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7 元明事類鈔-清-姚之駰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明事類鈔卷十六
           監察御史姚之駰撰
  人品門二/
   聰敏
一覽千言 元史許有壬幼頴悟一目五行嘗閲灤州
 净居寺碑文近千言一覽輙背誦無遺
誦徹秘書 玉堂叢話景清逰國學時同舎生有秘書
[016-1b]
 公假之約明旦即還生旦往索公謬曰吾未嘗假也
 生忿訟于祭酒公即持所假書往見曰此清所業書
 即誦徹卷祭酒問生生不能誦一詞因叱生退公出
 即以書還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相戲耳
假書七日 金幼孜集向都御史寶資性異常嘗從人
 假通鑑綱目七日即還之間舉以問答之如響
疏碑文 明史鑑集吕尚書震從上北征見碑立沙磧
 中率從臣讀之後一年上語及碑詔往録焉震曰臣
[016-2a]
 當時與讀此今尚記憶遂于上前疏之上不信密使
 人至彼拓其本囘校之無一字脱誤
已在胸中 明黄伯生集劉誠意在燕京時書肆有天
 文書一帙因閲之翌日即背誦如流其人大驚欲以
 書授公公曰已在吾胸中矣無事于書也
持軸一揮 澹園集張文僖益才甚敏捷而好圍碁求
 者敦迫輒令侍書持軸舉筆一揮詞翰雙美
馬過成誦 程敏政集湯允勣少負才入學為生徒日
[016-2b]
 記數萬言學有舊版文千餘字允勣騎馬過一目成
 誦
一過識面 洪武實録陳洽為給事中嘗奉命閲軍一
 過輒識面目記姓名有再至者輒叱去
按畢成誦 宋濂小傳潛溪公善記張繼之問四書經
 傳若干曰可通背公以一月為答繼之不信抽架上
 雜書俾即記五百餘言公以指爪逐行按之按畢成
 誦一字不遺
[016-3a]
書染肆籍 典故紀聞劉昌蚤嵗頴悟嘗避雨染肆閲
 其簿籍已而染肆火即書以畀之不失毫髮後仕至
 㕘政案五雜俎作閩人林誌事
横看書 啟崇野乗陳行人際泰一目數行嘗黙二十
 一史不三月而成人以為略公曰諸君目鈍我横看
 耳
書繪圮壁 玉堂叢話黄諫博學工篆隸兼善繪事館
 中壁舊寫白菜其上題者先後數百人一日忽圮衆
[016-3b]
 共惋惜諫命亟立壁一一書之并繪白菜如舊
百韻二章 明史藁屠長卿詩文一揮數紙常戲命兩
 人對案分拈二題各賦百韻咄嗟之聲二章立就
   幼慧
詰金釧 元史岳柱八嵗觀畫師何澄畫陶母剪髮圖
 指陶母手中金釧詰之曰釧可易酒何剪髮為何大
 驚
畫地為卦 元史類編巴延生三嵗以指畫地或三或
[016-4a]
 六若為卦者
識風丁 元史王恂穎悟三嵗時家人示以書帙輒識
 風丁二字
畫地為陣 元史齊榮顯幼聰悟與羣兒戲畫地為戰
 陣端坐指揮各就行列九嵗代父任為千户
得錢市書 元史類編馬祖常七嵗知學得錢即以市
 書十嵗時見燭欹燒屋解衣沃水以滅火
童子舉 元史補遺時舉童子科惟張奉山尤精篆籕
[016-4b]
 陳元麟能通性理葉留耕問元麟以四書大義則曰
 無過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折軰與交 元史李孟七嵗能文通貫經史善論古今
 治亂一時名人商挺王博文皆折行軰與交
日易一帙 元史吳萊七嵗能屬文書一經目輒成誦
 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族父扣之萊琅然
 而誦不遺一字
應口作詩 解縉行狀公頴悟絶人六嵗時人戲之曰
[016-5a]
 小兒何所愛即應口作四詩其一曰小兒何所愛愛
 者芝蘭室更欲附飛龍上天看紅日
暗誦九經 宋濂集曾魯官至侍郎七嵗時能暗誦九
 經一字不漏
賦鳳凰臺 沈周年十五㳺金陵作百韻詩上地官崔
