生始稱真常常故不
為三界所留動與不動皆不為礙直契無為反觀
有為之法等於火坑然則見聞知覺凡有名相盡
名有為離彼有為則無處用心若即彼有為復墮
[004-0250b]
名相不知依何法而自責不知依何法而入一門。】


「佛言菩薩於三大事訶責其心於三大諦而入其行
地藏菩薩言云何三事而責其心云何三諦而入一
行佛言三大事者一謂因二謂果三謂識如是三事
從本空無非我真我云何於是而生愛染觀是三事
為繫所縛飄流苦海以如是事常自訶責三諦者一
謂菩提之道是平等諦非不平等諦二謂大覺正智
得諦非邪智得諦三謂慧定無異行入諦非離行入
諦以是三諦而修佛道是人於是法無不得正覺得
正覺智流大極慈巳他俱利成佛菩提。」


【因即無明緣行果即生老病死識為主宰統攝三
世過去二支為因現在五支為果現在三支為因
未來二支為果識性無體以無明不覺妄起分別
為謬生死無源以識心妄取為過若能深觀無明
過患則識心不起識若不生則生老病死當體寂
然如此則三界往還皆由三事為凡夫心麤不能
細觀妄執為有細以觀之則本來是空非實是我
妄執為我豈真我耶了我非我何愛染之有故當
深觀為業所繫漂流苦海莫不皆由此三事也初
信如此道力不能勝於習氣要當數數呵責漸至
於無可呵責自當出於三界也菩提之道平等者
即法身平等有情之類皆可證得故大覺乃正智
所得非邪智得者即是般若勸擇師友故以邪妨
正其害深故慧定無異者即是解脫梵行雖多不
[004-0250c]
出此二故曰諸佛所得法定慧力莊嚴能脩定慧
是正智不能修定慧空談玄理而無實行總名邪
智世多其病可不戒諸能以三事自訶三諦自修
革彼三有之流入正覺智流自利巳足若不發起
慈悲拯救眾生則似缺一分直須自他俱利然後
成佛也。】


「地藏菩薩言尊者如是之法則無因緣若無緣法因
則不起云何不動法得入如來。」


【領前三事本空之義若三事本空則此法不屬因
緣不屬因緣則當體湛然何故說有入諦有不入
諦耶若有入有不入則不得稱如來若名如來則
應無所入蓋菩薩恐人作有得想故興此問也。】


爾時如來欲宣此義而說偈言。


「 一切諸法相
 性空無不動
 是法於是時
 不於是時起
 法無有異時
 不於異時起
 法無動不動
 性空故寂滅
 性空寂滅時
 是法是時現
 離相故寂住
 寂住故不緣
 是諸緣起法
 是法緣不生
 因緣生滅無
 生滅性空寂
 緣性能所緣
 是緣本緣起
 故法起非緣
 緣無起亦爾
 因緣所生法
 是法是因緣
 因緣生滅相
 彼則無生滅
 彼如真實相
 本不於出沒
 諸法於是時
 自生於出沒
 是故極淨本
 本不因眾力
 即於後得處
 得得於本得」


[004-0251a]


【一切諸法皆稱法性若即相以觀則法法宛然若
即性以觀則法法空寂以空寂故不屬三際法不
於是時起者當處湛然不可得故無異時者不屬
二邊故不異時起者前後際斷故既非前後中間
當體空寂何有動與不動從無住本建一切法當
其寂滅無為之時而無所不為諸法炳然顯現其
猶森羅之現空界空無能現之心像無所現之念
各各無心各各不緣是寂滅緣以寂滅故不妨隨
緣應現究竟其體畢竟無生何也以彼因緣自相
生滅各無自性惟一性空統以收之無有不盡緣
由因起因藉緣成本具能所皆由因緣緣無則起
性亦滅轉釋上義何以緣無起性亦滅釋云因緣
生法是法是緣全體生滅生滅是自因緣彼法性
本非生滅謂從因緣所生之法是法是自因緣何
干法性以因緣有生滅法性無生滅故曰彼則無
生滅何以無生滅耶釋云法性即真如之別名夫
真如實相之性既非內外何容出入然彼諸法皆
藉真如為體而自出自沒了彼生滅即不生滅之
體故法性為真如極淨之本體照體獨立不假眾
緣但非初心凡夫所得之境乃聖賢歷位熏脩自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至等覺後位登妙覺得其
本得也。】


