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09 圭塘小藁-元-許有壬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圭塘小藳卷七
            元 許有壬 撰
  記
   彰德路創建鯨背橋記
聖朝既平宋經畫遐邇大都小邑枝疏脉貫際天所覆
猶身焉政令之宣布商旅之通遷水浮陸馳舟格梁濟
荒陬僻壤無逺不達猶氣血周流百骸用康一或壅塞
[007-1b]
則身為之病矣故橋梁若道路路若府州縣皆專官董
之歲時巡行而察其廢修此朝廷著令示為政之先務
也彰德實古相河亶甲所居禹貢冀州之域也世有廢
興邑有改徙而山川之流峙形勢之雄偉津塗之要衝
有不得而變者焉我朝為路路則今制而名則昉自石
晉宋若金皆因之郡直孔道驛傳屝屢歴涉尤劇郡北
四里洹水所經夏秋受西山萬壑之流奔横駃悍滅防
齧涘蕩然四溢官舟濟人而要需阻尼上曝下淖負挈
[007-2a]
奔渡擠排蹴蹋㪺漏中流惴惴及溺水涸作橋因肆掊
斂聚良用惡薄覆弱指行者杌隉莫不股慄歲一修拆
民大有輸締構之用百才一二蠧財病民不知其幾年
矣西域荀公凱霖嘗監安陽縣位卑力小有志未就余
待罪中書適赴調京師嘗語及是慨然曰使不武長郡
必作石橋余既縱㬰之且語之曰果成予為若記俄陞
路達嚕噶齊至元二年歲丙子春蒞事首號于庭曰洹
橋病民耄倪具知為永逸計非石不可且嘗請諸冬官
[007-2b]
冬官可之總管馮公思温繼至而同知阿拉克判官穆爾
展暨幕屬諸君莫不協恭贊畫乃相舊渡沙深水闊抵
難為植疏鑿引水人用重勞東一里水磑廢渠土性堅
良面勢惟允基是締構事半功倍相距幾舉武後先幾
年莫有迹者目力一及若發蔀物出莫不躍然以喜地
為天寜寺業世不可牟也乃召其徒以其法語之曰佛
以慈航濟渡故凡世之𢎞益於人者多若輩為之且聞
有所謂八福田者若橋梁居其一焉則是役也若輩宜
[007-3a]
為之况而地乎惟其力之有不及也其亦難强於而哉
誠捐此地吾有司自為之福田利益其亦肇基於若乎
師徒聞之聚而謀曰是誠吾徒之當為而不能為有為
者出尺寸地尚可靳乎相與署劵入官約又不畔既得
地以府帑贏息募工購財惟石之用以尺計者數餘二
萬攻琢輸輓費勞實繁得石水冶近而易致盖昔産地
也甓灰鐵鋌靡不具集安陽縣尹趙時敏實集其材復
董其役恪其朝夕用底于成經始丁丑二月凡四閱月
[007-3b]
而建其隄未廣而淺未濬卑未陻而防未堅者明年夏
始克訖功其長亘十五尋碇基于淵兩端磩岸中作三
墩析水為四而鋭刄其西以劈水怒四環順列一脊穹
起植欄兩翼其廣可以行四車凡材假于民直有未歸
者馮公入為刑部侍郎總管杜公德逺適来乃共發帑
悉酬之予得請歸二公率其屬請曰橋之成國家之福
民庻之力而適歸而身履之昔之言今其酬哉予亦昔
之冬履危而夏冒險者也紀功示後記宜為也况有言
[007-4a]
可食乎天下之事成于有志一僧孑然而出儲無宿舂
植一標于荆蓁瓦礫之塲而萬間金碧不日突起矣天
下之橋以雄偉名者多其徒為之孰有儋天子之爵操
得致之柄而反不彼若哉愚者不能黠者不為也其或
勵志率作而同僚嫉之上官搤之自非先之以定見守
之以定力奮不顧流議而勇於必為者鮮有濟焉初是
役之興有言韓忠獻三守相凡渠水之利莫不修復使
橋可作則必先矣盖不可作也殊不知古人盖亦有不
[007-4b]
及為而後人為之者未聞古人事事盡為而後人無一
可為者也昔杜預起洛河橋於富平津衆論以為殷周
所都經聖賢不作者必不可作故也預曰昔造舟為梁
則河橋之謂也遂作橋成則知古人之立事亦未免譁
於浮議而成於定力也噫作者之難若是俾其功勿壊
而施於無窮則有望於繼者焉既為記之又采輿人之
謡為之頌曰
洹水浟浟載伏載流始于濫觴俄而勝舟胡為悍肆奔
