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1 七國考-明-董說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七國攷卷二       明 董說 撰
  秦食貨户籍河渠附/
   轅田
漢地理志秦孝公用商鞅制轅田開阡陌杜氏通典云
孝公用商鞅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
盡墾地利不盡出於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復三代
无知兵事務本於内而使秦人應敵於外故廢井田開
[002-1b]
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强天下無
敵吳氏曰井田受之於公毋得鬻賣故王制曰田里不
粥秦開阡陌遂得賣買又戰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
而𨽻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始矣民田多者以千畆為
畔无復限制王氏曰古者遂廣二尺溝四尺洫八尺澮
二尋則丈有六尺矣徑容車馬畛容大車凃容乗車一
軌道二軌路三軌則幾二丈矣此其水陸占地不得為
田者頗多所以正經界止侵爭時畜洩備水旱為永久
[002-2a]
之計今商君除一時之害而千古聖賢傳授精㣲之㫖
失矣蔡澤稱商君曰决裂阡陌决裂云者井田之制分
畫堅明封表深固非大用其力以决裂之不能掃滅其
跡也陸深傳疑錄曰商鞅佐秦以一夫力餘地利不盡
於是改制二百四十歩為畆秦孝十二年/周顯十九年秦别紀作昭
襄王四年初為田開阡陌
   牛田
國䇿秦以牛田通水糧
[002-2b]
   墾令
商君開塞耕戰書戰墾令曰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
利於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餘日邪官不及為
私利於民則農不敝農不敝而有餘日則草必墾矣訾
粟而税訾/量則上一而民平上一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
民平則愼愼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
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
不變壯民疾農不變則少民學之不休少民學之不休
[002-3a]
則草必墾矣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
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勉農而不
偷民不賤農則國安不殆國安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
必墾矣祿厚而税多食口衆者敗農者也則以其食口
之數賤而重使之則僻滛游食之民無所於食民無所於食
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
則窳惰之農勉疾商不得糴則多嵗不加樂多嵗不加樂則
饑歲无裕利无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窳惰之農勉
[002-3b]
疾商欲農則草必墾矣聲服無通於百縣則民行作
不顧休居不聽休居不聽則氣不淫行作不顧則意必
一意一而氣不淫則草必墾矣無得取庸則大夫家長
不見繕愛子惰民不窳而庸民無所於食是必農大夫
家長不見繕則農事不傷愛子惰民不窳則故田不荒農
事不傷農民益農則草必墾矣庸僱也閒民僱役於人/也繕治也大夫家長不
得役民/治事也廢逆旅則姦偽躁心私交疑農之民不行逆旅
之民无以食即必農農則草必墾矣壹山澤則惡農慢
[002-4a]
惰倍欲之民无所於食无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
矣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然則商估少農不
能喜酣奭大臣不能為荒飽商估少則上不費粟民不
能喜酣奭則農不慢大臣不荒則國事不稽主无過舉
上不費粟民不慢農則草必墾矣重刑而連其罪則褊
急之民不闘狠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
