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64 榮進集-明-吳伯宗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榮進集巻四
           明 吳伯宗 撰
 序
  送滁州守周伯器復任序
虞有考績之法而庶績用熈周有計治之典而兆民阜
成國家倣虞周以建守令三年一報政京師九載則甄
其能否而黜陟之而治行尤最者不次擢用焉綜其實
[004-1b]
而要於久所以考績之法嚴也洪武七年冬今滁州守
周君伯器以萊蕪令秩滿來朝奏課稱最有㫖錫宴春
官而復諸任朝之士莫不榮之而論者猶曰且有後命
越明年春果有㫖擢知滁州十一年夏君守滁且三載
復以政成入覲上嘉其政之善仍敇春官宴而復之士
之榮之者比前有加而論之者猶曰必且大用滁實中
都股肱郡在邦畿之内距京師四舍之近出一言行一
事朝發而夕上聞也周君之善政既日聞矣由是而進
[004-2a]
於用豈不猶階而升乎夫世之人以儒名而舉於鄉薦
於朝居守令之職者多矣有能如周君端慤而習於事
敏達而勤其務隨處有聲而彌久益大者一何鮮耶周
君始以才名登于天官揚于王庭令百里之邑而邑治
守千里之州而州理豈不為有用通儒哉朝廷以儒任
官誠為得人論者之言將必又驗矣先是君之復任萊
蕪也禮部員外即今胡廣叅政張惟中合諸士友分韻
賦詩以贈而伯宗與焉今兹之往國子司業樂君首為
[004-2b]
詩贈之而率諸僚屬咸賦之俾伯宗叙之予既知君有
素又深喜朝廷考核之詳其法而吾儒者之大用未易
量也故不敢以荒陋辭
  送李萬州之任
海之中有洲方千里為府若州者四曰瓊崖儋萬盖古
島夷駱越之地漢平南越初制郡縣入職方其地懸隔
海道數千里鯨波浩漾颿風乘危而後至中州最逺且
險又多毒草幽篁蛇虺魑魅霧露氣濕薫蒸瘴癘往往
[004-3a]
有之故前世視為醜地唐宋吏于其土者率左遷之士
而元置吏别為一選赴是選者増其秩優其禄不與常
同雖嶺表且然矧越海數千里之外哉皇上混一海宇
尤復兼濟不問海宇内外咸一視而同仁擇守令與内
地叅用不以左遷優升由是逺人向化禮讓興行海波
帖息瘴疹不興庶物蕃碩駸駸乎文明之地矣洪武十
一年天台李君庭鉉以才選知萬州與庭鉉善者莫不
出餞酒半酣或起言曰李君才且賢幹局磊磊負竒氣
[004-3b]
萬州得賢守幸甚或曰李君居鳳陽潁上數年前守張
遇林賢之聘為府師後進賴以矜式今守李羡又賢之
薦于朝廷試之果賢由布衣超授五品象笏錦袍亦榮
矣而人猶曰宜位之朝或又曰皇上明燭萬里李君行
政而善必且歸而顯庸以為君祝或又曰願李君無鄙
夷其民無謂逺於天室而怠厥事無變厥素守惟清白
是厲以無負朝廷之明於是士大夫咸賦詩以贈而屬
余為之序
[004-4a]
  送聞伯阜赴湘潭縣丞序
洪武四年春僕初與計偕來京師叨奉大對及進士第
時同年士百有一十人咸褒衣峩冠濟濟焉鵠立闕門
聴臚傳甲乙之第虎拜龍殿服天語叮嚀之訓一時恩
榮休顯矣既膺禄秩蒞職任或叅六曹或贊州郡外邑
辭顔之相接者㡬希及十一年春晤濟南霑化丞聞君
伯阜于京師得相與握手交衽叙同年好以久契闊而
一旦盍簮焉喜何如也未㡬君遷職長沙之湘潭之官
[004-4b]
且有日而僕亦守官成均則夫會之暫者又將為之逺
於其别寧不有慨於中耶昔唐韓昌黎謂丞於今為副
例以嫌不可否事今之時與唐異凡一邑百里之内版
籍農桑學校賦役徵輸期會政令之設施可否丞皆得
以贊乎令非噤不得施比也雖非高爵重禄亦豈不可
行志乎哉僕昔居祠曹時有自霑化來者言君之為政
亷而勤公而敏久於其職而守益固志益不怠則夫今
兹之行譬猶善御者䇿良馬駕輕車就熟路不待勉強
[004-5a]
而舉不出吾馳驅之範矣他日政之成考之上以増光
乎同年者顧不在於君歟昔人謂同年為通家弟兄雖
子孫猶世講之僕與聞君式恊斯義因序其事以贈其

  送歐陽原春致仕序
洪武四年秋江西鄉闈試多士袁分宜歐陽貞字原春
以易貢居上列明年赴京師授汴考城簿越三年調扶
溝簿又三年報政于朝以年踰六十請休天官為言之
[004-5b]
中書以聞得賜還家濵行士友賦詩以餞而屬予為序
惟士生天地間禀扶輿清淑之氣加磨礪括鏃之功發
而為才為德以用於時而濟於物人得以受其恵已得
以顯其名學不為空言仕不為竊禄可謂宜也已一旦
黄髮鮐背政成名遂歸于其鄉輕裘緩帶雍雍于于鄉
