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32 野處集-元-邵亨貞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野處集卷三
            元 邵亨貞 撰
  行狀
   元故嘉議大夫邵武路總管兼管内勸農事汪
     公行狀
    曽祖鏞宋翰林太醫皇贈中奉大夫湖南道
     宣慰使䕶軍追封平陽郡侯妣趙氏平陽
[003-1b]
     郡夫人
    祖吉皇任登仕郎建德路壽昌縣尹贈資善
     大夫太醫院使上䕶軍追封平陽郡公妣
     徐氏平陽郡夫人
    父斌皇任昭文館大學士資善大夫太醫院
     使贈榮禄大夫司徒柱國追封徽國公妣
     陸氏徽國夫人
公諱從善字國良姓汪氏五季時有自歙之黄墩徙婺
[003-2a]
源還珠者子孫家焉為江左著姓宋建炎紹興間翰林
學士藻名顯一時故歙之汪至今蕃衍宋末分派來杭
之新城世以醫官入仕至徽國公斌始刻意習舉子業
學射御法慨然以功業自許宋亡乃復從醫術國朝充
江南行省署為官醫至元廿三年世祖皇帝徵天下賢
才御史以徽國應詔召見奏對稱㫖切脉竒中用藥立
効即日拜太醫院官出入四朝多獻進治道及民間得
失凡醫家所謂五運六氣與政事嵗相符合者無不備
[003-2b]
陳故雖以醫進而黙能裨益政治累遷至昭文館大學
士太醫院使實生公焉公生而秀頴不與凡子類十餘
嵗時見其父出入宫闕一日請得觀上居處徽國弗許
十三嵗始命公奉芍藥芽及香藥一器入見便殿世祖
皇帝使免冠而相之㸃首許可以手撫公額顧徽國曰
卿有子矣使學文術後當逺大徽國頓首謝故公舍家
學而業儒世祖命也授尚書於三山益齋周先生某之
門長師天台山齋柯先生謙益通經史百家時科舉法
[003-3a]
未行弗得以儒進大德元年宰執托音納公李公邦寧
穆爾竒公等以公入見行宫成宗皇帝有㫖命公入舒庫
爾齊班尚冠服由是日在上左右夙夜執事無缺失者
公聰敏絶人凡省臺卿監奏事無不畢記奏已上或有
所可否欲更張之問公某日某臣奏某事其辭云何公
對如奏語無所遺誤故上雖頃刻必使公侍公膂力善
騎射上每田獵及巡幸上都必命公親從上時涉歴險
阻或風雪陵轢馬顛逸不調公必力捍衞使無虞上嘗
[003-3b]
蒐栁林經再宿未返議明日復獵公因諫曰夫獵禽獸
為薦宗廟也今所獲已倍常數且春蒐弗取牝孕先王
所以重生育也臣請車駕還宫上即命檢閲所獲多寡
有司奏數過多上因命公宣㫖罷獵大德六年由近侍
進秩奉訓大夫典瑞監丞雖拜官供職猶朝夕在上左
右如近侍時乗間奏曰臣向近侍得朝夕奉宸御今既
受職則有司存臣豈不知陛下眷顧之隆猶恐官謗之
速也弗聽大德十一年上不懌詔徵御寳入内未幾上
[003-4a]
崩儲貳未立武宗皇帝時總戎朔方仁宗皇帝以太弟
先入居東宫太后垂簾宗室未附公語諸同寅曰今大
行未即山陵嗣君未至御寳國之神器不宜久留中宫
萬一盜賊竊發若社稷何衆論議不決公曰今此莫若
先奉璽東宫以俟即位是夜公及同僚五人舁寳至東
