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3 涇臯藏稿-明-顧憲成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涇臯藏稿巻十一
            明 顧憲成 撰
  虎林書院記
䖍南陽明先生過化地也中丞紫亭甘公自少慕道聞
良知之説而悦之嵗丙午持節來撫浙喜曰生平寤寐
於斯慰矣既至大脩保釐之政興利除弊無不殫厥心
大指以節愛為本而躬先之一時人心信服翕然風動
[011-1b]
争竭精白以應比及期年政大行公喜曰可以教矣乃
謀於藩臬諸大夫而下暨鄉之衿紳時詣天真書院而
論學焉已而以為是去省城稍逺也再詣錢庠尊經閣
又以為是稍局未足以居四方之賢也因議改建僉曰
莫若舊撫治便公往閲之信遂改為虎林書院而屬錢
塘令聶侯經紀其事始於戊申之十二月至己酉之二
月中落成俄而公病作且劇侯入問以竣事告公嘆曰
竟不得與諸君共印正如之何尋卒聞者無不流涕十
[011-2a]
一郡一州七十五邑之民咸為罷市侯承公志凡一切
未卒業者皆次第成之規制大備謂是舉也以維世道
以淑民風以紹往而覺來宜有記特書見朂并述垂革
之言丁寧惓切予憮然曰惜哉命也亦巳焉哉雖然其
不已者固自在也盖予與公業有所印正矣追惟去春
予過虎林公出晤昭慶寺從容謂予曰東林㑹約祖孔
子宗顔曽禰思孟而師紫陽不佞讀之契焉行將倣而
圖之竊有三言欲請予曰願聞之公曰子之言必稱性
[011-2b]
善允矣然而一善也或謂之有而非執著也或謂之無
而非斷滅也亦各就所見而云耳將焉所置是非於其
間予曰陽明先生之證道天泉也嘗為之折衷矣四無
之説接得上根接不得中下根四有之説接得中下根
接不得上根誠欲通上下而兼接舍性善一宗其奚之
此即陽明所謂良知也公曰如是如是頃之又曰邇時
論學率重悟聞東林特重脩何也予曰重脩所以重悟
也夫悟未有不由脩而入者也語不云乎下學而上達
[011-3a]
下學脩也上達悟也舍下學而言上達無有是處公曰
審爾程子曷云學必先明諸心知所往然後力行以求
至也曰知一也有就用力言者體騐省察之謂也正屬
脩上事乃入門第一義也無容緩也有就得力言者融
㑹貫通之謂也纔屬悟上事乃入室第一義也無容急
也故曰下學而上達此吾夫子家法也公曰如是如是
頃之又曰不思不勉聖詮也子於此數有推敲何居曰
公謂不思者自能不思乎不勉者自能不勉乎必有個
[011-3b]
來脉矣公謂不思者貴其不思而已乎不勉者貴其不
勉而已乎必有個落脉矣中庸曰誠者不勉而中不思
而得誠是來脉曰得曰中是落脉不向來脉理㑹分明
縱欲不思不勉如何强得不向落脉校勘端的縱能不
思不勉亦有何用故予以為喫𦂳只在認性諸所推敲
總欲人透此一路非有他也公曰如是如是遂命左右
薦觴相對甚歡而别予竊嘆服公之一片虚衷爾爾當
必大有所倡明以嘉惠一方無何公緘示虎林書院㑹
[011-4a]
約獨主白鹿洞規而自為之闡發厥㫖復推而廣之共
為八條㑹講之日首以談𤣥説妙為戒要在切近精實
上下皆通壹似有槩於予言然者竊喜公之果大有所
倡明不特嘉惠一方而已何意公之倐然逝也退而熟
念人世共此宇宙宇宙共此血脉無今昔無生死無去
來無爾我總之共此擔負共了此一事耳於是請以其
印正於公者代公印正於侯且聞東溟髙公嗣公蒞政
其於斯事特為注意於是又請以其印正於侯者代公
[011-4b]
印正於髙公適張孝亷赴東林之盟予詢虎林消息具
言講堂之上濟濟彬彬聲氣之孚日昌日熾於是又請
