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62 大復集-明-何景明 (master)


[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復集巻三十七    明 何景明 撰
  行狀五篇
   封徵仕郎中書舍人先考梅溪公行狀
梅溪公卒其季子景明恐逸所行事將銜哀為狀求當
世學士大夫之譔越二旬母孺人又卒益隕惑不能言
也又踰時乃自念曰天弗譓不延予二人予小子敢廢
先人之徳使學士大夫靡所論譔在我後之人靡所稱
[037-1b]
述豈非大罪哉遂涕泣為狀曰公諱信字文實父曰鑑
母劉氏鑑為隂陽學典術典術公有五男公第四子也
其曽大父大父皆世居信陽之梅黃鄉為農家縣徵其
子弟為學生書吏輒懼而深避匿之典術公少時縣求
之急其父又欲匿之典術公曰丈夫出當有用安得乆
匿也遂乃入城而公時亦稍露頭角鄉人識之曰何氏
世厚積不發發於典術公然其四子當益大也吾黨皆
下矣典術公嘗權明港巡檢有侯郎中者暮過宿亭下
[037-2a]
怒芻不具公時為童子入給芻侯郎中見其有儀試之
屬對又有竒語乃釋怒謝曰予弗知汝有子也公既長
典術公使任家事不使為學生公乃與同里王憲閻禎
等結社溮水上日賦詩飲酒期以此自終而公舅父盧
翁者有鑒識能術也嘗謂公曰汝三十當出樹徳立聲
後當有官然卑不顯也至汝子有顯者矣乆之公亦以
才謀不少試嘗念盧翁言及三十藩司辟為承差其責
令嚴不可脫解公曰命也果若外翁言矣夫立身在人
[037-2b]
不在地也承差雖卑予何恥就之邪既為承差見為承
差者皆富子弟縱侈弗循矜炫衣馬而已餘則又卑賤
汚甚乃恥之弗與群日檢修飾文雅以自獻而諸藩使
亦異之也布政使呉公節者最竒公嘗引與畫計每事
公一發端必擊節稱善曰吾老秀才吾不如也㑹陜西
告災京師發粟萬石自漕河舟至衛輝而令河南陸移
于潼關是時河南亦弗熟惟南陽汝寧稍熟也乃下令
南陽汝寧發夫萬人驢萬頭供是役公聞之不可曰是
[037-3a]
将敝河南而緩陕西之救矣不如出省藏馳一吏使入
糴關内然後下令南陽汝寧之夫使人出銀一兩而給
粟一石且免其役是一吏代萬夫之勞千里活一旦之
命矣此兩利之道也於是呉公卒從其議而役夫皆喜
曰蠲吾役是蠲吾死也皆樂出銀與官無肯受粟者也
太監汪直至河南河南都御史以下皆蒲伏進謁獨憲
使陳選長揖立不伏直乃捽選下選厲聲曰太監至辱
天子法司已而又使都御史移文郡縣取名馬都御史
[037-3b]
持紙筆自書然手栗不能執筆顧左右皇汗又不敢令
人代公在旁曰此一書吏事耳都御史大臣不當煩都
御史乃奪筆代都御史書故其後凡論仕宦必曰陳憲
使男子也而髙官乃汚行者輒羞稱之為承差嘗董大
役其建輝府也有羨金五千以詣呉公呉公駭曰何羨
之多也夫汝羨出者而私之誰知者也公曰吾聞之凡
私者滅公利者近害今羨出于公也五千至厚利也吾
私之将無滅公乎利之将無近害乎是以不敢有也呉
[037-4a]
公曰然吾亦弗可有之也於是公乃請以賑河内饑人
焉公兩為驛丞不以庳官自貶有威嚴厲氣義不少下
人人亦相下之在㑹寧㑹貢獅畨武官需求所過吏吏
無不被箠者又為先聲使縣官以下除道郊迎公獨不
出武官至則讓公公立數之曰邊臣以蕃夷貪戾恐患
所過吏故以汝監之而汝反敎之為患邪視其符給餼
