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61 紫微集-宋-張嵲 (master)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紫㣲集巻三十一     宋 張嵲 撰
  序
   毛逹可尚書文集序
自熈寧元豐以来崇尚經術文章以醇粹近道為右士
子不能奉承茲意故其弊也失於頹靡不振不能上下
古今為深愽好文之士頗或病之其後有司因仍故習
以取士其弊滋甚當是時公方以舉子作為科舉章程
[031-1b]
文字固以挺特竒怪得名場屋間世人所知者如此而
已一旦發憤懣作書于當時要人措意悠逺徴用淹洽
文字一出名振天下則公自為布衣時其聲蓋已藉藉
塞宇宙矣自是登甲科典文詞奏技於髙門之地所以
取知人主専以詞章議論為政觀其衆製森然恣睢横
放若畧不經意成於俄頃者譬由河出崑崙經孟門底
柱之險奔巖附壑濆薄漂逝及其放於巨野眇莽澶漫
衝風偶物自成漪漣然後悠逺長懐莫可捍禦真文場
[031-2a]
之傑雋也昔司馬相如文工而思遲武帝甞謂以我之
速易卿之遲若何對曰於臣無所不可顧陛下何如耳
及觀諌獵書弔二世賦皆成于扈從逰獵之際則知相
如之於文固亦速而工也公之作文豈類是耶紹興乙
丑僕被命典州適公之故里其子幵盡以公平生所作
文相示且請序以冠於集首辭避不獲竊論其所為文
如此幵字平仲少年愽學工詞章可與論先秦制作而
追歩建安風雅他日當自著見决不沒沒固將以文詞
[031-2b]
擅名不獨能守其業者也
   喜雨行詩序
某甞讀春秋竊窺聖人所書一字褒貶之意三家之傳
糓梁氏多得新意後世有稽焉當魯僖公之三年大旱
經則書之曰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此蓋
各舉一時之首月而書之一日得雨則曰某月雨當魯
文公之時亦大旱經則書之曰自十二月不雨至於秋
七月及十年十有二年經書之曰自正月不雨至于秋
[031-3a]
七月文之旱乆於僖公之時乃不舉首月但書厯時又
不書雨月善乎糓梁氏釋僖之所書則曰一時而言不
雨者閔雨也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六月雨書之者喜
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釋文之所書則曰厯時而
言不雨者文不憂雨也不憂雨者無志乎民者也嗚呼
糓梁氏其真知聖人所書之意也魯僖公春秋之賢諸
侯也有志乎民不雨則閔之雨則喜之文公反是而褒
貶之書豈不明甚今之墨綬古之諸侯也天子承流宣
[031-3b]
化最切於民也雨不雨耕穫之時喜閔之心苟如僖公
是聖人之所褒也今嵗自夏及秋旱魃為虐伏觀某官
憂勞癯悴形于容貌禱爾于山川之神境望之靈曲盡
䖍祈靡不備至迺七月庚辰雨大霶霈溝澮皆盈於是
懽忻之色慰諭之辭撫摩百姓喜色可見其喜雨閔雨
之心蓋亦魯僖公之心也某學春秋者也其敢黙乎言
之不足發為詠歌不揆膚拙吟成古風一篇命之曰喜
雨行伏乞采閲某再拜
[031-4a]
   題㣲王大峽紀開府故迹詩序
㣲王大峽中頗多向開府事迹石上赤紋隐起類馬者
人謂之向開府馬山石獸如兩脚中有細而垂者人謂
之開府鹿尾兩山相去僅丈餘中缺如門人謂之開府
倉向開府不知何代人余意其如今之廣南溪洞主有