以其印正於髙公者代公印正於滿座諸君子焉此固
公之一片虚衷勤勤懇懇所不能自己亦即公之嘉惠
來學一念映徹天壤歴千古如一日者也纉承光大務
求究竟勿致孤負願相與交茂之而已侯聞之起謝曰
作如是觀公之所為永永不亡吾儕之所為不亡我公
者可知也巳不可以不昭也爰録而鑱諸石甘公名士
[011-5a]
价信豐人丁丑進士髙公名舉淄川人庚辰進士侯名
心湯新淦人甲辰進士書院建置始末詳具侯手記中
  天授區吳氏役田記
吾錫糧長一役最重且難天授為錫首區其重且難更
倍之予友吳伯子長卿目擊心恫慨然偕其弟仲竒叔
美季輝捐田以佐役長卿二百畆仲竒一百畆叔美一
百畆季輝二百畆區人徳焉復慮其不足以垂乆逺也
上書撫臺周公言狀乞行所司酌立成規世守無斁公
[011-5b]
覧而嘉之下檄褒異復貽書為予誦之予不能為義而
好人之為義逢人説項意津津不自休長卿聞而謂予
曰是舉也予聊為之端而已實賴季氏成之而仲氏叔
氏從中襄焉予何敢蔽季輝曰否不然也予實賴伯兄
率仲兄叔兄左提右挈以無即於顛墜何敢不勉仲美
叔竒曰予兩人上則有兄下則有弟豈不厚幸頃之齊
曰是先諫議之志也不穀等何有焉予聞之益不禁踴
躍作而言曰不亦善乎存如是公共心肩如是公共任
[011-6a]
恒情孰不競利而獨廓然不自有也可謂仁矣且為兄
則推美於弟為弟則推美於兄為子則推美於親恒情
孰不競名而又退然不自有也可謂讓矣是一家元氣
也不寧惟是錫之為區共十有三在南延則華太史鴻
山公為政而有斯舉矣在開原則髙大行景逸公為政
而有斯舉矣迺君之兄弟聫翩後先於其間風規彌暢
而今而往能無感發而興起者乎果其感發而興起也
凡為人兄者將不以此倡其弟乎凡為人弟者將不以
[011-6b]
此承其兄乎凡為人子者將不以此顯揚其親乎即人
知興仁人知興讓矣是一邑元氣也不寧惟是往嘗讀
長卿制義磊落而多采暨仲竒叔美季輝並彬彬質有
其文稱曰四難惜乎時之不逢猶然滯在青衿耳即一
旦得志致身日月之際其忍獨善而已乎果其不忍獨
善而已也將不以其所以為兄者帥世之為兄者乎將
不以其所以為弟者帥世之為弟者乎將不以其所以
為子者帥世之為子者乎行當在在興仁在在興讓矣
[011-7a]
是天下元氣也諸君其亦相與交茂之哉於是伯子仲
子叔子季子咸避席而謝曰大哉言乎非所及也請受
而告諸先諫議諫議名汝倫辛未進士伯子名桂芳仲
子名桂芬叔子名桂森季子名桂萼
  脩復冉涇箭河碑記
錫故有九箭河在冉涇橋者為第三箭橋曰冉涇誌地
也維昔為文莊公二泉邵先生宅有手書朱子源頭活
水四字在焉此水北接蓉湖西連笠澤九龍二泉之秀
[011-7b]
全滙於此橋之東清流不改橋之西悉受堙没文莊公
曽請於當路欲復之為里人呂刁郎所尼不果乃鑿隂
渠暗通弦河一脉用石覆之里人仍居其上㑹刁郎之
屋展轉他鬻近屬之尤南華比部比部故長者其子太
學君時純克體德心而光大之慨然捐樓屋一十八間
平屋三間用以闢新衢而穿故道邑尊同生許侯聞而
善之言諸兵尊虚臺蔡公報可遂於己酉冬始工不兩
月而河成矣因而橋之同邑髙存之名之曰承賢橋謂
[011-8a]
承文莊公之志也初君手一掲來視余余喜曰僕不能
為義而好人之為義覩此可勝踴躍充拓得盡天地變
化草木蕃不外於是夫所謂是者何也源頭也源頭不
識則天地何從而變化草木何從而蕃文莊公之志亦
終於無承而已矣乃語時純曰君知之乎北接蓉湖西
連笠澤水脈之源頭也近沿濓洛逺遡洙泗道脈之源
頭也願君努力時純起而謝曰盛不敏何足以勝之巳
起而請曰吾將受而刻諸石樹諸周行俾來者往者人
[011-8b]
