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67 節孝集-宋-徐積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節孝集巻三十二附録/
  事實
   臣寮奏乞以判官充教授
臣伏見楚州勑同進士出身徐積經明行修事親至孝
家雖貧窶必以甘㫖養其母及居母䘮徒跣廬墓日自
執㸑具膳如生三年無違僅不滅性無田可耕無屋可
居而收養孤甥教之養之甚於已子一方之人服其道
[032-1b]
義節行自為布衣時巳延致州學相與師事後既登第
監司郡守屢徇人之請優令在學自元豐推行學制以
郡官兼領教授自此引避無復廪禄之頼矣今年過五
十其窮益甚而清苦自守終不妄干於人但不幸有瞶
疾以此不可出仕然其安貧好學訓導諸生應酬士大
夫問難質正雖貧不廢也朝廷近下兩省臣寮舉中外
學官如積之賢固不易得伏望聖慈置其疾苦録其所
長特除以判司官差充楚州教授仍實三年理為一任
[032-2a]
使積遂霑俸給伏望勅㫖四月十八日三省同奉聖㫖
徐積除揚州司户叅軍特差充楚州州學教授
   吏部符充楚州教授
凖尚書吏部符今月二十五日夘時受勅中書省臣僚
上言竊以古之聖帝明王必崇奨幽素盛徳之士者以
其風化之所繫也臣伏見椘州進士及第徐積養親以
孝著居鄉以㢘聞其道義文學顯於東南者垂三十年
乆處鄊校以教育為事秉徳純一士民歸仰今安貧好
[032-2b]
古之志老而益堅臣愚以為積雖不從仕若朝廷特與
改官優加廪俸使天下之人知朝廷貴徳奨善之意足
以敦厚風俗實有補於聖化伏望聖慈詳酌施行内黄
貼子今風俗偷薄民未勸善如積之賢若䝉旌别庶幾
四方之人知所矜式伏候勅㫖四月十八日三省同奉
聖㫖徐積特與除楚州州學教授
   發運蔣公奏乞改官
臣竊見楚州同進士出身徐積少孤事母至孝得於天
[032-3a]
性初以進士貢有司不忍去其母遂徒步携載羇旅以
入京師母死水漿不入口者十日廬於墓側食粥三年
瘠毁之貌見於形色逮終䘮至今猶設几筵温凊告面
如事其生按自治平中登科以耳疾不仕寓居佛寺閉
門不出一布袍二十餘年饘粥不繼而不改其樂有所
饋遺皆却而弗受今居本州州學見充教授月得俸給
自奉甚薄而斥其餘以周親舊之不給者臣乆在本州
察其所為出於至誠古之所謂孝㢘者未能逺過至於
[032-3b]
讀書為文長於理趣辯論慷慨壯而不屈椘俗本薄今
乃近厚實積化之近楚州嘗據衆狀敷奏以應赦書之
求伏䝉聖慈憐其節行加賜粟帛然猶未盡旌賁之義
況積已係進士出身偶以病廢其學行足以為四方表
率欲望朝廷特賜攷察與改官充本州州學教授使得
微禄以終其身如此庶幾下以助四方敦風礪俗之方
上以見朝廷表賢顯善之意
   知楚州蹇公奏乞改官
[032-4a]
伏見楚州州學教授徐積孝友之行發於誠心義理之
文資以學術其居鄊則安䖏窮約雖弊衣糲食一介不
取其事親則躬執勞苦雖嚴霜烈日終身不渝交遊託
以死生宗族均其俸廪潔已刻意踰四十年平居杜門
未嘗求聞於人故學士大夫知其人者常少或稱其文
或道其行至於究知物情推見天變通政之體識兵之
機練習古今而智足以知當世取舍慨然有尊主庇民
之心雖素所從學者有不知也積始舉進士以治平四
[032-4b]
年賜出身始赴舉時不忍一日離其親推車載母暴露
道塗有重聽之疾由是不肯從仕元祐元年縁近臣薦
