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l0119 分門古今類事-宋-闕名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分門古今𩔖事卷二十
  為惡而削門
   哀侯長惡
魯莊公十年蔡哀侯娶於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
蔡蔡侯止而見之弗賓息侯怒誘楚文王伐蔡敗蔡師
於莘至十四年哀侯以莘故繩注曰譽/之也息媯以語楚子
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
[020-1b]
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又奚言楚子以蔡侯滅息遂伐
蔡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
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左傳/
   陳平隂謀
滎陽之圍陳平為高祖畫策曰彼項王骨鯁之臣亞夫
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属不過數人王能捐金萬斤間其
君臣必内相誅戮漢因舉兵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乃出
黄金數萬斤與平平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言諸將鍾
[020-2a]
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終不得列地而王欲與漢
為一以滅項氏分王其地項王果疑之使使至漢漢為
太牢之具進見楚使陽驚曰以為亞夫使迺項王使也
復持以惡草具進楚使歸具以報項王果大疑亞夫亞
夫欲急擊下滎陽項王不信亞夫大怒乞骸骨疽發背
而死平夜出女子二千人滎陽東門使楚擊之平迺與
漢王從西門出又使髙祖偽遊雲夢縛韓信從擊臧荼
陳豨黥布凡六出竒計世莫得聞而平甞曰我多隂謀
[020-2b]
道家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不能復起以吾多隂禍也
其後至曾孫何坐略人妻棄市甞以衛氏親戚貴願得
續封然終不得也漢書/
   李廣殺降
漢李廣從弟蔡代公孫𢎞為丞相蔡為人名聲出廣下
逺甚而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廣之軍吏士卒或取
封侯者廣與望氣王朔語曰自漢征匈奴廣未甞不在
其中而諸校尉才能不及中庸以軍功取封侯者數十
[020-3a]
人廣終無尺寸以取封邑何也豈吾相不當侯耶朔曰
將軍自念豈甞有恨者乎廣曰吾為隴西守羌甞反吾
誘降者八百餘人詐而殺之至今恨獨此耳朔曰禍莫
大於殺已降此將軍所以不得侯也後人甞為詩云有
去釣魚須作相無來射虎不封侯最為名言然不知誰
之作也西漢/
   虞詡獲罪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仕漢為尚書令臨終謂其子
