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09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清-于敏中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二
 宋版史部
漢書五函四冊/四十
  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帝紀十二卷年表八卷志
  十卷列傳七十卷共一百卷
  宋景徳二年七月中書門下牒文具載篇首結銜
  為畢士安㓂準王旦馮拯與監本附音春秋榖梁
[002-1b]
  註疏同而彼為景徳二年六月此為七月故牒文
  有顧兹三史繼彼六經之語書尾載淳化五年奉
  勅刋正至道三年吕端等進書後又有景祐元年
  余靖奉詔偕王洙赴崇文院讐對嘉祐六年陳譯
  重校歐陽修㸔詳雕印熙寧二年書成奏御各銜
  名據此則淳化至道間校正之本在宋太宗時業
  經雕印真宗景徳年又經重刻仁宗景祐時復命
  余靖等校正神宗嘉祐熙寧間經歐陽修詳定刋
[002-2a]
  成是北宋時官刻漢書已非一本而熙寧本為最
  後然詳閱此書首葉牒文中慎字有缺筆係避宋
  孝宗諱又凡遇完字皆缺筆係欽宗嫌名則明為
  南宋時重刻之書非熙寧舊本考朱彞尊經義考
  載宋葉夢得語曰淳化中以史記前後漢書付有
  司摹印自是書籍刋鏤者益多又載宋李心𫝊語
  曰監本書籍者紹興末年所刋也國家艱難以來
  固未暇及九年九月張彦實待制為尚書郎始請
[002-2b]
  下諸道州學取舊監本書籍鏤版頒行從之然所
  取者多殘闕故胄監刋六經無禮記正史無漢唐
  二十一年五月輔臣復以為言上謂秦益公曰監
  中其他闕書亦令次第鏤版雖重有所費不惜也
  由是經籍復全云云乃知宋代摹刻漢書始於淳
  化而此則照熙寧本重付剞劂想即心𫝊所稱紹
  興末年所刋之本直至孝宗之時校讐完備始得
  次第成書耳當時詔勿惜費鄭重其事故書手刻
[002-3a]
  工皆屬上選摹印紙墨亦經加意取材必求精善
  宜官刻之書無出其右者矣
御題内府蔵舊刻書甚夥而前後漢書雕鐫紙墨並極
精妙實為宋本之冠覽前人跋語知舊為吳興趙孟頫
家物展轉流傳一歸之王世貞再歸之錢謙益王錢輩
皆精於賞鑒而愛惜珍貴至比之寳玉大弓良非虚語
毎一繙閱楮墨猶香古今至寳真有神物䕶持耶乾隆
甲子仲秋之月御題鈐
[002-3b]
寳三曰乾隆宸翰曰幾暇臨池曰稽古右文之璽又
御題冠冕琳琅天禄收因刋書目閱從頭吳蔵本自趙
魏國楚得重歸王弇州久入上方不知故兹編四庫識
其由舊盃新斝多佳玉却笑無能大白浮乙未新正下
澣御題鈐
寳二曰幾暇怡情曰得佳趣中繪
御容鈐乾隆雙璽左方鈐
寳二曰徳日新曰執兩用中
[002-4a]
  牒文前葉有趙孟頫像右方上書趙文敏公小像
  下書長洲陸師道題於顧汝修芸閣考王世貞弇
  州續稿載陸師道字子𫝊長洲人官尚寳少卿汝
  修無考按明版秦漢印統有黄姬水序稱其書為
  東川御醫顧公所纂厥嗣汝由光禄汝修鴻臚汝
  和廷評共成之考松江志顧從禮字汝由顧從義
  字汝和而不及汝修今卷中有顧從徳印以從禮
  從義證之當即汝修之名但姬水稱其官為鴻臚
[002-4b]
  而世貞跋以光禄稱之似誤以汝由之官屬之汝
  修固不若姬水序其所著之書為可據也
  眀王世貞跋余平生所購周易禮經毛詩左傳史
  記三國志唐書之類過三千餘卷皆宋本精絶最
  後班范二漢書尤為諸本之冠桑皮紙白潔如玉
  四旁寛廣字大者如錢絶有歐栁筆法細書絲髮
  膚緻墨色精純奚潘流瀋蓋自真宗朝刻之秘閣
  特賜兩府而其人亦自寳惜四百年而手若未觸
[002-5a]
  者前有趙吳興小像當是吳興家入吾郡陸太宰
  又轉入顧光禄失一莊而得之噫余老矣即以身
  作蠧魚其間不惜又恐兹書之飽我而損也識其
  末以示後人瑯琊王世貞元羙甫重跋次頁繪像
  旁有小楷書王弇州先生像六字不知何人筆考
  明史陸太宰名完長洲人正徳間官吏部尚書但
  跋所稱真宗朝刻之秘閣係據書首牒文而言未
  能審為南宋刋本且於書尾景祐以後重訂始末
[002-5b]
  皆未詳考也
  王士騏跋此先尚書九友齋中第一寳也近為國
  稅新舊併急不免歸之質庫中書此志愧明史載
  士騏世貞子字冏伯舉鄉試第一登萬厯十七年
  進士終吏部貟外郎亦能文
  錢謙益跋趙文敏家蔵前後漢書為宋槧本之冠
  前有文敏公小像太倉王司㓂得之吳中陸太宰
  家余以千金從徽人贖出蔵弆二十餘年今年鬻
[002-6a]
  之四明謝象三床頭黄金盡生平第一殺風景事
  也此書去我之日殊難為懐李後主去國聽教坊
  雜曲揮淚别宫娥一段凄涼景色約略相似癸未
  中秋日書於半野堂又跋京山李維柱字本石本
  寧先生之弟也書法橅顔魯公嘗語余若得趙文
  敏家漢書毎日焚香禮拜死則當以殉塟余深愧
  其言右漢書二跋載在初學集中坦公司馬既得
  此書屬余重録於此又跋趙吳興家蔵宋槧兩漢
[002-6b]
  書王弇州先生鬻一荘得之陸水村太宰家後歸
  於新安富人余以千二百金從黄尚寳購之崇禎
  癸未損二百金售諸四明謝氏庚寅之冬吾家蔵
  書盡為六丁下取此書却在人間然其流落不偶
  殊可念也今年游武林坦公司馬攜以見眎余縱
  臾勸亟取之司馬家插架萬籖居然為壓庫物矣
  嗚呼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圗籍一大刼也吾家庚
  寅之火江左書史圗籍一小刼也今吳中一二蔵
[002-7a]
  書家零星据摭不足當吾家一毛片羽見者誇詡
  比於酉陽羽陵書生餓眼但見錢在紙裹中可為
  捧腹司馬得此十篋乃今時書庫中寳玉大弓當
  令吳兒見之頭目眩運舌吐而不能收不獨此書
  得其所歸亦差可為絳雲主人開顔吐氣也劫灰
  之後歸心空門爾時重見此書佛言昔年竒物經
  歴年歲忽然復睹記憶宛然皆是蔵識變現良非
  虚語而吕不韋顧以楚弓人得為孔老之云豈為
[002-7b]
  知道者乎司馬精於佛學并以斯言諗之歲在戊
  戌孟夏二十一日虞山䝉叟錢謙益重跋於武林
  之報恩院謙益人品不足稱而長於鑒古故於是
  書三致意跋中所稱謝象三黄尚寳坦公司馬諸
  人均無考惟李維柱載蘇州府志京山人領鄉薦
  嘉靖中為常熟教諭又卷中有黄正賔印毎用錢謙
  益印鈐蓋其上正賔當即官尚寳售此書於謙益者
  收蔵諸印中有鼎元伯雅潘允端諸印無考
[002-8a]
 
