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l0034 東齋記事-宋-范鎭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齋記事卷二      宋 范鎮 撰
漢斛之法方尺而圓其外庣旁九釐五毫其實十㪷積
百六十二萬分二千龠之實也不言深而言方者無分
寸之别也圓其外者亦相生之數也其上為斛其下為
㪷左耳為升右耳為合云耳者謂升合如耳形附於斛
之左右也今胡瑗之升合皆方制之而斛方一尺深一
尺六寸二分是以方分置筭而然也龠其狀似爵者謂
[002-1b]
圓如爵也今之龠方一寸深八分一釐亦以方分置筭
也上三下二者謂斛在上并升合為三也斗在下并龠
為二也圓而函方斛之形也上下皆然也今上以圓函
方下為方㪷而已左一右二者升在上而左合在上龠
在下而俱右也今合龠俱在上而龠俯自聶崇義失之
於前而胡瑗阮逸踵之於後也夫鬴斛非是而欲考正
黄鐘安可得也
燕龍圖肅判太常寺建言今之樂太髙始下詔天下求
[002-2a]
知音者李照言樂比古髙五律而胡瑗阮逸相繼出矣
李照之樂以縱黍累尺黍細而尺長律之容乃千七百
三十黍胡瑗以横黍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二百
黍而空徑乃三分四釐六毫空徑三分四釐六毫與容
千七百三十黍皆失於以尺而生律也阮逸又欲以量
而求音皆非也最後有成都房庶者亦言今之樂髙五
律葢用唐樂而知之自収方響一笛一皆唐樂也其法
以律生尺而黍用一稃二米是時無二米黍據見黍為
[002-2b]
律雖無千七百三十黍之謬與三分四釐六毫之差然
其聲才下三律葢黍細爾其法則是矣王原叔洙胡瑗
大不喜其説朝廷但授庶試祕書省校書郎不究其説
而止庶元齡之後其為人簡脱嘗與鄉薦然好音宋子
京祁田元均况皆薦而召之是時丁正臣亦收牙笛二
與庶笛同予嘗於雄州王臨處得北界笛一比太常樂
下四律教坊樂下二律猶髙於唐樂一律又嘗於才元
處得并州銅尺一比太府尺長三分以之定律與唐樂
[002-3a]
聲同太府尺定律與北界笛同二者必有一得也若得
真黍用房庶法為律以考之其為至當不疑矣眞黍一
稃二米者世嘗言王朴為知樂而不知樂之壊自朴始
也初太常鐘磬皆無欵誌朴用横黍尺制律命其鐘磬
而誌刻之太祖患樂太髙和峴用影表尺八寸尺也故
樂比唐為髙五律矣今太常鏄鐘最大者聲中唐之黄
鐘誌刻乃云林鐘餘鐘率皆如此李照則多鑱鑿舊鐘
以合其律而鐘磬又不如朴時雖非本聲而其器尚完
[002-3b]
也惜哉司馬君實内翰光於予莫逆之交也惟議樂為
不相合君實以胡瑗一黍廣為尺而後制律予用房庶
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為律而後生尺律之法
曰凡律圍九分以尺而生律者律為十分三釐八毫矣
以其不合又變而為方分其差謬處不可一二數也以
律生尺九十分黄鐘之長加十分以為尺凡律皆徑三
分圍九分長九十分積實八百一十分自九十分三分
損益之而十二律長短相形矣自八百一十分三分損
[002-4a]
益之而十二律積實相通矣往在館閣時决於同舍同
舍莫能决遂奕棊以决之君實不勝乃定其後二十年
君實為西京留臺予往候之不持他書唯持所撰樂語
八篇示之爭論者數夕莫能决又投壺以决之予不勝
君實讙曰大樂還魂矣凡半月卒不得要領而歸豈所
見然邪將戱謔邪抑遂其所執不欲改之邪俱不可得
而知也是必戱謔矣按宋史稱鎮于樂尤注意獨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説與司馬光辨難
凡𢾗萬言神宗時嘗詔鎮與劉几定樂鎮曰定樂必先/正律帝雖然之而劉几即用李照樂加四清聲而奏樂
[002-4b]
成詔罷局並賜鎮鎮曰此劉几樂也臣何與焉至哲宗/朝乃請太府銅為之逾年成比李照樂下一律有竒帝
及太后御延和殿召執政同閲/視下之太常樂奏三日而鎮逝
皇祐中再定雅樂胡瑗鑄十二鐘大小輕重如一其狀
𩔖鐸為大環鑄盤龍蹲熊辟邪其上為之旋蠡而平繫
之故其聲欝而不發又陜西鑄大錢民以為患是冬日
