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文字記卷三
崑山顧炎武撰
唐
芮公豆盧寛碑 正書 永徽元年
今在醴泉縣殘缺
大唐三藏聖教序并記 太宗撰序 髙宗撰記 褚
遂良正書 永徽四年十二月
[003-1b]
今在西安府城南慈恩寺塔下
趙崡曰據張茂中逰城南記云寺經廢毁殆盡惟一
塔儼然則今寺亦非唐剙而塔自宋熙寧火後不可
登萬厯甲辰重加修飾施梯始得至其巔求記所謂
唐人墨蹟孟郊舒元輿之類皆不可得塔下四門以
石為桄桄上唐畫佛像精絶為㳺人刻名侵蝕可恨
東西兩龕褚遂良書聖教序記尚完好而唐人題名
碑刻無一存者問之僧云塔前元有碑亭乙卯地震
[003-2a]
塔頂墜壓為數段今亡矣
萬年宫銘 髙宗御製并書 行草 永徽六年五月
今在麟逰縣
舊唐書髙宗永徽二年九月戊戌改九成宫為萬年
宫乾封二年二月辛丑改萬年宫依舊名九成宫冊
府元龜永徽五年五月制萬年宫銘刻石于永光門
外仍令中書門下及文武三品已上并學士自書名
位于碑隂刻之
[003-2b]
尚書張後𦙍碑 正書 顯慶三年三月
今在醴泉縣
衛公李靖碑 許敬宗撰 王知敬正書 顯慶三年
今在醴泉縣殘缺
其文有曰憫茲視即肉字謂蚩愚之人也史記
李斯傳禽鹿視肉索隱曰禽鹿猶禽獸也言禽獸但
知視肉而食之莊子及蘇子曰人而不學譬之視肉
而食文子言人有二十五等其二十四等謂之肉人
[003-3a]
廣韻肉俗作越絶書陳音對越王斷竹續竹飛土
逐作此
字乃俗書也而今人以為古字誤矣
王居士磚塔銘 上官靈芝撰 敬客正書 顯慶三
年十月
近出終南山楩梓谷土中
蘭陵長公主碑 正書 顯慶四年十月
今在醴泉縣首曰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殘缺
岱岳觀造像記 正書 顯慶六年二月
[003-3b]
泰山之東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嶽觀今存小殿三楹
土人稱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髙八尺許上施石蓋
合而束之其字每面作四五層每層文一首或二首
皆唐時建醮造像之記周環讀之得顯慶六年一首
儀鳳三年一首天授二年一首萬嵗通天二年一首
聖厯元年一首久視二年一首長安元年一首四年
二首神龜元年一首景龍二年一首三年一首景雲
二年三首開元八年一首大厯七年一首建中元年
[003-4a]
一首其空處又有唐代人題名書法不一東側面有
詩一首其下題名西側面題名亦有詩一首中二側
面皆無字唐碑存於泰山者唯此及𤣥宗泰山銘蘇
頲東封朝覲頌二文皆磨厓刻於山上而此碑在山
下以小而雙束故不仆書非名筆故摹拓者少而獨
完至今因歎唐時六帝一后修齋建醮凡二十許共
此二碑亦異乎近代之每嵗一碑以勞人而災石者
矣但不知趙徳甫金石録何以不收恐古人碑記失
[003-4b]
傳者正多耳碑下為積土所壅予來㳺數四最後募
人發地二尺下而觀之乃得其全文云
許洛仁碑 正書 龍朔二年十一月
今在醴泉縣殘缺
大唐三藏聖教序并記 褚遂良正書 龍朔三年六
月
今在同州
按舊唐書褚遂良傳永徽元年出為同州刺史三年
[003-5a]
徴拜吏部尚書顯慶三年卒於愛州至龍朔三年則
遂良之亡已五年矣恐是後人追刻也
王𢎞撰曰碑後有大唐褚遂良書在同州倅㕔十一
字當是後人補書其書法亦微不類
道因法師碑 李儼撰 歐陽通正書 龍朔三年十
月
今在西安府儒學
古人晤悟二字多通用此碑才晤聰晤即晤三空皆
[003-5b]
是悟字而王右軍蘭亭序悟言一室之内又以晤為
悟陸雲逸民賦明發悟歌亦以晤為悟
騎都尉李文墓誌銘 正書 麟徳元年二月
今在同州
會善寺造像記 八分書 麟徳元年十月
今在本寺大殿前右
贈太師孔宣公碑 崔行功撰 孫師範八分書 乾
封元年
[003-6a]
今在曲阜縣廟中
碑文内升二字升音陞
音㪷隸釋漢苦縣老子
銘有星字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上順
極白