食餘無所與後武官果敗併盡逮所過吏而公獨以抗
武官弗逮也會寧三年以内憂去已而復除渭源渭源
[037-4b]
有大滑李氏三衛軍圍其舍能彎弓破圍出縣令大懼
公乃以計縛之歸縣令縣令駭且懼入而甲乃敢見也
公故病足疾病則累月不起嘗欝欝思歸言曰夫所欲
於富貴者可以厚身也然敝身以求富貴於富貴厚矣
於身薄也古人有忘身者以圗不朽也富貴豈不朽者
也予壯而有志思少自試故不羞庳官夫善嘗酒者餔
糟得之矣乆于宦非予所稅駕者也在渭源又三年值
御史行縣縣簿下至驛郵之吏悉徒走奉輿馬馳五六
[037-5a]
十里公乃浩然歎曰可以去矣吾自為卑役至歴官未
嘗一日屈也今不能為御史徒走遂稱足疾求罷官還
矣然在官貧甚無匹馬而臨洮守李公紀者饋之車馬
以還既還治居城西溪水上岸植梅樹日造吟其間號
梅溪居士有詩百篇為梅溪集居常論地理卦象推時
日運氣以為隂陽之大順四時之紀五行之布吉㐫災
祥繫之不可違也公有子四人長景韶累官東昌府通
判卒次景暘舉人次景暉又次景明景明既舉進士為
[037-5b]
中書舍人三年值正徳丁夘自以道不立欲修學近親
乃請病歸景明歸又三年巳巳夏公遘疾将卒召景暘
景暉景明来曰吾昨夢予父招我我殆不起矣景暘爾
即長我家仕則思有以光我汝念哉曰景暉治穡事以
厚其家毋外有慕又執景明手曰予之先雖無有大顯
聞然世皆長者夫源不積不厚不導不流不廣不長予
先祖有積矣予其導之爾輩其廣之乎勉哉修學明儒
汝弗可有讓焉言已卒豈不痛也初公娶盧氏繼娶李
[037-6a]
氏盧氏者盧翁廣女也翁戍大同歸以女妻公公嘗稱
曰盧翁事石将軍有功将軍欲官之翁曰願罷戍歸為
農夫不願官也既歸外母嘗恨之曰始從石將軍不歸
何患不貴乃自苦為農翁笑曰石将軍何能若我也及
石將軍敗翁哭之顧外母曰爾謂我不從石將軍今將
軍欲與我畊隴上能得乎盧氏配公有賢操然早卒李
氏孺人者其父本山東人宦于南京有二女子敎之誦
女訓習婦事長即李氏嘗寓羅山盧家與盧翁通好兩
[037-6b]
盧氏家徃来相善也會公喪盧氏盧翁為擇配曰李氏
女賢吾知其命貴當有封求配無逾李氏女者李氏孺
人適公大仁惠篤儉終其身不易焉景暉景明乃其出
也又生女適孟洋以進士為行人而景韶景暘則盧氏
所出然弱齒即見遺也皆養于李氏又有孫男六長士
為學生孫女六長適張氏子餘皆幼也公生正統辛酉
卒正徳己巳四月三日李氏生辛酉二月十五日而己
巳四月二十九日卒皆合𦵏盧氏墓於西山之麓公自
[037-7a]
游宦及謝歸六十五年而當正徳丙寅皇上御位詔以
景明官封公為徵仕郎中書舍人封李氏為孺人男景
明曰何氏之先有仕羅田者元季因籍羅田髙祖曰太
山始避紅巾攜母至信陽髙皇帝兵至建紅旗一白旗
一曰為我軍立紅旗下為我民立白旗下太山乃立白
旗下太山生海行曰隆二其兄隆一為力士于南京行
訣于弟曰吾即是役不以遺累爾子孫遂去終不相通
不知其子孫所在海生三子次子鑑即典術公始開宦
[037-7b]
端典術公子曰仁義禮者皆力田無外事第五子曰本
才邁使氣為學生早死而梅溪公在諸子中最有立諸
兄弟生養之卒皆為舉其喪其建事明㡬薄貨利逺聲
色重然諾好施與砥行厲節百折不毁雖古人不逺讓
焉夫梅溪公其起家裕後之祖鄉里之憑矣而二母事
之可謂合徳景明不類不能廣志紹徳又少不盡識所
履歴謹記其所嘗聞見及鄉黨傳者著于篇俟學士大
夫采之
[037-8a]