之士歎息稱賢又何其宜耶是故㓜而學壯而仕老而
休天下之通義也若歐陽原春宋太師兖文忠公之族
孫元翰林丞㫖楚文公之族子見聞家世之盛故學焉
[004-6a]
而得其道仕焉而得其政休焉而得其志三者無一不
慊焉豈不為咸宜也哉孔子言五十學易可無大過原
春習易之文而通其義其出處進退之咸宜也咸宜則
義矣予既嘉原春之義又樂夫先賢之流風餘韻久而
不墜也於是乎書
  送傅彦成赴句容縣丞序
金華永康傅彦成由兵部奏差為丞應天之句容之官
且有日其同郡徐允中以俊秀充國學弟子員請為文
[004-6b]
以餞其行允中之言彦成殆所謂亷能士也介而通敏
而愿言不悖于道行不愆於禮其居家也以才行推吏
于其邑能不以賄賂累其心邑之令賢之列其名以達
于上官而薦之于京師於是乎有兵部之選其在兵部
也嵗嵗將命于四方東馳西騖四體矹矹不得休在他
人處之鮮不咨嗟悵惋發于聲徵於色而彦成怡怡然
坦坦然無㡬微見于言面盖其器局賢于人逺甚其從
事久足跡殆半天下名山大川之偉觀屢接于目高人
[004-7a]
碩士之言論恒接于耳民情物理之變態熟究于心所
以恢廓其胷襟奮揚其志氣非一朝一夕之故矣由是
甚獲休問用以為是職其設施操守豈不綽綽然有餘
裕哉予與彦成未之識而允中請之不置予因為之言
曰朝廷設官以為民也近民之職莫縣若縣有令有丞
有主簿政事之施主于令而丞贊之文書之署先于簿
而丞繼之職盖重矣然而世之為丞者往往或失之過
或失之不及其恃才剛愎者輒立異以為高逡巡㢲懦
[004-7b]
者則依阿以茍合求能一心竭力以生民為心者一何
鮮也彦成循吏才而更事久其不蹈二者之失也審矣
句容近在輦轂下為政之善否必聞于上今兹之行也
尚能體朝廷設官之意以無負厥職也夫
  送汪子昭序
朝廷以明經詞章才幹求士山林隱居深藏而不市者
悉羅而致之下無遺士焉士既被禮羅至京師天官上
大夫定其論而官之大小高下易劇隨其材器而任之
[004-8a]
靡有置而不用者由是得超然辭榮以終遂山林之志
者士論莫不榮而羡焉然亦甚鮮矣吾邑汪君子昭負
才名三十餘年敏於文篤於行恬於仕進家乎清江之
濵與禽魚為儔侶雲物為朋徒其超然逺遯之志素莫
可奪也今年秋邑大夫奪其志強薦之朝天官第其班
上列將委之重而躋之膴仕君確守初志請于天官曰
鄙人老且疾弗任事事日褒衣峩冠章句而已爾實不
適厥用非敢愛身懼速官謗敢以懇請天官初不聽君
[004-8b]
執益堅厯數月僦室寓食囊且罄同列者數百人各先
後授官去君一不為之動請益力天官察其誠檄太醫
審其疾惟信乃為之白中書以聞于上得賜歸遂厥志
焉噫懐冲退之志於有為之時此士所以羡慕而不能
已也清江悠悠可以處休某水某山式遨式遊余未得
從君以夷猶也故於其歸為之序
  送太學生胡章歸嘉興省親序
昔安定胡先生以經術治道明體適用之學教授吳興
[004-9a]
洎入太學亦以其法施之士出其門者多秀彦才俊或
以文藝著或以節義顯隨其材之高下而克有成焉當
時號稱真先生予心切慕之而恨生晚不得承其下風
乃洪武十一年春承乏成均得先生十二世孫曰章為
弟子其操簡濡翰綽有理趣讀古人書能識古人之指
歸乃私竊自嘉喜願學先生之所以教者教焉而愧未
之能也是年冬居館下七閲月自初入太學已二載援
例歸省來拜别予予因進之曰崑山之上難為玉鄧林
[004-9b]
之中難為木大賢君子之後難乎其繼也生實大賢後
其立身其問學宜無所不用其極矣且而祖之教卓乎
數百載之上聞者莫不有所矜式矧為其後者乎生歸
拜慈親於堂北奉觴上夀容色惋愉誠有足樂者然所
以樂者尤有在也生其亟來卒業堅其趨向邃其經術
通其治道淬礪之括鏃之明其體適其用以底其成他
日為秀彦為才俊俾論者曰安定先生夫然後為無負
朝廷無負爾祖無忝爾所生雖予亦與有榮焉生尚勉
[004-10a]
之哉
  送何子源序
昔唐陽城為國子司業進諸生語之曰諸生有久不省
親者乎因其言而謁告歸省者甚衆有三年不歸者斥
之當時文武恬嬉人争務進取輕去父母重得禄仕至
有老死不念桑梓者陽子云然矯其弊歸之本厚彞倫
抑奔競也今天子肇造區夏立太學育英才汲汲然要
其成以需其用自太學進者或出任方面入居侍從持
[004-10b]
風紀守專城者比比盖不待奔競而爵禄之來可坐而
期矣時則學焉者一不以爵禄易其思親之念皇上推
廣孝治詔天下州府縣學弟子升入太學者率三嵗一
歸省父母期至靡不奮躍翩然遄邁雖欲留之且不可