石神君碑米五錢注竝云斗字漢隸分韻升
/二字上升下斗唐
比丘尼法琬碑天分斗極竟作升字則謬矣昔人以
其文易混故改為斗俗作斗而二字多有誤者故
漢書食貨志治田勤謹則畆益三升不勤則損亦如
之臣瓚曰當言三斗尚書帝命驗黄曰神斗博雅誤
[003-6b]
作神升又世語姜維膽大如升誤作斗
字之从斗者漢樊毅復華下民租田口筭碑斛作□
苦縣老子銘涼州刺史魏元平碑科作□魏受禪碑
料敵用兵料作□王知敬李衛公碑運奇料敵料作
□歐陽通道因法師碑斜作□韋虚心鄭子春北嶽
廟碑史惟則慶唐觀金籙齋頌魁作□晉書孝武帝
紀論謝𤣥之善□軍事何超音義曰□力弔反一作
料後人不知古人書法妄改為斷而淳化閣帖晉簡
[003-7a]
文帝書斟字作□又於旁加一㸃以别升字後周
華嶽頌□字亦同張公禮龍藏寺碑揖讓而升大寳
升字作斗以斗加一㸃為升則不經之甚矣
燕公于志寜碑 令狐徳棻撰 子立政正書 乾封
元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縣
郭君碑 乾封二年
今在汾陽北七十里郭社村
[003-7b]
朱彛尊曰碑文有云揮霜鉞而斬老生盖從太宗攻
霍邑者按唐書宋老生投塹為劉𢎞基所殺而温大
雅創業起居注則云老生攀繩上城軍頭盧君諤所
部人跳躍及而斬之今讀此碑乃知揮刃者之為郭
君而首二行剥裂其名字門世及撰文者皆闕其知
為郭君者藉有碑額存爾
華陽觀王先生碑于敬之撰 王𤣥宗正書
拓本其文但云乾封二年十一月九日卒不著立碑
[003-8a]
之年按舊唐書髙宗調露二年二月戊午賜故玉清
觀道士王逺知諡曰昇真先生贈太中大夫此碑所
謂王先生名軌字洪範乃逺知之弟子也
淄川公李孝同碑 諸葛思禎正書 咸亨元年五月
今在三原縣
碧落碑 篆書 韓王元嘉四男為母房太妃立碑云
有唐五十三祀龍集敦牂則咸亨元年也唐書言垂拱/中元嘉徙絳
州刺史與/此不合
[003-8b]
今在絳州有咸通十一年鄭承䂓釋文但篆文難通
者頗多而翻刻復多舛誤如淮館儀僊釋僊為山貪
逮餘漏釋逮為建注儀鄰以同煥釋同為洞直書心
事釋書為言敂心感慕釋敂為叨竝誤
敂古叩字出周禮宋謝靈運山居賦巻敂舷之逸曲
感江南之哀歎用此字此碑用粤若稽古作乩託字
作侂宋韓侂胄字本此
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并心經 僧懐仁集王右軍書
[003-9a]
咸亨三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學
王𢎞撰曰序中如金容掩色心經中色不異空空中
無色諸色字於草法合至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無色聲香味觸法諸色字乃包字集書者誤以
此作色字耳觀天地苞乎隂陽苞字下體文抱風雲
之潤抱字右邉自見而昔人無言及之者
金剛經 王知敬正書 咸亨三年月
[003-9b]
今在少林寺殿後字多剥落
鄭惠王石塔記 行書 咸亨四年
今在潞安府
亳州録事叅軍殘碑 八分書 咸亨四年
今在 叅軍亡其姓但有父賢隋校書郎字又
曰夫人恒農楊氏恒農本𢎞農避太子𢎞名改之又
曰嫡子銀青光禄大夫直昭文館上柱國長樂下缺
西峰秦皇觀基浮圖銘 喬師望撰并書 八分書
[003-10a]
上元二年七月
拓本
此當在華山西峰而今不得其處基字不諱而文有
云匈奴□獵關塞□清越裳奉贄風塵不驚知其為
前上元也師望時為華州刺史
薛公阿史那忠碑 正書 上元二年
今在醴泉縣
明徴君碑 髙宗御撰 髙正臣書上元三年四月
[003-10b]
今在上元縣棲霞寺唐有兩上元此云景子者髙宗
號也
舊唐書明崇儼𫝊累遷正諫大夫特令入閣供奉崇
儼每因謁見輙假以神道頗陳時政得失帝深加允
納潤州棲霞寺是其五代祖梁處士山賔故宅帝特
為製碑文親書於石論者榮之今按此碑乃髙正臣
書史家以御製并訛為御書耳
上柱國任君碑 正書 上元三年十一月
[003-11a]
今在汾州府南門外二里文侯村
任君名㳟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國臨濟縣開國
