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09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清-于敏中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六
 元版子部
纂圖分門類題註荀子一函/十冊
  周荀况撰三十二篇唐楊倞注分二十卷前載楊
  序并新増麗澤編集荀子事實品題一卷不著纂
  人姓氏又宋陳傅良輯荀子門類題目一卷
  此當時帖括之書也其門類題目一卷於標題次
[006-1b]
  行刋永嘉先生陳傅良編所分門類始曰天地終
  曰五常共四十門末又附拾遺并事要總類二條
  皆擇書中之可作題目者分類摘句以取便於觀
  覽卷後别行刋麻沙劉通判宅刻梓于仰高堂十
  二字卷一之後亦于别行刋闗中劉旦校正所謂
  劉通判者當即是人第書首標題為纂圖分門類
  題註荀子書前仍當有圖葢已失之矣至所載荀
  子事實品題一卷觀其識語稱舊本荀揚圖説不
[006-2a]
  過具文今得麗澤堂編次品題凡卿雲事實顛末
  歴歴可攷云云則是荀揚合刋之書非此本中所
  應有乃書賈割取荀子事實以冠于書首耳且書
  中自卷九之卷十三及卷十五共六卷標題祗稱
  荀子卷十六卷二十兩卷標題又稱監本音註荀
  子書名既不畫一板式亦復懸殊係以三刻凑成
  一書其標稱荀子者橅印甚精紙墨俱佳實為宋
  槧餘則元時所刋逺不相及然宋本流傳者絶少
[006-2b]
  今尚存吉光片羽于元刻之中雖出凑合亦可寳
  也
  明文徴明毛晉藏本
 本朝泰興季氏亦經收藏
[006-3a]
 
 
 
 
 
 
 
 
[006-3b]
 
 
河南程氏遺書一函/八冊
  宋朱子輯二十五卷附錄一卷外書十三卷後附
  文集十二卷又元譚善心輯遺文一卷目錄後有
  善心識語并朱子辯誤書末載宋趙師耕麻沙本
  後序季襲之春陵本後序又元鄒次陳虞槃序二
  篇
[006-4a]
  譚善心字元之臨川人元史無傳其事蹟不可考
  所作識語稱程子遺文遺事一卷善心始慮世傳
  胡氏本猶未盡善而朱子改本惜不可見貞白虞
  叔近示以所得呉内翰家藏别本乃與意見脗合
  用鋟諸梓以與學者共之其朱子與劉共父張南
  軒辯論所及者悉附注于目録之下且為竊考程
  氏世系譜于十二卷之首云云世系譜此本已闕
  鄒次陳序稱遺書外書俱出程門弟子手記朱子
[006-4b]
  家藏世所刋本無不同者獨二先生文集出胡文
  定公家頗有改削朱子定其所當改者數紙屢以
  書致劉張二公然承舛習訛卒莫之従譚元之因
  與蜀郡虞槃往復討論以復乎朱子所改之舊焉
  今觀李襲之舂陵本後序祇言遺書外書而不及
  文集其趙師耕麻沙本後序則稱二程先生文集
  憲使楊公已鋟版三山學宫遺書外書則庾司舊
  有之後俱燬于乙未之火師耕承乏來此亟將故
[006-5a]
  本易以大字與文集為一體刻之後圃明教堂云
  云按陳振孫書録解題載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
  謂為建寧所刻本載在集部不與遺書合録子部
  之中是振孫所指建寧本似為楊公所刋而以一
  體合刻則自師耕始也考浙江通志師耕黄巖人
  登宋寧宗嘉定七年進士第其序猶自署古汴者
  葢不忘故土之意李襲之無考元史虞槃字仲常
  隆州仁夀人集之弟登延祐進士授吉安永豐丞
[006-5b]
  後終嘉魚縣尹西江志鄒次陳字周弼一字悦道
  宜黄人中博學宏詞科所著有遺安集十八卷史
  鈔十卷此書校正文集雖足訂别本之訛然橅印
  草草紙墨皆不求精在元刻中又其次者
  書中有趙氏子昻龍門子圖書記進士郡李縣令
  三印考元史孟頫以英宗至治二年六月卒而鄒
  次陳序作于至治二年七月譚善心識語作於至
  治三年九月是孟頫殁時書尚未經刋行安得其
[006-6a]
  收藏印記進士郡李縣令一印文義亦不可解觀
  三印篆法俱極麤劣其為書賈偽造無疑故不採
  録
  闕補文集卷八全/
近思録一函/四冊
  宋朱子吕祖謙同輯十四卷宋葉采集解前采序
  並進書表目録後載朱子祖謙識語二篇
  陳振孫書録解題馬端臨文獻通考皆載近思録
[006-6b]
  十四卷而不及葉采集解明王圻續文獻通考載
  近思録有何基發揮戴亨補註栁貫廣輯黄績義
  類諸書亦不載此本考宋史無葉采傳凌迪知萬
  姓統譜稱采字仲圭成都人初従蔡淵受易學已
  而往見陳淳淳以其好躐高妙而少循序就實工
  夫屢折而痛砭之采自是屛歛鋒鋩駸趨著實淳
  深喜之理宗寶慶初為祕書監嘗論郡守貪刻之
  害上嘉納之今觀書中進表係淳祐十二年表後
[006-7a]
  結銜為朝奉郎監登聞鼓院兼景獻府教授距作
  祕書監時已歴二十八載迪知乃未經考及耳集
  解之作葢在黜浮崇實之後序中有研思積久踰
  三十載義稍明備之語用心亦良苦矣此本係仿
  宋刋而紙質不免麤黝之病
  闕補卷二三十五/卷九十六/
近思録一函/三冊
  篇目同前闕葉采序
[006-7b]
  此本版式較大紙質亦極堅緻勝於前本
  闕補卷一四/卷十十一/十二卷十四十一之/十三
朱子語類八函六冊/九十
  宋黎靖徳輯一百四十卷前載宋黄幹李性𫝊蔡
  抗呉堅黄士毅魏了翁王佖諸序并語録姓氏門
  目目録後靖徳識語二篇考訂九條
  馬端臨文獻通考載李道𫝊輯晦庵語録四十六
  卷其弟性𫝊又輯續録四十六卷王圻續文獻通
[006-8a]
  考載文公語類一百三十八卷乃黄士毅所序次
  者今按靖徳識語稱李道𫝊刋語錄於池李性𫝊
  刋續錄蔡抗刋後錄皆十饒是為三錄黄士毅輯
  語類刋于蜀王佖作續類又刋于徽是為二類凡
  五書靖徳合而㕘校之削其復者一千一百五十
  餘條云云是靖徳所見者愽而所採者精也凌迪
  却萬姓統譜載靖徳永嘉人為沙縣主簿攝縣事
  清謹善理繁劇博學能文嘗修沙陽志此書字晝
[006-8b]
  不工紙簏墨黯乃元時坊刻之本
  檇李項氏藏本
 本朝黄虞稷亦經收藏按虞稷字俞邰晉江人康熈
  間以諸生預修明史食七品俸一時以為榮
 
