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69 法華經合論-宋-慧洪 (master)



玅法蓮華經合論卷第四
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論 宋寶覺圓明禪師 慧洪 造
附論 宋丞相無盡居士 張商英 撰


「玅法蓮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爾時富樓那今但略說。」


【論曰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者生於五天附庸寒陋
之國然其為人隆準白析精敏絕倫有大智慧善
[004-0396c]
說法要佛每稱之以為說法第一其母亦英靈有
卓識誦四韋陀書聲被諸國富樓那嘗白佛願還
本國作佛事利益有情佛曰汝國弊惡柰何富樓
那曰我當修忍若毀辱我我當作念幸不以拳歐
我設遭拳歐又當作念幸不捶楚我設遭捶楚又
當作念幸不兵刃我設遭兵刃又當作念因受兵
刃幸離此五陰毒器也佛贊嘆之曰非特汝持是
忍力我亦從中證舍利弗亦從而合爪稱美曰一
切梵行人當縈衣頂戴於汝若見汝者得大利益
初其父禱於江瀕之祠祠大梵天之像也願求嗣
息而值江滿又夢寶器中眾寶皆滿入母之懷及
生子矣所願得滿故名滿願母彌多羅尼此言慈
有問其姓氏者答曰我父名滿我母名慈諸梵行
人呼我為滿慈子今佛授記過無量阿僧祗劫當
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
乃至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
臺觀充滿其中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壽無量阿僧
祗劫法住甚久佛滅後起七寶塔徧滿其國其因
善說法要故號法明其行可貴故劫名寶明慈力
和易故國名善淨至於應緣而生則禱江見夢皆
以滿為祥及其證果則所化之國眾寶莊嚴充滿
既化之後一切塔廟亦復徧滿葢三世古今本一
念也。】


「爾時千二百心遍歡喜。」
[004-0397a]


【論曰阿若憍陳如者寬仁博識大慧通達以最初
得法故一時大弟子中推其早悟為冠曰日佛也
明星憍陳如也日初昇則明星現以此星破長夜
之暗而陳如則破無明之暗故也佛為太子時棄
國入山學道其父淨飯王念之不忘遣親臣五人
者往侍衛之陳如其一也二人則以欲為淨三人
則以苦行為淨而太子專修苦行故二人者棄之
而去其後太子受飲食蘇油暖水三人者曰噫太
子亦捨苦行矣於是亦棄而去之然太子得道先
為此五人說法葢其因地佛於飢世化其身為大
魚躍浪及岸浪去迅疾魚留沙鹵間示作死相有
梓匠五人行見之先斧其肉餘飢乏者爭赴之佛
以魚身誓曰我若成佛要先度此五梓匠也今佛
受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成佛號曰普明
而與五百阿羅漢同號以其因最先悟無生智破
無明癡暗故其成佛亦號普明也迦留陀夷此言
黑色光優陀夷此言出現周陀具言陀奴莎伽陀
此言善來餘者巳見序品釋之是諸大士皆眾中
之選者故特標之。


無盡居士張商英論曰滿慈於人中說法第一既
聞化城之非實知寶所之不遠世尊知其深心本
願即記之汝於未來成佛號曰法明又與一千二
百心自在者次第授記憍陳如號曰普明五百阿
羅漢既受佛記即得如來方便法音隨宜說法即
[004-0397b]
引醉客衣珠之喻以明斯義與向之自謂究竟滅
度不侔矣。】


