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87 瘟疫論-明-吳有性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瘟疫論卷上
            明 呉有性 撰
  原病
病疫之由昔以為非其時有其氣春應温而反大寒夏
應熱而反大涼秋應涼而反大熱冬應寒而反大温得
非時之氣長幼之病相似以為疫余論則不然夫寒熱
温涼乃四時之常因風雨隂晴稍為損益假令秋熱必
[001-1b]
多晴春寒因多雨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傷
寒與中暑感天地之常氣疫者感天地之厲氣在歳運
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論
老少强弱觸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内不
在藏府外不在經絡舍於夾脊之内去表不遠附近於
胃乃表裏之分界是為半表半裏即緘經所謂横連膜
原是也胃為十二經之海十二經皆都會於胃故胃氣
能敷布於十二經中而榮養百骸毫髪之間靡所不貫
[001-2a]
凡邪在經為表在胃為裏今邪在膜原者正當經胃交
闗之所故為半表半裏其熱淫之氣浮越於某經即能
顯某經之證如浮越於太陽則有頭項痛腰痛如折如
浮越於陽明則有目痛眉稜骨痛鼻乾如浮越於少陽
則有脇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大㮣觀之邪越太陽居
多陽明次之少陽又其次也邪之所著有天受有傳染
所感雖殊其病則一凡人口鼻之氣通乎天氣本氣充
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
[001-2b]
昔有三人冐霧早行空腹者死飲酒者病飽食者不病
疫邪所著又何異耶若其年氣來之厲不論强弱正氣
稍衰者觸之即病則又不拘于此矣其感之深者中而
即發感之淺者邪不勝正未能頓發或遇饑飽勞碌憂
思氣怒正氣被傷邪氣始得張溢榮衞運行之機乃為
之阻吾身之陽氣因而屈曲故為熱其始也格陽於内
不及於表故先凛凛惡寒甚則四肢厥逆陽氣漸積鬱
極而通則厥回而中外皆熱至是但熱而不惡寒者因
[001-3a]
其陽氣之通也此際應有汗或反無汗者存乎邪結之
輕重也即使有汗乃肌表之汗若外感在經之邪一汗
而解今邪在半表半裏表雖有汗徒損真氣邪氣深伏
何能得解必俟其伏邪已潰表氣潛行於内乃作大戰
精氣自内由膜原以逹表振戰止而後熱此時表裏相
通故大汗淋漓衣被濕透邪從汗解此名戰汗當即脉
靜身涼神清氣爽霍然而愈然有自汗而解者但出表
為順即不藥亦自愈也伏邪未潰所有之汗止得衞氣
[001-3b]
暫通熱亦暫減逾時復熱午後潮熱者至是鬱甚陽氣
與時消息也自後加熱而不惡寒者陽氣之積也其惡
寒或微或甚因其人之陽氣盛衰也其發熱或短或長
或晝夜純熱或黎明稍減因其感邪之輕重也疫邪與
瘧彷彿但瘧不𫝊胃惟疫乃𫝊胃始則皆先凛凛惡寒
既而發熱又非若傷寒發熱而兼惡寒也至於伏邪動
作方有變證其迹或從外解或從内陷從外解者順從
内陷者逆更有表裏先後不同有先表而後裏者有先
[001-4a]
裏而後表者有但表而不裏者有但裏而不表者有表
裏偏勝者有表裏分𫝊者有表而再表者有裏而再裏
者從外解者或發斑或戰汗狂汗自汗盜汗從内陷者
胸膈痞悶心下脹滿或腹中痛或燥結便秘或熱結㫄
流或協熱下利或嘔吐惡心譫語舌黄舌黒胎刺等證
因證而知變因變而知治此言其大略詳見脉證治法
諸條
  瘟疫初起
[001-4b]
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初
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
頭疼身痛其時邪在夾脊之前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
痛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輙用麻黄桂
枝之類强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
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裏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
達原飲
達原飲
[001-5a]
  厚朴一錢/ 草菓仁五分/ 知母一錢/ 芍藥一錢/
  黄芩一錢/ 甘草五分/  㯽榔二錢/
 右用水二鍾煎八分午後温服
 按㯽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疎利之藥又除嶺南瘴
 氣厚朴破戾氣所結草菓辛烈氣雄除伏邪蟠踞三
 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
 達原也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隂熱傷榮氣加白芍
 以和血黄芩清燥熱之餘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後四
[001-5b]
 味不過調和之劑如渴與飲非拔病之藥也 凡疫
 邪遊溢諸經當隨經引用以助升泄如脇痛耳聾寒
 熱嘔而口苦此邪熱溢於少陽經也本方加柴胡一
 錢 如腰背項痛此邪熱溢於太陽經也本方加羗
 活一錢 如目痛眉稜骨痛眼眶痛鼻乾不眠此邪
 熱溢於陽明經也本方加乾葛一錢 證有遲速輕
 重不等藥有多寡緩急之分務在臨時斟酌所定分
 兩大略而已不可執滯間有感之輕者舌上白胎亦
[001-6a]
