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1 歷代制度詳說-宋-呂祖謙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代制度詳説卷二   宋 吕祖謙 撰
  學校
   制度
學官帝曰䕫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
虐簡而無傲虞/書司徒掌邦教師氏教國子保氏養國子
地/官大司樂建學政春/官大樂正小樂正以詩書禮樂造士
王/制大司成論説文王/世子太常屬官有博士武帝建元五年
[002-1b]
置博士宣帝黄龍元年增員十二人前漢初武帝立博/士書惟有歐陽生
禮后倉易楊何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復立大夏侯/勝小夏侯建尚書大戴徳小戴聖禮施讐孟喜梁丘賀
易穀梁春秋元帝復立京房易平帝/立左氏春秋毛萇詩逸禮古文尚書 太常卿一人中
二千石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
後漢博士祭酒博士本四百石宣帝増秩光武立施孟/梁丘京氏歐陽大小夏侯尚書齊轅固魯申公韓嬰毛
萇詩大小戴禮嚴彭祖/顔安春秋凡十四博士 西晉武帝置國子祭酒博士
江左增為十六人不復分掌五經而謂之大學博士晉/車
嗣言二漢舊事博士之職惟舉明/經之士遷轉各以本資初無定班 開皇中國子不隸
[002-2a]
太常自前代皆屬太常隋/ 國子監祭酒一人司業二
人武徳初以國子監曰國子隸太常寺貞觀二年復曰
監髙宗龍朔二年改曰司成館咸亨二年復曰監武后
垂拱元年改曰成均尋復唐髙宗龍朔二年/改博士曰宣業國子監闕
司業則以朝官判監事國子監直講以國子監領六學
一曰國子學生徒分習五經 𢎞文館唐髙宗龍朔二
年置於東都上臺生徒三十人崇文館龍朔二年置於
東都東宫生徒二十人兩館生徒並以皇族后親三品
[002-2b]
以上子孫為之廣文館𤣥宗天寶九載置領學子生業
進士者西都六十人東都十人學舍有虞氏養國老於
上庠養也/大學養庶老於下庠小/學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大/學
養庶老於西序小/學商人養國老於右學大/學養庶老於左
小/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糾也/大學養庶老於虞庠小/學虞庠
在國之西郊王制/内則本章注上庠右學在西郊下庠左學
在國中王宫之東東膠亦在國中王宫之東西序虞庠
在西郊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學曰成均 唐太宗增築
[002-3a]
學舍一千二百區選舉/志 慶厯四年以錫慶院為大學
五年以馬軍都虞候公宇為大學熙寧四年復以錫慶
院為大學 養老四代庠序養老見/上凡養老有虞氏以
燕禮夏后氏以饗禮商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内/則
疏云皇氏云人君養老有四種一是養三老五更二是/子孫為國難而死者祖父三是養致仕之老四是引户
校年養庶人之老熊氏云天子視學之年養老一嵗有/四謂四時皆養故鄭氏注凡飲養陽氣凡食養隂氣陽
用春夏隂用秋冬是四時凡四也按文王世子云凡大/合樂必遂養老注云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
學合聲通前為六又季春大合樂天子視學亦/養老世子云凡視學必遂養老是總為七也 凡養
[002-3b]
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
割牲執醤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
也 後漢明帝永平二年十月幸辟雍行養老禮尊事
三老李躬為/三老兄事五更本紀桓榮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為之蔡邕曰更
當為叟譙周曰漢中興/三老不答拜後革之和帝魏髙貴鄉公後魏孝文後
周武帝皆行養老禮辟雍周大雅文王靈臺於樂辟雍
疏云韓詩説辟雍者天子之學圓如璧壅之以水在南/方七里之内立明堂於中五經之文所藏處蓋以茅草
鄭氏以辟雍在西郊則與明堂宗廟皆異處穎子容云/大廟有八名清浄謂之清廟禘祫謂之大廟告朔謂之
[002-4a]
明堂饗射謂之辟雍占雲謂之靈臺其四門之學謂之/太學其中室謂之太室袁凖云死生交錯非其禮矣大
司樂疏云三代天/子學總曰辟雍 漢劉向請興辟雍王莽立辟雍
