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1 歷代制度詳說-宋-呂祖謙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代制度詳説卷三   宋 吕祖謙 撰
  賦役
   制度
水役禹曰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
孔氏/傳服五百里四方相距為方五千里治洪水輔成
之一州用三萬人九州二十七萬庸正義大司馬法二/千五百人為師每
州十有二師通計之/一州凡三萬人功 漢武帝元光中河決瓠子使汲
[003-1b]
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決河漢/志 漢成帝河平元年河決
館陶王延世使塞三十六日河隄成以五年為河平元
漢/志 隋煬帝大業元年發河南諸郡男女七百萬開
通濟渠自西苑引穀洛水達於河自汲引河水通於淮
北史/紀 貢法禹别九州任土作貢孔氏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
 兖州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青州厥貢鹽絺海物惟
錯岱畎絲枲鈆松怪石 徐州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
翟嶧陽孤桐泗濵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𤣥纎縞
[003-2a]
揚州厥貢惟金三品瑶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厥篚織
貝厥包橘柚錫貢 荆州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
榦栝柏礪砥砮丹惟箘簵楛三邦底貢厥名包匭菁茅
厥篚𤣥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 豫州厥貢漆枲絺紵
厥篚纎纊錫貢磬錯 梁州厥貢鏐鐵銀鏤砮磬熊羆
狐狸織皮 雍州厥貢璆琳琅玕並禹/貢 周大宰貢賦
以馭其用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
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
[003-2b]
斿貢九曰物貢天/官 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
里謂之侯服嵗一見其貢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
甸服二嵗一見其貢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男服
三嵗一見其貢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采服四嵗
一見其貢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衛服五嵗一見
其貢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要服六嵗一見其貢
貨物九州之外謂之藩國世一見各以其所貴寶為貢
秋/官 唐州府嵗市土所出為貢其價視絹之上下無過
[003-3a]
五十匹異物滋味名馬鷹犬非有詔不獻有加配則以
代租賦唐/志 田租禹任土作貢孔氏傳定其貢賦之差
見上正義云賦者自上税下之名謂治田/出穀與周禮九賦全異彼謂賦口率出錢 冀州厥賦
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兖州厥田惟中下厥賦貞青州
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徐州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揚
州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荆州厥田惟下中厥賦
上下豫州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梁州厥田惟下上
厥賦下中三錯雍州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禹貢孔氏/傳上上第
[003-3b]
一錯雜也出第二之賦貞正也兖州第九賦正與九相/當揚州賦第七雜出第六豫州賦第二又雜出第一梁
州賦第八雜出第七第九三等正義云傳以荆州田第/八賦第三為人功修也雍州田第一賦第六為人功少
也是據人工多少總計以定差冀州以上上為正而雜/為次等言出上上時多而上中時少也多者為正少者
為雜故云第一冀州言上上錯者少在正下故先言上/上而後言錯豫州言錯上中者少在正上故言錯而後
言上中此九等所較無多諸州相凖為等級耳鄭𤣥云/賦之差一井上上出九夫税下下出一夫税通率九州
一井税五夫如鄭此言上上出税九倍多於下下鄭詩/箋云井税一夫其田百畝差上上一井税一夫則下下
九井乃出一夫税太少矣若下下井税一/夫則上上全八言矣豈容輕重頓至是乎 禹分田定
税十一而賦萬國以康通/鑑 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
[003-4a]
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
藉也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校數嵗