宫門仁宗曰卿等忠孝使我有此神器者誰其始之衆
應曰汪從善實始謀之仁宗曰天實福我神器卿等社
稷臣也皇帝旦夕即位當加德賞矣武宗入正大統即
[003-4b]
位之日下詔天下公抱璽立上側大監竒哩克台用璽
弗稱仁宗顧公使用璽公從容搢笏持金盤調朱用璽
如法上與仁宗皆大悦一時咸稱男子至大二年以恩
賞賜四品服陞中順大夫宣德府知府兼管本州諸軍
粤魯會徽國疾公以侍親辭尋有㫖改典瑞監為典瑞
院宰臣奏除新院官名上曰曩朕即位時監丞汪從善
用璽甚稱可特除判官即日遷典瑞院判官散官如故
葢上親擢也會院以例革而徽國疾復不已公又以侍
[003-5a]
親辭不仕上初不聽集賢學士李公邦寧侍御史雅爾鼐
公等為請乃得㫖奉養遂閉門侍奉藥饍必親上日遣
中使問疾慰諭絡繹且冀徽國疾有損而公復出仕也
徽國竟不起至大四年十二月薨於大都之賜第制贈
從一品秩公與母夫人䕶䘮歸葬江南臨安縣服闋延
祐元年除龍興路富州尹兼勸農事二年到任民有巨
室訟宗族爭財者連引無服親屬至數十人前尹累嵗
不決公至數日吏以案進民亦聚訴庭下公省案得其
[003-5b]
要即命吏畫紙作五服圖俾無服者皆不得分財其有
服者聚分如律一州大服民有殺人者官久不得其情
連坐者十有七人公悉縱之衆莫測所向未幾殺人者
果得葢縱者感悦而物色得之也延祐三年太保庫春
公邁珠國公學士李公邦寧同被㫖于朶殿俾中書徵
公入朝時公在任使者授命公即日馳驛至京九月庫
春等以公見仁宗皇帝於白塔寺勅中書議署公朝闕
公以母老力請補外以便奉養屢請弗許丞相哈克繖公
[003-6a]
平章阿巴哈雅公叅議欽察公嘉公孝誠一日奏事便
殿公適在上側因為公請始得命外補四年十二月特
㫖除松江府知府兼勸農事仍命提調普慶寺錢糧六
年到任松江濵海為郡郡統華亭上海二縣華亭厥田
下下而厥賦上上春夏之間水至則不受種藝秋水則
穀且不實公始以為憂即戒縣官築堤防水其年秋大
熟城西南有晉陸瑁魚池舊為屋其上曰西湖書院嵗
久不修且壊公即命用工𢎞其前規又設掌祠守之七
[003-6b]
年夏大旱苗盡槁公親走羣望用幣詰朝大雨境内皆
足嵗又大熟秩滿母夫人樂其鄉蓴鱸因卜居城南以
稱母意焉泰定元年宰相奏公為南康郡大修白鹿洞
書院洞自朱文公為守時正其山園疆界嵗久鄉民寺
僧掩為已有公親往訪問盡得文公所刻界址字於石
上及澗水中民僧率服疆界如初洞有大松數百萬計
無賴軍士每芻蕘焉院莫敢與争山長樂杞以聞公捕
樵者未責以罪遽命齋厨飯之食已始諭以移牒軍府
[003-7a]
治罪衆感激乞就公受罪公與之約法而舍之皆拜謝
去迄今洞無樵擾又重廣文公祠宇院既訖工公乃大
書牓曰天下大書院至今過者指之曰此吾汪使君績
也天歴元年冬詔江南諸道兵入京師宿衞時天下太
平日久民生不識兵革諸將沿禄軍士多失訓練公謂
萬户陳某曰汝世將家有力行伍必齊乃士卒無若他
郡失伍也時陳以公文官不省武事即以兵法難公幸
公謝不能則專之矣公曰師出以律否臧凶因為之條
[003-7b]
列古今兵法及古今用兵得失陳遜謝不及由是一切
