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56 論學繩尺-宋-魏天應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八
 論學繩尺       總集類
  提要
    臣/等謹案論學繩尺十巻宋魏天應編林子
    長註天應號梅墅自稱鄉貢進士子長號筆
    峯官京學教諭皆閩人也是編輯當時塲屋
    應試之論冠以論訣一巻所録之文分為十
    巻凡甲集十二首乙集至癸集俱十六首每
[000-1b]
    兩首立為一格共七十八格每題先標出處
    次舉立説大意而綴以評語又略以典故分
    注本文之下盖建陽書肆所刋嵗久頗殘闕
    失次明福建提學僉事游明訪得舊本重為
    校補又以原注多所訛誤併為考核増損付
    書坊刋行何喬新椒邱集有是書序今本不
    載盖佚脱矣考宋禮部貢舉條式元祐法以
    三塲試士第二塲用論一首紹興九年定以
[000-2a]
    四塲試士第三塲用論一首限五百字以上
    成經義詩賦二科並同又載紹興九年國子
    司業髙閌劄子稱太學舊法每旬有課月一
    周之每月有試季一周之皆以經義為主而
    兼習論策云云是當時每試必有一論較諸
    他文應用之處為多故有專緝一編以備揣
    摩之具者天應此集其偶傳者也其始尚不
    拘成格如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自出機杼
[000-2b]
    未賞屑屑於頭項心腹腰尾之式南渡以後
    講求漸密程式漸嚴試官執定格以待人人
    亦循其定格以求合於是雙關三扇之説興
    而塲屋之作遂别有軌度雖有縱横竒緯之
    才亦不得而越此編以繩尺為名其以是歟
    紹興重修貢舉式中試巻犯㸃抹條下有論
    策經義連用本朝人文集十句之禁知拘守
    之餘變為剽竊故以是防其弊矣然當日省
[000-3a]
    試中選之文多見于此存之可以考一朝之
    制度且其破題接題小講大講入題原題諸
    式實後來八比之濫觴亦足以見制舉之文
    源流所自出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 費 墀
[000-4a]
論學繩尺論訣
 諸先輩論行文法
東萊吕公祖謙/云論各有體或清快或壯徤不可律看
做論有三等 上焉蔵鋒不露讀之自有滋味 中焉
步驟馳騁飛沙走石 下焉用意庸庸専事造語 看
論須先看主意然後看過接處 論題若玩熟當别立
新意説 作論要首尾相應及過處有血脉 論不要
似義方要活法圓轉 論之段片或多必須一開一合
[000-4b]
方有収拾 論之繳結處須要着些精神要斬截 論
之轉換處須是有力不假助語而自接連者為上若他
人所詳者我畧他人所畧者我詳 題常則意新意常
則語新 意深而不晦 句新而不怪 筆徤而不粗
 語新而不常
戴公溪/云史論易粗冝純粹 性理論易晦冝明白
破題欲切而當欲明而快 破題結題是終始着力處
原題貴新 講題貴贍 立論講題是鋪叙有條處
[000-5a]
接題須援引 結題須壯徤 據古文為文法 立已
見為新意 議論貴含蓄 譬喻貴警拔 以題用事
貴不迫 以意用事貴不露
陳公亮/云大凡論不必作好語言意與理勝則文字自