之中以為常樂嵗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虐則寡取
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為民父母使民盻
盻然将終嵗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使
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詩云雨我公田遂
及我私惟助為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孟子注/云民耕
五十畝貢上五畝七十畝者以七畝助公者耕百畝者/徹取十畝謂之徹通其率以什一為正謂郊外用助郊
[003-4b]
内用貢故引孟子野九夫而税一國中什一九一者一/井九夫之地四面八家各自治一夫中央一夫八家各
治十畝入公餘二十畝八家各得二畝半以為廬宅是/十外税一也國内據民住城中其地即在郊内郊鄉遂
之民為溝洫為貢法言什一亦什外税一者也詩甫田/疏云言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則中央百畝共為公田
不得家取十畝也又言八家皆私百畝知百畝皆屬公/矣何得復以二十畝為廬舍也言同養公田則八家共
理公事何得家分十畝自治之也若家取十畝自治之/安得謂之同養也若二十畝為廬舍則家别二畝半亦
入私矣則家别私有百二畝半何得為八家皆私百畝/也此皆諸儒之謬鄭于匠人注云野九夫而税此一箋
云井税一夫其田百畝是鄭意無家别公田十畝及二/畝半為廬舍之事俗以鄭説同於諸儒是又失鄭㫖矣
王制疏云周制畿内用夏之貢法司馬法云成百井三/百家井有九家百井即九百家而云一成三百家者以
[003-5a]
此田上中下除宫室塗巷三分之一自餘通率一家受/二夫故一成為三百家是一井九家為定無公田也畿
外諸侯雖立公田是實諸侯郊外亦用貢法劉氏以為/匠人注引孟子野九夫而税一國中什一諸侯謂之徹
者通其率以什一為正則為九夫之田而税一國中什/一夫之田而税一是二十夫之田中而税二計地言之
是什中税一若計夫實税猶什外税一但不知/諸侯郊内十夫受十一夫之地若何作制耳 魯宣
公十五年初税畝春秋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餘畝復十收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猶
不足遂以為/常故曰初 魯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賦左氏曰季孫
欲以田賦春秋丘賦之法因其田財通出馬一匹牛三/頭今欲别其田及家財各為一賦故言田賦
 周因井廬以定賦税税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
[003-5b]
入也賦謂供車馬兵甲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
税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禄食庶事之
漢志/通典孟子曰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
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
魏文侯時租税增倍於常或有賀者文侯曰今戸口不
加而租嵗倍此由課多也譬如彼治冶令大則薄令小
則厚治人亦如之夫貪其賦税不愛人是虞人反裘而
負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盡而毛無所附通/典 周顯
[003-6a]
王二十一年秦商鞅更為賦税法行之通/鑑 蠲租漢髙
祖田租十五而税一通/典漢恵帝即位減田税復十五税
本紀漢家初十五税一儉於周/十税一也中間廢今復之也 漢文帝十三年詔
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税之賦
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
租税本/紀光武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詔曰頃者師旅未
解用度不足故行十一之税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其
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税一如舊制本紀景帝二年令/人田租三十而税
[003-6b]
一令依景帝/故云舊制 後漢孝靈中平二年二月張讓説帝税
天下田畝十錢以修宫室鑄銅人樂安太守陸康上疏
諫曰昔魯宣税畝而蝝灾自生豈有聚奪民物以營無
用之銅自蹈亡主之法哉通/鑑 唐代宗永泰元年畿内
麥稔京兆尹第五琦請税百姓田十畝收其一曰此古
什一之法也上從之 大厯元年京兆尹第五琦税法
民苦其重多流亡十一月甲子日南至赦改元悉停什
一税法 戸數禹平水土為九州人口千三百五十五
[003-7a]
萬三千九百二十三周公相成王政理刑措人口千三
百七十萬四千九百二十三齊威公二年五千里外非
天子之御自太子公侯以下至於庶人凡千一百八十
四萬一千九百二十三人至於戰國考蘇張之説計秦
及山東六國戎卒尚踰五百餘萬推人口數尚當千餘
通/典 漢髙祖定天下人之死傷亦數百萬方之六國
十分無三至孝平元始二年人戸千二百二十三萬三
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 太祖開
[003-7b]
寶九年天下主客戸三百九萬五百四十熙寧十年天
下主客户一千四百二十四萬五千二百七十口三千