爾時地藏菩薩聞佛所說心地快然時諸眾等無有
疑者知眾心巳而說偈言。
[004-0251b]


「 我知眾心疑
 所以殷固問
 如來大慈善
 分別無有餘
 是諸二眾等
 皆悉得明了
 我今於了處
 普化諸眾生
 如佛之大悲
 不捨於本願
 故於一子地
 而住於煩惱」



【菩薩因眾有疑而起問知疑息而說偈可謂全體
大慈曾不立有巳也而世尊大慈適其所問廣為
分別使在會之眾皆得明了彼雖明了僅得自利
未得利他重復勸修大慈悲行普利眾生不捨本
願視眾生如一子子病父母亦病故常住煩惱也。】


「爾時如來而告眾言是菩薩者不可思議恒以大慈
拔眾生苦若有眾生持是經法持是菩薩名即不墮
於惡趣一切障難皆悉除滅若有眾生持此經者無
餘雜念專念是經如法修習爾時菩薩常作化身而
為說法擁護是人終不暫捨令是人等速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汝等菩薩若化眾生皆令脩習如是
大乘決定了義。」


【偈云不捨本願而菩薩之願云眾生度盡方證菩
提地獄未空終不成佛以其誓願不可思議慈悲
不可思議拔眾生苦而眾生不可不知報恩也若
欲報恩者無他若持此經若持菩薩名非惟知恩
報本抑且廣獲自利不墮惡道滅障除罪也此經
者有二一謂持文字三昧以大乘有不思議熏變
獲利如上說二謂實相自心念念現前昭昭不昧
獲益如上法爾如然非是強言故當脩習菩薩化
[004-0251c]
身說法終不暫捨令至菩提者結贊恒以大慈拔
苦也汝等現前菩薩有二種緣一者當學地藏菩
薩大慈普護二者常教眾生修習如是經典。】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前白佛言如來所說大乘福聚
決定斷結無生覺利不可思議如是之法名為何經
受持是經得幾所福願佛慈悲為我宣說。」


【經分三分序分正宗巳竟此當流通分也大乘福
聚以經不可思議其福德果報亦不可思議也決
定斷結者轉凡成聖也以一切眾生為無明所封
眼與色結耳與聲結等於生死中不成解脫今聞
此經一乘實相了證法法無生即是本覺妙明之
自性也然雖本覺如是為無明封執不捨定執三
大阿僧祇劫修行乃證而此經者如來纔一敷揚
當念現前不因脩得是謂不可思議也如是頓妙
之法名為何等而受持者得何功德。】


「佛言善男子是經名者不可思議過去諸佛之所護
念能入如來一切智海若有眾生持是經者則於一
切經中無所希求是經典法總持眾法攝諸經要是
諸經法法之繫宗是經名者名攝大乘經又名金剛
三昧又名無量義宗若有人受持是經典者即名受
持百千諸佛如是功德譬如虗空無有邊際不可思
議我所囑累唯是經典。」


【述成阿難所贊實不可思議也非三乘所有乃諸
佛護念故也三乘中所有經典依而脩行僅獲自
[004-0252a]
分之果或得聲聞果者或得緣覺果等而此經一
聞受持即能入如來智海寧非不可思議也此經
乃自心三昧之力諸佛出世無非指明人人自心
見性成佛以為本懷故諸經所指無出於此故受
持是自性真經則餘經無所希求也心為總持之
大本心為萬法之洪源心為所詮經為能詮能所
合目故此為總持之本諸經之要也攝大乘是能
詮無量義是所詮若能若所皆以金剛三昧之力
斷諸事理等障故是諸經所繫之宗也是經乃諸
佛之本懷故受持一經即受持百千諸佛之名功
德正等此猶略喻若廣喻之若虗空之叵思議也。】


「阿難言云何心行云何人者受持是經佛言善男子
受持是經者是人心無得失常脩梵行若於戲論常
樂靜心入於聚落心常在定若處居家不著三有是
人現世有五種福一者眾所尊敬二者身不橫夭三
者辨答衺論四者樂度眾生五者能入聖道如是人
者受持是經。」


