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7 天下郡國利病書-淸- (master)


[000-1a]
編印例言
一本書爲未成之稿原不分卷四庫總目一百卷坊刻一百二
 十卷黃氏題詞謂俱不足信並據原書面葉所標某省府決
 爲原分三十四册第十四册已佚今卽遵用原編册數其原
 闕者亦仍其舊
二原編册數未有次第黃氏定爲起自北直而蘇松常鎭江寧
 廬州安慶鳳寧徽淮徐揚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四川浙江江
 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交阯西南夷九邊四夷而
 止今卽從之以第先後
三原編册數厚薄不均且第十四册已闕循是分册數必間斷
 殊有未宜後人析爲六十册裝本亦嫌過薄今併附注及亭
 林年譜編爲五十册冀稍勻整非於原編册數有所變更也
[000-1b]
 四原本山東河南二省起處各闕數葉黃氏就傳寫本各爲補
  錄今江西省篇帙獨少與傳寫本刻本相對闕形勝水利二
 篇雲南省亦闕形勝一篇貴州省闕總輿圖記疆域二篇今
  悉據傳寫本景補亦黃氏非敢僞爲補所當補意也
 五顧氏自序言有得卽錄故每篇多自爲起訖書非原裝凌亂
  尤甚例如北直隸遼鎭形勢當與昌鎭形勝相接者原編乃
  誤隔十五葉湖廣省有宮殿名稱一篇當屬於承天府者原
 編乃誤置全省圖經之下葉旁編注號碼必後人改裝時所
  爲未敢認爲原定次第故均略爲訂正
 六原稿隨手撮錄𥿄有餘幅亦往往廁入他文並非同岀一書
  而性質又不相合者茲均別爲一葉但仍以類相從不令先
  後歧錯
[000-2a]
 七顧氏手稿多作蠅頭小楷密行細字驟視幾難辨析今攝照
  槪加展放排比時原行過長者析一行爲數行過短者併數
  行爲一行
 八校注之字或在行間或在上下闌外其爲添補遺漏塗改訛
  誤或於文義必須加入始能明曉者仍以原字或展放之字
  留於原位其在闌外者則移至行間適當之地其爲補充事
 實訂正疑異者無論文字多寡槪作附注卽於行間原位或
  其適當之地旁標注幾字樣另印附注一册以免擁擠兼便
 對觀
 九附注編號每原編一册各爲起訖並記明所在葉數
 十校注之字亦有非顧氏手書者編印附注不敢強爲分別黃
  氏謂某省某府以及備錄二字其爲亭林手書與否任人以
[000-2b]
 字蹟辨之吾於校注亦云
十一校注之字大小原不一致攝照更見參差附注或用原字
 或用展放之字且緝自各册排列成行尤爲錯落不齊閱者
 鑒之
十二原稿塗改甚多除改筆加蓋字身致攝照後點畫模胡難
 於辨認者間就所改修正外其餘悉仍原式以存眞相
[000-3a]
 原編册次
  第 一 册 北直隸上
  第 二 册 北直隸中
  第 三 册 北直隸下
  第 四 册 蘇上
  第 五 册 蘇下
  第 六 册 蘇松
  第 七 册 常鎭
  第 八 册 江寧廬安
  第 九 册 鳳寧徽
  第 十 册 淮安
  第十一 册 淮徐
[000-3b]
  第十二册 揚州
  第十三册 河南
  第十四册 原闕
  第十五册 山東上
  第十六册 山東下
  第十七册 山西
  第十八册 陜西上
  第十九册 陜西下四川
  第二十册 四川
  第二十一册 浙江上
  第二十二册 浙江下
  第二十三册 江西
[000-4a]
  第二十四册 湖廣上
  第二十五册 湖廣下
  第二十六册 福建
  第二十七册 廣東上
  第二十八册 廣東中
  第二十九册 廣東下
  第三十册 廣西
  第三十一册 雲貴
  第三十二册 雲貴交阯
  第三十三册 交阯西南夷
  第三十四册 九邊四夷
[000-4b]
[000-5a]
亭林先生博學通儒所譔述行世者皆
有闗扵世道風俗非僅以該洽見長唯天
下郡國利病書未有栞本外間傳寫以
意分析失其元第然猶珍為枕中之祕頃
蕘圃孝 購淂傳是樓舊蔵本卅四冊
識是先生手蹟蝇頭小楷宻比行間想
見昔賢用心専勤不肎假手鈔胥 能
[000-5b]
卓然成一家言也蕘圃其善蔵之壬子
十月卄四日竹汀居士錢大昕題
