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事物紀原卷三 宋 髙承 撰
旗旐采章部十三
幰弩
古今注云漢京兆河南尹執金吾司𨽻校尉皆使馬
前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持角弓箭走及
乗髙窺瞰者皆射之魏設而不用今鹵簿又以幰弩
而不以弓亦弛而不用行則居前由魏始也
[003-1b]
車輻
古今注曰棒也漢朝執金吾金吾赤棒以銅為之黄
金塗兩頭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𨽻校尉亦得執焉
御史校尉郡守都尉縣長之屬例皆木為之用以夾
車謂之車輻一曰形如車輻故云也宋朝㑹要曰形
如車輻今剡木漆八稜
勘箭
筆談曰大駕鹵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契勘也其牡謂
[003-2a]
之雄牡箭牝謂之闢仗箭本胡法也熈寧中罷之
警蹕
周禮夏官𨽻僕掌蹕宫中之事註謂止行者自漢以
来天子出稱蹕古今註曰所以戒行徒也周禮蹕而
不警秦制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皆蹕止故云出警
入蹕一曰蹕路也謂行者皆警于塗路也蓋始于周
制
皂纛
[003-2b]
六典曰後魏有纛頭宋朝會要曰皂纛本後魏纛頭
之制唐衞尉纛居其一蓋旄頭之遺像
犦矟
宋朝會要曰犦擊聲也一云象犦牛善鬭字從犦唐
金吾將軍執之今制如節加碧油
殳
古今註曰殳㦸之遺象也詩所謂伯也執殳為王前
驅殳前驅之器也以木為之後世澆偽無復典刑以
[003-3a]
赤油韜之亦謂之油㦸亦曰棨㦸王公以下通用為
前驅蓋周制周官考工記曰廬人為殳此其始也餘
見五兵
牙門
宋朝㑹要曰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錯綵為神人
象中道前後各一左右道五門門一旗蓋取周制立
旌表門及天子五門之制
玉兔旗
[003-3b]
又曰乾德六年太祖親郊有司請以國初以來祥異
著旗章遂作金鸚鵡玉兎馴象三旗注云建隆二年
隴州楊勲獻鸚鵡鄆州姚光輔獻白兎及馴象自來
為三旗也
攝提旗
又曰建隆四年將郊祀禮儀使陶榖建議取天文北
角攝提之象作攝提旗及北斗二十八宿十二辰五
嶽五方神五鳳四瀆等旗也
[003-4a]
龍旗
開寳通禮新加然則蓋自宋朝新制也謂風伯雨師
雷公雷母各一五星五左右攝提二北斗一也
鈒
史記趙良謂衛鞅曰君之出也操闟㦸者旁車而趨
續漢書輿服志曰漢大駕前驅有鳳凰闟㦸鈒闟字
同然則疑秦制也
䍐罼
[003-4b]
通典曰武王剋紂百夫荷䍐旗以先驅後漢有九游
雲䍐西京雜記曰漢大駕有䍐罼在左右則是漢始
制此二物晉輿服志五時車後次華蓋中道左罼右
䍐宋朝㑹要曰象畢為天街故為前引皆赤質金銅
飾朱藤結網金獸面䍐方上有二螭首銜紅絲拂罼
如圓扇
黄麾
通典曰黄帝振兵設五旗五麾則黄麾製自有熊始
[003-5a]
也宋朝㑹要曰麾古有黄朱纁三色所以指麾也漢
鹵簿有前後黄麾今制絳帛為之如幡采成黄麾字
古今注曰麾所以指麾武王執白旄以麾是也乗輿
以黄諸王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
氅
宋朝㑹要曰氅本緝鳥毛為之唐有六色孔雀大小
鵝毛雞毛之制隋書禮儀志曰梁武受禪于齊多循
其儀物御仗有赤氅青氅于此已有氅制矣
[003-5b]
儀鍠
宋朝㑹要曰鉞屬也秦漢有之唐用為儀仗古今注
曰秦改鐵鉞作錦秦制也
白幹槍
又宋朝㑹要曰矟也唐羽林所執制同矟而鐵刃上
綴朱絲拂隋志記齊梁四代儀中亦有此物疑晉宋
以后以為仗街也
班劔
[003-6a]
又曰本漢朝服帶劒取五色斑斕之義開元禮義纂
曰漢制朝服帶劒晉代之以木謂之班劒宋齊謂之
象劒
儀刀
二儀實録曰儀刀自東晉多虞遂以木代之以備威
儀即衙刀也宋朝㑹要曰銀飾王公亦給
御刀
宋朝㑹要曰晉宋以來有之黒鞘金花銀飾靶厄紫
[003-6b]
絲絛錔
引駕旗
皇祐大饗明堂記曰引駕旗唐禮今無文開寳通禮
新加謂十二辰天王二等旗也
龍墀旗
又曰龍墀旗唐禮今亦無文開寳通禮新加謂天下
太平一五方各一君王萬嵗一日月各一
合璧旗
[003-7a]
漢書律厯志曰武帝選治厯者造太初厯復使淳于
渠陵覆厯晦望弦朔最宻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
旦冬至七政周起牽牛初度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
珠大饗明堂記曰宋朝取此義制二旗并以禮物
謂日月合璧一苣文二夾之五星連珠一祥雲二
夾之
五嶽旗
大饗明堂記曰五嶽五方神五龍五鳳四瀆神等旗
[003-7b]
宋朝新制
方繖
宋朝㑹要曰方繖古張帛避雨之制今有方繖大繖
則是繖之制始于古張帛也
雉扇
古今注曰起于商髙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
周以為王后夫人之服飾車之有翣織雉羽為扇以
翳風塵漢乗輿服之後以賜梁孝王魏晉以来為常
[003-8a]
雖諸王皆得用之
毬杖