[007-5a]
騰喧豗揚為驚濤激于堆埼伻馳孔殷商途攸出乗危
將墜濟險慮覆歲狃日偷安斯匪今孰急其病而疚其
心豈無徒杠亦有輿梁朘民之膏視為故常膏朘靡恤
事功奚益枯株槁壊載胥及溺乃有長人職思其忠心
匪石轉詢謀復同浮言譊譊謂古有賢而不此作豈昧
於前我不爾咎爾亦匪誣我病誠切孰興孰除千夫運
斤山石為竭曾不逾時横空嶻嶭鱗集櫛比堅猶纍玉
蜿蜿龍卧岧嶤雲矗昔也江海今而堂閨傴僂絡繹晝
[007-5b]
提夜携凡今之人盍究所適旦播未周夕求其實有為
逺慮人即迂之惟畧近效久大可期繼今有位勿怠其
成水厭横流岸虞善崩洹水浟浟頌聲洋洋百世而下
於戲不忘
   陕西行中書省題名記
至正丙戌冬陕西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哈喇公合其寮
寀移書有壬曰吾省據要重以控西北南三陲者八十
五年矣昔保釐長貳若㢘希憲商挺薩達克齊輩皆蔚為
[007-6a]
名臣而無託以徵及今亟求已不可得乃斷自後至元
元年得若干員刻之石識往行朂後繼敢以屬子有壬
惟陜西當天下一面名雖數更地之雄劇則古今不異
也我元天造立宣撫司以養以治中統三年始立陜西
四川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三年朝議分省四川咨答轉
滯改陕西行省而四川自為省矣中更王相府宣慰司
者一尚書省者二尋復其舊此其大較也世皇宏規
逺模立中書省總于中分省釐於外行省遵成憲以治
[007-6b]
所屬决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後行則為行省若
甚易者然地之所直有險易則任之所寄有重輕矣秦
地形勝之雄建瓴東夏分鎮夹輔宗子維城臣工旬宣
實任其重中統初㢘希憲為宣撫商挺副之同寅行省
事治難為易繼以賽音迪延齊之賢山川之險適足以固吾
之國故地之險夷視人愚哲朝廷慎簡宜何如哉則是
保釐長貳之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此不容泯此所以
有待於題名俾後世得以指議也國家百年来法令明
[007-7a]
備遵之者福戾之者罸若殛隨所戾而至孰敢不畏然人
情有玩于法狃于習而不知畏者於是法有所不行矣
而其本然之善則未嘗泯可觸之機則未嘗息題名一
刻俾一見之頃知某之為善使人歆慕若是我獨不能
效之耶某之為惡使人嗤唾若是我獨不能戒之耶用
是為政豈特為法之一助而弭惡遷善盖有出於法之
外者焉尚論古之人由周而来著績新土者軌躅相接
逖聽風聲皆吾師也若夫德于人而未忘迹于事而未
[007-7b]
熄率爾踵武其文正乎平章而暨諸公竭誠踵武罔俾
專美矣斯石之刻又與人為善於無窮焉後之來者知
其名之必列於斯也可不畏乎虚其石以待之
   晉寜路鄉賢祠堂記
治民有政化民有禮政雖不可弛聖人不急也禮則不
待親炙而有得於私淑者已惟其不得於親炙也世之
君子汲汲有事於前修往行者所以寓淑人之機焉古
鄉先生沒而祭於社鄉先生之德鄉人心悦而誠服者
[007-8a]
其秩於祭宜哉世逺禮墜著於令有不舉者况咸秩無
文乎然其廢舉亦視所遇何如人爾鄉飲酒禮主人就
先生而謀賔介主人謂諸侯之卿大夫先生謂致仕老
於鄉里而教者大夫則就而謀之又卿大夫飲國中賢
者諸侯卿大夫猶能致禮於鄉賢之生者天子牧守獨
不能致禮於鄉賢之沒者乎祭於社之制不可考附廟
學作屋而祭之者則間有之矣晉寜在河東為古今名
郡廟學罹地震仆而復建講堂西四賢堂故基獨蕪薉
[007-8b]
不治今總管仇侯理焚舉墜劭農敦學歲復告豐治㨗
桴鼓顧瞻隙地慨然捐俸金倡屬而復為堂焉經始