舉即就除為學官一方之人知所矜式庠序學者彬彬
加多至有革頑立懦勇於為義序辰竊謂爵禄慶賞所
以助治然不必徧加於天下而民自勸天下之真賢實
㢘盖鮮矣果得一二而序諸位褒異寵奨以風四方則
人懷慕心衆樂遷善今積賜第已二十有六年在任將
書七考國子祭酒司業及監司守貳薦者十數人其行
[032-5a]
實資望殆難與比自布衣擢居學校者分較錙銖同議
輕重若必論年理任事應格法始與之改一官是以衆
人遇積恐非朝廷褒徳進賢養㢘耻息貪競之意向使
積早自貶損與俗浮沉甘屈首於勢利之域宜已自致
顯位其下猶不失為郎乃能用心剛明以義勝欲仕不
苟進黙與道遊既未䝉超拔佐時宜有以旌别勵世伏
望聖慈更賜攷積經行優加録用勿限資格特與改官
依舊充本州教授仍許不理任數以優養其身而寵異
[032-5b]
之庶㡬顯示中外敦厚風俗已具録奏聞外謹具申轉
運衙伏乞更賜敷奏施行謹狀元祐七年十二月一十
七日
   諸司公舉奏乞異寵
具位臣王宗望等伏見揚州司户叅軍充楚州州學教
授徐積事母至孝卓異之行逺追古人其餘事讀書著
文愽贍清奥足以為學者宗師不幸以耳疾廢居里閈
教導生徒取給而止盖其名節暴著尤見於幽閒窮約
[032-6a]
之間陛下即位之初宗望以從官論薦起除州學教授
嵗滿復留迨書八考前後從官國子長貳監司守臣列
其行而聞於朝者非一而積行年六十有七分老教官
而秩卑禄薄不離掾屬未副朝廷所以褒表徳行砥礪
風俗之意論者惜之臣等伏見昨者朝廷以福州教授
陳烈年老就任改宣徳郎俾食其禄而久其任以終其
身今徐積年已庶幾重以疾廢而宜在所禮況盛徳髙
行不在陳烈之下使積萬一無疾幸邅聖世不知朝廷
[032-6b]
處以何官為稱公義而退居鄊校已可惻然況復限以
資格與衆無異臣等竊懷區區不敢苟黙欲望朝廷特
賜異寵使善類興起其勸必速臣等無任屛營激切之
至謹録奏聞伏候勅㫖元祐闕/年正月一日状左朝散
郎權發遣淮南東路提㸃刑獄公事臣徐君平左朝奉
郎權發遣淮南路轉運副使公事臣黄隠左朝請郎權
發遣淮南路轉運副使公事臣張商英左朝奉大夫權
發遣江淮荆浙等路發運使兼制置鹽礬茶臣彭次雲
[032-7a]
左朝請大夫充江淮荆浙等路發運使兼制置鹽礬茶
事臣王宗望
   運使章公再奏乞異寵
臣近於月日内與本路監司連銜論列楚州教授徐積
至今未䝉朝廷指揮臣再詳徐積道徳文學之實髙於
古人徒以微疾廢居里巷非獨當世有識之士所共嗟
惜後世論事者據人考官必使聖時有遺賢之議實非
細故此臣所以不敢避冒昧之誅而再獻前言拳拳之
[032-7b]
誠也伏望聖慈檢㑹前奏施行
   知江寧府曽公奏乞處以太學官
臣待罪從官職在薦士有所聞見不敢以中外為間臣
伏覩楚州州學教授徐積居今之世行古之道安貧守
約垂四十年其稱於天下不止一善而於事親最為篤
至力行之外讀書為文雖處閭閻有志世務察其所存
盖非山林之士沉溺枯槁者之所為也不幸耳疾不能
出仕朝廷昨用舉者處以學官一州之人頼其矜式然
[032-8a]
臣竊謂如積之賢不獨可教一州宜置之太學使太學
諸生朝夕親炙而則效之自然四方承風逺近知勸其
於補助教化成就人材得積一人所補多矣伏望聖慈
因臣之言詢訪近臣如臣言不妄乞優加官秩授以太
學職事然尚恐積安於鄊里未易輕致乞勅本路監司
守長敦遣就道量装錢及具人船送至闕下如此則朝
廷待遇之禮已周積自無名辭避者昔唐用陽城為國
