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100 醫學源流論-清-徐大椿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醫學源流論卷下    吳江徐大椿撰
  司天運氣論
邪説之外有欺人之學有耳食之學何謂欺人之學好
為髙談竒論以駭人聴聞或勦襲前人之語以示淵博
彼亦自知其為全然不解但量他人亦莫之能深考也
此為欺人之學何謂耳食之學或竊聴他人之説或偶
閲先古之書略記數語自信為已得其秘大言不慚以
[002-1b]
此動衆所謂道聴塗説是也如近人所談司天運氣之
類是矣彼所謂司天運氣者以為何氣司天則是年民
當何病假如厥隂司天風氣主之則是年之病皆當作
風治此等議論所謂耳食也蓋司天運氣之説黄帝不
過言天人相應之理如此其應驗先候於脈凡遇少隂
司天則兩手寸口不應厥隂司天則右寸不應太隂司
天則左寸不應若在泉則尺脈不應亦如之若脈不當
其位則病相反者死此診脈之一法也至於病則必觀
[002-2a]
是年嵗氣勝與不勝如厥隂司天風淫所勝民病心痛
脇滿等症倘是年風淫雖勝而民另生他病則不得亦
指為風淫之病也若是年風淫不勝則又不當從風治
矣經又云相火之下水氣乗之水位之下火氣乗之五
氣之勝皆然此乃亢則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勝亦有
相尅者乘之更與司天之氣相反矣又云初氣終三氣
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
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則嵗半以前屬司天嵗半以後又
[002-2b]
屬在泉其中又有勝不勝之殊其病更無定矣又云厥
隂司天左少隂右太陽謂之左間右間六氣皆有左右
間毎間主六十日是一嵗之中復有六氣循環作主矣
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嵗㑹三合之不齊
太過不及之異氣欲辨明分晰終年不能盡其藴當時
聖人不過言天地之氣運行旋轉如此耳至於人之得
病則豈能一一與之盡合一嵗之中不許有一人生他
病乎故内經治嵗氣勝復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總之
[002-3a]
見病治病如風淫于内則治以辛涼六氣皆有簡便易
守之法又云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者温之無問其數以平為期何等劃一凡運氣之道
言其深者聖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實用則平正通達
人人易曉但不若今之醫者所云何氣司天則生何病
正與内經圓機活法相背耳
  病家論
天下之病誤於醫家者固多誤於病家者尤多醫家而
[002-3b]
誤易良醫可也病家而誤其弊不可勝窮有不問醫之
髙下即延以治病其誤一也有以耳為目聞人譽某醫
即信為真不考其實其誤二也有平日相熟之人務取
其便又慮别延他人覺情面有虧其人又叨任不辭古
人所謂以性命當人情其誤三也有逺方邪人假稱名
醫髙談濶論不復詳察信其欺妄其誤四也有因至親
密友或勢位之人薦引一人情分難却勉强延請其誤
五也更有病家戚友偶閱醫書每見立方必妄生議論
[002-4a]
私改藥味其誤七也又或病勢方轉未収全功病家正
疑見效太遲忽而讒言蜂起中道變更又換他醫遂至
危篤其誤八也又有病變不常朝當桂附暮當芩連又
有純虚之體其症反宜用硝黄大實之人其症反宜用
參术病家不知以為怪僻不從其說反信庸醫其誤九
也又有吝惜錢財惟賤是取况名醫皆自作主張不肯
從我反不若某某等和易近人柔順受商酬謝可畧扁
鵲云輕身重財不治其誤十也此猶其大端耳其中更
[002-4b]
有用參附則喜用攻劑則懼服參附而死則委之命服
攻伐而死則咎在醫使醫者不敢對症用藥更有製藥
不如法煎藥不合度服藥非其時更或飲食起居寒暖
勞逸喜怒語言不時不節難以枚舉小病無害若大病
則有一不合皆足以傷生然則為病家者當何如在謹
擇名醫而信任之如人君之用宰相擇賢相而専用之
其理一也然則擇賢之法若何曰必擇其人品端方心
術純正又復詢其學有根柢術有淵源歴考所治果能
[002-5a]
十全八九而後延請施治然醫各有所長或今所患非
其所長則又有誤必細聴其所論切中病情和平正大
又用藥必能命中然後托之所謂命中者其立方之時
先論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藥之後如何效驗或云必
得㡬劑而後有效其言無一不驗此所謂命中也如此
試醫思過半矣若其人本無足取而其說又怪僻不經
或游移恍惚用藥之後與其所言全不相應則即當另
覔名家不得以性命輕試此則擇醫之法也
[002-5b]
  五方異治論
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氣
深而厚凡受風寒難於透出宜用疎通重劑東南之人
氣浮而薄凡遇風寒易於疎洩宜用疎通輕劑又西北
地寒當用温熱之藥然或有邪緼於中而内反甚熱則
用辛寒為宜東南地温當用清涼之品然或有氣隨邪
散則易於亡陽又當用辛温為宜至交廣之地則汗出
無度亡陽尤易附桂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濕山陜
[002-6a]
之髙燥皆當隨地制宜故入其境必問水土風俗而細
調之不但各府各别即一縣之中風氣亦有迥殊者并
有所産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有極效之方
皆宜詳審訪察若恃己之能執己之見治竟無功反為
土人所笑矣
 湖州長興縣有合溪小兒飲此水則腹中生痞土人
 治法用線掛頸以兩頭按乳頭上剪斷即將此線掛
 轉將兩頭向背脊上一併拽齊線頭盡處將墨㸃記
[002-6b]
 脊上用艾灸之或三壯或七壯即消永不再發服藥
 無效
  醫者誤人無罪論
人命所關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無不立報乃為醫者往
往夀考富厚子孫繁昌全無殃咎豈其間無悞藥害人者
歟抑殺人之罪醫者不受歟葢嘗與病者相周旋而知其
故也夫醫之良否有一定之髙下而病家於醫之良者不
信劣者反信之或旁人互生議論或病人自改方藥醫者
[002-7a]
欲行其術勢必曲從病家之意偶然或愈醫者自矜其功
如其或死聞者亦相𫝊以為某人之病誤服某人之藥而
死宜以為戒矣及至自已得病亦復如此若有鬼神使之
此乃所謂命也蓋人生死有定數若必待人之老而自死
則命無權故必生疾病而使之死然疾病之輕重不齊或
其人善自保䕶則不能令其死而命又無權於是天生此
等之醫布於天下凡當死者少得㣲疾醫者令其輕者重
重者死而命之權於是獨重則醫之殺人乃隐然奉天之
[002-7b]
令以行其罸不但無罪且有㣲功故無報也世又有立心
欺詐造揑假藥以取人財者此乃有心之惡與前所論不
同其禍無不立至願人細思之真鑿鑿可徴非狂談也
  針灸失傳論
靈素兩經其詳論臟腑經穴疾病等説為針法言者十
之七八為方藥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針法如此然
針道難而方藥易病者亦樂於服藥而苦於針所以後
世方藥盛行而針法不講今之為針者其顯然之失有
[002-8a]
十而精㣲尚不與焉兩經所言十二經之出入起止淺
深左右交錯不齊其穴隨經上下亦參差無定今人祇
執同身寸依左右一直豎量並不依經曲折則經非經