[020-3b]
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無愧所悔者為朝歌長殺賊數
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寃者自此二十餘年家門不增一
口斯獲罪於天也東漢/
   無忌遂良
長孫無忌以私忿逐江夏王道宗又以吳王恪人望髙
有文武才譛殺之恪臨終曰使社稷有靈無忌當族滅
禇遂良亦譛殺劉泊後髙宗欲立武昭儀無忌遂良固
諫不從無忌貶黥州逼令自殺遂良貶愛州遂卒嗟夫
[020-4a]
古之君子一為非義雖有百善卒不為令德之士而天
亦不以其所為百善掩一非義故卒不享令終之福無
忌遂良是也豈不惜哉唐史及/影響録
   蘇頲三品
唐尚書蘇頲少時有人相之云當至尚書位終二品後
至三品尚書病急呼巫覡視之巫云公命盡不可復起
頲諭以相者之言巫云公初實然但為桂府時殺二人
減六年壽以此不至二品蓋頲初蒞桂州有二吏訴縣
[020-4b]
令頲為令而殺吏乃嗟嘆久之遂没蘇公之賢世稱明
允而猶以枉直减其壽况它人哉影響/録
   婁公誤殺
唐婁師德以殿中侍御史充河源軍使唐永和中破吐
蕃於白羊澗八戰八克優詔褒美累官至納言臨終數
日寢興不安無故驚曰擊我背者誰侍者曰無所見乃
獨言若有所爭者曰我當壽八十今追我何也復自言
曰誤殺二人减十年於是詞氣屈伏俄而氣絶夫以婁
[020-5a]
公之明恕尚不免濫况其它哉
   張説不義
唐史稱張説於𤣥宗最有德及太平用事納忠惓惓予
觀説行事有甚不合於義者𤣥宗朝為中書令既失政
柄乃不自安素與蘇瓌善時瓌子頲為相説作五君詠
其一紀蘇瓌因以媚頲候瓌忌日獻頲頲覽詩嗚咽後
見帝陳説忠謇累遷并州長史時王毛仲嬖幸用事説
諂事毛仲為説求宰相既拜命詣毛仲謝方拜乃匍匐
[020-5b]
捉毛仲靴鼻而嗚之𤣥宗驕矜自肆説首唱封禅議動
其侈心時源乾曜不欲封禅及升山執事説皆引所厚
善者為之超階入五品衆怨其專其姦佞不義如此先
是説甞市宅浮屠泓戒之曰無穿東北三隅也他日見
説曰宅氣索然云何與説共視隅有三坎丈餘泓驚曰
公富貴一世而已諸子將不終後祿山陷京師其子均
垍先後受偽命垍死於賊中均流合浦豈非説之不義
故為陰譴所削耶胡為天奪其魄而忘僧泓之戒歟唐/史
[020-6a]
   崔應奪禄
唐博陵崔應任扶溝令亭午獨坐有老人請見應問之
老人曰冥司韋判官拜謁望厚禮待之老人延入及庭
自通名稱思穆曰某冥司要職聞長官宏才令器冠於
當時輒將心事相託幸無驚異應曰蒙鄙何幸明靈俯
降但揣㣲賤力不赴心茍可施於區區敢不從命冥使
曰某謝去人世得居冥職愛子文卿少遭憫凶居鄭滑
院經十餘載交替院務之日欠折數萬貫疋實非己用
[020-6b]
欲冐嚴明俯為存庇應曰某扶溝令焉知鄭滑院冥使
曰閣下將來歴官清顯雄居方鎮位極人臣數月後當
與鄭滑院交職倘不負今日之言某於冥司願竭力分
䕶榮貴非止一身當令慶及後嗣應曰唯唯冥使感泣
而去應聞淮南杜悰作相方求政理乃具録為縣課績
馳使揚州欲騐思穆之言時悰都督維揚判鹽鐡乃奏
應知鄭滑院事及交割帳籍錢帛欠折數萬貫疋而應
扶溝受思穆寄託事實丁寧至是遽違前約曰欠折數
[020-7a]
廣何由辨明雖非文卿所盜積年不舉當抵嚴刑窮達
既定鬼何能移於是拘文卿白其事於使文卿自度必
死預懐毒衣帶間及將死思穆見文卿曰無信之人陷
汝家族我為汝上告於帝帝許吾奪崔應壽禄然吾之
