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69 敬止集-明-陳應芳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敬止集卷一
            明 陳應芳 撰
 圗 論
  圗說
圗者何圖淮南漕隄以内被水之壤地也壤地環五州
縣千里廣矣繪之一葉曲折難詳也直其方位展閲未
晰也故今以南北横之象南有江而北有淮也東西直
[001-1b]
之象東有海而西有湖也地理自然之勢固如此矣且
牽連接續庶足考其顛末云爾圗凡七首具如左
[001-2a]


[001-3a]


[001-4a]


[001-5a]


[001-6a]


[001-7a]


[001-8a]


[001-9a]
  論說
右圖專以繪地方被水之狀云爾其利害則貼寫所未
能詳故又分門而為之論著以曲暢其説覽是圖也與
是論也五州縣之大利大害具是矣江都山陽田不及
十分之一故不列於論論凡十三首具如左
  論漕河建置
圖所列南起大江北抵山陽漕河形勢大略也漕河惟
揚州城迄揚子灣一帶可肆拾里地勢髙阜延袤至邵
[001-9b]
伯鎮而北内外東西則皆諸水所滙而外自髙寶内迄
興泰鹽城地形窪下共一沮洳之區也自宋天禧中江
淮轉運使張綸因漢陳登故迹經畫就中築隄界水俾
隄以西滙而為湖以受天長鳳陽諸水由瓜儀以達於
江為南北通衢隄以東畫疆為田因田為溝高泰寶興
鹽伍州縣聯絡千餘里而遥而伍州縣之水有廣洋射
陽等各湖以瀦之有廟灣石墶等海口以洩之不為田
潦具稱沃壤矣此前代之所疆理而歴世因之不能易
[001-10a]
者也至國朝復大治隄以通轉漕是為咽喉要害而鹺
利民生胥於此焉依顧不重歟夫湖藉以資漕則隄以
外不使水得出而後漕之通利也無壅遏淺澁之虞不
然滔滔東注其有不决隄梗運者乎因田以定賦則隄
以内不使水得入而後田之菑畬也無淹沒漂溺之患
不然混混西來其有不傷禾廢耕者乎何也以伍州縣
之水漑伍州縣之田其瀦也有限其洩也亦有限一遇
霪雨尚爾泛濫湖决而下勢若排山四望汪洋總成一
[001-10b]
海當斯時也瀦不勝瀦洩不及洩數千里之内幾何其
不載胥及溺也而漕計且壞不可支矣是縷縷一線之
隄者四百萬之軍需所藉以灌輸而國脉係焉百億萬
之生靈所藉以待命而國本關焉故隄固則漕無害而
淮南頼以平成隄壞則漕事阻而淮南胥為魚鼈此其
利害不啻燭照數計而龜卜也所從來矣
  論地方形勢
圗所列距揚州貳拾里許至揚子灣漕河東為鹽河專
[001-11a]
為鹺運而鑿之渠由江都歴宜陵鎮壹百貳拾里是為
泰州州治州治而北不貳里許則泰州之水田也從東
西貳壩而下入新城河港白口寧鄉司凌亭閣而北壹
百肆拾里為興化稍折而西南捌拾里為高郵再折而
西北壹百貳拾里為寶應又再折而東北玖拾里為鹽
城是起自泰州以及興髙寶鹽紆迴雖共肆百叄拾里
然阡陌連壤東漸於海西濱於湖而鹽塲草蕩河泊湖
港則周遭不下數千里而盈矣千里之内徃來者止憑
[001-11b]
舟楫之通略無牽挽之路其形共類一釡底古所為號
澤國也然所由稱沃壤者徒以湖隄固而水利興耳隄
一决則千里者壑矣沃則俱沃壑則俱壑未有一州被
水而一州獨異一縣被水而一縣獨存者也故言其合
也則五州縣者其利害其豐約均者也無彼此一也言
其分也則泰州田於邵伯湖為近邵伯隄决先泰州而
興髙寶鹽次之髙郵興化田於髙郵湖為近高郵隄决
先髙興而泰寶鹽次之寶應鹽城田於汜光湖為近汜
[001-12a]
光隄决先寶鹽而髙興泰次之水至有先後水害無淺
深葢射陽等湖所不勝瀦而廟灣等口所不及宣者也
譬之人然諸湖皆喉也五州縣田皆腹也海口一尾閭
也水自喉入必腹滿而後從尾閭以出而謂腹以内有
一之不受者乎况大於喉小於尾閭多其入少其出而
謂不漲滿於腹也有是理耶
  論五方城治
圗所列泰髙寶興鹽五州縣各城惟高寶濱湖而治興
[001-12b]
化中央而居若泰若鹽則介於南北上下之間論水者
急於髙寶興而緩於泰若鹽無亦狥一隅之見而未嘗
極原野之觀邪夫使錢糧而盡出於建城之一隅也則
可如錢糧而必出諸田也則當問田之所在矣泰鹽兩
州縣城治則誠髙矣第高者城治耳泰之自南而北也
鹽之自北而南也其為田也幾何田之下也又幾何古
之建國者相地築城居民輻輳未嘗不就髙阜之所而
為之即髙寶誠濱湖矣興化誠中央矣然其城未嘗不
[001-13a]
髙也附城之地未嘗不厚也髙郵古盂城謂其形若覆
盂獨據揚楚之脊耳興化為海陵地寶應為陽平郡論
城治豈盡出泰州下哉鹽城在五代時南唐舊屬泰州
其壤地相接盈盈一水葢可知已矧湖水東决所瀰漫
者在城乎在田乎即田而治則其利不在城田而不治
則其害亦不在城而獨以城治論水則惑之甚者也他
不暇縷指圗内泰故設東西兩壩壩以南為上河壩以
北為下河上河自運鹽河而來下河接興化縣而徃地
[001-13b]
形髙下不啻若樓上之於地下也壩以界之特以防上
河水使不下洩耳頃年以來凡遇湖决壩下之水髙壩
上尋丈關市不通幾及城門隆慶叄年海防備兵使者
衡水傅公登城望水見其汪洋之勢而歎曰民其魚乎
此近事也不一而已徃又聞諸父老嘉靖初湖隄大壞
水暴東來浸淫入城州堂莅事之所水深二尺此父老
