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7 天下郡國利病書-淸- (master)


[026-1a]
鳯翔府志 田賦 田以出賦賦以凖田古之制也八屬各有
是田而各有是賦也宜若一定弗易而往往有不然者其故可
推知也故里甲貧民多至流移豪右者或㩀其業乆假若真即
义張大聲勢而流移者懼自逺徙于是户口漸减矣况老書黠
筭交倚責重反覆相幻以故詭寄田糧多寡交錯諸役紛紜日
異月殊虚陪課程指名責實此奸偽日滋積弊日深若一長吏
清心嚴法而可革祛者也至如鎮厚縣分糧三百石派于鳯翔
縣各里鳯翔縣派牛站於平凉府各逓運所若干每年徴銀靡
定寳雞縣地方逺僻人多詭行歲徴稅糧稽遲涉難汧陽縣
雪白里原自麟逰縣出分者徴納賦税并各雜役十惟一二玩
[026-1b]
法乆而負固深頑民老不識官長面者觀風君子經畧全陜調
停酌中使斯民共霑聖王之化無有俾不均之嘆焉其物産
也天時之失宜地氣之運動昔日所豊者今日或牿矣日浸月
滋而八屬各産土物則為生民日用之養物類之有無不可以
相通此造化機緘之妙當途君子豈能容心於其間耶
[026-2a]
漢中府志水利
南鄭縣 亷水河堰 石梯堰 楊村堰 老溪堰 紅花堰
 黄土堰 石門堰 石子拜堰其山河馬嶺野羅鹿頭見褒
城堰志盖両縣共利之也
褒城縣山河堰在縣南長三百六十歩横截龍江中流而東
遶資以溉田乃漢相國蕭何剏築為豊儲計曹参落成之古刻
云巨石為主瑣石為輔横以大木植以長樁列為井字蜀諸葛
亮駐漢踵其蹟宋呉玠吳璘相継脩築至今利頼其下鱗次諸
堰皆渊源扵此 金華堰東南六里乃山河堰水折流之總渠
也 第三堰南五里乃龍江下流分東西両渠南褒漢中共之
者 高堰 舞珠堰 大斜堰 小斜堰 龍潭堰 馬湖堰
[026-2b]
野羅堰 馬嶺堰 鹿頭堰 鐵爐堰 四股堰 流珠堰南
八十里星浪噴迅勢若流珠亦蕭何所築也嘉靖二十八年堤
岸傾圯用力寔囏邑監生歐本禮相方度宜濬源導流編竹為
籠實之以石順置中流限以樁木胼胝數月方克畢工至今頼

城固縣 楊填堰縣北一十五里出湑水河宋開國侯楊從義
扵河内填成此堰故名城固縣用水三分洋縣用水七分 五
門堰縣西北二十五里出湑水河元至正間縣尹蒲庸以脩築
不堅改創石渠以通水利弘治間推官郝晟重開之俱有記
百丈堰縣西北三十里横截湑水為堰濶百丈故名 高堰
盤蛇堰 横渠堰 鄒公堰 承沙堰 倒栁堰 西小堰
[026-3a]
上官堰 棗兒堰 周公堰 沙平堰 東流堰 坪沙堰
西流堰 流沙堰 鵝兒堰縣東北十里寳山之麓相傳二龍
化鵝戲水堰崩故名
洋縣 斜堰縣北五里堰居灙水下流歲苦衝崩萬曆十七年
知縣李用中以石條横甃數丈許仍東開土渠灌溉資之 土
門堰縣北十里 灙濵堰縣北一十五里堰水所給甚逺下有
断澗二歳每為板槽引水值水横發槽輙淪落田涸稿民甚苦
之萬曆十五年知縣李用中創石槽二極為完固始永濟矣有
碑記 苧溪堰 二郎堰 高原堰 三郎堰
西郷縣 金洋堰在縣武子山後有大渠一支分小渠二十有
五其名不具載 五渠堰 官荘堰 平地堰 空渠堰 東
[026-3b]
龍溪堰 西龍溪堰驚軍壩堰洋溪河堰 高川河堰
高頭&KR0309堰 長嶺岡堰黄池塘堰 羅家坪堰 梭羅關塘

沔縣 馬家堰 石門堰 白崖堰 石燕子堰 天分堰
山河堰 金公堰 三岔東堰 三岔西堰 石刺塔堰 羅
村堰 金泉東南四十五里源泉湧出灌田千餘頃莫底泉
東南四十里泉出不竭俗傳無底灌田百餘畆
寕羗州七里堰州西七里嘉靖間知州李應元脩溉田十餘頃
他近溪處所多有小堰
[026-4a]
按築堰溉田為利最大厥工亦最囏歳出
樁貲歳動夫力苟無法以變通之則利
源反為害叢矣故議者謂篠箘之宜置也
拍築之宜堅也衝崩之宜稽也堰長之宜
擇也夫册宜清桐口宜石而灌序之宜定也
蓋 置則樁可省築堅則堤無潰衝崩
稽而𥙷脩有數乾没者何所作其奸堰長
擇而督率得人規避者何所施其巧夫册
綜以清斯無偏苦之憂柵口砌以石斯無
盗挖之弊若上四下六之次序有定則上壩
[026-4b]
下壩土分願各得所稱水利者信乎其為
美利而積于不涸之源流于不竭之瀦矣
[026-5a]
茶課 西鄉縣二萬九千六百八斤五錢何
大復曰漢中之茶産于西鄉故謂盡茶地余
問之不然西鄉茶地惟王里耳三里去縣又
四百里經于豺虎寇盗之窟比以加賦其民
晝夜治茶不休男廢耕女廢織而莫之能
辦也扵是乎有逋户焉
[026-5b]
[026-5b]
陵文𥙿公知命錄
咸陽西三十里馬嵬鎮在焉又西四五里即馬嵬坡楊妃葬處夷
然一壠當路傍問之土人云楊妃粉穵土四尺餘可得如礓砂石
研之可傅想亦一時傳會之談
漢中形勢絶佳渭南諸山深厚七百餘里擁蔽其後西南巴蜀東
接荆襄不惟輓輸之易而饒沃亦甲天下曹洪謂三嶽三塗皆不
及非虗談也異時亦一都會之地
益門鎮在渭南二十里而風景氣候與關陜廻别秦漢界限天地
自然之理也自此入連雲棧七百餘里惟鳯縣嶺雞頭關二處最
險鳯嶺則迤邐而高雞關則陡峻而裊自入武關而南棧明始相
連屬有甚孤危處真天下之險道也武關以北棧道才十一爾按
[026-6a]
宋大安軍圖經云橋閣共一萬九千二百一十八間護險偏欄共
四萬七千一百三十四間本朝洪武間普定侯所修連雲棧橋凡
四十五處共九百六十七間方正學發褒城過七盤嶺宿獨架橋
閣詩一橋至一百四十二間今橋無数處有一橋才十餘間而行
旅無阻想漸次開闢矣
金牛事載蜀記胡曽詠之前人多有辨其非者今沔縣西百里金
牛驛在馬西十里餘入所謂五丁峽峽本天成斷非人力所能與
實漢水之源至若險陡阸隘處似有斧鑿如棧道者或五丁所為
傳疑可也入峽二十里東西相對兩巖上有石鐘石鼓形像宛然
民間有謡如地鈐者曰石鐘對石鼓金銀有萬五若人識得破買
了興元府賈胡過其下疑有寳鑿之金鐘形有殘闕馬
[026-6b]
寳雞南二十里為大散關和尚原在焉山自西來即秦嶺一支不
獨為秦蜀之界亦中國南北之界也凡水在嶺南者南行通名曰
江水在嶺北者北行通名曰河朱子釋河亦曰北方流水一通名
[026-7a]
[026-8a]
延綏鎭志
河東劉敏寛曰按榆塞古朔方地河流自西而東由寧夏橫城折
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由黄甫川入葭州界謂之
入套紆廻二千餘里環抱河南之地謂之河套自古郡縣繡錯其
中明初卽唐受降城故地營東勝跨河北以衞套中我人登城一
望則平沙漠漠無林阻見百十里而遥匹馬一人不能隱敵輒望
城引去遂遠居沙漠河限之而套爲内地時候河冰乃乘間入犯
我所防者秋冬耳春夏得以其餘力田套中修城守其往来侵邊
惟遼東宣大寕夏甘肅莊浪一帶頻茹其毒而延慶無患者河套
蔽之也迨東勝不守外險旣失彼始渡河無所忌矣先是鎮兵駐
綏德苦於遥制遇敵入犯比出兵每不及而返其後都御史余子
[026-8b]
俊撫延綏相度形勢東至淸水之紫城西至寕夏之花馬池築邊
牆二千里增置營堡創榆林衞移綏德重兵鎮於此淸釐陜人有
伍籍詭落及罪謫者徙實之擇其才子弟爲建學立師敎之又開
界石外地興屯田歲得糧數萬石事皆創始而經畫煥然自是榆
爲雄鎭弘活中朝廷淸明河曲無患然東勝終己不復法乆復玩
邊墻日頽薄不治而癿加斯蘭每歲八月自河西入套中圍獵春
出剽宣大以為常七年火篩冦固原詔起都御史楊一淸總制三
邊於是始復申搜套復東勝議而卒不果行孝宗之後逆瑾專政
以修邊過費而邊備日弛嘉靖中總督侍郎曾銑上復河套議而
終梗之又前之言套可搜者非一人而王越行之有明效使當時
力主之何至有後患㢤
[026-9a]
中路論曰榆林城在常樂&KR0854寕之中文武開府其間五營重兵彪
騰虎踞且左山右水固天設之巖疆全鎮之上游也&KR0854寕波羅相
去八十里中雖有響水一堡去邊七十里舊恃無定河為限所慮
者氷堅之時耳今河水淺不足恃宐於&KR0854寕波羅之間添置一堡
移響水之兵守之懷遠威武淸平邊垣雖臨險阻高峰峻坂似若