   封承徳郎禮部主事李公行狀
公諱祐字宗吉別號三川曽祖明陜西鞏昌府安定縣
人也洪武間舉懐才抱徳為御史已坐事謫河南周
府䕶衛經歴子曰伯仁經歴公卒于官伯仁幼且貧不
能歸也因家于官所由此遂世著開封府祥符縣籍矣
伯仁生孜配史氏生公正徳庚午今上上兩宫徽號推
恩公以子茂元封承徳郎禮部主客清吏司主事配髙
氏封安人公幼即端整不戯四五嵗能誦詩八嵗而知
[037-8b]
學善屬對十三四學趙書又善大書草書皆無弗工也
長讀易習舉業思起科目父母懼其弱而致疾也強奪
其志自是常欝欝志不恱恥事農賈乃益閉門務學誦
古書求徹大義以至刑名醫卜星歴算數之學亦無不
深究其說嘗手授茂元易詩讀之曰吾恨未能以儒致
身惟汝力學以畢吾志初公父孜家頗饒然能任義散
予不責償負以是家漸窘矣既殁貲益蕩盡公年方十
七八且孤㷀㷀無依力營幹勉終大事不見其匱性忍
[037-9a]
慾不畜媵御終其身布衣蔬食不易也然延師敎子暨
賓客之禮則靡弗厚者有人竊公亡金一鎰知其人不
發或曰曷訟諸公曰安忍訟也訟而必論以盜金亡可
復積受盜名百世莫改也且彼非急困曷以至此吾安
忍訟也遂終不發處家甚閑僮僕雖少者莫敢足中門
犯者必斥逐之外内肅如也其奉繼母賈氏撫義弟善
以孝友聞于鄉人接人甚謙恭笑語衎衎款洽而議事
理談世務又侃侃無所依違常至屈人人有過必正色
[037-9b]
質之不少假鄉人不善者疾之而善者敬憚焉公生景
泰丙子二月十三日卒正徳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年纔
六十耳生男子四人長即茂元𢎞治乙丑進士今為禮
部郎中志業甚著次茂魁茂先先卒次茂才為學生女
子一人適同邑王金孫男三人孫女四人卜以正徳十
一年十一月十九日𦵏于汴城西鄭門外茂元曰先君
子自封官以来甚優暇康強聰明壯者弗及人曰先君
屯已而泰天之所以祐善人者固不爽也安知遽以微
[037-10a]
疾弗起也豈不哀哉夫先君子生也用心苦而志堅其
於事物也必究思必底績造詣晩而益深明于當世之
務然無位弗獲施也今也已矣豈不哀哉景明與茂元
為親友茂元謂景明曰先君子非當世尊顯之譔無以
發揚使不朽也景明乃次叙茂元之言以俟采擇
   亡兄行狀
亡兄諱景韶字仲律成化丙午舉人選巴陵知縣遷東
昌府通判兄性狷介與人不易合顧能事父母必得其
[037-10b]
懽心少時家父遣之讀書曰讀某書某日為我背誦至
日持書来誦之不遺一字父甞不恱俟父已寢跪于門
及父夜半偶起出門見兄驚曰為誰也兄曰兒也父曰
何夜半至此也曰父不恱兒不得寢父曰兒如是何有
弗恱也始為舉子下帷講誦日厭蔬食諸友生患貧者
多貸人貲兄曰為士而貸人貲後將必取償于官卒不
貸人貲既屢試弗第家父曰女能績學卒不能進士必
女命也仕以行志而已志行奚必進士既而為巴陵令
[037-11a]
人曰巴陵難稱也令巴陵者葢未有終三年任者也比
至則廨舍蕪穢不治吏不典列民不服役也曰是可以
弗為已也乃版書政條懸縣門民始相顧曰令紿予然
亦稍来集從役以觀兄察役者悉寡弱役且重也問之
皆㕓居無業者也而其強富有力者則皆居數百里外
負山岨叛令不復能制也故弱者役日重兄曰為令使
弱者苦強者得免而何以令為也乃釋弱者於是諸富
強有力者曰聞新令善吾奚可叛約也乃相率来請役
[037-11b]
凡邑中堕廢盡以興治徃時監司諸使者經巴陵以乏
