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7 孫淵如詩文集-淸- (master)


[003-1a]
問字堂集卷三 孫星衍撰
 雜文三
  日纏考
列星謂之星二十八星謂之宿亦謂之舍其分十二宮謂之次
亦謂之䢈亦謂之纏俱以日月會于其星而名之宿者周官馮
相氏掌二十有八星之位賈公彥釋云若指星體而言謂之星
日月會于其星卽名宿管子五行篇云經緯星歴以視其離月
令宿離不貸毋失經紀宿謂二十八宿離讀如月離于畢之離
鄭康成解爲掌天文者相與宿偶非也舍者天官書謂二十八
舍䢈者其字從會周書周月解云日月俱起于牽牛之初右囘
而行月周天進一次而與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歴舍于
十有二辰終而復始是謂日月權輿周語有辰在斗柄之言纏
[003-1b]
者呂氏春秋云月纏二十八宿軫與角屬高誘注纏舍也漢書
律歴志云日月初纏星之紀也孟康注二十八舍列在四方日
月行焉起于星紀而又周之按今俗書作躔也舍二十八而次
十二故律歴志言五星過次者殃大過舍者災小据言宿言次
言舍言纏則紀日至其宿中之名故月令言日纏曰日在某宿
淮南曰星建是古人不言日在某宿第幾度假令角宿二星南
北相距亢宿四星又與角相距日至角二星之中則爲纏其出
角宿而未至亢宿之間則爲天度不得謂之在角度亢度也後
人所紀纏度則異此矣考十二辰之分星子宮得危虛女三宿
丑宮得牛斗二宿寅宮得箕尾二宿卯宮得心房氐三宿辰宮
得亢角二宿巳宮得軫翼二宿午宮得張星柳三宿未宮得鬼
井二宿申宮得參觜二宿酉宮得畢昴胃三宿戌宮得婁奎二
[003-2a]
宿亥宮得壁室二宿考爾雅以角亢爲壽星斗牽牛爲星紀營
室東壁爲娵訾奎婁爲降婁其云析木謂之津韋昭注周語以
津爲天漢孫炎云析別水木以箕斗之間是天漢之津也明女
虛危爲水在子宮尾箕爲木在寅宮是丑宮無女寅宮無斗則
亦無其度明也試仰觀天文亦是四正三宿相距爲近四維二
宿爲遠益信分十二宮當從古法至漢天文志始以婺女七度
在星紀奎四度在諏訾胃六度在降婁畢十二度在實沈柳八
度在鶉首張十八度在鶉尾氐四度在壽星尾九度在大火斗
十度在析木日未至其宿或已出其宿而皆以爲在其宿之度
于是何承天以堯冬至日在須女近人又謂元以來日在箕蓋
縁冬至日在星紀宮或未至斗牛二宿卽以爲在箕宿之度是
何與所以名宿名纏之實大相違背也古之小學教之數與方
[003-2b]
名漢時學僮學六角五方書計之事六書制字命名之義無所
不該自宋人忽名物象數而講求性理空虛之學後世之言歴
算始不能通知古書矣
  校定神農本草經序
神農本草經三卷所傳白字書見大觀本草按嘉祐補注序云
所謂神農本經者以朱字名醫因神農舊條而有增補者以墨
字間於朱字開寶重定序云舊經三卷世所流傳名醫別錄互
爲編纂至梁貞白先生陶景乃以別錄參其本經朱墨雜書時
謂明白据此則宋所傳黑白字書實陶宏景手書之本自梁以
前神農黃帝岐伯雷公扁鵲各有成書魏吳普見之故其說藥
性所主或異後人纂爲一書然猶有旁注或朱墨字之別本經
之文以是不亂舊說本草之名僅見漢書平帝紀及樓護傳予
[003-3a]
按蓺文志有神農黃帝食藥七卷今本譌爲食禁賈公彥周禮
醫師疏引其文正作食藥宋人不考遂疑本草非七畧中書也
太平御覽引皇甫謐帝王世紀云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藥
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又云岐伯黃
帝臣也帝使伯嘗味草木典主醫病經方本草素問之書咸出
焉則食藥所以兼稱神農黃帝者以此賈公彥引中經簿又有
子儀本草經一卷疑亦此也梁七錄有神農本草三卷其卷數
不同者古今分合之異神農之世書契未作說者以此疑經如
皇甫所云則知四卷成於黃帝陶宏景云軒轅巳前文字未傳
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至於桐雷乃著在於編簡此書當與
素問同類其言良是且蓺文志農兵五行雜占經方神僊諸家
俱有神農書大抵述作有本其傳非妄是以博物志云太古書
[003-3b]
今見存有神農經春秋傳注賈逵以三墳爲三皇之書神農預