 
  闕補卷三十二六十一/二卷三十五二七/十卷八十一
  三十二/卷九十四十四/十五卷一百十一/卷一百二十
[006-9a]
  八十/
朱子語類四函四冊/二十
  篇目同前前有宋王栢序
  此與前部同出一板橅印之時亦不相逺而此書
  多王栢序序作于宋咸淳乙丑稱靖徳編校成書
  文公之遺語大備是栢序専為此書而作前部無
  之當屬闕佚第栢序紙色與全部深淺迥殊似非
  一時所印或由取資於别本耳
[006-9b]
道命録一函/一冊
  宋李心𫝊輯元程榮秀釐正分十卷前心𫝊序宋
  朱申序榮秀序
  考宋史李心𫝊字微之隆州井研人慶元二年薦
  于鄉既下第絶意不復應舉閉户著書晚因崔與
  之魏了翁等之薦為史館校勘賜進士出身累官
  至工部侍郎以言去奉祠潮州淳祐三年致仕卒
  載所著成書甚多内有道命録五卷心𫝊自序係
[006-10a]
  作于理宗嘉熈三年朱申之序乃淳祐十一年知
  江州時為之刻梓而作其書尚仍五卷之舊榮秀
  序稱道命録五卷刻梓在江州燬於兵榮秀嘗得
  而讀之疑為初稿尚欲刪定而未成者齋居之暇
  畧加釐正彚次為十卷重刋於龜山書院而識其
  後云云書中第十卷末附宋理宗淳祐以後贈䘏
  指揮二篇制詞三篇標為續増又元文宗天歴以
  後請加封狀并部議二篇贈䘏制詞五篇標為新
[006-10b]
  増乃榮秀所補録者當時刻手印工咸出上選紙
  潔墨瑩幾與宋槧無異誠元刻之佳本也榮秀序
  闕末數行以明萬厯間丁元薦刋本校之榮秀姓
  程新安人序作于至順四年結銜為奉直大夫江
  浙等處儒學提舉惜宋史無榮秀𫝊新安志亦未
  載其事蹟不可考序末數行今依元薦本補録
御題道命録十卷宋嘉熈間編次濂洛闗閩五先生進
退黜陟之所由而終以諡議贈䘏制詔元時重刻于龜
[006-11a]
山書院則又續増作書後所有事實及元代追崇興冊
之文也其云道命者葢言道之行與廢皆命云爾此書
猶是元龜山書院初本乾隆甲子秋日御識鈐
寳二曰乾隆宸翰曰幾暇臨池
  朱卧菴呉岫收藏諸叩無考
 
 
類編標注文公先生經濟文衡一函/六冊
[006-11b]
  宋馬括輯前集二十五卷後集二十五卷續集二
  十二卷共七十二卷前宋黄昇序括自序
  馬括宋史無傳宋人諸書目亦不載是書其序作
  於淳祐辛亥按辛亥為宋理宗淳祐十一年書中
  葢取朱子所著論者類而編之加以標注黄昇序
  稱括字曰季機而未詳其爵里昇宋史亦無傳著
  有中興詞選字曰叔𤾉號曰玉林又號花菴胡徳
  方為之序稱其早棄科舉吟咏自適秋房樓公以
[006-12a]
  泉石清士目之馬括當時纂輯此書似未刻梓是
  本前集總目後有時泰定甲子春刋于梅溪書院
  木記按泰定甲子為元泰定帝御極之元年板式
  係仿宋巾箱本而未能如宋槧之工也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一函/六冊
  篇目同前
  此書即前版橅印亦出一時
  周大訓印無考
[006-12b]
 
 
詳註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一函/四冊
  宋吕祖謙著二十五卷前祖謙自序
  祖謙序以左氏博議為諸生課試而作故當時付
  刋仿巾箱本之式書中無刻梓年月亦不載作註人
  姓氏觀其紙黝墨黯乃元橅宋槧而不能工者也
  元趙孟頫藏本明陳繼儒徐渭亦經收藏孟頫見
[006-13a]
  前考明史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松江華亭人為諸
  生與董其昌齊名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之隠
  居崑山之陽後築室東余山在門著述工詩善畫
  年八十二卒徐渭字文長號天池生山隂人為諸
  生有盛名嘗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
  次之
 
 
[006-13b]
 
 
胡子知言一函/一冊
  宋胡宏著一卷後錄一卷前宋張栻序
  宋史胡宏字仁仲建寧崇安人安國次子初以䕃
  補右承務郎不調秦檜當國貽書其兄寅問二弟
  何不通書意欲用之宏書辭甚厲人問之宏曰正
  恐其召故示之以不可召之端檜死宏被召竟以
[006-14a]
  疾辭著書曰知言張栻謂其言約義精道學之樞
  要制治之蓍龜也按張栻嘗従宏遊其序作于孝
  宗乾道四年極推崇之意朱子語録有曰因與諸
  子論湖湘學者崇尚胡子知言曰知言固有好處
  然亦大有差矣如論性往往與告子湍水之説生
  之謂性之意有相似處云云而吕祖謙謂知言勝
  似正䝉則又過於稱許矣此書兩卷後别行皆刻
  後學天台呉堅刋於福建漕治考宋史無堅𫝊浙
[006-14b]
  江通志載堅仙居人登淳祐四年甲辰進士第歴
  官至端明殿學士此書係元時翻刻雖不能精而
  宋槧規矩猶存尚屬元版之佳者
 本朝商邱宋犖藏本有緯蕭草堂印按犖作西陂雜
  詠詩有緯蕭草堂一篇其子至曽取以名其集
 
