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07 道德經釋辭-- (master)


[01p001a]
道德經釋辭序
大矣哉老子五千文也以靜爲宗以虛爲用說者專言鍊養而
不知修齊治平之道纎悉具備昔吳筠曰深於道者無如五千
文知言哉第其旨多隱而難於解悟其辭若反而難於融通學
者毎苦三四讀弗解輒卽廢間亦有爲之釋者終局於管窺之
見泥於膠柱之識奈何能發明其理也吾鄕體物子少習博士
業弗售繼有悟乎淸虛不欲人間事汨其心迺遯跡太和之巖
日研窮斯經厯久一旦豁然通也於是出所見分章而釋之帙
成持以觀不佞且求爲序不佞受而卒業則見其一言一字鑿
鑿中的眞所謂以意逆不以辭害卽使老氏復出耳提面命亦
[01p001b]
不過矣若體物子者其老子之後身乎觀者得是釋而熟究之
不惟鍊養可就卽齊家治國且裕如矣幸毌以兹釋與養生同
日譚也
萬厯丁酉𡻕春上元日
賜進士第行人司行人近野子姚孟昱撰
[01p002a]
敘道德經旨總論
 太上當周衰之季民風日薄詐僞滋生失性任情離湻喪樸
 仁義行而大道廢隱心傷之於是駕靑牛出函谷關因關尹
 子之請矢口而言於是乎有書目曰道德經其辭簡其意深
 其文五千其旨本淸虛主無爲法自然務道德尙敦樸絶聖
 智潛仁義以淸靜爲本無爲爲體自然爲用長生爲徵以至
 於齊家和鄕治國用兵爲緒餘而其言足以發先天之秘洩
 造化之機而其意使人返樸還湻以復太古之自然而其要
 使人返虛靜之本復性命之原如萬物生於根而歸於根也
 故曰五千文有淸靜之道有無爲之道有自然之道有長生
[01p002b]
 之道有治世之道以至於治心養性體物知身不可作一途
 看其中多譬喻不可以辭而害意其中多寓言不可作眞實
 語如其必欲盡合孔孟六經之文則有堅白異同之差矣學
 者當具眼觀之圓機而會其理可也
 五千文不只專言鍊養蓋亦兼言治道如谷神不死是謂玄
 牝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致虛極守靜篤含德之厚比如赤
 子治人事天莫若嗇反者道之動道常無爲等章言鍊養也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佐人主不以兵
 强天下使我介然得位行志等章言治道也若槩以鍊養之
 意釋之則隘矣然非老子之旨也故曰修之於身其德乃眞
[01p003a]
 修之於家其德有餘修之於鄕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
 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知聖人中心行道不遺世法老
 子曷嘗專以鍊養而言哉
 五千文之道在乎高柔弱務慈儉去奢泰戒盈滿爲無爲事
 無事味無味致虛篤靜不逞聰察不衒智能無欲無求無爲
 無執去紛解煩虛心弱志專氣致柔抱一無離不自見不自
 是不自伐不自矜不欲人之所欲不學人之所學不敢以取
 强不敢以取勝不敢爲天下先不敢爲主而爲客以退爲進
 以闇爲明以不足爲廣德以不爭爲上善以淸靜虛無爲宗
 以沖和自然爲用以恍惚之中求至道以窈冥之内覓眞精
[01p003b]
 以無形爲大象以無聲爲大音以色味爲幻惑以財貨爲外
 物以根塵爲虛假以富貴爲儻來以用兵爲凶事以戰勝爲
 不美以柔弱爲保身之要以剛强爲趍死之機以克去己私
 而復性爲自强以力行其道而閑邪爲有志絶學無憂絶聖
 棄智絶仁棄義絶巧棄利潛仁義而彰道德去智術而反忠
 信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輕以重爲要動以靜爲君曲則
 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後其身而不先故
 能在先外其身而不貴故能長存旣以爲人己愈有旣以與
 人己愈多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不居天之道
 利而無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此五
[01p004a]
 千文之所謂道也
 五千文者舉大數也如王弼本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河上公
 本五千三百五十五字李淸菴本五千三百三十五字其他
 莫能偏舉章中或有增損一二字或差數字舛訛不一皆不
 必求合然其厯年之久傳寫誤耳與其七十二章八十一章
 之不同槩不必論學者但從經義融通其理可也如若信其
 所傳執一家之偏必欲求合於字之數分彼此之差者此皆
 膠柱鼓瑟執一不通者也司馬公有云五千言則不定指其
 五千字是也
 古之聖王道治天下靜以修身動必順理無欲無求無爲無
[01p004b]
 執順理自然不妄改作所以不言而民信不怒而民畏無爲
 而民治其爲道也如斯而已觀夫五千文之道誠不外乎是
 矣其曰爲無爲則無不治其曰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其曰治
 大國若烹小鮮其曰以政治國其曰道常無爲不欲以靜天
 下將自正其曰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