子司業而諸生歸養者一日至二十餘人得一何蕃為
[032-8b]
太學生而六館之士不從亂盖賢之所在必有宏益況
今風俗陵遲士節不勵如此等人尤在崇奨此臣所以
惓惓懇懇為朝廷言之忘其身之疎逺也臣與積皆治
平四年進士雖知其名初未識靣昨過楚州入境稱積
之賢者衆口一辭既見其貌聽其言與衆之所稱者同
惜乎尚滯一州掾如太學風化之地最其所宜而未有
以上聞者輙冒昧以言仰凟天聽臣無任戰汗隕越之
至伏候勑㫖元祐八年九月初三日
[032-9a]
   改官告詞
勑和州防禦推官知夀州夀春縣事新差充椘州州學
教授徐積無常産而有常心惟士為能古之為士者好
徳自脩豈待爵禄而後勸哉然先王以此鼓舞天下為
勸沮之術則亦未嘗廢也爾行潔而徳茂學愽而志恬
晦迹無求鄉閭之子弟以為矜式近臣交薦名逹予聞
特遷文階俾視京秩疏恩不次非獨息奔競之風亦以
勸無求之士往承異寵益懋逺猷可特授宣徳郎差遣
[032-9b]
如故
   開封尹王公奏請賜諡
革伏覩故楚州教授徐積孝行之美比迹古人經術之
醇見推學者自頃擢第不復進仕操守堅正始末不踰
昨崇寧初朝廷方興學校之制革以本路提舉學事蔡
觀之命委以計議首至楚州與徐積討論究觀條畫皆
有法度既而有司大比淮南一路之學楚為選首今積
不幸沒故不獲親見聖朝學制之大成竊聞本州士人
[032-10a]
具以昨來興學勤事之功請於部使者援張壆體例乞
賜追諡部使者旣以聞於朝矣按積行義不在張壆之
下如䝉朝廷特賜考察節恵易名賁及泉壤不獨慰積
之平生風於四方足以表勸革待罪輦轂不當僭越縁
往者推行學政與積共事今淮人之情寔藉以為言故
敢妄冒干懇朝聼不勝下情惶恐之甚
   賜諡告詞
勅宣教郎徐積天下有道士知所守進則功業見於世
[032-10b]
退而節義信於人其趨一也爾學求諸已仕弗競榮操
履得古人之純孝弟為縉紳之表使者言状朕甚嘉之
夫生有封秩之崇則歿有節恵之典儻克修於天爵亦
無吝於徳名庶㡬有知尚克歆受可特授節孝處士
   左朝散郎徽猷閣待制提舉杭州洞霄宫賜紫
    金魚袋王資深撰行状
先生諱積字仲車姓徐氏世為楚州山陽人曽祖崇祖
爽皆不仕父石神童出身知融州羅城縣事先生自為
[032-11a]
兒童不為嬉戲寡言笑荘毅如成人羅城君卒先生始
三歳晨昬匍匐求其父甚哀太夫人一日使讀孝經輒
流涕不能止是時太夫人擕先生育於陜右外家事其
母篤孝朝夕冠帶問起居一日幞頭晨省外氏諸婦大
笑之翌日復如是笑不已被笑旬日彌恪自是至老不
廢居家必冠帶當暑絺綌必重少喜鼓琴奕碁皆絶人
射百歩外發必中能馳惡馬嘗乗醉入華山逢巨寇視
之若無人寇不敢害十五嵗奉母自陜右歸楚晝治生
[032-11b]
夜讀書逹旦太夫人憂其疲夜戒使休乃就枕伺太夫
人寐讀書如故治六經喜難注疏有不合者輙加㸃竄
嘗恨康成不同時與之對辨諸子百家誦一過不忘既
冠徒歩從安定先生學安定門下踰千人獨以别室處
之遣婢視飲食澣濯盛寒惟一衲裘以米飯投漿甕中
日食數塊而已安定使其徒餽之食不受将還受一飯
而行曰先生之命終不可違嘗曰吾於安定之門所得
多矣言之在耳一字不違也歸侍太夫人與二叔父居
[032-12a]
無何二叔父議析居先生涕泣止之不可於是請二叔
父先取所欲餘書十箧敝屋数間而已先生怡然受之
二叔父歿家事替先生事叔母送死無不備先生事母
謹嚴非有大故未嘗去其側日具太夫人所嗜或不獲