 
 
 
 
 
 
 
[002-8b]
 
 
後漢書五函冊/四十
  帝后紀十卷列傳八十卷宋范蔚宗撰志三十
  卷晉司馬彪撰梁劉昭注補共一百二十卷
  首載乾興元年十一月中書門下牒文係孫奭
  奏請刋印後漢書并劉昭補志奉勅令國子監
  依奏施行後列銜名右諌議大夫㕘知政事魯
[002-9a]
  給事中㕘知政事吕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
  事王守司徒兼侍中無姓考宋史乾興元年七月
  以王曽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吕夷簡
  魯宗道㕘知政事與牒尾三人列銜脗合是年二
  月丁謂為司徒兼侍中六月罷按宋史職官志司
  徒為宰相親王加官而不常置時丁謂適罷故闕
  其人耳此書於宋諱桓構慎瑗諸字皆缺筆字畫
  欵式與前漢書相同版心下方刻書人姓名如劉
[002-9b]
  仲王中陳伸等亦與前書相合蓋皆為紹興末年
  校刋而孝宗時成書者特以劉昭補志合刻始於
  乾興故仍列舊牒於書首
御題范書八志不傳後人雜取東觀漢記等書以補之
蓋自宋以前無全本其不全者轉為仍古之舊宋本無
八志者民間本也若此書有八志者學官本也乾隆御
題鈐
寳一曰乾隆宸翰
[002-10a]
  前漢書王世貞錢謙益跋皆合此書而言諸印
  記亦同
 
 
 
 
 
 
[002-10b]
 
 
 
 
隋書六函冊/六十
  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唐魏徵撰志三十卷唐
  長孫無忌撰共八十五卷
  是書未載刋刻年月而於宋諱皆缺筆其避廓
[002-11a]
  字乃寧宗嫌名係南宋嘉定間刋本
御題此書字跡紙質墨瀋與趙吳興董華亭題跋文
選可稱聨璧大内貯宋本書故多視此並遜一籌矣
乾隆甲子九秋御筆鈐
寳二曰乾隆宸翰曰擕筆流雲藻
  琴川毛氏泰興季氏蔵本有印記又書堂胡氏印無考
[002-12a]
 
 
  闕補目録十八/十九志二二十六/志二十四十三/
唐書十函冊/一百
  本紀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宋歐陽修撰列
  傳一百五十卷宋宋祁撰共二百二十五卷書
  首載曽公亮進書表
  考宋史仁宗嘉祐五年六月歐陽修等上新唐
[002-12b]
  書是書之末前載嘉祐五年六月二十四日進
  書銜名提舉為曽公亮刋修為歐陽修宋祁編
  修官為范鎮王疇宋敏求吕夏卿劉羲叟後載
  是月二十六日準中書劄子奉㫖下杭州鏤版
  頒行富弼韓琦曽公亮董其事校勘官為裴煜
  陳薦文同校對官為吳申錢藻按宋葉夢得論
  天下印書有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之
  語意當時新唐書成朝廷重其事故特下杭州
[002-13a]
  鏤版詳閱此本行密字整結構精嚴且於仁宗以
  上諱及嫌名缺筆甚謹不及英宗以下其即為嘉
  祐奉勅所刋之本無疑印紙堅緻瑩潔毎葉有武
  侯之裔篆文紅印在紙背者十之九似是造紙家
  印記其姓為諸葛氏考宣城諸葛筆㝡著而唐書
  載宣城紙筆並入土貢唐張彦逺歴代名畫記亦
  稱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冩則
  宣城諸葛氏亦或精於造紙也
[002-13b]
  泰興季氏崑山徐氏蔵本又有錢塘梁氏及李安
  詩梅谷樹徳堂諸印無考
[002-14a]
 