人得就而覽焉庶幾人人識得源頭也人人識得源頭
庶幾人人充拓得盡也人人充拓得盡庶幾人人得承
文莊公之志也天地變化草木蕃洵不外於是也已矣
盛不敏何足以勝之予喜時純之志彌謙而任彌勇也
遂為之授簡其經畫始末詳具時純自撰記事中蔡公
名獻臣同安人許侯名令典海寧人比部名際昌太學
生名盛明
  日新書院記
[011-9a]
雲間錢漸菴先生致其蓬萊之政而歸日率其門弟子
切磨性命之㫖因搆講堂一所奉先師孔子之像於中
而晦菴朱子陽明王子列左右侍焉相與朝於斯夕於
斯共圖究竟一時從游之士益蒸蒸起中丞懐魯周公
聞而嘉之為顔之曰日新書院其門弟子髙君掲等羣
而就予問日新之義予曰子不見之乎先生之於學也
汲汲如也自少而壯自壯而老不言厭也其於教人也
諄諄如也大扣大應小扣小應不言倦也此先生昭然
[011-9b]
以身作日新榜様為諸君指南也何必更添註脚掲等
唯唯已而復請曰孔子之道至矣若顔曽思孟則見而
知之若周程則聞而知之皆嫡冢也舍而獨表朱王二
子其説何居曰諸賢具體孔子即所詣不無精粗淺深
而絶無異同之跡至朱王二子始見異同遂於儒門開
兩大局成一重大公案故不得不拈出也嘗試觀之𢎞
正以前天下之尊朱子也甚於尊孔子究也率流而拘
而人厭之於是乎激而為王子正嘉以後天下之尊王
[011-10a]
子也甚於尊孔子究也率流而狂而人亦厭之於是乎
轉而思朱子其激而為王子也朱子詘矣其轉而思朱
子也王子詘矣則由不審於同中之異異中之同而各
執其見過為抑揚也其如之何而可夫亦曰祖述孔子
憲章朱王乎盖中庸之賛孔子也蔽以小徳川流大徳
敦化兩言而標至聖至誠為證予竊謂朱子由脩入悟
王子由悟入脩川流也孔子之分身也一而二者也由
脩入悟善用實其脈通於天下之至誠由悟入脩善用
[011-10b]
虚其脈通於天下之至聖敦化也又即孔子之全身也
二而一者也然則千百世學術之變盡於此千百世道
術之衡亦定於此舉顔曽思孟之所見而知周程之所
聞而知都包括其中矣是故以此而學時而收斂檢束
不為𤨏也時而擺脱掃蕩不為略也無非所以成已也
以此而教時而詳曉曲諭不為多也時而單提直指不
為少也無非所以成物也以此而逗機緣當士習之浮
誕方之以朱子可也當士習之膠固圓之以王子可也
[011-11a]
何也能法二子便是能襄孔子所以救弊也救弊存乎
用用無常不得不岐於異以此而討歸宿將為朱子焉
圓之以孔子可也將為王子焉方之以孔子可也何也
能法孔子纔是能用二子所以立極也立極存乎體體
有常不得不統於同同而異一者有兩者遞為操縱其
法可以使人入而鼓焉舞焉欣然欲罷而不能異而同
兩者有一者密為融攝其法可以使人入而安焉適焉
渾然黙順而不知此又先生昭然以一大聖兩大儒作
[011-11b]
日新榜様為世世學人指南也在諸君自識之而已髙
君掲等起而謝曰而今而知日新之義若是其浩也請
得歸而質諸先生以報
  重脩常熟縣學尊經閣并釐復祀典創置學田記
國家之設學從來逺矣本之先師孔子之所以教天下
萬世於無窮而天下萬世所以佩服先師孔子於無窮
者胥於是乎在是故其煥然而為謨訓之昭垂能使人
相與誦習焉而不敢背者非僅僅在文字間也其肅然
[011-12a]
而為俎豆之薦享能使人相與奔走焉而不敢玩者非
僅僅在儀物間也其翩然而為縫掖之森列能使人相
與敬且愛焉而不能巳巳者非僅僅在體貌間也凡皆
宇宙間一片精神之為也是故感即應觸即通其發脈
在聖人而未嘗不貫徹於吾人其發機在俄頃而未嘗
不方皇周浹於千百世之上下也在柄世道者聫合而
總攝之耳琴川楊侯之為令也持已以亷牧民以慈接