而穴非穴此一失也兩經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
其餘則指經而不指穴如靈終始篇云人迎一盛瀉足
少陽補足太隂厥病篇云厥頭痛或取足陽明太隂或
取手少陽足少隂耳聾取手陽明嗌乾取足少隂皆不
言某穴其中又有瀉子補母等義今則毎病指定幾穴
[002-8b]
此二失也兩經論治井營輸經合最重冬刺井春刺營
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凡只言某經而不言某穴者
大都皆指井營五者為言今則皆不講矣此三失也補
㵼之法内經云吸則内針無令氣忤静以乆留無令邪
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
出為㵼呼盡内針静以乆留以氣至為故候吸引針氣
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為補
又必迎其經氣疾内而徐出不按其痏為㵼隨其經氣
[002-9a]
徐内而疾出即按其痏為補其法多端今則轉針之時
以大指推出為㵼搓入為補此四失也納針之後必候
其氣刺實者隂氣隆至乃去針刺虚者陽氣隆至乃出
針氣不至無問其數氣至即去之勿復針難經云先以
左手壓按所針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來如動
脈之狀順而刺之得氣因而推内之是謂補動而伸之
是謂㵼今則時時轉動俟針下寛轉而後出針不問氣
之至與不至此五失也凡針之深淺隨時不同春氣在
[002-9b]
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肌肉冬氣在筋骨故春夏刺淺
秋冬刺深反此有害今則不論四時分寸各有定數此
六失也古之用針凡瘧疾傷寒寒熱咳𠻳一切臟腑七
竅等症無所不治今則止治經脈形體痿痺屈伸等病
而已此七失也古人刺法取血甚多靈樞血絡論言之
最詳而頭痛腰痛尤必大㵼其血凡血絡有邪者必盡
去之若血射出而黒必令變色見赤血而止否則病不
除而反有害今人則偶爾見血病者醫者已惶恐失據
[002-10a]
病何由除此八失也内經刺法有九變十二節九變者
輸刺逺道刺經刺絡刺分刺大冩刺毛刺巨刺焠刺十二
節者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直針刺輸刺短刺浮刺
隂刺傍刺贊刺以上二十一法視病所宜不可更易一
法不備則一病不愈今則祇直刺一法此九失也古之
針制有九鑱針員針鍉針錊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
大針亦隨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則病不應今則大者
如員針小者如毫針而已豈能治痼疾暴氣此十失也
[002-10b]
其大端之失已如此而其尤要者更在神志專一手法
精嚴經云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刺之無殆又
云經氣已至愼守勿失深淺在志逺近若一如臨深淵
手如握虎神無營於衆物又云伏如横努起如發機其
專精敏妙如此今之醫者隨手下針漫不經意即使針
法如古志不凝而機不達猶恐無效况乎全與古法相
背乎其外更有先後之序迎隨之異貴賤之殊勞逸之
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數更僕難窮果能潜心體察以合
[002-11a]
聖度必有神功其如人之畏難就易盡違古法所以世
之視針甚輕而其術亦不甚行也若灸之一法則較之
針所治之病不過十之一二知針之理則灸又易易耳
  水病針法論
凡刺之法不過補㵼經絡祛邪納氣而已其取穴甚少
惟水病風㽷膚脹必刺五十七穴又云皮膚之血盡取
之何也蓋水旺必尅脾土脾土衰則徧身皮肉皆腫不
特一經之中有水氣矣若僅刺一經則一經所過之地
[002-11b]
水自漸消而他經之水不消則四面㑹聚并一經已㵼
之水亦仍滿矣故必周身腫滿之處皆刺而㵼之然後
其水不復聚耳此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隂絡水之所客
也此與大禹治洪水之法同蓋洪水泛濫必有江淮河
濟各引其所近之衆流以入海必不能使天下之水祗
歸一河以入海也又出水之後更必調其飲食經云方
飲無食方食無飲欲使飲食異居則水不從食/以至於脾土受濕之處也無食他
食百三十五日此症之難愈如此余徃時治此病輕者
[002-12a]
多愈重者必復腫蓋由五十七穴未能全刺而病人亦
不能守戒一百三十五日也此等大症少違法度即無
愈理可不愼哉
  出竒制病論
病有經有緯有常有變有純有雜有正有反有整有亂
并有從古醫書所無之病歴來無治法者而其病又實
可愈既無陳法可守是必熟尋内經難經等書審其經
絡臟腑受病之處及七情六氣相感之因與夫内外分
[002-12b]
合氣血聚散之形必有鑿鑿可徴者而後立為治法或
先或後或併或分或上或下或前或後取藥極當立方
極正而寓以巧思竒法深入病機不使扞格如庖丁之
解牛雖筋骨關節之間亦游刃有餘然後天下之病千
緒萬端而我之設法亦千變萬化全在平時於極難極
險之處參悟通徹而後能臨事不眩否則一遇疑難即
束手無措冐昧施治動輒得咎誤人不少矣
  治病緩急論
[002-13a]
病有當急治者有不當急治者外感之邪猛悍剽疾内
犯臟腑則元氣受傷無以托疾於外必乗其方起之時
邪入尚淺與氣血不相亂急驅而出之於外則易而且
速若俟邪氣已深與氣血相亂然後施治則元氣大傷
此當急治者也若夫病機未定無所歸著急用峻攻則
邪氣益横如人之傷食方在胃中則必先用化食之藥
使其食漸消由中焦而達下焦變成渣穢而出自然漸
愈若即以硝黄峻藥下之則食尚在上焦即使隨藥而
[002-13b]
下乃皆未化之物腸胃中脂膜與之同下而人已大疲
病必生變此不當急治者也以此類推餘病可知至於
虚人與老少之疾尤宜分别調䕶使其元氣漸轉則正
復而邪退醫者不明此理而求速效則補其所不當補
攻其所不當攻所服之藥不驗又轉求他法無非誅伐
無過至當愈之時其人已為藥所傷而不能與天地之
生氣相應矣故雖有良藥用之非時反能致害緩急之
理可不講哉
[002-14a]
  治病分合論
一病而當分治者如痢疾腹痛脹滿則或先治脹滿或
先治腹痛即脹滿之中亦不同或因食或因氣或先治
食或先治氣腹痛之中亦不同或因積或因寒或先去
積或先去寒種種不同皆當視其輕重而審察之以此
類推則分治之法可知矣有當合治者如寒熱腹痛頭
疼泄瀉厥胃胸滿内外上下無一不病則當求其因何
而起先於諸症中擇最甚者為主而其餘症毎症加專
[002-14b]
治之藥一二味以成方則一劑而諸症皆備以此類推
則合治之法可知矣藥亦有分合焉有一病而合數藥
以治之者閲古聖人製方之法自知有數病而一藥治
之者閲本草之主治自知為醫者無一病不窮究其因
無一方不洞悉其理無一藥不精通其性庶幾可以自
信而不枉殺人矣
  發汗不用燥藥論
驅邪之法惟發表攻裏二端而已發表所以開其毛孔
[002-15a]
令邪從汗出也當用至輕至淡芳香清洌之品使邪氣
緩緩從皮毛透出無犯中焦無傷津液仲景麻黄桂枝
等湯是也然猶恐其營中隂氣為風火所煽而消耗於
内不能滋潤和澤以托邪於外於是又啜薄粥以助胃
氣以益津液此服桂枝湯之良法凡發汗之方皆可類
推汗之必資於津液如此後世不知凡用發汗之方毎
專用厚朴葛根羌活白芷蒼术豆蔲等温燥之藥即使
其人津液不虧内既為風火所熬又復為燥藥所爍則
[002-15b]
汗從何生汗不能生則邪無所附而出不但不出邪氣
反為燥藥鼓動益復横肆與正氣相亂邪火四布津液
益傷而舌焦唇乾便閉目赤種種火象自生則身愈熱
神漸昏惡症百出若再發汗則陽火盛極動其真隂腎
水來救元陽從之大汗上洩亡陽之危症生矣輕者亦