 
 
 
 
 
 
 
[002-14b]
 
 
 
 
 
 
資治通鑑考異一函/三冊
  宋司馬光撰三十卷
[002-15a]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光既成通鑑又㕘考異同俾
  歸一塗别為考異一編則考異本单行胡三省後
  取以入注耳考書成在元豐七年玉海載元祐七
  年詔諸路安撫鈐轄司并西京南京各賜通鑑一
  部是哲宗朝刻本已具今校書内欽宗以下諱俱
  不闕當是元祐槧也
御題是書字體渾穆具顔栁筆意紙質薄如蟬翼而文
理堅緻為宋代所製無疑中間十二卷至第十八卷舊
[002-15b]
闕不知誰氏補抄㡬與雕本莫辨皇媧煉石竟成完璧
亦兹書之幸也乾隆甲子秋八月御識鈐
寳三曰㡬暇臨池曰稽古右文之璽曰含味經籍
  書史㑹要建炎間劉夫人掌内翰文字及寫宸翰
  髙宗甚眷之亦善畫畫上用奉華堂印記又見陳
  善杭州志此本南渡初已入鑒蔵更足徵為北宋
  本又倪淵乃元初人著周易集說易圗說卦說序
  例諸書黄溍文集有其墓志淵字仲深烏程人承
[002-16a]
  務郎富陽縣尹三山敖繼翁深於三禮而尤喜易
  公從之游於節文度數之詳辭變象占之妙靡不
  博考洞究其史氏一印不載名而玉海有史炤通
  鑑釋文三十卷考尚友録炤字子熙眉山人其父
  清卿蘇氏兄弟以師事之未審是其人否也
 
 
  闕補卷十二之/卷十八
[002-16b]
資治通鑑綱目六函冊/六十
  宋朱子撰五十九卷前自序
  宋陳振孫書録解題載朱子綱目云刻於温陵别
  其綱謂之提要今版在監中廬陵所刋則綱目並
  列不復别也是書大書細注字畫分明即當時廬
  陵刋本
御題涑水創為開義例紫陽述訂益精㣲直𫝊一貫天
人學兼揭千秋興廢機敬勝治兮怠勝亂念兹是耳釋
[002-17a]
兹非三編惟此遵綱紀輯覽曽無越範圍鋟出新安留
面目弆増天禄有光輝外王内聖斯誠備勿失服膺永
勅㡬乾隆甲午仲秋月御筆鈐
寳二曰乾隆宸翰曰㡬暇臨池前繪
御容鈐乾隆雙璽
  卷後間有印記俱經割去不知誰氏所蔵而補抄
  之葉紙潔字工竟無異於刋本則蔵是書者必為
  好古之士書中雖有八冊以别本補入紙色印工
[002-17b]
  稍遜而亦皆取之舊刻不相懸絶也
  闕補卷一全/卷九二之/十二卷三十二十六/十七卷五十四
  一之/三卷五十七十二之/十四卷五十九末葉/
通鑑紀事本末十六函冊/八十四
  宋袁樞編四十二卷有楊萬里序
  宋史袁樞建之建安人試禮部詞賦第一乾道七
  年除太學録求外補出為嚴州教授嘗以司馬光
  資治通鑑浩博乃區别其事而貫通之號通鑑紀
[002-18a]
  事本末㕘知政事龔良茂得其書奏上孝宗讀而
  嘉歎以賜東宫及分賜江上諸帥玉海載淳熙三
  年詔取袁樞資治通鑑與陸䞇奏議賜皇太子熟
  讀以求治道與宋史脗合是書初刻於嚴陵淳熙
  元年楊萬里出守臨漳過嚴陵為序行之理宗寳
  祐時宗室趙與籌以嚴陵版字小且訛易為大書
  讐校重刋有與&KR0696自序即此本而缺其序
御題洓水編年著通鑑建安紀事别成書興亡本末為
[002-18b]
金鑑條理因依若輔車雖有増前斯數典便稱續後此
開初淳熙紙墨香天禄玩味孜孜日警予乾隆乙未新
春御筆鈐乾隆雙璽
通鑑紀事本末十四函冊/八十四
  篇目同前楊萬里序後有趙與&KR0696
  按此亦寳祐刋本而刷印稍後毎卷首末有禮部
  官書朱文長印考明史藝文志永樂四年命禮部
  尚書鄭賜訪購遺書又朱彞尊經義考載明永樂
[002-19a]
  間勅翰院凡南内所儲書各取一部於時修撰陳
  循督舟十艘載書百櫝送北京又嘗命禮部尚書
  鄭賜擇知典籍者四出購求遺書不特合宋金元
  之所遺而滙於一且奉使者復命必納書於庫縹
  緗之富古未有也鄭賜當時官禮部董其事或所
  採之書鈐以禮部官印是書似亦曽為所採也
  闕補卷四八十八/卷八六十二/卷二十二九十九/
  卷三十八一百/卷四十二六/七
[002-19b]
通鑑紀事夲末六函二冊/四十
  篇目同前趙楊二序前有元陳良弼序
  是書亦寳祐舊版據良弼序稱版蔵趙與&KR0696家束
  之髙閣四十餘年延祐六年其孫趙明安售於良
  弼置之嘉禾學宫復為之序良弼號公輔宣城人
  時為嘉禾郡文學掾出貲購版以恵後學蓋亦好
  古之士也書中雖間有字畫漫漶及補葉處然實
  為宋槧未可以元印而少之
[002-20a]
  闕補卷一五/卷六七十六/卷十十五/十六卷十一三十/三
  三十/四卷十二八十六/卷十四十一/十二卷十五一十十/五 六
  卷十六一百一/卷十七五十二/卷十九十一/十二卷二
  十五四十六/巻二十九七十七/七十八卷三十二三/四卷三
  十三一百十九/一百二十卷四十一六十七/六十八
帝學一函/四冊
  宋范祖禹編八卷
  宋史祖禹字淳甫神宗時進士甲科從司馬光編
[002-20b]
  修資治通鑑書成光薦為秘書省正字哲宗元祐
  初擢右正言尋改著作郎兼侍講在講筵八年蘇
  軾稱為講官第一嘗進唐鑑十二卷深明唐三百
  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鑑公是書亦同時所進
  書後有嘉定辛巳青社齊礪跋載祖禹五世孫擇
  能宰髙安刋置縣齋未㡬散逸户曹玉牒汝洋一
  日訪得元本俾鋟木以永其傳云云考宋史宗室
  世系表汝洋為太宗長子漢王元佐八世孫齊礪
[002-21a]
  無考按赤城志有齊碩者青社人以宣教郎知台
  州則礪當屬其雁行也詳閱是書楮墨精好洵屬
  嘉定時所重刋者
御題此宋學士范祖禹編輯進上乙覽元本也成於元
祐戊辰重刋於嘉定辛巳蔵弆御府有年毎於㡬餘展
閱不特芬流楮墨足備石渠東觀之遺而自宓羲迄宋
凡帝王務學求師之要燦然眉列實為千秋金鑑董子
有言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因題卷首以志自
[002-21b]
勗云乾隆甲子重九前一日鈐
寳二曰稽古右文之章曰乾隆宸翰又
御題元祐成書心力殫逮乎嘉定又重刋欣兹祖禹芸
編在不異九齡金鑑㸔務學求師著儀軌修身莅政示
倪端知之行矣吾猶恧綈几寧惟玩古觀乙未新正再
題鈐乾隆雙璽
  明吳寛蔵本寛字原博長洲人成化八年㑹試廷
  試皆第一授修撰累官至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
[002-22a]
  保諡文定樷書堂印無考
 