八十萬七千二百一十二 力役文王不敢盤於遊田
以庶邦惟正之供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
遊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逸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
地職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政讀/為征凡均力政以嵗上
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
則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則無力政無財賦不收地守地
[003-8a]
職不均地政三年大比則大均地官注云旬均也疏云/王制疏云用民嵗不過
三日明不得為旬十日解之/故破從均恐不平故云均也 豳風七月嗟我農夫我
稼既同上入執宫功詩/ 秦北築長城四十餘萬阿房
驪山七十萬三十年間百姓死沒相踵於路通/典 孝文
丁男三年而一事通/典 後周武帝保定元年改八丁兵
為十二丁兵率嵗一月役豐年不過三旬中年二旬下
年一旬宣帝時增一月功為四十五日 隋髙帝受禪
依周制役丁十二畨匠則六畨開皇三年減十二畨每
[003-8b]
嵗為三十日役隋/書 軍役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
有昆戎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将帥遣戍
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杜以
勤歸也 小司徒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
唯田與追胥竭作地官疏云一家兄弟雖多除一人為/正卒正卒之外其餘皆為羨卒此謂
六鄉之内以上劑致甿若六遂之内以下劑致甿一/人為正卒一人為羨卒其餘皆為餘夫饒逺故也
司馬法曰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
三為井井十為通通為匹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
[003-9a]
十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乗士十人徒二十人十
成為終終千井三千家革車十乗士百人徒二百人十
終為同同方百里萬井三萬家革車百乗士千人徒二
千人周禮疏云夫十井為九十夫之地宫室塗巷三分/去一唯有六十夫地又不易一易再易通卒三夫
受六夫之地三十夫受六十夫之地三十家使出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士謂甲士徒謂步卒疏謂天子畿内
采地法鄭注論語道千乗之國亦引司馬法彼是畿外/邦國法彼革車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少
步卒多此士十人徒二十人比畿/外甲士多步卒少外内有異故也 商周因井田而制
軍賦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
[003-9b]
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
千里有税有賦税者田租也賦/謂發賦斂財也税以足食賦以足兵故
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馬一匹牛三頭
四邱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馬四匹兵車一乗牛十
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干戈備具是謂乗馬之
法一同百里提封萬井提舉也舉四/封之内也除山川沈斥城池
邑居園圃術路三千六百井沈謂居深水之下/斥鹵地術大道也定出賦
六千四百井戎馬四百匹兵車百乗是謂百乗之家一
[003-10a]
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萬井定出賦六萬四千井戎
馬四千匹兵車千乗是謂千乗之國天子畿方千里提
封百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井戎馬四萬匹兵車萬乗
故稱萬乗之主前漢刑/法志 管子對威公曰作内政而寓
軍令焉威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
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
良人焉以為軍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率之十
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二
[003-10b]
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
率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帥率之三軍有
中軍之鼔有髙子之鼓有國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
獮治兵是故卒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