不作巧諛惡心之民无變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内則草
必墾矣使民无得擅從則誅愚亂農民无所於食而必農
[002-4b]
愚心躁欲之民一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則草必墾
矣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廨舎令有甬官
食槩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則餘子不㳺事人
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辨慧㳺居
之事皆无得為无得居游於百縣則農民无所聞變見
方農民无所聞變見方則知農无從離其故事而愚農
不知不好學問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知農不
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令軍市無有女子而命其商令
[002-5a]
人自拾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无得私輸糧者則姦
謀无所於伏盗私糧者不私稽輕惰之民不游軍市盗
糧者無所售送糧者不私輕惰之民不游軍市則農民
不淫國粟不勞則草必墾矣百縣之治一形則從迂者不敢
更其制過而廢者不能匿其舉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
迂者不飾代者不更則官屬少而民不勞官無邪則民
不敖民不敖則業不敗官屬少徴不煩民不勞則農多
日農多日徴不煩業不敗則草必墾矣重關市之賦則
[002-5b]
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以
商之口數使商令之厮輿徒重者必當名則農逸而商
勞農逸而商勞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
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饑行不飾農不饑行不飾則公作
必疾而私作不荒則農事必勝農事必勝則草必墾矣令
送糧无取僦无得反庸車牛輿重設必當名然則往來
疾則業不敗農業不敗則草必墾矣無得為罪人請於
吏而饟食之則姦民無主姦民無主則為姦不勉農民
[002-6a]
不傷姦民無樸姦民無樸則農民不敗農民不敗則草
必墾矣
   粟
魏文帝典論當七國爭闘秦粟如山趙若虎
   棗栗
韓子秦大饑應侯請發五苑果棗栗以活民詩疏云栗
五方皆有周秦吳揚特饒唯漁陽范陽栗甜羙長味他
方不及也
[002-6b]
   載鹽
太平御覧云秦穆公使賈人載鹽
   行錢
秦别紀秦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錢始皇
本紀秦始皇九年令國中有生得嫪毐賜錢百萬殺之五
十萬許氏説文云古者貨貝而寳龜周而有泉至秦廢
貝行錢
   租禾
[002-7a]
史記秦簡公七年初租禾
   賦稅 口賦
史記秦孝公十四年初為賦董仲舒云秦用商鞅之法
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日
愼齋記聞云秦商鞅更為稅法收大半之賦三分而稅
一民力殫矣咸陽大事記云秦賦户口百姓賀死而弔
生故秦謡曰渭水不洗口賦起即苛政猛虎之意矣
   蠻夷賦
[002-7b]
漢舊注云秦惠王以巴氏為蠻夷君長有罪得以爵除
其君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歳一出義賦千八百
錢其民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杜氏通典云
秦昭襄王時巴郡閬中夷廖仲等射殺白虎昭王以其
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為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
不算注云一户免其一頃田之租雖有十妻不輸口算
之錢
   長太平倉
[002-8a]
太平御覧云秦始皇四年七月立長太平倉豐則糴歉
則糶以利民也
   户籍
史記秦獻公十年初為户籍相伍按杜氏通典云周武
王致商之罪罔有敵於我師一戎衣天下大定垂拱而
天下治定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國又滅湯時千