族亦滅矣文卿仰藥死應視之悔悟不已應後惑於聲
色怠於為政為妾金閨所毒而卒官果止於侍御史崔
氏遂微云翰苑/名談
   荀鶴惡念
[020-7b]
梁太祖為汴帥頗延接舉人或有通刺未得見者雖累
月典謁者必詢其居止以防非次請召進士杜荀鶴自
九華來適遇山東用兵未即見賓吏乃置之相國寺塔
院凡半載不問一日梁祖請客散後以骰子自擲意有
所卜百擲無貴彩怒甚因戲曰我與杜荀鶴卜及第否
應聲成堂印大喜急請杜秀才杜方沐洗忽悶絶而仆
久之乃蘇曰我得吉夢既見賦無雲而雨詩同是乾坤
事不同雨絲飛灑日輪中若教隂靄都相似争表梁王
[020-8a]
造化功大見賞遇夜飲欵宻遂送名春官是年成名裴
䞇下第八人吏問當日何夢杜不敢隱云夢在大殿一
僧曰君見梁王即食禄之來也不久為詞臣茍無惡念
未可量也及梁開國為翰林學士恃舊陵虐謀殺己所
不悦者未成而疾涉旬乃卒此豈非惡念也哉縉紳舊/聞紀
   葉生隂責
開寳九年浙右有葉生者遊京師於一舖中見鬻一玉
像天尊制度精妙以萬錢酬之月餘東歸與同儕登酒
[020-8b]
樓欲罷隣坐一道士屢目葉遂揖之將别道士曰能紆
轍見顧當於宋城相待明日如期往則道士已先在因
偕行二十餘里至其莊雖荒凉而甚幽邃又開西偏道
院登小閣即三清功德供具之𩔖皆珍竒葉焚香熟視
見有玉琢聖容二尊乃虛一座而其聖像與前所得大
小皆同道士云足下身有寳氣得非收玉像乎若置之
虛座即三清備矣貧道入兩都走吳蜀正為此事今應
得之倘遂付與當傳乾銀之法葉生許之道士既傳其
[020-9a]
法約一月竢術騐乃請玉像後如期道士以寳匣盛像
而去臨别曰子得利術我収聖像乃宿契也然子之相
法不厚所得若修奉之外賑貧為佳若自奉過優恣縱
逾分必損壽齡遂去葉生歸杭遂大富方經年而侈心
生大起第宅多買姝僕為長夜之飲忽一日雪寒方擁
爐而道士至神色不和徐數葉曰昔日之言何不見聽
今子以隂責數盡此旬葉方哀祈忽然不見後數日果
發疽而卒此蓋逾其定分而損壽也識者多以為戒懼
[020-9b]
紀異/録
   齊丘矯命
宋齊丘洪并人多機智極才辨事徐知誥甚見狎宻先
請廣里堠以塼甃之時人為之塼堠里大齊丘乃説知
誥曰公累世相楊氏有大功民間皆知公非徐氏之嫡
其實李也今有塼堠里大之兆又䜟曰宻宻作楊行宻
開托之初也唐唐得非公而誰天命定矣願公速副民
望知誥大悦乃簒楊氏僣帝位國號大唐遂以齊丘為
[020-10a]
相後璟立以他事誅之無遺𩔖於戲矯天命亂人倫鮮
有不及禍者得不為賊子亂臣之鑒誡乎紀異/録
   孫亮减壽
合州都孔目官孫亮自郡庭歸其家遇散從官張昇於
路謂之曰使府欲得公叅對公事可即同往也亮曰我
方自郡庭還安有此命乎既而思張昇乃已逝人也始
復驚怪意必冥司所遣乃語昇曰舊甞有術者謂我壽
當七十三今纔六十有一尚餘一紀耳非爾之誤耶曰
[020-10b]
昇荷公恩有素非敢誤也然俟為公再詢之後二日昇
復至亮所曰術者之言信有騐然公受隂譴者三是以
不能盡公之所禀公治平初為司理獄吏郡人馮清訟
婚理直而公抑之有諸曰有之曰此减公壽三歳也治
平末公得意於郡守李公公之同曹史蘇宥者戅不能
奉公公譛而逐之有諸曰有之曰是又减公壽五歳前
年公從母失色於公公怒推而仆之有諸曰有之曰是
又减公壽四歳也言訖不見亮知必死是夕亮感風恙
[020-11a]
而卒吁壽固前定而孫亮以隂譴减一紀予因録之以
為惡人之戒紀異/録
   陳昱再生
有中書吏陳昱者暴死三日而甦初見壁有一孔有一
人自孔擲一物至地化為人乃其亡姊也攜其手自孔