然超衆故大手之文不為詭異之體而自宏冨不為險
怪之辭而自典麗奇寓於純粹之中巧蔵於和易之内
不善學文者不求髙於理與意而務求異於文彩辭句
之問則亦陋矣故杜牧之云意全勝者辭愈朴而文愈
[000-5b]
髙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山谷云好作奇語自是
文章一病但當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文章自然出羣
拔萃
林公執善/云作論當如文與可畫竹皆先有成竹於胷
中若胷中無一篇成説逐步揣摩旋生議論安有渾成
氣象
呉公琮/云省闈多在後兩場取人諺云三平不如一冠
若三場皆平平未必得若論策中得一冠場萬無失一
[000-6a]
至如方州試固以第一場為主至於定去留時亦多以
後兩場㕘攷蓋有第一場文字不相上下則於此辨優
劣也
又云論須熟考上下文然後立説主張要在題目外題
目却要在主張内方是好文字
又云㑹做論人只是借他題目説自家道理
又云論無定格而有定體意欲圓辭欲輕冐頭是説主
張源流要議論多於事實行文又欲轉換處多
[000-6b]
厚齋馮公椅/論一篇之體 䑕頭欲精而鋭 豕頂欲
肥而縮 牛腹欲肥而大 蜂尾欲尖而峭
又云論題有問人物優劣者若必與之辨優劣則其説
難得出倫又有置優劣於不足辨而别立一議論者如
徐邦憲公卿賢良文學之議孰優陸唐老開元輔佐孰
賢論是也此格最髙
又云破題貴簡而切當含蓄而不晦一句兩句破者上
也其次三句又其次四句者漸為不得已破題上所用
[000-7a]
字皆是一篇之骨無虚下者後面亦須照應
又云破題上當只用題目上字者須就用不須外求字
代之蓋其字自是一題之主若别求字代非惟難得適
用亦緣破題之後又不可不用題上主字者又要回顧
破題字則自有妨筆處
又云破題以下數句極難最要明快轉得怕緩緩便喫
力言幾句要着工這裏不起人意便費力 承題最要
起時提掇得是若是時後面自不費力這裏差了便一
[000-7b]
向費力
又云小講處最怕緊怕繁絮最要徑㨗去得快却不得
苟簡不可失之直又怕幾句疊排文字毎結句之乎者
也要照前後不可重了 小講中又怕意思頭項多便
為他累纔到中間旋旋入其他意來者便喫力要知利
害可節則節可總則總 小講中且要斟酌詳略恐是
實事題便要入題最忌前後重複或前面已詳則入題
處便得省文法或未詳則入題處却不可略
[000-8a]
又云冐頭於破題上不曽用得題目上字則於一兩行
後必着入又却不可驟若驟則又圭角須漸漸引入方
渾融若不來中間入則須就承題直上主意亦然破上
未見則承後漸漸轉入可也 冐子中自破而下纔𢾗
句或一二行三四行便入題者須斟酌蓋是題目恐有
難説者亦有當叙源流者則承後略包幾句便與他入
題然只是史題如此 冐子布置便是講題規模又忌
有重複語意 冐子中語最忌圭角忌重滯最冝渾融
[000-8b]
冝輕峭冝清快
又云冐頭貴簡勁明切圓活警策不喫力不費辭不迂
危公稹/云論中使譬喻須一句比喻一句使實事為上
格如俞汝諧魯一變至於道論有云學弈方勤而鴻鵠
將至譬喻/女樂既受則聖人不容於不行如章頴孝文
幾致刑措論萬物群生而一物獨枯則造化非全功舉
天下皆化而猶有未化者焉則君子非全仁滿堂燕笑
而未免向隅之泣譬喻/海内興於禮義而斷獄數百吏
[000-9a]
猶有藉手焉此論是也如瑟之方絃而求雅頌之師玉
之未琢而不試於拙工之手此類未為上也