所親見者由斯以言湖水為害豈獨在髙寶興化而乃
擯棄泰州使不得與彼同類而共論災也寃亦甚矣
[001-14a]
  論廣陵田賦
圗所列田髙下下者宜稻上者宜菽麥然而大江之濱
湖西之坂漕渠鹽河之間徃徃引水鑿渠以資灌溉此
所謂甚美髙腴之地也不特宜菽麥而已廣陵之屬為
州者三為縣者七南有儀真有泰興東有如臯又東有
通州有海門厥土阜而且厚多前所稱引水鑿渠者是
已湖决而東不相及也可勿論論其在圗者江都之賦
米叄萬有奇豆麥稱是其在邵伯以下與泰州水田比
[001-14b]
隣而界邵伯隄決江都此地亦嘗被災矣然以通縣計
之不十分之一而由𤓰渚以接泰興則濱江也由揚子
橋以至髙廟則漕渠也由揚子灣以至宜陵斗門則鹽
河也由黄子湖以至諸塘及西山等處則蓄洩無不利
也故不得以邵伯一隅之害而并議四境膏腴之利然
而邵伯之民猶然&KR1333望一夫不獲時予之辜得不希當
塗者一區别乎髙郵西對天長寶應相與連壤髙阜腴
地多亦有之第最重者在下河自不應議及耳人亦有
[001-15a]
言江都美矣雖有邵伯之災不以蔽其美何也美之地
百而災之地一其數不勝也髙寶災矣雖有湖西之美
不以蔽其災何也災之地百而美之地一其數亦不勝
也若泰與興則異是維揚之賦貳拾萬泰與興一州一
縣者居其半彼三州六縣者居其半夫非以其地多水
田偏宜稻也而特重之歟今田化為沮洳而稻且屬烏
有矣十萬重賦胡以供之然興化之不能供也當塗者
蠲恤之疏屢上而逋負之誅常寛興化災民猶得延旦
[001-15b]
夕以冀將來平成之望而泰州則覆盆不白矣豈以興
化不有旱地故以躋於髙寶而泰州不止水田可以比
於江都耶不然矣夫亦未酌其分數耶論事者當考其
原恤民者必闗其痛泰州之痛不啻剥床以膚矣試窮
其源一相提而論上下二河足相當否滔滔汪洋止若
邵伯之一隅否蕪蕪原野能如江都之四郊否以不耕
之田共有常之賦將終不得擬於髙寶興化三州縣否
分數多寡可較而知也語具在後論中儻誠有若推之
[001-16a]
耻由溺之思懇懇然赤子其民不以秦越視之請一虚
心詳察當不吝引手投足而必求所以援之者矣
  論田賦分數
圗所列南界泰興西界斗門東界如臯此三面故泰州
所稱髙阜者其中惟鹽河一帶引水而田足稱腴壤可
稻計科米叄千玖百石有奇而自兩㟁入内則髙亢無
水不可禾矣計科麥陸千石有奇豆捌千石有奇再内
則仰瓦而下不三里盡下河矣北界興化則科米伍萬
[001-16b]
貳千石有奇此夏秋兩稅上下二河田賦之大端也麥
豆不論夫秋米者上河止叄千視江都之叄萬同乎下
河至伍萬視邵伯之一隅同乎其不可共日而論也明
甚夫江都不得以一隅掩叄萬泰州奈何以叄千掩伍
萬也甚矣論災者不考於分數之多寡以困此一方而
令不得其平也吁嗟乎寃哉若又謂興化無上河泰州
尚頼有此叄千石也即大水為患猶可藉手而豆麥所
産亦足易米而輸之官耶則又誤矣上下二河截然兩
[001-17a]
地之民也夏秋兩稅判然二時之賦也漕糧兌運此叄
千石足乎豆與麥可充漕乎上河之民能代下河輸米
乎譬之一家然兄弟分爨久矣户役各自以身任之其
後一人富一人貧而貧者役又獨重自非友愛之至欲
强令富者代貧者而受重役也必不能矣又譬之兩邑
然井疆區以别矣錢糧各就地所產者𣲖之假令一邑
豐一邑歉而歉邑賦又獨多自非父子之親欲强令豐
者代歉者而輸多賦也必不可矣嘗考歴代沿革泰州
[001-17b]
唐初為海陵縣後又分為一州一縣州名吳州縣名呉
陵其時未有如臯未有興化也至元始專為泰州而以
一州一縣之地於内稍析為如臯又稍析為興化以故
上下兩河泰州兼有之而其有下河也又偏獨多今維
揚諸屬編户定賦未有若泰州之兼有上下河者今如
臯盡以上河論矣興化盡以下河論矣兼有如泰州乃
不酌其分數顧令同類於如臯而不得比災於興化豈
不寃哉父老嘗有激而嘆曰安得如前代故事仍分其
[001-18a]
地為一州一縣令上下河兩不相兼也儻有區别明而
災沴庶其望有瘳之日乎此固忿激不平之嘆而其抑
鬱無聊之情見乎詞矣予特為論著其事而又以錢糧
額數分别條列於下覬當路有所考鏡焉
 泰州編户共壹百捌拾㭍里内
  上鄉編户叄拾伍里
   官民地計壹千玖百捌拾玖頃陸拾畝肆分貳
   釐
[001-18b]
 一科正米叄千玖百壹拾玖石陸斗貳升貳合㭍勺
 一科小麥陸千肆百玖拾㭍石伍斗伍升叄合㭍勺
 一科黄豆捌千㭍百伍拾陸石貳斗壹升叄合㭍勺/
   以上稱上鄉圖所列三面旱地也兩稅之數具
   是矣地之所獲者雖磽年之所遇者鮮歉獨畏
   旱耳以是而槩比于下河欲望上之蠲恤是欺
   也是不忠也第執上鄉之鮮歉而掩下鄉之常
   災則寃矣先年丈田守謂下河糧重苦水欲通
[001-19a]
   融以下河秋米分𣲖此中名曰為下河減糧而
   不知物土所宜各有定産此無米之鄉也而强
   以米坐之甚矣其不通也宜其不能行也
  下鄉編戸壹百伍拾貳里
   官民田計叄萬肆千壹百玖拾壹頃伍拾畝捌
   分㭍釐
 一科正米伍萬貳千叄百玖拾玖石壹斗陸升伍合
  玖勺
[001-19b]
   以上稱下鄉圗所列北界水田也秋糧之數多
   至此乎湖平則猶為禾黍之鄉湖决則常為汪
   洋之海葢近已十年而八九矣乃令不得與髙
   寶興同論災也平乎否耶查秋糧興化則伍萬