後漢光武中元元年初建明堂辟雍靈臺本記辟雍去/明堂三百步
顯宗和帝順帝皆臨辟雍饗射 魏晉東晉後魏皆有
辟雍教法周大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三曰師以賢得
民四曰儒以道得民周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
聯師儒並周/禮 王制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
興民徳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徳以同俗命鄉簡不帥教
[002-4b]
者以告耆老皆朝於庠習射尚功習鄉尚齒不變右鄉
移左左鄉移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不變移之遂不變
屏之逺方終身不齒樂正崇四術立四教尚書傳曰年/十五入小學
十八入/大學春秋教以禮學冬夏教以詩書王子羣后卿士
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不帥教者大樂正以告於王
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
屏之逺方終身不齒王/制 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大
司成論説在東序文王/世子比年入學每嵗來/入也中年考校間/嵗
[002-5a]
一年視離經辨志離經斷絶句也辨志謂/别其心志所趨向也三年視敬業
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
年知類通達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學/記 漢武帝元朔
五年丞相公孫𢎞請太常擇民年十八儀狀端正補博
士弟子復其身一嵗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不通
罷之儒林/傳 唐國子授經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
毛詩春秋三傳各為一經兼習孝經論語老子太宗詔
諸生能通一經者皆署吏太學以四品五品及郡縣公
[002-5b]
子孫及從三品之曾孫為之 慶厯二年國子監言國
學除七品以上子孫許試補外八品以下至庶人例不
受補每多冒稱欲依唐四門學以八品至庶人子孫補
學生從之 郡國鄉學周州長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
州序序州黨/之學也黨正以禮屬民飲酒於序地/官古之教者家
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學記術/當為遂諸侯天子命之教
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
諸侯曰頖宫王制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 魯僖公修泮宫泮者半/也半有
[002-6a]
水半無水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水也 漢元帝郡國置五經百石
卒史儒林/傳 後魏獻文帝大安元年初立鄉學郡置博
士助教後魏郡縣學始乎此梁武帝北齊文宣帝並州
郡立學 隋開皇二十年廢州縣學煬帝州郡置學官
州縣學春秋仲月釋奠 髙祖武徳七年詔諸州縣及
鄉並令置學開元二十一年敕州縣學生兼習吉凶禮
公私有禮事處令示儀式 太平興國二年賜廬山白
鹿洞書史至道二年賜嵩陽書院額咸平四年潭州兵
[002-6b]
麓書院降經史大中祥符二年賜應天府書院額景祐
四年詔藩鎮許立學他州勿聽 慶厯四年詔諸州各
立學如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 祀典大司樂
掌成均之法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之死則為樂祖祭
於瞽宗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春官采讀為菜蘋蘩/之屬王制疏云釋菜
無牲牢幣帛釋/奠有牲牢幣帛仲春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月/令凡學春
