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40 來齋金石刻考略-清-林侗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來齋金石刻考畧卷上
              侯官林侗撰
  夏
   衡山岣嶁峰石刻
禹書在岣嶁峰者不當稱碑洪荒初闢未嘗有碑製若
重刻於祝融峰及他書院者或用石四片或兩片乃可
言碑耳按徐靈期衡山記夏禹導水通瀆刻石書名山
[001-1b]
之巔唐劉禹錫寄吕衡州詩傳聞祝融峰上有神禹銘
古石琅玕姿秘文龍虎形崔融云於鑠大禹顯允文德
龍畫傍分螺書匾刻韓退之詩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
石赤形摹竒科斗拳伸薤倒披鸞飄鳳泊拏虎螭事嚴
迹秘鬼莫窺道人獨上偶見之我来咨嗟涕漣洏千搜
萬索何處有森森緑樹猿猱悲古人稱禹書者不一若
劉禹錫葢徒聞其名耳未至其地也韓退之至其地矣
未見其石也崔融所云則似見之矣宋朱晦翁與張南
[001-2a]
軒㳺南岳尋訪不獲其後作韓文考異遂謂退之詩為
傳聞之誤嘉定中蜀士何致子一因樵者指得其處摹
搨刻於夔門觀中後俱亡而岳麓書院及祝融峰諸處
又重刻之轉相摹倣郡國遂多刻石余友上杭劉鰲石
避亂祝融峰讀書僧舍数年常親至其處摩挲乆之印
歸一紙真如崔融所云龍畫傍分螺書匾刻是也然則
形模之竒怪變靈秘豈後世所能彷彿萬一哉鰲石又
云其石不圎不方濶可八九尺徑可丈餘未至岣嶁絶
[001-2b]
頂倚於崖壁之間而髙出其上形色不類本山自然之
石似是人力安措承帝二字間有一孔相傳異人以塵
柄負挈来此峰髙不及祝融而巇峭過之非久居山中
有土人指引則不得徑路故好古如退之晦翁皆不獲
見岣嶁字畫體圎而意變靈怪不可端倪甄豐竒字頗
有其意漢人𨽻法鍾王楷書皆有所本拙手重翻神聖
之靈跡亡矣
  商
[001-3a]
   比干墓銅盤銘
今在衛輝府汲縣北十五里比干墓上府志曰比干墓
銅盤銘碑石殘斷字畫失真萬厯十五年知府周思宸
重摹汝帖立石於墓前按薛尚功云開元四年游子武
之竒於偃師耕穫獲一銅片槃形四尺六寸上鏤丈深
二分其文云右林左泉後道前岡萬世之寳兹焉是藏
其左右前後岡道並存惟林字無矣泉字亦存考諸圖
籍即比干之墓府志又載思宸云至元延祐戊午學正
[001-3b]
王悅臨摹汝帖勒石今考嘯堂集古録與汝帖逈異證
以三代欵式秦漢碑刻則嘯堂尚似而舊體亦未可必
也惜左右字訛謹按地形改正併摹二篆以獻博雅君
子路傍有殷太師比干墓碑不知豎於何時嵗乆將仆
亦命直之俾往来者得知所遇閱通志兹墓乃載於偃
師縣移文覈焉止云因耕者得銘而竟忘其墓所噫銘
一也何兩地而俱得歟此有廟墓而志不載彼無實而
虚載焉書之不可盡信也如此夫史記周武王封比干/子堅為長林侯此林
[001-4a]
氏受姓之始/不敢忘也余庚子夏入秦過函谷闗門數歩路北山
半有闗龍逢墓碣僅三尺許山頗陡絶又三十餘年壬
申春二月再過闗門碣已倒矣今之稱忠臣者首龍逢
比干而比干廟墓特盛龍逢缺然則後人表章之功豈
可少哉予始愧不能登山拜墓復愧旅人不能豎碑惟
有一慨
  周
   壇山石刻
[001-4b]
吉日癸巳四字世傳穆王登壇山刻此於石宋宋祁尋
而摹之縣令劉莊鑿取歸州權郡事李祐龕置㕔事右
壁而為之跋宋濓攷據欵式以為吉日字與周淮父卣
伯碩父鼎齊侯鎛鐘諸欵式合實二千年竒迹趙明誠
金石録獨以筆畫類小篆為疑今考以石鼓文多用小
篆恐當時小篆與蝌蚪書兼行明誠已信石鼓為周人
書何獨於此而疑之宋人施宿以為州廨舊石以政和
五年取入内府然則今石或後人翻刻未可知也濓曾
[001-5a]
摹刻於浦陽山房仍自為䟦亦有搨本行世今在儒學
㦸門西壁
   石鼓文
凡十鼔今在京師國學先師廟㦸門左右斯鼓前人之
論已詳自周宣王至唐憲宗元和千六百餘年若自宇
文周至元和僅四百年矣韓韋諸公博學好古豈有認
四百年物為一千六百年而不知辨乎後人强以其文
淺近又以其字非蝌蚪而近小篆疑之亦過矣金人司
[001-5b]
馬定國以字畫考之謂是宇文周造著辨萬餘言楊用
修隨而和之又惑矣韓昌黎濯冠沐浴告祭酒求移之
國學而不能得當年自岐陽至長安不過數百里元人
乃能自秦移至燕都懸隔三千里中朝大觀固何如哉
有元人潘廸音訓另立一石余又藏有宋淳化間檇李
沈揆摹本縮小鼓文特為精彩共四百五十字
   焦山鼎銘
在鎮江府焦山寺中鼎髙一尺三寸二分腹徑一尺五
[001-6a]
寸八分口徑一尺四寸五分耳髙三寸濶四寸二分足
六寸一分深八寸二分銘九十三字皆古文蝕一字外
為雲雷之形王西樵先生曰焦山古鼎一髙可二尺許
腹有銘韓吏部如石為予言鼎故京口某公家物當分
宜枋國時某公官於朝分宜聞此鼎欲之某公不即獻
因嫁禍焉鼎竟入嚴氏嚴氏之敗鼎復歸某公以禍由
鼎作謂鼎不祥捨之寺中郡乘山志皆載山有周鼎一
而不詳所自也作歌偹掌故焉海雲堂中暮相索古鼎
[001-6b]
照人光駮犖龍文獨許吾丘知篆銘略辨周京作宛同
石鼓出陳倉那數銅狄傳西洛韓公摩挲指向予曾入
秦家格天閣雲烟過眼已成虚劍去珠還事堪愕安陸
飛龍亦英主元修晚慕軒轅樂一德何人曰相嵩金鉉
只用青詞博朝廷仍收養士報楊沈蹇蹇如鵰鶚鼎鐺