 侍郎面試鳳凰臺賦援筆而就咸以為不減王子安
目市厯 楊一清墓表公七嵗時便能屬文讀書過目
 成誦人欲試其心取諸市家日厯鱗雜米鹽之數令
[016-5b]
 目一過輒無遺脱
不易美衣 明崔銑集劉主事佐生五嵗值嵗凶民有
 鬻美衣于市者大母以升米易之曰将衣汝佐泣曰
 今米與衣孰重無米死矣衣何用大母大奇之
石蟹金龍 明吕本集袁文榮煒五嵗時即能屬對試
 之者曰書生尋石蟹公應聲曰學士跨金龍識者已
 知為台輔矣
夾袋法言 明吳儼集徐文靖溥為兒時從里師逰嘗
[016-6a]
 取經典法言為一冊題曰聖賢要語藏夾袋中以自
 警里師疑為玩具逼而觀之乃大驚
神童脚短 李東陽年譜文正四嵗能作大書順天府
 以神童薦入内庭過門限太監云神童脚短即髙應
 云天子門髙召見文華殿命給紙筆書麟鳳龜龍十
 餘字上甚喜抱置膝上賜珍果及寶鏹六嵗八嵗復
 兩召試講尚書命𨽻京庠
詔試館閣 明洗東之集程篁墩生而蚤慧十餘嵗以
[016-6b]
 神童薦英廟喜其應對拜起如老成人詔館閣試之
 賦聖節瑞雪詩并經義一篇援筆立就文采燦然
私作詩文 劉定之行状公父石潭先生日授以書而
 不令作文字公每私為之一日于床褥間得所作祀
 竈文及咏桃漿諸詩先生大驚自是稍敢以文字進
為韻語 王鏊集張少宰元貞生而靈異出語驚人寧
 靖王聞其名召見之命為韻語響應無窮有心定萬
 事定之語
[016-7a]
咏寶刀 陳繼儒集王元美年十五咏寶刀詩師為之
 避席
老吏筆 吳寛集倪文毅公生而瓌岸童時業文之餘
 兼通吏事有羣吏将赴部試出獄詞為題令剖斷旁
 觀者曰此老吏筆也
咏五指山 黄佐集邱濬六嵗時信口為歌詩語皆警
 拔如咏五指山詩識者知其必為國器
賦赤雁 薛應旂集舒芬幼峭穎甫成童入郡學郡守
[016-7b]
 試以赤雁賦奇其才謂當魁天下
父名輟讀 明史藳姜士昌五嵗授書至惟善為寶以
 父名寶輟讀拱立師大奇之後仕至員外郎數有論
 建
不學識字 麽㱔詔元時有麥宗生七嵗不學而識文
 字旁通外畨百蠻諸家之書
   勤學
必至千遍 元史韓擇積學四十年多讀書必熟誦乃
[016-8a]
 已嘗言人讀書不至千遍終于無益
抄日者家 元史許衡遭世亂且貧無書嘗從日者家
 見書疏義因請寓宿手抄
塞窻讀書 姚燧集姚公樞稚弱讀書夜分不輟魯國
 夫人恐傷耽苦每止之乃塞窻不使見燭就枕讀書
 必至三鼓
就磨坊燈 梧溪集李好文幼力學家貧夜夜就鄰之
 磨坊燈讀書凡十餘年不懈
[016-8b]
書柳簡 元史類編秦起宗生長兵間學書無從得紙
 父順削栁為簡寫以授之成誦削去更書
轆轤傳食 明貝瓊集鐵崖先生父宏築萬卷樓使先
 生讀書樓上懼易怠去梯轆轤傳食積五年
摘葉書事 元史類編陶九成輟耕樹隂每記一事輒
 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去則埋于樹根十餘年遂累盎
 至數十一日盡發其藏萃而録之題曰南村輟耕録
革衣偃卧 元史蕭㪺讀書南山三十年製一革衣由
[016-9a]
 身半以下及卧輒倚于榻玩誦不置
赴操求火 獻徵録翟少傅鑾少時日記數千言每讀
 書率終夜不寢鄰有武人張姓者每五鼓赴操必扣
 門求火公自給之如是者數載
兩甎皆穿 名山藏曹端篤尚理學専盡研究座下著
 足皆穿
居牛棚 明戚元佐集海寧祝先生教授生徒學者雲
 集吳昻短褐草鞋負書走數十百里從學先生奇之
[016-9b]
 曰生來晩書室盡滿惟室旁一牛棚幸無牛生寧居
 乎昻曰唯唯先生乃令人掃除塗塈昻解衣雜塗人
 共作不日就舎後學業大成登進士仕至方伯
竹筩注膏 唐順之集林吏部春少時家貧常以竹筩
 注膏繫衣帶間惟所適則出膏于筩燃火讀書
獄中讀書 明通紀楊溥在獄十年家人供食不能繼
 日與死為鄰愈勵志讀書不輟同難者止之對曰朝
 聞道夕死可也已而得釋晩年遭遇為閣老大制作
[016-10a]
