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07 道德經釋辭-- (master)


[02p001a]
重刋道藏輯要           心集九
道德上經釋辭       體物子岫雲王一淸釋
  道可道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
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世間之道有出世間之道世間之道有形有名有理有事
 故可道可名也出世之道無形無名視不見聽不聞故不容
 言不能名也常者常住不滅之意蓋其不變不易無始無終
 不生不滅無欠無餘本然之妙也這箇本然之妙包含無量
[02p001b]
 爲造化之本舒之則徧滿六虛無物不有無所不在卷之則
 寥寂無踪不屬聲言非從名色若以聲言名色求之則愈求
 愈遠愈窮愈離其終不可得也吁眞常之道悟者自得盡性
 則明至之自見若向靜中加存養或可見其端倪若在動中
 見無相庶幾識得頭面恍惚杳冥元無定體有而無形極玄
 極妙也玄也妙也畢竟不可見不可聞不可道不可名虛無
 恍惚而非有也先天地以常存後天地而不滅沖靈恆存而
 非無也溟涬之中神化變動虛無自然而生一氣一氣之中
 而分陰陽陰陽交感而生萬物吾知其所以生萬物者理與
 氣也有理斯有氣有氣斯有形有形斯有名有名便屬可道
[02p002a]
 也故知可道可名者乃太極陰陽五行萬物君臣父子政教
 之道之名而非眞常之道之名也故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也天地者太虛中一大物也古初無物天地萬物
 自無而有故無者名天地之始謂之先天也道之體也在内
 爲陰陽在外爲天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而有者名萬物之
 母謂之後天也道之用也無欲者未與物接虛心無爲本然
 之妙也有欲者心與物交隨境生識感通之機也觀者攝境
 歸心謂之照也妙者微不可見也徼者有從此出也常於虛
 心無欲之頃以觀其本然之妙但見其渾渾淪淪寥寥寂寂
 澄湛妙明胸中豁然無一物矣此所以爲本然之妙而爲吾
[02p002b]
 心之體也常於生心動念之頃以觀其自然之徼但見其響
 來則知物至則見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傷其心則悲痛
 其心則哀見善則知好見惡則知惡見利則知趨見害則知
 避觸處呈露不期然也此所以爲自然之徼而爲無心之用
 也此兩者謂有無也無欲有欲也有無者自然動靜也無欲
 有欲者無心動靜也靜爲體動爲用動合有靜合無言此二
 者同出之於常而有動靜之殊程子云體用一源是也故知
 無與有同出之於常無欲有欲同出之於心心卽性性卽道
 而無所不同是皆出之於自然故曰同謂之玄也玄者自然
 也自然者玄之標常之妙常不可見自然可見也玄之又玄
[02p003a]
 者妙中之妙自然而然也自然而然者莫能使之然莫能使
 之不然也是以聖人法道自然圓明了知不因意念覺心常
 照不關眼目無知而妙意行不見而諸法會以其内眞外應
 此感彼符如陽燧方諸之於水火也重言這箇自然玄妙不
 由安排而其理有不可揜者蓋出之於自然不得不如此也
 天地之所以闔闢日月之所以往來陰陽之所以消長晝夜
 之所以循環天地之間飛潛動植一切物性皆自然而然也
 學者當於言象之外密爾參求以法其自然則心虛性寂無
 蔽無私徼妙雙忘無有一貫動靜同源體用不二超然圓通
 復乎眞常逃出陰陽脫離造化故知自然而然者眾妙之門
[02p003b]
 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
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
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
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善惡本無妄情分別故以順理則爲美爲善悖理則爲惡爲
 不善循其理以待物謂之美謂之善亦常分也若有心爲美
 善之名則有不美不善者矣有美則有惡陰陽相因對待之
 義也譬如天地萬物自無生有豈能常有終必歸無而有又
[02p004a]
 生無也無生有有生無故曰有無之相生也不難無以成其
 易非易何以成其難因難成易因易成難故曰難易之相成
 也因其長以形其短爲其短而形其長長形短短形長故曰
 長短之相形也登其高俯見其下處於下仰見其高高傾下
 下傾高故曰高下之相傾也非音則無以和其聲非聲則何
 以成其音音和聲聲成音故曰音聲之相和也瞻其前則彼
 固爲前我爲隨顧其後則我又爲前彼爲隨也因前有後因
 後有前故曰前後之相隨也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
 反復相因自然對待相偶雖欲間之不可得也其意蓋謂有
 美則有惡有善則有不善也莫若冥心復性善惡雙忘無心
[02p004b]
 於美則無惡事無心於善則無不善也觀夫聖人之處世也
 順理而爲未嘗不爲時然後言未嘗無言物至則應何嘗以
 多事爲畏而辭其勞也知生爲虛幻而不厚其生也知事之
 當爲不恃之以爲功也此皆天理之自然人道之常分何有
 於我哉噫聖人雖然無容心於美惡無容心於功業而天下
 必以其功歸於聖人雖欲去之不可得也故曰夫惟不居是
 以不去也
  不尙賢章第三
不尙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心
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無
[02p005a]
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不務道德惟以爵祿爲尙才藝爲賢則人挾才藝輕趨而倖
 進蓋名者爭之端也尙道德不尙才藝則小人不能逞其才
 何爭之有也不貴性命惟以貨財爲難得而厚藏則盜賊懷
 其心伺隙而窺窬蓋利者盜之媒也貴性命不貴貨財則盜
 賊無所用其心何盜之有也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神存
 於内則潛之於心發於外則見之於目蓋因目之妄見而生
 種種分別之心起一切不正之念迷惑其性也是以聖人戒
 人謹於目以靜其心制於外以安其内如其非理則勿視之
 一切分別之心無由而起不正之念從何而興雖在可欲之
[02p005b]
 中而吾心如無欲是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也是以至人教人
 治其身心也恬憺無思而心虛矣心虛則意定意定則神凝
 神凝則氣聚氣聚而腹實矣退怯無欲而志弱矣志弱則無
 爲無爲則精全精全則髓滿髓滿則骨强矣是以至人常使
 民無知無欲者蓋以養其本然之至靈而反於虛也間或有
 當知當爲者但順其理之自然而已順理而爲雖有爲猶無
 爲也無爲則心虛心虛性定道妙在躬何所往而不可哉故
 曰爲無爲則無不治也
  沖道而用之章第四
沖道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
[02p006a]
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沖虛也和也道以虛爲體以和爲用不盈猶不滿謂適中也
 人惟虛其心以應物則無不中其節故無盈滿之累也淵者
 深沉難測虛靜之謂虛靜者萬法之宗萬善之源也挫剛戾
 之銳懲其忿不害其氣也解煩冗之紛去其累不耗其精也
 韜其光不露其耀不自衒以傷神也混濁世不汚其眞不傲
 物以鍊心也湛者靜而明也若存者非有非無恍惚渺漠不
 可定見之謂也若定以爲無周流乎天地之中無物不有無
 所不在禱之則靈感之則應不得謂之無也若定以爲有莫
 能測其端倪莫能見其蹤蹟莫知其所以然不得謂之有也
[02p006b]
 恍惚有象渺漠難求自非至人孰能擬議老君自贊曰吾不
 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象帝之先者鴻濛混沌無象無光二氣
 未彰五行未立溟溟涬涬難以象求先天之謂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蒭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蒭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大生之仁聖人大化之仁不仁者無心於仁之謂也天
 地無心而化成至仁也而言不仁者謂其不私物也聖人有
 心而無私至仁也而言不仁者謂其不偏愛也蒭狗祭品燎
 帛之具祭則用之已則棄之言其適用適棄皆出於無心聽
[02p007a]
 之於自然天地之於萬物聖人之於萬民皆然也天地運一
 氣生養萬物生者自生殺者自殺以任其自然心普萬物而
 無心也聖人運一心教養百姓安其分樂其業富貴貧賤聽
 其自然以天地之心爲心也故知天地者乃無心之聖人聖
 人者是有心之天地也橐籥虛中之器有鼓納闔闢之機惟
 虛故能納而爲橐籥之體故動則生風而爲橐籥之用以其
 中虛故能生氣所以噓之而不屈愈用而愈有也夫道不可
 以言求也不可以數窮也若以言語象數求之則愈求愈遠
 愈窮愈繁不如默然忘言如橐籥中虛寂然中泊然一圓常
 之妙於兹可見烏可多言也哉孔子曰予欲無言天何言哉
[02p007b]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卽此意也
  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

 谷者虛也神者性之靈也谷神者虛寂不神之神也不死者
 謂不昧其機也然此眞機虛寂有靈故稱妙有有而無相假
 名眞空妙有眞空玄牝根宗由是知之玄者虛靈之妙也牝
 者竅也這箇虛靈玄竅闔闢元氣體性圓通爲生化之本在
 人身天地之正中是造化根宗性命淵源實天地交界之所
 陰陽混合之處水火交媾之鄕凝結聖胎之地精神魂魄皆
[02p008a]
 聚於此自古神仙修煉内丹皆在此處所謂玄關一竅是也
 門者言天地萬物皆從此虛靈玄竅中出也這箇虛靈玄竅
 總括眾妙道所從出天地從生故曰天地根也綿綿者相續
 不絶之意不間斷之謂也若存者恍有惚無莫能定見似存
 非存之謂也用之不勤者虛心無爲而已虛心而神自返也
 無爲而氣自復也神返氣復吾身之玄牝立矣由是知之谷
 神不死者虛心養神之喻言其體也玄牝之門者陰陽闔闢
 之喻言其化也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者志意不分之喻言其
 用也此言虛心養神神得其所養而返於心心不外馳而氣
 自還於身身心妙合神氣歸根結成大藥謂之還丹乃不死
[02p008b]
 之道也故必用志不分沖和抱一綿綿續續以用之優游以
 養之不可著之於有不可失之於無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
 無心求以有心念之則非妙有以無心忘之亦非眞無惟相
 見於混沌杳冥之中相接於恍惚虛無之内無中不無乃見
 眞吾亦不知其所以爲吾噫惟無心者則能見其眞吾盡性
 者則能知其眞吾此章玄奥爲金丹鼻祖豈易言哉而迷人
 遽言之者蓋亦不得已也蓋傷仙道二百載寥寥也
  天長地久章第七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
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
[02p009a]

 天地形氣也旣是形氣便有成壞又焉能久其所以能長且
 久者以其無心故長久也以道論之若天地之長久亦須臾
 間耳而其所謂眞常且久者有一亘古今不壞而常住者存
 也由是知之天地隨一氣生養萬物其生生者則未嘗生以
 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也人之所以不能與天地同其長久者
 爲其感於見聞迷於覺知幻形桎梏貪生太厚情妄之心不
 息嗜欲之心不休故也是以聖人法天無心滅除世幻體合
 自然卑身以養志忘身以全眞人皆好高我獨謙下人皆自
 大我獨柔弱人皆爭先我獨退怯後己先人故人尊之是謂
[02p009b]
 後其身而身先也人皆貪務我獨損情人皆貴身我獨忘形
 人皆貪生我獨學死不有其生故無死地是謂外其身而身
 存也後身者屈己也外身者忘形也屈其己而不先故能在
 先忘其形而不有故能長存其接諸物也大公至正而無私
 其治諸己也明心盡性以復命與天地分一氣而治雖若無