至正二年孟春迄功二月乃取隋文中子而下凡若干
人設主以祭前國子司業王君走書京師請記於愚愚
惟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物之所以育
者道也道之所以行者人也道之統在聖而其寄在賢
或晦或明或絶或續有不得而殫論者大抵先王承天
之道所以維人紀於萬世者禮而已矣禮之目有五而
[007-9a]
祭統乎吉然而公於天下者先聖先師是也有尊於一
鄉者各賢其賢祀於其地者是也公於天下者以其道
被於天下也尊於一鄉者道之所著莫先於鄉而鄉人
之所感視衆人為尤易由是而國而天下矣王豹處淇
而河西善謳綿駒處於髙唐而齊石善歌曲藝且然而
况為聖人之學者乎晉當變風變雅之餘有憂深思逺
之意俗美且厚人生其間雖德之大小不同而位之顯
晦亦異要其所至有足以任斯道之寄者若隋文中子
[007-9b]
唐裴文忠公宋司馬文正公其出處勲德為如何他如
裴𢎞中趙元振之相業陽元宗司空表聖之節操趙伯
循孫明復之經術與夫金源百年以迄我朝其行足以
範世而軌俗其風足以亷頑而立懦其學足以垂後而
淑人不待親炙而有得者多矣鄉先生之功不亦大乎
生為晉人沒為晉神其秩於祭宜也然其中有從祀孔
廟而又班之斯堂何哉從祀公於天下者也斯堂專於
一鄉者也使薰德而善良者益寓其沒世不忘之思非
[007-10a]
黷也昔魏杜畿為河東太守開置學官執經教授郡中
化之以多儒聞其功不在蜀文翁閩常衮下而未聞有
祠今舉而祀之可也夫以陶唐之故墟際皇元之嘉會
魁竒材德之生盖鼎鼎也明其晦續其絶廓聖人之學
而任斯道之寄者豈無其人又有嗣而秩之者已侯燕
人名濟字度化民有禮其杜畿之流乎司業名士元字
善甫則郡人也
   龍德宫記
[007-10b]
天水云涸金源告竭天一之真肧渾朔方混為慶元流
澤萬世我太祖聖武皇帝盛德啟運為民立極維時佐
命皆不世出之才足以輔成大業而上聖識慮超越規
摹𢎞逺維績易凝惟道務至非博大至人曷贊元化聞
寜海崑崙山丘公其人也遣近臣劉仲禄自奈蠻國即
其地徵之公知天命之不可違化機之不可失絶宋金
使幣幡然應詔跋涉數萬里見上於西域雪山帳殿言
修身治國撫民止殺之道大契天心東歸居燕之太極
[007-11a]
宫後因其號易名大長春宫賜冠服金印掌全真大教
是為長春真人全真者恬澹無為全其本真其學倡於
其師重陽真君至是𤣥風播而道化行徒衆盛而宫觀
興矣長春法系之弟曰太古真人郝公太古傳盤山真
人王公歲乙未長春以汴之重陽觀實真君昇舉之地
命盤山入汴主之肇建大朝元宫構築規制之大甲江
北諸宫觀丞相史公以龍德亦古名地請盤山並主之
構殿熈春閣基之前扁無極以奉三清與朝元遂為宗
[007-11b]
屬龍德宋同樂園道君既禪之所居地直乾位故為是
名有十洲三島亭臺樓觀極土木之侈居無何而北
矣宋南渡為道宫馴至今日文醇德懿知常翊教大真
人姬公既襲教積儉儲贏以待後用至元丙子虚𤣥應
物通真道人李公命宫主髙志和陳道祥即熈春閣基
建通明殿以奉昊天上帝營東西廡以庇其徒貤至崇
𤣥誠德洞陽真人徐公泰定虚白文逸明德真人司公
俱以善繼見稱八傳而至通𤣥文德虚逸真人王公公
[007-12a]
名德衡天均其自號也述事尤力闕者備之敝者新之
秩秩就緒矣爰自乙未構築丙子增建且百二十年或
剏或葺厥惟艱哉天均念祖師經始之難前輩繼承之
勤不勒之石曷暢𤣥風曷永教事命提點陳道新状其
故絶河来請有壬惟老子著書五千餘言道德之意後
之絀之者甚也謂五經不如其約者亦非也蘇黄門謂
天下無二道所以治人則異聖人中心行道不毁世法
然後可耳盖言君臣父子之間非禮法則亂木食澗飲
[007-12b]
心存至道以之治世則不可也坡公見其經解有言使
戰國有此書則孔老為一不惟不絀而深有取焉盖公