三百國人衆之損亦如之周公相成王致理刑措人口
千三百七十萬四千九百二十三此周之極盛也及昭
[002-8b]
王南征不還穆王荒耄加以幽厲之亂平王東遷三十
餘年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五千里外非天子之御
自太子公侯以下至於庶人凡千一百八十四萬一千
九百二十三人其後諸侯相并尚有千二百國至於戰
國存者十餘於是縱横短長之説相奪於殘人詐力之
兵動以萬計伊闕之敗斬首二十四萬長平之戰血流
漂鹵周之列國唯秦楚燕而已齊及三晉皆以簒亂衞
雖得存不絶如綫然攷蘇張之說秦及山東戍卒尚踰
[002-9a]
五百餘萬推人口數尚當千餘萬也
   李冰渠
揚雄云蜀有李冰渠秦蜀守通華陽國志秦孝文王以
李冰為蜀守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别支流䨇過
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頽隨水流坐致材木
功省用饒又溉灌三郡開稻田於是蜀沃野千里號為
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
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外作石犀五頭
[002-9b]
以厭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曰犀牛里後轉置犀牛
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
乃自前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自渉郵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時青衣有沬水出䝉山下伏行地中㑹江南安觸山脇
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厯代患之氷發卒鑿平溷崖
通正水道氷又通笮通汶井江徑臨卭與蒙溪分水白
木江㑹武陽天社山下合江又導洛通山洛水或出瀑
[002-10a]
口經什邡郫别江㑹新都大渡又有綿水出紫岩山經
綿竹入洛東流過資中㑹江陽皆溉灌稻田膏潤稼穡是
以蜀川人稱郫繁曰膏腴綿洛為浸沃也又識齊水脉
穿廣都鹽井諸陂池蜀於是盛有養生之饒焉又風俗
通云秦昭王使陳永為蜀郡太守開成都兩江溉田萬
頃無復水旱之災歲常豐歉史記云蜀守氷鑿離碓辟
沬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理道要訣云秦以李冰為
蜀郡太守透百丈堰灌田數千頃蜀以富饒
[002-10b]
   鄭國渠
通鑑始皇元年韓欲疲秦人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
為間於秦鑿涇水自仲山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中作而
覺秦人欲殺之鄭國曰臣為韓延數年之命然渠成亦
秦萬世之利也乃卒使為之注塡閼之水溉舄鹵之地
四萬餘頃收皆畆一鍾關中由是益富饒通典京兆雲
陽縣有鄭國渠班志涇水出安定郡涇陽縣西笄頭山東
至馮翊陽陵縣入渭過郡三行千六百里師古曰注引
[002-11a]
也塡閼謂壅泥也言引淤濁之水灌鹹鹵之地更令肥
羙故一畆之收至六斛四斗杜佑曰古者百歩為畆秦
漢以降即二百四十歩為畆唐夷狄傳杜佑謂秦漢鄭
渠溉田四萬頃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頃永徽中兩渠灌
浸不過萬頃大厯初减至六千頃頃朘一斛歲少四五
百萬斛後兩渠之饒誘農夫趣耕河隴可復
   君主妻河
史記秦靈公八年城塹河瀕初以君主妻河索隱曰謂
[002-11b]
初以此年取他女為君主猶公主也妻河謂嫁之河伯
余按魏俗亦為河伯娶婦然民女耳秦乃以君主甚矣
魏自西門豹為鄴令此俗遂絶秦則靈公已下世世守
為常法史曰初者明後世不改也
   江神聘婦
風俗通云秦昭王伐蜀令李氷為守江水有神歲取童
子二人為婦主者出錢百萬以行聘氷曰不須吾自有
女到時裝飾其女當以沉江氷徑上坐舉酒酹曰今得
[002-12a]
傳九族君天神當見尊顔相為進酒氷先投杯但澹淡
不耗厲聲曰江君將興當相伐耳㧞劍忽然不見良久
有蒼牛闘於岸有頃氷還謂官屬令相助曰南向要中
正白者我綬也還復對闘主簿刺殺其北面者江神死
後無復患
[002-13a]
  田齊食貨河渠附/
   粟
蘇秦曰齊地方二千里𢃄甲數十萬粟如山丘按詩含
神霧云齊地處孟春之位海岱之間土地汙泥流之所
歸利之所聚律中太簇音中宫角
