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15 西臺集-宋-畢仲游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臺集巻一
            宋 畢仲游 撰
 奏狀
  理㑹科場奏狀
右臣今年三月准宣命入内充進士覆考官及臣自守
官以來累䝉差入試院對讀考校熟見舉人科場文字
頗知詩賦經義取士利害之實自朝廷議改科舉欲具
[001-1b]
奏陳而臣備員府僚事務繁併猝無須㬰之暇得盡愚
見今臣獲解府事待罪儒館竊聞士大夫所論科舉之
利害猶未有定説尚詩賦者則指經義為易習難考而
不言詩賦之名卑於經義尊經義者則指詩賦為雕刻
無用而不思經義於取士其實如何詩賦經義之利害
固已未决而又各匿其所短暴其所長此所以更相不
信而無定説也夫詩賦非經義之比易見也使舉子為
聲病偶儷之文章以應有司之求與以聖人之經原聖
[001-2a]
人之意而立其説則道之尊卑志之逺近不待言而可
明矣然詩賦之行幾五六百嵗而未厭自隋唐以來髙
才達識立功名有道藝者往往出於其間經義之行無
二十年天下已有倦色而亟復詩賦豈尊且逺者不足
以濟務而卑且近者反宜於世耶盍亦要其本末始終
而論之葢經術者古學也可以謀道而不可以為科舉
之用詩賦者今學也可以為科舉之用而不足以謀道
今若使天下之士不為科舉而治經且如輔嗣之治易
[001-2b]
康成之治禮安國之治書杜預之治春秋則雖舉隋唐
以來詩賦豈能及四人之所治如納四人於今日科舉
之間則亦化為舉子之文章矣詩賦經義之利害至此
而見臣請明言之揚子曰天俄而可度則其覆物也淺
矣地俄而可度則其載物也薄矣葢言聖人之經幽深
閎逺如天地之高厚非可以不道治也孔子曰加我數
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而漢唐諸儒亦多抱經
白首然後名家近世如孫復治春秋居泰山者四十年
[001-3a]
始能貫穿自成一説人猶以為未盡春秋之㫖意而熈
寜元豐之進士今年治經明年則用以應舉謂傳注之
學不足决得失則益以新説新説不足以決得失則益
以佛老之書至於分章析字旁引曲取以求合于有司
聖人之經術遂但為卜利祿之具要之應舉得第而已
豈有正心誠意治經術謀聖人之道者哉臣愚不知以
經義為科舉者欲尊經術耶欲卑經術耶欲卑經術固
無此理然使舉子分章析字旁引曲取以求合有司而
[001-3b]
為卜利祿之具則是欲尊經術而反卑之詩賦之學固
無益於聖人之經而聖人之經術不為舉子之所亂尚
自若也士之有志者不害于科舉之外正心誠意治經
謀道若曰治經為佛老之學與分章析字旁引曲取者
皆前在位者之所使今而不為何損於經則既以經術
為卜利祿之具使求合于有司得失之慮交于目前臣
恐後日在位者之所使有甚于前日者矣要之為術不
善則一矣豈可逆知其無損此詩賦經義之利害可得
[001-4a]
論者一也夫舉子之取名第止問得失而已既問得失
則不得不趨時所尚故王安石在位則經義欲合王安
石司馬光在位則經義欲合司馬光其小焉者不可勝
論臣請論其大者王安石不治春秋熈寜元豐之間經義
遂廢春秋一科而學者亦諱春秋不言司馬光治春秋
元祐之間經義皆班班附㑹春秋以為説此可謂正心
誠意治經謀道之人乎於聖人之道有損乎有益乎雖
然不可以責舉子也彼應舉必有得失之慮既慮得失