宋朝㑹要曰毬杖非古蓋唐世尚之以資玩樂
鳴鞭
又曰唐及五代有之周官條狼氏執鞭趨辟之遺法
也然則鳴鞭雖始于唐亦本周事也
旂常
周禮巾車玉輅建太常疏曰按司馬法章夏以日月
[003-8b]
上明商以虎上威周以龍上文釋名曰日月為常畫
日月于旗端言常明也云自夏后始奚仲為夏車正
加以旂常於是斿就有差用明尊卑之别
朱團扇
宋朝㑹要曰本漢世長柄扇宋孝武時詔王侯鄣扇
不得用雉尾故王公以下有朱團扇疑自此其始
也
金節
[003-9a]
又宋朝㑹要曰金節隋制也八層黄綉龍袋籠之周
禮六節山國用虎上國用人澤國用龍三節皆金為
之則防别金節取茲義爾
節
周禮地官之屬掌節有八角虎人龍符璽旌等節漢
文有旄節之制西京雜記曰漢大駕鹵簿有節十六
在左右則漢始用為儀仗也筆談曰古節如今虎符
其用則有珪璋龍虎之别皆櫝將之英蕩是也漢人
[003-9b]
有持節乃古旄也然則節自周始而旄節則起于漢
也
華蓋
古今注曰華蓋黄帝與蚩尤戰常有五色雲氣金枝
玉葉止于帝上有花蘤之象故作華蓋筆談曰輦後
曲蓋謂之艮兩旁夾扇通謂之扇皆繡亦有銷金
者即古華蓋也
旌
[003-10a]
管子曰舜有進善之旌則旌為起于虞帝
旃
世本曰黄帝作旃
俾倪
宋朝㑹要曰漢乗輿用之如花蓋而小疑漢始制之
也
負神旗
宋朝㑹要曰建隆中將郊祀太祖又詔别造大黄龍
[003-10b]
負圖旗一大神旗六日旗一月旗一君王萬嵗一天
下太平一師子二金鸞金鳳各一五龍五凡二十一
旗皆有架南郊用之大黄龍負圖旗陳于端門前餘
二十旗悉立於宿頓宫前朝㑹册禮亦陳于殿庭也
曲蓋
古今注曰曲蓋太公所作武王伐紂大風折蓋太公
因折蓋之形而制曲蓋
雞竿
[003-11a]
楊文公談苑曰杜鎬言金雞肆赦不知起于何代關
東風俗傳曰宋孝王問司馬膺之後魏北齊赦日立
金雞事膺之曰按海中星占云天雞星動為有赦蓋
王者以天雞為度隋書刑法志北齊赦日令武庫設
金雞及鼓于闕門右撾鼓千聲宣赦建金雞或云起
于西涼吕光未知孰是究其㫖蓋西方主兊兊為澤
雞者巽神巽主號令故合二物置其形揭于長竿使
衆覩之唐百官志曰中書令赦日立金雞于仗南有
[003-11b]
雞黄金飾首銜絳幡承以采盤維以絳繩教坊小兒
得雞首者官以錢購或取絳幡而已蓋此禮起于有
唐也
旌節
吕氏春秋曰墨者田鳩見楚王王悦之得將軍之節
將軍賜節戰國已然周禮六節道路用旌節孟詵錦
帶前書云以竹為之使人執導之又周使節四旌節
其一也隋書禮儀志曰後周制有旌節畫白獸而析
[003-12a]
羽于其上唐車服志曰髙祖初大將出賜旌以顓賞
賜節以顓殺旌以絳帛五丈粉畫虎銅龍一首纒緋
旛紫縑為袋油囊為表節懸畫木盤三相去數寸隅
垂赤麻餘與旌同此蓋唐制也
冠冕首飾部十四
冠
三禮圖曰緇布冠始冠之冠也太古冠布然則冠之
興其始自太古乎通典曰上古衣毛冒皮後代聖人
[003-12b]
見鳥獸冠角乃作冠纓黄帝始用布帛或曰黄帝已
前用皮羽也六帖曰孔子作緇布冠誤矣
冕
説文曰黄帝初作冕世本曰黄帝作旃冕宋𠂻云冠
之垂旒者通典曰黄帝作冕垂旒目不邪視也充纊
耳不聽䜛言也應劭曰周始垂旒杜佑云宋更名平
天冕故今人亦以為稱也
弁
[003-13a]
世本曰魯昭公作弁而禮記稱三王共皮弁素積然
則弁蓋三代之制非魯昭公所能作也宋均謂作素
弁是則始以素為弁矣孔子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
從衆孔子之時冕已用純則冕弁之以絲自魯昭公
始也
簮
桓寛鹽鐵論曰禹治水墮簮不顧簮始見此自女媧
之女為笄以貫髪亦簮之始矣其與冠纓同興乎
[003-13b]
纓
董巴輿服志曰上古衣毛而冒皮後代聖人易之見
鳥獸冠角胡遂作冠冕纓緌淮南子亦云㳂革曰
唐虞已上布冠無緌謂纓其始于堯舜乎
幘
隋禮儀志曰幘按董巴云起于秦人施于武將初為
絳帕以表貴賤漢文時加以髙顔孝元額有壯髪不
欲人見乃始進幘又董偃緑幘東觀記云賜段熲赤
[003-14a]
幘故知自上下通服之皆烏也厨人緑馭人赤輿輦
人黄駕五輅人逐車色其承逺遊進賢者施以掌導
謂之介幘承武弁者施以笄導謂之平巾
通天
蔡邕獨斷曰通天冠漢制之秦禮無文
貂蟬
一曰武弁大冕侍中冠之金璫左貂昔趙武靈王胡
服也秦始皇滅趙以賜侍中故為侍中之服
[003-14b]
長冠
漢書髙祖紀曰帝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盗之
薛治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漢以来曰長冠通典
曰漢髙帝採楚制制長冠形如板以竹為裏亦名齊
冠以髙帝所制曰劉氏冠
髙山
後漢志胡廣曰齊王冠秦滅齊以賜謁者服之董巴
志曰一曰側注傅子曰魏明帝以似通天乃毁變其
[003-15a]
形除去卷筩今如介幘幘上加物以象山峰
法冠
後漢輿服志曰法冠一名柱後惠文或謂之獬豸冠
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楚執法
者服之御史是也淮南子曰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
效之注云獬豸冠也當是楚文王所制
進賢
古緇布冠之遺象也董巴以為文儒之服漢官曰平
[003-15b]
帝元始五年令公卿列侯冠三梁二千石兩梁千石