功徳於此一方已獲封爵土人云今㣲王大峽皆開府
所自䟽鑿且言初欲導大寧監水流而入于竹山不能
終事而卒又土人云開府生甚神靈事頗怪異以其言
[031-4b]
不雅馴非儒者所宜故載其大畧如此開府至今廟食
於此土人事之甚謹余每上下峽亦𢾗甞禱祠䝉其隂
䕶懼開府事迹乆而無以傳信欲為之詩歌以荅神貺
而未遑也辛亥季冬再避賊于峽上始克為詩將以遺
諸土人備迎饗送神之曲云
   送諸葛彦章序
黄山之隂有麻川環流灌溉沃野百里山可戕川可絲
野可帶經而鋤植杖而耘隱君子多家焉諸葛彦章由
[031-5a]
新安徒居此衡門蕭條澹如也克意古道愽渉經史之
外翰墨尤工行草篆𨽻畢究其妙雖尺素畫鈆人皆珍
之一日杖屦訪僕且告欲扁舟幅巾東㳺建康因出所
書杜子美詩見示適客有在坐觀之者因咤然驚曰一
書八體五雲二妙酬酒慱鵝之戲臨池濡首之逸柿葉
竹箭之精舞劒假羽之得昔甞聞其人爾怒猊抉石渴
驥奔泉龍跳虎卧凌魚反蛟蛇入穴而尾垂鳳翥空而
首昻蟲蚑蚑而欲動鳥似飛而未翔昔甞聞其状爾今
[031-5b]
世雖過眼紛紛未覩若是之遒麗也先生之㳺建康其
將挾是以攘袂侯門必有聞絃賞音者矣僕曰嘻豈其
懐也哉蓋賢者出䖏與時屈伸豈必槁衣菌食懐琬就
塵光彩埋鏟與草木俱腐然後為隠耶豈必飄裾曵袖
飛辯揚眉挾炭爐冶之門然後為進耶荷蓧耦耕君子
以為廢義負爼扣角君子不以為徼禄與道巻舒方將
忼慨草茅之言指瑕苴漏論列天下事以敷逹主聦庶
㡬援溺拯墜此其志也若夫藝雖絶㳺之而已豈所以
[031-6a]
期賢者之心哉客有慚色曰予淺哉之為大夫也不敢
復云葛侯明日告行因序所言復歌以送曰黄山之岑
兮磨穹旻麻川之流兮鎻清渾乆於其間兮懐席珍一
朝慷慨兮披胸襟俯揖崧岱兮隘乾坤將騎鯨背兮扣
帝閽纚纚利害兮批逆鱗天回&KR3221動兮蘇元元先生之
志兮於是伸
   送鄭武子序
紹興六年秋詔以龍圖閣直學士兩浙都轉運使李公
[031-6b]
為龍圖閣學士四川都轉運使既受命辟其屬夷陵鄭
武子與之俱詔從其請且命進階以撫之都漕權重而
事劇或難其佐今武子為之甚稱然自西鄙用武仰給
於四川者踰十年民疲於供億而軍猶乏於糧餉吏肆
於侵欲而民或逺於底告三者之難而都漕皆任其責
賦歛力役陞黜之得其宜則譽將歸之如其不善毁亦
隨至毁譽之来均將被及於其屬子雖欲辭其名得乎
僕蓋將有以告子矣嗚呼甚哉天下之眩於名實乆也
[031-7a]
嚴而以為苛猛而以為暴廢法而以為鎮静縱姦而以
為長者狡焉者用是脇持務以濟姦而樹黨於是士大
夫之剛决者則畏其名而憚於有為偷懦者則持以藉
口而文過率皆結舌袖手視姦贓肆行而莫敢詰善良
日受其弊僕行天下見風俗類如此而四川為尤蓋知
栁子厚鄙今之長者皆土木類而發憤於説鶻以有焉
耳武子學通古今與人交不茍從居官操下甚急資既
疾惡復儀狀雄毅姦人易以惡名被之余懼武子之畏
[031-7b]
其名因而眩於其實蓄縮畏避不敢行其志以佐其長
使四川之人滋受其弊無已時余不得不言武子其審
於名實之辨而斟酌於其心姑務去苛與暴而嚴與猛
非所以獲罪也無廢法無縦姦則鎮静長者之道行矣
孜孜焉夜思而晝行惟實之是審無名之或畏庶㡬狡
焉者不得以疑似為子病若夫君子之道本之以寛厚
持之以明恕詳於謀而果於决圓其外而方其中固武
子之所當從事也余何以益子哉
[031-8a]
   贈黄子真詩序
石城黄子真與予㳺二十年余家世為儒子真自其少
時則脱去舉子塵陋之習好古文作詩有句法喜交當
世賢長者道前軰事皆有始末遭亂流轉江淛間獨一