有耳豈不聞耻向廻風作秋籜蕚山先生厮養耳紛紛
冠葢多酬酢當時不鄙趙師&KR0759於今誰憐賈秋壑從來
鑄鼎戒饕餮此物胡為亦遭攫山頭尚有焦山詩三尺
[001-7a]
古碑黒光錯隻字重於神禹金猶向山林辟不若老奴
真欲愧歐陽廿載鈐山空寂寞培壘已拉氷山摧有鐵
誰能鑄此錯裵回三歎軒几旁極目江天莽寥廓 予
丁丑初夏至山寺謂此鼎必加貴重襲藏問寺僧藏鼎
處乃引入一陋室塵土黯然寥落可歎近丹徒令鄒儀
周將鼎銘摹石以傳無復古文之樸雅矣予所得一紙
乃數十年前故家舊藏可貴也朱竹垞曰鼎銘其人莫
考曰王格於周曰司徒南仲殆周時器也其曰立中廷
[001-7b]
按毛伯敦銘文亦有之薛尚功釋為位而周禮小宗伯
掌建邦之神位註故書作立鄭司農云立讀為位古者
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則是銘曰立
亦當讀位也
   孔子題吳季子墓碑
孔子題字唐大厯十四年潤州刺史蕭定重刻在丹陽
縣延陵鎮吳季子廟越絶書曰毗陵上湖中塚者延陵
季子塚也古名延陵墟即其地也後人又摹刻於縣南
[001-8a]
門外驛前 集古録云吳季子墓銘自前世相傳以為
孔子所書據張從紳記云舊石湮滅開元中𤣥宗命殷
仲容摹搨其書以傳然則開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厯
中蕭定又刋於石則轉相傳摹失其真逺矣按孔子平
生未嘗至吳以史記世家考之其歴聘諸侯南不踰楚
推其歳月踪跡未嘗過吳不得親銘季子之墓又其字
特大非古簡牘所容第以其名傳之乆不可遽廢故録
之以俟博識君子 顧寜人金石文字記云元吾丘衍
[001-8b]
學古編曰按古法帖止云嗚呼有吳君子六字篆法敦
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増延陵之墓四字除之字外三
字是漢人方篆不與前六字合且音君字作季字漢器
蜀郡洗郡字半邉正與此君字同用此法也以季字音
顯見其謬比干墓前有漢人篆碑亦有此説洪氏𨽻釋
漢𨽻字原辨之甚明此不復具今毘陵呼為十字碑
  秦
   嶧山碑
[001-9a]
秦李斯篆石髙四尺三寸廣二尺二扇每扇八行每行
十五字按魏太武登嶧山排倒秦碑然摹搨猶為邑人
苦聚薪焚之有縣宰取舊文刻於石杜甫詩云嶧山之
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然則此碑亡於唐前其翻
刻者或以石或以木矣宋徐鉉得古本以授鄭文寳淳
化五年刻於長安之國子學此碑是也其縣令之石本
耶其肥失真之木本耶今鄒縣亦有此石乃至元翻刻
夫亦愈失其真矣
[001-9b]
  漢
   甘泉宫瓦文
瓦頭篆長生未央四字按三輔黄圖甘泉宫一曰雲陽
宫史記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築甬道自
咸陽屬之宫周圍十餘里漢武帝建元中増廣之周十
九里師古曰秦林光宫在磨石嶺嶺側有甘泉故漢武
建甘泉即取為名其嶺髙出他山距長安三百里而能
望見長安城堞更置前殿始造宫室百官皆有邸第有
[001-10a]
芝生甘泉殿齋房中漢舊儀云芝有九莖芝金色緑葉
朱實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帝又起紫殿雕文刻鏤黼
黻以玊飾之如他宫館不可勝記帝時居之漢書云烽
火達甘泉以帝不常居長安故邊警烽火兩通之也巫
蠱事起帝亦居甘泉宫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歴今
二千餘年王迹乆湮蕭相國所造未央宫舊址在今西
安城西北三四十里間禾黍離離耕夫時棄瓦礫道傍
亦隠隠有字文可見絶無完好者嵗辛丑余與祝丈光
[001-10b]
逺自三原至淳化山中憑弔故宫惟有荒烟蔓草不意
於幽僻處搜獲此瓦何異商周鼎彛近與家弟吉人作
為歌詩以咏其事四方博雅屬而和之遂盈卷軸其所
寄慨又非特一瓦已也詩多不具録聊誌其梗概如此
瓦製字形質古簡樸漢初法物世所希有為足重也
嘉興朱竹垞歌西京無書家但有急就凡將篇其後闕
里闢乃得五鳳二年甎滕公石室閟已乆文體倜詭乖
自然芝英鶴頭書嵗逺具沈湮孰能抉淵奥𡨕索崔張
[001-11a]
先福州林侗媕蒼雅袖中忽出甘泉瓦長生未央字當
中逸熊横生恣塗寫定州漢廟不足珍銅爵香姜盡流
亞吾聞甘泉本是祖龍之所遺武帝因而恢拓之非無
益夀延夀字今已蕩盡捐&KR0008犂金銅仙人别渭水椽桷
自毁化作龍鱗而當知是瓦定有鬼神䕶不然安得團
圞如鏡勿使纎毫虧伊誰擅此𨽻法古毋乃史邈丞相
斯下至元封人物能爾為侗也好竒莫與竝影搨硬黄
墨一挺装池作册要客題重之不異焦山鼎吾生亦嗜
[001-11b]
金石文南逾五嶺西三雲手披藂篁剪荆棘殘碑斷塌
搜孤墳攜歸蓬屋少香芸壁魚散走饑䑕嚙蟲涎粉蛀
徒紛紛侗兮侗兮真好事殿闕遺墟靡不至短衣匹馬
尋昭陵陪葬諸臣辨衘位旁及降王一十四右先咄毖
左什毖殿以那順范頭利舊史缺略新史刪侗也為之
考其次試入儲藏蘭話堂長物何論金一笥君家嚴君
政不苛至今秦地猶謳歌年過八十尚健飰丹砂不餌