「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阿難羅護持諸佛法。」


【論曰阿難此言歡喜佛成道之日乃生於釋利葢
佛諸弟也生二十歲為佛侍者其相美好初佛使
著覆肩之服有女子將兒臨井欲汲顧見阿難目
不暇瞬悞以汲綆繫兒之頸兒幾絕又隨佛入天
人宮龍宮所見美女雖未盡殘思心巳無染為諸
天人龍神所恭敬佛每曰阿難比他侍者為勝他
侍者聞說乃解阿難於佛未發言巳解其意須此
不須此皆悉能知後以法藏付囑之初四天王各
以鉢獻佛佛累之以手平之而為一而四鉢之緣
宛然然此鉢重大阿難每荷之隨佛無懈容年二
十五侍佛所聞八十千犍度皆誦不遺不重問一
句其念力精玅如此佛入般涅槃在師子床迦葉
大眾見而贊曰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華佛法大
海水流注阿難心自誓入涅槃住則恐離車怨進
則恐闍王怨於是至恒河中入風奮迅三昧分身
為四分一以與天一以與龍一以與毗舍離一以
與阿闍世阿育王禮其塔奉千萬兩金贊以偈曰
能攝持法身法燈故法住念盛佛智海故設上供
養念持多所聞口出微玅語世尊所贊歎天人之
所愛今佛授記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
[004-0397c]
通王如來國名常立勝旛劫名玅音徧滿其因以
持佛法藏一切天魔外道所當懾伏故其佛國名
常立勝旛以演法音至一切處故其劫名玅音遍
滿夫自空王佛所同佛發心勇猛明利不動如山
廣大如海而深入玅義故其慧辯自在於一切法
與奪無礙故其通達如王也。】


「爾時佛告羅如甘露見灌。」


【論曰羅睺羅者佛之子也初佛為太子時將出家
以白其父淨飯王王不可太子懇求不巳王曰若
汝有子聽汝所求於是太子以指指耶輸之腹而
言曰却後六年汝當生男果如所期而生故名覆
障太子夜踰牆而去耶輸乃娠諸釋氏以為不祥
欲治而殺之賴寶女劬毗羅證之止既生羅睺羅
終不能自明抱而臨大火聚曰我若為非子母俱
焚不然天當作證即趨而入於是火聚化而為蓮
池國人疑謗乃息佛既成道還歸本國耶輸遣羅
睺羅以果奉獻羅睺羅恃其幼稚於萬眾中徑持
上佛佛欣然受之淨飯王曰吾兒入道而吾孫如
此亦可以紹金輪之位復何恨哉及長佛令出家
耶輸鍾愛之藏於高樓大目犍連飛空携之而去
使師事舍利弗為弟子在沙彌中膽氣逸羣好誕
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有來親近佛者羅睺羅
必詒之曰佛不在令無量人不得見佛佛呵之甞
使濯足因三覆其盆曰汝何不注水答曰盆覆不
[004-0398a]
能注也佛言汝好誕如覆盆於佛法中法水不留
自今當實語也久之求道無所得以問佛佛言汝
為人說五陰空未曰未也佛曰當為人說說竟又
問佛佛言汝為人說十二入未說十八界未說法
是得道之門若欲得道當為他說說竟自當得道
後果得道見愛皆除三界生盡今佛授記汝於來
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壽量國土與阿難
得果同葢因其宗同然其獨得號佛長子耳。


無盡居士論曰阿難成佛曰山海慧自在通王羅
睺羅成佛號蹈七寶華學無學二千人成佛同一
號曰寶相五百羅漢同號普明二千學無學同號
寶相圭峯所謂河沙諸佛入我身我身徧入河沙
佛亦如二萬佛同號日月燈明也問曰未來世佛
何授記之多乎曰覺體徧周佛身充滿入於名數
巳是隨宜若不如斯誰復修證以其供養奉事種
種莊嚴之具推之相雖有而不著性雖空而不斷
珍而至貴者寶也剛而不壞者金也淨而無垢者
珠也熏而普聞者香也摧邪不動者幢也立正表
勝者旛也舒而垂蔭者葢也開敷而麗者華也凝
結而實者果也塔廟者應身之所在也瓔珞者報
身之所賁也或三或五或六或七或八至於百千
萬億內不出乎三十七助道品所行之行外不出
乎三十七助道品所依之報也一蒙佛記成佛不
虗此所以佛出難值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
[004-0398b]


「玅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爾時世尊法華最第一。」


【論曰修多羅有觀照二門是妙方便如曰一念普
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
諸方便成十力又曰照心無體則境無所起心境
總無業體便謝唯普光明智無暗無明即無明滅
十二虗妄緣滅故凡言於此經受持讀誦書寫演
說者觀照方便之謂也經言於法華經乃至一句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乃至哀愍眾生願
生此間廣演分別玅法華經何况能受持種種供
養者欲巳悟一佛乘者常以如來知見之力觀照
之耳問曰但無情見大智逾明萬法體真無轉變
相者一佛乘知見也而觀照方便耳亦可施於一
佛乘乎曰情見餘習未除則觀照豈可捨也華嚴
論曰十住初心便明見道若有餘習則以如來知
見而淨治之非別有法與之對治但是知見則無
念而知無念而知則愛惡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
明業障自然壞滅功行自然圓成如是受持佛所
護念者故經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
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
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也。】