得矧待斥哉古今習尚不同理勢然也館下生嘉興何
子源以府學弟子員來居太學二年矣家有父母援例
歸省朝之士咸贈以詩而請予為序予謂父母之於子
與子之於父母戀慕繾綣發乎情本乎性非自外至也
[004-11a]
顧有三年不歸者獨何人哉弗思爾矣今之例既不待
三年歸者又不可枚舉則夫力學以抵已之成應時之
用豈非弟子之職分哉亦豈非為父母者之所望哉勉
之勉之毋緩其行毋遲其來異日孝行文學兼進吾於
生乎有望
  送張元畧赴夷陵州學正序
朝廷設官之制有秩微而望隆者學校之職是也環千
里之地而為府府有教授府之下為州州有學正州之
[004-11b]
下有縣縣有教諭皆職任教事朝夕坐堂上擁臯比褒
衣峩冠而談詩書民之俊秀而志學者被青衿執經而
聽受多者四十人其次三十人其次二十人趨焉而趨
步焉而步惟吾之言行是式居厥職者不亦重乎故語
其秩則不踰九品語其望則巍乎師道也朝廷於是乎
不輕以授而士膺是職者亦知自重而不輕視焉自非
經之明行之修者曷克任兹哉洪武十一年秋建安張
元畧以明經有行膺薦來京師選授夷陵州學正縉紳
[004-12a]
之士重之而賦詩以餞其行屬予為之序惟建安道義
之鄉有考亭朱子之流風餘韻士生其間者彬彬然多
學行之懿而夷陵承元季兵燹之後絃誦之聲至今未
振元畧生建安而施教夷陵盍亦有以振之哉夫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而况於州乎振而興之在元畧勉盡厥
職焉爾慎毋以秩之卑而戚於心也元畧勉諸
  送翰材後序
所貴乎士者適厥用焉爾大之論道經邦小之錢穀出
[004-12b]
納大小之用不同而適於用盖無乎不可也臨川徐翰
材以文學名于鄉有年矣愿而通簡而敬温乎有用士
也洪武六年以明經舉至京師授四川瀘州稅使未㡬
以憂去服闋調山西代州倉使論者謂翰材有文有行
生逢清明之世器而用之宰百里守專城將無不勝者
乃再選再司錢穀庸非其命耶翰材曰不然夫士非無
位之患令名之難與其位崇而不立孰若職卑而易稱
吾惟其弗稱耳惡敢計崇卑乎且孔子大聖也常職會
[004-13a]
計不以為小况吾黨小子得此亦過矣而又何命之云
士友聞其言而尚之咸賦詩以餞其行鄉先達南宫先
生曽君旦初為之序小子不敏獲與鄉人之末敢書此
以附于末簡云
  送太學生何端歸省序
太學弟子何生端居太學二年承助教旴江張先生萬碧
之訓惟謹今謁告歸吳興覲親欲得先生一言以警于
心而先生以在疾告乃來館下致先生之命而有求于
[004-13b]
予言噫予豈有易于先生之言哉余家與先生為鄰郡
而先生為先達暨來成均六館之師惟先生齒德最尊
而未嘗鄙予予竊見先生之訓諸生矣先生之意以謂
諸生英年茂質遭逢國家文明之盛涵育煦嫗培養作
興千載一時宜深究聖經賢傳之㫖而明其體適其用
正其心修其身以上應朝廷教育之盛心毋徒玩愒嵗
月假弟子之名以欺世衒俗其大要在乎言忠信行篤
敬而毋自暴棄焉至哉其言也予豈有易于先生之言
[004-14a]
哉故夫學之術亦多矣必欲體用之兼該言行之兩盡
然後可進于聖賢之域可應乎國家之用舍是雖有過
人之才朝夕孜孜猶恐學非有用之學而况怠惰放肆
自暴自棄者乎昔安定胡公以明體適用之學教授吳
興經義治事彬彬也生亦嘗聞之矣慎毋以是為庸常
之言而必躬履實踐焉斯其庶㡬矣生試以是質之先
生以為何如
  見南軒詩序
[004-14b]
天台張日升以國學上舍生分教汾之介休闢一軒于
城東南隅以偹揖讓之位窓户南敞曠乎虛明佔畢之
暇徘徊南望式起遐思盖所謂一飯不㤀君親者厚彞
倫振士俗也於是石樓令顧景蕃為之扁曰見南軒而
羣公之能詩文者則記之詠之其知日升之心哉居無
何有詔召日升還京師日升謁予成均出其巻示予而
請為之序予惟日升名軒之義發於忠孝之心羣公論
之詳矣固無俟於瀆告爾也抑嘗讀易而有得夫離之
[004-15a]
義焉離為日南方之卦也南文明之地也於時為夏於
辰為午物至是而相見煌乎其宣昭也故曰相見乎離
相見則明之盛矣今夫日出於暘谷拂于扶桑升而
不已至于曲阿臨于曽泉次于桑野臻于衡陽以對于
昆吾而乃正中之南也日至是而明盛矣學之為道曷
異是乎日升才甚美學甚力而年又甚富如日之曈曈
方升不至于中正之南不止也予既重日升之忠孝而
又嘉其力學故為序而引之而并推大易之義以勗之
[004-15b]

  送王景學之廣德學正序