朱顔酡循陔之養樂事多長生瓦兆本為此請君一日
[001-12a]
三摩挲 濟南王阮亭歌漢宫一百四十五横絶南山
包九嵕未央建章最廣麗渭北更起甘泉宫甘泉之山
化金碧千門萬户交玲瓏通天髙䑓屹宫表下瞰雲雨
青濛濛武皇求仙跨滄海射魚牽犬東門東秦始皇紀/立石東海
上以為/秦東門孫卿已誅五利死飛㢘桂館猶巃嵸上陵磨劍
勢一變雲陽烟草悲秋風甲帳珠簾盡黄土何况片瓦
埋荒叢林生好古極幽賾短衣匹馬空山中太乙壇邊
弔鈎弋悲歌慷慨斜陽紅此瓦出土事非偶長生古篆
[001-12b]
疑神工濯以清泉襲綈錦攜歸嶺海光熊熊令弟繪圖
亟示我使我懐古憂心忡終南渭水舊逰歴漢家陵闕
隨飛蓬豈知一瓦供賞識逺與石鼓岐陽同兄視羽陽
弟銅雀纎兒慎勿加磨礱 吳江徐虹亭詩武帝乗龍
事可哀更無人到集靈䑓惟留一片甘泉瓦曾照西京
烽火来雲陽宫殿乆摧殘遺瓦猶同渭水寒莫向銅駝
問消息金仙清淚不曾乾已無寳鼎薦芝房碧瓦徒憐
委路旁猶勝臨漳老銅雀不從䑓畔看分香土花如繡
[001-13a]
色如妍收拾荒山夕照邊留與詩人共嘯詠夜深常得
伴陳𤣥 常熟王露斯歩前韻詩地指雲陽是處哀漫
憑片瓦想樓䑓金莖甲帳神仙窟剰得長生兩字來磨
洗鱗鱗片碧殘自然鮮潤自清寒當年雨露知多少重
叠苔痕漬未乾斵成員璧列文房猶勒甘泉字在傍不
用龍睛開半勺玉蟾蜍注露花香霜毫氷繭共清妍獻
賦應隨到日邉釋却褐衣臨即墨明光殿上賜重𤣥
来齋歌阿房烟飛渭水赤六國美人楚人索蕭相亟營
[001-13b]
未央宫萬户千門重金碧婁敬羊裘定帝京被山帶河
長安城四帝垂休七十載百金露䑓還未成上林苑墻
連太乙武皇獵騎旌旗疾漢闗開拓種葡萄得西城葡/萄并作葡
萄/宫中流簫鼔横汾日北山紫霧樹濛濛甘泉山/多紫霧甘泉如
醴多清風君王避暑深駐輦渡渭渉涇萬國同珠簾玉
户山谷裡中有傾城尹與李集靈䑓上青鳥鳴是耶非
耶徒徙倚回中烽火照夜來漢回中烽火/達甘泉宫江充巫蠱事
堪哀巫蠱禍起/帝在甘泉神仙未有長生術幸聞明詔罷輪臺君
[001-14a]
王一去變滄海豈但榮華能不改雄闗百二鎻秋烟終
南惟有夕陽在未央前殿百牛犂長樂朱草路人悲長/樂
宫内有地數尺草根莖俱/赤色傳是韓淮隂死處敗瓦斷甃時隱見無有完好
足稱竒甘泉虎豹之所穴九月寒氷蹵霜雪天南逰屐
來者誰我同祝叟遍搜抉余與祝丈/光逺同逰儲胥鳷鵲漫經過
紫殿芝房失山阿儲胥芝房皆/宫内之别殿從人躋險披荆棘獲此
完瓦若隨和土人失色嗟未有幾見來人祗空手長生
未央字陸離光覩商敦與周卣君不見銅雀髙䑓漳水
[001-14b]
濱何曽一日斷行人朝求暮取古已盡縱有流傳疑非
真又不見秦時更築羽陽宫千歲萬歲空青蔥宋時長/安民有
獻羽陽宫瓦於朝者/文曰羽陽千歲萬歲秦人持瓦獻天子宣和御府轉漂
蓬玊盌金盤成倐忽陳迹逓遷王氣歇茂陵芳草逐春
生天外三峯照漢月 杏山阿雲舉詩未央銅雀咸飲
墨汁甘泉荒榛孰啓而闢偉兹片瓦珍逾拱璧寳諸奕
祀匪雕伊刻
   五鳳二年甎刻
[001-15a]
石縱一尺廣二尺許刻五鳳二年魯三十四年六月四
日成十四字金明昌五年開州刺史髙德裔勅修孔子
廟掘得此石於太子釣魚池中德裔記曰在靈光殿基
南三十歩太子者景帝子劉餘封魯故俗以太子呼之
也曰五鳳二年宣帝年號也曰魯三十四年餘孫孝王
之三十四年也曰六月四日成者必當時創建或鑿池
而記其成功之日也西漢石刻無有傳者存之見西京
之遺石在廟内奎光樓下北壁按金章宗明昌五年即
[001-15b]
宋光宗紹熈五年是時和議成南北息兵章宗好文學
髙德裔以才名顯故充修廟之選開州距魯四百里家
君守開州丁未歲侗自開至魯挈西安良搨工以往欲
盡搨廟中碑廟中諸工人持不肯因請於闕里主人乃
得極印搨之樂即廟中諸搨手環視皆嘆服以為精好
莫及闕里四氏稱為近来盛事
   嵩山開母廟神道石闕銘延光二年/
在今嵩山啓母廟南漢避景帝諱改啓曰開 此銘與
[001-16a]
少室銘二紙皆楚黄葉井叔先生所貽先生嵩陽石刻
記曰今見存篆書三十二行前題名十行每行七字内
第三行止六字以少室石闕所列官名參考之則此十
行之上無闕文也後二銘共二十二行前銘十二行年
月一行每行十二字今止存六字後銘今止存九行每
行亦止存六字葢亡其上一層矣後銘視嵩髙志所載
又闕四句 顧寜人金石記嵗屠維協洽暮春予親至
廟下視此石闕井叔所謂闕四句者今又四行得二十
[001-16b]
餘字以文多不能容故轉而刻於其旁仍亡其上一層
也 啓母石嵩志載在崇福宫左漢書武帝詔曰朕用
事華山至中岳見夏后啓母石顔師古註云禹治洪水
通轘轅山化為熊先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来禹
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化熊慚而至嵩髙山下
化為石方孕啓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啓生 梅堯
臣詩曠哉嵩室陽神怪所棲宅蒼石不知年靈熊去無
跡烟巖想桂宫苔壁疑椒掖不學舜娥悲瀟湘竹枝碧
[001-17a]
   少室神道石闕銘延光二年/
今在登封縣西十里邢家舖西距少室山尚十餘里當
是漢時廟在其地葉井叔嵩陽石刻記所載無疑也