「爾時佛復手摩其頭。」


【論曰經文前段教以如來知見之力常在現行今
此教以於怨嫉之世堪能忍受故經言如來則為
[004-0398c]
以衣覆之衣者柔和忍辱是也夫了知自心之外
無有一法是謂大信力將以此法普施眾生是謂
志願之力以戒定慧觀照方便以隨順之是謂諸
善根力始從凡夫眾生之地至獲披如來之衣而
佛同室其親近隨順之至者歟故經言當知是人
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也迦那提婆甞
以無礙辯才折困諸外道論師巳而經行林間為
外道弟子刀決其腹曰汝以口舌困我師我則以
刀困汝汝復能神乎於是提婆五臟委地然命未
絕謂曰吾有三衣鉢具在禪室汝急持以遁我弟
子未得法忍者將害汝汝未得法利惜身惜重惜
名次之夫身與名為有生之累今汝狂心所欺忿
毒所燒罪報未巳痛泣受之受之者實自無主為
之者實自無人無人無主哀酷者誰以實求之實
不可得而昧者為狂癡顛倒所惑見得之心著巳
膠固而有我人苦樂也俄眾弟子至驚仆呌然而
慟聲震山谷提婆曰諸法之實誰怨誰酷誰割誰
截諸法之實實無受者誰為怨賊汝為癡毒所欺
妄生著見而號呼也寧知彼人所害害諸善報非
害我也言卒而逝若迦那提婆則能受如來所覆
之衣者也。】


「藥王在在如來全身。」


【論曰前文佛教以於怨嫉之世當披柔和忍辱之
衣以對治憎妬違害之緣此緣非自然而有以有
[004-0399a]
我人之相故生也方便以法對治如施藥治病病
癒則藥棄未見從來無病之意經言藥王在在處
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之處皆應起
七寶塔者非苟以為言也塔有寂滅之象示一切
寂滅也一切寂滅則寧有怨嫉之世柔和忍辱之
衣乎問曰何以知言塔者為寂滅之象耶曰華嚴
經曰鞞瑟胝羅居士常供養栴檀座佛塔釋者曰
栴檀止蛇虺熱毒智慧解脫之香消一切眾生熱
惱塔者佛形像所在今特設座而巳空慧不滅解
脫之門也又曰文殊師利化入人間覺城東大塔
廟處轉說此經號普照法界修多羅經釋者曰塔
寂滅之處故必言大塔廟者示心體究竟寂滅也
前言塔者佛形像所在此言塔寂滅之處則形像
而寂滅非斷滅也經言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
不須復安舍利者七寶嚴飾福相也不須復安舍
利智相也以福嚴智非斷滅之旨也故經言是中
有如來全身。】


「此塔應以得見恒沙佛。」


【論曰經言此經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則諸佛自住
三摩之地祕密神通之藏也唯其無人能到故聞
者驚怖疑謗然則終不可以開悟眾生乎曰為根
熟眾生設象以示之如曰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
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
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巳有如來全
[004-0399b]
身者使之自悟自見不藉以語言文字也故經曰
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者謂是故也若根未熟
眾生則當廣說恐譬喻言辭於敷演時致諸疑謗
如曰若說此經時有人惡口罵加刀杖瓦石念佛
故應忍故佛曲折付囑曰應為四眾廣說斯經當
入如來室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當
著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當坐如來座如來座
者一切法空是所言室者歸宿之地坐者寢處之
所衣者嚴飾之儀葢日用經行宴坐俯仰談笑於
此者也故經曰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
菩薩及四眾廣說法華經者謂是故也。