 
諸史提要二函冊/十六
  宋錢端禮撰十五卷前劉孝韙序
  宋陳振孫書録解題載諸史提要十五卷㕘政吳
  越錢端禮撰考宋史端禮於紹興間通判明州有
  聲髙宗材之累遷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002-22b]
  兼權㕘知政事是書蓋其時所刋故序中有㕘政
  錢公之語端禮為吳越王錢鏐八世孫書中自鏐
  以後諱皆缺筆孝韙自稱門下士未詳其人書後
  載迪功郎前監潭州嶽廟李龜朋從事郎前平江
  府吳縣尉主管學事徐似道迪功郎紹興府府學
  教授胡紘校正李龜朋亦無考明凌迪知萬姓統
  譜載徐似道天台人少負才名為吳縣尉受知於
  范成大遷秘書監少監胡紘慶元人幼頴悟好學
[002-23a]
  讀書過目不忘累官至吏部侍郎出為廣東經略
  所至有能聲劉孝韙序稱門下士合辭以請則龜
  朋等校正是書皆出端禮之門墻者也
  明晉荘王鍾鉉蔵本餘印無考
 
 
新唐書糾謬一函/六冊
  宋吳縝撰二十卷前自序後載縝進書表宋吳元
[002-23b]
  羙後序
  宋鼂公武郡齋讀書志曰吳縝字廷珍成都人仕
  至郡守數新書初修之時其失有八類其舛誤二
  十門凡四百餘事又宋王明清揮麈後録載嘉祐
  中詔宋景文歐陽文忠諸公重修唐書時有蜀人
  吳縝者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請於文忠願預官屬
  之末上書文忠言甚懇切文忠以其年少輕佻拒
  之縝鞅鞅而去逮夫新書之成乃從其間指摘瑕
[002-24a]
  疵為糾謬一書至元祐中縝遊宦蹉跎老為郡守
  與五代史纂誤俱刋行之紹興中福唐吳仲實元
  羙為湖州教授復刻於郡庠且作後序以為鍼膏
  肓起廢疾杜預實為左氏之忠臣然不知縝著書
  之本意也吳元羙宋史無傳考明凌迪知萬姓統
  譜載元羙福州人紹興中為福建安撫司機宜鄉
  人鄭瑋告其家亭號潛光有心於黨李堂名商𨼆
  無意於事秦秦檜惡之謫容州是書元羙作後序
[002-24b]
  時為紹興戊午乃宋髙宗紹興八年序稱直寳文
  閣宇文時中自蜀來守吳興以郡庠有新唐書五
  代史版本而吳君此書不可不附見遂令併刻之
  云云此本密行小字楮墨甚精實宋刋本之佳者
  宇文時中仕左中奉大夫直秘閣亦見迪知萬姓
  統譜
御題新唐書糾謬宋吳縝所作也觀其離為二十門逐
條考證摘舉舛訛洵稱犂然有當夫以宋代文學之臣
[002-25a]
如歐陽修宋祁者主持館局尚不免紕繆牴牾信史之
難亶其然乎是書為元刻舊本㡬暇覽觀用誌數語於
卷首乾隆甲子十月廿有八日鈐
寳二曰莊敬日强曰内府書畫之寳
  書後有明文徵明行書一行曰𢎞治丙辰春三月
  廿四日觀於唐子畏書樓文璧記按𢎞治丙辰為
  明孝宗九年書畫譜載徵明名璧以字行長洲人
  子畏係唐寅字吳縣人二人皆工書畫擅才名寳
[002-25b]
  貴是書則在前明己難得矣子畏有印記
 本朝季振宜徐乾學均有收蔵圗章
 