委積輿皂常滯月不得去而令日走道路不能給又不
得少坐堂上視事至是館無留節獄無滯訟民又見令
時置酒召客與飲莫不服且異也居六年將考績民赴
監司留之曰令兹行必遷遷則奪我父母也願以終惠
我也已而果遷東昌東昌職專事簡而益有餘力嘗作
書與景明曰東昌頗無事日可以讀書課子甚樂也但
苦薪價太貴耳居六月疾作竟卒東昌僚屬士民咸哀
[037-12a]
哭之卒之日年始四十六也初娶鄧氏早卒繼娶夏氏
亦先卒繼又娶孟氏孟氏生二子長曰岳陽次曰岳州
俱幼也一女夏氏所出聘張氏子士竒家父生四子長
即兄次景暘次景暉景明為最幼也皆受業于兄景暘
舉鄉試景明雖庸劣無所成立然知讀書舉進士是兄
之敎也嗚呼天速死吾兄也景明何敢忘吾兄也謹槩
記所行事求太史論譔以章没世哀悼之餘文不次叙
   明紹興府同知致仕進階朝列大夫陶公行狀
[037-12b]
陶公諱永淳字質夫號曰樸菴上世由宋汴来徙松江
華亭遂世為華亭青林人髙祖嗣宗曽祖羽祖蒙皆隠
不仕公六嵗而失母鞠于外祖吕公少雖甚單窘然即
有志氣不逐群兒戯長益嗜學甞讀書南禪寺閉門誦
習趺坐中夜闇然若有深獲已而出入黙念不輟人莫
得識也于是試補郡學弟子員提學御史嚴公洤者大
竒異之時弱冠也名翹然起矣天順壬午舉應天府鄉
試中成化丙戌進士初授魏縣知縣以制去任服闋改
[037-13a]
南和縣縣民王氏家饒于貲有利之以為功名者誣以
妖言公曰夫己樹利而種人以死禍是可忍邪乃為白
之竟全其家嵗屢告㐫能發粟活民濟者甚衆又嘗請
于朝建宋廣平祠曰明揚先俊風勵後學典弗可缺也
於是吏治彬彬稱于畿内然其治不近名求事之集無
瑣務求弊之釐故甚近民去而民思之為刻石頌徳始
御史屢上南和令治行或又請更調邢臺吏部乃以勞
積乆次轉紹興府同知同知常攝行府事鋤治暴強植
[037-13b]
立孱弱剔蠧洗寃鄰郡事有弗能決者皆以委之無弗
片言以獲其情立斷以成其獄者紹興六年以迕于暢
御史暢御史嫉之乃移疾歸後暢御史敗或勸公直之
公不答也都御史佀公大器之乃白于朝俾以禮致仕
焉公自舉進士人見其材氣辨達謂必致大用然弗得
意于時宰故兩調縣令不得内補及御史上其治績則
又以為紹興同知名擢大府貳而實逺之紹興治又著
矣又遇暢御史以故連蹇湮滯卒不得達故人咸曰陶
[037-14a]
公弗能自致大用要非命邪然公有子曰驥為行人公
来視驥適遇今上上兩宫徽號推恩進階朝列大夫躬
拜命于朝人又以為異數也公之罷宦也日與其所厚
善徜徉九峰三泖間觴詠為樂賓客至門罄歡款享劇
談古今琅琅傾聽或無賓客與其鄉人亦宴笑終日好
蓄古書帖能作歐字晩卜𦵏地彭家庄山水佳勝心甚
樂之乃預治棺歛具築壽藏焉正徳癸酉九月九日疾
卒享年七十有二配王氏有賢徳先卒太常卿夏公甥
[037-14b]
也子麟臨江府檢校女適陳觀繼配李氏武功千户安
女子驥乙丑進士禮部員外郎女適相堯臣次適唐琰
次聘許康孫男四長孝次友俱縣學生次婣次睦孫女
三長聘朱氏子麟出餘皆幼驥出魯孫男某元孝出公
篤孝友嘗以父母未被封贈屢上疏陳乞兄永洪不能
自立養之終身嵗時祀祖先已必祀太常夏公及其師
諭徳陸公座主文和劉公其弗遺人恩義類如此驥初
聞公病即乞歸省歸而公已卒弗及見也乃卜以明年
[037-15a]
某月某日𦵏于彭家庄驥泣謂予曰先君善事甚衆不
肖弗能詳也夫親有善而人不知知之而傳弗逺皆不
