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64 浪語集-宋-薛季宣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浪語集巻二十四
            宋 薛季宣 撰
 書
  與鄭景望一
自聞拜佐著作之命嘗一領教筆并蒙遞示劉復之書
似非仲舉家奴台翰恐未之得使還又拜手札慰感良
甚啟沃微意略蒙見教多感思之誠切時病十寒一暴
[024-1b]
將何以哉願勿以未聽而惜吾告猷之心誠所謂逺者
大者必不可進乃謀鴻鵠舉耳復之睠睠吾屬此意良
厚何物濫吹竽于其間似未之思近於目聽而耳眎也
夢叟方在艱棘不可得而進退忠父已決不為赴調之
計然其才力可惜弃之無用有可致力為求試縣亦可
若使其人少得自見雖未可以語通方中道以臨民事
當有實益剸治繁劇寧能碌碌如我輩耶祠禄彼固不
屑取之猶可與計資考别難挿手則乞自為圖之巖老
[024-2a]
既熟其人能為之前却否某告毋復寘之牙頰必恐上
累知人之明中心豈不自知何當詿誤師友胡氏表姪
一蒙與進不能嗣造几格此其好善未篤甚乖乃父所
望後復相見丐以此意語之彼家甚貧頗勞應接如有
可就賓館得為宛轉經營為幸陳頤剛比相會云曽屢
拜書都不揮答何故便間望報以一二字戒以事勿輕
舉凡百寛裕沈審必令内外無間為貴君舉已罷茶院
之會見與其徒一二十輩聚課仙巖嘗與之言似乎成
[024-2b]
已工夫全未著力勉之甚相領畧此亦樂事但未知向
去如何爾下問淮壖設險之説某知之未詳地網所未
之聞張師言瓦梁堰記聞而未見然聞孫氏割據作涂
中東興塘以淹北道南朝瓦梁城塞後湖為淵障蔽長
江號稱北海大扺淮東之地沮澤多而邱陵少淮西山
澤相半無水隔者獨邾城白沙戍入武昌及六安舒城
走南硤二路耳古人多於川澤之地立塘隖以遏水溉
田在孫氏時盡罷縣邑治以屯田都尉魏自劉馥鄧艾
[024-3a]
之後大田淮南迨南北朝増飭彌廣今舒州有呉陂堰
朱光呂蒙所争皖/屯也陂堰皖水廬江有七門堰劉馥斷龍/舒水作巢縣有東
興塘諸葛恪作/遏巢湖水滁和州六合間有涂塘呉赤烏中遣兵/十萬斷涂作塘
於其上源今梁縣界至滁揚城晉以/為南梁郡南唐於滁水上立清流關瓦梁堰有東西瓦/梁城晉置
秦郡而治六合周顯徳三年南唐何延錫建言堰五十/四流不止魚三州泯海四百里其實据天經絶地緯功
未就而罷景/徳元年毁之天長有石梁堰源出滁州入髙郵為/樊梁溪梁置涇州髙郵
有白馬塘塘阻三何溪謝𤣥破都顔/俱難李孝逸破李敬業處揚州有召伯埭謝/安
堰艾陵湖作/新城在其上裘塘屯齊髙帝建武五/年遏艾陵湖立楚州有石鼈塘鄧/艾
[024-3b]
作荀羨/復屯謝陂漢舊/陂洪澤屯唐大厯二年與射陽湖並/置官屯射陽湖即射陂也
陰有白水屯盱眙有破釜塘鄧艾立白水塘與破釡相/連開八水門大業末破釜
塘壊水入准/白水亦涸安豐有芍陂即孫叔敖所作期思陂漢王/景魏劉馥鄧艾晉桓崇祖皆
修復之首受渒水西道六安北界騶虞石東/自濠州之南横石水皆入焉灌田萬頃固始有茹
劉馥/作是皆古人屯田遏水之迹其餘不可記大要六
安以東有芍陂之險鍾離以東無非湖濁之地西自皖
東至揚則多斷流為阻故自前世征役舟師皆出東道
如呉䢴溝魏廣陵周鸛河等率資&KR0739水之利南北所通
[024-4a]
行也惟廬夀一路陸有東關濡須硤石之阨重以陂水
之限東關恃東興塘濡須恃濡須水硤石蔽皖准南/有兩硤石此桐城南硤夀春硤石在准水上
為險要然聞芍陂可以灌夀淝水可以灌廬南唐何敬
洙嘗復諸塘不克而罷其間必有利害尚當詳攷前聞
面對及此心知其是竊思如此力量能辦如許事邪如
合復之所上民兵之䇿専以刺舉兵權還付方鎮使之