訪公乃行是嵗江西諸郡兵皆無若南康用命者江西
兵多假道南康以渡江所至抄掠鄰境戒嚴公即移牒
鄰郡禁止翼日亭長以鄰兵假道聞公單騎往撫諭責
以行師失律且曰兵法剽掠民財子女者斬入境犯律
者吾直斬之無貸衆畏服無敢動者公又出官錢命星
子縣官聚落星湖漁舟民舟數百艘渡鄰兵於江北助
其貲糧扉屨用是秋毫無犯一郡安堵郡造兵器公親
[003-8a]
為指畫舊式以教匠必如法始用非若他郡文具守南
康五年始得代歸民遮道輓留父老皆太息泣下元統
元年拜嘉議大夫邵武路總管内勸農事二年到郡五
府官分道録囚民有被讐殺父者其子丁某投狀光澤
縣從斷遣丁弗忍潜殺讐以報復自投于縣繫獄且數
嵗矣案成罪當大辟公曰人告殺父而官弗為直為人
子者義不共戴天能自殺讐以報義也不逃其罪而歸
之有司不敢廢法也殺人而從斷遣是廢法不用矣自
[003-8b]
投有司請罪則置之極刑是又出於法外矣由是觀之
是官廢法而此囚反不廢法也五府官初未之信公對
如初曰使汪從善為郡此囚終無死理上官咸悦卒從
公議民遂得不死於是郡獄悉聽公處決不復可否囚
始擬死罪賴公全活者十餘人公語同僚曰吾非苟活
民命以要譽也必也無可死之實則活之若苟活則彼
嘗被囚害者豈不寃乎憲司有獄多命公鞫之公按問
以律罪無枉者閩民頑愎公一切繩之以法巨室騷擾
[003-9a]
鄉民者數家凡民家山園陂池租庸子女唯其所欲苟
有吝色必讎之至死地甚者一家被害公捕其尤者一
二斷罪餘皆屏息鄉民吳某以負官租為縣官榜掠赴
郡誣縣官受賕公曰自吾為是邦縣官無取賕者詰之
辭果廢約明日逮縣官對曲直民懼宵遁里胥有不能
於縣官者教之使投牒憲司憲曰是必郡縣相表裏耳
民因併誣公與達魯花赤且吉公俱取賕縱已故一時
皆受逮公曰吾為郡且二年邦人皆有以知吾心矣今
[003-9b]
直縣官而受逮雖得罪亦庸何傷遂俱詣憲憲讓以縱
縣官害民取賕縱罪公曰縣徵租縣職也民負租民罪
也縣罪之法也民誣其上詰之而辭廢郡直也約逮縣
官對曲直不苟罪民也曷謂縱縣官害民乎情偽已見
民懼罪以逃又曷謂取賕縱罪憲不復能詰然猶留公
等不遣既數日會徽國夫人薨於郡署遂丁憂離職時
至元二年十月也明年奉䘮歸臨安穿徽國壙而合葬
焉終䘮還居松江以著書自晦嘗曰吾一門受國家厚
[003-10a]
恩未能報萬一吾早嵗涉歴風霜今年踰六十筋力衰
謝倍於常人雖强出仕亦弗堪奔走與其弗事事而尸
居竊禄是重吾過也迺葺田廬以老焉閉門謝客以家
藏舊書教其子孫至正元年山浙行省宰臣以公年未
及致仕不宜早謝民事移檄中書起公視事公又謝不
堪省臣卒以公名進命未下而公病矣公每典州郡必
首修學校以作養人材為先務手㸃六經四書教鄉校
子弟使廣其傳公博學而文讀書必先經史醫書次之
[003-10b]
凡冠婚䘮祭隂陽術數天文地理釋老之學皆極其妙
嘗見相山為墓者曰是後子孫當得某疾卜日行師者
曰是日當蹶領將已而皆果然晚年益究性理叅求周
邵程朱心法故得見大意焉公貎狀魁梧氣宇落落望
之若中原遺老性剛介不務細行常面折人過而退無
言有為不善者必相戒曰是勿使吾汪使君知也始從
徽國在先帝時賜予甚厚既仕得禄每分贍宗族以彰