   陸百㭍石伍斗玖升髙郵則貳萬玖千玖百捌
   拾壹石叄斗肆升寶應則壹萬貳百㭍拾肆石
   貳斗貳升此一州兩縣之賦視泰州分數多寡
   何如哉今論水止髙寶興化而不及泰州何也
[001-20a]
   夫連壤而錯居其地同被之水又同編戸多而
   錢糧衆則地益廣逺明矣地益廣逺則灾益深
   重明矣豈地廣且逺而被水反狹而近耶誠所
   謂覆盆不白者也
  論勘災異同
圗所列五州縣水患詳矣然被水無彼此而論災有異
同豈當塗厚薄其間而泰州之民夫獨非當塗赤子哉
必不然矣此何以故則多所聞鮮所見而見之者有所
[001-20b]
見又有所不見云耳何謂多所聞鮮所見髙寶當南北
孔道使節之徃來如織濵湖苦水孰不流傳而興即髙
郵屬邑言髙郵則必言興化矣此三方者固世所指名
也而泰州僻在東偏誰則見之而誰則聞之何謂有所
見又有所不見泰州之僻徃來者獨二三上司也上司
以樓船從揚子灣入徒見兩㟁禾黍穰穰洵美且都嘆
賞不容口而安見江都泰州之分界也又安見下河之
一望成湖也其有行縣入興化者故道又不由泰州徃
[001-21a]
也而泰州之水安從見之然間亦有勘災之委官矣委
官之入境未嘗一遍歴也上下河多寡之數未嘗一通
考也其以災報者徃徃雜於上下之間未嘗一分疏為
區别之也而興泰一體之義又何自而得轉聞於當路
乎當路且不聞矣况廟堂乎雖然顧當路加意何如耳
請以己事明之登城而嘆隆慶叄年有衡水傅后川公
矣刻篆而鳴萬厯貳拾壹年有烏程吳平山公矣以故兩
年大水泰州得與興化共蒙蠲折之請民之仰之若嘉
[001-21b]
穀之有時雨也萬厯拾㭍年嘗大水矣勢更洶於上兩
歲者偶有當路從上河來父老羣聚而控之反逢其怒
曰吾親聞兩㟁栽秧歌聲不絶於耳若曹何自言水災
也是誑我為首者榜笞三十及如臯尹奉檄來勘而尹
故善諛當路風旨州又適同知署事時屆端陽方駕龍
舟戲水上為樂屬視如臯不為禮尹怒而去報如前當
路言是歲也水盡滔天興則改折泰則全徵漕舟抵河
下至鬻妻兒以供而民不堪命矣百姓為之語曰登城
[001-22a]
望水無傅公龍舟戲水遇謝同滔滔水患如滄海賣子
賠糧萬竈空嗟夫此見與不見之明騐也嘗謂名實者
論之辨也利害者事之審也五州縣一爾髙寶興有災
之實而亦有災之名有災之害而亦有災之利不幸之
幸也泰州同有災之實而獨不有災之名同有災之害
而獨不有災之利不幸之不幸也下河水為祟上河掩
下河水亦為祟何也當路謂泰州之幸有上河也而不
理其災百姓怨泰州之不幸有上河也而槩覆其災民
[001-22b]
隱若是茍一權於名實利害之辨尚其有痌瘝之思乎
  論水患疏數
圗所列沈水者皆萬家承糧之田也業已沈之水矣雖
不謂之田也亦宜積漸所至夫豈一朝一夕之故哉始
自隆慶三年黄淮暴溢横決髙堰入灌諸湖遂成巨浸
當是時猶曰數十年所僅見耳㑹當有平成之日也自
是以還凡遇伏秋水必長發屈指計之隆慶五年水矣
萬厯二年水矣四年大水矣五年又水矣以至七年八
[001-23a]
年九年十一年十四年十五年又十七年十九年二十
一年二十二三年無歳不大水矣黎民困苦流離之狀
尚忍言耶天災流行雖國家所代有顧此一方也何天
之降酷如斯也予自童時聞長老言下河雖下然春而
耕也秋而穫也如取諸寄耳今乃若斯矣隆慶而前下
河為樂國隆慶而後下河為穽府陵谷未遷風景頓異
則非以水患䟽數之故乎夫水之來也必以伏秋伏則
栽種之時也秋則成穫之日也農夫終嵗勤動閔閔望
[001-23b]
嵗當其時而失之呼號迫切如喪考妣有耳者所不忍
聞也迨至冬深水落曽日月之幾何又當其始播穀之
候矣仍復竭力而耕稱貸而作秧已揷而甫醒苗方長
而正茂生意盈野農夫望之喜溢眉端奈何荷鋤未及
息肩而湖隄又報决矣俄而水至波濤四野資斧工力
盡付東流年復一年長此安窮區區赤子能堪幾敗有
不空杼柚而家徒四壁者乎老者死壯夫散稚子鬻大
家破此孟子所謂救死而恐不贍令賈生見之有不痛
[001-24a]
哭流涕長太息者乎雖然亦豈無間遇伏秋不水之年
哉則又有不可為焉者下河盡圍田也圍者謂四面有
溝而中築土為圩者是也圩以禦水聊足成匡非有長
隄旱壩之固也大水頻年盡為所齧而圩與溝平不復
有田形矣田且烏有何地可耕就中彼善於此不十之
三四而三四之中有力者幾何無力者亦竟棄置之讓
為閒田已耳欲復如曏者竭力而耕稱貸而作者又幾
何波濤暫息荒蕪過半即不水之年猶水也不災之年
[001-24b]
猶災也嗟夫凶年樂歲民命之休戚闗焉借如通十年
而計九年而登一年而災猶未病也七年而登三年而
災民病矣五年而登五年而災民愈病矣三年而登七
年而災民不堪命矣今十年而十年災矣民胡以生詩
曰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今日之謂乎此髙泰寶興所同
然也而獨泰州覆盆難白蠲恤不均舊逋新徵催科愈
急此所謂如水益深者也而災之内益重之災者也故
嘗執州之百姓而槩數之某也無田則其家必能自存
[001-25a]
者也某也有田則其家必貧窮徹骨者也某也有田而
多則其家必逃亡而擠於溝壑者也何也田廢而糧存
不死水則死催科爾夫民有恒產乃有恒心今以養人
者害人矣而謂有恒產乎民困至此抱杞人之憂者尚
慮他日不可測如之何可終令其向隅而泣不平而鳴