 薄熱亦不甚而無數脉其不𫝊裏者一二劑自解稍
 重者必從汗解如不能汗乃邪氣蟠踞於膜原内外
 隔絶表氣不能通於内裏氣不能達於外不可强汗
 病家見加發散之藥便欲求汗誤用衣被壅罨或將
 湯火熨蒸甚非法也然表裏隔絶此時無遊溢之邪
 在經三陽加法不必用宜照本方可也感之重者舌
 上胎如積粉滿布無隙服湯後不從汗解而從内陷
 者舌根先黄漸至中央邪漸入胃此三消飲證若脉
[001-6b]
 長洪而數大汗多渴此邪氣適離膜原欲表未表此
 白虎湯證如舌上純黄色兼見裏證為邪已入胃此
 又承氣湯證也有兩三日即潰而離膜原者有半月
 十數日不𫝊者有初得之四五日淹淹攝攝五六日
 後陡然勢張者凡元氣勝者毒易𫝊化元氣薄者邪
 不易化即不易𫝊設遇他病久虧適又微疫能感不
 能化安望其𫝊不𫝊則邪不去邪不去則病不瘳延
 纒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時師誤認怯證日進參
[001-7a]
 茋愈壅愈固不死不休也
  傳變不常
疫邪為病有從戰汗而解者有從自汗盜汗狂汗而解
者有無汗竟𫝊入胃者有自汗淋漓熱渴反甚終得戰
汗方解者有胃氣壅鬱必用下乃得戰汗而解者有表
以汗解裏有餘邪不因他故越三五日前證復發者有
發黄因下而愈者有發黄因下而斑出者有竟從發斑
而愈者有裏證急雖有斑非下不愈者此則𫝊變不常
[001-7b]
亦疫之常變也有局外之變者男子適逢淫慾或向來
下元空虛邪熱乘虛陷於下焦氣道不施以致小便閉
塞小腹脹滿每至夜即發熱與導赤散五苓五皮之類
分毫不效得大承氣一服小便如注而愈者或裏有他
病一隅之虧邪乗宿昔所損而𫝊者如失血崩帶經水
適來適斷心痛疝氣痰火喘急凡此皆非常變大抵邪
行如水惟注者受之𫝊變不常皆因人而使盖因疫而
發舊病治法無論某經某病但治其疫而舊病自愈
[001-8a]
  急證急攻
瘟疫發熱一二日舌上白胎如積粉早服達原飲一劑
午前舌變黄色隨現胸膈滿痛大渴煩躁此伏邪即潰
邪毒𫝊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煩渴少減熱去六七午
後復加煩躁發熱通舌變黒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
重復瘀到胃急投大承氣湯傍晩大下至夜半熱退次
早鼻黒胎刺如失此一日之間而有三變數日之法一
日行之因其毒甚𫝊變亦速用藥不得不𦂳設此證不
[001-8b]
服藥或投緩劑羈遲二三日必死設不死服藥亦無及
矣嘗見瘟疫二三日即斃者乃其類也
  表裏分傳
瘟疫舌上白胎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漸黄至中央乃邪
漸入胃設有三陽現證用達原飲三陽加法因有裏證
復加大黄名三消飲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不外也
此治疫之全劑惟毒邪表裏分𫝊膜原尚有餘結者宜

[001-9a]
三消飲
  㯽榔  草菓  厚朴  白芍
  甘草  知母  黄芩  大黄
  葛根  羗活  柴胡
 薑棗煎服
  熱邪散漫
瘟疫脉長洪而數大渴復大汗通身發熱宜白虎湯
白虎湯
[001-9b]
  石膏一兩/  知母五錢/  甘草一錢/
  炒米一撮/
 加薑煎服
 按白虎湯辛涼發散之劑清肅肌表氣分藥也盖毒
 邪已潰中結漸開邪氣方離膜原尚未出表然内外
 之氣已通故多汗脉長洪而數白虎辛涼解散服之
 或戰汗或自汗而解若瘟疫初起脉雖數未至洪大
 其時邪氣蟠踞於膜原宜逹原飲誤用白虎既無破
[001-10a]
 結之能但求清熱是猶揚湯止沸耳若邪已入胃非
 承氣不愈誤用白虎既無逐邪之能徒以剛悍而伐
 胃氣反抑邪毒致脉不行因而細小又認陽證得隂
 脉妄言不治醫見脉微欲絶益不敢議下日惟雜進
 寒涼以為穩當愈投愈危至死無悔當此急投承氣
 緩緩下之六脉自復
  内壅不汗
邪發於半表半裏一定之法也至於𫝊變或出表或入
[001-10b]
裏或表裏分𫝊醫見有表復有裏乃引經論先解其表
乃攻其裏此大謬也嘗見大劑麻黄連進一毫無汗轉
見煩躁者何耶盖發汗之理自内由中以逹表今裏氣
結滯陽氣不能敷布於外即四肢未免厥逆又安能氣
液蒸蒸以逹表譬如縛足之鳥乃欲飛升其可得乎盖
鳥之將飛其身必伏先縱足而後揚翅方得升舉此與
戰汗之義同又如水注閉其後竅則前竅不能涓滴與
發汗之義同凡見表裏分𫝊之證務宜承氣先通其裏
[001-11a]
裏氣一通不待發散多有自能汗解
  下後脉浮
裏證下後脉浮而微數身微熱神氣或不爽此邪熱浮
於肌表裏無壅滯也雖無汗宜白虎湯邪從汗解 若
大下後或數下後脉空浮而數按之豁然如無宜白虎
湯加人參覆盆則汗解 下後脉浮而數原當汗解遷
延五六日脉證不改仍不得汗者以其人或自利經久
或素有他病先虧或本病日久下遲或反覆數下以致
[001-11b]
週身血液枯涸故不得汗白虎辛涼除肌表散漫之熱
邪加人參以助週身之血液於是經絡潤澤元氣鼓舞
腠理開發故得汗解
  下後脉復沉
裏證脉沉而數下後脉浮者當得汗解今不得汗後二
三日脉復沉者膜原餘邪復瘀到胃也宜更下之更下
後脉再浮者仍當汗解宜白虎湯
  邪氣復聚
[001-12a]
裏證下後脉不浮煩渴減身熱退越四五日復發熱者
此非闗飲食勞復乃膜原尚有餘邪隱匿因而復發此
必然之理不知者每每歸咎於病人誤也宜再下之即
愈但當少與愼勿過劑以邪氣微也
  下後身反熱
應下之證下後當脉静身涼今反發熱者此内結開正
氣通鬱陽暴伸也即如爐中伏火撥開雖焰不久自息
此與下後脉反數義同 若瘟疫發膜原當日漸加熱
[001-12b]
胃尚無邪誤用承氣更加發熱實非承氣使然乃邪氣
方張分内之熱也但嫌下早之誤徒傷胃氣耳日後傳
胃再當下之又有藥煩者與此懸絶詳載本條
  下後脉反數
應下失下口燥舌乾而渴身反熱減四肢時厥欲得近
火壅被此陽氣伏也既下厥回去爐減被脉大而加數
舌上生津不思水飲此裏邪去鬱陽暴伸也宜柴胡清
燥湯去花粉知母加葛根隨其性而升泄之此證類近