君賜無少吝色以故晚年無儲蓄自奉菲薄處之恬然
[003-11a]
公先世事宋多識前代典故壯年出入宫掖尤知國朝
禮又敏於言每被顧問奏對唯謹與公卿大夫同僚議
事必稽經史按法律平居好客日未旰户外之屨滿矣
客不来則不樂談笑亹亹終日不倦公有姊蚤寡守節
不可奪公事之如母養之終公之身焉嘗招泰州人王
公知本教授於家殁公為營䘮葬盡禮使諸子為服心
喪王無子命其姪為之後復資而室之又嫁其孤姪女
邦人為歌詩以頌公德至今人能言之公所著書有通
[003-11b]
鑑地理志二十卷地理考異六卷生意齋筆録三十五
卷讀書記十卷中朝紀聞若干卷博愛堂家藏方論若
干卷餘未竟集者又數四公又長於書法凡鍾王以下
靡不究晚年書益有名力學益不衰至正二年秋忽
感痁疾既又腹疾疾革以後事屬其弟從道八月七日
丙午卒于松江里第正寢家無長物琴書祭器而已公
生於至元十六年十二月四日春秋六十四夫人燕山
隋氏太醫院使有之女繼吳郡蔡氏皆先卒子男五人
[003-12a]
曰謙娶魯郡徐氏曰繼祖曰泰曰晉曰渙女五人曰財
適華亭夏日起曰住曰現曰普曰遵皆在室孫男一人
曰觀寳女一人曰觀奴經營公之喪者弟從道從禮甥
沈元復故吏張俊也從道等與諸孤謀以其年冬十一
月十六日甲申葬公於杭州臨安縣鳳亭鄉海塢山之
原從徽國之兆以二夫人祔焉治命也嗚呼公事親盡
孝事君盡忠居官而官事治在家而家事理夫君臣相遭
於明時而能有為如此其嘉言善行固當有以傳世也
[003-12b]
使天假之以年則其仁愛及物而功業在朝廷之上者
又何如哉亨貞自童穉時獲游公之門比弱冠而公妻
以甥女於今計廿餘年矣平日行已立身之方得於公
者為最多公沒謙等屬以行實曰先君子平生履歴知
之詳者莫若子子其為狀遂不辭而録其大節以備國
史採擇併求當代立言君子銘其不朽謹狀
   故忠翊校尉徽杭等處㩁茶提舉唐公行狀
    曽祖元忠妣趙氏
[003-13a]
    祖信妣孫氏
    父文洪妣沈氏
公諱昱字仲明姓唐氏世居雲間之海隅鄉祖父皆晦
跡為鄉里老成人公幼有志氣不與羣兒類知有向上
事業不為同流合汙之行及長能卓然樹立思有以顯
其親凡所趨向皆勇於慕義進善度量倜儻表裏如一
善治生理凡祖父産業悉充廣之十倍舊制然輕財好
予周貧賑急奉上字下惟視吾力無少吝色尤厚於宗
[003-13b]
族敬愛無弛禮事父母孝待子弟嚴於鄉黨之賢者長
者皆推誠而親敬之咸得其歡心故逺近悉稱其賢謂
盡親仁善鄰之道焉至順元年郡境大飢公慨然捐廩
粟二千五百石以賑施貧民一境賴以全活者甚衆有
司具其事聞於朝朝臣奉詔議以八品恩例賞之授進
義副尉浙西袁部場司丞在任四年有餘鹽課每嵗報
最公心制事户不煩擾視他塲為優上司咸稱其能元
統元年改授保義副尉江西蘆潭批驗所提領到任益
[003-14a]
廉謹稱職無廢事至元元年以年滿七秩乞致仕長官
以公筋力未衰曲意稽留不聽而公意不敢違朝廷通
例懇辭切至長官卒不能奪其志翩然賦歸營菟裘而
老焉有司復疏其事以請朝廷頒恩例賜七品秩忠翊
校尉徽杭等處㩁茶副提舉朱衣象笏以榮其老公自