妻一子内無婢外無僕衣食隨罄則營遇賢牧守能客
之茍足則閉門静處不妄交逰雖甚窮節操益勵老来
益自重絶不以詩文示人退託以不為然聽其譏評世
人文字一格以古之人不隨世俗好尚知其識愈精學
[031-8b]
愈髙也紹興壬戌過余秀州之魏塘甞作兩詩以贈之
其一律詩頗别更定且又作古詩一欲併追與之舟去
已逺不果追明年夏復過余留近三月去之毗陵索詩
以行僕倦未皇也因取向律詩别更定者并古詩不果
追與者録以為别且儲他時一笑紹興癸亥八月初七

  記
   崇山崖園亭記
[031-9a]
求勝槩者必在于深山窮谷人跡之所罕至然後以為
恠特而玩之至於跬歩之近有湖山千里之觀為人所
易而弗貴者有焉崇山崖是也崇山距鄼北九里在晉
陽王城之右按圖經唐天寳六年改為固封山土人襲
舊名而不之改也山之崖闖然特出於漢江之滸江外
皆環山茂林堅峭蓊鬱錯立交峙望之莫知其際焉山
之上多薉草惡木狐狸所居豺狼所嘷居民陋之欲易
而不售者積𢾗嵗矣族兄彦逺一日徃遊嘉其景而售
[031-9b]
之既乃平易道路䟽竹出石刜薉草誅惡木心營目顧
因髙就下而作堂於中掖以兩廡步簷回環周若一舍
直東為庵以棲雲霞臨涯為亭以釣清瀬而又樹以青
松間以雜花工不罷人作不費財舟車上下談笑即至
不待勞形於鄙逺而山水之秀畢於是邑人見之咸以
謂忽生頓出而不以為故所有也余因謂曰凡物之大
情莫不駭異習常忽近而慕逺唯賢者而後能因其同
而得人之所異因其近而得人之所逺然則是山也昔
[031-10a]
甞見輕於樵夫牧兒與培塿同列矣一旦取于彦逺登
焉而望若天之益髙地之加闢而異者逺者出焉夫山
豈改於故哉特以所遭之人異也彦逺之識其與庸衆
亦逺矣彦逺為人閒曠怡愉居官蹇然有臨民之志春
秋鼎盛他日固未易量也使識士之賢智愚不肖如山
之美惡則當有清曠秀發貢竒效珍於前者矣吾之族
將由之以復振歟其為悦于目適于心又不止如山之
樂也余既叙其登臨之美而又併以是告之宣和二年
[031-10b]
三月七日弟嵲為記奉國軍承宣使帶御器械樞宻副
承㫖知東上閤門亊鄭成之書
   嵗寒堂記
竹山古庸國也按春秋左氏魯文公十六年楚使廬戢
黎伐庸及方城今方城亭是也介居阻險而號劇邑多
巨姓强家連地千頃其間桀黠者徃徃雄張一鄉負多
資視為吏者若易與每輕犯法自國朝以来無聞令焉
宣和六年秋㑹邑多故州度為令者不足以辦事欲擇
[031-11a]
他吏以攝之於是令夏珙致宏自房陵丞徃蒞邑事以
才選也暨至邑宣令典設教條振宿弊矜無辜敷恩信
以勸其從嚴斷刑以威其滛大率以抑强扶弱為本用
猛而濟之以寛未期年而政成訟庭廓廓無事矣因顧
其縣宇而嘆曰兹邑雖鄙逺亦春秋之建國也室宇庳
敝既不足以稱子男之居而且無退公思治之所其陋
甚矣昔唐栁宗元作薛令三亭記以謂君子必有㳺息
之物髙明之具使之清寧平夷常若有餘然後理逹而
[031-11b]
事成吾不佞豈敢為是游觀勸民以自便至於宴息之
居所以與後人同其利者則不可以私自歉為解於是
積財以羡餘課功於暇時度㕔背有郤地作室六楹從
七架壯麗雅潔不陋不侈爽塏靖深宜燠宜寒早暮以
聽訟詞間暇以宴賔客自經始以至落成人初不知有
役事也堂下有雙檜其大連抱其髙參天因榜曰嵗寒
堂乃謂其友張某曰余之名堂非獨木之謂也雖余之
修身從政將有取於是焉子盍為我記之僕因謂曰嘉
[031-12a]
樹之與惡木並生於天地間初若無别也至於陵厲以
霜回薄於嚴風而能不凋落然後松柏之節見矣君子
與小人並居於世初亦若無别也至其誘於利害刼於