成痙症遂屬壞病難治故用燥藥發汗而殺人者不知
凡幾也此其端開於李東垣其所著書立方皆治濕邪
之法與傷寒雜感無涉而後人宗其説以治一切外感
[002-16a]
之症其害至今益甚况治濕邪之法亦以淡滲為主如
猪苓五苓之類亦無以燥勝之者蓋濕亦外感之邪總
宜驅之外出而兼以燥濕之品斷不可專用勝濕之藥
使之内攻致邪與正争而傷元氣也至於中寒之症亦
先以發表為主無竟用熱藥以勝寒之理必其寒氣乗
虚陷入而無出路然後以薑附囘其陽此仲景用理中
之法也今乃以燥藥發雜感之汗不但非古聖之法并
誤用東垣之法醫道失傳只此淺近之理尚不知何况
[002-16b]
深微者乎
  病不可輕汗論
治病之法不外汗下二端而已下之害人其危立見故
醫者病者皆不敢輕投至於汗多亡陽而死者十有二
三雖死而人不覺也何則凡人患風寒之疾必相戒以
為寧暖無涼病者亦重加覆䕶醫者亦云服藥必須汗
出而解故病人之求得汗人人以為當然也秋冬之時
過暖尚無大害至於盛夏初秋天時暑燥衛氣開而易
[002-17a]
洩更加閉户重衾復投發散之劑必至大汗不止而陽
亡矣又外感之疾汗未出之時必煩悶惡熱及汗大出
之後衛氣盡洩必陽衰而畏寒始之暖覆猶屬勉强至
此時雖欲不覆而不能愈覆愈汗愈汗愈寒直至汗出
如油手足厥冷而病不可為矣其死也神氣甚清亦無
痛苦病者醫者及旁觀之人皆不解其何故而忽死惟
有相顧噩然而已我見甚多不可不察也總之有病之
人不可過涼亦不宜太暖無事不可令汗出惟服藥之
[002-17b]
後止令小汗仲景服桂枝湯法云服湯已温覆令微似
汗不可如水淋漓此其法也至於亡陽未劇尤可挽囘
傷寒論中真武理中四逆等法可考若已脱盡無可補
救矣又盛暑之時病者或居樓上或卧近竈之所無病
之人一立其處汗出如雨患病者必至時時出汗即不
亡陽亦必隂竭而死雖無移徙之處必擇一席稍涼之
地而處之否則神丹不救也
  傷風難治論
[002-18a]
凡人偶感風寒頭痛發熱咳嗽涕出俗語謂之傷風非
傷寒論中所云之傷風乃時行之雜感也人皆忽之不
知此乃至難治之疾生死之所關也蓋傷風之疾由皮
毛以入於肺肺為嬌臟寒熱皆所不宜太寒則邪氣凝
而不出太熱則火爍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
耗精液太洩則汗出而陽虚太澁則氣閉而邪結并有
視為微疾不避風寒不慎飲食經年累月病機日深或
成血症或成肺痿或成哮喘或成怯弱比比皆然誤治之
[002-18b]
害不可勝數諺云傷風不醒變成勞至言也然則治之
何如一驅風蘇葉荆芥之類二消痰半夏象貝之類三
降氣蘇子前胡之類四和營衞桂枝白芍之類五潤津
液婁仁元參之類六養血當歸阿膠之類七清火黄岑
山支之類八理肺桑皮大力子之類八者隨其病之輕
重而加減之更加以避風寒戒辛酸則庶幾漸愈否則
必成大病醫者又加以升提辛燥之品如桔梗乾姜之
類不效即加以酸收如五味子之類則必見血既見血
[002-19a]
隨用熟地麥冬以實其肺即成勞而死四十年以來我
見以千計矣傷哉
  攻補寒熱同用論
虚症宜補實症宜㵼盡人而知之者然或人虚而症實
如弱體之人冐風傷食之類或人實而症虚如强壯之
人勞倦亡陽之類或有人本不虚而邪深難出又有人
已極虛而外邪尚伏種種不同若純用補則邪氣益固
純用攻則正氣隨脱此病未愈彼病益深古方所以有
[002-19b]
攻補同用之法疑之者曰兩藥異性一水同煎使其相
制則攻者不攻補者不補不如勿服若或兩藥不相制
分途而徃則或反補其所當攻攻其所當補則不惟無
益而反有害是不可不慮也此正不然蓋藥之性各盡
其能攻者必攻强補者必補弱猶掘坎於地水從髙處
流下必先盈坎而後進必不反向髙處流也如大黄與
人參同用大黄自能逐去堅積决不反傷正氣人參自
能充益正氣决不反補邪氣蓋古人製方之法分經别
[002-20a]
臟有神明之道焉如瘧疾之小柴胡湯瘧之寒熱徃來
乃邪在少陽木邪侮土中宫無主故寒熱無定於是用
柴胡以驅少陽之邪柴胡必不犯脾胃用人參以健中
宫之氣人參必不入肝胆則少陽之邪自去而中土之
氣自旺二藥各歸本經也如桂枝湯桂枝走衛以祛風
白芍走營以止汗亦各歸本經也以是而推無不盡然
試以神農本草諸藥主治説細求之自無不得矣凡寒
熱兼用之法亦同此義故天下無難治之症後世醫者
[002-20b]
不明此理藥惟一途若遇病情稍異非顧此失彼即游
移浮泛無徃而非棘手之病矣但此必本於古人製方
成法而神明之若竟私心自用攻補寒熱雜亂不倫是
又殺人之術也
  臨病人問所便論
病者之愛惡苦樂即病情虚實寒熱之徴醫者望色切
脈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為尤真也惟病者不能言之
處即言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故則賴醫者推求其理耳
[002-21a]
今乃病者所自知之病明明為醫者言之則醫者正可
因其言而知其病之所在以治之乃不以病人自知之
真對症施治反執己之偏見强制病人未有不誤人者
如傷寒論中云能食者為中風不能食者為中寒則傷
寒内中風之症未嘗禁其食也乃醫者見為傷寒之症
斷不許食凡屬感症皆不許其食甚有病已半愈胃虚
求食而亦禁之以至因餓而死者又傷寒論云欲飲水
者稍稍與之蓋實火煩渇得水則解未嘗禁冷水也乃
[002-21b]
醫家凡遇欲冷飲之人一概禁止并有伏暑之病得西
𤓰而即愈者病人哀求欲食亦斷絶不與至煩渇而死
如此之類不可枚舉蓋病者之性情氣體有能受温熱
者有能受寒涼者有不受補者有不禁攻者各有不同
乃必强而從我意見况醫者之意見亦各人不同於是
治病之法無一中肯者矣内經云臨病人問所便蓋病
人之所便即病情真實之所在如身大熱而反欲熱飲
則假熱而真寒也身寒戰而反欲寒飲是假寒而真熱
[002-22a]
也以此類推百不失一而世之醫者偏欲與病人相背
何也惟病人有所嗜好而與病相害者則醫者宜開導
之如其人本喜酸或得𠻳症則酸宜忌如病人本喜酒
得濕病則酒宜忌之類此則不可縱欲以益其疾若與
病症無碍而病人之所喜則從病人之便即所以治其
病也此内經辨症之精義也
  治病不必顧忌論
凡病人或體虚而患實邪或舊有他病與新病相反或
[002-22b]
一人兼患二病其因又相反或内外上下各有所病醫
者躊躇束手不敢下藥此乃不知古人制方之道者也
古人用藥惟病是求藥所以制病有一病則有一藥以
制之其人有是病則其藥耑至於病所而驅其邪决不
反至無病之處以為禍也若留其病不使去雖强壯之
人遷延日乆亦必精神耗竭而死此理甚易明也如怯
弱之人本無攻伐之理若或傷寒而邪入陽明則仍用
硝黄下藥邪去而精氣自復如或懷姙之婦忽患癥瘕
[002-23a]
必用桃仁大黄以下其瘕瘀去而胎自安或老年及乆
病之人或宜發散或宜攻伐皆不可因其血氣之衰而
兼用補益如傷寒之後食復女勞復仲景皆治其食清
其火並不因病後而用温補惟視病之所在而攻之中
病即止不復有所顧慮故天下無棘手之病惟不能中
病或偏或誤或太過則不病之處亦傷而人危矣俗所
謂有病病當之此歴古相傳之法也故醫者當疑難之
際多所顧忌不敢對症用藥者皆視病不明辨症不的
[002-23b]
審方不眞不知古聖之精義者也
  病深非淺藥能治論
天下有治法不誤而始終無效者此乃病氣深痼非泛
然之方藥所能愈也凡病在皮毛營衞之間即使病勢
極重而所感之位甚淺邪氣易出至於臟腑筋骨之痼
疾如勞怯痞隔風痺痿厥之類其感非一日其邪在臟
腑筋骨如油之入麺與正氣相併病家不知屢易醫家
醫者見其不效雜藥亂投病日深而元氣日敗遂至不
[002-24a]
救不知此病非一二尋常之方所能愈也今之集方書
者如風痺大症之類前錄古方數首後附以通治之方
數首如此而已此等治法豈有愈期必當徧考此病之
種類與夫致病之根源及變遷之情狀并詢其歴來服
藥之誤否然後廣求古今以來治此症之方選擇其内
外種種治法次第施之又時時消息其效否而神明變
通之則痼疾或有可愈之理若徒執數首通治之方屢
試不効其計遂窮未有不誤者也故治大症必學問深