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春官官謂詩書禮樂之官/釋奠者直奠置其物無食
飲酬酢/之禮凡釋奠者必有合也國無先聖先師則所釋/奠者必與鄰國合也
[002-7a]
國故則否文王世子若周則有周公/魯則有孔子則不合也魏齊王正始七年
祀孔子以顔淵配東晉祭先聖舊以社日孝武改用孟
秋 南齊釋奠樂舞牲器悉依上公 北齊月朔祭酒
領諸生拜孔聖揖顔回 四仲月上丁釋奠 唐髙祖
武徳二年釋奠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享貞觀二年房
𤣥齡議晉宋梁陳及隋大業皆以孔子為先聖顔回為
先師詔罷周公祠更以孔子為先聖顔回為先師二十
二年詔左丘明至范甯二十一人用其書行其道宜配
[002-7b]
享孔子廟髙宗顯慶二年長孫无忌等議永徽今改用
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請改從貞觀從之 開元八
年詔顔回等十哲易為坐像曾參特坐於十哲之次圖
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二十七年制曾參不載四
科俾修舊位 建隆元年帝親製文宣王兖國公二贊
 天僖五年以聖製文宣王贊及近臣撰十哲七十二
賢贊鏤板 幸學天子将出征類於上帝宜乎社造乎
禰禡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受成於學定兵/謀也出征執有
[002-8a]
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王/制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
警衆也文王世子昧爽/擊鼓以召衆 漢髙帝十二年章帝元和二
年安帝延光三年後魏孝文太和十九年唐髙宗乾封
元年大中祥符元年皆幸魯祠孔子 後漢光武建武
四年晉武帝太始七年恵帝元康三年成穆孝武三帝
梁武帝天監七年九年北齊孝武永熙中年後周宣帝
大象二年隋文帝唐髙祖按自漢光武建武四年至唐/髙祖但列累朝年號不著幸
學事實當/有缺文 建隆元年太祖幸國子監太宗端拱元年
[002-8b]
幸監召李覺講易泰卦淳化五年孫奭講堯典説命真
宗咸平二年崔偓佺講大禹謨仁宗天聖二年馬龜符
講説 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有父在則禮然其二
曰有君在則禮然其三曰長長也文王/世子天子設四學當
入學而太子齒唐𤣥宗開元七年太子行齒胄禮太子
謁先聖為初獻亞獻終獻並以胄子詔褚無量坐講
晉恵帝為太子及愍懐太子講經竟並親釋菜於太學
 元帝大興三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梁武帝天監
[002-9a]
八年北齊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髙宗總章元年開曜
元年永隆二年中宗景龍二年睿宗先天元年並太子
釋奠元嘉釋奠舞六佾天監釋奠著絳紗襮貞觀釋奠/太子為初獻國子祭酒張復嗣為亞獻揖司業趙
洪智為/終獻置博士弟子員前漢髙帝未遑庠序之事孝恵
髙后文景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武帝元朔五年
令太常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儒林傳昭帝増百人元帝/増千人成帝増三千人後
漢質帝遊學至三萬生晉武帝初太學生三千人大始/八年七千人東晉孝武帝置太學生六千人後魏道武
太學生三千人宋武帝置生三百二十人北齊太學生/二百人隋三百六十人唐髙祖百四十員太宗國學八
[002-9b]
千餘人皇祐二年内舍生以百人為限熙寧元年於内/舍二百人外増外舍生一百員四年外舍生不限員上
舍一百員内/舍二百員漢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
訖於元始一經説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餘人儒林/贊
 江左迄宋齊時或置學不能十年鄉里莫或開館公
卿罕通經術 梁武帝天監四年開五館建國學以五
經教授以明山賔陸璉沈浚嚴植之賀瑒補博士各主
一館有數百生 慶厯二年侍御史王洙言國子監每
科詔下許品官子弟投保官家狀量試藝業給牒充廣
[002-10a]
文太學律學三館學生多或至千餘人即隨秋試召保
取解及科場罷日則生徒散歸居常講筵無一二十人
聽講欲自今聽學滿五百日者方得取應從之 熙寧
四年增廣太學生員分三等以初入學生員為外舍不