自治財用多置水砦以屯田民兵守之有警得以發兵
助獲如唐故事民兵蠲復制度略依陜西弓箭手法秋
[024-4b]
田既獲因就糴以實邊始雖蹔失少少賦入數稔之後
利當百倍於今責任不専則無可成之理方今經制西
蜀以奪帥權為是此等議論定空言耳因問之及謾詳
及之議創水虎翼軍然似非國力所辦淮南民屯若就
又於松江肄習水手為之重險雖無水軍亦得事不難
集在乎斷不斷耳論經總制錢減額竟是如何舅氏方
在版曹可致力否立後事久不報衆甚苦之近樂清縣
括水死家田不以葬送立後皆欲官收一嵗州郡倣之
[024-5a]
而行前日所陳能為營使之必下否官政略背如此無
亷恥者争以&KR1817敓相尚思昨所以語劉正夫者言今驗
矣無端好與人事亦吾人一病也
  與鄭景望二
自令季去由拳附一紙記後無復便聲問殆絶然而依
仰音教未嘗不在几席之下也兹承寵膺綸命綱紀王
府佐宋太伯盖極一時之選可為儒者之榮敢以為賀
然聞以國遜易處閒静難非漸漬以仁義之指歸俾知
[024-5b]
所自以樂優於天下之樂無以見輔導之徳以丈老於
聖人之學茲蒙聖天子託子之寄廟堂遴於宮僚之擇
誠可謂當人之舉某所見如此不得不告遼豕入冀當
不免大方之笑也某亡似之迹窮處異縣遂不得親賢
師友之教誨撿束之道不敢不勉小人之質終難淬礪
狂奴故態往往厠間勃豀加以貧病交攻婦兒婢僕之
間數歳殆無寧日所養不厚又殊無以敵之誠負君子
之門媿心極矣命召審察四辭遂不復來今逼𤓰期乃
[024-6a]
妨交政近有丐祠之舉未知廟堂可否如何蒙子詩兄
教以不當突然有請于朝顧聞之遲矣意者以久不報
終任之請只得以祠禄扣之終任之求亦不敢絶𤓰戍
既逼未為無為雖有下釣之嫌有不暇䘏矣又復困窮
之極為之奈何萬一丐祠得之固不辦挈家計且謀單
騎歸省邱墓亦一幸耳春夏之交景物清暢板輿迎奉
在棠棣間有無涯之樂但切歆羨陳君中補之後牢辭
學職不爽山陰書社之約處之極是劉復之大可悲念
[024-6b]
天不相善如此極邪念欲一書慰問其兄竟不得寄每
作交逰之問未嘗不吁嗟悲咤痛悼於斯人也丈在閩
中門庭之廣得人有幾疏以見教何如
  與鄭景望三
伊洛遺訓某舊苦其蕪雜嘗願博求㑹萃備一家言顧
非其人所得未廣用是不克茲蒙鑱本印賜知有先著
鞭者且喜且媿書雖未暇紬繹如明道語世不多有至
於長編累軸足知所得之富鞭後之意不敢不勉頑頓
[024-7a]
不敏何以副期遇之厚邪某無似今亦憚於復進去嵗
辭審察之召匪以為異卷巻之意特欲少關閶闔之内
退可遂吾所欲進或儻有所濟諸公不之察也而督促
踵至淺中陿隘頗覺厭苦拒之既峻久之寑不報矣比
以南沙逼戍不免為之官之請懲創前事并以祠禄干
之報章之來不過復伸前命自惟愚鄙無以取必當塗
之聽閉關泰甚且駭道路之傳因謀强顔一行兼以世
母仲姊之喪告矣趨朝當在夏秋之際其在我者敢有
[024-7b]
不誠庶幾改之夫誰不願以術業之淺陋冀障河之必
東杯水輿薪知其必無事也但苦家貧久客未免禄仕
反復忠父行藏之誨媿赧極矣踵門求教深所願欲兼
單淺所未到亦欲有函問之請與其進也台意誠厚得
蒙於六月半前假以役兵數輩當卜假途干簉遂此願
懐而後取道徳清以至都輦有如行人歸告之晚不及
此期某業以成行不容遲遲之甚茲恐不得留竢即乞
已之京尹之拜振古所無令弟新除不相妨否有不克
[024-8a]
見必須邂逅錢水與以為慰
  答景元書
下問辭命所以非有深意直縁前對亡狀再進豈能有
補信如昨者傳聞之過不過以人言知我用緜力當重
任芻牧之求不至辭之近於辭難黽勉居之空死何益
生命之衆亦云大矣是雖不當先事而避然亦不可不
豫計于未進之前舅氏之出未行右揆盖嘗諉以専人
見三命不來之意仍許不循前計令人滋益難處遂堅
[024-8b]