其一史記言秦始皇不去醫藥卜筮之書則此經幸與周易並
存顏之推家訓乃云本草神農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趙國常山
奉高眞定臨淄馮翊等郡縣名出諸藥物皆由後人所羼非本
文陶宏景亦云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記按
薛綜注張衡賦引本草經太一禹餘糧一名石腦生山谷是古
本無郡縣名太平御覽引經上云生山谷或川澤下云生某山
某郡明生山谷本經文也其下郡縣名醫所益今大觀本俱作
黑字或合其文云某山川谷某郡川澤恐傳寫之誤古本不若
此仲景元化後有吳普李當之皆修此經當之書世少行用吳
志華陀傳言普從陀學隋經籍志稱吳普本草梁有六卷嘉祐
本草云普修神農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種唐經籍志尙存六卷
[003-4a]
今廣內不復存惟諸書多見引據其說藥性寒温五味最爲詳
悉是普書宋時已佚今其文惟見掌禹錫所引蓺文類聚初學
記事類賦諸書太平御覽引据尤多足補大觀所缺重是別錄
前書因採其文附於本經亦畧僃矣其普所稱有神農說者卽
是本經大觀或誤作黑字亦据增其藥物或數浮于三百六十
五種由後人以意分合難以定之其藥名有禹餘糧王不留行
徐長卿鬼督郵之屬不類太古時文按字書以禹爲蟲不必夏
禹其餘名號或係後人所增或聲音傳述改古舊稱之致又經
有云宜酒漬者或以酒非神農時物然本草衍義已据素問首
言以妄爲常以酒爲醬謂酒自黃帝始又按文選注引博物志
亦云杜康作酒王著與杜康絕交書曰康字仲寧或云黃帝時
人則俱不得疑經矣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云多識於
[003-4b]
鳥獸草木之名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遠不覩醫經本草之
書方家循守俗書不察古本藥性異同之說又見明李時珍作
本草綱目其名已愚僅取大觀本割裂舊文妄加增駁迷誤後
學是書集成庶以輔翼完經啟蒙方伎鈔胥之任匪有發明畧
以所知加之考証本經云上藥本上經中藥本中經下藥本下
經是古以玉石草木等上中下品分卷而序錄別爲一卷陶序
朱書云本草經卷上注云序藥性之源本論病名之形診卷中
云玉石草木三品卷下云蟲獸果菜米合三品此名醫所改今
依古爲次又帝王世紀及陶序稱四卷者掌禹錫云按舊本亦
作四卷韓保昇又云神農本草上中下并序錄合四卷若此則
三四之異以有序錄則抱朴子養生要畧太平御覽所引神農
經或云問于太乙子或引太乙子云云皆經所無或亦在序錄
[003-5a]
中後人節去之耳至其經文或以痒爲癢創爲瘡淡爲痰注爲
蛀沙爲砂兔爲菟之類皆由傳寫之誤据古訂正勿嫌驚俗也
乾隆四十八年歲在癸卯七月七日撰于都門官菜園上街寓

  畢原畢陌考
畢原在渭水南周文王武王周公之所葬今長安縣西南二十
八里是也畢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之所葬卽今咸陽之陵
見諸書傳甚明其誤自宋人始考渭南之畢先見于詩毛傳云
畢終南之道名也其名最古史記云所謂周公葬我畢畢在鎬
東南杜中趙岐注孟子云畢文王墓近於豐鎬也臣瓚注漢書
云畢西于豐三十里裴駰引皇覽云文王武王周公冡皆在京
兆長安鄗聚東杜中也終南山豐水鄗聚杜中皆在渭水南卽
[003-5b]
知畢原之所在故括地志云周文王墓武王墓在雍州萬年縣
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也元和郡縣志云畢原在萬年縣西南
二十八里書序云周公葬于畢是也萬年卽今咸寧縣是漢魏
六朝唐已來俱以文武周公葬在渭水南無異說也畢陌在咸
陽是古畢國左氏傳畢文之昭杜預注云畢國在長安西北書
正義引晉書地道記云畢在杜南與畢陌別元和郡縣志云咸
陽縣畢原卽縣所理也左傳曰畢原酆郇文之昭也以此知畢
國在咸陽郡縣志特誤名陌爲原顔師古注漢書云畢陌在長
安西北四十里也按唐時長安西北四十里地入咸陽師古當
亦謂咸陽之畢國秦本紀云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裴