  論減水隄閘
圗所列南起邵伯北抵寶應長隄計三百四十里而遥
[001-25b]
嘉靖以前未有閘也建自萬厯三年始葢隆慶而後水
無年不發隄亦無年不決主漕計者患苦之思欲固隄
則莫若分水而殺其洶湧之勢思欲分水則莫若啓門
而通其流衍之途於是就隄建閘下以石板計五尺許
實之而空其上水發則空處可出也水落則實處可留
也命之曰減水閘三百里内星布棋列此豈不蓄洩之
大利而保隄之長䇿哉然蓄於湖則利矣而洩於下其
害之者誰耶保於隄則得矣而灌於下其受之者誰耶
[001-26a]
夫五州縣之地所害而難受者獨湖决耳今有一閘是
有一決也計閘凡三十六座是計决三十六口也一閘
計五十尺而濶是決者共一千八百尺而濶也源源而
來歲嵗而是而謂不以田為壑乎故未有閘先隄之決
也猶徼萬有一之幸而間一值之也旣有閘後水之至
也是年例所必決之口而遂以為常也民田安得而不
沈地方安得而不災也所為年年苦水非職此之故歟
然雖損於民生實大闗乎漕計是閘也何敢輕議徹顧
[001-26b]
頃年以來閘雖星布棋列乃隄又不能不時決耳何也
水之减也止可減於常發之時而不能減於大發之日
胡不以近事觀之萬厯二十一年大水邵伯湖隄一決
至二十七處而淳家灣口費金錢數千百計築之經年
而不足前監司張念碧公胼胝焦勞至轉任而不得去
也今伍越潭等處又決至九口矣豈邵伯未嘗有減水
閘耶憶予自束髪從先人北宦徃來其地親見湖隄不
過䕶以木樁已爾先人指示予而嘆曰土木之費至此
[001-27a]
乎不謂後且加之磚矣磚未已也尋又砌之石矣石未
已也純取酒米汁和之以灰而彌縫其闕矣帑金縻於
嵗修民力殫於塞決曾不能保一年之無事者何也葢
先是洪水為災黄淮内漲沙停水積湖身頓髙主漕計
者不得不增隄上新土以禦之増者愈髙新者愈危西
風怒濤震撼排空雖欲無決不可得已嘉隆萬厯之際
其顛末固如此甚矣哉水之為害而隄之難守也今且
欲益以周橋武墩髙澗之水矣後誠不知何如爾能不
[001-27b]
譚虎而色變乎夫水常發則減閘時時漫矣水大發則
湖隄嵗嵗决矣長淮再復南下利害不問可知以此論災
於湖東郡縣而泰州之獨䝉棄置也豈減閘之水於泰
州五萬重賦之田不相渉耶况邵伯隄頻年屢決泰州
被災最先而論災反後於興化無怪乎萬姓嗷嗷拊心
而不得其平也已
  論射陽諸湖
圗所列諸湖自泰州新城河以至興髙寶鹽之間為湖
[001-28a]
者計五十有奇葢皆就中深廣可瀦水命之名爾雖大
小濶狹各殊其為湖則一也圗中不能殫記其名而獨
射陽一湖更深且廣去廟灣海口為近五州縣諸水必
注於此而後放於海實瀦滙宣洩之孔道云凡今之言
水者必曰射陽射陽而詎知今時之射陽非昔日之射
陽也乎隆慶中洪水南奔湖身無不墊而髙者今探底
則淤淺四望則坦平茫然無有畔岸與田不少槪異瀦
滙不深宣洩何濟以致五州縣之水壅塞而難流倒灌
[001-28b]
以為害而羣瀆所趨不瀦之湖而并瀦之田矣夫言射
陽則廣洋等可知矣葢昔人咏諸湖詩曰三十六湖水
所瀦其中尤大為五湖今按而數之三十六可倍而千
而五者何知其大後里人續其詩曰于今髙墊不瀦水
誰辨五湖與六湖撫今追昔時勢頓殊則水之為害固
宜然耳近有主䟽導之說者動曰導某水入射陽湖逹
於海使果導之而入第恐湖不足受海不即達終能不
以田為壑耶嗟乎嗟乎水之入也不舍晝夜田之災也
[001-29a]
迄無寧止縱百射陽何益不寧惟是千里之内四通八
達之渠也就中測水有至丈餘者有至數尺者地形雖
共一釡而髙下淺深亦自區以别矣嘗觀冬涸之時髙
而淺者水或落而田出下而深者水終聚而田沈伏秋
暴漲則無論髙下淺深總歸於汪洋而已散漫停蓄安
瀾平衍非有建瓴傾倒之勢也他水又從而益之祗見
水之上更髙以水耳欲其有所瀦而不病田也庸可冀
乎以如是之地形如是之水勢乃曰淮導而來從射陽
[001-29b]
湖一假道如過客云爾不使泛濫病民也是操何術哉
由斯以言五州縣之昏墊未可望有平成之期也而謂
泰州獨異豈真論城治而不論五萬重賦所從出之地耶
  論鹽塲海口
圗所列諸鹽塲濱海而錯居皆有海口而獨廟灣塲通
利無阻者何也地形髙下天之所建誰能一之淮南鹽
塲二十餘上河屬通州分司者十之四下河屬泰州分
司者十之六通州分司其地内多髙亢於水患若風馬
[001-30a]
牛不相及也泰州分司外而海下矣内而田亦下矣而
中則髙阜横焉葢若天生之以界湖海而成内外之限
者以故外者常苦海潮之入而不聞内者曽疏湖水之
出也宋轉運使張綸修泰州捍海堰因命兼知泰州堰
成流傭歸者三千餘户范仲淹監泰州西溪倉築捍海
隄亘數百里以衛民田世享其利而祠祀之此兩者地
形足以觀矣夫修堰築隄欲以捍其外而决堰穿隄欲
以洩其内捐前人之己事幸目前之茍安誠未知其可
[001-30b]
也惟如丁溪塲有龍開港白駒塲有牛灣河皆通海宣
洩之路故跡久堙萬厯十二年泰與興患苦積水控之
廵按貴溪姚公請于朝一疏濬矣建閘修渠費金錢萬
計不兩年尋為竈丁所隂壞而當路不一問也其故難
言之矣至鹽城之石墶内地髙於海數十百丈迅駛而
下勢若建瓴宣洩之道此為最㨗然而鹽城一隅之民
惑堪輿家言惡其害己也屢議而屢尼之縁閘啓閉竟
屬故事無禆宣洩萬一而令二十年之積苦曽不得其
[001-31a]
毫毛之通利可勝扼腕也乎惟是廟灣一線之口雖行
而不害然方千有餘里之水趨此而出何厪厪也所藉
以綰轂者其與幾何蓋就地形觀之此一尾閭也若專
以此千里之地而設亦止令洩此千里自然之水則可
耳一益之以滛潦則壅矣再益之以湖決則又壅矣何
也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千里之内地既窪下勢
亦平洋下則水所必趨平則水所必止趨則必盈而後
進止則必囤而不行入海之口雖若建瓴千里之迂豈
[001-31b]
能直瀉非其不相及也而曲折多也語曰寧為雞口毋
為牛後言出入之數也語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言逺
近之勢也今兹之水其來也湯湯其去也㳙㳙其散也