  乙卯舂再閲扵讀未見書齊其中仍不
  士目鈔胥手者而朱筆校改皆先生手㝎
  予向所題識未免觕 之題年月 以自
   大 又記
[000-6a]
崑山顧亭林先生著作富矣予所見栞本惟左傳杜
解補正九經誤字石經考金石文字記音學五書呉
才老韵補正日知錄譎觚十事昌平山水記山東考
古錄京東考古錄救文格論雜著詩集文集數
餘種而已其傳冩行世者自天下郡國利病書外不
多見間讀其文集有天下郡國利病書序肈域志
序竊疑兩書何以一存一佚書之顯晦殆有幸有不
幸耶乾隆己酉九秋友人張秋塘以天下郡國利病書原
[000-6b]
稿示余共三十四冊蝇頭小楷密綴行間楮墨具有古氣秋
塘謂余曰此亭林眞蹟也盍寳之余畱閲一夕至山東省
見卷首部頁不全書中文義亦有殘闕遂掩卷就寝
而罷眀晨秋塘索書甚急因還之然余猶不忍舍是
書也往晤秋塘秋塘備述是書原委云是傳是樓舊
物而徐後㱕諸顧顧後帰諸王此書廼淂自王蓮涇家
盖蓮涇素藏書而健菴係亭林之甥其為原稿無疑即
有殘闕安知非即亭林序中所云亂後多有散佚者乎
[000-7a]
重詢是書已歸蔣春皋䖏余方悔前此之不即㱕之也
閲歳至壬子春有五桺居書友携是書耒余且驚且喜
叩其故知以古帖從春皋易淂方悟人各有所好春皋
所好在古帖而是書不甚惜予所好在古書而行書淂
復来遂以白鏹數十金易之是書本數与蘇州府志藝
文門所引子衍生曰今傳冩本三十四冊之說相合每本旁有
小數自一至三十四惟缺第十四本茲之强分十五為十四
者定係後人偽作每本部頁標某省或某府字樣
[000-7b]
序次先後起自北直而蘇松常鎮江寕廬州安慶鳳
寧徽淮徐揚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四川浙江江西湖廣
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交趾西南夷九邊四夷而
止他省不分府南直獨分者盖亭林籍隷南直紀載
加詳與省府有下中下之别恐卷帙繁重故分之也每
本有備錄字姑猶未淂其解覆案肈域志序有
云本行不盡則注之旁旁又不盡則别為一集曰備
錄則此書與肈域志相出入亦未可知否則如利
[000-8a]
病書序所云有淂即錄共成四十餘帙一為輿地
之記一為利病之書兩書本合而存之與至扵府志
載是書為一百卷而外間傳冩本又强分一百二十
卷今觀原稿竝無卷次則分卷之說俱不足信且各
省先後傳冩本不𣸪如原稿次第故取對多所不
同即所缺之第十四本或居十三本河南省之後而
所缺在河南或居十五本山東省之前而所缺在
山東皆不淂而知之也今十五本從新店淺云云起
[000-8b]
決非完書取傳寫本相對山東省有起妻數頁河南
省亦扵起䖏多兩頁余為錄入非敢偽為也亦𥙷其所
當補耳他若每本部頁&KR0662仍其舊至某省某府以
及備錄二字某為亭林手書與否任人以字蹟辨之
可也本數多寡已分三十四為六十有原稿部頁別之
仍可弗亂噫古来地理書何限地理書之不全而
仍寳扵世者又何限後魏&KR1073道元之水經注唐李
吉甫之元和郡縣志宋樂史之太平寰宇記王存之
[000-9a]
元豐九域志元岳璘所修之一統志皆是也何嘗必
求其全也㦲向使如外間傳寫之本強分卷數以託扵全
幾如無縫天衣已失廬山面目殊不思亭林自序中原
以為初稿未即成完書也烏乎可余今淂是書以還
亭林之舊觀以正俗本之訛謬余有之抑豈惟余之
幸邪敢不寳而蔵之以俟後之能讀是書能用是
書者
乾隆歳在元黓困敦陽月上弦前一日聽松軒主人書
[000-9b]
[000-9b]
[000-9b]
[000-9b]

崇禎已卯秋闈𬒳擯退而讀書感四國之多虞恥
經生之寡術於是歷覧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縣
志書一代名公文集間及章奏文册之類有得即
錄共成四十餘帙一爲輿地之記一為利病之書
比遭兵火多有散佚亦或增𥙷而其書本不曾先
定義例又多往代之言地勢民風與今不合年老
善忘不能一一刋正姑以初藳存之篋中以待後
之君子斟酌去取云爾
    壬寅七月望日亭林山人書
[000-10a]
[000-11a]
晋書裴秀傳秀為司空以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