吳公鎰/云作史題論講中不須多本題題事若多叙則
苟有百事亦須叙百事非要法也不若取其事之大節
者舉之而已故公作髙帝無可無不可論論中止以封
功臣一事言之
   用字法
如治天下審所尚云孰為利孰不為利孰為害孰不為
[000-9b]
害何不曰孰為利孰為不利孰為害孰為不害以此推
之可知用字法
   論體有七
一圓轉 二謹嚴 三多意而不雜 四含蓄而不露
 五結上生下其勢如貫珠 六首尾相應其勢如撃
蛇 七結一篇之意常欲有不盡之意如清廟三嘆有
遺音
 止齋陳傳良/節要/語
[000-10a]
   認題
凡作論之要莫先於體認題意故見題目則必詳觀其
出處上下文及細玩其題中有要切字方可立意葢看
上下文則識其本原而立意不差知其要切字則方可
就上面着工夫此最作論之闗鍵也
   立意
凡論以立意為先造語次之如立意髙妙而遣辭不工
未害為佳論苟立意未善而文如渾金璞玉亦為無補
[000-10b]
矣故前輩作論每先於體認題意者葢欲其立意之當
也立意既當造語復工則萬選萬中矣
   造語
造語有三一貴圓轉周旋二貴過度精宻三貴精奇警
拔凡造語警拔則當於下字上着工夫葢下字既工則
句語自然警拔矣
   破題
破題為論之首一篇之意皆涵蓄於此尤當立意詳明
[000-11a]
句法嚴整有渾厚氣象論之去取實係於破題破題不
佳後雖有過人之文有司亦不復看
   原題
題下正咽喉之地推原題意之本原皆在於此若題下
無力則一篇可知或設議論或便説題目或使譬喻或
使故事要之皆欲推明主意而已
   講題
講題謂之論腹貴乎圓轉議論備講一題之意然初入
[000-11b]
講處最要過度精宻與題下渾然使人讀之不覺其為
講題也大凡講題實事處須是反覆鋪叙方得用語圓
轉又須時時繳歸題意方得𦂳切如小兒隨人入市數
步一回顧則無失路若一去不復反則人與兒兩失矣
初學論者最宜加審
  常疑陳武章頴論未嘗有腹但題下便是講題此
  正二公髙妙處但人不知其入講題耳近鄭昉亦
  從題下便説去大類講題而正講規模隠然不易
[000-12a]
   使證
講後使證此論之常格今則不拘蓋今之為論多於題
下便使事引證正講後但隨事議論則或證之而正使
事證題者葢寡然初學者不可不依常格善使事者但
一二句至三五句而題意已瞭然前輩嘗謂學者使事
不可反為事所使此至論也
   結尾
結尾正論闗鎻之地尤要造語精宻遣文順快葢精宻
[000-12b]
則有文外之意使人讀之而愈不窮順快則見才力不
乏使人讀之而有餘味凡為論未舉筆之前而一篇之
規模已備於胷中凡結尾當如反覆如何議論已寓深
意於論首故一論之意首尾貫穿無間斷處文有餘而
意不盡若至講後而始思量結尾則意窮而復求意必
無是理縱求得新意亦必不復渾全矣
 福唐李先生論家指要
   論主意
[000-13a]
主意一定中間要常提掇起不可放過
   論間架
間架布置前後證據須要明整㓗净却不要似策策文
方論文圓策文直論文峻策文易論文險相對句多非
格也
   論家務持體
論家務持大體拈起一字鎖屑説出似乎作賦最是文

[000-13b]
   論題目有病處
題目有病處切須回䕶如子謂武未盡善周公未盡仁
知不善回䕶便小了聖人又漢唐君臣互有得失先包
容抑揚予奪或始揚而終抑奪而終予貴得其當也
   論用字法
前輩用字皆與題稱如讀顔拭齊晉比子儀論便見奮
發意讀鄭祖逖奇節論便見復讐意
   論制度題
[000-14a]
凡古來制度古人皆曽有攷究了非待今日始見立説