限員自外舍升内舍自内舍升上舍以百員内舍以二
百員為限 封爵先聖元帝賜孔霸爵關内侯號褒成
君奉孔子後孔光/傳 平帝元始初諡孔子曰褒成宣尼
公 後魏孝文大和十六年改諡宣尼曰文宣尼父後
[002-10b]
周宣帝大象二年封孔子為鄒國公 唐髙宗乾封元
年贈孔子太師武后天授元年封孔子為隆道公𤣥宗
開元二十七年諡孔子為文宣王其後嗣褒聖侯改封
嗣文宣王是年顔子贈兖國公閔子騫十哲贈侯曾參
七十二子贈伯 大中祥符元年諡宣尼曰元聖文宣
王後避聖祖名改至聖文宣王立學後漢光武建武四
年初起太學光武中年以後専事經學開門受徒者編
牒不下萬人光武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永平二年
[002-11a]
親行其禮正坐自講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九年
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匈奴亦遣子入學通/鑑安帝
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學舍鞠為園蔬通/鑑順帝永建
六年起大學質帝時遊學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疎而
浮華相尚 後漢靈帝熹平四年正五經文字刻石立
於太學門外本紀北齊昭帝詔文襄所運石經列於學/館外唐文宗命張參定五經鑱之石嘉祐
六年章友直/篆石經碑 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學於洛陽 吳
孫休永夀元年立學 蜀時文立遊大學按此七字/疑有誤
[002-11b]
晉武帝修立學校荀顗以制度贊維新鄭沖以儒學登
保傅茂先以博學參朝政子真以好禮居秩宗 東晉
元帝中興賀荀刁杜諸賢並稽古博文東序西郊未聞
絃誦自穆帝至武帝並以中堂為太學晉自中朝而迄
於江左莫不崇飾華競祖述虚無 後魏道武於平城
先立太學太武始光三年春起太學於城東後徵盧元
髙允等而州郡各舉才學於是人多砥礪儒術轉興孝
文遷都洛邑立太學劉芳李彪以經書進崔允邢巒以
[002-12a]
文吏達 宋明帝大始中初置總明觀元儒文史四科
 南齊武帝永明三年詔立學乃省總明觀 北齊興
和武定之間儒業復盛 後周文帝出魏晉之制度復
姬旦之茂典盧景宣修五禮之缺長孫紹逺正六樂之
壊明皇纂厯内有崇文之觀外重成均之職宣帝大象
二年幸露臺問學 自梁武帝至陳天嘉初國學未立
天嘉以後稍置學官成業蓋寡 隋文帝京邑達於四
方皆啓學校講誦之聲道路不絶暮年専尚刑名仁夀
[002-12b]
之間遂廢天下學惟存國子一所煬帝復開庠序 四
門學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邑立四門小學詩靈臺疏穎/子容春秋釋
例云太廟四門/之學謂之太學 北齊隋皆有四門學隋開皇二十年
廢髙祖詔四門學生百三十員髙宗龍朔二年東都四
門生三百員俊士二百員西京四門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
以六品七品及侯伯子男之子為/之其八百人以庶人俊造者為之 宋文帝元嘉十五
年立儒學館十六年命何尚之立𤣥素學何承天立史
學謝元立文學雷次宗立儒學為四學按通考及羣書/考索謝元立文
[002-13a]
學下有雷次宗立儒學/為四學九字今改正元嘉二十年立國學二十七年
廢 律博士天監四年置胄子律博士 隋律學隸大
理寺唐武徳初隸國子監尋廢貞觀六年復置髙宗顯
慶三年復廢龍朔二年復置學生二十人熙寧六年於
國子監制律學 書學隋國子寺統國子太學四門書
算學 唐武徳初廢貞觀二年復髙宗顯慶三年又廢
龍朔二年東西都復置石經説文字林為顓業 算學
見/上唐廢唐顯慶元年復三年又廢龍朔二年東西都
[002-13b]
復置九章五曹周髀為顓業唐國子監領國子太學廣
文四門律書算學醫學太宗貞觀三年置醫學 武學
𤣥宗開元十九年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
春秋仲月上戊日祭武學人准明經進士行鄉飲酒禮
取自古名将十哲七十二弟子肅宗乾元元年不以張
良配享上元元年太公望封為武成王享祭一同文宣
王正元二年刪去十哲 建隆三年建武成王廟四年
帝幸武成王廟指白起像曰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杖
[002-14a]
畫去之是年六月詔管仲宜塑像升於堂吳起宜畫像
降於廡下大中祥符元年詔武成王加諡昭烈武成王
慶厯三年五月置武學於武成王廟以阮逸為教授八