[001-13a]
白虎但熱渴既除又非白虎所宜也
  因證數攻
瘟疫下後二三日或一二日舌上復生胎刺邪未盡也
再下之胎刺雖未去已無鋒芒而軟然熱渴未除更下
之熱渴減胎刺脱日後更復熱又生胎刺更宜下之余
里周因之者患疫月餘胎刺凡三換計服大黄二十兩
始得熱不復作其餘脉證方退所以凡下不以數計有
是證則投是藥醫家見理不透經歴未到中道生疑往
[001-13b]
往遇此證反致擔閣但其中有間日一下者有應連下
三四日者有應連下二日間一日者其間寛緩之施有
應用柴胡清燥湯者有應用犀角地黄湯者至投承氣
某日應多與某日應少與如其不能得法亦足以悞事
此非可以言𫝊貴乎臨時斟酌
朱海疇正年四十五歳患疫得下症四肢不舉身卧如
塑目閉口張舌上胎刺問其所苦不能答因問其子兩
三日所服何藥云進承氣湯三劑每劑投大黄兩餘不
[001-14a]
效更無他䇿惟待日而已但不忍坐視更祈一診余診
得脉尚有神下證悉具藥淺病深也先投大黄一兩五
錢目有時而少動再投舌刺無芒口漸開能言三劑舌
胎少去神思稍爽四日服柴胡清燥湯五日復生芒刺
煩熱又加再下之七日又投承氣養榮湯熱少退八日
仍用大承氣肢體自能少動計半月其服大黄十二兩
而愈又數日始進糜粥調理兩月平復凡治千人所遇
此等不過二三人而已姑存案以備參酌
[001-14b]
  病愈結存
瘟疫下後脉證俱平腹中有塊按之則痛自覺有所阻
而膨悶或時有升降之氣往來不利常作蛙聲此邪氣
已盡其宿結尚未除也此不可攻攻之徒損元氣氣虛
益不能𫝊送終無補於治結須飲食漸進胃氣稍復津
液流通自能潤下也嘗遇病愈後食粥累月結塊方下
堅黑如石
  下隔
[001-15a]
瘟疫愈後脉證俱平大便二三旬不行時時作嘔飲食
不進雖少與湯水嘔吐愈加此為下隔盖下既不通必
返於上設誤認翻胃乃與牛黄狗寳及誤作寒氣與藿
香丁香二陳之類悞也宜調胃承氣熱服頓下宿結及
溏糞粘膠惡物臭不可當者嘔吐立止所謂欲求南風
須開北牖是也嘔止愼勿驟補若少與參茋則下焦復
閉嘔吐仍作也此與病愈結存彷彿彼則妙在往來蛙
聲一證故不嘔而能食可見毫釐之差遂有千里之異
[001-15b]
按二者大便俱閉脉靜身涼一安一危者在乎氣通氣
塞之間而已矣
  注意逐邪勿拘結糞
瘟疫可下者約三十餘證不必悉具但見舌黄心腹痞
滿便於達原飲加大黄下之設邪在膜原者已有行動
之機欲離未離之際得大黄促之而下實為開門袪賊
之法即使未愈邪亦不能久羈二三日後餘邪入胃仍
用小承氣徹其餘毒大凡客邪貴乎早逐乗人氣血未
[001-16a]
亂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劑不至掣肘
愈後亦易平復欲為萬全之䇿者不過知邪之所在早
拔去病根為要耳但要量人之虛實度邪之輕重察病
之緩急揣邪氣離膜原之多寡然後藥不空投投藥無
太過不及之弊是以仲景自大柴胡以下立三承氣多
與少與自有輕重之殊勿拘於下不厭遲之説 應下
之証見下無結糞以為下之早或以為不應下之證誤
投下藥殊不知承氣本為逐邪而設非專為結糞而設
[001-16b]
也必俟其糞結血液為熱所摶變證迭起是猶養虎遺
患醫之咎也况多有溏糞失下但蒸作極臭如敗醬或
如藕泥臨死不結者但得穢惡一去邪毒從此而消脉
證從此而退豈徒孜孜糞結而後行哉假如經枯血燥
之人或老人血液衰少多生燥結或病後血氣未復亦
多燥結在經所謂不更衣十日無所苦有何妨害是知
燥結不致損人邪毒之為殞命也要知因邪致熱熱致
燥燥致結非燥結而致邪熱也但有病久失下燥結為
[001-17a]
之壅閉瘀邪鬱熱益難得泄結糞一行氣通而邪熱乃
泄此又前後之不同總之邪為本熱為標結糞又其標
也能早去其邪安患燥結耶
假令滯下本無結糞初起質實頻數窘急者宜芍藥湯
加大黄下之此豈亦因結糞而然耶乃為逐邪而設也
或曰得毋為積滯而設與余曰非也邪氣客於下焦氣
血壅滯鬱而為積若去積以為治已成之積方去未成
之積復生須用大黄逐去其邪是乃斷其生積之源榮
[001-17b]
衞流通其積不治而自愈矣更有虛痢又非此論
或問脉證相同其糞有結有不結何也曰原其人病至
大便當即不行續得藴熱益難得出蒸而為結也一者
其人平素大便不實雖胃家熱甚但蒸作極臭狀如粘
膠至死不結應下之證設引經論初硬後必溏不可攻
之句誠為千古之弊
大承氣湯
  大黄五錢/  厚朴一錢/  枳實一錢/
[001-18a]
  芒硝三錢/
 水薑煎服弱人減半邪微者各復減半
小承氣湯
  大黄五錢/  厚朴一錢/  枳實一錢/
 水薑煎服
調胃承氣湯
  大黄五錢/  芒硝二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薑煎服
[001-18b]
 按三承氣湯功用彷彿熱邪𫝊裏但上焦痞滿者宜
 小承氣湯中有堅結者加芒硝耎堅而潤燥病久失
 下雖無結糞然多粘膩結臭惡物得芒硝則大黄有
 蕩滌之能設無痞滿惟存宿結而有瘀熱者調胃承
 氣宜之三承氣功效俱在大黄餘皆治標之品也不
 耐藥湯者或嘔或畏當為細末蜜丸湯下
  畜血
大小便畜血便血不論傷寒時疫盡因失下邪熱久羈
[001-19a]
無由以泄血為熱摶留於經絡敗為紫血溢於腸胃腐
為黒血便色如漆大便反易者雖結糞得瘀而潤下結
糞雖行眞元已敗多至危殆其有喜妄如狂者此胃熱
波及於血分血乃心之屬血中留火延蔓心家宜其有
是證矣仍從胃治
發黄一證胃實失下表裏壅閉鬱而為黄熱更不泄搏
血為瘀凡熱經氣不鬱不致發黄熱不干血分不致畜
血同受其邪故發黄而兼畜血非畜血而致發黄也但
[001-19b]
畜血一行熱隨血泄黄因隨減嘗見發黄者原無瘀血
有瘀血者原不發黄所以發黄當咎在經鬱熱若專治
瘀血誤也 胃移熱於下焦氣分小便不利熱結&KR1864
也移熱於下焦血分&KR1864胱畜血也小腹硬滿以其小便
不利今小便自利者責之畜血也小便不利亦有畜血
者非小便自利便為畜血也 胃實失下至夜發熱者
熱留血分更加失下必至瘀血 初則晝夜發熱日晡
益甚既投承氣晝日熱減至夜獨熱者瘀血未行也宜
[001-20a]
桃仁承氣湯服湯後熱除為愈或熱時前後縮短再服