男貞觀十七年二月卒夫人郭氏其文有曰未挂東
都之冠先覆北墉之首按論語伯牛有疾注禮病者
居北牖下仁山金氏曰牖字誤當作墉蓋室中北墉
而南牖墉墻也
修孔子廟詔表 八分書儀鳳二年七月
今在曲阜縣廟中武徳九年詔一通乾封元年詔一
[003-11b]
通皇太子請立碑表一通乾封元年祭文一通共一
碑金明昌三年開州刺史髙徳裔記重建嵗月於末
英公李勣碑 髙宗御製并書 行草 儀鳳二年十
月
今在醴泉縣
□廣韻作贙胡畎切獸名似犬多力出西海倒一虎
者非也五經文字亦云贙于犬反從二虎從貝俗以
二虎顛倒與説文字林不同此書用俗體倒一虎而
[003-12a]
又缺一筆以避太祖諱今人不識之矣蘇文舉開業
寺碑亦用此體爾雅贙有力注出西海大秦國有養
者似狗多力獷惡沈佺期驩州寄家人詩且懼威非
贙寜知心是狼杜甫哀蘇源明詩不要懸黄金胡為
投乳贙寄劉峽州詩乳贙號攀石飢鼯訴落藤注引
炙轂子載贙銘曰爰有獷獸厥形似犬飢則馴服飽
則反眼出於西海名之曰贙
梁昇卿御史臺精舎碑作一武一虎更奇
[003-12b]
文選左思魏都賦蒹葭贙雚蒻森李善注引説文曰
贙分别也此又一義
岱嶽觀造像記 儀鳳三年三月
開業寺碑 蘇文舉正書 開耀二年二月
今在元氏縣封龍山西吳村
碑隂多宋人題名有曰濟南李致至道王亢退之沿
檄過此同宿承天佛舎元祐辛未陽月念五日題以
廿為念始見於此楊用修謂廿字韻書皆音入惟市
[003-13a]
井商賈音念而學士大夫亦從其誤者也
天后御製詩并書一通 王知敬正書 永淳二年九
月
今在少林寺
中書令馬周碑 許敬宗撰 殷仲容八分書
今在醴泉縣殘缺
申公髙士亷塋兆記 許敬宗撰 趙模正書
今在醴泉縣殘缺
[003-13b]
散騎常侍褚亮碑 八分書
今在醴泉縣殘缺 以上三碑皆髙宗時立
王徴君臨終口授銘 弟紹宗甄録并書 正書 垂
拱二年四月
今在嵩山老君洞南徴君即王𤣥宗也
美原神泉詩并序 篆書 垂拱四年四月
今在富平縣碑兩面其一面為雲陽主簿明臺子徐
彦伯字光序裕明子河東尹元凱字棫左司郎中温
[003-14a]
翁念字敬祖天官員外郎李通字至逺各詩一首五
言十二句其額曰大唐裕明子書其一面為美原縣
尉□□旦字序内三人皆以一字為字
澤王府主簿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誌銘 四品孫義
陽朱賔撰 五品孫滎陽鄭莊正書 垂拱四年十一
月
近出終南山楩梓谷土中
岱岳觀造像記 天授二年二月 萬嵗通天二年
[003-14b]
聖厯元年臘月 久視二年正月 長安元年十二月
四年九月 十一月各一首
碑凡大周年者天作而地作埊人作聖作□臣作
□年作□月作□亦作韻㑹以
為生字誤考此/碑及順陵碑
字竝是月
字/日作□星作○正作授作
契苾明碑/授作□初作□
唯□字無可考疑是應字凡數字作壹貳叄肆捌玖
等字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其□厯年記有云設金
籙寶齋河圖大醮桼□桼古七字太𤣥經𤣥攡曰運
[003-15a]
諸桼政𤣥棿曰棿擬之二桼方言曰吳有桼娥之臺
晉束晳𤣥居釋/夕宿七娥之房王莽候鉦銘候鉦重五十桼斤是也
後人不知妄于左旁添鑿三㸃淺而大又稍偏知非
一筆唐碑書七字亦有作漆者今墨子書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漆十士張參五經文字七作漆
後人省筆作柒柒即漆之草書趙古則謂以七漆二/字合成造之非也山海經剛山多柒木水經注漆水
下有柒縣柒渠柒溪字皆/作柒今作㭍又柒之省
舊唐書睿宗紀先天二年三月癸巳詔制敕表狀書
奏牋牒年月等數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是知前
[003-15b]
此皆借壹貳等字矣不知其始於何年也
程大昌演繁露曰古書一為弌二為弍三為弎盖以
弋為母而一二三随數附合以成其字特不知單書
一畫為一單書二畫三畫為二為三起自何時今官
府文書凡其記數皆取聲同而㸃畫多者改用之於