國家龍飛江左奄有華夏大統既定人文聿興以學校
之設為急務乃洪武三年制詔府州縣立學府設教授
州學正縣教諭下各有訓導選民之子弟俊秀者而教
之其教之而可成材者升之太學以卒其業需其用焉
十一年夏四月安慶桐城縣學弟子員徐生思賢葉生
有成以選入太學受業館下始至進退周旋良慎予進
[004-16a]
而扣之頗知大義識歸趣問其所從則元進士王君宗
敬景學生也江淮元季兵革之餘務學者盖鮮觀徐葉
二生翹楚競爽則有以見王君之善教矣是年九月王
君以明經舉至京師訪予成均因得承顔接辭其容貌
温恭一出於誠實其言論典則必依乎仁義其才器倜
儻足以專治煩劇而恢然有餘裕也盖其先世為南陽
士族自其少時已擢巍科躋膴仕講貫之精諳練之久
宜其才學之出于等夷也未㡬天官以其教有成效擢
[004-16b]
為廣德州學正將行二生裒詩以贈而請予為序予惟
士之舉于朝者多矣大而為守令小而司錢穀凡一材
幹可稱者皆在列惟學校之職非經之明行之修者不
得與官雖卑選甚重也况安慶廣德皆畿内地而廣德
尤為宻邇其不輕于授也審矣王君今兹之選豈不甚
重矣乎夫王君居安慶之屬邑其成效已可徵如是今
其施之廣德又非一邑之比異日彬彬焉有德有造出
而應國家之用吾知其必在於廣德矣是為序
[004-17a]
  太行樵者序
太行之山峻極名天下草木生之叢茂而翳蔚大者任
梁棟小者中榱桷其芃然薈蕞而不顧於匠氏者樵得
以樵之而為薪為蒸焉樵之富莫是山若也有賢而樵
於是者不知㡬閱嵗矣嘗以霜降隕籜之候被短褐衣
蒙虎皮冠手執三尺斧柯荷擔而入履巉岩陟巑屼厯
幽敻攀鷙鶻之巢踐麋鹿之迹目其可薪者而薪之斧
聲丁丁然若金石鏗訇響動崖谷中商角之音其既也
[004-17b]
則施施而歌坦坦而行縁入之徑而出力罷則披草而
坐掬流而飲熈熈然樂而㤀倦焉因自號曰太行樵者
客有詰之者曰子豈真樵也耶昔會稽之山有樵曰朱
買臣者要章而顯其身爛柯之山有樵曰王質者觀奕
而㤀其歸斯二子者古之以樵鳴焉者也然皆不得為
真樵今子之樵也其買臣之流歟抑王質之匹歟樵哉
樵哉吾懼子之終不樵也樵者笑而不答客以其事語
予予因為之序樵者秦姓諱文昇客則南海高彬也
[004-18a]
  送鄧伯恭赴渭南令序
洪武十年詔府州縣舉士有明經詞章才幹之目旁搜
而致之甄别而用之蔽焉而不舉者有罰舉而不當者
亦如之由是有司祗順德意惟謹山林之士殆無遺焉
明年春撫之崇仁鄧君伯恭以府縣之薦至京師選授
華之渭南令濵行揖予為别予惟朝廷設官分職郡守
縣令皆號為親民而令于民尤親也其職任之煩且難
者亦莫踰於令征賦之浩繁期會之急速訟獄之糾紛
[004-18b]
簿書之雜遝為職至不輕矣而又户口待之増田野待
之闢學校待之興得其人則百里之地治非其人則民
受其殃居厥職者豈不甚重矣乎知其重而思稱其職
非無私而有守者不能也故必亷而勤通而敏然後庶
㡬焉鄧君以春秋訓導邑庠有年其於窮經致用之道
講之素矣其能知其重而思稱其職也審矣㓜而學壯
而行上不負朝廷之用下不負平生之學且無負薦者
之舉其在兹乎予與鄧君為同郡於其别故書此以贈
[004-19a]
  送芒文綱歸臨川序
予自少時則聞監郡芒侯正心公之惠政遺愛使民懐
之不忘而不獲一拜公之顔面暨至正丙申先鄉貢進
士府君與公之子文縝同領江西鄉薦自是與文縝有
通家好因以見公之善貽謀矣國朝洪武癸丑文縝復
膺薦上京師時先君殁已再期予以奪情赴京與文縝
同舟而往同舍而處文縝不以予無似而視予猶骨肉
也未㡬文縝出司教萍鄉由萍鄉入國學而予之菲才
[004-19b]
又忝同館焉十一年冬文縝之弟文綱與予之弟&KR1777
仲實者同舟而來一時同會于成均予之弟之心猶文
綱之心予之樂猶文縝之樂也獨予與弟皆迂踈拙訥
視文綱之通敏卓犖為有愧爾然文縝伯仲亦不以是
而少予兄弟焉居數月予之弟又與文綱同舟而歸予
與文縝又同出餞于郊其徘徊繾綣之情又無不同者
詩曰儐爾籩豆餘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兄弟之
翕合固夫人之所同樂也又曰題彼鶺鴒載飛載鳴我
[004-20a]
日斯邁而月斯征兄弟之仳&KR0867固繫乎人之思也然則
文綱與吾弟之去也吾又惡得不有慨於中耶
  送大學生傅毅歸桂林省親序
天子之學以教國之貴游子弟而田里之秀民亦得受
業其間或由府庠升或由邑校進無問畿甸之近要荒