再短畜血盡而熱亦盡大勢已去亡血過多餘焰尚存
者宜犀角地黄湯調之 至夜發熱亦有癉瘧有熱入
血室皆非畜血並未可下宜審
桃仁承氣湯方
  大黄  芒硝  桃仁  當歸
  芍藥  丹皮
 照常煎服
[001-20b]
犀角地黄湯方
  生地黄一兩/  白芍三錢/  丹皮二錢/
  犀角二錢鎊碎/
 右先將地黄温水潤透銅刀切作片石臼内搗爛再
 加水調糊絞汁聽用其滓入藥同煎藥成去滓入煎
 汁合服
 按傷寒太陽病不解從經𫝊府熱結&KR1864胱其人如狂
 血自下者愈血結不行者宜抵當湯今瘟疫初無表
[001-21a]
 證而惟胃實故腸胃畜血多&KR1864胱畜血少然抵當湯
 行瘀逐畜之最者無分前後二便並可取用然畜血
 結甚者在桃仁力所不及宜抵當湯盖非大毒猛厲
 之劑不足以抵當故名之然抵當證所遇亦少存此
 以備萬一之用
抵當湯方
  大黄五錢/  䖟虫二十枚炙乾研碎/
  桃仁五錢研/如泥 水蛭炙乾為末五分/
[001-21b]
 照常煎服
  發黄疸是府病非經病也
疫邪𫝊裏遺熱下焦小便不利邪無輸泄經氣鬱滯其
𫝊為疸身目如金者宜茵陳湯
  茵陳一錢/  山梔二錢/  大黄五錢/
 水薑煎服
 按茵陳為治疸退黄之專藥今以病症較之黄因小
 便不利故用山梔除小腸屈曲之火瘀熱既除小便
[001-22a]
 自利當以發黄為標小便不利為本及論小便不利
 病原不在&KR1864胱乃係胃家移熱又當以小便不利為
 標胃實為本是以大黄為專功山梔次之茵陳又其
 次也設去大黄而服山梔茵陳是忘本治標鮮有效
 矣或用茵陳五苓不惟不能退黄小便間亦難利
 舊論發黄有從濕熱有從隂寒者是亦妄生枝節學
 者未免有多岐之惑矣夫傷寒時疫既以𫝊裏皆熱
 病也熯萬物者莫過於火是知大熱之際燥必隨之
[001-22b]
 又何暇生寒生濕辟若冰炭豈容並處耶既無其證
 焉有其方智者所不信 古方有三承氣證便於三
 承氣加茵陳山梔當隨證施治方為盡善
  邪在胸膈
瘟疫胸膈滿悶心煩喜嘔欲吐不吐雖吐而不得大吐
腹不滿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此疫邪留於胸膈宜
𤓰蒂散吐之
𤓰蒂散
[001-23a]
  甜𤓰蒂一錢/  赤小豆二錢研碎/
  生山梔仁二錢/
 右用水二鍾煎一鍾後入赤豆煎至八分先服四分
 一時後不吐再服盡吐之未盡煩滿尚存者再煎服
 如無𤓰蒂以淡豆豉二錢代用
  辯明傷寒時疫
或曰子言傷寒與時疫有霄壤之隔今用三承氣及桃
仁承氣抵當茵陳諸湯皆傷寒方也既用其方必同其
[001-23b]
症子何言之異也曰夫傷寒必有感冐之因或單衣風
露或强力入水或臨風脱衣或當簷出浴當覺肌肉粟
起既而四肢拘急惡風惡寒然後頭疼身痛發熱惡寒
脉浮而數脉𦂳無汗為傷寒脉緩有汗為傷風若時疫
初起原無感冐之因忽覺凛凛以後但熱而不惡寒然
亦有所觸因而發者或饑飽勞碌或焦思氣鬱皆能觸
動其邪是促其發也不因所觸無故自發者居多促而
發者十中之一二耳且傷寒投劑一汗而解時疫發散
[001-24a]
雖汗不解傷寒不𫝊染於人時疫能傳染於人傷寒之
邪自毫竅而入時疫之邪自口鼻而入傷寒感而即發
時疫感久而後發傷寒汗解在前時疫汗解在後傷寒
投劑可使立汗時疫汗解俟其内潰汗出自然不可以
期傷寒解以發汗時疫解以戰汗傷寒發斑則病篤時
疫發斑則病衰傷寒感邪在經以經𫝊經時疫感邪在
内内溢於經經不自傳傷寒感發甚暴時疫多有淹纏
二三日或漸加重或淹纒五六日忽然加重傷寒初起
[001-24b]
以發表為先時疫初起以疎利為主種種不同其所同
者傷寒時疫皆能傳胃至是同歸於一故用承氣湯輩
導邪而出要之傷寒時疫始異而終同也 夫傷寒之
邪自肌表一逕𫝊裏如浮雲之過太虛原無根蒂惟其
𫝊法始終有進而無退故下後皆能脱然而愈若時疫
之邪始則匿於膜原根深蒂固發時與榮衞交併客邪
經由之處榮衞未有不被其所傷者因其傷故名曰潰
然不潰則不能𫝊不𫝊邪不能出邪不出而疾不瘳然
[001-25a]
時疫下後多有未能頓解者何耶盖疫邪每有表裏分
𫝊者因有一半向外𫝊則邪留於肌肉一半向内𫝊則
邪留於胃家邪留於胃故裏氣結滯裏氣結表氣因而
不通於是肌肉之邪不能即逹於肌表下後裏氣一通
表氣亦順向者鬱於肌肉之邪方能盡發於肌表或斑
或汗然後脱然而愈傷寒下後無有此法雖曰終同及
細較之而終又有不同者
或曰傷寒感天地之正氣時疫感天地之戾氣氣既不
[001-25b]
同俱用承氣又何藥之相同也曰風寒疫邪與吾身之
眞氣勢不兩立一有所著氣壅火積氣也火也邪也三
者混一與之俱化失其本然之面目至是均謂之邪矣
但以驅逐為功何論邪之同異也
假如初得傷寒為隂邪主閉藏而無汗傷風為陽邪主
開發而多汗始有桂枝麻黄之分原其感而未化也𫝊
至少陽並用柴胡𫝊至胃家並用承氣至是亦無復有
風寒之分矣推而廣之是知疫邪𫝊胃治法無異也
[001-26a]
  發斑戰汗合論
凡疫邪留於氣分解以戰汗留於血分解以發斑氣屬
陽而輕清血屬隂而重濁是以邪在氣分則易疎透邪
在血分恒多膠滯故陽主速而隂主遲所以從戰汗者
可使頓解從發斑者當圖漸愈
  戰汗
疫邪先𫝊表後𫝊裏忽得戰汗經氣輸泄當即脉靜身
涼煩渴頓除三五日後陽氣漸積不待飲食勞碌或有
[001-26b]
反復者盖表邪已解裏邪未去纔覺發熱下之即解
疫邪表裏分𫝊裏氣壅閉非汗下不可汗下之未盡日
後復熱當復下復汗 瘟疫下後煩渴減腹滿去或思
食而知味裏氣和也身熱未除脉近浮此邪氣拂鬱於
經表未解也當得汗解如未得汗以柴胡清燥湯和之
復不得汗者從漸解也不可苛求其汗 應下失下氣
消血耗既下欲作戰汗但戰而不汗者危以中氣虧微
但能降陷不能升發也次日當期復戰厥回汗出者生
[001-27a]
厥不回汗不出者死以正氣脱不勝其邪也 戰而厥
回無汗者眞陽尚在表氣枯涸也可使漸愈凡戰而不
復忽痓者必死痓者身如尸牙闗𦂳目上視 凡戰不
可擾動但可温覆擾動則戰而中止次日當期復戰
戰汗後復下後越二三日反復痛不止者欲作滯下也
無論已見積未見積宜芍藥湯
芍藥湯方
  白芍藥一錢/  當歸一錢/  㯽榔二錢/
[001-27b]