駰引徐廣曰皇甫謐曰葬畢今安陵西畢陌又引皇覽曰秦武
王冢在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冢是也人以爲周文王冢
[003-6a]
非也周文王冢在杜中括地志云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陽縣
西北一十四里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陽縣西一作/西北一作/十五
俗名武王陵非也此唐以前皆謂咸陽陵爲秦文王武王葬處
之証唐咸陽卽今縣治在渭水北與渭水南之畢原相去甚遠
原其致誤之由蓋有五端一以人地名相同畢原與畢陌周文
王武王與秦文武王易譌也一以祠爲墓地形志石安有周文
王祠魏石安卽今咸陽後人以歴代祠祀之所在適得秦陵因
而封殖其處若陳州府城內之伏羲臺誤爲伏羲陵丹徒九里
鎭之季子墓反以爲季子廟矣一以求文武周公葬處不得劉
向云文武周公葬于畢皆無邱隴之處秦始皇開長池卽漢昆
明池正在豐鎬之間文武周公之陵益以淪陷則是秦漢以來
已無墓祭之處後人始誤指咸陽之秦陵以當之矣一以文字
[003-6b]
傳寫之誤長安志引三輔故事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葬畢陌
南北考自唐以前無此說不應出于三輔故事或是宋敏求引
畢原字誤爲畢陌也周公之墓必附祖父括地志旣以文王武
王墓在萬年縣畢原又以周公墓爲在雍州咸陽縣北十三里
畢原上此必史記正義誤引其文元和郡縣志亦承其謬也縁
此五誤考古者傍偟無据然程大昌雍錄猶能辨之文獻通考
旣云在咸陽又引括地志在萬年云云則自相矛盾尙書云三
人議今作/古則從二人之言不得以爲好古之過矣以秦文王武
王陵爲周文王武王陵實始于宋開寶時定祀典太平寰宇記
云咸陽縣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皆在縣北一十五里宋敏求長
安志因之然寰宇記猶云畢原在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成王
葬周公于畢是也是尙知周公葬在渭南自明以來始無復知
[003-7a]
文武周公之葬實在渭水南矣季札云魂氣無不之聖人陟降
在天不獨歆祀于葬處但考古之士宜有是非之心世之善讀
書者固勿疑吾言爲驚俗可也
  昭陵陪葬名位考書醴泉縣志後
昭陵陪葬名位載在陵廟記唐會要長安志文獻通考石刻昭
陵圖及醴泉縣志近人讀禮通考諸書長安志云案陵廟記圖
然所載陪葬諸臣名位差舛恐未得其詳更須參校乃善敏求
此言蓋其時未暇考史也陪葬名位當以會要長安志爲本而
証之史蓋二書最先出文獻通考及方志讀禮通考皆因之會
要所記妃七人王七人公主十八人宰相十二人丞郞三品以
下五十人功臣大將軍五十七人校諸書爲簡核然考宇文士
及陪陵見于新舊史契苾何力公孫武達陪陵見于新舊史及
[003-7b]
方志而皆不載是其疏也豆盧承基或作仁業或作承業字多
不同舊史云豆盧欽望父仁業宰相世系表作承業京兆金石
錄有碑作承基嘗見萬年宮碑陰題名正作承基則是一人字
作承基者是而會要已有仁業又有承基又前岑文本云并男
景倩後文有岑景倩是其謬也右衛大將軍李思摩以蕃王附
葬見于新舊史其薩寶王贊普卽劉書吐蕃傳所稱贊普棄宗
弄讚高宗授爲駙馬都尉者新羅王女眞德卽新羅傳王善德
妹眞德永徽元年大破百濟之衆者二人但刊石像形于昭陵
元闕之下而以爲陪陵又其謬也岑文本云并男景倩房光義
云并男原州別駕暉咸陽縣丞曜房光敏云并男閬州刺史誕
是明其附葬今考馬覬載子載周子孔元惠志約子志約穎達
子姜晦及皎遐子遐簡子簡確子唐嘉會儉子魏叔玉徵子豆
[003-8a]
盧眞松承基子承基寛子蕭業銳子李政明李客師靖弟尉遲
寶琳敬徳子阿史那道眞社爾子楊思訓恭仁子此皆無竒異
功績直附其父故不得與陪陵同史例不載而會要列在陪葬
不云并男又其謬也其時有功臣子弟實又陪陵而非附葬者
若蕭銳之不因㻦程處亮之不因知節史則載之亦不可不知
也江夏王道宗卒于象州新書云始諸王妃主自垂拱後被害