士以誠繩暴以法不愧古之循良矣一日詣學目擊蕪
[011-12b]
莽之狀慨然太息退而捐俸金散鍰金鳩工掄材舊之
飭而新之圖為之脩尊經閣欽聖製也為之釐祀典妥
神靈也為之置學田優士禮也其徳意甚茂而其所規
畫甚具而有法虞人士相率聚而誦焉於是茂才繆生
肇祖朱生曽省嚴君柟等共詣予屬予為記予惟世之
為令者上之清筦庫勤聴斷規規簿書期㑹之間以見
能如是而已耳下之盛廚傳都筐篚務稱貴人意以博
一時之譽如是而已耳其於民之疾痛疴癢猶然不暇
[011-13a]
問而又何有於教化之事哉乃侯夙夜孜孜汲汲顧不
在彼而在此曹所甚委侯獨為任也曹所甚緩侯獨為
急也曹所甚簡侯獨為隆也是必其卓越之識有以超
出流俗之表又必其一片精神周流灌注有以通聖人
吾人而為一體通千百世之上下而為一息始有此作
用耳侯於是乎過人逺矣侯聞之謂諸茂才曰吾聞昔
之貌孔子者顔氏之仰鑽瞻忽得其髓曽氏之秋陽江
漢得其骨端木氏之宗廟百官得其肉自此以外不過
[011-13b]
得其皮而止况予之纎纎拮据又其末也夫何足云諸
茂才以告予曰非也是特存乎人之所見謂何耳即如
孔子曷嘗有皮肉骨髓四者相也凡以見之淺者其得
亦淺見之深者其得亦深遂作是分别耳神而明之一
而已矣故夫侯之孜孜汲汲於今日與孔之孜孜汲汲
於當日無以異也諸君果有意乎試思端木氏何人曽
氏何人顔氏何人推而極之吾孔子亦何人哉惟是仰
而模俯而效一日用其力竭蹷而趍焉即諸君之孜孜
[011-14a]
汲汲於進脩與侯之孜孜汲汲於拮据亦無以異也其
於陟聖躋賢正自不逺耳何者均此一片精神也諸君
勉之庶幾其不負侯豈惟不負侯且不自負豈惟不自
負由是處則慥慥足以敦行而表俗出則卓卓足以建
事而匡時且不負國家二百餘年之培養矣不朽盛事
海虞其何讓焉侯名漣字文孺楚之應山人丁未進士
其佐侯而襄厥績者學諭則李君名維柱字本石楚之
京山人司訓朱君名朝選字維𤣥寧之旌徳人朱君名
[011-14b]
正定字在止常之靖江人法得備書
  長治縣改建學宫記
盖昔吾夫子憂道之不明不行喟然發嘆曰知者過之
愚者不及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竊以為此兩言
盡學術之變矣流而不已復有甚焉何以故謂之過公
然與不及分途也謂之不及公然與過分途也是則知
愚賢不肖判而為二有人於此矜其聰明直跳而之於
聖人之所不知而繩以夫婦之所共知猶然昧焉憑其
[011-15a]
意氣直跨而之於聖人之所不能而繩以夫婦之所共
能猶然却焉將謂之過而庸猥疎脱又疑於不及也將
謂之不及而超忽凌頓又疑於過也是則知愚賢不肖
混而為一知愚賢不肖判而為二其為失也顯而易辨
是故當其過吾得而裁之當其不及吾得而振之病在
氣質猶可言也知愚賢不肖混而為一其為失也微而
難辨是故欲裁其過彼且有泰然安處於庸衆之下者
欲振其不及彼且有偃然突據於聖人之上者病在心
[011-15b]
髓不可言也非徒爾也原其超忽凌頓既足以見竒而
自標跡其庸猥疎脱又足以適俗而自便道䝉其害而
人䝉其利道無方縱䝉其害造次莫得而指名人有欲
壹䝉其利終身膠結而不解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異時
夫子一則思狂一則思狷一則思有恒至謂古者民有
三疾今也或是之亡嗟嗟夫子非喜有疾而惡無疾也
有疾止乎疾之辭也其真心自在也無疾甚乎疾之辭
也其真心澌滅盡矣此又夫子之所深憂也長治懐白
[011-16a]
周公來守吾常㑹其邑改建學宫屬予記之予詢所繇