可據然衝口實多川面平衍如西川小理河汊壩最為首衝若或
大舉南馳則安定白落卧牛諸城悉𬒳其毒矣且東起常樂西抵
波羅沿邊積沙高與墻等時雖鏟削旋壅如故葢人力之不敵風
力也保寕昔稱水澤之區年来瀦水漸涸馬無所飲倘&KR0854寕日就
凋疲則歸德之餉道可虞是今之首當加意綳繆者也然猶有隱
憂焉&KR0854寕常樂實枙歸德魚河大川之衝雕陰上郡在在可慮今
[026-9b]
雖設有中協副将一員可以聯屬一路但兵不滿二千馬止於數
百苟且支吾以幸無事豈完䇿㢤
東路論曰榆林東路黄甫川堡與晉之岢嵐樓子營僅一河之隔
迤西至雙山一十二城岡阜交錯㴱塹高崖蜿蜒四五百里東南
逼臨大河故東路之利利在險也雖間有竊掠而大舉湥入則昔
多未有然秋則慮入雙山之大川南近米脂為最衝冬則慮黄甫
之河氷一馬可度隨時設備其容緩乎且宻邇葭州府谷神木吳
堡諸邑軍民雜居牧保為難為東路計者當以捍禦責之將領收
斂責之有司庶壁可堅而野可清矣
西路論曰延鎮西隣寕夏與花馬池接壤者定邊之&KR1069塲堡也定
邊轉而東爲磚并龍州十五營堡皆依山臨塹倚險可守然寕塞
[026-10a]
桺樹澗平川錯雜為延安之門戶居常小竊秋高大舉較之鎮靖
靖邊猶為要害桺樹澗迤西則曠野平原無險可據新安邊新興
石澇三山諸堡設在腹裏議者欲分其軍丁添貼守瞭未必非補
偏之一策也磚井去定邊五十餘里而遥欲於瓦劄梁增設一堡
如鎮羅堡故事以便接應或以兵糧無措竟同築舍奈之何㢤定
邊西郭之外南北二沙最為邊患除之復聚徒煩畚鍤之勞不若
増築磚墩之為因地制宐也
[026-10b]
[026-10b]
砥齋集 延安屯田議
屯田之制實始金城相其臨戎廣野使戌卒耕稼其
間以十一二輸官十八九自贍歷代行之法 意美
明太祖屯田徧天下九邊爲多而九邊屯田又以西
北爲最其墾田之令以邊方閒田許軍民開種永不
起科開屯之例軍以十分爲率以七分守城三分屯
種有額內額外之殊然法久弊生瘠田荒蕪不治腴
田爲豪强兼併或官校侵奪汨没混亂徒有其名此
體國經野者所盱衡而歎也今延安綏德宜君等處
各設兵防人不下數千大亂之後閒田頗廣誠大修
[026-11a]
屯政耑任責成諭令所在地方有司并鎭守將官一
心規畫設給牛種毎軍一人量給閒田若干務有餘
𥙿則軍爲樂業措置巳定請 㫖永著爲令內省帑
運外省民輸期年之間將變荒磧爲豐壤昜流徙而
樂康足食足兵未有善於此者經界在田開列在籍
非高遠難行之事非幽隱難察之情特在以實心實
任之耳至如地方水泉可引灌漑者令有司相度髙
下經營蓄洩有成功者特與薦剡尤所謂富國至計
一曰之勞百世之利矣
[026-11b]
慶陽府 安化縣驛馬關在城西南九十里周一百四十
步内置廵簡司 槐安鎮在城北一百五十里道路寛平最
為要害宋范仲淹置鎮于此増築周圍六里城門樓櫓
悉具又多設倉厫且道通定邊花馬池諸處又相為應
援足以控制外夷藩蘺中夏矣五交鎮在城東北一百
一十里北至寧夏界五十里 馬鐙寨在府北七十里
横山寨在府北一百里綏遠寨在府北一百里 懷安寨
在府東二百里東接延安府界 金湯寨在府東二百里
 白豹寨在府北三百里寡阜寨在府北三十里大秡砦
在府北三百里 柔遠砦見上宋范仲淹所築周二里今廢
 槐安東谷砦在府東北一百七十里道通安寨川范仲淹置
[026-12a]
 槐安西谷砦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道通環州宋范仲淹
築 永和砦在府西北一百里西控大現川宋范仲淹築
美泥砦在府西南一百里宋范仲淹築雪泥砦在府西南一
百五十里宋范仲淹築 荔原砦在府東北一百五十里宋蔡
挺築天固砦在府西南八十里地即彭原廢縣 通遠砦
在府 里宋築 定邊城見上董志堡在府南一百
二十里 赤城堡在府南七十里 温泉堡在府南八十里秦
覇嶺堡在府南一百一十里並嘉靖中築
合水縣 鳳川鎮在縣東北五十里宋范仲淹置控子午嶺
入西夏界東接本府一百五十里 華池鎮在縣東一百里
平戎鎮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宋范仲淹置西接本府二百六十
[026-12b]
里白牛寨在縣東三十里
環縣 清平關在縣東二十里蕭關在縣西北二里即靈
武地石昌鎮在縣西三十里道通馬嶺威州一帶宋范仲淹
築 馬嶺鎮在縣南一百二十里 安化寨在縣東三十里
安塞堡在縣西四十里宋范仲淹築 平遠砦在縣東三
十里東控大現川宋范仲淹築 團堡砦在縣北一百五十里
宋范仲淹築徐家窑砦在縣北一百三十里 木鉢城見上
寧州 復橋砦在州東五里 早杜鎮在州南三十里新
荘鎮在州西三十里焦村鎮在州西五十里 南義井鎮在
州北三十里鳯凰堡在州北五十里嘉靖中築
真寧縣 橋山寨在縣東三十里安興堡在縣東南一十五
[026-13a]
里 湫頭堡在縣東南五十里 委家堡在縣東七十里解
家堡在縣東北四十里山河堡在縣東北六十里西峪堡
在縣北二十里 高石堡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026-13b]
呉甡按秦䟽 延慶近邊苦寒民多穴處昔人扵山峰要險處設立堡寨以禦虜㓂
今其基址依然臣在延慶日乆習知其俗嘗勸諭父老山寨可以避虜詎不可以避盗凡
數家二村露處之氓皆當聚處山寨寨有城有井有窯大者容千人小者亦容數百人據
險固守有一夫當關之勢若廣業糧粟多備火器無不可守者
[026-14a]
[026-15a]
平凉府志
山海經西去華七百里曰髙山是時洪水未溢髙下低平道直而徑禹治洪水
水䟽土崩山川瓜分升髙歴險澗坂懸絶道阻且紆今乃千里矣禹書曰涇属
渭汭平凉之水涇汭為大分水之源實維髙山髙山東南為小隴西北為蕭関
大原岡巒紏聮不絶咸源華亭白巖涇岀湫頭東北西面等頭放之平凉越涇
而邠汭来匯之踰鴻口涇陽三原以匯渭而入黄河汭源湫頭東南宻邇于涇
東匯華西匯崇信諸水北過涇州之西以入涇山多石砂水皆清𥻘華亭南境
遠門川諸水乃東匯赤城良原靈臺遠溪諸水北至亭口以入涇鎮原匯慶陽
南陽之水過涇州之北以入涇山多黄壤水皆濁流以衆水匯萃&KR1343平可舟詩
曰淠彼涇舟是也自兹以上溪漲峻駛奔流可方栰/也咸䟽為磨磑以治麫造紙
灌溉田園亦患衝決利害相兼矣咸出髙山之陽髙山西南隆徳靜寕是謂山
後之水乃由鞏昌之清水縣以入渭髙山西北鎮原之隂固原諸水匯為東西
海子北為黒水東北以入黄河寒不任灌溉淺不勝舟楫頗為磨磑纔足汲牧
[026-15b]
其利微矣咸出髙山之隂
平凉城南北之水皆入于涇涇出府城西南七十里笄頭山下今曰箕裘巘聲
之轉也巘山頂也地属華亭白巖里百泉之訛也前即湫頭山朝那湫在其巔
其下為汭合華亭崇信三水過涇州西回中而東入涇皆可引而為渠輪而為
磨以治榖香及𥿄分溉田園民所利也百泉涇東過空同至龍尾山之陽則六
盤牛營迤東北山諸水匯焉而涇流始大東去府城西北一里而遥隂䟽為中
内外三渠陽亦渠東西二十里為磨以百數咸估五七百金分流漑園咸畝直
十全以上或至三十全少者畝三五金池塘臺榭花卉竹木相望而楊栁尤多
皆諸宗豪貴産也卉以石榴山茶牡丹芍薬菊為麗魚以金銀玳瑁為上竹以
鳯瓦為貴他殆難枚舉也嘉靖庚戍以来水旱不均旱則争决涇涯以増渠而
莫或閉潦水大至涇乃棄故道而大决諸渠漂毁園池臺榭植物城北盛觀蕩
為砂礫唯東方尚存其半西北所餘無㡬也今方講求導閉之術法當于城西
為大堤以扞涇而曲置水門以通渠不可緩也北城之闉温泉岀焉即古柳湖
[026-16a]
為韓之囿樓觀陂塘魚柳荷蒲甚盛作土城砂堤以護其北涇不能侵此其證
也泉東流過陶将軍萬竹園余北郭之居溉地三里而既東郭新街廂之中橋
曰太平水曰小谷即浚谷也谷高數丈郡南山諸泉匯焉闊及歩源遠三十里
入于涇東西溉園各里許而山水暴漲盈溢嘉靖六年六月遂漂破東郭室廬
溺居氏以萬數沸聲如雷有漂至西安尚生者分守參議閩人陳君毓賢始築
夾河城今随壞輒築又東二里曰岨谷東南山泉所匯闊及步源逺八里溉視