四望而平其聚也一線而出則奈何令不為虐乎而中
又助之虐者四揚子灣至海安鎮一路引水溉田因而
穿渠直通下河自置土壩任意蓄洩甚至奸民勾商船
之漏稅引私鹽之公行為利窟也而頻啓以縱水入是
在在有決口矣漁人絶流射利遍下河之境以竹箔於
[001-32a]
要路密布而揷之宿水至為之不流環千里以内其為
漁人者不可勝數矣民間廢田蘆葦青草叢生其中水道
因而榛塞其流不得不緩五州縣之中其為廢田者不
知其幾千頃矣水之行也徃徃視風為進退風順則流
徃風逆則流來今日退尺寸明日復如故宿水未消新
水繼至沈田破圩至不可救藥矣隆萬三十年之間無
日不患苦水其勢固如此也以民之患苦水也日夜思
開海口徹水道不啻饑渴之於飲食方引領而望曰庶
[001-32b]
其拯予於蕩析乎而今也長淮横溢泗人告急陵寢為
重民生自輕議者且就今海口道淮矣周橋之水議由
子嬰溝入矣武墩之水議由涇河入矣髙良澗之水議
由氾光湖入矣此當路萬不得已為陵寢急而治其標
也而又慮下流之昏墊䟽瀹使入海甚仁術也至苦心
也然而勢不能使兩利也竊恐淮南之墟且將為溟渤
淮南之民且將為魚鼈已矣乎無復望有生之日矣説
者曰嬰溝涇河由地中行也廟灣石墶放海而止也何
[001-33a]
為病民而不知水一入湖四面趨下安得使由中而行
之放乎四海是矣然不曰盈科而後進乎知其一未知
其二見其影未察其形而况此千里之水一海口方洩
之而不足益以三路之水一海口欲洩之而有餘而謂
不漂廬舍没田糧以病民也必無幸矣今夫大江之發
於岷山也黄河之來於星宿也越數萬里而直達於海
者以兩岸之髙由中行也所謂掘地而注之海者是已
然黄至中州以下土鬆地平尚不能保其不旁決今淮
[001-33b]
由廟灣入海有髙岸乎不四散乎能直達乎不横溢乎
則是水不必盈科而進也而謂水之性然乎即大闢廟
灣重開石墶在百姓專望之以洩湖今官府兼資之以
縱淮淮合於湖其勢彌大其出彌遲其出彌遲其壅彌
逺其壅彌逺其害彌深不至於盡沈千里之田而池沼
之不止也如是而謂泰州之田不在列也豈别有隄防
以界之使不相通耶論水者必觀其勢計事者必凖諸
理今勢窮理極特為直言極論如此愚戅之罪尚遑他
[001-34a]
恤乎哉
  論髙堰利害
圗所列泰州以北鹽城以南西環漕湖東聯大海而獨
不及髙堰者葢專以地方之被水言於淮無與耳然而
髙堰居汜光湖西北實以屏蔽淮南淮南之所以不害
於水者獨幸有此堰不令南徙為巨浸也故淮南之有
髙堰猶室家之有牆垣也傳曰人之有牆以蔽惡也牆
之隙壞誰之咎也執此可以論高堰之利害矣堰之地
[001-34b]
去寶應髙可一丈八尺去髙郵髙可二丈二尺而髙寳
隄去興化泰州田有至一丈而髙者有至八九尺而髙
者則其去堰愈下不啻三丈而奇矣參差如是天建地
設莫之能改也乃信前人不得已而築堰使淮不南下
而北非故障而北之也夫亦因其勢而利導之云爾不
然淮一南下因三丈之地勢灌千里之平原安得有此
數郡縣為淮南儼然一都㑹哉禹跡不可考矣漢陳登
為揚州刺史大興水利此堰實其所創築而堰下所滙
[001-35a]
湖有名洪澤者名阜陵者名沙溝者仰而受淮泗之水瀦
於一區仍復折而北東入於海泗州故不為害歴唐而
宋則轉運使張綸大修之歴元而明平江伯陳瑄重脩
之又二百餘歲而至萬厯七年總河大臣復因而再脩
之夫歷世久逺非一朝一代之事也上下千有餘年非
一朝一夕之故也當事者豈不能别創一畫又豈不能
因勢一決然而固守成事有其舉之莫敢廢者是遵何
道哉毋亦審於南北之大勢有所不可耶議者不求其
[001-35b]
故怵於泗人之噪而專咎堰之為害也則漢之登宋之
綸皆與有責焉爾矣泗人之説曰淮之害在陵寢也則
誠是矣夫自陵寢言之視淮南百萬生靈孰為輕孰為
重即捐生靈以䕶陵寢臣子分義宜然耳然而運道咽
喉係之矣予謂運道於陵寢亦何可並言假令運道而
梗也尚可别求以治之陵寢而震蕩也安可顧運道而
聽陵寢之震蕩哉權以子貢必不得已何先之説則雖
别求運道以安陵寢庸何傷然而髙堰之決也又不足
[001-36a]
減泗州之水而盡登之平成也則嘗以頃年已事徵之
矣萬厯二十一年淮水四溢漫髙堰堤上且數尺周家
橋口原自通行而又加決也決髙良澗至七十餘丈而
多也南奔之勢&KR0837若倒海髙寶邵伯諸湖隄一日崩者
至百十餘處而泗城之水減不過尺許則何以故也葢
泗州之下與淮南五州縣之地形一也皆所謂釡底也
淮自西來歴世不為患者以下流無壅得望海而直趨
也故泗州不倒灌淮南無決隄因是以得兼有其利爾
[001-36b]
乃清口之壅則自近年始惟清口之壅也泗州以釡底
不得不䝉倒灌之害淮南以釡底不得不受決隄之害
其地形均也其為害亦均也然則髙堰雖決而泗州之
水不甚得減匪是之故也而誰實尸之今也不咎清口
之壅而專咎髙堰之塞是徒揣其末而不齊其本者也
嗟夫滔滔淮流萬古一日何有髙堰以來歷漢宋千有
餘年泗州無恙而獨今日始咎有此堰也徒曰髙堰未
脩泗州不為波髙堰既脩泗州日苦水顧不曰清口沙
[001-37a]
未塞淮水通流而不害清口沙旣長淮水阻抑而不行
則甚矣其惑也豈清口門限因有髙堰而滋之長耶知
清口之塞不由髙堰之脩則知泗水之利害不在髙堰
之有無矣故清口而闢也即不開髙堰無損也清口而
未闢也即大開髙堰無益也大較可覩已或曰清口之
闢功難而費鉅髙堰之開功易而費省姑從易且省者
為之急則治標之畫也而不知人之有疾治之急而壞
者常十之八九治之緩而壞者不十之二三闢清口之
[001-37b]
沙雖難雖鉅雖緩而其為利也兼而博其究也又有益
而可久譬之治疾者善切人之脈理扶其元氣通其闗
膈不惟病可去體而壽且日躋平康者也決髙堰之口
雖易雖省雖急而其為利也鮮而偏其究也又貽害而
罔功譬之治疾者不視人之虚實刳其腸胃多其汗下
不惟病未必中而命亦隨以就斃者也此治病標本之
數可坐而策也或曰淮決而南由𤓰儀入江能使泗不
害髙寶亦不害豈不兩利而俱存乎而不知淮南之地
[001-38a]
由髙寶而東則俱下由邵伯而南則又昂淮之不得達於
江也地限之也何以明其然也漕河髙於湖者六尺有