以平生無仕進志一旦被國恩若是每拳拳思盡奉公
之心以稱報效既歸故園悉以田園家事付諸子益延
名師教諸孫以禮義暇日則為園池植花竹以自娛肩
[003-14b]
輿往來田野間置酒肴召朋友親戚歡笑殆無虛日鄉
里榮之有餘力則營建橋道凡若干所平生事佛尤謹
嘗親詣四明補怛迦山感大士現像其於佛刹力所創
建者若同郡澱山寺大雄殿寳塔經閣及諸像設廡宇
也所施予者若杭之靈隱寺則粟百石澱山則千石吳
之開元寺則錢二千五百緡洪之上藍寺則五千緡又
嘗為飲食以供萬僧其他不可以數計者尤多也至順
庚午發帑財以施飢民為饘粥以食老弱凡閲數月乃
[003-15a]
已此皆出於中心推恕非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郡邑長
官聞公之賢咸願與之交不以民曹視公公亦樂與周
旋不倦自致仕歸則杜門不出矣及今子孫五世同居
平日嘗以自己少年勤苦訓之故皆能克家幹蠱以承
公志也公生於宋景定甲子三月九日顔貎粹然以和
老而彌健至正癸巳自春以來始羸瘦不良於行危坐
終日食飲言笑不廢也至秋則氣息奄奄澌盡弗任矣
八月十有七日二子諸孫問起居猶能呼其名至夜分
[003-15b]
乃逝壽考九十娶臨安俞氏繼澱湖邵氏皆先公以殁
子男四人長俊卿娶上洋張氏早殁次俊民娶雲間金
氏次俊賢娶同邑張氏次俊良娶澱湖陳氏亦早殁女
五人適邵聲甫任宗逺何士淵俞忠張子才孫男九人
世昌世榮世安世忠世能世才世華世贇世彰女二人
適俞國才凌居仁曽孫男十有三人女十有二人𤣥孫
男二人俊民等卜是年九月二日丙寅奉柩火葬於壽
寧菴先塋從治命也嗚呼公生時能自異於衆立身起
[003-16a]
家以光前人報國以忠理家以法處族以和居鄉以慎
教子孫以禮義老而康寧殁乃委順以壽考終其身而
子孫皆能承其志不墜其業可謂鄉之善士時之全人
也襄奉日嚴諸孤以行述為請庸摭其梗槩以求當代
立言君子銘其不朽云謹狀
   元故建德路淳安縣儒學教諭曹公行狀
公諱慶孫字繼善姓曹氏上世温之許峯右族世稱三
王以神明顯唐宋間者鼻祖也八世祖諱景修分派秀
[003-16b]
之華亭文欽里代為文家曽祖諱澤之宋秉義郎户部
犒賞所差監硤石酒庫祖諱應符宋迪功郎衢州司户
叅軍父諱榮老宋宣教郎公之系實嚴陵邵氏子本生
父宋文林郎處州州學教授諱桂子處州娶司户公女
曹氏而生公公葢曹氏出也宣教公早世秉義府君命
公後其舅氏公雖外繼而幼養於處州公克世家學明
書經生於至元二十三年丙戌七月二十四日初仕平
江路吳縣儒學教諭再調建德路淳安縣儒學教諭皆
[003-17a]
得士論年甫四十輒無仕進意日以經史諸書陶情悦
志得古人嘉言善行輒書之片楮揭坐右踰月則滿壁
又徹而更之躬自踐履至熟之乃已公田廬不迨中人
家取給伏臘不求贏餘惟於祭杞必考求古禮躬自營
修務為精潔不以豐凶而有所過不及誠敬嚴肅衆人
所難公既為人後為繼髙祖之小宗益自闕/䖍恪以宗
祧為重上世墳營之可考者尤加封樹先世銘表之未
刻者悉求名筆以識不朽復著墓祭禮治革之以為常
[003-17b]