 
 
 
新唐書糾謬一函/四冊
  篇目同前缺吳元羙後序
[002-26a]
  是書宻行小字體式與前部同而筆畫較肥亦
  間有訛字蓋宋代翻刻之本後缺吳縝進表一
  葉及吳元羙後序係本書所有而後經散逸者
  表末六行墨筆補書而中仍缺一百三十四字
  注明缺文補書者不知誰氏書中頗有校正訛
  字之處亦留心考古之士惜所見非全本耳
  明鴻臚顧汝修蔵本詳見後明版秦漢印統考
  證
[002-26b]
 本朝大學士蔣廷錫編修查慎行俱經收蔵廷錫
  字揚孫江南常熟人康熙癸未進士選庶吉士
  授編修官至東閣大學士諡文肅慎行字悔餘
  號初白浙江海寧人康熙癸酉舉順天鄉試以
  大學士李光地薦入直
 南書房癸未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得樹樓即
  慎行家樓名其武陵世家顧䝉困學齋諸印無
  考
[002-27a]
 
 
 
 
 
 
  闕補進表/末葉
唐書直筆新例一函/二冊
[002-27b]
  宋吕夏卿撰四卷後附新例須知一卷
  宋史吕夏卿字縉叔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為江
  寧尉編修唐書直秘閣其學長於史貫穿唐事
  博采傳記雜說數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譜學創
  為世系諸表於新唐書㝡有功鼂公武郡齋讀
  書志稱夏卿强記絶人預修唐史此其在書局
  時所建明歐宋間有取焉此與新唐書糾謬版
  式相等想同時所鋟蓋是時新書初成文學之
[002-28a]
 
 
 
 
 
 
 
 
[002-28b]
唐宋名賢歴代確論二函冊/二十
  一百一巻無撰人姓名
  宋陳振孫書録解題云歴代確論一百一卷不
  知何人集自三皇五帝以及五代凡有論述者
  隨世次編次又宋史藝文志載名賢十七史確
  論一百四卷不知作者卷帙雖少異意即是此
  書其標題唐宋名賢疑為後人所加然宋志有
  詹玠唐宋遺史又有無名氏唐宋名賢詩話蓋
[002-29a]
  當時習有此稱按書中事渉宋主皆空格於宋
  諱均有缺筆且字畫刋印俱極工妙信宋刻佳
  本也
  毎冊首末有緝熙殿文淵閣御府内殿諸璽則
  南宋明初此書俱登中秘後乃轉入收蔵家有
  長洲文氏玉蘭堂辛夷館印檇李項氏萬卷堂
  遼西郡諸印
 夲朝泰興季氏亦有印記
[002-30a]
古列女傳二函/八冊
  漢劉向編八卷毎傳有圗晉顧愷之畫
  宋曽鞏列女傳序文傳凡八篇事具漢書向列
  傳而隋書及崇文總目皆稱向列女傳十五篇
  曹大家注以頌義考之蓋大家所注離其七篇
  為十四與頌義凡十五篇而益以陳嬰母及東
  漢以來凡十六事非向書本然也蓋向舊書之
  亡久矣嘉祐中集賢校理蘇頌始以頌義編次
[002-30b]
  復定其書為八篇與十五篇者竝蔵於館閣而
  隋書以頌義為劉歆作與向列傳不合今騐頌
  義之文蓋向之自序又藝文志有向列女頌圗
  明非歆作也今校讐其八篇及十五篇已定可
  繕寫云云鼂公武郡齋讀書志曰漢劉向撰凡
  八篇前有王囬序其略曰此書有母儀賢明仁
  智貞慎節義辨通嬖孽等篇而各頌其義圗其
  狀總為卒篇傳如太史公記頌如詩之四言而
[002-31a]
  圗為屏風然世所行向書乃分傳毎篇上下竝頌
  為十五卷其十二傳無頌三傳同時人五傳其後
  人通題曰向撰題其頌曰向子歆撰與漢史不合
  故崇文總目以陳嬰母等十六傳為後人所附予
  以頌考之毎篇皆十五傳耳則凡無頌者宜皆非
  向所奏書不特自陳嬰母所斷也頌云畫之屏風
  而史有頌圗在八篇中莫得而考以向所序書多
  散亡獨此幸存而完復為他手竄疑於其真而以
[002-31b]
  頌證之刪為八篇號古列女傳餘二十傳其文亦
  奥雅可喜故又以時次之别為一篇號續列女傳
  公武按隋經籍志有劉向列女傳十五卷又有劉
  歆列女傳頌又有項原列女後傳今囬刪此書為
  八篇以合漢史得之矣至於疑頌非歆作蓋因顔
  籀之言耳則未必然也二十傳豈項原所作耶今
  合觀曽鞏王囬鼂公武所言各有異同其以頌皆
  為劉向所作也則曽與王同而鼂又據隋經籍志
[002-32a]
  以頌為出於歆手其以八篇為仍劉向之舊也則
  曽王鼂皆合而曽以陳嬰母以下十六事非向書
  本然鼂則以凡無頌者皆非向所奏書蓋因其時
  向之舊書已亡而所流傳者又非一本刪訂者亦
  非一人皆各就所據而言耳此本為宋寧宗嘉定
  七年刋行前有武夷蔡驥按語云列女傳頌義大
  序小序及頌或者皆以為劉向子劉歆作驥謹按
  隋書崇文總目及本朝曽校書序則非歆作明矣
[002-32b]
  然崇文總目則以續二十傳無頌附入向七篇中
  分上下為一十四篇并傳頌一篇共成一十五篇
  今人則以向所撰列女傳七篇竝續列女傳二十
  傳為一篇共計八篇今止依此將頌義大序列於
  目録前小序七篇散見目録中間頌見各人傳後
  觀者宜詳察焉蔡驥宋史列傳不載其云依今人
  所定不知出於誰氏之手書分八卷前七卷以頌
  附傳後與曽鞏所訂傳七篇頌一篇定為八篇者
[002-33a]
  不合至無頌之二十傳王囬所云號續列女傳别
  為一篇者本在八篇之外此則列為第八卷書中
  毎傳有顧愷之繪圗按曽鞏序中據藝文志有向
  列女傳頌圗一語竝未言及所校讐者有圗與否
  王囬則云史有頌圗在八篇中莫得而考是愷之
  所繪二人皆未之見此獨燦若列眉宜藝林珍秘
  目録後刋建安余氏印書中或稱静菴余氏模刻
  或稱余氏勤有堂刋即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所
[002-33b]
  稱建安余氏也
御題劉向列女傳宋嘉定間閩中所刋圗書竝列殆古
遺製大内有顧愷之女史箴圗旁書箴文即董其昌刻
入鴻堂帖者不知蘇子容所見列女傳畫為墨跡耶抑
刻本也乾隆甲子秋九月御題鈐
寳二曰乾隆宸翰曰擕筆流雲藻
  錢謙益跋余蔵列女傳古本有二一得於吳門老
  儒錢功甫一則丙戌入燕得於南城廢殿中皆僅
[002-34a]
  免於劫灰此則内殿本也功甫指示余圗畫雖
  草略尚是顧愷之遺製蘇子容嘗見舊夲於江
  南人家其畫為古佩服而各題其頌像側今此
  畫佩服古樸坐皆尚右儒者在百世之下得見古
  人形容儀法非偶然者吾子其寳重之余心識
  功甫之言不敢忘近又簡吳中舊刻贊後有贊
  乃黄魯曽以已作竄入與古文錯迕讀者習而
  不察久矣秦漢古書多為今世妄庸人駁亂甚
[002-34b]
  矣古本之貴重也壬辰孟冬虞山䝉叟錢謙益
  題識考錢功甫名允治長洲人錢榖之子黄魯
  曽字得之吳縣人前明正徳丙子科舉人
  琴川毛氏蔵本内府長印未詳時代餘印亦無考
[002-35a]
  闕補目録前三葉/卷八末三葉/
方輿勝覽四函二冊/三十
  宋祝穆編七十卷吕午序祝穆自序祝洙跋卷首
  有引用文集目一卷
  書首有咸淳二年六月福建轉運使司禁止麻沙
  書坊翻版榜文祝穆跋為咸淳丁夘季春丁夘係
  咸淳三年是書當是咸淳二年開雕成於三年因
  洙重訂是書故禁坊間翻刻舊版洙稱先君子方
[002-35b]
  輿勝覽行於世者三十餘年版老字漫遣工新之
  重整凡例分為七十卷又云元本拾遺各入本州
  之下新増五百餘條竝標出是此書不盡為祝穆
  之舊矣編次首浙西訖利州凡十七路毎州郡分
  標事要二十門考穆字和甫嘗從朱子授業以儒
  學昌其家子洙寳祐中進士景定間為涵江書院
  山長郡守徐直諒薦其趨向不凡學問有本宋史
  載吕午字伯可歙縣人嘉定時進士官至中奉大夫
[002-36a]
  孫齊之氏印無考
 