浚谷而暴水頗減亦築夾城北入于涇自此而東則南北山谷之水咸入涇而
民以利汲灌多負水以居暴雨至漂溺亦多矣
歴考諸州縣志父老所傳與余所見徭租逋負立法之弊有十二而賕盗不與
焉國𥘉以江南賦數多失實誅户部侍郎郭桓等而秋糧事發之民皆充軍
天下震懼西人質朴自占户率數十石糧有官者或至百石𥘉諸将失利定丨
西元将王保保大掠西民而北州縣空虚民單丁烏户無妻為丁名曰好漢丨
糧有司得免咎是時法簡吏清民唯辦正徭糧而已徭無私役糧以地所出大
[026-16b]
小麥穀豆斗斛平㮣一夫一婦牛二犋墾閒田二頃荒肥暢茂風雨時調可穫
三百石以十之一納官三十石而至足矣輸倉即受固無留難索取折銀也故
徭賦昜足民支塩于官里長總 車運之牛車逓行每歲不過銀三分而一 家
之食塩足矣更不買塩而食也故公私皆利然單丁無妻者一世而絶每十户
有一二户焉而八九已代輸不支矣立法之弊一也自占糧雖多荒地山林亦
廣固将以予民使生息開墾也子孫多而開墾溥者地必大子孫寡者尚不能
守其原業田畆日削不均之弊二也不均必訟争訟争必買求将安取財故田
園折而輸宗室豪强軍校矣侵陵之弊三也健訟者勝不訟者負良善蒙辜奸
猾肆志風俗之壞四也又增監苑衞所旗校官吏諸人十倍州縣盡奪民地地
無定分而宋室豪强軍校益乘勢便漁逰民商賈盗賊附勢射利富强兼并官
法莫之能禦而里甲日益侵削不存十之二三夫以十存二三之民與業而代
輸十失七八之糧與徭勢必流七大弊五也
高皇時駙馬都尉歐陽倫敺逓運載私茶蘭州大使以聞即誅倫及阿奉諸官
[026-17a]
吏而賞大使是時驛逓非奉 符驗遵定數孰敢冐濫故驛逓清樂而里甲不
櫌今官之百費倚民取辦而吏胥因縁為奸民一當里甲充驛逓焚室廬敺妻
子而奔亡矣甚乃殺其襁負有死之志無生之樂盗賊群起法不勝奸夷狄乘
之四隅交難廣設戎職增募軍旅而民病愈甚矣此其大弊六也三歲考績三
考黜陟弘冶以前未之有改然典憲簡嚴都御史御史風裁彰灼故吏乆而民
不煩也是二察院者如網有綱綱舉而目張如桶有篐篐固而無漏今則漏網
吞舟計日年利送徃迎来取辦頃刻乞貸陪儥生理滅矣大弊七也官既知其
弊宜大有以捄之乃以官吏犯法之物例歸于公官之迎送既不能免其一而
輸公復加為二民力且盡公無所得大弊八也民少官多徭必增又重以土兵
提編徭大増而民丁少日增日盛其弊九也糧改徴銀糶禾數倍輸銀加耗又
將倍之承平乆墾地利瘠薄所收不給官糧何以自給其弊十也力差准銀大
寡一人終歲坐食以役非十金不能而舘庫諸役又将資公費終歲至百全以
上其弊十一也今傜役之目曰貢物盖無㡬也澤至渥矣曰暦銀曰科貢費皆
[026-17b]
禮也曰門曰皂給使也曰庫曰斗守財也曰弓兵曰民壮曰機兵捕禦曰曰土
軍征役也曰鋪司兵廵逓也曰驢天曰馬夫曰牛夫供饋公命也㫮官所需而
不可缺一焉者曰里甲老人非傜也所以董治教者今舍隸弗役而役民壮機
兵非制也甚又以里甲充隸以市民充隷原設衛所大則征討小乃捕禦無衞
所者乃設方兵無巡檢者乃簽兵壮今平凉衞所四布餘軍不以捕禦而為衛
官私役廵檢司以十數而弓兵咸納月佑不以捕盗不應公役而加以兵壮重
以土軍頓設之軍食民租衣民徭隱没弗究而民之代軍役者四焉其弊十二
也曰民校厨事新 封郡王也曰養牲户曰楽舞生曰齋郎奉 王祭也又曰
陵户墳僭稱陵而私役民殆無法矣群牧所弗飬牲軍校之餘弗充樂舞齎郎
給新封之校厨皆非也民校取一人焉足矣或户取之户畏病輒行賂祈免或
舉州縣取之官慮其弊乃議觧銀十二兩祈以免役也既又役校而觧銀其絶
而弗嗣者官弗檢收而新封者又輒簽民病極矣夫非理役民弗畏忌也而又
索其進退交際之貨賄民是以重病其弊十三也
[026-18a]
平凉縣為里二十三原户二千五百三十䂓方㡬百五十里地非不廣民非不
足顧今衰微不能自存何哉盖嘗深思其故矣天造之始大亂甫定南山涇濱
咸森莾斥鹵之地以待開墾未㡬而建苑馬監牧焉故奪諸民未墾之田也計
畆過府賦數等又有平凉衞之屯焉復取民未墾之田十一百年後又建固原
衞継又増置苑監唯意之所取凡民田之絶弗業者舉以予之而宗室男女封
者盈千生各有田業殁各建塋域僮僕守衞悉取諸至近而足又不啻十之五
而民始大困賦始大殿近府之縣平凉華亭甚而公私匱竭矣两寺監苑長史
合属之官吏隷輿門庫督府戎帥三衞所之官長吏從又盈千焉禄皆増賦于
田徭皆増取于民民日疲而徭日倍地益削而賦日加以百五十里之地而達
官貴人以千計如之何其可足也軍隷之食于官者又㡬萬焉乃一人耕而食
數人如之何其責有司以取盈也生食猶未已也又為之里甲驛逓以送徃迎
来取辦俄頃而動用百十金民以以不堪其求而唯祈流亡之速矣物極則變
蠻則通通則乆省冗食節浮費以通變宜民此
[026-18b]
[026-18b]
啇塩既大行于民則官不當取塩鈔銀百官折俸既虚則宗室勢不常獨給况
夲身正禄尚缺乃以給奸軌為賕吏窠尤所不可用以𥙷助正禄禮也大要計
臣不肯正法守出納倚辦吏胥此民之所以日用也奸者能賕求而君子耻之
此君子之道所以日消而四維掃地矣嗚乎痛哉
平凉九里之城三里之郭王而國者一焉其護衞一凡四所亡慮四千戸而儀
衞典仗十百羣牧一千敬依自占相埒不啻萬人焉王而郡者二十有典仗仗
户各百者四又有奉祀 安王墳五百七十户近雖改属平凉衞面尚未聼命
仗有户五十者二其餘亦不減三十户而私人不與焉盖又不啻萬也将軍以
下至鄉郡殆逾千矣役多者數百人少者以十數又不啻萬焉城郭不啻盈矣
而两寺平凉衞官兵之居亦三分之一縣之所存盖無㡬何故民不及百㕓又
多僦屋而居山川民居盛衰亦如之鳴乎産金之山靡植卉草探珠之淵不棲
魚鼈茂林之䕃罔生庻植艷冶之婦弗肓子姓此盛彼衰理勢然也城郭繁而
民賦寡紈綺衆而閭里耗私家强而官政衰有由然哉然則将奈何曰世禄之
[026-19a]
家禁漁利墳兆之賦定蠲制品式之具貴詳明里甲之衰宜合併官府之簡必
忠賢庻㡬扶衰捄弊有其漸焉舎是則非所敢知也
置郵傳命振古有之周禮詳矣而周語單襄公知陳之亡矣其廢賓饋之禮漢
法得乘傳者唯奏事将兵徴賢而已它母與焉 夲朝因之飛騎以驛運載以
逓民田出租身出徭桑出調貨出課亦已周矣以田租之夥者分上中下而為
驛是重納租也而又以其租之夥者馬是重困大户也法當乘傳者不獨濟行
而已而狡者因之永富司驛逓者不獨事上傳命而己亦各求富百需皆至取
辦頃刻公使既飫腆鮮或復索饋賄中使武天權要騎䭾動以百數復索過関至
百十全回蕃貢夷殖貨牟利亦至百十經費旬月大户百年之家不足此曹一
飯之費而縉紳行役賔客親故之徃来無不由之狡者或假為故官及州縣小
吏或賕永偽造公符唯其所欲莫不破家兵部雖嚴加利禁而風聲流𬒳問閻
下民莫敢誰何又重為召募司驛逓者取見面錢于大 得十餘金焉應募者
又得十餘金焉奸人把持其中立舊帳還庫𥙷給之名而大户百金之産入役
[026-19b]
即竭矣故一聞此役不迯即死而公務百役亦俱廢矣乘傳者困于難行遂捕
市人以充之而城郭市㕓晝閉矣嗚乎噫嘻仁人君子寧不思所以捄之乎
陜西行太僕寺之職司陜西都司所統西安等四十八衞所清水等七十四營
堡騎兵之馬政以
勅命制馭官吏軍士以會計其瘠死而紏治之歲終則以其數獻于 朝視其
屯之荒者縮其直軍之嬴者裒其財以益帀騎兵之馬為價年額九千二百八
十六兩五錢九分庫貯之以待市馬而時給之
苑馬寺之職主二監七苑牧馬之政事凡蕃馬市馬之牧飬度其地宜均其事
力面給飼之以時其水草字育而稽其數以歲終獻之 朝物故者収其皮肉
筋角之直弗字者擥其租所直之入以益市馬而懸衝其價季會其要而考其
成以罰其不登者軍需馬則以其馬之弗字者予之予馬之良駑必視其軍騎
射之良否而高下俵之則無争而馬政平其畜之乆近亦視其地之肥瘠而閲
實之凡俵馬亦度其牧之能否而贏縮之則牧不病
[026-20a]
天有天駟天子有牧㒒之職自軒轅以来墳典經史不絶書逮周始詳穆王征
大戎責以不享在今平凉之域而八駿皆是物也孝王命秦非養馬汧渭大蕃
息宣王中興比物閑則北伐獫狁南平荆蠻大蒐鄭圃皆以車馬之盛為言秦
烏贏谷量牛馬即烏氏人而漢文景時阡陌成群六郡良家馳射是利馬援之