此闕有銘辭而今僅存二行八字其可辨者五字又云
三月三日而上無年云郡陽城而上無郡名亦亡其上
石一層矣 楚黄葉井叔先生司理延平改令登封嵩
岳古碑搜搨無遺乙丑復至閩家弟佶從受壁經見余
家藏帖秦晉闕里悉偹許以嵩岳全碑見遺丙寅仲夏
[001-17b]
郵寄二十七種分為十二帙為漢者二啓母少室兩闕
銘是也漢石在人間者甚少余所得頗無遺恨記此以
誌不忘
   北海相景君碑并隂
碑額篆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十二字漢安二
年八月碑剥蝕不能讀石髙七尺廣二尺七寸計一十
七行每行三十三字 碑隂刻故中部督郵故門下督
盜賊門下議史書佐騎吏故循行故小史諸名稱共四
[001-18a]
十八人
   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永興元年六月/
司徒臣雄吳雄也司空臣戒趙戒也以魯相言請置孔
子廟百户卒史掌領禮器制可造此碑石髙六尺廣二
尺八寸計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碑後小刻楷書云後漢
鍾太尉書宋嘉祐七年張穉圭按圖題記永興桓帝號
也鍾太尉獻帝初始為黄門侍郎距永興且四十年非
太尉書明甚不知穉圭所按何圖也
[001-18b]
   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并隂永夀二年/
勑為魯相造立禮器立此碑髙五尺六寸廣二尺五寸
四面遍書面文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隂側刻助錢姓
氏隂列三層計十七行左右側俱三層四行共一百八
人碑面文自韓明府下已載八人碑隂始曲成侯王暠
終魯周房伯台六十二人左側始東海傅敬謙終盧成
子十八人右側始山陽瑕丘終平陵令魯麃十九人内
有蕃王狼子逺人慕義可嘉也楊用修金石考以碑隂
[001-19a]
姓氏附有多寡為疑或未得其左右側故所見有不同

   郎中鄭君碑延熹元年/
碑額刻漢故郎中鄭君之碑文云君諱固字伯堅亦剥
落不可讀存二百餘字有延熹元年字面今在濟寜州
學 碑文有云逡遁退讓顧寜人金石文字記曰逡遁
者逡廵之異文也考據經傳累數百言不詳録
   泰山都尉孔君碑并隂延熹七年/
[001-19b]
碑額篆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秦漢魏不刻書石
人姓氏此碑𨽻書髙八尺餘廣三尺餘計十六行每行
二十九字按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孫融之父也此碑
宜豎於墓不知何時移立曲阜孔廟㦸門東方碣方座
式甚樸古題額三尺許中鑿圎孔如月透背即記所稱
麗牲者是也碑隂額篆刻門生故吏名五字下列三層
有門生弟子門童故吏故民之不同共六十二人 按
延熹七年甲辰桓帝即位之十八年梁冀雖誅五侯猶
[001-20a]
縱是嵗太尉黄瓊亦卒未幾而黨禍作范李諸君子且
就戮矣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迨戊子四十三年間覆巢
之傷神明之胄且不免焉可慨也夫
   魯相史君祀孔子廟碑并隂建寜二年/
漢制郡國因尚書以達天子史晨為魯相出俸錢以供
祀事上書尚書府奏於桓帝石髙五尺五寸廣二尺六
寸計十七行每行三十六字碑隂刻史君姓氏爵里稱
享禮成郡國觀者九百七人皆雅歌吹笙又以餘錢修
[001-20b]
瀆置井云計十四行毎行三十六字 顧寜人金石文
字記曰其文云飲酒畔宫者泮宫之異文也益州太守
髙朕修周公禮殿記亦作畔宫
   郭有道先生碑建寜二年/
先生諱泰字林宗碑文蔡邕撰書昔人謂中郎書有道
碑當知合也墓在介休縣驛路傍侗嘗過介休墓下不
見碑石詢之故老云漢石乆亡即重刻者以摹搨之累
明末一夜為人盜去此拓本為潘次耕先生所遺不知
[001-21a]
所自出略存形似乏神采耳計二十闕/行每行四十闕/
字髙六尺廣三尺介休碑作界休 闗西夫子楊公震
墓在潼闗内西五七里間其墓背渭面華岳前有四知
坊後有饗堂堂後為楊氏諸墓纍纍其中擇髙大者當
為太尉墓歐陽集古録楊墓尚存漢碑四五通余數過
墓下不見片石矣漢𨽻最為難得即有道碑亦是拓本
不知去本來面目又何若也集古録又云楊氏墓在閿
鄉今潼闗以内皆屬秦為華隂縣地閿鄉則屬中州河
[001-21b]
南耳
   博陵太守孔君碑建寕四年/
君諱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孫與宙為伯仲也碑在孔
林叢中髙八尺餘廣不及三尺額題漢故博陵太守孔
府君碑其下亦鑿一圎月漢碑製皆如此雖全碑搨之
其可讀者十之二三耳計十八行每行四十六字 孔
林雖在平地入其中草木叢翳禽鳥交飛週遭二十餘
里即大山幽谷不啻過也古塜纍纍皆孔氏子孫碑碣
[001-22a]
亦多亡矣
   司𨽻校尉魯君碑熹平二年/
碑額𨽻書漢故司𨽻校尉忠惠父魯君碑十二字文云
君諱峻周文公之碩胄伯禽之懿緒延熹闕/年拜司𨽻