當本之古人文意則當出已見此所謂奪胎換骨之妙
   論人物題
其人若有未純處不可罵盡雖罵題切須婉順不可直
突便罵起有可出脱處便湏為之回䕶
   全篇總論
論頭恰似初狀題有是處有不意處當且含洪説不可
説太盡不可説太直不可説太泛亦不可太拘 題下
[000-14b]
或本意起或用證起或辨難起或連論頭便徑説去本
意起貴乎轉換不要重復用證起貴乎的切不要牽强
不可叢雜辨難起貴乎是當不可泛講連論頭下徑説
去貴乎有議論不可率略 論腹接乎題下之間此乃
要眼所在過度處在此引上生下入末意處不要勾得
做段一節髙一節自然有末意上也
 歐陽起鳴/論評
   論頭
[000-15a]
論頭乃一篇綱領破題又論頭綱領兩三句間要括一
篇意承題要開闊欲養下文漸下莫説盡為佳欲抑先
揚欲揚先抑最嫌直致無委曲講題舉題只有詳略兩
體前面意説盡則舉題當略前面説未盡則舉題當詳
繳結収拾處要緊切前後相照
   論項
題下多有體先看主意如何却生一議論起來或行數
句淡文或立意用事起或設疑反難起要之初學發軔
[000-15b]
設疑為易後用事證佐則不枯
   論心
如漢唐君臣論以帝王君臣作權衡如荀揚論以孔孟
作權衡如帝王論用天地譬喻等形容
   論腹
鋪叙要豐贍最怕文字直致無委曲欲抑則先揚欲揚
則先抑中間反覆惟意所之大概初入須是要寛緩結
殺處要得緊而又緊
[000-16a]
   論腰
變態極多大凡轉一轉發盡本題餘意或譬喻或經句
或借反意相形或立説斷題如平洋寸草中突出一小
峯則聳人耳目到此處文字要得蒼而徤聳而新若有
腹無腰竟轉尾則文字直了殊覺意味淺促
   論尾
如第八韻賦相似賦末韻多有警語如俳優散場相似
前輩所謂打猛顐出却打猛顐入或先褒後貶或先抑
[000-16b]
後揚或短中求長或衆中拈一或以冷語結或以經句
結但末稍文字最嫌軟弱更須百丈竿頭復進一步
  林之起嘗曰論者卵也或者則曰不過要圓子謂
  命題似黄立意似清行文似幕造語似殻意要包
  題文要涵意語要蔵文故黄在清裏清在幕裏幕
  在殻裏向無爾多包褁則不成卵何有於圓
  陳國俊曰南渡/前人論似卵夘本圓故論亦要圓圓則
  有首尾題似黄黄本濁濁則不冷淡清本清故意
[000-17a]
  亦要清清則不混雜幕薄而微見其清故文亦要
  薄而微見其意而不晦焉殻硬而外䕶其幕故語
  亦要雄徤而外䕶其文則不至於委靡而衰薾焉
 林圖南論行文法
 有抑揚 有緩急 有死生 有施報 有去來
 有冷艷 有起伏 有輕清 有厚重
   揚文凡欲揚/必先抑
如髙文寛仁結人心論云且髙帝初年民無蓋蔵天子
[000-17b]
&KR0008駟不具將相猶用牛車文帝之時未甚相逺當時備
具蓋無以供二三千里之旱數百萬之兵後元四年迨
末年猶語百官率意思邊以足民食其民間之窘乏也
為如何冝其為無聊而咨嗟愁嘆夫何一三章之約一
山東之詔虚文空言似於民無補者而秦之父老方且
大悦扶杖而聴詔者感泣焉為當時之民者猶以斗米
萬錢賣爵不給而至此何為所可憂者而乃為是之喜
無亦不情乎
[000-18a]
  三章之約山東之詔不可謂之虚文空言蓋欲揚
  髙文之功故先抑而言之此所謂揚文也
   抑文凡欲抑/必先揚
如陳秉白先王取民之法論云惟先王見髙識逺亦知
夫車徒萬乗冨有天下山河社稷朝廷宗廟侍御僕從
為之奔走服役凡民之奉我者亦足矣彼其一田廬一
疆場一市肆一舟車桑麻榖粟𤓰匏果蓏布帛絲枲麄
良重厚所入亦甚細而其贏亦甚微又况仰事俯育社