即奔走闤市若有所亡或慕其純孝損直以售之親戚
故人致甘毳誠不至禮不恭弗受也所奉饌皆手自調
味太夫人飲食時先生率家人在左右為兒戲或謳歌
以悦之故太夫人雖在窮巷而奉養與富貴家等無湏
[032-12b]
臾不快也應舉貢禮部不忍一日去其親遂徒步載母
西入京師一日借書册經夕還之人知其必不校乃誣
曰册中有金葉先生遜謝賣衣償金聞者皆不平強使
歸金葉先生終不受平居日未嘗事聲律及試有司亦
以賦中第同榜第一人許安世率同年數十人拜太夫
人於堂上仍以百千為太夫人夀數往反先生終拒之
一時儒宗巨人與先生文字相應答不敢以其學行加
公若有所畏焉時先生年過壮未娶或勉之荅曰娶非
[032-13a]
其人必為母病予非敢忘嗣固有待也先生以羅城君
諱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則避而不踐或謂先生曰天
下用石多矣必避之然後為孝歟他日山行奈何先生
曰此吾私迹則然吾豈固避之哉吾遇之怵然傷吾心
乃思吾親不忍加足其上他日若有君命敢從私乎山
陽太守蔡交慕其髙行躬致酒肴粟帛奉太夫人使者
日踵門問起居又勒石紀先生行事于州序太夫人既
以疾終先生號慟嘔血絶而復蘇哭不輟聲水漿不入
[032-13b]
口十日廬墓三年卧苫枕塊縗絰不去身至雪夜哀號
伏墓呼太夫人問寒否如平生困委僵仆手足皆裂不
顧也翰林吕溱嘗造廬下見其飲食聞其號哭垂涕曰
想見鬼神中夜聞此聲亦湏為公泣所居茅舍不蔽風
雨而農夫樵婦瞻仰如神有爭訟者必造之先生以義
裁决皆恱服而去不敢復造有司每嵗甘露降於墳域
必逾月郡縣吏民無長少日至東郭焚香致恭競獻粟
帛藥劑悉無受鄰邑之人環廬擁道移市就之踰月乃
[032-14a]
止太守迎先生入學嵗四月降甘露於所舍太夫人墳
左有杏一本兩枝數年矣一日兩枝之端忽漸相向踰
時遂合今尚存也先生自郊外居州學教授舍尚設考
妣几筵晨昬起居執爨滌器饋食如生冬以火温衾席
夏揮扇去蚊蚋思母平時所甘日以供祀未嘗一日不
奉酒也先生嘗患鄉飲之禮世久不見率郡守舉行其
儀閭巷鄉老皆使與飲又著文勸諭其子弟室家是日
士民在泮者盖千人其後公卿部使者薦之滋多朝廷
[032-14b]
命以官就除州學教授教學者以治心養氣四字為先
曰修身務學為文之要莫大於此其效甚明其術甚易
晩乃著書未成而病嘗曰吾之書大要以正治心以直
養氣而已四方士大夫上謁請見無虚日先生酬答不
倦忘寝與食或問立朝之要則必曰以正輔乎君或問
修身之要則必曰以正修其身自逺方寄巨軸請教者
大書一正字與之諸生有逾年不省侍者以私財遣之
使歸天文之學尤造其妙星辰躔度若辨白黒門人問
[032-15a]
之答曰昔人有學天文於譙周者周曰天下事可學者
甚多何獨天文處鄊校三十年事先聖如一日籩豆器
皿必自盥濯春秋釋奠朔旦釋菜必數日齋戒諸生無
家者每嵗時置酒與之飲其歿於學者皆𦵏徐氏地中
無人奉烝嘗者数百人設廣坐祭之自少戒殺見聚螘
惕然惟恐踐之未嘗誦佛書而每論佛必得其要平日
黙處一室幾若與世相忘至其論天下事則衮衮不倦
有客自廣東奉使歸見先生因論二廣山川險易堡塞
[032-15b]
疎宻番禺槍手利害口誦手畫若數一二使者歎曰不
出户而知天下者徐公是也先生於前代名将酷慕諸
葛武侯以其所學之廣所養之厚也嘗謂兵者實大賢