使遷徙國/語 漢髙祖二年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
弱未傅者悉詣軍本紀注傳著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 後周武帝保
定元年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嵗一月役北史/紀周武
帝建徳三年改軍士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
[003-11a]
後夏人半為兵矣通/典 隋開皇三年初令軍人二十一
成丁隋/志 口賦太宰以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
曰四郊之賦三曰邦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
之賦六曰邦都之賦七曰關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
曰幣餘之賦天官財泉穀也賦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謂之賦鄉大夫以嵗時登其夫家之
衆寡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遂師之職亦云以征其財征皆謂
此賦也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關市山
澤謂占會百物幣餘謂占賣國中之斥幣皆末作當増/賦者若今賈人倍算矣自邦中以至幣餘各入其所有
[003-11b]
穀物以當賦泉之數每/處為一書所待異也 漢髙祖四年八月初為算賦
本紀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算為治庫并車馬 漢髙祖十一
年詔曰欲省賦甚今獻未有程吏或多賦以為獻而諸
侯王尤多民疾之注諸侯王賦其國中以為獻/物又多於郡故百姓疾苦之今諸侯
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及郡各以其口數率人嵗六十
三錢以給獻費本/紀漢光武建武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
震裂詔曰日者地震南陽其口賦逋税勿收責漢儀注/曰人年
十五至五十六出算錢又七嵗至十四嵗出口錢人二/十以供天子至武帝時又口加三錢以補車騎馬逋税
[003-12a]
謂欠田/租也 漢章帝元和元年除算三年 徒役宫伯掌
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作其徒役之事天官鄭司農/云庶子宿衛
之官版名籍也𤣥謂王宮之士謂宫中諸吏之/適子也庶子其支庶也徒役之事太子所用 治平
四年詔官吏有知差役利害可以寛減者實封條析以
聞先是三司使韓絳言聞京東民有父子二丁将為牙
校者其父遂自經死又聞江南有嫁其祖母及與母析
居以避役者此大逆人理役法之議始於此 均税大
司徒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
[003-12b]
職以全地貢以斂財賦地官疏五物即山林川澤之等/是也云九等者據五地之内分
為九等之地騂剛赤緹之屬糞種所宜不同也云制天/下之地征者言天下則并畿外邦國所税入天子而言
也/ 周顯徳五年七月詔近覽元稹長慶集見在同州
時所上均田表因令制素成圖賜諸道是時上将均定
天下民租故先以均田圖徧賜諸侯其年十月命文穎
等二十四人使於諸州檢定民租會/要 戸籍小司徒之
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
之數以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凡征役之施舍地官注云/夫家猶言
[003-13a]
男女也鄭司農云九比謂九夫為井𤣥謂九比者冢宰/職出九賦者之人數也施當為弛疏云國中與四郊皆
是六鄉之民所居也并言都鄙者司徒是主土地之官/故亦兼主采地之法征謂税之役謂徭役施舍者貴賤
老幼廢疾/不科役乃頒比法於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衆
寡六畜車輦辨其物以嵗時入其數以施政教行徵令
及三年則大比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注云大比謂使/天下更簡閱民
數及其財物也要謂其薄疏云民六口以上為多五口/以下為少每至三年則大案比户口大比之時則天下
邦國送文書來入小司徒案比之法/從少至多以五家為始故以比為名 梁武帝沈約上
言咸和初蘇峻作亂版籍焚燒此後起咸和三年以至
[003-13b]
於宋並皆詳實朱筆隠注紙連悉縫而尚書上省庫籍
唯有宋元嘉中以來晉代舊籍並在下省左民曹謂之
晉籍解散於地又無扃縢此籍精詳實宜保惜宋元嘉
二十七年始以七條徵發既立此科奸偽互起簿籍於
此大壊莫不互相因依競行奸貨凡此奸巧並出愚下
不辨年號不識官階或注義熙在寧康之前或以崇安
在元興之後此時無此府此年無此國元興唯有三年
而猥稱四年又詔書甲子不與長厯相應如此詭謬萬
[003-14a]
緒千端校籍諸郎亦所不覺且籍字既細難為眼力尋
求巧偽莫知所在宜選史傳學士諳究流品者為左民
郎左民尚書以晉籍及宋永初景平籍對共讐校詔王
僧孺改定百家譜通/典 隋文帝時民間多妄稱老少以
免賦役山東承北齊之弊政戸口租調奸偽尤多隋文
帝命州縣大索貌閲戸口不實者里正黨長逺配大功
以下皆令析籍以防容隠於是計帳得新附一百六十
四萬餘口髙熲又言民間課輸無定簿難以推校請為
[003-14b]
輸籍法徧下諸州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巡人各隨便近