月罷武學熙寧五年六月詔於武成王廟置學按此下/原缺
[002-15a]
侍中髙陽王雍上表曰竊惟三載考績百王通典今任
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階散官上第者四載登一級閒冗
官本非虚置或以賢能而進或因累勤而舉如其無能
不應忝兹髙選以勤以能進之朝伍或征官外戍逺使
絶域催督逋懸察檢州鎮皆是散官以充劇使乃於考
陟排同閑伍檢散官之人才非皆劣稱事之輩未必悉
賢而考閑以多課煩以少上乖天澤之均下生不等之
苦復尋正始之格汎後任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階汎前
[002-15b]
任事上中者六年進一級三年一考自古通經今以汎
前六年升一階檢無僭犯倍年成級以此推之明以汎
代考也徐州刺史蕭寶寅又論曰方今守令厥任非輕
及課悉以六載為程既而限滿代還復經六年而叙是
則嵗周十二始得一階於東西兩省文武閑職公府散
佐無事冗官或數旬方應一直或弦朔止於暫朝及其
考日更得四年為限是則一紀之内便登三級彼以實
勞劇任而遷貴之路至難此以散位虚名而升陟之方
[002-16a]
甚易何内外之相懸令厚薄之如是孝明帝延昌二年
又将大考百寮散騎常侍領三公郎中崔鴻以考令於
體例不通乃建議曰竊惟王者為官求才使人以器黜
陟幽明揚清激濁故績效能官才必稱位者朝昇夕進
年嵗數遷豈拘一階半級閡以同寮等位者哉二漢以
降太和以前茍必官須此人人稱其職或超騰轉陟數
嵗而至公卿或長兼試守稱允而遷進者披卷則人人
而是舉目則朝貴皆然故能時收多士之稱國號豐賢
[002-16b]
之美竊見景明以來考格三年成一考轉一階貴賤内
外萬有餘人自非犯罪不問賢愚莫不上中才與不肖
比肩同轉雖有善政如龔黄儒學如王鄭才史如班馬
文章如張蔡得一分一寸必為常流所攀選曹亦抑為
一槩不曾甄别琴瑟不調改而更張雖明㫖已行猶宜
消息時不從 大唐考課之法有徳義清慎公平恪勤
各一善自近侍至於鎮防並據執事目為之最凡二十
七焉一最以上有四善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無
[002-17a]
最而有四善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無最而有三
善為上下一最以上有一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
一最以上或無最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弗
聞為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務
廢闕為下中居官諂詐及貪濁有狀為下下若於善最
之外别有可嘉尚及罪雖成殿而情狀可矜或雖不成
殿而情狀可責者省校之日皆聽考官臨時量定諸州
縣官人撫育有方戸口增益者各准見户為十分論每
[002-17b]
加一分刺史縣令各進考一等增户口謂課丁率一丁/同一戸法増不課口者
每五口同一丁例其/有破除者得相折其州户口不滿五千縣戸不滿五
百者各准五千五百户法為分若撫養乖方户口減損
者各准增户法亦每減一分降一等課及不課/並准上文其勸課
農田能使豐殖者亦准見地為十分論每加一分各進
考一等此謂永業口分之外别/能墾起公私荒田者其有不加勸課以致減
損者謂永業口分之/内有荒廢者每損一分降考一等若數處有功
並應進考者並聽累加貞觀六年監察御史馬周上疏
[002-18a]
曰今流内九品以上有九等考第自比年不過中上未
得有上下以上考者臣謂所設九等正考當今之官必
不施之於異代也縱使朝廷實無好人猶應於見在之
内比校其尤善者以為上第豈容皇朝士人遂無堪上
下之考朝廷獨知貶一惡人可以懲惡不知褒一善人
足以勸善臣謂宜每年選天下政術尤最者一二人為
上上其次為上中其次為上下則中人以上可以自勸
矣神龍中御史中丞盧懐慎上疏曰臣聞孔子曰為邦
[002-18b]
百年可以勝殘去殺又曰茍有用我者期月已可三年
有成故書云三載考績校其功也子産賢者也其為政
尚累年而化成況其常材乎竊見比來州縣官佐下車
布政有多者一二年少者三五月遽即遷除不論課考
或厯時未改便傾耳而聽企踵而覩争求冒進不顧㢘
恥亦何暇宣風布化求瘼恤人哉户口流散百姓凋弊
職為此也何則人知吏之不久則不從其吏吏知遷之
不遥又不盡其能偷安茍且脂韋而已又古之為吏者
[002-19a]
長子孫倉氏庾氏即其後也臣請都督刺史上佐兩畿
縣令等在任未按此下/原缺
 
 
 
 
 
 
[002-19b]
 
 
 
 
 
 
 
 厯代制度詳説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