以下一梁梁别貴賤自漢始也
幞頭
二儀實録曰古以皂羅三尺裹頭號頭巾三代皆冠
列品黔首以皂絹裹髪亦為軍戎之服後周武帝依
周三尺裁為幞頭此得名之始也至唐馬周交解為
之用一尺八寸左右三襵法三寸重繫前脚法二儀
唐㑹要曰故事全幅皂向後幞髪俗謂之幞頭周武
[003-16a]
帝建德中裁為四脚貞觀中太宗謂侍臣曰幞頭起
于周武蓋取便于軍容其巾子則自武德中始用按
穆宗朝帝好擊鞠而宣喚不以時諸司供奉人急于
應召始為硬裏装于木圍之上以待倉卒五代末梁
髙祖始布漆于紗施鐵為脚作今様也筆談曰唐惟
人主用硬脚晚唐方鎮擅命始僣用之宋有直脚局脚
凡五等惟直脚貴賤通服也續事始云隋大業十年
牛𢎞請着巾二以桐木為之武帝中初置平巾小様
[003-16b]
又云武后内宴賜百寮絲葛巾子
帽
通典曰上古衣毛冒皮則㡌名之始也周成王問周
公曰舜之冠何如曰古之人上有帽而勾領或云義取
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下有纚以繒為之後世施幘
于冠因裁纚為帽上下通服之𤣥中記曰旬始作㡌
漢櫂船者著黄㡌晉王濛破帽入市則歴代皆有之
五代梁姞漆為今様呉處厚青箱雜記曰天聖已前
[003-17a]
烏幘惟用光紗自後始用南紗迨熈寧中復稍稍用
光紗矣
蓆㡌
實録曰本羌人首服以羊毛為之謂之氊㡌即今氊
笠也秦漢競服之後故以蓆為骨而鞔之謂之蓆㡌
女人戴者四縁垂下網子以自蔽今世俗或然呉處
厚青箱雜記曰王衍在蜀好私行恐人識之令民戴
大㡌則世俗之戴蓆㡌始于王衍也
[003-17b]
大帽
又曰大帽野老之服也今重戴是本野夫嵓叟之服
唐以皂縠為之以隔風塵李氏資暇曰大裁帽也談
苑曰後魏孝文帝自雲中徙代以賜百寮五代以来
唯御史服之本朝淳化初宰相學士御史比省官尚
書省五品已上皆令服之今唯郎中臺諌服之自後
魏始
帷帽
[003-18a]
唐車服志曰帷帽創于隋代永徽中始用之拖裙及
頸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紗若青全幅連綴于油帽或
氊笠之前以障風塵為逺行之服蓋本此又有面衣
前後全用紫羅為幅下垂雜他色為四帶垂於背為
女子逺行乗馬之用亦曰面帽按西京雜記趙飛鷰
為皇后女弟昭儀上禭三十五條有金花紫羅面衣
則漢已有面衣也
頭巾
[003-18b]
古以皂羅裹頭號頭巾蔡邕獨斷曰古幘無巾王莽
頭秃乃始施巾之始也筆談曰今庶人所戴頭巾唐
亦謂之四脚二繫腦後二繫頷下取服勞不脱反繫
于頂上今人不復繫頷下兩帶遂為虚設後又有兩
帶四帶之異蓋自本朝始
幅巾
古庶人服巾士則冠矣傳子曰漢末王公多重士服
以幅巾為雅素則幅巾古賤者服也漢末始為士人
[003-19a]
之服袁紹戰敗幅巾渡河是也
頭
三儀實録曰燧人時為髻但以髪相纒而無物繫縳
至女媧之女以羊毛為繩向後繫之後世易之以絲
及綵絹名頭繩之遺狀也
曲領
隋禮儀志云曲領按釋名在單衣内襟領上横以雍
項檢自歴代衣服之制其物無文隋志于梁陳已来
[003-19b]
始戴之又據釋名為制按釋名後漢劉熈所作當是
曲領之起亦漢儀也
蓋頭
唐初宫人着羃䍦雖發自戎夷而全身障蔽王公之
家亦用之永徽之後用幃帽後又戴皂羅方五尺亦
謂之幞頭今曰蓋頭凶服者亦以三幅布為之或曰
白碧絹若羅也
冠子
[003-20a]
二儀實録曰爰自黄帝制為冠冕而婦人者之首飾
服無文至周始有不過副笄而已漢宫掖承恩者始
賜碧或緋芙蓉冠子則其物自漢始矣古今註曰魏
文帝有絶寵四人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翼段巧
笑始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陳尚衣能歌舞薛夜来
善為衣裳一時冠絶一云冠起當世
特髻
燧人始為髻至周王后首服為副編鄭云三輔謂之
[003-20b]
假髻今特髻其遺事也二儀實録曰燧人氏婦人束
髪為髻髻繼也言女子必有繼于人也但以髪相纒
而無物繫縳
髲髢
周禮王后夫人之服有以髲髢為首飾者故詩鬒髪
如雲不屑髢也蓋周制云馮鑑後事云晉永嘉中以
髪為步揺之狀名曰鬢為禮容即今經髪特髻乃其
遺象
[003-21a]
釵
實録曰燧人始為髻女媧之女以荆梭及竹為笄以
貫髪至堯以銅為之且横貫焉舜雜以象牙玳瑁此
釵之始也
玉釵
郭憲洞冥記曰漢武帝元鼎元年有神女留玉釵與
帝故宫人作玉釵
梳
[003-21b]
實録曰赫胥氏造梳以木為之二十四齒取疏通之
義
笓
説文曰櫛梳枇緫名也釋名曰梳言其齒疏也枇言
其細相比也禮男女不同巾櫛是枇因梳而制也今
作笓
粧
周文王時女人始傅鉛粉秦始皇宫中悉紅粧翠眉
[003-22a]
此粧之始也宋武宫女效夀陽落梅之異作梅花粧
隋文宫中紅粧謂之桃花面
首飾
實録曰自燧人之始婦人束髻舜加首飾文王又加
翠翹步揺也
畫眉
秦始皇宫中悉紅粧翠眉此婦人畫眉之初也實録
曰漢武帝令宫人掃八字眉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
[003-22b]
妻卓文君眉如逺山時人效之畫逺山眉魏武令宫
人掃青黛眉
粧靨
近世婦人粧喜作粉靨如月形如錢様又或以朱若
燕脂㸃者唐人亦尚之段成式酉陽雜俎曰如射月
者謂之黄星靨靨鈿之名蓋自呉孫和誤傷鄧夫人