辭之三旬促召不來定當如所請矣量力度徳天下事
要非吾人所辦蚍蜉撼樹真不自量某今者之辭猶欲
一感聞聽諸公苦不持上將如命何可繼之説敬當佩
觿夫學固欲行焉能繫而不食苟免既非君子之節不
能不止亦非絀信之誼未免禄仕當擇任輕者處南沙
非逺禄秩可差解倒垂忍而待之又為此困遲之不報
良以為撓無資之説此特顧家之計乃可為知友道安
敢告朝右邪今嵗延陵水荒加以蟊賊之患薄田赤地
[024-9a]
什分餘二歛穫為賖𤓰戍又復年餘僑居未知餬口之
計一動不易三已況難必哉不免又圖去就則求我枯
魚之肆矣反復計念未知攸處講學不詳之過兄必聞
而憐之承詢鄙意之詳故盡底藴有可鞭督其後願與
聞之
  答君舉書一
通鑑禮圖皆二冊納上史書制度自當詳考不宜造次
讀過中庸大學繫傳論語却須反覆成誦勿以心凑泊
[024-9b]
焉久之或當有見自覺諸書之意不貳於已而非平生
窺測所到有孚威如非持敬之謂者是為得之理義昭
然要非學空無者所能髣髴以此應物則所謂文武之
政具在方䇿威儀三千禮儀三百者待其人然後行耳
是非小小知見所及惟體物者自不可遺文中子歎無
圓機通方之士與之共叙九疇論九流知非其人願見
勉之而已夫損徳之修也凡吾胷中疵吝之積惟加損
之為貴日新之道所謂洗心者不過如斯焉爾古人不
[024-10a]
可跂及要之記問之學盖不足道立已與物則失之逺
矣故君子敬其獨也雖無文王猶興非君子誰可言者
至祝至望師長何謂非所敢當謹用回納一笑
  答君舉書二
頃者逺勤訪喜有漸磨之益事乖人欲輙復暌違卧病
分攜寧無怏怏自被無錫由拳教札之後杳不知車斾
何之非徒懐無從修記之恨翹跂可想知也茲承就試
行都猥蒙遣信恍若天降慰懌如何即日秋暑鄉微伏
[024-10b]
惟客舎舂容尊候動止萬福某自作别之後疾病相仍
幼累復然而賤婦所苦特異就毉役役死生尚未可知
延陵嵗又水荒重之螟螣馬蹟薄田既無遺種縣官科
率草料倍常賦而加多憔悴煎熬分為溝中之斷書䇿
相忘固已久矣區區之迹前此所以不欲進者君舉既
知之矣正名之説吾敢乎哉當路前極相知自莆田之
行嘗一得書三被催劄而某所求以達聞聽者却不將
上舅氏去國之未行也又嘗諉以専人見問所以不來
[024-11a]
之意喻以别議所以處我其意誠厚吾人去就當何如
邪惜也君舉已行辭命頗傷深切前已失之于左今復
不能得之於右亦運而已矣之任請祠足得熟議諄諄
之喻中心不忘張昌之賢皆願見而未能者言稱先師
要為有法理敬之説進學之指南也可與立者權多不
足九流之合須得通方之士議之康節固謂之學未至
武侯武侯未可輕議考叔太真而謂之詭正道于何而
行乎立論常苦執中有不可不察者氣稟言性自是南
[024-11b]
方之學近於功利其又何言鄉論賢人之聚猶或可憂
真見事之談也文不逮於作者而好詆訶前人此最吾
人大病語人要識深淺亦欲自今勉之四三哥書荷封
示閩事既難踰度不當相訝鄉來去就嘗面論之已詳
五三哥之云云將有為為之爾劉復之真顯道相繼云
亡真大苦事天不相道為善者何勸邪居厚罹憂可與
傷愴其當大事宜必有以處之洪道人學本異端不足
深論但未知其死何自尚當察之旁譜春秋地名固宜
[024-12a]
恨未知見書訓得刋其誤尤所望者國風十二變皆有
叙小國不詳其世則附見之邶魏之先衛唐二邦之所
兼者二南豳國為之先後㫖哉反古説曩聞已有傳本
後竄改亦不多藁紙不精脱爛不可將出春秋敬納得
與書訓俱付象先語以㸔畢蚤尋端便見還毋令汚敗
為祝頃用禮學相勉可不朝夕于斯已而思之及觀張
丈子韶洒掃應對進退之解異乎所聞法而不説曲禮
鄉黨却不如此儀禮之記殊畧先王自有深意雖復煨
[024-12b]
燼之餘先儒之記要近于鑿此非筆舌可道幸詳復之
可矣經考漫呈一㸔八州地圖别後都不暇料理陣圖