者皆棄掩之神龍初詔州縣普加求訪諸王皆陪葬昭獻二陵
道宗陪葬或以此時與襄武王琛亦復有功此二人實是陪陵
當次在諸王末而與承郞同列又臨淮公李規瑯琊公李珍常
山公李倩皆越王眞子千金公李俊曹王明子李之芳承祖子
承祖煜子煜蔣王惲子中山王李琚休道子休道亦蔣王惲子
此數人皆應附諸王而與陪葬諸臣並列又其謬也至以瑯琊
[003-8b]
王沖爲駢蕭守業爲蕭業之類或由字誤不足論巳長安志于
公主中增潯陽汝南常山妃嬪中增竇卿妹石塔宰相中增杜
如晦丞郞中脫姜晦增段倫長孫璿安康伯薛頤銀靑光祿大
夫李震功臣大將軍中無李思摩薛寶王讚普新羅王女眞德
而增王愔劉宏基牛進達公孫武達阿史羅什鉢苾梁倣阿史
那社爾仇懷古賀拔儼楊思訓姜昕文獻通考用會要文亦增
賀拔儼楊思訓姜昕考李思摩舊史稱其封懷化王贈兵部尙
書夏州都督陪葬昭陵立墳以象白道山公孫武達新舊史皆
云陪葬牛進達雖史無陪葬事而有佐命之勞見秦瓊傳或史
闕文師訓恭仁子或附其父則其所記實足補會要之缺矣若
杜如晦陪陵新舊書皆無案舊史云貞觀七年十二月狩于少
陵原詔以少牢祭杜如晦杜淹李綱之墓太平寰宇記萬年縣
[003-9a]
杜如晦墓在縣南三十里大趙邨則非陪陵明也阿史那社爾
巳見駙馬都尉王愔卽蜀王愔巳見諸王輔國大將軍劉宏基
卽䕫國公劉宏基巳見丞郞又見功臣阿史那什鉢苾卽突厥
利可汗阿史那什鉢苾亦在諸蕃君長昭陵刻名之列而誤以
爲陪葬此其謬也至所紀諸臣官位亦多與史不合然則會要
長安志及文獻通考得失可考見矣近人作讀禮通考大都据
京兆金石錄碑凡唐臣葬醴泉者則皆以爲陪葬善乎宮耀亮
之言乙速孤父子墓在叱于邨九嵕山後三十里不在文獻通
考所指一百二十里墓田之內安得謂之陪葬也又其重出者
前有寧州刺史竇義節後有寧州刺史賈義節前有牛伯億後
有于伯億前有原州都督李正朝後有原州都督李政明又不
知張大師爲延師之兄而云張俊允子無大師又以俗本文獻
[003-9b]
通考常山公李倩字誤爲常州公而云常州司馬懷節苐四子
又仇懷吉作仇懷古琅琊王沖作駢岑文本子景倩作方倩云
㬅字之誤李客師作容師如此之類抑亦疏矣縣志之長仇懷
古作吉同萬年宮碑陰題名公主中多三人妃一人同長安志
其載盧赤松西平王安實補諸書所無然誤閻立德爲立本牛
進達爲申進達孰失善爲龔善劉宏基爲宏眞又誤入薛仁貴
之類舛錯甚多今悉正之其范文光周錫圭諸君所考大都長
短互見亦擇其善若宇文士及倍陵與金石志蕃王刻石之考
証則星衍有力焉前人未之及也
  晏子春秋序
晏子八篇見蓺文志後人以篇爲卷又合雜上下二篇爲一則
爲七卷見七畧史記正義七畧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及隋唐志宋時析爲十四
[003-10a]
玉海四作/二疑誤見崇文總目實是劉向校本非僞書也其書與周
秦漢人所述不同者問下景公問晏子轉附朝舞管子作桓公
問管子昭公問莫三人而迷韓非作哀公諫上景公遊於麥邱
韓詩外傳新序俱作桓公問上景公問晏子治國何患患社鼠
韓非說苑俱作桓公問管仲問下柏常騫去周之齊見晏子家
語作問於孔子此如春秋三傳傳聞異辭若是僞書必採錄諸
家何得有異唐宋巳來傳注家多引晏子問上云內則蔽善惡
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蓺文類聚作出則賣重寒熱入則
矯謁奴利一作出則賣寒熱入則比周雜下繁組馳之文選注
作擊驛而馳韓非作煩且諌下接一搏&KR2210而再搏乳虎後漢書
注作持楯而再搏猛虎問上仲尼居處惰倦意林作居陋巷諌
上天之降殃固於富彊爲善不用出政不行太平御覽作當彊
[003-10b]
爲善此誤富字爲當/又誤讀其句此皆唐宋人傳寫之誤若是僞書必採錄
傳注何得有異且晏子文與經史不同者數事詩載驂載駟君
子所屆箋訓爲極諌上則作誡以箴駕八非制則當爲誡愼之
義諌上景公游於公阜言古而無死及據與我和日暮四面望
睹彗星云夫子一日而三責我雜下又云昔者吾與夫子遊於
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聽寡人是爲一時之事左傳則以古而
無死據與我和之言在魯昭二十年其齊有彗星降在魯昭二
十六年者葢緣陳氏厚施之事追遡災祥及之耳此事本不見
春秋經然則彗星見實在昭二十年齊景之二十六年史記十