 
困學紀聞一函/六册
[006-15a]
  宋王應麟著二十卷前應麟自識元牟應龍袁桷
  序後陸晉之序
  考宋史王應麟字伯厚慶元府人九嵗通六經淳
  祐元年舉進士寶祐四年又中博學宏辭科歴官
  禮部侍郎尋轉尚書兼給事中左丞相以留夢炎
  用徐囊黄萬石等遂東歸後二十年卒所著書甚
  多困學紀聞其一也牟應龍序作于元英宗至治
  二年袁桷序作于泰定帝泰定二年元史列傳應
[006-15b]
  龍字伯成其先蜀人後徙居呉興應龍幼警敏日
  記數千言擢咸淳進士第賈似道招之拒不見不
  得寘上第調光州定城尉沿海制置司辟為屬以
  疾辭不仕而宋亡矣已而起家教授溧陽州晚以
  上元縣主簿致仕泰定元年卒年七十八袁桷字
  伯長慶元人以薦為翰林國史院檢閲官屢遷至
  侍講學士泰定初辭歸四年卒追封陳留郡公諡
  文清陸晉之呉郡人元史無傳其結銜為慶元路
[006-16a]
  儒學教授序中有鳩工度費給以學儲本學官及
  岱山長共助以足其用云云按顧炎武日知録引
  陸深金臺紀聞曰元時州縣皆有學田所入謂之
  學租以供師生廩餼餘則刻書工大者合數處為
  之故讐校刻畫頗有精者今證以晉之所言適相
  脗合第此書橅印不佳耳
  闕補卷二三十七/三十八卷十一十七/卷十五十二/
困學紀聞一函冊/十一
[006-16b]
  篇目同前前牟應龍序後陸晉之序俱不載
  此書板較大非陸晉之所校刋者故不載其序應
  龍序或本有而後失之刻手印工較前部皆髙一
  籌在元刻中尚為佳本
  闕補目録三/卷二三十五/卷三九十七/二卷六十八/三十
  一十二/三卷七八/卷十一六四九十六/十卷十四十五/
  卷十五十一/十二卷十九二/六 五/卷二十一/四 三/
北户録一函/二冊
[006-17a]
  唐段公路纂龜圖註三卷前唐陸希聲序
  公路唐書無傳陸希聲序稱為鄒平公之孫考唐
  書段文昌于唐文宗時以御史大夫進封鄒平郡
  公則公路乃文昌之孫矣其書皆採嶺南民風土
  俗飲食衣製歌謡哀樂有異于中夏者録而誌之
  至于草木果蔬蟲魚羽毛之類有瑰形詭狀者亦
  莫不畢載謂之北户録者葢取淮南子云南方之
  極自北户之界至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也
[006-17b]
  希聲呉人善屬文由右拾遺歴官至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唐書有傳龜圖無考書中目録後别行刋臨安
  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刋行則知是書先有宋槧
  此本規仿為之意欲偽充宋刋故猶存尹家之名耳
  元王元伯藏本
 本朝泰興季氏虞山錢氏亦經收藏錢曽見前考江
  南志元伯金壇人四世不異爨家人百餘口無間
  言日使諸女婦聚一室為女工畢歛貯一庫室無
[006-18a]
  私藏兄宣伯卒以家事付兄子軌軌辭元伯曰若
  宗子也宗子宜主之相讓既久卒以付軌縉紳之
  家咸自謂不如至元間旌表其門
 
 
 
 
 
[006-18b]
  宋沈括著二十六卷前括自序
  括序稱予退處林下思平曰與客言者時紀一事
  於筆謂之筆談聖謨國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
  紀至於繫當日士大夫毁譽者雖善亦不欲書所
  錄惟山間木䕃率意談噱不繫人之利害者下至
  閭巷之言靡所不有云云考宋史括字存中錢塘
  人擢進士第歴官至龍圗閣待制知審官院出知
  青州未行改延州以功加龍圖閣學士尋謫均州
[006-19a]
  圑練副使元祐初徙秀州繼以光禄少卿分司居
  潤八年卒此書當屬居潤時所作故有退處林下
  之語其書曰故事曰辨證曰樂律曰象數曰人事
  曰官政曰權智曰藝文曰書畫曰技藝曰器用曰
  神奇曰異事曰謬誤曰譏謔曰雜誌曰藥議共十
  有七門開雕者雖仿宋槧而橅印不工紙質亦未
  能堅緻其為元刻無疑
  明杜堇藏本考馮仙湜圖繪寶鑑續纂杜堇字懼
[006-19b]
  男有檉居古狂青霞亨長之號丹徒人占籍京師
  舉進士不第遂絶意進取為文奇古兼善繪事安
  陽開國印記無考又有宋徽宗政和二字寶篆麄
  俗係書賈偽作不足載入
 