盛徳之事非小才小智所能用不獨用之難也言之亦
難若其所養不至而易言之鮮不敗事先生自少及老
日作一詩為文率用腹藁口占其子書之作大河詩二
百餘韻一夕乗興自書不改一字嘗曰文字在胸中出
之未暇者不可勝記晩年益好觀書目力視小字不衰
[032-16a]
自得耳疾不發逺書其欲答者率以小詩報之然詩亦
不至京師居官得禄奉祭祀外悉付家人未嘗問有無至
親舊急難則罄所有赴其急或脱衣衣之率以為常故
居州序三十年未嘗一日絶禄而家徒四壁先生始受
知神宗皇帝數召對而先生以耳疾不能從仕故元豐
七年屡有粟帛之賜元祐元年朝廷就除揚州司户叅
軍楚州教授紹聖三年特改和州防禦推官今上即位
特改宣徳郎皆非常制累乞致仕皆不報至崇寧二年
[032-16b]
朝廷特除西京嵩山中嶽廟逾月終於舍實五月一日
也享年七十有六臨終門人至卧内問起居遽以衣覆
其首曰不巾不敢延坐又謂其子曰君子命在湏臾恍
惚之間然而不敢少忘禮義并舉曽子易簀之事因誦
檀弓一篇誦畢而化大觀二年五月内哲宗實録院取
索文集數十巻并行状載之國史政和六年縁内外臣
僚薦請賜諡節孝處士前此二十年間一日枕書卧既
覺忽冊間大書曰五月榴花不肯開直候徐郎来筆蹤
[032-17a]
竒異不類人世書臨終之日所居震動移時若百餘人
曵車以往鐘鼓之音喧然閭巷一愚婦人死而復蘇曰
適道旁見大宅扄髙門榜曰徐先生宅後數日先生卒
以六月十三日𦵏于東郊是日門人㑹𦵏者盖千人夾
道擁觀無不流涕道人徐神翁在泰州每寄聲問先生
呼先生為兄先生既歿長女與其夫王仲頴詣海陵見
翁問先生何之翁遽答曰仙去也先生先娶李氏尚書
郎紳之女再娶亦李氏越州新昌令景先之女子四人女
[032-17b]
四人有歌詩雜文訓解數十巻藏于家資深於先生實
為姻家故見聞親炙之詳且舊者莫如資深謹摭其行
事之實不敢少文其辭也謹状
   名臣言行録
先生名積字仲車楚州山陽人中進士第神宗朝數召
對以耳疾不能至元祐年就除揚州司户叅軍楚州教
授徽宗即位特改宣徳郎累乞致仕不報崇寧二年特
除西京嵩山中嶽廟逾月卒年七十六政和六年賜諡
[032-18a]
節孝處士先生自兒童不為嬉戲寡言笑荘毅如成人
父羅城君卒先生始三嵗晨昬匍匐牀下求其父甚哀
太夫人一日使讀孝經輙流涕不能止是時太夫人擕
先生育於陜右外家事母篤孝朝夕冠帶問起居一日
幞頭晨省外氏諸婦大笑之翌日復如是笑不已被笑
旬日彌恪自是至老不廢居家必冠帶當暑絺綌必重
王資深撰行状又童䝉訓云先生因具公裳見貴官忽/自思云見貴官尚必用公裳豈有朝夕見母而不具公
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其母既冠徒步從安定先生學安定門下踰
[032-18b]
千人以别室處之遣婢視飲食澣濯盛寒惟一衲裘以
米投漿甕中日食數塊而已安定使其徒餽之食不受
將還受一飯而行曰先生之命不可終違嘗曰吾於安
定之門所得多矣言之在耳一字不違也行状又童䝉/訓云仲車先
生初從安㝎胡先生學潛心力行不復仕進其學以至/誠為本積思六經而喜為文詞老而不衰先生自言初
見安定先生退頭容少偏安定厲聲云頭容直積因自/思不獨頭容直心亦要直也自此不敢有邪心又安定
言行録云了翁嘗問先生佛氏有悟門儒者有之否先/生曰有之問先生之悟門云何曰積昔從安定先生學