中出曰冥吏追汝使我先見吏在傍昏黑如夜極望有
明處橋牓曰會明人皆用泥錢橋極高有行橋上者姊
曰此生天也昱行橋下有一在下者或為鳥鵲所啅姊
[020-11b]
曰此捕網者也又見一橋曰陽明人皆用紙錢至者吏
輒刻除之如抽貫然已而見冥官則陳襄述古也問昱
何故殺乳母曰無之呼乳母至血被面抱嬰兒熟視昱
曰非此人也乃陳周耳遂放昱還又使詣曹檢已籍曹
示之年六十九官左班殿直曰以平生不燒香故不甚
壽又曰吾輩更此一報身即不同矣意謂當超也昱還
見追陳周往既甦而周果卒焉毗陵/集
   張景改名
[020-12a]
張景晦之以古學尚義氣少走河朔與冀州一俠少游
俠者不軌事敗景亦連坐捕之甚急遂改名李田遁竄
四海所至題曰我非東方兒乃木/子也不是牛耕土欲識我
蹤跡一氣萬物母蓋景甞譔河東桞先生集序破題曰
曰一氣萬物之母也世盡知之簡寂觀道士陳復常善
章奏能游神於冥寞景以李田名謁之求奏章以决休
咎陳許之一夕天虛夜清冠簡精恪自初夜奏伏於露
壇後夜方起起忽譴景曰隂冥之事爾尚欺之况人間
[020-12b]
乎吾上及三清下及九幽閱籍無李田者子以欺隂固
無休證矣景果終於一散官壽不五十幽隂雖不可知
其可昧乎故備録之以為欺謾闇室者之戒雜録/
   李生促年
先生袁亢不知何地人也葛裘草履遍遊天下齊州長
清縣有李生者以財豪於邑先生日過其門謂曰匄我
百金為酒費凡經歳無倦色一日先生來别曰久此撓
子吾將逺遊能觴我則主人之意盡矣亦將有以教子
[020-13a]
生乃與先生出郊相餞先生曰子有大厄能慎之乃免
取筆於生手掌書一慎字曰慎勿毆人出一月聞門外
喧競生遽出視焉有跛而匄者在生庫前出言甚穢生
忘先生之言忿然毆之跛者仆地奄然生大悔泣謂母
曰不聽先生之言果有大禍母曰可竄以逃生乃由其
後戸而去方去見先生先生曰子復歸吾為子圖之先
生乃坐一静室謂生曰子出受縶吾自有計先生閤戸
閉目生出為吏所執俄而跛者起坐少頃乃行其去甚
[020-13b]
速吏乃捨生令歸生入室視先生尚端坐閉目若入定
者翌日乃開眼謂生曰跛者固已死矣吾出神入其屍
使走焉吾已驅其屍於靈嵓山澗之旁人迹所不至處
矣先生曰子至孝宜有善報壽期合至七十四今以毆
跛者促四年矣先生後去不知所之青瑣/髙議
   崇德遇僧
閣門祗候程崇德真宗在藩邸日為殿侍上元夜將家
屬入崇夏寺看燈時金吾街司招新人皆無頼之徒多窺
[020-14a]
人家士女程見一人褐衣出入士女叢中略無畏惮程
甚不平於闇宻處拳擊殺遂摺紫袍襞玉帶領家屬出
了無人知到曉捉賊卒不得真宗即位程以隨龍得殿
直二十年終不改轉一資每見但云且去晏駕後程自
江南告哀至采石渡偶一僧視之甚久乃揖程曰何為
二十年不改轉良由曾殺人見一衣褐者稱為君所殺
以此隂譴故不得轉也程以實告僧曰前過金山寺為
設水陸齋此人必去君必轉官程依其言還京師轉閣
[020-14b]
門祇候由此觀之官禄固有前定人宜積善以招來無
為惡而朘削也同前/
   浚明减官
齊州有宋浚明者好食牛肉忽一夕夢入官府觀吏閲
簿籍就視之見己姓名官至端明殿學士壽至八十其
下别朱書云以食牛肉若干减官至盡减壽若干吏因
謂浚明曰食牛之罪若人間赦降不原者驚悔而覺浚
明後累舉不第年四十六而卒云戒殺/録
[020-15a]
   李紀殺生
李紀洛陽人其父藻朝奉郎知巴州紀幼不喜書雖嚴
誨莫肯就學每隨侍之官專以殺生為事黐穽網弩之
𩔖凡可以取禽獸者皆具焉尤善弹射所發輒中日循
城垣或乗閒如郊必獲十數禽以歸擇可食者供饍餘