 私適足以成其私也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
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
無尤
[02p010a]
 水之爲物柔弱無心歸虛去實盈科後進不舍晝夜運之則
 爲雨露流之則爲江河植者頼之以生汚者頼之以潔此水
 之善利萬物也壅之則止決之則流隨方就圓聽從於物謂
 之不爭也人之情喜榮惡辱好高而惡下水之性趨下處低
 流汚以就穢宜其眾人之所惡也若水之德滔滔東注不舍
 晝夜冥契恆常不息之機故喻之爲上善也人能法之可以
 進於道矣觀其所居則安心處下而止於靜居善地矣質之
 於心則澄靜虛明而能鑑物心善淵矣交之於物則利濟普
 徧彼此無私與善仁矣發之於言如潮汐進退不失其時言
 善信矣施之於政平則無聲無往不正政善治矣用以處事
[02p010b]
 則方圓曲直泛應適當事善能矣用之於時則春盈冬涸與
 時偕行動善時矣人能明此七善則方寸不競和順謙虛而
 無昧己自私之蔽惡性易而善性生勝心去而良心發退遜
 慈柔與物無爭蓋爭從心起以無心爲心又何爭之有也故
 用之而無過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此章以戒盈挫銳爲喻而爲履盛滿不知止者之鑒戒也戒
 之哉滿則覆太剛則折勢必然也是故知盈滿難持必有傾
[02p011a]
 覆之患己之而勿持則無滿覆之累也揣治也器之鋒銳必
 有剸劇傷折之害愼之而勿用則無傷折之患也金玉貨帛
 積致盈箱滿室適足以招禍且有時而盡豈能守之而無失
 也若以富貴而驕人則必有盈滿傷折之患自取其咎也孰
 不知天道惡盈而益謙大丈夫功旣成名旣遂須知生如夢
 幻富貴浮雲當及時割愛跳出樊籠超然物外散誕無拘逍
 遙自在以順天之道以全天之與我者安乎自然頤眞保和
 盡性至命豈不偉哉易曰不事王侯高尙其志范蠡扁舟於
 五湖張子房從赤松子遊是也
  載營魄第十
[02p011b]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
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天門闔闢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
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載者如舟車載物念慮營營魄之爲也魄屬陰陰盛則害陽
 蓋言情熾則傷性也是以聖人教人抱元以定其性志一以
 靜其心常使神不離氣氣不離神神氣沖和陽純陰滅則魂
 載魄謂之抱一無離也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嬰方生也嬰
 兒未有知識其志專一其氣柔和其心無妄其神不罷純一
 之意也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玄覽者謂見聞覺知亦陰趨也
 疵疚病也洗滌見聞減除知覺則情妄漸消塵緣漸息疑慮
[02p012a]
 消散何病之有也愛民治國能無爲乎民喻精氣國喻身也
 無爲則心虛心虛神凝神凝氣聚氣聚神和而吾之身民安
 國治矣天門闔闢能無雌乎天門喻心闔闢喻動靜雌者陰
 情也而人豈不運心應物哉但無陰私情妄以障其心耳明
 白四達能無知乎人之聰明仰觀俯察通照物情無幽不燭
 何理不明孰能終日如愚無識無知也聖人仁愛及物有生
 之類莫不仁而愛之蓄而養之故曰生之蓄之也知生之爲
 寄而不厚其生故曰生而不有也修齊治平分内事也何功
 之有故曰爲而不恃也雖居於萬民之上亦不知我之爲尊
 何大之有故曰長而不宰也此皆聖人中心行道著見爲德
[02p012b]
 人人得而見之也故知聖人之德順理而爲無有一毫人欲
 私智增損於事物之上一切出於自然是故謂之玄德
  三十輻章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
用鑿戸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

 古人制器尙象車輪形圓象月其輻三十一月之數也轂者
 虛中轄軸運輪以行地也埏埴和土成泥以爲器也戸者室
 之穴也牖者通明處也無謂虛也車之無轂不能運行器不
 中虛何以乘受室無戸牖其能出入車器室皆實有之利故
[02p013a]
 曰有之以爲利也車之轂器之虛室之戸牖虛通而爲之用
 故曰無之以爲用也是故凡物之有形以爲利者皆賴無形
 之妙以爲用也譬喻吾身有形也而其中有無形者而爲之
 用豈特吾身凡天地萬物皆然也胥元一日聖人言三十輻
 共一轂以至於器室之論蓋使學者體物之身匪徒事於文
 也車器室之理先賢論之亦詳不復贅言若夫體物知身則
 言之者鮮體物知身之說譬頭目耳鼻口體手足共成其身
 雖然各有攸司乃塊一物也而其知覺運動視聽言嗅皆在
 於吾而求吾之一字竟莫能指其端的處豈非無位之吾而
 爲有數之身用哉此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也
[02p013b]
  五色令人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
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

 人之初也性無不善渾然天理而精神魂魄意之五神安藏
 於心冥然不見自能食能言而生識神便溺於見聞而迷其
 眞至於日積月累習染漸深元初鑿矣及其長也惟以名利
 是求聲色是好業力勝而道力微人欲熾而天理滅葢因眼
 耳口心意五者爲之蠱也貪色不反以傷其神故目盲貪聲
 不反以傷其精故耳聾貪味不反以傷其眞爽失道味馳騁
[02p014a]
 田獵以動其意心亂發狂貴藏難得之貨心惑怖盜日夜隄
 妨則向之所謂五神者化爲五賊蠱我精神擾我魂魄耗我
 元靈魅我眞性爲我之害也是以至人教人存五神斬五賊
 實其腹以養氣不悅目以亂心全諸内以養其眞忘諸外以
 驅其妄故云去彼取此
  寵辱若驚章第十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爲上辱爲下得之若驚失
之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人之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
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爲天
下若可以託天下
[02p014b]
 寵謂榮寵辱恥辱也若驚者謂妄動其心然非性情之正也
 何謂者設問之辭也凡人莫不貴榮而賤辱故以寵爲上辱
 爲下也寵辱本無分別之者妄情也世俗旣以富貴榮寵爲
 得志必以貧賤恥辱爲失時榮寵之也得必驚而喜之恥辱
 之也失必驚而怒之是謂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也患者憂苦
 疾厄也身謂幻形非眞形也眞身無患被血月之軀爲之累
 也達斯理者識破虛幻則知形非眞我悟物皆空則識外緣
 虛假自然忘形去累業苦潛消復何患之有也此章之意蓋
 謂寵辱不足驚而人自驚之身不必貴而人自貴之良由以
 情識妄動其心自私而貴其生其若心能忘也則寵辱不足
[02p015a]
 驚身能忘也則憂患不能入若以貴愛其身之心而貴愛天
 下則知人卽我也我卽人也無一人不在貴愛之中無一物
 不在慈祥之内故可以爲天下之寄託也寄託者如可以託
 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義同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
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
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無色故視之不見道無聲故聽之不聞道無形故摶之不
[02p015b]
 得言此夷希微三者不能以言語審諦而分別之故云不可
 致詰故混而爲一也求之於上而不見其明求之於下亦不
 爲其晦求之於自古及今繩繩兮如是之悠久終不見其際
 故不可得而名之然則歸之於無物可也反復求之於無物
 之地但見無狀無象之中而有至妙至眞之理又不得謂之
 無物也謂之有也而不見其形端謂之無也而物賴之以成
 若有若無恍恍惚惚終不能以爲象以爲名也繼而求之於
 前而不見其有始反而求之於後亦不知其有終隨迎始終
 而莫能見復求之於古之道古之道本無求之於無而無亦
 無則莫知其所以然矣然後始知此天地萬物皆自古初之
[02p016a]
 無而生今之有也能知古初之始始於無始爲道之端緒者
 謂之道紀也由是知之此道終不可以情求終不可以智知
 也以形名求之了毋可得以皦昧察之湛不可分始終不能
 窮隨迎莫能見以無御有生化何窮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强爲之容
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
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淸孰能安以久動
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有道之士潛修宻行非人所知或有混濁世以鍊其心或有
[02p016b]
 凝神氣以築其基或求侣擇地傲遊湖海或韜光晦迹藏器
 待時或縱酒放曠俄而沖舉或祿仕濟世倐而飛仙或積功
 累行施符貨藥或潛藏巖穴辟穀煉形倐往倐來隱顯莫測
 其迹雖與人同其心則與人異韜光隱耀返情於空人所難
 測故云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也其可見者觀聖人之威儀應
 事接物之迹耳踐其迹者則知聖人之道不離日用作眞修
 也觀夫聖人之接物也遇事輒加戒愼而不敢輕發豫豫然
 若冬涉川之難斯聖人之愼謹也雖然燕居獨處常存謹畏
 而不敢妄爲猶猶然若畏四鄰之竊知斯聖人之愼獨也終
 日儼然如對大賓未嘗造次斯聖人之主敬也其心渙然如
[02p017a]
 春冰融釋斯聖人之無疑也其質湻厚如愚似訥其衷寛大
 如谷中虛混俗同塵渾渾然與世爲一其迹未嘗不與人同
 也孰能者勉之之辭也孰能以久濁之水止而澄之徐徐而
 自淸孰能以久動之念安而靜之徐徐復其初也濁可淸也
 非靜久則不得念可息也非性定則不能保此道者惟虛其
 中空空然不留一物故云不欲盈也是以聖人被褐懷玉外
 爲狂夫如弊敗之物無新成之可觀此聖人之微妙玄通始
 終莫能識也列子居鄭圃四十年無人識者是能守弊者也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
[02p017b]
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至虛生神至靜生氣故知道從虛靜中出致者造其極也守
 者設其權也虛至大無際故言極靜猶與動偶故言守靜不
 篤則動亂隨之此言學者篤於靜默爲本極於致虛爲成故
 可見自性之原入眞實之地觀夫萬物並生於天地間莫不
 繁秀暢茂其及蒂葉脫落津液歸根故知此道出於虛而還
 於虛物生於根而復歸於根也萬物歸根乃謂之靜至於靜
 極陽生物復暢茂謂之復命也竊知老子以虛極靜篤而爲
 歸根復命之說者葢其使人疑妄歸眞以復其初此復命之
[02p018a]
 常也若知其常則心虛性盡而道自明也不知其常則有妄
 動妄作之舉悖理招凶也知其常則心同太虛何物不容也
 有容其德必大而無私何所不公也以公處世天下歸之可
 以爲王也王者之德與天契同德與天通無爲自然性成道
 備悠久無疆終身用之何殆之有
  太上下知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太古上古之世天下之民惟知有尊君而已及其後也始有
 親譽之意譽必生毁民僞興焉故設刑法以威之始有畏懼
[02p018b]
 之心法嚴則傷恩始有侮慢之意數者良由在上之人去誠
 用智而信不足其民始疑而不信矣民之不信而難治者蓋
 由上之有爲不尙眞實不務德化惟以言語爲貴以煩民豈
 不愈重其疑而民不信宜矣莫若以不言之教無爲而治挽
 囘太古湻風而民安俗美天下自然化也如是則功成事遂
 百姓謂我自然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
忠臣
 道生於天地之先涵仁義而潛智慧若任仁義而狥智慧則