頰醫以白獺髓合膏琥珀太多㾗不滅有赤㸃更益
其妍諸嬖欲要寵者皆以丹青㸃頰此其始也又云
[003-23a]
大厯已前士大夫妻多妬者婢妾少不如意則印面
故有月㸃錢茍如此則固非嘉事也宋武宫中斆夀
陽落梅粧此其遺意也
花鈿
酉陽雜俎曰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
所制以掩㸃迹也按隋文宫女貼五色花子則前此已有
其制矣似不起于上官氏也雜五行書曰宋武帝女夀
陽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
[003-23b]
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宫女竒其異競效之
花子之作疑起于此
鉛粉
墨子曰禹作粉張華博物志即紂燒鉛作粉謂之胡
粉續事始曰鉛粉即紂所造也
輕粉
實録曰蕭史與秦穆公鍊飛雲丹第二轉與弄玉塗
之名曰粉即輕粉也此蓋其始也
[003-24a]
燕脂
古今註曰燕脂草出西方葉似荆花似茜土人以染
粉為婦人面色故名燕脂後人效之以紅花染絳為
之非彼草染者也秦宫中悉紅粧當是其物自秦始
也一曰燕支續事始云
面脂
廣志曰面脂自魏興已来始有之
刷
[003-24b]
陸雲與兄機書曰按行曹公舊物有刷泥處尚識又
别有剔齒籖疑自秦漢已来也
衣裘帶服部十五
衣裳
通典曰上古衣毛後代以麻易之先知為上以制衣
後知為下以制裳易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世本
曰胡曹作衣宋衷曰黄帝臣吕氏春秋亦云淮南子
曰伯余初作衣許慎注云黄帝臣也一云伯余黄帝
[003-25a]
也世本又云伯余制衣裳孟詵錦帶前書曰十紀合
椎紀四始教人食鳥獸衣其皮毛家語五帝徳孔子
曰黄帝始垂衣裳
衮衣
事始曰黄帝作畫象日月星辰于衣上以似天故有
衮龍之頌黄帝内傳曰帝伐蚩尤乃服衮冕至舜始
備十二章書稱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
蟲作會宗彛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
[003-25b]
色作服是也周登日月于太常九章而已餘五服俱
周制也
裘
黄帝出軍決曰帝伐蚩尤未克夢西王母遣道人披
𤣥狐之裘以符授帝然則彼時已有裘之名説文曰
裘皮衣蓋上古衣毛冒皮之遺象也
袴褶
唐書歸崇敬傳曰徳宗時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
[003-26a]
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漢無其制隋已来始有服者干
寳搜神記亦或言其物蓋晉以来有其制也通典晉
衣服制有之云袴褶之制未詳所起近代服之無定
色
朝服
晉書輿服志曰漢制五郊天子與執事服各如方色
百官不執事者服常服絳衣以從魏秦靜曰漢氏承
秦改六冕之制但無冠絳衣而已魏以来名朝服
[003-26b]
公服
筆談曰中國衣冠自北齊已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緋
緑唐武德貞觀時猶爾開元之後稍襃博矣通典曰
宇文䕶始袍加下襴遂為後制即今公服之制也此
蓋原矣
襴衫
唐志曰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着襴及裾名
襴衫以為上事之服今舉子所衣者襴衫之始也
[003-27a]
衫
輿服志曰馬周上儀禮無服衫之文三代有深衣請
襴䄂褾襈為士人上服開骻者名缺骻衫庶人服之
即今四袴衫也蓋自馬周始云續事始曰後周以枲
紵為衫貴女功始也
汗衫
實録曰古者朝燕之服有中單郊饗之服又有明衣
漢祖與項羽戰爭之際汗透中單遂有汗衫之名也
[003-27b]
半臂
實録又曰隋大業中内官多服半臂除即長䄂也唐
髙祖減其袖謂之半臂今背子也江淮之間或曰綽
子士人競服隋始制之也
襖子
舊唐書輿服志曰讌服古䙝服也亦謂之常服江南
以巾褐裙襦北朝雜以戎夷之制至北齊有長帽短
靴合袴襖子朱紫𤣥黄各任所好若非元正大㑹一
[003-28a]
切通用盖取便于事則今代襖子之始自北齊起
也
涼衫
筆談曰近嵗京師士人朝服乗馬以黲衣蒙之謂之
涼衫亦古遺法也儀禮曰朝服加景但不知古人制
度何如耳
大衣
商周之代内外命婦服諸翟唐則裙襦大袖為禮衣
[003-28b]
開元中婦見舅姑戴步揺挿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
于此實録大袖在背子下身與衫子齊而袖大以為
禮服疑即此也
長裙
實録曰隋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仙裙今大衣中有
之隋制也
帔
又實録曰三代無帔説秦有披帛以縑帛為之漢即
[003-29a]
以羅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開元中令王妃以下
通服之是披帛始于秦帔始于晉矣今代帔有二等
霞帔非恩賜不得服為婦人之命服而直帔通用于