邊郡田牧數年得畜産數萬唐人飬馬亦于涇渭近及同華置八坊其地止千
二百三十頃樹苜蓿茼麥今雁/麥用牧奚三千官寮無㡬衣食皮毛是資不取諸官
盖合牧而散畜之牧專其事不雜以耕而太㒒張萬歲王毛仲官職雖尊身本
帝圉生長北方貫歷牧事躬馳撫閲無點集追呼之擾科索之煩順天因地馬
畜滋殖萬歲至七十萬六千毛仲至六十萬五千六百有竒色别為群號稱雲
錦地狹不容増置河西史賛其盛圗傳至今夫豈有它術哉法簡而專誠而不
二故也玄宗既以嫌誅毛仲後遂以付安禄山禄山綂北方三道又使兼掌京
西牧馬地既隔越而職守難專重以匈胡叛逆覆用蹂踐唐室其餘存者猶足
以資肅宗之中興憲宗命張荗宗監牧荗宗不能遠略乃籍汧隴民田人争言
[026-20b]
其不便牧事遂廢唐亦䘮亂由此言之人事得失馬政盛衰益昭然矣自宋以
来馬藏民間涇原為邊重鎮日不暇給然頗貿昜番馬以給戰士全元悉從民
牧兵興隨宜取用官以無事
皇朝逺稽周唐大振馬政自大将軍得李思齊李荗之騎継破王保保虜馬駝
雜畜數十萬御史大夫丁玉凉公藍玉四征西番部族悉服乃製 金牌合符
番人以馬充差
朝廷以茶為賚體綂正而名義嚴馬日蕃庻始置苑馬寺聮以監苑廵以御史
日乆法弛弘治末年 命都御史楊公一清董治之公振肅紀綱増 屬蒐
括墾田益市民馬一時觀羙然三年二 計利深矣數年之後所利不𥙷所
費何㢤豈 牧優法煩敝生縉紳衣錦難禦邊塞之風 輿騶從點
集追呼非孕字重累之所能堪乎且牧地十七萬七千餘頃飬馬一萬四千餘
匹牧軍才三千三百餘人田重牧輕皮肉收銀三兩有竒公用銀三千餘兩責
之三千三百餘人物輕輸重每歲各各入 賀督監叅謁不絶遷代歲月繁促
[026-21a]
南北習俗異宜道路徃来勞費牧人之不支如此州縣地不踰二萬頃為糧站
徭二十餘萬輕重之相懸如彼嘉靖三十七年平凉通判嘉定陳應祥舉籍平
固以北皆為牧地民村落室廬皆度為牧代之飬馬償駒遂號二稅按制先定
州縣田稅後以隙地為牧本自相間安得齊一應祥務虚名而民重𬒳病牧既
少獲種馬日削責民市馬吏縁為奸民不堪命矣世之君子其思有以善後㢤
今粗舉其大端云
馬扵兵政為最大故古以司馬名官官重兵而優與馬則兵得以欺謾抵昜而
馬愈不振官重馬而罰過深則兵用而馬日耗大要稽馬之實在将領而不在
僕牧之官便馬勿耗在調發之簡便飼牧之以時而不在乎法令之具備也官
不得人則法愈嚴而敝益滋不可不以情察也
固原北四百里有大小二塩池畦水日暴成粒無事㸑煑所謂青塩入藥者也
原設批驗所二一在固原州一在慶陽府北紅得堡主驗放塩引廵撫都御史
張公敷華以固原經過塩車扵静涇二州立廠市收課以備賑濟弘治十四年
[026-21b]
總制秦公紘移厰市固原固原兵備主其課引銀移批驗所扵慶陽慶陽兵備
主其割引銀以備邊用固原立五塩厰置老人斗行每厰五百引引以序市鑄
銅板印票兵備道給老人送州印鈐以實塩數啇名方許市每車收門塩一斗
五升石收票銀五釐州庫收備軍需批驗所引收卧引銀一錢州庫收備買馬
而斗行又納州公用銀十八兩嘉靖二十八年知州倪雲鴻又増斗底矛銀一
錢五分計一厰五百引共該銀七十五雨咸備公用以生里甲之困然斗行過
取斗底而豪猾為斗行倍收私放官少利而啇與里甲交受病良有司尚有以
馭之㢤
總兵官洪武𥘉即有此號盖大将元帥職也于兵無所不繞給将軍印以便征
代陜西唯為鎮不給印𥘉以侯伯都督為之逮總兵出鎮猥多侯伯少習邊事
而武臣以勲閥致位都督者盖鮮乃徃徃以積勞推薦指揮徦以署都督僉事
之號而充總兵故人微位重鮮勝任者而縉紳視之益輕矣
國𥘉塞寕夏東勝属之大同守在河外而河套為内地無事設兵地雖空虚而
[026-22a]
邊民降虜耕牧魚塩衍沃孳息自食其利官不病民軍不煩餉公私俱利成化
以来始棄東勝虜乘虚入寇勢必増兵固原以北民悉為兵糧費増多官費克
供中套為塞蹙境棄饒田野狹獈軍民争訟母獲奠居公私交病議者以四夷
之守在九邊而固原延綏最精入衞所恃重以督府建閫其兵為尤重焉虜既
侵犯弗時調遣無節瘦于奔命馬昜損斃而兵絶生息理勢然也節縮財用以
𥙷驍騰之騎計逺近利害以息奔馳之弊杜債帥侵漁以强折衝之兵君子盖
日望之鳴乎豈昜遽以言㢤
官軍常牧馬東西海韃靼為寇先㩀水衆劉文趙瑛之殱虜于黒水盖以两海
牧馬誘之深入而先北度水泉迎擊其渇劉公天和遂鐡柱泉置城以便轉塩塩
利廣而寇患稀苑牧軍聞牧有東西海之名遂訴諸茶馬御史下通判陳應祥
檢治應祥希御史意盡以予苑軍司兵者弗敢諍自是戰馬無所牧而笁食官
芻枯乏不給困斃日甚矣塩車起花馬池至固原五六百里道逺乏絶虜昜要
掠故城韋州下馬關以頓舎轉輸冦至有俻塩饒羙而估廉公私咸利貪吏乃
[026-22b]
反設法禁諸城置頓使直至固原以困之又河東塩自黄河南徙重以地震水
洩觧池地日高而河潤卑少多硝苦而罕鹹甘民弗堪食則青塩羡而關輔病
乏塩盖字宙洪河至此一變通 宜民非上智逹道者其孰能識之
[026-23a]
[026-24a]
涇州庠生王寧窮汭記 汭水紀于禹貢廣韻汭音儒
説文汭从水从内訓曰兩水合流之謂也又曰小水入大水之名
質其實雍豫二州有專名之者有通名之者專名者以
義也通名者以類也以類通名如會于渭汭東過洛汭是也
蓋渭自烏䑕而東逝涇出笄頭而北來二水至高陵而匯
于河經龍門東注豫州洛由熊耳東北入河既皆小水入大
水且兩流合為一以故不曰涇渭而曰渭汭不曰河洛而曰洛汭
由是推之則凡諸州之水類扵是者皆不狗扵定名而得通
稱為汭也以義專名者涇屬渭汭是也汭在華亭城東三里
乃兩水合流而其北源西出小隴山之馬峽俗呼北河南源西
出隴山之仙姑峪俗呼南河北河環朝那山前蓋山有古朝那
[026-24b]
王廟其西北有湫東去縣東三里而别稱為雨山南源環王
母山山巔有古王母宫東去四里别稱為儀山俗呼為囬頭山
儀州實以是名也儀雨兩山南北對峙豁開如門故兩水合
面東流名之曰汭也又二水交流而下亦專名為汭也汭匯為深
潭潭名合水水之北岸一臺高廣乎夷荆榛瓦礫錯雜相傳
禹王廟也北陟雨山之巔遥見東南隱隱峰巒侵入太虗隴州
呉山也沿汭峽峽石三十里皆㫁崖摧壁神禹䟽鑿之跡也
峽行十五里南堧有女神之廟扁曰抵汭元君土人呼底茹
娘娘汭讀為茹茹孺同音廟東十五里至石堡汭北受柴邸水
源出朝那湫山之陽而隂即為涇水又東五里至安口峴牛心
山南受武村水汭至是益大北有㫁萬山白馬鋪嶺柴邸而
[026-25a]
來南有五馬山自石櫃寺武村而至兩壁削立巉巖百仞束
汭于中雪浪湍激經行五里為屯城唐李元諒屯兵扼吐蕃者
也屯東為崇信川汭水益大深不可涉湍不可亂行旅皆袒而
濟又東二十里北過崇信縣城崇信人曰汭水遶北又東七十
里東過涇州過囬山乃屬扵涇弘治戊午督學憲副虎谷王
公按涇州試諸生竣乃涉水登王母宫寧從行王公東眺曰
北流而濁者何水乎寧對曰涇也南流而清者何水乎寧對
曰汭也公曰是禹貢雍州屬涇之汭乎周職方其川涇汭乎
昔公劉有汭鞫之即吾過豳西行三十里涉一大河北入涇是
何名乎寧曰靈臺之逹溪也公曰朱子註汭鞫之即曰豳
地日廣也試且廣求之斯地有百泉乎寧曰去華亭西北三十
[026-25b]
五里山朝那湫隂有泉百餘為涇源乃百泉也有溥原乎寧
曰亭口靈臺之西汧陽隴州之北華亭龍門之東有廣原唐
尉遲敬徳破突厥郭子儀破吐蕃之西原也李元諒開美
田千頃號曰良原今為溥潤原公曰此与吴山南北乎寧曰
正相南北公曰必兹西去百里外有兩水合流者始可謂之汭
矣若其窮之乎寧計華亭至涇程一百三十五里果符公
言還白之公曰朱子註詩言汭水出呉山西北者以名山而志
名水窮源泝流也今遂謂出隴州東入于涇今隴水乃汧入
渭去涇遠矣且將置溥原扵何地乎按寧之論汭謂小水
入大水是矣然達溪雖經流靈臺源出武村西南遠門川諸
水合良原靈臺諸溪以入涇皆汭也
[026-26a]
華亭縣志禹貢汭水之源周曰廬國後為戎那屬
義渠秦滅之置朝那縣屬北地郡其南屬隴西郡隋大
業𥘉改朝那曰華亭唐屬隴州貞觀中置儀州㝷廢
後唐同光中復儀州宋𥘉因之附郭華亭領安化百泉
咸平中復割鳯翔之崇信赤城隷之徽宗時省州為華
亭縣与安化崇信屬渭州金立渭州為平凉府改安化