 多出其手獄中讀書之功居多
藥主人 獻徵録王行家貧隨父讎藥時數嵗閲藥千
 品悉志其名主人遂悉所儲書恣其披閲三年辭去
 對客紬繹經史纚纚不窮然几上無留冊叩其所自
 曰向得之藥主人耳郡守魏觀為薦于朝
畫牧牛圖 耿恭簡集董大㕘朴少魯讀書日不能數
 行鄰父謂其父曰郎君不慧曷不令牧耶公聞之憤
 丐畫工畫一牧子牧牛置座右益奮勵比長而發慧
[016-10b]
 卒成進士以文學顯
不踐房闥 明黄姬水集趙僉事汴弱冠始室即晨興
 佔俾多在雞鳴前一老嫗執燭辨明而出夜分而入
 晝日不踐房闥曹夫人嬪公半載未識其面
燃葉諷誦 獻徵録鄒智幼讀書龍泉菴中貧無繼晷
 之給掃樹葉蓄之燃以代燭諷誦達旦
習不待職 王世貞集徐有貞為編修時于書無所不
 讀而好習兵法刑名水利諸家于天文風角尤精究
[016-11a]
 不倦人曰此豈公職耶有貞笑曰待職而後習則已
 晩矣
袪勌鬼 李日華集吳匏菴少勤夜讀作祛勌鬼文宦
 者傳入禁中世皇御筆改鬼作魔
讀書燈 吳中有娶婦者夜大風雨滅燭徧乞火無應
 者僉曰南濠都少卿家當有讀書燈在叩其門果得
 火案少卿名穆
遶屋温誦 王世貞集楊忠愍少讀書僧寺毎至夜分
[016-11b]
 燈且盡瞑坐而思屬文誼會寒無下襦遶屋行且温
 誦日所臆令脛以上微暖得少假寐五更起汲水手
 凍屬于綆呵之乃解
褰裳送目 陶望齡三條編夙齡嗜篇翰屈首受詩書
 褰裳九流津送目萬古初
   博物
三不可及 元名臣事略郭公守敬以純徳實學為世
 師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學二曰厯數
[016-12a]
 之學三曰儀象制度之學
記僻學 元史富珠哩翀記問宏博于異言僻語無不
 淹貫
嵗記月記 山堂肆考袁伯長學士博問洽識江左絶
 倫嘗語張伯雨曰宋東都典故能以嵗記之渡江以
 後事能以月記之
該貫旁通 元史許謙肆力于學若天文地理典章制
 度食貨刑法字學音韻醫經術數之説靡不該貫旁
[016-12b]
 通而釋老之言亦洞究其藴
如探篋笥 元史侯均積學四十年無不淹貫兼通釋
 老外典其答諸生所問窮索極捜如探諸篋笥雖方
 言古語世所未曉者莫不隨問而答
職注張 玉堂叢話武廟閲文獻通考有星名注張問
 欽天監不知内使下問翰林楊慎對曰注張栁星也
 周禮以注名者注曰注味也鳥喙也音呪南方朱鳥
 七宿栁為鳥之咮也史記律書西至于注張漢書天
[016-13a]
 文志栁為鳥喙因取史記漢書二條以覆
熟藏書 明羅圯集吳孜為典籍文淵閣藏書數萬卷
 標目亦數帙或問之矢口縷縷如注
如探淵海 獻徴録翟鑾在内閣上嘗顧問羅峰張公
 某事莫知所本公告以出劉向説苑手自檢授張公
 嘆服曰公博物洽聞如探淵海非吾所及
矞宇嵬𤨏 楊慎集嘉靖初給事張翀上疏論學術有
 矞宇嵬瑣語上以此四字問内閣值慎在史館即取
[016-13b]
 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復
對應龍 王鏊記聞宣宗閲畫見龍有翼而飛者後問
 閣下三楊諸公皆不能對上顧翰林諸臣曰有能知
 者否陳繼時官在下對曰龍有翼曰應龍上問何出
 對曰出廣雅命取視之信
求未見書 獻徴録邱濬名動京師益求人間所未見
 書讀之遂以博極羣書稱于時尤熟本朝典故
詗四事 明周復俊集楊升菴舉進士少師三南楊公
[016-14a]
 設四事詗之皆生平所未了者升菴從容酬對本末
 融貫少師嘆曰此真才子
條對僻事 明曾棨傳略成祖摘記載諸隠僻事問棨
 條對無遺誤由是見寵有薦文字者帝必問才學如
 棨否
熟掌故 明史藳蔣徳璟博聞强識熟前代典章及本
 朝典故九邊阨塞河漕屯牧鹽筴水利厯律刑法莫
 不究其利弊文章敏捷嘗一日應二十餘誥勅
[016-14b]
   識鑒
試古文 元史淵頴先生吳萊人或以古文暗試之察