公曰潞古上黨郡也國初仍前代為潞州嘉靖初陞府
置縣學仍舊制一世以後人文頗盛乃議分置縣學割
府學一隅為之而人文遂遜於前説者歸咎於分裂故
基損壊風氣嗣是咸議脩補獨髙陵劉公來守是土創
議改建卜地於藩封之右府庾之隙拓以民居爰定規
制請於當道當道僉報曰可巳又得孫公曽公繼之協
終厥事而今而往庶幾人文之有興也敢乞靈於子予
[011-16b]
謝曰憲也陋何知人文間覽晉乘之邑也雅號為樸所
願無忘其樸而已公曰足乎予曰足矣夫樸人之真心
也内之無安排無攙和外之無擬議無矯飾真也是故
率意而往率意而來瑕瑜短長皎然畢見不欺屋漏矣
可以立本是故有過焉與夫人共知其過能受損矣有
不及焉與夫人共知其不及能受益矣可以入徳是故
脩諸家一家信之矣脩諸鄉一鄉信之矣脩諸國一國
信之矣舉而措諸天下天下信之矣可以致用何者惟
[011-17a]
其真也非是即才若管晏智若良平辨若儀衍藻若遷
固抑末耳甚者反以藉㓂齎盜為世詬僇將焉用之公
曰吾子之言善乎其以樸張者也請得受而籍之以詔
我多士意且有省乎相與退而反諸心以求無失乎本
來面目進而取裁於聖人之道以求詣其極而無狃於
偏藐兹不腆之邑實重有賴焉何憂乎不足予謝曰允
若兹夫子思有恒而有恒矣思狂狷而狂狷矣思中行
而中行矣惟吾道實重有賴焉何憂乎不明不行謹志
[011-17b]
之以俟劉公名復初孫公名鋐崇陽人曽公名臯廬陵
人王君名浩臨邑人同事者郡佐童君世彦李君徳王
君愛焦君思忠王君致中縣令李君仙品與劉公同鄉
同議此舉李君獻明閻君溥縣丞吳承宗主簿艾有騋
楊善典史馬李章署教諭張一翰訓導王三重督工耆
民申志臯路仁等皆竭力贊襄者法得附書
  石沙王先生祠記
嗚呼此吾錫石沙先生之祠也曷為祠之閩志也曷言
[011-18a]
乎閩志先生嘗按閩所為功徳閩者甚鉅今五十餘年
矣閩中思之猶一日也而㑹厥嗣懐石君官鴻臚奉使
入閩時則太僕少卿王公維中御史張公英黄公泮周
公京苑馬卿鄭公一龍參政陳公柯陳公全之羅公一
鸑參議張公冕蔡公一槐副使田公楊僉事康公憲王
公徽猷太守鄭公銘張公敷潜李公春芳李公長盛朱
公資王公繼芳長史陳公九經解元鄭公啓謨趨而逆
諸境既見莫不泫然泣下曰先生之子也聚族而謀祠
[011-18b]
先生以永所思於是乎有祠祠曷不於閩而於石沙其
説曰惟兹八郡一州五十一邑何之而非先生之明徳
之所波及也其誰得而顓諸先生誠不忘閩御風乘雲
時儼然式而臨之於此乎於彼乎不可知也吾聞先生
少嘗讀書石沙山中既老復就而息焉石沙先生之始
終也神必栖矣與其以先生徇閩也寧其以閩狥先生
衆以為允遂捐金而授懐石君已太常池公裕徳選部
李公多見後先道錫亟走拜先生壟上相顧黯黯不能
[011-19a]
去退而徴祠盟於是郡司理余公繼善檄邑尉袁君董
其事既成懐石君肅而謁其邑人顧憲成曰甚矣諸君
子之不冺於先大夫也榖不敢忘先大夫敢忘諸君子
君其記之憲成作而嘆曰嘻是其上下之際深哉則又
曰是不獨閩志也於邑亦有之憲成生而晚不及事先
生而間從里中父老習先生之緒以為危言危行魁然
古之博亮君子也其居鄉絶不妄與人通遇曲直秉義
而裁之不少假即有利害大故挺而白於有司不少避
[011-19b]
先生之所施於鄉逺矣夫非吾儕之典刑耶故曰是不
獨閩志也余惟士方俛首閭巷間諷先生之業各粹然
懐君子之意及其倖博一第稍試諸行事顧往往乖刺
不應民無徳焉彼其逺有所蔽也即投機遘㑹微立名
跡托於赫赫之途哉及其一旦罷歸優游自娛而已甚
者至恣睢以明得志彼其近有所奪也乃先生之所為