式力教子弟訓以先世遺法俾母墜家業於魏晉書法
素所嗜學早嵗即擅書名未中年屏絶聲色若物外人
築堂曰安雅居群書其間日夕莊誦嘯歌忘倦嘗曰吾
平生無過於人者惟守吾聖門之學以行吾儒分内事
雖不能紹先儒道統萬一然不以世俗名利為身累豈
非陶靖節所謂不以心為形役韓退之所謂行已立身
自有法度者或可冀其遺意邪故翰林學士鄧公善之
張公西巖虞公邵菴皆公所常考德問業安雅堂榜虞
[003-18a]
公書也奎章博士柯公敬仲國子丞陳公衆仲儒學提
舉楊公廉夫皆嘗為之記晚年人皆以安雅先生稱之
公亦喜曰此吾平生所以自任若未死而人以謚我也
踵門求文者無虛月公所為文必造理義盡人情無誇
誕虛逺態不作鉤㦸喉舌語一語一字必有來歴而意
度皆從已出故逺近咸願得之其所著古詩近體騷辭
記序銘狀箴訓雜文曰副墨者若干卷年益老而力學
益不衰晚年耳聰目明夜書細字又信意作小山水畫
[003-18b]
幅殊有佳趣老而彌健葢有所養也嘗曰吾居華亭九
峰谷水間是邦之望惟陸士衡兄弟為晉代文宗今其
遺跡皆不可見能不感慨於千載之下暇日窮其讀書
聽鶴之地遂買谷水東崑山隂構堂于上像二子以奠
且築室其下興到即命扁舟徜徉其間有司嘉其志嘗
以聞於江浙行省焉公於宗族間尤善周旋奉上字下
能竭智力少年事處州公克盡孝道中年奉叔雲西居
竹二翁又能委曲承順事苟有不當者則犯顔直言必
[003-19a]
揆諸理乃已公平生繼外氏而不以得其家貲為心人
或以為迂勸公使求之公曰上世所以俾我為後者豈
不以吾本宗世有賢人而利吾道義之澤為扶植計哉
吾豈較是瑣瑣以違上世初志今族人所以沾丐文風
向慕忠厚者豈非處州公有大造於兹耶由是鄉黨咸
則之至若處兄弟子姪則導以詩書禮義教以恭敬輯
睦嵗時恒集鄉族長幼於家塾會講經義淑諸人者殆
不少矣及其或以徭役為公累公雖知其無預亦弗違
[003-19b]
其請至於家貲蕩析亦無幾㣲出於言面家無饒餘嵗
又輟米以周貧族其有死者乃身先率衆以營其喪葬
尤篤於交道心常薄世俗以貧富為重輕遇事必尚古
人意氣乃已故江湖間清議罔不加敬向慕咸以得識
公為足性至好客客至則觴咏歌笑竟日不厭解榻留
連不忍其去鄉里間每有論議莫適處者賴公始決人
人得其歡心親朋燕集皆力致公得公始樂晚年嘗曰
吾本邵氏子利賴之者不為不多矣因考字書復名曰
[003-20a]
綤以志不忘本也編修蘇公昌齡相知既久至正二十
一年二月廿又五日至公之鄉始獲晤對如舊相識方
接盃酒敘殷勤論議甫洽而公乃疾作矣二十六日質
明命二子曰吾弗可為矣汝曹能遵吾平日之行則吾
為不死矣言竟乃逝公娶檇李唐氏承務郎新州同知
諱世延之女先十嵗卒子男二宗儒娶新安汪氏邵武
路總管諱從善之女宗臣娶龍江章氏蘭溪州知州諱
夢賢孫女女四適仙山施德溥嘉禾徐麟檇李唐璟會
[003-20b]
稽趙琪皆儒家子孫男一子鎮女三皆幼是年三月卄
有二日宗儒等卜葬於華亭縣修竹鄉文欽里先塋之
側其佛廬曰集福公所履歴之跡此其大畧也然皆衆
所能道信聞逺邇者故書之而不佞
   海隅唐氏先世事實狀
唐氏世居秀之華亭縣在宋季時以積善孝義聞于鄉