之逺咸負篋執經與國子齒朝廷養育作興之意於斯
為盛矣若夫由府縣生進者居太學二嵗例得請告歸
省厥父母朝廷以孝治天下學莫先乎此也廣西去京
[004-20b]
師五千餘里其民之由府縣來者浸與畿甸比天之生
才果不間於遐邇也先是洪武十年桂林府庠弟子傅
生毅以例升國予學今又以例得請歸省母濵行請予
言為别盖傅氏本家臨江之新喻後遷居桂林遂為廣
西人生㓜失怙母夫人教而鞠之艱苦孑立能自知奮
發讀書其立志有特異于流俗者他日所就詎可量耶
昔孔門之論學有曰日知其所無月無㤀其所能則非
勤不可矣今傅生不逺五千里來受業天子之學蒙被
[004-21a]
國家養育作興之盛若之何不懋致厥力哉懋之而底
于成以顯其親以揚其名以無負朝廷教養之意孝孰
大焉不此之務而茍焉自暴自棄以甘於無所成此有
志者之所深惜也生其懋之哉生其戒之哉是為序
  送長山徐縣丞序
皇上肇造區宇勵精圗治内而朝廷外而州縣小大百
司莫不綜覈其名實而昭其黜陟所以勤事功也洪武
十二年詔稽諸府縣官之久任無愆者徴詣京師得若
[004-21b]
干人以年過六十請老天官為言之中書以聞詔可其
請仍陞秩禄以終身進徐君登仕郎長山縣丞敇賜歸
其鄉嗚呼榮矣徐君既受詔陛辭思欲榮上之賜也則
扣諸朝士求詩而屬予為序夫自國初以來凡于士之
仕者或以賢良選或以草萊進㧞茅彚征靡有遺焉者
用賢之廣前古未之有也其間傑然稱上㫖意者固不
少其不越月踰時而抵于譴訶者比比矣求能積久無
愆以取陞秩而從容引年膺受恩賜如徐君者㡬希自
[004-22a]
非清慎通敏識時務之宜者孰克臻此抑其賦禀於有
生之初者獨厚歟噫亦難矣予聞古之君子下不去其
鄉上不去其君徐君今兹之歸也徜徉水丘瞻望天日
其尚率諸鄉人效康衢擊壤以歌詠聖德于無窮哉
  送徐大年序
洪武六年秋八月鄉先達趙君伯友以薦者來京師與
予言亟稱淳安徐君大年之賢洪武三年同被召纂修
元史同處者近一嵗聽其言亹亹不窮觀其動雍容有
[004-22b]
禮君子人也既竣事同㫖放還今别且三年矣東望雲
山未嘗不往來于懐也趙君慎許與不妄取友其言若
是予因有慕焉恨不得即與之游乃九月有㫖命翰林
承㫖詹公侍宋公編摩日厯仍妙選儒士七人分任其
事趙君固在選而徐君復與其同列予鈍且樸亦獲厠
迹其間朝而入暮而出五閱月久處而益親則夫趙君
向日之言至是亦騐矣越十有二月書成有㫖皆授官
而徐君預以疾懇請得辭且賜錢萬二千綵帛三表裏
[004-23a]
以賞之同袍之士莫不榮其歸而惜其去則相率為歌
以贈其行予竊有惑焉夫天之生賢所以為當世用也
明君在上正羣賢效用之時也今以大年之賢再赴召
再謝病去無乃非上天生賢之意歟而豈吾聖皇之所
望於天下者哉且既學矣文矣可以仕矣而不幸有疾
焉豈天固欲窮其身而不使鳴國家之盛耶抑氣化偶
然而天亦莫知其所以然耶不可得而詰矣雖然堯舜
在上賡歌者有焉擊壤者有焉迹異道同古今一也若
[004-23b]
今大年之不仕庸非擊壤之徒歟而又何惑焉月吉始
和艤舟遄邁都門張别情見乎辭
  送梁伯興赴蒼梧太守序
皇上建元洪武之四年大興文治念民者國之本長吏
實民命所繫而承流宣化必得經術才能之士知民疾
苦而亷慎醇慤者然後可居其位而稱其職乃誕降德
音旁搜廣攬甄别而用之親諭而遣之責任之重前古
未之有也惟時廬陵永豐梁侯伯興奮自儒科舉于其
[004-24a]
鄉登于天官敭于王庭貳守真定三年政成入覲京師
考績稱最選擇應天府丞奏課仍以最聞詔復諸任踰
年選任蒼梧太守欽惟皇上定鼎江左奄甸萬姓車書
大同四方輻輳京府之治比他郡尤為煩劇梁侯以明
體適用之學談笑而治之平易近民而不矜畢力殫慮
而不怠不為一切矯激之行而事自理不致疑于形迹
之間而人自不欺莅職四年而攝尹事者八閱月老成
清慎之政上徹于淵𠂻下孚于民心翕然趨侯之令而
[004-24b]
從上之化大抵一出于至誠而不為表暴異乎世之立
聲威以興事者至于犴獄之間聽讞之際尤必盡心焉
儒者之功效誠可久而可大也夫以京府之繁劇而梁
侯理之從容如此則其守梧州也豈不綽綽然有餘裕
哉洪惟國家疆理之大列郡之衆内外朔南視之惟一
長民之吏更出互入不以逺近而異其選皇上德澤逺
加無幽不燭為官選人荒裔小民安生樂利無間輦轂
之下甚哉盛舉也逖矣蒼梧之野得天子之命賢以吏
[004-25a]
長其土師帥其衆何其幸歟昔班固為漢儒林傳稱公