是壹貳叄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借以
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姦爾本無義理若十之
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尤為不倫韻㑹捌破聲劉/歆遂初賦石捌
[003-16a]
破之/嵒嵒亦有似可相通者易之參天兩地左傳自參以
上則往稱地來稱㑹是嘗以參為三矣考工記鍭矢/參分茀矢參
分莊子參月而後能外天下史記滑稽/傳飲可八斗而醉二參竝以參為三顔子不貳過
士有貳宗國不堪貳為其與正為副則貳之為二尚
或可以傅會矣在顔師古時江充𫝊固已訛犬臺為
太壹又薛宣傳本曰壹笑為樂而俗本乃改壹笑為
壺矢是此時一己為壹矣若元本不用壹字則一字
本止一畫何縁轉易為壺也又今漢書凡一字皆以
[003-16b]
壹代詩臺醉日富臺者之來大學臺是皆以修身為/本周禮典命其士臺命公羊襄二十九年傳許
夷狄者不/臺而足則一變為壹已在師古之前矣册府元龜/謂叙傳班
壹當作一流俗本/改壹為誤非也然而古今經史凡書千百之字無
有用阡陌之阡伯叔之伯者予故疑舊本不曽改少
畫以從多畫也然不能究其起自何時
洪氏容齋随筆曰古書及漢人用字如一之與壹二
之與貳三之與叄其義皆同鳲鳩序刺不壹也又云
用心之不一也而正文其儀一兮表記節以壹惠注
[003-17a]
言聲譽雖有衆多者節以其行一大善者為諡耳漢
華山碑五載壹巡狩祠孔廟碑恢崇壹變祝睦碑非
禮壹不得犯而後碑云非禮之常一不得當則一與
壹通用也孟子市價不貳趙岐注云無二價者也本
文用大貳字注用小二字則二與貳通用也易繫辭
參天兩地釋文云參七南反又如字音三周禮設其
參注參謂卿三人則三與參通用也
冊府元龜文宗太和二年十月詔天后所撰十二字
[003-17b]
竝却書其本字今按景龍以後碑志之文固皆書其
本字矣不知何以復有此詔
封祀壇碑 武三思撰 薛曜正書 天册萬嵗二年
今在登封縣西萬羊岡下截剥蝕亡其月日
珍州榮徳縣丞梁師亮墓誌銘 正書 萬嵗通天二
年三月
今在西安府百塔寺
師亮字永徽以本朝年號為字猶漢袁紹之字本初
[003-18a]
質帝年/號本初古人之無避忌如此
中嶽體𤣥先生潘尊師碣文 王適撰 司馬承禎八
分書 聖厯二年二月
今在嵩山老君洞南題云弟子中巖道士□馬□□
書按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字子微事潘師正傳辟
榖導引術無不通師正異之曰我得陶隱居正一法
逮而四世矣則此碑稱弟子者司馬承禎也廣韻□
亦司字老君洞即唐之逍遥谷潘師正傳云居逍遥
[003-18b]
谷髙宗詔即其廬作崇唐觀及營奉天宫又勑直逍
遥谷作門曰仙㳺北曰尋真
昇仙太子碑 行書 聖厯二年六月
今在偃師縣南三十五里府店緱氏山/夲廟
明堂令于大猷碑 正書 聖厯三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縣
碑云聖厯三年嵗次庚子十一月十二日合𦵏於雍
州三原縣萬夀鄉之先塋而碑非此時立也蓋後續
[003-19a]
為之故其書竝不用武后所製字
陪勑使麻先生祭岳詩 守博城縣令馬□□
在岱岳觀碑東側面其文剥蝕不全久視二年記所
稱神都青元觀主麻慈力即其人也武后遣之至觀
修醮神都即東都故有伊水嵩巖之句
心經 正書 大足元年僧有晦建
今在京師
御製夏日㳺石淙詩并序 薛曜正書 久視元年五
[003-19b]
月
今在嵩山石淙北崖上其詩天后自製七言一首侍
逰應制皇太子顯太子左奉裕率兼檢校安北大
都䕶相王旦太子賔客上柱國梁王
三思内史
狄仁傑奉宸令
張易之麟臺監中山縣開圀男
張昌宗鸞臺侍郎
李嶠鳳閣侍郎
蘇味道夏
官侍郎姚元崇給事中
閻朝隱鳳閣舎人
崔
融奉宸大夫汾隂縣開圀男薛曜守給事中
徐
[003-20a]
彥伯右玉鈐衛郎將左奉宸内供奉楊敬述司封
員外于季子通事舎人
沈佺期各七言一首
文内天台訛右銜訛衝瀑水訛曝
順陵碑 正書 長安二年正月
拓本