方居外悤擾不能便為寫去下問車徒之陣一車介士
三甲一為前拒左右挾轂矩以車徒尺步方陣勢瞭然
矣新出之圖必有新意後生可畏未可全非而是古也
時事日益紛擾某尚未知存身之地千里相望豈不動
心所謂不敢因循冀吾人共事斯于日用小學純全大
體具焉持頭覓頭佛氏能笑人矣但能去智去故乃可
[024-13a]
黙而識之所知不多非厭多也窮迫少佳意緒而蒙每
事索報黽勉承命可無崕畧所欲言者尚不能宣之於
口千里書札烏能寫方寸哉
  答君舉三
林伯順過東關屬已還鵲林恨不得見書辭宜答而未
有端便可寄旋聞上庠中補喜之不寤此于君舉盖不
足道然而順流楊㠶千里起于足下有可為英材樂者
仲可還里閈方襞幅具書忽石應之見訪出前後兩示
[024-13b]
緘墨慰抃何已審知諸公固相縻以學職誠典學者善
意不知我者且有積薪之誚受之無益聞牢辭之正合
鄙意也示喻語小萬法悉備語大一毫不立兢業之心
平蕩之道盖非一非二知言知徳誠有不可載且破者
要須黙而成之始得大小一二涉乎計較之語孔門汶
上言不如是如何一言而盡古人言之久矣王文中論
司馬談善論九流知其皆原道徳之意而各有所蔽自
非明了之見殆未易易王魏一代人傑尚有媿于禮樂
[024-14a]
之事周官見疑後世何足訝邪復讐法雖不見然今律
文猶有輕重相明之法用論討賊當於在官之時事切
捄焚奚暇士師之告書于士者謂應復讐之法耳先王
作法凡絶無而僅有者一皆大為之防士師得人安可
預必用刑又須閲實審非推刃之道而後釋之逸賊一
端未之盡也學者要在優柔使之自得博約之至欲罷
自不能矣此事固有立談而辨者曽非一朝之積言於
未及宜不受命切當自今謹之崇釋次儒自是井中之
[024-14b]
見其所從逰常訝某于此罕道然却不敢横議是非從
彼間來此攻之且不入異時當付此老使自賊之全真
嘗所與逰門牆峻甚每以白眼視天下士聞於全真特
厚或可介而見之如聞意鄉我輩未暇從之宋老志名
以全真欲見故録與之豈無滲漏然所期於若士者本
不及此當以度外容之舅氏幸同舎真淳固盡其人就
成其材乃所賴于朋友滕推官頗聞其名似已之所任
俟到城郭圖一見之張侍講舊為九重知遇加問學日
[024-15a]
富自宜有所悟合從此虚納天下大幸然而事久多變
又未知鄉去如何某前此辭命盖妄意當然懼人不謂
深婉知復何恨諸公之意甚厚非所望也前既無效今
而輕舉可乎四三哥已因景元寓書五三哥亦已通問
但未聞其母訃方因仲可弔之應之趣向已若老成真
大可畏能琢磨之甚善兒子固願受教然其母有女子
之愛病未全已姑留後圖下諭諄諄知感知媿軍志名
已前見牧之所引不類武侯之言然八陣圖從此推演
[024-15b]
有如見於武侯之集前輩何以不能識之自李衛公引
志説圖方知八陣所出反復其語與孫武子所稱軍政
殆皆司馬法歟陣法舊來口授以軍志握奇經馬隆李
靖裴緒之説參伍以變悤卒未易圖之姑自詳復為佳
不然請竢它日州圖納去荆州南交二紙抄畢蚤希寄
示楊冀草具未補梁州和夷未曽釋地幽雍都未下手
幽經却備幸而不為事奪一兩月間莫可成矣詩説所
以不欲出者乃可為知者道四三哥尚不謂是故不欲
[024-16a]
復示人若欲得之不敢隱也已自畧去訓故之説須于
言外逆之參之楚辭以見其訓伍之樂府以盡其情訂
之左氏以致其思正之禮記以通其説又斷之以孔氏
之學孝經論語之所引證乃知非妄作耳紙札非佳毋
令損敗為祝得姪子象先問未欲經説之廣切在加意
伯順莫已還里曩蒙諉以其父銘志黽勉承命不可用
則收之
  答君舉書四
[024-16b]
春間婦弟東泛錢水漫具赤紙記以為不在庠序達石
廣文必無浮湛之理得報已知會計甚適所懐但未領
報章馳望之切沈應先之僕以所示書至慰懌多矣聞
得友如徳修王丈可謂徳不孤也其人雖未克見君舉