食心宿劉羲叟謂子曰上將感心腹之疾是與周景王
同占也予初不信然之尋使契丹還至雄州聞上得心
腹之疾矣歸問其故羲叟曰景王鑄大泉又鑄無射而
[002-5a]
為大林所謂害金再興者也是時日亦食於心而景王
得是疾故曰與景王同占噫羲叟而不言則左邱明所
載伶州鳩之語為誣矣是羲叟不獨為知術數其發揚
邱明功亦為不細羲叟字仲更澤州人以修唐書授崇
文院檢討未及謝瘡發背而卒
周禮靁鼓鼓神祀靈鼓鼓社祭路鼓鼓鬼享康成云靁
鼓八面鼓也靈鼓六面鼓也路鼓四面鼓也鼓之數不
見於經然神有尊卑則其數有多寡隆殺理或然也必
[002-5b]
漢時尚然所以康成云然幾面鼓猶言幾兩車幾區宅
幾㕓田也而唐開元中蜀人有繪圖以獻者一鼔而為
八面六面四面既不可考擊乃於縣内别置散鼓國朝
仍之郊社宗廟設而不作景祐中馮章靖公言靁鼓靈
鼓路鼓並當考擊而散鼓請凖乾徳四年詔廢不用然
不言鼓之制非是甚可怪也
自唐開元時父卒衆子在嫡孫不傳重以其不襲封也
然不知至于服紀則有所不齊國朝亦著於禮令景祐
[002-6a]
中石資政中立卒衆子在嫡孫不傳重未幾而衆子卒
其家奏嫡孫合與不合傳重下禮院議於是宋景文公
判太常不疑次道與予爲禮官景文公遂令三人各為
議狀不疑曰初當傳重不傳重誤也宜改正之使追為
服次道則用江都集禮以為當接服若曰父死衆子在
嫡孫不傳重衆子死嫡孫服嫡孫死衆孫接服是一尊
親為兩等服也予謂石氏之孫宜依禮令不傳重且為
本服自今而後别著令父死衆子在嫡孫傳重然後得
[002-6b]
禮之正又為不疑難曰石氏子當傳重就令石氏子於
服中犯刑如何處之必以見行法見行禮處之也豈可
旋更禮法使變朞服而傳重加以重刑也又為次道難
曰衆子死嫡孫接服嫡孫死衆孫接服是何異家人共
犯止坐尊長尊長方决而死乃令次家長接續足其杖
數邪是無此理也然景文從次道議仍請著為令其後
衆子在嫡孫請傳重者聽傳重其不請者則不傳重豈
禮之意哉
[002-7a]
故事武臣不持䘮韓玉汝奏請持䘮下兩制臺諫官議
唐子方介為御史中丞其屬皆不欲令持䘮是時㑹議
於玉堂後廊子方曰今日不可髙論也歐陽永叔勃然
曰父母死而令持服安得為髙孫夢得抃坐予傍不覺
歎曰俊人也率然一言亦中於理兩制與臺諫官竟為
兩議以上遂詔閤門祇候内殿崇班已上持服供奉官
以下不持是則官髙者得為父母服官卑者不為服無
官者將何以處之乎
[002-7b]
殿前司捧日天武軍司龍衛歩軍司神衛馬軍司謂之
上四軍合左右廂廂各三軍每軍五指揮各有都指揮
使一員都虞候副之又有第四軍以處所退年髙者無
都指揮使止有都虞候殿前司又有神勇宣武驍騎各
上下軍二十指揮又有寧朔驍勝各十指揮虎翼左右
各三軍軍各十指揮並有都指揮使都虞候馬軍使有
雲騎武騎各十指揮步軍司右虎翼左右各三軍軍十
指揮每軍各有都指揮使一員都虞候副之遇轉員各
[002-8a]
以次遷補凡遷至軍指揮使遥領團練員溢即上落軍
職為正刺使之本任其老疾若有過為御前忠佐馬歩
軍都軍頭副都軍頭𨽻軍頭司甚者黜為外州軍馬步
軍都指揮
禁衛凡五百里親從官為一重寛衣天武官為一重御
龍弓箭直弩直為一重御龍骨䤪子直為一重御龍直
為一重凡入禁衛一重徒一年至三年止誤者减二等
傅卞嘗誤入禁衛定私罪永叔再為論奏為公罪得應
[002-8b]
制舉
周諫議湛善射弩十發十中的隔屋射亦然嘗謂予曰
其法雖由審固然亦自有神用今以架縛弩施箭其上
往往不中至於用神之專無不向的非神用而何
元昊叛時楊侍讀偕進神楯劈陣刀嘗以步卒五百人
試於殿廷其法外環以車内比以楯楯刻獸狀設機使
開闔所以驚馬亦以禦箭當時人皆非笑之其後王吉
陣於兎毛川賊以鐵鷂子束陣弓弩不可施放乃以劈
[002-9a]
陣刀披其甲豁馬膁馬奔逸墮崖壑死者不可勝計自
陕西用兵惟兎毛川勝㨗者由劈陣刀也鐵鷂子賊中
謂之鐵林騎士以索貫穿於馬上雖死不墮以豪族子
親信者為之
范恪在陕西亦為有功常挽一石七斗力弓其箭鏃如
鏵謂之鏵弓箭羽間勒其官稱姓名往往一箭貫二人
者賊甚畏之
 
[002-9b]
 
 
 
 
 
 
 
 東齋記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