首曰大周無上孝明髙皇后碑銘并序特進太子賔
客監修圀史上柱圀梁王三思奉勅撰太子左奉
裕率兼檢校安北大都護相王旦奉勅書此武后
[003-20b]
追尊其母楊氏之碑其時睿宗為相王奉勅書之字
體與景龍觀鐘銘同内虎字再見末筆俱不全箎字
號字亦同猶未斥唐諱又君字作□亦他碑所未見
疑古文君字亦類此仁山金氏謂商書太甲上篇自
周有終相亦惟終當為自君古文君字似周故誤作
周
唐君臣正論武后改易新字以山水土為地千千万
万為年永主久王為證蕭元眘佛像/贊證字作長正主為聖一
[003-21a]
忠為臣一生為人一人大吉為君
按舊唐書蘇頲傳𤣥宗欲於靖陵建碑頲諫曰自古
帝王及后無神道碑若靖陵特建則祖宗之陵皆須
追造𤣥宗乃止韋湊傳語亦同靖陵者𤣥宗母昭成
后竇氏之𦵏也然則唐之髙祖太宗皆無碑矣順陵
之有碑盖武后剙為之而乾陵之有碑則中宗踵為
之乎
髙延貴造佛像贊 正書 長安三年七月
[003-21b]
韋均造佛像贊 正書 長安三年九月
蕭元眘造佛像贊 行書 長安三年九月
李承嗣造佛像銘 正書 長安三年九月
姚元景光宅寺造佛像銘 正書 長安四年九月
今竝在西安府南門内華塔寺
衛州共城縣百門陂碑 辛怡諫文 張元琮記 孫
去煩行書 長安四年
今在輝縣
[003-22a]
秋日宴石淙序 張易之撰 正書 闕年月
今在嵩山石淙南崖
上騎都尉相里瑞碑 正書
今在汾陽縣小相里之北太師墓上太師者五代時
相里金也二碑竝列此碑漫滅特甚其可識者曰上
騎都尉相里府君之碑曰相里瑞字鳳威曰夫人任
氏而中有而埊□字知其為武后時立也
岱嶽觀造像記 神龍元年三月 景龍二年二月
[003-22b]
三年三月各一首
□部將軍功徳記 郭□□撰 八分書 景龍元年
十月
今在太原縣天龍寺後將軍名珣其氏曰□部而部
上闕一字官至天兵中軍副使右金吾衛將軍上柱
國開國公與其夫人黑齒氏造像之記其文曰本支
京海世食舊徳相虞不臘之奇族行太上懐邦由余
載格盖蕃將之歸唐者也
[003-23a]
比丘尼法琬碑 僧承逺撰 劉欽旦正書 景龍三
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賈里村
許公蘇瓌碑 盧藏用序并八分書 張説銘 景雲
元年十一月
今在武功縣漫漶
長安縣丞蕭思亮墓誌銘 顔惟貞撰 正書 景雲
二年二月
[003-23b]
近出西安府城南神和原土中
幽州石浮屠銘 甯思道書 景雲二年四月
拓本
賜道士楊太希勅 景雲二年六月
在岱岳觀東碑南面
景龍觀鐘銘 睿宗御書 景雲二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鐘樓上
初唐人作字尚有八分遺意正書之中往往雜出篆
[003-24a]
體無論歐虞諸子即睿宗書亦如此猶之初唐律詩
稍似古風平仄不盡穩順開元以後書法日盛而古
意遂亡遂以篆楷為必不相通分為兩部然而蚩之
从㞢岊之从巴黎之从薛之从
虛之从□鼎之
从析□益之从横□此皆見行於今代者而不察其
為篆也詩篇書法日以圓熟而俗筆生焉亦世道升
降之一端矣
馮本殘碑 □朝𨼆撰 八分書 先天元年十一月
[003-24b]
今在髙陵縣西南七里府君廟
涼國公契苾明碑 婁師徳撰 殷𤣥祚正書 先天
元年十二月
今在咸陽縣
此碑立於先天元年十二月乃𤣥宗受禪之後而碑
猶用武后字又明父何力史作何而此碑作河又其
中特勤字再見皆特勒之訛按北史突厥傳大官有
業護次特勒唐書突厥傳可汗者猶古之單于其子
[003-25a]
弟謂之特勒通典同温公通鑑考異曰諸書/或作勑勤今從新舊二唐書迴紇傳
依託髙車臣屬特厥近謂之特勒無君長契苾何力
傳父葛隋大業中繼為莫賀咄特勒隋書髙祖紀突
厥雍虞閭可汗遣其特勒來朝李崇傳突厥遣使謂
崇曰若來降者封為特勒史傳中稱特勒者甚多此
乃作特勤又栁公權神䇿軍碑亦云大特勤嗢沒斯
此皆書者之誤若其中有云玉質金相作箱鷹揚字
前从木後从才又其小失也
[003-25b]
誌公碑 行書 開元三年二月
其額云大唐齊州章丘縣常白山醴泉寺誌公之碑
今仍在寺中而其地已割入鄒平矣碑隂有誌公像
其下方斷齾不全
按此所述是梁之寳誌與陸倕文略同而曰既墓彼