校尉 按漢書桓帝延熹九年中二年帝御前殿命司
𨽻校尉張彪率兵圍梁冀第收大將軍印綬九年以黨
人下司𨽻校尉李膺北寺獄峻漢書無考其在彪之後
膺之前耶何名之不彰也其門人私諡曰忠惠父亦尊
[001-22b]
之之至耳碑髙八尺餘廣三尺餘計十七行每行三十
三字靈帝熹平二年造碑隂刻故吏門人名二層共四
十二人末有稱義者亦甚剥蝕難讀 大名府開州志
境内有頓丘邑令昌邑魯峻碑州東北有頓丘顔師古
曰因丘以氏縣衛風送子渉淇至于頓丘者也然則峻
昌邑人始為頓丘令也碑今無矣
   郃陽令曹君碑并隂中平二年/
此碑趙子函石墨鐫華曰萬厯初郃陽縣舊城掘得此
[001-23a]
碑中平二年造内稱全為戎部司馬疏勒王和德攻城
野戰謀若湧泉威侔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
國禮遺且二百萬悉以簿官 按范史西域傳和德射
殺其主自立涼州刺史孟佗遣從事任涉將燉煌兵五
百人與戊巳司馬曹寛西域長史張晏將諸國兵合三
萬人討疏勒攻楨中城四十餘日不能下引去二説不
合且司馬為曺寛非曺全豈即其人范史傳寫誤耶或
紀功者張大其詞而面縛歸死似非虗飾抑又何也碑
[001-23b]
又稱光和七年史光和止六年葢七年冬十一月始改
元中平耳碑文𨽻書完好無一字缺壞石髙四尺餘廣
二尺二寸計二十一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隂題名字體
細小列二層共五十三人今在郃陽縣無論宋室歐陽
諸公不及見即明之都𤣥敬王元美皆未寓目也
   漢尉氏故吏處士人名殘碑中平二年/
此碑隂也其石面已平無一字隂亦只二十餘字獨其
額大篆尉氏故吏處士人名八字未壊耳
[001-24a]
   蕩隂令張遷碑中平三年/
此碑在東平州 顧寜人金石文字曰其文有云荒逺
既殯者賔之誤中謇於朝者忠之誤而又有云爰既旦
於君則暨之誤古字多通而賓旁加歹已為無理又何
至以一字離為二字也歐陽趙洪三家皆無此碑山東
通志曰近掘地得之豈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
訛謬至此耶
   執金吾丞武君碑
[001-24b]
碑額陽文刻此七字文云君諱榮當是靈帝時也下即
剥蝕不可讀僅存百餘字
   治書侍御史孔翊碑
君諱翊殘缺特甚洗刷僅得二十餘字碑在孔林與博
陵碑近
   汾隂寳鼎歌玉刻
友人張逺得古刻𤣥玉一片廣寸三分縱寸五分厚三
分首稍圎如碑形刻班固寳鼎歌四句二十八字洛修
[001-25a]
貢兮汾效珍吐金景兮歊浮雲寳鼎現兮色紛紛煥其
炳兮被龍文鐘鼎文小篆背刻癸鼎二字按漢書班固
寳鼎歌六句四十二字嶽修貢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
浮雲寳鼎現兮色紛紜煥其炳兮被龍文登祖廟兮享
聖神昭靈德兮彌億年斯刻去後二句洛修貢汾效珍
皆實指其處與漢書異不但篆法刀法精妙即𤣥玉世
所稀見也
  魏
[001-25b]
   封孔羨奉孔子祀碑黄初元年/
魏黄初元年始封孔子二十一世孫孔羨為宗聖侯以
奉孔祀此碑刻其詔書也石髙六尺闕/寸廣三尺計二
十二行每行四十闕/字宋張穉圭按圖記為曹植詞梁
鵠書不知按者何圖梁武評鵠書云龍威虎震劍㧞弩
張且王逸少學其書法其書固可寳重矣不知果為鵠
書否也 闕里志漢平帝元始九年封褒成君孔覇曾
孫均為褒成侯奉孔子祀王莽敗失國光武建武十三
[001-26a]
年復封均子志為褒成侯志子損和帝永元四年復封
褒尊侯世世相傳至獻帝初國絶魏文帝黄初二年始
封孔子二十一世孫孔羨為宗聖侯邑百户 顧寜人
金石文字記攷宋書禮志曰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
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彫弊
下令不得厚塟又禁立碑晉武帝咸寜四年又詔曰此
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虚偽損財害人莫大於是一
禁斷之其犯者雖㑹赦令皆當毁壊義熈中尚書祠部
[001-26b]
郎中裴松之又議禁斷松之傳曰松之以世立私碑有
乖事實上表陳之由是竟斷以故終魏之世略無紀功
述行之文其立碑之見於史者惟田豫顔斐二人晉則
羊祜杜預等八人齊建武中范雲上表求為太宰竟陵
王子良立碑事竟不行故自魏至陳六朝二百餘年碑
刻罕傳於後有由然矣隋書禮儀志梁天監六年申明
塟制凡墓不得造石人獸碑惟聽作石柱記名位而已
又考蔡中郎集中胡廣陳寔有三碑橋𤣥楊賜有二碑
[001-27a]
冗矣袁滿來年十五胡根年七歲各有碑濫矣大約闕
樓人獸之飾多在桓靈之世水經注言閹寺擅權五侯
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其所載荆州刺史李剛諸人
為石闕祠堂窮工極巧繇上之人不為之限制也然則
魏武之禁其可已乎侗嘗謂江左六朝所都陵寢丘墓
纍纍而穹碑豐碣絶少以當時有禁令故也不然則當
時人文之盛羲獻書法之精妙得片石流傳至今豈不