民間也唐制士庶女子在室搭披帛出適披帔子以
别出處之義今仕族亦有循用者
背子
又曰秦二世詔衫子上朝服加背子其制袖短于衫
身與衫齊而大袖今又長與裙齊而袖纔寛于衫蓋
[003-29b]
自秦始也
裙
又曰古所貴衣裳連下有裙隨衣色而有縁堯舜已
降有六破及直縫皆去縁商周以其太質加花繡上
綴五色蓋自垂衣裳則有之後世加文飾耳
衫子
又曰女子之衣與裳連如披襖短長與裙相似秦始
皇方令短作衫子長袖猶至于膝宜衫裙之分自秦
[003-30a]
始也又云陳宫中尚窄衫子纔用八尺當是今制也
偏衫
僧尼之上服也僧史略曰後魏宫中見僧自恣偏袒
右肩乃施一邊衣號偏衫全其兩肩衿袖失祇支之
體此疑其始也
腰帶
實録曰自古皆有革帶及挿垂頭至秦二世始名腰
帶唐髙祖令向下挿垂頭取順下之義名䤩尾上元
[003-30b]
元年自三品官至庶人各有等制以金玉犀銀鍮鉐
銅鐵為飾自十三銙至六銙筆談曰自北齊全用胡
服鞢帶所垂蓋欲以佩帶弓劔帉帨筭囊刀礪之
類後去鞢猶存其環環所銜以鞢
如馬鞦根即
今帶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環為節唐開元之後帶鈎
尚穿帶本為孔本朝加順折也
金帶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澤珠澤之人獻白玉
[003-31a]
石天子賜黄金六鐶三五朱帶此即金帶之起也至
唐定令為四品服宋朝太祖又以玉不離石犀不離
角可貴者金也作金毬紋方團帶賜政府御仙花帶
賜侍臣今世謂笏頭荔枝者此始也
環
瑞應圖曰黄帝時西王母獻白環舜時又獻之則環
當出于此
指環
[003-31b]
春秋繁露曰紂刑鬼侯取其指環五經要又曰古者
后妃羣妾御于君所當御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
環退之進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今有指環此之遺
事也本三代之制者也
釧
通俗文曰環臂謂之釧後漢孫程十九人立順帝有
功各賜金釧指環則釧之起漢巳有之也
訶子
[003-32a]
本自唐明皇楊貴妃作之以為飾物貴妃私安禄山
以後頗無禮因狂悖指爪傷貴妃胷乳間遂作訶子
之飾以蔽之事見唐宋遺史
珮
董巴輿服志曰古者君臣皆佩玉三代同之蓋起于
夏后氏至周始制其等禮玉藻所記天子佩白玉公
侯山𤣥大夫水蒼世子瑜玉士瓀玫是也
璽
[003-32b]
春秋運斗樞曰舜為天子黄龍負圖封兩瑞有璽文
曰天皇符璽後漢祭祀志曰三王彫文詐偽漸興始
有璽符以檢姦萌是印璽之起肇于三代也應劭曰
璽信也古者尊卑共之月令云固封璽左傳襄公在
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而與之是也衞宏曰秦已
前民亦以金玉為印龍虎鈕秦始天子稱璽又以玉
羣臣莫敢用也唐武后改曰寳章衡編年通載曰開
元六年十一月乙巳改傳國璽曰寳也
[003-33a]
印
七雄之時臣下璽始稱曰印史記蘇秦佩六國相印
是也又人臣賜印之始云漢自三公而下有金銀銅
三等今惟節度觀察防禦等使賜之事始曰州縣之
有印始于秦按商鞅書定分篇曰法令之長印以封
劵云以法令之長有印以封劵則有司之賜印自秦
孝公之變法始爾筆談曰舊制中書樞宻三司使印
塗金近制三省樞宻院用銀蓋自神宗元豐中行官
[003-33b]
制初也
條印
通典曰北齊有督攝萬機之印一紐以木為之長尺
二寸廣二寸五分背上為鼻鈕長九寸厚一寸廣七
分腹下隱起篆文曰督攝萬機凡四字唯以印縫今
齪合縫條印蓋原於此
綬
禮玉藻曰天子佩白玉而𤣥組綬公侯山𤣥玉而朱
[003-34a]
組綬則綬蓋貫佩玉而相承受者也董巴輿服志曰
戰國解去紱佩留其絲璲以采組相連結于璲轉相
綬今所帶綬蓋起于七國而名之自三代也
韍
五經要義曰韍舜所製禮明堂位曰有虞氏服韍夏
后山商火周龍章鄭康成注曰韍舜所作之以尊祭
服三代增以畫文蓋冕服之也周諸臣所服又有
緼赤之别蘇氏演義曰昔先王食鳥獸之肉衣其羽
[003-34b]
皮韍字遂從韋韋皮也春秋正義云戰國以韍非兵
飾去之漢明復制周赤皮魏晉以還易以絳紗字遂
有從糸者也蓋太古蔽膝之法象冕服謂之韍朝服
謂之韠也
袴
史記屠岸賈滅趙氏趙朔之妻有遺腹生男賈索之
夫人置其袴中其稱始見諸此實録曰上古食肉衣
皮遂以為袴名袴褶今武士大口袴褶是魏文上馬
[003-35a]
袴也
禈
實録曰西戎以皮為之夏后氏以来用絹長至于膝
漢晉名犢鼻北齊則與袴長短相似而省犢鼻之名
魚袋
實録曰三代以韋為之謂之筭袋魏易之為龜唐髙
祖給隨身魚三品以上其飾金五品以上其飾銀故
名魚袋天后改為龜後復曰魚神龍初賜紫則給金
[003-35b]
魚賜緋則給銀魚不限品也唐會要曰永徽二年四
月二十九日給隨身魚袋咸亨三年五月三日始令京
官四品五品職事佩銀魚久視元年十月十三日職事
三品以上用金飾四品銀五品銅景雲二年四月二十
四日赦文魚袋着紫者金裝緋者銀裝宋朝神宗元豐
末親王又賜玉魚以副金帶金魚以副玉帶以唐禮
也韓文公之詩曰不知官髙卑玉帶懸金魚是也
笏
[003-36a]
唐會要曰笏周制也周禮諸侯象大夫魚鬚士以竹
晉宋以来謂之手板西魏以後五品以上通用象牙
武徳四年七月六日詔五品以上象笏六品以下竹