餘鑿之使深以通湖流達於𤓰儀僅可轉漕耳今髙堰
一帶方四十里兩岸之聳殆如山峙稍遇旱乾常苦淺
澁然且儲五塘之水豫接濟之防今五塘雖壞故迹猶
存古人建置良有深意頃年湖水為患藉令可直洩於
江則隄不至決水不盡東豈不便計然而不能者其故
可想已萬厯五年大闢通江諸口矣湖水減不盈尺漕
[001-38b]
河舟楫三十里内幾不為通萬厯二十年又開金家灣
芒稻河矣隄決如故湖水東奔曽不能少殺其汪洋之
百一此南北低昂之形可坐而照也由斯以譚其與髙
堰決而泗州之水不為減者理有二致也乎夫捐民生
梗運道而可以安陵寢也可為也然而利不勝害也捐
民生梗運道而未必可以安陵寢也不可為也是一舉
而利與害兩失之也而況陵寢之必不可水也運道之
必不可梗也民生之必不可捐也深長之慮兼利之䇿
[001-39a]
宜在彼而不在此矣若陵寢之髙𤣥宫原未濱水泗人
之噪訛言出自浪傳則有諫議之䟽在又何敢輕置喙
焉予淮南人也盛言髙堰之不可開與泗人盛言髙堰
之必可開也有如聚訟得無各為其鄉也與哉顧泗人
所言者情也而揆諸理則非是專利於己而忘其以隣
國為壑者也予所言者亦情也而揆諸理則是是兼利
於人而欲其以天下為公者也天下事非一家私事予
故直敢謂髙堰必不可決淮水必不可南惟自信諸理
[001-39b]
而已矣而敢求同於俗乎今總河督臣主分黄謂髙堰
不可開矣漕撫督臣主導淮謂髙堰難輕廢矣奉使科
臣主勘議謂髙堰不得縱淮而下矣按鹽漕江諸臣主
㑹理僉謂髙堰不得棄置而清口急宜䟽濬矣司空之
評覆不爽廟堂之主裁甚確即予安用此喋喋為哉第
恐水性何常人言易惑嵗脩之碩畫不守危隄之蟻穴
難防有謂任其自削而聽之者淮南他日之憂正未歇也
雖然國家萬年之鼎業方崇東南億數之氣運攸繫豈
[001-40a]
以區區一堰而有他虞者予之為此論著也儻亦曲突
徙薪之先圖而杞人憂天之過計乎
  論正改漕兊
圗所列五州縣歴年之水顛末業已備具論中矣洚洞
之警平成無日賦役之數一定不移萬姓所日夜延頸
而待者獨望有朝廷浩蕩之恩而已顧錢糧額派於縣
官為維正之供於百姓為有常之賦則起運存留兩端
耳起運如内庫上用及京邊軍需是已存留如官生俸
[001-40b]
廩及地方經費是已數者有一之可缺乎缺一不可奈
何得輕言蠲大司農於四方奏報灾傷徃徃急起運而
緩存留而不知存留之於地方即起運之於京邊無得
而緩焉者也故急起運者實徵也緩存留者虚文也然
則所望浩蕩之恩者何由漕糧之改兊改折是已何言
乎改折也漕糧正兊以石為律有補閏二六等費計納
銀一兩二錢有奇而改折重則七錢輕則五錢止矣何
言乎改兊也漕糧正兊以石為律有水脚過湖等費計
[001-41a]
納米一石七斗三升有奇而改兊則加耗米二斗五升
又加變易米二升止矣改折之數年例若干漕司留以
待四方不時之灾而改兊之數均派各省聽其臨時自
相酌量調劑而已故改折非撫按勘實灾至九分五釐
以上者不得輕許然大司農猶有嚴禁之請改兊聽之
司府就地方之原額為派單之多寡大都不相上下予
不識漕計此其大略之數如是也今興化以頻年被水
漕糧盡從改兊矣改兊未已并改兊盡折色矣折色未
[001-41b]
已并折色又盡從永折矣浩蕩之恩廣被於興化者如
此頃當路又因興化以及地方同有是灾者俾髙寶漕
糧亦盡從永折之例矣是浩蕩之恩推廣於髙寶者又
如此而獨泰州一不與也士民思之不得其故相聚而
扼腕曰使州田而異於興化也無怨也使州糧而輕於
髙寶也無怨也今田之沈於水也于興化非有疆界之
别糧之出於田也於髙寶且有輕重之殊何乃見棄當
路不䝉體勘豈不沈寃於覆盆而號泣於向隅也乎哉
[001-42a]
矧復使為興化代糧抑又寃之寃矣請得肆言之維揚
一郡三州七縣秋米共貳拾壹萬捌千捌百玖拾陸石
貳斗貳升於内額坐起運正兊米陸萬石改兊米叄萬
柒千石以均平之法言三州七縣視額糧為例每糧壹
萬當正兊若干石改兌若干石此一定自然之數也以
通融之法言三州七縣年視豐歉為例豐者加正兌減
改兌歉者増改兌減正兌此臨時劑量之數也於徵輸
之内寓輕重之權要以不失維揚玖萬柒千起運之額
[001-42b]
以足國家漕運肆百萬之儲而已漕規立法之善所從
來矣故泰州額糧伍萬貳千有奇當得正兊不過壹萬
伍千改兌不過玖千貳百而已嘉靖三十年以前此數
未之或爽雖准通融之法臨時㣲有増减計於均平之
法成數無不脗合各年派單由票府州見存卷案歴歴
可稽也其後正兊忽派至貳萬玖千陸百視原額驟増
壹萬肆千石而奇矣改兊忽派止壹千玖百伍拾視原
額驟减七千石而竒矣懸絶已甚奉單之日靡不駭而且
[001-43a]
疑然竟莫知其所自起聊一具訴而當路輒不報也嗣
是年年因仍遂為常例而不聞有所更訂者夫以一郡
正兊陸萬石而泰州至貳萬玖千是十分而五也一郡
改兊叄萬㭍千石而泰州止壹千玖百不十分而一也
増正兊一萬五千石嵗計多徵銀壹萬陸千兩多徵米
玖千五百石則十分而又加七也民之重困不啻塗炭
而倒懸矣顧不知漕規於各省果如是偏重而不均否
耶假曰奉㫖則必有題奏章疏可據也假曰額例則三
[001-43b]
十年以前不應有異同也假曰應増則維揚總賦未見
部文奉有事例續派也三州七縣一也此旣有所加彼
必有所減此既蒙其害彼必䝉其利葢嘗得其故矣先
是興化政府及第篤厚桑梓維時水灾尚不似今時之
困然己力為之地而當路因以一郡改兊漕額盡叄萬
貳千派於興化餘伍千有奇派於三州六縣爾夫興化
旣以改兊易正兌則應得正兌原額仍就三州六縣公
分之可也三州六縣既通减改兊則應得改兊原額仍
[001-44a]
就起運正兊内逓加之可也乃不一衡量而徑以興化
壹萬伍千正兊舉而盡裁之泰州彼兩州六縣者正兌
未嘗一失故物而起運驟反逓減有差此何以説也對
興化言是泰州為興化全代正兌也對各州言是泰州
為各州縣分代起運也揆之天理則不通質之事體則
大謬不知當路何以㑹計也抑有由也葢衆怒難犯加
糧於衆邑則羣起而噪者必多殊費居解不如一邑之
可欺也編户之逺無如泰州也額數之重無如泰州也
[001-44b]
挈而與之足可掩覆不如各邑之難敵也故興化宣言