里然未始有顯者迨國初以来忠翊校尉昱始能自樹
立以大其家昱之父曰文洪文洪之父曰信皆敦朴勤
[003-21a]
儉行無踰越初居華亭集賢鄉鳯凰山之陽上世丘墓
咸在忠翊遷居海隅鄉横泖之隂前至元間朝以華亭
之地置松江府裂其東半為上海縣而海隅屬焉今子
孫遂為上海人族于是乎蕃衍矣忠翊生四子曰俊卿
俊民俊賢俊良皆克紹家業善務生事俊卿蚤世有二
子曰世昌世榮俊民俊賢尤長於繼述先志奉公字下
無所缺失家益以振俊民生三子曰世安世能世才彬
彬競爽始能相尚儒術從事師友以染濡禮義為悦俊
[003-21b]
賢生三子曰世忠世華世贇俊良生一子曰世彰一時
咸卓然自立五世同居男女數百指内外戢睦罔有間
言自忠翊以下墳墓悉在海隅嵗時祀事子孫各盡其
力朋酒羔羊至於疎逺皆得還往殊不失古意世安有
二子曰景熙景道世能一子曰景辰皆躬蹈士行朝奮
夕勵叔出季處志逺大以振家聲事詩書以圖久逺忠
翊字仲明幼有志氣不為同流合汙之行度量倜儻表
裏如一其祖父基業初不踰中人家能自致力充廣倍
[003-22a]
蓰舊制於鄉黨之賢者長者又能推誠親敬咸得其歡
心故逺近皆賢之至順庚午嵗郡大飢捐廩粟五千斛
上之官以賑境内其所私賑尤更無算有司具聞於朝
乃膺懋賞授浙西袁部塲司丞秩滿轉江西蘆潭批驗
所提領俱以廉幹謹慎聞于上下上司嘉之待以優禮
年垂七袠即丐致仕恩例賜七品秩授忠翊校尉徽杭
等處㩁茶副提舉性輕財好施恒繕完佛老宫室勉其
祝釐以報上德至順庚午辛未以後嵗多歉澇屢發帑
[003-22b]
財以濟飢困為饘粥以食疾疫皆樂於為不出勉强自
致仕歸杜門掃迹公私悉任子弟惟好善則至老彌篤
嘗曰此吾家法上世所由起家者也後人其可廢乎壽
九十乃逝俊民在父母時恂恂服弟子職孝弟著于鄉
譽及忠翊出仕家事一以息肩於是賔客喪祭凡夙所
為者咸加増飾揆諸禮度乃止其所未為者又能力致
以求備焉由是家庭間親親尊尊長幼秩然有序中外
藹然以和後仕至河南等處人匠提舉以殁俊賢嘗為
[003-23a]
湖州路雜造局副使尤善幹蠱相其父兄服勤穡事應
役奉公服勞不憚苟遇繁劇則兄弟爭先禦侮故家道
日益優裕沒身不衰二人皆體貎敦厖襟度慨慷不拘
細行見善必為不改父道其於修治津梁平易道路救
災䘏隣又有踰於上世者事歴歴在人耳目世安嘗為
内正司繡衲局大使在昆弟間表表特異言行一致無
所外飾諸父既沒慨然以門户宗族自任公私巨細必
身率先鄉里賴其捍衞咸稱其質直焉世能嘗為管民
[003-23b]
提舉司照磨世才紹興路山隂縣丞世忠中政院宣使
使世華平江路嘉定州醫學正子孫至今慤守先訓其
或家有不競者亦不廢禮忠翊之葬在其居之北二里
佛廬曰壽寧院葢其生時俊民預為營卜壽藏以寓喜
懼之志亦孝道之一事也從斯兆者人匠提舉繡衲局
使凡三世夫婦悉在焉景熙景道每念先世成立之不
易祖父負荷之維艱而未有著之金石以垂不朽者乃
援老蘇氏譜亭故事以謂蘇氏古望族推而上之亦僅
[003-24a]
得六世譜以識之則後人傳習不替今吾之族固起自
閭里矧祖宗所積者長厚諸祖諸父以来皆力延名師