寧苟合者麗澤之説當所得日富如某茅塞之甚有不
能奮飛者某以丐祠之舉請益于左右欲處得其宜耳
既久之不聞聞南沙代者諉僚宷來約以如期而代思
白縣言上似太絶物不免作參宰稟目并以丐祠公狀
[024-17a]
抵之仍不絶之任之請既行之後得子詩外兄書教以
不當突然自言于朝顧聞之晚矣然念闕期既逼不為
之前日交代通書亦嘗授以公狀仍更屬以申催報命
此外自當委之運命如何刺眼之思非為我忠謀渠能
及此某亦嫌于下釣之説然而進退有義非我輩所得
専處有如本懐果適過涉何害不隱我脚旁觀動目何
有哉所求尚一得之固我所欲不然堂下有千里之隔
雖其敦促百至豈真知我者邪遵養之説樞右之拜元
[024-17b]
是一意前以向去如何奉告盖千慮之一得此㫖雖近於
迂亦是理勢當然信之固宜亦近疎矣無律之音不計
之戰郢人之懼不為過也尚幸低棊著數相似信如所
聞不謬乃若温浩兒嬉相矜以徳力盖亦未易剖決此
亦一幸第恐拏而不解或生意表之慮耳妄意如此不
足以語人蒙教早諭之雖未達髙意得無有過與不及
之慮謂非所以輔成盛徳人材秖爾極選端不過是然
四三哥却有典午之命似舎驥弗乘矣佐佑藩邸亦何
[024-18a]
容易某近通四三哥問告以綱紀王府云云君舉以為
如何旌别之疑有自來否近姪子洪罷昭武主簿逺來
相省頗能道閩中事按逐一二輩皆合公議所恨稍作
風采若失故步許褒守令多不踐言物論似不謂然與
彼所聞大異然前得書有姑惟教之之意或幾乎兒輩
所云某昨亦警以鷹鸇不如鳯凰之非不知還有益否
適者數非面不易箴之言未易言亦非俄頃可盡恐欲
聞之曩蒙賜示一毫萬法之語不解藏人之善喜躍之
[024-18b]
至以告象先姪子答書歎異以為頓異往時之見然非
揣摩卜度得之乃善其論大小之分若微有病萬法俱
備安可謂小一毫不立大何足言意則甚然至于攻擊
小大之語亦未為至更切思之前索陳圖必欲見之行
事區區之見本不欲以書告然念合并難得請舉一端
試以范蠡之言握奇八陳之法以考髙歡韓陵之捷妙
處畧可見也芻秣之語甚非言孫之謂欽領訓誨敢不
佩服中庸大學本示五三哥者走筆寫意夫何足觀反
[024-19a]
復求之可見好學所以見語真得琢磨之義甚愜所望
然相期亦太過矣疏示之語敬釋于下當仁不孫又掊
擊之幸也書此無本性不强記又不知能與前注無相
戾否追思前此之作一語不敢妄下所以開喻大善但
其間不無森嚴氣象似非前輩所許大抵立言之體要
當明白簡易聖人大未易到隋之中説洛之經世有可
法者諸公或入于俚或入於深雖皆未害于道非行逺
之法也語立言于君舉可謂小巫大巫之見想得此疏
[024-19b]
當捧腹一笑也五三哥曩通書皆不報渠執禮者固當
然邪象先來索書解甚切端便幸即寄之
  與劉復之一
自王習之送吏還祇領答教於今行復更嵗嬾於問使
嗣音闕然企慕徳容如飢如渇茲閲報狀伏審歸對合
㫖榮増京秩竊為善類私喜旋聞方綰銅墨置社南邦
如公器業文章無媿前哲自宜侍中獻納盡忠補過牧
民于外甚非師望所及將無睿眷優渥重于歴試抑由
[024-20a]
犯顔逆耳不遇故去邪永昌之民于何其幸時方急治
寧緩急後先之序哉于公因可少見所學賢于淈泥揚
波逺矣交舊之情亦足為左右賀即日伏惟鄉黨優㳺
自天之祐台候動止萬福傳聞貴治縣尹正闕洗刑當
在朝暮講學有素迎刃定無槃錯然而前弊山積財力
方匱發令先後計執事已有定處某託逰從之末願以
管窺為獻為政之急要在戢吏仁民即吾寮宷情通吏
人隱欺自少士夫日接利病可以畢聞但當務省文書
[024-20b]
張設綱紀臨之以無我斷之以嚴明處人鄉巷骨肉之
間察之教化所在率斯道也於從政何有哉嘗聞撫字
催科本無異道近時文俗之吏不知政有本末動以裒
歛為急及民事則緩之不知威信服人賦可不勞而集