曰泰州有上河富郡也非興化所得望也當路信之謂
泰州眞富郡也果興化所不得望也噫何其寃之甚也
蚩蚩之民亦將何所控告哉當是時下河猶未沈水也
民力尚未殫竭也躭燕雀處堂之安而無鴻雁集澤之
感則亦因循已爾今則沈爾田矣傾爾家矣呌閽無自
泣路堪憐誰生厲階至今為梗能不追怨當時之首事
者乎今夫富室兄弟之析產也一取數多一取數寡然
[001-45a]
而皆不失富也心雖不平而猶以富故不之較爾一或
貧矣則豈得不追怨於析産之多寡而求鳴之官也富
室百姓之當差也前役原輕後役加重然而力尚可支
也心雖不甘而猶以可支勉强應耳一或貧矣則豈得
不追怨於輕重之不均而求脫於己也泰州今日何以
異是糧非洪武之舊强代興化之賠興化政府所以為
興化則得矣其如貽怨於隣境何勢窮數極返本還原
不當復泰州之故物耶若終念興化之不能復也破格
[001-45b]
題請令兩有所存不亦無偏無黨之政乎如不其然則
請當路親舉玉趾特詣泰州興化之境履畝而勘周詢
而咨度焉地之髙下同否田之被水同否正兌之獨加
於泰州順否改兑之獨存於興化安否起運之并代於
兩州六縣是否然後以先年具題之疏及所以攤派之
由的然示以當加當減之故毋使不知而暗賠曉然諭
以公平正大之理務令心悅而誠服即雖不䝉一體蠲
恤而亦可免退有後言矣操筆至此不知其憤懣之何
[001-46a]
從也獨念此中曲折當路借㓂兹土者曽未考其端倪
亦未暢其履歴輒敢備論直抒惟仁人君子誠留意垂
覽焉
  論農政專官
圗所列諸水久為地方積灾而以浩蕩之恩均平之政
望之當路情見乎詞矣蓋不得已而為萬民請延旦夕
之命則然耳已伏而思之國家有不可頻蠲之正賦黎
庶有不可幾幸之屢恩今嵗嵗而水也嵗嵗而灾也請
[001-46b]
之則嫌於數不請則困於嵗是兩難也幸而得請也雖
稍甦其涸轍曽無補於菜色涓滴之惠在下而虧損之
額在上是交困也况不得請之日多而得請之日少得
請之地方偏而不得請之地方不均也是皆非可久之
道也欲久而可繼其惟脩農政乎欲農政之脩舉其惟
設專官乎請得縱言之有天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
為天然民不能自為天而待有天下者為之天故務農
重穀治田里闢土地所以輔天以利民之天也天道之
[001-47a]
常也可久也恤灾捍患捐租賦薄税斂所以補天以救
民之天也天道之變也不可久也嘗謂雲漢之禱祠不
如七月之稼穡也賜租之詔令不如甫田之詩歌也繇
賦之減除不如秉穂之滯遺也荒政之講求不如農事
之脩明也與其延焦爛之上客毋寧聽曲徙之先圗則
所以治淮南之地而使水不為灾灾不害嵗者則必有
道矣葢天災流行何國蔑有非人力所能挽然淮南之
水非必盡出於天灾也不盡出於天灾則必有待於人
[001-47b]
事也三十年來人事則何如耶嘗見大治湖隄矣治隄
者為漕也非為百姓也又建減水閘矣建閘者為隄也
非為百姓也又開汜光月河矣開月河者為避湖險也
非為百姓也又疏金家灣矣疏金灣者為殺湖勢也非
為百姓也近議闢海口矣闢海口者為導淮也非為百
姓也名雖曰欲以兼利民生而卒不能兼利者何也則專
與不專之由也天下之事專則一一則必精精則必日
起而大有功不專則二二則必略略則必緩圗而不睹
[001-48a]
其效國家轉漕東南不得不急髙寶湖隄試觀今日上
下治河使者殫心竭慮内無遺䇿儲材鳩工外無餘力
幾胼胝其手足而不言勞也露居野處至舟以為舍風
波以為家而不言苦也以故頻年洪水而轉漕迄無患
于阻梗者則專之為效可睹已即今淮流一壅朝廷不
吝百萬之鉅費不難侍臣之特遣雖發言盈廷而成議
有定功且不日成之矣豈非以其急且重也而治之專
歟淮南隄内彈丸一隅耳何敢與河漕並言輕重緩急
[001-48b]
矧上而撫按監司下而守令林林如也莫匪治民之任
而謂何以專耶卽專治之不過徹水道開海口兩者而
已而謂何以為專治耶噫嘻此正所謂不專者也淮南
與漕河相提而較是誠輕矣緩矣然以生齒則億萬而
兆也以貢賦則三十萬而五也以煮海則百二十萬而
盈也縣官所仰藉者直淺尠云乎哉撫按監司臨之上
矣然而分尊而勢隔也太守總一郡而父母之較近矣
然而政旁午而地逺也州縣守令畫地而君長之最親
[001-49a]
矣然而各為其民血脈不相貫肘且掣而不能如意也
以故頻年洪水非不加惠於民為請蠲請賑而農政水
利卒不聞有為百姓經理而圖維者則不專之為效亦可
覩已孟子曰今之治國者猶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愚謂今日淮南之農政亦若斯
矣王文成言曰事成於責任之專一而敗於職守之紛
撓事每思此天下不足平矣愚謂今日淮南之水利宜
用此矣不觀江南事乎三吴以財賦之區也得專勅憲
[001-49b]
臣董其事又曾遣直指廵行之今即不敢望三吴謂宜
略倣其意特為設一府佐總千里以内得專理焉而署
其銜曰同知題其職事曰專管淮南高泰寶興鹽水利
農政給以闗防重其事權與今管河同知並峙而分猷
俾一治隄以外一治隄以内一治其上流一治其下流
若車之有兩輪也門之有兩樞也若果行此利當有十
請得熟數于前曩者海口之不治也與治之而旋復廢
也迄無成功久矣有專官則日討論其故而計畫之或
[001-50a]
開或守惟所建置利一矣千里而迂水所經行常虞其
梗而不達有專官則日經行其地而考求之可疏可闢
惟所規恢利二矣湖之瀦水其高墊欲使深也四圍欲
使垣也有專官則日相其土宜而荒度之其濬其築惟
所裁成利三矣五州縣之交壤也諸鹽塲之錯居也田
間水道有此謂可通而彼謂可塞者有彼見為利而此
見為害者常苦矛盾有專官則身履其境是究是圗不
得不歸於畫一利四矣鹽城隷淮安與髙泰寶興恒不
[001-50b]
相入如石墶一事彼此爭不能决他可知已有專官則
并屬兼轄得運指之便無曲防之虞利五矣三十年間
流民移徙靡定野多廢田村各丘墟有專官則一一經
歴還定安集凡守令政不能及者得提衡而禀承焉漸
望田野治而流移復利六矣洪水為灾以平時講求不