[002-24b]
博心思精敏又專心乆治乃能奏效世又有極重極乆
之病諸藥罔效忽服極輕淡之方而愈此乃其病本有
專治之方從前皆係誤治忽遇對症之藥自然應手而
痊也
  愈病有日期論
治病之法自當欲其速愈世之論者皆以為治早而藥
中病則愈速治緩而藥不中病則愈遲此常理也然亦
有不論治之遲早而愈期有一定者内經藏氣法時論
[002-25a]
云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
所不勝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其他言病
愈之期不一傷寒論云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隂者六
日愈又云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皆宜静
養調攝以待之不可亂投藥石若以其不愈或多方以
取效或更用重劑以希功即使不誤藥力勝而元氣反
傷更或有不對症之藥不惟無益反有大害此所宜知
也况本原之病必待其精神漸復精神豈有驟長之理
[002-25b]
至於外科則起發成膿生肌收口亦如痘症有一定之
日期治之而誤固有遷延生變者若欲强之有速效則
如揠苗助長其害有不可勝言者乃病家醫家皆不知
之醫者投藥不效自疑為未當又以别方試之不知前
方實無所害特時未至耳乃反誤試諸藥愈換而病愈
重病家以醫者乆而不效更換他醫他醫徧閲前方知
其不效亦復更換他藥愈治愈逺由是斷斷不死之病
亦不救矣此皆由不知病愈有日期之故也夫病家不
[002-26a]
足責為醫者豈可不知而輕以人嘗試乎若醫者審知
之而病家必責我以近效則當明告之故決定所愈之
期倘或不信必欲醫者另立良方則以和平輕淡之藥
姑以應病者之求待其自愈如更不信則力辭之斷不
可徇人情而至於誤人如此則病家一時或反怨謗以
後其言果驗則亦知我識髙而品崇矣
  治人必考其驗否論
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争而無從考其信否者則是非難
[002-26b]
定若夫醫則有效驗之可徴知之最易而為醫者自審
其工拙亦最易然而世之擇醫者與為醫者皆憒憒而
莫之辨何也古人用藥苟非宿病痼疾其效甚速内經
云一劑知二劑已又云覆杯而卧傷寒論云一服愈者
不必盡劑可見古人審病精而用藥當未有不一二劑
而效者故治病之法必宜先立醫案指為何病所本何
方方中用某藥專治某症其論説本之何書服此藥後
於何時減去所患之何症倘或不驗必求所以不驗之
[002-27a]
故而更思必效之法或所期之效不應反有他效必求
其所以致他效之故又或及増他症或病反重則必求
所以致害之故而自痛懲焉更復博考醫書期於必愈
而止若其病本不能速效或其病止可小效或竟不可
治亦必豫立醫案明著其説然後立方不得冐昧施治
如此自考自然有過必知加以潛心好學其道日進矣
今之醫者事事反此惟記方數首擇時尚之藥數種不
論何病何症總以此塞責偶爾得效自以為功其或無
[002-27b]
效或至於死亦諉於病勢之常病家亦相循為固然全
不一怪間有病家於未服藥之前問醫者服此藥之後
效驗若何醫者答云且看服後何如豈有預期之理病
家亦唯唯自以為失言何其愚也若醫者能以此法自
考必成良醫病家以此法考醫者必不為庸醫之所誤
兩有所益也
  防微論
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乆而深入則難治内經云聖人不
[002-28a]
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藥之譬猶渇而穿井鬬而
鑄兵不亦晩乎傷寒論序云時氣不和便當早言尋其
邪由及在腠理以時治之罕有不愈患人忍之數日乃
説邪氣入臟則難可制昔扁鵲見齊桓公云病在腠理
三見之後則已入臟不可治療而逃矣歴聖相傳如同
一轍蓋病之始入風寒既淺氣血臟腑未傷自然治之
甚易至於邪氣深入則邪氣與正氣相亂欲攻邪則碍
正欲扶正則助邪即使邪漸去而正氣已不支矣若夫
[002-28b]
得病之後更或勞動感風傷氣傷食謂之病後加病尤
極危殆所以人之患病在客館道途得者徃徃難治非
所得之病獨重也乃既病之後不能如在家之安適而
及早治之又復勞動感冐致病深入而難治也故凡人
少有不適必當即時調治斷不可忽為小病以致漸深
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増以貽無窮之害此則凡人
所當深省而醫者亦必詢明其得病之故更加意體察

[002-29a]
  知病必先知症論
凡一病必有數症有病同症異者有症同病異者有症
與病相因者有症與病不相因者蓋合之則曰病分之
則曰症古方以一藥治一症合數症而成病即合數藥
而成方其中亦有以一藥治幾症者有合幾藥而治一
症者又有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藥亦異變化無窮其淺
近易知者如吐逆用黄連半夏不寐用棗仁茯神之類
人皆知之至於零雜之症如内經所載喘惋噫語吞欠
[002-29b]
嚏嘔笑泣目瞑嗌乾心懸善恐涎下涕出齧唇齧舌善
㤀善怒喜握多夢嘔酸魄汗等症不可勝計或由司天
運氣或由臟腑生尅或由邪氣傳變内經言之最詳後
之醫者病之總名亦不能知安能於一病之中辨明衆
症之源流即使病者身受其苦備細言之而彼實茫然
不知古人以何藥為治仍以泛常不切之品應命并有
用相反之藥以益其疾者此病者之所以無門可告也
學醫者當熟讀内經毎症究其縁由詳其情狀辨其異
[002-30a]
同審其眞偽然後徧考方書本草詳求古人治法一遇
其症應手輒愈不知者以為神竒其實古聖皆有成法

  補藥可通融論
古人病愈之後即令食五穀以養之則元氣自復無所
謂補藥也黄農仲景之書豈有補益之方哉間有别載
他書者皆托名也自唐千金翼等方出始以養性補益
等各立一門遂開後世補養服食之法以後醫家凡屬
[002-30b]
體虚病後之人必立補方以為調理善後之計若富貴
之人則必常服補藥以供勞心縱欲之資而醫家必百
計取媚以順其意其藥專取貴重辛熱為主無非參术
地黄桂附鹿茸之類托名祕方異傳其氣體合宜者一
時取效乆之必得風痺隂涸等疾隠受其害雖死不悔
此等害人之說固不足論至體虚病後補藥之方自當
因人而施視臟腑之所偏而損益之其藥亦不外隂陽
氣血擇和平之藥數十種相為出入不必如治病之法
[002-31a]
一味不可移易也故立方只問其隂陽臟腑何者專重
而已况膏丸合就必經月經時而後服完若必毎日視
脈察色而後服藥則必須一日換一丸方矣故凡服補
藥皆可通融者也其有神其説過為艱難愼重取貴僻
之藥以為可以却病長生者非其人本愚昧即欲以之
欺人耳
  輕藥愈病論
古諺有不服藥為中醫之説自宋以前已有之蓋因醫
[002-31b]
道失傳治人多誤病者又不能辨醫之髙下故不服藥
雖不能愈病亦不至為藥所殺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漸
退内傷漸復亦能自愈故云中醫此過於小心之法也
而我以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難愈者有
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疾誠不必服藥若難愈
及不愈之疾固當服藥乃不能知醫之髙下藥之當否
不敢以身嘗試則莫若擇平易輕淺有益無損之方以
備酌用小誤亦無害對病有竒功此則不止於中醫矣
[002-32a]
如偶感風寒則用葱白蘇葉湯取微汗偶傷飲食則用
山查麥芽等湯消食偶感暑氣則用六一散廣藿湯清
暑偶傷風熱則用燈心竹葉湯清火偶患腹㵼則用陳
茶佛手湯和腸胃如此之類不一而足即使少誤必無