 
詩苑樷珠一函/三冊
  元仇舜臣編曹彦文増輯三十卷前曹輗序
[006-20a]
  輗序作于大徳己亥按己亥為元成宗大徳三年
  序後有至正甲辰菊節西園精舍新刋木記按至
  正甲辰為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距輗作序之時
  已逾六十六載書分三十六門皆採摘成語取其
  二三字集成對偶并附詩聫以備初學撏摭之用
  係餖飣之書故不顯于當世歴年既久書賈得之
  始為開雕宜其刋印草草也舜臣彦文輗俱無考
 元版集部
[006-20b]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集一函/五冊
  唐李白著元楊齊賢集註蕭士贇補註二十五卷
  前載唐李陽氷宋樂史宋敏求曽鞏毛漸五序劉
  全白李君碣記
  陳振孫書録解題曰唐志有草堂集二十卷李陽
  氷所録也今按陽氷序文但言十喪其九而無卷
  數又樂史序文稱李翰林集十卷别收歌詩十卷
  校勘為二十卷又於館中得賦序書表賛頌等亦
[006-21a]
  為十卷號為别集然則三十卷者樂史所定也家
  藏本不知何處本前二十卷為詩後十卷為雜著
  首載陽氷史及魏顥曽鞏四序李華劉全白范傅
  正裴敬碑志卷末又載新史本傳而姑孰十詠笑
  矣悲來草書三歌行亦附焉復著東坡辨證之語
  其本最為完善别有蜀刻大小二本卷數亦同而
  首卷専載碑序餘二十三卷歌詩而雜著止六卷
  有宋敏求後序言舊集歌詩七百七十六篇又得
[006-21b]
  王溥及唐魏萬本同裒唐類詩諸編洎石刻所傳
  廣之無慮千篇以别集雜著附其後曽鞏葢因宋
  本而次第之者也以校舊藏本篇數如其言然則
  蜀本即宋本也耶末又有元豐中毛漸題云以宋
  公編類之勤曽公考次之詳而晏公又能鏤版以
  傳於世乃晏知止刻于蘇州者然則蜀本葢傳蘇
  本而蘇今不復有云云今觀此本首卷録賦八篇
  餘二十四卷皆載謌詩並無雜著與振孫所見諸
[006-22a]
  本不惟卷數參差亦且所收反少雖載陽氷諸人
  之序而皆不仍其舊矣書中有建安余氏勤有堂
  刋篆書木記目録末葉板心記至大辛亥三月刋
  按辛亥為元武宗至大四年其時勤有堂之名尚
  存葢建安俞氏子孫皆世守其業者也楊齊賢無考
  蕭士贇字粹可寧都人篤學工詩與呉澄友善所
  著有氷涯集見西江志
  陳惟中收藏印記無考
[006-22b]
 
 
  闕補卷三三十三/
唐翰林李太白集一函/八冊
  唐李白著二十六卷前唐李陽氷序後宋樂史曽
  鞏毛漸三序目録後載薛仲邕編白年譜
  此書不載編纂人姓氏前二十四卷皆載歌詩賦
  則列于二十五卷其二十六卷専載讃十七篇較
[006-23a]
  前部故多一卷然橅印遜于前部其中錯誤亦多
  如作序之毛漸並訛為毛述似是坊間自為刋行
  之本也
  明安國錢榖黄姬水俱經收藏安國見前按蘇州
  志錢榖字叔寳呉人少孤貧失學迨壯始知讀書
  家無典籍游文待詔門下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
  餘功㸃染水墨得沈氏之法黄姬水字淳父長洲
  人五岳山人省曽之子生而英敏山人出入必攜
[006-23b]
  之俱命學書千祝京兆遂傳其筆法餘印無考
 
 
 
 
 
 
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一函/十冊
[006-24a]
  唐杜甫著宋徐居仁編次黄鶴補註二十五卷前
  載傳序碑銘一卷註杜詩姓氏一卷年譜一卷
  陳振孫書録解題曰門類杜詩二十五卷稱東萊
  徐居仁編次未詳何人云云是門類係居仁所編
  而集千家註之名則自黄鶴為之書分七十二門
  所列註詩姓氏始韓愈元稹終以文天祥謝枋得
  劉㑹孟共一百五十六家其曰集千家者葢夸大
  之詞耳黄鶴字叔似臨川人所著有北牕寓言見
[006-24b]
  西江志書中門類目録後有皇慶壬子鐘式木記
  勤有堂鑪式木記傳序碑銘後有建安余氏勤有
  堂刋篆書木記詩題目録及卷二十五後皆别行
  刋皇慶壬子余志安刋于勤有堂按皇慶壬子為
  元仁宗皇慶元年前余氏所刋李太白集係至大
  辛亥與此刻僅隔一年葢欲以李杜詩集並行于
  時故刻手印工亦復相等也
  闕補卷二十六/卷五十一/卷七十七之/二十二卷十五三/十
[006-25a]
  二十二/三卷十九十四七十五/二十
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一函冊/二十
  篇目同前後附文集二卷
  此書即前版惟將傳序碑銘後建安余氏篆書木
  記鑱去别刋廣勤書堂新刋木記門類目録後鐘
  式鑪式二木記尚存而以皇慶壬子易刋三本書
  舎勤有堂易刋廣勤堂其詩題目録後别行所刋
  之皇慶壬子余安安刋于勤有堂十二字雖亦鑱
[006-25b]
  去而卷二十五後所刋者當時竟未檢及失于削
  補所増附之文集二卷橅印草草較之前二十五
  卷亦不相類此拙工所為雖欲作偽亦安能自掩耶
 本朝泰興季氏藏本餘印無考
[006-26a]
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一函/六冊
  篇目同前闕傳序碑銘一卷年譜一卷文集二卷
  此本與前第二部為一時橅印之書其卷二十五
  後雖亦無皇慶壬子余志安刋于勤有堂一行乃
  用别紙粘接非由版中鑱去係後之鬻書者知其
  作偽未周又従而彌縫之耳
  闕補詩題目録十八/卷七十七/
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二函六冊/二十
[006-26b]
  篇目同前
  此書乃以前版重加翻刻故將建安余氏前後所
  列之名盡為削去其廣勤書堂新刋木記亦復不
  存惟以鐘式木記中三峯書舍四字易刋汪諒重
  刋而鑪式木記中之廣勤堂則仍其舊汪諒無考
  觀其去廣勤書堂新刋木記則是堂亦非汪諒所
  有矣書中註字本小一經翻刻筆畫未免較肥然
  紙質印工實出前二部之上
[006-27a]
  闕補卷十一全/卷十五全/
韋蘇州集一函/五冊
  唐韋應物著十卷前宋王欽臣序元沈明逺補撰
  傳
  馬端臨文獻通考載韋蘇州集十卷未及作序之
  人考宋史王欽臣字仲至應天宋城人洙之子用
  䕃入官文彦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歴集賢
  殿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徽宗立復
[006-27b]
  待制知成徳軍卒欽臣性嗜古藏書數萬卷手自
  讐正世稱善本沈明逺元人史無傳考顧瑛玉山
  名勝集載明逺呉興人精𨽻法玉山草堂春暉樓
  緑波亭諸額皆其所書又稱其與顧徳輝同時按
  徳輝之子元臣於太祖至元之季為水軍副都萬
  户則明逺為元初人無疑此書當屬欽臣所訂而
  明逺重刻于元初者故橅印精好與宋槧猶不相
  逺
[006-28a]
御題韋應物五言詩高逺閒淡世所罕及年至九十餘
益造微妙浮屠皎然工詩嘗擬其體應物語之曰人各
有能有不能子欲為我且失其故步至今傳為知言白
居易繼守蘇州詩云敢有文章替左司其見推重如此
惜其文史逸不傳所傳者特詩集耳是集編次雕鋟雅
稱善本予愛讀其詩因書數語于卷首乾隆甲子九秋
三日鈐
寶二曰乾隆宸翰曰幾暇臨池
[006-28b]
  或謂公詩不琢句不用事不鍊詞不知公之所以
  為唐大家者或謂此也晴牕㸃檢遂為三歎辰翁
  志沈明逺補傳後/
  右識語一作小行書用筆高古考西江志辰翁姓
  劉名㑹孟廬陵人補太學生壬戌廷試忤賈似道
  意而理宗嘉之寘丙第以親老請濂溪書院山長
  江萬里陳宜中薦居史館又除太學博士皆固辭
  宋亡托方外以歸著須溪集百卷書中有漱石枕
[006-29a]
  流印當為辰翁托方外時所寄意者以此證之是
  書為元初刋本益信
 