以教禮義可謂有德有造於我後人矣今之繼以永久
者豈非氣澤所被乎盍亦以是告於方来不可當吾世
而不託諸縉紳以表墓田也乃推敘宗族存沒世次可
知者得七世列之為圖稽其顛末告于父友邵亨貞求
綴次成辭以為之按亨貞嘗識忠翊公之晚年自人匠
提舉伯仲而下皆納交矣故亦粗知其槩嘉二子之請
[003-24b]
乃不辭而書之以俟立言君子採擇焉至正五年十一
闕/ 日
  墓誌銘
   元故栁州路馬平縣都博鎮巡檢曹君墓誌銘
君諱永字世長姓曹氏曹族温之瑞安許峰曹村上世
自宋建炎紹興間徙居秀之華亭縣修竹鄉今八九世
子孫蕃衍仕者率不過令丞曹屬然益讀書為行為士
大夫家君生大德七年九月二日父雲西處士名知白
[003-25a]
隱徳不仕為鄉里典刑知名江湖母夫人河内李氏有
賢行晚年事佛自號紫闕/居士君性頴悟好學通舉子
業凡詩書六藝之文皆習而能之沈潜體究必造其理
尤力淹貫魏晉以来字書八法朋游以能書稱鍳古墨
蹟法帖到手輒次甲乙無失誤者行輩皆服其識有膂
力堪射御弱冠筮仕以䝉古字學進沿檄為温州路瑞
安州學正秩滿陞授栁州路馬平縣都博鎮巡檢未上
江浙行省宰臣賢其學問以宣使辟之領職且有日而
[003-25b]
疾作矣至正八年九月十三日殁於錢塘旅舍春秋四
十有六妻同郡陸氏先一嵗卒子男三騶虞早天次於
菟幼彪孫男一女一其年冬十一月甲辰處士以君之
喪歸于其鄉之千山東原徙陸氏骨而合葬焉從母夫
人之兆也嗚呼君之事業咸期以逺且大而遽止於斯
不稱其位也可哀也已銘曰 官無云卑道是先學必
以博約乃全四十强仕傷夭年有父歸骨名山川千載
不朽視斯鐫
[003-26a]
  祭文
   祭曹雲翁文
維年月日外從孫某謹以家饌牲酒之奠祭於外從祖
貞素先生之靈天之生公夫豈偶然乾坤之清氣散在
萬物公獨得其賦畀之全雖不能行道於斯世實有以
追夫晉人之風度覈於柱下之𤣥𤣥髙山流水光風霽
月所以心領意會超於事物之表者又不啻濠梁之二
子洛社之諸賢故公之聲名才德有以取重於期野儀
[003-26b]
表於鄉族者足以發前人之光烈抑又著為身後不朽
之傳藐焉寒㣲異姓諸孫半生相依於閭里者賴祖父
之情好為肺腑之姻聯雖恒處於纍纍子姓之列公不
以其年之幼穉獨能振拔以導前故凡獲親炙於公者
非徒講翰墨論文藝與於觴詠游觀之事而已至於譚
𤣥考古鉤深致逺靡不相資而造理每鑚研乎周孔而
窮極乎羲軒故公之愛我也知之者莫不多公之識鑒
其不知者亦不能退而無後言或隨時而有間時乎而
[003-27a]
投杼者小人罔公以非道及其既久而昭雪公乃不愈
於初者則又莫能奪夫胸中之天比嵗旅食異縣奉公
之日常少每引領翹企所以叩於蒼蒼者覬公之百年
孰謂公厭世而長往恨不能起之於九原兹抆淚以永
訣情莫究於萬千惟公之形神固不可得而復見而公
之不死者在穹壤間其来歆乎几筵此予於公所以神
交夢接於㝠㝠之中者豈人人之能識匪筆舌之可宣
 
[003-27b]
 
 
 
 
 
 
 
 野處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