地名從來乆逺多有變易後世說者或强牽引
漸以 昧於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之古有名而
今無者皆隨事注列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
之藏扵祕府其序曰圖書之設由來尚矣自古立
象垂制而賴其用三代置其官國史掌厥職暨
漢屠咸陽丞相蕭何盡收秦之嗗藉今祕書既
無古之地圖又無蕭何所得唯有漢氏輿地及括
地諸雜圖各不設分率又不考正準望亦不備載
名山大川雖有麤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荒
外迓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大晉龍興混一
六合以清宇宙始扵庸蜀深入其岨文皇帝乃命
[000-11b]
有司撰訪吴蜀地圖蜀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
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或有差今上考
禹貢山海川流原隰陂澤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
國縣邑疆界鄕陬及古國盟㑹舊名水陸徑路
為地圖十八篇制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
廣輪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
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
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也有圖象
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逺近之差有分率而無準望
雖得之扵一隅必失之扵他方有準望而無道里則
施于山海絶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無高下
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
[000-12a]
失凖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參而攷之然遠近之實
定扵分率彼此之實定扵道里度數之實定扵
去下方邪迂直之筭故雖有峻山鉅海之隔絶域殊
方之迴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準望之
法改正則曲直遠近無所隱其形也周禮大司馬正義有
三若據鳥飛直路則周之九服亦止五千若隨山川屈曲則禹貢亦萬里
    元忠傳有左史盩厔人江融撰九州設險
圖備載古今用兵成敗之事
    元十七年十月辛未宰相賈耽上海内莘夷圖及古今
郡國縣道四夷𫐠四十卷
    耽嗜觀書老益勤尤悉地理凡四夷之使与
使四夷還者見之必從詢索風俗故天下地土區産山
[000-12b]
   究知之方吐蕃盛强盗有隴西異時州縣遠
近有司不復傳耽乃繪布隴右山南九州河所經受
    洮湟甘凉屯鎮額籍道里廣狹山險水原
為别錄六篇河西戎錄四篇上之詔賜幣馬珍器又
    夷廣三丈從三丈三尺以寸為百里并撰古
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其中國本之禹貢外夷本班固
  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以朱刋落䟽舛多所釐
正帝善之賜予加等或指圖問其邦人咸得其真又
  元十道錄以貞觀分天下隷十道在景靈為
按察開元為採訪廢置升降備馬