[02p019a]
 離湻喪樸而大道廢矣殊不知有仁義則有奸狡有智慧則
 有詐僞有忤逆不和然後知有孝慈有奸邪亂國然後知有
 忠臣此言大道行則仁義隱大道廢則仁義彰莫若潛仁義
 而屏智慧則奸狡無所逞其智詐僞無所用其情六親自和
 民安國治則孝子忠臣不知所在反民風於湻樸復太古之
 自然而大道行矣此亦一時傷世思古之語也
  絶聖棄智章第十九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仁棄義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以聖智之用行則奸佞不能遁其情莫若絶而棄之使民復
[02p019b]
 於湻化之中而利民百倍於鋤奸矣仁義之名立則忤逆不
 彰而自顯莫若絶而棄之則善惡而無所分別使民復於孝
 慈矣夫巧足以生奸利足以招盜若絶機巧之心棄貨財之
 利何盜賊之有也聖智仁義巧利三者見之於外所以爲文
 名興而實喪三者絶而棄之其文雖若不足而其實則民有
 所賴矣至人恐人不知其實之義故曰見素抱樸守本貞也
 少私寡欲去妄情也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
絶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
[02p020a]
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
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眾人昭昭我獨若昏眾人
察察我獨悶悶忽若海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
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絶學者非不學也學至於無所學斯絶學也吾見今人塊然
 一物蠢爾無知遽云絶學無憂而言不必用心於學問此輩
 正如盲人騎瞎馬欲之東而往西欲往南而走北不知所從
 相應何日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蓋言學者始於窮理次
 於盡性終於復命也故學務求理未有理不明而能盡其性
 亦未有性不盡而能致其命也故知理者窮之而後可知也
[02p020b]
 盡心以求理然後得之未有不學而能自得者也學盡於心
 則無所學而理明矣理明心盡而性亦盡故知性者盡之而
 後可知也然人之性本寂感物而動以生其心心生性遂昧
 矣若知得吾之性天元初無初亦無知識冥然一念不萌則
 此心不生而吾之性復矣性復命至故知命者至之而後可
 知也命者性中之妙𥥆然冥然不可見聞者也列子云莫知
 其所以然而然者命也命之理微故孔子罕言之孟子難爲
 言而善養之浩然塞乎天地之間西昇經云我命在我不屬
 天地我不視不聽神不出身與天地同其久我與天地分一
 氣而治者守本根也學至於命則無所學故曰學至於無所
[02p021a]
 學乃絶學也彼以文辭術藝而爲學者學其一而遺其二得
 於此而失於彼惟恐見聞之不廣求之於外常苦其不足故
 憂也聖人足之於内而無所不知故無憂也譬如唯者應之
 速而爲恭阿者應之緩而爲慢皆應聲也相去不遠而其爲
 恭爲慢則相去遠矣順理則爲善悖理則爲惡同出於一心
 相去不遠而其爲善爲惡則相去遠矣其意蓋謂聖凡均之
 爲學也相去不遠而其爲聖爲凡則相去遠矣竊知聖人之
 心未嘗不與人同凡人之所畏亦從而畏之如畏天命畏大
 人畏聖人之言人之所當畏也若以此爲不足畏則肆情縱
 欲荒亡招殃咎而莫知其極也眾人以嗜味悅目爲樂熙熙
[02p021b]
 然躭嗜太牢以爽其口春登高臺以悅其目聖人則澹泊無
 爲似方生嬰兒之未孩專氣致柔如乘虛御風飄飄然莫知
 其所止也眾人貪欲無厭惟恐爵祿之不大財貨之不多常
 懷盈餘之心聖人則捐情去欲遺其耳目猶恐捐之之不盡
 沌沌然無知無識猶若一愚夫而遊於世也眾人昭昭而自
 衒其明察察而自逞其智聖人則昏昏而不露其光悶悶而
 不顯其跡恍惚如在大海之中寥寥然而不見有邊際也眾
 人皆有能有智聖人如頑若鄙西昇經云眾人皆知得神而
 生不自知神自生也自生者元妙也故知元爲化本妙是生
 根萬物賴之以生謂之母也由是知之聖人所以異於眾人
[02p022a]
 者爲能抱元入妙守本根也故曰而貴求食於母經云常能
 愛母身乃長久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
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古
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孔者大也道不可見而德可見故以德爲道之容也有道者
 必有盛德之容然其動止合度威儀自然爲其胸中有大常
 者存故曰惟道是從也道之爲物惟恍惟惚葢言此道恍有
 惚無之謂也惚兮無而無中有靈恍兮有而有中無象極言
[02p022b]
 不可定之之意也窈者微不可見冥者幽不可測言此道妙
 微而難爲議擬不能以知見求之之意也然恍惚窈冥之中
 而有象有物有精者則是無中恍若有也其精甚眞其中有
 信極言妙有而非無也惟其無中之有而爲有中之眞卽眞
 空不空之謂也然此妙有前際無始後際無終亘古今不變
 不易而常存故曰其名不去也閱者見也眾甫者眾理萬事
 也吾何足以知其事理之當然者蓋以有此妙有而能通天
 下之理審萬事之情虛以待之順以應之則無所不知也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
[02p023a]
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
言哉誠全而歸之
 曲己成物物自歸之不求全而自全也枉己從人人自信之
 不求直而自直也窪下之地水必歸之謙受益也弊則必新
 晦必明屈必伸也少則得專一不雜故得也多則惑貪多務
 得故惑也是以聖人冥心意以盡性與道爲一而爲天下後
 世學者之式則也不以已之見而滅人之見是能兼人之善
 而心愈明也不以自爲是而取人之是是能同人之德而德
 愈彰也功成不自誇其功而功愈大也居上而不矜其長而
[02p023b]
 德愈尊也反覆言之皆不爭之目也曲己成物而物莫能與
 之爭枉己從人而人莫能與之爭故曰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不求自全而人全之不求自直而人直之古之所謂曲則全
 者其豈虛言哉是以天下之民皆賴聖人謙光布德之恩心
 悅誠服必以其功歸於聖人故曰誠全而歸之也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尙不
能久而况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得者同於得失
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得者得亦樂得之同於
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02p024a]
 自然者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也若執自然爲道則被
 自然之所縛耳師云說自然來不自然是也經云天地神其
 機則曰自然自知其不知則亦曰自然自然之妙惟妙於知
 而所以妙則自乎不知然於道則未始有以自之然之則自
 然之名亦强說也故知自然者神妙也神者莫知其所以神
 而神妙者莫知其所以妙而妙甚至有不能以言語形容不
 能以心思測度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名其所以名
 而不知其所以名則自然之名又安在哉此自然之旨也故
 五千文以自然爲道之極至所謂道法自然是也希少也自
 然二字其言雖少適足以爲造道之要也飄風驟雨天地爲
[02p024b]
 之尙不能繼之以終朝終日何也爲其迅疾暴戾發泄太甚
 出非自然故也此章之意蓋始學者動靜語默窮達得失一
 切循乎自然其若自私妄動獵等躁進一旦不繼則爲飄風
 驟雨離道失常反爲進修之累矣吁以天地之力尙不能久
 何况人之輕動乎戒夫從事於道者當混心於事物以順其
 自然同於道可也同於得可也同於失亦可也同者隨從之
 意從乎道吾樂之從乎得吾樂之從乎失吾亦樂之以其得
 失在物吾何有焉若知其得失本無何往不樂若以得失介
 乎方寸者妄情也信者眞實也然此道須要見得箇眞實處
 釋然無疑心地方是有功若有一毫疑二之心介乎方寸則
[02p025a]
 不得謂之眞實矣故曰信不足有不信也此章言道法自然
 本無得失而隨世得失或得或失聽從於自然以任其所至
 然吾未嘗介乎得失之間此其所以爲自然之道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
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跂者起其踵而立以增其高跨者開其足而行以濶其步此
 言好高自大者其終不能久之喻也自見者以爲天下莫我
 善則不能兼人之善故不明也自是者以爲天下莫我能則
 不能得人之能故不彰也自誇其功者猶恐人之不我知而
[02p025b]
 人反鄙之故無功也自矜其能者以爲天下莫我若而人反
 卑之故不尊也此言蓋爲好高好大自見自是誇功矜能者
 之鑒戒也如斯之人學道如將盈餘之食售人矜誇其富足
 而反爲識者之所厭惡求榮反辱之辭也若有道者謙虛恬
 退常若不足肯以此而自處之不處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
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
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2p026a]
 有物混成渾淪無分之謂也或問此物曰此物無首無尾不
 變不更非無非有非形非方無餘無欠不減不增無來無去
 不滅不生不黃不赤不白不靑無内無外無迎無將無聲無
 臭不低不昂寥廓太虛無象無光若有若無若存若亡用之
 則行卷之則藏出入無時莫知其鄕生於天地之先寂然不
 見其有寥然不見其邊亘古今獨立而長存不變不滅流通
 於天地萬物之中無殆無危爲生生之本化化之根天地人
 物賴之以生故曰可以爲天下母也爲其無有不可得而名
 之故以道而表之也以其包含無量獨露無鄰强以大而名
 之言此道至大也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去矣自逝而求之愈
[02p026b]
 求而愈遠自遠而求之終不見其際反而求之恍在人心之
 中强曰道也天地人三才也皆道之所生不言人而言王者
 蓋其爲人倫之首也而人惟知道大天大地大殊不知人與
 天地並立爲三而王亦大故曰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其一也
 是以聖人教人篤靜法地致虛法天澹泊無爲以法道淸靜
 其心純粹其德動止中度左右逢原法自然也此言地天道
 三者皆有自然之妙學者當法之也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
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02p027a]
 此章言身心妄動而生輕躁使人以重輕繳其情也内重者
 則無狂妄之輕心靜者則無忿戾之躁故知輕以重爲本動
 以靜爲君也古者吉行乘乘車師行乘兵車皆輕車也後有
 重車以載寢食服御之物謂之輜重也而輕車終日行不與
 重車相離者輕以重爲本也雖然宴樂於榮觀之勝境此心
 超然如燕居無事之時不爲宴樂遊觀以累其心者動以靜
 爲君也萬乘之主豈可妄動其身心乎身妄動尙失之輕身
 猶臣故曰輕則失臣也心妄動則失之重心猶君天君内擾
 失靜之全故曰躁則失君也
  善行無轍章第二十七
[02p027b]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䇿善閉無關鍵而不可
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
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
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行所當行雖行而無迹也中節之言雖言而無過也事至順
 應安用智術而計度也閉息内觀雖無關鍵其可開也陰陽