無盡居士論曰聲聞弟子授記作佛則不疑矣諸
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非人如是等類皆與授記何也曰是皆圍
繞佛會聽法之眾非有恭敬心歡喜心信受心隨
順心則豈能在此佛不云乎我滅度後能竊為一
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
所遣行如來事又曰若人在空閑我遣天龍王夜
叉鬼神等為作聽法眾以此佛語審諦推尋則我
等人趣也所知者人趣而巳佛以一音演說法眾
生隨類各得解則天龍鬼神授記復何疑哉裴休
曰修羅方瞋諸天正樂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懷
獝狘之悲整心慮趣菩提唯人能為裴休之言讚
圓覺經則美矣於諸佛之慈悲智願無量無邊未
[004-0399c]
之盡也經曰若有人聞此經一偈一句一念隨喜
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念者非異
非如之念也苟能如是隨順如是歡喜則究竟成
佛如穿鑿高原漸見濕潤決知近水無可疑者佛
滅度後親近法師隨順師學則去佛也何遠之有。】


「玅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爾時佛前善哉善哉。」


【論曰如經言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讚言善哉善
哉乃至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此大
音聲以為多寶佛所說也邪則多實佛為過去滅
度之佛不應能出音聲也以為寶塔能說也邪則
塔無舌根既無舌根不應能說也而經又言我此
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以為多寶佛能聽經
也邪則多寶佛為過去滅度之佛滅度之佛不應
能聽經也以為塔廟能聽也邪則塔無耳根既無
耳根不應能聽經也以是觀之則知說而無說聞
而無聞而於眾生現行分別煩惱之中即是如來
涅槃常寂滅相也問曰寶塔之湧現高廣嚴飾必
非苟然其旨可得聞乎曰天親菩薩曰塔言高五
百由旬者示一切佛土清淨勝出世間善根所生
故何以故以其大而淨故若世間善根生者非淨
而小故佛地經曰勝出世間善根所起則五者五
根也百者百行也以百行資五根以成故高五趣
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則橫出二十五有破凡夫常
[004-0400a]
見之執故言從地湧出破外道斷見之無故言住
於空中至以眾寶莊校而飾以欄楯龕室之妙鳴
以寶鈴瓔珞之音則皆眾善之成就萬德莊嚴也。】


「是時大樂說乃出現耳。」


【論曰如經言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
華經故出現諸佛前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
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則是多寶佛所分之
身也及觀下文乃曰爾時釋迦牟尼所分之身次
第來集釋迦牟尼見所分之身悉巳來集即時一
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彼塔中坐師子座全身
不散如入禪定且法身尚無彼此迭相見之義豈
有釋迦分身集而令多寶全身出現乎此佛寓其
意於事法之中使學者觀象而自求之然竟莫有
知者起信論曰若心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
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所言若心馳散即當
攝來住於正念則十方分身來集之旨也所言是
正念者唯心無外境界則全身不散如入禪定之
旨也使釋迦牟尼所分之身來集多寶如來全身
出現非以象論則是外道譊亂邪說豈一佛乘之
教法乎舊疏曰此以顯多寶釋迦同塔二身無差
別故十方分身佛集身無異故彼身即我身故是
大不然九十六種之論也。】


「大樂說我如來寶塔。」


【論曰佛以白毫一光為廣長舌徧滿十方以呼召
[004-0400b]
一切分身之佛此何意哉起信論曰一切諸法本
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念起見諸境界
故說無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義故若心
起見則有不見之相心性離見即是徧照法界義
故葢此毫光離念離見之象也不以象論則佛放
眉間白毫相光巳照東方萬八千土矣其光未收
今又放白毫一光何也學者當深觀之經曰爾時
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
世界釋迦牟尼佛所此何意哉華嚴經偈曰華藏
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寶光現佛如雲集
此是如來剎自在此葢心心爾念念爾塵塵爾剎
剎爾皆融攝歸於自心之象也不以象論則釋迦
分身多寶全身不應同故大哉出情無比之法成
佛必由之門而學者以義理求則過矣。】