  厚朴一錢/  甘草七分/
 水薑煎服裏急後重加大黄三錢紅積倍芍藥白積
 倍㯽榔煎服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自然汗出也伏邪中潰氣通得汗邪
欲去也若脉長洪而數身熱大渴宜白虎湯得戰汗方
解若裏證下後續得自汗雖二三日不止甚則四五日
不止身微熱熱甚則汗甚熱微汗亦微此屬實乃表有
[001-28a]
留邪也邪盡汗止汗不止者宜柴胡湯以佐之表解則
汗止設有三陽經證當用三陽隨經加減法與協熱下
利投承氣同義表裏雖殊其理則一若誤認為表虛自
汗輙用黄茋實表及止汗之劑則誤矣有裏證時當盛
暑多作自汗宜下之白虎證自汗詳見前若面無神色
唇口刮白表裏無陽證喜熱飲稍冷則畏脉微欲絶忽
得自汗淡而無味者為虛脱夜發則晝死晝發則夜亡
急當峻補補不及者死大病愈後數日每飲食及驚動
[001-28b]
即汗此表裏虛怯宜人參養榮湯倍黄茋
  盜汗
裏證下後續得盜汗者表有微邪也若邪甚竟作自汗
伏邪中潰則作戰汗矣凡人目張則衞氣行於陽目瞑
則衞氣行於隂行陽謂升發於表行隂謂斂降於内行
於隂不能衞䕶其表毫竅空疎微邪乗間而出邪盡而
盜汗自止設不止者宜柴胡湯以佐之
時疫愈後脉靜身涼數日後反得盜汗及自汗者此屬
[001-29a]
表虛宜黄茋湯柴胡湯
柴胡湯
  柴胡三錢/  黄芩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一錢/  大棗二枚/
 古方用人參半夏今表實故不用人參無嘔吐不加
 半夏
黄茋湯
  黄茋三錢/  五味子五分/  當歸一錢/
[001-29b]
  白术一錢/  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如汗未止加麻黄淨根一錢五分無有不
 止者然屬實者常多屬虛者常少邪氣盛為實正氣
 奪為虛虛實之分在乎有熱無熱有熱為實無熱為
 虛若顚倒誤用未免實實虛虛之誤臨證當愼
  狂汗
狂汗者伏邪中潰欲作汗解因其人禀賦充盛陽氣冲
擊不能頓開故忽然坐卧不安且狂且躁少頃大汗淋
[001-30a]
漓狂躁頓止脉靜身涼霍然而愈
  發斑
邪留血分裏氣壅閉非下不能發斑斑出為毒邪外解
下後斑漸出更不可大下設有下證少與承氣緩緩下
之若復大下中氣不振斑毒内陷則危宜托裏舉斑
托裏舉斑湯
  白芍藥   當歸各一/錢  升麻五分/
  白芷七分/  柴胡七分/  川山甲一錢炙黄/為粗末
[001-30b]
 水薑煎服下後斑漸出復大下斑毒復隱反加循衣
 摸牀撮空理線脉漸微者危本方加人參一錢補不
 及者死若未下而先發斑者設有下證少與承氣須
 從緩下
  數下亡隂
下證以邪未盡不得已而數下之間有兩目加澁舌反
枯乾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緣其人所禀陽臟素多火而
隂虧今重亡津液宜清燥養榮湯設熱渴未除裏證仍
[001-31a]
在宜承氣養榮湯
  解後宜養隂忌投參术
夫疫乃熱病也邪氣内鬱陽氣不得宣布積陽為火隂
血每為熱搏暴解之後餘焰尚在隂血未復大忌參茋
白术得之反助其壅鬱餘邪留伏不惟目下淹纏日後
變生異證或周身痛痺或四肢攣急或流火結痰或遍
身瘡瘍或兩腿鑽痛或勞嗽湧痰或氣毒流注或痰核
穿滿皆驟補之為害也凡有隂枯血燥者宜清燥養榮
[001-31b]
湯若素多痰及少年平時肥盛者投之恐有泥膈之弊
亦宜斟酌大抵時疫愈後調理之劑投之不當莫如靜
養節飲食為第一
清燥養榮湯
  知母  天花粉  當歸身  白芍
  地黄汁 陳皮   甘草
 加燈心煎服表有餘熱宜柴胡養榮湯
柴胡養榮湯
[001-32a]
  柴胡  黄芩  陳皮  甘草
  當歸  白芍  生地  知母
  天花粉
 薑棗煎服裏證未盡宜承氣養榮湯
承氣養榮湯
  知母  當歸  芍藥  生地
  大黄  枳實  厚朴
 水薑煎服痰涎湧甚胸膈不清者宜𤓰貝養榮湯
[001-32b]
𤓰貝養榮湯
  知母  花粉  貝母  𤓰蔞實
  橘紅  白芍  當歸  紫蘇子
 水薑煎服
  用參宜忌有前利後害之不同
凡人參所忌者裏證耳邪在表及半表半裏者投之不
妨表有客邪者古方如參蘇飲小柴胡湯敗毒散是也
半表半裏者如久瘧挟虛用補中益氣不但無礙而且
[001-33a]
得效即使暴瘧邪氣正盛投之不當亦不至脹為無裏
證也夫裏證者不特傷寒瘟疫𫝊胃至如雜證氣鬱血
鬱火鬱濕鬱痰鬱食鬱之類皆為裏證投之即脹者盖
以實塡實也
今瘟疫下後適有暫時之通即投人參因而不脹醫者
病者以為用參之後雖不見佳處然不為禍便為是福
乃恣意投之不知胃家喜通惡塞下後雖通餘邪尚在
再四服之則助邪塡實前證復起禍害隨至矣間有失
[001-33b]
下以致氣血虛耗者有因邪盛數下及大下而挾虛者
遂投人參當覺精神爽慧醫者病者皆以為得意明後
日再三投之即加變證盖方下之後乗其胃家空濶虛
則沾其補而未見害弗思餘邪未盡恣意投之則漸加
壅閉邪火復熾愈投而變證愈增矣良由下後邪緩虛
急是以補正之效顯而助邪之害隱也前後利害之不
同者有如此
  下後間服緩劑
[001-34a]
下後或數下膜原尚有餘結未盡𫝊胃邪熱與衞氣相
併故熱不能頓除當寛緩兩日俟餘邪聚胃再下之宜
柴胡清燥湯緩劑調理
柴胡清燥湯
  柴胡    黄芩    陳皮
  甘草    花粉    知母
 薑棗煎服
  下後反痞
[001-34b]
疫邪留於心胸令人痞滿下之痞應去今反痞者虛也
以其人或因他病先虧或因新産後氣血兩虛或禀賦
嬌怯因下益虛失其健運邪氣留止故令痞滿今愈下
而痞愈甚若更用行氣破氣之劑轉成壊證宜參附養
榮湯
參附養榮湯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生地三錢/
  人參一錢/  附子炮七分/ 乾薑炒一錢/
[001-35a]
 照常煎服果如前証一服痞當如失倘有下證下後
 脉實痞未除者再下之此有虛實之分一者有下證