[000-18b]
閭嘗新春秋之祀送往迎來弔死問疾蓋亦無幾使郊
祀社稷宗廟百神之祀可闕賔客庖厨百官廪給匪頒
好用之費可去自十二至二十而吾聖人不以及民惟
其數者之不能無聖人於是有不得已者又况佽布質
布總布罰布㕓布雖歛於㕓人而實歸於泉府以貸舉
民之無貨與夫貨滯而不售者非特以足國用也
  先張皇先王甚多冨貴蓋揚之也而後抑言民之
  所入所贏之微細焉此所謂抑文也
[000-19a]
   急文
如焉周言天下事論題下云嘗觀古人之於事不徒曰
事而已而必曰職事云者豈非有職於此然後有事於
此吾而不職於此亦無所事於此事之利害事之得失
吾必不習熟乎此於此而冐言之非淺迫而無謀則迂
緩而不切者也是以幾敗乃事此髙帝之所嫚罵而孝
宣深不喜夫士者亦其時冝之不達也是非吾之求避
乎事也此一句上引下如風/中帆過不覺其快
[000-19b]
   緩文前論後面説魏鄭公/等之言與周無異處
夫言則同諌則同史官異周而不及數子何也此處/是緩
天下之所謂異之者亦曰不常有之云爾今而猶有道
此者非周獨擅其論也史臣而異周則亦必可以異數
子史臣而不異數子則於周亦不得以獨異也今而反
之苟非臆説以私予則必有深意於其間吾嘗質的而
稽考之然後知史臣之所以異周者與周之所可異果
非數子比也蓋徴於是時位則諫議也元素則三品也
[000-20a]
季輔則御史也封徳彛則遷僕射禇遂良則記起居彼
其乘人之車載人之事其於天下之利害得失固已講
究而習熟矣
  使不知緩文者於史官異周而不及數子何也下
  直接云吾嘗質的而稽考之無天下之所謂異之
  者一段則無曲折了惟有此一段然後見我之從
  容而不迫 緩文如折腰急文如蜂腰但實則為
  躰浮則為文聚則為體散則為文
[000-20b]
   死文
如韓信申軍法論冐子曰成天下之治者必思所以維
持一代之計知其成矣而樂於因循苟且而弛一切維
持之計此庸主之所苟安明主則慮其激天下之變而
趍於亡矣死文夫天下之為兵者必齊民之中桀㸃而
難制者也方天下之潰潰然吾將乘時而起以求濟其
所欲非桀黠難制之人則不可然而所發既效所成既
就挾其尊貴之勢以巍乎士民之上則向之從我以馳
[000-21a]
驅者不能無翹然自喜之心而其桀黠難制者豈不思
以冀其所非望哉
  先輩戒人不得作死文道盡其意言到此而不能
  再發者謂之死文
   生文
如孔子用於魯論冐子曰所抱負者大則其所設施者
必不小生文/人情不甚相逺吾而大有得於此其所設
施亦必滿吾意而副吾之抱負則可苟不滿吾意而不
[000-21b]
負吾之抱負吾肯以其所得者而輕用之耶
  使不知生文者必曰抱負者大所施設者小君子
  措焉即意直而無曲折不可復起惟長於文者故
  宛轉道曰所抱負者大所設施者必不小夫必不
  小之下看如何説皆道得縁其引語而意未盡也
   報施文亦名顧/兔文
如范徳廣王者取民之法論曰吾嘗觀先王之世貢而
徹之法雖設亦以郊祀宗廟之禮賔客百官之奉不可
[000-22a]
闕其所謂匪頒好用者使其是數者而不闗聖人之慮
所謂法者聖人不設也而民亦自耕焉食焉豐焉給焉
仰事而俯育養生而送死陶陶然何有於帝力而聖人
亦得以遂其太古之化而天涵地育也惟其於禮不可
闕於奉不可後於是而有不得已者以上是/施文殆至於秦
以下是/報文不審先王立法之意夫力耕亟戰以取天下豈
秦人能執干戈而備耒耜哉則凡今日尺地莫匪民力
六國既平正宜與之休息以答其向者畢力為上之心
[000-22b]