「時娑婆世界徧布其地。」


【論曰自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乃至一方所分之
身猶故未盡為初變淨土又自時釋迦牟尼佛欲
容受所分身諸佛乃至諸天寶華徧布其地為中
變淨土又自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乃至
諸天寶華徧布其地為終變淨土問曰佛於三變
淨土何意哉曰亦象也破凡夫眾生無明煩惱麤
細之相也初變娑婆之穢土為眾寶嚴淨之境是
凡夫執相應染所謂麤中之粗者也中變二百萬
億那由他之境為廣大清淨之土是勝玅轉變自
[004-0400c]
在所謂細中之麤者也終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
境為微玅無礙之土是一切處解脫自在所謂細
中之細者也問曰三變淨土之旨巳歸迷悶更聞
麤細之諭茫然自失願詳開示曰首楞嚴經曰緣
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夫分別生
滅之相未盡則名未見性故佛三變淨土者示無
明煩惱生滅微細之相使學者知其體性耳起信
論曰分別生滅相者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麤與
心相應故二者細與心不相應故又麤中之麤凡
夫境界麤中之細及細中之麤菩薩境界細中之
細是佛境界釋之者曰無明過患六種染心前三
種麤後三種細前三種者一執相應染二不斷相
應染三分別智相應染言凡夫之境為麤中之麤
者就三種麤染中執相應染尤麤故也若不斷相
應染及分別智相應染二種為麤中之稍細者也
言菩薩境界為細中之麤者以現色不相應染及
能見心不相應染根本業不相應染此三種皆為
細於現色不相應染及能見心不相應染同是不
相應故名為細獨其後根本業識麤故名細中之
麤也如佛境界則細中之細葢根本業不相應染
能所未分則行相極細唯佛能了耳舊疏曰初變
大千表至聲聞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表至
獨覺後更變二百者表出二乘至一乘位極滿故
失經之旨為甚不可信也。】
[004-0401a]


「爾時東方皆應供養。」


【論曰經前文所敘七寶塔中有佛全身者雖示寂
滅之體而未見寂滅非斷滅之意故又敘能出大
音聲讚歎釋迦牟尼佛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
也既巳明寂滅非斷滅矣又未見五蘊緣生之身
皆證之意故經言一切眾生皆見多寶如來於寶
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
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
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
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
佛及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
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也何以
知之曰既言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矣而曰
能聽經能讚歎釋迦牟尼佛又入其塔與之竝座
而坐皆可疑也曰何疑哉曰多寶如來久巳滅度
則寂滅體也釋迦牟尼佛正當出世則緣生佛也
今寂滅者聽經讚歎則為緣生者之事緣生者入
于塔中竝座而坐則為寂滅者之相以是知其示
五蘊緣生之身皆證也。


無盡居士論曰前佛後佛皆以教菩薩法說玅法
華經巳次第授記古佛過去久巳是事可信耶於
是佛前有七寶塔從地湧出住虗空中高至三十
三天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
能為大眾說玅法華經以開示言之則塔中久滅
[004-0401b]
度佛多寶如來全身是也以悟入言之塔從地涌
住虗空中高至梵天則平等自在無有高下也出
大音聲則滅而非滅也久滅之身四眾願見必待
十方分身之佛集歸一佛然後出現則一多相即
也變八方為清淨移諸天於他土多寶分半座與
釋迦佛大眾見二如來佛座高遠惟願如來以神
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虗空佛接以神力皆在空中
以大音聲普告四眾如來不久當入涅槃欲以玅
法華經付囑有在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自說誓言
以此觀之情存垢淨則此土他方見起凡聖則佛
座高遠於斯悟入性相歷然將入涅槃夫復何慮
或曰佛說往古日月燈明多寶諸佛何其佛之多
名也曰莊子云容或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
陸氏驪畜氏赫胥氏管仲云封泰山禪梁父者七
十二君子能以傳記之所聞攷之乎子以為駕說
乎。】