 下後痞即減者為實一者表雖微熱脉不甚數口不
 渴下後痞反甚者為虛若潮熱口渴脉數而痞者投
 之禍不旋踵
  下後反嘔
疫邪留於心胸胃口熱甚皆令嘔不止下之嘔當去今
反嘔者此屬胃氣虛寒少進粥飲便欲吞酸者宜半夏
[001-35b]
藿香湯一服嘔立止穀食漸加
半夏藿香湯
  半夏一錢/五分  眞藿香一錢/ 乾薑炒一錢/
  白茯苓一錢/ 廣陳皮一錢/ 白术炒一錢/
  甘草五分/
 水薑煎服有前後一證首尾兩變者有患疫時心下
 脹滿口渴發熱而嘔此應下之證也下之諸證減去
 六七嘔亦減半再下之脹除熱退渴止向則數日不
[001-36a]
 眠今則少寐嘔獨轉甚此疫毒去而諸證除胃續寒
 而嘔甚與半夏藿香湯一劑而嘔即止
  奪液無汗
瘟疫下後脉沉下證未除再下之下後脉浮者法當汗
解三五日不得汗者其人預亡津液也 時疫得下證
日久失下日逐下利純臭水晝夜十數行乃致口燥唇
乾舌裂如斷醫者誤按仲景協熱下利法因與葛根黄
連黄芩湯服之轉劇邀予診視乃熱結傍流急與大承
[001-36b]
氣一服去宿糞甚多色如敗醬狀如粘膠臭惡異常是
晩利頓止次日服清燥湯一劑脉尚沉再下之脉始浮
下證減去肌表僅存微熱此應汗解雖不得汗然裏邪
先盡中氣和平所以飲食漸進半月後忽作戰汗表邪
方解盖因下利日久表裏枯燥之極飲食半月津液漸
回方可得汗所謂積流而渠自通也可見脉浮身熱非
汗不解血燥津枯非液不汗昔人以奪血無汗今以奪
液無汗血液雖殊枯燥則一也
[001-37a]
  補瀉兼施
證本應下耽閣失治或為緩藥羈遲火毒壅閉耗氣搏
血精神迨盡邪火獨存以致循衣摸牀撮空理線筋惕
肉瞤支體振戰目中不了了皆緣應下失下之咎邪熱
一毫未除元神將脱補之則邪毒愈甚攻之則幾微之
氣不勝其攻攻不可補不可補瀉不及兩無生理不得
已勉用陶氏黄龍湯此證下亦死不下亦死與其坐以
待斃莫如含藥而亡或有回生於萬一
[001-37b]
黄龍湯方
  大黄   厚朴  枳實  芒硝
  人參   地黄  當歸
 照常煎服
 按前證實為庸醫眈閣及今投劑補瀉不及然大虛
 不補虛何由以回大實不瀉邪何由以去勉用参歸生地
 以回虛承氣以逐實此補瀉兼施之法也或遇此證
 純用承氣下證稍減神思稍甦續得肢體振戰怔忡
[001-38a]
 驚悸心内如人將捕之狀四肢反厥眩暈鬱冐項背
 强直併前循衣摸牀撮空等證此皆大虛之候將危
 之證也急用人參養榮湯虛候少退速可屏去盖傷
 寒瘟疫俱係客邪為火熱燥證人參固為益元氣之
 神品偏於益陽有助火固邪之弊當此又非良品也
 不得已而用之
人參養榮湯
  人參    麥門冬   遼五味
[001-38b]
  地黄    當歸    白芍藥
  知母    陳皮    甘草
 照常煎服
 如人方肉食而病適來以致停積在胃用大小承氣
 連下惟是臭水稀糞而已於承氣湯中但加人參一
 味服之雖三四十日所停之完穀及完肉於是方下
 盖承氣藉人參之力鼓舞胃氣宿物始動也
  藥煩
[001-39a]
應下失下眞氣虧微及投承氣下咽少頃額上汗出髪
根燥痒邪火上炎手足厥冷甚則振戰心煩坐卧不安
如狂之狀此中氣素虧不能勝藥名為藥煩凡遇此證
急投薑湯即已藥中多加生薑煎服則無此狀矣更宜
勻兩次服以防嘔吐不納三次服亦不妨
  停藥
服承氣腹中不行或次日方行或半日仍吐原藥此因
病久失下中氣大虧不能運藥名為停藥乃天元幾絶
[001-39b]
大凶之兆也宜生薑以和藥性或加人參以助胃氣更
有邪實病重劑輕亦令不行當審
  虛煩似狂
時疫坐卧不安手足不定卧未穩則起坐纔著坐即亂
走纔抽身又欲卧無有寧刻或循衣摸牀撮空撚指師
至纔診脉將手縮去六脉不甚顯尺脉不至此平時斲
喪根源虧損因不勝其邪元氣不能主持故煩躁不寧
固非狂證其危有甚於狂也法當大補然有急下者或
[001-40a]
下後厥回尺脉至煩躁少定此因邪氣少退正氣暫復
為陽少伸也不二時邪氣復聚前證復起勿以前下得
效今再下之下之速死急宜峻補補不及者死此證表
裏無大熱下證不備者庶幾可生辟如城郭空虛雖殘
寇而能直入戰不可守不可其危可知
  神虛譫語
應下稽遲血竭氣耗内熱煩渴譫語諸下證具而數下
之渴熱並減下證悉去五六日後譫語不止者不可以
[001-40b]
為實此邪氣去元神未復宜清燥養榮湯加神砂一錢
鄭聲譫語態度無二但有虛實之分不應另立名色
  奪氣不語
時疫下後氣血俱虛神思不清惟向裏牀睡似寐非寐
似寤非寤呼之不應此正氣奪與其服藥不當莫如靜
守虛回而神思自清語言漸朗若攻之脉必反數四肢
漸厥此虛虛之禍危在旦夕凡見此證表裏無大熱者
宜人參養榮湯補之能食者自然虛回而前証自除設
[001-41a]
不食者正氣愈奪虛證轉加法當峻補
  老少異治
三春旱草得雨即榮殘臘枯枝雖灌弗澤凡年高之人
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术十不抵一盖
老年榮衞枯濇幾微之元氣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
氣血生機甚㨗其勢浡然但得邪氣一除正氣隨復所
以老年愼瀉少年愼補何况誤用耶萬有年高禀厚年
少賦薄者又當從權勿以常論
[001-41b]
  妄投破氣藥論
瘟疫心下脹滿邪在裏也若純用青皮枳實梹榔諸香
燥破氣之品冀其寛脹此大謬也不知内壅氣閉原有
主客之分假令根於七情鬱怒肝氣上升飲食過度胃
氣填實本無外來邪毒客氣相干止不過自身之氣壅
滯投木香砂仁豆蔲枳殻之類上升者即降氣閉者即
通無不立效今疫毒之氣傳於胸胃以致升降之氣不
利因而脹滿實為客邪累及本氣但得客氣一除本氣
[001-42a]
自然升降脹滿立消若專用破氣之劑但既破正氣毒
邪何自而泄脹滿何由而消治法非用小承氣弗愈既
而腸胃燥結下既不通中氣鬱滯上焦之氣不能下降
因而充積即膜原或有未盡之邪亦無前進之路於是
表裏上中下三焦皆阻故為痞滿燥實之證得大承氣
一行所謂一竅通諸竅皆通大闗通而百闗盡通也向
則鬱於腸胃之邪由此而下腸胃既舒在膜原設有所
𫝊不盡之餘邪方能到胃乗勢而下也辟若河道阻塞
[001-42b]