先生晚畜二侍姬諸弟子莫見一日因延食中堂二女/子侍側食已積請于安定曰門人或問見侍子否何以
[032-19a]
告之安定曰莫安排積由/是有得此積之悟門也二叔父議析居先生涕泣止
之不可於是請二叔父先取所欲餘書十箧弊屋數間
而已先生怡然受之二叔父歿家事替先生事叔母如
母送死無不備先生事母謹嚴非有大故未嘗去其側
日具太夫人所嗜或不獲即奔走闤市若有所亡人或
慕其純孝損直以售之親戚故人致甘毳誠不至禮不
恭弗受也所奉饌皆手自調味太夫人飲食時先生率
家人在左右為兒嬉或謳歌以恱之故太夫人雖在窮
[032-19b]
巷而奉養與富貴家等無湏臾不快也應舉貢禮部不
忍一日去其親遂徒歩載母西入京師一日借人書冊
經夕還之人知其必不校乃誣曰冊中有金葉先生遜
謝賣衣償金聞者皆不平強使歸金先生終不受平居
日未嘗事聲律及試有司亦以賦中第同榜第一人許
安世率同年数十人拜太夫人於堂上仍以百千為太
夫人夀數往返先生終拒之先生年過壯未娶或勉之
答曰娶非其人必為母病予非敢忘嗣固有待也先生
[032-20a]
以羅城君諱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則避而不踐或謂
先生曰天下用石多矣必避之然後為孝歟他日山行
奈何先生曰此吾私迹則然吾豈固避之哉吾遇之怵
然傷吾心乃思吾親不忍加足其上他日若有君命敢
從私乎行/状太夫人既以疾終先生號慟嘔血絶而復蘇
哭不輟聲水漿不入口七日廬墓三年卧苫枕塊縗絰
不去身至雪夜哀號伏墓呼太夫人問寒否如平生困
委僵仆手足皆裂不顧也翰林吕溱嘗造廬下見其飲
[032-20b]
食聞其號哭垂涕曰想見鬼神中夜聞此聲亦湏為公
泣所居茅舍不蔽風雨而農夫樵父瞻仰如神有爭訟
者必造之先生以義裁决皆悦服而去不復造有司每
嵗甘露降於墳域必逾月郡縣吏民無長少日至東郭
焚香致恭城中為虚競獻粟帛藥劑悉無所受鄰邑之
人環廬擁道移市就之踰月乃止太守迎先生入學嵗
四月降甘露於所舍太夫人墳左有杏一本兩枝数年
矣一日兩枝之端忽漸相向踰時遂合今尚存也先生
[032-21a]
居州學教授舍尚設考妣几筵晨昬起居執爨滌器饋
食如生冬以火温衾席夏揮扇去蚊蚋思母平時所甘
日以供祀未嘗一日不奉酒也行/状先生嘗患鄉飲之禮
世久不見率郡守舉行其儀閭巷鄉老皆使與飲又著
文勸諭其子弟室家是曰士民在泮者盖千人行/状先生
平日教學者每以治心養氣四字為先曰修身務學為
文之要莫大於此其效甚明其術甚易晩乃著書未成
而病嘗曰吾之書大要以正治心以直養氣而已四方
[032-21b]
士大夫謁請見者無虚日先生酬答不倦忘寝與食或
問立朝之要則必曰以正輔乎君或問修身之要則必
曰以正修其身自逺方寄巨軸請教者乃大書一正字
與之諸生有逾年不省侍者以私財遣之使歸行/状先生
天文之學尤造其妙門人問之則曰昔有學天文於譙
周者周曰天下事可學者甚多何獨天文行/状先生居山
陽鄉校幾三十年事先聖如一日籩豆器皿必自盥濯
春秋釋菜必數日齋戒諸生無家者每嵗時置酒與之
[032-22a]
飲其歿於學者皆𦵏徐氏地中無人奉烝嘗者数百人
設廣坐祭之行/状先生自少戒殺見聚螘惕然惟恐踐之
未嘗誦佛書而每論佛必得其要平日黙處一室幾若
與世相忘至其論天下事則衮衮不倦有客自廣東奉
使歸見先生語邉事先生因論二廣山川險易堡塞疎
宻畨禺槍手利害口誦手畫若數一二使者歎曰不出