[001-4b]
則不得不以經義取合于在位之人王安石在位而經
義不合王安石則有司不敢取知有司不取而應舉
則不若勿應而已矣天下應舉者無慮數十萬人而人
人皆以經義茍合于在位以卜利祿則風俗傷敗操行
陵夷未必不由科舉之致故詩賦雖為無用然作圓丘
象天賦則止賦圓丘象天而已矣作堯舜性仁賦則止
賦堯舜性仁而已矣雖欲取合于在位之人其路無由
而取合固已無益所以不為難臣者曰廢經義而用詩
[001-5a]
賦詩賦不可以取合若以策論合于在位則如之何臣
應曰以䇿論合於在位固所不幸而又益以經義使為
合豈嫌取合之少乎然科舉之體常以詩賦經義定去
留䇿論定高下彼於去留之間無以取合則為高下而
取合者必少故治平之前以策論合在位者未有如熈
寜之後以經義合在位者甚衆也此詩賦經義之利害
可得而論者二也夫取士之道古亦有之鄉舉里選是
也今朝廷若復鄉舉里選方得取士之正是求賢也是
[001-5b]
求能也如謂鄉舉里選未可猝行則今日之取士非敢
必曰求賢亦非敢必曰求能特為科舉不可廢而立法
爾若曰求賢則詩賦經義均不知人之賢否若曰求能
則詩賦經義均不知人之能不能既賢能不可以科舉
得則詩賦經義姑問其為科舉之後便與不便爾盖詩
賦雖若無足為者而題目或出於經或出於史或出於
諸子百家而習詩賦者必須渉獵九經汎觀子史知其
節目精華始可從事而䇿論之中又自有經義試取
[001-6a]
舉人未罷詩賦之前策論之中所説經義與既罷詩賦
之後専治經義者校之相去幾何而渉獵汎觀必麤知
前言往行治亂得失而聰明特起之士因此自見於世者
甚衆由是觀之詩賦雖若無用而其術能使舉人麤知
前言往行治亂得失而通於事是其名則卑而施於科
舉偶得其術而便爾至於經義則不然為書者不為詩
為詩者不為易為易者不為禮為禮者不為春秋是知
一經而四經不知也雖有䇿論而論題自見所出易於為
[001-6b]
文䇿則人人皆挾䇿括以待有司不出掌握舉可問者
具在其中非所以廣學問也經多聞博識之士世自不
乏而所治之書麤通䇿問有備遂可以得名第其勢不
暇留意於其他書史若非常從舊日科舉之人則所謂
前言往行治亂得失殆無以自見於世是經義之名則
尊而施之科舉偶非其術而不便爾而又自隋唐以來
高才達識立功名有道藝者往往出於詩賦之科似有
成效今朝廷必欲傚古以興賢能則請俟復鄉舉里選
[001-7a]
如止為科舉不可廢而立法則異日設官分職凡所與
共天下之治者必多由科舉而進非細事也則詩賦經
義之學不識當取施之科舉已見成效與知其術可取
者為之耶當取施之科舉未見成效與知其術之不便
者為之耶此詩賦經義之利害可得論者三也至於詩
賦則有聲律而易見經義則是散文而難考詩賦所出
之題取于諸書而無窮經義所問之目各從本經而有
盡詩賦則題目百變必是自作之文經義則理趣相闗
[001-7b]
可用他人之作詩賦則難為豫備足見舉人倉猝之才
經義則易為牢籠多是舉人在外所撰文字詩賦則惟
校工拙有司無適莫之心經義則各尚専門試官多用
偏見以去取如此小小利害難以究述今朝廷雖復詩
賦以取士而詩賦之上猶存經義是詩賦經義之利害
均也若以經義為可行則無事復詩賦若以經義為不
可行則既復詩賦而又畧存經義不過欲舉人詩賦之
外更知經爾雖然又非術也昔科舉之未變也詩賦以
[001-8a]
觀其詞采䇿論以觀其經術時務論題出於六經是經
術也䇿問而及經㫖是亦經術也豈必名為大義則謂
之經術不名為大義則不謂之經術葢昔之䇿論雖非
