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75 道德真經新註--李約 (master)


[001-001a]
道德直經新註卷之一
       李約註
   道經上自然之性靜故天地萬物生
   生乆而凌替修之令反自然故曰道
   凡三十七章
道可道可道者非至道也非常道謂惟恍惟
惚也名可名可名者物之質也非常名謂曰
大曰逝也無名天地之始此上明道之精妙
趨於言說離於名稱道生天地之初未有人
未有人即誰强名道有名萬物之母三才既
[001-001b]
具品物流形含育之義明母子之名立聖人
自此而垂教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
其儌儌邊也人之大端不出於有欲與無欲
也故有欲者不遊乎道中而忘懷者獨見夫
精妙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在道則一爲物則
二同謂之玄玄黑也夫五色置於晦冥之中
則無辨矣能使異名爲造一可謂乎玄中玄
玄之又玄愈玄愈不可測衆妙之門夫如是
方可達於萬化出入之所由
天下有天下之主也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001-002a]
若所美與衆同豈非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
不善已若所善與衆異則誠不善也故有無
之相生對而生也難易之相成迭相成也長
短之相形並可見也高下之相傾起交爭也
音聲之相和不獨爲也前後之相隨殊不定
也此皆效上之驗是以聖人必不與前言同
處無爲之事置心於清靜中行不言之教正
身以率下也萬物作而不辭不擾故不失業
謂自得故不謝生而不有使生成者我之力
也我何有是力乎爲而不恃得云爲者我之
[001-002b]
功也我何恃此功矣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
賢也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無心而理是謂不
居而功自成是謂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夫能不尚己賢孰與我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若以不貪爲寳
則下皆化之又何人爲盜也不見可欲使心
不亂凡與我對者無不忘之則心必自靜是
以聖人具下句也虚其心外物不復入於内
也實其腹元和不復出於外也弱其志專思
柔也强其骨能保精也常使人無知無欲其
[001-003a]
理如此故人化之皆復於朴使夫知者不敢
爲也令見反朴者而思齊焉爲無爲則無不
治爲不失於無爲則不患於不理
道冲而用之虚己以應物也或不盈故功德
滿時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淵然深靜不可測
知故似爲庶類之宗師挫其鋭能抑進取解
其紛善釋讎嫌和其光叅其明也同其塵入
其暗也湛兮似或存用無不同性無所雜吾
不知誰之子但識其能莫知其父象帝之先
帝生物之主也群化皆處其後唯道能居其
[001-003b]
先象似也道性謙故不言定處其先而云似
天地不仁仁恩也夫恩生乎心天地無心焉
得恩以萬物爲芻狗芻草也夫報起乎情芻
狗無情焉得報聖人不仁聖人法天地之無
心但虚懷而在士則何仁之有乎以百姓爲
芻狗百姓象芻狗之無情遂忘帝力於其下
耳天地之間其猶橐籥橐無底曰橐鑪錘之
家用鼓風籥笛之類伶倫之人吹之以爲之
樂二者皆虚中無情所以應求不倦天地如
之所以不仁也虚而不屈屈窮也虚故不窮
[001-004a]
也動而愈出故愈動而愈應多言數窮不如
守中有心而言則有時而竭虚中而應則無
日而窮
谷神不死谷中虚則能以響答聲不知答聲
者誰哉既不知而不測謂之神乎神答長在
不死何也人能虚心則物無不應如神不離
身而長存也是謂玄牝玄者幽暗也牝女子
也女子處幽閨之中是謂玄牝此玄牝性柔
而靜不以外傷内所以能制不測之神於身
也又玄鼻牝口也空虚吐納元氣爲陰陽之
[001-004b]
根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行如玄牝可謂得
道之門既得道矣則道爲天地之根綿綿若
存道體微妙綿綿似不能自持要今古常在
用之不勤雖微妙若其應用也未嘗辭倦人
能得之則性全神王致無期之壽又言吐納
之道也
天長地乆今市未始無之天地所以能長且
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所以長生以其
不營養其生而得之是以聖人是能法天地
者後其身而身先所以先於人者由善退而
[001-005a]
致也外其身而身存所以不殆者爲能自薄
也非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夫能不私於己
而私於人人之私未必成而己之私已成矣
上善若水至善人如水性水善利萬物物莫
不蒙其潤而不爭善委順也處衆人之所惡
夫下流者天下之惡歸焉人皆避之水獨處
之故幾於道幾近也居善地靜居則善於地
心善淵澄心則善於淵與善仁施與則善於
仁言善信赴言則善於信政善治爲政則善
於理事善能行事則善於能動善時運動則
[001-005b]
善於時夫惟不爭故無尤尤過也水性若此
善人如之是以處無過之地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滿者鮮能不傾未若
止而居中已止也揣而鋭之不可長保磨而
至鋭保其不折未之前聞揣磨也鋭薄也金
玉滿堂莫之能守賈害者寳積必殺身孰云
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位高而倨患自掇
也豈得尤人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夫爲功
而功成圖事而事遂則當退身不處亢極是
合天道虧盈也
[001-006a]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人之生也必載魂魂
是陽神陽神欲人生魄是陰鬼陰鬼欲人死
故老子教人營衛之法不使妄出搆禍也營
衛之法無過抱一一專一也抱專一之心魄
故無由離身合於前境也專氣致柔能如嬰
兒乎能專養和氣至四體之柔弱似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玄覽心也心靈通雖幽
遠亦能覽而知之人皆多欲役之無度遂生
瑕穢不能照燭故令以道洗滌除其塵累也
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夫身修者未聞其國不
[001-006b]
理也民者國之本也無爲者理之要也若得
理之要以臨其國是謂愛民而理國也天門
開闔能爲雌乎天輔有德而愛民之君守雌
用靜動不離道故天門長開授其福祚不者
闔矣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有至德如日無所
不燭能令群下不知之乎生而不有有則下
知也爲而不恃恃則非聖人也長而不宰物
不知謝生之所也是謂玄德冥運之至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厥初爲車
則以椎爲輪不三十輻則不可以轉行也車
[001-007a]
之利用當厢中之無也因其用無以成運動
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古者爲器則
合士而陶之甌盎成焉故有器之用亦藉中
無也因其用無節其飲食鑿户牖以爲室當
其無有室之用當營窟之時則斬陵阜而爲
室鑿户以出入開牖以通明人得居中中無
故也因其用無警其凝滯故有之以爲利有
形之物資空無以爲利無之以爲用虚無之
道託器質而昭用
五色令人目盲乆而視之則熒然無見故若
[001-007b]
盲五音令人耳聾聽之移時則昏然無聞故
若聾五味令人口爽咀之不輟則差然無别
故若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奔逐狐兔困
不暇息故若心之發狂也難得之貨令人行
妨没命求於重寳無因進德故行妨是以聖
人引聖人之行以抑上五者上五者世人皆
矻矻營逐曾不知退故以爲腹之義以示之
爲腹不爲目目無厭聖人不爲腹知足聖人
爲之故去彼取此去目目視外故云彼取腹
腹實内故云此
[001-008a]
寵辱若驚驚辱與寵同則無辱矣貴大患若
身貴身與患一則無患矣何謂寵辱尊榮曰
寵貶責曰辱寵爲下辱因寵生故辱爲上如
汲黯積薪之義得之若驚恐辱將至失之若
驚能思過也是謂寵辱若驚可爲寵驚之相
似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
有身貴厚其身則觸途憂患及吾無身吾有
何患及不私其身忘其形遂失患之所在故
貴以身爲天下若可以寄天下貴身之人爲
君必求美服厚味則必竭生人之資人孰不
[001-008b]
怨共以天下寄之非乆長也故愛以身爲天
下若可以託天下驚寵之人爲天下主既愛
其身則必防其辱不擾於人人無不親附共
以天下託之託之者是抑與之也
視之不見名曰夷目可以觀色不可覩道而
視之者徒得其夷夷平也爲漠漠然無異見
聽之不聞名曰希耳可以聞聲不可以聆道
而聽之者但得其希希無也亦少也或終身
不得或亦得之搏之不得名曰微手可以執
質不可以執道而搏之者只得其微微妙也
[001-009a]
彷彿似有追之又失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
而爲一以上三者將窮於道竟無所得不若
混而爲一也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凡物皆上
明而下暗唯道高而無上故不皦卑而無下
故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繩繩者長
遠不絶也及責其實而欲名之則復歸於無
物也是謂無狀之狀既不可名信無狀矣而
云之狀其故何哉明道雖非其狀誠能生於
衆狀故云之狀也無物之象豈如物之形象
可得而見是謂惚恍恍有也惚無也謂有不
[001-009b]
可謂無不可故以惚恍名之迎之不見其首
無來時也隨之不見其後無去日也執古之
道以御今之有雖非視聽可得又非尋摘所
知自古有之謂之曰道今欲執守未聞其方
方在虚心心誠能虚道將自至然後執之以
御群有無不致理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爲
大古之始人能知而復行是謂得理化之綱