 
増廣註釋音辯唐栁先生集一函/八冊
  唐栁宗元著童宗説音註宋張敦頥音辯潘緯増
  廣音義正集四十三巻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録
  一卷共四十八卷前唐劉禹錫原序宋陸之淵序
[006-29b]
  並編集姓氏
  陸之淵序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稱予至灊山郡
  齋雲間潘廣文攜音訓數帙示予比於祝充之註
  昌黎集云云潘緯宋史無傳考凌迪知萬姓統譜載
  緯字仲寶華亭人紹興中舉進士甲科恬于進取
  工著述陸之淵無考是書亦係翻刻宋本字畫猶
  存其概而紙質墨香則不相侔矣
  明晉莊王鍾鉉藏本鍾鉉見前
[006-30a]
 
 
増廣注釋音辯唐栁先生集一函/五冊
  篇目同前闕編集姓氏
  前書于正集外雖分别集外集附録而目録則同
  列于正集之首此本以末五卷目録移置别集之
  首版式雖仿前書而實别為刋梓橅印之工又出
  其下也
[006-30b]
  明毘陵周氏藏本良金印已見前呉䝉印記無考
 
 
増廣注釋音辯唐栁先生集一函冊/十二
  篇目同前闕别集外集附録目録
  此本較第二部又遜一籌合觀三書皆非一板何
  開雕者如是之多而顧草草以従事耶
  鄭翼明收藏印記無考
[006-31a]
 
 
陸宣公集一函/五冊
  唐陸贄著十卷
  陳振孫書錄解題曰陸宣公集二十二卷權徳輿
  為之序稱制誥集十三卷奏草七卷中書奏議七
  卷今所存者翰苑集十卷牓子集十二卷序文稱
  别集文賦表狀十五卷今不傳據此則陸贄集乃
[006-31b]
  四十二巻至宋已闕二十卷矣振孫所謂翰苑集
  即制誥集其牓子集係合奏草奏議為二書馬端
  臨文獻通考専載奏議十二卷葢因制誥奏議集
  名既分原可各自單行不必合二十二卷始為全
  本此書所載皆制誥之文分以十卷即單行之翰
  苑集也字明紙瑩洵屬元刋善本
歐陽文忠公文集五函五冊/四十
  宋歐陽修著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易童
[006-32a]
  子問三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表奏書啓四
  六集七卷奏議集十八卷雜著述十九卷集古録
  跋尾十卷書簡十卷共一百五十三卷總目後有
  宋胡柯撰年譜一卷并記書後有附録五卷及編
  校姓氏宋周必大序
  胡柯記周必大序皆作于宋寧宗慶元二年必大
  序稱郡人孫謙益丁朝佐曽三異互加編校起紹
  熈辛亥之春迄慶元丙辰之夏始成是書云云按
[006-32b]
  陳振孫書録解題曰歐公為一代文宗其集遍行
  海内而無善本周益公解相印歸用諸本編校定
  為此本且為之年譜曰居士集外集而下至于書
  簡凡十名刋之家塾其子綸又以所得歐陽氏傳
  家本乃公之子棐所編次者屬益公舊客曽三異
  校正益完善無遺恨矣今以必大序考之三異本
  預校讐之列書中並無必大子綸重加編次之語
  且年譜係出胡柯之手而非必大所作豈振孫所
[006-33a]
  見又為别本耶此書字法規仿鷗波深得其妙定
  屬元時所重刋者觀其橅印之精非好古家不能
  為此書前應有序文似是書賈欲充宋槧遂妄為
  割去而不知反掩其善也曽三異宋史無傳凌迪
  知萬姓統譜載三異字無疑臨江新淦人少有詩
  名尤尊經學屢従朱子問辨因顔讀書之堂曰仰
  高部使薦于朝授承務郎端平初以袐閣校勘召
  力辭年八十一卒孫謙益字彦撝丁朝佐字懐忠
[006-33b]
  胡柯字伯信俱吉州人其事蹟無考
  𢎞治十五年十月二日收入淮東書院一部一百
  五十三卷附録五卷四十五冊留都人獻第四十/五冊末
  右識語一作蠅頭楷書而筆法不工乃書院中掌
  書籍者所識以取便於稽核耳淮東書院無考按
  明史地理志載淮安揚州二府元時𨽻淮東道宣
  慰司則書院當在此二府間也
  明李廷相周良金俱經收藏印記見前
[006-34a]
 
 
 