大害又有其藥似平常而竟有大誤者不可不知如腹
痛嘔逆之症寒亦有之熱亦有之暑氣觸穢亦有之或
見此症而飲以生姜湯如果屬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熱
性之藥與寒氣相鬬已非正治然猶有得效之理其餘
[002-32b]
三症飲之必危曽見有人中暑而服濃姜湯一碗覆杯
即死若服紫蘇湯寒即立散暑熱亦無害葢紫蘇性發散
不拘何症皆能散也故雖極淺之藥而亦有深義存焉
此又所宜愼也凡人偶有小疾能擇藥性之最輕淡者
隨症飲之則服藥而無服藥之誤不服藥而有服藥之
功亦養生者所當深考也
  腹内癰論
古之醫者無分内外又學有根柢故能無病不識後世
[002-33a]
内外科既分則顯然為内症者内科治之顯然為外症
者外科治之其有病在腹中内外未顯然者則各執一
説各擬一方歴試諸藥皆無效驗輕者變重重者即殞
矣此等症不特外科當知之即内科亦不可不辨明眞
確知非己責即勿施治毋至臨危束手而後委他人也
腹内之癰有數症有肺癰有肝癰有胃脘癰有小膓癰
有大腸癰有膀胱癰惟肺癰咳吐腥痰人猶易辨餘者
或以為痞結或以為瘀血或以為寒痰或以為食積醫
[002-33b]
藥雜投及至成膿治已無及并有不及成膿而死者病
者醫者始終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今先辨明痞結
瘀血寒痰食積之狀凡痞結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漸而
成寒痰則痛止無定又必另現痰症食積則必有受傷
之日且三五日後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則痛有常所而
遷延益甚金匱云諸脈浮數應當發熱而反淅淅惡寒
若有痛處當發其癰以手按腫上熱者有膿不熱者無
膿此數句乃内癰眞諦也又云腸癰之為病身甲錯腹
[002-34a]
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是也若肝癰則
脇内隠隠痛日乆亦吐膿血小腸癰與大腸癰相似而
位略髙膀胱癰則痛在小腹之下近毛際著皮即痛小
便亦艱而痛胃脘癰則有虚實二種其實者易消若成
膿必大吐膿血而愈惟虚症則多不治先胃中痛脹乆
而心下漸髙其堅如石或有寒熱飲食不進按之尤痛
形體枯瘦此乃思慮傷脾之症不待癰成即死故凡腹
中有一定痛處惡寒倦卧不能食者皆當審察防成内
[002-34b]
癰甚毋因循求治於不明之人以至乆而膿潰自傷其
生也
  圍藥論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圍藥凡毒之所
最忌者散大而頂不髙蓋人之一身豈能無七情六慾
之伏火風寒暑濕之留邪飲食痰涎之積毒身無所病
皆散處退藏氣血一聚而成癰腫則諸邪四面皆㑹惟
圍藥能截之使不併合則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聚
[002-35a]
之毒不能透出皮膚勢必四布為害惟圍藥能束之使
不散漫則氣聚而外洩矣如此則形小頂髙易膿易潰
矣故外治中之圍藥較之他藥為特重不但初起為然
即成膿收口始終賴之一日不可缺若世醫之圍藥不
過三黄散之類毎試不效所以皆云圍藥無用如有既
破之後而仍用圍藥者則羣然笑之故極輕之毒徃徃
至於散越而不可收拾者皆不用圍藥之故也至於圍
藥之方亦甚廣博大段以消痰拔毒束肌收火為主而
[002-35b]
寒熱攻提和平猛厲則當隨症去取世人不深求至理
而反輕議圍藥之非安望其術之能工也
  難經論
難經非經也以經文之難解者設為問難以明之故曰
難經言以經文為難而釋之也是書之㫖蓋欲推本經
㫖發揮至道剖晰疑義垂示後學眞讀内經之津梁也
但其中亦有未盡善者其問答之詞有即引經文以釋
之者經文本自明顯引之或反遺其要以至經語反晦
[002-36a]
或則無所發明或則與兩經相背或則以此誤彼此其
所短也其中有自出機杼發揮妙道未嘗見於内經而
實能顯内經之奥義補内經之所未發此蓋别有師承
足與内經並垂千古不知創自越人乎抑上古亦有此
書而越人引以為証乎自隋唐以來其書盛著尊崇之
者固多而無能駁正之者蓋業醫之輩讀難經而識其
大義已為醫道中傑出之流安能更深考内經求其異
同得失乎古今流傳之載籍凡有舛誤後人無敢議者
[002-36b]
比比然也獨難經乎哉餘詳余所著難經經釋中
  傷寒論
仲景傷寒論編次者不下數十家因致聚訟紛紜此皆
不知仲景作書之㫖故也觀傷寒叙所述乃為庸醫誤
治而設所以正治之法一經不過三四條餘皆救誤之
法故其文亦變動不居讀傷寒論者知此書皆設想懸
擬之書則無徃不得其義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
以此條在前或以此條在後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
[002-37a]
以此經因彼經而變互相詬厲孰知病變萬端傳經無
定古人因病以施方無編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
散亡庶幾叔和所定為可信何則叔和序例云今搜採
仲景舊論錄其症候診脈聲色對病眞方有神驗者擬
防世急則此書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輒加辨駁以為
原本不如此抑思苟無叔和安有此書且諸人所編果
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經現症有異有同後人見陽
經一症襍於隂經之中以為宜改入陽經之内不知隂
[002-37b]
經亦有此症也人各是其私反致古人圓機活法冺没
不可問矣凡讀書能得書中之精義要訣歴歴分明則
任其顚倒錯亂而我心自能融㑹貫通否則徒以古書
紛更互異愈改愈晦矣
  金匱論
金匱要略乃仲景治雜病之書也其中缺略處頗多而
上古聖人以湯液治病之法惟賴此書之存乃方書之
祖也其論病皆本於内經而神明變化之其用藥悉本
[002-38a]
於神農本草而融㑹貫通之其方則皆上古聖人歴代
相傳之經方仲景間有隨症加減之法其脈法亦皆内
經及歴代相傳之真訣其治病無不精切周到無一毫
游移參錯之處實能洞見本源審察毫末故所投必效
如桴鼓之相應眞乃醫方之經也惜其所載諸病未能
全備未知有殘缺與否然諸大症之綱領亦已粗備後
之學者以此為經而參考推廣之已思過半矣自此以
後之書皆非古聖相傳之眞訣僅自成一家不可與金
[002-38b]
匱並列也
  脈經論
王叔和著脈經分門别類條分縷晰其原亦本内經而
漢以後之説一無所遺其中旨趣亦不能畫一使人有
所執持然其滙集羣言使後世有所考見亦不可少之
作也愚按脈之為道不過驗其血氣之盛衰寒熱及邪
氣之流在何經何臟與所現之症參觀互考以究其生
尅順逆之理而後吉凶可憑所以内經難經及仲景之
[002-39a]
論脈其立論反若甚疎而應驗如神若執脈經之説以
為某病當見某脈某脈當得某病雖内經亦間有之不
如是之拘泥繁瑣也試而不驗於是或咎脈之不準或
咎病之非眞或咎方藥之不對症而不知皆非也蓋病
有與脈相合者有與脈不相合者兼有與脈相反者同
一脈也見於此症為宜見於彼症為不宜同一症也見
某脈為宜見某脈為不宜一病可見數十脈一脈可現
數百症變動不拘若泥定一説則從脈而症不合從症
[002-39b]
而脈又不合反令人徬徨無所適從所以古今論脈之
家彼此互異是非各别人持一論得失相半總由不知
變通之精義所以愈密而愈疎也讀脈經者知古來談
脈之詳密如此因以考其異同辨其得失審其眞偽窮
其變通則自有心得若欲泥脈以治病必至全無把握
學者必當先參於内經難經及仲景之説而貫通之則
胷中先有定見後人之論皆足以廣我之見聞而識力