五黨三黨共為一團依様定户上下帝從之自是奸無
所容矣諸州調物每嵗河南自潼關河北自蒲坂輸長
安者相屬於路晝夜不絶者數月通鑑通興隋髙熲建/輸籍之法於是定其
名輕其數使人知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賦為編甿/奉公上䝉輕減之征浮客謂避公税依强家作佃家也
先敷其信後行其令烝庶懐恵奸無所容隋氏資儲徧/於天下人俗康阜熲之力焉功規管葛道亞伊吕近代
以來未/之有也 𤣥宗開元八年戸自占者給復五年開元十
二年宇文融乗驛周流天下州縣畏融多張虚數凡得
[003-15a]
客户八十餘萬田亦稱是嵗終增緡錢數百萬通/鑑 憲
宗元和元年李吉甫撰元和國計簿上之總計天下方
鎮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縣一千四百五十二
其鳳翔鄜坊邠寧鎮武涇原銀夏靈鹽河東易定魏博
鎮冀范陽滄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戸
口外每嵗倚辦止於浙江東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
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萬戸比天寶税户
四分減三天下兵仰給縣官者八十三萬餘人比天寶
[003-15b]
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資一兵其水旱所傷非時調發不
在此數通/鑑至道元年六月詔復造天下郡國戸口版籍
自唐末四方兵起版籍亡失故戸口/税賦莫得周知至是始命復造焉免役小司徒征役
施舍見/上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
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
者老者疾者皆舍地官注云鄭司農云征之者給公上/事也舍者謂有復除不收役事也疏
云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六尺謂年十五論語云可以托六尺之孤鄭注
六尺之孤年/十五以下漢恵帝四年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本/紀
[003-16a]
孝景二年禮髙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
通典一子不事蠲其賦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賦 唐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緦麻以上親内命内婦一品以上親郡王及五品以上
祖父兄弟職事勲官三品以上有封者若縣男父子國
子大學四門學生俊士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同籍者皆
免課役凡主戸内有課口者為課戸若老及男廢疾篤
疾寡妻妾部曲客戸奴婢及視九品以上官不課唐/志
師凡任地國宅無征園㕓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逺郊二
[003-16b]
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
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無職
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時徵其賦地官鄭司農云國宅城/中宅也宅不毛者謂不
樹桑麻也故書漆林為桼林杜子春云當為桼林𤣥謂/國宅凡官所有宫室吏所治者也國税輕近而重逺近
者多役也宅不毛者罰以一里二十五家之泉空田者/罰以三家之税粟以供吉凶二服及喪器也民雖有間
無職事者猶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畮之税家税者出士徒車輦給徭役 折納角人掌
以時徵齒角凡骨物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羽
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
[003-17a]
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於山農以當邦賦之政令地/官
 唐永徽中揚州租調以錢嶺南以米安南以絲益州
以羅紬綾絹供春綵唐食/貨志 宋朝開寶八年詔紬絹不
滿匹許納價錢慶厯六年詔諸路轉運司夏秋折變自
今於未納半年前榜諭之 鄉役鄉大夫每鄉卿一人
州長每州中大夫一人黨正每黨下大夫一人族師每
族上士一人閭胥每閭中士一人比長五家下士一人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縣正每縣下大夫一人鄙師
[003-17b]
每鄙上士一人酇長每酇中士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
人鄰長五家則一人地/官 管仲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
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
有良人焉 前漢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