焜耀千古哉
[001-27b]
  吳
   天發神䜟文天璽元年/
吳後主皓巖山紀功石也舊在金陵城南天禧寺段石
岡宋元祐辛未六年胡宗師輦置漕䑓後圃今在江寜
府學相傳為華覈文昔人已辨其謬為皇象書戚光續
志云象書獨歩漢末况體兼篆籀誠宜居周鼓秦刻之
次 按實録吳主皓時吳郡臨平湖開又於湖邊得石
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刻上作皇帝字
[001-28a]
於是改元天璽立石刻於岩山紀吳功德其石今斷為
三文殘缺不可讀祥符周雪客在浚聨而續之其文頗
貫串而缺其無字者作天璽碑釋文一卷予依其次序
装潢無訛予再考吳主皓甲申即位建號元興十一年
甲午改天冊秋八月臨平湖瑞石出又改天璽誇張盛
事刻石紀功晉武帝炎乙酉即位建號泰始至是改咸
寜任用羊祜杜預王渾諸公雄據上流有兼并江東之
志皓更滛暴以逞佞諛小人以揑符命自塗耳目則斯
[001-28b]
石為亡國之言不足觀特以文簡樸而字竒古且歴千
五百載之乆故存之吳自討虜開基二十餘年壬寅嵗
大帝建號赤烏在位三十年亮六年休七年皓十七年
至庚子皓降晉歴四主五十八年而吳亡距天璽甲午
纔七年耳妖孽之作物與人㑹然江左王氣實自吳開
六朝相繼臨平莫愁湖畔為帝王都㑹迨明祖興合䑓
城石頭諸城作王都填臨平湖作宫闕規模愈大後金
川門破明鼎北遷故宫陷而黍離興歌顧瞻周道孝陵
[001-29a]
瓦礫報恩塔腹内自焚金碧改色矣可感者寜特段石
岡之三片石已哉 宋梅聖俞詩了頭石雖斷文字未
全訛年算赤烏近字疑皇象多幾時經霹靂異代見干
戈更與千秋㸔松煤定費摩 楊備詩孫吳紀德舊刋
碑埋沒蟠螭與伏龜惆悵石岡三斷在至今猶似鼎分
時 魯極詩凛然皇象法書存重屋應無野火焚割據
英雄餘一念斷碑千載尚三分 丁丑仲春予客上江
幕府撫軍陳公琳望有事江寕予告之曰有一紙之微
[001-29b]
非藉節鉞之重莫能得因囑以此碑旬時歸餉余二紙
越半月江寜太守又呈六紙悉歸於余後過吳江宿潘
稼堂先生家觀藏帖語是碑稼堂曰予生長江南幾六
十年願望不能得公乃充滿笥箧若此亟以分我因以
一紙轉遺之依周雪客所審定手装一冊而記以一絶
江東鼎峙奠王基千載空傳天璽碑緩帶輕裘功已就
龍蟠虎踞不勝悲
  晉
[001-30a]
   孝女曹娥碑
今上虞江上曹廟中並無片石右軍書此碑雜見於各
集帖中妍媸互見蔡虎賁所題八字乃太守度尚元嘉
元年始立碑也不待三百年墮江而碑亡右軍再書於
石今又無存而重刻者不絶於世尚有漢人篆𨽻遺意
王元美云小楷則右軍軼塵行筆則蔡卞竭蹶蔡書予
未之見王書予收有數本舊搨最佳
   蘭亭叙永和九年/
[001-30b]
蘭亭之聚訟已乆若定武之肥本瘦本五字選五字不
選各本趙松雪之十三䟦此皆希世之珍於交逰處得
以寓目足矣宋時士大夫既多摹刻賈似道得一百七
十餘本分為十支舊刻湮沈新刻復出昔人謂蘭亭無
下搨余所得十餘種為真宋搨者二其餘為潁上為上
黨為國學為秦府諸石萬厯間西安土中掘出秦王取/入府中此本遒勁甚有歐陽筆
法/一為玉版一為周邸東書堂更雜選諸刻之佳者亦
可觀也 宋林霽山詩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幾
[001-31a]
吠鴉水到蘭亭轉幽咽不知真帖落誰家
   周孝侯墓碑
今在宜興縣王元美曰宜興周孝侯墓有古碑一通云
晉平原内史陸機撰右軍將軍王羲之書䟦尾云唐元
和六年辛夘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宜興縣令陳從
諫重樹此碑後又有一條前試太常寺協律郎黄某書
名與書俱糢糊而書字微可推當是後人因陸機撰下
空石妄増右軍將軍王羲之書以重其價耳文内初載
[001-31b]
處事大約與傳同至於弦絶矢盡左右勸退處按劍怒
曰此是吾授節効命之日何以退為大臣以身殉國不
亦可乎下忽接韓信背水文差不成句又云莫不梯山
架壑襁負来歸云云元康九年因病増加奄捐館舍春
秋六十有二天子以大臣之葬師傅之禮親臨殯壤建
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贈曰孝侯禮也賜錢百萬塟
地十頃京城地五十畆為第又賜王家田五頃詔曰處
母年老加以逺人朕每愍念其年二月日葬於宜興舊
[001-32a]
原 按處以永平七年戰歿贈平西將軍贈錢葬地及
給處母醫藥酒米俱如碑葢又十五年而元帝稱制追
封孝侯建武其年號也時陸平原歿已乆矣豈於樹碑
之際而為處後者竄入諡孝侯一句耶然不應以永平
之詔移入建武後至所謂梯山架壑奄捐館舍天子以
師傅之尊等語又似平原它文錯簡然考之吳及晉初
俱無元康年號不可曉也書結搆雖小踈筆亦過强而
中間絶有姿骨督策之制大得鍾王意在李北海張從
[001-32b]
申間又不可以其譌而易之也
   筆陣圖
王元美云右軍筆陣圖凡二本其一刻自周邸東書堂
正書差小有率更之清勁其一行筆甚遒逸而不能脱
俗或以為江南李主筆遒勁有格恐亦非唐以後人所
可到但圖説非右軍所著明甚右軍十二而過江神州
已陸沉所謂之許之洛者何哉即華岳碑乃張昶非張
旭也
[001-33a]
   保母甎