 
  闕補吕序一/目録九之/十二卷一十九/卷三十九/二十卷四
  十三/十四卷五八/九卷九七/卷十五/卷二十六七/八卷三十
  八七/卷四十五十一/卷五十八十/
 宋版子部
纂圗互註荀子一函/八冊
[002-36b]
  周荀况撰三十二篇唐楊倞注分二十卷前載楊
  序序後有欹器大路龍旗九斿三圗
  宋陳振孫書録解題曰漢志作孫卿子者避宣帝
  諱也至楊倞始復改為荀分二十卷而注釋之淳
  熙中錢佃耕道用元豐監本㕘校刋之江西漕司
  其同異著之篇末凡二百二十六條視他本最為
  完善云云據此則宋時刋刻荀子已非一本是書
  標為纂圗互註書中於倞註外又加重言重意互
[002-37a]
  註諸例與經部宋本毛詩周禮春秋經傳集解三
  書正同圗様字體版式亦復相等蓋當時帖括之
  書不獨有經也
  序首董珏生章一印無考
 
 
  闕補卷三一/卷十八一/卷二十二/
南華真經二函/十冊
[002-37b]
  周莊周撰晉郭象註唐陸徳明音義十卷
  宋鼂公武郡齋讀書志曰按漢書志書本五十二
  篇晉向秀郭象合為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
  雜篇十一唐世號為南華真經又宋戴埴曰今之
  刋印小冊謂巾箱本起於南齊衡陽王鈞手寫五
  經置巾箱中賀玠曰家有墳索何須蠅頭細書荅
  曰檢閱既易且手寫不忘諸王從而效之古未有
  刋本雖親王亦手自抄録今巾箱刋本無所不備
[002-38a]
  是宋時巾箱本盛行於世此書版髙不及半尺較
  之經部中五經及東萊家塾讀詩記尺寸尤縮而
  字畫倍加纎朗紙質墨光亦極瑩緻乃巾箱本之
  最佳者
御書南華真經四字鈐
寳一曰乾隆宸翰又
御題大内宋鋟南華經傳自永樂間蠅頭細書紙香墨
古誠寳跡也古人有巾箱五經便於行役登臨觀覽斯
[002-38b]
亦其類歟乾隆御題鈐
寳二曰乾隆宸翰曰稽古右文之璽
  明王紱贊云柱下五千漆園萬言無適非道所賦
  自天後來者上青出於藍萬㡬攸暇展兹簡編玉
  堂秘本金匱竒鐫珍䝉睿覽永矢勿諼中書舍人
  臣紱奉勅㳟贊永樂二十一年歲次癸夘二月六
  日
  考明史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博學工詩能書永樂
[002-39a]
  間以善書供事文淵閣除中書舍人次葉有荘子
  像上元程京萼書史記荘周𫝊京萼無考書類明
  文氏父子畫筆亦秀逸不知誰作
  華亭董其昌蔵本有印記餘印無考
 