   魚鹽
國䇿齊湣王獻魚鹽之地三百於秦按管子云齊有渠
展之鹽請君伐菹薪煮水為鹽煮泲/水也征而積之十月至
[002-13b]
正月成三萬六千鍾下令曰孟春農事起無得煮鹽此
則坐長十倍桓公糶之得成金萬一千斤國語云齊通
魚鹽於東萊
   田租 徭役
說苑齊宣王出獵於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與勞王
王曰父老苦矣謂左右賜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閭丘
先生獨不拜又賜無徭役諸父老皆拜閭丘先生又不

[002-14a]
   河隄
賈讓治河三䇿云隄防之作近起戰國齊與趙魏以河
為境齊地卑下作隄去河二十五里雖非其正水尚有
所游盪時至而去則塡淤肥羙民耕田之或久無害稍
築室宅排水澤而居之湛溺固其宜也按宋太祖云夏
后治水但言導河至海隨山濬川未聞力制湍流廣營
髙岸自戰國專利堙塞故道以小妨大以私害公九河
之制遂隳厯代之患弗弭
[002-15a]
  楚食貨河渠附/
   粟
蘇秦曰楚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乗騎萬匹粟支
十年
   橘柚
蘇秦說趙肅侯大王誠能聽臣燕必致氊裘狗馬之地
齊必致魚鹽之地楚必致橘柚雲夣之地屈原九章有
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言楚王
[002-15b]
好草木之樹而橘生其土也
   三錢
越世家楚王赦常封三錢之府注金幣三等也又楚有
銅官洲鑄錢其上詳職官
   更幣
史記孫叔敖為楚相莊王以為幣輕更以小為大百姓
不便相言之王復如故
   賦
[002-16a]
左傳楚蒍掩為司馬子木使它賦數甲兵甲午蒍掩書
土田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規偃豬町
原防牧隰臯井衍沃量入修賦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兵
甲楯之數既成以授子木禮也
   均輸
越絶書吳兩倉春申君所造西倉名曰均輸東倉周一
里八歩
   芍陂
[002-16b]
皇覧云楚大夫子思造芍陂水利通考云楚孫叔敖起
芍陂而楚受其利淮南子孫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
婁之野莊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一統志云孫叔敖為
楚相截汝墳之水作塘以溉田民獲其利
   無錫湖 申浦
越絶書云無錫湖者春申君治以為陂鑿語昭凟以東
到大田田名胥卑鑿胥卑下以南注大湖以冩西野去
縣三十五里一統志南直常州申浦在江陰縣西三十
[002-17a]
里昔春申君開置田為上下屯自大江南導分而為二
東入無錫西入武進戚墅俱逹於運河今江陰之山川
多以春申取義
   溝渠
漢書溝洫志於楚西方則通渠漢川雲夣之際東方則
通溝江淮之間
[002-18a]
  趙食貨
   粟
蘇秦曰趙粟支十年陸深燕閒錄曰禹貢八州皆有貢
物而冀州獨無之冀即今之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鮮少
盖自古而然余按山西在戰國時大半屬趙以此知趙
亦瘠國也
   田稅
史記平原君家不肯出田稅趙奢為趙田部吏以法治
[002-18b]
平原用事者九人列國紀聞云稅歛之法趙不如楚楚
不如秦深言秦賦之繁也
   趙錢
古錢經云趙錢仍晉舊内外皆圓 史記趙王使人㣲
隨張儀奉以車馬金錢不言錢制未知經文何據世言
錢起於太公九府圜法前漢志云凡貨金錢布帛為用
夏殷以來其詳靡記鹽錢論云夏后氏以貝殷以紫石
后世或金錢刀布故或疑周以前未用錢也然史記曰
[002-19a]
紂厚賦歛以實鹿䑓之錢又曰㪚鹿䑓之錢高謙之曰
昔禹遭大水以厯山金鑄錢救人之困湯遭大旱以莊
山金鑄錢贖人之儥子是三代皆已鑄錢不但周也宋
洪遵所纂泉志其正用品有虞錢夏錢商錢周錢景王
錢齊錢晉錢楚錢趙錢
   漳水
趙惠文王二十四年趙徙漳水武平曲
[002-20a]
  魏食貨河渠附/
   行田百畆
漢書志云襄王以史起為鄴令起進曰魏氏之行田也
以百畆鄴獨二百畆是田惡也注云以百畆謂賦田之
法一夫百畆
   盡地力之教
通典魏文侯使李悝作盡地力之教以為地方百里提
封九萬頃除山澤邑居三分去一為田六百萬畆理田
[002-20b]
勤謹則畮益三升臣瓉曰當言三斗謂/治田勤則畮益三斗不勤則損亦如
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輙為粟百八十萬石必雜五種以