户而知天下者徐公是也行/状先生於前代名将酷愛諸
葛武侯以其所學之廣所養之厚也嘗謂兵者實大賢
[032-22b]
盛徳之事非小才小智所能用不獨用之難也言之亦
難若有所養不至而易言之鮮不敗事行/状先生自少及
老日作一詩為文率用腹藁口占其子書之作大河詩
二百餘韻一夕乗興自書不改一字嘗曰文字在胸中
出之未暇者不可勝記晩年益好觀書目力視小字不
衰自得耳疾不發逺書其欲荅者率以小詩報之然詩
亦不至京師行/状先生居官得禄奉祭祀外悉付家人未
嘗問有無至親舊急難則罄所有赴其急或脫衣衣之
[032-23a]
率以為常故居州序三十年未嘗一日絶禄而家徒四壁
行/状先生一日升堂訓諸生曰諸君欲為君子而使勞已
之力費已之財如此而不為猶之可也不勞已之力不費
巳之財何不為君子鄉人賤之父母惡之如此而不為猶
之可也父母欲之鄉人榮之何不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
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
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為小人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病廢人事惟里閭故舊親戚之䘮遣弔祭親治辦
[032-23b]
如平日滌罌釭貯酒拜而後遣之安定言/行録先生病革門人
問之先生遽以衣覆首曰不巾不敢延坐又謂其子曰君
子命在湏㬰恍惚之間然而不敢少忘禮義并舉曽子易
簀之事因誦檀弓一篇誦畢而化行/状傅尚書墨卿初尉江
都往来山陽深為節孝先生所知或問先生所為知墨卿
者先生曰方欽聖升遐楚之郡縣官若寓若客皆集服臨
郡庭下惟傅尉容稱其服吾是以賢之安定言/行録
   東都事略卓行傳序
[032-24a]
士之所貴於天下者以有君子之行焉陳烈以學業教
其鄉朱夀昌以孝感致其母劉庭式以雍睦宜其妻鄭
俠以敢言事其君巢谷以誠信行其義徐積以篤實蓄
其徳卓絶之行足以表儀一世嗚呼斯可謂之士矣
徐積字仲車楚州山陽人也少孤事母盡孝年四十不
婚不仕不昬者恐異姓不能盡心於母也不仕者恐一
日去其親也鄉人勉之就舉遂偕母之京師既登第未
調官而母亡遂不復仕其後監司上其行以為郡教授
[032-24b]
一時陳瓘鄒浩皆禮之乆之致仕歸山陽於是始娶而
操履彌篤矣積為文怪而放耳聵甚畫地為字乃始通
語終日面壁坐不與人接而四方事無不周知其詳雖
新且宻無不先知也積嘗與蘇軾曰自古皆有功獨稱
大禹之功自古皆有才獨稱周公之才以其有徳以将
之故爾軾然其言始三嵗時䘮父哭之甚哀及居母䘮
尤盡禮廬墓側十餘年晨昬奉几筵如事生每嵗甘
露降於墳域必逾月木為連理郡守迎入學甘露又降
[032-25a]
其舍鄉閭化之州具以聞賜絹三十匹米三十石後以
夀終政和三年部使者言積藴徳丘園聲名顯著諡曰
節孝處士官其一子
   蘇東坡帖
昨日見仲車先生耳疾雖未甚痊而神氣已一真得道
者䝉恵佳篇輙次韻奉答軾上惡衣惡食詩愈好恰似
霜松囀春鳥蒼蠅莫亂逺鷄聲世上誰如公覺早八年
看我走三州元豐八年予赴登州元祐四年/赴杭州今赴揚州皆見先生月自當空
[032-25b]