大義而䇿問論題或出於易或出於禮或出於詩書或
出於春秋無所不出則舉人亦無所不留意雖非純於
經者而詩書禮易春秋必泛達也今既於詩賦之外人
治一經而為大義則䇿問論題必須避舉人専治而不
敢出於五經之中舉人知䇿問論題不出于五經所以
[001-8b]
備有司者約矣則亦將為書者不為詩為詩者不為易
為易者不為禮為禮者不為春秋是亦知一經而四經
不知也雖有詩賦而舉人為詩賦留意與為經旨而留
意五經者取舍不同是誘之使淺驅之令狹也為今之
䇿莫若専復詩賦以取士而不累于科舉以進治經之
人専復詩賦以取士則隋唐以來髙才達識功名道藝
或可以兼至不累于科舉以進治經之人則聖人之經
㫖庶不為科舉之所亂若論今之舉子已習經義雖復
[001-9a]
詩賦而有不能為者則願設嘉祐明經之科以待不能
為詩賦之人所取之數與推恩薄厚少増損于嘉祐之
制則人無難矣葢明經近於經義而術與今日經義利
害不同取明經常少取進士常多則天下之應舉將自
化而為詩賦不以法制而漸復其舊術之善者也以經
義取士實雖不至而名近於古以詩賦取士實則幾矣
而名不及於經義今區區者徒見朝廷罷經義復詩賦
則以為好古而已矣而不知經義之不可累以科舉也
[001-9b]
既罷之後當詔天下求窮經謀道如胡瑗孫復石介者
置以為博士教官使傳道於諸生則今日之所尚纔得
經術之正而無科舉之累道之美者也葢舊政已廢而
復之其名近古而改之則民疑然則専復詩賦以取士
設嘉祐明經之科以待不能為詩賦之人而又詔天下
求窮經謀道不累科舉者使傳道于諸生則政有並舉
才無或棄亦可以釋民疑矣惓惓之忠惟朝廷裁擇
  貼黄
[001-10a]
 臣竊見朝廷平日舉事雖事體不大猶多循用故常
 慎於更改慮更改之後恐有意外利害非目前思慮
 之所能盡不若循用故常之為便也今以詩賦取士
 所從來逺且以本朝言之如吕端李沆王旦魯宗道
 王曽韓琦之徒百十年之間凡所與安社稷治天下
 多出于昔日進士之科其為故常亦大矣然則凡今
 之所以論科舉者非止為科舉而已葢知異日亦將
 求柱石股肱于其間非細事也如度用經義決能取
[001-10b]
 士過於詩賦之所取則今日所論詩賦經義皆是餘
 事勿恤可也若未能臆度恐誤朝廷乆逺用人之計
 即乞更加審諦以平日舉事慎于更改為意詩賦䇿
 論四事之中詩賦最難修習自非超異絶出之才作
 詩賦兼䇿論以從科舉未見其有餘力也今既為詩
 賦䇿論而又於詩賦之前増大義一場深慮舉人力
 所不逮兼自來科場逼試之時皆息力養鋭入試第
 一場詩賦至次日入試論文字不多方可第三日却
[001-11a]
 試䇿今於詩賦之前先以大義一場困之至次日纔
 試詩賦不惟場第太多考校増冗兼舉人就試必所
 患苦然朝廷復詩賦又試大義者必以大義為經術
 之故但舉人習詩賦止欲得名第習大義亦止欲得
 名第皆借以為干祿之具非真所謂經術也與詩賦
 何異
  耀州理㑹賑濟奏狀
當州准定國軍牒准提舉常平司牒契勘耀州官吏賑
[001-11b]
糶斛斗違法不當事理分明已具奏聞及節次牒本州
取勘依條施行差人取索公案即不坐到奏劾違法事
件未知提舉常平司奏劾本州如何賑糶違法緣自推
行賑濟以來累准提舉常平司取㑹㸃檢不一其間本
州措置賑糶别有因依合具奏陳者
一檢准元豐令災傷放税七分以上賑濟榖不足者許
勸誘有力戸出辦有餘納本倉仍開諭積貯之家減價
出糶勘㑹本州昨來夏旱放税七分以上至八九分據
[001-12a]