前舟既行餘舟連尾而下矣至是邪結並去脹滿頓除
皆藉大黄之力大黄本非破氣藥以其潤而最降故能
逐邪拔毒破結導滯加以枳朴者不無佐使云爾若純
用破氣之品津液愈耗熱結愈固滯氣無門而出疫毒
無路而泄乃望其寛胸利膈惑之甚矣
  妄投補劑論
有邪不除淹纏日久必至尫羸庸醫望之輙用補劑殊
不知無邪不病邪去而正氣得通何患乎虛之不復也
[001-43a]
今投補劑邪氣益固正氣日鬱轉鬱轉熱轉熱轉痩轉
痩轉補轉補轉鬱循環不已乃至骨立而斃猶言服參
幾許補之不及天數也病家止誤一人醫者終身不悟
不知殺人無算
  妄投寒涼藥論
疫邪結於膜原與衞氣併因而晝夜發熱五更稍減日
晡益甚此與癉瘧相類癉瘧熱短過時如失明日至期
復熱今瘟疫熱長十二時中首尾相接寅卯之間乃其
[001-43b]
熱之首尾也即二時餘焰不清似乎日夜發熱且其時
也邪結膜原氣併為熱胃本無病誤用寒涼妄伐生氣
此其誤者一及邪𫝊胃煩渴口燥舌乾胎刺氣噴如火
心腹痞滿午後潮熱此應下之證若用大劑芩連梔栢
專務清熱竟不知熱不能自成其熱皆由邪在胃家阻
礙正氣鬱而不通火亦留止積火成熱但知火與熱不
知因邪而為火熱智者必投承氣逐去其邪氣行火泄
而熱自己若㮣用寒涼何異揚湯止沸每見今醫好用
[001-44a]
黄連解毒湯黄連瀉心湯盖本素問熱淫所勝治以寒
涼以為聖人之言必不我欺况熱病用寒藥最是㨗徑
又何疑乎每遇熱甚反指大黄能泄而損元氣黄連清
熱且不傷元氣更無下泄之患且得病家無有疑慮守
此以為良法由是凡遇熱證大劑與之二三錢不已增
至四五錢熱又不已晝夜連進其病轉劇至此技窮力
竭反謂事理當然又見有等日久腹皮貼背乃調胃承
氣證也况無痞滿益不敢議承氣唯類聚寒涼專務清
[001-44b]
熱又思寒涼之最者莫如黄連因而再倍之日近危篤
有邪不除耽誤至死猶言服黄連至幾兩熱不能清非
藥之不到或言不治之証或言病者之數也他日凡遇
此證每每如是雖父母妻子不過以此法毒之盖不知
黄連苦而性滯寒而氣燥與大黄均為寒藥大黄走而
不守黄連守而不走一燥一潤一通一塞相去甚遠且
疫邪首尾以通行為治若用黄連反招閉塞之害邪毒
何由以泄病根何由以拔既不知病原烏能以愈疾耶
[001-45a]
問曰間有進黄連而得效者何也曰其人正氣素勝又
因所受之邪本微此不藥自愈之證醫者悞投温補轉
補轉鬱轉鬱轉熱此以三分客熱轉加七分本熱也客
熱者因客邪所鬱正分之熱也此非黄連可愈本熱者
因誤投温補正氣轉鬱反致熱極故續加煩渴不眠譫
語等證此非正分之熱乃庸醫添造分外之熱也因投
黄連於是煩渴不眠譫語等證頓去要之黄連但可清
去七分無邪本熱又因熱減而正氣即回所存三分有
[001-45b]
邪客熱氣行即已醫者不解遂以為黄連得效他日藉
此㮣治客熱則無效矣又以昔效而今不效疑其病原
本重非藥之不到也執迷不悟所害更不可勝計矣
問曰間有未經温補之誤進黄連而疾愈者何也曰凡
元氣勝病為易治病勝元氣為難治元氣勝病者雖誤
治未必皆死病勝元氣者稍誤未有不死者此因其人
元氣素勝所感之邪本微是以正氣有餘足以勝病也
雖少與黄連不能抑鬱正氣此為小逆以正氣猶勝而
[001-46a]
疾幸愈也醫者不解竊自邀功他日設遇邪氣勝者非
導邪不能瘳其疾誤投黄連反招閉塞之害未有不危

  大便
結熱傍流協熱下利大便秘結大腸膠閉總之邪在裏
其証不同者在乎通塞之間耳
協熱下利者其人大便素不調邪氣忽乗於胃便作煩
渴一如平時泄瀉稀糞而色不敗其色但焦黄而已此
[001-46b]
伏邪𫝊裏不能稽留於胃至午後潮熱便作泄瀉子後
熱退泄瀉亦減次日不作潮熱利亦止為病愈潮熱未
除利不止者宜小承氣湯以徹其餘邪而利自止
利止二三日後午後忽加煩渴潮熱下泄仍如前證此
伏邪未盡復轉到胃也治法同前
大便秘結者疫邪𫝊裏内熱壅鬱宿糞不行蒸而為結
漸至黒硬下之結糞一行瘀熱自除諸證悉去
熱結傍流者以胃家實内熱壅閉先大便秘結續得下
[001-47a]
利純臭水全然無糞日三四度或十數度宜大承氣湯
得結糞而利立止服湯不得結糞仍下利純臭水并所
進湯藥因大腸邪勝失其𫝊送之職知邪猶在也病必
不減宜更下之
大腸膠閉者其人平素大便不實設遇疫邪𫝊裏但蒸
作極臭之物如粘膠然至死不結愈蒸愈閉以致胃氣
不能下行疫毒無路而出不下即死但得粘膠一去下
證自除霍然而愈
[001-47b]
瘟疫愈後三五日或數日反腹痛裏急者非前病原也
此下焦别有伏邪所發欲作滯下也發於氣分則為白
積發於血分則為紅積氣血俱病紅白相兼邪盡利止
未止者宜芍藥湯方見前/
愈後大便數日不行别無他證此足三隂不足以致大
腸虛燥此不可攻飲食漸加津液流通自能潤下也覺
穀道夯悶宜作蜜箭導甚則宜六成湯
病愈後脉遲細而弱每至黎明或夜半後便作泄瀉此
[001-48a]
命門眞陽不足宜七成湯 亦有雜證屬實者宜大黄
丸下之立愈此證萬中之一耳/
六成湯方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藥一錢/ 地黄五錢/
  天門冬一錢/ 肉蓯蓉三錢/ 麥門冬一錢/
 照常煎服日後更燥者宜六味丸少減澤瀉
七成湯方
  破故紙炒香搥/碎三錢 熟附子一錢/ 遼五味八分/
[001-48b]
  白茯苓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炙五分/
 照常煎服愈後更發者宜八味丸倍加附子
  小便
熱到&KR1864胱小便赤色邪到&KR1864胱干於氣分小便膠濇干
於血分溺血畜血留邪欲出小便急數&KR1864胱不約小便
自遺&KR1864胱熱結小便閉塞
熱到&KR1864胱者其邪在胃胃熱灼於下焦在&KR1864胱但有熱
而無邪惟令小便赤色而已其治在胃
[001-49a]
邪到&KR1864胱者乃疫邪分布下焦&KR1864胱實有之邪不止於
熱也從胃家來治在胃兼治&KR1864胱若純治&KR1864胱胃氣乗
勢擁入&KR1864胱非其治也若腸胃無邪獨小便急數或白
膏如馬遺其治在&KR1864胱宜猪苓湯
猪苓湯方 邪干氣分者宜之
  猪苓二錢/  澤瀉一錢/  滑石五錢/
  甘草八分/  木通一錢/  車前二錢/