愈眞此讀脈經之法也
[002-40a]
  千金方外臺論
仲景之學至唐而一變仲景之治病其論臟腑經絡病
情傳變悉本内經而其所用之方皆古聖相傳之經方
並非私心自造間有加減必有所本其分兩輕重皆有
法度其藥悉本於神農本草無一味游移假借之處非
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藥不能成此方精微深妙不可
思議藥味不過五六品而功用無不周此乃天地之化
機聖人之妙用與天地同不朽者也千金方則不然其
[002-40b]
所論病未嘗不依内經而不無雜以後世臆度之説其
所用方亦皆採擇古方不無兼取後世偏雜之法其所
用藥未必全本於神農兼取雜方單方及通治之品故
有一病而立數方亦有一方而治數病其藥品有多至
數十味者其中對症者固多不對症者亦不少故治病
亦有效有不效大抵所重專在於藥而古聖製方之法
不傳矣此醫道之一大變也然其用意之竒用藥之巧
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滅之處至唐王燾所集外臺一
[002-41a]
書則纂集自漢以來諸方滙萃成書而歴代之方於焉
大備但其人本非專家之學故無所審擇以為指歸乃
醫方之類書也然唐以前之方頼此書以存其功亦不
可冺但讀之者苟胷中無成竹則衆説紛紜羣方淆雜
反茫然失其所據故讀千金外臺者必精通於内經仲
景本草等書胷中先有成見而後取其長而舎其短則
可資我博採之益否則反亂人意而無所適從嗟乎千
金外臺且然况後世偏駁雜亂之書能不惑人之心志
[002-41b]
哉等而下之更有無稽杜譔之邪書尤不足道矣
  活人書論
宋人之書能發明傷寒論使人有所執持而易曉大有
功於仲景者活人書為第一蓋傷寒論不過隨舉六經
所現之症以施治有一症而六經皆現者并有一症而
治法逈别者則讀者茫無把握矣此書以經絡病因傳
變疑似條分縷晰而後附以諸方治法使人一覽了然
豈非後學之津梁乎其書獨出機杼又能全本經文
[002-42a]
無一字混入己意豈非好學深思述而不作足以繼徃
開來者乎後世之述傷寒論者唐宋以來已有將經文
刪改移易不明不貫至近代前條辨尚論編等書又復
顚倒錯亂各逞意見互相辨駁總由分症不清欲其强
合所以日就支離若能參究此書則任病情之錯綜反
覆而治法仍歸一定何必聚訟紛紜致古人之書愈講
而愈晦也
  太素脈論
[002-42b]
診脈以之治病其血氣之盛衰及風寒暑濕之中人可
驗而知也乃相傳有太素脈之説以候人之夀夭窮通
智愚善惡纎悉皆備夫脈乃氣血之見端其長而堅厚
者為夀之徴其短小而薄弱者為夭之徴清而有神為
智之徴濁而無神為愚之徴理或宜然若善惡已不可
知窮通則與脈何與然或得夀之脈而其人或不謹於
風寒勞倦患病而死得夭之脈而其人愛䕶調攝得以
永年又有血氣甚清而神志昏濁者形質甚濁而神志
[002-43a]
清明者即夀夭智愚亦不能皆驗况其他乎又書中更
神其説以為能知某年得某官某年得財若干父母何
人子孫何若則更荒唐矣天下或有習此術而言多驗
者此必别有他術以推測而倖中借此以神其説耳若
盡於脈見之斷斷無是理也
  婦科論
婦人之疾與男子無異惟經期胎産之病不同且多癥
瘕之疾其所以多癥瘕之故亦以經帶胎産之血易於
[002-43b]
凝滯故較之男子為多故古人名婦科謂之帶下醫以
其病總屬於帶下也凡治婦人必先明衝任之脈衝脈
起於氣街在毛際/兩旁並少隂之經挾臍上行至胷中而散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臍旁/四寸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又
云衝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脈之海此皆血
之所從生而胎之所由繫明於衝任之故則本原洞悉
而後其所生之病千條萬緒可以知其所從起更參合
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變化之則毎症必有傳受不概
[002-44a]
治以男子泛用之藥自能所治輒效矣至如世俗相傳
之邪説如胎前宜涼産後宜温等論夫胎前宜涼理或
有之若産後宜温則脱血之後隂氣大傷孤陽獨熾又
瘀血未净結為藴熱乃反用姜桂等藥我見時醫以此
殺人無數觀仲景先生於産後之疾以石羔白薇竹莊
等藥治之無不神效或云産後瘀血得寒則凝得熱則
行此大謬也凡瘀血凝結因熱而凝者得寒降而解因
寒而凝者得熱降而解如桃仁承氣湯非寒散而何未
[002-44b]
聞此湯能凝血也蓋産後瘀血熱結為多熱瘀成塊更
益以熱則煉成乾血永無解散之日其重者隂涸而即
死輕者成堅痞褥勞等疾惟實見其眞屬寒氣所結之
瘀則宜用温散故凡治病之法不本於古聖而反宗後
人之邪説皆足以害人諸科皆然不獨婦科也
  痘科論
今天下之醫法失傳者莫如痘疹痘之源藏於臟腑骨
脈而發於天時所謂本於臟腑骨脈者凡人受生之初
[002-45a]
隂陽二氣交感成形其始因火而動則必有渣滓未融
之處伏於臟腑骨脈之中此痘之本源也然外無感召
則伏而不出及天地寒暑隂陽之氣沴戾日積與人身
之臟腑氣血相應則其毒隨之而越此發於天時者也
而天時有五運六氣之殊標本勝復之異氣體既稟受
不同感發又隨時各别則治法必能通乎造化之理而
補救之此至精至微之術也柰何以寒涼伐之毒藥刼
之哉夫痘之源不外乎火固也然内經云火鬱則發之
[002-45b]
其遇天時炎熱火甚易發者清解固宜若冬春之際氣
為寒束則不起發發而精血不充則無漿漿而精血不
繼即不靨則温散提托補養之法缺一不可豈得概用
寒涼至其用蚯蚓桑蟲全蝎等毒藥為禍尤烈夫以毒
攻毒者謂毒氣内䧟一時不能托出則借其力以透發
之此皆危篤之症千百中不得一者乃視為常用之藥
則無毒者反益其毒矣病家因其能知死期故死而不
怨孰知服彼之藥無有不死非其識見之髙乃其用藥
[002-46a]
之靈也故症之生死全賴氣血當清火解毒者則清火
解毒當培養氣血者則温托滋補百不失一矣嗚呼謬
説流傳起於明季至今尤甚惟以寒藥數品按日定方
不效則繼以毒藥如此而已夫以至變至微之病而立
至定至粗之法於是羣以為痘科最易不知殺人亦最
多也
  附種痘説
 種痘之法此仙傳也有九善焉凡物欲其聚惟痘不
[002-46b]
 欲其聚痘未出而强之出則毒不聚一也凡物欲其
 多痘欲其少强之出必少二也凡物欲其大痘欲其
 小强之出必小三也不感時痘之戾氣四也擇天地
 温和之日五也擇小兒無他病之時六也其痘苗皆
 取種出無毒之善種七也凡痘必漿成十分而後毒
 不䧟種痘之漿五分以上即無害八也凡痘必十二
 朝成靨并有延至一月者種痘則九朝已回九也其
 有種而死者深用悔恨不知種而死者則自出斷無
[002-47a]
 不死之理不必悔也至於種出危險之痘或生痘毒
 此則醫家不能用藥之故種痘之人更能畧知治痘
 之法則尤為十全矣
  幼科論
幼科古人謂之啞科以其不能言而不知病之所在也
此特其一端耳幼科之病如變蒸胎驚之類與成人異
者不可勝舉非若婦人之與男子異者止經産數端耳
古人所以另立專科其説精詳明備自初生以至成童
[002-47b]
其病名不啻以百計其治法立方種種各别又婦人之
與男子病相同者治亦相同若小兒之與成人即病相
同者治亦逈異如傷食之症反有用巴豆硼砂其餘諸
症多用金石峻厲之藥特分兩極少耳此古人真傳也
後世不敢用而以草木和平之藥治之徃徃遷延而死
此醫者失傳之故至於調攝之法病家能知之者千不
得一蓋小兒純陽之體最宜清涼今人非太煖即太飽
而其尤害者則在於有病之後而數與之乳乳之為物
[002-48a]
得熱則堅紉如棉絮况兒有病則食乳甚稀乳乆不食
則愈充滿一與之吮則迅疾湧出較平日之下咽更多
前乳未消新乳復充塡積胃口化為頑痰痰火相結諸
脈皆閉而死矣譬如常人平日食飯㡬何當病危之時
其食與平時不減安有不死者哉然囑病家云乳不可