禍福而能不變遷然後君子小人見矣初致宏之始至
也疾視邑之蠧敝心不能平既又盡知豪吏大姓素為
惡者主名一切以三尺從事畧不以法假人良民坐是
安堵而姦猾頗不便其政於是羣聚而謀欲崇飾惡言
覬以蠱惑羣聽其言既莫之信則又欲誣以他事訴于
[031-12b]
當路者且㣲使人諷致宏覬其稍寛巳也致宏自度無
一可以為己病者畧不厝意治豪横益急卒不以是少
改其度其去之日如始至也由是觀之以嵗寒名堂其
誰曰不宜致宏九江人文莊英公之裔孫讀書作文頗
有致思竹山之政大抵以此縁飾非文俗吏所能辦也
彼邑之人其糞除其堂封殖其樹以無忘賢令之徳附
韓宣子故事云
   修房州大成殿記
[031-13a]
國家自崇寧間大興學校凡孔子之廟在郡縣者莫不
修飾以稱上命中更多故於稽古禮文之事少闕則又
例皆傾圮毁折而不加繕營房舊有學在州城之南西
偏建炎三年某月孔子廟屋壞㡬毁神位太守王公凛
然乃命都監趙侯更作新廟侯乃相地於州治之東中
髙而外下可環之以水有頖宫之制遂面勢而改築焉
以某月日告成公乃命故吏張某記之曰昔者堯舜禹
湯文武孔子相傳一道所以濟天下而澤後世者不可
[031-13b]
優劣論也然自三代以還由華夏至於海隅像而事之
廟而食之者惟孔子而已豈孔子之道有過於堯舜禹
湯文武哉大抵有堯舜禹湯文武之位而行孔子之道
易處孔子之位而行堯舜禹湯文武之道難方周之衰
王綱解紐君臣父子之道不絶如綫孔子於此方且奔
走於宋衞齊鄭之郊皇皇然既以是而語人又以是而
立教雖畏匡厄陳受辱陽虎見譏武叔而不悔也推夲
聖人之意豈有他哉懼夫斯道之墜人倫之變後世有
[031-14a]
粟而不得食之也晩歸自衛因魯史記而作春秋以成
一王之法誅趙盾於討賊而君臣之義愈嚴責許止以
嘗藥而父子之恩彌篤使堯舜禹湯文武之道既闇而
復張人倫之大既棼而復理孔子之力也譬猶洪水方
割而禹導川澮黎民阻飢而稷教播種惟昏墊而後知
禹之勤惟艱食而後知稷之力不然㝠亦勤其官而水
死者也而後世不稱㝠而稱禹厲山氏之子柱亦為稷
者也而後世不稱柱而稱稷然則生民之奉不于堯舜
[031-14b]
禹湯文武而于孔子者其以是耶生乎孔子之前者固
有人矣生乎孔子之後者亦有人矣如虞仲夷逸長沮
桀溺接輿之徒方且被髪而𦍕狂耦耕以自飬隠居以
玩世𢾗子者其才未必不足以行孔子之道其志未必
不足以明孔子之教而皆恝然無意於生民向非孔子
者出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已失其傳人倫之大莫與
興理者矣然則孔子之祀所以跨三代而獨光際海隅
而成事者豈不宜哉然當兹極亂之時人方廢爼豆而
[031-15a]
事軍旅而小夫之論者方且以孔子之道為不亟於救
亂否者則又自放于山林之間莫肯以濟世導民為意
皆得罪於聖人者也而王公區區於此時獨能新孔子
之祀以示民有足大者昔孔子作春秋撥亂世反諸正
使世之為士者苟人人能以孔子之所用心者推以濟
世導民則救亂之術有急於此者乎孔子曰君子學道
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彼小人而至於難使則其亂
有不可勝言者若其易使顧有犯上而作亂者耶余既
[031-15b]
美王公之舉事得化民之本也而又嘉趙侯之肅給能
輔太守以成行化之基也故樂書其事而推明孔子之
道所以急於救亂者如此
   繼恩堂記
紹興八年春謀成都帥朝議難其人於是輟兵部侍郎
