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6 西漢會要-宋-徐天麟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漢㑹要卷二十六
            宋 徐天麟 撰
 學校下
  圖書下
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隂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026-1b]
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名七家三十六篇
墨六家八十六篇
從横十二家百七篇
雜二十家四百三篇
農九家百一十四篇
小説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凢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026-2a]
賦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
賦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
賦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
雜賦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
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
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
兵形勢十一家九十二篇圖十八卷
[026-2b]
隂陽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
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
 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漢興張
 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
 十五家諸吕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僕捃摭
 遺逸紀奏兵録猶未能備至於孝成命任宏論次兵
 書為四種
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
[026-3a]
厯譜十八家六百六卷
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蓍龜十五家四百一卷
雜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
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凡數術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醫經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026-3b]
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大凡書六畧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
十九卷並藝/文志
  雜録
漢元年髙祖入闗蕭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本/紀
恵帝四年除挾書律本/紀
[026-4a]
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百官表臣天麟謹/按通典云漢凡圖
書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内貯之於外府又有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秘書及麒麟天禄二閣藏之於内
禁/
成帝河平三年劉向校中秘書謁者陳農使使求遺書
於天下本紀臣天麟按劉歆七畧云外則有太常府/太史博士之藏内則有延閣廣内秘丞之
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司馬/遷傳
蘓昌為太常坐籍霍山書泄秘書免百官表師古曰/以秘書借霍山
霍山坐冩秘書自殺光/傳
[026-4b]
河間獻王脩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
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
逺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
漢朝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
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
之屬皆經傳説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
氏詩左氏春秋博士脩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
山東諸儒者從而遊本/傳
[026-5a]
  講論經義校讎/附
瑕丘江公受榖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
士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
文江公呐於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孫
𢎞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於是上因尊公羊
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復私
問榖梁而善之其後寖㣲唯魯榮廣王孫皓星公二人
受焉廣盡能傳其詩春秋髙材敏捷與公羊大師眭孟等
[026-5b]
論數困之故好學者頗復受榖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
慶㓜君丁姓子孫皆從廣受千秋又事皓星公為學最
篤宣帝即位聞衛太子好榖梁春秋以問丞相韋賢長
信少府夏侯勝及侍中樂陵侯史髙皆魯人也言榖梁
子本魯學公羊氏迺齊學也宜興榖梁時千秋為郎召
見與公羊家並説上善榖梁説擢千秋為諌大夫給事
中後有過左遷平陵令復求為榖梁者莫及千秋上愍
其學且絶迺以千秋為郎中户將選郎十人從受汝南
[026-6a]
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説矣㑹千秋病死召江公
孫為博士劉向以故諌大夫通達待詔受榖梁欲令助
之江博士復死迺召周慶丁姓待詔保宫使卒授十人
自元康中始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嵗皆明習迺召五
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羊榖梁同
異各以經處是非時公羊博士嚴彭祖侍郎申輓伊推
宋顯榖梁議郎尹更始待詔劉向周慶丁姓並論公羊
家多不見從願請内侍郎許廣使者亦並内榖梁家中
[026-6b]
郎王亥各五人議三十餘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誼
對多從榖梁由是榖梁之學大盛儒林/傳
孝宣甘露三年三月詔諸儒論五經同異太子太𫝊蕭
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决焉紀/
韋𤣥成拜淮揚中尉受詔與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
同異於石渠閣條奏其對𤣥成傳臣天麟謹按三輔黄/圖云石渠閣蕭何造其下龍
石為渠以導水若今御溝因為閣名所藏入闗所得秦/之圖籍至成帝又於此藏書焉天禄藏閣藏典籍之所
漢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閣/蕭何造以藏書處賢才也
[026-7a]
施讎受王孫易為愽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
於石渠閣本/傳
梁丘臨傳賀易甘露中奉使問諸儒於石渠梁丘/賀傳
歐陽地餘傳尚書為愽士論石渠歐陽/生傳
林尊為愽士論石渠尊/傳
周堪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論於石渠經為最髙堪/傳
張山拊事小夏侯建為博士論石渠本/傳
張生薛廣徳以魯詩論石渠王式/傳
[026-7b]
戴德號大戴聖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孟卿/傳
聞人通漢以太子舍人論石渠上/
劉向受榖梁講論五經於石渠本傳注云三輔舊事石/渠閣在未央宫大殿北
以藏/秘書
五經雜議十八篇   書議奏四十二篇
禮議奏三十八篇   春秋議奏三十九篇
論語議奏十八篇   並見藝文志注云/宣帝時石渠論
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説
[026-8a]
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議充宗乘貴
辯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㑹有薦朱雲者召入
攝齋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既論難連柱五鹿君故
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繇是為博士朱/雲
傳/
成帝河平三年詔光禄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歩