古之善爲士者說古昔之時有善以道爲士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獨究至道盡其微妙
[001-010a]
墻仞高深不可窺測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
容道在於心不形於色故人不可得識將欲
化導故强爲容容以悟物也豫若冬涉川方
冬之時堅冰必至而涉川者固無慮於墊溺
所以悦豫猶若畏四鄰雖處欲不染如涉冬
川猶懼迹生切自韜晦如逃難者恐四鄰知
之儼若客其無爲也如客之儼然也涣若冰
之將釋復不凝滯如沐之泮也敦兮其若樸
又恐流而不反將思復於本者曠兮其若谷
如谷虚容渾兮其若濁不獨清也孰能濁以
[001-010b]
靜之徐清唯善士也孰能安以乆動之徐生
不安於安次來次滅善士之道也歸此道者
不欲盈盈則失之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唯不盈者故能弊其所新
致虚極守靜篤篤厚也將欲求道集於身者
必須先致其虚令虚至極則道必自至於身
中矣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恐人未信守靜
是得道之由故以此喻明之萬物動作吾觀
其揺落之後生氣無不歸於靜中也夫物芸
芸皆復各歸其根夫物芸芸茂盛至秋秋冬
[001-011a]
之交生性未有不歸於根者爲根靜故也歸
根曰靜若動則不能更生也靜曰復命萬物
至十月其氣皆歸於根冬至後乃一陽生方
萌芽動也周而復始此自然之本也復命曰
常常生之道知常曰明明故知也不知常妄
作凶若昧於知常則所動皆妄必不能與吉
會也知常容心虚則知常故能容衆也容乃
公無所不容爲無私也公乃王無私者物皆
歸附也王乃天王道無偏如天之覆天乃道
其功莫大又能忘之道乃乆忘公之主福祚
[001-011b]
敢忌没身不殆愛及甘棠洗其人乎言至人
立功立事立言立法萬古不朽身謝而神存



道德眞經新註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