奈何頭㑹箕歛取民之數二十倍於古自力耕紡績者
曽無葢形自饟之具所謂先王之法殆不如此民亦甚
不堪也然當時猶不敢萌異心者正以先王之功徳在
人未逺尊君敬上之誠未泯於天下之心是以舒徐容
與以俟其後迨夫驪山阿房之役再舉閭左之戍發之
殆盡役費並起民知無可為者於是有不諱之意
   折腰體漢梁冀妻能為折腰步因以為號釋之/曰足不在腰下做出論體尚且動人想
   當時態/度為絶
[000-23a]
如武帝雄才大略論曰平城白登間七日不食髙帝病
之以干戈未寧不能報也以有易無之書䙝嫚之甚吕
后忍之以瘡痍未蘇不能事也所謂親踞鞍馬馳射上
林按轡徐行式車勞士殆有講武之虚名而何嘗設施
尺寸於他日景帝蓋深懲於東宫往來之日干戈之事
併與絶口於平定之後焉二君雖曰其資仁柔不能舉
也蓋亦涵養之未至焉嗚呼折腰/在此天其或者將有時乎
吾聞墻之頺也以雨不頺於浸滛之際而頺於雨止之
[000-23b]
後火之然也以氣不然於吹嘘之始而然於氣息之餘
故曰將欲取之必故予之將欲翕之必故張之鳩漢之
憤不萃漢之靈烏能毓武帝之資美盖亦又一文景焉
嗚呼天意其有在也向之不能報者今干戈寧矣向之
不能事者今瘡痍蘇矣向之不能舉者今涵養至矣嗚
呼時之至者又如此為武帝者又將如之何盖嘗論之
非武帝之能雄其才大其略天實為之時實佐之
  使不知折腰躰者纔到葢亦涵養之未至焉下必
[000-24a]
  接曰至於武帝干戈寧矣不可不報也瘡痍蘇矣
  不可不事也涵養至矣不可不舉也榕溪嘗謂做/論不可多刦
  撮如此等文/乃刦撮也
   蜂腰體
如公儀仲舒之才如何論題下云才有二有才學之才
有才能之才才能之才根著於内者也才學之才粉飾
於外者也外者浮内者實浮者無用者也實者有用者
也是故子夏以未學為學子路以何必讀書為學夫子
[000-24b]
以餘力為學是非有貶於學而以學為不可也蜂腰在/此一句
有民人焉社稷焉吾學其為社稷人民之事可也君也
父也朋友也吾學其為致身竭力信言之事可也孝弟
也謹信也愛衆也親仁也吾學其為孝弟謹信愛衆親
仁之事可也是雖不學其外而學其内不學其浮而學
其實不學其為無用而學其為有用焉
  使不知蜂腰體者於夫子以餘力為學下必須曰
  夫人之於學學之於才猶播之於穫也有是學然
[000-25a]
  後有是才今以不學未學餘力為學無乃怠人為
  學之意而不開之以成才之才耶是不然有民人
  焉有社稷焉然後言如此多少費力公以一言輕
  道過來又不𦂳又不慢纔使折腰體便壞了若耶
  於餘力為學便接曰有民人焉去是謂抱脚者也
  是豈不失之𦂳
   掉頭體
如吳行可唐虞成周之法論云且天下之大民物之衆
[000-25b]
生齒之繁私心邪慝險情姦狀蠻詐百端懾之以刑威
之以法多為之防閑而嚴為之備具其弊猶不可遏况
縱而便之其無乃非所以為天下者豈聖人樂於因循
苟且而無政耶抑過於寛仁而不知所謂相濟者耶吾
掉頭/在此君民一體不容異觀燭理未盡往往知愛已而
不知愛民耳目鼻口情好嗜欲就利而避害好安存而
惡危亡夫豈相逺今夫無故而㧞一毛則九骸為之竦
震爪髪之落似未甚切已者而必為之掩護愛之嗚呼
[000-26a]
父母遺體誰其不靳聖人者亦惟揆夫人情而行其所
以立法之意
  使不得掉頭躰者於豈聖人樂於因循苟且而無
  政耶抑過於寛仁而不知所謂相濟者耶下必為
  抱脚躰接曰聖人豈樂於因循者豈不知以寛濟
  猛者蓋亦憂民之心出於内者至不得已而防之
  如此等接其流趍下故陽若不顧而掉頭説君民