山又墳茲嶺則此地亦有誌公墳也按雒陽伽藍記
别有一寳公豈即其人而作文者誤以為梁之寳誌
乎不然何以一人而兩葬也按僧家有衣鉢爪/髪塔不嫌兩葬
[003-26a]
灋藏禪師塔銘 田休光撰 正書 開元四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南山
贈歙州刺史葉慧明碑 江夏李□□ 國子□太學
生□□□八分書 開元五年七月
今在金鄉縣此為葉法善之父本傳法善括州括蒼
人三世為道士皆有攝養占卜之術髙宗聞法善名
徴詣京師法善自髙宗則天中宗殆五十年嘗往來
名山數詔入禁中盡禮問道然排擠佛法議者或譏
[003-26b]
其向背以其術髙終莫之測也睿宗即位稱法善有
㝠助之功先天二年拜鴻臚卿封越國公仍舊稱為
道士止於京師之景龍觀又贈其父為歙州刺史年
一百七嵗卒
其叙葉氏云聃季食沈子髙封葉則葉字當音式渉
反今人讀為枝葉之葉者非也
又其文有曰情隋地深字當作隨而省為隋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姚崇撰 正書 開元七年六
[003-27a]
月
今在三原縣漫漶
修孔子廟碑 李邕撰 張廷珪八分書 開元七年
十月
今在曲阜縣廟中
舊唐書張廷珪傳廷珪素與陳州刺史李邕親善屢
上表薦之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請廷珪八分書之廷
珪既善楷隸甚為時人所重庭字作廷邕傳同
[003-27b]
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李邕撰并書 行書 開元八
年六月
今在蒲城縣
華嶽精享昭應之碑 八分書 開元八年
今在華隂縣西嶽廟中其文即刻於後周天和二年
頌碑之隂宣義郎行華州華隂縣主簿咸廙撰殿中
侍御史劉升書銀青光禄大夫檢校華州刺史上柱
國李光休題額碑之右旁有顔魯公大字題名乾元
[003-28a]
元年十月左旁有賈竦謁華嶽廟詩元和元年十月
作并書太和六年四月姪男宣義郎行華州叅軍琡
重修碑之下方亦有唐人題名此碑前後空處為宋
人攙入題名甚多幸正文皆八分書題名或隸或行
不相混耳廟中古碑嘉靖末地震多毁唐碑惟此與
述聖頌二通僅存
古碑隂多無刻字故後周之碑而唐人得以刻之觀
此一碑而周人之質樸唐人之謙約兩見之矣按此
[003-28b]
為華隂縣主簿咸廙而新唐書趙冬曦傳有大理評
事咸廙業亦開元時人恐即是一人
北嶽府君碑 韋虛心撰 陳懐志行書 開元九年
三月
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
鎮軍大將軍吳文墓銘 興福寺僧大雅集王右軍書
開元九年十月
此碑萬厯末浚西安府城濠得之今置儒學中俗謂
[003-29a]
之半截碑
其文有曰夫人李氏圓姿替月潤瞼呈花唐人寫狀
婦容云爾猶有碩人詩意今人以為嫌不肯作此語
矣
雲居寺石浮圖銘 梁髙望書 開元十年四月
今在房山縣
秦望山法華寺碑 李邕撰并書 開元十一年二月
今重刻在紹興府秦望山
[003-29b]
御史臺精舍碑 崔湜撰 梁昇卿八分書 開元十
一年
今在西安府儒學
碑隂題名表其上格曰侍御史并内供奉列盧懐慎
等名中格曰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列崔湜等名下
格曰監察御史下有一并字下缺不全列陸景初等
名其盧崔陸三人姓名竝八分書盖梁筆也餘則正
書乃後人續書之者 碑額空處前後皆有刻前刻
[003-30a]
監察御史及姓名後刻知雜侍御史及姓名有自天
寳元載以後七字按天寳三年始改年為載不當云
元載恐是追書
宋趙彦衛雲麓漫鈔曰唐有三院御史侍御史謂之
臺院殿中侍御史謂之殿院監察御史謂之監院
讀此文知唐時御史臺有獄又於其旁立精舎援引
釋典以勸人回心作善然考之舊唐書開元十四年
崔隱甫為御史大夫在職强正無所迴避自貞觀年
[003-30b]
李乾祐為御史大夫别置臺獄有所鞫訊便輒繫之