備災害力耕數畆收穫如冦盗之至環廬樹桑萊茹有
畦𤓰瓠果蓏殖於疆塲
   地大稅寡 什一之稅
荀子論魏兵云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注云
優復既多則稅寡資用貧乏故國危什一之稅詳李悝
糴法又魏文侯時租賦倍增於常或有貧者文侯曰今
[002-21a]
口不加而租賦嵗倍此由課多也譬彼治冶令大則薄
令小則厚治人亦如之夫貪其賦稅不愛人是猶虞人
反裘而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盡而毛無所附
   賦鳩 賦口
文選箋引尸子注云魏之於百姓也日食不賦鳩民疫
不賦口許愼淮南注戰國收民役賦不畢者榜/之於格上不得下故曰枕格而死也
   農官讀法
桓子新論魏三月上祀農官讀法法曰耒無十其羽耡
[002-21b]
無泥其塗春田如布平以直夏田如鶩秋田惕惕如冦
來不可測冬田吳越視上上之田收下下女則有罰下
下之田收上上女則有賞
   李悝平糴
漢書李悝既為文侯作盡地力之數又曰糴甚貴傷民
此民謂士/工商也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
與甚賤其傷一也善為國者使民不傷而農益勸今一
夫挾五口治田百畆歲收畮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碩除
[002-22a]
什一之稅據此魏亦行/什一稅法也十五碩餘百三十五碩食人月
一碩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碩餘有四十五碩碩三十
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餘
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
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䘮之費及上賦歛又未與此此農
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而令糴至於甚貴者也故善
平糴者謹視歲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餘四百石
張晏曰平歲百畮收百五十石今大孰四倍收六百石/計民食終歲長四百石官糴三百石此為糴三而舎一
[002-22b]
也/中孰自三餘三百石自三四百五十石也終歲長三/百石官糴二百石此為糴二舍
一/也下孰自倍餘百石自倍収三百石終歲長百石官糴/其五十石云下孰糴一謂中分百
石之一也皆/所以偹饑也小饑則收百石平歲百畮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饑收百石收三分
之二/也中饑七十石収二分/之一也大饑三十石收五分之一也/以此準之大小
中饑之/率也故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則糴二下孰則
糴一詳見/上文使民適足賈平則止小饑則發小孰之所歛
官以歛藏/出糶也中饑則發中孰之所歛大饑則發大孰之所
歛而糶之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餘
[002-23a]
以補不足也行之魏國國以富强吕祖謙曰大抵荒政/統而論之先王有預
備之政上也修李悝之政次也蓄積有可均處使/之流通移民移粟又次也咸無焉設糜粥最下也
   移粟
劉向孟子注魏惠王三十五年河内復旱秋無禾於是
惠王乃議移食羣臣曰不可民不可移也將軍王敖曰
天乙逐桀囚之漆城武王伐紂黄鉞斬首聖人造事其
次繼事因事最下今羣臣皆因王其造之於是惠王移
民河東以就食移粟河内以給癃老三十六年河東大
[002-23b]
凶移民河内以就食而移粟於河東
   發藪
薛瓉漢注引汲郡古文云梁惠王發逄忌之藪以賜民
又魏文侯有御廩見說苑
   十二渠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往到鄴問民疾苦長老曰苦
為河伯娶婦以故貧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歛百姓得錢
數百萬用其三十萬為河伯娶婦當其時巫行視民家
[002-24a]
好女輙聘為河伯婦為治新繒綺縠衣閒居齋戒築齋
宫河上張緹絳帷女居其中為具牛酒飲食共粉飾之
如嫁女状浮之河行數十里乃沒民俗相戒曰即不為河
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云西門豹曰嫁河伯婦願