  一體去讀者正凝神欲觀其収拾又却别頌去使
[000-26b]
  之搜尋一餉然後得其意㫖所向蓋容易示其意
  則彼以為淺近必也深蔵固秘邀勒艱難彼然後
  不敢以為易得
 呉行可曰掉頭躰似折腰而非折腰似雙闗而非雙
  闗折腰則縁上意而生語此不縁上意而别生語
  於收拾處方牽上意而入文也雙闗則平分兩脚
  意要偶語要齊有似破義中以一脚收此雖兩脚
  意不要偶語不要齊不須中生一脚但以下脚收
[000-27a]
  上脚也
   單頭體
如韓信申軍法論云方秦之潰豪傑相視而起於中州
者劉項其尤者也羽以虐髙祖以寛羽以詐髙祖以仁
天下雲合響應樂從髙祖者非其臣服聴從之以蓋一
時樂其有寛仁之資方是時不敢以嚴繩之恐其不樂
於嚴而怨已也不敢以詳拘之恐其不安於詳而去已
也吾欲㓕項氏一天下而有怨已去已之人烏乎齊故
[000-27b]
凡所以指揮號召者皆待以不苛而奔走躑躅者亦樂
於自便迨夫項氏既㓕天下既一不苛者易至於無畏
而自便者每至於無恥以桀黠難制之人而加之以無
畏無恥之心一旦見布衣草莽之人而居天下不可及
之貴必有激於中者矣激於中而形於外則天下之患
紛起而難平猶昔也帝不欲於其難平者制之而於未
發者制之不於其言語告戒者制之使之不為亂而於
嚴明曲折者制之使不敢亂吁此信軍法之所以申也
[000-28a]
此髙帝維持天下之大計也
  意在髙祖便舉項羽以為頭意在於自便便舉寛
  仁以為頭所謂一引一結單頭躰也
   雙闗體
如方能甫光武以柔道理天下論中間曰人情不甚相
逺當其定天下則吾用剛何者敵國未降軍壘未靖不
有干戈何以平當其治天下則吾用剛柔相濟何者承
祖宗積累之餘生齒繁庶天下無事然人民亦不能無
[000-28b]
奸巧焉故徳教不可不加而刑罰亦不容寢不然則何
以濟然而使天下之果未定也而吾固用剛也吾又何
求焉使天下之果已治也吾則剛柔相濟吾又何求焉
若夫以為未定則猶定以為已治則未治干戈不可以
復施徳教則未暇及而刑罰亦不能以遽行其將如之
何吾聞人君出而應天下其説有三一曰定天下二曰
理天下三曰治天下而其為天下之説亦有三不用柔
則用剛不用剛則剛柔相濟今也於其未定猶定已治
[000-29a]
未治之間君子亦可以覘其時干戈徳教刑罰之不宜
用君子又可以用其所必無所謂以柔理天下者乎
  先開其剛與剛柔作兩門闗取柔放其中開其定
  天下治天下作兩門闗取理天下放其中是之謂
  雙闗體
   三扇體
如黄詮顔淵仲弓問仁論云且天下之所謂問皆其未
有所得而不知者也不然出於所得之未深以二子為
[000-29b]
未有所得耶則三月不違夫子盖嘗稱顔子矣仁而不
佞是亦或人問雍也於夫子焉以二子所得為未深耶
則為邦南面何等事業而夫子輕以許人也然則二子
未有所得固不可謂二子所得之未深尤不可彼其所
以問豈亦知其有所得與夫所得之未深将以自衒與
然而一領克已之誨在邦在家之誨請事斯語之語盖
逡巡退避各以下敏自謂出於至誠而無矯辭飾貌者
若以此而致疑於二子母乃猶不可吾嘗再三反復而
[000-30a]
論之而得其説天下固有不知而問者若二子則非不
知也固有知之未深而問之者若二子則不可以為知
之未深也自衒於人而矜已之所得以矯飾而發問者
天下亦不為無此若聖人之學則出於誠實况又二子
焉則可待之如是薄耶吾聞仁道之大盖有不勝其重
而致其逺者夫子葢未嘗輕以許人果如子路寧許以
千乘之國而不許以仁藝如冉求寧許以百乘之家而
不許以仁言如公西華寧許以束帶立朝而不許以仁
[000-30b]