則計陷失不在民而在吏出納之謹動有防制縱工於
竊必不能侵吾嵗計矣民事莫難差役于今多致紛紜
第令鄉業以身任之稽其程式欺㒺必罰將不敢欺其
次婚田一當堅守成法它訟剖決惟須勤以蒞之寧失
[024-21a]
不平勿成吏手上官曲直無足多校知所輕重則事濟
矣縣固繁劇能出此數事邪日鄉人宋質失御史敦朴
建縣令旌别之法謂治狀見於實迹者不出數端聽訟
詳審則妄訴自息斷獄平允則寃濫自明催科必信可
革追呼之擾給納必以時可除邀阻之弊此格言也可
為縣宰韋弦以執事聲望居之為力已省所望究見所
藴為世楷模大學論正已齊家推之可及天下常怪漢
世循吏其為相則聲減治郡時惟以煩碎苛察失之夫
[024-21b]
何有於逺者大者近世賢之失多或過于中庸書稱干
譽從欲同辭曽何逺于不肖此在左右度内某復敢言
之教玉人彫代大匠斲不自知其不足可笑其不自量
誠思何以告之或可以無愧矣不識采聽遐逺能無弃
此一得之慮乎瞽躁而言不寒而慄某待金華獄掾闕
尚年餘去嵗風濤之嗇雖幸以天而免孤單之族絶者
五房親戚故人半入鬼録而又家乏粒食漂泛無復遺
餘妻啼兒號日日相似雖無佳況然視死者將十萬輩
[024-22a]
其亦厚矣向令灝灝之會執事尚未美解則其死者有
葬生者有養必無僇屍無告之事此在諸人賦分有數
鄉邦所深恨者中腸鬰鬰言之心動想關聞聽亦須為
惻然也永嘉半夏不雷即雨寒甚六月尚頗挾纊氣候
殊惡不知卒嵗可以無它變否公之舊部故爾及之
  與劉復之二
昨葉丞飛卿行拜狀必嘗關徹聽覽比景望遞來武林
所賜教筆媿感良至見誚以無一言相慶灑落相視知
[024-22b]
所以自解矣謂我無求一世似非知我之語人情不大
相逺為不可求又無以求之耳讀書無求于世任大非
吾事也道大不容而不以為病顧以銀章茜綬嘘呵大
縣誇眩朋友不求一切人者豈謂是哉景望報兄之來
四三鄉人之賢遂不可掩不圖今日而聞正始之音在
乎其人可謂好賢之實矣然而上求武士而支離疏者
得於其間攘臂寧不謂責名實者使之一一吹竽邪人
情苦不自知愛而欺之又過井口之戲直推墮坑穽中
[024-23a]
乃已耳雖子相知之厚殊非愛我者也無望之世庶幾
戒之忠甫勸兄辭縣不知盛意如何論苦太髙入于輕
重亡凖彼奉祠而不受祠禄勸陳君舉以不取束脩過
於中庸則賢亦各自一見也永昌待次不知尚復年餘
諸公相知之深而今弃之于外且使安處鄉閈真所謂
舉而不能先者之命歟封圻宻邇壹山想當熟彼風氣
修道之教將俟于入境布政先後暇日究之為宜常使
在我優游則可以語風化矣綱目之治須由賢者興之
[024-23b]
捨此得民是皆干譽者也何足齒哉何足齒哉第恐人
方即公百里要非大賢所處弓旌之及不俟于下車耳
某索居面牆疵吝日積因風鞭督非君子誰適憐之
  與劉復之三
某鄉居禄固亡可道第縁茅塞方寸大廢洗滌狂奴故
態間復乘之漸逼𤓰期憂畏深積決曹雖猥然亦人命
所繫折獄之事孔門所難矧復事在上官制不在我自
量褊淺懼將不免其身與世推移又所不忍每一念此
[024-24a]
芒刺在懐飢寒迫人未免禄仕鞭其後者不無望焉福
清新除非晚當上嘗與忠父反復前論其言亦未易訾
然與世路斬絶頗亦難行昨蒙誨以世之安樂法門縮
頭閉息坐壁角裏頭為我輩恥適與忠父相反請得言
之吾曹學固將行道不可枉或出或處當道中庸使兄
未上而辭人不以為不遇故去必謂不能作此等邑有
薄淮陽之誚孰若臨治之後惠澤有加于民除決去留
無駭俗聽進退之際豈不綽綽然哉崖異驚人未若履
[024-24b]
常而弗畔於道某方以盜名而取疑怒于世故深不欲
兄為掲日月之行也中庸之徳無有偏頗必去必為未
能無累兄自有度必從容于是矣言之于此不可不使
兄具聞之忠父渠自有書惟所裁擇夢叟取辱起于不
量事勢某與忠父先嘗戒以過涉勸勿輕動老婆心切