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
校方技毎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
[026-8b]
㑹向卒子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畧有輯
畧有六藝畧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
有方技略藝文/志
班伯受詩於師丹大將軍王鳯薦伯宜勸學召見宴昵
殿容貌甚麗誦説有法拜為中常侍時上方鄉學鄭寛
中張禹朝夕入説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既
通大義又講異同於許商遷奉車都尉數年金華之業
絶出叙/傳
[026-9a]
楊雄校書天禄閣本/傳
  國史
楚漢春秋九篇陸賈/所傳
髙祖傳十三篇髙祖與大臣述/古語及詔䇿也
孝文傳十一篇文帝所稱/及詔䇿
大史公百三篇十篇有/録無書
馮商所續大史公七篇商受/詔續
漢著記百九十卷師古曰若今/之起居注
[026-9b]
漢大年紀五篇已上並/藝文志
史記石室金鐀之書司馬/遷傳
柱下方書張蒼為御史/主柱下方書
太常屬官有太史令丞
司馬氏世典周史至談為大史公大史公仕於建元元
封之間如淳曰漢儀注大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大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
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大史公文書而已晉灼曰/百官表無大史公在丞相上又衛宏所説多不實未可
以為正師古曰談為大史令耳遷/尊其父故謂之為公如説非也大史公既掌天官不
[026-10a]
治民有子曰遷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嵗則誦
古文二十而南逰江淮上㑹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夫子遺風鄉射鄒嶧阨困
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
蜀以南略卭筰昆明還報命是嵗天子始建漢家之封
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發憤且卒而子遷適
反見父於河雒之間大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予先周室
之大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
[026-10b]
絶於予乎女復為大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嵗之
統封泰山而予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爾必
為太史毋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
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
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徳宣周召之風逹大王
王季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
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自獲麟以来四百有餘嵗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今漢
[026-11a]
興海内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予為大史而不論載
廢天下之文予甚懼焉爾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
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卒三嵗而遷為大
史令紬史記石室金鐀之書五年而當大初元年十一
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厯始改建於明堂諸神受紀大史
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嵗而有孔子孔子至於
今五百嵗有能紹而明之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
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於是論次其
[026-11b]
文卒述陶唐以来至於麟止自黄帝始逮漢繼五帝末
流接三代絶業周道既廢秦撥去古文焚㓕詩書故明
堂石室金鐀玉版圖籍散亂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
軍法張倉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
書徃徃間出自曹参薦葢公言黄老而賈誼朝錯明申
韓公孫𢎞以儒顯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
大史公仍父子相繼纂其職曰於戲余維先人嘗掌斯
事顯於唐虞至於周復典之故司馬氏世主天官至於
[026-12a]
余乎欽念哉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迹所興原始察終
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三代録秦漢上記黄帝下至
於兹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並時異世年差不明作
十表禮樂損益律厯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
敝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
無窮輔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
世家扶義俶儻不令已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
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大史公書序
[026-12b]
略以拾遺補藝成一家言協六經異傳齊百家雜語藏
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後聖君子而十篇闕有録無書
張晏曰遷没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漢興以/来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䇿列傳傅靳列傳
元成之間禇先生補闕作武帝紀三王世家龜䇿日者/傳言辭鄙陋非遷本意也師古曰序目本無兵書張云
亡失此説非也劉奉世曰兵/書即厯書葢當時有二名耳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
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司馬/遷傳
  賜書諸侯王/求書附
班斿進讀羣書成帝賜以秘書之副叙/傳
[026-13a]
東平思王来朝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上以問大將
軍王鳯對曰臣聞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禮不信
今東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節謹度以防危失而求諸
書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
信物怪大史書有戰國從横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
竒策天官災異地形扼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不
許之辭宜曰五經聖人所制萬事靡不畢載王審樂道
傅相皆儒者旦夕講誦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辯破義
[026-13b]
小道不通致遠恐泥皆不足以留意諸益於經術者不
愛於王對奏天子如鳯言遂不與宣元六/王傳
  黜百家
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本/賛
董仲舒對䇿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
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意指不同是以上亡
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人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
藝之科孔子之術者勿使並進邪辟之説滅息然後統
[026-14a]
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傳/
建元元年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
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武/紀
 
 
 
 
 
[026-14b]
 
 
 
 
 
 
 
 西漢㑹要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