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税游
徼徼循禁賊盜皆秦制也漢/表 丁齒内則三十始理男
事鄭氏注謂受田給政役也禮/記聖王量能授事四民陳
力受職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七十以上上所養也
[003-18a]
十嵗以下上所長也十二以上上所强也漢/志 漢景帝
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而始傅傅音付傅著也著名/籍給公家徭役舊法
二十三此二/十更為異制 大唐武徳七年定令男女始生為黄四
嵗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神龍元年韋
后求媚於人上表請天下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八
免役制從之韋庶人誅復舊𤣥宗天寶制十八以上為
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廣徳元年制男子二十五成丁
五十五老 國朝丁齒太平興國九年江浙湖嶺令人
[003-18b]
戸以二十成丁六十八老 支移秦始皇建守罷侯貴
以自奉提封之内撮粟尺布一夫之役盡専於己徂春
厯秋徃還萬里是所得者至寡所苦者至大人用無聊
海内咸怨舍地而税人故地數未盈其税必備是以貧
者避賦役而逃逸富者務兼并而自若加以收大半之
賦發閭左之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由未足以瞻
其欲也二世承之不變其失反更益之海内愁怨遂用
潰畔通/典 唐太宗配租以斂穫早晚險易逺近為差庸
[003-19a]
調輸以八月發以九月同時輸者先逺民皆是槩量唐/志
 慶厯六年二月詔諸路轉運司凡夏秋税支移所變
自今並於未起納半年前揭榜曉諭之 漢興髙祖於
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賦
於民山川園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
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師古曰言各收/其所賦税以自
供不入國朝之倉/稟府庫也經常也晁錯説漢文帝曰農夫五口之家其
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畮百畮之收不過
[003-19b]
百石方今之務莫若使民以粟為賞罰募天下入粟縣
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
賦可損文帝從之乃下詔賜民十二年税租之半明年
遂除民田之租税後十三嵗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
三十而税一也前漢食/貨志雇役孝昭元鳳三年以前逋更
賦未入者皆勿收通典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皆當迭為之一月
一更是為卒更也貧者欲得雇更錢次直者出錢雇之/月二千是為踐更也天下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
更律所為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徃便還因作一
[003-20a]
嵗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以給戍者是為過更/也此漢初因秦法而行之也後遂改易有謫乃戍邊一
嵗/耳霍光知時務之要輕繇薄賦與民休息 北齊文宣
始立九等戸富者税其錢貧者役其力通/鑑楊繪言助役
之法斂之多而行峻率其利而官取之東明等縣百姓
千百人詣開封府訴超升等第出助役錢事本府不受
遂入安石私第 王莽簒位以周官税民凡田不耕為
不植出三夫之税城郭中宅不樹藝者為不毛師古曰/樹藝謂
樹果木/及菜蔬出三夫之布浮游無事出夫布一匹其不能出
[003-20b]
布者冗作縣官衣食之諸取衆物及畜牧桑蚕百技商
販坐肆除其本計其利十分之以其一為貢自占不以
實者盡沒入所采取而作縣官一嵗賦斂民財十取五
匈奴侵冦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許宣/反
勇一切税吏民訾三十而取一民揺手觸禁不得耕桑
徭役煩劇漢/志 戸調後漢孝獻帝建安五年汝南黄巾
劉辟等叛曹操應袁紹陽安都尉李通録户調趙儼見
通曰方今諸户並叛獨陽安懐附復趣收其綿絹小人
[003-21a]
樂亂無乃不可乎乃書與荀彧彧即白操悉以綿絹還
民上下歡喜郡内遂安通/鑑 魏武帝初平袁氏以定鄴
都令定田租畝粟四升户絹二匹綿二斤餘皆不得擅
興藏强賦弱晉食/貨志 晉平吳之後制戸調之式丁男之
户嵗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户者半輸 晉
武帝平吳之後詔天下罷軍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
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晉書山/濤傳晉成帝季年
權賦民男丁嵗三斛女丁半之疾病又半之戸調絹不
[003-21b]
過數丈綿數兩事少役希民多富實新附者皆給復除
通/鑑 後魏天安以來比嵗旱饑重以青徐用兵山東之
民疲於賦役顯祖命因民貧富為三等輸租之法等為
九品千里内納粟千里外納米上三品輸平城中輸他
州下輸本州又魏制常貢之外有雜調十五至獻文帝
悉罷之由是民稍贍給通鑑及/後魏志魏舊制户調帛二匹絮