至於拖泥帶水無慊于志公伯僚輩何誅邪
  與劉復之四
前月間鄉僕行竊聆舊恙告痊旋膺召節以為天輔仁
[024-25a]
人於此可見喜極而躍何但不寐而已然猶未知造朝
之日意必一言感悟聊試三館漫一幅紙贊慶當不至
浮湛也得景元報竊聞進説本末及聖主顧遇之意隆
甚不試而登館殿自此當三接矣足為善士増氣豈直
友朋之私喜哉甚善甚善某無似之迹本無意于人間
迫于窮寒為禄而仕曽無片善可取前蒙于諸公間譽
之過情遂使無能之人疲於趣召手足俱露迄無秋毫
之補去國未幾弓招又至雖知期望推挽之意然非愛
[024-25b]
我者也輙以鄙懐上溷願賜終始某乖戾之性兄所諳
悉前舉無術頭臚既已可見受爵不讓迄今歉然人不
加賢才不加進又復不知進退冒於寵利所不敢也已
述此意懇告廟堂更告善為辭之期於得請乃已幸毋
縷縷懼稽王命將重得罪非所以安全之也自亷恥之
道喪時君世主喜以爵禄驕天下士此則士夫輕進之
罪果其材自可致君集事固當不校小禮某不肖無益
於時亦欲因辭見志求退以事君爾如以一身之退使
[024-26a]
九重無輕士之心其進多矣由衷之言萬望台察比景
元書論王江陰之罷非是某得之田里王治為淛西最
其言民兵之不可教要是書生所見至論其害亦未遽
非大抵興作大事非使曉利害者雜陳於前良法盖未
易立矧前嵗班行之法大不易行尚當商量何至遽逐
良吏況牧民者敢與朝廷抗論是否必非陸陸之士不
付此等以事而使媕娿脂韋之徒未見其可人以争事
罷斥誰是敢争事乎因見諸公及之為望某素來不喜
[024-26b]
强與人事太原亦不識之知兄可以禆補廟堂故放言
耳令兄知府鄉邦必已交政恨不得親被其澤郡得賢
將門戸之芘多矣夀堂大令人板輿當適州里前二賢
子官守已有及民之惠長復為之父母遵年之樂無加
此者台眷云云
  答何商霖書一
某聞君子之風為日久矣聲迹之相聞又兩年來矣小
兒獲摳衣於講席之下於今行復更嵗政縁疎怠阻造
[024-27a]
下風雖未能日接音容得餘論於文字之間開發厚矣
比辱臨訪言及忠父郁鄘之論某忠父友也實相忘于
道術之際有所論辯各不敢為隱遁之説以相㒺故雖
言有當否然各自其所見切意要知本末同異有以訂
其是非故敢不蔽愚固之蹤用以求教非欲自售於下
執事必我察也六經載道之器逺矣大矣某既妄有論
著且以薦于洪儒大學之前明眼難瞞多見其不自量
也退即所安知其手足俱露方此内媿以為將必大得
[024-27b]
罪于門牆札翰之來則知與其進也甚幸甚幸示諭六
經之説於左右未能無疑讀書欲有所疑此伊洛先生
語也吾人于學未能了了於不疑之際夫不疑者盖無
所自見不然則蛙之在井聖言天逺寧俄而可料哉惟
善學者未能無疑疑者問辯之所由生也諄諄之云何
造道之深也至謂疑理之蠧則某請得一言疑固多端
左右之疑固將有所決也理道必疑而決則疑未為蠧
也衆咻誰佐之惑能決焉則定矣某學未足以及此然
[024-28a]
於衆多之説不敢必以為是此亦得之先生長者之論
餘皆不知而妄作耳謂畢其説非所敢當信能有以規
之則亦非所隱也清論之及故敢復之見交之文仰荷
垂示非徒屬辭命意無媿前作論交之際益足以知君
子之不苟也知感知幸某竊有所見不敢不薦其説此
賦之質美矣近世才人實未之見吾曹盖相期于古人
不到之地夫何今之足云講道之餘加逰息焉於楚騷
漢賦之作則筆端之力久之當益有所到此不可以言
[024-28b]
盡也古人雖曰作文害道然猶未通于一弛一張之説
有如盡舎他事而専心文墨則非我所敢知也草草修
報幸恕疎畧不宣
  答何商霖書二
前書裁答方懼不韙洊承教筆蒙有以警篤之其意良
厚有以知君子成人之際且足以見涵泳于六經之説
不以先儒之故而置聖人之學知感且羨書辭宜答請
以所聞于古者復之詩古樂經其文古之樂章也書云