 妙合雖無繩約其可解也是以聖人隨材用人故無棄人因
 時制物故無棄物常存救人救物之心而念念相續是謂襲
 明善者其德可法是因其善而從其善故曰師不善者其行
 可戒是因其惡而知其爲善故曰資如其見可師者而不知
[02p028a]
 貴見可資者而不知愛雖有過人之智迷惑之大也能從其
 師能取其資則爲進修至要之術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
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
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爲
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者如勇力蓋世守之以柔弱也谿低下水歸
 之人謙下眾歸之謙虛柔弱志意恆安乃見吾之常德不離
 於身心如嬰兒純一和氣常全也知其白守其黑者如聰明
[02p028b]
 聖智守之以愚闇也式軌則也若愚若昧不衒不矜而爲修
 身之軌則乃見吾之常德而不差忒復無心於無欲湻湻和内
 足也知其榮守其辱者如富貴尊榮守之以卑辱也忘其富
 貴降志下心則其中寛大如谷之虛無物不容乃見吾之常
 德充足無虧忠信質實抱樸還純以復其初也木未斵曰樸
 斵削然後成器樸喻道器喻法大道廢有仁義刑政之意也
 聖人用之則爲官長者蓋言用仁義刑政以齊民也以道治
 天下謂之大制也不割者言道與法不相離理事無礙之意
 也其意蓋謂器非木不成木非器無用聖人雖然用仁義刑
 政皆出於無心順事理之當然無爲而無不爲道體法用道
[02p029a]
 無法有言聖人以無心而治眾情之意也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者吾見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者敗
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是
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之爲天下非取之也天下歸之不得已而後起應天順
 人撥亂反正以安生民也天下神器不可爲者蓋以天命有
 在然非智力所能爲也天下好安靜而惡煩亂歸仁義而叛
 殘暴自然之理也若天命未革神器未歸惟以智力而强爲
 其禍不旋踵而至故曰爲者敗之執者失之也故物之或行
[02p029b]
 於前或隨於後或呴而温或吹而寒或强而大或羸而弱或
 載而安或隳而危言天下之事雖有前後温寒强弱安危之
 不一而其自然之機當然之理其勢有所不可掩者然非智
 力之所能爲但循理之自然無爲無執順而應之以安其分
 可也竊嘗論之聖人之爲天下有可以取可以毋取可以取
 者謂得天下以治其民湯武是也可以毋取者謂佐其君以
 治其民契文王是也是以聖人未嘗不爲天下也惟去其過
 甚去其奢侈去其驕泰利天下之利而不私其利除天下之
 害而不要其功無事無爲萬民樂業四海慕德天下安甯然
 後可以安大寶守神器雖有爲猶無爲也若行一不義殺一
[02p030a]
 不辜雖得天下弗爲也聖人之爲天下也如此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
兵之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
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
道早已
 燮理陰陽振綱肅紀正人倫美風俗興禮樂明賞罰進賢遠
 奸去奢省費薄賦輕徭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常懷以靜
 定不戰爲策而民安國泰以道佐人主也不以兵强天下兵
 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懼夫屠毒生民故也蓋嗜殺人者
[02p030b]
 人亦殺之故曰其事好旋也師之所處民失耕耘而生荊棘
 大兵之後傷天地之和故有凶年理必然也果者剛決也或
 有弑君叛亂不得已以兵代天討之或有侵境擾民不得已
 以兵應之惟以剛毅之心決斷之也如湯放桀武王伐紂孔
 子誅少正卯兵萊夷之類以正撥亂天下響應此必勝之勢
 也善用兵者不敢恃眾爲强惟以剛毅慷慨之氣激厲士卒
 秉正誅邪扶剛植紀也討平之後不可以自矜其能自誇其
 功自驕其志爲懷之以不得已之心則無矜無伐無驕矣若
 恃其强爲國之固然非以道佐人主有勝必有敗盛必有衰
 勢之然也譬如物壯則老若恃其强是謂非道知其非道則
[02p031a]
 速已之故曰不道早已也此章言人臣當以道事君不可妄
 動干戈戕害生靈蓋師出妨民生業殺害以傷天和殺人者
 人恆殺之叮嚀反覆戒人深矣
  夫佳兵者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
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
爲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
天下矣吉事尙左凶事尙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
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有節制之兵謂之佳兵蓋其以殺人爲事故曰不祥之器言
[02p031b]
 此不祥之器人所惡之故有道者不爲也君子居則以左爲
 貴用兵則尙右何也蓋其以殺人爲事故以喪禮處之右也
 兵者用以殺人非君子之所樂爲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
 恬淡者靜定無事之謂也間有不得已而用之者常懷靜定
 之心則無戰矣以不戰爲上策重民命也以戰勝爲不美懼
 夫殺人之多也若以戰勝爲美是樂殺人矣蓋嗜殺人者人
 亦殺之豈能得志於天下吉事尙左凶事尙右偏將軍之爵
 本在上將軍之下而反居其左何也古人立法蓋謂用兵爲
 凶事故以喪禮處之也幸而戰勝以其殺人之多故以居喪
 之禮而處之悲哀而泣之傷其死之眾也
[02p032a]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
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旣有夫亦將
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也
 道者虛無自然妙絶難思亘古今而不變謂之常也以其無
 形不可得而名之故曰無名也樸喻道小謂微也言此道微
 妙至高至貴天下莫不尊之故曰不敢臣也若侯王得此理
 以守其國則天下之民自然賓服從其化也天地相合陰陽
 和也有道者心和心和則氣和氣和則人和而天地之和亦
 應之矣以和感和天降甘露國之祥瑞和之徵也而天下之
[02p032b]
 民隨情感化不待教令自然均平也天下和平始制法度示
 之以向善去惡之方使之有所禁止而不敢妄爲也知其所
 止則無殆無危以安其分遂其生也夫道之在天下也無物
 不有無所不在如川谷之水必歸於海謂天下之理其必歸
 於道之意也蓋海者眾水之會也道者眾理之會也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
有志不失其所守者久死而不亡者夀
 明公私之邪正辨善惡之是非謂之知人者智以根塵爲幻
 假以虛靈爲根本不被物累不爲情牽謂之自知者明以血
[02p033a]
 氣之勇而勝人爲有力以克去已私而復性爲自强知足者
 澹然無欲而無所不足心有餘裕故曰富强行者剛健不息
 力行其道故曰有志造次須臾而弗離安心於虛返本還元
 與道同其久故曰不失其所守者久朝聞道夕死可矣身沒
 而道存死而不亡者夀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
萬物而不爲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之而不爲主可名於
大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汎者充滿流行之謂大道浩然充足周流於天地萬物之中
[02p033b]
 運行不息恍然在左惚在右而無定形無定名也萬物賴之
 以生大道何嘗辭其勞萬物賴之以成大道不自名其功萬
 物賴之以養大道不自爲之主是以聖人法大道無爲之妙
 無欲無私謙卑柔弱可名於小言民不能見其大也及其化
 成天下萬物歸之聖人不以自爲尊然後始知聖人道與天
 通而民始尊之可名於大也愛之養之歸之大之以任其自
 然聖人何嘗容心爲之主無心於民而民歸之無心於大而
 民大之一切出之於無心以任其自至雖有濟世之德澤民
 之功皆吾性分中之所當爲豈可有心而爲之哉惟謙德之
 不足無欲無私無爲無執以順其自然而能功成事遂天下
[02p034a]
 化行此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之義也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客止道之出口淡
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可旣
 大象無象視聽不得言其虛也蓋言〓〓心應物無所往而
 不利故能通天下之幾微而無所不當當則不害於理故無
 所不安無所不平無所不泰也樂與餌聲味俱美雖足以快
 其心爽其口然皆外物也以其根塵幻假如過客止於逆旅
 暫寄而已喻其不能久也道之出口雖然淡乎無味無色可
 見無聲可聞用之則無盡也迷人運筆至此而有感焉慨而
[02p034b]
 言曰道之出口淡乎無味視不見聽不聞擴充而用之神妙
 無方變化倐忽可以包天地而括三才可以貫金石而入水
 火可以嘯命風雷可以鞭龍作雨可以咒水草而驅邪愈疾
 可以辟粒食而住世延年修之於内則聚靈爲寶超凡入聖
 用之於外則調理陰陽濟人利物玄神羽化其用何窮得之
 者或不以鄙言爲妄也否則大笑之奈何愚人嗜色味以快
 其心美其口如過客暫寄於逆旅何其小也何不遊心於大
 象造乎混沌鴻濛之墟超然無外作天地間一大丈夫磊磊
 落落散澹無拘豈不大快其身心也哉學者試於正心靜默
 之中以求之綿綿密密以用之而無間斷力久工純自然鑿
[02p035a]
 開混沌探蹟太虛則大象可執鴻濛可造矣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强魚不可脫於淵國
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見其固張便知將歙見其示强便知其弱見其固興便知將
 廢見其固與便知將奪此兵法虛實之理權謀徂詐之術也
 其機雖隱微而其理亦甚明故曰是謂微明也柔弱者無爭
 雖有强暴莫能加之故曰柔弱勝剛强也夫魚不可脫於淵
 出於陸則死利器不可以示人墮其機則敗利器者謂權謀
[02p035b]
 智力之術以勝人也懷勝人之心者則人亦懷勝心以應之
 其必敗故曰利器不可以示人也此言人以智謀求勝而天
 下之智謀者眾矣其或測其機以應之則有必敗之患也是
 故任智謀而背道如魚之脫水則死利器示人則敗也若以
 道而示人人亦以道而應之我以柔弱而不爭雖有剛强亦
 不能加之於我如魚之不離水不以利器示人也先儒謂權
 謀狙詐之學皆原於此蘇張申韓皆其流此言誤矣豈不知
 老子之道以仁義聖智而猶病之權詐肯爲乎其不待辯亦
 已明矣如言柔弱勝剛强利器不可以示人者極言不可用
 之之意然此經辭義含蓄多喻譬之言學者切不可以辭害
[02p036a]
 意而作眞實之語則有堅白異同之差矣
  道常無爲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
鎭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法自然故常無爲無爲者道之常也或曰然則春生秋殺
 豈非爲乎曰物之生也時至氣聚不得不生物之死也時至
 氣散不得不死皆自然而然大道何常爲之有或問聖人之
 無爲曰無爲者無心爲而爲也程明道云順理卽無爲然非
 塊然不接人事如土木偶人召之不來麾之不去拱拳蹲踝
 爲無爲哉殊不知聖人之心如明鏡止水物至則照物去則
[02p036b]
 空事物之來一切循乎自然順其理而應之以輔萬物之自
 然雖有爲猶無爲故曰無爲而無不爲也侯王若能法而守
 之無欲以養心順理以應事因時制宜不逆民物久而勿失
 天下臣民自然感化故曰萬物將自化也間或有妄心起情