二諸侯年表誤在魯昭二十六年齊景之三十二年非也問下
越石父反裘負薪息於塗側曰吾爲人臣僕於中牟見使將歸
呂氏春秋及新序則云齊人累之亦言以負累作僕實非攖罪
[003-11a]
史記則誤云越石父在縲紲中又非也他若引詩武王豈不仕
仕作事引左傳蕰利生孽蕰作怨國之諸市作國都之市皆足
補益經義是以服䖍鄭康成郭璞注書多引之書中與管列墨
荀孟韓非呂覽淮南孔叢鹽鐵論韓詩外傳說苑新序列女傳
風俗通諸書文辭互異足資參訂者甚多晏子文最古質玉海
引崇文總目十四卷或以爲後人采嬰行事爲書故卷帙頗多
於前志葢妄言矣晏子名春秋見于史遷孔叢子順說及風俗
通春秋者編年紀事之名疑其文出于齊之春秋卽墨子明鬼
篇所引嬰死其賔客哀之從國史刺取其行事成書雖無年月
尙仍舊名虞卿陸賈等襲其號晏子書成在戰國之世凡稱子
書多非自著無足怪者儒書莫先於晏子今荀子有楊倞注孟
子有趙岐注唯晏子古無注本劉向分內外篇亂其次苐意尙
[003-11b]
嫌之世俗所傳本則皆明人所刋或以外篇爲細字附著內篇
各章或刪去詆毁仲尼及問棗諸章故書不可考矣惟萬歴間
沈啟南校梓本尙爲完善自初學記文選註藝文類聚後漢書
注太平御覽諸書所引皆具於篇末章所缺又適据說苑補足
旣得諸本是正文字又爲音義於後明有依據定爲八篇以從
漢志爲七卷以從七畧雖不能復舊觀以爲勝俗本遠矣善乎
劉向之言其書六篇皆忠諌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
經之義是以前代入之儒家柳宗元文人無學謂墨氏之徒爲
之郡齋讀書志文獻通考承其誤可謂無識晏子尙儉禮所謂
國奢則示之以儉其居晏桓子之喪盡禮亦與墨子短喪之法
異孔叢云察傳記晏子之所行未有以異於儒焉儒之道甚大
孔子言儒行有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故公伯寮愬子路而
[003-12a]
周列聖門晏子尼谿之阻何害爲儒且古人書外篇半由依托
又劉向所謂疑後世辨士所爲者惡得以此病晏子乾隆五十
三年歲在戊申十日晦日書
  墨子後序
墨子與孔異者其學出于夏禮司馬遷稱其善守禦爲節用班
固稱其貴儉兼愛上賢明鬼非命上同此其所長而皆不知墨
學之所出淮南王知之其作要畧訓云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
子之術以爲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
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其識過于遷固古人不虛作諸子之教
或本夏或本殷故韓非著書亦載棄灰之法墨子有節用節用
禹之敎也孔子曰禹菲飮食惡衣服卑宮室吾無閒然又曰禮
與其奢寧儉又曰道千乘之國節用是孔子未嘗非之又有明
[003-12b]
鬼是致孝鬼神之義兼愛是盡力溝洫之義孟子稱墨子摩頂
放踵利天下爲之而莊子稱禹親自操橐耜而襍天下之川腓
無胈脛無毛沐甚風櫛甚雨列子稱禹身體偏枯手足胼胝呂
不韋稱禹憂其黔首顏色黎墨竅藏不通步不相過皆與書傳
所云予弗子惟荒度土功三過其門而不入思天下有溺者猶
巳溺之同其節葬亦禹法也尸子稱禹之喪法死於陵者葬於
陵死於澤者葬於澤桐棺三寸制喪三月見後漢書注淮南子
要畧稱禹之時天下大水死陵者葬陵死澤者葬澤故節財薄
葬閑服生焉又齊俗稱三月之服是絕哀而迫切之性也高誘
注云三月之服是夏后氏之禮韓非子顯學稱墨者之葬也冬
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喪三月而此書公孟篇墨子謂
公孟曰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又公孟謂子墨子
[003-13a]
曰子以三年之喪爲非子之三月之喪亦非也云云然則三月
之喪夏有是制墨始法之矣孔子則曰吾說夏禮𣏌不足徵吾
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又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周之禮尙文又貴賤有法其事具周官儀禮春秋傳則與墨書