直學士院晉陵胡公以為樞宻直學士成都府路置安
撫大使公辭以母老䟽再三上不報朝廷乃為秀州增
置通判軍州事一員以公弟右通直郎彦國庀其職俾
[031-16a]
奉其親官下以慰公来諗之意士林耀之成美居官之
明年&KR1036郡少間顧舍次湫隘卑庳殆不稱簉貳之居因
以其狀上外計得錢三十萬度聽事之南隙地作室五
楹闢其東為吏舍其西以㣥緡錢之𨽻於我者即其中
為退公思政之所既成因顧念而言曰在治平丙午我
先祖魏國文恭公居六府六年矣上章乞還印綬乃拜
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仍以先祖少師公簽書秀州節度
判官㕔公事以寵其行距今蓋七十三年而彦國用仲
[031-16b]
兄故復踵前武又今之治所即前日節度判官之㕔事
也彦國不佞無以似其前人而亦承天子之渥命其何
以堪之乃牓其檐曰繼恩庶㡬朝夕纘其緒業家訓是
承恪其位著國恩是報且使来者有觀焉是嵗秋八月
㑹予僑寓是邦因請記其事予甞紬繹舊史知胡氏之
世次班位蓋自文恭公始大其門於仁宗時由翰林學
士本兵柄其後修簡公佐神宗復自中執法兼浴殿而
丞尚書蓋再世柄大政而今兼翰林學士尚書公與成
[031-17a]
公宻學公皆嗣為名命則凡掌内外制詔者通四世焉
故世言衣冠文物之盛者必首胡氏雖少師公位不配
徳晩亦官為列卿監帥大藩未為不遇也知成美所謂
能守其業者且又將光顯矣予嘉其七八十年之間祖
與孫相繼䝉國恩厚如出一跡庶㡬所謂奕世載徳不
忝前人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者故為之書紹興九年八
月某甲子記
   御書記
[031-17b]
紹興十年某月某日皇帝御宸翰書中庸以賜臣某筆
畫之妙度越崔蔡鍾王之前臣某謝固陋不足以辱大
賜既乃勒之堅石將以示天下垂乆逺謹再拜稽首而
言曰竊惟自宣和末天不靖民章輔禍亂使干戈俶擾
都邑至於今憂猶未弭一星終矣朝廷之事捨整軍經
武之外固宜未暇遑也而主上方儲神穆清留好經術
間御邇英閤見講讀臣探賾帝王之道聖學日躋深造
自得非羣臣可望清光而昧者不知是為今日之所先
[031-18a]
務甚哉道之難明也臣某以謂帝王之道甚大以備文
武之用時措之宜而已譬猶元氣色括宇宙或為震耀
殺戮或為生殖長育顧豈二事哉則知張弛之用本同
威懐之致非異亦猶是也臣某甞觀皇矣之詩序文王
征伐四國徒曰無然畔援歆羡與夫不大聲色不識不
知順帝之則如此而已則文武之道果烏乎分至於宣
王中興詩歌常武序言有常徳以立武事則既有間矣
逮至後世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文武之事至不可同日
[031-18b]
而議故雖如叔孫通之賢謂以馬上得之不可以馬上
治之而史臣之稱光武亦以講藝論道在投戈息馬之
後必若所言則所謂道竝行而不相悖特為虚語臣某
每歎息於斯而詩人之意深逺矣今中庸一篇始言性
命之理而以無聲臭終之其間制世御俗之道蓋無偏
廢而不舉者然則主上之所以賜臣某豈徒然哉顧臣
某學術膚淺曷足以推明聖意而奉承之然衆不可蓋
蓋將有傑異之佐為時而出恊符上徳治具益張中興
[031-19a]
之功待是而畢臣某軰幸卒䝉全活之恩賜骸骨歸畎
畝殘年餘日尚庶㡬及見之臣某不勝昧死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