由是自中丞侍御史以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滿隱甫
引故事奏以為不便遂掘去之則其獄未幾而廢又
言温造為御史中丞太和二年十一月宫中昭徳寺
火宰臣兩省京兆尹中尉樞密皆環立於日華門外
令神䇿兵士救之唯臺官不到造奏以臺有繫囚恐
縁為姦追集人吏隄防所以至朝堂在後則又不知
何時而復置也新書隱甫傳云其後患囚往/來或漏泄復繫之厨院云宋時亦
[003-31a]
有臺獄曽肇記云始自開寳五年
池州刺史馮公碑 崔尚撰 郭謙光八分書 開元
十一年
今在咸陽縣其文曰公諱仁□字□𤣥長樂人馮文
王之𦙍也仁下闕一字
娑羅樹碑 李邕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一年
今重刻在淮安府
張弨曰其末曰一歸可門可門者何門也考説文誰
[003-31b]
何之何本單作可其从人者則為儋何之何易何校
滅耳詩何蓑何笠爾雅何鼓謂之牽牛是也後借為
誰何之何更以擔荷為儋何字字日繁而忘其本矣
此文以可為何可見開元時文字尚存古法
石佛堂記 孫義龍撰并書 行草 開元十二年三
月
今在臨城縣李莊漫漶
淨業法師塔銘 畢彦雄撰 正書 開元十二年六
[003-32a]
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香積寺
涼國長公主碑 蘇頲撰 𤣥宗八分書 開元十二
年十一月
今在蒲城縣
其文有云開元十二載八月辛丑薨于京永嘉里第
按唐書天寳三年正月丙辰朔改年為載而此在其
前二十年已云載矣盖文字中偶一用之後乃施之
[003-32b]
詔令符牒耳
楊將軍新莊像銘 正書 開元十年
今在西安府南門内華塔寺
右武衛大將軍乙速孤行儼碑 劉憲撰 白羲晊八
分書 開元十三年二月
今在醴泉縣叱干村漫漶
古義士伯夷叔齊二公碑 梁昇卿撰并書 八分書
開元十三年
[003-33a]
今在蒲州首陽山二賢廟中其文書于碑之兩面其
側有後唐同光元年護國軍節度押衙丁約建立廟
宇題字
述聖頌 正書 開元十三年
今在華隂縣嶽廟之東道院京兆府富平縣尉達奚
珣撰序左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吕向撰頌并書其隂
之上方有韓賞告嶽神文韓擇木八分書下方有大
厯九年華隂令盧朝徹謁嶽廟文有貞元九年十三
[003-33b]
年題名左旁有乾元二年張惟一祈雨記右旁有上
元元年華隂縣令王宥等題名李樞書上為篆下為
八分
紀泰山銘 𤣥宗御製并書 八分書 開元十四年
今在泰山頂石崖上
東封朝覲頌 蘇頲撰 開元十四年
在紀泰山銘右石崖上近有閩人林焞開府山東以
忠孝㢘節四大字鑱於其上頌文毁去其十三四觀
[003-34a]
者笑之
恒山祠碑 張嘉貞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五年八
月
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舊唐書本傳嘉貞為定州刺
史至州於恒嶽廟中立頌自為文書於石其碑用白
石為之素質黒文甚為竒麗先是嶽祠為逺近祈賽
有錢數百萬嘉貞自以為頌文之功納其數萬今白
石碑尚在本傳又言嘉貞官至宰相不為子孫立業
[003-34b]
豈好貨者乎或矜夸其文則有之然唐人以文取錢
未嘗以官取錢嘉貞於此又僅百而取一古之疾也
今也或是之亡矣
道安禪師碑 宋儋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五年十
月
今在嵩山㑹善寺廢戒壇前中斷
少林寺碑 裴漼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六年七月
今在大殿東南鐘樓下
[003-35a]
葉封曰文稱有御書碑額七字當是明皇書今亡之
而上有横刻開元神武皇帝書七字似屬後人所為
碑隂有少林寺賜田牒
碑内王字俱鐫去按金史海陵正隆二年二月癸卯
改定親王以下封爵等第命置局追取存亡告身公