王獻之書保母甎剥蝕已甚僅存二十餘字收入戯鴻
堂諸帖趙孟頫曰保母碑雖近出故是大令當時所剜
較之蘭亭真所謂自應不同世人知愛蘭亭不知此也
人欲學草書不可無此僕有此獨恨驅馳南北不得盡
古人臨池之工因公餘出示人令人愛嘆
  梁
   瘞鶴銘天監十三年/
[001-33b]
顧寜人金石記云今在丹徒縣焦山下刻於崖石輟耕
録云須潮落方可摹故罕得其全文者歐陽文忠公以
舊記稱王羲之書為非又疑顧況號華陽真逸而此書
類顔太師沈存中則真以為況黄長睿東觀餘論謂陶
𢎞景嘗居華陽故自號華陽隱居𢎞景著書不稱建元
直以甲子紀歳今此銘曰壬辰曰甲午壬辰梁天監十
一年甲午十三年𢎞景以天監七年逰海岳住㑹稽及
永嘉至十年還茅山十二年弟子周子良化去𢎞景為
[001-34a]
作傳即十一年在華陽可知也董逌書䟦載南陽張壆
所記云瘞鶴銘今存於焦山凡文章句讀之可識㸃畫
之僅存者百三十餘字而所亡失者幾五十計其完書
葢九行行之全者二十五字而首尾不預焉熈寜三年
春余索其遺逸於焦山之隂偶得十二字於亂石中石
甚廹隘偃仆其下然後可讀故昔人未之見而世不傳
其後又有丹陽外仙江隂真宰八字與華陽真逸上皇
山樵似是真侣之號余於崖上又得唐人詩詩在貞觀
[001-34b]
中已列銘後非顧況可知矣今考此銘字體與舊館壇
碑正同其為隱居書無疑予友淮隂張弨以丁未十月
探幽山下復得七字云惟寜之上有厥土二字華亭之
上有爽塏勢掩四字其右題名徵下有君字皆昔人之
所未見也 予所得張中丞舊本其卷首題云予以嘉
靖丙辰提兵清海宼過金焦搨得數幅郡守髙維石公
博雅好古偶談及遂以奉贈蜀眉山明厓居士張景賢
記自髙郡侯後流傳數家予乃得之可見者不滿百字
[001-35a]
觀其筆意與舊館壇石大小不同丰度則一也舊館帖
於潘次耕先生家見之
  後魏
   魯郡太守張猛龍碑
額題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正書十二大字碑
額正書首見於此君諱猛龍字神&KR0146可異也正光三年
魏明帝翊之七年梁武帝普通五年也石髙六尺五寸
廣二尺八寸許計二十六行四十六字多殘缺
[001-35b]
   中嶽嵩陽寺碑銘
顧寜人金石記曰今在嵩山善㑹寺末有正書一行曰
大唐麟德元年歲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從
嵩陽觀移来善㑹寺碑文東作柬矩作短潜作濽馴作
廵啄作喙洋作庠鶩作務惟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闕
猶存古式 葉封嵩陽石刻集曰此碑上截佛相雕鏤
層叠佛相隆起餘地鐫平此文刻於下截當碑四分之
一其字之上方又刋空方六寸許深入二寸許其規製
[001-36a]
亦逈異於後代也北齊諸碑亦率類此
   李仲琁修孔廟碑
仲琁為兖州刺史修孔廟立此碑東魏興和三年梁武
帝大同七年也干戈搶攘中能留意聖宫仲琁可謂知
所好尚矣碑額篆魯孔子廟之碑文雜篆𨽻八分正諸
體石髙七尺廣二尺六寸許計二十四行每行五十一

  北齊
[001-36b]
   修孔子廟碑
碑額篆夫子之碑四字陽文碑字剥落不可讀石髙不
踰五尺廣三尺餘齊廢帝殷乾明元年陳髙祖霸先永
定二年是嵗齊有兩元乾明元年八月肅宗演皇慶元

  後周
   華嶽頌碑
万紐于瑾造文趙文淵奉勅書按瑾即唐瑾賜姓史稱
[001-37a]
其著碑頌數十萬言此其一也而趙文淵史稱其雅有
鍾王之則宇文泰時命淵與黎季明等刋定六體嘗至
江陵書景福寺碑梁主稱之又以題牓功増封邑除郡
守毎須題牓輒復追之然則文淵書在當時固自知名
此碑天和二年造正其書路寢等牓後也江陵景福寺
碑不知存否此碑完好無一磨泐石髙六尺廣三尺厚
九寸許二十行每行五十四字在岳廟五鳳樓内甬道
東此文刻石之北而唐開元劉升所書精享文反刻石
[001-37b]
之南面何也顔魯公謁岳記即刻此石之西側東側乃
賈竦并諸題咏在焉 碑石刻撰書人官爵姓氏始見
於此
   車騎大將軍豆盧敬公碑
碑文庾信撰周開府車騎大將軍豆盧敬公墓碑今不
知豆盧墓所在此碑移在文王陵廟㦸門西側卧墻畔
嵗癸丑季秋予至咸陽薄暮過文陵見此碑規製甚大
命從行數人作力翻視其首八九行尚可讀餘則磨滅
[001-38a]
無字矣予懼石露易壞乃偃於墻側甲辰春令搨工於
咸陽原上搜搨古碑印此兩紙後讀庾集乃見全文碑
云公諱恩字永恩集曰諱永恩字某碑云器侔鐘鼎聲
感風雲猛虎震地七嵗不驚羝羊觸籓九齡能對集曰
觀於秦兵尚稱童子對於楚戰猶在青衿其不同不止
此數語予竊意公諱與字當從碑若文則後日有増改
耳咸陽原東西凡三百餘里陵塚相望碑碣百不一存
庾集碑銘三卷皆仕周時作今祗此石數行未毁已僵
[001-38b]
仆荒草中將来之存亡不可知可慨也全碑髙五尺四
寸廣三尺計二十五行每行五十一字末有保定二年
贈上柱國大將軍涪陵郡公諡曰敬 予過咸陽原讀
豆盧㤙碑二絶斜陽秋草讀殘碑嘆息中原板蕩時遼
左將軍封馬鬛纍臣詞藻動文螭家山蕪沒空江外秦
地還悲楚客来何事江南尋舊賦數行荒碣不勝哀
  隋
   龍藏寺碑
[001-39a]
今在真定府龍興寺大殿内顧寜人金石文字記曰龍
興寺後天寜閣九間五層髙一百三十尺中有銅觀世