言治道貴清静本老子之㫖也漢文景而後為治者多
宗之所以絀之者以其獨善而不兼也若長春之遇太
祖言修身治國撫民止殺由身而國知所本矣當草昧
用武視民草芥之時而以撫民止殺為先其為兼也不
亦大乎其有得於以道佐人主律兵不祥之㫖哉易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孟子曰天下定于一不嗜殺人者能
[007-13a]
一之長春之言又有契焉坡公所謂孔老為一者非牽
合也即其書究之太平經曰上士學道輔佐帝王輔佐
帝王舎長春之言皆去道矣某因是宫道君之居而有
稽焉宋自太宗建太平上清太一宫祥符窮極土木崇
觀間道經設博士躋史漢列傳之次崇奉之道可謂極
矣而其效漠然者非道之過不知道之過也我太祖皇
帝用長春之言開萬億年太平之基此其所以為道也
既為敘次其師先之槩終以道之大者使學道之徒知
[007-13b]
道之在此而不在彼嗣者知所以教不徒構築像事而
已焉則祖師之道不失其傳矣
   上清儲祥宫記
勝國之崇事𤣥教也導原於端拱懐襄於祥符崇政土
木之跡可徵焉汴朝元宫通𤣥文德虚逸真人天均王
公屬記上清儲祥宫屢伻不倦乃徵其跡而敘之宫始
太宗作於朝陽門外不五十年而火以其地為禁軍營
監察御史裏行包拯上疏請勿修故也又三十七年復
[007-14a]
事修建歴十三年而後成盖元祐六年也翰林學士承
㫖蘇公作碑未幾誣以失實毁之令蔡京别撰金源氏
復葺翰林侍講學士趙秉文有文歲壬辰天兵下汴宫
觀僅存師徒解散時全真之教方興長春丘公起海濵
至西域見太祖皇帝論至道以修身治國撫民止殺為
對上大悦命史録之長春法系之弟為太古郝公太古
傳栖雲王公長春以汴重陽觀故基實主教重陽真君
昇化之地命栖雲主之營建幾三十年是為朝元宫丞
[007-14b]
相史公復請兼主太一上清龍德諸宫觀事惟上清為
潦水所圮規制宏闊力不能復命巨提點者購地於惠
和坊為畝六十撤故宫材崇三清之殿于前次列真之
宇于後神門壇壝左右雲堂四周接屋餘百楹雖非其
地而名不泯也泰定三年虚白文逸明德真人天游孫
公以故宫之基石刻故在不可終廢命提點純素清逸
大師黄道真從事修復道真殫力承命遂成三殿尊𤣥
元聖像于前奉栖雲祖師于後翼以齋序繚以周垣庖
[007-15a]
廥塲圃所資悉備視舊規雖有逕庭而存古修廢功亦
懋哉愚嘗記龍德宫言道之在此而不在彼者悉矣兹
因天均之請推太宗之初意且讀蘇蔡之文而重有感
焉太宗意在清静無擾讀道德經慕其所趣詔近臣曰
虚静致治老氏之深㫖也無為之道當力行之斯言果
踐其有契於老氏之㫖矣蘇公謂道家者流本黄老以
清静無為為宗以虚明應物為用以慈儉不争為行秦
漢以来始用方士言飛仙變化之術丹藥小技皆歸於
[007-15b]
道然黄老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修其本而末自應
可謂盡善盡美矣京之言則謂宫在國東為震為春為
仁於應為子孫太宗作宫子孫衆多篤生真宗受封國
者八王火於仁宗再造於神宗亦子孫衆多受封國者
九王盖因方士言宫之所在為國家子孫之地故太宗
神宗多男火于慶厯不事修復故仁宗卒以無子京雖
不訟言之而其意實在是也斯言不幾於法巫醫史之
説乎即二文之去取有以見宋之不能國也嘗論宋三
[007-16a]
百年道學之明家法之正人才之多文物之盛三代而
下無與倫匹至於崇𤣥虚攻土木不能無議焉是宫丁
世變之後繼其教者易地作新且復其舊天均增其未
完葺其已敝不煩縣官服勤致用可謂能已後之嗣者
尚泝老氏之㫖以繼列師之志則𤣥教不患不興𤣥教
興則祠宇不患不復是為記
   歸来亭記
南湖書院山長黄葵景陽奉考若妣誌銘請曰葵上世
[007-16b]
豫章豐城人禄迫養不敢擇間闗奉二親走冷職而後