諸縣依條抄錄到闕食之人共四萬八千餘戸計一十
七萬九千餘口雖累准提舉常平司牒指揮催促依條
勸誘鄉郭有力之家出辦斛斗本州備錄行下諸縣之
後大縣勸誘不過三千石上下小縣千石以下内除美
原一縣曽申納到勸誘大麥五百八十五石後來却已
給還外有雲陽淳化富平三原同官華原六縣雖升斗
之數不曽催納入官並各除放不用為自三月後來減
價出糶常平斛斗及依條抄錄闕食戸給赴内外官倉
[001-12b]
糴米并抄劄貧乏不能自存之人依乞丐條支給米豆
至六月間内外常平斛斗除俵糶指占外見在數目全
然不多市上絶無糶賣物價愈更踴貴人户流移未得
定疊別無可措置擘畫遂依上條開諭積貯之家減價
出糶斛斗救接前項十六七萬無營運闕食之人蓋勸
誘係人户出辦入官有餘納本倉不給價錢難以多行
出辦所在開諭積貯之家減價出糶于條既無多少之
限兼係令人户自將斛斗就鄉村要便處糶賣與闕食之
[001-13a]
人一一逐漸自交領價錢歸去與市上尋常糶賣斛斗
無異止是依條比災傷之際踴貴市色減價出糶即與
勸誘係是兩事元不是合催納入官之物今來提舉常
平司奏劾本州官吏賑糶斛斗等違法不當雖不知奏
劾如何違法不當竊慮提舉常平司奏聞事狀内不曽
子細分别勸誘與開諭依條係是兩事亦不曽分别直
出辦入官與闕食之人用錢就鄉村糶賣事理大叚不
同别致朝廷怪責兼本州昨來至六月間人户猶未種得
[001-13b]
秋田累准提舉常平司指揮稱夏田災傷已重秋苗多
未布種若向秋不甚豐稔則民間大叚闕食要見夏災
傷合用賑濟并准備向秋賑濟數目如何計置得足不
至闕誤兼後來更曽䝉丁寜秋苗未有收成之望既人
户闕食本州縣自合預行勸誘有力人户廣行出辦斛
斗減價出糶中間本州除為夏料災傷開諭積貯之家
減價出糶外更作秋災准備恐人户難得米麥細色斛
斗遂只開諭麤色如麻榖大麥粟豆之類約兩箇月減
[001-14a]
價出糶共計一十八萬五千八百六石以抄劄到前項
闕食之人數目紐算于兩箇月中毎人可糶一石有零
麤色斛斗只是比得細色五六斗以來喫用其預准備
秋災傷減價出糶之數雖更多於夏料若果是秋田大
叚災傷闕食之民須亦更多夏料抄劄之數比之夏料
災傷日月又更窵逺元約九月下旬至次年三月終減
價出糶且只以夏料抄劄人數紐算計於六箇月以上
毎人可糶兩石有零麤色斛斗只比得細色一石二斗
[001-14b]
以來喫用況自來州縣勸誘與開諭體面情願糶百石
物者不過糶及三二十石而止情願糶十石物者不過
糶及三兩石而止昨來夏災開諭七縣積貯之家情願
共糶十八萬五千餘石至八月中住罷不用㑹其實糶
之數纔五萬七千五百餘石又只是大麥蕎麥榖豆等
麤色斛斗顯見准擬夏秋災傷減價出糶起初須且開
諭准備及當時萬數即臨時庶免敗事葢本州内外常
平倉見在斛斗數目全然不多又通夏秋作災傷准備
[001-15a]
月數窵逺即開諭積貯之家減價出糶州縣當時惟恐
出糶不多致人户大段流移别負罪責況于情願出糶
數中實只可望三二分斛斗普遍糶與前項十六七萬
闕食之人州縣官吏惟是奉行詔條及遵依提舉常平
指揮推行之後借其夏秋開諭減價額數告示鄉村要
鎮壓十六七萬闕食之人使知廣有開諭下斛斗次第
麤肯安心等待官中措置不致大段流移及結集為盗
亦要豪右積貯之家不亂放散所有斛斗出境内實俟
[001-15b]
將來得雨之後立便行下諸縣裁減及節次曉告人戸
更不作准備並住罷訖通夏秋開諭七縣積貯之家一
千六百六十餘户上共只減價糶過麤斛斗五萬七千