【心無得失者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只恁麼去自
然心入無生湛然常寂又楞嚴云心言直故於其
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此論其安心則自然達體證
法身佛是受持義常脩行者於六度萬行備體而
行自成妙用證報身佛故楞嚴云理須頓悟乘悟
併消事假漸除因次第盡樂靜入於聚落即靜而
動以脩真諦居家而不著三有者即俗而真以脩
[004-0252b]
俗諦釋成修梵行義不言中道者文略爾能如是
三觀圓修廣舉有無量功德略舉則權標五種迷
心則隨物所轉心悟則物隨我轉故為眾所尊不
了自心妄執世壽能悟自心則知塵劫不滅何天
橫之有不了自心則心外求法所有言論皆名局
執若了自心則心外無法通達無礙辨拆邪論自
心既明則自然樂度眾生此上四種前二自利後
二利他具論因地能入聖道乃論果德。】


「阿難言如彼人者度諸眾生得受供養不佛言如是
人者能為眾生作大福田常行大智權實俱演是四
依僧於諸供養乃至頭目髓腦亦皆得受何況衣食
而不得受善男子如是人者是汝知識是汝橋梁何
況凡夫而不供養。」


【一切福田眾生本自有之奈何為無明所覆煩惱
所纏如衣下之明珠如宅主之寶藏迷不受用故
如貧子是人持是經者能示人之衣珠指人寶藏
故是福田有大智者四依有二種一者小乘二者
大乘小乘四依者一能終身乞食二能終身冢間
樹下宿三能終身集糞掃衣四能有病服腐敗藥
大乘四者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經不
依不了義經依智不依識小乘全在自利大乘多
分利他以能利他故頭目髓腦尚應得受如阿難
位入聖流尚應恭敬何況凡夫。】


「阿難言於彼人所受持是經供養是人得幾所福佛
[004-0252c]
言若復有人持以滿城金銀而以布施不如於是人
所受持是經一四句偈不可思議善男子令諸眾生
持是經者心常在定不失本心若失本心即當懺悔
懺悔之法是為清凉。」


【廣喻則河沙七寶不以為勝恐人驚駭權以滿城
金銀布施不若從受四句功德全部則不可思議
也何以如此以此純載自心得自心智寶世寶勿
喻持心則心不失定所有諸業煩惱應念清涼。】


「阿難言懺悔先罪不入於過去也佛言如是猶如暗
室若遇明燈暗即滅矣善男子無說悔先所有諸罪
而以為說入於過去。」


【罪福無性亦無方所在迷則如處大夢處悟則黑
暗頓消誰論三世。】


「阿難言云何名為懺悔佛言依此經教入真實觀一
入觀時諸罪悉滅離諸惡趣當生淨土速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懺則懺其前愆悔則悔其後過前愆既滅後過不
起中間安然便名淨土阿難恐人不解重復發明
佛謂菩提自性如鏡光明塵垢所埋有而不現垢
盡明現不從外來一入觀時非特滅罪而巳無上
菩提當念具足。】


「佛說是經巳爾時阿難及諸菩薩四部之眾皆大歡
喜心得決定頂禮佛足歡喜奉行。」
金剛三昧經註卷第四
[004-0253a]

No. 651-B


金剛三昧經註解䟦


知者以心了言不知者以言了心以言了心不能亡
言以心了言不惟亡言亦且亡心不至亡言不名了
言不至亡心不名了心又亡言之至方得亡心亡心
之至方名入道大道豈可以心思言議於是乎有言
哉又豈可以離心思言議於是乎無言哉金剛三昧
經直截上乘開示了義更得雲門湛然師出手眼一
番拈弄其旨愈明師傳曹洞正宗詮釋文字乃其緒
餘耳曹洞宗有寶鏡三昧即金剛三昧之異名本色
草料家常茶飯師爛嚼知味自味味人當機者少有
瞻賾顧居士信根堅固慧解清圓其知味者也為師
刊刻流通斷言禪伯命一言為殿言如此或亦得師
之心乎。


華山明河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