不一紀皆棄葵以逝傷哉乎貧而不能從先塋也欲有
待而恐後之不可知也得地武陵新安原吾先子塟焉
吾母祔焉地若無悔惟狐死丘首用戚戚不自安作廬
墓左扁曰歸来庻幾見吾親而致吾區區之心也久于
亭而可訓諸後者子其哀之予不幸為永感人而重有
感於景陽也古者人始終升屋號臯某復者招雖不復
不以為具禮也然一時而已斯亭之作其復之終身乎
[007-17a]
孝子不死其親親之出也暮則必歸雖逺而異方久而
歴時亦無不歸也候門牽衣迎慰之樂為何如今入門
而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又弗見也望望皇皇如
慕如疑未信吾親遽逝而不歸而必欲見之於斯亭也
亭之構在宰木門雨露濡榮風霜變枯四時倐更景物
隨化觸目之頃有不思其親者乎朝而俟夕而俟歴歲
時終吾身而俟僾然愾然有不見其親者乎昔太公封
營丘五世皆反塟於周士去國曰柰何去墳墓也古人
[007-17b]
重是尚已延陵季子塟于嬴博孔子乃以為合禮者禮
之變也士大夫汗漫四方不羈於貧則家於仕欲有待
而馴至不塟者可忍言哉景陽是舉其亦合於禮之變
乎或謂古不墓祭而主有家斯亭果歸来乎噫精誠在
天地無往不達親於子一氣耳子所在親固在也又豈
知地之異哉彼有誣兆域訹風水委親幾千百里要利
於冥漠不可致詰之中而或馴至不塟者又士所不齒
也考諱泳涯號厓翁以文行名妣徐有懿德景陽廬墓
[007-18a]
芝生于亭天道章矣抑孝有大者亭不與焉導豐城之
慶源發厓翁之幽光不獨歸来是亭而肯構所在無乎
不在也既為記之且為迎送曲以益其思而致其歸来
之至情焉其辭曰
翁昔来兮豐城御冷風兮息武陵桂之山兮逶迤翁樂
遊兮遂忘歸翁飄忽兮焉往煙霞含悽兮林壑誰賞山
之阿兮松如雲山下有屋兮屋有人思翁音容兮在天
在淵望翁軒車兮心裂目穿翁之歸来兮淚柏已枯翁
[007-18b]
之不来兮俟與死俱心終古兮不死期石爛兮翁必至
春方雨兮秋必霜我寤或憊分我寐不忘人生有親分
駟隙非駛比望其歸兮盍慎其始
   廖氏園亭記
予蚤聞渌江廖為右族莫徵其實同年楊全州廷鎮亦
居渌相從游衡山舟中語廖始悉且諗予曰廖有奉先
堂虞侍講伯生為記而記其世綵者則吾同年歐陽侍
講原功也其園亭之勝實冠一州表其勝則有待於吾
[007-19a]
子焉予惟廷鎮文軋虞歐居且與廖同里其誰宜為辭
不獲即耳諸廷鎮者述其槩廖世積善曰應龍雲祥甫
國初為宜山縣簿尉弃之歸力於行義多子而耆年㓜
子興元字晉福克世其業規郭西之山為園亭年甫四
十而卒二子麟孫驥孫嗣葺有加精舎曰渌西庋書籍
也亭曰青山流水之間者據其勝也曰山間四時者著
其備也曰秀野者得其廣也曰流觴曰梯雲曰翼然者
紀其用而表其髙出也泉出山峽貫其中導而為澗瀦
[007-19b]
而為池花卉風物之芳潤泉實為之渌之治為醴陵始
邑也户繁而州居渌水之陽渌水東来環州而北西山
峙其右盖一州之勝萃於西山而西山之勝萃於廖氏
園亭此其大較也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之為詳是
記不幾喻日以鉦而或以聲為日哉然未見者地也可
見者理也宜山位不究施有達官不及晉福天不引年
有子繼志為善之徵不亦顯哉予因有以告二子焉園
亭游息地也而精舎有書可藏修焉張弛有時我學用
[007-20a]
昌擴父祖之善而充之嗣葺之大不在兹乎園亭不葺
而葺矣苟為景物役而一於游挿架觀美手不一觸則
園亭葺而不葺矣麟孫字彦時驥孫字彦良彦時彦良
其亦有起於吾言乎
 
 
 
 
[007-20b]
 
 
 
 
 
 
 
 圭塘小藳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