 
東坡集二函冊/十二
  宋蘇軾著前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
  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詩四卷應詔集十
  卷共一百二卷無校刋姓氏
[006-34b]
  此書前後俱無序跋密行細書橅印工緻係仿宋
  巾箱本式欲以之亂真者當屬元初人所為始克
  有此形似惜紙質鬆脆不能相強耳
  元邵桂子藏本明邵享真文徵明亦經收藏翠竹
  齋玉蘭堂諸印見前按鮑楹雪舟詩序青溪邵桂
  子字徳芳太學上舎登咸淳進士任處州府教授
  宋亡避地雲間贅曹氏居泖湖之蒸溪嘗瀕湖構
  亭名雪舟著述其間有脞稿十卷脞談二十卷皆
[006-35a]
  以雪舟名之預為生壙號曰元宅著元宅七銘後
  七銘續七銘别七銘凡二十八事摹周易作忍黙
  恕退四卦又松江志載邵桂子之孫亨貞字復儒
  博通經史贍千文辭凡隂陽醫卜佛老之學莫不
  究其奥洪武間為府學訓導尋戍潁州後歸卒年
  九十三著有蛾術集
[006-36a]
増刋校正王狀元集註分類東坡先生詩三函冊/三十
  宋蘇軾著王十朋集註劉㑹孟批㸃二十五卷前
  十朋序趙䕫序并註詩姓氏傅溁撰東坡紀年録
  一卷
  毘陵邵長蘅作王註正譌稱王十朋分類蘇詩註
  三十二卷註中引用故事謬誤實多有極淺陋可
  為失笑者十朋為南渡名臣著梅溪集行世史稱
  其天資頴悟廷對萬餘言淹通經史其所註蘇詩
[006-36b]
  何至紕繆乃爾又作註蘇例言稱永嘉王氏註本
  孤行其失大要有三一曰分門别類失之陋西蜀
  趙夔舊序自言此書分五十門金華吕氏省為三
  十二門而王氏因之玩其標目了無意義且就分
  門之中亦必顛倒次第云云是王氏所分之三十
  二門已不免後人訾議今觀此書僅二十五卷並
  非王氏三十二卷之舊而所分門類多至七十有
  六數且不止于倍之其間篇章之割裂名目之犯
[006-37a]
  複殆有甚焉而乃於標題下署十朋之名抑何妄
  耶注詩姓氏後有汪氏誠意齋集書堂新刋本記
  假名妄作必是此人特以其書規仿宋槧橅印清
  朗尚屬元刻之善者故存之
  元何九思藏本明項元汴
 本朝季振宜俱經收藏印記俱見前餘印皆無可考
 
 
[006-37b]
 
 
 
 
 
 
欒城集二函冊/三十
  宋蘇轍著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
[006-38a]
  應詔集十二巻共成九十六卷無校刋人姓氏
  是書卷目次第與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載悉合其
  版式之工紙墨之善亦與前東坡集相等葢當時
  本以二蘇文集合刋橅印係出一手也
  書中有文徵明梅溪精舎玉蘭堂二印前東坡集
  中亦有之而元邵氏收藏印記則為此本所無此
  本之任氏王氏季氏諸印又不見於東坡集中則
  知此二書惟歸文氏時曽經合璧其前乎此後乎
[006-38b]
  此者皆各自流傳今離而復合同為
 冊府之珍亦是刻之幸矣王氏季氏諸印見前其雲間任氏
  子先一印按任氏為雲間望族松江志載元末有任暉
  者字東白其父名子文則子先或即子文之伯仲行也
[006-39a]
 
 
 
 
欒城集七函冊/四十
  宋蘇轍著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
  共八十四卷前集轍曽孫詡序後集宋鄧光跋
  按前宋版欒城集後載鄧光并轍曽孫詡四世孫
[006-39b]
  森三跋詡森跋皆其自書用筆猶秉家法此本森
  跋已失詡跋並非自書且移置簡端以為書序是
  刋刻者未覩宋槧本又安能橅印精良耶
  闕補前集卷六三十三/卷四十八十三/後集卷十
  六六十七/三集卷一二十/
伊川擊壤集二函/十冊
  宋邵雍撰二十巻前雍自序
  鼂公武郡齋讀書志載邵堯夫擊壤集二十卷稱
[006-40a]
  堯夫隠居洛陽熙寧中與常秩同召力辭不起邃
  於易數始為學至二十年不施枕而睡其精如此
  歌詩葢其餘事亦頗切理盛行于時自為之序云
  云是宋時擊壤集雍所自刋此本亦仿宋槧之式
  而標為伊川者葢據宋史雍葬親伊水上遂為河
  南人也
黄太史精華録一函/二冊
  宋黄庭堅著任淵選八卷前淵序後朱承爵跋
[006-40b]
  陳振孫書録解題載黄山谷詩二十卷新津任淵
  註稱其不獨註事而兼註意惜宋史無任淵𫝊始
  末不可考淵既嘗註庭堅詩則是書所録擇焉必
  精朱承爵跋不記年月觀其跋稱任子淵精華録
  選予嘗得其目録葢宋元祐間刻板而亡其文愚
  輯其辭而完刻之云云是承爵必非宋人以板式
  紙質定之當屬元時刋本無疑
  陳氏收藏諸印無考
[006-41a]
 
 
 
 
屛山集二函冊/十二
  宋劉子翬著二十卷前宋胡憲序朱子撰遺帖跋
  墓表後朱子屛山集跋
  考宋史劉子翬字彦冲建州崇安人贈大師韐之
[006-41b]
  仲子以父任授承務郎辟真定府幕屬韐死靖康
  之難子翬痛憤幾無以為生服除通判興化軍賊
  不敢犯旋以羸疾辭歸武夷山不出者凡十七年
  與胡憲劉勉之友善而期以任重致逺者惟新安
  朱子而已年四十七卒學者稱屛山先生胡憲字
  原仲亦崇安人紹興中以鄉貢入太學㑹伊洛學
  有禁歸故山力田賣藥以奉其親賢士大夫髙仰
  之以其行義聞于朝上屢召之憲辭母老乃賜進
[006-42a]
  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後除秘書正
  字以病請歸紹興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書中憲
  序作于紹興三十年稱彦冲殁後越十有三年其
  嗣子玶始編次其遺文得二十卷朱子後跋乃作
  于乾道九年距子翬作序時又越十有三載稱先
  生啟手足時玶年甚幼以故平生遺文多所散逸
  後十餘年始復訪求以補家書之闕然皆傳寫失
  真同異參錯於是反復讐訂又十餘年始克成書
[006-42b]
  云云是胡憲作序在訪求散逸之後而朱子作
  跋係讐訂已成之時也至朱子所撰遺帖跋在
  慶元五年距作集跋時又踰二十六載跋中皆
  珍惜遺墨之意與是書無闗乃刋行者借以取
  重耳玶宋史無傳凌迪知萬姓統譜載玶字平
  父仕為従仕郎自號七省翁毎與諸名賢唱和
  有詩集行世
  雲停印無考
[006-43a]
 