「玅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爾時佛告蓮華化生。」


【論曰提婆達多此言天熱生時人天心皆熱故以
為名斛飯王之子佛之從弟初其母禱天而娠亦
名天授然其行逆方佛化被大千含識者必敬信
而提婆達多獨害之以毒藏十指甲見佛接足而
禮佛足不傷而指自壞不勝其忿教阿闍世王放
五百護財醉象以衝佛之駕佛以手示之醉象見
[004-0401c]
佛十指皆現師子伏地驚懾遺糞而去因嗜酥多
食頭痛呻吟佛遙聞憐之引手為摩其頭痛即止
大喜曰何從得此長手邪熟視之知為佛手乃又
大怒蓮華色比丘見之無故又大怒以拳歐之至
死佛呵誨之終不悛甞破僧領五百比丘欲為巳
徒眾將去之舍利弗厭之睡熟而大目犍連以手
擎之以往既覺大怒誓報之乃以大石抵佛石長
三十肘廣十五肘地神手遮之石碎迸其小者中
佛足流血其五逆大罪皆此類佛終悲怜之今獲
授記作佛號天王如來所御世界名曰天道而巳
劫名國名殊勝之報皆所不言何也曰豈有形曲
而影直者邪隋僧智顗曰此經至震旦凡四譯今
所盛行者兩本西晉天竺僧法護所譯名正法華
而護又能敷演僧道安法太所承稟者也後秦龜
茲僧童壽所譯名玅法蓮華葢弘始八年也壽亦
能敷演而其門弟子僧叡繼其席開為九喻有二
十八品而此一品為宮嬪所留江東所傳止二十
七品耳梁僧曇滿講一百徧以此品列持品之前
乃於長沙焚身報法之恩陳僧慧思於經三生妍
究以此品次寶塔品之後後獲法護所譯若合符
契也。】


「於時下方默然信受。」


【論曰經以象為示者示言語莫能達其玅也然有
數種之象乃盡一義者有一種之象能該眾義者
[004-0402a]
問曰何謂數種之象乃盡一義乎曰如過去滅度
之佛在寶塔中全身不散者以象自心之寂滅也
如出大音聲讚歎言此塔為聽法華經而至者以
象寂滅非斷滅也如釋迦牟尼佛入多寶塔中與
過去滅度之佛竝座而坐者以象五蘊緣生之身
具證寂滅靈知之體也又問曰何謂一種之象該
眾義乎曰此經不因地位修證不因凡聖迷悟不
論善趣惡趣男子女人之相不論新熏舊熏遲成
速得之異則以娑竭羅龍王之女獻珠之頃而成
正覺為象也華嚴論曰如華嚴經說即不然但使
自無情見大智逾明萬法體真無轉變相如維摩
詰經曰舍利弗謂天女曰何故不轉女身天女謂
舍利弗我從十二年來求女身相了不可得當何
所轉菴提遮女謂舍利弗自男生我自女生當知
萬法本自體如有何可轉如入法界品善財童子
見善知識如文殊普賢比丘比丘尼居士長者童
子優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
薩行自具佛法隨諸眾生見身不同不言有轉若
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間眼觀無真不俗以
法華經對權教三根見未盡者令成信種且將女
相速轉成佛令生奇特方始發心趣真知見不堪
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權令歸一實又破彼
時劫定執三僧祗令於剎那證三世性本來一際
無始無終稱法平等裂三乘之見網撤菩薩之草
[004-0402b]
菴令歸法界之門入佛真實之宅故令龍女成佛
明非過去久修年始八歲又表今非舊學轉女時
分不逾剎那具行佛果無虧毫髮法本如是自體
無時權學三根自將見隔迷自實法反以為化不
知躬巳本來如斯今處宅中猶存滯見云何界外
懸指僧祗此見不離定乖永劫回心見謝方始舊
居何如今時減諸見業徒煩多劫苦困方回如華
嚴經法界緣起門明凡聖一真猶存見隔見存即
凡情忘即佛稱性緣起俯仰進退屈伸謙敬皆菩
薩行無有一法可轉變相有生住異滅故不同龍
女轉身成佛然華嚴論所示者法本然故而不知
法華龍女轉身成佛者象也便以象為實法而優
劣之其可哉如善財童子登玅峯山頂不見德雲
比丘必於別峯乃見至彌勒樓閣之前閣門不開
必須彈指乃覺是二者亦皆象也又可以別峯乃
見彈指方覺而議之歟。