預耳有專官則有以待其來即不能使灾不害歲而勘
報拯救不至參差何處被水獨慘何處被害尚輕均平
齊一州縣不得上下其說踏勘無煩重委之官利七矣
[001-51a]
上流之壅往往隄決以下流不能通也有専官則下流就
治上流自歸水由地行隄可易守不至臨渴掘井之急有
益漕計利八矣猶未也千里水蕩盜賊出没無常此所謂
萑苻之澤也因而申明約束有則捕論平則消弭冦盜寢
其邪心利九矣鹽利所聚民有争心私販公行莫可禁
止元末張士誠起於此地鹽徒可鏡也令二三廵司總屬譏
察通其利而除其害鹽政因以脩舉利十矣夫加設一官
坐收十利儻不為偏見臆説乎誠能急議題請蚤為區
[001-51b]
畫於四方州縣守令有才守兩優聲稱藉甚者選擇而
使之委任而責成焉千里水國治則其職也不治則其罪也
不容他諉矣而謂五年之内有不臻平成之功者無是理
也其與今日請蠲明日請折無益民窮有損國計可同
日而道哉或曰設官滋擾卽以治河者充之可爾不知治河
者嵗脩長隄日且不給復兼水利自不能興是兩棄之也如
江防一事也𤓰洲設有專官豈能復兼治河漕河一事
也治河設有專官豈能復兼農政一方水利即不得比於漕
[001-52a]
河獨不可並於江防耶維揚一郡此三同知者竊以為
均不可少也或曰公署俸薪門皁民間增𣲖於灾疲不
滋累乎此可不煩增派耳州縣例有府館以備行役
稍為脩葺足備分署令其春夏駐泰州秋冬駐興化而
日廵行其間可也缺官柴馬徃俱充餉於内扣留自當有
餘門皁卽於五州縣聽差額數更番而用之豈以一郡
而少此奈何云增派為也語曰事苦則慮易予不忍鄉
人苦念此至熟矣愚者之一得芻蕘之管見何敢隱忍
[001-52b]
不為當路一致其欵欵而闇劣寡識於理事顧誠不知
何如爾嗟夫水害驅逺民有舄鹵生稻粱之歌河伯為
殃民有膏腴成沮洳之嘆善乎林諫議之䟽其言曰桑
田成海天行之數誰則違之人定勝天轉移之力誰謂
難之故今日而謂民生不足重也民利不必興也第聽
任之天而已則無望焉矣若猶不棄置而屑越之姑不
必他論捍海長隄綿亘百四十里豈不稱艱鉅范仲淹
一監倉使耳不吝創築百世頼焉豈以今日之水而禦
[001-53a]
之無䇿又豈以淮南當路無繼仲淹而起者乎億萬家
延頸舉足盻盻然日望之矣
  附泰州利病
天下郡縣廣矣大矣其中利病亦因之予既論著泰州
水灾矣其一切利病所當急為補救者輒亦附具如左
 一曰興化新隄夫下河水道綿邈無一可通陸者萬
  厯己夘庚辰間興化尹偶謂高郵往來舟行良苦
  始倡築隄之議而興化居民利有此隄可防邵伯
[001-53b]
  湖水因賛其決遂築隄由興化至髙郵長計壹百
  貳拾里自有此隄以來泰州西方宿水不得宣洩
  遂受興化曲防之害矣葢下流地昂於東而低於
  西大水瀰漫時東西一耳未可見也迨至將平之
  日西方宿水遂為此隄中亘而不得去雖有水門
  數處然亦不得通流以故泰州境内西半沉田獨
  多職此之由耳夫使此隄而可以隔高寶湖水使
  不至泰州也則泰州雖西當其害而亦北頼其庇
[001-54a]
  可以無言然而水自高寶倒灌者其來如故水至
  冬春消落者其去獨後況邵伯湖決於泰州為剥
  膚之災而頻年湖決不在高寶而在邵伯乎頃有
  興化西方成熟而泰州西方尚沈水底者甚矣興
  化之不仁也此其害獨在西前論故不著今特附
  見於此云
 一曰荒廢虚糧夫糧因於田田廢久矣而糧猶如故
  雖束於額可同於熟乎葢沈水之田或猶冀於水
[001-54b]
  平之日而久廢之地終無望於復成之期卽令雨
  暘時若年和歳豐彼廢田者久已化為湖蕩永無
  可耕之基矣計之不下數千百頃此數千百頃者
  糧不下萬餘石其胡以取盈也耶即曰額數難蠲
  而酌量於多寡之分調停於緩急之序竊謂有司
  者不可不加意一覈之也
 一曰民竈徵輸兩淮運司鹽課甲於天下竈場三十
  泰州居三之一有奇竈買民田十之三四其輸糧
[001-55a]
  同也其論差以新舊為則也葢嘉靖貳拾壹年以
  前為舊竈貳拾貳年以後為新竈亦既體恤之者
  至矣乃新者詭而為舊以避差役已屬弊窟而徵
  輸之法又往往束於竈而法有所不行起運存留
  額數也竈稍完起運而不納存留催科比較通例
  也竈專抗催科而不赴比較官亦且無如之何專
  責民間完及分數而其拖欠者盡舉而屬之竈矣
  歴年完欠數目可考而知也已往不論姑自萬厯
[001-55b]
  十九年以後言之僅五年爾而竈間拖欠者至貳
  萬肆千叁百捌拾両有奇民間代竈那解者至貳
  千貳百陸拾兩有奇此可謂有朝廷之法乎哉夫
  被水一也民納不耕之税而竈則自為蠲也民賠
  無田之糧而況復代竈納也凡遇徵辦𦂳急則椎
  髓之苦專在民而不在竈幸值恩例蠲除則賜租
  之惠盡在竈而不在民嗟夫民亦何辜而至此也
  其間弊竇殆難悉數竈間里役往往多豪猾通同
[001-56a]
  胥吏善為姦利每遇催徵多方影射聞有一貧者
  輪當竈里因而致富又聞往年竈里曾徵糧數百
  赴州上納而一吏反教之攜歸因而𤓰分由斯以
  言則拖欠之弊豈盡在竈户之零星者哉可慨也
  已近在事者不得已有民竈分徵之請聞又格於
  議且中寢矣然則將終聽之而已耶竊謂分徵即
  不能行而除姦袪蠧在董鹽政諸大人君子似當
  捐成心為地方一留意焉
[001-56b]
 一曰包區累民州壹百捌拾柒里各立為區以便催
  徵有定數矣自嘉靖丈量而後十年一造推收過
  割姦民猾書因而為弊積有歳年遂至虚懸之糧
  數千石有司不得已分之各區代納名曰包區此
  何政體哉曩者備兵使傅公曾一查之纔有端緒
  而内遷之報至矣并清出者尋復失之今又二十
  餘年矣不惟包區如故而虛懸又復增焉長此安
  窮此其弊在各里總算也卽欲清之亦自有法顧
[001-57a]
  任事者宜何如耳語具前集與游太守書中兹不
  備論
 
 
 
 
 
 
[001-57b]
 
 
 
 
 
 
 
 敬止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