 
象山先生集三函冊/十八
  宋陸九淵著正集二十八卷外集五卷共三十三
  卷前宋楊簡袁燮呉杰三序
  馬端臨文獻通考載象山文集二十八卷外集四
  卷并録袁燮序文今觀此書外集係五卷其第五
  卷乃録孔煒丁端祖所撰諡議二篇然則九淵外
[006-43b]
  集仍止四卷也文獻通考不載楊簡呉杰二序按
  簡序作於寧宗開禧元年燮序作於寧宗嘉定五
  年相去已越八年之久呉杰序作於嘉定十三年
  後燮序又經八載燮序稱為刋於倉司而杰序則
  云聞建安狀元陳公子孫喜與人同其善敬送上
  件文集請用刋行仍以二賢諡議次於其後云云
  是端臨所見者係袁燮刋行之本此本為陳氏所
  刋諡議亦呉杰補録非復袁本之舊矣外集卷五
[006-44a]
  後有辛巳嵗孟冬月安正書堂重刋木記按嘉定
  十三年嵗在庚辰則木記所紀辛巳當為嘉定十
  四年但此書墨闇紙黝決非宋本當屬元時翻刻
  之書考宋史九淵字子靜撫州金谿人登乾道八
  年進士第歴官知荆門軍卒諡文安嘗與朱子論
  辨所學多不合門人楊簡袁燮輩皆傳其學焉楊
  簡字敬仲慈谿人乾道五年登進士第授富陽主
  簿㑹九淵道過遂執弟子之禮歴官至寶謨閣直
[006-44b]
  學士轉朝議大夫慈溪縣男繼以寶謨閣學士大
  中大夫致仕卒袁燮字和叔鄞縣人入太學登進
  士第調江隂尉官至寶文閣待制進直學士奉祀
  以卒初入太學陸九齡為學録以道義相磨切厥
  後見九齡之弟九淵遂師事焉學者稱之曰潔齋
  先生呉杰江西南城人事蹟無考
  元趙孟頫藏本明陶宗儀
 本朝黄虞稷俱經收藏孟頫虞稷見前考明史宗儀
[006-45a]
  字九成黄巖人少試有司一不中即棄去洪武六
  年命有司舉人才皆及宗儀引疾不赴晚嵗有司
  聘為教官非其志也所著輟耕録三十卷又葺説
  郛書史㑹要四書備遺並行於世
 
 
 
 
[006-45b]
金臺集一函/二冊
  元迺賢著危素編二卷前歐陽𤣥李好文黄溍三
  序後虞集張起巖詩泰不華今改正曰/台哈布哈識語貢師
  泰掲傒斯危素程文揚彞五序
  危素序稱易之金臺前稿余既序之矣及再至京
  師又得後稿一卷云云今書有二卷當是前後稿
  並刋而無危素前序葢偶佚之書中諸賢序詩識
  語皆至正間所作當時心折易之匪特文章各盡
[006-46a]
  所長書法亦兼其妙真行篆𨽻無體不具則無體
  不精而摹刻者又能得其精神不失銖黍選紙選
  墨印而傳之豈獨為元刻之冠即置之宋槧佳本
  中又何多讓焉迺賢元史無傳按浙江通志迺賢
  字易之先世居金山之西元興西北諸部仕中朝
  者多散處内地故易之稱南陽人隨其兄宦遊江
  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師以能文名尤長歌詩久之
  歸浙東辟為東湖書院山長以薦授翰林編修官
[006-46b]
  尋卒元史歐陽𤣥字原功瀏陽人延裕二年賜進
  士出身由平江州同知官至翰林學士承㫖進階
  光禄大夫年八十五卒追封楚國公諡曰文李好
  文字惟中東明人登至治元年進士第由大名路
  濬州判官入為翰林國史院編修歴官至翰林學
  士承㫖階榮禄大夫尋屢引年乞致仕遂拜光禄
  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學士承㫖一
  品禄終其身黄溍字晉卿義烏人中延祐二年進
[006-47a]
  士第由台州寧海丞歴官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
  年八十一卒追封江夏郡公諡曰文獻虞集字伯
  生蜀人僑居臨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歴官
  奎章閣侍書學士年七十七卒贈江西行中書省
  參知政事䕶軍封仁夀郡公張起巖字夢臣濟南
  人年弱冠以察舉為福山縣學教諭中延祐乙夘
  進士首選除同知登州事特㫖改集賢修撰屢遷
  至翰林承㫖進階榮禄大夫泰不華字兼善家於
[006-47b]
  台年十七江浙鄉試第一明年進士及第授集賢
  修撰累官至浙東道宣慰使死于方國珍之難追
  封魏國公諡忠介貢師泰字泰甫宣城人肄業國
  子學為諸生泰定四年釋褐出身授従仕郎由太
  和州判官屢遷至户部尚書俾分部閩中未幾召
  為秘書卿行至杭之海寧得疾而卒掲傒斯字曼
  碩龍興富州人以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侍
  講學士同知經筵事進階中奉大夫卒追封豫章
[006-48a]
  郡公諡曰文安明史危素字太樸金谿人至正元
  年用大臣薦授經筵檢討歴官㕘知政事除翰林
  學士承㫖出為嶺北行省左丞言事不報棄官居
  房山尋起為承㫖甫至燕都明師已入素投報恩
  寺井中僧大梓挽之出洪武間官𢎞文館學士後
  謫居和州守余闕廟嵗餘卒程文揚彛俱無傳揚
  彛未詳其人新安志載程文字以間婺源人以薦
  入直翰林累拜南臺御史擢禮部員外郎卒
[006-48b]
  收藏諸印無考
 