二斤絲一斤穀二十斛又人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庫以
供調外之費所調各隨土之所出孝文泰和八年始班
[003-22a]
俸禄户增調帛三匹穀二斛九斗以為官司之禄增調
外帛二匹通鑑齊武/永明二年 後魏無鄉黨之法惟立宗主督
䕶民多隠冒三五十家始為一户孝文時内秘書令李
沖上言宜準古法五家立鄰長五鄰立里長五里立黨
長取鄉人强謹者為之鄰長復一夫里長二夫黨長三
夫三載無過則升一等其民調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
石大率十匹為公調五匹為調外費三匹為百官俸此
外復有雜調民年八十以上者一子不從役孤獨癃老
[003-22b]
篤疾貧窮不能自存者三長内迭養食之書奏詔百官
通議中書令鄭義等皆以為不可文明太后曰立三長
則課調有常準苞䕃之户可出僥倖之人可止何為不
可甲戌初立黨里鄰三長定民户籍通鑑齊武/永明四年 北齊
舊制未娶者輸半床租調有妻者輸一/床無者半床陽翟一郡户至
數萬籍多無妻有司劾之帝不許由是奸欺尤甚戸口
租調十亡六七河清三年定令乃率以十八受田輸租
調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還田免租調率人一
[003-23a]
床調絹一匹綿八兩凡十斤綿中折一斤作絲墾租二
石義租五斗奴婢准良人之半牛調二丈墾租一斗義
租五升墾租送臺義租納郡以備水旱通/典 後周文帝
霸府初開制司賦掌賦均之政令凡人自十八至六十
四與輕疾者皆賦之其賦之法有室者嵗不過絹一匹
綿八兩粟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桑土有室者布一匹麻
十斤丁者又半之豐年則全賦中年半之下年一之皆
以時徵焉若艱凶札則不徵其賦司徒掌力役之政令
[003-23b]
凡人自十八至五十九皆任於役豐年不過三旬中年
則二旬下年則一旬起徒役無過家一人通/典 隋文帝
遷都發山東丁毁造宫室仍依周制役丁為十二畨匠
則六畨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調以絹絁麻土調以
布絹絁以匹加綿三兩布以端加麻三斤單丁及僕隸
各半之有品爵及孝子順孫義夫節婦並免課役開皇
三年減十二畨每嵗為三十日役減調絹一匹為二丈
初蘇威父綽在西魏世以國用不足為征税之法頗重
[003-24a]
既而歎曰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
誰能弛之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至是威為納言奏減
賦役務從輕典帝悉從之通典隋志云開皇三年令單/人以二十成丁減十二畨每
嵗為三/十日役 隋文帝仁夀四年詔復婦人及奴婢部曲之
通/鑑 租庸調唐髙祖武徳二年初定租庸調法每丁
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自兹以外不可横斂若嶺南諸
州則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蠻獠
之户皆從半輸畨人内附者上户丁税錢十文次户五
[003-24b]
文下戸免之附經二年者上户丁輸羊二口次户一口
下户三户共一口 武徳七年初定均田租庸調法凡
授田者丁嵗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丁隨鄉所出嵗
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蚕
鄉則輸銀十四兩調用之力嵗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
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免謂水
旱虫霜為灾什損四以上免租損六以上免調損七以
上課役俱免凡民貲業分為九等 和糴唐𤣥宗開元
[003-25a]
二十五年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宿重兵地租營田皆
不能贍始用和糴之法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獻䇿請行
糴法於關中戊子敕以嵗稔穀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二
三和糴東西畿粟各數百斛停今年江淮所運租自是
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通/鑑憲宗即位之初畿
内和糴當時府縣配户督限有稽違則迫蹙鞭撻甚於
税賦號為和糴其實害民唐/志兩税徳宗建中元年始用
楊炎議命黜陟使與觀察使刺史約與百姓丁産定等
[003-25b]
級作兩税法比來新舊徵科色目一切罷之二税外輒
率一錢者以枉法論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有田則
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户則有調𤣥宗之末版籍浸壊多
非其實及至徳宗起兵所在賦斂迫趣取辦無復常凖
賦斂之司增數而莫相統攝各隨意徵科自立色目新
故相仍不知紀極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
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户優而下户勞吏因縁蚕
食民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户其土著百
[003-26a]
無四五至是炎建議作兩税法先計州縣每嵗所應費