 欲生直以理而治之使則復靜靜則妄盡心空自然無欲無
 欲則無事矣無事無爲而民自安國自治天下自正矣
[02p037a]
道德下經釋辭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
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
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
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
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
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無爲有德而不知其德其德化矣是以有德下德爲之
 執德而不失其德有而未化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02p037b]
 者無心於德之謂也下德爲之而有以爲者有心於德之謂
 也仁者雖然有爲而其愛物之心渾然與物同體與道玄符
 爲之而無以爲德之上也義者制事之宜爲其存心於分別
 爲之而有以爲德之下也禮者德之序也用以嘉會而人或
 不之從則攘臂引而揖之以其作爲太甚則爲德之愈下也
 由是知之道者自然也德者無爲而無以爲也仁者爲之而
 無以爲也義者爲之而有以爲也禮者作爲太甚故曰失道
 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如莊子所謂
 德下衰之意老子傷世語也竊知上古之世其民湻其俗樸
 渾然忠信雖不主於仁義而仁義潛於其中當是時也民無
[02p038a]
 相悖安有仁也民無相棄安有義也民無相犯安有禮也及
 其後也離淳喪樸忠信日薄禮之所由生矣是以聖人因民
 之忠信日薄上下無序無序則亂故制禮以救之故曰忠信
 之薄而亂之首蓋其因時制宜此作禮之由也老子曷嘗棄
 絶仁義禮法哉先儒以文害意以爲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
 首訕謗至人蓋亦誤矣然他亦未嘗仔細看來前識者未萌
 先兆智也審權變明是非浮妄無實故曰道之華因民之愚
 而有故曰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常無爲而不妄爲處其厚不
 處其薄也常正念而不妄知居其實不居其華也去彼作爲
 之諸妄取此無爲之一眞故云去彼取此
[02p038b]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淸
將恐裂地無以甯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爲貞將恐蹷故貴以賤爲本高
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耶非乎故
數車無車不欲碌碌如玉硌硌如石
 一者虛而靈寂而神無而有散之一切處斂之在方寸恆在
 目前而人莫識此眾生之本源萬法之主也故天虛明而淸
 地虛靜而甯神虛無而靈谷虛空而盈萬物虛通而生侯王
[02p039a]
 虛心以爲天下貞萬殊一本也天不虛明而淸將恐毁而裂
 矣地不虛靜而甯將恐動而發矣神不虛無而靈將恐息而
 歇矣谷不虛空而盈將恐盡而竭矣萬物不虛通而生將恐
 消而滅矣侯王不虛心謙下而自高自貴將恐顚而蹷矣聖
 人知賤爲貴之本下爲高之基故謙虛低下退遜不爭而天
 下推尊之此聖人之貴高也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者貴
 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也非乎謂不然也言貴以賤爲本高
 以下爲基者謂之德不謂之道也夫道無貴賤無高下若以
 貴賤高下而分別之者非也豈不知數車無車乎車者總名
 也如轂如輪如輻如軾如軸如轅逐而名之則車之名滅矣
[02p039b]
 其意以車爲道數車爲德爲仁爲義爲禮爲智爲信逐而名
 之昭昭於心目之間德成而道隱矣殊不知道者德之體德
 者道之用也是以至人恐人貴道而賤德故曰不欲其琭琭
 然如玉之貴不欲其硌硌然如石之賤則一定之名不可易
 也一定不易則不化是以聖人不欲之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地萬物無有不先反其無而復有也譬如復卦一陽之動
 必先反純靜之坤靜極而變出靜而動靜爲動之基故曰反
 者道之動也學者若知反虛復靜爲動之基則弱志虛心而
[02p040a]
 爲道之用也夫志弱則心虛虛極則靜而反其本此復性之
 要故曰弱者道之用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天下萬物皆天
 地所生故曰天下萬物生於有也然而天地又安從生蓋其
 自無而有故曰有生於無也反靜復動者虛化神神化氣氣
 化形自無而有生人生物道之動也弱志虛心者精化氣氣
 化神神化虛自有之無返本還元道之用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
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類進道若退上
德若谷太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
[02p040b]
大器晚成大音聲希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上士聞道心領神會釋然無疑勤而行之也中人之資可上
 可下操之則存舍之則亡故若信若疑也惟下愚之人昏敝
 偏執其智不足以知道其心不足以明理道聽塗說誤求盲
 師以迷指迷或執旁門小術或落頑空或流房中一言半句
 謂之口訣雖聖人以大道曉之其亦不信者下愚鈍根遮障
 深厚不能明了且以先入之言而爲之蠱是以信不足也非
 惟不信而及詆謗大笑之惟其笑方見吾道如虛空而難及
 也此輩正如盲人騎瞎馬豈知秦越道路之適乎經云夏虫
 不可以語冰蓋其未見之也井蛙不可以語天其所見者小
[02p041a]
 也建言有之者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數語也明道若昧者
 内明外闇默如愚也夷道若類者有教無類不分別也進道
 若退者抱樸守柔若退惰也上德若谷者器量寛洪能容納
 也太白若辱者修内忘外隳肢體也廣德若不足者有而爲
 無實而爲虛也建德若偷者潛修密行恐竊知也質直若渝
 者忘世斷緣不近人情也大方無隅者理事圓融無稜角也
 大器晚成者惟知明道不計其功也大音聲希者本不容言
 言必該眾也大象無形者韜光藏輝莫見乎隱也道隱無名
 者被褐懷玉莫顯乎微也以上皆上士所行下士所笑也貸
 者與也舍已從人之意言上士器識不凡善假方便能與人
[02p041b]
 而不自與也故知能成人者未有不能自成也故云善貸且
 成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爲
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
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
教父
 虛無自然而生一氣道生一也一氣之中而分陰陽輕淸者
 運而爲天重濁者凝而爲地一生二也輕淸氣也重濁形也
 淸濁混形氣合者爲人二生三也天主施化地主長成人主
[02p042a]
 蓄養萬物賴此三者以成三生萬物也物之生也負陰而抱
 陽氣者爲陽得之於天也形者爲陰得之於地也然物之生
 皆背陰面陽陰陽相含冲氣和也萬物得此冲和之氣以遂
 其生道之常也然人之情喜榮而惡辱尊貴而鄙賤孤寡不
 穀者乃不美之名人之所惡而王公自稱之者損爲益之基
 也是以至人教人損於外以益其内故曰損而益之也若恃
 貴高務益於外者其必損乎内故曰益而損之也人之教人
 無非欲其爲善去惡與我尙柔弱去剛强之義同故曰亦我
 義教之也觀彼强梁之人任權勢尙詐力適以招禍必不得
 其善終故聖人惻之發以教人故曰吾將以爲教父也
[02p042b]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以是知無爲
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水至柔也而能摧山陵之至强氣至柔也而能入金石之至
 堅無有者無形之有謂之妙有也無間者如無隙之謂也物
 之至微莫若微塵尙不能入無隙之間惟無有之妙雖天地
 之大包之而有餘秋毫之末貫之有餘地金石之堅入之而
 無礙也不言者非無言也迫而後應不得已而後言又何言
 之有也無爲者無心於爲而無不爲之義雖若有爲猶無爲
 也吾由是知無爲之道誠有補於心矣然而不言之教無爲
[02p043a]
 之益本無可説順理自然其道如是之簡而人鮮及之者滯
 於言而妄爲之也若以必言而後明必爲而始就其所爲亦
 甚勞所及亦甚寡蓋其不知無言無爲之妙所以學者眾而
 成者寡也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貨與身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
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貨外物也得之何忻失之何戚逹斯理者得失在物不在
 已也溺於名利者不得則大費心力以求之是所求者輕而
 所失者重愛小喪大求於末棄其本也利者禍之媒多藏者
[02p043b]
 禍必大亡必厚也惟知足者識名利如幻惑不貪不戀以聽
 其自然知足常足何辱之有也知止者止其所當止不僭不
 忒而安於其分知止則止何殆之有也如是則不被外物所
 誘得失所病此身可長久也竊嘗論之曰名者坑人之䧟穽
 利者喪人之斧斤名利有分非能强求而人苦不知以功名
 憂苦其身心以貨財焦勞其形體何其愚也不知名利爲何
 物身爲何物也名利外物至小也身者天之與我至大也以
 至大徇至小是不重其所重而惑其所輕棄其本逐其末也
 嗚呼名之與身孰親貨之與身孰多得之與亡孰病一息不
 來名兮利兮於我何有且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則甚愛
[02p044a]
 者有時而盡其多藏者亦有時而亡其名利者亦不能常於
 我有故知名不必戀利不必貪從可知矣惟知足者識功名
 爲儻來貨財爲外物而不貪不戀知足常足而無所不足知
 止則止而安其所止則無辱無危以全天之與我者安乎自
 然頤養天眞保合太和則性可以盡命可以至身可以長久
 以盡天之與我者而無愧矣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淸靜爲天下正
 成若缺然爲未成則進修之業未可量而其所造就者必成
[02p044b]
 大常若不足其用日新何敝之有也雖盈若虛之未滿則謙
 光之德不可限如無若虛其用不竭何窮之有也屈已以從
 人而人信之不求直而自直直莫大矣巧人而拙已則天下
 之巧者皆我之用巧莫大矣訥於言而敏於行則天下口辯
 者莫能與我爭辯莫大矣躁極勝寒靜極勝熱理必然也故
 有道之士心無邪妄動靜一如超然出於靜躁寒熱之外故
 云淸靜爲天下正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02p045a]
 天下有道以戰馬糞地息兵業農也天下無道興戎於郊外
 征伐擾民也蓋由貪欲而動起釁生端以致殘害民命罪莫
 大也不知止足黷武窮兵以致身危國削禍莫大也必於欲
 得暴兵逞强殺人不顧咎莫大也惟知足者常足保境安民
 以安其分罪滅禍消而無咎矣以修鍊言之天下有道反情
 復性無欲無爲卻走馬以糞意馬安閑靈根發秀天下無道
 縱情昧性念慮不休戎馬生於郊意馬馳騁性地荒蕪欲妄
 不止罪莫大也貪著不了禍莫大也有而不忘咎莫大也惟
 知止足則志有定向而心自靜心靜念止念止意安意安氣
 聚氣聚神凝二物均平丹道成矣
[02p045b]
   不出戸章第四十七
不出戸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
不行而至不見而名不爲而成
 天下雖大人情物理一而已矣雖不出戸以理推之從可知
 矣天道雖隱陰陽變化今古常然雖不窺牖以理測之亦可
 見矣若以必至而後知必見而後明足跡所至其知幾何目