皆取毛羽以充用所殺莫能勝紀元豐八年二月中張
網於巴守之廨圃圃有樓名擊甌紀獨坐樓以伺之少
頃見羣鵶觸網仆地紀喜躍不暇躧履跣足亟往視之
[020-15b]
行數步為巨刺傷足血流痛劇然其心慮羣鵶脱網强
至網所則其植如故無一鵶在焉遂歸足瘡日增益以
飽疾閱旬而亡時纔二十餘歳亡後二日而甦言始為
二卒追去至一官府有人當㕔事據案而坐促去閲簿
其色怒甚呵紀曰衆生與汝何讎迺過殺如是耶汝本
厚禄遐壽以殺生故銷促盡矣且當備歴諸若謂追者
曰送城隍部之既至神祠乃巴之城隍廟也神詰詈曰
我司此城邑事無巨細皆所治汝敢慢我以篼轎雜物
[020-16a]
置諸祠耶紀叩頭謝神令暫歸語父故得復甦懇求家
人廣為佛事以解罪苦言畢復卒同前/
   寇奢杜儉
鄧州花蠟燭名著天下雖京師不能造相傳云是寇萊
公燭法公甞知鄧州而自少年冨貴不㸃油燈尤好夜
晏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
厠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為人清儉在官未
甞燃官燭油燈一炷熒然欲滅與客相對清談而已二
[020-16b]
公皆為名臣而奢儉不同如此然祁公壽考終吉萊公
晚有南遷之禍遂没不返雖其不幸亦可以為戒也歸/田
録/
   叔賢降品
蔡叔賢汝人也慶厯中娶侯氏生一子名忠伯既冠博
學能文慕韓退之為人排叱佛老極惡緇黄其父母不
能禁止然心知福禄報應不可誣也但隂施財鏹以修
寺觀多飯釋道用補其子之過一日盛夏叔賢苦心痛
[020-17a]
不救三日再生召其子曰吾為隂府所追至一㕔見緋
衣人稱判官據案而坐曰汝一生好毁善道當受拔舌
之苦吾告其悮判官詢祖父名及甲子日果誤矣命赴
功德案照問判官曰汝果有善後一月當生於某官家
得六品本合得四品猶以子所累而降父子合相坐也
續命追其子叔賢告判官以方欲修東寺未了願得生
還乃給半日期果復生至昏復逝其子忠伯亦卒後忠
伯妻亦死經半日見忠伯有犬形之報以此知善惡之
[020-17b]
報何啻影響叔賢官品猶以子累而降况自作孽乎翰/苑
名/談
   孫覺誤落
曽魯公甞話同年孫覺作試院諸科考試官誤落一尚
書學究對及八通誤作粗通既落之後其人陳詞試官
將議申覆對果誤落也遂别出難題一科十二人並不
能對乃俱落之後因裴湘卧病徃問其疾裴言死兩日
後復甦見公在隂府相揖云為誤落舉人見追尚未對
[020-18a]
定不數日而孫覺卒此可為後來試官鹵莽訛謬任私
意而不行公道者之戒翰苑名/談
   宋公易名
宋鄭公庠初名郊字伯庠與其弟祁自布衣時名動天
下號為二宋其為知制誥仁宗驟加奬眷便欲大用有
忌其先進者譛之為其姓符國號名應郊天又曰郊音
交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祥仁宗遽命改之公
怏怏不獲已乃改為庠字公序會用新名移書葉道卿
[020-18b]
清臣呼同年葉戲之曰清臣宋郊牓第六中選徧閲小
録無宋庠者不知何許人公因寄一絶自解云紙尾勤
勤問姓名禁林依舊玷華纓莫驚書録題臣向便是當
時劉更生公後更踐二府二十餘年以司空致仕兼享
福壽而譛者竟不見用以卒可以為小人作惡之戒也
歸田録及/西淸詩話
 
 分門古今𩔖事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