用及上供之數而賦於人量出以制入户無主客以見
居為簿人無中丁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税
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税夏税六月内
納畢秋税十一月内納畢其租庸調雜徭悉省皆總統
於度支上用其言因赦命行之通/鑑兩税嵗斂錢二千五
十餘萬緡米四百萬斛以供外錢九百五十餘萬緡米
千六百餘萬斛以供京師 憲宗元和三年上嘗問户
[003-26b]
部侍郎裴垍為理之要何先對曰先正其心舊制民輸
税有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兩税
時貨重錢輕是後貨輕錢重民所出已倍其初其留州
送使者所在又降省估就實估以重斂於民及垍為相
奏天下留州送使物請一切用省估通/鑑凡租税有穀有
帛有金鐵有物産為四類穀之品七曰粟曰稻曰麥曰
黍曰穄曰菽曰雜子帛之品十曰羅曰綾曰絹曰紗曰
絁曰紬曰雜折曰絲曰綿曰布褐金鐵之品四曰金曰
[003-27a]
銀曰鐵鑞曰銅鐵錢物之産品六曰畜曰齒革翎毛曰
茶鹽曰竹木雜草芻菜曰果藥油紙薪炭漆蠟曰雜物
   詳説
賦役之制自禹貢始可見禹貢既定九州之田賦以九
州之土地為九州之土貢説者以謂有九州之土貢然
後田賦之所當供者市易所貢之物考之於經蓋自有
證何者甸服百里賦納總至於五百里米自五百里之
外其餘四服米不運之京師必以所當輸者上貢於天
[003-27b]
子以此知當時貢賦一事所以冀州在王畿甸服之内
全不叙土貢正縁已輸粟米以此相參考亦自有證蓋
當時寓兵於農所謂貢賦不過郊廟賔客之奉都無養
兵之費故取之於畿甸而足自大略而言之三代皆沿
此制夏后氏五十而貢商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
三代之賦畧相當周官所載九畿之貢而已九州之貢
所謂出者半或三之一或四之一或以半輸王府或以
三之一輸王府或以四之一輸王府所謂土貢未必能
[003-28a]
當貢賦之半留之於諸侯之國以待王室之用皆是三
代經常之法所謂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有十二師説
者以為二千五百人為師亦是一時權時之役所謂經
常之役用民之力嵗不過三日豳詩所謂我稼既同上
入執公功皆是經常之役法如此用兵軍役寓之井賦
乗馬之法無事則為農有事則徵役孟子所謂有力役
之征有布縷之征有粟米之征當時賦役之征三句該
盡且以三代以前布縷之征考之在周官九職所謂嬪
[003-28b]
婦化治絲枲布縷之征亦畧可見自周至唐兩税未變
之前取於民者不過三事至漢所謂材官踐更過更卒
更三等之制當時有干戈之征便是孟子所謂力役之
征及至魏晉有户調之名凡有戸者出布帛有田者出
租賦當時有户調之名役法尚存古制但日新漸增至
南北朝增三代之三日至於四十五日自漢至南北朝
賦役經常之法如此至唐髙祖總括厯代之政立租庸
之法租者乃孟子所謂粟米之征調者乃孟子所謂布
[003-29a]
縷之征由漢以來所謂户調有家則有調後魏亦謂之
户調在後魏以一夫一婦出帛一匹在北齊則有一床
半床之制已娶者則一床未娶者則半床此是租庸也
庸者乃孟子所謂力役之征前代有事則用民力無事
則休息至唐則算無事不役之時減一嵗作一十五日
計日輸而所謂有身則有役唐髙祖庸調之法承習三
代漢魏南北之制雖或輕或重要之規摹尚不失舊徳
宗時楊炎為相以户籍隠漏徵求煩多變而為兩税之
[003-29b]
法兩税之法既立三代之制皆不復見然而兩税在徳
宗一時之間雖號為整辦然取大厯中科徭最多以為
數雖曰自所税之外並不取之於民其後如間架如借
商如除陌取於民者不一楊炎所以為千古之罪人何
以言之兩税未立之前非無暴君汚吏所謂汚吏尚有
經常有權時然而分外不過一時横斂斂之重者無如
王莽計本取息十分之一役之多者無如隋煬帝開汴
河民八百萬不過權時如此經常正法元不曾動有王
[003-30a]
者作經常之制自吾復古楊炎併兩税之後經常權時
混為一區有王者作無所取證而經常權時者皆在其
中民力安得不重因楊炎之變古亂常所以為千古之
罪人大抵田制雖商鞅亂之於戰國而租税由有厯代
之典制惟兩税之法立古制然後掃地賦役之畧如此
大抵賦役之法其根本一見於戸籍丁數若户丁産不
定雖有良法美意亦無自而行三代之時所謂田皆在
官之田所謂民年三十受田六十歸田所謂人户始生
[003-30b]
閭史書之是時賦役之法無縁進退得自井田變而為
阡陌占田無限户之髙下田之多少得以為奸雖一時
為治者如髙熲之在隋盡括隠丁隋之富强自漢以來
莫及宇文融之括隠户賸田阡陌之害流弊於無窮大
抵租庸調之法自漢以來固是或輕或重然而先王之
制尚有存而可見者唐髙祖於四十五日之役減其大
半然自是又添一個庸至安禄山暴賦横斂一時所取
大厯之間租庸調之法雖行法者非其人似若有弊然
[003-31a]
而法元不曾改自楊炎相徳宗考之當時固當通變之
可惜趣辦一時非久經之制今所編備具須先識以萬
民惟正之供經常之制王者所當用一時之權蓋出於
不得已之制然而賦役之制要得復古田制不定縱節
用薄斂如漢文帝之復田租荀悦論豪民收民之資惟
能恵有田之民不能恵無田之民田制不定雖欲復古
其道無由兵制不復古民既出税賦又出養兵之費上
之人雖欲權減兵又不可不養兵制不定此意亦無由
[003-31b]
而成要之寓兵於農賦役方始定若論井田乗馬之法
固難卒行如限民名田之制府兵之制有意於為政者
皆可以漸復何故限民名田使其上下受田各有數亦
可自此復井田之法府兵之制出於農有事則征役無
事則散歸田野如此則兵乗之法亦須簡易然後可行
且如唐制口分世業其法煩碎雖非民田之制自永業
之外人於其間有二十畝使之賣買合參井田之制未
幾人得以賣以此知法須求簡易
[003-32a]
 
 
 
 
 
 
 
 
[003-32b]
 
 
 
 
 
 
 
 厯代制度詳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