 力所及其見幾何用力愈勞而心愈昏愈求而愈不得故曰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也由是知之聖人知不在見名不在色
 爲不在事得之於心見之於理一切順乎自然則無不明無
 不知故不行而自至不見而自名無爲而自成也眾人務求
[02p046a]
 於知見足跡所至而不多目力所及而不廣故知見者少也
   爲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取
天下常以無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爲學者常恐學業之不精孜孜求益故曰爲學日益也爲道
 者常恐情妄之不去汲汲遣欲故曰爲道日損也學者誠能
 去識去知則宿習漸消業火漸滅妄心漸斷幻緣漸空以至
 於内外兩忘動靜恆定修無所修損無所損萬緣頓息人欲
 盡消故曰損之又損以致於無爲也竊嘗思之人豈無爲哉
 但無妄爲耳是故聖人所謂無爲者無心於爲而爲之謂也
[02p046b]
 故知聖人之爲時行則行時止則止以補萬物之自然來干
 我者順以應之卽到解脫之場入無爲之域也取天下常以
 無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者然天下之情好安靜而惡煩亂
 歸仁義而叛殘暴無事則民安天下歸之多事則民煩天下
 叛之此人君南面之術無爲之道也
   天下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聖人之在天下
惵惵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無常心者隨俗而治不〓民情以百姓之心爲心惟不
[02p047a]
 失其正也善者吾善之同其善也不善者吾亦以善而接之
 使之反善則善常不失故曰得善也信者吾信之同其信也
 不信者吾亦以信而待之使人反信則信常不失故曰得信
 也竊知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然亦甚切矣視天下之人爲一
 人以天下之心爲一心而無所分别故曰渾其心也而天下
 之人服聖人之化皆注其耳目而觀聖人威儀可範言語可
 法仰之如天地信之如神明親之如父母也而聖人視其民
 也誠恐傷之故保之如赤子愛之如嬰孩也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動之死地亦
[02p047b]
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
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心淸意靜生之門也心荒意亂死之戸也出入於生死之中
 者元神也心本無心感物而有元神化爲識神矣然人有此
 識神生出那許多七情六欲而煩惱憂苦所以流浪生死也
 由是知之人之所以有生有死者皆七情六欲十有三也生
 之徒十有三者窒情絶欲情欲冺則金來歸性魂魄抱一水
 火相濟生之徒也死之徒十有三者縱情生欲情欲熾則性
 隨情轉魂魄相離水火相違死之徒也故知人之生動之死
[02p048a]
 地皆情欲致然也夫何故而其然乎爲其貪生太厚情欲不
 止故也然人之情欲莫大於貪生不有其生者則死乎無有
 矣故貪生爲人之大妄蓋聞善攝生者無思無慮不識不知
 神不離根抱元入妙全其眞也由是知之元妙神眞天之與
 我本無思本無慮本無知本無識本無生本無死也學者一
 朝頓悟我本不生又焉有死能弘無生之心又何死之有也
 吁人能叅透這箇生死門頭自然現出本來妙相圓陀陀赤
 灑灑無障無礙無憂無懼則陸行不遇虎兕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也夫何故而
 其然乎蓋其知得幻形虛假生死本無故無憂無懼以其無
[02p048b]
 死地雖有兕虎兵刃亦不能傷害於我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
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蓄之長之育之成
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爲玄德
 天地萬物自無而生道本無故曰道生之生而爲有道氣流
 行著見於外而爲德故曰德蓄之成而爲物物有形故曰物
 形之物之生剛柔相摩積勢而成故曰勢成之觀夫物之生
 成皆道生德蓄是以天下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
 莫之爲而爲莫之致而致者自然而然理之常也故物生之
[02p049a]
 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者斯皆道之妙用周流
 於天地萬物之中而相爲終始也故知此道能生萬物不自
 以爲有能成萬物不恃以爲功能爲萬物主不自以爲大造
 化生物之德自然之妙於兹見矣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旣知其母以知其子旣知其子復歸其
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
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天下有始始初無物道本無也故知物乃道之子道乃物之
 母也旣知得物乃道之所生而人亦物物卽道也人旣與道
[02p049b]
 爲一應當滅情還空復歸其始而還於道雖終身應世理事
 圓融何往而非道哉又何危殆之有也塞其兌閉其門者天
 君内定精氣自還綿綿密密以行之優游安閑以養之閑時
 得收便收急處要用便用則終身用之而不勞也開其兌濟
 其事者隨境散亂逐物不反孜孜汲汲而求之紛紛紜紜以
 擾之靜則念慮千般動則貪求百種終身役役而不返矣小
 者微也言此理至微人所難知察其精微則物不能爲我蔽
 故明也退怯守柔則物不能爲我敵故强也光者明之發物
 至則照用其光也過則捨之光復歸其明矣知放知求又何
 殃咎之有也光明相續子母互用謂之襲常也
[02p050a]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所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
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飮食財貨有餘是謂盜
夸非道也哉
 使我得位行志則介然自守躬行大道南面無爲以治其國
 也然治國教民必自我始我無爲無事而民自正自化也施
 行之際常存戒愼惕勵之心而謹畏之竊恐萬民之失業百
 司之不職賞罰之不明黜陟之不公也政甚平易豈是難行
 但人溺欲自私以臺榭是務聲色是好口體是重好從邪徑
 而棄大道也營宫室而高臺榭則百姓服役田地荒蕪倉廩
[02p050b]
 所以虛矣華其衣佩其寶嗜美味蓄貨財厚斂於民民財是
 以罄矣此皆盜賊所爲而强奪其力斂其財是賈民之怨也
 民力困而國不治謂之非道也哉老子當周室將衰之季嫉
 時王之不道不得位以行志故發此傷之孔子曰如有用我
 者吾其爲東周乎聖人救世之心一也
   善建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眞
修之於家其德有餘修之於鄕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鄕觀鄕以國
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02p051a]
 建立事功者其業不抜如舜禹是也懷道德者其澤長存如
 周孔是也而其功足以成天下之大事而其德足以爲天下
 之大經則國有常典報德報功爵祿其子孫而奉祀之示不
 忘也修身齊家和鄕治國平天下之法有道存焉或問此道
 曰道一而已矣一者至當也以此道修身而身修其德眞實
 以此道而齊家家有餘慶以此道而和鄕其德長久以此道
 而治國其德豐厚以此道而平天下其德普徧是故以我修
 身之術觀人之身修不修也以我齊家之法觀人之家齊不
 齊也以我和鄕之志觀人之鄕和不和也以我治國之道觀
 人之國治不治也以我平天下之心觀天下人之心同不同
[02p051b]
 也吾何足以知天下事理之當然者但以此道一以貫之故
 吾不中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如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摶骨弱筋柔
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嗌不嗄和
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不祥使氣曰强物壯則老
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有道之士其德渾厚其心純一故比之如赤子也赤子未有
 知識爲其無害物之心雖有蠆尾之毒蟲不能螫也雖有爪
 拏之猛獸不能據也雖有距擊之攫鳥不能摶也是故不害
[02p052a]
 物者物亦不能害之矣觀夫赤子之骨尙弱筋尙柔無執而
 握固無欲而䘒作者精至盛也雖作無欲故能全其精號之
 終日而嗌不嗄者氣至和也雖號無妄故能全其氣和者神
 集氣凝生理之常也知其常而理自明其若貪欲以益其生
 者妄心也妄必生殃故曰不祥意住神住神住氣凝自然而
 然不關做作其若用心搬運妄動以暴其氣謂之强也是故
 無生無强赤子之心也益生使氣則失赤子之純一强作傷
 和殃必及之也血氣旣盛但無思無慮無作無爲以養其和
 者安其常也如若縱心妄作以助其長如物盛必衰壯必老
 也若此謂之非道也哉學者若知其非則速已之安其常以
[02p052b]
 養其和則無殃暴之咎矣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
其塵是謂玄同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疎不可得而利不可得
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知者非不言蓋道不能以言盡也若太上之守中南郭子綦
 之隱几顔子之愚是知者不言也若王衍之淸談公孫龍之
 辯儀秦之佞是言者不知也塞其兌不容言也閉其門不容
 思也見其銳便挫之也見其紛便解之也與眾光相和兼人
 之善也與眾塵相同同人之德也自然與道玄同安事乎浩
[02p053a]
 浩重樓而出以泄其和以喪其眞哉觀夫日用之間動靜語
 默周知百爲自然之機莫不與道玄同同者不期同而同無
 所同而無所不同謂之玄同也玄同無所不同故無親無疎
 無利無害無貴無賤雖欲親之不可得也雖欲疎之不可得
 也雖欲利之不可得也雖欲害之不可得也雖欲貴之不可
 得也雖欲賤之不可得也惟不可得而親疎不可得而利害
 不可得而貴賤者則得玄同之妙故爲天下貴借使得而得
 之則不得謂之妙其亦不足貴也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
[02p053b]
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
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以正治國順理而已以奇用兵從權變也以無事取天下無
 事無爲則民安故得天下之心也政煩多事則民亂故失天
 下之心也吾何足以知其治國用兵取天下之道哉但無私
 無欲以順其自然而已若以多事避諱而禁忌則民心不甯
 荒其治生而民愈貧也利器者用以勝人之技耳懷勝人之
 心者人亦懷勝心以應之禍亂故滋生也好伎巧而尙機事
 則人挾智術而競進奇物故滋多也嚴法令以禦盜賊則賊
[02p054a]
 盜逞其忿以擾民故賊盜愈多也數者有心求治而國愈亂
 有意安民而民彌貧蓋其不知政繁召亂之由故也是以聖
 人守正以治其國無事以治其民則民安其常樂其業故無
 禁忌無異心無機事無竊謀天下烏得不平哉是以聖人云
 我無爲而民自化也我好靜而民自正也我無事而民自富
 也我無欲而民自樸也此引古語以釋上文無事取天下之
 意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醕醕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