 其詞氣即知為某代某人作
非逺器 元史龔伯璲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欲虞集
 為薦引集曰不可是子雖小有才然非逺器亦恐不
 得令終伯璲後以事敗殺身世乃服集知人
脱俘籍 元史類編姚樞奉詔即軍中求儒釋道醫卜
 士凡儒生掛俘籍者輒脱之趙復在其中樞與之言
[016-15a]
 信奇士
縉非狂士 名臣録文皇嘗與解縉論羣臣御書蹇義
 而下十人命各疏于下公以實對後驗之十不失一
 仁宗出所評示楊士奇曰人謂縉狂士縉非狂士也
論相器 劉誠意行狀上欲相楊憲公與憲素厚以為
 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上曰汪廣洋何如公曰此
 褊淺曰胡惟庸何如公曰此小犢將僨轅矣
閲文知人 李東陽集戴恭簡珊毎試士閲文即知其
[016-15b]
 人之心術器識至年之修短位之崇卑悉斷决不爽
 督學南畿其最賞譽者王公鏊也
持律與别 趙貞吉集楊廷和少年讀中秘書才器廟
 廊司馬余肅敏重之歸老之日獨持大明律與别曰
 介夫當相天下為我熟此以助他日謀斷
解帶相贈 張居正集僕年十三東橋顧公時為巡撫
 一見即許以國士呼為小友毎與人言此子將相才
 也又解束帶以相贈曰子他日不束此聊以表吕䖍
[016-16a]
 意耳
有王伯安 明紀事本末宸濠反飛報至朝王瓊宣言
 曰有王伯安在何患不久當有捷報耳卒如其言
文足傳世 玉堂叢話吳文定未遇時受知于徐武功
 有人來乞墓志公曰若欲名宦以榮親耶欲傳世之
 文耶其人言為親不死計正欲傳世耳公曰若是則
 吳寛秀才其文足傳世者盍往求之
嚙手出血 獻徴録趙尚書羾善賞識臧否于肅愍巡
[016-16b]
 撫河南時公方家居于數造焉一日公執于手嚙之
 出血于即悟泣拜請教公不答于出其孫問之公憮
 然曰于好官惜不得令終耳
朝服再拜 明史藳楊繼宗嘗監鄉試得二卷具朝服
 再拜曰二子當大魁吾為朝廷得人賀耳及拆卷乃
 王華李旻也後果相繼為狀元
詩識賢輔 獻徴録郭璡為吏部尚書進士李賢入選
 公試嘉禾詩奇賢輔相材授騐封主事
[016-17a]
讓一頭地 李賢雜録楊文定溥鄉試胡儼典文衡批
 其卷曰初學小子當退避三舍老夫亦讓一頭地又
 曰他日立玉階方寸地必能為董子之正言而不效
 公孫之阿曲時以儼為知人
能知人 楊文襄行略文襄急于進賢而明于知人拔
 仇鉞于列校而寘鐇擒舉王守仁于庶僚而宸豪誅
 録楊洪于編戍而總兵漕運俱得至于宇文定之首
 倡義旅喬公宇之捍禦留都俞公諫之總制江右是
[016-17b]
 皆儲才于無事之時應用于有事之日也
戒吏伐鼓 明史藳南樂魏允中為諸生副使王世貞
 大器之嵗鄉試戒門吏曰非魏允中第一無伐鼓以
 傳也已而果然
識社禝臣 本朝王貽上居易録左光斗有知人鑒視
 學北畿拔史可法為童子冠史年少貌寢左撫之曰
 善自愛將來社禝臣也衆咸笑之後果大拜殉國難
   賞譽
[016-18a]
公輔器 元史虞集聞成遵名亟欲見之會遵來謁集
 方有目疾迫而視之曰適觀生文今見生貌公輔器
 也
何如曼碩 元史類編揭徯斯擢授經郎文宗多所咨
 訪中書每奏用儒臣必問曰其才何如揭曼碩
神人 元名臣事略太宗時西域諸國及髙麗使者來
 朝帝指楚材示之曰汝國有此人乎皆對曰無有殆
 神人也帝曰朕亦度必無此人
[016-18b]
宜居師範 元史陳旅字衆仲為閩海儒學官中丞馬
 雍右與俱至京虞集見其文嘆曰此所謂我老将休
 付于斯文者即延至館中譽以博學多文宜居師範
 之選
景星麟鳳 元史同恕自京還家居縉紳望之若景星
 麟鳳鄉里稱為先生而不姓
中原碩儒 元史類編文宗嘗駐蹕龍虎臺馬祖常應
 制賦詩尤被賞嘆稱為中原碩儒
[016-19a]
文章政事 元史廉希憲為名相慎許可嘗語人曰方
 今文章政事兼備者王國賓也