曰化平元併化平入華亭 先是疆宇廣闊後割蕭
關北三十里為群牧所縣西六十里為朝府敬依田東三
十里為武安監而地浸狹今仍併故韓府地入華亭
都盧城在縣西北境今都盧山下有故址書牧誓微盧
[026-26b]
彭濮傳曰盧彭在西北按左傳羅与盧/戎兩軍之安化城在化平里
宋建縣余改化平今為鎮縣北一百二十里朝那湫在縣西北五
十里湫頭山山最高池廣五畝渟泓莫測秦惠文王將伐
楚投詛文子此 汭水源一出縣西北馬峽口諸泉為北源一
出縣西南仙姑山諸泉為南源逾縣三里合而東 古百泉
在縣西北笄頭山山与空同連屬即 頭山陰山下有泉百
餘流為湮是曰涇水之源詩云逝彼百泉今距縣五十里有
百泉縣故址皛然山其上曰湫頭秦朝那故湫也又北曰烏龍山其上曰算頭
下有百泉流為涇西北曰高山山海經所稱也益西北曰六盤其東曰瓦亭山東二
十里曰金佛峽古彈筝峽也又北二十里曰牛營山古曰蕭關又西北二十里曰斡耳
[026-27a]
朶元安西王大帳房皆隴也高山東下曰都盧曰聚糧平又東達空同山
彈筝峽在縣西北瓦亭東二十里峽竒險水聲激岩如
彈筝唐宋為戍守要地旁有佛寺俗稱金佛峽 古瓦
亭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後漢隗囂遣牛邯軍瓦亭唐肅
宗幸靈武牧馬于瓦亭宋呉玠与金人戰于瓦亭大破之今
置驛仍設守備一員綂兵駐防 古蕭關在縣西北接
界二百里漢文帝時匃奴入蕭關即此東接鎮原北通
固原鎮今曰牛營山牛營山在華亭鎮原固原之交東北距鎮原和戎原七
十里西北距固原五十里古高山在縣西北境即六盤山山海經數
歷之山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
[026-27b]
晉大興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中出數千斤雄黄其山
多㯶其草多竹涇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中多磬
石青碧縣西北石香爐峽柗子峽暨朝那湫之下流匯
於馬峽口循華尖山經縣城北而東曰北河縣西南之水
源於齊山循仙姑山經縣城南而東曰南河皆匯於東峽
口是曰汭又西北大會坡諸水曰新店川柴坻川東出東
峽之東西南十八盤諸泉曰木賊溝延官溝水磨川武村
川東至㫁萬山之麓皆匯於汭水又南則屯頭三鄉二川
東經崇信之赤城靈臺之良原而東入于涇又南則海
龍諸泉循東南而下入子汧又大會坡西北十里曰百泉流為
[026-28a]
白巖川暨西北聖女川化平川龍家峽川皆匯于空同之
前峽又西北曰焉支山前後暖水川鮑家川皆出沙棠川匯
子空同之後峽又西北曰臥陽川蔡家川瓦亭川俱出金
佛峽循府川而東至于龍音寺之東麓与空同前後峽之
水合是曰涇諸水皆東流惟簫關斡耳朶之水北流不
与涇汭通循固原而北入于河 馬鋪嶺關地界平凉
金佛峽關 三鄉關地在崇信隴州之交並華亭而
三以上三關舊各設廵簡一員今革
[026-28b]
[026-28b]
 武全文汭源辨曰後世稱汭水者以誤沿誤千載滋疑止縁朱子註詩汭水出吴山西北蔡氏註
 禹貢岀弦蒲藪之西北遂不復詳察其地而以隴州汧源縣為汭水之源今考隴州諸水皆由
 汧入渭不與涇通此不待辨而知其與汭無渉也惟呉山弦蒲藪二説先儒抑豈無據而妄
 稱之考古志華亭有隴山有汭水紀載甚確則汭水出華亭固無疑矣吳山郎隴山華亭
 與隴州山連壌接境内諸山皆屬隴又曰小隴山且唐宋之際縣舊屬隴尚未入平凉也則朱
 子所稱吳山西北安知不在華亭境内而必執隴以問汭耶載考弦蒲藪在今隴州溝峪是汧
 隴之西藪也而其西北郎爲華亭西山是蔡氏之説亦非刺謬後人不深者西北之義誤以汭
 水爲汧則泥古所致不審于禹貢涇屬渭汭及公劉苪鞫之什果何所觧也是不可不
 辨
 武全文涇源辨曰按地志涇水岀原州百泉縣笄頭山山海經則曰數歴山之西百五十
 里曰髙山涇水岀焉考高山在平凉郡西水由瓦亭川而東笄頭山在平凉西南下有
 百泉流為涇皆滙于郡城之雨數里如以地志爲㩀則百泉為源髙山爲支以山海經為
[026-29a]
 㩀則百泉爲支高山爲源兩説並存則涇水南北有二源與汭洞矣揆二水之形百泉諸
 水大倍亭川水經小水入大水以大納小不以小納大則涇源當在笄頭以地里計之
 高山距平凉一百二十里地頗逺算頭距平凉四十里地較近且瓦亭居空同之西北笄頭
 岀高山之東南似又不當以逺者爲支近者爲源下者爲源上者爲支者無己則随
 山而度其勢循流而考其源百泉之水由空同而東下山環水湧其勢澎湃於勢爲
 最順高山之水西出毛亭川地逺流細比亂子逕勢則少逆矣然則山海經稱涇
 水岀高山何以故曰高山支接終南原本太華雄峙隴山西北笄頭宻 咼山視之如泰山
 培塿然故志山者舍卑而從高猶志水者舍小而從大統笄頭于高山而涇水因之
 宋子註汭源曰呉山義固與髙山同也
[026-29b]
鞏郡記
鞏郡廹近戎羌雖河迤西北俱有邊鎮
而隴迤西河之于江之滸不可無備也是以
 國家既已分置衛所矣又設參將守
備以綂之閲之而邊徼之防禦始周且嚴其
諸却虜和蕃高城深池貿茶貨馬歳聴
總督尚書撫綏中丞經略廵按侍御紏察
而其防益宻矣
[026-30a]
馬政 茶馬歲徴茶于漢郡一百/萬斤故事
官軍轉運令招商採運矣設轉運茶站
于秦州隴西伏羌寧遠今/省以交于洮州茶馬
令令商/人自交設批驗所于洮州 茶引有數
視/商茶箆有數視/引茶商有數視/産私采有
禁私市有禁通畨有禁出境有禁
歳易馬於畨因勞畨廵按御史監察其
事邊備按察副使 參将都指揮招諸
[026-30b]
畨及其馬於岷而勞之易之 勞遠近若干
族 易畨漢若干匹 枹罕若干匹洮陽
若干匹其馬行行太僕寺烙記給各邊
官軍騎操發苑馬寺畜牧牧惟/騍馬鹽馬
歳徴鹽于西和一十三萬一千九百四斤十一兩/有閏月一十四萬三千五十一斤
五十一萬六百六十七斤/閏月五十五萬六百七斤有 招商納馬支鹽
每上馬鹽百斤中馬八十斤 其馬給軍騎
操或折銀給軍易馬亦行行太僕寺烙
[026-31a]
記亦發苑馬寺畜牧私市有禁私行
有禁洪武間歳差行人司行人省諭 永
樂間歳差監察御史廵察 弘治間特差
左副都御史楊公一清總理正徳間仍差
監察御史廵察
兵政設洮州衛於西頃之東洮之陽岷州衛
於岷之南洮之陰靖虜衛於積石之滸烏
蘭山之麓西固城所於武都山之西白水江之
[026-31b]
東階文所於羗之隘隴蜀之阻而鞏昌秦
州諸衛為之輔隴関洮関為之翼若長城史/記
云起自/臨洮縣黄河則其要會焉洮州分守參将
都指揮一人以陜西都指揮為之駐節于洮
岷州守備一人亦以都指揮或署都指揮或
指揮以都指揮體統行事者為之駐節于
岷 靖虜守備都指揮一人駐劄于靖虜
 西固城守備都指揮一人駐節于西固 階
[026-32a]
文守備都指揮一人駐節于文
鳥鼠子曰隴西西近羌北近戎故其地昔雜
以戎羌令戎猶在塞北而羌去塞西遠
矣是故洮岷守以參将并西固階文禦以守
備而秦鞏諸衛階禮諸所每歳都指揮
或指揮一綂旗軍丁壮一綂游兵以備禦于
原州于荘浪甘凉州聴總督司馬撫綏中
丞屬總戎都督列屯于諸邊營以防虜然
[026-32b]
靖虜衛近邊虜苟内寇即可至靖虜至靖
虜即可至安定會寜故靖虜防以守備而
安定會寧皆屯以指揮近言者 奏以秋冬
分守參伯駐㑹寧分廵憲僉駐安定而通
渭亦防以官兵其諸守禦嚴矣但将不皆
頗牧兵不復漢唐不容不厪 當宁西顧
也敢告諸籌邊者
蕃無稷也羌人以牛羊乳及蕪根為食以
[026-33a]
茶為飲非茶則無以為飲而食亦不多漢郡
産茶民不得自相貿易也於是立中茶法命
秦隴商領茶引采茶于漢運之茶馬司榷
其半易馬於畨漢亦/有之而以其馬分給于苑馬
寺諸苑牧之以兑禦邊官軍是故歳 勑
侍御史監察之而行行太僕寺 苑馬寺
卿佐領其事國家於籌邊不其詳盡矣
哉 鳥䑕子曰 國家馬政兵政備矣然兵
[026-33b]
不加强者豈有他哉食不足耳蓋不惟邊