 
文選六函一冊/六十
  梁昭明太子蕭統撰唐李善註六十卷前蕭統序
  李善上文選註表唐吕延祚進五臣集注文選表
  書中每卷標題下於李善注次行刋奉政大夫同
  知池州路總管府事張伯顔助率重刋張伯顔無考
[006-49a]
  其橅刻此書頗得宋槧模範第書中祗收李善一人
  之註而又録吕延祚進五臣註表未免自淆其例矣
兩漢文鑑二函冊/二十
  宋陳鑑編西漢文二十一卷東漢文十九卷共四
  十卷前鑑自序
  陳鑑宋史無傳自署為建安人其始末亦無考序
  作于端平甲午按甲午為宋理宗端平元年稱余
  作兩漢史節積十餘年而功始竟至若名公鉅卿
[006-49b]
  忠言嘉謨何敢一字妄加節畧是以别為一編云
  云考馬端臨文獻通考載陶氏西漢文類二十卷
  竇氏東漢文類三十卷初未言及此書其史部中
  亦不録陳鑑史節豈鑑本非知名之士著述不顯
  于時抑其書未經付刋逮元而始有是刻耶
  收藏二印無考
[006-50a]
  闕補西漢文卷六十八/卷十六七之/十東漢文巻十
  三十八/
三國志文類二函冊/二十
  六十卷無編纂姓氏
  馬端臨文獻通考載三國文類四十卷引陳振孫
  語曰不知何人集考宋史藝文志亦稱是書不知
  集者名氏然所載係六十卷與通考異今觀此本
  卷數適與藝文志符合則端臨所稱四十卷者尚
[006-50b]
  非全書得此元刋亦足證宋本之誤矣
  明著莊王鍾鉉藏本印記見前餘無考
 
 
 
 
續文章正宗一函/十冊
  宋真徳秀撰二十巻後宋倪澄梁椅鄭圭三序
[006-51a]
  前宋版續文章正宗祗載倪澄鄭圭二序不録梁
  椅序文葢閲嵗久而佚其一篇也此本出自元刋
  橅印雖所不及然三序得全亦參考之一助按兩
  浙名賢録梁椅字子奇麗水人登嘉熙進士第除
  太常寺丞權禮部郎官晚年慕程朱之學編輯遺
  論名曰論語翼
  明徐達藏本有魏國公印嚴嵩亦經收藏有鈐山
  堂印考明史徐達字天徳濠人年二十二従太祖
[006-51b]
  軍所向克捷謀畧甲諸將初以平呉功封信國公
  洪武三年進封魏國公十八年卒年五十四追封
  中山王諡武寧嚴嵩字惟中分宜人舉𢎞治十八
  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移疾歸讀書鈐山十年
  還朝進侍講累官至華葢殿大學士太子太師竊
  政二十年天下咸目為奸臣年八十五黜為民寄
  食墓舍以卒今觀書中本有禮部官書朱文長印
  俱為嵩鈐山堂諸印所掩考明禮部尚書鄭賜奉
[006-52a]
  詔訪賜遺書係永樂四年之事徐達以洪武十
  八年先卒則知此書乃先為達所藏而後入于
  禮部者至嵩以私印鈐葢官印之上明是嵩入
  直文淵閣仍掌禮部事時攘取官書以為已有
  小人貪邪無所不至即一書可見矣劉文燿印
  無考
 
 
[006-52b]
 
 
類編層瀾文選一函/四冊
  前集十卷後集十卷續集十卷别集十卷共四十
  卷無編集姓氏
  此書前後俱無序跋前集目録前有未記識語稱
  將舊集所選古文重加増錄分為前後續别四集
  前集類編賦詩雜語雜著以便初學者誦習後續
[006-53a]
  别三集類編記傳等作以便作文者披閲云云其
  書始自楚騷終于北宋毎卷標題下别行刋雲坡
  家塾鼎新刋行係當時帖括之書書賈刻以謀利
  者故仿宋巾箱本式取易售耳
  蕭徳源收藏印無考
 
 
  闕補前集目録五/六後集卷八五/六
[006-53b]
新編古賦題二函/八冊
  前集十卷後集八卷共十八卷不載編集人名氏
  此與前部同類之書也亦仿巾箱本式標題下别
  行刋翠巖劉氏家塾新編兩集目録後均有木記
  識語紀年為天厯己巳庚午係元文宗初年刋行
  之本其書于經史子集中類纂賦題各疏本末于
  下葢為應試者揣摩之用前集仍有未備爰纂後
  集以補之
[006-54a]
  明毘陵周氏藏本印記見前尚古堂印無考
 
 
 
 
  闕補後集巻三一/二
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十函冊/八十
  元劉應季編甲集十三卷乙集九卷丙集五卷丁
[006-54b]
  集五卷戊集五卷已集七卷庚集二十四卷辛集
  十卷壬集十二卷癸集十一卷後甲集八卷後乙
  集三卷後丙集六卷後丁集八卷後戊集九卷共
  一百三十四卷前元熊禾序並全書總目及諸道
  圖
  考宋建安祝穆撰事文類聚一書先以羣書要語
  次以古今事實次以古今文集分綱列目採摭頗
  詳此本雖襲其名而所分門類二十有五皆取便
[006-55a]
  于書問之往來文翰之酬應世俗鄙俚之言無所
  不載非復祝穆所輯之舊矣劉應李熊禾元史俱
  無傳凌迪知萬姓統譜載應李字希泌建陽人初
  名棨登咸淳甲戌進士調建陽主簿入元不仕退
  與熊禾胡廷芳講道于淇源山後建化龍書院于
  莒澤聚徒講授學者雲集顧嗣立元詩選載熊鉌
  字位辛初名禾字去非居建陽之鼇峯志求濂洛
  之學訪朱子門人輔氏而従遊焉宋度宗咸淳十
[006-55b]
  年登進士第授寧武州司户參軍宋亡遂隠不仕
  創雲谷書院四方來學者翕然歸之
  闕補後乙集目録一/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