私文書但有王爵字者皆立限毁抹雖墳墓碑誌竝
發而毁之則知前代封爵之碑有王字者多毁仆於
此時而此碑以梵力獨存乃其間王宫夏王王言育
[003-35b]
王等字亦從而鐫去矣完顔之不通文義而肆為無
道可勝歎哉
唐碑遇帝號必空三字此碑所紀宇文周事有明皇
帝皇上空三字有隋髙祖祖上空三字而前有周武
帝却不空盖緇流不通古今者之所為也
敬節法師塔銘 正書 開元十七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永村
龍角山慶唐觀紀聖銘 𤣥宗御製并書 八分書
[003-36a]
開元十七年九月
今在浮山縣龍角山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二年分襄陵置浮山縣四年改
為神山册府元龜載開元十四年九月制曰𤣥元皇
帝先聖宗師國家本系昔草昧之始告受命之期髙
祖應之遂於神降之所置廟改縣曰神山近日廟庭
屢彰嘉瑞䖍荷靈應祗慶載深宜令本州擇精誠道
士七人於羊角廟中潔齋焚香以崇奉敬
[003-36b]
比丘尼法澄塔銘 □志□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
七年十一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東南馬頭空
嶽麓寺碑 李邕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八年九月
今在寺中殘缺
廬山東林寺碑 李邕撰并書 行書 開元十九年
七月
今在寺中元延祐七年寺火碑壊後至元三年僧慶
[003-37a]
哲重摹刻石
元氏令龎履温碑 邵混之撰 蔡有鄰八分書 開
元二十四年二月
今在元氏縣西寺内
碑隂有宋熙寜九年孟士龍遷碑記滎陽鄭陶撰
大智禪師碑 嚴挺之撰 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
開元二十四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儒學
[003-37b]
碑隂記陽伯成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九年五
月其上方有宋金人題名
進法師塔銘 陳光撰 僧智詳正書 開元二十五
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實際寺剥蝕
檀法師塔銘 姜立祐撰 正書 開元二十五年八
月
今在西安府西門外崇仁寺銘文正書而後列弟子
[003-38a]
沙門名皆八分書
景賢大師身塔石記 羊俞撰 沙門温古行書 開
元二十五年八月
今在嵩山㑹善寺
葉封曰按王維有留别温古上人兄詩云宗兄此削
髮蓋其族人亦必可稱者也
周尉遲逈廟碑 顔真卿撰 蔡有鄰八分書 開元
二十六年正月
[003-38b]
今在彰徳府剥蝕過半
任城縣橋亭記 㳺芳撰 王子言八分書 開元二
十六年閏八月
今在濟寜州儒學泮池上
鐵像頌 王端撰 蘇靈芝行書 開元二十七年五
月
今在易州
山頂石浮屠後記 王守泰行書 開元二十八年四
[003-39a]
月
今在房山縣記金仙公主奏賜譯經四千餘巻并范
陽縣東南五十里上㘺村趙襄子淀中麥田莊并果
園一所及環山林麓
石壁寺鐵彌勒像頌 林諤撰 房嶙妻髙氏行書
開元二十九年六月
今在交城縣石壁山寺末有金泰和四年䟦
夢真容碑 蘇靈芝行書 開元二十九年六月
[003-39b]
今在盩厔縣樓觀
是年四月𤣥宗自言夢見𤣥元皇帝云有像在京城
西南百餘里即命使同諸道士求得之於盩厔縣樓
觀東南山阜間迎至興慶宫大同殿宰相牛仙客李
林甫拜賀
金仙長公主碑 徐嶠之撰 明皇行書 開元中
今在蒲城縣
鄎國長公主碑 張説撰 明皇八分書
[003-40a]
今在蒲城縣
[003-40b]
金石文字記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