食則羣相詬曰乳猶水也食之何害况兒虚如此全賴
乳養若復禁乳則餓死矣不但不肯信反將醫家詬罵
其餘之不當食而食與當食而反不與之食種種失宜
[002-48b]
不可枚舉醫者豈能坐守之使事事合節耶况明理之
醫能知調養之法者亦百不得一故小兒之所以難治
者非盡不能言之故也
  瘍科論
瘍科之法全在外治其手法必有傳授凡辨形察色以
知吉凶及先後施治皆有成法必讀書臨症二者皆到
然後無誤其升降圍㸃去腐生肌呼膿止血膏塗洗熨
等方皆必純正和平屢試屢驗者乃能應手而愈至於
[002-49a]
内服之方䕶心托毒化膿長肉亦有眞傳非尋常經方
所能奏效也惟煎方則必視其人之强弱隂陽而為加
減此則必通於内科之理全在學問根柢然又與内科
不同蓋煎方之道相同而其藥則有某毒主某藥某症
主某方非此不效亦另有傳授焉故外科總以傳授為
主徒恃學問之宏博無益也有傳授則較之内科為尤
易惟外科而兼内科之症或其人本有宿疾或患外症
之時復感他氣或因外症重極内傷臟腑則不得不兼
[002-49b]
内科之法治之此必平日講於内科之道而通其理然
後能兩全而無失若不能治其内症則並外症亦不可
救此則全在學問深博矣若為外科者不能兼則當另
請名理内科為之定方而為外科者參議於其間使其
藥與外症無害而後斟酌施治則庶幾兩有所益若其
所現内症本因外症而生如痛極而昏暈膿欲成而生
寒熱毒内䧟而脹滿此則内症皆由外症而生只治其
外症而内症已愈此又不必商之内科也但其道甚微
[002-50a]
其方甚衆亦非淺學者所能知也故外科之道淺言之
則惟記煎方數首合膏圍藥幾料已可以自名一家若深
言之則經絡臟腑氣血骨脈之理及竒病怪疾千態萬
狀無不盡識其方亦無病不全其珍竒貴重難得之藥
亦無所不備雖遇極竒極險之症亦了然無疑此則較
之内科為更難故外科之等級髙下懸殊而人之能識
其髙下者亦不易也
  祝由科論
[002-50b]
祝由之法内經賊風篇岐伯曰先巫知百病之勝先知
其病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又移精變氣論岐伯云古
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今人虚邪
賊風内著五臟骨髓外傷孔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
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由此觀之則祝由之法亦不
過因其病情之所由而宣意導氣以釋疑而解惑此亦
必病之輕者或有感應之理若果病機深重亦不能有
效也古法今已不傳近所傳符咒之術間有小效而病
[002-51a]
之大者全不見功蓋岐伯之時已然况後世哉存而不
論可也
  獸醫論
禽獸之病由於七情者少由於風寒飲食者多故治法
較之人為猶易夫禽獸之臟腑經絡雖與人殊其受天
地之血氣不甚相逺故其用藥亦與人大略相同但其
氣粗血濁其所飲食非人之飲食則藥亦當别有主治
不得盡以治人者治之矣如牛馬之食則當用消草之
[002-51b]
藥犬豕之食則當用消糠豆之藥是也又有專屬之品
如猫宜烏藥馬宜黄藥之類而其病亦一獸有一獸獨
患之病此則另有專方主治餘則與人大段相同但必
劑大而力厚之方取效為易其中又有天運時氣之不
同變化多端亦必隨症加減此理亦廣博深奥與治人
之術不相上下今則醫人之醫尚絶傳况獸醫乎
  四大家論
醫道之晦乆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説指張仲景劉河間
[002-52a]
李東垣朱丹溪四人謂為千古醫宗此眞無知妄談也
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聖人猶儒宗之孔子河
間東垣乃一偏之學丹溪不過斟酌諸家之言而調停
去取以開學者便易之門此乃世俗之所謂名醫也三
子之於仲景未能望見萬一乃躋而與之並稱豈非絶
倒如扁鵲倉公王叔和孫思邈輩則實有師承各操絶
技然亦僅成一家之言如儒家漢唐諸子之流亦斷斷
不可孔子並列况三人哉至三人之髙下劉則專崇内
[002-52b]
經而實不能得其精義朱則平易淺近未覩本原至於
東垣執耑理脾胃之説純用升提香燥意見偏而方法
亂貽誤後人與仲景正相反後世頗宗其説皆由世人
之於醫理全未夢見所以為所惑也更可駭者以仲景
有傷寒論一書則以為專明傷寒金匱要略則以為不
可依以治病其説荒唐更甚吾非故欲輕三子也蓋此
説行則天下惟知竊三子之緒餘而不深求仲景之學
則仲景延續先聖之法從此日衰而天下萬世夭扎載
[002-53a]
途其害不小故當亟正之也
  醫家論
醫之髙下不齊此不可勉强者也然果能盡智竭謀小
心謹愼猶不至於殺人更加以詐偽萬端其害不可窮
矣或立竒方以取異或用僻藥以惑衆或用參茸補熱
之藥以媚富貴之人或假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魯之輩
或立髙談怪論驚世盜名或造假經偽説瞞人駭俗或
明知此病易曉偽説彼病以示竒如冬月傷寒强加香
[002-53b]
薷於傷寒方内而愈以為此暑病也不知香薷乃其惑
人之法也如本係熱症强加乾姜於涼藥之内而愈以
為此真寒也不知彼之乾姜乃泡過百次而無味者也
於外科則多用現成之藥尤不可辨其立心尤險先使
其瘡極大令人驚惶而後治之并有能發不能收以至
斃者又有偶得一方如五灰膏三品一條鎗之類不顧
人之極痛一概用之哀號欲死全無憐憫之心此等之
人不過欲欺人圖利即使能知一二亦為私欲所汨没
[002-54a]
安能奏功故醫者能正其心術雖學不足猶不至於害
人况果能虚心篤學則學日進學日進則毎治必愈而
聲名日起自然求之者衆而利亦隨之若專於求利則
名利必兩失醫者何苦舎此而蹈彼也
  醫學淵源論
醫書之最古者内經則醫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於
神農則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醫之起起於藥也至黄
帝則講夫經絡臟腑之原内傷外感之異與夫君臣佐
[002-54b]
使大小竒偶之制神明夫用藥之理醫學從此大備然
其書講人身臟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與針灸雜法為
多而製方尚少至伊尹有湯液治病之法然亦得之傳
聞無成書可考至扁鵲倉公而湯藥之用漸廣張仲景
先生出而雜病傷寒專以方藥為治遂為千古用方之
祖而其方亦俱原本神農黄帝之精義皆從古相傳之
方仲景不過集其成耳自是之後醫者以方藥為重其
於天地隂陽經絡臟腑之道及針灸雜術徃徃不甚考
[002-55a]
求而治病之法從此一變唐宋以後相尋彌甚至元之
劉河間張潔古等出未嘗不重内經之學凡論病必先
叙經文而後採取諸家之説繼乃附以治法似為得㫖
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經義而於仲景制方之義
又不能深考其源故其説非影響即支雜各任其偏而
不歸於中道其尤偏駁者李東垣為甚惟以温燥脾胃
為主其方亦毫無法度因當時無眞實之學盜竊虚名
故其教至今不絶至明之薛立齋尤浮泛荒謬猶聖賢
[002-55b]
之學變而為腐爛時文何嘗不曰我明經學古者也然
以施之治天下果能如唐虞三代者乎既不知神農黄
帝之精義則藥性及臟腑經絡之源不明也又不知仲
景制方之法度則病變及施治之法不審也惟曰某病
則用某方如不效改用某方更有一方服至二三十劑
令病者遷延自愈者胸中毫無把握惟以簡易為主自
此以降流弊日甚而枉死載途矣安得有參本草窮内
經熟金匱傷寒者出而挽救其弊以全民命乎其害總
[002-56a]
由於習醫者皆貧苦不學之人專以此求衣食故祇記