木笏舊制三品以上前挫後直五品以上前挫後屈
武徳以来一例上圓下方也淮南子曰武王問太公
曰寡人伐紂恐後世鬭爭不巳太公曰王欲久持則
塞民于兊于是解其劔而帶之笏此蓋周人制笏之
始也樂記曰武王克商袒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劔
[003-36b]
也
笏袋
唐明皇雜録曰故事皆搢笏于帶然后乗馬張九齡
體羸不勝因設笏嚢使人持之馬前遂以為常制梁
職儀曰八座尚書以紫紗裹手板垂白絲于手如筆
通志曰今僕射尚書手板以紫皮裹之名曰笏袋梁
中世以来執笏者皆白筆綴頭以紫嚢之此又似笏
之設嚢之始也
[003-37a]
笏帛
酉陽雜俎曰陳希烈不便搢笏騎馬以帛嚢之令左
右持之笏之設帛自此始也
韈
文子曰文王伐崇韈係解則其物已見于商代實録
曰自三代以来有之謂之角韈前後兩相承中心繫
之以帶洎魏文帝呉妃乃始裁縫為之即今様也以
綾為之洛神賦羅韈生塵是也
[003-37b]
履舄
世本曰于則作屝履宋衷曰黄帝臣草曰屝麻皮曰
履實録曰三代皆以皮為之單底曰履復底曰舄古
今註曰舄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濕履乃屨之不
帶者蓋祭服謂之舄朝服謂之履燕服謂之屨也周
禮屨人有赤黒二舄素葛命功等四屨亦通名耳續
事始曰宋元嘉元年始有鳯頭履故今人亦有鳳頭
鞋也
[003-38a]
靴
釋名曰非古服趙武靈王所作實録曰北屨也趙武
靈王始改服常短靿以黄皮為之後漸以長靿軍戎
通服之唐馬周以麻為之殺其靿加以靴氊開元中
裴叔通以羊皮為之隱麖加以帶子裝束筆談曰北
齊全用此服長靿靴也續事始曰故事邊裔之服不
許着入殿省至馬周加飾乃許也
屨
[003-38b]
草履也詩糾糾葛屨是也唐韻曰屝草屨黄帝臣于
則所造世本亦曰于則作屝屨宋𠂻云草屨為屝實
録謂始皇二年始以蒲為履馮鑑續事引古今注云
屨亦履也以謂有帶者此説非也
鞋
古者草謂之屨皮謂之履實録曰夏商皆以草為
之周以麻晉永嘉中以絲或云馬周始以麻為之名
鞋也古今注曰魏文帝絶寵段巧笑始製絲履則非
[003-39a]
晉永嘉中始以絲為鞋矣按禮少儀云國雖靡敝君
子不履絲屨則周人巳用絲為屨也
屐
異苑曰介之推抱木燒死晉文公伐以製屐蕭子顯
齊書曰襄陽有發楚王塜獲王屐論語隱義曰孔子
至蔡有取孔子屐者按晉文公之時已有製屐之事
而孔子亦有其物則是屐之為物春秋之間已見于
世矣至司馬晉遂為常服也古今注曰屐即舄之制
[003-39b]
而木匠曰齒也
雨衣
事始曰凡雨具周巳有左傳云陳成子衣製仗戈杜
預注曰製雨衣也是矣炙轂子曰惟絹油製之及油
帽陳始有之也馮鑑又引左傳楚子次于乾谿雨雪
王皮冠秦復陶以證雨衣按虞閼父為周陶正注曰
陶復陶白氏取為尚衣之職杜預又以復陶為油衣
蓋若晉武所焚雉頭裘唐太平公主所服百鳥毛裙
[003-40a]
今世駞褐之類也不得為雨衣云
學校舉貢部十六
學
禮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
有庠遂有序國有學孟子曰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學則三代共之沿革曰有虞氏太學為上庠然則學
自有虞氏始也通典曰漢文翁為蜀郡修起學宫天
下皆立學自文翁始也
[003-40b]
孔子廟
後漢鍾離意傳曰意為魯相身入孔子廟堂蓋孔氏
家廟也唐禮樂志曰武徳二年始詔國學立孔子廟
會要云六月一日也貞觀四年又詔州縣皆作㑹要
又曰髙宗緫章二年勅天下皆置宋朝因之
配坐
通典曰魏齊王芳正始二年二月講論通使太常釋
奠以大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顔囘配此蓋其始也唐
[003-41a]
會要曰貞觀二年以顔子配享孔子宋朝神宗熈寧
中大興學校又兼以孟子配也
先賢配
唐會要曰貞觀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詔以左丘明
等二十一人並令配享尼父廟堂此蓋其始也蘇氏
曰貞觀顯慶稱二十一賢太極開元即稱二十二賢
將前勅并學令比類于服䖍下有賈逵不知何年月
附入
[003-41b]
武學
宋朝神宗熈寧中興學以上舍養士始就武成王廟
側建武學如太學儀章衡編年通載曰仁宗慶厯三
年五月置武學于武成王廟八月罷
太公廟
唐書明皇本紀曰開元十九年四月丙申始立太公
廟十八日也
武成廟
[003-42a]
唐㑹要曰開元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置太公廟以張
良配享仍簡取自古名將准十哲上元元年閏四月
十九日赦文太公望追封武成王委中書門下擇古
名將准文宣王例置亞聖十哲建中三年七月十一
日史館奏奉今年五月十五日勅武成王廟配享人
冝令史館㕘詳定名以張良田穰苴已下十人為十
哲孫臏范蠡以下七十二人為弟子
賢良
[003-42b]
漢唐逮今取士之制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六科謂
之制舉亦曰大科通謂之賢良其制蓋自漢文帝始
史記文紀一年十二月日食令舉賢良方正能直言