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政耶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人之所迷其日
[02p054b]
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寛裕無事無爲則民湻而易治其政煩瑣任智盡法則
 民缺缺然無措矣禍福互相倚伏莫知其極而人可不謹歟
 凡在患難之中若能悔過省躬戒愼恐懼邪自化爲正妖必
 化爲祥轉禍爲福所謂禍兮福所倚也凡在得意之中其若
 驕泰奢侈縱欲不反正必化爲邪善自化爲惡禍患隨至所
 謂福兮禍所伏也吁正則致祥不正則招殃故知治國治心
 者不可以不正也可不戒哉然人之迷惑失正固非一日其
 所由來者漸而人苦不知是以聖人防微慮漸畏民之溺也
 故方正其身邪者不傷之而自正淸廉其德貪者不懲之而
[02p055a]
 自廉公直其心佞者不肆之而自直韜光抱樸使人莫能見
 其美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
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
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治家不輕費財物以節其用治人之道得矣治身不輕耗神
 氣以養其性事天之道得矣嗇者儉悋之意善治身者無所
 不嗇目不妄視以嗇其神耳不妄聽以嗇其精口不妄言以
 嗇其氣心不妄思以嗇其眞身不妄動以嗇其形而無所不
[02p055b]
 嗇夫惟嗇則能内安其心外閉其邪故神得返心心合於空
 空無所空以復其元初皆嗇之力也服卽復也早服者言其
 及時而復若待神氣虧損則不得謂之早復矣重積德者言
 人之身未有所損而又嗇養之豈非重積德乎及其用力之
 久積之自厚故足勝私欲而無所不克也私欲克盡性天湛
 澄可以治人可以事天自然與道玄合莫之爲而常自然則
 終身用之有無極之樂也知其極樂則造化在我道妙由心
 故足以爲安身立命之所矣這箇安身立命之所若人得之
 超凡入聖爲不難矣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治大國章第六十
[02p056a]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
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小鮮小魚也治大國者若烹小魚愼之不敢輕撓撓則糜爛
 隨之此言政煩召亂之喻昔者聖人之治大國虛明以養其
 心儉約以奉其身淸愼以堅其志安靜以治其國以道莅天
 下其鬼不神蓋以聖人在位鬼神不敢見精神以犯人者非
 其鬼不神邪不能勝正耳故知鬼神不敢干犯於人者蓋其
 畏正人君子之道德也聖人不忍傷其民者視民猶子也間
 有愚民蹈之不善聖人不因其惡而遽刑之仍以善而救之
 以恩而撫之使之反善也噫聖人不傷民而鬼神化其德盛
[02p056b]
 矣鬼神之不傷人其德亦盛矣夫兩不相傷皆賴聖人振好
 生之德惻隱之仁故天下以其功歸於聖人聖人不自以爲
 功質之於鬼神故曰其德交歸焉
  大國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故大
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或下以取或
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
其所欲故大宜居下
 治大國者如江海之處下流容納百川之水也大國之君謙
 虛善下則近悅遠來天下歸之如水赴海而交會也牝之能
[02p057a]
 勝牡者靜能制動之意也以靜爲下者言治國尙安靜之意
 也大國之君能謙能下安靜仁慈以撫小國小國懷德而歸
 之此大國以取小國之術也小國之君能謙能下安靜承順
 以事大國大國慈仁以撫之此小國而取大國之術也或下
 以取者大國以取小國之貢也或下而取者小國而取大國
 之心也大國之欲不過兼併小國以助其强大小國之欲不
 過承奉大國以求其自安故知大國小國皆以謙虛安靜之
 術以遂其所欲也治大國者不自高自大而驕盈惟以謙虛
 安靜而爲策則得天下之心國自治民自安故曰大宜居下
 也
[02p057b]
  道者萬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
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
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不曰求自得有罪以
免耶故爲天下貴
 道者本然之妙名狀難形竪貫無際橫亘無邊其能包囊天
 地故曰萬物奥也善者得之而爲修身之至寶不善者雖被
 物欲所賊其亦賴之以保其生也善人之言眾所知也善人
 之行眾所尊也人之不善物欲惑之也迷惑之者必以聖人
 之嘉言善行而開導之使之反善何可棄也故立天子置三
[02p058a]
 公者將以教化其民使不善者明其心復其性反其善也天
 子三公雖有拱璧之寶駟馬之乘聖人猶不足貴惟進修此
 道爲至貴也古之人所以貴此道者不日孜孜而爲已惟以
 汲汲而教民從其善進乎道也間有愚民蹈之不善則一人
 有罪我䧟之也不遽刑之哀而免之以俟其改過遷善而至
 於道故爲天下貴也
  爲無爲章第六十三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爲大
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
不爲大故能成其大輕諾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
[02p058b]
難之故終無難
 聖人以無爲爲爲爲自然之當爲以無事爲事爲天下之正
 事以無味爲味味恬澹之道味大小多少聖人一而視之無
 分別也無恩無怨何報何施惟德而已矣圖難於其易爲大
 於其細者言天下之事從微至著積小成大必謹其始而慮
 其終若待滋蔓則難圖也然而天下之難必起於易天下之
 大必作於小是以聖人小心翼翼以俟終日終不爲大故能
 成其大也然天下之事豈能豫必之哉故君子愼其言而不
 敢輕發者惟恐不能踐其言若輕諾者必寡信也夫奕小技
 也不專心致志而猶不得其精况天下難事大事乎若易爲
[02p059a]
 者必多難也語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是也言不妄
 發懼失信也易若爲難恐無成也惟其難之故終無難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爲之於未有治之
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
於足下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
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愼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
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
然而不敢爲
 安而持之則易危而持之則難事未萌而謀之則易旣成而
[02p059b]
 謀之則難脆薄而攻之則易堅實而攻之則難微細而散之
 則易盛大而散之則難善治事者防之於未然之先善治亂
 者治之於未亂之始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漸也旣知得履
 霜爲堅冰之始有事者甯不謹其始乎然而合抱之木必自
 萌櫱而生九層之臺必自勺土而起千里之行必自一步而
 始此言天下之事自近而至遠由粗而達精之意也夫有成
 必有敗有得必有失是以聖人無心於爲故無敗事無心於
 執故無失也而人常昧於幾妄爲執著或成而敗之或得而
 失之蓋其不能謹其始是以不能善其終也若能愼終如始
 無執無爲則無敗無失也是以聖人不欲人之所欲難得之
[02p060a]
 貨人之所大欲也聖人不欲之者蓋以外物有執則有失不
 欲之則不被外物所誘也不學人之所學眾人務學其事益
 其見聞求於外以喪其内眾人之過也聖人以無學爲學而
 無所不知以復眾之過也愼終如始無執無爲佐理萬物以
 任其自然不敢强爲之也
  古之善爲士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
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
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之善治國者不以昭昭之明察察之智以示其民但敦樸
[02p060b]
 其風湻厚其俗而教養之則民亦怡怡其心熙熙其志無願
 無慕以安其分則上下同德以洽雍熙之化也民之難治者
 良由在上之人任智術尙權力民心懷疑是以難治也孟子
 曰所惡於智者爲其鑿也治國者若以私智治民則民亦以
 私智奉上上下相窺各求其利國之賊也不任智術惟以道
 德撫民則民亦感化而懷其德上下攸安國之福也夫用智
 則民亂不用智則民安此兩者大中至正之法式也常守其
 法而不失其德玄矣而播於遐方自然近悅遠來而歸化也
 噫眾人以私智自利聖人以大智利人與人相反然後始知
 聖人爲無我故可以造乎正大和順之域而爲民之司牧古
[02p061a]
 善士之風也
  江海所以爲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是以聖人
欲上民以言下之欲先民以言後之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
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

 江海處低安下寛大能容是以百川之水皆歸之故云百谷
 王也聖人治大國處民上而言下者蓋以聖人謙虛恬淡寛
 大能容故天下推尊也居民先而言後者言聖人退遜不爭
 先人後已故天下樂讓也雖然處於萬民之上虛心順理無
[02p061b]
 作無爲雖有賦役亦不重也坐於萬民之前省刑息事視民
 如傷雖有訟獄無大害也是以天下之民懷聖人寛大之量
 慈祥之仁莫不鼓舞踴躍樂而推戴之願其爲主事之而不
 厭者蓋以聖人退怯無欲外順中虛是以天下莫能與之爭
 也如舜居陶濱三年成邑五年成都行者讓路耕者讓畔湯
 居亳文王之在岐山是也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慈
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
[02p062a]
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
慈衛之
 聖人心專志一不識不知沌沌兮如愚似訥樸樸兮若鄙若
 頑藏光去智守弊無爲誠哉似一大不肖之人也不肖者言
 其與世不相似也以世俗觀之似不肖以道觀之大肖也若
 世之所謂克肖者肖之小者也故曰我有三寶持之於心而
 爲修身治國之具能通萬物之情能濟天下之溺一曰慈二
 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柔退怯不與物爭故天下莫能
 與之敵故勇也儉嗇知足裕然有餘故廣也謙虛卑下眾所
 推尊故能成其長也如若捨慈以任勇則强梁捨儉以事廣
[02p062b]
 則驕奢捨後以取先則自大天下怒之其禍隨至死之道也
 若以慈儉不忍人之心而征伐不戰而自勝天下莫能敵之
 也若以慈儉不忍人之心而自衛不守而自固天下莫能攻
 之也此天以斯術假手於我我以此術而衞斯民故曰天將
 救之以慈衛之也孟子曰仁者無敵卽此意也此經雖不主
 於仁義禮智而仁義禮智潛於其中如此章言一曰慈二曰
 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者蓋慈者仁之目也儉者義之目也
 不敢爲天下先禮之目也不敢爲主而爲客智之目也老子
 曷嘗棄絶仁義禮智哉蓋其善藏諸用耳
  善爲士者章第六十八
[02p063a]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爭善用人者爲下是謂
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善爲士者文修武備息兵業農保境安民而已不尙征伐不