肖罪謹述其一二請為行狀將以求銘著不朽焉驥又
稱其祖竹軒公精易學其髙祖在洪武與袁陸為文字
交及其先君子厚相與者皆天下名徳積累從来者逺
矣然驥亦尚文學能取天下士豈非其家法哉可謂善
承其志矣予與驥同直内閣制勅房為寮友故得論次
其先人行事俟當世名公大人采焉
[037-15b]
   甯母朱太夫人狀
太夫人姓朱氏諱忠溧水知縣甯公賢配也其先為山
西稷山人父曰旺永樂間從戎定邊衛因家焉旺與甯
公父剛友甚懽約為昏太夫人由此遂歸甯氏其歸也
事父母曲盡孝敬門内之事一以力持之仁下篤族内
外咸稱為女丈夫云甯公為士夜讀書太夫人必以女
紅相之夜分甯公嘗倦思寢太夫人曰吾女紅未畢也
以此辭之欲以相甯公誦讀不倦又時時蓄㫖羞俟甯
[037-16a]
公夜讀供具之甯公中成化辛丑進士為溧水縣知縣
既召内也而病且卒太夫人召子河慰之曰女不能忍
爾父邪踰哀莫益也汝未有立汝父不瞑也汝恢汝父
遺業斯為不忍爾父矣乃為延師使執經授學而太夫
人經營其家甯公有友主事楊奉春暨其弟舉人奉新
二人者早死也有父老在堂甯公業心許終楊老楊老
之終也甯公弗克及也太夫人謂河曰是汝父志也今
弗可以已也於汝殯之甯公置有地一塋太夫人躬率
[037-16b]
力時藝麻菽𤓰果蔬菜地無遺利而家致饒裕太夫人
見河慷慨多交游喜之不恡所需予嘗誨之曰吾無患
汝之不交也患汝不善交爾河舉𢎞治乙丑進士授户
部主事㑹逆瑾用事新例謫臨漳知縣未㡬轉徳州知
州適大盜起能攻守保州人將臣大吏多倚之尋升河
南按察司僉事兵備信陽迎養太夫人于官太夫人老
疾篤河疏病歸奉太夫人還疾益篤囑河曰吾也上見
汝父之成也下見汝之成也見汝子又將有成矣吾無
[037-17a]
恨矣惟汝之單嗣妻孥群小毋失恩敎毋輕夜出毋縱
飲毋遐遺故舊吾没之後毋為佛事言竟乃絶生正統
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卒于正徳十年十二月十三日
享年六十七嵗子一人即河也孫男子四人曰平曰中
曰半曰巾孫女一曽孫男一曰憲郎河以是年二月十一
日卜𦵏河曰嗚呼亡父之仕也未六年而逝河轗軻于
途靡有定吾母也艱關振家茹辛履厄以收相夫敎子
之功而河也尚不能致錫命于母今已矣豈非終天之
[037-17b]
恨乎謂景明曰吾母非當世尊顯之譔無以使不朽也
子雖未識河然子知予母子矣幸狀之河之兵備信陽
也信陽有數桀民主冦行權于鄉者數十年矣細民安
其害而大吏莫之敢亷兵備至悉芟之始亷桀民杜氏
杜氏奔之京託勢者人䕶見之兵備見之曰是杜氏邪
左右曰是即却䕶者出置杜氏死法又曰大盜之行無
塞障也乃城數城咸鉅麗百萬之工弗踰年舉民忘其
勞官不知費兵備敢任而不憚害好義而弗撓曲憂公
[037-18a]
而不慮身善察而不煩喜事而能集民曰父母吏曰鬼
神其引疾歸也吏民士大夫踰數百里送之皆涕泣嗟
呼不忍去去後郡縣人皆生祀之嗟哉何以獲此邪昔
滂有母澄清之志行軾有母忠讜之節立若兵備者非
太夫人之敎邪太夫人可以不死矣予未交識兵備兵
備在信陽予仕于京然以信陽人知兵備及太夫人之
事及略叙述以俟作者采擇焉
 
[037-18b]
 
 
 
 
 
 
 
 大復集巻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