節用兼愛節葬之旨甚異孔子生於周故尊周禮而不用夏制
孟子亦周人而宗孔故于墨非之勢則然焉若覽其文亦辨士
也親士脩身經上經下及說凡六篇皆翟自著經上下畧似爾
雅釋詁文而不解其意指又怪漢唐以來通人碩儒博貫諸子
獨此數篇莫能引其字句以至于今傳寫譌錯益難句讀晉書
魯勝傳云勝注墨辯存其敘曰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本惠
施公孫龍祖其學以正刑名顯於世孟子非墨子其辯言正詞
則與墨同荀卿莊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論也又曰墨
[003-13b]
辯有上下經經各有說凡四篇與其書衆篇連苐故獨存今引
說就經各附其章疑者闕之又采諸衆雜集爲刑名二篇畧解
指歸以俟君子如所云則勝曾引說就經各附其篇恨其注不
傳無可徵也僃城門諸篇具古兵家言惜其脫誤難讀而弇山
先生于此書悉能引据傳注類書匡正其失又其古字古言通
以聲音訓故之原豁然解釋是當與高誘注呂氏春秋司馬彪
注莊子許君注淮南子張湛注列子並傳於世其視楊倞盧辯
空疏淺畧則倜然過之時則有仁和盧學士抱經大興翁洗馬
覃谿及星衍三人者不謀同時共爲其學皆折衷于先生或此
書當顯幸其成帙以惠來學因以荀子孔叢說苑諸書及唐宋
人所引墨子佚文屬先生附于書後至開元占經多引墨子占
驗災異之詞疑不在此書故不具錄太歲在癸卯十二月撰于
[003-14a]
關中節署
  孫子畧解序
古兵家言存者惟太公六韜司馬穰苴吳起及孫武書今本六
韜與唐宋人傳注類書所引已多乖異司馬法吳子又無古注
惟孫子有魏武帝杜牧李筌陳皥賈林張預孟氏何氏王晳梅
堯臣十人注本存道藏中後有滎陽鄭友賢十家注孫子遺說
或是其所合予以魏武注最古故鈔摭專行之孫子生於敬王
之代著兵書以見吳王闔閭史記列傳稱闔閭曰子之十三篇
吾盡觀之矣諸子之文皆由没世之後門人小子撰述成書惟
此是其手定且在列莊孟荀之前眞古書也藝文志稱吳孫子
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者合圖爲八十二篇司馬貞引七錄云
孫子兵法三卷蓋十三篇爲上卷又有中下二卷然則中下二
[003-14b]
卷卽圖也鄭君注周禮稱孫子八陳有苹車之乘隋書經籍志
載梁有孫子八陳圖一卷亡是已吳王唯稱十三篇据其文言
之耳杜牧以爲武所著書凡數十萬言魏武削其繁剩其精切
凡十三篇案魏武敘云撰爲畧解蓋言解其大畧疑杜牧誤仞
此語爲魏武刪削爲十三篇也今考潛夫論引孫子曰將者智
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嚴也是故智以折敵仁以附衆敬以招
賢信以必賞勇以益氣敬以一令故折敵則能合變衆附則思
力戰賢智集則陰謀利賞罰必則士盡力氣勇益則兵威自倍
威令一則惟將所使今無是故智以折敵已下文或是潛夫述
其義又無云敬也或是脫文不可以爲今本非孫子全書魏武
已下十人注見隋書經籍志有孫子兵法二卷吳將孫武撰魏
武帝注梁有孫子兵法二卷孟氏解詁新唐書有孟氏解孫子
[003-15a]
二卷李筌注孫子二卷杜牧注孫子二卷陳皥注孫子一卷賈
林注孫子一卷卽道藏所合諸本隋志又有孫子兵法一卷魏
武王凌集解梁有孫子兵法二卷吳處士沈友撰沈友見三國
志今注俱不傳通典所引有云王子曰當卽凌也藏本又引杜
佑注亦出通典蓋佑集諸家之說非自注也通典引孫子故曰
深艸蓊穢者所以遁逃也㴱谷阻險者所以止禦車騎也隘塞
山林者所以少擊衆也沛澤杳㝠者所以匿其形也今本亦闕
通典太平御覽又引行軍篇軍旁有阻險蔣潢井生葭葦山林
翳薈注云蔣者草木之叢生也今無蔣字及注是皆俗本之脫
誤今律武科以武經命題試士作論一篇孫子書預其一閭里
師不見善本或以巳意詭更正文又見文科以禮記命題流俗
至簡省經文以便尋誦此書傳述尤少儒家或束而不觀如遇
[003-15b]
俗儒鄙夫刋落舊文不可得復大可懼也故犁爲二卷以詒知
者又覽玉海書錄解題僅稱魏武杜牧所注則王應麟陳振孫
未見孟氏李筌陳皥賈林諸家之說此本良可寶世之好事復
有意刋行之來者之幸也
  天官書考補序
司馬氏世掌天官學于唐都遷著天官書誠如司馬貞所說多