 任勢力故曰不武也善戰者削平定亂誅暴禦寇而已戰固
 因怒而起以事之當怒不得已而後應然非出於情意之私
 怒而殺人故曰善戰者不怒也善勝人者安靜無事常懷不
 戰之心固守封疆雖有强暴莫能與我敵故曰善勝人者不
 爭也善用人者忘其自大之心振謙光之德而人悅從其必
 樂爲我用故曰善用人者爲下也善於不爭故人感其德善
 於謙下故人效其力斯聖人以德服人而人亦誠服之如是
[02p063b]
 則可以配天古以道化民之意然非天下後世之所能及也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
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
加哀者眾矣
 用兵有言言兵家有此言也啓釁起兵謂之主以兵應敵謂
 之客不敢爲主者言其不敢妄動干戈殘害生民也而爲客
 者迫而後起不得已以兵應敵也不敢寸進者恐其輕敵而
 殺傷也而退尺者速退不戰以保全也二者皆仁慈不忍之
 心不樂用兵之意吁有國者若無輕敵妄動之心常存不戰
[02p064a]
 保全之念雖在軍旅之中如無行陣之可行無臂之可攘無
 敵之可迎無兵之可執以其無戰之謂也若輕敵者必致於
 殺人則仁慈不忍人之心又安在哉是喪吾家之寶而禍莫
 大也噫抗兵相加未有不殺人之多哀哉傷其死之眾也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
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聖人之道至簡至易盡性則明非智力所能知也逍遙坦平
 豈是難行非捷足所能到也人之所以莫能知者物欲惑之
 也人之所以莫能行者思慮隔之也百家之言不可勝窮也
[02p064b]
 芟繁削冗以求其要得理斯言可忘知其無言乃爲至簡得
 其宗也天下之事不可勝數也解紛去煩以求其當至當理
 自歸一知其理一乃爲至易得其君也宗也君也吾心之主
 宰本然之妙所謂性也性本寂然本無知也而無所不知本
 無爲也而無所不爲性心之妙有如此者是以聖人知本無
 知故終日如愚故曰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也其未發也寂
 然中主無識無知此聖人之本而人鮮知之故曰知我者希
 也及其感物而動應變無方發必中節慮必中理無所往而
 不利聖人之用也人能體而行之超凡入聖故曰則我者貴
 也聖人内懷至美容貌若愚全諸内而忘諸外如蚌内藏珠
[02p065a]
 石中隱玉而人莫能見其美故云披褐懷玉也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聖人生知常若無知謂之上知故曰知不知上也以不知爲
 知乃是妄知此學者之病故曰不知知病也若以知爲知不
 知爲不知則無妄而眞知矣何病之有故曰夫惟病病是以
 不病也聖人知本無知故曰聖人不病也學者若知此知之
 妄而忘其所知則妄知之病去矣故曰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也
[02p065b]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
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小民不知天威國法可畏竊以小惡爲無傷而弗去積小以
 成大必致於傾産喪身莫之能逃故曰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此之謂也無狹其所居居喻心神之宅也不狹謂心虛而神
 自住狹其所居則爲情欲所障而神馳也無厭其所生生者
 喻身道之寄也不厭謂性不昧而身自安也厭其所生是蔽
 於斷滅而著空也夫道不遠人人自遠之人不厭道道自歸
 之故曰夫惟不厭是以不厭也是以聖人自知其心而不見
[02p066a]
 其妄自愛其眞而不貴其生去彼情障著空之幻取此無心
 無生之眞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
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
而自來坦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疎而不漏
 以剛强之氣果敢爭先克敵勝人者血氣之勇死之道也以
 剛決之心驅除妄念反情復性者理氣之勇生之道也二者
 均謂之勇勇於果敢則殺勇於自修則活孰利而孰害哉殊
 不知天道好生惡殺害人者天必殃之也自修者天將佑之
[02p066b]
 也竊知天道至深至奥莫知其故亦不易語是以聖人猶難
 言之蓋以天道非言語所能及也契天之機者故不爭之而
 自勝不禱之而自應不召之而自來坦坦然善與人謀之恢
 恢然雖若寛廣疎濶而其感應遲速大小不同則禍福之報
 人所不能逃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
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斵夫代大
匠斵希有不傷其手者
 爲奇不道之民不畏死而爲悖逆亂常之事雖以殛刑示之
[02p067a]
 其亦不懼者縱情貪欲昧了本心所以不畏死耳惟良民則
 安其分樂其業懼國法常畏死矣吁爲奇不畏死之民而爲
 悖逆亂常之事執而殺之可也孰敢常有司殺者蓋以司殺
 人命所繫實非細故胡得輕司殺哉蓋亦不得已也或曰悖
 逆亂常不道之民天之所厭司殺者代天討之乃天理之至
 公而非私意而言孰敢常有司殺者何也蓋代天之司殺則
 所殺尙在我甯無歉於心乎譬如代大匠斵希有不傷其手
 者代天之司殺殄人之命未必不傷吾之德也可不謹歟咦
 爲奇悖逆亂常不道之民天使殺之而猶以代大匠斵必傷
 手之戒於此足見聖人惻隱慈祥之心好生之德矣
[02p067b]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
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爲者
是賢於貴生
 民之饑皆由上好貪賕賦繁役重而民力困是以饑民之難
 治蓋由政繁法密過用智術而民心詐是以難治民之輕死
 蓋由有情有欲過於自愛貪生太厚是以輕死是以聖人已
 生而殺生未死心先死無心於生而生自全故死不可得而
 有矣故云賢於貴生
  人之生也章第七十六
[02p068a]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
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故
堅强居下柔弱居上
 人之生也血脈周身和氣充足故筋柔肉軟及其死也血枯
 脈散和氣離形故肢體堅强草木之生也生氣全津液盛故
 柔脆及其凋也生氣散津液乾故枯槁以人物之生推之於
 理則堅强者爲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譬如用兵恃强必
 敗木强必折理必然也故知堅强者和氣散則死宜其居下
 柔弱者和氣全則生故爲上也由是知之剛强爲喪身之本
 柔弱是養生之要咦人生胡得而剛强也哉
[02p068b]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
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
餘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
處不欲見賢
 經云天道減盈滿補虛空毁强盛益衰弱損思慮歸童䝉聖
 人之中也譬如張弓待物必因其高下而損益之高者抑之
 下者舉之則無不中其度蓋其出之於自然故其用與天道
 同也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虛則居之實則去之謙必益
 之滿必損之缺必圓之盈必虧之善必福之淫必禍之有餘
[02p069a]
 者損之不足補之皆自然而然也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
 奉有餘損下以奉上損人以利己蓋其出之於私意而失天
 之道也是以有道之士苦己以利人曲己以全物捨生以取
 義博施以濟眾用天下之利而不私其利安天下之民而不
 恃其能成天下之事而不處其功不求人以知其賢德與天
 通聖人之道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柔勝
剛弱勝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能爲社
稷主受國之不祥能爲天下王正言若反
[02p069b]
 天下之至柔至弱而能攻天下之至堅至强天下之至堅至
 强反不能勝天下之至柔至弱譬水至柔也雖涯石之堅能
 滴而川之山陵至强也能蕩而摧之故知柔弱勝剛强天下
 古今不易之論也由是知之柔能勝剛弱能勝强而人非不
 知非不行也但人好自大而不肯謙下好富貴而不安貧賤
 好强梁而不能柔弱蓋其未能眞知是以莫能行也聖人有
 言曰受垢不以辱受屈不求伸則德量寛宏寔能容眾故天
 下推尊之而爲社稷主也臨難不苟免受國之不祥一人之
 饑我之過也一人有罪我陷之也引咎歸已故爲天下王也
 此皆聖人大公中正之道好高自大者挾私而不能行反以
[02p070a]
 爲難故曰正言若反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恩不及則成怨是怨生於恩也積小以成大故曰大怨也和
 怨者必以恩而和之以德而釋之或可解之豈能盡無怨乎
 葢恩之與怨生於妄也然吾性分之中本無恩怨若以恩而
 和怨是猶未離其妄宜乎有餘怨矣餘怨尙有安可以爲善
 契者鐫玉剖木皆可爲以爲信也名曰信符用兵出使皆用
 之君執其左臣執其右執左契右契來則合之信之而不疑
[02p070b]
 惟知有契而不擇人故曰而不責於人也竊嘗思之聖人之
 待天下何恩何怨惟德是施以信待人而人自然感化故恩
 不結而自有怨不和而自消亦猶執左契以合右契恩乎怨
 乎於我何有故有德者如契之無私無德者服聖人之化亦
 能循途守轍而不失道路之正故聖人亦與之故曰天道無
 親常與善人也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
車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隣里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
[02p071a]
死不相往來
 五人爲伍二伍爲什五伍二十五人爲隊四隊爲伯器謂兵
 器也百里之地小國也人民尙少先君創之於前子孫繼之
 於後無有制作之志惟安其祿位而已雖有什伯之器亦不
 用也而民亦安其分樂其業守其常重其死不忍背我而遠
 徙於他國雖有車輿無所乘之以其無遠徙故也雖有甲兵
 無所陣之以其無攻戰故也惟使其民返樸還湻以復上古
 結繩之治力田以甘其食蠶桑以美其衣守分以安其居敦
 實以樂其俗鄰里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無欲無求各安其
 業自幼至老不相往來麋鹿其心駒犢其志若此謂之至德
[02p071b]
 之世熙熙然皥皥然太古之民也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旣以爲人已愈有旣以與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無
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眞實之言簡淡似不美便佞之言文飾似美也善者無人我
 無分別與物無爭故不辯辯者好是非多分别致爭之由故
 不善知者言簡當事直述似不博博者溺文辭尙名數故知
 少聖人與世同貪而不同積故曰聖人不積以教養萬民爲
 心以化成天下爲念枉己以從人曲己以全物故天下愈尊
[02p072a]
 之旣以爲人巳愈有推己以及人博施以濟眾故天下愈大
 之旣以與人己愈多天道大生之仁善利萬物而不違物之
 時故曰利而無害聖人大化之仁善養萬民而不逆民之情
 故曰爲而不爭此言聖人德與天同故於終篇發之以證天
 人一貫之意以曉天下後世之民明其心以盡其性而知其
 天則天人之理昭然於心目之間無餘藴矣復何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