儲之多逋而屯田亦未必皆治也甚矣天下
衛所屯田之無𥙷於官也凡郡縣之野田地之
膏腴者皆軍屯而歳無積月無支止懸一空
劄耳影射之奸兌易之詭天何可勝言哉
[026-34a]
[026-35a]
九域志 秦鳯路
通遠軍 鎮一大中祥符七年置威遠/砦熈寧八年改為鎮威遠軍東南/一百里
 城一无豐四/年置定西軍北一百/二十里砦六建隆二年置/永寧天禧元
年置來遠二年置寧遠<折 t="33"/>然寧元年置通渭熟羊六年置/鹽川元豐六年以蘭州通西砦隷軍七年廢來遠/砦
永寧軍南一百/二十里寧遠軍東南七十七里/領廣呉啞兒二堡通渭軍東七十/里領七麻
一/堡熟羊軍北四/十里鹽川軍西三/十里通西軍北八/十里堡一
熈寧四/年置三岔軍北三/十五里
[026-35b]
秦州 監一開寳<折 t="33"/>𥘉於清水縣置銀冶太/平興國二年升爲監隷秦州太平州東七/十里
 城二建隆二年置伏<折 t="33"/>羌砦熈寧元年/置甘谷城王年以伏羌砦爲城伏羌州西九十里/領得/勝榆林
大像芳園探長<折 t="33"/>新木聖林丙龍/石人駞項舊木一丅一堡甘谷州西北一百八十五里領隴/陽大甘/吹/蔵隴&KR3945尖竿
五堡砦七建隆二年置定西開寳𥘉置弓門開寳元年置/三陽天禧二年置安遠慶暦五年置隴城治
初置/雞川定西州西北四十五里領<折 t="33"/>寧<折 t="33"/>鞍<折 t="33"/>上硤下硤/注鹿/圎川六堡闕二字原本作四年字三陽州北/四十
里<折 t="33"/>領渭濵武安下蝸牛聞喜伏歸<折 t="33"/>殃口照川/土門四顧平戎赤涯秋西青遠近秋一十四堡弓門州東北四十/里/領白榆
林長山郭馬静蹇<折 t="33"/>定乎/永固邦蹉寕塞長焦九堡安遠州西北一百/二十五里隴城州東一百/二十里
[026-36a]
州北二/百里堡三開寳九年置&KR1291穰塞太平興國四年置/冶坊砦慶暦五年置逹隆熈寕五年改
冶坊八年改/&KR1291穰並/堡&KR1291州東八十里<折 t="33"/>領白石古道中城東城定戎<折 t="33"/>定/安西城雄邊臨川徳威廣武定挾可鎮邊一十四
冶坊州東北一百二十里<折 t="33"/>領<折 t="33"/>橋子/古道永安博/望威塞李子六堡逹隆州西北一百/五十五里
岷州和政郡 砦五雍熈二年置臨江<折 t="33"/>砦隷王州熈寧六/年隷州仍置荔川七年置&KR1291川閭川宕
臨江州南一百/四十里荔川州東八/十里&KR1291州東一/十里閭川州東一百/二十里
宕昌州南一百/二十里堡三熈寕七年置遮羊/榖蔵十年置鐵城遮羊州東一/百里
州西四/十里鐵城州東八/十里監一熈寕九/年置滔山州西一百/五十步
[026-36b]
烏䑕子曰代傳至宋而後天下有城有砦砦以備
敵城亦以備敵至砦設知砦城亦設主將而邊
儌之地始紛紛矣
武經總要 秦隴鳳翔階成路
秦州天水郡本秦𥘉封之地在汧渭之間諸羌<折 t="33"/>雜處/唐武徳𥘉置都督府天寳/後陷于吐蕃
至宣宗時復為内地土壤遼曠尤宜畜牧<折 t="33"/>其東入隴<折 t="33"/>州界/故關山路西工/蕃界一百九十里南鳳州界一百八十里東
北隴州界一百四十里宋朝建為雄武軍節<折 t="33"/>度扼<折 t="33"/>巴蜀之境/限河湟之城/其西又控党項吐蕃隴古山之外今之一都會也
[026-37a]
置砦二十三以守禦之知州舊兼縁邊<折 t="33"/>都廵檢<折 t="33"/>使今置秦隴/鳯翔階成/六州軍馬步軍都/部署以下兵宦以州為治所
砦二十三 州境曠遠曾瑋在邊増築弓門冶
&KR1291穰静戎三陽定西伏羌永寧小落門威遠
十砦浚壕三百八十里 永寧建隆中築西北控龕谷/路至蘭州五百五十里
舊號<折 t="33"/>尚書砦至道中賜今名置稻田以為險固東至伏羌/砦三十里西至來遠砦二十里南至小落門三十里北至宗
哥城九/十里伏羌本唐𥘉伏州後改為縣天寳後陷于吐蕃宋/建隆中酋長尚波于獻地特置砦戍守東至
定西砦四十里南至永寕砦三十里/北至夕陽鎮三十里小落門在伏羌砦西有落/門谷良木所産先
[026-37b]
為羌戎所據雍熈中知州温仲舒發兵<折 t="33"/>取頗致騷動詔中使/視之言得地甚利遂置砦迄今為内地祥符中再修東/至永
寧砦三十里西至<折 t="33"/>威遠砦八/里北至來遠/砦二十里弓門太平興國中築在赤城川東/坡上管小砦五東至隴州故
關七十里西至冶坊砦四十里南至&KR1291穰/砦六十里北至邊壕西南至州百五十里定邊至本州一百八十里/東至隴/州定/戎
鎮四十里西南至清水縣八/十里西至弓門砦三十里冶坊太平興國中築在臥牛山東管小/砦東至弓門砦四十里西至壕門
外蕃界<折 t="33"/>五里南至&KR1291穰<折 t="33"/>砦四十五里/北至熟户二里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KR1291開<折 t="33"/>寳中築控&KR1291穰/川一帶管小堡十一
東至冶坊砦四十里西至静戎砦四十里東至州百五十里/東南主清水縣十里/北至蕃界一十里静戎
太平興國中築在長山嶺下管小堡五東至&KR1291穰四十里南至/三陽砦四十里西至隴城五里北至畨界五里開寳中重修
[026-38a]
開寳中築扼<折 t="33"/>都谷口慶曆中置開<折 t="33"/>稻田四百頃以捍/賊路管小砦十六東至静戎砦四十五里西至定西砦十三
里南至州三十五/里北至蕃七里定西太平興國中築管<折 t="33"/>小砦四東至三陽砦十/五里西至伏羌砦七十里東至州四十里北
至蕃五/里威遠祥符中築<折 t="33"/>舊名梟篦改賜今名東至小落門砦/五里西至壕門外蕃部三里南至馬/[騣-凶+鬯-匕]砦十二
里北至來/遠砦八里安遠天禧中築東至<折 t="33"/>伏羌砦三十里西至來/遠砦十里南至落門砦三十里北至生户
五十六/里臨江雍熈𥘉築在渭水之南与<折 t="33"/>漢陽水合流俗謂/之西江東至良恭故縣四十里西至蕃界五十
里西北至将雞砦四十/里北至蕃界五十里陷山太平<折 t="33"/>興國中築東至<折 t="33"/>虎谷砦/鎮七十里西至良恭鎮九十里東
北至長道縣/界九十里來遠至州一百一十九里東至<折 t="33"/>永寧砦二十里西/至永寧砦/郢南谷一十一里南至威/遠砦
[026-38b]
崛堝十里北/至渭河窮邊小落門至州百四十里東至永寧砦三十里南/至威逺砦八里北至來遠砦二十里
寧遠至州一百三十里東至<折 t="33"/>來遠砦定邊堡十里西至/熟户南至/馬家族四十里北至于家部族二十里
榆林至州三百四十五里東至良恭鎮五十里西至臨江/砦四十里南至蕃界二十里北至管下将雞砦十里
天禧<折 t="33"/>中築東南至古良<折 t="33"/>恭城四十里西至臨江/砦五十里南至駝項砦十五里北/至蕃界約百里馬騣
在州西馬[騣-凶+鬯-匕]嶺下東至故城<折 t="33"/>鎮五十里<折 t="33"/>至州百九十里西至/壕外蕃界立里南至長道縣三十里/北至威遠/砦界八十里
祥符中詔築<折 t="33"/>于南市城西南至州百五十里東/北至徳順軍八十/里秦渭相接控扼西戎之要隴城唐/縣
也至徳後陷于吐蕃宋慶<折 t="33"/>曆中建砦与徳順<折 t="33"/>軍水洛城結公/城二城相援東至弓門砦六十里南至白石堡四十里北至瓦龍
[026-39a]
谷堡四十里<折 t="33"/>東南至冶坊砦四十五里東北/至水洛城五十里西至/&KR1291穰砦六十里逹龍谷慶暦中/築東至
鍾川約四十里西至西<折 t="33"/>界生/户約百里南至安逺砦六十里
階州武都郡本白馬氐之地西魏置武州唐大暦中陷于吐/蕃大中二年収/復立武州尋改今名東至興