數方遂以之治天下之病不復更求他法故其禍遂至
於此也
  考試醫學論
醫為人命所關故周禮醫師之屬掌於冢宰嵗終必稽
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時設内外醫學置教授及諸
生皆分科考察陞補元亦彷而行之其考試之文皆有
程式未知當時得人何如然其愼重醫道之意未嘗異
[002-56b]
也故當時立方治病猶有法度後世醫者大概皆讀書
不就商賈無資不得已而為衣食之計或偶涉獵肆中
勦襲醫書或托名近地時醫門下始則欲以欺人乆之
亦自以為醫術不過如此其誤相仍其害無盡岐黄之
精義㡬絶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試之法必訪求世之實
有師承學問淵博品行端方之醫如宋之教授令其嚴
考諸醫取則許掛牌行道既行之後亦復毎月嚴課或
有學問荒疎治法謬誤者小則撤牌讀書大則飭使改
[002-57a]
業教授以上亦如周禮醫師之有等其有學問出衆治
效神妙者侯補教授其考試之法分為六科曰針灸曰
大方曰婦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眼科曰外科其能諸科
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專科
其試題之體有三一曰論題出靈樞素問發明經絡臟
腑五運六氣寒熱虛實補瀉逆從之理二曰解題出神
農本草傷寒論金匱要略考訂藥性病變製方之法三
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驗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
[002-57b]
之意如此考察自然言必本於聖經治必遵乎古法學
有淵源而師承不絶矣豈可聴涉獵杜譔全無根柢之
人以人命為兒戯乎
  醫非人人可學論
今之學醫者皆無聊之甚習此業以為衣食之計耳孰
知醫之為道乃古聖人所以洩天地之祕奪造化之權
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聰明敏哲之人不可學
也黄帝神農越人仲景之書文詞古奥搜羅廣逺非淵
[002-58a]
博通達之人不可學也凡病之情傳變在於頃刻真偽
一時難辨一或執滯生死立判非虛懷靈變之人不可
學也病名以千計病症以萬計臟腑經絡内服外治方
藥之書數年不能竟其説非勤讀善記之人不可學也
又内經以後支分派别人自為師不無偏駁更有怪僻
之論鄙俚之説紛陳錯立淆惑百端一或誤信終身不
返非精鑒確識之人不可學也故為此道者必具過人
之資通人之識又能屏去俗事専心數年更得師之傳
[002-58b]
授方能與古聖人之心潛通黙契若今之學醫者與前
數端事事相反以通儒畢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無文
理之人欲頃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喪而枉死者徧
天下也
  名醫不可為論
為醫固難而為名醫尤難何則名醫者聲價甚髙敦請
不易即使有力可延又恐徃而不遇即或可遇其居必
非近地不能旦夕可至故病家凡屬輕小之疾不即延
[002-59a]
治必病勢危篤近醫束手舉家以為危然後求之夫病
勢而人人以為危則眞危矣又其病必遷延日乆屢易
醫家廣試藥石一誤再誤病情數變已成壞症為名醫
者豈真有起死回生之術哉病家不明此理以為如此
大名必有回天之力若亦如他醫之束手亦何以異於人
哉於是望之甚切責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權者
則當之者難為情矣若此病斷然必死則明示以不治
之故定之死期飄然而去猶可免責倘此症萬死之中
[002-59b]
猶有生機一線若用輕劑以塞責致病人萬無生理則
於心不安若用重劑以背城一戰萬一有變則謗議蜂
起前人誤治之責盡歸一人雖當定方之時未嘗不明
白言之然人情總以成敗為是非既含我之藥而死其
咎不容諉矣又或大病差後元氣虚而餘邪尚伏善後
之圖尤宜深講病家不知失於調理愈後復發仍有歸
咎於醫之未善者此類甚多故名醫之治病較之常醫
倍難也知其難則醫者固宜愼之又愼而病家及旁觀
[002-60a]
之人亦宜曲諒也然世又有獲虚名之時醫到處誤人
而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亦命也有殺人之實
無殺人之名此必其人别有巧術以致之不在常情之
内矣
  邪説陷溺論
古聖相傳之説揆之於情有至理驗之於疾有竒效然
天下之人反甚疑焉而獨於無稽之談義所難通害又
立見者人人奉以為典訓守之不敢失者何也其所由
[002-60b]
來乆矣時醫之言曰古方不可以治今病嗟乎天地之
風寒暑濕燥火猶是也生人七情六慾猶是也而何以
古人用之則生今人用之則死不知古人之以某方治
某病者先審其病之確然然後以其方治之若今人之
所謂某病非古人之所謂某病也如風火雜感症類傷
寒實非傷寒也乃亦以大劑桂枝湯汗之重者吐血狂
躁輕者身熱悶亂於是罪及仲景以為桂枝湯不可用
不自咎其辨病之不的而咎古方之誤人豈不謬乎所
[002-61a]
謂無稽之邪説如深秋不可用白虎白虎乃傷寒陽明
之藥傷寒皆在冬至以後尚且用之何以深秋已不可
用又謂痢疾血症皆無止法夫痢血之病屬實邪有瘀
者誠不可以遽止至於滑脱空竭非止不為功但不可
塞其火邪耳又謂餓不死之傷寒吃不死之痢疾夫傷
寒論中以能食不能食驗中寒中風之别其中以食不
食辨症之法不一而足况邪方退非扶其胃氣則病變
必多宿食欲行非新穀入胃則腸中之氣必不下達但
[002-61b]
不可過用耳執餓不死之説而傷寒之禁其食而餓死
者多矣謂痢疾為吃不殺者乃指人之患痢非噤口而
能食者則其胃氣尚强其病不死故云然非謂痢疾之
人無物不可食執吃不殺之説而痢疾之過食而死者
多矣此皆無稽之談不可枚舉又有近理之説而謬解
之者亦足為害故凡讀書議論必審其所以然之故而
更精思歴試方不為邪説所誤故聖人深惡夫道聴塗
説之人也
[002-62a]
  涉獵醫書誤人論
人之死誤於醫家者十之三誤於病家者十之三誤於
旁人涉獵醫書者亦十之三蓋醫之為道乃通天徹地
之學必全體明而後可以治一病若全體不明而偶得
一知半解舉以試人輕淺之病或能得效至於重大疑
難之症亦以一偏之見妄議用藥一或有誤生死立判
矣間或偶然倖中自以為如此大病猶能見功益復自
信以後不拘何病輒妄加議論至殺人之後猶以為病
[002-62b]
自不治非我之過於是終身害人而不悔矣然病家徃
徃多信之者則有故焉蓋病皆不知醫之人而醫者冩
方即去見有稍知醫理者議論鑿鑿又關切異常情面
甚重自然聴信誰知彼乃偶然繙閲及道聴塗説之談
彼亦未嘗審度從我之説病者如何究竟而病家已從
之矣又有文人墨客及富貴之人文理本優偶爾檢㸃
醫書自以為己有心得旁人因其平日稍有學問品望
倍加信從而世之醫人因自已全無根柢辨難反出其
[002-63a]
下於是深加佩服彼以為某乃名醫尚不如我遂肆然
為人治病愈則為功死則無罪更有執一偏之見恃其
文理之長更著書立説貽害後世此等之人不可勝數
嗟乎古之為醫者皆有師承而又無病不講無方不通
一有邪説異論則引經據典以折之又能實有把持所
治必中故餘人不得而參其末議今之醫者皆全無本
領一書不讀故涉獵醫書之人反出而臨乎其上致病
家亦鄙薄醫者而反信夫涉獵之人以致害人如此此
[002-63b]
其咎全在醫中之無人故人人得而操其長短也然涉
獵之人乆而自信益眞始誤他人繼誤骨肉終則自誤
其身我見甚多不可不深省也
 
 
 
 
 醫學源流論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