取石氏星經其書分經星爲五官中曰紫宮東曰房心南曰權
衡西曰咸池北曰虛危云此天之五官部位也淮南天文訓云
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宮者太一之居也軒轅者帝妃之舍也
咸池者水魚之囿也天阿者羣神之闕也四官者所以司賞罰
高誘注云四官紫宮軒轅咸池天阿似爲天官書所本而推淮
南以紫宮爲北太微爲南軒轅爲中咸池爲西天阿疑爲東或
[003-16a]
卽天市非昴西之天阿一星也又與遷書以紫宮爲中宮者微
異天官書以招搖天鋒賤人之牢三台諸星在中宮侵入東官
之位者考呂氏春秋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
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心箕斗牽牛北方曰元天其星
婺女虛危營室西北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其星
胃昴畢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巂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柳七
星東南曰陽天其星張翼軫是角亢氐之度古以爲中央史遷
猶傳舊說也巫咸甘石三家則僅分中外官不云五官以在二
十八宿已內之星爲中官以外之星爲外官位次見開元占經
又與史遷異史遷旣取石氏之文以爲書其二十八舍但言星
位不記星數餘則稱其數者以二十八舍人所盡識故畧之至
東壁二星見于黃帝巫咸甘石諸家天官書中又有云營室至
[003-16b]
東壁并州而北官獨缺班固天官志亦無增補疑史遷不如是
之疏傳寫者脫其文矣余有丁以爲太史公/以軍壘壁爲壁非其五官中所不載
星名見子黄帝占三家者甚多或如所云因其占驗凌雜米鹽
故著其犖犖大者或以東壁例之是其缺畧均未可定今三家
之書旣亡而隋晉二志猶述其星名且如傅說見莊子天皇大
帝見緯書其名在周秦間漢建武三年有星孛于天紀初元二
年客星居卷舌東建始四年歲星居關西四尺所其星見天文
志史遷何以不載大可怪矣復有三家譌傳復出之星古所應
無者如天官書云天極星傍三星三公今則有兩三公書又云
陰德或曰天一今則天一與陰德爲二黃帝云梗河卽天鋒石
氏云梗河卽天矛今則分梗河天鋒天矛爲三黃帝云七公卽
天紀今則分爲二天官書大角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攝
[003-17a]
提今則于兩攝提外增周鼎三星石氏云左角爲天田右角爲
天門今又有天田天門各二星天官書胃爲天倉今增天倉六
星書又云昴畢間爲天街言無星處今增天街二星書又云危
爲蓋屋虛爲哭泣之事今增蓋屋二星哭泣各二星書又云王
良䇿馬䇿非星名今增䇿一星書又云人涉水漢志作㠯人涉
水是人涉水言其占驗非星名今增人五星黃帝占云瓠瓜一
名天雞今有天雞三星又杵白疑卽敗白離珠疑卽離瑜占驗
畧同如此之屬不可勝舉或三家不誤由後人分析其文流傳
復出使然但隋唐以來相傳旣久不可更正矣經星分五官各
屬五行緯星犯之卽以五行生克爲占驗古人所以知天在此
不盡以人事附會而後世作步天歌分五官爲三垣二十八舍
盡改古法鄭樵通志取之可謂陋矣由隋唐以來禁讖緯占驗
[003-17b]
之書故通志載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卷云今存三卷知唐宋人
不見黃帝占及三家星占故張守節司馬貞注天官書亦不能
悉史遷根㨿之所在予初入翰林奉
勅校理
文源閣祕書盡見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卷題云瞿曇悉達撰中
引黄帝諸家之占抱朴子所云唯有巫咸甘公石申海中郄萌
七曜記之詳矣其書皆在焉因疏記其足以証發史遷者爲天
官書考二卷錄三家星名爲史遷所缺載足徵隋晉志所本者
爲天官書補一卷合爲三卷其星依附史遷五官之舍相違不
遠分爲五部復因三家中外官次序存其舊文畧其占驗之語
隋志載宋元嘉中太史令錢樂之所鑄渾天銅儀以朱黑白三