賜六花袍 元史補遺王景賢號愚谷著作超逸文宗
 出居海南得所為詩嘉其清雋手書愚谷二大字賜
 之及即位更賜以六花官袍
比之李蘇 元史世祖與侍臣論文學之士曰趙孟頫
 唐李太白宋蘇子瞻之流也
真臺掾 元史張養浩辟為禮部令史仍薦入御史臺
[016-19b]
 一日病布呼珠親至其家問疾四顧壁立嘆曰此真
 臺掾也
儒林四傑 元史婺州黄溍與同郡栁貫臨川虞集豫
 章揭徯斯齊名號為儒林四傑
追漷南 元史揭徯斯年七十致仕而詔遣使追及于
 漷南復奉㫖還撰明宗神御殿碑文成賜楮幣甚渥
完名令徳 續通考本朝學者見道分明踐履篤實惟
 薛文清一人至吕涇野𣆀出完名令徳不忝文清
[016-20a]
賜對 明沈士謙明良録陶安字主敬上賜對曰國朝
 謀畧無雙士翰院文章第一家
岐舌并口 唐寅集僕往冒東南文士之上方斯時也
 薦紳交友舉手以慶岐舌而贊并口而稱
真儒復出 吾學編陳白沙逰太學邢祭酒讓試和楊
 龜山此日不再得詩大驚曰龜山不如也即颺言朝
 宁謂真儒復出由是名動京師
子房諸葛 明劉瑜謝表先臣劉基放迹江湖識真主
[016-20b]
 于未遇决機帷幄翌丕運于方開故在軍則稱之曰
 子房其命詞至比之為諸葛
厚重博大 名臣録蹇忠定公厚重博大為當代名臣
 凡大臣得位行志未有若其顯且久者
楚三傑 玉堂叢話世宗在藩邸獻皇帝語之曰吾楚
 有三傑若知之乎兵部尚書劉大夏大學士李東陽
 楊一清
古人未易 明紀事本末陳獻章少所許可劉大夏在
[016-21a]
 廣東時獻章稱之曰劉公愛民如子守身如女無論
 今人即古人亦未易得也
賦相逢行 明陸師道集袁永之制作燦然動師邃古
 北地李獻吉少所許可獨一見歡然如故賦相逢行
 為贈且命其子他日必袁生表吾墓其重之如此
伯宗才子 吾學編吳伯宗入朝太祖製十題命賦援
 筆立就辭語峻潔太祖曰伯宗才子
先民遺軌 憲章録劉忠宣明識治理如賈誼通達治
[016-21b]
 體如陸贄質直不阿如汲黯廉潔不私如包拯忠誠
 懇至如司馬光固先民之遺軌云
神駿祥鸞 耿定向集李東陽幼負俊才藉有清譽藝
 林推為神駿雲路比之祥鸞
恭慎醇粹 名山藏劉閔恭慎醇粹孝行髙古日無二
 粥身無完衣而處之裕如宏治中尚書林俊薦以布
 衣入侍東宫
一攀龍 汪道昆集元美之多于鱗也其言曰漢庭兩
[016-22a]
 司馬吾代一攀龍言兼長也
玉光劍氣 玉堂叢話吳祐幼而頴悟鄉先達葛元詰
 曰此兒玉光劍氣終不可掩洪武三年鄉試又一年
 禮部廷對皆第一
小韓子 吾學編方孝孺髫齡已善屬文讀書十行俱
 下曰積寸許人呼為小韓子
清剛簡貴 梅村集黄陶菴先生為人清剛簡貴言規
 行蚤有得于濂洛之傳
[016-22b]
一身四現 明薛剛筆餘長卿儀部之才如天風乍來
 海濤忽勇漢之文園唐之青蓮宋之坡老明之長卿
 葢一身四現者也
兩文敏 吳偉業題思翁倣趙承㫖筆詩佘山雲接弁
 山遥苕霅扁舟景色饒羨殺當時兩文敏一般殘墨
 畫金焦董尚書其昌宏光補諡以其風流文物繼迹
 承㫖得諡文敏
   名望
[016-23a]
遇冦詭稱 元史蕭㪺有盛名鄉人有暮行遇冦者詭
 曰我蕭先生也冦驚愕釋去
容接為榮 元名臣事畧王磐夙有重名天下想聞風
 采得被容接者終身以為榮
武夫知重 貝瓊集楊鐵崖先生武夫悍卒識與不識
 皆知其文為重
白雲先生 元史許謙身任正學之重嘗以白雲山人
 自號世稱為白雲先生又察罕暮年居徳安白雲山
[016-23b]
 别墅以白雲自號嘗入見帝望之曰白雲先生來也
稱韓先生 元史補遺韓性出無輿馬僕御所過負者
 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街叟至于童稚厮役咸稱之曰
 韓先生云
以米沽名 元史類編有陳柏者被命監鑄祭器來杭
 州倪瓚慕其名張燕湖山間餽米百石柏命從者舉
 豆觥引伎樂悉分散之顧瓚曰自在京時即熟爾名