無盡居士論曰佛於多劫嘗作國王為求法故捐
捨國位奉事仙人經於千歲仙人為說玅法華經
仙人者提婆達多是也由提婆達多善知識令我
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
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
力成等正覺棄捨王位者示欲樂之無常也僕事
仙人者示善知識之難遇也仙人而能教佛者法
以口傳而佛以心證也故善財南詢善知識一一
[004-0402c]
經歷五十五位法門釋迦奉事善知識具足三十
七助道法其致一也佛道勤苦難成如此恐弟子
聞而退屈故又因智積問文殊以頗有眾生速成
佛不文殊為說娑竭龍女年始八歲功德具足能
至菩提智積言如來於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
如芥子許非是捨身命處為眾生故乃成菩提不
信此女於須臾頃乃得成佛舍利弗亦言女有五
障非是法器爾時龍女以無價寶珠上佛佛受之
即變成男子於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以此觀
之善受持法華經者忽然之間而非速也無量阿
增祗劫而非遠也三乘非權也一乘非實也法法
融通則法音方便旋陀羅尼昭然現前矣。】


「玅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爾時藥王佛自知我心。」


【論曰學無學等八千人以娑婆國中人弊惡故欲
於他方國土廣說此經而波闍波提及耶輸陀羅
比丘尼亦欲於他方國土廣說此經佛則視八十
萬億那由他諸菩薩者鄙八千學無學及六千比
丘尼志願之不宏也而諸菩薩初猶冀佛明有告
勅而佛默然無說則知佛意所在譬如良馬而見
鞭影故經言時諸菩薩敬順佛意并欲自滿本願
便於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世尊我等於如來
滅後周旋往返十方世界令諸眾生書寫此經受
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皆是佛之威
[004-0403a]
力惟願世尊在於他方遙見守護則知佛之志願
此經不以濁惡憎嫉之世為棄也至於同聲說偈
專以牢持忍力為言譬如舟師不畏雲濤之險唯
恐櫓柂不固也金剛般若經曰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
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爾時須菩
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
曾得聞如是之經釋之者曰為離懈怠利養等樂
味故謂以布施如是身命之福猷莫及受持四句
偈之福則其可以一身味著懈怠故身為障礙耶
四句偈者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常修如是觀
則於濁惡憎嫉之世能弘此經須菩提所以聞之
而泣也起信論曰應忍他人惱心不懷報亦當忍
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堅強遠離怯弱當念過
去久遠巳來受一切身心大苦無有利益釋之者
曰為於無數劫為求世間貪欲境界遭斷身命畢
竟無有少分滋味為對此緣當勤精進立志堅強
者能逶情境故能觀諸體相故能不令緣差故能
成就世間出世間難事故常不忘此志則於濁惡
憎嫉之世能弘此經也然金剛般若經及起信論
所敘敘其不能忍苦以失大利䇿發其加精進而
巳若智度論所敘則曰忍者是最善玅行若遇緣
時當作是念我若以瞋報彼則為自害又我先世
[004-0403b]
自有是罪不得如意要必當償若於此人不受餘
亦害我俱不得免云何起瞋又忍為硨磲能瑩諸
功德若人加惡如豬揩金聚益發其明葢求佛道
濟眾生之利器故曰忍為最善玅行故西域有無
價珠名曰玻瓈若溺汙泥即便涌出騰高一丈若
置濁水則令濁水成塵唯在清水中即便安住若
置福多伽林中則異香噴發遮諸穢惡之氣令皆
遠去菩薩忍力於弊惡之世如珠在福多伽林中
發一切知見之香遮一切憎嫉之穢耳。


無盡居士論曰佛既以諸佛守護之法玅法蓮華
經宣示四眾以無邊智慧自在神通觀見當來眾
生善根尠薄信力狹劣謗毀者多受持者少乃說
多寶如來久巳滅度尚為法來我於往昔為求此
法棄捨國王給事仙人吾今說法巳竟汝等誰能
護法當發大願於是藥王二萬菩薩及此會中授
記者同聲發願願不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
讀誦廣說此經佛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是
諸菩薩各作是念世尊默然不見告勅我當敬順
佛意并欲自滿本願便於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
言我等於如來滅後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眾
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夫空
而無相寂而無體非信受則不能久非願力則不
能持二萬菩薩與授記殷勤付囑各發大願則然
巳至於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不待告勅而敬順
[004-0403c]
佛意各發大願則佛與菩薩道存於顧視之間與
同宣其義而說偈言遠矣。】
玅法蓮華經合論卷第四



音釋




封蘂切

巨言切

占入聲

去聲
使
去聲
寢處
下上聲

且緣


陟格切

他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