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之士而龔遂召信臣特以其
有政理效置之循吏之列儒者之功效豈虛也哉以今
較古漢循吏不得專美於前矣侯之行府屬龔君朝佐
吕君振祖相率裒詩以贈而屬予為序予既知侯有素
又深喜吾儒之大用而朝廷之用儒有成效也於是乎

  贈滑伯仁序
[004-25b]
世之業醫者有二為南陽東垣之學者恒主於補而苦
寒之劑鮮用焉為河間戴人之學者恒主於㵼而辛温
之劑罕用焉偏於一而不會其全鮮不有誤者也夫人
之禀氣有厚薄賦質有強弱厚而強者多實弱而薄者
多虛實則多熱虛則多寒理固然矣而况居有五方之
異宜食有五方之異齊而天之五運六氣流行順沴符
會亢乗叅錯萬變惡可以一端裁之哉自今觀之黄帝
始為醫藥而有素問之書秦越人繼起而難經作其言
[004-26a]
天命之際微妙宏衍矣漢長沙太守張仲景氏因之而
著傷寒論百一十二方然後脉病証治較然有一定之
法如其法則順違其法則逆譬諸規矩凖繩然不可以
纖毫差也若夫南陽東垣河間戴人之迭興迹其所以
同祖黄帝同宗越人同法長沙非有異也學者不得其
說遂釐而二之各一其用而不相通豈四子之學之本
然哉予於是嘗慨嘆於斯矣比來京師聞滑君伯仁能
合四家而一之不異其異而同其同以行於時所全治
[004-26b]
不啻千百而千百無一誤焉然則所謂醫師之良詎不
在於伯仁歟盖伯仁儒者也年老而學博故其醫非庸
流之比伯仁嘗著醫書有三曰素問鈔曰難經集註曰
十四經發揮皆有學之言也翰林侍講宋公學為當代
之表亟稱其人且為序其所為書盖嘗熟君之行而有
所試今將南還會稽士友咸賦詩以贈而屬予為序予
憫世俗之偏執誤人而樂君之能會其全也故書是說
以驗焉
[004-27a]
  題許氏臺萊集後
詩小雅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序之者曰樂得賢也得
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夫賢者之生世或以忠
貞奮或以節行著或以文章政事顯皆足以宏濟于當
時而埀範于後世亦猶臺萊之生材美而有用也夫豈
誇耀榮顯而已哉饒樂平許穆克敬出其家乘曰臺萊
集者示余盖其從兄德夫所為編而載其先世之仕而
有聲隠而有稱者節行言論舉可為後世子孫師法抑
[004-27b]
亦尚賢之意歟按許氏之先出唐睢陽太守五世孫知
柔以家世唐臣義不食朱温禄挈族歸南唐仕至吏部
尚書卒葬樂平之金山鄉會仙峯子承傑檢討國子祭
酒御史中丞鎮饒愛其土地豐衍因家焉迄今傳十有
七世前後以科第登仕版者百餘人以經術教授州里
又百餘人皆籍籍有聲稱非徒衒爵禄貲産以為榮耀
者稽諸小雅之詩豈不信然哉昔韓魏公有言謹家牒
而不㤀乎先塋者孝之大也今許氏既有族譜而又有
[004-28a]
是集其用心之謹視魏公尤有加者矣然則為許氏之
子孫者觀是集其尚感奮激勵而思克紹其先德也乎
謹題其集而歸之
  題杜士賢上理宗書後
自古忠直之士敢言者衆矣宋為尤盛南渡紹興中秦
檜當國時則有若胡忠簡公上高宗封事論檜可斬當
時雖言不見用而書與名俱逺矣考亭朱子謂其書與
日月争光誠哉是言也逮穆陵之末年賈似道專權誤
[004-28b]
國與檜無異景定甲子秋七月因彗出栁詔求直言金
華杜君士賢以太學生扣閽上書斥言似道剴切無異
忠簡何士之忠直多敢言哉良由宋待士以禮有以作
其氣而養之素然也惜夫當時言既不用而史又失書
今得賴其子孫猶能誦而傳之爾古今事不必盡同忠
簡上書後連被貶竄而杜君得免於禍盖幸也惟幸而
得免禍而書遂不能白于世又何其不幸耶雖然杜君
之上書忠於國焉爾矣身且不暇恤而遑暇恤史官書
[004-29a]
不書哉君上書後百有餘年其曽孫敬仲出其藁示予
讀之令人起敬人心天理亘萬古而不可泯當不患其
不傳也
  寄作善山徐氏交柯亭詩序
善山徐君子直頃以書來言曰諒之先世由鍾陵徙撫
之金谿南里曰西坑自徐氏居之因更名曰善山四世
祖立道公精圭臬之學始築室南坡取株樟二木手植
于庭相去間二丈曰異時庭木交柯吾子孫必有興者
[004-29b]
五傳而至古樟居士家益大族益蕃自是緦麻之親不
啻五十餘指雖通塞不齊要皆歸于善人咸以為交柯
之驗二木近燬于兵得高士方君為圖寫其狀先公手
植宛然在目願有紀焉使覽者之有取也嗟夫徐氏一