色用殊三家前人之信而好古如是後有同志庶知吾書之不
[003-18a]
可廢其後世星名史遷所不應有者不錄焉若西人俗名之星
文不雅馴搢紳難言之不足以誣吾考古之書也
  帝堯臯陶稽古論
堯典曰若稽古帝堯三國志引鄭康成注云稽古同天言堯同
于天也鄭意蓋以堯稱帝爲同天故司馬貞鄭注中候勅省圖
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白虎通引禮記諡法云德象天地稱
帝初學記引易緯曰帝者天號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曰帝尙
書緯曰帝者天號天有五帝以立名是鄭云同天因帝而生義
書正義誤引其文云稽同也古天也天爲古之說雖見于周書
未必唐時卽有此義許叔重說文必徴本義惟云古故也从十
口識前言者也且因堯則天爲大始解稽古爲同天何以處臯
陶稽古之說周書寤儆解云奉若稽古惟王又武穆解云粤若
[003-18b]
稽古昭天之道熈帝之載若古卽訓天則下文不必稱天道帝
載鬼谷子捭闔篇云粤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亦不可稱
爲同天王逸魯靈光殿賦云粤若稽古帝漢張載注若順也稽
考也言能順天地考行古之道者帝也此張載用禮記諡法德
象天地之義天統地故鄭可言同天也然則魏志引賈馬及肅
皆以爲順考古道者但不兼帝字生義究與鄭說不異也政莫
大乎稽古稽古卽法天也古之聖人制作無所本則求之于仰
觀俯察傳言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
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
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故月令俱稱
爲帝孔子荅季康子及淮南之言五帝亦并太昊少昊言之于
易繫辭云帝出乎震謂伏羲也堯舜稽五帝以制作故亦名爲
[003-19a]
帝孔子荅宰予五帝德則以代太昊少昊實則太昊以來五帝
法天堯舜稽五帝以同天故名帝也堯典之欽若歴象卽黃帝
㫄離日月星辰帝嚳歴日月而迎送之閏月正四時亦黃帝建
立五行起消息之政也命羲和以殷中春敬致正中夏殷中秋
正中冬卽少暭氏之鳥官司分至啟閉者也舜承堯則以假文
祖察璣衡闢四門法黃帝之坐明堂臨觀天罡文祖四門爲明
堂璣衡天罡皆北斗也以輯瑞巡守法合符釡山其制五刑亦
本黃帝李法以十有二牧二十有二人法左右大監及六相之
命舜之美事在于堯時故曰無爲而治其稽古卽法天故曰熙
帝載曰諒天功也臯陶輔舜制作故亦有稽古之稱白虎通聖
人篇云何以言咎繇聖人以目篇曰若稽古咎繇是也臯陶謨
稱天工天敘天秩天命天討天聰明天明威是堯舜之同天稱
[003-19b]
帝皆臯陶輔翼成之故與堯同蒙稽古之號而先儒不以同天
解之者臯陶非帝鄭注以臯陶下屬爲句古不訓天聖人立政
莫大于稽古故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孔子祖述堯舜憲章
文武又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至商鞅變法乃云前世不同教
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又曰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禮
者未足多是也禮記中庸篇言生今之世反古之道災及其身
正言變古之道解者誤以反古爲復古則孔子祖述憲章皆非
耶觀商君書所云反古者未可必非益可証反古之道之卽謂
變古矣災及其身非商君而何吾見友人江叔澐注尙書以堯
稽古爲同天以臯陶稽古爲順考古道不必泥于同天之誼前
後岐說故作此文以寄之江君著尙書五十餘年體大思精他
無可議至蔡沈之解稽古直曰在昔旣與馬鄭殊如其言則夏
[003-20a]
之史臣不宜稱臯陶爲古其書雖行似此臆說甚多更不足辨
[003-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