餘石一斗得一斗見錢歸去與勸誘入官事理不同其
間惟三原縣出等高強李忠二戸積貯之家曽就鄉村
減價糶過四百九十餘石麤色斛斗其餘多者糶得三
百石少者十石五石其秋料准備之數即更不曽糶動
升斗亦不曽有升斗之數入官伏望聖慈特賜矜察付
[001-16a]
下有司照㑹施行
一勘㑹本州七縣據籍主客戸共十一萬三千五十戸
計二十八萬四千八百五十口據諸縣元抄錄末等無
營運闕食之人共四萬六千三百三十八户訃一十七
萬九千五百三十四口後來提舉常平司直下諸縣勒
逐保耆戸長等供析取責要無漏落官吏結罪保明自
七月十五日以前及後來七縣共計流移過主客户一
千八百餘戸内却已有四百八十餘户招誘歸業若以
[001-16b]
本州七縣都大主客户口人數紐算只是流移過一釐
六毫以來若以元抄錄闕食之數目紐算除流移過前
項戸數外猶約有十五六萬無營運闕食之人因諸縣
措置擘畫賑救接濟至今粗得安居兼諸縣當夏料
災傷月分境内並無餓殍亦無一人驚刼城郭鄉村三
十餘處糶物不曽踐踏損一人葢開諭積貯之家減價
出糶過數目雖不甚多卻為諸縣市色聞廣行開諭減
價出糶斛斗向去冬春皆有凖擬難更等待邀勒髙價
[001-17a]
須主逐漸將出糶賣市上麤色斛斗之價遂不曽長其
闕食之人不惟于積貯之家減價糶物兼市上自有麤
色斛斗可以糴買所以流移不多及不至結集作過況
本州縣元開諭之意本要使十六七萬闕食之人不至
大段流移今來流移數目已見得不多本要鎮壓闕食
之人使不至結集作過今又已見得災傷之際諸縣並
無驚刼於開諭夏秋斛斗數中只糶及一分以來非勸
誘入官之物人户各在外逐漸交易收領價錢歸去若
[001-17b]
無所損今來提舉常平司奏劾本州官吏竊慮要用開
諭已經裁減除放改正數目與諸縣已改措置事件坐
罪伏望聖慈特賜矜察付下有司照㑹施行
 劄子
  乞置京城廂巡檢劄子
臣伏見開封府盜賊條禁至多而禦盜之方其大節有
未偹者以外路州軍言之捕盜之官在城内則都監監
押城外則巡檢縣尉葢不可易之官也今京城外巡檢縣
[001-18a]
尉與外州軍畧同而京城内巡檢之職寓于馬軍歩軍
帥臣與四廂主者雖主徼巡於國中而尋常盜賊舊不
干預自來開封舊例令使臣人員等密行緝捕獲賊有
賞而不獲無甚譴罸人㣲責輕往往返與盜賊為市而
諸廂小使臣雖帶督察盜賊其實分管估計家業取問
病人口詞并檢驗捄火等雜務不類捕盜之官理殊未
盡臣愚欲乞于馬歩軍帥及四廂至巡檢之下別増置
廂巡檢六員其二在舊城内其四在新城内四壁使諸
[001-18b]
司使副或大使臣為之𨽻于開封府得以職事舉薦按
劾仍倣外州軍都監監押功過殿最之法而増損之使
専治巡檢職事亦不廢開封緝捕公人則京師盜賊知
有専一責任之官自然人户安居姦盜屏息輦轂之治
不為無助取進止
  代劉摯乞外任劄子
臣荷特達之知拔用至此固不敢輕為出處但以臣術業
淺陋本非大任之器累年強勉終無補報髙爵厚祿有
[001-19a]
靦面目天監在上公議在下夙夜念之不寒而栗其思
引分非止今日儻待咎惡暴揚而去必至有煩典憲以
累國體而上玷陛下任使之明則臣之罪大於今之輕
去矣然則臣之區區豈獨為全身之計哉伏望聖慈矜
其不能察其無他又非避事早賜可詔除一外任誓堅
晚節以報始終之賜
 
 
[001-19b]
 
 
 
 
 
 
 
 西臺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