極諌以輔不逮至十五年九月䇿平陽侯窋等所選
晁錯曰興自朕躬是也亦見班固前漢晁錯本傳云
事始則謂自孝武䇿仲舒始非也
秀才
漢氏取士又有孝亷秀才二等齊宋以來州有秀才
[003-43a]
之舉隋唐之代其科最上貞觀中有舉而不第者坐
其州長由是其科廢故自唐及今雖進士猶以秀才
為號自唐漢之舊也蘇氏演義曰漢武有䇿秀才文
也李肇國史補曰進士為時所尚久矣俊乂實在其
中由此出者終身為文人其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
之鄉貢肇元和中人蓋自憲宗時已為進士之稱也
進士
摭言曰周諸侯貢賢于天子升之太學曰造士大樂
[003-43b]
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其
事見于禮王制及周官樂正之職此蓋進士之始也
摭言又云隋大業中始置進士之科此蓋設科之始
也
明經
漢始以明經射䇿取人以通經多寡補文學掌故唐
乃置明經之科開元中崔元瓘上言問大義十道時
務䇿三道宋朝定業三經義三十道也
[003-44a]
學究
唐選舉志取士之科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九經
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為舉之常選學究設
科自有唐也宋朝神宗熈寧中以經術興三舍始除
之
三禮
唐㑹要曰德宗貞元五年五月五日置三禮科唐百
官志則云二月勅置三禮開元禮科
[003-44b]
三傳
又㑹要曰穆宗長慶三年二月商侑奏置三傳及三
史科宋朝神宗始以經義取士獨立進士明法二科
餘並廢也
明法
漢新有國詔明法者遣詣相府此明法之始也唐始
設明法科
處士
[003-45a]
史記伊尹干湯致于王道曰伊尹處士湯迎之五反
然後往此名處士之始也宋朝有沖晦處士李退夫
在慶厯皇祐之間也材希兩朝寳訓曰康定中賜興
化徐復號沖晦處士終南髙擇號安素處士
武舉
唐選舉志曰武舉蓋起于武后之時其始置在長安
二年也唐會要曰長安三年正月十七日詔天下諸
州宜教武藝每年凖明經進士貢舉例送此武舉之
[003-45b]
始也宋朝具科雖不廢亦不常舉自神宗立武學始
詔三嵗一次隨進士明法發解也寳訓云天聖中置皇
祐初詔罷治平元年樞宻院言不可廢英宗復置之
鄉貫
唐會要曰開元十九年六月六日勅諸州貢舉皆于
本貫不得于所在附貫然則貢舉之用鄉貫自明皇
始也
貢士
[003-46a]
周禮大司徒邦國舉賢者于王則貢舉之始也唐武
徳初諸州號明經俊秀州縣試取合格者每年十月
隨方物入貢摭言曰武徳辛巳嵗四月一日勑也按
辛巳武徳四年云
羣見
唐髙祖始詔舉人隨物入貢會要曰長夀二年十月
十日劉承慶疏伏見比来天下所貢物至元日皆陳
在御前唯貢人獨于朝堂拜恐所謂重物輕人請貢
[003-46b]
人列方物之前從之此貢人羣見之始也筆談曰舊
制貢舉人到闕悉入對謂之羣見逺方士不知朝廷
儀班列紛錯見之日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有司
患之近嵗止令解頭入見蓋自仁宗始也
詞賦
唐書薛登傳登天授中上疏曰漢世求士必先其行
魏取放逹晉先門閥陳梁薦士特尚詞賦詞賦取人
始于梁陳也唐天寳十三載始試詩賦蓋用梁陳之
[003-47a]
意云科舉之以詞賦此其初也國家自神宗專以經
術取士詞賦遂罷
三場
貢士前漢唯射䇿唐初并試雜文天寳十三載舉人
問䇿外更詩賦并雜文貼經為三場試也通典云摭
言曰進士與俊秀同源異𣲖兩漢有射䇿對䇿唐髙
宗垂拱元年呉師道等及第勅批云略觀其䇿並未
盡善調露二年劉思𤣥請加試雜文神龍元年方行
[003-47b]
三場試云
雜文
唐貞觀八年劉思𤣥始令貢士試雜文今論是也摭
言云調露二年見上條
印卷
五代會要曰清泰二年九月貢院奏奉天成四年勅
舉人試前五日納試紙用中書省印印訖付貢院院
司縁所試場數極多旋旋印紙鏁宿内中在往来不
[003-48a]
便請祇用當司印從之則試卷之用印自唐明宗始也
混牓
宋朝會要曰大中祥符四年五月晁迥等奏引試進
士預令於貢院納案子試前一日貢院出牓曉示逐
人排坐位處所則引試之有坐位牓自此為始今亦
為之混牓
印題
又宋朝會要曰大中祥符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真宗
[003-48b]
親試進士於崇政殿内出策題摹印以賜印題自茲
始也
封彌
即糊名也唐初以試有官人按選舉志唐初擇人以身
言書判六品以下集試初試選人皆糊名令學士考判
又張説傳曰永昌中武后策賢良詔李景諶糊名考覆
國史異纂曰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
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蓋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貢
[003-49a]
舉發解皆用其事曰封彌宋朝㑹要曰咸平二年正
月命董龜正等封印卷首蓋試日就院置局始命官
曹主之也話録亦謂糊名自唐武后始也
巡鋪
宋朝㑹要曰雍熈二年正月詔禮部引試分差官廊