 葢以米沽之也遂絶不與交
[016-24a]
禦冦還財 典故紀聞陳公甫與族弟同舟遇冦盡刦
 舟中財物而去公甫居舟尾呼曰我有行李在此寧
 取我物耳冦問為誰答曰我陳獻章也冦曰小人不
 知冒犯君子舟中人皆先生友也忍利其財乎悉還
 于舟乃去
懸像對坐 王瓊事略晉溪在本兵時王文成撫贛每
 讀其疏必稱奇才平生不見先生面客有進先生像
 者公懸之中堂焚香對坐左手抱孫右手執先生奏
[016-24b]
 讀之明日入奏事必盡行其所請明王士騏詩尚書
 懸像拜中丞僕僕生前豈為名
疏薦遺佚 明史藳鄒吏部元標里居講學從逰者曰
 衆名髙天下中外疏薦遺佚凡數十百上莫不以元
 標為首
三甫 嘉靖中五子創詩社于長安于鱗出守元美為
 政南昌銅梁張肖甫及助甫相繼入焉是為七子元
 美所謂吾黨有三甫是也
[016-25a]
鼎立而三 陳繼儒集御史楊公謁于忠肅公墓嘆曰
 浙中伍大夫岳武穆與公鼎立而三命廓公祠遂成
 湖上偉觀
不犯鄉里 玉堂叢話正徳中湖廣調土兵截殺流賊
 所經擄掠一空至華容見劉司馬大夏各拜曰大人
 鄉里安敢犯遂肅然出境
貢使問安 明樓璉集海外殊絶罕至之國朝貢之使
 接于國門必門宋公濂安否購公文集以歸孫蕡送
[016-25b]
 先生致仕詩髙麗日本朝王使長向仙班問姓名
草木知名 明史藳黄忠宣福兩以尚書領交阯布按
 事多恵政後㕘贊南京有安南使來或問曰汝識此
 大人否對曰南交草木亦知公名安得不識
闗中先生 明楊廉琬琰録馬溪田未登仕籍安南貢
 使問禮部主事黄清曰闗中馬理先生何在其名重
 外夷若是
蠻貊所重 劉忠宣言行録邑舉人張某會朝鮮使使
[016-26a]
 問公起居某詰其故曰吾聞中國有李西涯劉東山
 某復扣其孰優使徐曰是何待言鄉人令廣中遇安
 南使者入貢問曰爾鄉劉司馬逺戍西鄙今安否其
 為蠻貊所重如此
東西王 明史藳王直泰和人在翰林二十餘年著作
 多出其手與金谿王英齊名人稱二王以居地目直
 曰東王英曰西王
褐衣客 李攀龍詩謝榛吾黨彦咄嗴名士籍遂令清
[016-26b]
 廟音乃在褐衣客
八君子 明史藳時稱東林八君子顧憲成允成髙攀
 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
老許小李 啟崇野乗李維貞為庶吉士與許文穆齊
 名同館有曰記不得問老許做不得問小李
四皇三張 明詩話吳人皇甫沖兄弟四人並有盛名
 既而張鳳翼兄弟三人亦有名于時吳人語云前有
 四皇後有三張
[016-27a]
羅刹成佛 啟崇野乗方震孺在詔獄魏璫必欲置之
 死其卒或時佐公飲啜公疑之卒曰此我妻聞公精
 忠手治以獻者也公因賦羅刹成佛詩贈之
讀詩愛名 藝苑巵言鄭郎中善夫初不識王廷相作
 漫興中有云海内談詩王子衡春風坐徧魯諸生後
 鄭卒王始知之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仍刻其遺
 文甚矣人之愛名也
四錢 明史藁錢象坤在翰林時與龍錫士升並負物
[016-27b]
 望稱四錢
酒樓懸像 陳眉公之名傾動寰宇逺而夷酋土司丐
 其詞章近而酒樓茶館懸其畫像享髙名食清福古
 稱通隠庶幾似之
   品藻
竇心姚才 玉堂綱鑑元世祖嘗曰如竇渼卿之心姚
 公茂之才合而為一可謂全人矣
不讓漢卿 元史特穆爾好讀書與學士大夫逰字之
[016-28a]
 曰漢卿仁宗曰漢名卿不讓也字之宜矣
賢王聘問 元史世祖在潛邸召李冶問人材賢否冶
 曰今儒生如魏璠王鶚李獻卿蘭光庭趙復郝經王
 博文軰皆有用之材又賢王所嘗聘問者
㢘孟子 元通鑑廉希憲一日方讀孟子聞召急懷以
 進世祖問其説遂以性善義利仁暴之㫖為對世祖
 嘉之曰廉孟子
三楊 元史楊湜工書算為中書掾與中山楊珍無極
[016-28b]
 楊卞齊名時人以三楊目之