 
 
 
[002-39b]
  闕補卷一一/二
纂圗互註南華真經二函/十冊
  篇目同前首有郭象序次節録荘子大宗師為太
  極說而繪宋周敦頤太極圗於後并載圗說是書
  於郭象注陸徳明音義外復標互註合之荀子皆
  一時所刋之書
  書中有世禎印未知其姓又華善卿氏亦無考按
  明有華愛字仁卿鄞人正徳進士歴桂林守直道
[002-40a]
  忤人被劾落職家居鎮日以詩書自娛精古書
  法尤工羲獻行草為詩希盛唐風格見凌迪知
  萬姓統譜善卿氏或其雁行也
 
 
纂圗互註南華真經一函/五冊
  篇目同前闕郭象序及太極圗說
  此與前一部版式相同惟毎葉左方欄線外俱
[002-40b]
  刋篇名卷數葉數於上宋版往往有此
  琴川毛氏蔵本有毛扆印扆字斧季晉季子精
  於小學㝡知名見蘇州府志又有莫雲卿印考
  明史莫如忠子是龍字雲卿後以字行更字廷
  韓十歲能文長善書皇甫汸王世貞輩亟稱之
  以貢生終又有華亭王氏王彦淳諸印無考
[002-41a]
 
 
 
 
 
 
 
 
[002-41b]
  闕補卷六十六/卷十十二/
戰國䇿一函/八冊
  宋鮑彪注十卷首宋王信序次彪序并載劉向
  曽鞏上目録序二首
  按曽鞏戰國䇿序云劉向所定戰國䇿三十三
  篇崇文總目稱十一篇者闕臣訪之士大夫家
  始盡得其書正其誤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後
  三十三篇復完所謂三十三篇者東周一西周
[002-42a]
  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一
  中山一陳振孫書録解題云尚書郎括蒼鮑彪
  注以西周正統所在易為卷首其注凡四易藁
  乃定王信序曰鄉先生鮑公戰國䇿注余得其
  本刋之㑹稽郡齋序為紹興辛亥作考宋史王
  信字誠之處州麗水人紹興進士官至通議大
  夫嘗以集賢殿修撰知紹興府山隂境有&KR0008&KR0008
  湖四環皆田歲苦潦信創啟斗門築十一壩化
[002-42b]
  滙浸為上腴民繪像以祀更其名曰王公湖此
  書蓋即知紹興時所刋也
  闕補卷七二十/四
農蠶書一函/一冊
  宋陳旉農書三卷秦觀蠶書一卷附樓璹耕織
  圗詩
  按宋史藝文志陳旉農書三卷陳振孫書録解
  題云農書三卷稱西山𨼆居全真子陳旉撰未
[002-43a]
  詳何人其書曰田曰牛曰蠶洪慶善為之後序
  慶善係洪興祖字又云秦少游蠶書見少游淮
  海集第六卷云云此本二書合刻係宋江綱守
  髙郵時所編其跋農書略云髙沙素稱沃壤毎
  遇豐歲長淮所賴以儲蓄者糴於此以取足焉
  余曩得農書一帙凡耕桑種植之法纎悉無遺
  朅來守此視事之初急鋟諸木以為邦人勸孫
  鏞蠶書跋云髙沙之俗耕而不蠶郡太守汪公
[002-43b]
  取秦淮海蠶書示余曰子謂髙沙不可以蠶此
  書何為而作乎乃命鋟木與農書並傳焉二跋
  俱為嘉定甲戌按甲戌為宋寧宗嘉定七年後
  附樓璹耕織圗詩並録璹孫洪鐫石題識稱嘉
  定庚午蓋汪綱刻書時見此石刻遂併取之以
  附於二書之末耳宋史汪綱字仲舉黟縣人淳
  熙中中銓試調鎮江司户㕘軍歴知平陽弋陽
  蘭溪太平諸縣又以選知髙郵軍進直煥章閣
[002-44a]
  知紹興府權户部侍郎致仕綱學有本原多聞
  博記兵農醫卜隂陽律厯諸書靡不研究所著
  有恕齋集左帑志漫存録史雖未載此書而記
  其知髙郵時嘗増修興化堤堰以興水利政績
  甚多蓋留心經濟宜以勸課農桑為急務也
  檇李項氏泰興季氏蔵本有印記
 