往觀也於是嫁河伯婦時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
會民&KR0616觀者三千人西門豹亦往㑹河上其巫老女子
也年七十從女弟子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後西門豹曰
呼河伯婦來因出女帷中豹顧謂三老巫祝曰女醜大
[002-24b]
巫可入報河伯當更求好女命投大巫河中有頃曰何
久也弟子趣之復投一弟子河中有頃又投一弟子河
中如是者三西門豹曰女子不能白事復投三老河中
西門豹簮筆磬折立河上待良久欲復使廷掾與豪長
者入趣之皆叩頭且流血曰不敢復為河伯娶婦鄴
吏民大驚於是西門豹曰害不去利不興非國也吾為
魏興利鑿渠十二父老子弟雖煩苦然百歲後期令父
老子弟思吾言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魏由
[002-25a]
是得水利見史記
   漳渠
漢書溝洫志文侯曾孫襄王即位與羣臣飲酒祝曰令
吾臣皆如西門豹也史起進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田畆
鄴獨二百畆是田惡也漳水在其旁西門豹不知用是
不智知而不興是不仁仁智豹未之盡何足法也於是
以史起為鄴令遂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
曰鄴有賢令兮為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舄鹵兮生
[002-25b]
稻粱史河渠書曰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内
與漢書異一統志亦云河南彰德府有西門渠云西門
豹所鑿引漳水以溉田杜氏通典云漳渠史起所鑿史
記誤不知當據何說也按左思魏都賦西門溉其前史
起灌其後墱流十二同原異口畜為屯雲泄為行雨晉/束
晢傳云兩周爭東周之流史記惜漳渠之浸明地利/之重也括地志云漳水源出潞州長子縣西力黄山
   白圭治水
宋蘇軾雜䇿云方戰國之用兵國於河之壖者三晉為
[002-26a]
多而魏文侯時白圭治水最為有功而孟子譏其以鄰
國為壑
   李悝廢溝洫
水利拾遺云李悝以溝洫為墟自謂過於周公
   北郛大溝
玉海二十一卷内引水經注云浚儀縣竹書紀年梁惠
成王三十一年三月為大溝於北郛以行圃田之水今
按竹書紀年云梁惠成王十年入河水於甫田又為大
[002-26b]
溝而引甫水
   河伯娶婦
詳見十二渠 按玉海云河患自戰國始而禹功廢矣
周譜云定王五年河徙砱礫盖已失其故道大事記云
威烈王十三年晉河岸崩壅龍門至於底柱春秋後河
患見史傳始於此賈讓曰戰國壅防百川各以自利此
孟子所謂以鄰國為壑也王横曰秦攻魏決河灌其都
決處遂大不可復補噫㣲禹吾其魚乎秦灌大梁以魚
[002-27a]
其民禍不止於一時而河流潰溢遂為無窮之患重以
決通隄防隳壊禹迹甚矣其不仁也李垂導河勝書曰
春秋二百四十年有二災異畢書獨不書河決者夏禹
故道尚存也
[002-28a]
  韓食貨
   粟
按國䇿蘇秦說秦惠王曰秦沃野千里蓄積饒多說齊
宣王曰齊粟如丘山說楚威王曰楚粟支十年説趙肅
侯曰趙粟支十年説燕文侯曰燕粟支十年獨韓魏不
言粟諱之也張儀為秦說韓王曰韓地儉惡山居五榖
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羔一歲不收民
不厭糟糠地方不滿九百里無二歲之所食
[002-29a]
  燕食貨
   粟 丹泉粟
蘇秦曰燕地方二千里帯甲數十萬車七百乗騎六千
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鴈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
不田作棗粟之實足食於民矣此所謂天府也拾遺記
曰燕昭王即位廣延國來獻舞者二人王處以丹綃華
幄飲以瓀珉之膏飴以丹泉之粟燕世家燕昭王弔死
問孤與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
[002-29b]
   棗栗
詳見上按春秋說題辭云箕尾為燕陰氣侵生欲俗云
貪地利宜栗漢書云燕秦千樹栗其人與千户侯等
   魚鹽
玉海云碣石在海旁鴈門有鹽澤故云碣石鴈門之饒
今人知齊有鹽利不知燕也漢書云上谷至遼東有魚
鹽棗栗之饒
   氊裘
[002-30a]
蘇秦說趙肅侯曰大王能聽臣燕必致氊裘狗馬之地
 
 
 
 
 
 
 
[002-30b]
 
 
 
 
 
 
 
 七國攷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