水自流人間擾擾真螻蟻應笑人間作鬭牛
軾啓適辱竒篇伏讀驚歎愧何以當之以太守㑹上不
即裁謝繼枉手教益深感怍晩来起居佳勝公窮約至
老居甚卑而節獨髙軾忝冐過分實内自愧相見不免
踧踖來示何謙損之過也迫行不再詣惟厚自愛入夜
草草不宣軾再拜仲車先生䑓下六月三日
   黄山谷帖
次韻仲車同年兄因婁望江見寄之詩雖後時不相及
[032-26a]
而見属之恵不可不報庭堅再拜前朝老諸生太半正
丘首投荒萬里歸煩公問健否往時望江宰今為夏津
吏它日可教之玉音幸無棄
次韻仲車同年兄喜董元逹訪之作南郭篇一首庭堅
再拜董侯從軍来意望名不朽欵門拜徐公在徳不在
酒徐公雖避俗對客輙粲然耳不聞世事時誦陶令篇
   秦淮海帖
觀再拜昨日幸獲叅晤極慰夙昔久企之懷伏惟尊候
[032-26b]
萬福觀本欲詣門下請辭適鄉人喬吏部約同行小宦
迎親逺渉畏途且欲藉其徒御之衆遂挽舟出關以此
不遑前詣先生素見知愛必不以為責也日逺言侍敢
乞為道自重千萬千萬不宣觀再拜上仲車教授先生
座前九月二日謹空
   張宛丘帖
耒拜上季春極暄恭惟仲車教授先生尊體起居萬福
耒向罷宣州到京䝉除管勾明道宫尋便居陳僅半年
[032-27a]
餘卭頗優游今年閏月初忽捧告命謫監黄州酒稅仍
落職遂出陸自陳入蔡自蔡入光遂至貶所黄在大江
上風土食物却相得太守乃楊懷寳與之親舊通守山
陽人也真長者謫官之幸耒卑體亦頑健新婦以次各
無恙職事亦不絶冗公私既無事事中亦泰然其他外
物應自有命非人能與也先生以為如何有以見教乃
卑誠所願也末由叅省伏乞順時保重
   鄒道鄉帖
[032-27b]
浩惶恐再拜浩鄙人師仰道徳之重乆矣官守廣陵雖
宻邇絳帳顧未嘗望履不敢輙上問日者幸甚奸叩典
謁先生辱而見之獲聞至言豈直慰素願哉永以矜式
庶㡬自脫於苟賤不㢘之地也感激感激浩惶恐再拜
浩惶恐再拜昨崔礪宣徳赴官江東經由廣陵出先生
詩一編示浩自惟坐井觀天曽不足以窺秋毫萬分之
一輙忘鄙陋嘗書編末先生既有意收而教之矣敢以
上呈亦以表素存之誠也若其浼凟賜罪與否敬俟尊
[032-28a]
命浩惶恐再拜書先生詩編之後古人往矣名空存爾
来冠帶誰其倫語言淵騫行跖蹻俛仰不愧何繽紛先
生道義完且潔去彼取此非今人事親豈但綵衣戲刻
木定省長悲辛抛官卻掃醉經史胸中無復留纎塵履
穿袍敝突不墨辭幣與粟甘清貧自從秀髮到白首造
次於是如一晨當知有昊憫澆散先生故出援斯民嗟
余稟賦雖不敏管窺偶幸知所因講聞先生亦已久云
為輙以書諸紳朅來廣陵兩閱嵗所得比舊尤加親此
[032-28b]
篇雅什盈數百覃思成誦驚余神恍如聼樂周太廟黄
鍾大吕皦且純又如典瑞出圭璧璀璨溢目非玞珉偉
哉固是信萬一髣髴想見容彬彬吾皇圖治急遺逸空
谷相望推蒲輪先生髙卧焉得遂細札匪日頒嚴闉重
慚韁鎻脫無計洒掃猶阻致此身願言師法不少懈異
日有立逃湮淪
   蔣穎叔帖之竒/
次韻仲車見示之作聞道揚州掾新承雨露恩青衿
[032-29a]
典鄉校華衮被王言踐履躬無玷持循論有根祇應来
學者從此造淵源元祜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032-29b]
 
 
 
 
 
 
 節孝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