下察視勿容私相教授此巡鋪之始也初以檢視九
經諸科至景德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命喬希顔等始
為巡試鋪乂天聖二年正月始有巡鋪官孔延魯自
[003-49b]
此巡鋪遂為定制也
監門
又曰雍熈二年正月詔禮部試九經諸科輪畨差官
二人在省門監守此試院監門之始也洎真宗景
德四年十二月十三日乃命嚴類等專監門也
知舉
唐選舉志曰隋唐之代貢士皆考功主試開元二十
四年考功員外郎李昻為舉人詆訶𤣥宗以員外郎
[003-50a]
望輕遂移貢舉於禮部以侍郎主之禮部選士自茲
始也
對拜
筆談曰禮部貢院試進士日設香案于堦下主司與
舉人對拜此唐禮也設為供帳有司具茶湯至試學
究則悉徹帳幕氊席之類亦無茶湯防氊幕及供應
人私傳所試經義蓋嘗有敗者故也
别試
[003-50b]
又唐選舉志曰開元二十四年以禮部侍郎主選其
親故移考功謂之别頭貞元十六年髙郢奏罷之元
和十三年又復之宋朝謂之别試所試有别頭自唐
開元始也
放牓
摭言曰進士牓頭立粘黄紙四張以氊筆淡墨衮轉
書禮部貢院四字或曰文皇親以飛帛書之又云象
陰注陽受之狀轂亦自唐室始也張洎賈郎中談録
[003-51a]
曰賈君嘗問放舉人牓貢院容用淡墨氊書何也對
曰聞諸祖父説李紓侍郎將放舉時命筆吏書吏暴
卒令史王昶終其事昶被酒揮染不能加墨逮明張
牓始覺無及矣一牓之内字有二體反致其妍自後
因模法之遂成故事今用氊書蓋益增其竒麗
殿試
茲禮起于漢武帝其䇿賢良文曰興自朕躬是也通
典曰唐武后載初元年二月十四日䇿問貢人于洛
[003-51b]
城殿殿前試人自此始也宋朝會要曰開寳六年三
月太祖御講武殿覆試宋凖以下先是禮部放凖等
下第徐士亷撾登聞鼓上言知舉官取捨非當即詔
禮部籍入䇿進士并終場經學凖等並覆試於殿廷
自是為常制編年通載云三月庚午也御試舉人自
此始也
唱名
宋朝會要曰雍熈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
[003-52a]
試進士梁顥首以程試上進帝嘉其敏速以首科處
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賜及第唱名賜第蓋
自是為始
五甲
又曰淳化三年三月四日帝御崇政殿試進士詔糊
名考校定其優劣為五等第一至第二等賜及第第
三第四賜出身第五賜同出身五等之分自此為始
也天聖五年始曰甲
[003-52b]
及第
漢之取士其射䇿中者謂之髙第隋唐以來進士諸
科遂有及第之目
釋褐
宋朝㑹要曰太平興國二年正月十二日賜新及第
進士諸科吕蒙正以下緑袍靴笏非常例也御前釋
褐蓋自是始呉處厚青箱雜紀曰世傳潘閬安鴻漸八
才子圖皆策蹇重戴又王禹偁贈崔遵度及第未脱
[003-53a]
白詩曰且留重戴士風多則國初舉子猶重戴矣此
唐風也英宗在諒陰於及第後用其禮云
賜宴
又曰開寳八年賜新及第進士王嗣宗等錢有手令
宴樂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七日太宗親試吕蒙正以
下並賜及第仍賜宴開寳寺兼降御製詩二首賜之
此賜宴及詩之始也唐制禮部放牓後勅下之日醵
錢於曲江為聞喜宴近代多於名園佛廟至是官為
[003-53b]
供帳為盛集焉景德二年始賜宴於瓊林苑自此為
定制按李肇國史補云曲江大㑹此為下第舉人其
筵席簡率比之幕天席地爾來漸加侈靡皆為上列所
據向之下第舉人不復預矣摭言曰曲江遊賞雖云
自神龍已来然盛於開元之末今瓊林賜宴亦唐曲
江杏園之事爾
題名
宋朝之制進士中第必賜名於桂籍堂其事以唐人
[003-54a]
題名慈恩寺為始劉禹錫嘉話録曰慈恩題名起自
張莒本於寺中開宴偶題其同年人因為故事摭言
云神龍已来杏園宴後皆於慈恩寺塔下題名又曰
進士題名自神龍之後遇開宴率皆期集慈恩塔下
題名
賜儒行
宋朝會要曰淳化三年三月詔以新印儒行賜近臣
先是御試進士日以儒行篇為論題帝欲激勸士流
[003-54b]
敦儒行故特令醮印至是首賜新及第舉人孫何聖
㫖諭令依此修身為治天聖五年四月賜新及第進
士王堯臣以下禮記中庸各一本八年四月王拱辰
以下又賜大學篇也
謁先師
唐書劉伯芻傳伯芻子允章咸通中為禮部侍郎請
諸生及進士第並謁先師則茲禮起於唐懿宗之世
劉允章請也又選舉志曰開元五年始令鄉貢明經
[003-55a]
進士見訖國子監謁先師是則開元之禮第施於貢
士而咸通時允章所請糾開元貢士之禮而為之制
也唐會要云開元五年五月八日也摭言又以為九
月詔
登科記
唐會要曰大中十年四月禮部侍郎鄭顥進進士諸
家科目記十三卷勅自今後放牓訖仰冩及第人姓
名仍付所司逐年編次摭言曰永徽已前俊士秀才
[003-55b]
二科猶與進士並列咸亨後由文學舉于有司者競
集於進士繇是趙傪刪去俊秀故目之曰進士登科
記其事之始疑自唐初而獨以進士登科名記當起
於髙宗時趙傪云
曳白
唐天寳元年冬選六十四人判入等時御史中丞張
倚男奭判入髙等有下第者當為薊令以其事白安
禄山禄山奏之来年正月𤣥宗御勤政樓親重試唯
[003-56a]
十二人比類稍優張奭不措一辭時人謂之曳白即
拖白是也
[003-56b]
事物紀原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