州王百里西至宕州二百七十里南至文/州百五十里北至成州二百六十里砦二 峯貼峽捍/吐
蕃<折 t="33"/>并控宕州路<折 t="33"/>南至宕州/七十七里北至州二百里武平地居險要多生户蕃部/徃年頻者聚刼慶曆中
改就苦李平築城<折 t="33"/>賜今名与沙灘峰貼峽二砦防托應援管/清岡峽圍城谷斫安三堡于東曆鼻/山石婦口西青岡峽沙
灘/川
[026-39b]
成州同谷郡古白馬氐所居國其地險固唐至徳後吐/蕃侵擾百姓流散因廢為鎮咸通中人户
漸復再置州其東至鳳州界五十五里西至秦州界百五十里/南至州界五十里北至秦州界七十里/東南至宕州三百五
十/里
論曰羌戎即叙種落寔繁古之申遠略制
曠俗者重䧏附之爵用羈縻之䇿罔不納
質嚮化叩關請吏今之夷人内附者吐蕃
党項之族散居西北邊種落不相綂一欵塞
[026-40a]
者謂之熟户餘謂之生户陜西則秦隴原
渭環慶鄜延四路河東則隰石麟府二路其
酋長則命之戎秩賜以官俸量其材力功
績聴世相承襲凡大首領得為都軍至主
自百帳以上得為軍主又其次者皆等級𥙷
指揮使以下職名其立切者别建為刺史諸
衛將軍諸司使副使至借職殿侍充本族
[026-40b]
廵檢綏懷族帳謹固疆界器械糇糧無煩
于公上蕃部廵檢有諸司使副使承制崇班供奉/官至殿侍受俸凖正員官添支亦如之諸
刺史諸衛將軍者授俸凖蕃部官首領都軍<折 t="33"/>主副軍/主副都尉候指揮使副兵馬使者其月給自三千至三
百為差每歳<折 t="33"/>冬人給伯服紅錦者<折 t="33"/>七種紫綾者二種以/官差次十將已下皆給土田景德中鎮戎軍/曹瑋言/蕃
部兵最為精鋭其列校皆朝廷補授多衰老願/者有擇本軍人充從之凡四
路總六百七族十五萬五千六百人馬三萬四千
三百疋其隷鄜延路皆居延州保安官界隷
[026-41a]
秦邠寧路者居慶州界隷涇原路者居原
渭州鎮戎軍界隷秦鳯路者居秦鳯州界所
以離戎醜之勢張蕃翼之衛也又若戎兵防
邊之制前世率皆代更之乗隙為費甚大
&KR1007錯建䇿不如選常居者為室具田器
及募民徙塞下所以减贍邊之用得習俗之
便國家用是法於西陲募土人為弓箭手
[026-41b]
給田二頃出一甲士至三頃方出戰馬一匹税租徭
役悉為蠲復器械糧餉畢其自給分 堡
壘使相聚居設營校之名循䘚伍之制亦
置指揮使仍置弓箭手廵檢以護領之每
戰則常為諸軍前鋒凡四百九十二指揮三
萬二千八百五十人馬九千五百九十疋此修塞
禦戎之至要也
[026-42a]
故渭州隴西郡漢陽<折 t="33"/>有坂名曰隴坻今<折 t="33"/>朔城處其/西故曰隴西/鎮狹首等十一縣風俗
尚武力習戦射西漢六郡良家東漢十二郡騎士其一出/隴西唐置州升為都督府廣徳中西戎犯邊洮蘭秦/渭
盡為<折 t="33"/>虜境廢城在秦<折 t="33"/>州永寧砦北七十里熟户張<折 t="33"/>香兒/族帳之所東至秦州三百至西至岷州三百里南至成州四百
里北至蘭/州四百里
金州㑹寧郡古西差地秦併天下<折 t="33"/>屬金城郡漢<折 t="33"/>帝/分天水隴西張掖各二縣屬/金城安定
二郡此為杴楊縣地屬金城後魏置㑹<折 t="33"/>寧縣西魏因立會/州尋/廢唐復建州東至故原州四百里西至凉州六百里
南至蘭州四百二十/里北至靈州六百里關二 馬蘭會<折 t="33"/>寧關西/四十里㑹寧
[026-42b]
州西北一/百八十里
洮州臨洮郡本羌戎地秦分三十六郡西臨洮即其/地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東入河周
恭<折 t="33"/>帝置州唐隷隴右道天寳初哥舒翰破吐蕃于臨洮/城西二百里遂以其地為神䇿軍/後唐長興中建為保
順節<折 t="33"/>度塞外十鎮洮州則其一也今邈川大首鎮唃厮/羅立文法制諸羌欵/塞為藩臣其部族在洮河之地康
定中命為<折 t="33"/>節度使以羈縻<折 t="33"/>之東至岷州百七十里/西無州縣南至畳州百七十里北至河州三百一十里
莫門軍在洮河唐/鳯中置山海三 洮水漢書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
東入/河青海在吐谷渾國甘柗之南洮水之西其海周回/千餘里中有水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于其
[026-43a]
上言得龍種吐谷渾<折 t="33"/>常得波斯草馬放人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稱青海驄隋將叚文振征吐谷渾出
伊吾逐賊于青海唐天寳中築神威軍<折 t="33"/>于青海上吐/蕃攻破哥舒翰築城于青海之中龍駒島吐蕃/遂不
敢近/青海金山會州之西青海之東<折 t="33"/>甘之南邈川之北蠕人/虜世君金山之陽山之西南薛/延陀舊地
岷州和政郡秦隴西郡之臨洮縣地蒙恬擊胡出/塞築長城起于此通道九原至雲陽
後魏大統中置岷州唐武徳𥘉置<折 t="33"/>都督府天寳𥘉改名/和政郡至德後陷于虜東/至故渭州三百里開元中置
八驛西至洮州一百七十里南至<折 t="33"/>懷安二/百五十里北至/蘭州狄道縣五百二十里
文州隂平郡古氐羌之地漢開西南夷置隂平道/屬武/都郡西魏置文州西至龍州
[026-43b]
四百里南至閬州二百四十里東至扶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階州六十五里西南陸/行六十里扶州界又九十里至扶州
又三百里至柗州西北吐/蕃界大恭嶺一百二十里橋一 隂平鄧艾伐蜀由隂/平道景谷鑿山
通道作橋/自此橋始
 右砦与九域志所載小有不同
國朝
隴西 関六 後川北十/里烏隆二十/里三角西十/里
四十/里藥鋪五十/里赤山東十/里砦一 熟羊西四/十里
[026-44a]
 堡三十六紅岸謝家鐵山劉家汪
家汪家高山 新添謝家大平 韓家
張家鄭家石門俱縣/迤西齊家 馮家汪
家宋板坡藥鋪山俱縣/迤南娥羊塌麻坡
林 郭家姬家關南 劉家俱縣/迤東石家
唐家陳家烏隆高家李家韓家
戴家董家王家榆木岔蒋家俱縣/迤北
[026-44b]
 營七汪家暢家李家 張家 袁
家 紅岸王家 何家
會寧堡一水泉北四百二十里<折 t="33"/>通/古會宋/賜名懷戎正川亦縣/北
寧遠關五 廣呉河西三/十里水關東南四十里俗/稱為水関子
馬務四十/五里大樹八十/里文盈 砦十四 紀
西三/十里石門山四十/里灘哥南三/十里馬務山六十/里
立界嶺僧官寺俱東南/二十里柗山頭三十/里木家嶺
[026-45a]
四十/里斗底山西南/十里討納平七十/里党總旗東北/十里
平頭二十/里禄寺川 馬龍川俱三/十里
伏羌 砦六 永寧西四/十里小落門五十/里大落門
六十里宋/祥符中修威遠七十里宋祥/符中築見上堡一 逹龍谷宋慶/暦中
築東至雞川四十里/南至安遠六十里
通渭 關三 華川西四十/五里閉門東三十/五里石遠
今莫詳/其處堡三百餘 中林山西十/五里石硤嘴
[026-45b]
湯峪俱二/十里渭陽三十/里石峴六十/五里錦雞硖七十/里城川
八十/里高山子東五/十里石山六十/里高窯八十/里甘杲九十/里
塔泥南二/十里党卜灣五十/里蘇羊坪六十/里椅子山
六十/二里逹隆七十/里孫家坪三十/五里礶子川穩西坪俱/一
百/里隴陽北二十/五里李家嘴三十/五里石峰堆四十/里白陽
五十/里石佛油房溝俱東北/五十里石硤 堅雞俱六/十里
六十/五里蔡家七十/里紅土嘴七十/五里雞窩東南九/十五里
[026-46a]
一百/里觀木嘴一百二/十里幽江西北六/十里四箇堠子六十/五里