 燈心煎服
[001-49b]
桃仁湯方 邪干血分者宜之
  桃仁三錢研/如泥 丹皮一錢/  當歸一錢/
  赤芍一錢/  阿膠二錢/  滑石五錢/
 照常煎服小腹痛按之硬痛小便自調有畜血也加
 大黄三錢甚則抵當湯藥分三等隨其病之輕重而
 施治
  前後虛實
病有先虛後實者宜先補而後瀉有先實後虛者宜先
[001-50a]
瀉而後補假令先虛後實者或因他病先虧或因年高
血弱或因先有勞倦之極或因新産亡血過多或舊有
吐血及崩漏之證時疫將發即觸動舊疾或吐血或崩
漏以致亡血過多然後疫氣漸漸加重已上並宜先補
而後瀉瀉者謂疎導之劑併承氣下藥㮣而言之也凡
遇先虛後實者此萬不得已而投補劑一二貼後虛證
少退便宜治疫若補劑連進必助疫邪禍害隨至 假
令先實而後虛者疫邪應下失下血液為熱摶盡原邪
[001-50b]
尚在宜急下之邪退六七急宜補之虛回五六愼勿再
補多服則前邪復起下後必竟加添虛證者方補若以
意揣度其虛不加虛證誤用補劑貽害不淺
  脉厥
瘟疫得裏證神色不敗言動自如别無怪證忽然六脉
如絲微細而軟甚至於無或兩手俱無或一手先伏察
其人不應有此脉今有此脉者皆緣應下失下内結壅
閉榮氣逆於内不能達於四末此脉厥也亦多有過用
[001-51a]
黄連石膏諸寒之劑强遏其熱致邪愈結脉愈不行醫
見脉微欲絶以為陽證得隂脉為不治委而棄之以此
誤人甚衆若用人參生脉散等劑禍不旋踵宜承氣緩
緩下之六脉自復
  脉證不應
表證脉不浮者可汗而解以邪氣微不能牽引正氣故
脉不應 裏證脉不沉者可下而解以邪氣微不能抑
鬱正氣故脉不應 陽證見隂脉有可生者神色不敗
[001-51b]
言動自如乃禀賦脉也再問平日無此脉乃脉厥也
下後脉實亦有病愈者但得證減復有實脉乃天眞脉
也 夫脉不可一途而取須以神氣形色病證相參以
决安危為善
張崑源室年六旬得滯下後重窘急日三四十度脉常
歇至諸醫以為雀啄脉必死之候咸不用藥延予診視
其脉參互不調或二動一止或三動一止而復來此濇
脉也年高血弱下利膿血六脉短濇固非所能任詢其
[001-52a]
飲食不減形色不變聲音烈烈言語如常非危證也遂
用芍藥湯加大黄三錢大下純膿成塊者兩碗許自覺
舒快脉氣漸續而利亦止數年後又得傷風咳嗽痰涎
湧甚診之又得前脉與杏桔湯二劑嗽止脉調方知此
婦凡病俱作此脉大抵治病務以形色脉證參考庶不
失其大段方可定其吉凶也
  體厥
陽證脉隂身冷如冰為體厥
[001-52b]
施幼聲賣卜頗行年四旬禀賦肥甚六月患時疫口燥
舌乾胎刺如鋒不時太息咽喉腫痛心腹脹滿按之痛
甚渴思冰水日晡益甚小便赤濇得涓滴則痛甚此下
證悉備但通身肌表如冰指甲青黒六脉如絲㝷之則
有稍按則無醫者不究裏證熱極但引陶氏全生集以
為隂證但手足厥逆若冷過於肘膝便是隂證今已通
身冰冷比之冷過肘膝更甚宜其為隂證一也且陶氏
以脉分隂陽二證全在有力無力中分今已脉微欲絶
[001-53a]
按之如無比之無力更甚宜其為隂證二也隂證而得
隂脉之至有何説焉以内諸陽證竟置不問遂定附子
理中湯未服延予至以脉相參表裏互較此陽證之最
者下證悉具但嫌下之晩耳盖因内熱之極氣道壅閉
乃至脉微欲絶此脉厥也陽鬱則四肢厥逆况素禀肥
盛尤易壅閉今亢陽已極以至通身冰冷此體厥也六
脉如無者羣龍無首之象證亦危矣急投大承氣湯囑
其緩緩下之脉至厥回便得生矣其妻聞一曰隂證一
[001-53b]
曰陽證天地懸隔疑而不服更請一醫指言隂毒須炙
丹田其兄叠延三醫續至皆言隂證妻乃惶惑病者自
言何不卜之神明遂卜得從隂則吉從陽則凶更惑於
醫之議隂證者居多乃進附子湯下咽如火煩燥頓加
乃嘆曰吾已矣藥之所誤也言未已更加躑躅逾時乃
卒嗟乎向以卜謀生終以卜謀死誤人還自誤可為醫
巫之鍳
  乗除
[001-54a]
病有純虛純實非補即瀉何有乗除設遇既虛且實者
補瀉間用當詳孰先孰後從少從多可緩可急隨其證
而調之
吳江沈青來室少寡素多鬱怒而有吐血證歳二三發
吐後即已無有他證盖不以為事也三月間病並非舊
證但小發熱頭疼身痛不惡寒而微渴夫惡寒不渴者
乃感冐風寒今不惡寒微渴者疫也至第二日舊證大
發吐血勝常更加眩暈手振煩躁種種虛狀飲食不進
[001-54b]
且熱漸加重醫者病者但見吐血以為舊証復發不知
其為疫也故以發熱認為隂虛頭疼身痛認為血虛不
察未吐血前一日已有前證非吐血後所加之證也諸
醫議補問余可否余曰失血補虛權宜則可盖吐血者
内有結血正血不能歸經所以吐也結血牢固豈能吐
乎能去其結於中無阻血自歸經方冀不發若吐後專
補補則血滿既滿不歸血從上溢也設用寒涼尤誤投
補劑者只顧目前之虛用參暫效不能拔去病根日後
[001-55a]
又發也况又兼疫今非昔比今因疫而發血脱為虛邪
在為實是虛中有實若投補劑始則以實填虛沾其補
益既而以實塡實災害立至於是暫用人參二錢以茯
苓歸芍佐之兩劑後虛證咸退熱減六七醫者病者皆
謂用參得效均欲速進余禁之不止乃恣意續進便覺
心胸煩悶腹中不和若有積氣求噦不得此氣不時上
升便欲作嘔心下難過遍體不舒終夜不寐喜按摩搥
擊此皆外加有餘之變證也所以然者止有三分之疫
[001-55b]
只應三分之熱適有七分之虛經絡枯澁陽氣内陷故
有十分之熱分而言之其間是三分實熱七分虛熱也
向則本氣空虛不與邪摶故無有餘之證但虛不任邪
惟懊憹鬱冐眩暈而已今投補劑是以虛證咸去熱減
去七所餘三分之熱者實熱也乃是病邪所致斷非人
參可除者今再服之反助疫邪邪正相搏故加有餘之
變證因少與承氣微利之而愈按此病設不用利藥宜
靜養數日亦愈以其人大便一二日一解則知胃氣通
[001-56a]
行邪氣在内日從胃氣下趨故自愈間有大便自調而
不愈者内有灣糞隱曲不行下之得宿糞極臭者病始
愈設邪未去恣意投參病乃益固日久不除醫見形體
漸痩便指為怯證愈補愈危死者多矣要之眞怯證世
間從來罕有今患怯證者皆是人參補藥釀成近代參
價若金服者不便是以此證不死於貧家多死於富室

 
[001-56b]
 
 
 
 
 
 
 
 瘟疫論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