緒之善肇于偃王之仁柔成於孺子之貞介綿於徐卿
之積累已邈乎其逺矣善山之族復萌蘖于五季根株
乎皇元至于薈蔚茂碩駸駸乎數百嵗而有不可泯焉
者山川為之改觀居里為之易稱草木為之暢茂豈偶
[004-30a]
然之故哉是知善者亘古今彌穹壤一息靡間顧充之
存乎人耳予嘗有感夫古者聖人封植之異若神禹之
柏孔林之檜皆有以叅天地之化闗盛衰之運瑰怪偉
特非常情所能識也近代如王氏之三槐取必于天而
天弗違交柯之事視三槐為近之盖封之植之有不在
于草木者矣然則後人其保之庶㡬徵於將來者滋未
艾也
  范氏族譜序
[004-30b]
予自弱冠時則慕宋叅知政事范文正公希文先生之
文章政事節行使人感奮激烈想見其人而恨生晚不
得承先生之下風嘗欲一遊吳中謁先生之祠而拜焉
而道逺莫之能遂及來京師承乏成均乃識先生之逺
孫從文因得先生年譜而並范氏家乗則又深歎先生
之世澤何其原本之深固而流裔之長且久也盖范氏
之先出晉士㑹實祖陶唐氏而吳中之族則唐相履冰
之後世為河内人履冰裔孫隋在懿宗咸通間為處州
[004-31a]
麗水縣丞始家于吳隋生夢齡仕吳越終中吳軍節度
判官宋贈太保封徐國公夢齡生贊時九嵗中神童科
終秘書監贈太傅封唐國公贊時生墉從吳越王錢俶
歸宋宦至武寧軍節度掌書記贈太師封周國公是為
文正公之父而元祐右相忠宣公純仁則文正之仲子
也文正四子長純佑將作監主簿五傳而為禮部尚書
清憲公柔又七傳而為從文其間顯名當世者不可悉
數其方來彬彬者未有艾也從文青年秀質充國學弟
[004-31b]
子員慨然以纘承世業為務乃取先世舊譜而重修之
尊其祖之所自出而旁及其宗之所同出使久而可考
亦可謂有志之士矣夫自封建廢而宗法壊士大夫始
致詳於族譜之學抑亦尊祖敬宗之意哉從文請予為
序既以未得謁先生之祠為歉而又以得見先生家譜
為幸且樂從文之有志而冀其家學之能紹也故不辭
而書此以為之序云
 記
[004-32a]
  長洲義塾記
洪武十一年吳中練文達氏搆義塾于家延明師以教
里中子弟為屋以間計者若干為田以畝計者若干堂
序足以展揖讓之位嵗入足以充廪饌之資且可久而
不可廢可謂富而好禮者矣十五年其子昇伯筮仕於
朝以其事語予而請余為記昔者先王之世家塾黨庠
術序國學之教興而天下無不學之民故在當時風俗
極其厚教化極其美人才極其盛藹然治道之隆也皇
[004-32b]
上肇剏大業首建國學于京尋詔府州若縣咸置學設
師絃誦之聲洋溢中外稽古帝王同出一道文達非有
官守之責無賞勸無勢迫獨以秉彞良心發為此舉其
古人之意歟上體皇心下動流俗非淺淺也夫學莫大
於辨義利古聖賢教人必以義為先孔子曰君子喻於
義小人喻於利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董
子曰正其義不謀其利義誠學之本也是塾之設出於
義而名以義居是塾而學焉者一以義為心而不為利
[004-33a]
之趨則人才風俗教化孰謂其不古若哉予既嘉其作
之出於義而又深望夫學者之歸於義也故為之記
  周氏會拜記
金谿多蕃衍之族其盛者往往厯數百年合數千指以
詩書相講習以禮義相敦睦久而不替猗歟盛哉莊上
周之族一也其族有會拜之禮正月一日族之長㓜畢
集于先世所立之祠曰隆興寺始至羅拜于祠下已乃
列坐于堂上序少長而先後以禮拜焉其飲食則嵗推
[004-33b]
一人為具其費自宋咸淳庚午迄元之季且百有餘年
嵗己亥其族之長嗣瑜以兵革之後事殊世異懼或不
能以久也則又率諸族人割田若干畝以供其用俾寺
僧克漢與其徒世掌之而謀勒石以記後十有四年嗣
瑜之從子益文間以語予而屬予記之予家與周為世
姻嘗於外兄叔敬家得覩其盛盖其先世自南唐時有
諱延休者以兵部員外郎為江西觀察判官自金陵來
遷豫章子宏道為撫州倉曹參軍卒葬金谿之莊上因
[004-34a]
家焉觀察七世孫宋贈朝請翰肇創隆興寺即法堂之
東立祠堂以奉先世祀其從子太常博士諶為之記則
今之所行會拜之處也朝請之子藤州太守衮與荆國
王文公同學當熈寧以書詆&KR0878公議新法不便元翰林
學士虞文靖公嘗讀之歎其委曲忠厚謂宜刻貞珉以
表孤忠於萬世而周氏之盛彬彬然為士大夫家矣詩
書禮義之習至於今不替豈非有由然哉在昔三代盛
時諸侯有國大夫有家則各有廟焉以妥祖宗之神靈
[004-34b]
以一子孫之心志而又立大宗之法為燕享之禮以聮