 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其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
 治國國之福其曰取天下常以無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其
 曰淸靜爲天下正此老子之道極深研幾聖人南面之術也
 若孔子者世之博大聖人一見老子言禮之要歎之猶龍而
 孟子泰山巖巖之儒不容纎惡亂於世吾見其拒楊墨闢邪
[01p005a]
 說排儀秦正王化終無一言及於老子者故知五千文孟子
 雖未嘗譽其亦莫能詆也所以司馬公論大道先黃老而後
 六經吳筠嘗曰深於道者無如五千文是也劉向曰老子秉
 本執要淸虛以自守柔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司馬
 談言其旨約而易操事省而功多鼂文元以爲無爲無事之
 中有至美至樂之意存焉薛道衡言其率性歸道以無爲用
 其辭簡而要其旨深而遠飛龍成卦未足比其精微獲麟筆
 削未能方其顯晦用之治身則神淸志靜以之治國則返樸
 還湻白居易言其欲使世情儉樸時俗淸和莫先於體黃老
 昔宓賤得之故不下堂而單父之民化汲黯得之故不出閣
[01p005b]
 而東海之政成歐陽文忠言老氏之書雖若虛無而於治人
 之術至矣雖聖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蘇文忠言老子以淸
 虛無爲爲宗虛明應物爲用以慈儉不爭爲行合於易何思
 何慮又言稽首周朝李老君雲連山水水連雲欲得是非非
 不得五千言外更無文蘇頴濱居頴川十年註此經四復刪
 改以爲聖人之言非一讀所能了每有所得不敢以前說爲
 是今老矣是以爲足嘗有詩云近存八十一章註從道老聃
 門下人錄錄者莫測也其孫籕記公遺言云公爲籕講老子
 數篇曰高出於孟子二三等耳又云至道無如五千文愓龜
 山言老子以自然爲宗謂之不作可也又云私意去盡然後
[01p006a]
 可以應世老子云公乃王李延平云老子之書雖未嘗譽亦
 未能毁毁之則淸靜爲天下王之說其可毀乎吕希哲嘗大
 書治人事天莫若嗇於坐前壁上云言修養家以此爲養身
 要術然事事保謹常令有餘持身保家安邦之道不越於此
 不止養身也陳忠肅云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者敗
 之又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夫烹小魚無所事於煩也制水火
 之齊以熟之而已大舜無爲而治不以此歟黃荗才言老子
 之道將以乘雲氣而上撓無極俯視乎八荒之外人間事物
 不足以攖其心若數君子者皆世之明卿達儒葢其實所有
 見五千文之旨也所以曹參學漢文用之而海内富庶天下
[01p006b]
 至今稱之也宋太宗語近臣曰朕讀老子至佳兵不祥之器
 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嘗不三復以爲規戒晉王沂公請校
 三館道經上因言其書不如老子五千文淸靜而簡要張知
 白曰陛下留意於此乃治國無爲之術也或曰晉尙淸虛而
 江左日削文中子曰淸虛長而晉室亂非老子之罪蓋晉人
 不得其要而昧其所長也薛考功蕙曰晉人尙淸虛而廢實
 行嗜放達而遺名教故天下亂也老子所謂棄仁義者將以
 宗道德也老子所謂絶禮法者將以反忠信也吾見晉人棄
 仁義而不見其宗道德吾見其絶禮法而不見其反忠信大
 抵務名高溺宴安急權利好聲技其貪鄙媮薄之情極矣欲
[01p007a]
 其不亂難矣哉若老子之言曰太白若辱務名高乎强行有
 志溺宴安乎少私寡欲急權利乎不見可欲好聲技乎若畏
 四鄰嗜放達乎多言數窮尙淸談乎以此觀之則晉人之行
 與老子之言方圓黑白不相入矣有何祖述老子之道哉
 淸遯跡太和潛身巖穴越𡻕窮經深有感於斯文故知五千

 文之旨在於收斂事物之紛散而歸於敦樸之純一無爲而
 無不爲以復體性之自然也旨哉矣玄深矣誠爲眾妙之門
 矣豈止於修身復性長生久視而巳哉若以其道舉之於政
 内以修身外以治國以無私應世以無爲治心以無心待物
 以無事治民以不戰爲策命諸將以省刑息事敕百司則下
[01p007b]
 民自然觀感興起不數載間其民湻湻其俗樸樸則羲軒之
 化復行唐虞之治可覬比隆禹文銖視湯武湻樸之風重見
 聖人大體復明上古聖王以道治天下何有以加於此哉百
 世之下有同志同氣者亦將有感於吾言信夫
余自蚤𡻕知學長討玄章雖則志慕淸虛心猶惑妄雖則心存
 至道意未釋然竟日縈縈終宵擾擾自知幻緣繫縛情見難
 忘於是戴黃冠披鶴𣰉東遊兩浙遍厯三吳忽憶母老遂幡
 然歸未幾慈幃見背子亦長成更厯三四寒暑始壯𡻕割恩
 離俗決志抵厯終南自湖陰沂流湘漢到五當山閱道德經
 八十餘家註釋言多乖劣罔合經旨互有得失罔見全書余
[01p008a]
 每讀之輙興歎不已於是參詳眾論以利其器究極玄微撮
 其精要折衷諸家之說參之未發直而註之目曰道德釋辭
 向隱韛中未敢輕顯丁酉春御馬監右監承虛玄段公邂逅
 於京師白雲觀中不數語感合遂執弟子禮捐貲命工鋟梓
 以廣其傳豈偶然哉皆宿世之因也故敘其事以誌之
萬厯丁酉季夏望日體物道人岫雲王一淸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