氣融神邁 元史吳澄身若不勝衣正坐拱手氣融神
 邁
書畫掩才 元史史官楊載稱孟頫之才頗為書畫所
 掩知其書畫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經
 濟之學人以為知言
操翰自苦 新倩籍文徴仲述造勤工嘗矯諸友曰君
 等並持欵説而璧獨操翰自苦譬之騄耳泛駕蹇牛
[016-29a]
 負軛誠不可共語也
完人 王守仁集世所謂完人若震澤先生王公非耶
 内裕倫常無俯仰之憾外際明良極禄位聲光之顯
 所謂夀福康寧攸好徳而考終命者公殆無愧焉
人如龍虎 明王維貞集在昔經國之臣有所謂楊石
 淙者其人如龍又有所謂王晉溪者其人如虎龍所
 在淵雷雨興焉虎所在山草木茂焉人罔不仰其為
 祥亦罔不駭其為異
[016-29b]
貌古心夷 湛若水集莊定山貌古心夷學博志大就
 之退遜若不勝衣而胸中多奇探之不窮使人恍然若
 失
布衣學士 湧幢小品明初南城瀟泗其父兄皆仕宦
 泗獨為農而通經術多讀古書時號曰布衣學士
靖難人豪 何良後集皇天眷佑凡國家有一大難必
 生一人以靖之英宗北狩則生一于肅愍劉瑾謀逆
 則生一楊文襄宸濠之變則生一王陽明武宗南巡
[016-30a]
 則生一喬白巖武宗大漸時江彬隂蓄異謀則生一
 楊文忠王晉溪皆對病之藥手到病除
勲業文章 玉堂叢話楊文懿守陳曰子房不見文詞
 元齡僅辦符檄劉誠意勲業造邦文章傳世可謂千
 古人豪
含宏亮直 王鏊集成宏間翰林聲望最著者吳寛謝
 遷二人皆狀元儀貌修偉寛温粹含宏遷明暢亮直
 並有公輔之望
[016-30b]
經濟大業 楊文忠行狀太師李文正公曰文章我不
 敢辭經濟大業須歸石齋梁文康公曰天下大事非
 石齋莫能濟
四王 王文貞集時海内有稱二王者則元馭兄弟而
 又有稱四王者則濫及余與敬美余實不能當也
朗暢玉立 國寶新編李夢陽朗暢玉立傲睨當世
字一字 袁小修集顧鎬字京汝南人今人皆兩字字
 而京獨字一字自東漢以下無之
[016-31a]
真孝廉 啓崇野乗吳江朱陛宣鄉舉後益儉約自矢
 不名一錢惟日以娛親為樂幾度春闈獻嵗而行甫
 竣事即歸未嘗有三月淹巡按衫彪佳以真孝廉請
 于朝贈翰林院待詔
擬禰李 盧𥅆集余坐誣繫濬獄有人傳四溟詩集讀
 之乃茂秦所為中二絶句矜予極寃擬之禰衡李白
 夫禰李雖死詩文猶傳于世若余發跡既隠又罹重
 患有説如山誰肯為余傳哉因作詩以答其意
[016-31b]
三不貪 海瑞集郭襄靖公之不貪三白首淹恤遲馬
 後鞭處咸寧分宜江陵際進退完珏是不貪位自公
 開府粤地夷罽停櫓珠胎斷罾是不貪利削平夷獠
 功滿東南孫膚寂若&KR0008&KR0008儒生是不貪功案公名應
 聘官兵部尚書
志肆材縮 徐貞卿集唐寅悲以華盛榮名不立乃作
 昭恤賦以自見又嘗自論曰嗟乎唐生何志之肆而
 材之縮乎
[016-32a]
醍醐稱 弇山園稿徐子與舌有臧而無否莊事李攀
 龍不敢以友進宗臣梁有譽早死攀龍髙簡少延納
 國倫與世貞不耐多口語獨于公無間言以故得醍
 醐稱一曰國老和而甘且善劑也
表裏相稱 李賢雜録吏部侍郎缺上召李賢問之對
 曰無如禮部二人上復問其優劣賢曰鄒幹為人端
 謹但規模稍狹姚䕫表裏相稱有大臣之量上遂用
 之
[016-32b]
附庸風雅 陳仲醇通明俊邁短章小詞皆有風致亦
 可裝㸃山林附庸風雅
品第四等 嘉靖注略御史曹嘉品第朝臣五十餘人
 釐為四等上奏上以其狂肆令補外
   隠逸
米桶中人 元史補遺吕徽之隠居萬竹山諸貴㳺往
 訪之時天寒忽米桶中坐一人乃其妻也問吕先生
 何在曰溪上捕魚詣其處見之少頃擕魚換酒至盡
[016-33a]
 歡而别他日復往則遷居矣
老客婦 楊維貞傅維貞于洪武二年召修禮樂書謝
 曰豈有八十嵗老婦就木不逺而再理嫁者耶賦老
 客婦詞以進遂以白衣乞骸骨歸
林泉民 貝瓊集陳留張夢辰居華亭之城東日與子