[024-29a]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三百五篇非主于聲而
已太史以國風繫先王之舊俗二雅識其政事頌播郊
廟是皆職在太師盖遒人之官采之天下施之當時之
用者先王之盛教化之美頌聲翕繹藹然成章不得于
言固有不能宣之於口被之聲律以供燕享有若南陔
華黍之詩者雖有其義不强為之辭儀禮所謂笙詩先
儒以為亡詩者也王者功成之樂庶人無所得議純一
之化加乎四海比屋皆有可封之俗四方安有殊風之
[024-29b]
事召伯韓侯之盛一皆見之周詩甘棠諸篇南雅所存
是也四詩之正惡有所謂變哉觀于詩序之文正變為
可言矣詩序于先王之詩皆言朝廷之所施用其所稱
叙不過一詩之指幽厲之雅邶鄘之風視前序為何如
正變斷可知矣豳風之作亦以當時之變豳嘗變而終
不克變成王周公之美也變風見録起於政俗之異國
自為次固其理也邶鄘之不合于衛自其邦人之不予
詩章自為篇袠初非前有其序聖人刪詩而為之次第
[024-30a]
則因變之先後國風起周召邶鄘而迄於豳見治亂有
可易之理以為序有因改斯為不可厚誣反魯所正之
詩止於雅頌而已來教謂詩之作起于教化之衰所引
康王晏朝將以為據魯詩所道可盡信哉求詩名于禮
經非後世之作也又安知關雎作刺之説非賦其師者
乎降王而不予衛是非聖人為之邶鄘滅而音存故非
衛所能亂政不加於天下則王不可謂雅所云繫于所
得之國與春秋之王城確實而言惟其理也然諸侯之
[024-30b]
兼并非獨邶鄘為然聖人不以滅國繫諸侯之風非為
因地而已夫詩家之音律猶易家之象數聖人于易稱
君子之道四則詩之聲文未可以一偏取孔子固嘗絃
歌合樂而亦不為無取於辭角弓唐棣之去留義之可
得而通者詩書之序非聖人莫能為之然其源流豈無
所自易繫不皆興于孔氏則詩書可以類知如孔子自
已為之必有不能為之者矣走於反古詩説雖不主於
先儒於其所長不敢廢也古人尚或采諸芻蕘之説況
[024-31a]
聖人之徒歟務相乖違非反古之道矣不能自明六經
之學誠世儒之深病鑿空以攻先儒之論不亦後世之
罪人哉觀于會通則古道之去人不逺矣某學不足以
知古樂求古人之意聊以自誑非縁垂世而立言執事
不以其愚賜之提誨此道之不作久矣何意聞此正音
臨文者不敢借辭益重不敏幸為隱惡本不足以示人
既沐誨言不敢不既其説尚惟時復教告以適翹跂之

[024-31b]
  答何商霖書三
披讀枉教申理前説辨而不寘真古人之事也欽嘆三
復敢不敬應詩學有二曰聲曰辭聲辭合而成章乃古
之道然而人之情性古猶今也情有哀樂聲文稱焉聽
其語可以合其聲聞其音可以知其意二者不可以毫
釐判于人有不省乎孔子學于操而得文王識䲭鴞之
知道聲辭交見庸有二是故舎樂論文與釋文而言樂
皆非詩學之正近世填詞之作始别異於聲文唐固不
[024-32a]
然況乎三王之代季子論樂夫其殊于聖人其以小雅
為周之衰亦漢儒所云譏小己之得失有為而發其可
遂泥其言乎文中子不與季子之知樂近于眉睫之論
然其㫖各有在不可合也在鄉飲酒燕禮射禮已有二
南諸篇雖為不必盡出文王之時要為周公制禮作樂
所用以為思先王而歌其事則幽王之詩有之詳而味
焉與南雅之古詩或居然異矣仲尼歸正雅頌豈徒然
哉序之云云不待言也學經而他求於傳不若専意於
[024-32b]
經傳皆不同則經學之文不幾於惑矣序據左氏謂棠
棣為召公作毛傳以為周公二者莫知適從則序燕兄
弟之文非其所論擬也古學在求其正不當論出之後
先如惟前出之從則書之古文不若漢世今文者矣妄
意無似非執事誰為裁之
 
 
 浪語集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