屬其宗以通洽其情所以尊祖敬尊之義備矣後世封
建廢而宗法壊燕享之禮寢與古異則雖公侯世家廟
無所於立而欲追古道不亦難乎若今周氏立祠以奉
先會拜以睦族庶㡬乎于禮為能以義趨矣而嗣瑜又
拳拳焉經畫其田土以永其傳所謂善貽謀者然則周
氏之子孫其尚思所以世守之哉
  父親諡議
[004-35a]
昔孔子殁百有餘年矣而孟軻氏之傳得宗自孟軻氏
之後又千有餘年而周程朱陸出焉然後斯理復明先
君後朱陸百七十餘嵗得精微之藴於遺經註春秋闢
異說清修苦節於斯道而有光焉古者有諡以易名先
君于法宜諡然隠而未達未敢輒請于朝謹上私諡曰
文貞先生盖有取乎道德博問曰文清白守節曰貞之
義也
  蕭氏名子來旬說
[004-35b]
給事中廬陵蕭某名子曰來旬而請予為之說且曰吾
父存日嘗預定諸孫之名而次第之曰某當為某皆以
來字為首稱盖深有望於將來者越二十年而吾子生
故吾以吾父之命名之今又二十年矣敢請說以朂其
志焉按爾雅釋言徇徧也說謂徇即旬字許叔重說文
徧十日為旬十者數之周自一至十始終周徧故謂之
旬或有訓旬為均均亦徧之義也不徧則不均矣昔周
宣王命召穆公曰來宣來旬釋之者謂徧治其事以布
[004-36a]
王命是也夫召公之事固非學者之可擬倫然學者之
事亦在乎徧而已事親致其孝事長致其悌居處致其
恭執事致其敬與人以有禮接物以有義盡已而忠以
實而信數者皆切於身心之要者也於此悉致其力而
周徧焉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之功於是在我推
而措之家國天下將無施而不可矣所謂體具而用周
才全而德備皆由其用功之徧也顔子聞一知十十則
為旬亦言其徧知而無遺爾豈直以數計限量耶來旬
[004-36b]
其朂焉志召公之志學顔子之學尚無負爾祖爾父命
名之意哉
  務本堂記
君子之務學本與用對則先本而後用本與文對則先
本而後文本與末對則先本而後末本誠君子之先務
也仁智禮義之性原於天具於心道之而為道德之而
為德體之于身而達之於天下天下事物之理千變萬
化皆由此出所謂本也本既立推而達之則井乎政事
[004-37a]
之施粲然文章之美體用一原質文兩盡其於末也何
有譬之木焉枝榦扶踈花葉茂盛藹然生意之暢者由
其根本之固也不培其根而蕃其枝鮮不槁矣川源之
流不息以其有本也行潦之集立涸以其無本也是故
君子唯本之是務臨川熊彦本以務本名堂其知先務
者歟其亦異乎人之逐末者矣夫有諸中必形於外足
乎已必及於人孝弟可以學文忠信可以學禮彦本既
知務本矣體立而用行本大而末茂由是勉焉以成其
[004-37b]
文豈不為君子之歸乎彦本篤實醇厚出乎天性曩在
成均受業門下後筮仕蒙城令今調樂平府倉使云
  嵗寒堂記
族子問造予請曰問曽王父宋進士廸功先生早嵗與
盱江程文獻公同學文獻受知于元世祖奉㫖求賢江
南首薦先生教授于盱先生不樂仕進終老於家乃額
其所居之堂曰嵗寒文獻公大書嵗寒堂三字遺先生
先生即命工摹刻揭于堂之楣厯王父洎先考三世居
[004-38a]
之至正壬辰之亂堂燬於兵文獻所書三字亦亡矣國
朝洪武己酉問就故基重搆數椽明年春復得是三字
墨本於田家故紙中問敬拂拭歸而顔之楣朝夕瞻仰
儼如祖父之靈爽在上也敢請一言而紀其顛末庶㡬
有所警發焉予聴之悚然異躍然喜曰善如爾之志也
予長爾僅四嵗弗逮識先生然記曩時嘗登先生之堂
覩文獻之字習聞當時風流竊嘗有所愧慕於中矣乃
今堂之燬而更新字已失而復得斯可見先生之澤久
[004-38b]
而不墜而吾子之克紹先業亦可騐于斯矣夫先生與
文獻公志氣之相孚道義之相與其一時交誼固無俟
於言說若先生之學行炳烺百世之上且為鄉黨宗族
矜式而况於後人乎孔子曰嵗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也釋之者曰士窮見節義又曰學者必周於德先生之
學固如是也吾子其勉乎哉毋怠于進修毋逐于勢利
務培其根務砥其行不以貧富貴賤動其𠂻夫然後為
得嵗寒之義為無忝爾祖已矣吾子其尚勉乎哉先生
[004-39a]
諱可孫號蘭林問字以達是為記
 
 
 
 
 
 
 
[004-39b]
 
 
 
 
 
 
 
 榮進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