寺羅坪西南八/十里賣扇川九十/里石溝東北七/十里長義
七十/五里大灣 深溝 董合 斗底大岔灣俱/縣
境七/十里高厓縣境五/十里山砦縣境八/十里懸空 蛇尾頭
俱縣境/九十里第八岔 坡龍溝俱縣境一百里<折 t="33"/>右皆堡/之緊要者/餘載縣志
安定 關一 巉口北四/十里堡 青嵐峪東三/十里
義岔四十/里害口岔南山大西口中灘俱六/十里三九岔
[026-46b]
[026-46b]
五十/里中川六中/里花川七十/里車道嶺九十/里滿家 峽
俱一/百里九條岔一百二/十里南山頂一百四/十里關川二百/里
一 熟羊南百八十里/又見隴西
漳 堡二 鹽塲東鹽/井谷三岔南三/里
西和 堡三 祁山北七十里諸/葛亮屯兵處鐵城東二十里/宋熈寕中建
西十里宋/熙寕中建營一酇公西南三里唐行軍元帥酇/國公竇軌討薛舉/餘黨
甞營于此/遺址尚存
[026-47a]
成關一 黄渚北一/百里堡一白還北二百一十里宋/紹/興間置今廢
秦 關二西関云秦州西関今西關無險阻恐/是關于嶺其險如關可以捍禦
震 砦四十沙隴頭 横河谷 翟家平 杜
樹平 馬跑泉馬房山 東柯谷花南務臥
牛山白石谷俱州/東南賈家川百頃原北稻務俱/州
東/北放牛谷在州/西瓦子平 平蘭 杏樹灣 青
草嶺草川牧丹園 堡岔谷 馬鞍山俱州/西南
[026-47b]
吕家平剪子嶺 蜘蛛谷俱州/西北三陽川在州/北
兒溝 姚家荘俱州/南堡三 皂郊州南三十/里見十
宋熈寧二年夏人冦/秦州攻劉溝堡陷之蝸牛州北三十里三陽/川即伏羲畫卦臺
徽 關三 虞州南五十里宋吴玠/破金人撒離喝處仙人六十里吴玠/破金虜處
青泥在青泥店<折 t="33"/>宋乾徳中節度使<折 t="33"/>崔彦進帥師/鳯州至河池取青/泥関路下興州克蜀
階 關十 青厓州南九十里舊/設以防蕃者峯貼西百四十里/正統間廢
北二百<折 t="33"/>里成化間指/揮/王文所建今廢望賊北百八/十里東百九/十里牛頭南/五
[026-48a]
十/里黄栢東三/百里白馬 蝦䗫俱東三百/五十里山㺄南百五/十里
七防 砦十三 峯貼西百七/十里五虎東百三十里磑納/山耕者常得古器
墩堡西三十/五里龍王山三十七里俱/嘉靖/間置黄鹿壩四十/里棗川
小山平俱四十五里/守備王文置清江壩五十/里陳家壩七十/里構林
七十/五里白鶴橋八十/里水礶峪九十里俱/洪武間置鹿壩八十里嘉/靖間置
 屯王十一 横川白馬廟 朱欄 孤䰟廟
石碑有宋吴挺/碑因名小川子 池子中 豐泉小灣
[026-48b]
兒呉家平大麥谷小麥谷 黄家 棠落
高橋 泥陽小泥陽府城中大營 平落
東固城沈家灣馬嘴石石嘴頭 抛沙河
西高山南平高家村
秦安関三臥馬東北一百二十/里古為關今廢躔移北四十里古為/關今遺址猶存
馬頰北二十里古為關/今無/復遺址矣砦三十一 呐叭 乾磑城
東十/里白鶴灣二十/里高峰四十/里九龍山六十/里獅蠻九十/里
[026-49a]
臥馬關百/里花山南五/里剡家灣三十/里田夾溝 第
七溝中下俱東南/十五里二十/里觀耳峽西二/十里墨土山三/十
扁坡西南三/十里玉鐘峽北二十/五里錦帶山四十/里河西而/北
五/里岳家堡三十/里曜紫嶺三十/五里馬頰溝上 中
四十/里神仙嶺西北六/十里東北/三里好地嶂四十/里馬駱川
七十/里堡五十一 河西 娑羅灣西㫁山 馬頰
 安川武峽大山第七溝田夾溝 東川圓
[026-49b]
樹中嶺黄演灣 羅地乾湫馬頰
堐南濟川隴城㫁山乾湫石峽南山三
甸川照坡 高妙麻谷宜磑 錦帶煖
泉把龍業鹽坡拔坡隴灘葉甲玉鐘
南嶺水夾峽王甲癿鐵山高甲神坡了
中雞川閉門關 琶琶衍閣臥龍螺泉
郭嘉
[026-50a]
清水 鎮六 白沙東三/十里百家六十/里盤嶺七十/里
東北六/十里閻家八十/里張家川北七十/五里堡十四 竇家
 花延俱北二/十里韋家六十/里谷麻七十/里崔家 冶坊
到鈴俱八十/五里化林西七/十里申家七十/里大原百/里如刺峽東/北
八十/里杏林北五/十里任家百/里杜家東四/十里
禮 關八 洮平西二/百里牛脊西南八/十里野麻二百/里
箭嶺南百二/十里銀尾子百九/十里尖岔北八/十里大樹百/里
[026-50b]
東<折 t="33"/>南百/八十里砦三十六 紅土山東四/里高坡山 蒲濟
東二/里黑漆廟 長道俱四/十里隔虎谷六十/里簸箕
灣 梨園谷 榙子山俱七/十里保子山 左谷溝 稍
谷溝俱八/十里南丹谷 寛川子 余旗 黑谷 馬
槽溝俱九/十里北坡 横河俱百/里翟家南十/里漢陽 大
山溝俱二/十里水磨川 雷王山俱六/十里核桃山 西谷溝
俱八/十里麻池子 泉谷俱九/十里大潭百二/十里上河&KR0309北十/五里
[026-51a]
[026-52a]
西北百/三十里陽湯百六/十里九原百三/十里陽湯屯百四/十里臨江屯北/百
二十/里堡一 樓舎西北一百/四十里
洮 關九高樓衛東五/十里三岔四十/里黑柗嶺三十/里
八角北百四/十里大嶺七十/里黑石嘴東北四/十里石嶺北十/五里
三十/里舊洮州西七/十里砦五十二 鄭旗四十/里
二十/里東石旗三十/五里秦百户二十/五里温旗二十/五里
二十/里琶琶劉十/里馬旗二十/里朱旗五/里張旗溝
[026-52b]
五/里馬仲得溝十五/里劉旗三/里張仲和二/里上匾
十/里下匾都十/里戚旗十五/里後川前五十/里後川
五十/里占旗五十/里武旗五十/里水磨溝四十/里陳旗四/十
石羊保四十/里小兒灣三十/五里石門口三十/五里韓旗四/十
五里以上/俱東路劉順川五/里著泥十五/里楊贇二十/里孟總旗
三十/里李剛三十/里楊昇四十/里舊洮州五十/里沙巴兒四/十
馮旗四十/里孫百户四十/里火焰三十/里王懷二十/五里殺人
[026-53a]
三十/里白土二十/五里水磨川十五里以/上俱西路羊撒三十/里甘溝六/十
冶里九十/里劉家溝九十/五里八角下一百二/十里八角下一/百
景古城上一百六/十里景古城下一百五/十里阿骨山一百立/十里
趙總旗一百四/十里蓮花山一百四/十里秋谷一百三十里/以上俱北路
二十二 資福五十/里常旗十五/里納郎四十/五里黎園十/里
琵琶劉上川十/里丞相溝五里以上/俱東路黄胡子五十/里
俺奔五十/五里楊昇四十/五里普藏六十/里古尔占六十/里
[026-53b]
門兒三十/里驢房十里以上/俱西路石嶺兒十五/里大草灘二十/里
八角一百二/十里白柗溝五/里小嶺兒四十/里甘溝新六十/里
石灘八十/里石廟兒八十/五里茄尔羊九十五里以/上俱北路
岷 砦五十八 答籠溝東二/十里野人溝四十/里茶埠
十五/里梅川三十/里班哈山五十/里申都溝八十/里永寧七/十
紅土坡二十/里紅堐五十/里冷落山五十/里氆氌七十/里
路山六十/里磚塔寺七十/里酒店子東北九/十里栗林南三/十里
[026-54a]
禄撒十五/里西固口六十/里陵 赤三十/里占藏籠二十/五里
谷剛都七十/五里栢楊林一百一/十里分水嶺四十/里大溝十七/里
三十/三里哈答川六十/五里賞家族七十/里新橋西四十/五里
南八/十里顛角南九/十里高橋九十/五里何家百二/十里宕昌百四/十里
老䑕川百七/十里新城子百五/十里曹家荘西十/五里駱駝巷
四十/里三十/二里廟兒溝二十/五里深溝四十/里下冷地谷六/十
野狐橋四十/五里上冷地谷七十/里橋頭四十/里坎卜他
[026-54b]
四十/一里鹿兒壩西南四/十里馬相溝西三/十里高石堐五十/里
哈溝西南二/十里老鴉山東三/十里鎮羌西南二/十里吾麻溝西/南
三十/里三岔西八/十里木昔西南二/十里栢木赤西南二/十里怕石溝
西南五/十里水磨溝北五/十里馬堐七十/里師婆溝南百四/十里
[026-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