音像髙七十二尺四十二臂各有所執之物俗謂之大
佛寺也碑為隋開皇六年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
僊立而其末乃云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撰
齊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猶書齊官葢君子之能不降其
志而其時之人亦不以為非也其書踐阼為踐祚何人
為河人伽藍為伽籃懐為壊五臺為吾臺則理之不可
[001-39b]
通者疑為後人摹刻之誤又宋歐陽公集古録云龍藏
寺已廢今在常山府署之門此嘉祐八年所書而龍興
寺乃乾德元年建據文忠集録之日碑尚不在龍興此
其徙置之由己不可問金薤琳琅曰寺在隋名龍蔵歐/公謂寺廢與碑在常山府署盖
未嘗親歴其/地故誤書耳惟其大書齊官必非後人之所加也余考
顔之推仕歴周隋而其作家訓有謂梁為本朝葢同此
意其時南北分疆興亡迭代為之臣者雖不獲一節以
終而心之所主見於稱名之際者固較然不易如此然
[001-40a]
則今人之不及古者又豈獨書法之陋文字之訛而已

   安喜公李使君碑開皇十七年三月/
今在馬嵬堡北五里碑額篆隋安喜公李使君之碑八
字碑剥落難讀趙崡曰碑獨闕使君名而有季父琰之
琰之見魏書使君封安喜縣官雖不卑而隋書無傳不
可考
   隋都督滎澤令常府君墓志大業三年/
[001-40b]
諱醜奴扶風始平人即今興平是也仕周為闕二/字入隋
為滎澤令以大業元年卒葬以三年石方圍各尺二寸
計二十七行每行二十七字無書撰者名今在興平縣
崇寜寺壁間為童子摩挲青瑩如鏡字亦幾平失墓所

   陳明府修孔廟碑大業七年/
陳明府名叔毅字子嚴陳武帝之孫宣帝之子陳滅入
隋為曲阜令大業七年修孔廟仲父俊為文立此碑石
[001-41a]
闕/闕/寸廣闕/闕/寸計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二字
碑末有孔子三十一世孫孔長名三十四世孫孔子歎
監上石名曰孔子歎可異也宣華夫人陳氏亦武帝之
女隋文帝選入宫有寵隋文死煬帝烝焉未幾死煬帝
作傷神賦叔毅為曲阜令葢宣華死之後也碑稱皇上
萬機在慮妙選才能周公餘化雖待一變之期孔子遺
風自為百王之則斯則是何倫紀尚敢言及周孔耶
   智永千字文
[001-41b]
智師乃逸少之七代孫書學淵源為一代宗匠居長安
西明寺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但是律召調陽
乃真蹟草聖召與吕相似俗作吕誤耳夫閏餘對律召
即其義也王元美謂圎勁古雅無一筆失度妙於藏鋒
斂態又謂曽見絹本真蹟於山隂董氏妙墨深入膚理
滃欝欲飛真神物也生時一字值五萬今當不知如何
耳此碑乃宋大觀間薛嗣昌以長安崔氏所藏真蹟摹
刻於石今在西安府學文廟㦸門西搨者無虗日且就
[001-42a]
泐矣
   李靖上西嶽書
楊東里謂此碑乃衛公為布衣時厭隋亂已極負濟世
之志奮欲有為而禱於岳神之祠士莫重乎立志養氣
衛公此書志已先定而氣籠宇内矣宜其依附日月而
焜燿旂常也王元美謂此書粗豪不成語斷亦後人附
㑹之談而書却有意出入右軍永興間趙子函亦謂此
好事者所為而唐劉餗言衛公祈神且請告以官位詞
[001-42b]
色抗厲後有聲曰僕射好去顧不見後果如言以此觀
之真有是事耶又小説載公射獵行雨事謂公水神旱
災祈應殆異人或不可以常理論也此碑明成化陜西
布政朱英翻宋刻立石於岳廟五鳯樓内甬道東後周
華嶽碑後數歩計十九行每行十九字或二十字宋刻
在潞州者崇寜間刻在藤縣者紹興刻兩地皆有廟在
   皇甫府君碑
皇甫誕死於隋漢王諒之難是時已有䘏典至唐復以
[001-43a]
子無逸貴因得立碑于志寜撰文歐陽詢書雖無年月
當是貞觀初王元美謂比信本諸碑尤險勁是蘭䑓所
發源趙子函謂勁而不險但一變晉法可為楷法神品
碑舊在長安之鳴犢鎮不知何時移入西安府學文廟
㦸門西智永千字碑後數歩嘉靖戊子陜督學余君房
覆以亭丙申亭圯碑斷先故缺二十餘字至是復缺五
十餘字今旁鉗以鐵雖續而復立其缺者且百餘字矣
石髙五尺三寸廣二尺六寸計二十八行每行六十字
[001-43b]
按無逸初事越王侗王世充篡斬闗出追騎及之乃解
金帶投之地騎争下取帶得免歸唐為同州刺史益州長
史所至輒閉闗不通賔客所須則市之他境常按部宿
民家燈炷盡主人將續進無逸輒抽佩刀斷衣帶為之
其孤介若此然過自矜慎每上奏必讀十數過猶懼未
審使者上道猶追省再三
   文州總管陸使君碑
公諱讓碑立於唐貞觀之十八年剥落不可讀不知撰
[001-44a]
者名有郭儼書數字隱隱可見碑額正書隋文州總管
陸使君碑九字勁㧞類歐陽信本石髙四尺四寸廣三
尺計三十七行每行五十一字碑在三原縣北原上淪
没已乆侗命役掘出搨之猶百餘字奕奕可觀也 此
碑與皇甫碑皆貞觀中所立第碑額稱隋故繫於隋
 
 
 
[001-44b]
 
 
 
 
 
 
 
 來齋金石刻考畧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