 弟數十人講春秋或勸之仕不應人以是髙之稱曰
 林泉民
待清 元史補遺潘音生十嵗聞崖山之變不食者累
[016-33b]
 日長而絶意進取築居南洲山中扁其軒曰待清後
 徴天下遺逸廉訪使&KR0702贊之行固辭不就
畀床 元史陳友諒陷江西吳當戴黄冠著道士服杜
 門不出友諒辟之當卧床不食以死自誓乃畀床載
 之舟送江陵終不為屈
致書丞相 元史杜本隠武夷山丞相托克托以隠士
 薦詔遣使以織幣上尊召為翰君待制使者致君相
 意趣之行至杭州稱疾固辭致書丞相而返
[016-34a]
枕槖卧 明李希顔傳希顔隠居不仕太祖手書徵為
 諸王師授贊善諸王就國希賢歸舊隠部使者騶輿
 訪之途遇一老枕槖而卧前驅蹴之起乃希顔也倚
 槖與語竟日而别
浮㳺湖山 明周南老集倪處士元鎮晩嵗益務恬退
 棄散無所積屏慮釋累黄冠野服浮㳺湖山間足跡
 不涉貴人之門
晉宋風致 宋濂集吾衍意氣簡傲不為公侯屈生徒
[016-34b]
 從逰者常數十百人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
 嫵媚可觀宛有晉宋風致
倚樓長嘯 獻徵録王冕每居小樓上客至僮入報命
 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馬上求見拒之去去不數
 武冕倚樓長嘯使者聞之大慚
行窩詩畫 明張時徹集沈周隠居奉母居常戒入城
 市郭外置一行窩間與親賓欵語有擁騶徒過者則
 不納每欲至窩逺近喧傳曰沈先生來矣候之者舟
[016-35a]
 滿河干乞詩乞畫隨所欲應之然以母故亦不留宿
不足而足 王鏊集東岡髙士施鳳食貧礪行晩構一
 臺于松竹之間客至與飲怡然終日有貴者過而問
 焉曰君何所得而樂若是曰吾無得也吾所欲易足
 耳貴者惘然曰吾足而不足君不足而足
鶴鹿夾輿 王鏊集吳興有逸人王綸每值好風日肩
 輿行山溪間蒼鹿一白鶴一夾輿馴擾鄉人遥望之
 輒曰吳隠君來也
[016-35b]
風神藻雅 李夢陽集太白山人者吳越間放人也往
 劉子過夷門數山人風神藻雅云與之逰令人坐忘
 然予竟莫知其何人也明孫一元傳一元字大初入
 太白山嚼草木因自號太白山人
世隠 文震孟集顧氏自樂安君隠居臨頓里結椽三
 楹署曰春潛子克成孫子武葢三世饒隠徳焉
大籠五六 李東陽集王古直名佐旅食三十年無僮
 僕不置釡甑有大籠五六惟詩畫數百幅中貯壺酒
[016-36a]
 晨出飲一再勺已復鑰之以去
一石支門 獻徵録陸叔平善繪事饒風雅築室支硎
 山下蓺名花數百種佳客過從即迎至花所茍非其
 人强造者以一石支門剥啄如弗聞矣
自答不在 明韓奕小傳奕字公望絶意仕進與王賓
 咸隠于醫建文初姚善守吳造請之公望不踰中門
 于布簾内答云不在一日伺賓在掩入其室公望走
 楞伽山善隨至則泛小舟入太湖善太息而去
[016-36b]
苕溪五隠 李夢陽集孫一元就昏吳興與劉麟吳珫
 陸崐龍霓稱苕溪五隠
山人横金 王世懋集余乞休不允强出朝過李臨涯
 遇一舊識山人在座李謂余曰君知舊日山人多改
 業乎是君為一中丞所知腰已横金矣余戲謂山人
 方競横金那聽横金吏反作山人也
寒山名 啓崇野乗趙凡夫得地寒山之陽鑿澗疏泉
 披蓁削莾收户三十連岑五百于是寒山之名聞海
[016-37a]
 内
煤書厯背 本朝王士禎詩話天啟初潁川張逺度置
 田潁南一日獨逰見耕而歌者聽之皆杜詩也遂呼
 與語自言王姓清臣名因過其廬見舊厯紙背以煤
 書所作詩皆有致
處士頭銜 元陳旅贈梅石詩還家不復羨浮榮處士
 頭銜字字清
地髙卿相 吳偉業題陳徴君祠詩通隠居城市風流
[016-37b]
 白石仙地髙卿相上身逺亂離前
 
 
 
 
 
 
 元明事類鈔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