功徳閩者既如彼其所為施於鄉者又如此不已難乎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往矣而今而後過者
[011-20a]
望先生之祠而謁焉驟而覩其像㦸髯虎目英爽凜如
業中億其非恒人徐而考其行事流風餘韻久而彌章
不為衰歇庶幾悚然而思勃然而起繼之以躍然而不
能巳也夫夫然則世之不及事先生與其覩先生之近
而遺其逺覩先生之逺而遺其近者皆於斯乎有賴也
其所係大矣為將次其説以俟焉先生名瑛字汝玉號
石沙山人嘉靖壬辰進士
  常鎮道觀察使者虚臺蔡公生祠記
[011-20b]
虚臺蔡公持節而蒞我吳也黙而思曰吳之難治久矣
道將安出徐而諦觀土風熟察利弊憬然有悟也曰吾
知所以與之矣遂下令與民更始豪横有禁刁惡有禁
打行紥詐有禁窩訪窩盜投充税幹有禁諸馭民之具
種種備已而中復念曰善馭民者不專求諸民也當從
馭吏始則申之曰貪墨必罪苛酷必罪非掌印官而受
狀受呈者必罪胥徒舞文必罪所部守將及材官騎士
之屬各依汛地謹禦非常盜賊鹽徒發而不覺覺而不
[011-21a]
治必罪諸馭吏之具又種種備已而中復念曰善馭吏
者不專求諸吏也當從馭身始則儼然而親示之標絶
餽遺杜請託批申刑名不假左右何慎毖也地方賢否
不别採訪何光明也驛遞夫船不徇過客何正大也日
用蔬米不用舖行何簡便也而終之曰本道如有差錯
及道役有犯沈匿需索作奸等弊幸即明白見示以憑
改正究治此地方相成第一義也噫嘻至矣盡矣公可
謂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者矣故令
[011-21b]
下十日而吳中相戒無犯令下期年而諸弊俗悉更吳
以大治稍暇輒簡諸才俊進而與之談説經㫖揚㩁文
義勉導以古人之事至於學校祠廟先賢遺跡有可興
人文裨世教者率不難為之主持脩舉又皆出自俸金
贖鍰不煩民也比戊申己酉間嵗大潦饑莩載路公焦
神勞思議蠲議賑諸所為撫摩拯救不遺餘力東南賴
以安堵如故久之主爵者亷公政行異等數推轂公諸
父老聞之大驚奔詣兩臺乞留幸得請加銜復任歸而
[011-22a]
婦子欣欣交語自是可長有公也不意公一旦偶有感
輒拂衣去比覺舟已及於梁溪之滸矣乃皆鬨然而起
不期而集者凡幾千萬人相與號泣而追之叩首呼天
請留公不顧又追至吳門又不顧已又追至檇李卒又
不顧至武林而公且飄然渡江去也始皆彷徨無之不
得已而返日夕怏怏不自聊因謀建祠肖像其中庶幾
得時時奉事公其猶長有公也於是合屬士民翕然以
為允而商人朱程等且特捐貲首倡聞者羣而和之熙
[011-22b]
熙子來不踰時而祠成矣乃介孝亷郁元禎屬予為記
予作而嘆曰甚矣公之徳之入人深也既而曰甚矣諸
父老之自為計深也元禎曰何予曰是有三焉一以寄
去思用自解慰一以明我吳之人心均此秉彛是是非
非略無瞞昧不應獨䝉難治聲一以示來者俾知取程
於公跡公之所以馭身者馭吏而吏莫不恭其職矣跡
公之所以馭吏者馭民而民莫不循其則矣夫如是然
後真能長有公也諸父老之自為計豈不深哉豈不深
[011-23a]
哉元禎喜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斯之謂矣肅起
為諸父老謝退而録其語勒之石蔡公名獻臣同安人
己丑進士祠在澄江之南關重所蒞也
 
 
 
 
 
[011-23b]
 
 
 
 
 
 
 
 涇臯藏稿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