能如子貢聖門知二之髙弟夫子蓋嘗語以一貫之學
得聞其一而不得其全回與雍也蓋親於聖人之側自
當時之事知仁之為道與夫子之所以許人者如此固
雖有所得與夫深於其所得者其敢認以為吾有而且
安焉吾而認以為吾有與夫深於所得者未害也萬一
於他日之所設施尚或愧於聖人則雖有貽悔遺恨將
無及焉
  設以為未有所得又設以為所得未深又設以為自
[000-31a]
  衒是之謂三扇體
   征鴈不成行體亦名鴈/斷羣躰
如阮霖馬周言天下事論中間曰蓋嘗稽周之傳攷周
之言而觀其所謂天下之事大率不過昭孝道求賢而
審官罷徭役以崇節儉省營為而薄賦斂終之以抑諸
王之寵而奪其權重敕史之任而遴其選如此而已矣
史之所以異者豈以為當時無能道此焉吾觀太宗作
層觀以望昭陵而魏徴有獻陵之譏其與周勸帝以昭
[000-31b]
孝道一也此先道人名後/道所言之事是豈無能道此者太宗疎君
子而昵小人而魏徴有善善而惡惡審罰以明賞之請
其與周勸帝以求賢審官一也是豈無能道此者周之
言曰變/文罷徭役以崇節儉省營為而張元素亦嘗舉章
華乾陽之事以警帝罷役髙季輔亦有願愛其才惜其
力無使單竭之請是豈有異於周之言哉是豈無能道
者哉抑諸王之寵而奪其權重刺史之任而遴其選此
周之言也又變/文及封徳彛諫帝王之諸子亦曰爵命頒
[000-32a]
而力役崇而且有以天下為私奉之誚得人則家安佚
失人則家勞翅是又褚遂良以刺史民之師語帝焉此/後
一段又變先道所/言之事後言人名是豈無能道此者哉夫言則同諌則
同史之異周而不及數子何也
  提起六件事若分為六脚即太冗直若分為兩脚
  即太長惟是分作四脚不長不迫使不知此文格
  者不道四個其與周勸帝某事一也便道四個是
  豈有異於周之言哉惟公髙人故分作兩脚道段
[000-32b]
  段變文不同
   鶴膝體
如陳惇修孔子用於魯論云為聖人者其将隕淪其所
抱負而甘與草木俱萎乎其將坐視春秋之末民病而
不一援手乎聖人於此亦必有所不得已而不暇計非
屑就者吾觀佛肸之召不可往明矣而聖人必欲往焉
弗擾之召不可往又明矣而聖人又欲往焉甚而至於
九夷之居南子之見使魯果不足以用聖人者然而有
[000-33a]
民人焉有社稷焉况亦周公伯禽之後聖人之化未衰
一變至道吾聖人嘗許易於齊矣是以未能盡以設施
堯舜禹湯文武之事然而豈不猶愈於佛肹等乎嗚呼
此聖人用魯意也故嘗以為聖人盖憂世之心切悼道
之不行魯何足以用聖人也昔者嘗怪孟子去齊宿晝
之事此一段/是鶴膝夫以道事君可則就不可則去孟子既以
齊為不可矣去之是也然遲遲吾行三宿出晝若猶有
所就者大節果如此其何以免景丑氏之疑而後世之
[000-33b]
議紛紛焉且孟子何為而然耶盖嘗三復而得其解去
齊者孟子之本心宿晝者孟子之有所憂也夫出彊載
質三月無君則皇皇然亦君子仁人之用心而急於為
天下者每如此非曰所有懷於爵祿也齊宣雖不足與
有為然而猶能信用孟子似亦無過於此今而既以為
不可就而去之矣去而之他果有能我用吾固何求焉
然而吾道之大每每不為時君所知今而去齊矣烏能
必他國能如齊以用我也此孟子所以難於去齊之意
[000-34a]
而非有所就也學者苟能知孟子難於去齊之意則知
夫子甘於用魯也
  自入孟子處乃鶴膝體所謂鶴膝者猶接花木者
  必用鶴膝枝乃易成也論本是孔子乃用孟子插
  入來故如接花木而用鶴膝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