 
[002-44b]
容齋三筆一函/四冊
  宋洪邁著十六卷邁自序
  宋史洪邁字景盧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
  旁行靡不渉獵有容齋五筆夷堅志行於世陳
  振孫書録解題云容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各
  十六卷五筆十巻每編皆有小序五筆未成書
  此三筆自序成於慶元二年凡二百四十八則
  目録後記臨安府鞔鼓橋南河西岸陳宅書籍
[002-45a]
  鋪印考杭州府志鞔鼓橋屬仁和縣境今橋名
  尚沿其舊與洪福橋馬家橋相次在杭州府城
  内西北隅按魏了翁鶴山集書苑菁華序云臨
  安鬻書人陳思集漢魏以來論書者為一編㝡
  為該博又南宋六十家小集亦陳思彚編書尾
  皆識臨安府棚北大街陳氏書籍鋪刋行方囬
  瀛奎律髓載陳起睦親坊開書肆自稱陳道人
  起字宗之能詩凡江湖詩人皆與之善嘗刋江
[002-45b]
  湖集以售時又有賣書者號小陳道人據此則
  當時臨安書肆陳氏多有著名惟陳思在大街
  陳起在睦親坊即今弼教坊皆非鞔鼔橋之書
  鋪也
御題洪忠宣皓節並蘓典屬國而時㑹之難有過之
其子邁博學淹通夀登耆耋為宋宿儒孫亦世其家
聲善人有後矣邁所著容齋隨筆雜志今古以傳其
所聞此為隨筆之三真宋鋟也乾隆御識鈐
[002-46a]
寳三曰稽古右文之璽曰乾隆宸翰曰萬國農桑寤
寐中
  正統十二年崖菴重志十六/卷末
  右識語一崖菴未詳其人此書歴經長洲文徵
  明檇李項篤夀泰興季振宜崑山徐乾學收蔵
  俱有印記餘無考
[002-47a]
  闕補卷八末葉/
程氏演蕃露一函/一冊
  宋程大昌撰六卷前自序陳應行跋
  考宋史程大昌字泰之休寧人十歲能屬文登紹
  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主吳縣簿擢太平州教授召
  為太學正試館職為秘書省正字孝宗即位遷著
  作佐郎選為恭王府贊讀擢國子司業兼權禮部
  侍郎直學士院繼除浙東提㸃刑獄徙江西轉運
[002-47b]
  副使尋命權刑部侍郎升侍講兼國子監祭酒給
  事中累遷權吏部尚書以行中外更迭之制力請
  郡遂出知泉州汀州遷知建寧府光宗嗣位徙知
  明州尋奉祠紹熙五年請老以龍圗閣學士致仕
  慶元元年卒賜諡文簡大昌篤學於古今事靡不
  考究有禹貢論易原雍録易老通言考古編演蕃
  露北邊備對行於世此書有泉州州學教授陳應
  行跋稱淳熙庚子分教温陵始得其禹貢圗論繼
[002-48a]
  又得其考古編演蕃露二書亟命繕冩鋟木以𫝊
  於淳熙辛丑竣事按辛丑為淳熙八年合之宋史
  大昌出知泉州當在其時宋陳振孫書録解題載
  演蕃露十四卷續六卷今書祗六卷乃十四卷已
  佚而此特其續者應行字季陵建安人文獻通考
  載其所撰之書有杜詩六帖十八卷
  明焦竑蔵本有印記考明史竑字弱侯江寧人萬
  厯十七年進士殿試第一官翰林修撰博極羣書
[002-48b]
  自經史至稗官雜說無不淹貫善為古文典麗馴
  雅集名澹園蓋竑所自號也餘三印俱無考
 
 
嘯堂集古録一函/二冊
  宋王俅撰分上下二卷首宋李邴序後宋曽機跋
  文獻通考載宋陳振孫語曰王俅子弁撰李邴漢
  老序之稱故人長孺之子未詳何王氏也皆録古
[002-49a]
  彞器欵識自商迄秦凡數百章以今文釋之疑者
  闕焉是王俅在振孫時已無可考按宋史李邴任
  城縣人中徽宗崇寧五年進士第髙宗紹興間累
  官資政殿學士卒諡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此書
  邴序稱與俅父同鄉又為同年進士則俅之家聲
  里閈約略可知俅於邴為後進成書時當在南渡
  以後書末有跋其署名處闕去考宋版翻刻本乃
  淳熙丙申廬陵曽機所撰跋中稱是書㝡為後出
[002-49b]
  竒文名蹟自商及秦凡數百章尤為精夥初不暁
  其前晦而今見因得其鋟版試摘所蔵邵康節秦
  權篆銘較之毫髮不舛益信子弁裒類之不妄敬
  書於後且掇古人所為觸物存戒之意以拜之云
  云丙申為宋孝宗淳熙三年去紹興間未逺曽機
  無考當亦好古博雅之士也
  書中收蔵印記三俱無考卷下載古印章處下方
  鈐有朱印雜複不倫篆刻亦出俗手非鑒賞家所
[002-50a]
 
 
 
太學新編排韻字類八函四冊/六十
  宋李錫虞韶撰上平聲十五卷下平聲二十三卷
  上聲十五卷去聲十五卷入聲八巻共七十六卷
  是書卷首刋昭武李錫建安虞韶編次考之宋史
  列傳二人俱不載藝文志内亦未列此書然標題
[002-50b]
  之上冠以太學新編二人似曽肄業於太學者按
  經義考云天下印書福建本㡬徧天下錫韶俱閩
  人當是閩中刋行之書且版髙半尺乃巾箱本亦
  宋所盛行者字朗紙堅瑩然可寳
御題此宋太學本也依韻分編備聲律之用與選青賦
箋同屬閩中所刋跡其字古墨香蔵之秘府足為縹緗
生色乾隆甲子秋日御識鈐
寳二曰乾隆宸翰曰㡬暇臨池
[002-51a]
 
 
 
 
 
  闕補目録上平聲一/去聲十三下平聲卷七一/上聲卷十二
  二十二/二十三卷十五三十七之/三十九去聲卷一一之/五卷十五
  四十一/四十二入聲卷一全/卷二全/
[002-51b]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